首页范文资产建设理论十篇资产建设理论十篇

资产建设理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3:29

资产建设理论篇1

关键词:资产建设;社会救助;资产社会政策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065-02

资产建设理论是当代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新理论,该理论是由美国华盛顿大学迈克尔·谢若登教授,在他出版的《穷人与资产》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他指出凡是广泛地和普遍性促进公民和家庭尤其是穷人获得不动产和金融资产以增进他们的福利方案、规则、法律法规,都属于资产社会政策。以资产建设为基础的社会政策是针对以收入为基础的社会政策提出的[1]。资产建设理论的产生对整个社会政策的实施和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资产建设理论产生的背景

(一)传统社会福利政策受到挑战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结构和社会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世界竞争的不断激烈,结构性、技术性失业快速增长,社会群体如非熟练的青年职工和妇女的失业情况严重,产生了新的贫困问题。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受到诸如财政困难、社会开支入不敷出等挑战。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社会政策领域和理论界引发了对社会政策改革问题的审视。

(二)全世界对反贫困政策的反思

贫困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传统的救助方式就是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对贫困者实施救助,贫困群体接受政府救助,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政府的社会救助只是提供现金、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穷人的基本消费为目的,这样形成了以收入再分配为核心的社会福利政策。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现行社会制度面临一些无法解决的难题,迫切需要社会政策方面的创新。

二、资产社会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迈克尔·谢若登教授在进行资产建设研究中的三个重要发现

第一,一个人缺乏资产是导致持续贫穷的重要因素——穷人的金融支持来源只有就业、家庭和政府福利,却没有资产,故而不存在资产的积累。

第二,如果将储蓄分为剩余储蓄和资产储蓄即一开始就作为资产进入家庭的储蓄,则个人和家庭的资产积累有相当部分甚至大部分来自资产储蓄而并非收入减去消费的剩余。

第三,在没有或很少有现存资产的情况下,对穷人的三种主要支持来源:就业、政府和家庭的支持形式只有收入一项,处于低水平就业状况下的穷人等所能得到的只有政府的转移支付,这些转移支付是收入维持性质的。政府只有持续地进行这种转移支付,才能维持穷人最低程度的生存。从上述三点,迈克尔·谢若登教授提出了观点:现行的以收入为基础的社会政策是不公平的。

(二)资产和资产建设

理解资产建设理论,对资产进行清楚的了解,谢若登把资产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形资产是指合法拥有,包括物质财产和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与物质财产相同功能的权利,包括货币储蓄、股票、不动产等。无形资产是基于个人资源或社会经济关系,主要包括人力资本、非正式社会资本、正式社会资本等。所谓的资产建设,就是指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有组织地引导和帮助穷人进行资产积累,而非简单地直接增加其收入和消费,穷人依靠自身积累的资产进行特定目的的投资,从而实现自身发展,走出贫困困境。

(三)穷人的资产加收入福利模型

谢若登指出,在单纯的收入模型中,穷人主要来源有就业、家庭和政府,以此来保持低水平的消费,而无法产生资产福利效应。

在这个模型中加入了资产这一要素,政府通过一部分的资产形式给予穷人,为穷人建立个人资产账户。长期来看,通过资产的积累,不仅能够提高穷人的消费,而且还会帮助穷人建立起自己的资产,因而更有利于早日走出贫困处境。

(四)资产社会政策对传统社会政策的超越与改进

首先,传统社会政策是以某种水平的收入来界定,穷人的资产基本上被忽视。资产社会政策重塑福利概念,提出维持金融基础的家庭福利概念既包括资产观点也包括收入观点。其次,传统社会政策的社会资源序列是收入、财产、安全、地位、权利,财产排在收入之后。资产社会政策将财产提升到第一位,提出财产是获得长期福利的保障。最后,传统社会政策的特征是非生产性的,政策手段以转移支付提供维持基本消费。

三、资产建设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反贫困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救助形成了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灾害救助、医疗救助等相对完整的体系,但是我国的贫困问题依然较为严重。围绕贫困问题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提高救助标准,扩大覆盖面上。资产建设理论产生以来,对我们完善社会救助政策有很大启发。

(一)树立对资产的意识,充分认识资产在贫困中的作用

长期以来,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财产归集体所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资产意识慢慢形成。而对于穷人来说,获得收入都是问题,更不用说资产了。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政策的目标是保证基本生活水平,对于贫困者的救助,最典型的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政府通过转移支付,保障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个人申请救助要接受调查,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的最低生活标准才能得到救助,对贫困家庭来说,拥有资产是不能接受救助的。资产建设理论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要树立资产意识,充分认识资产在帮助穷人走出困境的重要性。

(二)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不能脱离实际

我国贫困人口总量较大,城乡、中东西部地区存在较大差别,地区经济发展和财政力量存在较大差异,进行资产建设需要合理平衡这些差距,需要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来分析,而不能简单照搬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实践。另一方面,我国传统的以收入为基础的社会救助制度存在自身的缺陷:一是这类制度设计的理念是基于一种救济,只能维持受助者最起码的生活水平而并不能使他们脱贫;二是这类制度的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是很高的。三是贫困陷阱问题,造成贫困人口的福利依赖。这些缺陷是我们在制度设计中要避免的,进行资产建设,要进行统筹规划,降低成本,减少制度设计的漏洞。

(三)充实资金来源,在现有基础上促进个人资产账户的建立

按照谢若登的设想,进行资产积累要为个人建立账户以此来激励穷人进行积累,形成自己的资产。首先建立个人发展账户,其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政府是主要责任主体,明确地方和中央政府的财政责任,加大中央政府的财政力度,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对贫困地区支持力度要大于对经济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形成中央和地方合理分担的机制。再次,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对非政府组织的传统救助项目进行整合,与政府项目互补。最后,充分调动企业捐赠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税收激励机制,加大企业对社会救助事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为单位相对贫困的员工,进行资产建设。

(四)加强对穷人的理财教育,形成激励机制解决政策包容性问题

资产社会政策面临其包容性的问题。所谓的包容性即:政府和社会可以为其提供相应比例配款的前提下,政策的参与者能否获得积累,从而形成自己的资产。我国的穷人能否遵照这一模式,实现资产的积累呢?在我国救助标准相对较低,低收入者的救助金主要集中在维持基本生活需要。因此应通过各种措施如在账户建立初期,个人账户金额较小的情况下,政府通过补贴银行的方式,对该账户给予较高的利率,等余额达到一定数量时,再按照正常的利率等,即通过各种措施来保障政策的包容性。保障穷人的资金积累,资产社会政策中涉及对参与人的知识培训,通过相应的教育培训,让其明白个人资产账户的优势,教授一些包括投资方面的知识。同时,雇主也为员工提供个人理财方面的教育,使投资和理财的观念深入人心。

(五)注重受助者的能力建设,提升其自主性和积极性

资产建设理论中强调了贫困者的能力建设问题。能力建设应包括社区、群体和个人几个层面。社区、群体能力建设主要运用社区发展运动、扶贫开发计划等,通过政府、民间组织等进行资金、物质、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投入,调动社区、小组群体内部的积极性,增加社会资本,充分利用内部资源,使贫困地区、社区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资产的累积。同时,还要不断地进行个人能力的培养。资产社会政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全新的框架和行动方案,引起我们对传统社会政策的反思,在美国和其他地区得到相应的实施,但是资产社会政策要在我国的推行和实践,需要根据我国特殊的国情进行全面分析。总的来说,资产社会政策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对我们政策制定会产生积极作用,随着其实践的逐步深入及其有效性的显现,会使福利领域的政策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迈克尔·谢若登.资产与穷人——一项新的美国福利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彭华民.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前沿[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3]唐钧.资产建设与社会保障[J].江苏社会科学,2005,(2).

[4]梁勇,苏立利.资产建设在贫困救助中的作用[J].社会科学论坛,2009,(22).

资产建设理论篇2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物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管理创新,效率提高。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资源合理组合及利用。促进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和组织结构优化,减少企业管理层次。利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把企业的管理思想融入到系统中,企业完全掌控企业的人、财、物情况,实现物畅其流、财尽其利、人尽其用,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共享信息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2.履行职责,风险控制。建立物业资产管理信息化,促进企业组织内部的机制改革。组织管理模式,做到管理工作程序化、管理业务标准化、报表文件统一化和数据资料完整化。企业管理从原有的纸介质信息管理转化为数字化信息管理。实时提供应收未收、应付未付款项预警提醒,合同到期提前报警提示。从而达到风险控制预警,确保职责有效履行。

3.杜绝腐败,廉洁治律。建立物业资产管理信息化,可预防、杜绝损公肥私,腐败受贿现象。在资产经营管理中,有效地杜绝廉价出租,中饱私囊现象。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租赁合同检查,实时调出空置房屋,进行实地核对,盘点库存,预防利用手中权利,无合同私自出租,杜绝腐败受贿孳生。对科技园内的租价公开、公正、公平交易。对特殊地块租赁,进行公开投标招租。

二、物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构建云平台,优化组织机构,保障物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施。集中信息资源,分享资源信息,

1.管理结构。满足“集团总部---公司---管理部门”多层组织架构的管理要求。实现集团总部和公司对管理部门运营情况的实时监控,自动生成多层组织架构的运营统计分析表和统计图表。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支持多部门多岗位协同工作,提升合同管理和财务管理岗位工作效率。实现物业资产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的对接应用,减少重复劳动。

2.管理范畴。作为国有资产的管理公司,物业资产管理主要包括:房屋资源管理、设备设施管理、安全消防管理、环境绿化管理等。

房屋资源管理:对现有存量资产进行租赁管理;房屋维修进行预算、决算统计及分析管理。

设备设施管理:对房屋内的设备设施进行登记及保养(电梯外包合同管理)等。

安全消防管理:对客户安全知识教育培训记录,安全督促检查留迹、整改复查留迹。安全投入预算、计划,配备消防器材等。

环境绿化管理:登记和统计环境绿化投入管理。

能源服务管理:对内租赁户的用水、用电及停车管理;对社会开放的停车服务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除上述房屋的维修管理及附属房屋的设备设施外的固定资产购置、登记、跟踪及报废管理。

办公用品管理:登记和统计各部门办公用品发放使用管理。

三、物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设计

在设计各项工作目标要保时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能对数据进行信息查询、统计和分析。并各子系统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联系。以租赁合同管理为中心,全面涵盖资产管理信息化,引领企业管理创新。

1.建立房屋信息资料库。建立房屋信息资料库,是开发物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工作,。对统计分析、计算出租率、房屋资源的查询是必不可少的基础信息。如对租房屋的面积,坐落(房号)位置等查询,用下拉式菜单-图表示例(已出租、未出租…用颜色区别,点击已出租房屋,弹出客户一览表,点击未出租房屋,弹出租赁合同签约表单)一目了然。建立房屋信息资料库,同时保障房屋资料的准确性及完整性。

2.建立租赁价格数据库。制定房屋租赁价格体系,根据区域商业成熟程度,配套设施服务程度、周边市场同行价格等因素,测算房屋租赁价格,对每幢每层每间制定出租价格,定期更新房屋租赁价格数据库。

3.减少管理层次审批。建立了房屋资料数据库和租赁价格数据库,在执行合同电子审批流程中,对程序设定规范内出租可减少管理层次审批手续,从有纸化层层审批改为无纸化网上直接提交审批。但对重特大合同,要层层把关,加强审批手续。

4.确定租赁合同管理内容。根据合同管理要求,合同管理主要包括:出租方名称,房屋的坐落、房屋面积、场地面积、结构、电梯设备及其他附属设施,租金和押金金额、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租赁用途和房屋使用要求,房屋和室内设施的安全性能,租赁期限、签约日期,停车收费标准,水、电、燃气等收费标准,违约责任及其他约定(如房屋维修约定等)。承租户的名称,有效证件(身份证、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等)。

5.规定租赁合同业务操作规程。客户在执行合同中,由于其他原因,中途退租情况处理。由于业务需要,要求增减面积,调换房间情况处理。中途变更承租户名称,原以身份证登记租户名称,后经工商登记要求变更为企业名称的处理。到期退租:退还押金处理。

6.设计租赁合同汇总表单及查询内容。租金收缴情况汇总表:反映应收租金到账情况。同时查询有多少承租户按时交租,多少承租户提前交租,多少承租户延迟交租,多少承租户欠租等明细情况。

合同履行情况汇总表:反映租赁合同履约程度。同时反映有多少合同到期退租退押,多少合同中途退租、多少合同变更等明细情况。

房屋出租情况汇总表:反映已出租面积、未出租面积及出租率。同时查询未出租房屋地址、房号及面积等明细情况。

租户一览表:反映每个租户租赁情况表单。

考核表:对各公司、部门、管理组制定年度考核指标,进行对比计算。

以上各表单均分集团、公司、部门、管理组各层级设计。

7.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各项管理要建立相对应的数据库,数据库的有效设计关系到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效果。在设计数据库时,要考虑周全,数据输入简单,自动效对,出错报警,避免操作出错,保证数据准确性。

四、总结

资产建设理论篇3

投资过程导向《产业投资基金》课程内容建设

一、基于投资过程的课程建设理念研究

《产业投资基金》课程建设是以产业投资基金的相关知识为手段,以促进学生学习和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实现《产业投资基金》课程目标的过程,包括目标设定、内容建设、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

投资过程,指的是“融资――投资――投后管理――退出”的产业投资基金完整运作程序。投资过程的完成不仅需要基金管理者具备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科研素养,更需要较强的职业专门技能与职业关键能力,因此投资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要在保证投资过程整体性结构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从学科体系的知识形成过程转变为知识应用的能力与素质的形成过程,将传统培养理念由课程转向课程的要素,从原有的学科体系课程转向业务过程导向的课程。对《产业投资基金》课程而言,课程学习系统的核心要素是投资内容(项目)、投资环境、投资决策等,并最终指向各投资环节的专业技能需求。

基于投资过程导向开发出来的课程与课程结构是直接对应典型岗位核心能力的,课程开发的主要任务是将具体工作过程中的要素转变为课程要素,即通过前期行业调研,了解典型岗位的人才需求。在对各岗位关于知识、能力、态度等的具体要求有清晰认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将企业实际需求的业务能力与课程建设中的各模块要素进行匹配,最终实现从投资实践领域到理论学习领域的有效归纳和整合。

二、《产业投资基金》课程内容建设的现状与问题――以天津工业大学为例

当前的教育改革下,高校纷纷加强自身特色专业建设,天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立足天津经济发展的实际和滨海新区金融助推产业发展的需要,在产业资本化的大趋势下,以产业与金融的结合为抓手,明确了产业金融特色办学方向。作为产业金融的核心主干课和产业金融方向学生的必修课,加强并完善《产业投资基金》课程建设,是建立产业金融特色学科的需要。

然而,与产业投资基金在现实经济发展中凸显的重要作用相比,现阶段学院对于产业金融特色专业的建设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产业投资基金》课程内容建设在以下方面尚存在不足和空白:

第一,缺少可供借鉴的教学模式和经验。目前少有高校开设《产业投资基金》课程,相关的只有《投资学》、《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与管理》等。截止2015年,国内开设投资学专业的高校共54所,其中京津冀地区有7所,分别是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农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河北金融学院、河北经贸大学。本科相关课程包括:投资基金管理、私募投资基金、风险投资理论与实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运作与管理、私募股权与创业投资、基金管理等。此外,部分高校开设了相关研修班,主题包括私募股权投资与资本战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实战型私募股权投资与资本运营等。但产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在实际运作上存在差异,是不同的股权投资模式,因此在理论知识的讲授、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寻找能够突出产业投资特色的教学模式上,需要进行新的摸索和尝试;

第二,相关教学资源匮乏。市场上几乎没有专门的教材,关于产业投资基金的书多是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不适用于课堂教学使用。《产业投资基金》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必须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操作和管理中,才能真正掌握产业投资的要领。而产业金融特色专业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产业投融资的实践教学材料,缺乏与实践教学配套的实践基地和实践项目,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基于投资过程导向的《产业投资基金》课程内容建设路径

(一)课程目标建设

《产业投资基金》课程建设是个完整的大系统,课程目标的制定是课程生成的核心,也是课程内容选择和确定、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的依据。因此探讨课程的内容建设,首先应明确课程建设的目标。本研究将建设目标定位于: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引下,与高校专业教育目的相吻合,受学校办学方向的调控和指导,体现学院产业金融特色方向的培养目标,建设具有学科优势的核心专业课程。在强调掌握基本投融资理论知识时,应考虑用行为目标;在要求培养学生解决基金投融资实践问题时,展开性目标较有效;在强调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团队能力时,则应考虑表现性目标。

(二)课程内容建设

《产业投资基金》课程内容是在课程目标的导向下,从产业投资基金运作实践与理论经验体系中选取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组织而成的知识和经验体系。中国的产业投资基金是近年来出现的具有官办色彩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向国有企业或金融机构筹资并投资于特定产业或特定地区的基金。我国的产业投资基金具有“洋生土长”特性,是由于其设立过程有政府的参与,设立目的以促进区域产业发展为主,募集渠道往往是当地大型国有企业或社保基金,带有较强的行政色彩。因此产业投资基金在我国的设立和运作本身就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这一特性决定了教材建设上也应突出中国特色。学院《产业投资基金》课程的内容设计,应紧密结合产业投资基金实践环节的操作步骤和要点,以体现实践性和操作性为原则,反映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现状。第一,在服从国家意志,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同时,保持产业投资基金的本体地位;第二,体现产业投融资知识体系、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统一;第三,由于应用型人才既要有宽厚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教材建设既要考虑为学生搭建可塑性的知识框架,又要从实践知识出发,建立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双向、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1]李明达.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课程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2.

资产建设理论篇4

关键词:铁路建设;投融资模式;优化;思考

一、城际铁路建设项目的概述

城际铁路属于高速铁路的一种,是指专门服务于相邻城市或城市群之间的高密度客运专线铁路,它速度快且乘坐便捷,一般分为两种模式:一是发达经济区内部的客运专线模式,二是横跨两个或多个经济区的客运专线模式。一般情况下,城际铁路建设项目的投资都在几十亿到几百亿左右,主要用于路基建设、桥涵建设、轨道建设、征地拆迁成本以及后期的机车车辆采购等方面,耗资巨大。而在这巨大的资金投入之中,投资规模占比最高的是桥涵建设投资。这是因为在现代铁路建设中,对耕地的管控和轨道的精确度通过能力要求而增强,尤其是跨越可航行的三级以上(包括三级)的大河流、或需要适应特殊地形特点(如高原、山地等)的特殊桥梁,桥涵建设的投资最高可达到总投资金额的40%。其次就是路基建设的投资,路基铺设也因沿线地理环境因异,土地征用及搬迁安置费的支出在偏远地区和在人口聚集区的规模出入巨大。此外,天气条件、沿线地形、轨道类型、路线设计速度等,都影响这城际铁路建设项目的投资成本。

二、城际铁路建设项目投融资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产品是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提供的、在消费上不具有竞争性、收益上不具有排他性的物品。它与私人产品和准公共物品(混合物品)是完全区别开来的,首先是因为其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即公共产品的提供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而非单独的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体,全体社会成员享有同样的权利,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次是其消费的非竞争性,即某一个人在消费和享用公共产品的服务时并不妨碍和影响其他人对该产品的使用,所有消费者之间是平等共存的;三是公共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公共产品一旦被提供便拥有众多的消费者,且要想将其中的任何一个消费者排除在外都非法的。

(二)公共产品资源配置理论

公共产品资源配置理论主要包括政府配置论、市场配置和多中心公共经济论。政府配置论认为:由于公共物品的本质特性,市场机制难以配置,投资者很可能血本无归,所以需要通过政府来进行配置,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与之相反,市场配置论则认为:政府配置具有低效率的局限性,任何力量都不能代替市场的作用,一切资源的有效配置(当然也包括公共产品)只能通过市场来执行;在政府配置论和市场配置论相互对立的空隙之间,奥斯特罗姆提出了第三种制度安排,即多中心公共经济论,将政府配置论和市场配置相融合、各取所长。

(三)融资结构理论

融资结构理论也被称为资本结构理论,是指企业可通过不同的渠道来获取资金,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形成各项资金的比重。融资结构理论认为:企业存在着最优的负债规模,即企业的最优融资结构取决于负债的边际减税收益与边际的破产成本的权衡。但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就注意到了信息的不对称、成本和契约的不完备性等情况对企业融资行为和融资结构理论的影响,进而又在此基础之上加以改进和调整,提出了成本理论、财务契约理论、优序融资理论等新理论。

这些理论是从企业内部入手,通过激励、信号和动机等角度探讨企业融资结构的问题,打破了传统的融资结构理论注重外部因素的融资结构影响,开创了企业融资新纪元。

三、当前较为普遍的城际铁路建设项目投融资模式

(一)部省联合注资

即由国家铁路局和地方政府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投资,纳入国家规划的重点城际铁路建设项目大多都输采取此类融资方式。国家铁路局以项目所在地的铁路局担任出资代表,地方政府一般由地方城司担任出资代表,一方以中央财政预算内的资金和铁路建设基金入股,一方以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作价入股,负责解决各项土地指标以及征地拆迁、施工环境,双方共同注入建设资金。

(二)地方政府全额投入

顾名思义,就是整个铁路建设项目的资金完全由地方政府负责,一般来说可通过地方财政拨款、地方财政补助及税收优惠、地方融资平台(各类城司)以土地作抵押获取的银行贷款等途径来实现。

(三)ppp融资模式

ppp融资模式有多种译法,如公私合伙或合营、公私合伙制、民间开发公共服务等,这些概念上的差异带来了ppp定义表述的各异。但根据我国财政部的定义,ppp融资模式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合作双方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互赢互利的前提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四)aBS融资模式

即资产支持证券化融资模式。它是以城际铁路建设项目所属的各项资产为支撑,以项目未来的收益为保证,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高级债券来募集建设资金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aBS融资模式的主要运作流程是:由城际铁路项目实际受益者将城际铁路可证券化的资产进行组合,出售给一个特定的交易机构SpV。由后者通过证券化资产转移,信用评级,增级等手段,提高城际铁路项目的投资等级后,再由其通过投资银行发售债券,SpV以发行收入向城际铁路原始受益人支付购买资产的价格;资产管理者陆续将城际铁路管理运营中所得的收入通过SpV按期向投资者偿还本息。

四、城际铁路项目投融资模式的优化建议

(一)明确政府权责,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对于城际铁路这种公益性强、投资额度大、建设周期长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政府必须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绝不能缺位。就日本和意大利的先进例子来看,完备的法律体系是约束政府和企业、规范和优化融投资模式的前提。所以相关部门应尽快健全完善我国城际铁路建设融资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城际铁路建设领域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进一步明确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权责,通过立法来保障社会资本进入城际铁路建设领域的投资权益,使铁路建设投融资在法律框架下运行,保障其有法可依、按章执行,更加规范化和常态化。

(二)通过市场调节,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对于公益性城际铁路,可以通过研究设立铁路发展基金,以中央财政性资金为引导,建立合理补偿机制;目前,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广东省政府出资代表,并作为省铁路发展基金的主发起人,积极吸引社会投资人出资,创立了400亿规模的F路发展基金。铁路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广东省铁路项目(包括国铁干线、城际轨道交通、疏港铁路等)的省级资本金的出资,规模不低于基金总额的80%;其余20%的资金,则用于投资铁路土地综合开发等市场化经营项目,从而提高整体投资的效益。而对于商业性的城际铁路而言,推进“城际铁路+土地开发”发展模式,提升城际铁路项目综合回报水平,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际铁路项目建设,率先走向市场,借助市场竞争的活力来激发企业的运营自、创新力等等,这样不仅提高了项目的建设效率,同时也为政府分担了一部分的融资压力,一举两得。

(三)提高对社会资本的政策支持和监督力度

政府在引入社会资本不仅仅是引入就完事了,还需要对其进行扶持和监管,一来是为了保证社会资本的活力,而来是保证建设项目的质量。在政策支持方面,一般可采用金融政策支持、运营政策支持和土地政策支持,通过鼓励银行贷款来解决社会资本在资金上的短缺、签订各种优惠条款来降低其初期的营运风险、以及保障其项目用地等。此外,鉴于准公共产品的公益性属性和社会资本追求利润诉求的微妙关系,政府应委任第三方独立机构对项目建设和运营情况实施监督,确保私营合作方的建设、运营效果,保障城际铁路的建设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建军.地方投融资平台健康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2010(07).

资产建设理论篇5

关键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理论体系;实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F81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5-0097-03

一、引言

十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体系,探索绩效考核模式,提高考核指标的导向性和针对性。”财政部也多次在政策文件中提出:“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进行评价,科学设立评价指标体系。对资产安全性、资产完整性和资产使用有效性进行考核。”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作为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延伸领域,越来越受到理论学者与实务工作者的关注。事业性国有资产作为事业单位履行社会准公共产品供给职能的物质基础,适时引入绩效评价,能够强化资产管理,提高管理绩效,现事业单位社会准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降低运行成本。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存在着评价主体不明确、评价对象不清晰、指标体系不完善以及评价结果问责机制缺失等现实问题。研究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一方面能够促进绩效理论在财政管理领域的运用与发展,另一方面能够促进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研究文献述评

伍海泉(2009)认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有效延伸。他提出了针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并构建出一套较为完整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其中,包括资产安全、资产质量、资产运行、资产贡献、资产偿债等核心指标。

赵爱玲等(2012)认为,研究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有利于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稳固政权基础、落实国有资产监管责任。他们从目标、标准、措施三个层次对指标进行构建并设计出绩效评价结构图,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并认为应从制定分类管理办法和鼓励各单位、部门经营积极性两方面优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

刘兴云(2014)认为,评价方法的单一性、指标体系的不科学性、专业评价人员的匮乏是行政事业性开展资产绩效评价工作的现实阻碍。他从意识层面和实际操作层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单位绩效意识淡薄、绩效评价客体范围小。并提出解决对策,包括明确参与主体及其职责、明确绩效评价的客体内容、法律制度体系的保障以及科学设定评价指标等。

谭静等(2015)认为,应区分行政性与事业性两类资产进行指标设计,同时需要分三个层次进行指标构建,他们设计了资产保障水平、资产管理能力、资产运行效率及资产管理效果四个一级指标,并对各级指标的内涵及赋值标准予以详细论述。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一、二级指标的权重,运用专家意见法对三级指标权重加以确定。随后,对绩效评价报告的撰写及应用进行论述。

周攀(2016)认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应涵盖资产的物质价值贡献目标、资产的社会价值目标以及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状态三个方面。

国内学者大多将高校作为绩效评价的空间客体,使研究领域单一化,如周攀(2016)、蔺汉杰(2014)、丁岳维(2014)等。还有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作为绩效评价的实务客体,如王志刚(2015)、谭静(2015)、赵爱玲(2012)等,他们的主要研究思路为阐述绩效评价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虽然对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出建议,但研究的重点更倾向于数学模型的构建,以此验证指标体系的可行性。上述研究成果,具备一定的实践性,但缺乏理论支撑,不利于理论发展与融合。本文认为,应构建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理论体系,积极构建实务体系,因为概念不明、工作流程不清、责任落实无章可循,同样会阻碍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

三、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一)理论体系构建

1.基本概念界定。绩效是财政支出绩效的简称,也称为财政效率。而效率是经济学概念,指投入与产出之比。绩效(或财政效率)是效率概念的深化,指社会公众获得的有效公共服务与财政支出之比。而绩效评价,简而言之就是对经济活动的绩效进行评价。绩效因评价而来,没有评价,何谈绩效。可表述为评价主体运用指标体系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在参照既定标准基础上,形成评价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后对结果反映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善经济管理活动中的行为偏差。

事业性国有资产及其管理。①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作为我国国有资产体系中的一部分,包括行政性国有资产和事业性国有资产。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之规定,事业性国有资产是指由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是指管理国有资产的行为与活动,包括资产配置、使用、处置以及产权管理、资产评估与清查、监督检查等。

综上所述,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即指评价主体对该管理活动进行绩效考评。通过参考绩效标准,明确管理过程中的低绩效行为,不断提升资产管理效能。

2.基本理论构成。公共产品理论认为,社会总产品可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公共产品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和劳务,具体可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有公共提供、混合提供和市场提供。其中,混合提供指政府以收费的方式向居民或企业提供服务,收费与成本差额部分由政府承担。处于公共品或准公共品领域时,对国有资产管理活动进行绩效评价才是有意义的。事业性国有资产服务于事业单位,是其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换句话说,公共产品的供给有赖于国有资产的使用,国有资产管理绩效直接影响着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有效供给。

委托理论认为,委托其实是种契约关系。其核心是研究在利益矛盾环境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佳契约激励人。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必然存在委托问题,政府代表社会公众(纳税人)充当委托人角色,事业单位充当人角色,代表政府管理事业性国有资产,提供纳税人需要的公共产品与服务。政府向事业单位拨款,纳税人向事业单位付费,形成委托关系。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即为双方订立的契约,以此约束人行为,为人提供提高资产运行效率的动力与规避风险的能力。因此,可以通过评价其绩效水平,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资产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基本理论还包括目标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等,在此不做详述。

(二)实务体系构建

1.确定评价主体。评价主体,即评价活动的实施者。从委托关系看来,宜遵循“谁拨款,谁评价;谁用款,谁接受评价”的评价原则。财政部门向事业单位划拨财政资金与资产,事业单位运用资金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则财政部门应作为评价主体。从行政管理体制看来,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也应成为绩效评价的主体,一方面有利于管控国有资产,另一方面也是对下属单位绩效的考核。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可作为评价主体,也就是单位自评价。由此可见,评价主体是多元并存的,具体实施主体确定须经过法定程序,并且具备相应资格、专业胜任能力。

2.明确评价对象与内容。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对象从总体来看可确立为国有资产管理活动,主要细分为资产配置、使用、处置、产权管理、资产评估、资产清查、监督检查等活动。评价内容包括绩效目标的设定情况、资产配置和使用情况、制度建设情况、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等。重点评价内容应为资产的配置与使用,资产配置合规直接对预算资金的节约负责,资产使用高效对单位履行职能负责。制度建设、绩效目标已暗含在评价过程中,比如“资产配置应符合规定的标准”,这本身就是一项制度,符合标准就说明绩效目标得以实现,超标配置说明浪费了预算资金,是低绩效的,目标没有实现。

3.科学设计评价指标。设计绩效评价指标应遵循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其中,全面性是指指标应覆盖国有资产管理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评价。重要性是指在全面性的基础上突出评价重点,如重点资产、重点行为等。应当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定性指标用于确定某项管理行为是否合规,是否达标,某项制度是否完善,是否有效执行;定量指标用于考察资产存量盘活与增量调控等相关管理活动。指标设计还应考虑经济与效率,即指标应通俗易懂、简便可行,数据获得方便、可操作,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4.建立结果问责机制。评价主体应及时归纳整理、分析反馈绩效评价结果,并将其作为改进国有资产管理手段和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对高绩效部门或单位予以表扬或优先安排预算支持,对绩效不达标或评价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可予以通报批评,并适当削减预算支出,还可将绩效结果与相关责任人绩效及奖惩挂钩。对绩效评价工作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参考文献:

[1]伍海泉.公共部门资产绩效评价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9,(5):33-36.

[2]赵爱玲,潘姝.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实证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2,(2):232-235.

[3]刘兴云.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4,(16):115-118.

[4]谭静,李艳芝.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经济研究参考,2015,(33):25-40.

[5]周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初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1):138-139.

[6]李森.公共部门非经营性资产绩效评价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4,(16):115-118.

[7]毛程连.公共产品理论与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J].财经研究,2002,(5):44-48.

[8]财政部行政政法司课题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思路和体系构建[J].中国财政,2009,(22):31-33.

[9]孙世强,张少茹.日本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经验及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14,(2):9-17.

[10]王志刚,乔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基于支持向量C的方法[J].经济问题,2015,(9):99-104.

[11]马国贤.论预算绩效评价与绩效指标[J].地方财政研究,2014,(3):41.

ResearchontheConstructionoftheperformanceevaluationSystemof

thepublicownedassetsmanagement

ZHoULi-jian,SUnChao

(HarbinUniversityofCommerce,Harbin150028,China)

资产建设理论篇6

关键词:可信性理论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线性规划lingo软件

可信性理论研究现状

近十年来,我国的房地产投资发展迅速,普遍激增的房价不断推动当前房地产投资规模的直线增长,炒房现象十分严重,从而使得许多城市的大量新建住房闲置。城市中大量低收入群体买不起房的现象已逐渐成为当前房地产经济中的突出问题。为了更好地管理当前的房地产投资市场,国家已经陆续出台了许多控制房价过快增长的相关政策,以便从各个方面缓解当前城市未购房居民的买房压力。众所周知,当前形势下的房地产投资存在极大的风险性。为了更好地进行房地产投资就必须充分掌握当前影响房地产投资的各种有效信息,不能盲目进行投资建房,一旦房源严重过剩势必会大量积压闲置,直接影响与房地产投资有关的部分行业的正常运营。事实上,房地产投资受土地、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市场需求等诸多不确定性信息的影响,因此,要想稳妥地进行房地产投资就需要对这些不确定性信息进行合理有效地处理。为了很好地处理房地产投资中的各类不确定性信息,本文基于可信性理论将采用模糊变量来处理这些不确定性信息。

自从zadeh在1965年首先提出模糊集的概念以来,许多学者就开始了模糊集理论的研究工作并且使其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后来,bellman和zadeh在数学规划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模糊规划的概念,他们的先驱工作使得模糊环境下的数学规划理论得以迅速的发展。基于可能性理论,许多学者已经研究了大量模糊环境下的房地产投资组合问题,并且得到了许多有意义的模糊房地产投资优化模型以及一系列模型的性质和求解模型的各种相关算法。基于可能性测度,liu和liu在2002年提出了可信性测度的概念并且有效地丰富了现有的模糊优化理论。经过许多学者近十年的努力,可信性理论已经在理论和应用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本文的目的是提出一类新的带有可信性限制的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另一方面,本文将可信性理论作为模糊优化的理论基础,讨论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目标函数的一些基本性质。本文通过目标函数的性质将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转化为一个等价的线性形式。最后,列举一个房地产投资问题的实例并应用lingo软件进行求解。

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

本文首先给出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并且讨论模型的一些基本性质;另一方面,本节还将通过所建立模型的一些基本性质将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转化为一个经典的线性规划模型。为了建立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本文将采用下面的指标、参数和决策变量。

n:建设住宅楼的种类数量。

xi:建设第i种住宅楼幢数。

ci:建设每幢第i种住宅楼的单位利润。

di:建设每幢第i种住宅楼所需的单位用地面积。

d:建设i种住宅楼所需总的土地数量。

ωi:建设每幢第i种住宅楼所需的单位人力劳动时间。

w:建设i种住宅楼所需总的人力劳动时间。

mi:建设每幢第i种住宅楼所需的单位机器使用时间。

m:建设i种住宅楼所需总的机器使用时间。

使用上面的各种记号,为了得到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下面本文首先建立带有确定性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模型:

(1)

根据以往房地产投资中的诸多经验,由于建筑原材料的价格、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房地产的市场价格以及建筑劳动者和各种机器的能力等不确定性因素,房地产投资决策者在有限的条件下只能得到有限的不确定性信息资源;但是,当房地产投资决策者不能获得有效的不确定性信息资源势必会影响到房地产投资的最终利润。因此,房地产投资决策者要想准确而有效地描述现实的房地产投资环境并且最终能获得更大的房地产经济利润,房地产投资决策者就需要对当前房地产经济中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信息进行合理而准确地分析。基于以上的这些因素,本文考虑将建设各种住宅楼的利润c1,c2,……,cn分别看作相互独立的模糊变量。于是,可以得到房地产投资的模糊利润系数c1(γ),c2(γ),……,cn(γ),这里假设以上的各个模糊变量是三角模糊变量。进一步地,本文基于可信性理论将利用模糊期望值模型对以上的房地产投资问题进行分析和建模。因此,下面可以建立以下的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

(2)

由于以上建立的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2)中的全部三角模糊变量是相互独立的,基于此本文则根据有关模糊变量期望值的相关性质可以将上面建立的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2)转化为下面的一个带有确定利润系数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

(3)

由于在以上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模型(2)和(3)的转化过程中,本文已经通过模糊变量期望值的相关性质将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2)转化成了一个经典的带有确定性利润系数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3)。因此,就可以通过经典的整数线性规划算法求解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3)。在具体的求解过程中本文将采用常用的lingo软件对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模型(3)进行求解。

模糊房地产投资问题的实例分析

本节将通过一个数值实例来分析说明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将假设某房地产投资建筑公司共承包建设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的住宅楼,其中五种类型住宅楼的建筑数量分别为x1,x2,……,x5,各种类型住宅楼每幢的土地使用面积、所需的人力劳动时间以及所需的机器使用时间分别为d1,d2,d3,d4,d5、ω1,ω2,ω3,ω4,ω5和m1,m2,m3,m4,m5。基于房地产投资承包商当前所拥有的各种建筑材料(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是有限的,因此,房地产投资决策者必须根据当前房地产投资的市场境况和以往的房地产投资经验加之所拥有的各种有效信息才可以作出一个合理有效的房地产投资决策。首先,由于当前的房地产承包商共有土地面积为d=10(103平方米),即有∑i=1dixi≤10;其次,房地产投资承包商所拥有总的人力劳动时间为w=8(103小时),即有∑i=1ωixi≤8;再次,房地产投资承包商所拥有总的机器劳动时间为w=10(103小时),即有∑i=1mixi≤10。另一方面,表1给出了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的其它相关数据。由于受到当前房地产投资市场变化的影响,房地产投资的市场价格往往是一个不确定的值。若房地产投资承包商只凭个人的经验来作出最终的房地产投资决策,这样就势必会影响到最终的房地产投资利润,同时也会给房地产投资者带来或大或小的房地产投资市场风险。因此,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描述当前变化不定的房地产投资市场环境,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三角模糊变量分别表示每种住宅楼每幢的利润系数c1(γ),c2(γ),c3(γ),c4(γ),c5(γ),并且假设各个模糊变量是相互独立的。最后,基于以上的各种假设,本文将建立以下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

(4)

这里模型(4)中的模糊变量都是相互独立的,因此,根据方程(2)和方程(3)之间的转化方法可以得到以下一个等价形式的房地产投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

(5)

为了求解房地产投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5),本文利用可信性理论中求模糊变量期望值的方法已经分别计算出每个模糊利润系数ci(γ),(i=1,2,3,4,5)的期望值e[ci(γ)],(i=1,2,3,4,5)。然后,可以利用整数线性规划中的经典算法来求解上面建立的房地产投资模型(5)。最后,可以得到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4)的最优投资利润为68.5以及最优解(x1*,x2*,x3*,x4*,x5*)=(2,0,0,0,2)(见表1)。

结论

资产建设理论篇7

[关键词]党建思想;;中国共产党;启示

[中图分类号]D2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2)04—0014—03

的党建思想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其中,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是党建思想最突出的特点。本文拟就“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党建思想入手,分析这一理论提出的历史原因、主要内容以及对我们今天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启示等方面作一探讨。

一、“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思想提出的历史原因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的建党原则,革命导师历来非常重视党的思想建设。恩格斯在1895年创建党的活动时就曾指出:“我们党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基础。”〔1〕列宁也曾明确提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党”,〔2〕“徒有虚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3〕

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建设,而且把它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这与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及革命所处的历史背景分不开。一方面,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是为了解决当时党内最本质的矛盾。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时,中国还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唯一正确的道路就是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而在广大的农村,农民和各种小资产阶级占了人口的大多数,党要发展并壮大自己,就必须吸引他们加入党的组织,这就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特点——农民、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比例很大。这个特点又不可避免地把小资产阶级的和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观点和作风或多或少的带到了无产阶级政党内。无产阶级思想与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成为党内最本质的矛盾。如果不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不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中国共产党就不能顺利前进。如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吃的是红米饭南瓜汤,还面临着军队的“围剿”。这时革命队伍中又出现了右倾悲观主义情绪,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腐蚀着党,使党和红军处于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强思想教育,才能纠正红军中的各种错误思想,使党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生存、发展、壮大。基于这一点,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就非常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因此,在1929年12月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上,就首次提出了在思想上建党的问题。通过思想教育,红军中肃清了旧式军队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使整个红军完全成为真正的人民军队。

另一方面,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是为了解决民主革命中党员从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在民主革命中,资产阶级成为党团结、联合的对象,在同资产阶级交往过程中,他们的腐朽思想随时都会侵蚀党的肌体。这就加重了党抵制和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影响的任务。强调,在统一战线中,资产阶级会“极力影响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力求消灭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力求把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变成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尾巴,力求使革命果实归于资产阶级的一群一党”。〔4〕可见,资产阶级企图在思想上“溶解”共产主义,在政治上、组织上取消共产党,对共产党进行腐蚀和引诱。党如果不加强党性修养,部分不坚定分子就会变成资产阶级的附庸和尾巴。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自己队伍的思想教育,一切从严要求,这样才能确保党的纯洁性,确保党的领导的巩固和发展。

二、“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主要内容及其途径

所谓“着重”,就是把什么东西(问题、方面)放在突出的、关键的、强调的地位。而强调“从思想上建党”,即通常讲的“思想建党”、“党的思想建设”。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实质就是把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三位一体的思想体系对中国共产党组织及其每一个成员进行科学思想、理论、精神武装的问题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一)“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主要内容

党的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党的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即加强党的理论建设。二是以为主要内容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提高全体党员的素质。强调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党员,以此提高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从而自觉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早在在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就强调:“我们的任务,是领导一个几万万人口的大民族,进行空前的伟大斗争。所以,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必须着重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5〕加强理论学习,一方面必须坚持理论的一元性,即坚持马列主义,反对各种错误思潮,如无政府主义,机会主义等;另一方面必须坚持正确的学习方法,特别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但应了解革命导师研究现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总结,而且应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此外,加强的学习,就是指党员应对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党的组织制度、党的纪律等方面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对的学习,使每一个党员,弄清楚党的无产阶级先进性,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做一个合格的甚至优秀的共产党员。

资产建设理论篇8

【关键词】资产管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wSR方法论

一、引言

2012年财政部修订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对天津市事业单位(含高校)新会计制度执行情况的调研结果看,截至目前,天津市事业单位(含高校)虽然已执行新的会计制度并运行,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报废等工作却还未执行实施,新会计制度与资产管理衔接工作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为实现资产管理与新会计制度的接轨,采用wSR方法论构建衔接体系模型,以解决衔接中的一系列问题,促进事业单位资产的科学高效管理。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二、基于wSR方法论下衔接体系模型构建与应用

(一)wSR方法论模型与衔接体系

wSR方法论,即物理(wuli)―事理(Shili)―人理(Renli)方法论,由顾基发和朱志昌两位系统科学专家于1994年提出。在现有理论研究和应用探讨中,wSR方法论体现了其分析解决问题的全面性及系统性,也体现了对于分析观察复杂性问题的独特性。朱志昌认为系统性问题总是存在“三理”(物理、事理、人理)以及“三理”之间的关系。wSR并不是只能应用于巨大或复杂系统,而是可以应用于普遍性的系统问题中。“三理”之间互有联系,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wSR方法论正是关注“三理”本身以及其如何创造三者和谐关系。

对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新会计制度的衔接问题,既是新政策的理解及工作上衔接的普遍问题,又是具体工作的特殊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德学院资产管理与新会计制度衔接现状分析入手,以本科院校和事业单位(非医疗)的调研成果为例,基于wSR方法论,以中德学院为试点,建立并实践、推行资产管理与新会计制度衔接体系。如图(1)所示,构建物理(w)基础设备管理―事理(S)规章制度管理―人理(R)人力资源管理的衔接体系模型。

(二)衔接体系的物理(w)维度

物理(w)维度强调的是事物的客观存在性,资产管理和新会计制度衔接体系中的物理(w)―基础设施管理,主要包括固定资产账目和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含资产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两大要素。事业单位只有切实掌握固定资产财务和实物的真实情况,完善效率化和动态化管理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取得基础性数据,才能保障资产管理和新会计制度衔接体系的建立。在推行衔接工作中注意以下要点:

1.落实资产清查工作,明确固定资产真实情况。

新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为了计提折旧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单位首先要明确固定资产的原价、所属折旧类别、购置时间、使用状态,以及使用部门等详细信息。这些基础性数据的取得依赖于资产清查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事业单位中存在资产清查工作流于形式的情况,资产的多头管理模式也加大了清查工作的难度,只有主管部门严格监管和单位自身严格流程控制,权责清晰,才能将资产清查工作落在实处。

以中德学院为例,资产清查工作以财务审计处为牵头部门,以负责设备仪器管理的资产管理处、其他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家具及设施的后勤基建处和负责图书、档案的图文信息中心)以及使用部门为组员成立清查工作组。明确部门职责,工作流程具体化,工作任务责任制,避免工作推诿。

此外,为了避免财产清查流于形式,可以引入有相关资质的外部监督机制,切实做到单位资产账表、账账、账卡、账实相符。

2.提高科学技术手段,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是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是资产管理与新会计制度衔接体系的重要技术保障。

中德学院积极搭建“仪器设备类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完成了对设备类资产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实时跟踪式管理。“仪器设备网络管理系统”,充分整合校园网资源,并成为校园自动化办公体系之一,建立起一级和二级管理平台,利用权限控制实现了资产管理部门和二级管理部门之间进行数据传送、共享、分析及考核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搭建,也为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各部门信息及时传递提供了机会,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保证资产信息同步性,加强了多头管理模式下的资产管理的信息沟通。

在这一技术手段下,针对新会计制度中会计科目以及固定资产分类等变化,财务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软件系统均可实现编号、名称、分类等由旧到新的转换,信息基础设施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衔接工作成本。

(三)衔接体系的事理(S)维度

事理(S)维度的事理是指管理者介入和执行管理事物的方式和规律,说明“怎样去做”。资产管理和新制度衔接体系中的事理(S)维度―规章制度管理,是强调对相关规章制度管理的建设和维护,这一维度建设操作要点如下:

1.建立相关资产管理配套制度。

推行资产管理和新会计制度的衔接,需要在制度层面明确衔接相关工作方法、实施流程和具体要求,使具体工作有章可循。

中德学院近年来相继修订并颁布了针对于资产管理中的采购与招标工作、大型仪器设备、捐赠设备、设备与家具类资产维护维修、免税进口设备等多项管理规定,特别是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实施细则(试行)》,从制度层面规范了中德学院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但是中德学院现行的部分资产管理制度,如《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实施细则(试行)》中额度设置和流程规定等,已经难以与最新的会计制度相契合。由于中德学院事业单位和高校的双重身份以及受限于政策等原因,中德学院在比较分析2012年教育部的第6号文件《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13年天津市财政局印发的第2号文件《天津市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2015年天津市教委印发的第13号文件《天津市教委系统国有资产使用和处置实施细则》等文件的基础上,对校内相关的固定资产折旧、损耗管理规定、固定资产清理报废管理办法、设备捐赠等征求意见,进行修订。

此外,为保证规章制度的可行性,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在政策上给予引导,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进行明确规定,对财务人员凭职业判断确定折旧年限给予指引。

2.建立责任明确的二级管理架构。

资产二级管理架构,是由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和负责人组成的层级结构,是规章制度管理维度中建立各流程的层级依据。

中德学院自2013年起,改革资产管理框架,将管理重心下移。由原来的资产管理部门直接管理学校众多资产负责(使用)人,改进为在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负责(使用)人之间引入二级资产管理机构,即以资产使用部门为单位,根据资产规模实际情况,聘用1至3名兼职的二级资产管理员,构建了学校纵向管理、各二级学院和处室横向管理的二级管理架构。二级管理架构便于新会计制度的有效衔接,同时责任清晰明确,有效避免了资产使用部门家底不清、交接意识薄弱造成资产流失,以及由互相推诿造成的工作推进缓慢的情况。

3.引入规范合理的监督管理体系。

合理规范的监督管理体系既可以有效规范设备的使用,又可以约束和监督管理行为,为规章制度管理维度提供保证,同时也为规章制度的不断改进和修正提供依据。

对学校中用于科研、教学及行政的各种设备,应建立与学校网络化管理平台和新会计制度相匹配的管理细则,建立健全利用率评价制度和考核细则。在有效监控设备资产规范性使用的同时,汇总分析资产使用情况数据,并根据实际情况和政策变化等因素,修正考核指标。同时,在充分考虑行业企业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建立社会综合评价系统,并及时听取多方反馈意见,以“产学研用”所产生的实际效益作为衡量尺度,不断改进固定资产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四)衔接体系的人理(R)维度

人理(R)维度注重考虑人的因素,是指基于社会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结合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将人组织在一起有效开展工作的方法。“物理”和“事理”在基础设备和规章制度管理方面,提供了衔接体系建立的前提和保证,但是如果忽视“人理”建设,缺少有效的沟通和适当的变通,则难以达到衔接体系建设的目标。因此,人理维度对物理和事理都有影响,资产管理和新会计制度衔接体系的人理(R)―人力资源管理要充分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有效发挥其能动性。这一维度建设注意以下操作要点:

1.单位领导树立正确意识。

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可以解决事业单位原来由于政策限制等原因造成的诸多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问题。事业单位领导层面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对资产管理和新会计制度衔接工作给予重视,加大宣传力度和工作推进力度,进而影响相关工作人员层面正确意识的树立,为衔接工作推进减少阻力。

2.长期化的人员聘用机制。

在二级资产管理架构下,各资产使用部门聘用的资产管理员虽然是兼职,但人员必须相对固定。衔接体系的具体执行层面主要为二级资产管理员,聘用长期化可以有效保证衔接工作的有效推进和传承。中德学院自2013年启用二级资产管理以来,在人事制度上保证聘用长期化,所有二级资产使用部门资产管理员完成竞聘上岗和个人信息登记。

3.系统化的人才培训机制。

新会计制度修订内容繁多且变化较大,要求事业单位制订详细可行的培训方案,利用各种有效途径使财务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明确新旧制度的异同,特别是针对新会计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预测和分析,并提前制定解决方案。单位应通过有组织性和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培训、相关人员经验交流等形式,促进财务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并提高其业务素养和有针对性地强化其专业技能,以便达到新会计制度下对财务管理工作和资产管理形成的新标准。

4.制度化的绩效考核机制。

为落实相关工作,调动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出台相应的工作绩效考核及奖励办法,设备管理人员的考核必须与奖励绩效挂钩,考核指标可量化、可操作,重点要求清查结果与考核结果直接挂钩。

以中德学院为例,设备管理实施二级管理制度,责任清楚,分工明确,一级部门建立了定期和不定期监管抽查机制,有效确认相关资产管理工作完成情况。二级设备管理员需要承担粘贴资产的条形码和扫描、部门资产档案整理汇总以及与新会计制度衔接等诸多细致的工作,各个学院因为学科差异,仪器设备使用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充分考虑多方差异性,对设备管理人员在衔接体系上的工作建立合理考核标准。

三、结语

虽然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明确规定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也规定该制度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但截至目前,仍有不少事业单位和高校固定资产尚未能按新制度进行核算。本文基于wSR方法论,通过实证研究对体系要素推行注意事项进行重点分析,充分考虑物理―事理―人理三者的和谐关系,探索构建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新会计制度的衔接体系,以期为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齐华东.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2]张彩江,孙东川.wSR方法论的一些概念和认识[J].系统工程,2001.

[3]高飞.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及其应用[D].中国社会科学院,2000.

资产建设理论篇9

论文关键词:产业经济;海南;蔬菜产业;发展;理论 

海南,我国最南端的一个岛屿,也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省,同时又被国务院批准建设国际旅游岛。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文件内容中,要把海南建设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从中可以看出,海南的蔬菜产业对于全国蔬菜产业的重要性。不过,要真正使海南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就必须要紧紧抓住海南自身的实际情况,同时与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为指导的产业经济理论相结合,在理论的指导下去实践与完成。因此,形成属于海南特色的理论,对于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显得尤为重要。 

一、产业经济理论 

(一)指导思想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想发展市场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人民认识到经济的重要性,那么产业经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产业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必须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为基础的,也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基础,确切地说,产业经济理论要以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为指导的。马克思在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分析的过程中指出,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中,把社会的总生产分成了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生产两大类,并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并指出这两大类之间必须要保持一定的数量关系,只有这样,我们的生产才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因此,对于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不仅仅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同样对于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也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对于中国产业经济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产业经济理论的定义与意义 

产业经济理论的定义,其实就是我们俗称的产业经济学,就是以“产业”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等。探讨资本主义经济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的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经济发展中内在的各种均衡问题等。产业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产业的经济学,是区别去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被称之为中观经济学。通过研究为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为制定的产业政策提供经济理论依据。虽然产业经济理论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但是我国也是市场经济,同样适用,因此,了解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经济理论,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有同样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产业经济理论的意义,了解产业产业经济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意义是:通过对产业经济理论的研究,可以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通过对产业经济理论的研究,可以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通过对产业经济理论的研究,可以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实践意义是:通过对产业经济学进行研究,得出其中的产业经济发展规律,可以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通过对产业经济学进行研究,得出其中的产业经济发展规律,可以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通过对产业经济学进行研究,得出其中的产业经济发展规律,可以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 

产业经济学既然是以产业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那么,我们根据国际旅游岛文件的精神和内容,研究和建设海南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就必须要充分了解产业经济理论的精要,结合海南建设基地的实际情况和主客观因素,找到切实可行的建设措施,为海南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海南蔬菜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现状 

国务院国发[2009]44号《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把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六大战略定位之一,充分发挥海南热带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使海南成为全国冬季菜蓝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南繁育制种

地、渔业出口基地和天然橡胶基地。因此,对于海南建设蔬菜基地,国家给予了政策上的指导,也是提高海南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一个好的机遇。 

(一)海南蔬菜产业发展的优势 

1、国家政策和海南体制优势 

海南被批准建设国际旅游岛,并且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海南在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对于海南未来发展又一个新的契机。因此,在海南未来的发展中,国家给予了海南更加优惠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国务院各部门包括农业部、科技部都会给海南农业发展方面更多的政策指导和科学技术支持。 

海南是全国唯一一个省级经济特区政府,实行的“小政府大社会”,同时实行省直管县的行政体制,这对于海南在政策制定和落实方面,更能针对本地实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监督,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的人民。 

2、海南的气候、土地、生物资源和水资源优势 

海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光温热充足,雨量充沛,东湿西干,南热北冷,入春早,升温快,日夜温差大,光合潜力大。 

海南面积约为3.4万平方千米,占我国热带土地面积的3.4%,海南土地资源丰富,土地适应性较广,绝对大部分土地都能被农业所利用,开发潜力大。 

海南河流径流充沛,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深875mm,径流量达297亿m3,人均5380m3。独流入海的河流有154条,水库面积5.6hm2。海南水资源总量为375亿m3,水资源极为丰富。 

(二)海南蔬菜产业的现状 

海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全省人口的一半以上,农业一直都是海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力量,农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海南经济、社会的发展。海南蔬菜产业的发展,经过对于本地实际情况的认识,调整蔬菜产业结构,加大对农业技术的投入,制定蔬菜种植的多项优惠政策,在这种情况下,蔬菜产业在海南农业发展过程中也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虽然海南现有的蔬菜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距离海南建设全国冬季菜篮子工程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和足多问题的。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海南本地经济发展基础薄弱,起步晚,发展缓慢。由于之前海南的地理位置和政府战略计划所限,海南在1988年建省以后,工业基础薄弱,人民生活水平低,信息闭塞,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低,各方面发展相对比较慢;在建省之后,海南的发展也是一波一折地,因此,对于农业省来说,这样极其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因而造成了海南现在农业的发展落后于其它省的农业。 

其次,农业中农村发展落后,农民文化素质水平低,干部观念落后,相关的农业科技人员少。农民素质的高低水平直接关系到海南农业的发展,因为农民是蔬菜的直接的种植者和管理者;以此同时,科学的管理,政策的支持也是蔬菜种植的重要的外部因素。海南是一个边陲小岛,与外界的联系被琼州海峡隔断,一些先进的生产文化和生产力不能在第一时间进入人们的视线。另外,海南本地的农民受文化教育程度低,仅有少部分人接受过小学文化的教育;有些干部思想落后,责任心不强,存在消极工作的现象,这些直接影响到政策的落实;海南经济发展水平低,在农业方面的科技人才少,不能很好地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最后,与蔬菜产业相关的企业发展缓慢,不能形成一定的竞争力和生产力,不能很好得形成产销相结合的先进发展模式,从而导致了海南蔬菜产业的发展落后。海南蔬菜产业类的企业比较少,而且企业的规模、科研水平、项目资金的水平都是很低,与农户之间没建立相关的合作关系,使得企业后劲不足,不能很好地起到龙头的作用,一方面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没有带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造成两方面在发展上的的滞胀。 

三、结合理论与实际发展海南蔬菜产业 

(一)加快蔬菜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海南蔬菜产业结构调整,很重要的就是要加大对于蔬菜产业的资金和科技投入,结合海南实际的土地、气候、水资源、生物物种方面的情况,在人员方面充分运用现有能力和资源分批次、分阶段派人去外地学习和培训,借鉴我国其他先进兄弟省份的蔬菜种植和管理经验,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新型的蔬菜种植品种,推广新型的蔬菜种植模式和管理模式,推进蔬菜产业结构调整,使蔬菜的生产方式发生极大的转变,提高蔬菜的综合生产

能力,从而达到蔬菜产业不断发展,菜农收入不断提高,海南农业不断得到发展,农业社会不断得到稳定的最终发展目的。 

(二)加大蔬菜产业组织的发展 

蔬菜产业组织涉及的方面比较多,这其中包括蔬菜的种植阶段、收购阶段、销售阶段等,组织的发展好坏直接关系到蔬菜产业发展的好坏,因此,蔬菜产业组织必须切合实际,并且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对于蔬菜种植阶段,可以设置农业科技服务站、农业科技和农业气象服务网络组织、农民蔬菜种植培训班等,通过这些组织提高蔬菜的质量和品种,加快农民种植水平的提高,防止不利于蔬菜种植情况的发生;在收购阶段,可以采用蔬菜中转站,通过中转站实现农民和企业的无缝转换;在销售阶段,加强对于企业的支持和监督,创造和宣传自身品牌,发挥品牌效应的作用,提高销售收入,从而为企业和本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也会海南蔬菜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结构模式参考。 

(三)合理规划蔬菜产业的布局 

合理布局蔬菜产业,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节约能耗,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更大的回报。在海南蔬菜产业规划中,确立了琼北苦瓜、茄子、辣椒优势产业带,琼东辣椒、黄瓜、冬瓜、青瓜产业带,琼西南瓜、西瓜、辣椒优势产业带,琼中苦瓜、黄瓜、野菜发展优势产业带,琼南豆角、苦瓜优势产业带。这些产业对于海南蔬菜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起着重要的推广和带动效应,为海南未来的蔬菜产业在市场发展中做大做强提供了资源储备。 

(四)制定符合实际的蔬菜产业政策 

资产建设理论篇10

【关键词】工程项目政府投资基础设施

一、引言

房地产行业、房价问题、高铁的建设,这些经济关注焦点都与一个议题有关――建设项目。当然,无论是房地产项目还是路桥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都离不开投资方和施工方。实际中人们更多的关注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行为而没有深入关注施工方,更多的关注于房地产行业的房地产公司的行为而非施工主体行为。本文从政府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角度对已有文献进行回顾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可能和意义。

目前,我国对基础设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注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研究,目前,我国对基础设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注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研究,包括马树才等2001;范前进等2004;娄洪2004;踪家峰等2006;王任飞等2007等。或者是针对具体的行业,例如魏后凯2001和张光南等2010研究了基础设施对制造业的影响,董晓霞等2006研究了基础设施和种植业的关系。除此之外,还包括了基础设施的影响因素研究,张军等2009,张光南等2009。张光南等2010还研究了基础设施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在投融资和评价问题方面的研究回顾如下:

二、政府投资投融资方式及模式研究

代建制是指政府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项目的投资管理和建设组织实施工作,项目建成后交付使用单位的制度。

近年来,我国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众多的学者都认为我国传统的政府投资项目模式有很多弊端。投资体制改革方案于2004年7月16日正式批准,明确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郑边江2007、邵琦2008、赵淳怡2007等都对传统管理模式及其弊端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原因在于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的产权虚化和泛化、政府失灵,以及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内部人控制问题。虽然以上学者对代建制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但是鲜见通过实证分析对其进行验证的。邓晓梅等2010借助理性预期理论,得到政府代建制模式优于市场代建模式,而两者又都优于传统模式的结论,从而对代建制进行了验证性研究。

除了在代建制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多学者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模式进行了研究。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有的投融资模式主要包括:Bot、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aBS、ppp、pFi、捆绑式投资方式,王洋华2008。

三、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评价

近年来,我国许多的学者对有关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效率进行了研究。首先,在项目评价理论方面,研究者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用于项目评价,王建军2003应用层次分析法于可持续发展评论;刘玲2007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住宅小区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率进行研究;卢和宇2007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对江西省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黄德春2003结合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和模糊优选理论进行研究。其次,陈明理2001和郭超2007对投资效率进行研究,认为我国不存在投资过度或资本过度积累,应该不断提高投资效率。申展2007、成竹2001和马良2000对投资效率的改进进行了研究。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面,毛继苓2006针对高速公路,王萍2006针对水利项目,建立了相应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张新云2010结合理论研究了政府投资公路项目投资效率评价问题。李小林2006和刘小庆2008分析了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基础设施的投资决策方面有唐建新2003的研究。黄晓广2005和杨黎明2007具体研究了公共产品的投资。

四、总结和未来的研究机会

以上的文献综述围绕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及模式和评价等方面。在已有的文献中,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研究对象都各不相同。学者普遍认为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较优,但是究竟私人投资与政府投资项目有何不同领域很少有人涉足,更没有人以实证的手段从施工方的成本角度来研究投资主体的不同对一个项目的建设是否有显著的不同影响。除了从成本角度对这一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应该考虑项目评价问题即项目投资效率问题。这都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思路。该议题也为以后政策的选择提供实证依据。

参考文献

[1]郑边江.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模式比较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08.

[2]邵琦.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模式研究.上海交通大学,2007.

[3]赵淳怡.我国非经营性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代建制研究.上海同济大学,2008.

[4]邓晓梅等.基于理性决策模型的政府投资非经营性工程项目建设模式比较研究.清华大学学报.2010.

[5]王建军.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研究.长安大学.2003.

[6]刘玲.基于Dea原理的住宅小区投资效率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7]卢和宇.江西省固定资产投资效率研究.内蒙古大学,2007.

[8]黄德春.投资项目后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河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9]张新云.政府投资公路项目投资效率评价研究.长沙理工大学,2010.

[10]李小林.国有投资公司股权投资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河海大学,2006.

[11]刘小庆.房地产项目投资效率优化研究.南京理工大学,2008.

[12]唐建新等.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2003.

[13]王红岩.公共项目经济评价体系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07.

[14]黄晓广.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的研究.山东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