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网络支付方法十篇网络支付方法十篇

网络支付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3:16

网络支付方法篇1

很多相关报道都聚焦于微信发红包有无限制。这确实是许多人都关心的话题,但网络支付新规的作用并不止于此。这是针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差别化管理措施,具有避免网络支付平台发展成为准银行机构的政策用意。事实上,监管部门就把网络支付机构定位于“小额便民、服务于电商”,而不完全作为一种金融创新看待。这么来看,新规把个人支付账户分为三大类,辅之以不同支付限额,又对支付机构进行综合评级并施以不同监管奖励,也就不难理解。

网银与快捷支付不受限制对用户体验影响有限

从动议到起草再到正式颁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经历了前后经历了两三年的时间,期间业界的讨论也颇多。今年7月31日,央行公布了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并进行网络公示。而今日,央行正式下发了管理办法,意味着我国关于网络支付的规范最终落定。这一《管理办法》将于2016年7月1日正式实施。

对比7月底的征求意见稿,《管理办法》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修改:一是优化了个人支付账户分类方式,从两类扩充到三类;二是对支付机构实施分类管理,根据支付机构分类评定情况、支付账户实名制落实情况制定了差别化监管措施。

整体来看,《管理办法》针对网络支付的额度限制仅限于账户余额,银行卡网银支付与快捷支付不受新规的影响。同时,“蚂蚁花呗”一类的无忧支付产品,也不受余额支付限额的约束。比如,在双11这样的特殊节点,消费者进行大额消费时,可以用快捷支付或蚂蚁花呗进行付款,不会影响购物体验。这也意味着,用户在使用网络支付进行日常消费时,其使用体验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央行也透露,根据代表性支付机构所提供的交易数据,2014年全面使用支付账户“余额”付款累计5000元以下的个人客户数量占80.13%,日累计限额管理措施可以满足绝大部分客户的实际需求。

个人卖家不受每年20万限额约束鼓励电子商务发展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电商行业的发展,我国个人卖家群体迅速壮大。而个人卖家在使用网络支付账户时,其交易额度也明显高于一般个人用户。而针对个人卖家这一网络支付的特殊使用群体,《管理办法》也给予了相当大的空间。

具体来说,《管理办法》规定,当网络支付平台的评级达到a类且Ⅱ类、Ⅲ类支付账户实名比例超过95%时,其平台上的个人卖家只要符合Ⅲ类账户开户标准,持续从事电商经营6个月以上且期间使用支付账户收取的经营收入累计超过20万元,就可视同单位账户管理,不受《管理办法》中关于余额支付额度的限制。

而针对个人消费者,管理办法规定,在支付机构评级为a且满足实名比例要求时,则ii类、iii类账户的单日余额累计交易限额可由原来的5000元上调为1万元。对于用户使用银行账户付款的(银行网关或快捷支付),不属于《办法》规范范畴,不受限额约束。对于评级为a且满足实名比例要求的支付机构,快捷支付的交易验证方式可以由银行与支付机构自行约定。这能使得消费者使用快捷支付时有更流畅的体验。

网络支付方法篇2

一、文献综述

二、研究方法及内容

为了使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更为准确,我们采取了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数学计量分析法等相互结合的研究方法。其中,我们以问卷调查法以主要研究方法。采用统计学中的随机抽样法来进行抽样调查。

(一)实地调研

(二)问卷设计

在制定正式的调查问卷之前,我们在陕西师范大学随机发放了50份调查问卷进行了一次预调。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对调查问卷进行了修改与完善。调查问卷由基本情况、发展现状、支付方式、前景展望4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基本情况主要是了解被调查者的性别、年级以及专业等。第二部分有7个选择题,主要从上网时间、网络购物频率、每月平均网络消费额、网络购物的产品类型、退换货等方面了解陕西省高校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发展现状。第三部分是支付方式,主要从支付平台的选择,使用不同支付方式的频率,不同因素对网络支付方式选择的影响程度等方面了解大学生在进行网络消费时对不同支付方式的偏好程度。第四部分是前景展望,通过询问被调查者愿意进行网络购物以及不愿进行网络购物的原因、对网络购物的期许等来预测未来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变化。(三)结论分析

通过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我们进行了简单的计量统计和描述性统计,得到了目前陕西省在校大学网络消费行为的现状、选择支付方式的偏好等。为在校大学生进行网络消费行为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对电商提高支付方式的安全性与简便性提供一定的建议。

三、实证研究

(一)网络消费支出情况

1.影响因素。本文通过整理分析所得到的数据,得到影响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假设因素如下:

(1)大学生的月生活费是一个因素,用YXF表示。

(2)网络消费额在月生活费中所占比例,用BL表示。

(3)每月的网络消费次数,用CS表示。

表1对大学生网络消费与其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

4.模型解释和预测。经过eviews的验证可以得到估计方程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月网络消费额与各因素之间的线性关系,可以看出BL(网络消费额在月生活费中的比例)的系数最大,说明大学生网络消费额占月生活费的比例越高,网络消费额就会越大。其次,CS(网络消费的次数)对网络消费额也起到一定的正向影响。

(二)网络消费心理

表2大学生网上购物的商品种类

表3大学生常用的网站

表4大学生对待问题商品的态度

(三)支付方式

按支付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线上支付与线下支付。线上支付有网银支付、第三方平台支付等。线下支付有货到付款、邮局汇款等。陈旭光(2006)在《第三方支付模式的探讨》中指出:网络支付系统是指消费者、商家和金融机构之间使用安全电子手段交换产品和服务,即把新型支付手段,包括电子货币、信用卡、借记卡、智能卡等的支付信息通过网络安全地送到银行相应的处理机构来实现电子支付。支付方式与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息息相关,大学生进行网络消费的同时必然会涉及支付方式的选择问题。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支付方式不仅会提高网络消费的效率而且会保证自己的财产安全。相反,如果选择了可靠性不高的支付方式,有可能就会面对消费者权益的不到保障的情况。同时,支付方式的种类以及使用支付方式的繁琐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网络消费的额度以及消费次数。在被问及“您会因为支付方式的繁琐而减少网络购物的频次吗?”,有26%的人回答“会”,36%的人回答“可能会可能不会”,这表明对于62%的大学生来说,支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网络消费行为。随着网络消费的兴起,支付方式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本次调查问卷着重于比较大学生对在线支付与传统的货到付款两种支付方式的偏好。调查结果显示,有74.7%的大学生选择了在线支付为常用的支付方式,有23.6%的大学生选择了货到付款,仅有不到2%的大学生选择了邮局汇款。可见,在线支付已经成为大学生进行网络消费时的首选支付方式。

表7五种因素对支付方式选择的影响度

(四)网络消费前景展望

在这一部分,我们主要是通过设置一些主观性的问题来了解大学生怎样看待网络消费。在问及“您愿意进行网络消费的主要原因是”时,43%的人表示是因为网上消费快捷方便,32%的人表示是因为网上消费比较实惠。通过调查结果,我们知道有27%的大学生尚未进行过网购。在问及这部分人没有进行网络消费的原因时,有37%的受访者担心产品质量不合格,17%的受访者担心网络的安全性,另有16%的受访者觉得不熟悉网络购物。在被问及“您最希望网络购物改进的地方是”时,34%的人认为是增强网络消费安全性,其次是完善售后服务增强,具体数据见表10。总结上述问题,可以得知,部分大学生没有进行网络消费最大的阻碍因素是网络上的产品质量问题。对网上消费最大的主诉求是增强网络消费安全性,其次是完善售后服务。可见,在未来的网络消费市场,要想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进行网络消费,商家们首先应该从产品质量上进行改善,其次要完善售后服务。而对于网络监管部门来说,还需要继续加强网络安全的管理,为网络消费群体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

表8愿意进行网络消费的原因表9不愿进行网络消费的原因

表10希望网络消费改进的地方

四、结论和建议

(一)大学生网络消费现状总结

网络支付方法篇3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网络套现刑法规制

中图分类号:D912文献标识码:a

2012年11月12日凌晨阿里巴巴集团确认,11.11购物狂欢节天猫和淘宝的支付宝总销售额达到191亿元,是去年的三倍多。今年的新数据记录令其超越美国网络星期一,成为全球最大的网上购物节。去年美国网络星期一全美网购销售额达1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8亿元人民币。中国的网络支付市场越来越大,而2011年末,央行下发《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信用卡不得透支为支付账户充值。为响应央行支付新规,占据市场七成份额的财付通、支付宝等两大支付平台宣布,从2012年2月1日和2月8日起,分别关闭信用卡充值功能。一时间,网络上怨声载道,这给网购达人带来一些麻烦。例如,过去网购一族在购买机票、家电产品等几千元的交易时,大多通过信用卡向支付宝账户充值数次完成交易。在新规实施后,这种大额支付方式将失效。此外,对于卖家来说,其交易成本会增加。如果买家直接购买商品,卖家就要向银行支付1%的手续费,此前卖家往往会劝买家通过支付宝充值购买,以“逃避”手续费。既然给网络购物带来一定的麻烦,那为什么还要关闭信用卡充值服务?这其中的原因,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其实,伴随着网络支付的发展,网络套现行为一直存在,所谓网络套现指基于互联网,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或购物网站将信用卡里资金套取为现金使用。网络套现主要分为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直接套现,网络购物虚假交易套现以及利用网络购物交易制度套现三种情况。

一、网络套现行为的流程

(一)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直接套现。

这种方式最为快捷,也是网络套现中经常使用的套现方式。以利用支付宝套现为例:需要两个支付宝账户及一张信用卡即可,首先信用卡充值到支付宝账户a,支付宝账户a再付款到支付宝账户B,支付宝账户B提现,完成套现。

(二)网络购物虚假交易套现。

这种方式是指持卡人通过互联网进行虚假交易,利用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套取信用额度并获得现金的行为。这种方式与我们经常所说的非法套现类似,所不同的是这种方式隐藏于大量的真实网络交易之中,不易察觉。采取这种方式,持卡人可以长期套取银行的资金。以淘宝网虚假购物套现为例:买家购买淘宝网卖家商品,买家信用卡付款给支付宝,卖家发货,买家确认收货,支付宝打款给卖家,卖家提现,套现完成。与第一种网络套现方式相比,买家需要购买商品,卖家需要发出商品。整个过程没有真实的货物交易,只是在网上走一个流程,信用卡套现就此成为了现实。

(三)利用网络购物交易制度套现。

这种方式较少使用,即使使用套现金额也一般较小,操作比较复杂,危害性也较小。这种方式主要是利用目前网络交易制度,一般网络购物都提供退货退款服务,像淘宝网7天退款保障制度,以及近两年炙手可热的团购网站都有无条件退款制度,下单取消订单,退款至余额,再进行提现至银行卡,即完成套现。

二、网络套现的刑法规制

对于普通的信用卡套现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有详细规定: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据刑法第二百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对于持卡人而言,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上述方式恶意透支,应该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刑法第196条的规定,以信用卡诈骗罪定罪处罚。

而对于网络套现行为,这两个罪名似乎远远不够。网络套现导致发卡银行的信贷风险被放大,不少持卡人手中持有多张信用卡,用卡套现倍数效应惊人,一旦持卡人利用信用卡资金流动程序进行套现,风险最终将转移到银行身上,发卡银行的经营风险将大大增加。套现得来的资金没有任何使用范围的限制,既无任何担保又无法得知资金流向,使部分货币脱离银行控制范围,增加资金链安全风险,危害金融稳定,刺激地下融资的发展,为不正当资金使用提供便利,同时降低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和权威性。除上述两个罪名外,洗钱罪,集资诈骗罪等罪名都有可能涉及,刑法规制网络套现行为,主要在于明确网络套现行为的性质。

三、结语

之所以关闭信用卡充值服务,旨在封堵信用卡持卡人借道第三方支付平台非法套现的漏洞,从发展初期的无金额限制到之前的限额充值,再到现在的关闭信用卡充值服务,反映了政府遏制网络套现行为的决心,也说明了我国网上支付市场越来越趋于规范化。刑法对网络套现行为的规制,也只是“亡羊补牢”,对于防范网络套现,仍然没有比较有效的途径,遏制网络套现行为的任务依旧任重而道远。

(作者:华侨大学法学院2010级刑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向际忠.第三方支付条件下信用卡漏洞控制,金融会计.2008(10).

网络支付方法篇4

一、网络支付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第三方支付始于2001年,早期使用的是网关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入门门槛低、产品价值有限。2005年出现了一些新的模式,主要有易宝模式、快钱模式、支付宝模式、财付通模式等。上述模式通常被应用于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及基于债权债务的收付款领域。在网络支付得以迅猛发展的同时,犯罪分子也常将网络支付作为洗钱的便捷通道,通过制造大量虚假交易来模糊非法资金的来源进行洗钱。同时,依靠网络支付服务,犯罪分子可以不断地转换真实货币和虚拟货币、规避跟踪监测,进而使得非法资金的转移变得更加容易。

二、网络支付存在的洗钱风险

(一)构建虚假交易隐蔽转移资金

网上交易的匿名性、非现场性与隐蔽性等特点,使得交易者可以方便地通过构建虚假交易进行非法资金转移。受网上交易匿名性的约束,第三方很难准确获取网络账户资金对手信息,很难了解该交易的资金来源,也无法深入分析客户的交易目的与交易性质。

(二)任意设置提现的目标账户

资金的接收方可通过多个网络账户任意设置本人或非本人的提现账户用于接收网络账户的资金,还可将资金直接转入其他网络账户。另外,当客户取消交易要求退款时,网络支付平台也只是将资金退回付款方的网络账户。

(三)网络账户的非唯一性造成资金监测困难

当前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网络支付服务主要依靠客户在该支付机构注册的网络账户来完成交易结算服务,其过程首先需要完成资金从银行结算账户到网络账户的转移。然而申请网络账户的匿名性与非现场性,导致不法分子可以申请多个网络账户转移资金,第三方支付机构无法依据网络账户来分析判断该交易是否存在异常,更无法甄别该客户的交易行为是否异常。

(四)第三方支付机构对客户的身份识别不够完善

由于反洗钱法规对第三方支付等网络支付业务在客户身份识别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导致网络账户的注册环节未能依照反洗钱有关规定对客户开展身份识别,使得洗钱者能够比较容易地规避这一环节,导致监管部门很难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获取交易方基本身份信息。

(五)支付资金流向难以明确

在网络支付过程中,作为资金转出方的银行很难获取资金转入的目标网络账户的iD信息。由于第三方支付机构充当着买方的“卖方”和卖方的“买方”双重角色,每笔资金交易被分割成两部分,银行在日常反洗钱资金监测中无法确定这两项交易的因果关系,给分析判断异常交易带来困难。

综上所述,第三方支付业务与传统的银行业务相比,洗钱风险隐患更大。

三、对策建议

(一)明确履行反洗钱义务的具体内容

当前施行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提供网络支付业务时应遵守反洗钱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但在反洗钱法规中缺乏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具体规范内容。因此应修订完善反洗钱相关法规,明确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反洗钱组织机构设置、内控制度建立、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和可疑交易报告的具体要求,完善网络账户在开立、使用及提现等环节的反洗钱措施,并将从事网络支付业务的机构接入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送系统,要求其勤勉尽职地履行各项反洗钱义务。

(二)对网络账户实行实名制注册

比照行政法规《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中对个人存款使用实名的规定,出台相关制度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提供网络支付服务时,要求客户实名制注册网络账户,自然人客户完整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国籍、职业、住所地、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并留存有效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或影印件。非自然人客户则要完整登记客户名称、住所、经营范围、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及依法开展经营的执照等身份信息,并留存相关证件的复印件或影印件,同时通过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对客户信息进行核对,有效识别控制风险。

(三)合理设置网络支付的交易规则

针对网络支付存在洗钱风险漏洞的问题,第三方支付机构应更加重视网络支付体系中风险的管理,不断加强对客户交易行为的控制,依据风险要素与商户的经营范围、交易规模等对交易金额、交易频率进行设置,增加对提现账户变更的申请与审核程序,合理限制跨境交易和非正常收付款业务,完整保存各环节的交易记录,实现反洗钱合规监管与风险防范的目标。

(四)加强对商户交易背景的审核

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加强对频繁、大额接收转入资金的网络账户所属商户交易背景的审查,纵向比照该商户近期的交易规模、交易规律与往期是否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实体经营与网络经营并存的商户,第三方支付机构应会同工商管理部门与税务部门对商户的经营范围、经营规模及纳税情况进行审核,对商户为客户提供商品活动或商品服务的真实性开展核实,判断是否存在协助不法分子制造虚假交易,是否存在出售与回收易变现商品对冲交易等方式转移资金的行为,同时加强监测客户的交易是否频繁存在撤销、退货、消费调整的情况。

(五)实现银行与支付机构的交易信息共享

商业银行应搭建与第三方支付机构信息共享的平台,在网络账户的注册及使用环节实现银行账户信息与网络账户信息一致性的匹配校验,同时通过银行端或第三方支付端能够查询转出、转入资金的具体交易对手信息。银行端在接收转入、转出指令时能够获取的不仅是支付机构的名称还应包括具体网络账户的iD信息。第三方支付端在转入或转出资金时除了获取转入行名称外,还应获取交易对手的姓名及账号等信息,以有效解决银行与支付机构间信息获取不对称的问题,共同把好资金的来源和去向两个关口,有效截堵非法资金的离析与融合。

(六)会同商业银行分析网络账户资金的交易情况

第三方支付机构应探索建立网络支付交易数据库。在获取资金量较大、交易频繁、交易行为异常的网络账户iD信息后,应依据客户交易的目标商户,及时分析筛选出高风险网络账户与高风险商户,会同商业银行对该类高风险商户的账户的资金交易情况与交易目的开展监测分析。以目标网络账户的iD信息为导索,结合高风险商户的交易背景、经营范围、经营规模以及银行账户的交易频率、交易金额、资金流向、资金用途等综合分析商户资金的交易性质,进一步判断商户的资金交易是否存在异常及可疑之处,共筑非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间的洗钱防线,切实预防洗钱犯罪及相关犯罪的发生。

网络支付方法篇5

7月6日,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宝在杭州数据称,注册用户突破2亿,一举超越贝宝(paypal)成为全球用户最多的电子支付工具。

以支付宝、网银、财富通、快钱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正引领着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开创新的格局。然而随着第三方网络支付所承载的交易量和交易额的增大,也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新问题。首当其冲,对网络支付的监管似乎到了一个迫在眉睫的时刻。然而,谁来监管?又应当如何监管?就在人们对此担心之时,2009年4月17日,央行公告,要求从事支付清算业务的非金融机构,须在7月31日之前按要求进行登记,并将登记的结果作为制定有关政策的参考依据。

网购市场与网络支付“比翼双飞”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网络消费行业反而显示出更为强劲的增长势头。艾瑞咨询此前发表研究数据称,网络购物占全国消费品销售市场中的份额逐年扩大,2002年,全国网购总额只占全国消费品销售总额的0.04%,而去年网购交易额接近1300亿元,仅淘宝网一家全年交易额就达999.6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008年下半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开始全面体现的时期,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发生了改变,通过廉价的网络购物进行消费。网购市场的膨胀直接表现在网络支付行业的发展上。以网络支付作为推动,包括购物在内的网络消费正在成为中国主流消费方式之一。目前,几乎所有在线下市场可以买到的东西在网上都可以找到,线上的促销活动也花样繁多,丝毫不逊于现实中的商场超市。

尽管提到网络支付,言必称支付宝、财付通,无论是在品牌还是用户量上他们都已经处于领先地位,尽管他们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但网络支付的开山鼻祖并不是他们。

1998年招商银行率先推出网上银行业务。这让网络普通民众使用个人电脑进行转账成为了可能。人们第一次享受到网络支付的便利,但这种过于简单、直接且暴露的支付方式,也折射出网络虚拟化带来的欺骗弊端。

1999年,皮特・西埃尔和马克斯・莱文奇恩以Confinity公司的名义创建了贝宝。该公司的理想是货币无边界。至此一种全新的第三方网络支付系统诞生了。

2000年国内首家独立第三方支付厂商环迅支付(ipS)成立,该支付平台整合了多家国内银行的网关,也率先建立了与Visa、万事达等国际支付组织的合作。

2001年后,中国的网络支付交易额以超过100%的速度增长。

2002年6月,银联电子支付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总部设在上海,在北京设有办事处。公司前身为上海腾欣科技有限公司,早在2000年6月即已成立,是电子商务领域中从事专业网上支付服务的先行者。公司拥有面向全国的统一支付网关,专门从事网上电子支付服务,是中国银联旗下的网络方面军。

2004年国内第一家第三方网络支付系统支付宝成立,这种基于网络购物平台的第三方网络支付系统,让人们感受到了货到付款的优越性,同时也让商家免去了收不到钱的担心。2005年网络交易数额达到近200亿元。尤其是在淘宝网这样的网购平台诞生之后,网络支付更是呈现了级数增长的态势。无可否认,C2C(个人对个人交易平台)和网络支付平台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妹,腾讯在推出拍拍网的同时推出了财付通,百度在推出有啊的同时也推出了百付宝。第三方支付工具以及赔付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电子商务的购买信任危机,也借着网络购物市场的“东风”得以迅速的发展。据易观国际显示,2009年第1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092.7亿元,其中互联网支付达1039.6亿元。可见,如今第三方支付工具,已经成为决定着电子商务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因素。

网络支付爱恨交加监管尚需跟进

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发展已经走进了第九个年头。到目前为止市场上共有50余家规模不等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在互联网支付中,支付宝以582.5亿元的交易规模继续排名市场第一位,占据了56%的市场份额。财付通和Chinapay季内交易规模分别为224亿元和81.5亿元,分别以21.5%和7.8%的市场份额列二、三位。央行统计数据也显示,2008年中国各类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93.82亿笔,金额1131.04万亿元,理论上所有的资金流转都有可能由第三方支付来进行,市场的增量远大于现有的存量。可见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增量市场。

然而这个潜力巨大的增量市场中,还有很多问题尚需解决。所幸对于第三方支付的监管也即将开始。4月17日,央行公布了名为《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9]第7号》的文件。文件中规定,之前已成立的从事支付清算业务的特定非金融机构,应于2009年7月31日之前办理登记手续。其中明确指出,要求登记的支付清算业务包括网上支付、电子货币发行与清算等,而登记的结果也将作为制定有关政策的参考依据。

首先,从事资金吸储而形成的资金沉淀问题。粗略估算,每天滞留在第三方平台上的资金至少有数百万元。根据结算周期不同,第三方支付公司将能取得一笔定期存款或短期存款的利息,而利息的分配就成为一个大问题。今年6月初,国内网络支付龙头支付宝,针对目前国内中小企业乃至微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联手建设银行推出针对淘宝卖家的支付宝卖家信贷服务。支付宝表示,只要符合淘宝网基本信用要求的用户就可以申请贷款,只要一两天就可以成功贷款,不同信用级别的卖家获得的贷款额度也不同。有些卖家则提出疑问,我们滞留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钱。已经产生利息,而通过信誉而申请下来小额贷款,也面临着利息的偿还,是否有违公平?滞留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资金是否应以某种再分配形式返还卖家?这也成为很多人的疑问。

其次,第三方支付平台中的大量资金沉淀,如缺乏有效的流动性管理,则可能存在资金安全隐患,可能出现非法占用和挪用往来资金的现象,更可能引发支付风险和道德风险。同样来自易观的调查数据显示,国内有90.4%的网民认为网上支付的安全性是影响使用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比如,不久前上海一家小型第三方支付公司“卷款而逃”,又比如腾讯公司的第三方支付工具财付通,由于支付账号跟使用者的QQ号码绑定,一旦QQ号码丢失,就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再次,由于网络交易的匿名性、隐蔽性,利用支付平台的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出现,其造成的危害也令人堪忧。第三方支付平台很难辨别资金的真实来源和去向,使得利用第三方平台进行资金的非法转移、洗钱、贿赂、诈骗、以及逃税漏税等活动有了可乘之机。支付是网络交易的命根子,早在今年4月,河北等18个省市网安部门就统一行动,一举侦破河北爱城等境外淫秽网站,抓获建站人及版主23名,通过第三方平台涉嫌非法牟取利益。我国相关法律明确规定: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明知他人传播淫秽物品乃至提供支付服务,甚至从中提取获利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自身可能构成共犯。应当依法打击。目前由于相关支付法律的欠缺,造成很多支付上的漏洞和用户心理上的漏洞。

与上述相比,外部环境更让人担忧。目前我国多数第三方支付尚处在不盈利状态,而且受到央行支付牌照发放的风险。而此次央行出台7号文件,正式治理第三方支付市场,无疑让人感受大洗牌的前兆,毕竟中国网民如今呈现的极数增长,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都有,必要对第三方支付市场加以整合与监管。

参照其他国家的经验,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还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在美国,第三方支付业务实行的是功能性监管,即将监管的重点放在交易的过程,而不是从事第三方支付的机构。美国采取的是多元化的监管体制,分为联邦层次和州层次两个层面进行监管。各州监管部门可依据本州法律。对第三方网上支付业务作出自己的定位。且第三方支付公司作为货币服务企业,需要在美国财政部的金融犯罪执行网络注册,接受联邦和州两级的反洗钱监管,及时汇报可疑交易,记录和保存所有交易。欧盟规定网上第三方支付媒介只能是商业银行货币或电子货币,这就意味着第三方网上支付公司必须取得银行业执照或电子货币公司的执照才能开展业务。实际上,欧盟对第三方网上支付公司的监管是通过对电子货币的监管实现的。可以看出,美国和欧盟对电子货币的监管有许多共同之处:需要执照和审批、实行审慎的监管、限制将客户资金进行投资、反洗钱等。

网络支付方法篇6

[论文关键词]电子商务 网络交易 安全防范

[论文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网络交易安全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以网络交易安全为研究对象,分析网络交易存在的漏洞和隐患,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对电子商务和网络交易安全相关领域的研究起到借鉴和帮助作用。

一、引言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网络交易已经渗透到金融、证券、物流市场等各个领域。网络交易安全作为人们进行网上购物和网上支付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电子商务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及时分析网络交易中存在的漏洞和隐患并进行安全防范就变得尤为重要。

二、网络交易存在的漏洞和隐患

(一)人为因素隐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普及,我国的网民人数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已经逐步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互联网就象一把双刃剑,在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带来很多安全隐患。部分网民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由于相关专业知识缺乏,社会经验不足,疏于防范,网上购物被骗时有发生,致使个人蒙受了经济和精神损失。部分网民法律和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在网上购物受骗之后,也没有及时报警,致使某些非法网站有恃无恐,一直长期存在。网民个人相关知识的缺乏、法律和安全意识不强是网络交易存在安全隐患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技术隐患。计算机病毒,各种木马程序,通过互联网或者系统漏洞进入用户的计算机系统并泄露用户信息。各种钓鱼网站和密码破解软件给网民使用的网上银行帐号带来隐患。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自身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创建虚假电子商务网站对消费者实施欺诈。尤其是很多不法网站使用服务器进行网站管理,不断改变其服务器ip地址,这些都给网络交易安全带来技术上的隐患。

(三)不法网站带来的隐患。在各种电子商务网站中,不法网站也隐匿其中,有的甚至大行其道,而且形式多样。有的网络店铺没有进行备案,只是购买了域名地址,存在无照经营行为;有的网络店铺虽然进行了备案,但从事超越其营业范围的经营活动;有的网络店铺存在网络虚假广告。一些不法网站往往以低价吸引消费者。由于网络交易存在一定的虚拟性,买家很难通过其网页的外观或域名地址判断网站的真实性,从而给进行网上交易特别是买家带来安全隐患。

(四)制度漏洞带来的隐患。当前,由于大多数网络店铺门槛低、投资小,立法不健全,给了一些不法分子骗取不义之财的机会。在网络监管方面,存在一些采用不真实的材料进行备案或没有进行备案的非法网站。金融方面,虽然我国在办理和使用银行帐户时采用了实名制,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漏洞。很多不法分子就利用法律和制度漏洞来办理网络店铺、银行帐号、联系方式实施诈骗活动。由于该类不法网站地址、银行帐号和联系方式的不可靠性,工商部门在处理相关纠纷时,很难确定卖家主体。银行部门也无法及时对此类店铺银行帐号进行冻结。网络监管部门接到买家投诉时,往往采取封掉不法网站的ip和域名地址。而部分不法网站经营者往往使用服务,或通过很小代价又重新获得新ip地址和域名地址,将网站页面和部分内容进行更换,继续欺骗消费者。我国公安机关受地域管辖权的限制,而网络交易存在虚拟性和地域的不确定性,及时破获此类案件也比较困难。因此,相关法律和监管制度的缺陷,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网络交易给买家带来的安全隐患和损失。

三、网络交易安全相关防范措施

(一)加强安全教育与宣传,提高网民安全防范意识。由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网络交易方面的安全教育和宣传,网民也应该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在网上购物时,应尽量选择一些信誉比较好,专业性的电子商务网站,以免上当被骗。购买物品之前,要对商家的信誉进行仔细辨别。包括商家经营地址、联系方式、网上评价等。一般不法商家网络店铺资料不全或比较模糊,而在自身的购物网站上发表一些虚假的评论信息。这时网民可以通过百度,搜搜,google等搜索网站来查询该商家的相关资料,以利于进行辨别。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的网上商户,切勿贪图便宜而上当受骗。网上购物付款时,最好是货到付款,检查没有质量问题后支付。或者通过使用支付宝,百付宝、网络购物支付卡等第三方支付来完成交易,避免给买家带来财产损失。买家完成交易后,应当保存相关交易记录信息。如发生质量问题进行退换货时,这些记录会非常有用。

(二)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很多网民缺乏计算机安全的相关知识,防病毒意识也比较淡漠。随着计算机病毒的肆虐,有的钓鱼网站使用了木马程序或者病毒变种,如“网银大盗”、“灰鸽子”等,冒充合法站点,盗取用户的个人资料、银行帐号和密码、交易号、交易金额等信息资料。这样网民在进行网上交易时,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因此网民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计算机安全和防病毒知识,选择安装正版防杀病毒、防杀木马软件,并进行及时更新升级。应定期对计算机进行全面杀毒,确保计算机终端安全。进行网上交易时,应该安装个人防火墙软件,提高安全级别。要从正规机构的网站下载网上交易软件,尽量避免在网吧等不安全地方的计算机上进行网上交易。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三)选择合理的网络交易交付手段。网民在网上完成交易进行支付时,一般有汇现金、转帐支付、信用卡支付、通过第三方中介进行支付等支付方式。在进行网上交易时,如果对方是知名网站,如航空公司,知名公司专业销售网站并进行确认后,买家可选择通过网上银行或通过邮局汇现金来进行支付。而信誉度不高的网店,买家应尽量避免直接汇现金或通过转帐支付,而应该选择支付宝、财富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支付,避免付款后不见货,给买家本人带来财产损失。

(四)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对不法网站的整顿和打击力度。对于层出不穷的网络交易纠纷和案件,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电信、银行、工商、公安、网络监管等部门的协调。对网络店铺的建立和运营,应有权威的认定。不仅对网络店铺的银行帐号、联系方式、网络地址、经营地点等信息,有详细的备案,还要完善网上店铺的信用评价体系,尽快建立网络交易监管体系,规范网络交易行为。同时,建立专门的网络警察,对网络交易纠纷和出现的不法行为进行查处和侦破。加强对不法网站和网络店铺的整顿和打击力度,对于从事网络诈骗的网店,应及时进行暴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四、总结和展望

总之,网络交易安全是人们进行网上购物和网上支付的重要保证。随着人们对网络交易安全的重视、网络交易支付手段的完善和国家相关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网络交易会更加规范,电子商务和相关产业会更加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卓翔,网络犯罪若干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4-05-01.

[2]路坦,中国电子商务的支付问题研究,北京邮电大学,2006-02-18.

网络支付方法篇7

【关键词】网络出售支付账户风险

为规范非银行支付业务,防范洗钱、恐怖融资、诈骗等活动,遏制违法犯罪行为,人民银行出台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今年7月1日正式生效。《办法》规定,第三方支付机构为客户开立支付账户时必须实行实名制管理,未实名用户的消费、转账、收款、理财等操作将受到限制。而在大力推行网络支付账户实名制的同时,网上出现了出售实名认证支付账户的相关服务,带来的风险亟待高度重视。

一、网络出售实名认证支付账户现状

出售实名认证支付账户的服务,就是通过利用他人身份信息,帮助买家获得、使用实名认证为他人的网络支付账户。以“出售实名认证支付账户”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找到大量相关网站。而在淘宝网中,诸如“微信绑卡”这样的支付账户实名认证服务,也以1至100元的价格存在。以一家名为“买号街”的虚拟账号买卖平台为例,该平台集结了大量实名认证支付账户的出售,包括支付宝、微信在内的多种网络支付账户,在上面都可以找到相关商品。

网上出售实名认证支付账户的服务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买家提供自己的网络支付账户,由商家提供身份证信息、手机号和银行卡信息(该银行卡仅为实名认证验证使用,并不参与到实际的网络支付活动中),帮助用户完成身份验证;另一种则是商家出售已经完成实名认证的网络支付账户,由买家绑定手机、银行卡等信息。如在“买号街”网站上,通过暗访一家名为“恐龙工作室”的商家客服表示,他们所卖的号,除了已经用他人身份信息完成实名认证外,没有绑定手机和银行卡,买回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绑定,使用毫无障碍;另一家名为“琪莱小号批发”的商家,也提供类似的服务,表示买家买来这些账号用来干什么,与他无关。

二、网络出售实名认证支付账户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逃避资金监管,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账户实名制是反洗钱和反恐融资法律的基本要求,是经济金融活动和管理的基础,《办法》要求支付机构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建立健全客户身份识别机制,能有效追踪资金出入的起点与终点,防范洗钱、恐怖融资、诈骗等活动,遏制违法犯罪行为。在网上购买实名制认证账户,有些可能出于洗钱等法律禁止的违法目的。

(二)担忧个人信息泄露

中国互联网协会的《2016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我国54%的网民认为个人信息泄露情况严重,84%的网民曾亲身感受到因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不良影响。部分用户担忧进行网络支付实名后泄露个人信息,从网络安全角度出发,选择了观望或从网上购买实名认证账户。

(三)部分人群难以独自完成认证活动

对于运用网络能力较弱的群体,如老年人、未成年人,虽有网络交易的需求,但受限于自身能力,若无协助难以完成认证工作,从网上直接购买实名认证账户则更为方便。

(四)部分境外用户实名认证难

《办法》针对境内用户和境外用户实名制认真的要求相同,但在实施过程中,部分境外用户因为长期生活在大陆以外,难以拥有大陆地区办理的银行卡或者通过其他方式验证。

三、网络出售实名认证支付账户存在的风险

(一)规避了网络支付实名制管理的要求

网络支付账户与金融体系的关系紧密,涉及面广,对用户财产安全、国家金融安全都有很大影响。买卖实名认证账户,与炒信行为中虚假认证账户行为基本一致,严重破坏了互联网认证体系和诚信体系,规避了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中对于网络支付实名制管理的要求。

(二)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

用户借名、借身份进行网络支付账户实名认证,一方面,用户个人账户资金安全无法保障,另一方面,当用户账户被盗或密码遗失时,无法及时有效完成挂失。同时,还面临真正J证者主张权利或因债务被查封冻结的风险。另外,在买卖实名认证账户活动中用于出售的身份信息,倘若来源非法,可能涉及个人信息的民事侵权,甚至因非法获取、倒卖、泄露行为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

四、政策建议

(一)严厉打击非法买卖实名制认证账户行为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支付清算监管部门,应联合工商、公安、网信等部门清理网络出现的买卖实名制认证账户的网站和商家,关闭非法网站,将提供该类服务的企业或个人列入诚信档案。

(二)建议推动多渠道交叉验证身份信息

网络支付方法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安全支付系统;信息化网络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6032

电子商务属于信息化商业贸易活动,是一个全球化的经济平台。网络开辟出了一条信息化的经济渠道,通过电子支付的方式进行网上经济活动。电子安全支付系统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基础,电子支付安全性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支付系统的安全性成为其发展的关键问题。

1电子支付现状

目前来看电子支付方式是适应于电子商务支付的,整合了网络、环境与人的经济平台结合。与传统经济贸易相比,经济流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通过通信设备与网络平成了商业交易。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业务的功能需求也相应的增加。比如,银行信用卡、理财产品、保险业务等,这些业务的有效开展是多方联合的,需要银行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单位合作,这种合作方式涉及网络互联问题。银行业务在国民经济命脉中占有主导地位,区别于其他单位业务范围,其安全侧重点也大不相同,这样可能导致银行网络受互联合作单位的安全威胁。因为其他单位的网络防御系统可能存在漏洞,一旦有攻击者通过这些薄弱环节远程进入银行网络,其后果是不可想象的。随着信息技术的拓展,推动了银行业务的全国联网形式,对电子支付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隐患影响,因为联网形式就代表一家同类银行出现网络漏洞,其他银行的电子支付安全也将面临严重的威胁。

2电子支付安全风险分析

电子支付安全风险是指攻击者针对网络环境的脆弱性,盗取资产或者损害他人经济利益的行为,是一种潜在的经济风险,电子支付的关键问题是确保其安全性。

21电子支付内部人员隐患

电子支付主要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经济交易,网络为电子商务奠定发展基础,因此两者是相互关联的。由于网络具备广泛、自由等特点,其涉及的领域也是全球性的,所以银行等金融行业的恶意入侵事件较为严重。目前,银行安全隐患事件中,有70%来自银行内部人员,这表明了一种现象――银行内部安全体系的构建较为紧迫。还有,电子支付隐患也包括网络管理安全的隐患。管理安全涉及两方面,分别是制度和技术的问题,如果制度不健全,员工职业操守薄弱,那么就会相应地发生管理风险,从而产生一定的经济风险问题。因此说,健全管理是保证安全支付系统的关键因素,要加强管理的执行力度,不给员工留下犯罪漏洞。

22电子支付风险形式

电子支付被人们接受的同时,其支付安全也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为电子支付埋下了安全隐患。比如,一些非法人员通过攻击手段获取、篡改电子商务信息,或者非法占有用户的服务资源。这种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措施,从而防患于未然。

3电子支付安全支付系统的构建

31数据加密

电子商务最基本的安全构建设置是加密技术,这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保密手段。信息加密常用的做法就是用数学方法组织原始信息,加密后可以有效保证传输数据不被攻击者识别。合法接受者,只要掌握密钥就可以破解密码。由此可见,数据加密流程涉及三个步骤:信息、密钥、算法三项。加密技术通过信息编码,达到隐藏数据的目的,使得非法用户获取不到数据内容。满足了数据安全、完整性,也是电子商务安全支付的关键技术。密钥是密码设置转换的关键,控制数据明文和密文的转换。密钥又分为加密与解密密钥,其转换流程如图1所示。

32完善相关法律

电子商务出台的法律有《电子签名法》,其他相关法律文件还比较空白。因此完善电子支付法规比较迫切,以为电子支付的正常运营设计进行法律支撑。目前,电子商务在网络环境中进行网络交易,必须要进行身份验证,否则网络环境是虚拟的,买卖双方没有诚信保证。即使数据接收者接收的收据是完整的,但不能确定数据是否篡改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及防止诈骗行为的发生,验证身份变得十分必要。但是这只是改善了电子支付的运营环境,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必须加强法律条文建设,监管电子商务系统,这样信誉卖家的买卖流程就得到了法律的保护,从而促使商业活动得到约束。这样整体社会经济的信誉等级也会上升。填补电子商务的法律空白,是改变电子系统现状的有效途径,使商务网络经济活动运营的更加健康从而可持续发展。目前,电子商务有身份安全认证特指,这种电子商务经济活动参与者自身的认定,从安全角度分析,就是认证者接收验证信息在网上传送其验证码认证,或者通过公开密钥的签名法,这种方法不需要在网络系统上进行验证码认证,只需要数字签名即可。目前,虽然有了《电子签名法》,但是对应电子商务流程的相关法律没有跟上,从而使得法律缺少连续性保护。

33安全技术协议

安全支付是网络经济交易的重要环节,目前,电子支付安全性还没有较成熟的应对措施。但是SSL和Set安全协议的出现,缓解了这一难题。现在这两种安全协议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应用广泛。SSL安全协议,能对个人信息等提供强有力的保护,对计算机间的经济活动进行加密。分为两种方法,主要是公开与私有密钥加密法。设计原理与邮件通路设计思路相同,提高了数据间的安全系数。SSL的建立是整合在传输协议基础上的,协助数据信息的封装、压缩和加密,并且在数据传输时,数据接收方可以进行身份认证、交换密钥等行为。在进行网络商品交易时,按照SSL协议流程,就是客户的购买信息发往卖家,卖家再将此信息传送于银行。银行验证交易合法后,告知商家买家付款成功。Set协议改进了SSL协议的缺陷问题,有效地解决了在线交易信息安全传输问题。协议内容在Set基础上增加了商家认证,从而有效地保护了消费者权益。Set协议与SSL协议两者的运作应有明显的差距,比如,Set的安全环境要求更高,因此有关Set的交易需要参与者申请数字证书,以方便于后续工作识别身份。然而SSL协议,其应用只需要商家服务器身份认证,其认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选择性。现实电子商务交易中,认为Set安全性高于SSL,贯穿于整个交易过程,证书拥有者的网络交易行为保密严格。

4BtoB支付系统设计

41支付流程

BtoB支付系统设计包括五个部分,主要是生产商、卖家、银行、认证中心和商品交易中心。当生产商与卖家生成交易后,银行开始处理支付交易信息,认证中心确保其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对交易信息加密。交易中心记录了商品交易的流程,对传输信息有效地保管起来,也为后续不必要的经济争议提供了原始交易证据。支付流程如图2所示。

42支付安全需求分析

为了促使网络交易更加的安全,需要多种手段结合,在整体上统筹电子支付的安全性。比如消费者在订购商品时,订单、货单加设保密措施,这样才能实现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并且促使支付系统安全。

43电子支付交易平台设计

电子商务交易双方在网络平台上,都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网络经济活动包括,交易双方身份验证、数字签名、账单承诺数字签名等,最后还要对传递数据加密解密。另外,此平台设计实现了网络交易的安全性,安全交易平台可以有效地记录重要的交易信息,将网络银行与计算机完美结合,并且通过协议和加密数据,实现电子商务支付的内部安全体系构建。

图3支付交易平台

这种BtoB系统的特性,就是需要卖家与电子支付系统共同开发。由于卖家电子业务要求比较灵活,动态性很强,正在支付安全的范围内,要给卖家增设支付接口,其特征就是SSL连接要多密码,在支付或者是返回支付网页时,多增加解密程序和相关的验证操作,步骤虽然烦琐,但是可以防止其他非法分子提取交易信息。

5结论

本文对电子支付系统的总流程进行了浅析,分析了电子商务安全支付系统的发展状况,根据上述浅析内容,我们发现安全支付系统设计领域的研究方向还需要不断深化,从而为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雨相基于pKi技术的电子商务安全支付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4(12).

[2]解红,刘建,周洁,等电子商务安全支付系统设计分析[C].2011年亚太信息网络与数字内容安全会议(apCiD2011)论文集,2011

[3]唐颖基于Set协议的电子商务支付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贵阳:贵州大学,2010

[4]史高峰电子商务网上支付安全问题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4(14).

网络支付方法篇9

关键词:电子支付;网络外部性;双边市场

我国电子支付产业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已经由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初起步阶段逐步进人了高速发展阶段,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的经济学特征逐渐显现。

一、我国电子支付产业发展现状

(一)电子支付定义 在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的《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中,将电子支付的定义界定如下:“电子支付是指单位、个人(以下简称客户)直接或授权他人通过电子终端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电子支付的类型按电子支付指令发起方式分为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销售点终端交易、自动柜员机交易和其他电子支付。” 我国电子支付产业历经了传统支付向以网络支付为主的新兴支付的转变,其涵盖范围也从atm取款、pos消费扩大到b2c、b2b、c2c等网络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领域。

(二)我国电子支付产业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逐年提高,互联网正在走进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据cnnic最新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显示,商务交易类应用的用户规模增长最快,平均年增幅达到了68%。其中,网上支付用户年增幅80.9%,在所有应用中排名第一。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500亿,2010年网络购物市场将迎来更大规模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电子支付产业模式呈现出网络支付(b2c、b2b等)蓬勃发展,移动支付、电话支付蓄势待发的特点。网络支付按照机构类型主要划分为三种类型:商业银行支付网关、中国银联支付和第三方支付平台。

1、商业银行支付网关 我国最早推出网上支付的机构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支付网关系统由各家商业银行自行开发,制订统一的接口标准,通过与商户服务器直连,借助网上银行系统满足网上购物和客户商户间的资金结算的需要。银行支付网关的推出,有助于各家商业银行拓展新商户、收取结算手续费、扩大本行银行卡、网上银行的影响面进而绑定客户存款、获得综合收益。银行支付网关已经成为各商业银行近年来发展的重点及未来市场争夺的焦点。 2、中国银联支付 中国银联支付由银联公司与商户服务器联接。商户并不与发卡各商业银行连接,银联通过现有的银联收单系统实现各发卡行与商户间的资金清算。银联支付可以受理各家银行卡且支付方式简单,用户只需输入卡号、密码就可以进行付款,但也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3、第三方支付平台 主要是指商业银行支付网关和银联支付网关之外的支付平台。目前国内比较知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有支付宝、网银在线、上海环迅、腾讯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由非金融机构创建,但已基本实现了与各商业银行的直连,能够受理各家银行卡,而且比普通商业银行支付网关功能完善、能够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电子商务服务,因此虽然起步晚,但竞争力强,成为很多中小商户和网上支付消费者的首选。

二、我国电子支付产业经济学特征

电子支付产业中包含着众多的参与者:商业银行、商家、消费者、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监管机构等。各参与者之间关系复杂。但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一些经济学特征逐渐显现。

(一)网络外部性特征 1、网络外部性定义 网络外部性(networkextemality)最早是jetlreyrohlfs在研究电信服务时发现的,后来的经济学家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进一步完善,katz和shapiro对网络外部性是这样进行解释的:网络外部性是指产品使用者来自消费该产品的效用会随着其他使用该相同产品人的数量增加而增加的效应。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是指当采取同样行动的人(agents)的人数增加时该行动所产生的净价值的增值。网络外部性实质上是网络规模扩大过程中的一种规模经济。 网络外部性有正负之分,产品使用效用既会随着消费该产品的人的数量增加而增大,导致正的网络外部性;同样消费者也会因该消费产品的人的数量增加而增大外部成本,从而产生负的网络外部性。 网络外部性根据产生方式不同分为直接网络外部性与间接网络外部性。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通过消费相同产品的市场主体数量的增加而导致的直接物理效果产生的外部性,例如电话网络、电子邮件、网络游戏等。而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随着某一产品使用数量的增加,该产品互补品数量随之增加,价格逐渐降低,从而间接提高了该产品的价值。间接网络外部性比较典型的例子如电脑操作系统,随着终端使用客户数量的增加,在该操作系统上进行软件开发的公司逐渐增多,新软件产品不断丰富,从而进一步吸引越来越多的客户使用该系统的终端,推动操作系统这个平台的价值不断提升。 2、电子支付产业网络外部性特征分析 电子支付产业的网络外部性同样既有正的网络外部性又有负的网络外部性。随着网上消费群体与商户群体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能够购买到网络提供的物美价廉的丰富商品而不用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能够享受到电子支付带来的方便快捷的购物新体验;网上商家能够从网络这个巨大的无形市场中吸引到天南地北的客户,同时降低交易、库存等成本,赚取丰厚利润;同时电子支付的发展完善了电子商务产业链,大大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如银行卡、物流等产业)的发展。这些方面无疑都提升了电子支付产业的价值,是电子支付产业正的网络外部性的体现。 同时,电子支付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商家、金融机构以及物流等电子商户相关产业联系在一起,它的发展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网络上的隐私权保护问题,电子支付过程中,客户账户、联系方式、住址等大量个人隐私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播,拥有此类信息的各相关机构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发大规模客户隐私泄漏风险。再比如,电子支付实现方便快捷支付的同时,也引发了比如信用卡套现、网络洗钱等新型犯罪问题。这些又体现出电子支付产业负的网络外部性。 从直接网络外部性和间接网络外部性划分角度上分析,电子支付产业的网络外部性应该属于间接网络外部性。因为单纯电子支付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并不能提升价值,消费者选择是否进行电子支付取决于网上商家的多少及产品种类,网上商家选择是否接受电子支付这种结算方式也取决于另一端消费者的数量。这就体现出了间接网络外部性的特征。

(二)双边市场特征 1、双边市场定义 目前常见的双边市场(two-sidedmarkets)定义有arm-strong2004年提出的:双边市场是指两种参与者需要通过中间层或平台进行交易。而且一组参与者(最终用户)加入平台的收益取决于加人该平台另一组参与者(最终用户)的数量。更确切的定义是rochet和tirole2004年提出的:平台两端市场的定价总和固定,如果交易平台上成交的交易总量与两端之间的价格结构有关,或者说与两端的相对价格有关,则这样的市场就是双边市场。

2、电子支付产业双边市场特征分析

电子支付产业是具有典型的双边市场特征的产业。按照双边市场的定义,双边市场是一种类似于“哑铃形”的产业结构。当平台对两端的参与者制定的价格总水平保持不变时,价格结构或两端的相对价格改变将影响到双方对平台的需求和参与平台的程度,并会进一步影响到平台实现的交易总量。在电子支付产业中,电子支付平台提供机构(金融机构或第三方支付平台)为网上消费者和网上商户提供结算服务的同时也对平台的两端实行收费,收费价格策略的制定既包含对消费者端收费价格策略,也包含对网上商户端的收费价格策略。 电子支付产业中只有电子支付平台两端的参与者达到一定规模,电子支付平台才能够正常运转,并在一定的规模临界值之后实现盈利。要使平台两端参与者同时达到一定规模,就必须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相较于平台两端的价格总水平,两者间的价格结构更为重要。在实际的电子支付平台运营中,常常采用定价平衡法则,平衡法则是指为平衡两边用户的需求,交易平台通常对一方采取低价策略或转移成本的方式,以吸引其来平台注册交易。具体来讲,就是仅收取网上商户的费用而对网上消费者低收费或不收费。这正是双边市场特征的明显体现。

三、我国电子支付产业的发展建议

我国电子支付产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网络外部性及双边市场等经济学理论特征研究为促进我国电子支付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1、大力扶持,合理定价,促进电子支付产业发展

网络支付方法篇10

【关键词】信息时代支付管理变革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信息产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人类的生活、工作和商务方式。信息革命给传统付支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给军队集中支付运作模式、思想观念等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全球网络战略、电子商务等等,这些变化也给军队集中支付管理提出了挑战,传统的军队集中支付管理已经跟不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军队集中支付管理革新已经不可避免,文章站在信息时代的角度,分析军队集中支付管理的变革方

向。

一、信息时代传统军队集中支付管理的弊端

由于经济活动的数字化、网络化,出现了许多新的媒体空间,如虚拟市场、虚拟银行。许多传统的商业支付运作方式将随之消失,而代之以电子支付、电子采购和电子定单,商业支付活动将主要以电子商务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使各种采购活动更便捷,费用更低廉,对货物的量化监控更精确。这种特殊的商业支付模式,使得传统的军队集中支付管理已不能适应基于互联网的商业交易结算。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军队集中支付管理的网域维护

网域维护问题首先是网络安全问题,互联网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它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易于出现拦截侦听、口令试探和窃取、身份假冒现象,给网络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而传统的军队集中支付管理大多采用基于单机的军队集中支付软件,没有考虑到来自互联网的安全威胁,特别是军队的采购支付数据属重大军事机密,如遭破坏或泄密,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电子商务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交易手段,军队集中支付管理和业务管理必须一体化,电子单据、分布式操作使得可能受到非法攻击的点增多。而目前的军队集中支付管理缺少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法律规范体系和技术保障。例如,在电子商务中交易的安全性如何保证、数字签名的确认、知识产权的保护等。因此,军队集中支付管理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这一点传统军队集中支付管理是难以做到的。

其次是身份确认和文件的管理方式问题。信息时代的很多采购交易在互联网上进行,互不见面,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相互认证,保证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而传统的军队集中支付管理软件一般采用口令来确认身份,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口令。如果继续沿用这种口令身份验证方式,那么随着互联网用户和应用的增加,口令维护工作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显然已不适合基于互联网的军队集中支付管理。另外,传统的军队集中支付管理一直使用手写签名来证明文件的原作者或同意文件的内容。而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报表、电子合同等无纸介质的使用,无法沿用传统的签字方式,从而在辨别真伪上存在新的风险。

2、难以满足电子商务要求

电子商务的贸易双方从贸易磋商、签订合同到支付等均通过互联网完成,使整个交易远程化、实时化、虚拟化。这些变化,首先对军队集中支付管理方法的及时性、适应性、弹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军队集中支付管理没有实现网络在线办公、电子支付、电子货币等手段,使得军队集中支付预测、计划、决策等各个环节工作的时间相对较长,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其次,分散的军队集中支付管理模式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信息时代,要求企业通过网络对其下属分支机构实行数据处理和军队集中支付资源的集中管理,包括集中记账、算账、登账、报表生成和汇总,并可将众多的军队集中支付数据进行集中处理,集中调配集团内的所有资金。然而,传统的军队集中支付管理由于受到网络技术的限制,不得不采用分散的管理模式,造成监管信息反馈滞后、对下属机构控制不力、工作效率低等不良后果,无法适应信息时展的要求。此外,传统的军队集中支付控制和军队集中支付分析的内容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要求。在信息时代,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网络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大大提高。但现今军队集中支付管理的理论与内容对无形资产涉及较少,因为过去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资金等有形资产,致使在现实军队集中支付管理活动中不能完全正确地评价无形资产的价值,不善于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所以,传统的军队集中支付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信息时代电子商务运营的需要。

3、和现代的军队集中支付管理模式不配套

在网络环境下,军队物资的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需求、银行汇兑、保险、货物托运等过程均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无需人工干预。因此,它要求军队集中支付管理从管理方式上,能够实现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在线管理、集中式管理模式。从工作方式上,能够支持在线办公、移动办公等方式,同时能够处理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网页数据等新的介质。由于传统的军队集中支付管理与业务活动在运作上存在时间差,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不能相互连接,因而军队集中支付资源配置与业务动作难以协调同步,不利于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另外,传统的军队集中支付管理软件要求管理人员只能在特定环境下办公,因为它是基于内部网的系统,难以满足信息时代的开放性要求。信息时代,要求军队集中支付人员在离开办公室的情况下也能办公(即移动办公),这样军队集中支付软件必须是基于互联网的系统,而只有实现从内部网到互联网的转变,才能实现真正的网上办公。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传统的军队集中支付管理存在许多弊端,必须及时地进行军队集中支付管理变革,构造出与信息网络时代相适应的军队集中支付管理。

二、信息时代的军队集中支付管理变革方向

1、军队集中支付管理理念的更新军队集中支付管理目标多元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业务流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具有共享性和可转移性的信息资本将占主导地位。信息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应用加速,深刻影响着采购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军队集中支付管理的目标必须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

军队集中支付管理模式必须从过去的局部、分散管理向远程处理和集中式管理转变,实时监控军队集中支付状况以回避信息时代产生的巨大风险。利用互联网,可以对所有的分支机构实行数据的远程处理、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等远距离军队集中支付监控,也可以掌握和监控远程库存、销售点经营等业务情况。这种管理模式的创新,使得军队采购通过互联网即可轻松地实现集中式管理,对所有分支机构进行集中记账和资金调配,从而提高集中管理效益。

军队集中支付管理方式的变化。信息时代,传统的固定办公室可能会转变为互联网上的虚拟办公室,使军队集中支付管理方式转化为网上办公、移动办公。这样,军队集中支付管理者可以在离开办公室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工作,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实时查询到全集团的资金信息和分支机构军队集中支付状况,在线监督与供应商的资金往来情况,实时监督往来款余额。所有集中支付的业务往来,均在互联网上进行,将会大大加快各种报表的处理速度,这也是管理方式创新的目的之所在。

2、军队集中支付管理软件的更新

传统的军队集中支付软件功能相对独立,数据不能共享,在人、财、物管理中难以实现一体化。运用web数据库开发技术,研制基于互联网的军队集中支付管理应用软件,可实现远程报表、远程查账、网上支付、网上信息查询等,支持网上银行提供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等多种服务。这样,军队集中支付管理和业务管理将在web的层次上协同运作,统筹资金的力度将会空前加大;业务数据一体化的正确传递,保证了军队集中支付部门和相关部门都能迅速得到所需信息并保持良好的沟通,有利于开发与网络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新型网络军队集中支付系统。

3、建立并完善军队集中支付管理信息系统

军队集中支付管理信息系统将建立在internet、extranet和intranet基础之上。会计信息传递模式将变为“报告主体——信息通道——信息使用者”。网络方式从企业内部军队集中支付信息“孤岛”直接转向客户、供应商及其它相关部门。而军队集中支付管理信息系统,则以价值形式综合反映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运动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与实际支付过程的全部信息。在信息时代,信息理财将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的超文本、超媒体技术,使信息更形象、直观,提供多样化的各类信息,包括数量信息与质量信息、军队集中支付信息与非军队集中支付信息、物质层面的信息和精神层面的信息。

4、健全军队集中支付信息安全防范体系

(1)内部控制。完善的内部控制可有效减轻由于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系统资源风险和计算机病毒所造成的危害。从软硬件管理和维护控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系统环境和操作的管理和控制、文档资料的保护和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各个方面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军队集中支付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

(2)技术控制。在技术上对整个军队集中支付网络系统的各个层次(通信平台、网络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应用平台)都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规则,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在军队集中支付软件中提供周到、强力的数据安全保护。

(3)防火墙。防火墙(firewall)是建立在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外部网络接口处的访问控制系统,它对跨越网络边界的信息进行过滤,目的在于防范来自外部的非法访问,又不影响正常工作,从而为企业设立了一道电子屏障。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对网络服务及开放性影响较小,是保护信息通过公共网络传输和防止电子窃听的首选方法。目前在网络信息传输中,往往组合使用专用密钥法和公开密钥法,以充分利用各种方法的优点。

(4)数字签名。在internet环境下,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军队集中支付数据流动过程中的签字盖章等传统手段将完全改变。为验证对方身份、保证数据完整性,在计算机通信中采用数字签名这一安全控制手段。基于数字签名还可建立不可否认机制,也就是说,只要用户或应用程序已执行某一动作,就不能否认其行动。

(5)安全协议。安全协议是一组规则,详细说明报文如何“伪装”以保证它们的安全。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安全协议主要有:安全套层协议(ssl)、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s-http)、安全电子交易规范(set)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