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文化产业管理发展现状十篇文化产业管理发展现状十篇

文化产业管理发展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3:32

文化产业管理发展现状篇1

【关键词】文化艺术管理文化产业发展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文化产业受多方面因素刺激有很大发展。但要实现更好的发展,还需要加强文化艺术管理。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文化艺术管理,并不是盲目、随意的实施,而应结合资产市场的现状,运用科学的管理技巧,合理的规划、设计、创作、营销,才能促使文化艺术产品新颖、独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

一、文化艺术管理概述

所谓文化艺术管理就是对文化艺术活动进行全方位的操控,实施人为影响的过程,为了达到预设的理想目标、最佳的文化艺术效果,人们会运用智慧和所掌握的科学理论对文化艺术活动设定目标、组织实施。相对于物质性的商品来说,利用文化艺术管理所推出的营利性文化艺术产品更具意义。因为,营利性文化艺术产品是人类的精神产品,尽管其与物质性商品一样,都以盈利为目的,但其生产、组织、管理、销售等环节都不同物质性的商品,并且营利性的文化艺术产品可以提升人们的艺术水平,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总之,文化艺术管理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二、文化艺术管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地位

(一)文化产业及特性

2003年文化部把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这一规定的确立,使得文化产业更加清晰化和明了化,同时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此背景下,文化艺术管理可以有效的实施,具有产业特性的文化艺术产品相继推出。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类型较多,其中包括劳动的文化服务、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当然,受多种因素刺激的文化产业也可能出现发展偏差。而文化艺术管理的实施,可以对文化产品进行监督,规范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更好的发展。

(二)重视文化艺术管理要素

利用文化艺术管理推出的营利性文化艺术产品不同于工业产品,工业产品可以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来提高经济效益,但文化艺术产品则不能。因为劣质的文化产品无人问津,无法推动文化艺术产品销售。所以,要想在激烈、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有效地推出文化产品,一定要合理设计文化艺术产品、规划文化艺术产品销售方案、制定文化艺术产品宣传手段,促使文化艺术产品吸引人们的眼球,以得到人们的青睐,大量销售文化艺术产品。以经典作品《泰坦尼克号》为例,此作品具有文化特性,充分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现象、时代特点、民族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说,文化艺术管理要素包含管理和艺术两方面的内容,在文化艺术作品创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可以提升文化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商业性、文化特点,刺激文化艺术产品销售。

三、文化艺术管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

(一)在观念上重视管理要素

借鉴发达国家文化艺术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确定的是在观念上重视管理要素是实现文化艺术管理发挥作用的首要条件。只有真正意识到文化艺术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在实施文化艺术管理的过程中时刻注意突出管理要素,才能够促使文化艺术管理以文化产业战略高度角度出发,科学、专业地管理文化艺术产品,提高文化艺术产品价值,促使其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发展。例如,中山市小榄文化艺术品产业基地以“弘扬传统文化艺术,实现先进文化对经济发展”为目标,科学地规划文化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将油画、国画、工艺品的专业生产、批发、出口、零售及旅游景等融入到基地中,作为文化基地主要经营内容,并创建书画爱好者欣赏、收藏和交易艺术品的平台,以此来吸引受众,大大促进了基地发展。所以,重视文化艺术管理要素,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可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二)改变民营企业管理现状

在改革开发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其不断的变化。在不稳定的资产市场中,促进文化艺术产品销售,需要结合资本市场的特点、消费者的需求、文化艺术企业实际情况等,推出具有文化特性的文化艺术产品。但我国大多数民营文化艺术企业管理模式比较传统,管理手段比较保守,管理形式比较单一,这使得文化艺术产品创作存在一定缺陷,无法有效地推出。对于民营企业管理现状不佳的情况,应当予以合理的改善,充分发挥文化艺术管理的作用。民营企业文化艺术管理的改革,首要工作就是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现状和消费者需求。其次,通过专家论证、资金筹集、选题、票房统计等环节的实施来确定产品。再次,由专业的管理团队来科学、合理、专业地规划产品宣传、产品销售渠道、产品销售等,为更好的进行产品销售创造条件。最后,以设定的最佳的方式销售产品,促使产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

结束

目前,文化产业发展已被提到了战略高度,如何有效的进行文化产业发展成为重要的课题。就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不断扩大、不断发展的情况来看,加强文化艺术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在观念上重视管理要素、注重政策引导,促进文化艺术产品开发、改变民营企业管理现状等对策的实施,可以推动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兴越,马英霞.文化艺术管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J].前沿,2013(1).

[2]卢仁声,傅荣,吴成钢.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00(1).

文化产业管理发展现状篇2

关键词:设备管理;设备管理信息化;电力行业

一、设备管理概述

(一)设备管理的意义

设备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是在设备维修管理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现代管理科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设备既是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又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与物质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设备是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固定资产总额中,设备一般占到60%-70%,在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国内外设备管理与维修体系的发展

设备管理是在设备维修工程学和综合其他学科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按照设备管理中维修管理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事后维修阶段(Bm,Breakdownmaintenance)(1950年前)事后维修是在设备发生故障后进行维修。目前仍然保留这种维修方式。

2.预防维修阶段(pm,preventivemaintenance)(1950年-1960年)20世纪50年代,人们对设备的磨损机理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为使每个机件都达到使用可靠和安全,维修工作就必须在故障发生之前进行,从而形成了以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图1-1所示为设备磨损规律。

3.生产维修阶段(pm,productivemaintenance)(1960年~1970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多采用此维修管理体制,生产维修体制是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它由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维修预防四部分内容组成。

4.各种设备管理模式并形阶段(1970年至今)

20世纪70年代,随着英国月一尼斯・巴克提出设备工程学思想和日本在借鉴学习美国生产维修的基础上形成的个员生产维修体制(productionmaintenance)的出现,世界各国在学习其他国家先进设备管理理念基础上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设备管理模式。

(三)设备管理信息化

管理信息化是以发达的信息技术和发达的信息设备为物质基础对管理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全而融合,实现管理过程自动化、数宇化、智能化的全过程,充分利用社会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业务为设备管理服务。

(四)电力行业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是一个由众多发、送、输酉己用电设备连接而成的大系统,这些设备的可靠性及运行状况直接决定整个系统的稳定和安全,也决定着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检修是保证电力设备健康运行的必要手段。

二、电力行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现状

(一)电力系统的发展

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型变电站的数量逐步增加,对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及技术水平要求也日益提高,现阶段国家电力公司正大力推广的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与可靠性维修正如火如荼的在各地展开。

(二)电力设备故障

电力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主要是对当前设备前期的、潜伏性故障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找出它的故障规律,对这类故障的诊断是目前电力系统研究的热点之一。图2.2即为故障诊断的流程图。

图2.2故障诊断流程图

无论是常规变电站还是无人值守变电站,在其监控系统中,都需要增加一个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用以作为辅助决策手段,进而提高监控能力。要想实现真正的无人值守,需要加入电气设备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的内容,这样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才更加完善和更有效。

(三)电力设备管理信息化现状

1.在线监测与状态维修

检修是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在电力系统中推行状态检修是电气设备检修制度发展的必然选操在分析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状态检修的可行性的基础上对状态检修技术的进展进行论述从配电设备测控技术的发展、电力供销体系变革、配电自动化资源的整体优化等3个角度对在线监测与状态检修的技术发展进行了预测。

2.系统工程在设备管理上的应用

系统工程是一门研究总体与全局性的学科,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应用系统工程的理沦和方法促进现代设备管理的形成与发展,设备管理必须立足于企业全局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包括计划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劳动管理。

3.离线检测无线传输趋势分析系统关键技术有扩频技术,全向天线,工作唤醒等。

4.结合新的设备管理体制和信息工程原理,提出了在该公司建立设备管理信息北系统的硬件环境设计和软件逻辑结构。

三、电力行业设备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

当前设备管理的主要趋势是,以状态检测为基础,以可靠性维修为中心,以多种维修方式相结合,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维修方式。

(一)设备管理信息化趋势

管理信息化是以发达的信息技术和发达的信息设备为物质基础对管理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全而融合,设备管理信息化趋势的实质是对设备实施全而的信息管理,主要表现在:

1.设备投资评价的信息化

企业在投资决策时,一定要进行全而的技术经济评价,设备管理的信息化为设备的投资评价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途径。

2.设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设备信息系统的构建,可以积累设备使用的有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的信息,利用计算机能够短时间内对大量信息进行处理,提高设备效益评价的效率,为设备的有效运行提供科学的监控手段。

3.设备使用的信息化信息化管理使得设备使用的各种信息的记录更加容易和全而,这些使用信息可以通过设备制造商的客户关系管理反馈给设备制造厂家,提高机器设备的实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设备维修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趋势设备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实质是建立设备维修供应链,改变过去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可靠性工程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趋势。所以现代设备的发展方向是:自动化、集成化。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有明显趋势。通过监测设备或生产系统的温度、压力、流量、振动、噪声、油勤度、消耗量等各种参数。

四、总结

随着工程技术领域和管理领域中各种先进技术、先进理论和先进软件开发方法的不断出现和应用,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也将在这些新技术和理论的支持下不断完善和进步。本文通过对设备管理发展的历史回顾,当今电力系统设备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作出了分析,并对未来电力行业设备管理信息化趋势做了进一步展望。未来必定会朝着信息数据库化,集成化,网络化,自动化的趋势发展,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强软件方面的开发与应用,未来设备必定会越来越复杂,设备管理与信息工程将会结合的越来越紧密。■

参考文献

文化产业管理发展现状篇3

关键词:园林绿化发展现状经营策略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的园林行业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在市场经济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随着园林行业的市场化操作加强,园林行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园林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园林行业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持续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发展被推上了潮头。园林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并走向成熟,据统计,2012年年底我国拥有四级以上资质的园林企业约1.6万家,其中已经获批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的企业有873家,而2012年底的园林绿化的市场容量就已经达到将近3000亿元。虽然园林行业市场规模巨大,但园林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拥有跨区域施工能力的企业较少,任何一家园林绿化企业占整个行业的市场份额相对较低。随着行业内的上市公司渐渐增多,利用资金优势和资本市场的品牌优势与政府直接沟通,并通过人才招募,不断进行兼并收购等,改变了园林行业的格局,增强了园林行业的活力,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园林行业前景:

城市园林绿化主要用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居居住质量,这是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主旋律,因此园林产业的发展被人们广泛的看好;其次,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推动园林产业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园林覆盖率未达标,需要大量建设城市园林绿化,从而拉动了园林绿化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在拉动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旅游产业的的发展等等。在政府的十二五规划中,各级政府对城市绿化越来越重视,很多更是把创建“园林城市、宜居城市”作为重要目标的双重驱动下,国内市政园林市场增长空间巨大。据估计,“十二五”期间仅市政园林的市场规模就将超过5000亿元。因此,我国的园林产业正处于起跑与飞速起飞的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园林行业面临的发展困境

1、目前,我国园林行业呈现南北、东西发展不平衡,行业间竞争激烈,地区间行业壁垒和外地企业准入门槛高等局面,因此,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同时,资金实力薄弱、苗木资源、跨地区施工能力缺乏等问题,也成为制约园林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行业内排名靠前的上市公司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也不高。

2、近年来,行业内的恶性竞争时有发生,招投标仍存在的围标串标等不正当的竞争手段,阻碍了园林行业的发展。且仍存在管理机构不统一、工作人员变动大、专业人员缺乏,城市园林绿化体制存在多头管理等问题,一些市、州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不尽相同,有林业和公用事业管理局、园林管理局、城市管理局等不同部门行使城市园林绿化行政管理职能,影响了园林绿化工作的连贯性、法律法规执行的严肃性。园林绿化行业亟待制订或修订出台国家层面的新法律法规,对园林从业人员资格、园林规划设计施工企业资质、园林规划建设管理保护等做出明确规定。

3、园林绿化技术缺乏创新力和竞争力,园林科技创新成果较少,技术手段和设施设备比较落后,导致建设管理水平低、成本高、质量差,也极大的制约了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同时,园林绿化工程业务规模的扩张对工程项目配套资金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工程项目配套资金规模直接决定了公司的工程施工规模及成长状况,但园林行业作为一个轻资产的行业,资产结构主要为流动资产,很难进行抵押,资金门槛是限制园林类企业快速扩张最主要的的因素之一。

三、园林行业经营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人居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其独特的绿色环保和生态概念获得愈来愈多的认同,园林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就现状来看还存在很大问题,与国际水平还是有很大的距离,笔者认为要想在行业中占居主导地位,在市场竞争中杀出重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企业经营能力:

1、实施差异化战略。园林行业新企业的不断出现,企业要想在行业立足,就当不断树立一流的企业品牌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细分市场要求和不同客户群体,实施差异化战略来避免行业内恶性竞争。从东方园林和棕榈园林来看,他们分别在市政园林和地产园林中具有一定的领头地位,形成了品牌力量。

2、加强企业科研水平,掌握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想全面提升竞争力,就必须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失去了自主创新的基础,企业不可能真正走向成功。企业只有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才能掌握在竞争中的话语权。

3、强化人才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不仅是在硬件方面,更重要的是软件,也就是人才的培养和提高。要提高创新能力,特别是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包括与院校合作、与国外大公司合作培养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以及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等。在当前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园林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和改进空间,因此,就要求企业应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加快引进优秀技术人才,只有管理能力的增强,企业才能够驾驭更大规模的业务;只有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人才,才能够形成强有力的人才竞争力,毕竟企业间最大的竞争,还是人才的竞争。

4、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条件下,园林企业要实现发展战略,做大做强,应当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首先,企业应形成统一的核心价值观,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关键技术、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真实诚信的服务态度、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公平公正的对待员工、不断创新的经营方式,通过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使命感和归属感,使企业产生积极的因素,进而使企业产生不可复制的竞争力。

5、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成熟的公司,它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它成熟的企业文化管理、内部效率管理和外界资源整合能力。一是制度与与流程的固化,二是管理者自身能力,三是团队作用力。园林企业的发展,应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要求,立足企业实际,倡导全员参与,注重控制实效,防止流于形式,抓好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工作和关键环节。

文化产业管理发展现状篇4

关键词:新形势;茶叶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改革机制;创新思路

随着当前茶叶企业逐渐进入转型发展的全新阶段,如今创新、优化茶叶企业的经营模式。提升茶叶企业经营理念,就成为当前任何茶叶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但是从当前整个时展的具体状况来看,互联网技术中各个企业和产业之间的影响明显超过与其他任何要素,而任何一个企业想要实现自身健康、成熟发展,就必须充分有效的结合互联网时代要素,通过提升和改造自身经营理念,从而满足时展的具体要求。

1当前茶叶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就当前整个时代成熟发展的客观背景以及茶叶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具体状况来看,不难看出整个茶叶产业之间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而言,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首先,虽然我国茶叶企业普遍实现了规模化和产品的量化增长,但是更多情况下,由于缺乏统一的茶叶产品质量标准,因此,茶叶的质量和品质,难以得到有效把控。同时,随着我国茶叶贸易逐渐融入到世界茶叶产品贸易体系中,我国茶叶产品规范化不足这一缺点和不足,就更为突出和明显,而这不仅不利于我国茶叶企业的国际化贸易,同时也与茶叶企业转型发展之间存在着重要影响。所以,创新经济管理模式,将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全新视角。可以说,时代的发展,对茶叶企业提出了全新的命题和要求。而构建全新的经济模式,不仅是经营元素的优化,更重要的是企业内部整体结构的重塑和再造,通过企业体系经营体系的优化和创造,为整个茶叶企业发展融入了更多的新的元素和空间。同时,通过对我国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状况,以及与世界先进茶叶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体系来看,我国茶叶企业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其思维理念仍然较为传统,缺乏对市场发展变化的敏锐度把握,以及对消费者实际要求之间的全面结合,从而大大限制了茶叶企业的体系化和精品化发展,因此,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如何实现自身经营价值的最大化,如何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更多的元素支撑,就需要茶叶企业在充分了解市场变化以及消费者自身的实际需求基础上,通过融入多样化元素,从而实现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理想目标。

2新形势下茶叶企业面对的现状分析

当然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完善经济管理模式,不仅能够使茶叶企业更好适应时展的要求,同时。更重要的是,整个茶叶企业经营模式的核心点都在于企业经营价值的最大化。所以,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与革新,不仅仅是制度和经营理念的调整,更重要的是从茶叶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所作出的正确决定。事实上,我国有着诸多茶叶企业,但是更多茶叶企业停留在传统发展阶段,无论是茶叶企业的管理模式,还是茶叶企业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的经营思维都较为传统。其不仅难以满足时代化发展要求,更重要的是由于我国茶叶企业自身管理水平较弱,因此很难应对市场发展的变化冲击。所以,当前我国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空间不断增大。如何优化茶叶企业经营机制,就需要从茶叶企业内部出发,优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茶叶企业经营理念,综合应用满足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各项元素。不仅如此,当前随着互联网媒体应用日益成熟,如今茶叶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管理效果和经营价值最大化,也需要选择更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方法。特别是通过应用现代管理技术,进而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节省成本,提升经营效率提供有效帮助。当然信息技术的成熟应用,也从本质上引导茶叶企业构建全新管理机制,从而实现茶叶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3新形势下茶叶企业发展的具体要求分析

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与社会、大众相关的文化元素,认知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理念,不仅是当前多元文化成熟发展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现阶段我们对该文化资源应用的重要要求。茶文化就是整个传统文化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元素内容。随着茶叶企业经营发展不断成熟,如今茶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融入茶文化元素内涵,通过提升茶叶企业的经营要素,从而实现整个茶叶企业的良好运营。事实上,现阶段消费者对健康养生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如今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对茶叶产品有着极高的消费热情,而茶叶产业不仅有着浓厚的消费群体,同时也有着日益壮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茶叶消费需求日益提升的同时,消费者对茶叶产品的品质化要求也在进一步提升,因此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要将消费者的具体需要和社会大众的实际需求融入到整个企业经营发展的各个环节,通过管理创新,从而满足茶叶企业的经营需求。当然,在当前茶叶产业成熟发展的今天,不仅我国有着大批量的茶叶企业,同样在其他国家也有着庞大规模的茶叶企业,而通过对整个茶叶国际贸易的市场状况进行分析,不难看出我国仅仅在绿茶中占有相关优势,红茶产品反而需要依赖进口,因此,想要实现整个茶叶企业的最佳经营效果,就需要充分注重创新茶叶企业经营元素,从而提升茶叶企业发展进程。

4适合茶叶企业经济管理的具体模式

我国是传统文化大国,同时也是传统资源大国,对于茶叶企业经营活动开展来说,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不仅能够提升整个茶叶企业的经营水平,同时也能实现对茶文化元素的有效传承和发展创新。事实上,对于茶叶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构建来说,尽管是经济元素的融入和应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注重将传统茶文化元素的相关内涵融入其中,特别是立足茶叶企业发展实际,凸显经济管理与文化元素融入的价值作用,从而实现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最佳效果。可以说,茶文化元素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所在,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茶文化体系形成过程中,文化理念与社会大众的生活习惯相结合,从而实现了整个茶文化体系传承发展的最佳效果。当然,在对茶文化理念进行全面综合应用过程中,应该从文化理念这一综合概念认知出发,通过具体诠释和综合探究,从而实现对整个茶文化资源应用的理想效果。结合我国茶文化体系的价值作用看,如果将传统茶文化理念内涵融入到整个茶叶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其不仅能够丰富整个企业管理模式中所具备的各项元素内容,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也实现了整个经济管理模式的内涵化与科学化。就以往茶叶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实际开展状况看,其整体实施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和不足在于未能将企业经营元素、企业经营目标,乃至企业文化等等各项内容相融合,从而限制了茶叶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影响了茶叶企业的经营效益。因此,随着当前茶叶产业竞争日益激烈,任何茶叶企业想要实现自身发展的理想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创新和优化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从而为茶叶企业发展提供全新动力。

5茶叶企业经济管理活动改革创新的具体思路分析

当然在构建茶叶企业经济管理的全新机制过程中,其前提是从消费者自身需要角度出发,通过构建与消费者实际需求相匹配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而实现茶叶企业经营的最佳效益。在当前整个时展过程中,互联网资源,无疑有着重要应用,尤其是互联网大数据模式的成熟应用,能够帮助产品经营者和企业经营者,及时快速的筛选相关茶叶产品,同时寻找到与自身产品经营相匹配的消费群体。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广告投放机制和产品营销平台。从而确保了整个产品经营过程中的资源运用最大化,同时也有效降低了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具体成本。其次,在茶叶企业经营模式创新过程中,通过对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实际方向和趋势进行了解,从而确保整个经营模式能够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性特点,当然在新的经济模式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市场的关注度更为提升,尤其是消费者自身消费心态的变化与企业发展要求相融入,从而实现产业企业经营效益与经营成本的有效融入。实际上,茶叶企业作为产品导向型企业,其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发展优势和空间,就必须充分注重提升产品的内涵。可以说,无论是产品的元素内容应用,还是茶叶产品的包装设计等等,都可以作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重要元素内容。最后,在当前茶叶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由于时展不断成熟,如今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需要充分融入国际先进茶叶企业经营理念的具体元素,也就是将国际化理念成熟应用到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可以说,在当前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其中所需要融入的元素日益多样,而对任何茶叶企业经营者来说,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对经营模式结构内容的重视程度,积极应对好市场发展变化状况,才能够从根本上满足整个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理想效果。

6结语

对于茶叶企业来说,重新塑造经济模式,不仅仅是茶叶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创新和发展要求,更重要的是当前茶叶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更为复杂。比如在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其茶叶产品的营销模式,不能再通过传统的门店营销方式来经营,而更多依靠互联网电商的经营模式。因此,就单一的茶叶产品营销来说,就需要结合电商模式的成熟应用,构建与之相匹配的金融模式和货物配送运营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永贵.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中国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13(1):122-125.

[2]黄清河.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eRp的模式与应用研究[J].当代财经,2014(13):141-143.

[3]罗西.企业经济管理中的目标成本管理的应用研究[J].茶博览,2015(7):109-114.

文化产业管理发展现状篇5

【关键词】工业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

一、前言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各个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也不例外。标准化管理是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工业企业现有的标准化管理制度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导致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以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这对其的发展来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工业企业要想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对标准化管理进行重新定位,并根据自身的发展现状制定出一项科学、合理的标准化管理方案。

二、我国工业企业标准化管理现状

1.我国工业企业标准化管理取得的成绩

现阶段,我国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开展的标准化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确切贯彻我国相关部门所制定的标准化管理制度;(2)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纷纷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标准化管理制度;(3)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发展现状建立了专业、兼职标准化管制度,合理规范企业标准化管理全过程,并由专业工作人员进行监管;(4)工业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缩短产品的研究周期,保证产品的质量与产量,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2.我国工业企业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我国现有的标准化管理制度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一些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标准化管理制度不重视,没有根据自身发展现状制定出一项科学、合理的标准化管理方案,导致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工作不能准确实施;(2)工业企业中现有的标准化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只重视产品的质量与其他技术标准,现有的标准化管理制度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3)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安于现状,没有积极引进先进的标准化管理技术理念,而标准化管理人数量较少,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工作质量提不上去。

三、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重要性

工业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创新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改变现有的经营发展模式,摒弃传统的经营发展模式,保证所开展的标准化管理工作可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帮助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另外,工业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工作主要以技术为载体,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提高对标准化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视,提升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保证其可以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站稳脚步。

四、我国工业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的有效措施

1.创新管理的观念

首先,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树立正确的标准化管理竞争意识,提高对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标准化管理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其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应该树立整理的战略管理意识,这一意识是企业“竞争管理”的主要依据,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明确标准化管理制度,并根据自身的发展现状制定出一项科学、合理的标准化管理方案。而企业在开展标准化管理工作是时还应该与企业的营销战略结合,为企业的经营服务战略提供保障。最后,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标准化协作意识,为各个部门建立一个合理的沟通、交流平台,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工作环境,从而保证标准化管理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

2.管理标准的创新

企业在开展标准化管理创新工作时,应该从程序、内容这两方进创新。其中的程序创新主要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标准化管理理念,并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手段与自身的发展相结合,实现创新;而内容创新主要指企业在产品制造生产的同时不仅仅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还应该提升产品的个性化特征,将企业的独特资源优势、风格体现出来,加深人们对其的认知。另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应该拥有超前的服务创新意识,增加对企业生产技术的投入,保证企业的生产技术处于领先的状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总结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工业企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站稳脚步,就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现状开展标准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企业走向良性的发展轨道中。良好的企业的标准化管理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提升产品生产质量与产量,扩大产品种类,改善现有的经营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冯锋,马雷,张雷勇.外部技术来源对我国工业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及区域差异性研究――基于SFa方法的面板数据分析[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2,03:243-251.

[2]马悦,李春艳,郭琨j.影响我国地区工业创新的因素研究――基于大中型企业的实证分析[J].税务与经济,2013,05:47-52.

[3]“2014年全企业创新调查资料开发”课题组,万东华,于洋.我国工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分析――2014年全国企业创新调查资料开发系列分析报告之四[J].调研世界,2017,02:3-5+17.

[4]卢方元,李小鸽.基于SVaR模型的自主创新投入产出动态效应分析―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为例[J].科研管理,2014,01:25-32.

[5]段云龙,王荣党.我国省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差异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0,08:109-112.

文化产业管理发展现状篇6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现状;未来发展

工商管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导着企业的生产运营工作,促进企业的发展,在企业营运活动中承担着职能主体作用。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处于不败之地,则必须依靠工商管理的科学调控。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工商管理在推行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企业管理中的工商管理问题,希望对今后的企业工商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一、企业工商管理的概念

工商管理的研究主要涉及企业经济的管理与基础理论,为企业发展提供工商管理人才,有力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制订经营战略。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工商管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工商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企业项目、技术、质量、财务、运作、人力资源等。发挥企业工商管理的作用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帮助企业获得经济效益。

二、现阶段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

1.企业经营模式适应性不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生产产品没有目标,没有对当前的市场需求作出准确判断,造成大量的产品积压,而不能提高产品质量,企业生产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企业虽然投入了大量的生产资金却不能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企业市场部不能准确预测市场需求,企业生产部不能实现产品创新,生产的产品不能顺利销售,造成大量的产品积压,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2.企业工商管理目标不明确

很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没有重视企业文化的创建,没有制订合理的管理目标。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工商管理也需进行改革,企业应该对社会负责,不能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顾社会与公众的利益。将企业生产与党的思想结合在一起,使企业在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时,讲求诚信经营,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企业要依据国家规定进行企业管理,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制订合理的发展方向。

3.企业管理模式国际化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认识到,一些地域性市场出现了一定的改变,在不同城市之间,不同国家之间原来的界限已不太明显,当前存在的只是产品和金钱的流转,因此企业管理人员要准确判断当前的环境变化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关系,生产的产品是否符合人们的需求。需要企业领导人员积极解决很多方面的问题,如生产的产品种类、自身在市场发展中的定位、如何运作资金、国际化模式转变、人力资源状况、如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技术的改革、提高服务水平等,以上这些方面是否能达到国际化标准。

4.企业缺乏品牌化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也出现了很多改变,企业间的约束与管理已不再明显,产品生产也不再受地域影响,企业的产品生产也需快速进行改革与创新,因此要求企业应用最新的管理模式。企业要想获得稳定发展,则一定要具备自身特色产品,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很多企业只看到眼前利益,而没有认识到品牌对企业长远利益的影响。

5.对企业本身价值的定位不明确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在企业管理当中引入工商管理理念以后,企业依据正确的思想指导,正在出现较大的转变。存在于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数字提升已经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发展状况,因此很多企业正在谋求更大的发展,纷纷制订长远的发展规划,企业不再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成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主要有行业中的优势企业进一步规范操作流程,积极参与国家法律法规的制订工作,使国家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杜绝当前的浪费现象,同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国家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积极创造条件为教育人员提供培训便利,在国家建设公共利设施方面投入较大力量。

6.市场开拓能力差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将“零库存”和“即时生产”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而没有认识到企业经营模式中市场需求与企业生产体系的关系。在当前的国内企业中,生产部门的任务就是负责生产,市场部门却不能及时反馈市场需求情况,因此很多企业在生产出产品以后却不能顺利销售,造成大量的产品积压,而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阻碍了企业运营与发展。再有,企业也没有正确认识当前的物流,没有认识到物流管理在企业运营中作用。当前的物流与传统物流存在较大不同,不只从事将自己生产的产品向下游企业运输的任务,当前的物流已经适应了有效连接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的任务,这种现状也有利于帮助企业实现“零库存”与“即时生产”的目标。

三、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对策

1.要求企业管理者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很多企业在自身发展中,会引进很多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人才,但随着社会与企业的发展,而慢慢忽视了这些专业素养较高的人才,主要原因与这些专业人才无关,并不是因为这些人员的专业技能问题,而主要是由于这些技术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实现创新,在考虑问题时还是以传统观点为主,不能有效发挥本身的专业技能,因此其工作收不到明显的效果,不能为企业发展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就需要求当前的管理人员和领导人员应该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时刻以发展创新为己任,为这部分人员的进修培训创造更多的机会,鼓励这些专业人员外出参观学习,以此不断提高这些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才能创建实用性知识体系,在提高这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思想认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也需不断更新认识,努力学习,不被社会发展所淘汰,随着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发展而不断寻求新的突破点。

2.加强财务管理

在企业发展中,财务管理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企业当中的每一位员工的发展都有关,所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发挥的作用也不可代替。因此,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系于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所以,企业为了谋求自身健康发展则一定要重视做好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企业首先应该建立一个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团队,拥有一个专业水平高、技术能力强的财务管理师资队伍,这在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不但可以进一步规范企业的各项财务行为,而且有利于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与科学化,有效管理企业当中的人、物、信息、企业各种资源,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帮助企业实现持续性发展。

3.加强人员管理

在企业工商管理活动中,要重视以员工的发展为中心,只有具备高素质的企业员工才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所以,企业当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可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关心每一位员工的工作与生活。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急需高素质的人才,不但要求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而且也需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我国当前的很多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假如内部不进行改革与创新,不能认识到时展的特点,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所以,企业在引入工商管理人员时一定重视考察人员的综合素质,积极引进那些专业技能强、素质水平高的人才。同时针对企业内部现有的人员加大培训力度,不但重视培训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将当前出现的各种新知识传授给人们,重视培养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鼓励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备丰富的管理知识。培训工作结束后还应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升职、工资、评优评模联系在一起,在培训中表现积极并取得优异成绩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不积极参加培训工作考核成绩不好的员工要给予一定的惩罚,这样才能调动广大员工的培训积极性,进一步起到激励作用,有利于在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使每一位员工都能表现自身价值。

4.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很多企业在工商管理当中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当前状况还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所以,企业的工商管理应该谋求更快的发展,逐步与国际化接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多产品在国内已经达到了饱和,所以,为了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应逐步向国外市场开拓,及时转变经营战略,应用当前国际上流行的工商管理经验,为企业生存与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

5.完善人性化企业管理建设

依据现代管理理论的要求,重视做到“以人为本”。但很多企业在制订管理制度时还是以经济效益为重点,而忽视了人的存在,造成大量的员工离职,企业管理出现困难,这种现状不但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生存。所以企业在制订管理制度时,要体现对员工的关心与爱护。管理制度中应该添加人性化条款,工商管理制度也应表现出人性化部分。如员工在请病假与遇到工伤时,可以对员工给予更多的关怀。

企业在制订制度时不但要保证制度的约束作用,而且还需尊重广大员工的合法权益,并以此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在落实各种管理制度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很多困难。如有的员工为了企业利益而不顾企业的制度规定,所以也需对其进行处罚。但这样的员工认为自己是为了企业的利益,不应该受到处罚,认为企业中的管理制度缺少人性化部分,员工会觉得自己是因为企业利益而受到了处罚,心里会存在较大的不满情绪,一旦这种不满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暴发,因此要求企业在做到刚性管理的同时,还需进行人性化管理,不但要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而且还需保证企业管理制度的人性化成分,就能帮助我国企业在未来得到持续性发展。

6.企业要不断完善管理体系

企业要想实现稳定发展,只具备高素质人才是做不到的,还需发挥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的作用。企业管理制度包括责任、权利、利益,当中还包括制订奖惩制度的依据。因此企业的管理制度要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企业才能据此建立一套科学管理组织,这种现状才能保证企业招聘到高素质人才,企业在进行管理时也做到了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总之,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企业要想实现稳定发展,企业的工商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要依据市场运行规律制订科学的管理制度,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水平,利用引进高素质人才,逐步淘汰传统意义上的管理制度。再有,企业在管理中要以人为本,利用加强培训等各种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保证人力资源人尽其才,以此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瑞全,张合振.关于企业工商管理未来发展方向的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2(33).

[2]肇威.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探索研究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17).

文化产业管理发展现状篇7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和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供电企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压力越来越大。企业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种下发管理制度多,统一管理少的现状,这些现状制约着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要积极应对,变压力为动力,变不利为有利,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供电公司所涉及的业务事项相对琐碎繁杂,所服务的范围点多、基础数据量大,处理过程复杂。要全面做好规章制度的制定、集结、贯彻以及落实工作。

1.供电公司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对供电公司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的内容缺乏明确规范的认识。

②、有些专业的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优质服务的理念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

③、农电企业与所辖供电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着缺乏统一平台,各类专业管理软件分散开发并相互独立,信息

与数据不能共享,造成了重复投资。

④、供电公司标准化作业系统还存在着与上一级各类专业管理软件的衔接问题。

⑤、没有深刻领会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实质,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工作,而且标准不高、要求不严。

⑥、在供电公司信息化和标准化作业建设中,有些工作刚刚在尝试和探索,有些方面的做法还很不成熟,还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进行充实和完善。

2.提高供电公司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①、从思想上提高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认识

安全生产是企业获得效率、效益的基础,是保障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的必需。电力企业具有技术密集、专业知识密集、独立垄断生产等一系列特点,其安全生产管理更不容忽视。因为电力企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但直接威胁到现场工作人员和运行人员的生命和人身安全,而且直接影响到人民生活的正常用电及企事业单位的正常生产,社会影响较大。所以从思想上提高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认识,并且以实际行动将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②、加强企业安全制度建设

企业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建立以安全生产责任制生产工作规定及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制度、教育制度、检查制度、等各项制度并定期检查。要做到安全监管有章可循。采取措施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安全生产日常管理规范化。开展规范化建设,积极与国际接轨,结合国内现行的管理制度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改善作业条件,提高员工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降低企业风险,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③、以强化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不断提升供电所管理层次。

在深化供电公司规范化管理过程中,为逐步实现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拓宽管理领域,强化专业管理,规范工作流程,注重专业分析,加强过程控制,实现闭环管理”的专业工作目标。在完善供电公司机构、专业人员职责以及完善各项专业考核指标的基础上,建设标准化用电村、标准化台区、标准化线路作为支撑,强化和细化供电所专业管理工作。

④、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⑴、观念文化⑵、行为文化⑶、制度文化⑷、物态文化。企业安全文化的传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是预防和减少意外伤亡事故的良药。企业安全文化是将管理的诸要素啮合而成现代安全管理的结构,只有将企业安全文化渗透在管理的每一细节要素中,才能把诸要素合成一个整体,使安全管理系统发挥出整体功能。

⑤、对公司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安全责任机制

现代供电公司的人员素质和知识水平都较高,从各级领导到工程管理人员都应该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人。所以应该以对企业干部的要求来要求每一位员工,对公司所有人员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其教育培训的目的是获得科学的、稳定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能力。即自觉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能力;在紧急、危险、关键时刻能够正确处置的能力;在各项工作中对影响安全因素的预见能力;在规章制度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作出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的能力。上述各种能力的培养和获得对保障电力企业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意义重大。

⑥、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和机制

健全完善强化安全责任机制和安全责任奖罚机制。供电公司应该从上到下都要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要量化、细化、具体化。对于安全责任落实得好、安全工作搞得好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于安全责任落实差,安全工作搞得差的部门给予处罚,对于在安全生产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领导要给予重奖,对于经常发生事故的部门和领导或发生重特大人身伤亡或重大设备损坏事故的部门和领导要给予重罚。其次要健全完善安全责任考核机制。要从公司的实际出发,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方案。不同级别的领导干部和员工分别由相应的上级部门领导进行考核。考核工作一定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考核面前一视同仁、考核结果要公布于众,接受监督。

⑦、领导层的安全管理思想和安全生产工作方法

领导层应该首先树立科学的安全生产战略思想。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就是决策,管理缺陷是发生所有事故的普遍原因。在此,供电公司应该加强和注重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就是对一个单位安全基础的现状和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并对各方面危险因素的多少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以明确反事故斗争的重点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实现超前控制,减少和消灭事故。二是积极推行发电设备状态检修,提高设备可靠性。状态检修实行设备点检定修制,在许多发电厂得到了应用。设备点检定修制就是以设备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是实现设备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并使这三方面达到最佳管理的体制。点检定修制从过去传统的以修为主的管理思路转变到以管为主的思路上来,变过去发电设备坏了再修或周期到了就修为设备的预知检修,通过对发电设备的状态检修管理,有效防止设备过维修和欠维修,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安全稳定运行,提高发电设备利用率。

⑧、认真落实安全培训工作,提高全员安全管理素质

文化产业管理发展现状篇8

论文摘要:新世纪的来临,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即新经济时代。它引发了整个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革,面对挑战,我国住宅产业如何发展才能提高行业的整体效益,文章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经营理念的现代化

众所周知,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一种与传统经济不同的可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运行状态,即“知识经济时代”或“新经济时代”,它的本质是以知识创新和信息传播来推动经济高速增长,依靠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来发展生产,而不是单纯地依靠增加产量来发展生产主要表现为产品质量、档次的提升。由于提高科技含量只是使产品提高了附加值,不增加产品的数量;信息则是无形的、非物质实体的,当然也不会造成物质形态的产品积压。因而就能成功避免产品积压问题,这在目前住宅市场空置房总量仍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新经济”给予我们住宅产业最主要的启示,就是要与时俱进地树立起新的理念、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追求“规模效益、知识效益,氰息效益”相统一。即不再单纯地追求规模经营、规模效益,而是把规模、知识、言息三个效益放在起.通盘筹划,综合考虑。一方面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另方面利用信息来捕捉商机,加强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选准市场细分日标,拓展营销,求得利润最大化。

日前,一些开发企业日益看中大盘开发,一些舆论也宣称地产开发进入大盘时代_这固然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因为大盘较易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有利于降低开发成本和开展营销,可以获得规模效益。从城市规划来看,也利于盘活老城区)、口,改善城市的功能布局。但是大盘开发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大,风险也大,容易造成大量空置。而城市里的许多零星地块也重待我们去开发利用,如出让用地的剩余小地块,规划里模糊的地块边缘的小地块,化整为零批出的小地块等这些地块有其本身的卖点、首先是地段较好.交通便捷,易与外界交流;其次,由于地块狭小,多以建高层为主,视野开阔;而且开发周期短,利于资金周转,风险也相对较小:开发商如果在提高产品的科技和信息含量上做足文章,开发出具有卜分鲜明的个性特色的现代化产品,做小盘也是可以取得好效益的。

二、产品品质的现代化

住宅产业发展进步的标志,要看住宅总体性能,及产品品质的现代化程度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来临,带动了整个社会文明以及生活观念的进步,引发了对住宅性能新的定义与要求。人们对住宅的质量要求不仅是工程质量,还有功能质量、环境质量、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人文质量和文化氛围质量住宅不再仅能住,还有对居住舒适、方便、安全以及住宅智能化、对外信息联络等多方面的要求。目前,已经有一批具有新经济意识或信息产业背景的投资者进人了住宅产业,他们把重点放在了提高住宅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信息含量上,使产业发展增加了新的动力和活力。同时,资深业者也在迅速提高对新经济时代来临的敏感度,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这些成功的楼盘,除了更提高户型、朝向.环境、生活社区服务等方面的传统品质以外,而且又努力增加了新体系、新结构、新工艺方面的新品质,以及网络、宽带等智能化社区,“居家与办公融为一体”等充满信息时代的特征舰点.以提高商品的现代化水平,增加新的卖点。

三、住宅生产的现代化

如何能高效地开发出物美价廉、有特色卖点的房地产商品,抢占市场先机,争取好的效户益,成了当前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而要提高住宅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就必须推动住宅生产的现代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住宅生产中部品化和部品生产工业化水平还很低,住宅施工中科技进步贡献率远远低于资本投入贡献率。手工操作的生产方式,必然建设周期长,成本消耗高,经济效率低。我国住宅建设劳动生产率,人均竣工面积多年来在30平方米左右徘徊,发达国家一般在120-140平方米之间,我们仅占其1/5一1/6,而能源消耗却是发达国家的3-4倍,且建筑质量通病也大量存在。住宅产业要改变这种高投入、低效率的状况,就必须加快我国住宅部品化和部品生产工业化的进程。即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程质量为目标,按现代化生产方式和高技术组合改造传统建筑施工体系,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实行科学的施工组织和管理,推行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规范化管理的社会化大生产,实现技术进步贡献与劳动生产率的双增长。

四、住宅流通的现代化

从当前房地产业运行状况、产业结构来看,流通环节相对薄弱。一是开发商的销售理念陈旧落后,且缺乏诚信意识;二是销售方式仍以手工作坊式为主,个人开发个人出售,一家一个售房部,尚未形成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的营销网络;三是中介服务发展较慢.且缺乏规范。以致造成行业整体销售效率低、成本高等间题:

解决流通环节的通病,要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下功夫,即要实现住宅产业内各个行业和专业的优化配置和专业分工的细化,以实现流通环节的现代化,改变一个开发企业横跨生产、流通、消费整个产业链的状况。

分工细化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表现.也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目前住宅流通市场的低效率运作状态.应当加快培育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销售网络,以降低销售成本,解决相关的市场间题;同时,下大力气培育规范的、发达的中介行业,如建立行业内统一的经纪和信息传播机构,重点培育一批信誉好、实力强的营销商等。

五、住宅消费的现代化

文化产业管理发展现状篇9

关键词:企业发展;工商管理;现状;改进策略

管理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到个人,企业,大到一个社会组织,一个国家,都需要做好管理工作。对企业来讲,企业工商管理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尤其是当前发展中,企业的发展更离不开科学的经营管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要想立足市场,占据优势,就离不开科学的工商管理,这样才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近些年来,在企业转型改革发展中,工商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健康转型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要认识到其中依然有问题存在。因此,当前发展环境下,企业在加强自身管理的同时,也要重视科学的工商管理。工商管理是企业运营的组织和计划的主导,也是企业内部协调控制的主要依据,对企业的生产运营至关重要。

一、企业工商管理概述

工商管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企业经济活动中的管理方法和基本的理论。作为企业内部管理与经营的主要方法,还对培养从事工商管理的专业人才有很大的帮助。从地位上来讲,工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常规运营。具体来讲,工商管理主要对企业的项目、技术、质量、财务、人力资源的调配等实施有效的管理,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工商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中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我国目前企业众多,发展更新较快,科技创新要求高等发展背景下,企业的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也是保持企业长久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

当前发展阶段,企业工商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具体的发展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运用。具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经营模式适应性比较差

面临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压力,很多企业盲目地生产产品,但是却忽视了对市场需求的调研,虽然产品数量较大,但是满足人们质量要求的产品并不多,这就导致企业的生产与市场实际需求不相一致,企业在这些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却没有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以说,企业不能掌握市场发展的真正需求,企业生产的产品未进行改革的创新,最终都会导致生产的产品销量低下,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企业的经济亏损。

2.缺乏明确的工商管理目标

长期以来,很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重视企业产品给企业带来的利益,但是却忽视了企业的文化传播和且的管理目标。而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也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进行改革和完善,企业不能只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却忽视了社会效益,这也是企业工商管理目标不明确的体现。

3.企业发展模式不科学

从当前的发展来看,我国仍有很多企业实施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有的虽然借鉴了一些优秀企业的管理模式,但是学习借鉴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思想,只是全盘照搬,并没有与自身的发展实际相结合。总体来讲,很多企业在发展中缺乏独立的管理模式,导致在新时期的市场竞争中稳步不前,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加强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势在必行。

4.缺乏品牌化意识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企业发展的自由度也逐渐提高,企业之间的约束和管理相对削弱,企业在生产产品的结构和模式上也进行了改革,企业的品牌战略思想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尤为明显,企业的品牌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非常大的影响。但是很多企业忽视了品牌建设,缺乏品牌战略思想,最终也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三、提高企业工商管理的对策探讨

针对当前企业工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积极研究对策,不断提升企业发展的水平,提高企业工商管理的水平。具体可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找准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发展,新的发展时期,我国企业的综合实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也随之提高。因此。企业要树立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加强我国企业的品牌形象建设,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从而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我国企业工商管理要实现国际化的发展,必须要有全球发展理念,树立国际化的发展思想,用国际理念来实行企业的管理,在市场的竞争和合作中,不断推动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水平。具体来讲,要从科技、人才、创新等方面加强,树立全球化发展战略思想,不断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推动企业发展。

2.不断完善我国工商管理的监管制度

制度建设是工商管理科学化的前提和基础。我国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也需要科学制度作为依据好支撑。因此,科学的监管机制对企业工商管理的作用不可忽视。企业工商管理的制度是企业激励和惩罚的主要依据,是企业权利、义务、责任等工作进行细化的主要依据,更是企业法制化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体现。结合当前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监管制度的现状,未来发展中,企业要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首先,要了解企业发展的实际,弄清楚企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其次,制定科学的监管制度,保证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最后,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将这些制度作为工作的主要参考和依据,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做到惩罚分明,权责分明。

3.与市场接轨,增强市场适应新企业不论是生产经营活动,还是企业工商管理活动,都离不开对市场的研究和分析

市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环境,在当前发展阶段,市场对企业的发展影响较大,因此,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了解市场需求,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市场所需,结合调研结果进行产品的生产,这样能保证生产的产品能符合市场的要求,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企业工商管理活动中,同样需要结合市场要求,了解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工商管理活动的主要工作,存在的意义等,为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开展创建良好的内外部条件。

4.重视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创新

企业工商管理模式也要紧随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做适当的调整,就目前我国企业工商管理模式来讲,企业要在借鉴其他现金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发展,形成自己独有的管理模式,将工商管理落实都企业生产时间中去。以只是理论为基础,以实践指导为目标,加强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

5.重视培养专业的企业工商管理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企业在长期发展中需要大量的生产和建设人才。企业的工商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营销、发展规划和综合管理工作。但是当前我国在工商管理方面人才相对缺乏,专业性的人才不多,这也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企业在发展中必须做好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工作,提高人才的创造力,新世纪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企业要加强人才培养的投入。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的发展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要想立足市场,占据优势,就离不开科学的工商管理,这样才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企业工商管理在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发展中,企业要想不断提升综合实力,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就要认清发展实际,建立完善企业工商管理机制,加强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同时要不断革新企业的经营模式,树立品牌发展理念,加强企业人才战略建设等,不断提升企业刚上管理的水平,让企业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动我国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敏,程杨,张渝.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6):106.

[2]原禄达.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32):120-121.

[3]傅晋虎.工商管理在企业的现状和改进策略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23):71.

[4]丁城英.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分析[J].经贸实践,2016(19):102.

[5]黄磊.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探析[J].纳税,2017(23):75.

文化产业管理发展现状篇10

关键词:建筑企业管理,管理现代化,发展现状

 

1.引言

建筑企业管理就是指对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进行的管理。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目前国内建筑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要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科学管理。

2.建筑企业管理的含义

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指建筑企业内部的活动,它以生产活动为中心,包括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等。对于生产活动的管理,称为生产管理。另一部分是指建筑企业涉及外部流通领域的活动,它是建筑企业与外部进行往来周旋的活动,包括工程任务的承揽、材料和机具的采购、职工的招聘、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信息的收集、市场的调研等。对于这些活动的管理,称为经营管理。建筑企业管理是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的统一。

3.建筑企业管理现代化

企业管理现代化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围绕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把现代化的管理思想、人才、组织、方法和手段,综合运用于各个管理功能系统,对生产经营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与合理配置。

(1)经营理念现代化

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应树立以下观念:①经济效益观念。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就要讲究经济效益,力争以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②市场观念。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充分尊重价值规律的作用。在建筑市场上,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多少决定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大小,也决定着投标企业中标率的高低,同时也决定承包价格的高低。③竞争观念。做为建筑施工企业,在竞争中要树立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勇气,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良好的信誉满足顾客的需求,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④金融观念。要有利息和资金周转的概念,善于筹措资金和运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⑤人才开发观念。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善于发现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积极吸收人才并用最有效的办法激励人才成长,注重人才培训。科技论文,管理现代化。

(2)人员配置合理化

人员配置是对企业各类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的选择、使用、考评和培养,以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从而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并实现预定目标的职能活动。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合理配置人员对促进整个经营管理的有效运行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3)经营方法科学化

企业经营方法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解决各种问题,实现企业目标,求得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4)经营目标可持续化

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内容涉及作为基础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条件的生态的持续发展和作为目的的人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这三个方面的协调统一。它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效率,关注生态和谐,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类自身的全面协调发展。科技论文,管理现代化。

4.我国建筑企业管理的发展及现状

4.1我国建筑企业管理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建筑企业管理基本上属于传统经验管理,科学管理的内容较少。建国以后,国有建筑企业管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有市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企业管理思想、组织、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建筑企业要面对市场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都要由自己面向市场解决,经营问题因此变得很突出。

4.2我国建筑企业现状

(1)生产能力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建筑业生产体系。我国建筑企业特别是具有特级、一级资质的企业,大多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一定实力的施工队伍和高水平的管理人员,具有承建、招揽大型工程项目的能力。

(2)管理制度与水平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建筑企业,未能按照国际惯例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所有权制度、分配制度、人事制度等还不完善,因而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3)经营模式

目前多数建筑企业仍属于劳务密集、粗放型经营和外延式发展模式。科技论文,管理现代化。即产出基本上依靠增加各种资源的投入来提高,建筑业总产值与从业人员数量的变化趋势呈正比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总产值的增加是靠从业人员人数的增加来实现的。科技论文,管理现代化。

(4)组织结构

同国外建筑企业100人以内为主的规模结构相比,我国建筑企业平均规模偏大。科技论文,管理现代化。企业平均规模是发达国家的近50倍,大型建筑企业平均规模是发达国家的20倍,其中年产值几千万元、人数三四千人的企业相比比重。科技论文,管理现代化。我国建筑企业自成体系、各自封闭的发展模式,不仅造成相应的基础技术工作、技术装备、人才培训等方面的重复建设,还造成我国建筑企业“大而不强,小而不专”的现状,大企业无法与国外大承包商进行竞争。

(5)技术能力

我国的建筑企业具有不同专业特点与优势,所承接工程门类齐全。在技术方面,特别是岩土工程、工程结构抗震、综合爆破、大型结构与设备整体吊装、预应力混凝土和大面积混凝土等方面,有些建筑企业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另一方面,我国建筑企业缺乏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专利技术少,而且技术应用层次不高,科技含量普遍偏低,特别是在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和机械化水平方面的应用,都处于相对较低层次。

(6)从业人员

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在3500万从业人员中,大约有2500万人是来自农村的劳动力。受自身的文化水平限制,加上企业对人员的岗前培训缺乏系统性和普遍性,造成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我国建筑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十分短缺。根据建设部对建筑企业所做的抽样调查结果,建筑企业中专业人才占职工的比例15%左右,而大学和大专毕业的专业人才只占5%~9%,其中设计部门相对较多。特别是懂得经营、有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更是凤毛麟角,精通金融、法律、索赔的市场营销高级人才稀缺。加上未建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机制,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参考文献:

[1]杨文虎.建筑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济师,2009(7):276-277

[2]刘颖.建筑企业管理[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宋光.浅谈建筑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对策[J].科技信息,2008(14):1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