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学生村官的优势十篇大学生村官的优势十篇

大学生村官的优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0:01

大学生村官的优势篇1

20__年,党中央启动了大学生村官计划。据统计,至20__年底,全国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30万名,目前在岗21.2万名,覆盖全国1/3的行政村。2013年,宜兴市报名参加公开选聘大学生村(社区)干部人数创历年新高,达到1692人次,竞争比例达24:1。由此可见,在各级政府的大力倡导之下,在高校有志青年的积极响应之下,“村官”成了大学生就业的优先选择。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满怀激情和热血的大学生投身到基层一线的时候,难免会受到“镀金”“跳板”的质疑,难免会遇到前途发展的困惑。如何发挥大学生村官观念新、知识多、思路宽、信息灵的优势,切实促进幸福农村、和谐社区建设,成了摆在各级和广大大学生村官面前的重点和难点。

大学生小村官,定位明确是基础

据统计数据,和桥镇目前共有大学生村官9名,其中村委会主办会计1名,书记助理2名,主任助理6名。2013年新入职村官共有5名。此外已有序流动大学生村官9名,其中考录公务员6名,考录事业单位2名,考录企业1名。

从相关文件和调研情况来看,大学生村官的定位是书记助理或者主任助理。由于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发放和年度考核由任职所在地的县(市、区)、乡(镇、街道)共同负责,与村委会无直接关系,于是在职能分工上,大学生村官开始往往被分配做文字处理、档案管理等边缘性的文秘工作。不过,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一不明确的定位为大学生村官创造了更多的独立自主空间,这可能也是一种优势。对于大学生村官个体而言,如何在村官工作中体现自身的优势和价值,有所收获,关键在于自己的准确定位和积极努力。

大作为小事起,积极主动是关键

广袤天地,大有作为。但为何一些大学生村官会有大材小用之感呢?究其原因是农村工作多是琐事、小事、杂事,多数村官不愿干、不屑干这些琐碎小事。小事成就大事,大学生村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寻找施展能力和优势的地方,在小事上做文章,把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

以村官小邵为例。在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小邵负责选民登记工作。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之一,为切实保证村民的选举权,小邵必须要扎实细致认真地编制选民登记名册填写选民证。以往选民证都是手写的,费时又费力。小邵在网上找到了一个填空式打印的软件,只需创建好选民证打印模板,导入选民数据,然后就可以直接批量打印。两千多张选民证,如果手写的话要写一个星期,但是小邵两天就搞定了,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填写选民证是一件小事,但小邵利用自身熟练运用办公软件的优势,将这件简单的小事做得不简单,获得了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的一致好评。此外,大学生村官亦可创造性地做一些小事,主动发挥优势,创新管理服务。比如,创办一份简报,开展一次农村老照片展览,建立一个老年人互助小组,搭建一个网络交流平台……

大使命小力量,三管齐下是保障

大学生村官优势的发挥不仅需要大学生村官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实践,更需要基层组织的有效放权、上级机关的大力培养和社会大众的舆论支持。基层组织、上级机关和社会大众三“管”齐下,为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提供有力的保障。

大学生村官的优势篇2

要学会向上看,打破碍眼“天花板”。有些大学生到村任职后,在指导本村发展规划、指导发展经济方面常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如同头顶上隔着一块天花板。对此,大学生村官应向上学政策、找措施。要立足本村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找准贯彻上级方针政策的落脚点和突破口,制定本村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当前目标。要注重发挥自身知识多、思路活的优势,多向上争取扶贫项目和科技项目,特别是要利用好母校的智力资源,引进专家、技术。

要学会向下看,身入心入“接地气”。大学生到农村工作,面对理想和现实的心理落差、城市和农村的条件反差、学生到村官的角色转换,容易产生心理波动甚至消极情绪。要学会眼睛向下,全面融入农村的社会生活。结合所在村的分工和村级工作实际,经常走村串户,忙碌于田间地头,穿梭于禽舍塘口,与农村的工作、生活同频共振,由“门外汉”变为“家里人”。

要学会向前看,积跬步以致千里。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有一个不断适应、不断成长的过程,甚至有一个经历挫折、失败的过程。农村的很多事情比较复杂,绝非三言两语就可迎刃而解的。对于这些工作,从上手到真正做好,需要一个长期过程。风物长宜放眼量,农村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磨炼意志、施展才华、成就事业的舞台,只有做好小事,才能成就大业。

大学生村官的优势篇3

自从参加完8月7日的报到后,就一直为自己能否胜任村官这一职位感到担忧。通过了解首届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绩效以及工作方法,深刻感觉到自身欠缺对农村生活的了解,对村内工作的认识。推荐:工作总结专题

这两周的时间,认真学习了大学生村官报并重新阅读了马雪芬,孙秀娟的经验介绍。从这些材料中整理了自己以后进入村官岗位的工作思路。

工作思路如下:

第一,认真落实工作日志制度。由于自己从小远离农村,对农村的各种生产生活缺乏了解。那么每天的经验总结是我积累经验,厚积薄发的宝贵财富。是让我一天天成长的基石,也是自己能否从大学生到合格村官真正转变的前驱条件。只有积累了足够的工作经验方式方法,才能够使自己在一点一滴中适应村务工作,才能真正服务到村务工作。

第二,加强对农村新政策的学习,及时掌握上级下达的工作方针。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有专业的文化知识是我们的优势,但是对国家政策的掌握不足又是我们的劣势。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要加强对政策方针的学习,结合自己在学校生涯中的综合知识,努力做好信息传播工作。努力做好对村民政策学习的带领作用。

第三,发挥优势,做好致富信息传播员。由于专业原因,自己能够熟练计算机操作,并会运用多种专业软件,在村内工作中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及时收集网上致富信息以及养殖生产技术。使村内能有结合其他优秀的生产技术顺利实现丰收。

大学生村官的优势篇4

一、吉安市女大学生村官概况

2、文化层次。58名女大学生村官中,本科学历的有28人,占总数的48.3%;大专学历的30人,占51.7%。其中,有不少女大学生毕业于省内著名院校,如南大、财大、华东交大,所学专业较为广泛,包括法律、教育、经济管理、金融、行政管理、会计等专业,她们整体文化素质较高,接受能力强,思想观念新,视野宽阔。

3、政治面貌。58名女大学生村官中,有31名中共党员,占总数的53.5%,女大学生村干部整体政治素质较高。

二、女大学生村官现状分析

1、任职情况。吉安市村官资源配置大致遵循回原籍和锻炼培养原则,对本市的大学生,尽量选派到自己的家乡工作,以便尽快进入角色,同时,鼓励有理想、有抱负、能吃苦的大学生到条件较差行政村任职;对籍贯不在本县的大学生,根据其专业、工作特长、兴趣爱好,则安排其到产业有一定规模、经济发展相对较好乡镇任职。据统计,我市58名女大学生村官有49人回原籍任职,占总数的84.5%,异地任职的9人,占15.5%。同时,对省选聘的、具有大学文化同时又是中共正式党员的女大学生,初到村时,一般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对市自主招聘的,则根据不同县域呈现不同特点,如吉水县、安福县、泰和县、永新县对初到村的女大学生让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主任助理。其他县(市、区)到村女大学生基本未任职。

2、工作现状

③工作优劣势明显。在调查中发现,女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工作的优势和劣势较为明显。

大学生村官的优势篇5

大学生村官是有思想、有知识的新型农村干部,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骨干力量。在建设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工作中,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得如何,是检验大学生村官是否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

一、要发挥好带头学习的作用

大学生村官与普通农民群众相比,与土生土长的农村干部相比,知识高、眼界宽、接受新事物快是最明显的优势。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大学生村官要带头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率先掌握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指导农村基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思想素质和理论能力;要带头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积极发挥农村党组织在科技推广中的作用,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科技引领能力;要带头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自觉实践。

二、要发挥好辅导学习的作用

大学生村官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不仅自己要带头学习,还要辅导其他村干部进行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要结合农村干部的特点,用浅显的理论、朴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进行辅导;要结合农村工作实际,针对具体事情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坚决避免不着边际地空谈和说教;要结合农村发展实际,把党在农村的政策和当地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让农村党员干部学有所用、学有所想、学有所进,在学习中看到利益、看到前途、感到希望,找到工作的着力点,增强他们自觉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大学生村官的优势篇6

关键字:成都市;大学生村官;新农村建设

一、前言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着眼于加强农村工作,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积极配合新农村建设所做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95年江苏省丰县的“雏鹰工程”。1995年,为解决“三农”问题,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1999年,海南省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定安、临高、东方等市县先后组织招聘大学生“村官”。同年,浙江省宁波市采用公开招考方式,成为全国第一个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地区。这一时期,大学生“村官人数较少,但形式多样,逐步打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回流到农村的正式渠道,为后来发展积累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座谈会,下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组通字【2008】18号)》,决定在未来的五年内,每年选取2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一个全面的发展时期。

自2008年3月全面启动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以来,共有130万多名高校毕业生自愿报名应聘,各地共选聘15.9万名大学生“村官”,加上2008年以前部分省区市自行选聘的,目前共有30余万名大学生“村官”,覆盖了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行政村,在新农村建设一线干事创业。

截至目前,“大学生村官计划”可谓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这些大学生下到基层以后真实的工作状态如何?是否发挥了其优势?针对这些疑问,课题组以成都市为例,在成都市范围内进行了一次随机调查。调查对象为在职大学生村官和部分村干部。为了让样本更具代表性,我们在抽取样本过程中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法,具体到本次调查就是,结合成都市各个区县近5年的经济情况,将各区每年第一产业的产值占全年GDp的比重大小情况进行分层。之所以这样分,是因为第一产业的情况能在很大程度上反应出农业的情况,比值大的,说明当地第一产业比较发达或者说第二、三产业比较落后,结合发达国家的社会进程看,第一产业所占GDp的比重越大,说明当地经济就越欠发达;反之则越发达。根据以上原理,我们将成都市各个区县的经济情况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第一产业与GDp的比值小于1%的区县,诸如武侯区、成华区等主城区;第二层次为比值为5%-8%的区县,诸如新都和温江等区县;第三层次为比值在9%-12%的区县,诸如新津和都江堰等区县;第四层次为比值在20%左右的区县,包括彭州、邛崃、崇州和金堂四个区县。然后再在各个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4-5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样本。

二、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村官不驻村,岗位乱流动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在成都市现任大学生村官中,有54%的大学生村官并没有实际驻村,其中96.3%的大学生村官是因为被借调到乡镇或者县政府等政府部门。通过我们深入了解,我们发现很多被借调的村官要么是选拔上村官后直接就是去镇里工作,要么是在村里待了很短时间就被调任到上级政府。并且根据我们的了解,这些村官被借调镇上或者县上以后,很多都是做一些文字处理,资料整理之类的琐碎的工作。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个别的村官甚至从来都没有到所任职的村庄工作,比如我们在成都郫县某村了解的,该村一名大学生村官整年都难得到村委会上班,而是自己出去创业,但是他每月依然照常领取大学生村官的工资补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国家实施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尽人意,基层县、镇政府随意以借调之名将大学生村官长期调离工作岗位,使大学生无法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过程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对驻村大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一些大学生村官虽然名义上是驻村工作,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二)职责不明,存在身份障碍

大学生村官的责任应该是积极对农村的各项发展建设建言献策,投身农村基层建设事业中,而大学生村官的实际职务直接决定了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能起到的作用。根据我们的统计结果,有八成的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工作职务是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者村主任助理,有4%的大学生村官是担任的副书记或者村副主任职务。可以看出,大学生到村任职后主要是担任助理的工作,在现在的农村行政体制下,助理主要是从事一些纠纷调解、文书整理等工作,在村经济建设和民主建设过程中的话语权是很低的。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也和一些村主任或者书记进行了交流,他们认为大学生一来是对农村社情民意不太了解,另一方面工作经验不足,因此才很少在决策中让大学生发表意见和看法。但是通过我们的深入调查,很多大学生村官在任期快要结束的时候仍然在助理的职务上。这就不能简单的归结于大学生村官的经验不足上了。说明在基层缺乏大学生村官施展抱负的地位升迁平台,这对大学生村官发挥应有的作用是一个不得不打破的瓶颈。虽然,少数大学生村官可以升任(副)书记或者(副)主任,但是缺乏一个完善的升迁机制。

(三)薪酬待遇偏离实际工作强度,难以留住人才

利责相当是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但是在对大学生村官管理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大学生村官的薪酬待遇远远低于同等工作强度下应得薪酬的情况。根据我们的调查,有56%的大学生村官每周的工作时间在5天及以上,其中绝大多数工作时间在5―6天,可见大部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强度相当于或者高于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工作强度。但是我们在对大学生村官薪酬进行统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56%的大学生村官月收入只有1000-2000元,36%的村官月收入在2000―3000元,而月收入超过3000元的只有8%,而成都市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在3000元以上。在几近同等的工作强度下,我们可以看出,就成都市现有的针对大学生村官的薪酬管理制度来说,工作强度与薪酬极大的失衡且与同等职业收入相差较大。这种工作强度与薪酬待遇之间巨大的反差是导致大部分优秀大学生不愿下基层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知识优势难以展现,量才而用机制缺乏

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在农村地区是否实用一直以来是大学生村官政策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安排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时就应该结合大学生自身的专业特点或者特长量才而用,这样才能人尽其用。但是在我们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大学生村官真正能发挥其特长优势的真是少之又少,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有42%的大学生村官认为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一般,有36%的大学生村官认为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很小的作用或几乎没有任何作用。比如我们在某镇采访时遇到一个学动物医学的大学生村官,但是她被借调到镇政府从事征地拆迁相关工作,专业知识几乎在自己岗位上毫无用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大学生村官的量才而用方面,各级政府还做的不够。

(五)后续发展意愿趋同,政府安置压力过大

大学生村官任期结束后的安置工作不仅事关大学生自身发展前景,更是直接关乎“大学生村官计划”战略的可持续性以及政策战略目标的实现。怎样妥善安置任期结束的大学生村官是重中之重。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学生村官对自己的前景规划具有很大的趋同性:超过半数的大学生村官希望在任期结束后能够进入公务员行列,其次有将近四分之一的村官有留职农村的打算,还有10%的村官选择就业,考研或者继续深造的村官只占8%。大学生村官个人发展意愿过于集中于进入公务员。这一方面体现了公务员对大学生村官的吸引力,可以极大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可另一方面,公务员队伍每年的编制毕竟是有限的,只有极少数村官能够进入公务员队伍。这种矛盾使得大学生村官任期结束后难以得到有效安置,政府虽采取了多种渠道来安置大学生村官,但是大学生村官自身意愿的过分集中使得政府的安置工作难以使得大部分大学生村官满意。

三、对策与建议

(一)明岗定责,多机制监督村官工作

大学生村官的职责就是任职村庄,为农村基层经济建设做出贡献。但现实生活中,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村官实际所做的工作与岗位职责严重不符,像借调、擅自离岗缺岗等情况甚嚣尘上。为切实发挥大学生村官的实际作用,就必须进一步从制度上明确大学生村官岗位和职责,为保证大学生村官切实履行岗位职责,还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监督机制,比如建立专门负责大学生村官管理机构,实行定期不定期岗位检查制度,完善和建立失职追责制度等等,从多方面确保大学生村官切实履行岗位职责。

(二)完善薪酬管理制度,实现同岗同酬、同工同酬

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在大学生村官的薪酬管理方面,存在实际薪酬水平严重低于大学生预期水平和岗位工作强度。而且还存在地区薪酬待遇失衡现象。因此,为了更好的吸引大学生任职基层,就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的薪酬待遇,实现同岗同酬、同工同酬。

(三)以岗选才,最大化村官专业优势

为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专业优势,我们必须树立以岗选才、以才定岗的选聘理念与原则。在招聘大学生时紧紧围绕农村现在最需要的人才类型来选聘,比如农林管理或者农业科技等相关专业等。在分配大学生村官工作时也紧紧围绕大学生自身专业特长,比如擅长管理的就安排至管理岗位,擅长农业相关技术的就安排其至相关技术岗位。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专业优势,真正实现农村发展的科学化与知识化。

(四)离职安置有重点,公务员编制是核心

我们调查过程中,发现相当大部分大学生村官有进入公务员行列、获取事业单位编制的迫切愿望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坚决落实现有的大学生村官的离职安置政策,更要进一步突出政策重点,向公务员方向加大政策力度,切实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发展意愿。

四、结语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日益推进,农村社会工作的意义更加明确的同时,我国农村社会工作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也逐渐凸显。而近阶段蓬勃开展的大学生村官计划,目的就是将优秀的大学生群体充实到农村中去,让村民接触先进知识、科学的理念,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带动村民改变农村的贫困状况与落后面貌。通过我们前面的分析,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立意高远,但却在执行的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了诸多的不完善之处。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我们全面的分析后所发现的问题能够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并对我们提出的建设性意见进行着实采纳。

最后,当代大学生村官无论是创造出了成绩也好,还是没有创造出成绩也罢,作为当代独具特色的新型公共管理者,他们都不愧为时代的骄子。想以前,有多少大学生回到农村?但在当代,一群又一群年轻的大学生来到农村。不管他们抱着什么样的心理,但是他们毕竟来了。无论他们脚步震动大地,还是他们脚步轻如晨风,他们都一样会赢得我们的赞美!

参考文献:

[1]江苏连云港市大学生村官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R].大学生村官网,2012,9,4

[2]程毅,刘军.关于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与功能拓展调研报告[J].前沿,2011.

[3]段小力.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公共选择视角[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0):140―142

[4]钱建国,宋朝阳.大学生就业难成因及对策[n].中国青年报,2006-04-08(2)

[5]郑明怀.论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的障碍及改善[J].中国青年研究,2011,6.

[6]蔡爱华.让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J].求是,2009(18)

[7]大学生村官角色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0(5):144

[8]安勇.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误区及其对策[J].农村经济,2007,(6):60―61

大学生村官的优势篇7

abstract:thecountryside,agricultureandfarmersproblemsaretheprominentproblemsincontemporaryChina's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theimplementationofthecollegestudents"villageofficial"planandvigorouspromotionoftheconstructionofnewcountrysideareamajorstrategicchoiceofthepartyandthestate.implementingthecollegestudents"villageofficial"planinnewruralconstructioncancultivatethecadreswithpracticalexperience,andfullplaythestudents'specialtyandadvantage,vigorouslypromotetheprogressofthenewruralconstruction.Shaanxiimplementcollegestudents"villageofficial"planhasbeenfor5years,andmademanyachievements,buttherearestillmanyproblems.Basedon-the-spotinvestigationandresearch,thepaperdiscussesthecurrentsituationandproblemsincollegestudents"villageofficial"planandthenewruralconstruction,andputsforwardthecorrespondingreflection.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新农村建设;铜川市耀州区

Keywords:universitystudentvillageofficer;newruralconstruction;YaozhouDistrictoftongchuanCity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197-02

1铜川市耀州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1.1调查背景大学生“村官”是指到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村官”从无到有,到快速发展,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发展过程。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了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8年,根据中央要求,陕西省开始全面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5年来,陕西省已选聘近万名优秀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学和特长,为建设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做出了积极贡献,自身同时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由陕西师范大学理工科基础教学部全体辅导员和学生会骨干成员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24人走进铜川市耀州区,展开了新农村建设考察、生态农业调研、大学生村官典型寻访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实地调研。

1.2铜川市耀州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铜川市耀州区地处陕西中部渭北高原南缘,是关中通向陕北的天然门户,素有“北山锁钥”、“关辅襟喉”之美誉。全区总面积1617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占2/3。辖10镇2乡,4个街道办事处,218个行政村。耀州区是苹果、花椒、核桃、酿酒葡萄、中药材的优生区,是陕西省优质外销果、加工专用果、奶牛、肉牛、强筋小麦、饲料饲草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等七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近年来,耀州区政府加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畜牧产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了畜牧产业快速发展,畜牧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本次实地走访的对象主要有石柱乡马咀村、锦阳路街道南村、庙湾镇玉门村、城北山区的水峪村等。这几个村均配有大学生“村官”,新农村建设的成绩较为典型。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村庄新农村建设速度较快,农村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主要表现为:

①基础设施完善:路面硬化率高,平整的水泥路代替了泥泞的土路;供电、自来水入户改变了农村以往的生活方式。

②社会保障体系齐全:拥有完善的医疗、生活设施,每个村都建有广场来满足村民们的娱乐活动。

③文化氛围浓厚:每个村都拥有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帮助村民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④生态农业优势作用突出:每个村落都建有符合自身地理环境的优势农业,发展生态农业的意识较强。

以住房建设为例,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崭新漂亮的楼房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当地政府采用“个人自愿、政府补贴”的政策实施村民搬迁工作。政府先聘请正规的估价公司对村民原有的房屋进行估价,再根据估定的价格进行补偿,村民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选择是否迁入新建住宅。

对于新农村建设占用的农田,政府采用“1补2”或“1补3”的惠农政策。所谓1补2就是占有1亩农田建设农村,会给被占有农田的村民补偿2亩农田。由于这几个村都开始了从传统农业到新兴农业的转型,因此政府在做好搬迁与补偿的同时,通过无息贷款和技术支持,帮助村民了解学习最新的农业知识。村民们对近年来新农村的建设的成果都比较满意。

2大学生“村官”在铜川市耀州区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在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们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大学生“村官”刚从大学毕业,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他们参加统一的选拔考试,通过后与当地政府签订工作合同,任期为三年,三年期满后可以自行选择是否留在当地。大学生“村官”在当地一般都担任村干部领导的助理职务,例如村支书助理或村主任助理。走访中我们遇到的大部分年轻的“村官”都希望三年后能够留在当地继续为村民服务,但也表示在为村民服务的同时希望有空闲时间来学习提高,以便将来能够考取公务员或研究生。大学生“村官”通过这三年基层历练,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同时也有了更多时间来重新反思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对于将来参加公务员考试选拔以及未来的从政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每位大学生“村官”都能脚踏实地做好基层工作,他们每天都忙碌在第一线的田间地头,一天只能休息短短几个小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新生的力量,大学生“村官”有其他村镇干部不可比拟优势,他们能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将最新的信息告诉村民,使他们即时知晓,最快受益;大学生“村官”还可以担任村里的技术员,负责解决村民使用电脑等高科技产品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工作闲暇时,他们会主动走进村民的家里与他们交流,对村民进行有关政策的解释,并记录每个村民的意见带回村委会讨论,最后再按照村委会制定的建设方案实施新农村建设。一位大学生村官曾谈到,执行方案的过程是他担任村官以来遇到的最大困难,因为新农村的建设并不能兼顾到每一位村民的利益,而且很多村民年龄都很大了,不想离开居住了一辈子的地方,也有很多村民为了利益与村委会进行争吵,大学生村官都能耐心的接受批评并且努力调解纠纷。

3大学生“村官”计划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3.1大学生“村官”计划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教育资源短缺在走访过程中,我们考察了2所中小学校。虽然相关的教学设备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师资力量却远远不够;此外,家长和老师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没有充分沟通,形成合力,教育效果不佳,很多学生都沾染上了或多或少的恶习,一些低年龄的学生有网瘾、厌学倾向。

3.1.2大量青壮年的劳动力为了获取经济利益选择外出务工,一方面直接导致建设新农村的劳动力缺乏,建设过程缓慢,另一方面也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和老人的赡养问题。

3.1.3新农村的建设的同时对环境的改善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走访的几个村落中,我们很少发现垃圾桶,导致垃圾乱倒,从而蚊虫很多;同时使用化肥、农药的过量造成农村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不符合如今绿色环保的趋势;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有待加强。

3.1.4走访的耀州区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以城带乡的能力偏低,农村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基础设施虽然有所起色但总体还比较薄弱,特别是畜牧业基础设施落后、分散、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多数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仅有马咀村的大学生“村官”提到了应对全村所种植的农产品进行统一销售,然后统一分配收益的措施。

3.2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和新农村建设的反思

3.2.1国家应该及时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力度。制定更多的惠农政策,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同时加大监管力度;扩大投资渠道,吸引民间融资。

3.2.2国家应该鼓励更多的教育资源进入农村。文化水平的提高对新农村建设有很大的帮助,各级政府机关应该努力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加大对特岗教师的招考力度,鼓励师范毕业生到基层从教。

3.2.3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力度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鼓励发展生态农业,运用科技来处理垃圾、废水等;加强对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对农业垃圾排放的监督力度,争取减少因农业自身而导致的污染。

3.2.4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更多的大学生“村官”走进农村,投入到基层建设中,为新农村建设引入新鲜的血液。这样既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也可以磨练当代大学生的意志,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4结语

在结束为期一周的调研之后,我们在认真整理相关资料的同时,也越来越认识到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重要性。我们深知,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只盯住城市的发展,更应该关注基层农村发展,只有不断缩小城乡村差距,才能实现共同富裕。而大学生只有积极地投身到这一场社会改革中,才能不断历练自己,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张维贵.论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J].经济体制改革,2010,(1).

大学生村官的优势篇8

论文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村官;工作站

一、大学生村官工作站的基本情况

2009年4月2日苏州科技学院高新区大学生“村官”工作站成立,120多名大学生“村官”成为工作站成员。成立后的大学生村官工作站将依托高校的智力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大学生“村官”返校“充电”搭建新的平台。大学生“村官”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图书馆资源、各类课堂教学资源、各系列讲座学术报告资源实现便捷的返校“充电”,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理论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同时,学校将通过聘任大学生“村官”担任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校外辅导员,组织大学生“村官”经常性来校交流,通过座谈会、经验报告会、茶话会、联谊会等形式,与在校大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大学生“村官”们将以自身的成长经历、成才感悟、在基层工作的经验以及在就业、创业过程中总结出的心得等作为“教材”,引导在校大学生及早端正就业态度,更有针对性地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以便其更好地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顺利实现就业、创业。

大学生村官工作站的成立,为大学生“村官”和在校大学生之间搭建了一个重要的交流和互动平台。随着当前就业环境的根本性变化,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而大学生村干部经过基层实践的锻炼,开阔了视野,丰富了阅历,增强了分析解决问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他们的工作心得和就业经验将对在校大学生改变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等产生激励和启发作用。

二、大学生村官工作站的主要做法

1.成立专门组织机构,保障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工作站的建立得到了政府和学校的高度重视,苏州市委组织部、团市委以及学校党委等领导出席了工作站成立仪式,在2009年苏州科技学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村官工作站成为高校服务地方的整改项目。此外,工作站专门成立了指导和管理机构,学校团委和高新区团委为指导单位,管理办公室为具体执行机构,下设外联部、活动部、宣传部、网上互动论坛等。

2.以工作站为平台,广泛开展先进经验学习活动

村官工作站的建立,为在校大学生与大学生村官建立了沟通交流的平台。工作站组织大学生“村官”经常来校交流,通过座谈会、经验报告会、茶话会、联谊会、网上村官论坛等,与在校大学生进行沟通与互动。大学生“村官”们以自身的成长经历、基层工作经验以及在就创业过程中的心得等作为“教材”,引导在校大学生端正就业态度,针对性地提升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3.以工作站为契机,为大学生基层实践活动整合资源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苏州科技学院人才培养目标,项目管理办公室在此目标的引领下,积极挖掘“村官”资源,组织各基层团委积极与村官结对子,通过开展“三个一”等活动,即一次结对仪式、一场报告会、一次学生实践,聘任大学生“村官”担任在校大学生的就创业校外辅导员,为学生开展实践锻炼提供指导和帮助。利用村官提供的资源,组织在校大学生到村官所在的社区、街道集中开展科技服务、文化普及、志愿服务、知识宣讲、文艺演出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在校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基层、服务基层,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历练品质,提高就业技能。

4.以工作站为阵地,积极实施村官返校“充电”计划

依托高校的智力和资源优势,为大学生“村官”返校“充电”搭建新平台。大学生“村官”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图书馆、课堂教学、系列学术讲座等资源实现返校“充电”,提升自身素养和理论水平,从而提高基层工作能力。

三、大学生村官工作站的初步成效

1.多项受益、良性循环

工作站的建立促进了学校、基层、村官、在校大学生的共同发展,在点上实现了学校育人与地方建设、学生成才与村官成长的良性循环。大学生村官工作站成立以来,苏州科技学院13个基层学院团委已与高新区8个乡镇街道、开发区的120余名村官进行了结对,学校为30余名“村官”办理了图书证,工作站相继开展了“村官的自我价值实现培训”等各类讲座、报告会20余场。40余名村官成为在校大学生的“校外辅导员”,同时也拥有了科技学院的“绿卡”。转贴于

在2009年的暑期实践活动中,500余名在校大学生到村官所在社区、街道参加实践,集中开展了扶贫帮困、助老助残、义务家教、环保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20余项。

2.媒体广泛关注、社会反响较好

《光明日报》、《新华日报》、《苏州日报》、《扬子晚报》、苏州电视台新闻频道、教育频道等多家媒体都对工作站进行了广泛报道,新华网、光明网、搜狐网、腾讯网、网易、中华网等也进行了转载报道,社会反响强烈。

四、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站的几点思考

1.大学生村官工作站开辟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阵地

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激增,更多的大学生开始选择到基层就业。以2011年江苏省大学生“村官”选聘情况为例,全省3827个“村官”职位吸引了全国570所高校的近1.9万名大学生报考。考生综合素质比较高,高学历人员较多,呈现出“强强竞争”的态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正在面临新的挑战,这要求必须拓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途径。村官工作站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如何在基层就业的指导工作。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站的目的正在于搭建一个学校与地方互动共建的平台,共同致力于增强大学生的就业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落实团省委关于发挥团组织的作用、深入推进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的有关要求,更好地服务新区大学生村官的发展提高和高新区的开发建设。这是一件对在校学生和大学生村官双向受益的好事,也是一件对学校和地方发展双向受益的大事。

2.大学生村官工作站拓展了大学生村官宣传工作的新载体

大学生村官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是具备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和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青年楷模。工作站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希望大学生村官能够以自身的成长经历和成才经验,对在校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在校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强化专业技能、拓展综合素质。为此,苏州科技学院聘请新区120名村官作为本校大学生的校外辅导员,以工作站论坛活动为载体,以发挥大学生村官先进性作用、服务广大学生。此外,通过大学生村官工作站开展的教育、管理、服务、咨询等活动,既锻炼和提升了大学生村官全面发展的能力,展示了先锋模范形象,又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积极投身基层,为开展大学生村官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阵地。

3.大学生村官工作站是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提高的新平台。

大学生村官工作站为大学生村官返校充电、提高能力提供舞台和机会。学校为大学生村官工作站开展工作和举行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帮助其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研讨、实践等活动。大学生村官工作中碰到实际困难时,可以旁听的形式参加专业课和公选课的学习,也可以到校图书馆查阅资料,还可以与站内村官沟通探讨,使村官们尽快成为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基层高级管理人才。

4.大学生村官工作站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新窗口。

高校是大学生“村官”的输出者,是他们最亲密的“娘家”,由高校整合各方资源,发挥科教优势,为“村官”排忧解难,提供全面支持服务是最为自然的选择。高校与地方共建的模式,高校既发挥了为地方发展服务的重要使命,也促进了自身建设和快速发展。

大学生村官的优势篇9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计划;公共政策;政策分析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近年来,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全国发展很快,从小规模的试行,到现在以实现村村有大学生村官为目标,政策的内在意义日益凸显,这项计划能否收到预期成效,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当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政府、农村和大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和社会的大力支持来切实解决。

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政策背景分析

(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主要内容

目前,尚没有正式文件对“大学生村官”作统一而具体的表述,当前社会各界最关注的、使用频率最高的含义:大学应届毕业生通过考核后下基层农村担任职务。具体来说,就是政府面向全社会通过严格考核考察程序,公开选拔年纪轻、素质高、能力强的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农村工作,出任村干部,协助村支书或村委会主任处理农村日常事务[1],从而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为加快农民增收致富创造条件,为推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

(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政策背景

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而农村的发展问题以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进入到了政策议程之中(policyagenda)。

1、进入政策议程的农村发展问题

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农村的发展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甚至可以说,中国农村的发展正影响着中国的发展,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和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这在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有体现。农村发展问题之所以日益凸显,最直接的原因是与城市发展相比,中国农村的发展日益滞后。造成中国城乡差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这众多的问题和原因之中,许多人认为农村人才和精英的严重流失,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很关键的因素。

2、进入政策议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相关资料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了413万,全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2500万人,劳动力供大于求将达到1400万人。2007年的高校毕业生比2006年增加82万。[2]从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相当多的政策措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就是其中之一。

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公共政策执行现状评估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个好政策,自实施以来,在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升农村干部队素质以及加快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符合当前社会的需要。

(一)政策执行范围日趋扩大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1995年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1999年,海南省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江西、福建、青海、辽宁等省市区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截至2008年2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市区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其中17个省市区启动了村村有大学生“村官”计划。经中央同意,中组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招聘10万至2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截止2010年年底,全国大学生村官人数已突破65万人。[3]

(二)政策实施各地存在差异

这里举两个城市加以说明,在北京大学生村官与乡镇政府签订劳动合同的3年期限内,第一年月薪2000元,第二年2500元,第三年3000元,并由政府缴纳各类社会保险,3年合同期满后,可以续签合同,也可以另行自主择业。此外,北京市政府还为“卸任”后的大学生村官提供了诸如机关招考公务员优先录取、报考研究生优先录取等优惠政策。

三、“大学生村官计划”政策执行的阻力及存在的问题

政府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为了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解决农村人才资源匮乏的问题,但自计划推行多年以来,实践证明,离政府的初衷有很大的距离,有些地方还出现了执行偏差的情况。

(一)政策目标不明确

从表面上看,“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目标很明确,但深入分析会发现其真正目标十分模糊。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通过政策鼓励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并不困难,有不少毕业生都在积极争取,但是如何使这些大学生在基层发挥充分的作用,在政策上考虑得并不充分。具体表现:工作职责不明确、相关配套政策不明确等,对如何做好大学生村官在具体工作岗位上的管理和职业培训工作也缺乏相应措施。

(二)从大学生到“村官”的角色转变问题

一是村官工作不能完全做到人尽其才。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村官从事的工作和其所学专业知识联系不大。二是大学生村官素质亟待提高。他们缺乏社会经验,部分人员对农村政策不够了解,处理问题的能力尚不足。有的大学生村官好高骛远,不能很好的从基层做起,对待村官工作不上心。

四、公共政策视角下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路径选择。

(一)调整政策目标,完善政策法规保障机制。

造成当前农村问题的原因都是一些根本性的因素,是下乡的知识分子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国家应该将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政策目标制定得更详细且更具可操作性,相关部门可综合前阶段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各地实施的情况,通过调查分析,建立更确切、详细的政策目标。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相关政策法规保障机制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添加大学生村官制度方面的法律法规条款。明确大学生村官的法律地位。给予大学生村官合法的晋升空间和应有的经济待遇,以使大学生村官看到希望,确保大学生村官模式的有效实施。

(二)引导大学生村官找准自身的工作定位

首先,引导大学生们提高自身的服务农村的能力,这不只是专业方面的能力,还需要在到农村工作后,树立一种村民意识,把自己作为农村的一员,融入农村生活;其次,在其位要谋其政,安心工作,不断提升自己;再次,摆正心态也是必要的,转变择业观念,认识到工作是没有高低之分的,关键是要适合自己,从而找准自身的工作定位。

(三)完善相关体制,确保后续管理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目前,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农村去做村官是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一些优惠政策所吸引,如保留城市户籍、公务员考试和考研加分等。对于承诺的事情,国家应该督促各相关部门落实到位,让大学生村官们解除后顾之忧。同时,政府在政治待遇、经济待遇、激励机制、淘汰机制、评价机制等方面都要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让大学生村官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6](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傅宁军.大学生“村官”[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2]岳华“.大学生村官”项目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4).

[3]史亚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发展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08,(10).

[4]章曙东,景仁勤.对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人才开发,2007,(1).

大学生村官的优势篇10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村官工程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全国普遍推行,**市也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取得的明显成效。如何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使得大学生村官“留得住,用得好”,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笔者作了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需要一大批有现代知识、现代思想、现代眼光的农民,更需要一批有抱负、有激情、讲奉献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聘任大学生到农村去,不仅是破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有力之举,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希望所在,更是培养和造就一批“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的有效途径。作为全国百强县的**市在这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并且提出了“一村一名高校毕业生”工程。大学生村官给**农村带来了新的气象,他们发挥自身专长,传递农业科技、传播先进文化、引进先进技术,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正日渐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一、**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基本情况

20xx年上半年,**市在岗大学生村官(社区工作者)146名,计划年内完成“一村一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从**市来看,大学生村官基本情况如下:

1、学历构成。大学生村官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全市146名大学生村官中,大专学历52人,占35.6%,本科学历92人,占63%,双学士学位1名,硕士研究生学历1名。

2、任职情况。大学生村官大多担任村(社区)书记(主任)助理、团支部书记、文书、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一些辅或事务性工作。

3、年龄性别结构。据统计,全市大学生村官中,男性占46.6%,女性为53.4%,男女比例大致相当;从年龄情况,以30周岁以下的村官为主体,占94.5%,主要集中在25-30岁之间,占总数的69.9%。

4、专业结构。**146名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主要以法律、管理和语言类为主,其中,法学类22名、公共管理类18名、外国语言类14名、电子信息类13名、计算机科学类7名、农林水利类7名,这六类专业人员占总数的55.5%;其他专业涉及市场营销类、文秘类、工商管理类、经济贸易类、财会类、中国语言文学类、社会学类、教育类、医学类、机电类等。

二、大学生村官工程取得的初步成效

1、为农村发展充实了人才资源。新农村建设需要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大学生村官工程的实施,一方面缓解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另一方面也改变了长期以来农村建设缺乏人才的客观现实。长期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为城市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也为城市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建设人才,而我们的农村地区却始终面临人才流失严重,人才留不住的难题。农村居民,尤其是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的现象总体还没有根本改变。有资料显示,中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足5%。从**的抽样调查情况看,20xx年底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力的37%,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63%,其中高中以上仅占5%,大中专以上仅占0.48%;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劳动力数量较少。从上可以看出,农民文化水平偏低,难以完全承担新农村建设的重任,尤其是大量农村精英流向城市,使农村人才更加缺乏。而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制约。大学生村官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市泗门镇是最早实施“一村一名高校毕业生”工程的试点乡镇,该20xx年、20xx年连续两年组织公开招聘,20xx年大学生报考与录用人数比例为4:1,20xx年则扩大到12:1,参加“村官”考试的不仅有浙江工业大学、**大学等省内知名院校学生,还有来自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名校的学生。一大批大学生村官的到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2、大学生村官自身得到了锻炼提高。大学生村官思想开阔、思维活跃,敢闯敢拼、敢于吃苦,工作热情高、能力强。上岗后,能够较快进入角色,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文化知识特长,积极配合书记或主任开展工作,能够对农村和社区的建设发展提出新思路、新主张。特别是在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管理与建设、农民培训、文书档案管理、计算机维护与管理等方面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他们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承担起了政策宣传员、决策咨询员、科技普及员、信息调研员、档案管理员、村务协管员、活动组织员等职责。大学生村官们通过直接参与基层社会事务管理,一方面发挥了他们的专业特长和知识专长,也使得他们在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各种矛盾纷繁交织的农村和社区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社会,磨练了意志,提高了协调关系、处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实际工作能力。

3、优化了农村(社区)干部队伍结构。目前,**市的大学生村官中,中共党员60名(包括预备党员7名),占总人数的41.1%,其中30岁以下的大学生村官占近70%,具有朝气和活力;文化层次普遍较高,均为大专以上学历,专业类别非常丰富,明显改变了农村和社区的干部队伍结构。今年,正值村两委会换届选举,部分在村(社区)工作2年以上,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群众信任的大学生村官,被选拔充实到村级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班子,有效改善了村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为基层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据统计,**市已有10名大学生村官成功考取**市及有关县(市)区机关或事业单位。

4、提高了农村(社区)工作水平。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政策宣讲、远程教育管理、便民服务、文化活动组织方面较好地发挥了他们的知识优势、技能优势,村级统计调查、计划总结、文档管理等工作更加规范。特别是在大学生村官在远程教育网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个站点做到了教育时间保证、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多样,收到明显效果。村官们还在帮助村民办理宅基地审批、大病医疗费结报、身份证代办、残疾证申领、社会救济申请、诉状等便民服务上发挥独特的优势,有效提高了农村(社区)的工作水平。

三、大学生村官工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工程实施以来,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既优化了农村干部的队伍结构,给农村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一定程度地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村官队伍稳定性差、人员身份界定难、缺乏配套机制和社会保障,难以确保政策的延续性。

一是大学生村官工程的实施与村民自治制度存在矛盾。199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规范村民委员会建设的基本法律,其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管理层都是村民通过履行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方式选举产生的,但是目前大学生村官他们不是村民,更不是社员,这一选派方式本身就违背了村民自治法则,大学生们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组织选调的方式进入进入农村的,他要取得身份的认同并为使自身行为符合合法性那是当前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所谓“村官”的称谓其实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政治治理模式中的“官”“民”对立,事实上,村民委员会及其组成人员在本质上是都“民”而非“官”。

二是大学生村官的身份界定面临困境。“我们不是农民,因为我们没有土地;我们也不是公务员,因为我们没有编制;我们不是工人,因为没有各种等级;我们也不是事业人员,因为我们没有职称。”大学生村官到底算什么呢?这也是目前大学生村官感到前途迷茫的主要原因。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定位,涉及两方面,一是大学生村官自己的定位,其二就是乡镇(街道)、村(社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村官的定位。从目前情况,大学生村官都是和所在乡镇街道签署合同书的,那么从政府层面看,确实存在着身份的界定比较模糊、比较尴尬的困境。

三是大学生适应农村工作难度大。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之后,能否摆正位置、调整心态,安心工作,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一方面,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而大学生大部分刚刚离开学校,没有或极少拥有相关社会工作经验,更缺乏农村工作的经验;另一方面,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较弱,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业绩。再者,大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难以应对复杂的农村工作局面。

四是大学生村官“干不长、留不住”问题非常突出,队伍的稳定性差。从总体看,大学生村官工程还只是一项权宜性安排,缺乏长远的制度性规划。而就大学生村官个体来说,大多数缺乏扎根农村(社区)工作的打算,不少人抱着“先就业、后择业”的想法。他们当中有的人是冲着三年后单招单考的优惠政策而来,也有的人因为薪酬待遇与理想中的待遇有较大落差,无法安心农村。以北京市朝阳区大学生村官委员会对所属服务期将到期的大学生村官的继续服务意向调查为例,全区62名大学生村官,准备报考公务员的38人,占61.3%;打算继续学习深造的13人,占21.0%;打算继续服务基层的9人,仅占14.5%。从**市的大学生村官队伍情况看,也不外此,近两年来,已有10名村官考取了公务员或事业干部。大学生村官“干不长,留不住”将是困扰这一实践的带有普遍性的根本问题。

四、完善大学生村官工程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