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教育教学方法十篇小学教育教学方法十篇

小学教育教学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7:34

小学教育教学方法篇1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方法理念

现代体育教育应该遵守以人为本、以学生在现实体育教学过程中真正的感受和心得为出发点,让学生在体育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充分体会体育教学带来的幸福。小学体育是在体育教师的带领下学习和掌握最基本的体育活动技能,养成喜欢运动的习惯,达到身心健康的发展目的。

一、小学正确的体育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现代小学的体育老师往往没有敬业精神,他们看中的不是教好学生而是见机索取。导致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每况越下,加上各种因素和多方环境的影响导致小学体育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错误的教育方法完全没有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严重的甚至伤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当代小学体育已经进入谈到体育就是体质的发展,忽略了体育技能的学习和性格的塑造、品格的提高、人格的完善。

二、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

要改变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必须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是实行正确的体育教学的一个重点,突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趣味性、多元性和教学性等优点。现在的小学体育教学,过于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只看重学生的体育成绩有没有提高,忽视了学生自己的想法。体育教师普遍认为体育教学是为了达标和比赛,在体育课上只按专项训练的要点教学,只重视少数在体育方面有先天优势的少部分学生,而忽视了大部分学生的体育教学。这种太多的要求导致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对体育没有兴趣,在体育课上没有激情,甚至讨厌体育运动。太过严密的组织和统一的要求,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感到焦虑,不会认真上课,使教师不能全面的了解每个学生的体质差异。所以,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是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三、正确的体育教学方法

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促动着体育教学工作的前进道路。特别是在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全民运动”的理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更加尊重和理解体育精神。在此大背景下,体育教学也应契合社会发展的脉搏,致力于培养出身体素质过硬、精神斗志激昂的现代化人才。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对职业人才需求的日益加大,小学整体教育环境和教学理念的优化,也在无形之中带动了小学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游戏法

体育游戏是由简单的运动动作组成的,拥有的情节的体育手段。是一项充满激情的活动,体育游戏有简单性、情境性、教育性、愉悦性等。幼儿园的体育教学也是这种体育游戏,为了使小学生更好的适应正规的体育教学,在小学可以多采用这种体育游戏的教学方式。虽然体育游戏是以游戏为主,但是游戏有明确的目的性,小学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游戏必须有很强的针对性。

(二)情境法

情境法师融合了言行举止为一体的教学方式,它是创造情境来带动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带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发散学生的思维。可以利用基本教材,设置一个连续的情境,例如可以设置以劳动为主题的情境,体育课可以以田间劳动模仿操为主,如播种、除草、丰收等,这样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学生容易接受。

(三)小组法

小组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小组里面巩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它的作用是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加强他们自主的学习。在小组的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受到老师的教育,而且学生之间还能互相的讨论。他们互相帮助和相互学习中角色改变了,同时在担当其他小学生的老师的时候,自己也所学的知识也得到了巩固,能力得到了提高。被指导的小学生,尤其是一些内向、理解能力稍差一点的学生,在同学面前不会有太大的精神压力和思想顾虑,认真的客服困难。但是这个时候,教师应当及时纠正一些错误的知识,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勇于创新,引导他们在反复尝试中吸取经验教训。通过小组教学,不但让小学生学习了知识并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增强了小学生的义务和责任感,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了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四)开放课外活动

转变传统的要求学生整齐划一的教学方法,要顾及到学生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一定要自由开放,尊重孩子们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重视起孩子们的娱乐性、合作性和参与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在老师组织带领下,练习自己喜欢的运动。例如有的学生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同学喜欢者羽毛球等。开放课外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们的身心得到锻炼,同时也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结语

课程标准要始终以“健康第一”为主导思想,构建了身体发展、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标准。把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质教育视作重点,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满足学生的需要,对于每个学生的差异要重点关注,保证每个学生享受到体育的乐趣。总得来说,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之路仍旧仍重道远。若想提升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集合教师、学校、社会的多方之力,在理念和实践层面上取得全新的飞跃。小学体育教学工作需要站在现实基础之上,充分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探索科学化、多元化的教学实现形式,不断在改良的过程中掌握主动权。唯有基于当下、汲取经验,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方能面向更为广阔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国强.浅析小学体育的教学方法[J].新西部(下半月).2009(5)

小学教育教学方法篇2

1.游戏法教学是比较适合的方法

游戏是一种遵循很简单的规则让人有很大自由活动余地的运动,可以随意支配动作的难易与数量,比如双人摇绳跳,只不允许踩死跳绳,而进出的方向、跳动的次数均不加限制;"网鱼"游戏规定在一定范围内运动,而跑直线还是折线、曲线,是急停急起还是跑跳结合均不加限制,只要跑动者不被围捕者逮住即可。游戏法特点之一是参加者全体在运动,这保证了练习的密度与强度;二是动作难度自己控制。比如"贴膏布",速度快与追捕者离得远可以多绕几个圈,速度慢可就近处置;三是在练习中学习,不会作游戏的人,只要参加了一次练习,也就会作这个游戏了,学习效率比单纯的组织学生学要高很多。其基本过程是"练习一学习一练习",实用性大,练习次数多,而不是学示范动作那样"学习一练习";四是不同气候不同场地条件下均可作游戏,受外界的限制较小;五是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活跃气氛,提高练习效果;六是可简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比如篮球投篮练习,将球篮降低到2.2至2.5米高度,学生易于投中,还可练习扣篮,既是游戏,又是教学内容,学生很愿意投入。

2.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传统教育认为体育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掌握运动技巧,并不断提高运动成绩。过分要求学生对动作的练习。同时在教学中也普遍存在着教学军事化,出现了大批教官式的体育教师。忽视了在体育方面学生的个性发展,压抑了一大批学生的创造性,例如在中小学存在着教材单一,不适应学生年龄个性特点的弊端,许多教师存在着一个教案几堂课,一个教材许多年级的情况。而在基层,由于专职体育教师的缺乏,许多学校还存在放羊式的教学。这极大的打击了学生的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尝试:体育课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体育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上体育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跳橡皮筋是小学生普遍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教师在课前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一种跳法,课上,由体育委员组织,教师指导。先比赛一种跳法(如:小马过河)。然后,逐个分组表演("啄木鸟"、"东方红"等)。教师启发,是不是可以把两种跳法结合起来跳,学生兴致很高,试验,效果很好。最后,让学生自由发挥,几个学生一组,尝试自己跳出新花样。课后,要求学生可以组合成多种跳法,这样,既使学生动体,又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3.乐教乐学,培养兴趣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贯彻愉快教学的宗旨是要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欢乐,满足其趋乐避苦的欲望。贯彻愉快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有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优美的动作、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技巧以及组织得法的体育游戏,用和蔼可亲的态度来感染学生,建立起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之情。如老鹰捉小鸡游戏,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教师只讲解游戏的方法和规则,学生就能主动、积极、尽情地去玩,因为这些游戏很适合他们玩。但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他们感到玩此游戏缺乏新颖,学生不愿做,这时就需要教师来调配了。教师可先讲有关鹰的生活习惯及动作。然后和学生一起玩游戏,教师扮演老鹰,找一高大学生扮演母鸡,其余学生扮演小鸡,同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开始了,学生玩得很投入,教师和学生玩成一片,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几个回合下来后,学生意犹未尽,此时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小组,放手让学生把游戏继续玩下去。在轻松的音乐中、在紧张刺激的游戏活动中,学生感到新颖、感到有趣。这样,教师充分信任、尊重学生,用乐教影响学生乐学,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4.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面对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小太阳","小皇帝",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易产生兴趣,思想敏捷,活泼好动,爱上体育课,却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拘束,克服困难的意志弱,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堂的形式单调,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中我尝试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按学生的差异分号层次,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和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学习的效果。

如在"投垒球"教学中,将学生请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高低分男女各四个小组,a组(上等生)、B组(中上等生)、C组(中等生)、D组(下等生)。练习中,上等生成绩优秀的严格要求,提出更高要求;中等生改进动作、争取优秀:中等生巩固动作;下等生降低要求,树立信心,达到基本掌握动作。这样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要求,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的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对投掷能力和动作技术有提高的学生进行表扬,一定时间内适当调整层次,做到能者上,差者下,激励学生力争上游的精神面貌,有效的促进和调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思想品质。

小学教育教学方法篇3

小学体育传统教学中,教师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制约,在课堂教学中总是以小学生自由活动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绕跑道慢跑几圈或带领学生做简单的健康操等等。这样的教学强度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丰富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体育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锻炼,提高学生的体能。体育运动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田径类、球类等都属于体育运动的范畴。体育运动的多样性对体育教学的多样性提出了要求。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给出不同的体育项目让学生自由选择,多种选择形式的教学丰富的体育教学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是单一无趣的学习跑步、跳远等田径类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以学生兴趣为主对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学校的软硬件措施都提出了要求。教师需要努力的进行自我提升,学习更丰富的体育知识和教学知识,在体育教学中做到更科学的教学。教师提高自我的体育知识对体育课堂的分组教学奠定了基础,而教师对自我教学知识的提高决定了教师是否能在教学课堂中更好的与学生进行交流;是否能在课堂教学中吸引住学生的视线,提高学生对该课堂的兴趣。另一方面,丰富教学内容少不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学校对体育这一课程的支持力度较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到的体育器材较少,丰富教学内容的难度较大。学校应该重视体育这一课程,认识到体育这一课程的重要性,加大对体育教学的支持,为体育教学迎来新局面。

2.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丰富教学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体育教学并不仅仅是枯燥的跑步、联系,体育教学的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丰富教学形式,促进体育教学的多样性,要注重教学中趣味和知识的相结合。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能收获一定的知识,也能在教学中怀抱着良好的心态。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游戏和竞赛是提高体育教学多样性的有效方法之一。游戏的教学形式可以促进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如老鹰捉小鸡等既能锻炼学生的体能又是一种较为有趣的游戏,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这样的游戏的进行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是或不可缺的。适当的体育竞赛在体育课程中的融入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体育的浓厚兴趣,同时锻炼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和身体的素质。另外,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去,极大的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3.帮助学生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教学方法篇4

一、让数学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数学课本材料的实用性

我们可通过学生日常买菜、买学习用品的事例,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远离生活、脱离现实。因此,我在备每一节课时,都考虑所讲知识与哪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它。尤其我们农村小学的孩子,生活中到处与数学联系在一起。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而不是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生活例子,就用它替代乏味的课本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知识的,就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取知识。总之,数学教学就要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二、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和亲近,让孩子们发自内心地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他们发自内心的需求。

三、创造性地使用情景图、模拟实际情境,增加实际体验

打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掬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课赋予了活力,更为我们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许许多多的情景图,实质上是编者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到书本上,以图的形式来展示,而并不是要广大教师局限在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学生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的进入学习角色,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我经常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图片、实物、制作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领着学生动手动口,还用模拟表演来亲自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

四、创设平等愉快、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交流发言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就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首先,对学生要重新认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因此要充分估计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不要片面地认为某某孩子太差。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他们的特长和优点不同而已。要信任理解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都体体面面地坐下去,千万不能让孩子在其他同学面前暴露他的不足。其次,要用和蔼的目光面对全班的学生,经常用鼓励和赞赏的语言和学生交流。

小学教育教学方法篇5

关键词:体育教学;以人为本;学习效率

创新体育教学的方法,以丰富体育教学的活动开展形式,有

效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改革了学校的体育课程形式,通过加强体育活动的卫生监督,提高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研究创新体育教学方法的理论与实践

1.以育人为本实施创新教育

以育人为本指的就是将小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实施创新教育,使学生在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首先,教师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就需要不断地对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深入改革,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强壮体魄;其次,教师在体育教学的时候要着重关注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要学习理论基础知识,也要学会利用手脑来提高体育技能;最后,教师要不断地创新体育教学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以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利用如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独立自由中思考探究。

2.为提高学习效率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大,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成为新的问题,出现心理不健康等负面现象,因此,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就要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从考试评价制度出发探索出减轻学生课业压力的途径。虽然现如今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应试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也明白必须进行改革,但是在实际的改革中遇到了很多阻碍。因此,我们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也要不断研究如何改进体育教学方法以缓解学生压力,提高学习效率。由于自身现有的条件限制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主观意识不强,导致了改革无法彻底进行。

3.为增强学生体质探索教学方法

学校和教师要肩负起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责任,虽说现如今学生的体质下降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是提高学生体质的有效途径就是学校组织的体育教学活动,如何改善学生的健康体质成为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教师可以从改善教学方法的方向出发,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每日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来帮助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使其形成锻炼意识。

二、研究科学的体育教学方法促进体育健康教育

1.利用科学的课前准备,稳定学生的心理状态

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通过熟悉场地器材找出最适合学生锻炼的器材,不断钻研新的教学方法,编写教案等,教师主要是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状态,它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智力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抓好学生的学习动机,围绕学生的兴趣以及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等环节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最合适的氛围,使他们放松心情进行学习。

2.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激发求知欲,通过激发欲望来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探索学习体育的优秀方法,不断优化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方法以及组织的形式,形成良好的氛围,加强沟通,促使学生学习更多的体育知识以及技能。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促进教师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发现教师教学中的问题激发学生上好体育课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地掌握体育基础技能,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3.将思维分析与示范讲解相结合

在体育教学的动作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先行进行动作的讲解,而后再通过正确的示范动作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动作和技术。示范讲解是一个语言传授和动作演示的过程,通过语言和演示来帮助学生感知整体的动作形象,从而领会所教授的动作要领。体育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的生动,在示范的时候要让学生更加直观地领会,引导学生将感知融入思维活动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也能够加深其对体育技术动作的理解,通过视觉表象的反复思考逐步形成动作表象。

4.创设合理的情境使体育教学活动更具竞争合作性

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之前,要先进入准备部分,进行基础的锻炼,使学生的各个身体器官和感官系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在准确活动中也要帮助学生进入心理适应状态。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在准备活动之后利用情景形式提高人体的机能,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情境活跃学习气氛,让学生保持兴奋的状态。例如,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利用游戏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运用游戏法的竞争性和趣味性、集体性等特点使学生保持对体育学习的喜爱之情。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市场对人才的知识、技能、心理、生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强调促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等的形成。本文主要探究了小学体育健康教学的教学方法,从中找到创新体育教学的途径。同时我们应该认同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教育者应加强锻炼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将科学的健康理念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教学方法篇6

安全是一个人生命存在的有力保障,拥有安全才能拥有生命。安全是学校的头等大事,是教师能安心教学,学生能快乐学习的保障。抓好学校安全工作,为孩子创造健康而安全的成长环境,培养学生自卫、自救的能力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在课堂上适时地渗透安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1.制定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安全"这一因素

安全工作不是临时性的工作,体现在学生的一日活动中,课堂教学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如果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方案的同时,能考虑到本学期、本节课在课堂纪律、学生活动等方面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就能提前对那些可能产生安全隐患的方面进行避免和预防,并能使自己的教学安全工作有据可依,有据可查。

如在教学部分几何知识时,教师常常会让学生准备剪刀、胶水等操作工具,这是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准备的,如果学生没有准备好则会影响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制定这类教案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上,特别是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使用剪刀这类工具肯定会有一定的危险,那么在教具准备中就应提前与学生进行纪律上的约定,规定只能在相应环节规范的使用工具,活动完毕立即妥善放置。再如,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课题时,在固定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时,常用铁丝或小钉子、大头针等,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要让学生在制作时注意。有了事先的计划和准备,才能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防范,也更能规范教师、学生的课堂行为,课堂上教师更要做有心人,随时观察学生的行动,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防范。不然,即使计划制定得再完美,没有教师的认真落实,那么也会为计划而制定计划了,毫无实际意义。

2.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安全教育资源,拓展教育范围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众多知识的传授都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息息相关。众多数学知识的引出都是以主题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而这些主题图大多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教师如果能适时抓住图中的信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在教《生活中的数学》时,图中有限速标志,可教学生认识交通标志,了解这个标志所代表的意思,特别让家中有汽车的学生在外出时,一定提醒家人要遵守交通规则,绝不超速行驶。让小学生懂得只有遵守交通规则才能保护自己,建立起规范的过马路等交通安全意识,并达到"大手牵小手"的作用。

在教学平均数的时候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池塘的平均水深是1.45米,小明的身高有1.5米。小明能不能在这个池塘里洗澡?"讲解这一题时既要告诉学生平均水深是1.45米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1.45米,有比这更深的也有比这更浅的,小明不能在这个池塘洗澡。还要告诉学生不能到不明水深的池塘洗澡,同时再告诉学生一些游泳安全常识。每年夏天都有不少儿童死于溺水,老师一定要抓住每一个教育机会对学生进行防溺水教育。

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温度》这一课时的时候也正值天气变冷之时,这时教师既要教育学生注意天气变化,天冷了要添衣服,不要冻住了,感冒发热就得赶紧去看医生,不要耽误病情,还要教育学生平时身体有任何不适都要去医院及时就医。

3.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如今的数学课堂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亲自参与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常常会在课堂的教学环节中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同时这也是进行课堂安全活动教育的有利契机,要抓住学生对活动体验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例如在教求矩形面积和小路面积的内容时,可设计数学实践活动:绿化地带、前教学楼及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上课地点由室内延伸到了室外,这增加了教师对课堂纪律、学生调控方面的难度。在学生们准备进行分散的各小组学习之前,要明确地向学生提出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通过对学生纪律的事先约定,教师的密切参与,能随时发现和制止学生的不规范活动,保证活动的意义和有效,最大限度地调控好学生的活动行为,避免学生活动时因为无明确纪律约束而产生的无法预计和及时控制的危险行为,很好地保证了践活动的质量。

在教学《左与右》这节内容时,老师可带着学生在教室走道上亲自体验一下走路靠右的规则,感受到如果人人都按一定的规则走路才不会相互碰撞,出现意外。同时,体验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这样才能建立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此外,还要告诉学生高速公路上如果汽车不靠右行驶,那么撞车的交通事故将会不断出现,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交通规则,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对别人的生命负责。

4.抓住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是一帆风顺的,但通常也会有一些突况打乱预定的教学计划,对于这些突况是视而不见,还是听而不闻?这时体现的是教师的认真、细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学教育教学方法篇7

一、发扬民主

教育家陶行知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从而保持心理自由,以非常规的思维方式分析理解问题,充分地表现和发展自己的发散思维,而无须压抑,不必担心别人的笑话和讽刺,进而迸发出创新的潜能。如解答“少先小队6人参加植树,按计划平均每人要栽10棵。实际栽树时,5人就完成了小队的植树任务。这样实际平均每人多栽几棵?”有位同学提出一种独特的解法:10÷5=2(棵)。其他同学看到这种方法,马上给予否决,并说这位同学“瞎想”。此时,我抓住机会及时引导:这位同学求出的2棵是不是本题答案?这样解有没有道理?为什么?学生们经过认真的检验思考,渐渐有所认同,但仍疑惑。这时,我让该同学说出这样解的理由:因为实际比计划少1人参加植树而完成任务,所以可以把第6个同学的任务10棵,平均分给实际植树的5人去完成,由此可知实际平均每人多栽10÷5=2(棵)。之后,我当堂表扬该同学思维创新,敢于冲破常规解法,想别人不敢想,极大地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注重迁移

迁移是已有知识和技能对新知学习的影响。教学中充分发挥已有知识的“例子”作用,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类似、学习方法类似、解题技能类似的知识进行对照,凭借知识方法的共同点,可诱导学生举一反三进行迁移,于同中见异,刻意求新。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例,探求圆的面积公式时,学生用切割拼凑的方法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在教学探求圆柱体积公式时,可这样启发学生:我们用什么方法,怎样推导圆面积公式?能用这种方法把圆柱体变成学过的几何体吗?可能变成什么几何体?怎样来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从而促进学生已有知识的正迁移,在迁移中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三、倡导求异

求异是创新的基础,人类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求异开始的。教学中倡导求异,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为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不拘泥于一种答案的习惯,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面对教材权威敢于“班门弄斧”,提出新观点、新见解。如推导梯形面积公式,教材提示仿照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办法,旋转平移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推导出面积公式。教学时,有的学生提出意见,认为这样做费劲麻烦,并提出只要连接梯形上底任一顶点与对角顶点,将梯形转化成分别以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为底、以梯形的高为高的两个三角形,运用已有的三角形面积公式,就可以迅速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对此,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

四、培养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想象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在想象中实现知识的创新。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引导学生对比、分数、除法进行比较分析,理解相互间的联系,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完成填空题:3÷()=()∶()=9∶(),促使学生产生联想,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比有什么样的性质?从而创设一种呼之欲出的情景,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积累比较丰富的表象,进而产生丰富的想象,形成比的基本性质概念。

五、激励质疑

小学教育教学方法篇8

关键词:教育研究意识创新意识教育研究成果呈现方式

无论是素质教育的推进,还是新课程的实施,学校的硬件设施、教学内容或教学媒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教师的要求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从教学实践者转变为研究者。教师成为研究者,已经是当今教师基本素养的一部分,已经是教师新的职业存在的基本表现形态。怎样的教师才属于研究型的教师?中小学数学老师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如何努力使得自己加入研究型教师的行列?本人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一、平时教学实践过程中树立教育研究意识

1.在数学教育发展趋势中树而形成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研究必须体现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以数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理念为背景,为我们提供教学研究的背景和方向。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研究的问题有意义,所持的观点和表达方式与时俱进。在数学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每个时期的教育理念不同。如20世纪60年代的“新数运动”,70年代的“回到基础”,“80年代、90年代的“大众数学”、“问题解决”,世纪之交的“建构主义”。而对于每个时期的教育理念我们都要扬长避短。如“新数运动”由于片面强调抽象分析合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违背了基本的认识规律。而建构主义的产生正是对传统教学理论自觉反思,对学习活动本质重新认识的结果。这就是历史给我们每一个教师和教研工作者的教诲:反思、批判和扬弃。如教学目的,先强调知识,以后提出了能力的概念,知识与能力并重;进而提出情感与价值观,知识、能力与情感三位一体。可见,我们对知识的认识在不断发展、对能力和情感的认识变化更大。[1]

2.在平时的教学中树立创新意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树立创新意识,转变教育方法是创新教育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以新观念为主帅,新能力为先锋,新方法为利器。传统的讲授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常规教学法并非毫无使用价值,但应在新观念指导下注入新内涵。我们现有的应试教育往往就在于重视结果,特别是考试结果。但事实上人在进入社会以后,当年上学时学的很多知识可能会忘记,其中包括那些在考试时得过100分的知识。然而,人们在学校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品质,会在他们一生中起作用,跟人相伴终身。良好的素质需要通过内化、通过科学的教育过程来实现的,所以,教师应该树立创新意识。如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从“上课复习作业预习再上课”这一机械的运作方式中解放出来;在实施在个性化教学方法时,教师还要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和标新立异的观念,特别是数学中碰到一题多解的题目时,教师更不要轻易下结论,而应鼓励同学之间交头接耳,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看谁能想出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改进评价,在目前这种统考模式下,有多少宝贵的创新思维被无情的朱笔挞伐,多少英才被死气沉沉的分数线虐杀。总之,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具备了创新教育精神,才能加强教师的创新教育能力,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适应并深入开展蓬蓬勃勃的创新教育,培养出创新型的人。[2]

3.树立从自身的教学活动中积累素材的意识

教学研究需要素材,素材从哪里来?从教学活动中来,从我们的切身体验中来。如一道题,用一种思路往往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多种解法。尤其是非常规的解法以及解法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作为解题策略来记载,而且也是研究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案例;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教学灵感,学生的一些思想火花,这些内容的记载会是我们研究的财富;教研组活动中,群众的思想结晶;在批改作业时,学生出现的普遍性的错误,这不仅是教师教学经验的来源之一,也是教学研究动因之一;在阅读中,出现的思维的碰撞,都有可能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等等。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会不期而至。关键是要求我们要善于捕捉。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树立积累素材的习惯:我们可以写教学札记,记下每天的所思,所闻,所做;写课后反思,对一些重要课时作出评价;写作业批改记录,记下学生通过作业表现出来的精彩和不足等等。通过平时的积累,有了想法,有了问题,素材和基本观念,我们就可以确立课题,就可以调查,实验和研究,就可以借鉴,讨论和思考,进而构思谋篇,形成成果。这些都是数学教学研究的方法。[3]

二、学习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

1.科学合理的选择所要研究的课题。选题应做到以下几点:(1)选题范围不要太大,这样会使人无从下手。有些教师教育科研选择的课题常常比较宽泛,涉及因素众多,动辄就呈学校的整体性变革或综合变革。在这样的课题中,一个大问题关联着一系列小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甚至没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线索。(2)选题核心概念不要太多,这样会主攻目标不明。选题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把一个大的问题按照内在逻辑体系分解成相互联系的许多问题,从而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和相关的网络。(3)选题要把握“真”与“实”,提出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选题要从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入手,分析这些问题的相互关系,确定问题的轻重缓急,找出最令你头痛的问题,找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分析问题的真伪,透过问题现象找到问题的本质。[4]

2.根据课题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课题研究一般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研究、行动研究、调查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等。选择恰当的方法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1)从教师要根据自己所研究的问题的特点来决定怎样选择研究方法。(2)教师要根据自己所研究的对象的特点来选择研究方法。(3)教师还要根据研究的环境特点来决定怎样运用研究方法。[5]

3.选择恰当的教育研究成果表达形式。案例、叙事、日志、反思记录、活动照片、学生作品、视频等,都是教师教育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教育研究活动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教育研究活动结果的体现方式。一般说来,便于操作、与工作实践相辅相成、“工研”矛盾不突出的成果表达形式,才是适于教师的。[6]

参考文献:

[1]单琳琳.浅析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J].消费导刊,2008(7).

[2]陈国达.怎样进行科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2]杨丽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曾军.教育研究中定量与定性研究法的比较[J].广西教育学院,2000(3).

[4]肖正德.山村小学青年教师需要的叙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

小学教育教学方法篇9

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重要。美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和愉悦身心的作用。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得当的教学方法是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纽带。小学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其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或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把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就象游戏一样,使他们感到轻松愉快,这样让学生在乐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充分发挥优势作用。同时,还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结合进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只传授知识,而要把开发智力放在重要位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每一方面都不可偏废,那么怎样才能完成这几方面的任务呢?这确实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我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我认为教师本身除了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最重要的是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贵在得法。方法好比船和桥,是达到目的完成任务的一种手段。所以,美术教育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依赖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没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便是一句空话。所以教师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研究方法,教者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教者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由此教学方法是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纽带。

改革课堂旧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满堂灌,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如老师就是这样讲课,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在当今大力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要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方法,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教低年级孩子认识三原色、三间色。我感到要用一般的抽象的讲话,孩子们是很难接受的。于是我就考虑出这样一种做法: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彩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试管内,再拿三个空试管,一齐放在试管架上。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彩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什么是间色和间色是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就拿试管做演示。当我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试管内一晃动立刻变成间色时,学生边拍手边喊出声来。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孩子们象看魔术一样看老师演示,兴趣很浓。让学生做实验,红色+黄色=?色,红色+蓝色=?色,蓝色+黄色=?色,两种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记得牢,记得深,又证明了知识的科学性,同时学生又学会调色方法。再如,高年级的数学美术字和美术字,也同样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美术字的书写形式,了解方体,找出规律之后,我又在黑板上书写几个不正确的美术字让学生进行对比和分析美与丑,就数字美术字来说,是大小相等、粗细一致和有粗有细富有变化的协调统一的美;黑体美术字,宋体美术字都有着各自的美。黑体字粗壮,钢劲的美;宋体美术字粗细变化,俊秀力量的美,若不这样写,就会影响字的美感,也会使字写的细小无力,大小不匀,影响了字的结构。美术字不但不美还会影响整个布局的整体的美。我们也学不到美术字的正确书写方法和书写规律。总之,在每一节新授课前,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是必要的,使学生们懂得了什么是美及运用美的表现形式去绘制美的图画作业,作业的速度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三、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方法。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为社会要发展,就需要人去开拓创造。那么,就需要造就一代新型人才,从小在他们的心灵上播上一颗“独创”的种子。在美术教学中挖掘教材的求异因素,特别是图案装饰、工艺美术等教材,从不同角度去展开、去强化,创设情景。善于从联想中求异。求异思维训练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方法。没有创造就不能“青出于篮胜于篮”。

未来的世纪将创造竞争的世纪,把美术教育和智力开发溶于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处在一个美的世界和社会里,还知道人类在悠久的年代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美好的当今世界,他们还知道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世界,更知道再过十年、二十年将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同时,还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他们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强盛、民族的兴旺都是他们的智慧和美感,美术知识和运用表现美的头脑及双手去创造、去建设的。因此,才能在他们细小心灵中埋下这美的种子,使他们现在成为爱美、会美、外表美、能创造美的一代鲜花,在祖国这块大花园中竞相吐鲜开放,促进我国群星灿烂、英才辈出时代的来临。

小学教育教学方法篇10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此理念的指导下,为充分发挥美术的教育功能,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魅力,美术教学可采用的策略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美术创作的热情

小学美术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一堂美术课要上得学生情绪高涨,教师就要营造一种吸引氛围,让学生大显身手,从中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及成功后的喜悦。美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就是一个吸引点,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谓情境,即情形、景象、境地的组合。课堂的情境包括课堂的场境和学习的氛围。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反映儿童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场景以及与之相应的学习氛围。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是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内驱力。创设情景教学法首先要设置情境。根据教学目标,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幻灯或绘画再现,音乐渲染、游戏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情感、美感,生动形象的特定氛围,以激起学生的创作兴趣、热情;其次要让学生体验情境,通过参与各种游戏、表演、唱歌、听音乐、谈话、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主动积极地从事创作活动。如在教《恐龙世界》一课时,我首先用语言描述:“在我们的地球上曾生活着一群庞然大物,他们曾统治地球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后来神秘的全部灭绝,成为科学上的一个未解之谜,他们是谁呢?”学生回答后我出示恐龙化石的图片,向学生明确恐龙曾经存在的真实性。在学生兴趣被吸引的同时我又播放了一段动画短片(课件),激发学生的热情,直观的展示恐龙生活的世界使学生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引入课题。激发了他们表现形象的灵感。培养了学生对美术课的情感,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在合作中体验美术创作乐趣

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增强学生自尊心,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与同学间互爱及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美术课程标准》中这样要求:“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体验、观察、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合作学习是美术课程改革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需要改变传统的整齐、标准化课堂教学模式,建立美术课堂中学生思维活跃,表现风格多样的教学景观。

在教学过程中我在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经常采用四人一组的方式,即以前后两桌为单位,只要上桌的两位同学向后一转,即可运作,即节约时间,又方便灵活,还可以使每一位组员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如我在上二年级《做笔筒》时,把前后两桌合为一组,推选出一位小组长。再由小组长进行分工,组员进行合作完成作品,最后进行作品展示达到预设效果。其次在美术课中,学习任务布置以后,需要教师在小组合作之前安排分配好各自的任务。

三、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