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智能化社区养老十篇智能化社区养老十篇

智能化社区养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4:18

智能化社区养老篇1

为尽快实现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国家政府职能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列政策。民政部将投入数千亿元来支持养老服务市场,且将养老服务信息化作为养老业四项重点工作之一。国家卫生部决定,将加强物联网技术在医疗保健、公共卫生、药品、血液等方面的应用。同时,构建“电子医疗”体系,实现远程医疗和自助医疗,还可以对血液进行自动识别和跟踪治理,对医疗废物进行电子监管,对问题药品实现快速跟踪和定位等。《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都有相应的条款提到使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服务质量。2013年8月《全国智慧化养老实验基地建设规范》,力争5年内在全国建设100家“智慧化养老实验基地”。截止2013年底,我国已批准筹建的全国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有15家,全国老龄智慧科技产业园1家。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国内各省市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实践逐步展开。

1.1国内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经验

1.1.1老年公寓社区养老服务系统智慧化北京“智能老年公寓信息化系统”,采用neC的平板电脑、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等,实现移动生活护理和医护保健。

1.1.2社区养老医疗服务智慧化杭州桐庐“智慧医疗”,通过两个数据仪器、一个手腕式监护仪、一张Sim卡,为老百姓提供免费的身体数据监测、远程会诊、健康远程检查、急救定位等服务。

1.1.3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智慧化山东济南“智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居家老人提供可靠及时全面的健康测评,并据此为居家老人制定个性化养生、保健方案,对疾病进行早期干预,早期治疗的动态管理。

1.1.4社区养老服务慢性病监测智慧化南京市秦淮社区“居家养老慢性病远程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南京市鼓楼区“智慧养老试点”,有慢性病且行动不便的老人开始使用智慧养老系统。厦门思明区“中华社区街道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开发了慢性病远程管理系统,并搭建“健康小屋”采集数据。

1.1.5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智慧化天津联通河北分公司整合网络、技术资源等综合优势,和有关部门合作共同为居家老人提供了定制终端、远程服务、紧急求救等一揽子信息化服务,实现了与老年人需求的有效对接。

1.2发达国家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经验在养老服务智慧化方面除了国内以上探索和实践,国外在这方面发展的比较成熟。

1.2.1社区养老医疗服务智慧化在美国弗吉尼亚州,有4.9万家门诊都安装了“远程医疗”网络用于改善服务,其中75%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根据政府机构的统计,弗吉尼亚州家庭慢性病患者的监护费用每年为1900美元,而家庭护理费用则高达77000美元。远程医疗既为这些患者节约了护理费用,又提供了生命安全保障。

1.2.2社区养老生活服务智慧化英国从2012年起,在社区医院和家庭普及使用机器人护士。这种机器人与网络连接,其头部安装有多台激光和热成像摄像机,在声音识别技术的辅助下,能够完成日常护理的功能。英国生命信托基金会计划构建一种全智能化老年公寓。公寓将采用电脑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等手段,在地板和家电中植入电子芯片装置,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

1.2.3社区养老辅助设备智慧化日本筑波大学研制的专为肌肉萎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设计的“机器外套”已成功在日本推广,使老年人的行动和护理人员的工作变得更加简单。

2宁波市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策略

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进这项工作需要立足宁波发展实际,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明确建设原则,把握建设步骤,全面规划建设涵盖内容。

2.1建设原则宁波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应立足市场需求,以完善制度为基础,以厘清职责为突破口,以人才建设为抓手,提高宁波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总体水平,促进宁波社区养老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2.1.1立足市场市场需求美国“远程医疗”网络建设遵循市场原则,通过节约医疗成本促使个人和机构共同趋向养老服务智慧化。宁波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过程中应遵循市场的价值导向作用,通过市场调节资源配置,促使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水平的提升,避免违背价值规律。

2.1.2完善制度为基础完善制度是保证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的手段。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涉及到个人医疗信、家庭等隐私信息,也关系到社区安全监管,关系到卫生医疗、民政、居委会等部门,制定相关制度,保障建设过程确保老年人信息绝对安全。

2.1.3厘清职责为突破口为保障社区养老医疗服务智慧化,南京、厦门都地区都有政府职和医疗机构的参与。宁波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协同其他部门,共同建设的方法,越来越重视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工作。民政部门扮有牵头、服务、协作、监督的角色,其他机构协同参与。

2.1.4人才建设为抓手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是一项专业性工作,离不开专业力量的支撑。国内外都十分重视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过硬的信息化知识技术。宁波应通过政策驱动,引导科技人才投入社区养老服务技术、产品的智慧化研发工作。

2.2建设步骤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最终要实现老年人、设备和服务协同自主化运作,这项系统工程与智慧城市建设同理,需要分三步走。

2.2.1建立数据电子化、网络化与社区养老运行智能化社区养老服务针对的老年人分布在各自家庭或是社区照料中心,要实现智慧化首先是对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养老服务设计的所有事物进行智能化,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智能生产技术对传统工具进行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改造,建立社区养老服务智能化的硬件基础。

2.2.2服务流程再造与系统协同化促使社区养老服务的人与智能化的物互补互促、互存互动,即使用智能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最终让社区养老服务达成信息资源、智力资源与传统资源的深度融合;推动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发展,构建人机结合的智能网络,不断推进部门内资源的整合共享,提升各个部门、行业子系统内部的协同水平。充分运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按照系统优化的要求最大程度地实现社区养老服务系统内和跨系统业务的整合协同。

2.2.3社区养老服务系统运行的智慧化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涉及到医疗、社区安全监管、交通、民政、居委会等方方面面的资源,推动其智慧化多行业应用、跨部门资源共享建设,通过打造多行业、跨区域、云平台、跨部门、全覆盖的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运行体系。

2.3建设内容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应以老年人需求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根据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其建设应包含以下七种智慧化服务内容。因老年人身体、财力、喜好等方便的不同,服务项目需求会各有侧重,但是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规划应该尽量做到全面,以期满足服务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

2.3.1生活照料服务生活照料服务是智慧化指向老人个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照护的过程实现智能化。通过研发智能机器人等设备,以及护理人员智慧,逐步实现生活照料服务的智慧化。

2.3.2膳食服务老年人膳食均衡是保持健康的关键,膳食服务智慧化指运用医疗健康设备,对老年人饮食提出要求,并根据营养学知识和老年人需要合理搭配食谱。在这个过程中以智能设备的测量数据为基础,通过智能运算系统,完成服务。

2.3.3居室和环境卫生服务老年人住所的电器设备实现智慧化运转,环境卫生有智能设备自主清洁,老年人不需要从事超负荷的体力劳动。

2.3.4安全保护服务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安全隐患增多,从日常行走,到居家生活,多有交通、水电、燃气等安全隐患,因此智慧化求救装置,水电安全报警器,燃气监控等智能化设备必不可少,也是安全保护服务智慧化的基础。

2.3.5医疗/康复护理服务老年人是慢性病的主题人群,医疗/康复护理服务智慧化指通过智慧化设备为老人提供基本的、连续的、综合的预防、保健、康复、医疗、护理等卫生照料的过程。

2.3.6心理/精神支持服务生理机能的衰退导致心态和精神的消沉,同时心态和精神的变化又反作用于身体健康,因此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不可以忽视心理/精神支持服务这项内容,即在智能设备的帮助下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使老人的认识、情感和态度有所变化,增强适应性,保持和增进身心健康的过程。例如使用可视电话、网络电话、移动设备等帮助老年人与亲属、朋友等沟通交流,丰富老年人社会支持系统。

2.3.7文化娱乐服务老有所乐是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重要内容,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娱乐活动不仅丰富多样,而且智慧化水平大幅提升。文化娱乐服务智慧化指运用智能设备手段向老人开展各种类型、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娱乐的活动。例如为老年人提供电子报刊,数字化家庭影院等。

3结语

智能化社区养老篇2

【关键词】智能居家养老模式;现代适老化;住宅设计

前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日益严峻,老龄工作的重要性也就日益凸显出来。其中,居家养老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养老方式,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居家养老的热潮。然而中国绝大多数的居家养老服务的技术设备非常落后,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非常低。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智能科技逐步在养老方面得到实践与应用,有效提高了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使得智能居家养老成为老龄化服务的发展方向。智能居家养老,是将智能科技应用于住宅建筑,并完美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舒适的养老居住空间。以居住小区为背景环境,通过智能化的手段为老年人创造居室内的空间与环境。居室内部的智能化系统与住宅小区的管理中心和小区内其他用户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智能居家养老模式的概念

“智能居家养老”(Smarthomecare)即“智慧养老”,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会最早提出,被统称为“全智能化老年系统”。智能养老系统(intelligenthomecaresystem)是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在住宅中将智能芯片植入居家设备中,从而实现对老年人生活安全的远程监控。其核心理念在于应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如传感网、云计算、3G移动通讯、weB服务、智能数据处理等相关的it技术手段,使得政府、医疗社区和社区密切合作,为老人的日常生活提供医疗保健、出行安全监控、娱乐等各项服务。在中国如北京和扬州等一些城市,智能居家养老逐渐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二、智能化在现代适老化住宅设计上的应用

(一)智能化在现代适老化住宅室内环境上的设计应用

首先,公共部分环境:智能化设计体现在安装访客对讲装置,保证楼内的安全居住环境;配置自动感应门,刷身份证或卡片,实现无钥匙开门;公共走廊的地面与套内地面的高差不宜超过20mm;在水平走廊的墙壁上安装便于老年人借力使用的双层扶手、抓杆,距地高度分别为650mm、900mm;增加个性化的交谈空间。其次,套内部分环境:智能化会对室内空间形式的划分产生巨大的影响。如今大多数的房间都是靠固定不变的墙壁来划分的,且功能单一。而在越来越智能化的时代,出现了可以移动变化的墙壁,空间也可以自由组合。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后可能会是可活动的夹层玻璃,或者是高科技的液晶,乃至无形的“虚拟墙面”来代替单一的水泥墙面来分割空间,这将使室内空间的形式变的更加丰富多彩。

(二)智能化在现代适老化住宅室外环境上的设计应用

首先,我们应当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户外空间活动,增加老年人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锻炼方式的可能性。我们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道路设计,使老年人散步不行多样化,提供坡度、难度和长度不同的道路以供老年人选择。如把步行道路设计成红色铺装,并禁止车辆的通行,方便老年人和儿童的行走与安全。其次,老年建筑是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其户外景观空间也具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应以满足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为目标的。其主要表现在无障碍性、易达性、易识别性和易交往性。针对超高层住宅社区内的景观适老化设计而言,除了以上的问题外,最重要的是如何规划和设计出符合老年人需要的良好公共生活环境。景观空间的设计就需要考虑到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弱化超高层社区所带来的压抑感,充分利用大尺度的公共空间,做精做细,营造出亲切宜人的景观环境。

三、智能居家养老的发展趋势

(一)智能社区医疗服务是智能养老的必然趋势

所谓的智能社区医疗服务,实际上就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社区医疗服务的各个方面,将社区医院的医疗设施、医疗手段、医疗流程全部实现智能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为居民提供质量较高的医疗服务,同时提高了社区医疗的管理水平,还能及时获得上级相关医院的技术支持。智能社区医疗服务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节省患者看病的时间;方便对孤寡老人和行动不便、无人照料的患者的护理;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与减轻医护的工作强度;通过使用RFiD感知技术、远程病情的监测、电子档案的建立等信息技术来提高就医的效率,避免重复检查与患者看病所花费的时间。不久的将来,将物联网技术普及应用在全国社区医疗服务中,是社区医疗服务和我国医改的必经途径。

(二)智能家居是智能居家养老的重要方向

智能家居具备以下五个基本特征:自动化、多功能性、适用性、交互性、高效率。起居的智能化促使研发出一系列服务于不同对象的新技术。智能家居主要由下面几个方面构成:生理监测、功能监测、安全监测和辅助、紧急状况与反馈、社会互助与辅助、认知与感知觉辅助技术。据研究表明,传感器是智能家居中最主要的技术,它在监测老人摔跤、梳洗、做饭等日常活动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在家庭温湿度控制、电饭锅等家电的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智能居家养老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由于存在巨大的服务需求和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表现出强劲有力的发展势头和经济潜力。智能居家养老必然是未来智能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方向。

四、结语

综上,智能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在我国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随着今后人民生活水平和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发展,智能化养老将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智能养老下的住宅设计除了具有一般住宅的特性和功能外,更对舒适度和个性化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在智能化、适老化的需求下,设计以“适老为老、因地制宜、低碳环保、智能高效”为原则,对室内、外观、景观等硬件条件进行设计,除此之外,还应该从更多其他方面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安全、舒适、节能、高效和健康的高品质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智能化社区养老篇3

一、彰显老年友善文化,着力完善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支撑体系。区卫健局把“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工作纳入卫健系统重点工作,统筹推进,严格要求辖区内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各综合性医院、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在机构愿景或文化中必须有关心、关爱老年人,保障老年人权益,维护老年人尊严等内容;职工手册、行为守则等规范中有对老年人态度、行为和用语等。同时,积极协调财政、医保、民政等部门,根据老年人对疾病诊治、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医养结合等服务的需求,在人员和设备配备等方面争取支持。区财政每年投入5亿元补贴城乡居民医保及智慧化医养结合服务工作,投资近2亿元高标准建成智能化社会福利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全力提供老年友善服务,解决老年人就医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积极营造老年友好社会浓厚氛围。

二、融合老年友善管理先进理念,打造智慧化机构养老品牌。面向老年人专业化养老需求,XX医院对接XX旅居养老十大品牌--XX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在医院内合作举办XX养护院,建立老年患者的双向转诊机制,形成医联体的协作管理模式。养护院建筑面积7500平米,设有床位210张,有机融合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实行日巡诊制度并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建立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实现“重症快速进医院、康复立即回机构”。引入“慧济国际”养老管理团队和智慧化管理运营模式,建立具有老年医学服务特点的技术规范和持续改进机制,严格按照国家最新的适老化建设规范,配备最先进的智慧化养老管理系统,从基本自理、部分自理、无法自理直至安宁疗护逐级设定11类护理标准等级,大力发展专业化的深度照护服务,失能、失智老人占比达到90%以上。同时,建立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知识、技能等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推出慧济舒适照护、慧济食坊、时间银行、志愿者之家、老幼同乐、宠物疗法多种特色智慧化服务,成为兖州机构养老的优质品牌。

三、推进老年友善服务,探索“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针对大部分老人习惯居家养老的现状,在区中医院建设医院、机构、居家“三位一体”的智慧化居家医养服务平台,提供多渠道挂号服务,并将电子病历系统与全科医生助诊系统融合对接,打造了线上线下联动、院内院外协同、机构居家融合的信息化居家医养服务模式。通过组建以医师、专业护士、康复治疗师、专业照护师为主的居家医养服务团队,建立多学科诊疗体系,自主研发实现十多项常规检查的便携式“全科医生助诊包”,让移动巡诊、移动护理、药品配送等入社区、进家庭、到床前,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建立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为居家老人提供健康查体、疾病治疗、健康管理、功能康复、预防保健、生活照护等连续性医养服务。

同时,积极引导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XX医院合作、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XX老年公寓合作,联合推行街道社区医养模式,打造医疗养老联合体,将智慧居家医养信息平台与基本公共卫生平台进行对接,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病老年人,开展老年综合评估服务,进行定期回访、科学管理,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生活照护、身体指标监管、紧急救助及慢病管理等个性服务和远程诊疗服务,形成“居家体检医疗-健康数据上传-异常信息预警-专业团队跟踪服务”智慧型养老医疗服务链条,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各类养老服务,全时段保障居家老人生命健康安全,切实增强医疗服务精准性、及时性、专业性。

四、聚焦老年友善环境,创新智能养老综合体。针对规模较大的新建城市社区,以“XX依养家”高端养老公寓为试点,打造“XX依养家”智能养老综合体。项目总投资6.2亿元,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其中,XX依养家老年颐养中心项目,作为XX市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我区重点工作,项目建筑和内部装修全部采用适老化设计,设置有依养家医院、休闲活动中心、长者生活起居照护区、健身服务中心等功能分区,集优质机构养老、社区日间照料、智能居家养老为一体,现已入住50余人,二、四、五层入住率达到90%。中心在老人生活照护区配备无障碍通行、低位开关、一键急救按钮,房间内通过物联网技术连接心电、血糖等健康监测设备,以及灯光、空调、电视等生活电器,实时监测老人睡眠情况、生命体征以及离床时间,方便老人生活起居,一旦发生异常系统自动报警,工作人员即刻到位处置,全天候保障老人生命健康安全。

智能化社区养老篇4

关键词:智能养老;智能养老系统

一、智能养老与智能养老系统的概念

智能养老即“智能居家养老”(Smarthomecare),它是新近流行的一种养老概念。最早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会最早提出,被统称为全智能化老年系统,该养老模式能让老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受是间和地理环境的束缚,在自己家中过上高质量高享受的生活。

智能养老系统(intelligenthomecaresystem)基于物联网技术,在居家养老设备中植入电子芯片装置,使老年人在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该智能居家养老系统由一个与互联网连接的电脑、健康服务中心、电话和一系列智能居家养老来联合组成。老年人通过佩戴这些智能居家养老设备来让子女获取自己的出行状况,并能让健康服务中心的医师及时监控自己的健康动态,如果老人家中或外出时发生异常状况,只要按下呼叫键就能获得健康服务中心的及时救援。通过智能居家养老系统,老人还可以获得最新新闻资讯、健康资讯、精彩影视、幽默笑话等温馨服务。

二、推行智能居家养老模式的原因分析

2.1智能居家养老模式满足多数老年人的需求

现今的家庭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小型化的趋势结构,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居住习惯的改变,因家庭结构转型而衍生的工作压力加强和生活节奏过快,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而一般的养老服务机构受耗资多、投资周期长、推广范围狭窄等因素制约,不可能满足多数老年人在服务需求,急需打造一种能够满足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家庭养老服务新格局,这就是智能居家养老服务。

2.2智能居家养老模式符合我国的传统文化习俗

家庭对老年人来说,是一辈子的归宿,所有的安全感,毕生的过往和经历都在这里得到保存。我国一直以来都在弘扬“孝”文化,老年人在希望能够获得日常的看护与服务外,更希望得到家庭亲情的精神需求,智能居家养老服务既能让老年人和家人一同居住,也能够让子女们无需在工作之余担忧老年人的出行安全,满足了老年人对“孝”文化的这种需求。

2.3智能居家养老服务是未来养老体系最佳选择

据中国老年委的调查数据,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是其他人群的3~5倍。但目前我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只有11.6张左右,也就是说最多只有1.16%左右的老年人能够到养老机构享受养老服务,而其余98.84%的老年人,不管是情愿还是出于无奈,都必然会在家里养老。这就需要考虑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大力发展智能居家养老服务。

2.4智能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和谐社会的人性体现

关注老年弱势群体,妥善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是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紧密相连的,让每个家庭的每个老人都能分享社会发展给老年人带来的福利和成果,须大力发展智能居家养老服务,用家庭化的温馨和先进化的技术为老人谋福利,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从而促进家庭和睦,推动整个和谐社会的快速进程。

三、智能养老应用

3.1智能养老系统可以远程监控老人的生活

如果老人走出房屋或摔倒时,智能居家养老系统能立即通知医护人员或亲属,使老年人能及时得到救助服务;当老年人因饮食不节制、生活不规律而来各种亚健康隐串时,智能居家养老设备的服务中心也能第一时间发出警报;智能居家养老设备医疗服务中心会提醒老人准时吃药和平时生活中的各种健康事项;如果灶上烧着东西却长时间无人问津,那么安装在厨房里的传感器会发出警报,如果报警一段时间还是无人响应的话,这时候煤气便会自动关闭;老人住所内的水龙头一旦24小时都没有开启过,那么报警系统就会通过电话或短信提醒老人的家人。最重要的是,“智能居家养老”可以在老人身上安装GpS全球定位系统,子女再也无须担心老人外出后走失。

3.2智能养老系统可以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

智能养老能全方位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比如手腕式血压计、手表式GpS定位仪等,不仅能随时随地监测老人的身体状况,也能知晓他们的活动轨迹;通过给家中的厕所进行改装后,系统便会自动监测老人的尿液、粪便等,这样一来,老人在上厕所的同时,也完成了医疗检查。系统监测到的数据将直接传送到协议医疗单位的老人电子健康档案,一旦出现数据异常,智能系统会自动提醒老人及时体检。

3.3智能养老系统可以充当老人的“隐形伴侣”

物联网“智慧养老”项目不仅可以保护老人,监测他们的身体状况,还可以发挥“隐形伴侣”的作用,为老人提供精神安慰。如果老人想休闲休闲,系统会告知老人当天的电视节目、社区开展的活动等内容。如果家中房门上安装了娱乐传感器,老人进门时,便会自动播放主人喜爱的音乐,并适时调节室内暖气和灯光。这样的“智慧养老”系统,有需要的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如果仅仅是佩戴一个传感器,与物联网系统连接监控健康状况,每月的服务费可能只需要几十块钱。但如果需要在地上、床头等安装感应设备,在浴室安装各种检测设备,对居室进行改造的话,费用便会高一些。

四、总结

智能居家养老模式,适合绝大多数家庭和老人,是最适合老年人的养老模式,也是全国老龄办一直推崇的家庭养老模式,兼并了上述两种养老模式的优点,在自己家中过上高质量高享受的生活。智能居家养老系统采用电脑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等手段,在居家养老设备中植入电子芯片装置,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

智能居家养老是最适合老人的亲情养老,它是传统居家养老的升级和优化,继续了中国儒家文化的“孝”道精神,既满足老年人对“家”的需要,又合并了网络远程技术和实时健康管理的优势,配合智能居家系统让子女随时了解父母的健康状况,父母外出时也不必害怕出现迷路或走失等状况,父母出现意外状况时更能第一时间得到通知,充分满足了子女对老人的呵护需要与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兵水,孙兆辉,王艺雯。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3,(1)。

[2]李若琳。试论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1)。

[3]尹景燕,杨涛。老龄化与社会和谐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方式[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智能化社区养老篇5

1)民政老龄部门:制定相关智能养老服务政策,为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平台的构建和运行提供制度保证,建立健全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的运行规则制度与准入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权益保障与责任划分机制;在社区养老服务的公共媒体宣传、社区活动开展运行方面给予资金补贴等支持,提高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的认知度、传播度,推动智能社区养老服务的健康持续发展;在智能家居养老设备安装、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等方面给予低收入老年群体补贴补助,贯彻落实公共养老服务的公益性。

2)社区:负责互联网+社区网络平台及呼叫中心的日常服务支撑及运营管理;有机整合养老行业服务商资源,协助推广智能养老设备设施及相关业务,从而建立普惠型的互联网+社区养老呼叫服务网络体系。在专业的网络运营公司搭建好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平台背景下,社区宣传推广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平台的相关业务,依据社区老年人实际养老服务订单需求,整合医生、护理人员、志愿者等人力资源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专业便利的社区养老服务,并监督评估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平台运行状态及服务质量。

3)网络运营公司:负责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平台的搭建、培训、维护和升级;搭建一个连接老年人健康数据信息、服务订单信息、养老服务输出信息等全方位连通的智能养老服务平台。网络运营公司依托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移动设备如手机app的研发,有效结合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逐步实现智能护理决策、可视医护交流、虚拟护理教学以及远程护患互动等。

4)医生、护理人员及志愿者:医生、护理人员和志愿者是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平台的运行主体,负责线上线下智能养老服务平台养老服务的具体实施。根据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平台输出的老人服务需求,为老年人提供在线医疗咨询等线上服务,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服务、精神娱乐服务等线下服务,是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服务运行的实际实施者。当前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在医院、护理人员及志愿者的整合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等途经承接社区养老服务,利用自身资源整合社区周边的医生、专业护理人员及志愿者等专业人才,为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的有效运行提供人才基础。小结本文只是对构建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平台进行浅显的、初步的、简单的讨论,需要细化和深入讨论的工作还有很多:如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及服务产品的宣传推广;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客户信息的实际获取、构建及分析功能的实现;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平台运营团队的组建及职能分工等。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后的实际运营过程中会面临层出不穷的、各式各样的问题,需要运行平台不断进行服务升级、运营团队不断进行调整适应,以确保社区养老服务的平台的顺利运行。互联网+社区养老平台的可持续运营和发展壮大需要技巧和经验,涉及到方方面面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整合,平台质量和所能提供服务水平优劣是一切的基础。总而言之,想要建设好这样一个平台,任重而道远。但归根结底,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平台的构建对社区智能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本文针对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构建的初探对社区智能养老服务体系的研究具有现实性意义。

智能化社区养老篇6

关键词:智能家居;app;养老;物联网

基于目前联合国的人口老龄化标准,当区域人口超过7%都为65岁老年人时,即老龄化社会。在201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1.9%,标志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化也会对本国经济和社会方面带来挑战。但在挑战的背后,也会有一些结构性的机会。“智能养老”的概念逐渐被提出。此模式让老者不受时间、地理限制,在家中用软件就能享受全方位、高质量的生活。

一、设计背景

(一)设计问题的提出

(1)老龄化问题严重,养老服务存在弊端。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明显。目前,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已步入中年,正面临着“一个家庭两对父母”“4-2-1”的窘迫情况,子女没有足够时间照顾好父母。并且老旧的养老模式难以满足社会需要。目前社会养老院存在机构数量少、服务效果差等问题。子女不放心父母入住。因此,为了保持传统“养老不离家”的思想,我们结合现代科技资源,用智能家具系统app来满足老者在家养老的需求。

(2)科技给智能居家带来机遇。随着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健康手环、高科技拐杖等健康设备层出不穷。智能居家app系统为老年人在网络上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统计、信息处理、信息存储,用移动终端(app、穿戴设备、显示设备等)与物联网的结合为老年人服务。改变了保守单一的养老服务模式,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满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

(3)健康生活的要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几年逐渐成为主流。尤其是老年人会注重健康养老,他们关注身体细微的动态,如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血压血脂高低等。智能居家设备的出现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保障。老年人仅需在智能家居app上进行简单的操作,就能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并可根据监测情况来远程解决健康问题。

(二)设计实践的现状

我国不少省市在积极尝试这种新型智慧养老模式,如:2017年10月27日,观湖街道智慧养老云平台,龙华区民政部门指导观湖街道率先启动智慧养老云平台研发,在深圳各区中率先上线运作。2018年5月8日,在深圳建设智能养老公寓、碳云智能与湾厦签订协议,双方共同开局“数字活力圈”。尤其在发达地区北京、深圳、上海、广东等地一直积极地尝试推进智能居家养老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经验。虽然现阶段智能养老设备产品种类虽多,但在功能上相差无几都为紧急呼叫、健康监护、运动监测等,没有多样性。

(三)设计机会

(1)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剧,养老行业市场潜力较好。智能养老在我国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市场。虽然,中国智能养老才刚起步,发展缓慢,在整个养老行业中才占仅仅0.8%。但在2018年中国智能养老市场规模已达338亿元,增长约26.1%,这足以证明我国养老行业有很大的潜力。

(2)智能养老设备发展潜力较大。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发展迅速,在未来具有多种功能产品服务的智能家居设备将逐渐取代现在市场上功能单一的设备,并成为养老设备行业的主流方向。2018年11月公布的《智能养老蓝皮书:中国2018年智能养老产业发展报告》,未来养老的主要形式是智能家居,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于老年家庭,提供方便、舒适的服务。

二、设计过程

(一)前期探索

第一,研究用户,进行问卷调查。针对60岁以上用户分析产品。第二,我们进行竞品分析,目前市场上并没有一款成熟的针对老年人的智能家居养老软件。因此我们研究当下已有智能家居产品,比如小米、海尔家居系统进行分析。经过一系列探讨后发现用户粘性功能较少、操作复杂不适合老年用户使用,色彩不够沉稳大气。

(二)设计思路

智能家居养老系统主要设计思路是用终端设备与全智能化的家居设备相连接,在家中用手机软件操作智能设备。软件主要功能模块有智能家具的使用、紧急救护、健康分析、家具娱乐等功能。

我们用24小时运作的设备如:智能手环、穿戴类产品终端等,实时上传信息到app系统,用户手机操作智能家居设备(智能淋浴系统、智能门窗等)的使用来提高老人生活质量。当独处的老人身体处于危急状况时,app发出警报,发送定位并联系子女、社区服务中心和医疗机构,调动有效资源抓紧施救;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时,手环等监测健康的设备及时上传云系统,与以往病史一起建立网上的医疗档案,并发送给各自行业负责的医生给予健康指导,也可在app与医生视频通话了解身体健康详情并进行远程问诊;在老人平时生活中,app能够提供订餐服务、娱乐活动、家政服务等,形成信息化养老,让老人在家享受专业的服务。

三、app设计过程

(一)绘制草图

我们梳理其功能再搭配app的整体风格,进行草图绘制。

(二)交互设计

在交互设计上我们要求简洁清晰、规整统一、表达准确。重点方便老年用户操作,针对老年人特点选择简单的、信息层级清楚的交互操作。

(三)视觉界面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用ai来绘制界面所需要的图标,用ps做高保真效果图。

app主要是智能家居养老系统的终端呈现,整体上我们选用了适合老年人理解的简洁的视觉界面风格,整体界面设计选择简约的扁平化,易于老年人操作使用。颜色以沉稳的蓝绿色为主,体现app科技健康养老的概念。icon和字体适当偏大,易于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操作使用,减少认知理解。

四、结语

智能化社区养老篇7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建立和实施农村留守老年人巡访制度,试点 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巡访制度;试点开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在XX建设1个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全面开展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开展农村敬老院公办民营社会化改革。

2.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持续实施城乡公办养老机构提升行动(2019—2021)三年计划,进一步提升养老院服务质量,推进消防设施全面达标。开展高龄老年人基本情况和需求普查。推进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完成第一阶段XX户的改造任务。

3.加强养老护理人才培训,壮大养老服务队伍。4月22日-26日,XXX举办“农村妇女养老护理”家政培训,培训XXX人;继续组织人员参加市级举办的养老服务机构管护人员培训和技能竞赛。培育发展为老服务社会组织,发展老年人志愿者    人。

5.推进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完善福彩公益金管理制度,对2018年福彩公益金使用项目进了行公示。

6.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培育和促进慈善组织健康、规范发展,加强慈善资金使用管理,组织实施好慈善项目。

(二)各重大重点项目推进情况。

1.大力推进试点示范。抓好全国第三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珙县承担了智慧养老、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康养站、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小区嵌入式养老综合体共XXX个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重点试点项目,5月19日,顺利通过民政部、财政部专家组的中期评估。

2.创新推进智慧民政建设。在完善“智慧珙州.数字红云”养老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按照“互联网+民政服务”的工作要求,充分运用智慧民政试点建设的有利条件,配合市级加快推进“智慧民政”信息化建设。 

(三)2019年十大民生实事推进情况。

加大残疾人福利保障力度,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提高到90元每人每月,2019年1-6月,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68.069万元,发放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和三四级智力和精神残疾人护理补贴288.584万元。

(四)上半年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具体经验和亮点做法。

(五)慈善救灾。接收价值约  的救灾物资,接收捐赠资金    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残疾人“两项补贴”,收集社保卡工作量较大,要在7月实行“一卡通”发放存在难度。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智能化社区养老篇8

智能化养老是老龄服务发展方向

“中国最近十年,老年人口将达顶峰,老年人数量将超过美国的总人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目前平均寿命74.6岁,位于发展中国家前列,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预测到2050年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将达80岁。”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和第十届副委员长、全国智能化养老专家委员会主任蒋正华指出,在人口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推行智能化养老是一件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好事情,是老龄服务的发展方向。

蒋正华表示,全国老龄办搭建“全国智能化养老专家委员会”这个平台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将有利于推动智能化养老事业和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国养老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

蒋正华强调,全国智能化养老专家委员的主要任务是:为我国智能化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科学方案;研究制定智能化养老系统的标准和技术导则;参与和指导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的规划设计及施工建设;指导和参与老龄智能科技产业园建设;支持和参与智能化养老技术设备的研发。

中国养老服务技术设备落后

“智能化养老在发达国家相当普及,采取智能化技术设备,不仅大大提高养老服务效率,而且极大地改善养老服务质量。”全国老龄办副主任朱勇介绍智能化养老发展概况时提到,除了“北上广”几个大城市少数几个示范养老机构外,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养老服务的技术设备非常落后,服务效率和质量都很低下,严重制约了我国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基于此,全国老龄办同意所属的信息中心在全国建立“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目的在于发挥信息中心的专业特长,通过实验基地建设,推进智能化养老技术设备在养老服务领域的研发和应用,进而推动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的科技创新,提高其专业化、产业化水平。

朱勇表示,智能化养老工作从2012年5月份启动,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智能化养老试验基地建设工作得到政府部门、社会企业、科研机构的高度关注和支持。截至目前,已经批准筹建的全国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有15家,全国老龄智能科技产业园1家。

中国发展智能化养老正当时

在老龄办提供的有关智能化养老的资料中,中国智能养老实验基地,是经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批准,全国老龄办信息中心推行以智能化科技集成系统为基础的老龄服务项目,大体分为“智能化养生养老园区”“智能化老年宜居社区”“智能化老龄服务机构”三类。功能定位是综合性,多功能,高科技,专业化,可持续。需要达到建筑设施智能化、物业管理智能化、健康管理智能化、生活服务智能化、老年照护智能化、文化服务智能化六个方面。

智能化社区养老篇9

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在内,全国各省区均有城市被纳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在贵州,铜仁市、六盘水市、贵阳市乌当区被纳入2013年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随后,贵阳市、遵义市(含仁怀市、湄潭县)、毕节市、凯里市、六盘水市盘县等被列入2014年国家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2015年,安顺市西秀区被纳入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

“互联网+智慧城市”的建设,让城市的管理者有了自己的“eRp”,通过信息化系统大平台,实现了政务、交通、教育、医疗、旅游、治安管理等功能的集成,既为职能服务部门提供了信息化管理的工具,又让人们能够快捷地分享和使用各种信息,同时还通过大数据的优化算法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可谓一举数得。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智慧社区就像一个个细胞单元般必不可少。如果说智慧城市的建设是“高大上”,那么智慧社区的建设应用则是“接地气”――通过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社区基层信息化平台,智慧社区可以24小时全天候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安全快捷的民生服务。

利用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提供的大数据,人们还探索出社区基层管理治理方式的创新――从治理向服务转变。通过社区数据采集及分析,让大数据的“政用、商用、民用”形成新的业态产品来提供社会服务、公共服务等供给侧创新,真正做到“创新供给,激活需求”;通过提升社区自治和服务能力,充分开发社区资源,使政府和企业聚力,把公共服务和民生结合,打造出社区政务服务的云平台,实现了社区服务延伸到“最后的100米”;通过增强社区便民利民智能化水平,使得社区治理的供给侧服务平台化、扁平化,实现上下联动、流程透明、管控精准、服务便捷。

智能化社区养老篇10

据了解,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失能失智老人数量迅速增加。据统计,2011年中国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数为800万,65岁以上每20人就有1人患阿尔茨海默症。2040年将达到2200万。每一个失智老人背后都是一个不堪重负的家庭,病人的痛苦无奈,家人的不知所措,社会的冷漠相对,似乎意味着患上此病,就将承受巨大的折磨。如何让他们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让这些失智老人有尊严地生活?这是一个亟待全社会重视并解决的课题。

典型个例一:心智如孩童

杨国源常常坐在客厅窗户边看报纸,一动不动,好像特别认真,但家人常发现他手中的报纸是倒着的。

杨国源今年82岁,家住杭州江干区凯旋新村,和一些老年人一样,他得了阿尔茨海默症。

“我妈妈住在绍兴,我过几天就去看她。”其实,杨国源的母亲早就过世了。

“老头子以前脑子蛮灵光的,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老伴吴莲芳说,杨国源年轻时,以数理化见长,被周围的人尊称为“数理博士”,毕业后进入一机部机械研究所搞研究。那时,吴莲芳对长相帅气的杨国源一见钟情。

“以前,他就像一座大山,有他在,就觉得很有安全感。”20年前,杨国源突然喊了她一声“妈妈”,平时坚强乐观的吴莲芳觉得天都要塌了,大哭了一场。

一次,吴莲芳带杨国源去买菜,一转眼却发现老伴不见了。当时吴莲芳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该怎么办。钱包也没拿,菜篮子也丢了,吴莲芳发疯似的到处找。虽然她曾一遍又一遍地告诉杨国源家庭住址,但他怎么也记不住。

所幸,在离家几公里远的一个公园里终于找到了杨国源,“在他不见的半天里,我不停地责怪自己,想到如果他有什么闪失,我该怎么活。”吴莲芳眼眶有些湿润。自那以后,她再也不敢轻易把丈夫带出去,每天陪他待在家里。

如今的杨国源,已如孩童一般。不高兴就大吵大闹,伤心了便倒在妻子怀里,喊着“妈妈”“妈妈”痛哭流涕。

典型个例二:带着几千元满大街乱走

在江苏无锡长街社区,85岁的刘阿婆被社区称为“心肝头奶奶”,因为她逢人就叫“心肝头”,常会拉着人亲切地聊好久。好几次,在社区碰到人,她都会非常神秘地拿出一个口袋,有时甚至是从裤腰处抽出一只袜子,袜子里面有一个塑料袋,袋子里裹着一大堆钱。老人会对着陌生人讲述家里的情况,比如家中有几个儿子,都在做什么,有谁对她不好等等。

其实,从70岁开始,刘阿婆就有点小变化,喜欢出去走走。不过,当时病症并不明显,老人的儿子周先生回忆:母亲在2007年和2008年曾两次中风,因为抢救及时,恢复得还可以。但伴随而来的毛病是,容易“丢失自己”。

2010年一天,刘阿婆从跨塘桥畔徒步至滨湖区的天竺花园,那里有她的一个亲戚。可进了小区,她怎么都想不起亲戚的名字,也说不出门牌号,和小区保安说了半天,别人感觉她的精神状态有点异常,及时通知了家人。还有一次,她从家里坐公交车到南禅寺,本来只有一站路,可一直坐了好几站,她都没有下车,后来完全不记得回家的路。子女们发现,好几次母亲在家附近都迷路了,幸好有好心人通知,他们才接母亲回了家。母亲走丢了几次后,周先生再不敢麻痹大意,他把家庭电话等信息全都放在老母亲外出会随身携带的一个布包里。

这两年,刘阿婆的“毛病”越来越重,一年中警方要将她送回10多次,更多的时候,是社区或邻里帮着把走丢的她送回家。

刘阿婆生病后,对金钱看得特别重,每次发了退休金,她都会缠着老伴赶紧取出来,之后却把几千元放在布口袋中,路人经常看到她一路数钞票。刘阿婆外出,时不时会掉些钱,有一次少了1600元,听说是被人骗了,最近还把发养老金的社保卡给弄丢了。

让刘阿婆儿媳最痛苦的是,老人经常半夜起来烧香拜佛。因为老房子是砖木结构,烟味呛得她睡不着觉,还患上了咽喉炎。有几次,家人晚上回家,看到有个黑影在客厅里拜个不停,惊出了一身汗。一开灯,才发现是刘阿婆在烧香拜佛。

养老遭遇多重尴尬

“这些老人特别能‘折腾’。”合肥市大杨镇“乐年老年之家”护工朱祥翠说,“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吃饭、吃药、大小便,有的整晚不睡,有的无端发脾气,或半夜出走,我和他们住在一个屋子里时刻盯着,以免他们做出什么危险举动。”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中国针对失智老人的专业养老机构很少并且不够专业,失智老人群体的扩大使其养老难题日益凸显。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失智老人由家属看护,许多家庭人手与精力不足,不堪重负。

一些免费接收孤寡老人的公办养老机构成为部分经济拮据的失智老人的去处。但由于公办机构收入少,人手短缺,为防止老人走失,多数养老院只好紧锁大门,禁止老人外出。老人们因为缺乏日常康复训练,智力减退日益恶化。

相较之下,部分民营养老机构能提供较好的服务,但收费也高。失智老人所需的特殊照顾使人力成本比普通老人每月高出至少500元左右。而且失智老人容易走失,许多机构考虑到风险便逐渐放弃了这一业务。

大连市甘井子区一家养老院的张院长说,现在养老院是“越高端越赚钱”,可是做失智失能老人的看护,别说赚钱,生存都是问题。要提供24小时的全职陪护,护工的工作压力非常大。这类护工多数来自农村,因为经验不够、工资不高等原因频繁跳槽,常年人手不足,一位护工至少同时看护2到3名老人,难免忙中出错。在这种情况下,捆绑、限制老人行动等“野蛮看护”随之出现。这类养老院很难坚持下去,因为事故、舆论风险太大。护工宁可照顾两个卧床老人,也不照顾一个失智老人,尤其是有行动能力的失智老人,有的会在工作人员不注意时溜出去,有的会对卧床老人插着的氧气管、鼻饲管感到好奇,顺手就把管子。

在大连工人养老院四处分院生活的800多位老人中,失智失能老人占1/10。“总感觉像顶着一个定时炸弹。”院长张静波说。不久前工人养老院在一讼中“败走麦城”。“一位轻微失智老人有自杀倾向,被子女强行送了进来,我们多次做工作,子女也不肯把老人接走。”去年8月,老人从养老院5楼跳楼身亡,家属养老院索赔。经调解,养老院最终赔付4.7万元。“我们无法预测失智老人的举动,只能安排24小时的随身看护。一旦出现问题,最终责任还在养老院身上。”张静波说,但考虑到社会效应,像工人养老院这样的公立机构还不得不接收失智老人,因此引发的纠纷、诉讼不断。

北京市一所养老院的负责人闵先生说,一般养老院不收失智老人,在他们这里会酌情接收一些,但人力有限,还在排队等待入院的已有20多人。

“失智老人群体在养老院里比普通老人境况悲惨,往往受其他同伴歧视。”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认为,“他们的养老问题亟待引起家庭和社会重视。”

老龄化问题专家、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院长范和生建议,政府应把失智老人列为特殊群体,在现有的养老机构中设立特殊服务中心,或引导民营机构差异化发展。

让失智老人活得有尊严

对失智老人来说,医院无法照顾其生活起居,养老院缺乏必需的医疗条件,如何选择令人为难。这种情况下,兼具医疗和养老双重功能的医养结合护理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奶奶,您乖乖的,我给您梳头!”厦门爱心护理院护士欧婷婷正笑着给83岁的顾奶奶梳头。

顾奶奶三个儿女都在国外,她在老伴去世后不久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在外的女儿回来将老人送进了厦门爱心护理院。

“顾奶奶现在病情较稳定,刚来时不肯吃饭,乱发脾气,把饭菜藏到发霉,说要蛋炒饭。”欧婷婷轻轻摸着老人的手说,“顾奶奶像宝宝一样需要哄。”

“来,再来一口!”78岁的周婆婆身上套着罩衣,身边的护工正一口一口地喂饭。“现在比在家时好多了。”专程过来看望的女儿高兴地说,因为失智,老人曾多次把假牙吞进肚子,送进医院抢救了好几次,家里请了两个保姆,都没照料好。“多亏爱心护理院,他们‘医养护’结合,老人病情发作时,厦门第一医院马上派医生过来治疗,平时有护士、护工照料,我们很放心。”

“护理院老人平均年龄82.3岁,集多病于一身。医疗在养老护理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需要很强的专业护理知识,当然也需要整个团队富有爱心,关爱他们。”从厦门第一医院护士长到护理院院长,杨美丽对长期照料失智失能老人十分专业。她介绍说,护理院高薪招聘医护专业人员,通过加强专业护理培训,不断提高护理院诊疗水平与护理水平,由原来延续治疗跃升至现在的康复治疗,成为全国爱心护理工程示范基地。

江苏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副处长孙才洋认为,医养结合对老人来说,可以从医院昂贵的费用中解脱出来,又有了专业人员护理;对于医院来说,缓解了紧张的床位等医疗资源;对于社会来说,则是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让老人晚年过得有尊严、有质量的养老方式。

提高医养结合服务的供给能力,关键是相关部门能自上而下协同推进。医养结合模式中,养老问题涉及民政部门,医疗护理涉及卫生部门,医保进入涉及人社部门,资金支持涉及财政部门。因此,在实践操作中,需要各部门拓宽视野,主动寻找政策接口,提高政策协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