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十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十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5:58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篇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课题研究(课题编号:2008a02)是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为了摸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向前迈进,于2008年12月启动的一项基础性调查工作,并委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就该课题进行研究(教基司函[2008]91号),调查时间从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为期一年。此次调查于2009年5月15日~6月15日在内蒙、安徽、浙江、福建、北京、上海的50个区县进行,校领导卷、心理教师卷、班主任卷各发放300份,教研员卷发放50份,合计发放950份问卷,有效回收818份,总有效回收率为86.11%。

调查主要有五方面发现:第一,半数的被调查区县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但相当一部分指导机构尚未开展实质性工作;区县教研员总体学历较高,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水平仍需提高。第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数量有所增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始受到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得到加强,但培训的系统性尚未形成。第三,八成被调查中小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六成的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课表,但只有三成的学校能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课时。第四,八成被调查中小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辅导)室,但是相当一部分学校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正常运转。第五,七成被调查区县开展了课题研究活动和心理活动课的研讨活动,但各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的频次和范围有显著差异。

课题组就课题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建议:一、建议加强政策指导研究及宏观管理。二、建议制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规划。三、建议启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或大纲)的研制工作,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管理和教学研究。四、建议制订中小学心理咨询(辅导)室建设标准,规范中小学心理咨询(辅导)室的建设、使用和管理。五、建议将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纳入教育专项督导,加强对各地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与评估。

课题论证专家,教育部信息中心《基础教育参考》主编陈海东对本次调查研究取得的结果感到欣慰,他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对于民族的强盛、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认为本次课题研究设计合理,调查样本量大并有较好的代表性,统计方法运用得当,数据可靠,研究报告系统全面,国内外文献翔实,文字通俗流畅,图表清晰,讨论分析事实求是,建议中肯并具有可行性,所得结论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对推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具有很大参考价值。中国人民大学俞国良教授认为本次调查非常有意义,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工作量大,数据丰富,基于调查结果提出的建议具有参考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陈午晴教授对本次调查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本次调查研究目的明确,调查范围广泛,调查研究过程科学规范,达到了调查目的,基于调查结果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有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建议。陈午晴教授进一步指出如果研究对象中加入学生和家长,调查的结果会更加丰富全面。

基础教育一司德育处于长学处长认真听取了各方发言后,对本次调查表示满意,并表示教育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非常重视,并作为德育处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他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接受委托任务以后,一直非常投入,时间并不太长,但拿出了非常丰硕的成果,工作十分认真,而且非常负责。调查工作卓有成效,调查报告卓有成效,调查结果富有参考价值。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篇2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路径浅议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261-01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极大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其关注点也逐步由物质需求向精神追求转移,整个社会都越来越关注现代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青年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在逐步走向独立的关键过渡期,他们的各种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来讲是指人们长期保持高效、满意的心理状态;狭义来讲是包括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等内容都能和社会要求协调同步。

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现状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得到充分重视。中职院校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明确服务对象,认清教育目标,将完善中职学生的人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教育过程中还要注重方式方法,在教学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并积极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课程,三管齐下来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由于近年来大学的扩招,大学生数量激增,导致中职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经调查表明大部分中职院校都没有设立管理学生心理健康的机构。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宣传和咨询辅导的专业人员、开展经费以及活动场所都得不到落实,上述所以问题综合导致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同虚设。

三、中职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问题分析

大环境对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中职院校内部教学管理也未予以足够的重视。首先,各种资源没有进行合理配置;其次,没有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进行科学规划;最后,心理健康教育的层次太少,缺乏中间环节,在班级没有设置基层机构,不能及时反映与反馈学生的心理状况。

四、中职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路径浅议

1.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和管理机构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有别于一般课程的实施,要想落实这项工作,并找准实施路径就必须先针对该项教育的特点建立科学的体系。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可以分为管理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一套工作和监督双轨道并行的体系。其中教育管理机构建议由院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带领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和相关教师和学生代表,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资源分配和效果监督工作。工作机构的建立应有层次,首先是建立起院级大学生心理干预小组,然后在各个班级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小组,还要设置心理卫生老师,聘请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定期辅导,还需要设置一定规模的宣传小组,全方位的保证利用好管理机构所配置的资源,将各项具体工作落到实处。

2.建立、健全心理教育网络体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应该体现出多层次、多点覆盖的特点,建立至少三级网络。首先是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人员担任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建立校级“心理咨询中心”;其次,指定长期从事学生思想工作,了解学生思想状态的老师负责,建立系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最后,在各班级推选出群主基础好,思想成熟,具有乐于助人特质的优秀学生干部作为班级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能及时帮助一些思想上遇到困惑和波动的学生,并定期向上级机构报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班级“心理健康辅导小组”。只有建立多层机构,才能结合给方面的优势,合理运用好学校配置的资源,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综合素质提高

相比于社会而言,学校具有许多自身特质,因此完全靠引进心理健康辅导的专业人才是不够的。学校必须要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的优秀教师充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岗位,才能将专业能力和学生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无缝对接,更好的开展心理教育工作。

4.重视心理教育课这一重要教育渠道,提高心理教育课的授课效率

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最主要的部分,只有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才能真正让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落实和普及。针对中职院校的特点,可以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程,即对刚入校的一年级学生,思想还具有较强依赖性,不能很好的自学,因此针对他们采取必修课教育,而对于其他中高年级学生,可以开设选修课程,这样能节约教育资源,更多的开展活动和宣传来达到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开设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因此教学内容尽量避免长篇大论的枯燥讲解和考试考核,更多采取团队辅导、户外活动、户外拓展训练几种模式,通过这些活动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此增强学生的沟通、思考能力。

5.提高教师团队整体的心理健康、心理教育意识

在设置好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进行资源配置后,需要有执行力度才能真正的开展好这项工作。而各层机构的执行力度又直接源于学校领导、老师对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因此,提高教师团队整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是学校能否实施好这项工作的基础。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1)由学校领导担任心理辅导工作站的站长,从而提高教师们的重视程度;(2)鼓励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老师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并对其费用采取全额报销,并对持证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相信从这两方面进行投入,学校一定能提高整个教师团队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认识程度,从而增强工作开展的执行力度。

四、小结

中职教育为全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实用型人才和专业技工,本应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近年来中职教育不受重视。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我们能否培养出对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繁荣有助力的人才。因此,让学生具有阳光的心灵、和谐的人际、尊重生命的态度、自信拼搏的精神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陈国梁,唐慧敏,职业院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12,(4)

[2]赵新龙,李健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J],理论界,2013,(5)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篇3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质研究综述

1背景分析

自20世纪80、90年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得一些学生在上学期间休学、退学、走上犯罪道路甚至自杀等[1];最近几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贫富差距加大,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高校不断的扩招。当代大学生处在大变革的社会环境中,他们通过网络等其他途径参入到社会中,致使心理健康受到社会各种消极的因素影响。有一项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心理调查报告,其中20.23%的人显示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偏执、抑郁、焦虑、孤僻、冲动、嫉妒、猜疑、自卑等现象已使得大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伤害,也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习惯、生活乐趣、学习效率、身体健康等[2]。由于学习因素、宿舍矛盾、恋爱问题、经济状况、人际沟通、就业压力等各方面影响产生心理问题甚至精神问题,现在是日益增多。所以说,全国各个高校要重视并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心智健全的建设性人才。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在2002年6月共同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推广实施,并自2005年起,在全国逐步开始实施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上报的工作。通过近几年上报的数据统计来看,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分数下降,有多项不合格,整体状况有下降的趋势。而高校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变化会影响到未来社会发展的动力。客观的分析高校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科学的改进措施与建议,让大学生拥有“健康第一位”的思想意识,养成天天参加锻炼的好习惯,带动身边的家人朋友共同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每位学生的体质状况与心理状况两者之间是否有关联,体质良好的学生是否有健全的心理,两者是否是正相关的;另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通过查阅以往的研究资料,观察这几年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体质状况的研究,提出笔者的建议。

2研究现状

(1)在心理健康研究方面,国外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集中在焦虑、抑郁等大量心理问题上,仅是揭示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和流行率,以及心理健康的标准和评价工具。国内的研究大部分是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心情、性格、学习成绩、人间交往等发现心理健康问题,指出高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有必要的。还有部分是研究体育运动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提出建议与对策。2000年,段军钢运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维尔维克指数来测量青海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形态及素质状况,研究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心理健康状况对身体素质的影响。建议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一些娱乐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要区别对待,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2005年,李志刚,王向晨用体质健康标准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来衡量评估部分大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的状况,研究指出:研究对象大一、大二学生体质测试的成绩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体测成绩高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体测成绩低的。2005年,王虹采用专家访谈法、心理与体质测量法等研究方法,来调查分析河南理工大学2003级不同体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建议:高校要重视对体质成绩差的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并指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指标体系应进一步完善,以更好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2006年孙立海采用体质测试法和心理SCL-90量表来研究不同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质状况的相互关系,得出:学生的体质好坏与心理障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2007年,韩晔运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以及自尊量表,对433名大学生做了体质和心理状况的测试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身体速度灵敏性与个人的自尊水平正相关,身体柔韧和力量性与学业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高能预测心理健康状况好。2007年,郑小真、夏菲菲运用心理问卷测试、体质指标测试等研究方法,抽取一部分丽水学院的大学生做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来研究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相关状况,寻找影响他们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针对增强学生体质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出参考建议。2009年,蔡灿龙、陈秋斌通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闽南地区高校部分学生进行SCL-90的测量与因子分析来了解闽南地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在掌握与分析数据、材料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与建议。2010年,张伟,陈华卫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江苏地区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心理症状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随年龄递增,身体素质水平、体育锻炼程度呈先增后减趋势;苏中、苏南、苏北地区间学生体质水平有较大差异;并且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也有差异。2011年,刘根平采用Upi诊断量表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江西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调查并研究分析,并根据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来评定研究对象的体质状况,综合分析江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质状况之间的关联,发挥高校体育课及活动特点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完善体育教学的功能。

(2)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发现,国内近些年对大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不少,主要是围绕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得出体质下降,分析研究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状况,提供一些建议。1999年,张传义、刘兆厚、吕琦采用数据统计法、资料分析对比法,对国内高等农业院校一年级学生的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把这些大学生们各项数据分别与全国同年龄组、日本东京农大学生的平均值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国内农业院校一年级学生的身高、体重高于国内同年龄组大学生;与日本京农大学生相比,国内农大学生体质各项指标互有高低优势等。建议加强国内农大学生体育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等。2004年,路静通过对河南省4所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把河南省当代大学生体质状与全国同龄学生的指标进行比较研究,以便于为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能有效的为教学与科研服务。2006—2009年,蔡陵江对厦门理工大学本科不同专业的部分女生的体格、体能测试成绩进行追踪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个别体质健康指标有所提高外,其他内容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均呈下降趋势,此校女生的体质发展水平不容乐观,反映出目前厦门理工大学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增强学生体质提出对策。2008—2009年,孟庆光抽取内陆与港澳台男、女生各2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与评分办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经测试统计后发现:港澳台籍学生正常体重人数比例优于内陆生,同时肥胖比例略高;内陆学生的总成绩与耐力项目成绩要高于港澳台籍学生,并且差异显著。2010年,田常军针对陕西省6所民办高校阳光体育开展的现状,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心理量表测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这几所民办学校的大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行为方式,得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质的相关关系,为民办高校如何开展阳光体育来提高心理水平和增强体质提出建议依据。

3研究的不足

(1)观察以往的有关研究,大多是单方面研究大学生体质状况或者是心理健康现状,发现大学生体质下降和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还有一部分是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方面研究,缺少体质状况分析。

(2)有关体质的研究,基本上以体质测试成绩来决定体质状况,没有从学生的遗传因素、营养健康现状、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现状、休闲活动现状等方面综合考虑研究。(3)研究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文章,研究多数是先研究体质状况,再研究每个体质等级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出两者的联系,学生体质状况与心理健康联系密切,体质优良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4建议

(1)在研究大学生体质水平时,首先要考虑学生遗产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有天生性疾病,参加体育活动少,体质水平肯定差。其次还应该研究学生的营养条件、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现状、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休闲活动现状以及生活环境等来综合研究体质状况,研究效果会更好。(2)在研究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质两者密切关系之后,要从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课外体育锻炼、休闲活动等方面为高校大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对策与建议,使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真正的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大学生,为社会持续发展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乡,戴剑松.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6):95-98.

[2]毛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23(2):198-200.

[3]刘军.辽宁省大学生体质现状及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0,12(1):139-142.

[4]段军钢.大学生不同心理健康水平与身体素质的比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189-190.

[5]李志刚,王向晨.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8(1):42-45.

[6]王虹.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351-1352.

[7]孙立海.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体质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5):80-82.

[8]韩晔.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J].体育学刊,2008,15(5):61-63.

[9]郑小真,夏菲菲.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09,31(5):68-71.

[10]蔡灿龙,陈秋斌.闽南地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22(11):89-91.

[11]张伟,陈华卫.江苏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1):87-91.

[12]刘根平.江西省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11,24(7):44-45.

[13]张传义,刘兆厚,吕琦.对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体质现状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6):20-23

[14]路静.对河南省高校学生体质的调查与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2(4):108-111.

[15]蔡陵江.对我院女生体质发展水平的初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0,26(4):126-127.

[16]孟庆光.内地与港澳台籍大学生体质比较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1(5):75-77.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篇4

【关键词】小学健康教育课程建议

一、小学开展健康教育课的现状与主要目标

我国自四十多年以前就开始开展针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教育课程,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在小学生的健康教育教学中,总体教育体系并没有建立健全,相关的教学知识总是零散地分散于各类学科教材之中,而近十年发展以来,由于教育部门对于小学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已经逐渐出现了专门化、系统化的小学健康教育教材。

随着社会教育内容与教育模式的发展需求,目前国际以及国内的教育力量对于小学健康教育课程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总体上看,小学健康教育正处于蓬勃向上的发展状态,但是小学教师对于健康教育课程中“健康”二字的概念却没有进行深刻化理解。小学健康教育课中的“健康”究竟是指代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所界定的“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方面的良好状态,不仅仅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还是说其所指代的是一种意味着“没有疾病”的健康状态,小学执教者对此说法莫衷一是,而这种观念认识上的不一致也可以说是造成我们目前小学健康教育总状况散乱无章的根本原因。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国内的执教者在开展小学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其所侧重的还是对于小学生预防疾病能力的培养,即在课程性质上与卫生常识课极为接近。而对于小学生的一些情绪困扰的开解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整体上目前我国小学生健康教育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健康教育本身所应具备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为了让我国目前所开展的小学健康教育课能够切实提升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下面,本文将从如下几方面对如何开展小学健康课提出建议。

二、就如何开展小学健康课的几点措施建议

1.处理好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其求学阶段,他们不仅仅要接受语文数学等基础知识性课程,也要接受健康教育课程,而为了能够让小学生在同时接受多门课程的过程中对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有一个较好的接受度,教师和学生就必须同时关注于健康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类交叉性课程,其所涉及的知识层面是极为广泛的,包括教育学、社会学、传播学以及美学在内的多重学科,因而教师应当通过适当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明白健康教育与他们所接受的其他学科知识本质上是密切相关的。虽然由于学科的交叉性与知识内容的重叠性,可能会导致小学生的学科教材上出现重墨交叉的情况,即同一知识点在不同的学科教材上反复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教师就应当从学科的教学目标出发,要让小学生知道不同的学科有其不同的学习重点,比如生物学中所教授的细菌只是为了介绍这一生物物种的存在状态与特点,而在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师向学生讲述细菌的概念,则主要是为了让小学生明白注意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学科教学目的的阐述才能将各个学科进行明确的学科特点区分。

2.对小学生的健康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

判断小学生的精神心理状态是否正常,我们往往从小学生以下几方面的状态来考察:首先,我们要判断小学生是够具备充沛的经历,能够对日常生活中以及学习中的一些压力从容应对;其次,小学生是否保持愉快开朗的心情;再者,小学生是否拥有比较正常的人际关机,在群体互动中是否收到信任与欢迎;最后,小学生自身的注意力是否比较集中,有没有出现身体不适等现象。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其今后的成长路程是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因而小学教师与相关教育部门必须对其引起重视,通过合理的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指引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由于目前多数小学生为独生子女,因而其性格上总体教以自我为中心,自理能力与情绪上的自我疏解能力都比较弱,而这些能力与素质都是关乎小学生未来成长状态的重要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与性格往往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而对于小学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健康教育的授课教师应该通过分阶段心理辅导教育,帮助小学生渡过青春期这一人生中的危险年龄阶段。

3.强调师生的参与意识,重视评价和设计

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教育来说,卫生科学应当是其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健康则是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而这种健康不仅仅指代于生理上的无疾病状态,更强调于其心理上的健康。小学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的教学作用将其作为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的桥梁。具体来说,小学教师不仅仅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榜样,更需要在日常生活细节中让学生感受到健康行为的重要性,只有自己以身作则做好了表率,学生才会遵从教师的教学指引。例如在教授“节约用水”这一课程时,小学教师不仅仅需要在课堂中向学生介绍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以及实际行为范例,更应该在于学生相处的日常生活细节中注重节约用水,使小学生从小养成卫生健康习惯,而这对孩子来说将会终身受益。

三、结语

总的来说,开展小学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言行与卫生习惯,因而教师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是与该教学目标所一致的。我们可以说,在小学生的整体教育中,由健康教育课所带来的教育影响效果是其他课程所无法达到的,而健康教育为我国培养四有人才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仲莹?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科技信息,2007,(13)?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篇5

校园心理剧的理论基础是莫雷诺(JacobL.moreno)于20世纪30年代创造的心理治疗模式的心理剧,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心理干预技术。中小学教师在掌握和运用心理剧技术探索校园心理剧的时候往往存在一些疑惑和困难。同时,因为校园心理剧是包含着文学(剧本)、音乐(音乐伴奏、音响效果及唱腔等)、美术(布景、灯光、舞台布景)、舞蹈(演员优美的动作、姿态)等多种因素的艺术性的心灵表达活动,因此对表达的技术与艺术有一定专业要求,仅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难以独立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园心理剧在中小学的积极推广。

为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与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将共同举办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培训与研讨活动,现诚邀各学校相关人员参加,并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加人员

中小学校长、学校德育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音乐教师、美术教师等。

二、研讨内容

模块一:理论篇

心理剧的原理及其治疗技术

校园心理剧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技术

模块二:实践篇

校园心理剧实践操作流程及技术运用

模块三:观摩篇

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校园心理剧现场观摩

三、研讨专家组成

国内心理剧资深导演、心理学博士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德育心理研究室校园心理剧团队

四、研讨时间、地点

1.报到时间:2013年6月9日

研讨时间:2013年6月10日~11日

2.报到地点: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

会议地点: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东虹路(三环路东四段内侧十陵立交——成渝立交之间)。学校附近的火车站是成都东客站,汽车站是五桂桥公交总站。乘车路线:5、66、80、85、94、97、98、108、120、122、136、137、200、223、537、854、855、856路。

五、研讨费用

1.会务费:980元/人(含授课费、午餐费、资料费)。

2.外地参训人员可协助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

六、考核与证书

学员完成研讨内容并经考核合格者,将颁发由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具章的结业证书。

欢迎学员围绕校园心理剧提交论文,题目自拟。论文要求:(1)符合本次会议相关主题要求,且未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2)论文内容应包括: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及参考文献,作者及其单位、邮编、电子邮件地址;(3)论文提交邮箱。会议将在了解学员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提交论文的质量决定是否结集出版,优秀论文可推荐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发表;(3)会议将根据提交的论文质量评选出优秀论文,并颁发由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具章的获奖证书。

如愿参加2013年6月5日会议研讨的学校和个人,可以提前将研讨的主题、相关内容和联系方式发到组委会邮箱。经组委会讨论后通知学校或个人作会议发言。

七、其他事宜

凡参加研讨的学员,均可提交学校在校园心理剧方面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与会专家将择选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解答,现场交流。

凡参加研讨的学员,每人须携带免冠照片2张(注明单位、姓名及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复印件1份。

八、付款方式

账号:3100028909024906284

账户: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

开户行:工行北碚胜利分理处

九、报名及联系方式

报名电话:010-88810835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培训部王老师

咨询电话:18623548686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刘老师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篇6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召开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

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办,贵州省教育厅承办的“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于9月5日、6日在贵阳市召开。

此次会议的中心内容是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进行研讨,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汇报工作。

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副会长林崇德教授出席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出席研讨会的专家还有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刘华山教授,长春市教育委员会周国韬教授,东北师范大学袁桂林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俞国良教授。

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陕西、辽宁、贵州、长春、石家庄、西安、成都的20余名教育行政及教育科研人员出席了会议,各单位就自己一年来的实验工作进行了汇报交流。石家庄市教委德育处重点介绍了区域性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教委介绍了通过心育课全面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北京市教委德育处介绍了在“常态”环境下开展心育研究的特色;天津市教委德育处、天津河西区教委介绍了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融入心育目标的做法;成都市教科所、成都12中介绍了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育行政和教育科研部门联手的成功经验及在开课过程中采取长短课结合的尝试;上海市教委德育处介绍了有领导、有组织、有规划、有大纲、有守则、有评估指标的较为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辽宁省教育厅介绍了该地区的师资培训情况;东北师大着重介绍了农村地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与会人员还重点围绕《指导纲要》展开了充分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会议充分肯定了各地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对各实验区提出了期望,希望各实验区充分展示自己的特色,争取2002年拿出实验的阶段性成果,同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做了部署。

――本刊记者希永报道

上海

2001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动态

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优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上海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在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努力下,得到了较大速度的发展,形成了以班级为单位,以关注全体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主题,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的发展性心理辅导模式。许多学校还在抓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同时,重视教师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我们将积极开展研究、培训和实践探索,使上海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市教委的领导下,更上一层楼。具体如下:

1.继续培训师资,除了与区县合作,培训学校心理辅导人员外,还对学校教师进行“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设计”和“心理辅导科研方法”等普及性培训。下半年还将对市青年骨干心理辅导人员举办“干部心理辅导高级研修班”。

2.以课题为龙头,进行市心理辅导协会课题申报和课题成果申报。

3.继续“心理健康自助手册”的试点工作,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设计、自制教具、多媒体课件的征集活动。

4.加强市心理辅导协会实验建设工作。目前实验校已增至85所,今年将通过自评、互评、交流、表彰等形式,发挥实验校的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5.积极参与对“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规划”的总结和修订工作,并对今后的规划提出积极建议。

――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供稿

福建探索中学习,体验中领悟

――厦门市举办中学生心理教育夏令营

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活动是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厦门市一些中小学进行了这方面的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更好地探索和推广中学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方式和方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由厦门市教委主办,厦门市教科所、厦门电视台、厦门晚报社协办,厦门双十中学承办的“2001年厦门市中学生成功探索夏令营”于2001年7月25日在厦门双十中学开营。来自全市各中学的56名中学生在各式各样的心理教育活动中度过了快乐的三天。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探索中悟出了成功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大家的团结协作。

本次夏令营的活动共分为三个部分:1.相识活动,包括讲故事做游戏、教唱团体康乐歌和手语歌、学跳民族舞、设计交流“特别名片”等活动。2.主题活动,包括坐地起立、高空后仰、巧结绳子、太空宇航、二十四点游戏、自我标价、齐眉棍、解手结、钻呼啦圈以及“成功的捷径”专家讲座、“成功探索”座谈等活动。3.道别活动,包括交流心得、送心意卡、开心一刻等。这些充满探索性、参与性、合作性、趣味性的活动,营员们做起来十分投入,他们在探索中学习,在体验中领悟。有些活动看似十分简单,却蕴函着深刻的道理,对于无法预知的情况,老师会采用鼓励探索的方式:“我相信你有能力去做”,而不是传统教育所采用的:“我来教你怎么做”。这里没有说教,有的是营员们的欢声笑语、探索成功的喜悦。营员们虽然被分为五组,但他们必须学会在一起更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个人和团体是一体的,他们必须共同突破层层障碍,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本次夏令营给厦门市心理教育工作者带来的启示有:(1)专门的心理教育活动可与传统的德育活动相结合,二者在方法上可以相互借鉴;(2)心理教育要以发展性目标为主,防治性目标为辅,尤其应重视人的潜能开发;(3)心理教育要以团体心理辅导为主,个别心理辅导为辅,特别要注重教育思想、观念、方法的现代化。

――福建省厦门市教科所高思刚供稿

浙江为了我们学生的心理更健康

――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状况

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来说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影响较大,近两年来,我省在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着重做了以下方面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经过在全省多次会议上征求意见和认真讨论,浙江省教育厅于2001年2月7日颁发了《关于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浙教基[2001]34号)文件。文件提出了要分三个阶段并在2005年底之前,全省各中小学均建立学生心理辅导室、开设心理教育活动课、配备至少一名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

近几年来,我省十分重视以科研课题研究带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在1999、2000年度浙江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奖中,先后涌现出十多项直接与心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科研成果。2000年底我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在制定200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申报方法时,将心理健康教育类课题作为一个系列,并组织专家进行单独的评审立项。

2000年暑期,由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全省教师都进行了一轮师德培训,其中理解学生心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是师德培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我省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自学考试,报名状况非常踊跃。

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普遍重视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少数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矫正性的心理辅导,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途径。目前,我省杭州、宁波、台州、嘉兴、金华等市,以及杭州的富阳市、舟山的普陀区等都已形成了具有地方特点的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2001年5月,由省教科院牵头召开了《浙江省区域性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全省有近300名各级教育部门领导和教育科研单位负责人、学校的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了研讨会。

2001年8月底,浙江省教育厅又成立了以厅领导直接负责的、各有关部门领导共同参加的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具体负责宏观指导和落实完成各项任务。

――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供稿

江苏赣榆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篇7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G807.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3)06-0085-03

2011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修订版”)颁布实施,教师在贯彻落实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依然存在过于自主的现象;有的教师在现代学习方式的引入上,依然存在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错误理解现象;有的教师在评价方式上,依然存在为评价而评价的片面化现象;有的教师在目标设置上,依然存在具体化程度和准确性不高现象;有的教师在落实课程基本理念上,依然存在理解不深不透现象等[1]。出现以上问题主要与课堂定位不准,教学要求、教学方向、教学内容不明,实施方法不当等有关,原因是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缺少全面、系统、深入的理解,未能充分认识新课标的理念、内容、形式、特性及要求。这些问题若长期存在,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体育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行。为此,本研究提出几点有效解决以上存在问题,促进新课标落实的策略。

1从“课程性质”明定位

体育课程性质是什么?新课标修订版明确提出了它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2]的课程。可以看出,体育课程实施的主要手段是“身体练习”。在新课标实验版中也同样明确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3]的课程定位。由此,不具有身体练习特征的课就可以被认为是违背“课程性质”的课程。另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还将体育课程的特性概括为“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综合性”等4个方面。明确了这些,一线教师在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的时候,需要首先符合课程性质,即“身体练习”。否则,就很容易上出不像体育课的课,如有的教师在体育课上组织学生下象棋。显然,这是不具有“身体练习”特征的课,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体育课。其次,体育课程的4大特性,在教学中还要得到体现,如要体现“基础性”,就要强调“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的教育;体现“实践性”,就要充分考虑并突显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体现“健身性”,就要考虑“适宜负荷的练习”,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综合性”,就不可忽视“渗透德育教育”,以及注意“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重价值”。以上特性在体育课程中的体现,反映了教师对“课程性质”的认识、重视和把握程度。每一位一线教师都能够认真把握“课程性质”,明确其定位,方能有效组织课堂教学[4]。

2从“课程理念”明要求

新课标修订版中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集中在4个方面:一是首先明确提出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该理念重点要求一线教师在贯彻落实新课标过程中始终不能忘记“健康第一”,因为,有了这种正确思想的引导,才能在安排课堂各项活动中考虑对学生健康的促进。二是提出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兴趣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就成了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以及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等的前提和保障。三是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这是一条有别于新课标实验版的新的理念,重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5]。四是进一步强调“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体育课堂存在个体差异是绝对的,不关注差异是不正确的,但是,以往很多课堂上不关注个体差异的现象较为普遍,如目标缺少分层,课堂教学忽略特殊学生的学习等[4]。体育课堂上需要一线教师时刻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并及时调整,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受益。

3从“课程目标”明方向

学习目标在新课标中包括课程目标、水平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等。课程目标指出了课程教学应朝向何方,其中分为5个方面,首要目标是“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这一目标,无论是体育教学大纲、新课标实验版,还是新课标修订版,都被作为最为关键的课程目标。二是“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三是“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四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五是“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6]后4个方面的目标内容尽管与首要目标相比未表现出那么突出,显得那么重要,但是,也都不容忽视。

另外,由于课程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4个学习方面,因此,总目标又根据其重要程度被拆分到各方面之中,如课程首要目标出现在“运动技能的目标”之中。这些目标,实际上是让一线教师明确课程教学不能偏离方向,至于具体到各水平段、各学年、各学期,甚至单元和课时目标的把握,需要依据实施建议中对目标提出的设置建议。

4从“课程内容”明范围

新课标修订版在课程内容上表述较为明确,分别针对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4个学习方面列举了一些建议内容,而且,各水平段大致在难易梯度上有一定的区分。例如就“运动技能”而言,“水平一”为达成“学习基本的身体活动方法和体育游戏”目标要求,建议“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完成多种形式的走、跑、跳、投、抛、接、挥击、攀、爬、钻、滚动和支撑等动作”。“水平二”建议“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完成快速的曲线跑、合作跑、持物跑,单、双脚连续向高和向远跳跃,单、双手的投掷和抛物,有一定速度要求的攀、爬、钻等动作”[2]。一线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从中明确教学内容范围,而且按照不同水平段的内容建议,基本上可以实现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一些从易到难的活动方式和基本运动的能力。因此,在选择和确定教什么的时候,充分研读新课标,准确把握内容范围和难度十分必要。

5从“实施建议”明方法

新课标修订版中的实施建议,主要包括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其中教学建议涉及到教学内容如何定,教学方法如何选,教学目标如何设。体育教师应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些建议呢?

首先,就“教学建议”而言,从目标设置到内容选择,再到方法选用分别给出了具体的、明确的操作方法。比如,在“设置学习目标的建议”中,不但提出了要“在目标多元的基础上有所侧重”,而且,还要求“细化本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还要重视“目标难度适宜”。这些具体的建议,可以让一线教师对目标更有把握,尤其是在如何细化上,可以按照建议中提出的“条件”、“行为”、“标准”3要素来衡量。只要这3个要素在一项目标中同时存在,就可以基本断定该目标较具体、便操作、可评价。这样,就可以避免过去的目标过于笼统的现象。又如,在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的建议中提出了5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体现‘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适合教学实际条件”和“重视健康教育”。这就相当于给一线教师提供了明确的内容选择依据,不至于再出现“想教啥教啥”的错误观念。

其次,就“评价建议”而言,新课标倡导的是“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以多元的内容、多样的方法、多元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构成科学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体系”。为此,在实施评价的时候,需要首先明确评价目标,然后,再合理选择评价内容,还要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并要求能够发挥多方面评价主体的作用,对评价的结果也要合理的运用。这些具体的建议,使得一线教师能够逐渐规范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课程标准在评价方面还列举了小组评价和学生个体评价记录表,可以适当的参考,并灵活把握所担任教学班级学生的评价方式。

总之,认真把握“实施建议”,就能够明确掌握各方面的操作方法,便于一线教师达到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完成《课标》中提出的具体任务。

参考文献:

[1]蔡志强.体育新课程改革中的难题及其突破策略[J].体育学刊,2013,20(5):76-7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毛振明.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篇8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抓手之一,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既要体现时代性,把握好师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性,同时开展工作富于创造性。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进一步促进师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二、主要内容

(一)继续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

1、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网络。

分管校长

德育领导少先队辅导员

各班主任心理辅导室小辅导员“心灵之约”联盟

2、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质量。

期初制订好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活动计划,在开展教研活动时加强对团队辅导方法的研究,经常性的了解学生中出现的有普遍性、针对性或特殊性的心理问题,通过教研活动共同探讨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继续开展好培训工作。

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教师对全体班主任做好校内的培训,同时选派好老师参加区级的各类培训,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

(二)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1、邀请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经验的老师对学生作专题讲座。

2、通过小广播、小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

3、通过心理辅导课加强对学生的团体辅导。

4、通过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加强对各类偏差生或近期各方面表现有起伏学生的访谈工作,要求主动出击,建档立卡,做好跟踪疏导工作。

5、依托少先队组织,积极开展好“心灵之约联盟”和小辅导员的知心姐姐活动。

6、通过开展有益的活动,如各种小队活动,奖章活动等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篇9

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第一,深入调查研究,洞悉学生心理状况。要掌握实际情况,总结积极品质,发现存在问题,把握心理规律。学生心理有规律,不能人云亦云,不能摸着石头过河,我们要以规律性来应对当前问题的复杂性,要用积极的心态来培养积极的心态,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二,要勇于创新实践,提升学生心智水平。体智是我们接受的概念,心智也应该是一个大家接受的概念。对心理健康教育,各地可以先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学校可以先有自己的发展规划。要在编制、职称、证书等一些问题上取得突破,要在促进学生心理积极健康成长方面积累经验。

第三,要凝练政策建议,推动学生心育普及。首先要坚持一个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方兴未艾,这项工作大有前景,各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或者心育工作时不我待方向是正确的。其次,要坚持两个支持,一是要支持课题的研究,包括各地的课题研究。二是要支持各地的探索,支持各地在心育方面的一些做法,表彰成功经验。再次,要修订、制订四个文件。第一修订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重要内容。第二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个纲要已经实行九年,现在有了新的情况、新的问题,预计在施行十年之际即2012年颁发修订后的指导纲要。第三制订应激状态下学生心理辅导指导纲要。第四制订中小学心理老师培训标准。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篇10

关键词: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调研现状对策建议

theresearchaboutstatusquoandstrategiesofmentalhealtheducationinYunna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

LiZhihongYangGuofu

abstract:thearticlediscussedthestatusquoandproblemsexistedinmentalhealtheducationinYunna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andgavesomesuggestionsonwaystoimprovethejob.

Keywords: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mentalhealtheducationinvestigationStatusquoStrategies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9-0053-02

1.云南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情况

为全面了解云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促进我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与评估研究课题组认真编制包括领导管理、队伍建设、配套设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等多方面内容的调查问卷,在云南各高职院校中开展了相关调研,2009年9月,课题组召开会议,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全面的了解到云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情况。

总的来说,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对心理健康教育比较重视,设置了专业机构、解决了必须的工作场地,有一定的经费投入,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基本的条件,多数学校都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运用网络、组织各种活动等渠道积极开展一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各学校在机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办公设施的配置、经费的投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反映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云南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机构设置不规范,经费投入普遍不足。

调查中我们发现,机构设置不规范和经费不足的情况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多数高职院校虽然都建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机构设置不规范,有的是独立机构,有的归属学生处,有的隶属社科部,有的归属不明确,有工作任务临时抓差;多数高职院校虽然都建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并未已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没有设立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经费没有纳入学校议事日程,导致工作条件,硬件配置非常有限,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2.2专业队伍缺口较大,师资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一支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际经验,同时有适宜的心理品质――真诚、善良、热情、乐观、自信、坚忍、耐心、宽容、助人、责任感和探索人生的兴趣的高素质的专业队伍。调研中我们看到,目前我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只有12.5%的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师生比达到上级要求,41.7%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由兼职人员完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62.5%每年只能接受10学时以上的专业学习培训,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缺口较大,师资队伍学习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2.3课堂主渠道作用发挥有限,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目前我省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开课形式呈现多样化特点,既有必修课程,也有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教材使用和课时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具体情况见下表。

总体上看,目前各学校没有形成主体课程、兴趣课程、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群,影响了课堂教学主体作用的发挥,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2.4科研工作重视不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展。

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开展是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普遍对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重视不够,缺乏科研的氛围,科研能力、科研成果质量和数量非常有限,科研工作现状与本课院校差距很大。调查显示,58.3%的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课题研究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专业人员科研能力亟待提高。

3.云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研究制定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与评估体系。

为了进一步推动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制定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与评估体系势在必行,只有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对学校的年度目标责任制的考核中,同时建立奖优罚劣的配套制度,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才会落到实处,才有制度的保障,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会更加规范、更加稳步快速健康的发展。

3.2加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进程。

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基础比较薄弱,与已有二十多年发展历程的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相比差距很大。目前云南一些高职高专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没有专业专职人员,没有专项经费,没有工作场地和必要的条件,工作流于形式,满足于完成上级检查,其工作水平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要促进云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必然选择是走专业化之路,这是进一步规范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是满足高职高专学生健康成才需要的现实要求,也是进一步提高从业教师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实际需要。

3.3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5555”服务机制。

建立起“5555”工作模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工作机制,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早预防、及早发现、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具体为:五级塔形工作模式,依次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分中心、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宿舍心理健康观察员。五级目标体系,依次为: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困扰疏导、心理障碍咨询、心理危机干预。五级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依次为:寝室―班级―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分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五位一体工作方式,依次为:课堂教学、宣传教育、咨询辅导、治疗控制、危机干预。

3.4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化很强的工作,素质优秀、数量足够、成员稳定的专业队伍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按照要求,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心理治疗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运用一些基本的心理测量工具,但目前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许多是由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兼任,专职专业人员数量与上级文件要求的师生比差距很大,从业人员专业学习提高的机会也很少。因此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把好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入口关、使用关、提高关,按照素质高、业务精、师德好的要求加大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师资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力度,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专业队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5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渠道,它可以通过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调动自身的心理机能进行自我疏导、自我教育,从而克服心理障碍、改善心理行为,提升心理品质,因此,课堂教学是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目前云省高职院校中只有37.5%的学校以必修课的方式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在教材的使用,课时的安排上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形成包主干课程和兴趣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群。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丰富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利用案例教学,通过各种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意义重大。

3.6加强科研工作,拓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渠道。

目前云南省高职院中58.3%的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课题研究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普遍存在科研学术氛围不浓的情况,各级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要把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列入科研计划中,加大支持力度,采取各种办法激励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申报各种级别的科研课题,探索日常教育与管理的新思路、总结好的经验,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研究,把科研、教研和实际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以科研和教研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建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4年

[2]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3]王建中、金宏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