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班级惩罚奖励制度十篇班级惩罚奖励制度十篇

班级惩罚奖励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8:25

班级惩罚奖励制度篇1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奖惩

班级管理是中职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近年来,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不断扩招,生源质量急剧下降,很大一部分中职生文化基础差,他们大多在初中时期就养成了自由散漫、不认真学习、不求上进、自以为是、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习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班级管理带来了难度。班主任们常常感叹现在的学生难管理,尤其是中职生更难管理。那么,班级管理中采取什么样的奖罚措施可以使班级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在此,结合我自己十多年的班主任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班级管理中的奖惩艺术。

一、制定一套入情入理的班级奖惩制度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首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这些班级管理制度要根据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其中既要有奖励措施,也要有惩罚手段,内容涵盖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一套好的班级管理制度既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又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各方面积极性。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上,班主任切不可搞“一言堂”,要在符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有关的规章制度要求的前提下,由全体师生共同讨论制定,使制度具有正确性、民主性、积极性和可行性。当然,班主任要起到正确引领的作用。只有学生自己亲自制定的制度,才会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

二、奖励的艺术

为使奖励达到预期的目的,应讲求奖励的艺术。

(一)物质奖励法

物质奖励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学生的表现和物质奖励直接对接,给予适当的奖励,比如笔记本、奖金等。尽管物质奖励不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最有效武器,但对受奖者本人也会起到鼓励、鞭策的作用。

(二)精神奖励法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都有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那些在班级工作中表现突出或在某些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学生,应给予适当的精神奖励。

(三)目标奖励法

目标作为一种诱因,具有引导和激励的作用。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往往就能克服困难,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妨为学生制定一个目标,只要学生达成这个目标,我们都要适时给予奖励。

三、惩罚的艺术

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职生来说,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惩罚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惩罚作为一种补偿教育,班主任同样要讲求艺术,惩罚手段运用得好,会使班级管理更完善、更科学、更有效。

(一)寓罚于教

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无论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都应该实施惩罚,因为犯错的结果是一样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承认错误的勇气和责任心。但要避免简单粗暴地惩罚,更不能动不动就给予处分甚至勒令退学等。这种做法会使惩罚失去了教育意义。班主任要认识到:惩罚仅仅是一种手段,是教育中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惩罚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到惩罚的存在,从而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起到惩戒的作用。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的惩罚,我们都应该做到寓罚于教、先教后罚、以罚促教,这样才能使被惩罚者心服口服。

(二)人性感化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常常会遇到一些“冥顽不化”的学生,对这类学生我们不能用一般的惩罚方法。此时,班主任就要了解学生犯错误的原因,而了解的过程就是师生之间的对话过程。真正的对话不仅需要彼此的真诚,更需要一种“合乎人性的触动”。为此,我们可以用亲切的态度、“套近乎”的做法来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设防心理,使他们说出心里话,了解犯错的原因,并及时教育促使其认识错误。这样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正为他好,再不改正就会觉得愧对老师。

(三)选择合理代偿媒介

运用惩罚的最佳方法是设法把外部惩罚迁移为学生的内心体验。代偿式惩罚正是这样一种方法,把给学生新的学习或劳动任务看作是学生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的代价和补偿。这种惩罚是教师常用的方法之一。由于中职生的生活习惯比较差,像宿舍管理方面的违纪现象就较为严重,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一旦发现学生有违纪行为,就让学生自己找宿管员说明情况,并在宿舍四周找到一项劳动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为替代违纪行为的惩罚。这一招在学生宿舍管理方面起到良好的效果。因为有了这种惩罚措施,使得我在就寝纪律管理方面轻松了许多,而且时间一久,学生也就养成了习惯,只要有违纪就自己主动找事情做。这对宿舍管理员来说也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因为不管什么时候领导来卫生检查,都窗明几净。

四、结束语

总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好奖与罚这两种手段,有利于营造积极的班级舆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使班级走向良性运作的状态。通过对个别学生的奖励来激励全班学生,又可以通过对个别学生的处罚来教育学生,使奖罚产生应有的辐射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整体效应,这是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班级惩罚奖励制度篇2

在实施“量化管理”的同时,把握住班级管理的原则是实施量化管理的根本,也是量化管理得以实施的基础。

一、全员激励原则

激励含有激发动机、形成动力的意思,它能使人产生自觉行为,形成一种推动力、自动力。所谓全员激励,是指激励全班每个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体力等各方面的潜能,实现个体的目标和班级总目标。因此,在进行班级量化管理时要尽可能体现出这一点。比如对于一个学习差、各方面表现也较差的同学来说,在量化管理中可设立一些“发作业奖”、“做操认真奖”等细项,给这些同学增加一些加分的机会来鼓励他们。要多从积极方面鼓励,避免以消极方面限制防范。

二、自主参与原则

这是指班级量化管理是由学生参与到制定计划、贯彻执行、检查监督以及总结评比当中来,使他们了解班级工作的上下环节,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各种义务,及时采纳学生的正确意见,接受学生的监督,使班级的教育与管理活动变为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使教育与自我教育、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

三、教育和管理结合的原则

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把班级的教育工作和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辩证地统一起来。老师管理学生,是对学生的爱,是学生健康成长所必需的;不管则是老师的失职,这是常理。但管理要有度,把管理渗透到不管之中,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放手”管理并不等于“放任”管理。因此,制定班级量化管理制度学生必须无条件地遵照执行,任何学生在规章制度面前一律平等。而老师对学生既要坚持正面引导、耐心教育,又要凭借必要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约束其行为,实行严格的教育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教育的实际效果。

四、感情管理原则

人们常有这样一种说法,即“三分制度管理,七份感情管理”。那么,在实施量化管理时,不能简单地用条条框框把学生划分开来,而要体现出感情管理的四个“心”:思想上关心学生的进步,学习上细心地指导,生活上热心地照顾,遇到困难耐心地帮助。要处理好“情”与“理”的辩证关系,既不要“有理无情”也不要“以情”,而是将情理有机地结合,做到情中有理、理中含情、情理交融。也就是说,在执行量化管理制度上要严明,要公正,要一丝不苟,体现一种“刚性”;而在情感上要宽和,善解人意,待人以诚,体现一种“柔性”。

“量化管理”的具体操作大体是:每个同学在学期开始都拥有品德分一百分。在该学期的学习生活中按奖励加分、惩罚扣分方式来积分,并在学期结束评优惩差。加分扣分主要从纪律、卫生、学习、其他四个方面进行,奖励为主,惩罚为辅。加分项可分为:为班级赢得荣誉的,为班级着想并做出贡献的,主动帮老师做事并关心同学的,参加省、市、校各种竞赛并获奖的,期中期末考试总分、单科成绩名列前茅的,在思想上和学习上有明显进步的,每周全勤者,连续一周按时交作业者,卫生打扫合格者,班委、科代表、小组长在期中期末全班评审通过的,以及做其他有益于社会、学校、班级的事等项。扣分项分为损害班级荣誉的,不参加学校或班级集体活动的,损坏学校或班级公物的,不注意仪表、穿奇装异服者,破坏教室卫生的行为、值日生不尽责任的,骂人打架(包括打闹)者,欺骗老师家长、不尊敬师长的,欺侮同学、给同学起侮辱性绰号喊绰号的,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或抄袭作业者,旷课、无故早退迟到者,放学后不及时回家、无故在校内外逗留者,故意扰乱课堂纪律的,班委、科代表、小组长不负责任的,以及其他违反校规校纪及班级公约者等项。品德分每星期公布一次,所有被扣分者都要向全班同学做出解释,分数最高者奖励,学期结束后公布量化管理总分,总分居前十名者奖励,总分低于六十分的给予相应的处罚。那么奖励和处罚的手段是什么呢?

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行为的外部强化或弱化手段,它通过影响学生的自身评价,对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重大影响,这种由奖惩的实施所带来的行为强化或弱化现象就叫做“奖惩效应”。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今天,用什么手段来奖惩学生,如何让奖惩达到最佳的效果,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老师面前的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如果不给予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有可能会走上不良的成长之路。对于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单一的惩罚或单一的奖赏效果都不是很好,最好的做法应该是奖惩并济。

我想出了一个“免罪金牌”的点子,将“免罪金牌”作为奖品。首先和学生商量结合班级制度量化分数,一种是常规奖励,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以出勤、课堂纪律、课堂发言、作业、卫生等为评比内容,以班规为标准加减分,每周奖励先进小组“免罪金牌”每人一张;一种是特殊奖励,如参加学校运动会、文艺汇演既可加分,获奖者还可获得免罪金牌一张。又如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既可给小组加分,又可获得一张。其次是免罪金牌的使用。在所有违反班级班规的情况下均可使用。如作业没完成要受罚时可使用金牌免去责罚,只在当天补完作业即可;如犯错误严重需要请家长者可使用金牌给其一次免请机会,还可以用在寒暑假免去假期作业,诸如此类。第三是免罪金牌的制作。免罪金牌由获得奖励的本人制作,加盖班主任的印章生效。学生对制作金牌兴趣浓厚,有的在上面画上表达心情的画,有的在上面写上“奉天承运,班主任诏曰:见此周内爱卿表现良好,特发免罪金牌一张,以示嘉许。钦此”等话。第四是惩罚方式上:坚持合理合法、有理有据、适度适量。向孩子讲明奖励的、惩罚的是什么,才能对孩子以后的行为产生制约作用。奖励和惩罚比例宜为“罚三奖七”。

免罪金牌的实施,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游戏,大家一起秉承“公平、竞争、发展”这个游戏规则,然后大家一起遵从,在游戏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教育理念,培养着学生的学习品质,学生心甘情愿接受惩罚。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不管是有个性的还是没个性的学生,始终有机会、有希望获得奖励,改正错误,所以学生们都对加分兴趣浓厚,对金牌“垂涎三尺”。经常在一些集体活动中能听见我的学生大喊:“加油,加分!”以前的学生来看我说:“我还留着免罪金牌没舍得用呢!”

班级惩罚奖励制度篇3

【关键词】低段学生;合理奖惩;快乐成长

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内部动机,同时,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亦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多用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成功感,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个性的全面发展。同时,对学生实施适度的惩罚仍然是促进学生个性完善发展的必要措施。

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雷夫老师的班级经济制度,重要的也是一种奖励的手段。而我每学期定也会制定一些奖励制度,希望孩子们能愉悦地完成我的目标。但是几年来,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参考了其他老师的奖励制度,一些问题也就显露了。

问题: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对待奖励不应太廉价或过度,太廉价或过度的奖励和表扬经常会起反作用。教师既不应“有功不赏”也不应“无功而赏”。教师在奖励时还应尽可能公平一致,没有偏私,甚至要“亲者少奖,疏者多奖”。教师在奖励或表扬学生时,有时会由于一些因素而影响它的公平性和一致性。

奖励之后,不应带来某些副作用,如被奖励者的骄傲自满,未被奖励者的不服和不满,学生之间的互相嫉妒,不团结等。出现这些现象,有时是因奖励失当,有时则是学生的认识问题。无论属于哪种问题,都应及时做善后工作,加以补救。

思考: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在奖励方面的所需是各不相同,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平均。因此在整个奖励制度的不断完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学生把奖励看得太重忽视了别的东西,或者说奖励过多,却承受不起一次失败了等等。作为老师,我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孩子体验成功是好事,但在成功的过程中那些小小挫折也是至关重要的,相信这些小小荆棘,小小惩罚会让成功变得更加有意义。

一、规范奖励――引领努力的方向

奖励作为一种促进教学顺利进行的正面教育手段,它是我们教学中最好的工具。心理学家认为,教师给学生适当的奖励能够促进学生的内驱力,从而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提高。

1.有言在先

事先向孩子明确传达老师所期望的行为是什么。比如“老师希望你在学校里完成的作业要认真”、“早上看到老师和同学要打招呼”“看到同学需要帮助的时候,要伸出热情之手”,知道某些行为会获得老师的喜爱和大家的欢迎,孩子就产生了做出良好行为的动力。

2.及时适度

奖励孩子必须注意时效性。例如孩子主动捡垃圾了,老师要及时发现并给予肯定。适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奖励,还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同时,表扬不等于乱戴高帽,一定要有针对性,让孩子知道具体“好”在哪里,比如孩子爱劳动、勇于改正缺点等等,让孩子觉得老师的表扬是真实的。因此,老师在表扬的时候不仅要及时,而且要正确地评价学生。老师适时而恰当的表扬往往能奏“时雨春风”之效,让学生在“心中喜悦”的良好心境中不断扬善、长进。

3.并驾齐驱

采取合适的表扬方式,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互结合。教师针对学生某件事做得好而以言语激励,其又分为口头言语奖励和书面言语奖励。口头言语奖励可以是在众多学生面前的激励,也可以是个别的谈话激励,针对学生的性格或实际的需要,找个别学生单独谈谈,给他鼓励,给他自信。对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公开奖励、表扬的效果较好。因为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觉得大人对自己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奖励可以是书面言语的,可以是口头言语和体态奖励结合的。其实,无论是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一笑一颦的奖励,都能给学生很大的触动,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有了精神上的奖励,物质上的奖励当然是必不可少的。

4.制定规则

要奖励习惯养成、学习表现等长期行为,可以使用“代币制”,在56号教室里,雷夫老师就是用了“班级经济管理制度”,成效颇大。老师与孩子达成协议:每次表现良好,就可以得到不同面值的班币。(班币面值的奖励方面,老师与孩子们共同商议决定)每次表现不好,就要罚款,也是因事而定。只要孩子能够集满一定的数额,就可以兑换自己想要的东西。

二、合理惩罚――鞭策中促成长

早在《论语》中便载有孔子批评学生言论。如宰予昼寝,言行不一,孔子就给予“朽木粪土”的严厉批评。批评的作用在于通过对学生的缺点、错误的否定,有意识地激起他们的自责和内疚,促使他们省悟和悔过,并用意志努力克服这些缺点和错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在传统教育中,老师们更多地侧重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言行。没有惩罚就没有奖励,没有惩罚,教育就不完整。

1.以德服人

接纳孩子,要以了解具体情况是前提。无论孩子做了多大的错事,作为老师自己先要静下心来,好好跟孩子谈谈,让孩子对你产生信任,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理解,很自然就承认自己的过失。要了解孩子具体做了什么错事、更要弄清楚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可能在某些现象背后孩子确实有自己的道理,或者说不是他故意的。因此,批评要做到实事求是,要求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只冲着差生批评,而袒护优等生、班干部。

2.宽容真诚

孩子年龄小,是非观念不强,情绪容易波动,他们往往在做事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以符合规则,因此不必把他们的错事刻意夸大。比如几个孩子凑在一起在教室里大声喧哗或者追逐打闹;做完手工劳动随手把纸屑一扔……对于这些现象,老师要宽容处理,向孩子说明并示范正确的行为,做出榜样,不要刻意用“捣乱”“不讲卫生”等严重的词语给孩子“定罪”。

3.晓之以理

无论对孩子惩罚与否,在此之前都要说理。说理要就事论事,简明直接,用孩子能理解的话来讲。最关键要说明两点:第一,为什么犯了这个错误要惩罚;第二,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批评要把握尺度,批评不可不用,但不可滥用。该批评而不批评,会错过教育的时机;不该批评而批评,或批评过多,则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尊心,造成师生的情绪对立,同样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4.将功补过

必要的惩罚是应当的,但惩罚并不是训斥、罚站、罚抄等,可以惩罚孩子帮班级做事,扫地、擦黑板、捡垃圾等等。把这些他们平时不太去做也不喜欢做的事情作为惩罚方式,既可以起到警戒作用,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有研究表明,让孩子负责简单的劳动,能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三、奖罚协同,激发心灵深处的潜能

教育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有奖有罚,赞美和批评并用。奖励和惩罚作为管理的手段,两者有效结合,奖励为主,惩罚为辅,能起到调动人的积极性,抑制人的不当行为,从而使个体和集体合二为一。

班级惩罚奖励制度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及市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为导向,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为基础,以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为目标,通过建立完善的领导干部考核奖惩机制,引导各级干部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去,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位子,干成事的有地位,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真正形成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只争朝夕抓落实的局面,营造全县重实干、创实绩、求实效的浓厚氛围,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实现新的跨越。

二、基本原则

1、注重实绩原则;

2、公开、公正、公平原则;

3、群众公认原则;

4、民主集中制原则。

三、奖惩实施对象

1、乡镇。即,望远镇、胜利乡、杨和镇、望洪镇、李俊镇、闽宁镇领导班子成员;

2、经济部门。即,发改局、财政局、建设和环保局、交通局、农牧局、国土资源管理局、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林业局、水务局、农发办、统计局、招商局、望远工业园区管委会、市场管理中心、供销社、商业总公司领导班子成员;

3、社会发展部门。即,教育体育局、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民政局、人事劳动保障局、科技局、文广局、地震局、杨和街道办事处、就业局、社保局、人防办、医保中心领导班子成员;

4、执纪执法单位。即,纪检委(监察局)、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审计局、安监局班子成员;

5、县委、政府工作部门,人大、政协机关,县委直属机构和人民团体。即,县委办(档案局)、人大办、政府办(史志办)、政协办、组织部(老干部局)、宣传部、统战部(宗教局、工商联)、政法委、政研室、县编办、总工会、团县委、妇联、科协、党校、残联领导班子成员。

四、奖惩依据

以年度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结果、县委政府督查结果、综合业务部门年度考核结果为依据,由县委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汇总。

五、奖惩内容

(一)奖励

1、依据综合考核情况奖励设置

乡镇分别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奖励按照单位在编在岗人数,一等奖人均1000元奖励;二等奖人均800元奖励;三等奖人均600元奖励,同时分别奖励其党政主要领导5000元、3000元和2000元。未奖、未罚的单位人均500元。

经济部门分别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奖励按照单位在编在岗人数,一等奖人均1000元奖励;二等奖人均800元奖励;三等奖人均600元奖励,同时分别奖励其党政主要领导5000元、3000元和2000元。未奖、未罚的单位人均500元。

社会发展部门分别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奖励按照在编在岗人数,一等奖人均1000元奖励;二等奖人均800元奖励;三等奖人均600元奖励,同时分别奖励其党政主要领导4000元、3000元和2000元。未奖、未罚的单位人均500元。

执纪执法单位分别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奖励按照单位在编在岗人数,一等奖人均1000元奖励;二等奖人均800元奖励,同时分别奖励其党政主要领导4000元、3000元。未奖、未罚的单位人均500元。

县委、政府工作部门,人大、政协机关,县委直属机构和人民团体分别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奖励按照单位在编在岗人数,一等奖人均1000元奖励;二等奖人均800元奖励;三等奖人均600元奖励,同时分别奖励其党政主要领导4000元、3000元和2000元。未奖、未罚的单位人均500元。

2、其他奖励设置

受国家(省部委)、自治区级表彰奖励的党政领导干部分别给予10000元(国家、省部委级)、5000元(自治区级)奖励。

年终综合考核获得一等奖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评为优秀等次,其他公务员优秀等次比例提高到20%。

各项工作成绩尤为突出的单位主要党政领导干部,优先向市委推荐,建议列为提拔使用对象。

(二)惩处

根据全县各单位综合考核情况,年底排出倒数名次,实行末位淘汰制,凡是在当年的考评中,被考核单位在本年度综合考核中排名倒数的,予以免职、降职、交流、诫勉谈话。

1、党政领导干部有下列情形的,予以免职

(1)凡是在当年的考评中,被考核单位在本年度综合考核中排名倒数第一的单位主要负责人;

(2)在年度考核、干部考察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

(3)受到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处分,且不宜再担任现职;

(4)拒不执行组织分配、调动、交流决定;

(5)在干部选拔任用和经济责任审计中被发现并经有关部门认定有严重违纪问题;

(6)领导干部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

(7)因直接责任事故造成公共财产或他人财产损失5万元以上并造成不良影响的;

(8)因打架、酗酒闹事、参与、迷信、色情等严重违道德、妨碍社会管理秩序,被有关部门处罚的;

(9)出现不适宜继续任职的其他情况。

2、党政领导干部有下列情形的,分别予以降职、交流、诫勉谈话

(1)凡是在当年的考评中,被考核单位在本年度综合考核中排名倒数后三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

(2)因工作能力较弱或者其他原因,不适宜担任现职的;

(3)职工群众意见大,经领导批评拒不改正的;

(4)对交办任务落实执行力度差,无法胜任本职工作的;

(5)在年度考核、干部考察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经组织考核认定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等次的。

六、奖惩工作程序

1、县委依据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结果和年度考察结果,按有关规定提出拟奖惩人员的初步名单,并提请纪检监察、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文明创建、安全生产等一票否决单位对拟奖励对象审核把关。

2、提请县委常委会讨论确定。

3、公示。将拟奖励对象通过新闻媒体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公示七天,接受监督。

4、对公示中反映的问题进行核查。

5、奖惩兑现。

七、相关事宜

班级惩罚奖励制度篇5

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奖励必须要有明确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让人信任的榜样,对受奖者是一次鼓励,对未受奖者也是一次鼓舞和鞭策。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大家向既定的目标努力奋斗。在衡量一个学生能否受奖或受奖等级时,主要考察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学习态度、对集体贡献这三个方面,由此形成实绩标准和情意标准两类考核标准。实绩标准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要求,检查其对集体贡献大小,学习所取得成绩的高低从物化到量化,来决定他们能否得奖或得何等奖励的重要标准。情意标准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认识,情意标准包括政治、思想、道德三方面,还包括学生在学习、工作、劳动中的成绩和表现以及热情的态度。考核标准要做到有量化分析。力求准确使人信任。实绩考核和情意考核二者即有区别,又有联系,一般来说,学习态度好,成绩优秀,遵守学校纪律,工作积极,对集体贡献大,成果就显著,但这不能绝对化,不可忽视有些因本身起点、素质和客观环境差的同学,尽管经过自己积极的努力,但其效果并不显著,对这样的学生同样应给予鼓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

制定科学的奖励标准:第一,奖励标准的制定要有较高的标准价值和适合学生的特点要求,使学生理解达到标准有何重要价值,而且制定的标准要求不能过高。否则不但不能达到目标,反而会失去奖励的信誉。

第二,奖励标准的制定,必须是学生和班主任共同商定,使每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办事有方,保证标准的实现。

第三,奖励标准必须明确、具体,能为学生完全接受,标准要确定具体的量化和指标,尽量能用某种形式进行测定。

第四,奖励标准一经制定,要维护它的威信,保持它的相对稳定性,如确需修改,必须在奖励兑现后,再共同商议修改完善。

第五,在奖励中做到受奖励的学生满意信服,真正达到先进促后进,比学赶帮,形成良好班风。奖励分为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二种,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2奖励时机的把握

奖励时机的掌握很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奖励的效应,根据时间上的快慢差异,奖励可分为及时奖励和延时奖励。及时奖励,在人们的良好行为出现后立即给予奖励,奖励与行为之间的时差不大,优点是能够及时肯定成绩,起到勉励作用,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动力定型,有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延时奖励,在学生良好行为出现后,相隔一段时间再给予奖励,延时奖励对于发挥学生的潜力,鼓励竞争,特别是鼓励暂时落后者超前是有好处的。奖励如同催化剂,何时用,何时不用,何时及时奖励何时用延时奖励,这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及时奖励也不是遇事都及时奖,延时奖励也不能理解为无限时延缓下去。要及时抓住有利的奖励时机,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如: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这种行为的评价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数量标准,是要在经过一学期观察综合评比的基础上,挑选出优胜者给予奖励,这种奖励在时间上相隔较长,所以不能采取及时奖励的办法,属于延时奖励。如:学校开展田径运动会,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为班集体争光的良好行为,班干部决定用班费买一些饮品纪念品奖励每位参赛的同学,以资鼓励,并代表全班师生感谢他为集体出力。这属于物质奖励,方式为及时的,使参赛的学生把奖励和师生们的期望化作动力,更努力地去拼搏。如奖励方式采用延时奖励的话,那效果是不理想的。奖励要特别重视一次性奖励的效果,一次性奖励是没有具体时间的规定,优点是能及时调动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起到表扬奖励一人,促动一片的良好效果。

3奖励分明,奖惩结合

奖罚分明,靠纪律约束人,靠制度管理人,靠机制激励人。奖励与惩处是矛盾的,两者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奖励和惩处又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奖励而没有处罚就不能对不良行为予以教育,只有处罚而没有奖励也不能鼓舞学生的正气,所以两者必须兼顾,相辅相成。奖励和处罚必须要分明,该奖励的一定要奖励,该处罚就一定要处罚,处罚本身也具有教育作用,处罚一个,教育警醒一片,即有奖励条例和办法,也必须有系统的处罚条例和办法。我们的班级管理一日百分考核,对住校生有具体的奖罚规定,宿舍考核分高就给予流动红旗,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给予教育和帮助,如果教育无效给予纪律处分,并通报家长共同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班级惩罚奖励制度篇6

但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褒奖学生并不是万能的。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①不少学生表现出在成功面前得意忘形;碰到挫折心灰意懒,斗志全丧,接受不了别人善意的指导或明知自己做错了事就是无法用自己的意志去克制、去改进自己等心理承受能力弱化现象。②不良行为、习惯膨胀。目无纪律,打架斗殴,扰乱课堂,出现这种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只坚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为主的理论,因而学生长期以来只能听顺耳的话、温雅的规劝话、正面鼓励话、无法正视逆境。甚至有些学生对一般的批评教育根本无所谓,这些现象严重影响学生进步、我们管理效果的提高。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詹姆斯多布森说:“许多人犯罪正是教师从未严格要求学生,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教会学生控制自己的冲动的结果。而且这些学生一部分也正是出自娇生惯养的家庭。”有分寸地打击一下孩子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惩罚教育是需要的,可行的。即教育中不能避免另一面:惩罚。

其实,奖励和惩罚是构成激励机制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没有惩罚,奖励也就不能充分发挥其扬善的功能,没有奖励,惩罚也就不能发挥其惩恶的作用。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

鼓励是一种教育,惩罚也是一种教育。“培养学生坚定意志,养成克制自己情感和不良行为动机的能力,也可以通过纪律约束,用强制和某种惩罚方法来加以培养”。惩罚具有三个教育作用:①劝善作用。惩罚是对学生行为否定评价。虽然惩罚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它对个体行为倾向不具有明确指向,但它提供了行为不能再重复的,有利于排除不良行为,择善而从之。在长期反复训练中将正确行为固定下来,达到“长适而不反其初则化”的教育目的。②激励作用。中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竞争心理,总希望超过别人,他们对自己的失败或受到惩罚至少有些敏感的,进而从不愉快情感体验中警醒自责唤起自我意识,引发自己的危机感和焦虑感,吸取经验教训,为挽回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而积极努力。③警他作用。通过罚人,划出“红灯区”,惩前瑟后,影响群体。况且中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是非评判能力还不成熟,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和意识品质还不是很强,对自己的惰性和积习的克制是有一定难度。所以加强奖罚结合的管理,控制学生行为,强化纪律约束,是很有必要的。

实施奖罚结合的教育管理,首先要及时表扬学生,激励学生注意良好道德形成,努力学习,然后要充分认识惩罚教育的必要性,敢于罚,善于罚。善于罚有别于“体罚”,要罚得学生口服心服,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对罚用了一些探索,收到一定效果。我所采用方法可分为两类:①磨炼意志的罚。对自觉性、耐性和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惩罚,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例如对自己管不了自己,经常迟到、早退、上课开小差的人每次违纪罚其练字,抄写经典例文或为班里做一件事;对考试出现较大失误或成绩波动大的学生罚其写一份学习病历,分析病因,总结教训,提出“处方”。②规范行为的罚。对照《中等师范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规校纪对重复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惩罚。例如:违反卫生条例,罚他值日三天等。用惩罚教育,我改变了不少纪律差,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其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一名留级到我班的学生,他纪律散漫,成绩差。后来通过调查得知:此人脑子不错,书画较好;就是因其是独子一个,自小养成放纵自己,无法克制自己的坏毛病。我想了很久后找到一个方法:罚他指导全班同学的钢笔字训练。规定他每天出一板示范字,并辅导其他同学练字;而且同学绘画有问题的有问必答。不懂的一定去问老师、去翻书寻找答案后告诉同学。这样一来他个人特长得以发挥,调整了他的失衡心理;一段时间的反复工作,他的不良习惯已基本改掉了。

班级惩罚奖励制度篇7

现代班级管理的根本着眼点是“人的本身”,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已是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成熟的、有效的班级管理是以人的发展、主体性的激发、潜能的开发为主要目标,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导向,逐步形成的班级社会心理共同体。班集体建设如何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笔者认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角色多样化,使学生个性得以彰显。班级建设要改变只许少数人进入班级管理的核心、其他人只能在规定的角色范围内按照要求去行动的传统管理分配制度,形成角色多样化的管理制度,把班集体当作全班学生个性发展的舞台,每人一个角色,让个性各异的人都参加班级事务,使每个人在集体中都能获得一个具有一定管理责任或服务责任的角色,处于一个能够发挥作用的地位:如轮流担任班级干部、学科代表、小组长等。由此既使学生获得了自信心、自尊感和归属感,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潜力,增强成就感,同时还可以在工作中与他人互动,换位思考,发现自己的不足,形成宽容、诚实、有责任感等心理素质,同时也有助于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

老师恰当指导,使班级活动自主化。班级管理历来重视活动,把活动作为增强集体凝聚力、检验学生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素质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活动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允许学生对具体活动方案、活动过程自我选择与决定。在活动中,教师既不能越俎代庖,完全按自己的意志包办一切,否认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能放任自流,听之任之。教师做引导式的旁观者,小结式的主持人。这种管理方式既尊重了每一个学生,尊重了他们的正当爱好和需求,有利于培养他们自尊、自强、自信、自制力和创造性的心理素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合作中发展个性。

平等待生,转变班主任的认知偏差。班主任的工作作风直接影响着学生和班集体的心理气氛,学生不良心理素质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班主任的认知偏差有关,公平容易公正难。如在评价学生时容易产生“晕轮效应”,认为学习成绩优秀(低劣)的学生在性格、心理发展等其他反面都优秀(低劣);同是需要批评的,对优生是和风细雨,反之则气不打一处来。由此就容易使受偏爱的学生滋生骄傲体验,形成诸如优越感、有恃无恐等不良心理因素;使得不到老师喜爱甚至被消极偏见所困惑的学生滋生自卑感、陷入自尊心麻木、进取心淡漠的心理体验,从而抑制了自身心理素质的其他闪光点。因此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要关注每个学生基本品质的培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培养班级融洽、和谐、快乐、上进的心理氛围,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整体发展。

正确使用奖励,恰当使用惩罚。奖励是学生行为塑造与改造的重要手段。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角度而言,奖励可以唤起学生的自信,激发他们的潜能,满足学生爱与尊重的需要。奖励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民主公开原则、准确性原则、恰当性等原则,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恰当的惩罚对于纪律管理是必要和有效的。但过于强调纪律与处罚的管理会造成师生之间感情隔膜和情绪对立,并使学生逐渐养成自卑、胆怯、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依赖、多疑、敌意、不合群等不良个性特点,使学生心理发生异化,引起种种教育病理。所以在使用惩罚时,要多做引导,增加惩罚中的说理比例,要有意识地对造成不良行为的动因进行充分的说理分析,不仅要指出所作的行为是不合适的,更要明确应有的正确行为,同时说服引导要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以及性格特征,对症下药,此外当学生接受并改变态度和行为后,还要及时评价并激励学生以后的态度和行为,以培养学生“知耻近乎勇”、“知错能该善莫大焉”的健康心理品质。

班级惩罚奖励制度篇8

总则

1、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2、公司倡导“一条心”思想,禁止任何人做有损公司利益、形象、声誉或是破坏公司发展的事情。

3、公司提倡全体员工刻苦学习公司文化与知识和专业技术,为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

4、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的管理和决策,鼓励员工发挥才智,为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议。

5、公司实行岗薪制的分配制度,为员工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

6、公司推行岗位责任制,规范岗位职责。

7、全体员工必须维护公司的规章制度,对任何违反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都要予以严肃的追究。

二、工作时间

本公司月休四天,节假日福利,员工每天工作时间为8小时。

周一至周六:上午9:00-12:00

下午13:30-18:00

中午12:00-13:30为午餐休息时间。

三、考勤制度

1、工作时间

所有员工必须严格遵守公司考勤制度,上下班必须本人亲自打卡。

2、迟到、早退、旷工

(1)迟到或者早退半小时以内者,每次扣罚薪金50元,

迟到或者早退59分钟以内者,

每次扣罚薪金120元。超过1小时者按旷工处理,扣罚两日薪金。

(2)月度旷工次数达到三次及以上者予以无薪自动辞退。(回公司与行政做好工作物资交接与归还)未做物资交接与归还交警方刑事法律责任.

3、请假

(1)病假

a、员工病假须于上班开始前即(8:00-9:00)(13.30-14.30)致电公司负责人,请假一天以上的,病愈上班后须补区、县级以上医院就诊证明。

B、员工因患传染病或其他重大疾病请假,病愈返工时需持区、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康复证明,经人事部门核定后,由公司给予工作安排。

(2)事假

突发紧急情况可由本人或者委托他人告知公司负责人,其余请假均需要提前填写请假单,公司负责人批准后方可离开工作岗位,否则视为旷工。

4、员工按规定享受探亲家、婚假、产育假时,需出具有关证明材料。

四、工作制度

1、新入职员工的试用期为三个月,员工在试用期内要按月进行考评。详见《员工试用期考核表》。

第三条

注重个人形象,提升公司企业文化。员工上班须做到衣着整洁,举止端庄,语言文明,行为规范。不得扎堆闲聊,不得上网游戏影响工作,违者惩50元,在当月工资中扣除。员工不得做与本职业务无关的事,初次违者给予批评教育,情况严重的视情节给予处哩。

不准酒后上班,以免造成工作失误。若因工作接待需要饮酒,经领导批准后可休息。因私事饮酒,视其影响工作的情节扣发影响工作时间的工资。

3、工作时间禁止打牌、下棋、串岗聊天等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如有违反者当天按旷工1天处理。

4、参加公司组织的会议、培训、学习或其他团队活动,如有事请假的,必须提前向组织者或带队者请假。在规定时间内未到或早退的,未经批准擅自不参加的,视为旷工半天。

5、工作结束时,应关闭空调、电灯和一切公司内应该关闭的设备设施。

6、公司员工在任何时间均不可利用公司的场所、设备及其他资源从事私人活动。一经发现,给予警告,情节严重者,公司将予以辞退。

9、员工须保管好个人的文件资料、工具及办公用品,未经同意不可挪用他人的资料和办公用品。

五、卫生规范

1、员工须每天清洁个人工作区内的卫生,确保地面、桌面及设备的整洁。

2、员工须自觉保持公共区域的卫生,发现不清洁的情况,应及时清理。

3、办公区域内严禁吸烟。

4、正确使用公司内的水、电、空调等设施,离开办公室前应关闭空调、电灯和一切公司内应该关闭的设施。

第六条:卫生管理制度

1.员工必须每日做好各自岗位的卫生清扫工作,保持清洁整齐。

2.每台设备由直接操作者负责保养、打理好。

3.必须服从公司统一安排,做好公司环境卫生工作,保持公司良好形象。

六、保密规定

1、公司员工须严守公司商业机密,妥善保存重要的商业客户资料、数据等信息。

2、管理人员须做好公司重要文件的备份及存档工作。

3、公司员工及管理人员均不可向外泄露公司发展计划、策略、客户资料及其他重要的方案,如一发现,除接受罚款、辞退等内部处理外,情节严重的,公司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七、人员管理

1、公司员工必须服从公司的整体管理,包括职务的分配及工作内容的安排。

2、公司员工须尊重上级主管,按照上级主管的指导进行工作并主动向上级管理人员汇报工作情况。

3、有关业务方面的问题须及时向上级主管或经理反映,听取意见。

4、涉及超出员工权限的决定必须报经上级主管或经理同意。

5、员工不服从上级指挥,目无领导,顶撞上级,而影响公司指导系统的正常运作,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处理。

6、管理人员应团结互助,努力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鼓励并带领好员工队伍,时刻掌握员工的工作情况,确保公司整体策划顺利进行。

7、公司是一个大家庭,员工应团结互助,为公司发展做出努力。

八、物品管理

1、办公用品的日常管理由专门人员负责定期采购。

2、每月10日之前,个人将所需要的办公用品填写在公司购物申请单上,由专门负责人提交主管经理,审批同意后,由专门负责人将办公用品购回,根据实际需要有计划地发放。

3、若急需某类办公用品,也应先填写购物申请单后,交由专门负责人,经主管经理审批同意后,方可购置。

4、新进人员到职时由上级主管统一配发各种办公物品。

九、奖惩办法

1、公司对员工奖励分为口头表扬及物质奖励。

2、公司对员工惩罚分为口头警告、罚款及辞退。

3、有下列事迹的员工,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经经理办公会研究,给予相应的奖励:

a、积极向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议,其建议被公司所采纳者;

奖励:(50-1000元)

b、维护公司利益和荣誉,保护公共资产,防止事故发生与挽回经济损失有功者。奖励:(50-500元)

4、下列事由的员工,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经经理办公会研究,给予相应的惩罚:

a、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公司规章制度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的;

惩罚:(损失原价个人负责)

b、泄露公司经营管理秘密的。惩罚:(事件项目的经济损失50%后无薪辞退)

c、私自把公司客户介绍他人的。惩罚:(事件项目的经济损失50%后无薪辞退)

5、公司将设立年终全勤奖(未有迟到、早退现象及病事假),奖金个人底薪100%,于年终考评后一次性发放(以每个月的考勤统计为依据)。

十、员工的解雇与辞职

1、员工的解雇。员工违约、违纪,依据《劳动法》、《职工奖惩条例》等劳动法规的规定,对符合解雇条件的,按照一定的程序予以解雇。因经营状况不佳,需要实行经济性裁员时,按照《劳动法》、《公司法》、《工会法》的规定经公司批准后,方可实施。

2、 员工的辞职。员工自愿辞职,需提前30天由员工本人提出申请,所在单位领导同意批准,方可办理离职手续。

十一、附则

1、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参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的相关文件执行。

班级惩罚奖励制度篇9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奖惩法规;规范期;教育法治

教师法规是指“国家机关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制定的调整有关教师各方面法律关系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总和”,[1]中小学教师奖惩法规,即其中有关中小学教师奖励、惩罚事务的法规的集合。国家颁行中小学教师奖惩法规,是为了用法律手段来规范中小学教师奖惩事务,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保障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合法权益。

一、中小学教师奖惩法规建设的四个时期

在1949年至2010年长达60年的建设史中,中小学教师奖惩法规经由了从宽泛化、虚无化到承启化、规范化的曲折发展历程,初步形成了一个层级较为合理、涵盖面明显扩大、与教育实际情况较为切合的中小学教师奖惩法规系列。

1.宽泛化时期(1949~1966年)。这17年期间,由于教师和其他知识分子一样主要被视为国家干部,因而在很多方面就将管理国家干部的法规直接适用于教师。又由于当时“政策大于法的观念”是“政府的主要倾向”,这就使得变动性很强的政策在教师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两种情形交并存在的大环境下,关于中小学教师的奖惩事务多不由教育类法规来规范而变得宽泛化了,主要体现在相关的行政法令和政策中。

2.虚无化时期(1966~1976年)。爆发后,在教育领域“停课闹革命”、“打倒封资修”的喧嚣声中,中小学教师法规建设被尘封,正常的奖惩机制全部停顿、瘫痪。期间发出的许多有关教育的《通知》、《意见》,特别是1971年8月经、定稿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炮制出“两个估计”,翻云覆雨、深文周纳,教师奖惩法规被彻底虚无化,广大中小学教师所受到的压制与迫害却至为严实,导致了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的灾难性倒退。

3.承启化时期(1976~1986年)。长达10年非法律化、非制度化的状态结束后,国家进行了冷静深刻的反思,开始拨乱反正,把被颠倒的秩序重新颠倒过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逐步走上正轨。教育界也处理了大量的遗留问题,基本肃清了“”的流毒和影响。《中学五十条》和《小学四十条》的修订重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关于教师节的决定》的出台、《义务教育法》的制定,这一系列的事件,表明了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恢复、衔接和开启,作为其“子项目”的中小学教师奖惩法规,也进入了此承启化阶段。

4.规范化时期(1986~2010年)。1986年4月审议通过的《义务教育法》,是我国中小学教师法规建设开始迈入法制自觉年代的重要标志。1987年4月,国务院批准颁布《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规范了行政法规名称的使用,也实际上增强了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名称使用上的统一性和规范性。1990年代,《教师法》、《教育法》、《教学成果奖励条例》、《教师资格条例》、《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等法规相继颁行,依法治师进入重要议事日程,中小学教师奖惩工作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现代化轨道。

二、中小学教师奖惩法规规范期的两项表征

(一)法规形式上的规范化

首先,有关中小学教师奖惩的规定是许多教育法规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般以专章或专条、专款的形式体现,还制定了专门的教师奖励法规。如,《教师法》的第七章为“奖励”,设两条;第八章为“法律责任”,设五条;《教师资格条例》第六章为“罚则”,共五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专设第五章“考核与奖惩”,共四条。尤其是《义务教育法》的前后相较,更反映出这种规范化的趋势:1986年《义务教育法》中的第十四、十六条分别是奖、惩条款;而2006年修订通过的《义务教育法》,奖励条款增多,且将法律责任专置第七章,集中规范。[2]专门的教师奖励法规则有《教学成果奖励条例》、《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规定》等等。

其次,有关中小学教师奖惩的具体教育法律规范,不再随意长短、随兴划设,而一般须具备假定、处理和奖惩这三个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要素,方能成为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如,《教师法》第十一条第二款关于申请获取教师资格的规定中,“不具备本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就是这个法律规范的假定部分,“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就是这个法律规范的处理部分。《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第十五条规定:“学校建立班主任工作档案,作为考核晋级、评定职务、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这类是法律上的奖励规定。《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出资人不从办学结余而从民办学校的其他经费中提取回报”,“情节严重的,吊销办学许可证”,[3]这类是法律上的惩罚规定。需要说明的是,假定、处理和奖惩这三个逻辑要素并不一定同时出现在同一教育法律条文内,有时可以分散在数项法律条文中,甚至可以存在于两个以上的法律文件之中。

(二)法规内容上的规范化

所谓内容上的规范化,是指中小学教师奖惩法规能够应时而进,对奖惩的种类、条件、事由规定得更为明确、具体、易执行,能较好地凸显教育事业的特征和教师职业的特点。

1.奖励的种类与条件。(1)授予部级荣誉称号。《教师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对有重大贡献的教师,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授予荣誉称号”。第一种荣誉称号是“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国家教委先后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奖励暂行规定》和《奖励规定》,提出对“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分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第二种是“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奖励规定》提出,对作出突出贡献者,“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部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除领取一次性奖金外,还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此外,还有“全国优秀班主任”等其他荣誉称号。

(2)评定为特级教师。教育部1993年经修订的《特级教师评选规定》,明确“‘特级教师’是国家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特设的一种既具先进性又具专业性的称号”,[4]规定参评者政治上必须合格,必须分别“具有中小学高级教师职务”,评选名额一般控制在中小学教师总数的1.5‰以内,每月津贴“退休后继续享受,数额不减”。法定的严格标准和专定待遇,使得特级教师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声誉。不断壮大的特级教师群体的榜样、辐射、示范作用,增强了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其他表彰奖励。如,《教学成果奖励条例》规定的“部级或省(部)级教学成果奖”;《教师法》规定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培育人才、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学校建设、社会服务、勤工俭学等方面成绩优异的,由所在学校予以表彰、奖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则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的对成绩显著的体育教师“应当给予表彰、奖励”……这些规定给人们传递的明确信息是:中小学教师只要勤勉工作、精心育人、敬业爱岗,就会得到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肯定与奖励。

2.惩罚的种类与事由。(1)行政制裁。①行政处分。中小学教师如有“弄虚作假或者剽窃他人教学成果获奖”、“使用未经依法审定的教科书,造成不良影响”等违法行为,将被学校或教育监督机关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用察看、开除公职等行政处分。②行政处罚。中小学教师如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弄虚作假或以其他欺骗手段获得教师资格”等违法行为,由县级以上的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等法规实施处罚,将被给予警告、停止申请认定资格、撤销教师资格等教育行政处罚。

(2)刑事制裁。中小学教师如有以下违法行为,将由国家司法机关给予管制、拘役、判处徒刑等刑事处罚: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等等。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撤消教师资格。

(3)民事制裁。触犯了相关法规的中小学教师,在承担行政法律责任或刑事法律责任的同时,如果造成损失的,必须同时承担赔偿对方当事人经济等方面损失的民事法律责任。

从长远和本质上来说,惩罚性法律规定对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并非可怕的紧箍咒,而是可贵的警示仪。有了这个警示仪,中小学教师会更自觉地增强法治意识和自律能力,在社会适应和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将走得更顺利、更稳健、更成功。

注释:

[1]公丕祥.教育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00.

[2]义务教育工作法律适用手册[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7.

班级惩罚奖励制度篇10

一、班主任为什么要进行角色的再认识? 

现代教育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个性充分的发展,这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势。实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完整人格,既教书又育人,这些教育思想是每一位教师都应遵循的。可是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理论曾受前苏联教育理论的影响。班主任工作的理论是前苏联教育理论的组成部分。曾经给中国教育理论很大影响的凯洛夫所编《教育学》中就有对班主任工作的专门论述,在这部教育学著作中,对班主任是这样解释的:"某一学科的教师,同时就是自己学生的负责导师。但是除此之外,对于每一年级里担任功课最多和最有经验的一个教师,常常委以附加的任务:统一和调整本级所有教师的教导活动、组织和指导本级儿童整个生活等活动,规定学校与本级学生的家庭间必要的联系,在低年级里,一切学科或多数学科的讲授,是集中在一个教师的手里,因而就可以保证本级每个学生全部生活上教育指导的统一。从高年级开始,在每一年级里实现着教育统一指导的教师,就是班主任,他是由校长从优秀教师中指定的。"该思想一方面,阐述了班主任要是一名优秀教师,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班主任从事的是教务管理员、生活指导员的工作。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国家的教育过去几十年培养的学生都是一个模式。当今面对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人类对于外在的世界显得更有力量之时,却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产生了种种不安。其实这种不安最核心的问题,是对教育的思考,即从教育与人的外部世界的关系,转向了人自身。人们再一次地追问自己"何以为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的观点",对于人的本性作了现在看来仍然最为合适的回答。人作为实践主体从事着两种活动:改变客观世界的活动和改变主观世界的活动。因为实践论包括环境的改变,也包括人的自身的改变,是两者相一致的活动。"既然人的活动是外在活动与内在活动的统一,那么教育担负着两种培养与发展的任务:它不仅要教会人们去改变环境(客观世界),也要教会人们改变自我(主观世界);它既赋予受教育者以对象化活动的品质,又要使之具有非对象化活动的品质,并使这两方面的品质在个体的人格上得到和谐协调发展。在这种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培养、个性充分发展的现代教育观下,班主任的工作还只局限在"管理"二字上,显然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相反要从经营的角度来从事班级建设。因为经营不仅仅是管理,而是在管理的基础上如何使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需要,而且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特点,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来给予有效的筹划,这是班主任在经营活动中应起到的独特作用。

二、班主任角色再认识的意义。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构成单位,对它经营得是否出色,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社会效益。更加影响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以往的教育活动只注意到了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的"导师的作用"(见《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暂行规定》)。我认为这种认识显得笼统而模糊。什么是"全面健康成长"?"全面"并不是简单地意味着学校里要求学生掌握"一切东西",况且"健康"也有不同的标准。从现代教育思想看来,"全面健康成长",不是要让学生服从某种简单划一的教育要求,而是教育要从"人生"出发,从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出发。"从人生"出发的教育,满足人的发展的多方面的需要;从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出发的教育,使每一个人的成长都充满着生机。这种从人生出发的教育,需要班主任在经营班级的过程中不再只是注意给予学生以应付外部世界的手段,而是关怀他们自己内在的发展需要--当然这些内在的积极发展,也不是同他们的外部生活无关的,由于他们的内在需要的满足与积极的发展,使得他们在迎接外部世界的挑战方面,更加具有力量。这就是班主任在经营中所应起到的独特作用。

另外,由于学生的天赋特点、后天环境的影响,每一个学生的积极发展需要又具备各自不同的特点。每一个学生的积极发展,应当是符合各个人不同特点的发展。作为每一位教师从理论上都能接受这种认识。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就一个班级而言,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特点是什么,他们的需要是什么特点?对于该班的科任教师,由于他们与学生的接触密切程度不同、交往的范围不同,可能未必能准确地把握每一个体的发展状况,但是班主任对于本班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发展需要应当有意识地作全面细致的了解。在职业学校,这项工作尤为重要,我们学生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普通学校。做为班主任,你不能简单把经营的目标确定为一部分人去考大学,另一部分人不抽烟、还一部分不迟到、不早退等等。如果你目前还是这样做,那你仍是在管理一个班级,而不是在经营一个班级。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潜能,但是每一个人的潜能发展的方向可能是不同的。在学校里,在班级里,每一个学生就有根据自己的潜能上的特点积极发展的权利。每一个学生不仅有自己的潜能,而且这些潜能由于各人后天条件的差异,开发的情况会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一些学生由于处于不利的环境下,潜能的开发会受到压抑。这种情况,在我们职业学校,相信每一位老师都能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们班主任也常听到科任老师向我们反映,你班某某学生,脑袋很聪明,一上课不是说话、就睡觉,就是不爱学习。如我校98级学生--陈贵东,就是这样,同学给他取个别名叫"睡仙",每学期发的书,他很快就丢掉了,但他的练功券却一直保存得很好,他的"手功"在同学中是出了名的。这样的学生在我职业学校确实占有一定的比例,他们天赋较好、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得到父母良好的关爱。有些家长只顾自己做生意赚钱,疏忽了对小孩子教育;有些家长自己就没有多高文化,只知道让孩子学习,但为什么学、怎样学、根本无法指导,那么班级作为学生生活的最为重要的环境之一,既可能成为学生的发展障碍,更可能使这种障碍在班级这一社会环境中得以解决。班主任作为班级经营的核心人物,理所当然地要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负起更多的责任。

三、班主任如何发挥经营者的作用。 

1.全面把握学生的特点,是班主任经营好班级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的职高生一般都处于十六、七岁至二十岁的年龄阶段,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情绪多变,情感不稳定;他们常常凭个人意志判断对所喜爱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热忱,对反感的事情深恶痛绝,自控能力较差,稍遇刺激、极易爆发、出现偏激行为。②意志品质培养的自觉性不均衡;我们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能较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并围绕专业目标发展自我意识,行动之前能理智地思考,他们大多具有恒心和毅力,逐步形成较好的意志品质,但也有部分学生不成熟,在不利环境中好激动、不冷静、缺乏自制、易受他人或外界的干扰。③自尊心强,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职业学校的学生就怕听到"差生"这两个字。④学习动机复杂多样,学习能力与学习自觉性参差不齐;⑤憧憬个性发展,但基础能力的储存不够;⑥乐于接受新观念、新思想,但识别能力较差;⑦人生价值观逐步确立,但可塑性很大;⑧有基本的伦理道理观念、但尚不成熟。以上几方面在我们的职高生中具有普遍性,班主任要想经营好班级就要在普遍掌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因材筹划。

2.班主任在经营中应合理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其实,班主任在实际经营中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许多好的方法和手段,但我认为激励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的、更为有效的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因人、因时、因事而异,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激励办法。

表扬激励。这是做过班主任的都使用过的手段,但是班主任运用表扬激励方法要掌握好它的度,切实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不能夸大拔高,也不能把集体的努力做出的成绩归功于某个学生或学生干部;第二要因人而异,比如对比较骄傲和容易自满的学生进行表扬时,应同时指出其不足,以防止其沾沾自喜,产生骄傲情绪。对于那些比较自卑的学生,即使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也应充分加以肯定,使其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第三要注意表扬一般学生,在一个班级中,处于一般状态的学生较多,班主任表扬一般学生能昭示、激动大多数学生;第四要注意表扬对象的多样性,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要表扬,对乐于助人的学生要表扬,对学习态度严谨的学生要表扬,对后进变先进的学生更要表扬。这样可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前进。

奖惩激励。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教育的必要方法,奖励是班主任常用的工作方法,而惩罚是班主任工作的辅助方法,奖励和惩罚主要用于学生表现中的特殊行为,从本质上讲,奖励和惩罚都是一种对学生的激励手段。奖励是一种肯定评价。对学生进行奖励,不仅能培养和促进受奖励者的荣誉心和上进心,也能调动其它同学的积极进取心。在对学生进行奖励时,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奖得合情合理,该奖则奖;第二要把握奖励手段,切忌简单地用物质奖励代替精神奖励;第三要把握奖励的教育性、利用受奖励者的先进事迹强化正面教育;第四要创造一种得奖光荣的舆论环境。惩罚是一种否定性评价。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要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要使学生的不良行为早期改正或处理在萌芽状态,合理的惩罚往往收效明显。但应注意惩罚不应该成为班主任经营班级的法宝。学生犯错误有时是难免的,因而对少数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也是必要的。当然,对学生和老师来说,惩罚毕竟不是一件好事,但惩罚也可以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对于因犯错误而受惩罚的学生,班主任要让他在心理上能接受该惩罚,而不要给他心理上造成不良的阴影。同时要更多地关心和爱护他,并客观地分析所犯的错误,使其内心受到强烈的震动,真正认识错误使其放下包袱、树立信心、从内心深处激发出改正错误和追求上进的强烈愿望。

目标激励。我们知道目标是人们行为的向导、动力,明确的目标始终是自觉行动的前提。我们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无论从工作能力,还是学习成绩等等方面都是梯形结构。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要根据每位同学的各自特点、特定相应的目标。但也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目标要适当。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制定的目标应当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第二要引导学生将个人目标与班级目标结合起来;第三要引导学生把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和实际行动结合起来;第四要引导学生在实现了低层次目标之后立即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激励学生或集体不断进步。如我校98级学生--林泽锐,刚来到文锦时,他一直很消沉,认为进了职业学校就没有什么前途了,在我一再鼓励下,抓住英语比较好的优势,2000年7月他留学英国,今年8月他考取了"利物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