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十篇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十篇

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6:06

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

引言

随着教育建设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素质教育是根据时代需求,将学生培养成综合型人才,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结合教学内容实施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素质教育是我国现代化教育建设重要内容,与应试教育极为不同,不再是以应对考试作为教育目的,而是以培养学会综合素质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小学数学,作为九年义务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方式,能偶很好地贯彻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和方法。

1、数学核心素养与教育核心素养的关系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以培养人才作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和素质作为内容,以教育方式作为手段,将学生打造为一个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的综合型人才[1]。素养,不同于素质,却与素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集各种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内容包括个性、技能、知识、情感等等方面。核心素养,是素养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学生在经过教育之后所具备的个人成功生活和社会健全发展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体,内容包括三大模块,分别是“人与自身发展”、“人与工具”、“人与社会”。王尚志教授在数学学科课程纲要建设推进研讨会上,曾经作了“关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专题报告,提出中国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培养好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大核心素养。王尚志教授提出的六大核心素养是针对数学学科而言的,与教育强调的核心素养有着密切关系。学的核心素养与教育的核心素养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是具体与统筹的关系。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应该从兴趣入手,

2、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方式方法

2.1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与传统教学相比,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教学活动以学生作为中心而开展[2]。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提问教学法等方式,吸引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索。例如,在认识《100以内数》这一节课上,教师就可以用火柴棍游戏作为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学生对火柴棍的摆弄,使学生加深对数字的影响和理解。同时,运用火柴棍,学生也可以摆出各色各样的事物,充分符合学生好动爱玩的天性,也能使学生培养创新思维,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重的兴趣。

2.2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的培养,帮助学生提升探索能力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的培养,注重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幼稚而加以取笑,应该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加以赞赏,鼓励学生多提问,提好问,帮助学生提升对数学知识的探索能力。因而,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教学价值,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和解决。对于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和见解,不仅要给予鼓励,而且要表扬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大家一起去深层次地思考交流。例如:教学《加法交换律》,这节课主要是探究和发现规律,在探索新知的环节,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讲清竞赛的内容和规则后出示题目:25+48、48+25、68+27、27+68各个小组轮流答题,随着问题的深入,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加法交换律的问题,进而把握加法交换律的相关规律,让学生真实地掌握加法交换律的相关知识。

2.3注重数学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进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能够使生活更加富有细致化和情趣化[3]。因而,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数学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相联系,帮助学生培养实践能力。例如,数学知识中的估算运用,就与人们的生活世间有着直接联系,也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计算方法。在生活实践中,许多数学问题只需要得到大致的结果,就能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估算的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对于学生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的问题,以及培养他们的数感及数学应用意识都有着积极意义。比如估算到超市买东西大概需要带多少钱?估算一个房间的面积大约有多少?估计一个操场大约可以容纳多少人?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需要教师平时课堂教学中坚持不懈的潜移默化,这样学生才能将估算内化,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才能真正的提高。

3、结语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通过生活实践体验、游戏教学法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运用能力和相关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春妮.小学数学教育与核心素养培养[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6,05:25-26.

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篇2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性极强的学科,因而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创新素养的重要载体。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思维互动的过程,又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思维品质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敢于质疑,善于对已知的知识进行“重组”和“转化”,从而依陈推新,从而学会如何学习数学,以及具有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素养。本人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在自身多年小学数学教学和实践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创设数学学习情境,激活创新思维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精心创设数学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创设数学学习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

1.创设生活情境,以兴趣激活创新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影响思维,人的情绪高涨的思维水平明显高于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情绪高涨取决于某一事物的兴趣,兴趣是思维的动力。数学来源于生活,据此,教师创设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兴趣的生活性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唤起他们的强烈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激活思维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二年级的“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时,先出示一幅有趣的大象运木头的情境图,并播放劳动场面的音乐,此时学生的情绪高涨,教师抓准时机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一共运多少根木头?并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教师经常创设有趣的数学学习情境进行教学,既激发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创设悬念情境,以问题激活思维

学生积极思维往往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在新旧知识的连接c上,设计悬念,例如:教学“分数化小数”时,我不采用师问生答的形式,来一个别开生面的师生竞赛,由学生出题,说出几个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看谁最快说出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当学生才计算出一两题时,我已经判断完毕。学生不禁“惊讶”老师为什么如此神速,这里有什么奥妙了呢?学生带着这一悬念去思考去探索其中的规律。初步得出结论后,我围绕其中“最简分数”这一学生容易忽视的前提条件,再次创设问题情境,让孩子们判断几个非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照前面结论判断出现了失误,又促使学生思考失误原因,从而完善对这一规律的认识。

二、激发学生质疑意识,培养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疑”能诱发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探索去发现真理。许多科学发明与创造往往都是从疑开始从解疑入手的。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都需要创始性的想象力。”可见,质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动力源泉。因此,本人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四人小组讨论、同位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开拓学生思维,并要求学生敢于向老师质疑,敢于对书本的知识提出疑问。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规定四年一闰?”“二月为什么只有28天或29天?”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质量如何,都及时表扬,保护他们的创新知识,从而为他们走向创新“铺路搭桥”。

三、引导探究学习,培养思维能力

充满智慧的数学课堂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因此要让学生积极探究进行“再创造”学习过程。例如:在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活动中,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地复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及割补推导上述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本思路,这就为学生的在创造活动作了知识和方法上的铺垫。接着提出:圆的面积公式怎样推导呢?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吗?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剪拼,尝试拼摆,发挥各自的想象,有的剪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的剪拼成近似的三角形和梯形等。教师逐一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都推导出了圆面积计算公式。在这过程中,学生尝到了独立思考的乐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最后让学生总结、比较推导过程,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学生明确:不管怎样剪拼,都要“转化”已学过的图形。在转化过程中形状变了,面积总是不变的。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思辨性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再创造”的过程中,建立“转化”的意识,掌握思维方法,把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结合起来。

四、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创新思维

有的数学教师在教学当中,只重视让学生做题,而缺乏了数学语言的训练。新大纲明确指出:“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因为小学生正处在思维语言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所以我在教学中加强加强数学语言训练,通过有序的语言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只要我们努力从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入手,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敢于对问题质疑,提出独到见解,大胆设想。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创新思维的特点,做到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有机统一,就一定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学会学习以及实践创新等方面的素养。

【参考文献】

[1]朱及群.《社会心理学》[m].新华出版社,1991.12

[2]任樟辉.《数学思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版

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当拥有的特定数学综合运用能力。核心素养并不是单纯指小学生在学习数学当中的知识或者是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简单来说,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是一种基于基础数学知识发展起来的高于具体数学知识技能的一种素养。它反映了当前学习数学的本质和中心思想,会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呈现,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对于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内容、掌握数学本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价值

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价值主要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的两个方面。

首先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着重大的教育价值。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素养,数学教学也就是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主要是通过一些数学例题的讲解来完成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授,教导学生处理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而核心素养就是一种基于传统的数值、计算、测量、统计等具体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对社会生活中数学作用和价值的认知。小学生在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上并不是空泛的,具体要落实到教师的教学过程当中,体现在小学数学的各个教学环节中。

其次,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价值还体现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新时代的教育已经给小学数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不但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更要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使得每个人都能获得良好的小学数学教育,得到不同程度上的发展。因此,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贯彻数学核心素养,在开展教学活动当中要注意学生自身的学习素质和学习要求,将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都予以满足,让学生的个性化数学能力在其中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也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

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是小学义务教育中的核心课程,是一门需要学生合理开展逻辑思维能力,充分动用想象力和运用数学理论知识的复杂学科。近年来,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不断完善,“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和广大教师在课堂上教育的关键点。本文根据当代信息技术的科教手法,对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进行探究和分析。

1、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扩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

当今社会,科技不断发展,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课堂授课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小学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并利用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和科技性等特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扩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独特结晶,其主要的构成部分是数学人文、逻辑思想、数学意识,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审美表达是数学教学的切入点,换句话说,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让学生爱上数学,并让学生掌握合理和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经历一个“愿意学、敢于说、勇于做、能做好”的数学学习过程,从而扩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把学习数学与实际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主动地思考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统计表与统计图”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认数、计算、测量、统计”等的理论知识时能有较高的感悟和理解,比如下面这个统计图中,a、B、C分别占有46%,38%,9%的比例,求D的区域占整个圆的百分比。根据图中的示意,我们可以得到D的百分比的求法是1-46%-38%-9%=7%,由此得到D占整个圆的百分比是7%,教师要充分锻炼学生的数学核心思想,让学生遇到概率数学题目时,有效地围绕中心思想,即概率知识,进行解答,能提高做题效率和准确度。锻炼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2、采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元素――丰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要求极高的学科,要想学好数学,学生不仅要熟知课本上的理论教学知识,还要有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小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对许多复杂的理论知识和数学逻辑不能很好地掌握和记忆,教师要做好引导的作用,利用好网络这个强有力的工具,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发展学习耐心,提升做数学题的运算速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采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元素,能为小学数学课堂带来强有力的效果,让学生明白数学的核心内容就是逻辑思维与实践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学习的工具,利用网络资源教学让课堂高效率和高质量的进行。数学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有:抽象推理、数学模型、运算能力、数据分析、空间概念等,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的元素,对学生进行教学。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模型结合”的教学方法,即通过让学生观看数学模型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多面体的结构了解,如粉笔盒可以近似地看作“正方体”,钢笔可以近似地看作“圆柱体”等等,教师要从现实世界到数学内部,把数学课堂上的研究对象推广到实际生活中,引发学生的构思和想象,再通过各种命题的推理和演算过程,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加强运用技巧,使小学数学课堂具有“实用性”、“多元性”、“核心性”等特点。

3、加强“信息技术”的教学探究――提高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效率

社会和科技在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势必会成为当代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教学理念,既然选择了网络资源教学作为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师就要有效地运用其优势,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和课堂模式的探究过程,把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发挥到极致,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效率。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多运用一些例子,让学生学会自主地探究和学习,利用科技技术,找到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学习内容,另外,教师应当多找一些关于教学内容的资料,学生感兴趣了自然就会认真听课,自觉地集中课堂思想,紧跟教师步骤学习,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例如:在教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一课时,教师要注重“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答关于直角三角形的数学例题时,充分发挥数学核心知识,比如下面这题,在直角三角形aBC中,两条直角边边长是3和4,求另一条边的长度,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求得斜边的长度为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再开方,最终得到5,教师要严格培养学生的做题经验,让学生形成数学逻辑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让学生具备了“核心素质”的学习观念和意识,才能落实小学数学核心教育的高效课堂。

总之,“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是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新目标和新理念,是深化改革体制和教育体制的重要核心内容,也是当代小学数学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一定要从日常的教学工作入手,结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再数学课堂中加入有效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教学,促进“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可持续、全方面的发展,切实提高小学数学科教课堂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章红波.信息技术与现代化教育[J].山东教育科研,2001年Z1期

[2]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促进英语教学.《江西教育》.2009年30期

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知识本位;培育应用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应用并不是固定在某个阶段的,而是贯穿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而小学阶段是核心素养培育的最佳时期。目前,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已经,但是还只停留在观念层面,虽然新课程不断改革,但是行动远远跟不上。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应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1)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关键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与灌输,学生逐渐成为接受知识的机器。(2)分散教学原来程序化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的结构是由一系列的程序化环节联系起来的,每个环节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而通过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可以打破这种传统。(3)改善重视教学结果的弊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只是单纯地去死记硬背所考的知识点,教学效果并不乐观。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提高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和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而在解决问题时,也锻炼了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筛选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在最后的交流讨论阶段,学生相互交流,互换想法,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应用

在小学时期,学生刚刚步入智力发育的初级阶段,因此抽象能力比较弱,与此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略有不足,不能清晰表达出自身的想法和诉求,因而教师不能彻底把握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应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从实际出发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具有自主能力去研究各式各样的数学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作为辅助,通过个人的表现情况,不断地将教学问题进行延伸,从而达到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实际相互联系。例如在学习“问题解决”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更加贴近生活的实例,例如苹果个数的加减,公交车上人数的多少等等,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能较好地理解掌握用题;在学习“认识长度单位”时,可以让学生用直尺测量他们感兴趣的小物品,加深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的钻研能力

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钻研能力,学生可以在钻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思维的散发。例如,在学习长度的数学概念时,会涉及“厘米、分米和米”的教学,为了贯彻直观性教学,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长度分别为1米、1分米和1厘米的小木棒分发给学生,让他们直观感受这些长度究竟为多少,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的触摸来理解厘米、分米和米的不同,对长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分米的小木棒去与一米的木棒进行比较,看一米能够包含几个一分米。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所学习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3.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小学数学老师要在数学教学中想办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好奇心比较强烈,学生才可能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

4.加大题目开放性的力度

数学教师应当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开放性数学题目,这种题目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意识,还有看问题的多维角度。例如,五年级上册数学的课外习题中出现这样一道题目:从4根5厘米、4根3厘米和4根1厘米长的小棒中,选出若干根,并使它们首尾相接,能够摆出几种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动员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在操作的过程中,开发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最后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排列方法。

5.开发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开发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当今比较盛行的翻转课堂和微课,这种方式的教学流程更加灵活,形式更加个性。学生通过教学视频与资料可以反复地学习基础知识,在学习时间上灵活可控,还可以随时倒回不懂的地方;在课堂中完成作业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可以针对作业问题及时与教师交流,获得针对性指导,对于知识点比较零散的小学数学来说,这种教学形式十分有效。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与应用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运用不同的授课模式,培养学生的钻研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同时,开发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并且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探究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掌控数学学习的思维方法,这是一种技能、观念、品质等多方面的能力,可以让学生站在更高的位置去学习数学。尤其是在小学这一基础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学生数学意识的形成。所谓数学意识,就是一种良好的数学知觉,可以让学生从本质上去看待数学问题,这是一种数学学习层次的体现,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的敏感性与适应性。并且,拥有数学意识的学生,会有意识地观察数学的表象,可以从客观的事物出发,去理解数学内部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十分重要。而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通过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学无所不在,慢慢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与对数学的敏锐性。同时,现下的小学数学教材图文并茂、知识灵活,这无疑为教师实施生活情境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程时,教学的难点就是学生对于人民币的价值理解以及人民币面值之间的换算,而人民币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事物,利用学生对生活的敏锐性去学习数学知识,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理解人民币面值之间的换算以及具体事物的价值,这有利于学生数学意识的形成。

二、掌握估算方法,培养学生数学直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是学生对数学宏观体现的一种把控能力,同时也是对数量最直接的一种判断能力,可以说估算能力就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种体现,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简单、快捷、高效地学习。能够灵活掌握估算方法的学生,判断能力、分析能力也会超过其他同学,是学生思维敏捷性与创造性的体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想尽办法去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并且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数学直观目标。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程时,教师可以改变以往教学中从精算入手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从估算开始学习,先用竖式计算的方式在心中计算,从而慢慢形成对数学的知觉,最后提升学生计算的精准性。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教材以外的估算资源,如体育课上学生每分钟的跳绳次数,或者在春游活动中应该准备的用具用品数量,让学生通过这些实际的数字提升自身的估算意识,这也是一种数感的形成,长此以往,学生必定会在估算中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与归纳能力,最终形成一种科学的数学直觉。

三、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而这无疑也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种体现,并且是核心素养中最核心与最本质的特征。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将学生局限于教材以及课堂之中,应该为学生开展更多的课外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去认识数学,从而在实践活动中去丰富自身的见闻,通过动手、动脑、动眼、动嘴,调动多种感官去学习数学。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教师若想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米以及千米,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之中走一走、看一看,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50米、100米以及1000米的赛跑,让学生用自己的脚去丈量校园跑道,从而更加真实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与单位之间的换算,在这种开放的探究活动之中,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c实践能力,内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这可以从本质上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终身学习,因此在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姜宇,林崇德.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6).

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篇7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数学课程价值数学教学策略

当前,核心素养已跃升为教育界热点,成为教育者们借以深化课程教材改革、教学方式变革、教学质量评价、教师专业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要素。那么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怎样的数学教学才能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笔者基于改革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从以下方面探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注重围绕数学学科核心概念开展教学

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要求围绕数学学科核心概念开展教学。核心概念是构成学科骨架的、具有迁移应用价值的概念。揭示学科知识的本质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具有统整学科知识的功能。以数学核心概念统领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进行综合思维并实现学习能力迁移。因此,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学重心从注重“讲授记忆”具体事实转移到对核心概念统摄下的学科知识及结构的“深层理解迁移应用”上,以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

例如,“百分数”教学为了促进学生对“百分数”这个核心概念的深层理解,首先可以把核心概念具体化为一般概念知识,如“百分数的意义;求百分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然后,通过一系列驱动性基本问题,如“百分数有何意义?”“怎样求百分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怎样互化?”“百分数有何应用价值”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最后,围绕驱动性问题设计、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分析关于百分数的意义、特征、性质、应用等具体数学事实基础上促进对一般概念的基本理解,最终建构核心概念。

以核心概念统领,设计“具体数学事实驱动性问题理解一般概念建构核心概念”双向互补教学主线,对核心概念形成的普适性认识具有持久迁移应用价值。学生一旦建构核心概念,就可以通过核心概念迁移应用解决现实性问题,从而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核心概念教学的价值体现。

二、提供学生研究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机会

提供研究数学思想方法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促进学生对数学原理和态度的学习迁移,发展数学思维。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要求将教学重心从教师教学生转移到学生自主探究建构知识方法过程上,要求为学生探究性学习创设真实、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适当方法解释问题,从而获取知识、领悟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并提升通过数学探究获取知识、研究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圆的周长”探究中,教师提问通常都有共同之处:先让学生猜猜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然后根据猜想设计方案测量需要的数量并进行验证,最终得到数学结论。这个过程看似注重学生有证据地猜想、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能力等探究能力培养,实质上并没有给学生质疑思考探究中可能产生的诸般问题的机会:为什么要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为什么要用周长除以直径?实验数据存在的误差是什么?”等等。不难发现学生所谓的“合作探究”只不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几个人一起操作”的大问题,是在简单重复数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而已。

显然,这样的教学不能提升学生独立建构知识思想方法体系的能力,只有给学生充裕的时间不断反思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何精确地测量所需的数量?为什么要用周长除以直径?为什么要进行多次测量等问题?并引导学生对现有结论进行反思和质疑:误差是哪些原因造成的?怎样减少误差?等等,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研究数学发展历史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科学态度和情感体验,教师若能借助数学发展历史挖掘知识背后的孕育发展、由潜到显的转化历程,帮助学生体验数学曲折发展史中涌现出来的伟大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则更富启迪。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向学生展现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真实历史过程,帮助学生切实体验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例如,分数教学中“小数点的由来”,教师可以呈现小数发展演变过程:1700年前我国数学家刘辉开始应用十进分数前人用低一格摆算筹的方法表示小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小数大约400年前用小圆点来分隔小数里的整数和小数部分现在的小数表示方式。给学生留下数学发展足迹,领略数学家的伟大贡献,体验前人不断继承、研究和发展数学过程中的严谨态度和科学精神。

通过提供丰富的数学史,给看似枯燥、冷漠的数学注入充满人情味的数学家、数学故事等,带领学生领略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精神,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而促进他们数学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四、借助原始问题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意识

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适宜进行自主探究的原始的、未知的、生活的和现实的问题情境,设置待解决的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提供充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独立自主尝试用各种方法开展研究活动,从而拓宽视野,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体验数学探究乐趣和精神,培养探究能力并养成良好数学素养。

例如,教学“认识圆”后,教师提出: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继续深入追问:车轮为什么都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该装在哪里?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和方法查阅资料,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研究探讨,列举验证等,了解车轮构造原理――车轮在地面上滚动时,车轴离开地面的距离总是等于车轮半径,车子就会平稳行进,不会上下颠簸,从而有效巩固“圆”、“圆心”、“直径”、“半径”等有关圆的概念知识。

只有把学生置于真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自主探究,才能获得更有价值的知识方法,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自觉意识和关键能力,才能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转变教学理念和目标,改革教学内容、方式和过程,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应用,以及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及确立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钦.关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物理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5(12):35.

[2]胡玉华.科学教育中的核心概念及其教学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2015(03):35.

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篇8

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实际学习,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快地理解和吸收数学知识内容,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价值意义,提升自身的数学逻辑思维,增强数学解题能力,对学生掌握数学本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下,积极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作用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育越来越凸显出其教育价值。数学素养是当今社会小学生素质教育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师应该将其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具体渗透中不仅要为学生解惑数学学习上的难点,更是要重视学生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深刻理解到数学核心价值的内涵。学生有了数学核心素养,就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相关问题,在头脑中也会形成一个数学知识框架,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例如,在学习《加法与减法》时,教师要从学生的性格特征及实际接受水平出发,采取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来取代抽象的数字,如5只猫、7只猴子、10条小狗等具体数量,教师在深入的引导下,学生便会调动起学习的兴致,认真计算起来,而对于小学生来说,5、7、10这样的数字在学生眼中视为枯燥且抽象的数字概念,教师将数字替换成动物数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将数量与数字串联起来,形成一定的联系,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数感”;又如,在学习《认识分数》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列举剪绳子、分蛋糕等形式来为学生形象地阐述这一知识点,学生通过结合生活化的例子,能够快速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与分数相关的数感。通过这样反复的学习后,学生可以自行运用分数概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用数来表示数量,达成数感间的有效贯通,从而促使学生的数学核心形成。

二、积极运用游戏的形式体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与价值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性格特点都比较活泼好动,并且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较强的好奇心理,最愿意在课下做一些有趣的游戏。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喜爱的游戏创编进去,由此可以促使学生将在游戏中收获的游戏体验与数学知识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为学生营造出快乐教学的氛围,从而能够体现出数学核心素养教育的意义。

例如,在学习《6的乘法口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将乘法口诀的背诵方法教会给学生,在进行口诀训练环节中,教师可以创建对口令的游戏形式,并在游戏中师生用共同打手堇磁卸隙源怼>咛宓男问绞牵航淌υ谒党鲆桓隹诹詈螅由全体同学说出得数,教师再指定学生说出一个口令,再让班级其他学生说出得数;教师也可以采取班级小组的方式,五人一组、两人一对的形式。在对口令的游戏活动中,教师也要起到监督的作用,及时更正学生判断的对错。通过做游戏的形式,可以在师生互动中将学生与教师融为一体,将教师的授课形式与学生的积极参与相结合,很好地展现出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模式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增强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灵活掌握运算的能力,促使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效提升。

三、在教学中将知识与技能同时串联,体现出数学核心素养的价值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基于知识和技能形成过程中得以展现的,其概念核心主要包括定义、公式、性质、定律等重要知识内容。在这当中,计算、测量与画图是当前小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数学技能,并已经在试卷中得以体现。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建立一个清晰的数学知识体系框架,结合所学内容,引导学生领会知识形成过程,在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深入地理解数学核心内涵,并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数学核心素养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乘法》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开创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学生们喜欢去游乐园么,喜欢玩哪一类项目等,学生的注意力会立即集中起来,在大家积极的发言中,教师可以切入主题,为学生设置一道数学题:游乐园里有一辆4节的小火车,每一节车厢只允许坐3名小朋友,大家算一算这辆火车一共可以载几名学生?教师也可以积极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应的动态图片,以此为学生呈现出更为直观的数学形态,从而根据学生所得出的结果做一个总结,继而开启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在学习过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继续出题:游乐园的过山车一共8节,每节只允许坐2人,试问一共能坐多少人?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刚刚学习过的内容试着列出乘法算式,并与加法算式进行对比,让学生去体会乘法的意义。学生通过上述方式的学习,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并能从中体会到核心素养的含义与价值作用。

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篇9

要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与进俱进,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型数学教育观,明确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等方面的素质。为此,我们要将素质教育有机的融合在日常教学之中,在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下,着重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分析归纳、严密论证的能力和良好的数学情商,进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为其它素质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要坚持教学与育人并举的原则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促进学生知识、身体、审美、能力和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小学教育是学生人生教育的启萌阶段,更是学生心理发展、成熟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心理状态的形成将对今后的学习和人生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充分认识到相对于教学来说育人更为重要,要熟悉和掌握思想教育这一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合理的运用。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书面表达、思维意识。将极大地影响他们将来的人生走向。

3.强化对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

思想决定态度,良好的思想教育将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动力。由于数学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老师在教学时可通过向学生介绍国内外数学发展史和数学家的成长史,尤其是数学在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投身祖国建设的热情,养成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良好品格。数学丰富的对立与统一,联系与制约和量变到质变的内容充分体现出数学独特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老师如能将这一思想贯穿到教学当中,将极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领悟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强化上述思想教育的同时,老师更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坚定学习数学的雄心、决心、耐心,细心和恒心。

4.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素质

老师在教学过程不仅要教育学生知识,更要通过数学原型的分析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一系列的实际现象和循循善诱的引导方式,加深学生对于原型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进而深刻领悟所学内容的范围和用途,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能力。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和具体性双重特点,因此,老师应积极推进“模型”教学,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方面,通过与日常工作的结合,将有助于学生形成“模型”概念,进而增强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和素质。除此之外,要教育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思想,从而充分认识数学方法和知识的规律性,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5.重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决定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由于目前的小学生普遍是家中的核心和焦点,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因此,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永不放弃的精神、坚毅果敢的性格不仅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更有利于学生各项素质的培养。为此,老师要积极开展兴趣教学、快乐教学,激发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培养良好的心态,同时开展欣赏教育,积极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潜能,此外,老师还应该用自身的经历、他人的成功事例来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的身心健康。

6.总结

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篇10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近日在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上,专家表示,时代变化了,要求变了,呼唤核心素养的出现。讨论中国的核心素养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要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校情。哪些素养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我们的学生和国民所需要的。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核心素养将为北京学校带来六大变化。”有关专家表示,六大变化包括:

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

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在论坛演讲中表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工作报告已经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鉴定。

对于这一国家版“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社会各界充满期待,同时提供了多个方面的建议。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xx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自主发展”是近日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含的三大板块之一,而“学会学习”又是自主发展的基本前提。

“学会学习”一直以来是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的共同期望,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学会钓鱼,而非只享受现成的鱼。具体到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呢?在我看来,在教学中可以分三分走。

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螺旋式上升”的背景下,有些知识点的跨度比较大,前后联系相隔的时间也比较长。以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为例,小学四年级开始教授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要求简单应用;初中八年级要求简单说明原理,广泛应用;九年级要求进行推理证明和灵活应用。在如此长时间的跨度内,如果学生不会总结和梳理,那么必然会形成知识的“交通堵塞”。

随着年级的升高,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应当经常整理、复习、归纳和总结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逐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简单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这也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如果学生不会归纳总结,在六年级复习时,可能还要翻看三、四、五年级的书本;在九年级中考复习时,可能就无法将七、八、九年级的知识系统归纳梳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高考复习时,可能也不会把初、高中的知识建构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最后复习阶段学生的负担不知要增加多少倍,更不用说触类旁通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完善“几多几少”,会对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大有裨益。作业少一点,学生看书的时间多一点;重复抄写少一些,学生自己整理的时间多一些;共性的作业少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多一些;老师讲得少一些,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一些。这种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当学生逐渐能够熟练地进行归纳总结时,就会逐步学会华罗庚所言的“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学习方法,其学习能力也会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逐渐得以提高。

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学生不应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处于主动、积极的知识构建状态。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有的个体学习经验与知识结构,而新学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的衔接问题,可通过同化和顺应等思维过程得到迁移和解决。

在同化过程中,新知识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结构所解释,并被纳入到结构之中。如初中数学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运算,可纳入到小学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体系之中。在顺应过程中,原有知识结构和经验按照新知识的生成过程重新组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和发展,同时又产生新的变化空间。如较小数减去较大数在小学数学中是不成立的,而在初中有理数范围内相关计算是可以成立的。

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复习准备篇。这个设计就是为了小学、初中英语的衔接,兼顾了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差异,因为农村和城市学生的英语起始教学时间有很大不同,所以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把握进程。这样的课程设计,就是为了特定学段学生知识的衔接与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