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体育测试质量分析报告十篇小学体育测试质量分析报告十篇

小学体育测试质量分析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7:44

小学体育测试质量分析报告篇1

【关键词】学业质量监测报告撰写

学业质量分析报告是大规模学业质量监测结束后,对学生学业表现进行客观分析,并为日后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改进建议的书面报告。一份好的报告不仅能真实反映某地一段时期内的学生学业水平,也能帮助教师找到学科教学的薄弱之处及改进之法,同时还能为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确定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提供参考。可以说,学业质量分析报告是学生学业表现的“晴雨表”,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指挥棒”,其作用不容小觑。因此,本文以前期监测工作经验为基础,结合撰写报告时的常见问题,归纳出提高学业质量分析报告撰写能力的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一套清晰的思路是撰写分析报告的首要条件

首先,要明确为什么写这份报告、写给谁看。如果主要读者是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管理者,报告应偏宏观,侧重于对整体情况的描述与分析,并为工作方向的调整提出建议。如果主要读者是学科教研员或教师,那么报告应偏微观,侧重于对学生学科表现的描述与分析,并为教师教育教学的改进提出建议。只有先找准了立脚点、有所侧重,才能清楚自己究竟要写些什么。

其次,要明确学业质量分析报告的总体架构。目前,国内学业质量分析报告至少包含如下内容:一是基本情况概述,用来介绍命题思路、监测内容、试题框架结构、试题质量指标数据(如难度、区分度)等;二是监测结果分析,既有对监测结果总体情况的概述,又有不同群体间的成绩比较(如男生女生、前后三分之一等),还要通过学生答题情况来客观描述他们的学业表现,具体分析成绩和问题所在,并进一步探寻原因;三是建议部分,即针对监测结果及归因分析,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出改进意见。当然,撰写报告并非必须按此行文,只是作为一份完整的学业质量分析报告,这些基本内容不可或缺。

此外,需切忌偏离学业质量分析报告的核心思路,用过多笔墨来描述某道试题或某套试卷的质量,将学业质量分析报告与命题质量分析报告相混淆。

二、一定的教育统计知识是撰写分析报告的技术保障

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实验、调查或教学过程中,总难免涉及各种各样的数据资料,撰写学业质量分析报告更是如此。为科学而准确的处理监测数据,更好地呈现分析结果,撰写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统计知识。

(一)了解一些常见的监测概念或统计指标

就学业质量监测而言,常见的概念或指标主要包括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标准差、平均分、得分率、优秀率、及格率等。在运用它们来解释分析数据时,有些问题须加以明确。

第一,试题的难度系数并不像信度或效度那样,越大越好。通常,试题难度在0.35―0.8之间为宜,全卷的平均难度多控制在0.5―0.6之间。但如果要判断某套试卷难度系数是否合宜,还要依测试性质而定。例如挑选学生参加竞赛,具有明显的选拔性,需要难度水平较高的试卷,因此整体难度控制在0.1左右较合适;而高考兼有为高校选拔合格新生和评价中学教学质量的双重职能,兼具选拔性和基础性,所以试卷难度一般都控制在0.5―0.6之间;若是以反映学生学业水平为监测目标的标准参照考试,并不具备选拔性特征,那么试卷难度比高考难度再低些更为适宜。

第二,信度、效度、标准差等皆由一定公式、经过复杂计算得出,简单的相加或求平均并无实际意义。例如,某次考试两班平均分相差不多,但一班标准差为14.09,二班标准差为25.71,可见一班成绩的差异程度较小,其平均分的代表性更大。如果计算出四年级整体的标准差,也可从中看出学生学业水平的差异程度,即标准差越大,说明两极分化越严重。但若只是简单地两班相加求平均,得出的数据并无意义。有些教师还曾计算不同学科间的“平均信度”或“平均效度”,更无科学性可言。

另外,平均分等指标有单位,信度、效度、标准差等指标没有单位,表述时应注意规范。

(二)明确常见统计图/表的绘制原则

我们在审读学业质量分析报告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令人困惑的图表。例如,在没有题目的情况下,图中看不出每一柱的指代含义,更不清楚每一柱的具体数值;表格没有明确指出数据代表什么,理解成平均分或得分率都有道理。这种模糊的表述使它们失去了应有的优势。为使统计图表能清楚、明确地展现出统计事项的数量特征,绘制时应注意:图表题目要准确、凝练地概括图表内容,表题写在表的上方中央,图题写在图的下方中央;统计表内数据要填写整齐,统一小数位,并注明单位,暂缺数据用“……”表示,不存在的数据用“―”表示;统计图中必要的数据、单位、图例、文字说明等应清晰明了,并依据数据性质灵活选择条形图、饼状图、折线图等不同的表现形式。

除上述教育统计知识做技术保障外,更重要的是在众多数据中找到关键数据,并做出合理解释。切忌只提供数据而不做说明,或提供的数据与说明关系甚微,即数据说明不了问题或所述问题没有相应的数据支持。总之,在撰写学业质量分析报告时,必须坚持一个理念:用数据说话。

三、一种规范的态度可以为分析报告的撰写锦上添花

行文流畅、语句通顺、措词严谨、标点规范、数字序列正确等,都是态度规范的体现,这既是对报告质量的高要求,更是对文章细节的普遍关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报告建议切忌假、大、空,一定要源于监测结果中发现的问题,并提供实践改进的“抓手”,这样才算是科学且理想的学业质量分析报告。

小学体育测试质量分析报告篇2

关键词_区(县)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监测控制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督导的主要目的之一,实施教育质量监控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和行为。关于教育质量监控的定义,学术界的认识不尽相同。我们认为,教育质量监控就是根据教育质量的目标和标准,专兼职人员采用标准化程序对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结果进行监测和控制,以确保教育过程及最终结果达到预期目标。

当前,国家和省级层面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已逐步展开,区(县)层面如何实施基础教育质量监控,实践上的认识并不统一。北京市从2007年开始在海淀、西城、顺义等五个区开展了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实验工作,在监控内容、监控方式、监控结果使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这些探索为建立区(县)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区(县)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的主要问题

1.监测对课程标准达成度测试的缺陷认识不足

区(县)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以课程标准达成度为基准,考核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上的学习质量状况。监控虽然利于区(县)教委掌握全区学生学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对发现问题、改进教学质量有一定促进作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标准达成度测试具有的天然缺陷在实践中没有得到有效的克服。课程标准达成度测试是测试学生在所学课程上达到基本要求的程度,对目前素质教育倡导的、学生普遍缺乏的突出能力,如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没有要求,也缺少相应的考评。所以,监控对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缺少相应的评价标准及补充测查,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学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2.监控对教育过程和管理过程的质量关注不足,对学生发展的非认知领域重视不够

实践中,东城区对品德与社会学科、西城区对学生身体发育与机能、顺义区对学生综合能力等内容进行了探索性监测,初步获得了一些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的基础性数据,拓展了区(县)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的内容范围,但监控距离全面、系统、科学地实施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监控内容过于集中在学生学业质量上,对形成学生学业质量的教育过程与管理过程的质量关注不足;二是监控内容过于集中在学生学业等认知领域,忽略了非认知领域的发展质量,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学习意志力等。多项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成功的重要因素;非智力因素也是国际教育质量监测timSS、piSa(2009)的重要指标。因此,关注过程和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对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比较简单,对具有区(县)特点的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研究较少

区(县)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测的数据分析主要以学科测试的基本数据结果为主,即以学科为单位,对课程标准的达成度,如优秀、良好、达标、未达标的学生数量进行统计,从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达标率、难度、区分度等方面分析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形成、习惯养成、过程与方法的习得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这种方法对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提供了基础信息,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监测数据缺少论证报告和技术报告,对监控内容的选择、监控工具的技术指标,如试题信度、效度等没有准确的测量学指标说明,致使测量学生是否达标的测试卷的科学性受到质疑。二是监测数据分析缺乏日常教学的视角。教师如何根据监测发现的问题,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调控教学、规避问题,监测报告缺少相应操作性建议。三是监测对政策关注的重点议题、本区(县)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影响本区(县)教育质量的、具有区(县)特点的地理环境、人文特点、学校发展水平、学生家庭结构、社会关系等方面特点的关注度不够,专题性和指向性不突出。

4.监控对网络评阅试卷的缺陷认识不足

在教育质量监测过程中,东城区和西城区等采用了网络评阅试卷,这种评阅方式具有很多优势,如减轻了评阅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评阅效率;简化了登分环节,方便了成绩分析和数据分析等。同时,网络评阅也带来一些问题,如对技术支持要求高,一定程度增加了学生答题的难度;对教师计算机操作有要求等。更重要的是,对以教学质量诊断为目的的区(县)级教育质量监控来说,教师计算机阅卷不像以往手工阅卷一样,在阅卷的过程中就能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原因等问题在阅卷后了然于心。部分资深教师反映,参与网络评卷很难把握学生答题的整体情况,对学生所犯错误及原因诊断、错题类型分析很难在阅卷后记忆清楚。

区(县)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的对策与建议

1.树立教育质量监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理念

区(县)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具有学生少、易操作、差异小、情况熟等优势,监控应不仅针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审美与表现、合作与交流及个性发展等方面,通过开展学生学习质量、身体素质与机能、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量化监测和以评价指标引导的事实记录、行为表现描述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确立教育质量监控为区(县)教育政策服务的宗旨

监控应以质量、均衡和公平为出发点,在质量方面,针对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学生身体素质滑坡、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足、厌学等突出问题进行调查;在均衡方面,对区(县)内城乡之间、学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异情况开展研究;在公平方面,对区(县)内优质教育资源短缺、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的教育机会与条件保障情况实施调查,并使监测和调查结果只用于问题诊断和政策制定上,不与学校考核和教师评价挂钩。

3.开展调查研究,明确影响本区(县)小学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如果以教育结果,即学生的发展状况作为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则影响学生发展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影响因素调查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反映个人、学校、地区等差异的基本信息,如性别、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结构、寄宿/非寄宿、学校师资水平、班额大小、经济发展水平等;二是学习相关信息,如考察语文阅读能力时,可从家庭中父母的文化水平、阅读习惯、学校课程开设、语文课堂活动、老师对课外阅读的态度及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兴趣、资源等环境变量考虑。一般情况下,与学生学习、发展密切关联的因素是学生个人的特点,如学习动力体系、心理行为特点、学习兴趣;而学生家庭的特点主要是父母的特点、家庭经济条件、家庭人际关系;学校环境的特点主要包括学校特点、氛围、资源投入与建设、人际关系;与教育政策和措施直接关联的因素是制度与人力资源保障、条件建设及其落实状况等。

4.多视角分析和应用监测的数据结果

教育质量监测的数据分析首先应说明监测的科学性。除了学科基本数据报告及相关抽样方法及其指标、数据采集过程与方法、数据统计方法等数据外,还应提供监测论证报告、技术报告,对监控内容选择的依据、监控的具体指标、监控工具的技术指标进行具体说明。

监测数据还应针对教育质量的差异状况进行相关因素或因果关系分析,找出制约或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数据分析也应增加教学视角,依据监测蓝图的内容,诊断学生在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和评判的达成情况,利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针对性改进。

同时,数据分析应增设内容聚焦、指向性强的专题类报告,对政策关注的重点议题或本区(县)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专门介绍,针对重要发现和结果,确立预警指标,并建立帮扶措施的实施细则,及时解决和预防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督导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24号.2012年8月29日国务院第215次常务会议通过,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

2.王毓.国外教育质量监控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1999年第6期

小学体育测试质量分析报告篇3

一、关于考试(考查)科目

根据《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小学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考查科目为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初中阶段考试科目为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考查科目为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二、关于考试(考查)时间及内容

中小学期末书面考试(检测)由学校自主组织实施,可以安排在每学期放假前一周内进行。初中期中测查各校可以根据教学进度自主组织实施。

各学科分项考查,应在书面考试前完成,侧重考查书面考试(考查)不易体现的内容要求,如语文的朗读、背诵、课外阅读积累、综合性学习,数学的算法算理、估算、生活应用、综合实践性学习,英语的听力、口语交流,科学的观察、实验探究等等。学生素养分项考查由任课教师随堂安排,教师教学情况由单位组成考查小组统一组织抽测考查,不得放任自流。

建议将小学科学、初中理、化、生的观察、试验操作考查纳入期末分项考查内容。学生观察、实验素养考查由任课教师随堂进行。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小学的音乐、美术、体育(体育与健康)期末质量考查,应全面关注学科基本常识、基本技能、学习兴趣、方法习惯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不得套用书面考试方式将期末评价简单化。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列入期末课程实施质量评价范围,应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和人生规划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鲁教基字〔2002〕23号)、《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有关要求,通过活动过程资料、作业成果、成长记录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态度情感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评价,并注意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关于命题及质量分析

期末书面考试(检测)由学校自主命题并组织实施,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全面考察各科课程实施目标、要求,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引导教师平时扎扎实实地组织教学,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各校要及时进行命题质量分析,及时写出命题质量分析报告,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

区教研室将加强考试命题的研究,负责对学校命题的指导、审查、监督和管理。

四、建立区级常规质量监控制度

区教研电教室将在每学期对部分学校的部分学生进行单项抽样测查。第一学期对二、四、六、七、九年级进行部分学科单项抽测,下学期对一、三、五、八年级进行部分学科单项抽测,单项抽测由学校、区片、学科中心组组织并为学校提供质量分析报告。

小学体育测试质量分析报告篇4

一、建立健全组织体系,促进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有序开展

(一)成立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在组织相关人员赴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及北京、上海等地调研、学习,并邀请专家学者来如作教育质量监测学术报告的基础上,如皋市于2011年5月成立全国首家县级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具体负责全市监测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并依据监测结果,形成教育质量监测报告。监测中心下设三个组,综合组负责制定学年度工作计划、组织与实施以及后勤保障。标准与工具组负责项目的开发,课程、学科和教育评价、学业测量等方面的技术开发,标准化测试工具以及数据业务管理。数据分析与报告组负责测评数据的分析和监测报告的形成。

(二)组建基层质量监测网络

学校是教学质量与监控评价的实体,是实施教学质量动态监控、常态监控的最有效、最关键的环节。在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组织引领下,全市各镇、各学校均成立了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并制定相应的学校质量监控方案,明确处(室)、人员专门负责,各学科教研组具体实施,形成一个完善、科学的基层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网络。

(三)加强质量监测队伍建设

着力教育质量监测相关的专业人员的培养,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与监测任务相适应的监测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水平的关键。根据监测研究需要,我们组建了一支由专、兼职督学、教研部门、科研部门、部分学校校长、业务校长、学科骨干教师紧密结合的研究队伍,并与高校合作,定期开展监测工作培训与考核,为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二、发挥研究引领优势,促进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科学开展

(一)创新监测理念,引领教育内涵发展

摒弃以往统考只关注考试成绩的弊端,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科学开展监测工作。一是树立全方位监测理念。在监测对象上,包含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容上,既注重以学生能力为导向的学业成绩监测,又注重以学生素养为内容的专项监测;在过程上,既监测课程标准,也监测教学过程及其结果;在评估层次上,涵盖微观、中观和宏观,从评估学生、评估教师到评估学校管理等等,多方位、全过程、多层次地推进全市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二是树立人本理念。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质量监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领学校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快乐地发展。具体讲,在义务教育阶段,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想象力、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高中阶段,强调关注差异、发展潜能、尊重选择、促进人人成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三是树立公平理念。通过质量监测,为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决策导向和重要依据,最大限度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四是树立质量理念。引领学校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促进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二)创新监测方式,提供技术支撑

一是开展教育教学调研。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开展教育督导,具体内容包括:学校执行课程标准、课程计划、作息时间、作业量等情况,重点关注教学现场分析和过程分析。由市教育局基教科、职社办负责开展教育调研。具体内容包括:学生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学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年度活动计划、具体措施与方法,运动与健康等方面情况。重点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由市教育局教研室、装备室、职社办负责开展教学调研。具体内容包括:课堂教学监控,教师备课监控,学生学习能力监控,交流与合作能力监控。重点关注教学过程和教育质量。此外,还根据需要,对一些阶段性重点工作组织进行专项调研。如“义务教育阶段体艺工作专项调研”、“校园文化建设专项调研”等等。

二是开展抽样测试。具体分为集中抽样测试和随机抽样测试。既有按照课程标准要求,采用统一标准工具、分类或分层抽样的集中抽样测试。也有根据素质教育要求,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对技能学科、学生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内容进行的随机抽样测试。

三是开展问卷和访谈。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等方面,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分析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同时,根据每年教育质量监测的重点,在测试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一个或几个专题,对一些学校、教师、学生等进行个案研究,寻找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

三、注重实践创新,推动教育质量监测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一)开展监测项目试点工作

教育质量监测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考试和中考、高考,对我们来讲,是一项全新的、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的工作。为了把这项工作扎实推进,我们遵循先易后难、先点后面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监测为突破口,全面启动了全市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监测方式既有问卷调查,也有技能与体能测试。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学校、教师、家长对学生健康的关注度,包括课程设置、学生体育活动的支持程度、体育教师的工作态度以及学生自己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度等等。技能与体能测试我们选择了“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跳绳”、“实心球”等项目。在此基础上,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还对随机抽测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视力等数据进行统计,并对各个学校的学生体质状况、体育教育质量做出相应的分析报告。体育教育质量项目的成功开展,不仅推动了全市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升,同时,也锻炼了监测队伍,提升了监测水平,为下一步再选择1-2个项目,全面启动我市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强化基层教学常态监测

一是加强课堂教学监控。强化听课调研,教师备课监控,了解、剖析常态机制下的课堂教学现状以及教师备课状况。实施跟踪调研,完善课堂教学满意度测评制度,依据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意见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量化评价。

二是加强学习过程监控。采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让家长参与评价等多种形式,及时记录和描述学生的积极表现或学习成果,对学生进行学习过程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进一步发挥其时效性强和针对性强的特点,更好地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三是加强达标检测监控。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各类课程平等对待,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要求,开展学习达标检测,检查学生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为改进教学,提高质量提供参考信息。

开展教学质量监测工作,我们还处在起步阶段,尽管如此,教育质量监测在引导家长、教师、学校和社会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探索教育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基础教育质量状况,科学诊断基础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师生成长,服务教育决策,激励学校内涵发展,提升教育均衡水平等方面的作用正日益凸显,进一步加快如皋创建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以及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提升工程试点工作步伐。下一阶段,我们将根据教育质量监测的有关政策要求和技术要求,在构建具有如皋特色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有效地引领如皋教育的健康发展上下功夫,做文章。一是加快监测工具研发。立足如皋教育的实际,以国际视野、专业角度开展高质量的研究,充分吸纳国家及兄弟县市的经验,借助国内力量自主制订监测方案研发监测工具,邀请著名专家学者论证完善,实施监测与分析,全面考查学生发展状况。二是加快监测数据库研发。在各个单项数据信息采集和整理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数据意识,全面客观搜集相关数据,进行系统化和程序化分析,摸清全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状况,建立数据信息库。三是努力打造精品。通过实施教育质量监测工程,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相对均衡的情况下,鼓励学校在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发展特色的办学之路,打造学校品牌,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

小学体育测试质量分析报告篇5

加强质量监测、提升教育质量是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主线,体现了以质量为基准、以结果为导向的鲜明特点,美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策略与实践对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改进具有一定的启示。

一、基于标准: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主线

美国的教育行政体制是在“学区自治”传统上建立起来的,宪法规定教育不属于联邦的职能范围,教育管理实行层层分权,州政府本文由收集整理在宪法中是各州最高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州政府制定关于教育的基本法规,再将许多具体教育事务的管辖权分配给地方教育委员会。20世纪30年代以前,联邦政府教育职能十分弱,有限的教育法规也主要是指向某个特殊的教育领域,如职业教育、军事教育等。二战后,尤其是随着前苏联卫星的上天,美国教育的国家职能愈来愈受到强化,海军上将里科弗将教育比作“美国的第一道防线”,并断言“未来属于教育最优的国家”。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也指出“教育是生存攸关的大事”。通过立法,联邦政府对教育的干预开始逐渐渗透到各级各类教育,从公民的受教育权、课程、教师培训、教材、校舍、学校设备与教学器材、学生午餐、助学金、奖学金、补偿教育计划等方面制定教育政策。

但另一方面,二战后,美国的基础教育一直被公众批评。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立教育的质量问题引起了全国性的关注。当时发表的一系列调查报告,包括著名的《国家在危险之中》(anationatrisk,1983),都纷纷提出警告,认为学生学习的失败将导致经济危机并成为涉及国家安全的大事。提高学术标准、改善评估体系被普遍认为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此后的几十年中,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基本围绕“严格学业标准,提高教育质量”和“追求个人完善发展,适应现实生活需要”这两个目标展开。

1991年,布什总统召集各州州长、教育和商业界领导人举办了第一次美国教育高峰会议。会议确立了2000年需要达到的六大教育目标。其中特别提到,所有学生都要掌握核心科目的某些关键知识领域,学生在数学和科学两个学科的成绩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美国开始尝试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学术标准和测试体系,并且拨款资助类似的研究。

1994年,克林顿总统签署通过《2000美国教育目标法》(goals2000:educateamericaact),同时对联邦基础教育法案进行了修订。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通过立法的形式资助和鼓励各州建立自己的学术和测试标准,用以衡量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提出要努力帮助处境不利的儿童提高学业成绩。但情况并不理想,到1996年召开第二届教育高峰会时,只有14个州制订了学术标准。社会各界对公立学校的教育仍怨声载道。面对种种责难,联邦政府作出了对公立教育进行系统改革的承诺,同意建立州一级的课程标准并对学生进行测试。1997年,克林顿提出《重建美国学校伙伴关系法》,在教育经费和保障制度上协助州和地方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并从4年级和8年级入手,开始推进阅读和数学自愿性全国测验,试图通过评价的方式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从那以后,几乎每一个州都制订了课程标准,40多个州建立了测试体系,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为他们所设置的目标。对那些考试失败的学生和他们所在的学校,各州都采取了一些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年级考试失败的将不能自然升级;毕业考试失败的将不能获得毕业证书;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校进行排名;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教师业绩挂钩;向社会公布学生“成绩报告卡”等。建立严格的学术标准和测试体系已是大势所趋。

2001年小布什总统上任后,把教育改革作为他任内的一个主要议题,高调推出名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childleftbehind)的基础教育法案,要求各州建立严格的学术标准和评估体系,并且要求所有的学生,不论其族裔、收入、居住地、语言背景如何,都必须在今后的12年内达到学术上的“掌握”(proficiency)程度。那些达不到年度进步要求的学校将面临着允许学生转学、接受私人辅导、撤换教师和管理层乃至对学校进行重组的处罚。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法案中,最核心的条款之一是提高学术标准和监测学习成绩,要求各州建立一个适用于全州所有公立学校学生的课程内容标准和学术进步标准,各州每年通过统一的学科考试掌握学生的学业进展情况,并与全国考试指标进行比较,以确定下一年度的进步指数。要求到2005-2006学年,各州必须制订科学课程学习标准,要对3-8年级所有学生的阅读和数学科目进行年度考试,同时还包括在10-12年级进行至少一次年度考试。每隔一年,各州还须抽取4年级和8年级的学生参加全国性的数学和阅读统一考试,便于联邦政府检测和对比各州的教育质量。

2009年,奥巴马总统推出的“力争上游”(risetotop)计划,开始了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联邦教育改革投入,促使各州承担起相应的义务以促进教育质量提高。具体措施由联邦教育部制定全国统一的教育标准,扶持优质的特许学校,改革和关闭失败的学校,刺激各州争取“冲顶赛跑”拨款的同时,改进学生学业成就、促进学校持续发展以及增强学校系统活力的创新战略。

回顾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改革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虽然不同阶段对教育的要求、目标和策略有所侧重,但“建立优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的教育标准始终是贯穿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发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教育进展评价(nationalassessmentofeducationalprogress,简称为naep)开始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二、结果导向:美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naep)的构建与实施

1.何谓naep

全国教育进展评价(naep)始于20世纪60年代,源于在全国

范围内以一种标准化的方式,对学生各个学科表现进行测量的必要性的认识。naep起初是对全国年龄在9岁、13岁和17岁的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科学和写作等科目的抽样测验。20世纪90年代初期,转而对四年级、八年级和十二年级的学生进行测验,并且增加了州的样本数量。在2003年以前,各个州都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参与这些评价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出台后,要求所有的州都必须参加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的数学与阅读测验,并将其作为各州能否获得联邦对弱势儿童教育资助的条件之一。加上naep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以一种标准化的方式对各州的学生学业表现进行衡量,能够对学生在不同时期内在各个学科的表现进行衡量,越来越多的州参与naep测试,至2012年,已有49个州签署采用naep的协议,naep真正成为了美国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

naep主要由国家评估管理委员会(nationalassessmentgoverningboard,nagb)和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ationalcenterforeducationstatistics,nces)共同完成。nagb是民主、共和两党于1988年联合成立的组织,其成员由州长、州立法委员、当地或州的学校官员、教育家、商业代表和一般公众组成,直接向国会负责。nagb为naep制定政策、框架和规范,nces负责执行。nces隶属于联邦教育部下属的教育科学研究所,机构的职责是通过收集和全国各方面相关教育数据,为肩负教育发展重要的组织机构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为美国的教育决策提供全面系统的数据支持。nagb和nces的经费由教育部预算提供,每年都要经总统和国会批准通过。

2.监测框架:监测的对象、内容、方式

naep每隔两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样,评估四、八和十二年级学生的学业水平,涵盖阅读、数学、科学、写作等,其中以阅读、数学和科学为主。该项目还在测试的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查阅学校记录卡等途径收集学生的性别、年龄、种族、社会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状况等方面的背景信息。

naep由三类问题构成: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naep高度强调监测内容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要求监测与课程标准要达到四个方面的一致性(内容一致性、深度一致性、广度一致性、知识样本平衡一致性),强调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概念掌握、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及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养。监测方式逐渐在纸笔考试的基础上加入了表现性评价项目。表现性评价是对传统纸笔考试的改革与补充,主要用来测量不能被客观试题很好测量的学习结果,要求学生能够模拟真实情景,创造出答案或结果以展示其知识或技能,显示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真实水平。

考虑到社会经济地位等背景因素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显然有失公平,naep采用增值评价法,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进步程度进行评价,这也是“进展”的真正意义之所在,从中体现了“用不平等对待不平等”的教育公平理念。

3.监测评价结果呈现及其

naep不是用简单的分数或平均成绩来呈现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用数学模型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出量尺分数(scalescores),并为各年级和学科制定成就水平(achievementlevels)。阅读、数学、历史和地理科目的量尺分数范围是0-500,科学、写作和公民科目是0-300;成就水平划定为基本(basic),熟练(proficient)和高级(advanced)三个层次。

除此之外,在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时,naep采用多水平模型分析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各种因素(种族、家庭、学校、社区,这些因素在测试的同时以背景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收集),并通过方差分析的方法得出导致成就差异来源中各种因素的贡献量。

naep在监测结果报告方面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报告制度。监测结果以“国家教育报告卡”(thenation’sreportcard)的形式,每年向公众报告。报告卡的内容涉及学校的成绩表现及各州的进步情况。测验结果按照性别、种族、社会经济地位、学校地理位置、特殊需要与英语熟练程度分开报告,以防止仅提供学校的平均水平而掩盖不同学生群体之间的成绩差距。报告卡一般由nces对外向公众,同时也会以书面报

告的方式提交给联邦教育部长、总统办公室、国会教育委员及一些肩负发展重任的教育组织机构、研究机构和个人。

作为美国家喻户晓的“国家教育报告卡”,naep的信息机制不仅达到了向公众、政策制定者和教育者提供学生在各个学科方面能力的描述性信息,而且为修订完善下一步的监测标准、框架及政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各级政策制定者们也常常会运用naep的结果作为优先发展教育的理由之一。

三、经验及启示

1.完善政策配套,建立全方位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支持系统

美国的naep的实现建立在权威性法案和政策的基础上,有广泛的社会参与并为其提供足够的资金。具体的操作层面由nagb制定政策、nces执行方案,而评价的设计和具体考务实施、数据分析则是通过竞标的方法交由专业评价与测试服务的中介机构去完成。从这个角度来看,一方面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对于教育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对于教育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作用,给予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恰当的法律定位,为其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依据。另一方面,政府应每年确定监测专项,保障监测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要成立由多方力量参与的监测组织领导和实施机构,从监测规范、框架制定到监测实施方面建立起专业支持系统。

2.转变评价理念,确定质量监测服务于教学的评价观,坚持评价的低利害性和公平性

naep是一种低利害性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其目的是监测美国中小学学业成就现状与变化趋势,从而为国家教育政策制定和改进以及相关教育研究提供数据来源和依据,尤其注重影响学业成就的背景因素,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教育全过程,而不是追求形式上、程序上的公平。我们可借鉴naep的经验,通过监测了解不同年级学生对不同学科的掌握和应用情况,设定出学生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同时在试题开发过程中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地域、经济、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差异性,在监测的同时辅以针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背景调查问卷,努力挖掘数字背后的影响因素,注重对区域及学校教育质量状况进行纵向跟踪比较,使监测更具科学性和公平性。

小学体育测试质量分析报告篇6

【关键词】体质分析;指导系统;体质测试;学龄前儿童

体质是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是指在遗传及后天获得性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行为的综合相对稳定的特征。随着儿童保健的不断发展,单纯的体格测量已不能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需求,由于儿童的智能发育、运动发育与体质密切相关,因此,儿童的综合体质状况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从3~6岁,大部分的素质能力增长幅度较大[1],深入了解儿童体质状况,对指导儿童保健工作、促进儿童成长发育,提高国民体质、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3]。为有效开展儿童体质检测、分析与指导服务,本院2010年引进“儿童与青少年体质分析与指导系统”。该系统及相关的设备均由北京医网中心监制,分为运动耐力、柔韧性、爆发力等方面的十几个项目,使用教育部指定的“天康”牌XtCZ-20/40C型体质测试仪器,按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的要求进行运动能力检测,根据结果给予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并且给予个体化运动处方,该处方简单易行,儿童乐于接受,对于提高儿童的体质与运动能力大有好处,适合3~18岁儿童青少年的体质检测与分析指导。本院自2011-2013年每年夏季采用该指导系统对本地区23所城区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进行体质检测与指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自愿参加为原则,选取2011-2013年本地区23所幼儿园中参加体质检测的4~6岁学龄前儿童共5686人次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对每位儿童进行体质分析与指导,测量身高、体重、10m折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走平衡木8个项目,除体重身高外,其余项目检测两次取其优的成绩,将8个项目结果数据输入儿童与青少年体质分析与指导系统,系统自动生成结果报告和按照结果给予个体化运动指导方案。

为保证资料的统一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所有参加测试人员在进行体质测试前均接受统一培训。并在3年的检测中,主要项目负责人员固定不变,尽量减少误差。

1.3评价标准对接受测试的儿童依据《北京市3~6岁儿童体质测试标准》进行综合评价,各项指标的评分采用5分制,5分为优秀,4分为良好,3分为及格,2分为中下,1分为差。将每个受试儿童各项指标分别评分后,按各自年龄组的评分标准,换算成分数,并计算出各自的总分,即优秀:>30分,良好:27~29分,及格:21~26分,不及格: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当p

2结果

2.14~6岁儿童3年总体成绩总体成绩逐年上升,体现在不及格率逐年下降;优秀率逐年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选取2011年4岁儿童组,纵向比较该组儿童3年成绩,结果见表2、表3、图2和图3。男女子组总体成绩都呈现逐年上升,体现在不及格率逐年下降;优秀率逐年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学龄前儿童运动潜能的开发是孩子长大后高超运动能力和智慧的基础。运动能力强的儿童不仅智能发育好,而且也不容易患病。儿童的良好体质来源于规范化的检测与指导。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有遗传因素的影响,而后天科学、系统的培养,尤其是在运动能力发展关键期的训练更为重要。体质测定是健康体检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体质测试包括测试与评定两个方面,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单纯的测试,更重要的是为了评估体质发展或改进的程度。本研究通过使用儿童与青少年体质分析与指导系统在幼儿园中开展体质测试与分析指导,针对受试儿童的体质水平,给出科学的个体化的运动指导建议,包括每日运动量、运动项目、如何合理安排等,引起家长和幼儿园对幼儿体格锻炼的重视[4-5]。在部分幼儿园中将此项测试活动纳入了卫生保健工作常规,将测查项目融入教育教学游戏中,让儿童在游戏中增强了体质。同时,因为针对每名测试儿童的测试结果,给出相对应的个体训练方案,指导方案与日常生活联系性强,简洁、可操作性强,家长容易接受。家长了解测试儿童运动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在园外也加强训练,使体质测试不及格率逐年下降,优秀率逐年上升。此项工作对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儿童健康素质、减少家庭医疗开支都有巨大的作用。

3.2待探讨研究方向此项测试活动并没有在全区所有幼儿园中普及,这与托幼机构和家长对这项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有关,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同时需要各级政府行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大力支持和配合,大力宣传开展儿童体质训练的重要性,让幼儿园积极参与。儿童体质训练场所主要是在幼儿园,负责具体实施的是幼儿园老师,只有得到幼儿园的积极配合,通过各种有益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内容的一部分[6-7],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这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才能保证效果,切实有效地提高儿童体质发育水平和身体素质。研究表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仍是学校体育工作待解决的问题[8]。身高标准体重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和营养状况及身体匀称度的重要指标[9],目前的《标准》只选择身高、体重作为身体形态指标,显然过于简单。有学者认为体质应包含:身体发育水平、身体机能水平、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水平、心理发育水平和适应能力[10]。体能包括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体质包括体能,因此,体质测定包括体能测定。这也是今后深入研讨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杜萍.2010年甘肃省幼儿体质监测结果与比较[J].甘肃科技,2012,28(17):41-44.

[2]陈维忠,韩素玲,俞飞,等.不同强度体质训练对学龄前儿童体质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3):2881-2882.

[3]张子龙,马军,付连国,等.中国2010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2):142-146.

[4]王燕,张勇,高彦民,等.960名3~6岁儿童体质测试结果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5):484-485.

[5]程彩虹.体能训练对昌平地区幼儿园儿童体质影响的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3):341-343.

[6]王学良.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3(4):98-101.

[7]陈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运动,2013,7(62):7-8.

[8]李明,杨杰伟.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28(5):126-129.

[9]荣慧珠,黄英秦,丰收.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5(10):130-131.

小学体育测试质量分析报告篇7

关键词:生产实习;运转实习;供热工程;供暖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030-02

一、引言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简称建环专业)主要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本专业相关工程的设计、施工、设备研发、运行管理等工作,所以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内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本专业各个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

供热工程课程是建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确保教学质量,需要任课教师通过长期的摸索,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在这些方面,许多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同仁给出了众多的意见和建议,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1-7]运转实习这一实践环节是兰州交通大学建环专业教学人员提出的一种教改方案,是生产实习划分出来的一个分支,实习的内容是通过对我校教学楼的供暖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测试,了解供暖系统运行工况分析的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测量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报告撰写等内容,进一步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运行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我校原有生产实习教学环节所存在的问题

生产实习对建环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是:掌握相关的工程设计、施工组织的方法;具有设备测试、调试以及运行管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我校原有生产实习教学环节主要存在的问题归结为以下两点:一是招生规模大,建环专业每年的招生人数大约为150人,这就需要有大量的实习单位和实习经费作为支撑,而现实情况是经费少,可供实习的单位又有限,致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环节上的训练少之又少,不能很好地体现实习目的,未能达到实习所要求的培养目标,如设备测试、调试及运行管理这一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二是建环专业的专业课普遍安排在大学四年级讲授,而旧模式下的生产实习安排在大三学年下学期,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对专业课的原理和系统不甚了解,导致实习效果较差。

三、运转实习的创新模式

1.分步实施:原生产实习的时间设定为5周,实习周期较长,新的创新模式是将原生产实习划分为生产实习和运转实习两个环节,其中生产实习时间定为3周,安排在大三学年下学期,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目的是了解本专业工程安装施工方面的相关技术和要求;运转实习时间定为2周,包括测试和参观两部分,其中测试部分安排在大四学年上学期,在12月份进行,培养学生在供暖系统认识、能耗分析、故障诊断等方面的能力;参观部分安排在大三学年下学期,培养学生在产品生产流程、系统运行模式等方面的感性认识。

2.实习模块化:将运转实习划为实习动员、供暖系统调研及测试、撰写测试报告、现场参观四个模块,各个模块之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四、运转实习创新模式的具体设置

各模块的具体设置、内容、目标介绍如下:

1.实习动员。由建环系运转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实习的目的、内容、时间地点安排方面的介绍及实习纪律、实习安全的强调。

2.供暖系统调研及测试。要求学生在进行测试前先完成建筑围护结构热工参数、供暖系统及散热设备等基本资料的调研工作,测量工作主要是针对学校的第四、五、六教三个教学楼进行,时间设置为连续12个小时,一般选择在供暖期的低温天气进行,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同时也可对学校的供暖情况进行检测。学生大约每13人分成一组,配备一名指导教师和一名研究生协助测量,测量的内容包括室外温度、室内温度、教学楼热力入口处供回水温度、流量及散热器进出口温度等参数。旨在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供暖系统的组成、介质温度和流量等测试仪表的原理和使用。

3.供暖系统测试报告撰写。要求学生根据测量和调研获得的数据,进行实习报告的撰写,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对其测量及分析结果进行论文撰写。内容上主要包括室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实测单位面积每小时耗热量变化曲线、设计条件计算单位面积每小时耗热量变化曲线(水平线)、根据散热器面积及热工参数计算单位面积每小时供热量变化曲线的绘制;在温度和耗热量等运行参数比较的前提下进行供暖系统运行故障的诊断、运行状况的分析并给出建筑节能的建设性意见。格式上要求完全按照正规出版论文的格式进行书写。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4.运转实习参观。时间设置为三天,以参观的形式进行实习,主要对本专业相关产品生产厂家、供暖系统使用单位进行实地参观。由带队教师分批分场次引领学生进入,以提高实习效果,旨在使学生了解相关产品的类型、特点、生产工艺,以及供暖系统组成、型式。

五、运转实习的考核方法

为了避免在评价过程中客观评价指标被忽视的问题,实习成绩采用五级制,考核过程中考虑到多方面因素,根据学生的供暖系统知识的预习程度、出勤情况、动手操作能力、实习纪律、实习日志及实习报告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综合评定成绩构成比例为:预习10%;出勤10%,动手操作能力10%;实习纪律10%;实习日志及报告60%。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综合评价制度,以期望给学生一个公平合理的成绩分布。

六、总结

兰州交通大学的“运转实习”环节经过几年的探索、创新和完善,到目前为止已经实施了几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首先因为实习周期短、动手操作要求高、过程不枯燥,所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在实习报告的撰写上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去整理所学理论知识,查找相关资料,使用绘图软件来完成;再次运转实习在完成培养模式基本需求的同时也减轻了由于完全依靠实习单位完成实习任务的不确定性和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其成果在普通工科院校具有较高推广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余晓平,刘丽莹,付祥钊.校企合作培养建环专业学生工程能力的实践分析[J].暖通空调,2013,43(8):20-23.

[2]张冶.供热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1,28(1):130-131.

[3]陶爱荣.供热工程课程教学中的角色模拟方案及应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8,8(3):60-63.

[4]江煜,唐艳娟,古丽马兰.供热工程项目教学法可行性调查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4,13(1):112-113.

[5]张登春.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6):18-20.

小学体育测试质量分析报告篇8

关键词植物生理学;评价体系;科学素养

植物生理学是生物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由理论课和实验课组成。实验课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采用的评价标准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导向性作用。植物生理学实验成绩的评定一般包括平时成绩和学期结束考核成绩。以往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评价主要依据实验报告,一份书写工整、实验结果正确的报告往往能得到高分。期末考核仅仅是检查学生对做过的实验原理的掌握和仪器的使用。这样的评价标准会引导学生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导致学生极力回避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更有甚者更改实验结果或拼凑实验数据,不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为了提高师范专科层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对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评价体系做了改进,现介绍如下。

1改进对平时成绩的评价

1.1增加对学生实验预习的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实验课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先对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从头到尾讲述一遍,反复强调易出错的环节,尽量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然后,学生利用实验室精心准备好的实验材料、试剂、仪器按照板书一步一步完成整个实验操作,学生的主要目的是得出所要验证的结论,最终完成实验报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实验,很多时候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实验过程遇到问题时只能依赖老师,学生被动地做实验,难以激发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的评价体系要求学生进实验室前做好预习报告,课堂上换由学生主讲,除了讲述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外,还要求学生讨论实验设计的科学性、严谨性,鼓励学生敢于对实验设计加以改进。通过检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了解、实验步骤的掌握,以及对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的分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在预习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实验时,让学生思考如果将实验修改为选取不同的植物材料进行测定,在实验设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有哪些。让学生学会分析不同植物组织水势高低存在的差异,当对其水势进行检测时,配制蔗糖溶液的浓度梯度范围就会有所不同,完全按照实验书上设计的蔗糖浓度梯度范围可能无法检测出植物组织的水势。在预习时学生可以根据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材料,自己准备实验材料,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所要检测的植物材料的含水量特征,设计所需的蔗糖浓度梯度溶液,课堂上利用准备好的蔗糖母液配制所需的浓度梯度溶液,通过发现等渗溶液来计算植物材料的水势。再让学生思考如果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没有等渗浓度的溶液,如何能确切地测定植物组织的水势。引导学生在相邻的小液流上升和下降两个浓度之间重新配制降低浓度差值的蔗糖溶液进一步进行观察[1],最终找到小液流悬浮不动的溶液,计算植物组织的水势。

再如预习用简易测定法进行种子呼吸强度测定时,思考水柱上升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当比较不同种子的呼吸强度时,如何尽量减少无关因素引起的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通过实验原理分析种子的用量、捆绑的松紧度、种子悬挂的高度等因素对呼吸强度测定的影响[2]。让学生先根据提供的实验装置(广口瓶体积的大小)设计预备实验进行最佳实验条件的筛选。如种子用量的选择,由于实验过程中种子呼吸强度受密闭装置内氧气量的影响,种子量太少,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量少,水柱上升高度不明显,容易造成检测的误差;如果用量太多,密闭装置内氧气量有限,不能满足种子呼吸作用的需要,以致实验结果不真实。设计预实验筛选出最佳实验方案,进行不同种子呼吸强度的比较。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预习报告的完成情况来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评价。

1.2加强对实验操作过程的评价,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植物生理学实验有一部分属于验证性实验,操作过程不像定量实验要求那么高,以往有部分学生会先预测出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不能严格按规范步骤操作,随意性较强,根据预测的结果编造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为了杜绝这一现象,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应加大对实验过程的检查,在每次实验中,对于涉及到的实验仪器及设备,检查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否正确使用,对于一些基本技能的要求,检查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从玻璃器皿的洗涤到试剂的配置,从移液管、滴定管到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光照培养箱、电子天平等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及维护等,每次实验对学生的操作都进行严格检查和考核,即使最基本的洋葱表皮的撕取,都要严格规范。坚决杜绝学生随便拼凑实验数据现象的发生。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清洗干净自己所用的玻璃仪器,并把试剂、仪器等摆放整齐,恢复桌面的整洁状态,培养学生认真、科学的研究态度。

1.3改进对实验报告的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端正的科学态度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对实验报告进行批改时,不以实验结果的好坏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教育学生对待实验应具有科学的态度,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规范学术行为、遵守学术道德的意识。当前在学术研究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等问题,少数人违背基本学术道德,侵占他人劳动成果,或抄袭剽窃,有少数人甚至篡改、伪造研究数据等。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注重高校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有责任教育学生遵守学术规范,尊重实验的原始数据。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实验结果不理想、甚至得出错误的实验结果时,不能仅仅为了实验得高分,去抄袭他人,甚至杜撰实验数据,而应当对实验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寻找原因[3]。

应把对实验报告的评价重点放在对结果的分析与讨论上,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教育学生不要因为怕实验失败而缩手缩脚,应当大胆地去探索,不要担心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关键是能找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在对实验报告进行批改时,侧重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及思考题的完成情况。当实验中出现问题时,要学会分析。首先检查是否严格按照实验的操作步骤来完成,其次要敢于质疑实验设计上是否存在问题。如在用btb法、红墨水染色法进行种子活力的快速测定时,发现2种方法测定出来的活种子的百分率相差较大,红墨水染色法测出的活种子的比率要低于btb法,要试图寻找其具体原因。首先,应从实验操作上进行检查,是否存在人为误差,在用红墨水法进行检测时,用刀片沿种子胚的中心线将种子纵切为两半时是否有偏差,选取的一半有没有可能不包含胚,从而造成活种子的比率降低;在用红墨水进行染色时,时间把握上是否有误,有无造成浸泡时间过长,而使得活种子的胚也被染成红色。其次,检验实验设计上是否存在不严谨的地方,因为2种方法选取的是不同的种子,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误差。通过对可能的原因进行分析,再次重复该实验,避免操作上的误差,并在实验设计上进行一些改动,取100粒种子沿种子胚的中心线纵切为两半,一半用于红墨水染色法检测,一半用于btb法检测,进行发芽率的比较。如果还存在误差,则证明差异主要是由于2种方法本身的误差所造成。最后,进行2种方法本身实验误差分析。用红墨水染色法,只要胚中存在部分死细胞就会被染成红色,被定义为死种子。用btb法,只要胚中存在部分活细胞,就会出现黄色晕圈,被定义为活种子。因此用2种方法检测会存在一定的误差。通过实验学生明确了用快速测定法测出的活种子的百分比并不等同于真正的发芽率。

2改进学期结束的考核方式

以往学期结束的实验考核都是从做过的实验中抽取1~2个让学生重新做一遍,以考查学生能否正确掌握实验原理、熟练使用实验仪器[4]。为进一步考核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应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从实验设计、原理掌握、操作过程、实验态度、结果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如让学生设计实验鉴定逆境对植物组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既考查学生对叶绿素含量测定的原理、方法的掌握,又考查学生对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情况,同时还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学生可以设计不同的逆境条件,如高温、低温、干旱等来研究逆境对植物组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从种子萌发到幼苗培养,然后将幼苗进行对照与逆境条件的处理,最后进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完成一系列实验后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逆境对植物组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这样的考核可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

评定实验成绩时,平时成绩与学期结束考核各占50%,平时成绩中预习占30%,实验操作占30%,实验报告占40%,综合后为学生植物生理学实验的最后成绩。

3小结

在植物生理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改进评价标准,培养了学生对待研究的科学态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浓厚,实验过程中的基本操作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过去相比明显增强,另外,学生敢于对试验设计加以改进,敢于大胆探索,科学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中小学生物学教学的需要。

4参考文献

[1]陈彦,朱奇.植物组织水势测定实验的改进[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7,43(1):153-154.

[2]芮海云,卢仝,丁敏,等.运用简易呼吸测定装置测定植物种子呼吸强度的探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2(6):52-53.

小学体育测试质量分析报告篇9

【关键词】体质健康简易测试模式测试方法

【中图分类号】tq172.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02

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测试工作,是激励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促使学生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措施。该《标准》于2003年开始在全国大中小学全面实施,至今已有了6年多时间。根据

4计算机管理手工测试数据

(1)测试数据录入

对于手工记录的测试数据,如果不引入计算机数据管理,大量的测试数据要逐一的查表与统计,其工作量之大难是以想象的。因此如何将测试数据快速录入到计算机中,是做好使用简单测试工具实施《标准》的重要环节。

(2)采用microsoftexcel软件录入数据办法microsoftexcel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之一。学校“体质健康测试中心”用excel软件按专业(班级)学号排序编制学生测试总表电子文档交给各任课教师,然后教师将测试数据录入到总表上。在编制总表时,要让总表上的测试项目字段顺序与测试登记表上的相对应,并通过冻结窗格使数据在滚动时保持测试项目字段行可见,同时通过设置单元格格式,设置好每个录入字段列的数据格式,以方便数据录入。利用excel自动筛选功能,锁定要录入的班级,录入数据时最好是两人一组配合,一人读一人录,这样既提高录入速度,又不易出错。按一个教师任课十个班级计,学生人数大约在300-400人之间,采用上述数据录入方法,可在两个小时内完成录入工作。

如果有专职管理人员,录入工作由他们完成,可以采用多台电脑配合两人一组,多组同时录入数据的办法。学校“体质健康测试中心”负责汇总所有测试数据,完成对数据的统计处理等工作。

(3)用microsoftexcel软件实施《标准》测试的工作流程

1)从学校有关部门(如教务处)取得全部学生的基本信息电子文档,经过整理成符合上报“国家数据库”使用的格式。此格式在下载上报软件时获得的模板格式相同。

2)编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登记表(空表)。见附表2

此测试登记表由体育教师分发到各任课班级,班干部负责按学号大小顺序把本班同学的姓名学号填写到表上,然后交回。如果是自然行政班则不用填写学生姓名,由计算机编排好直接打印输出。测试时教师将数据填到表中。

3)任课教师将测试数据录入到由学校“体质健康测试中心”编制好的按专业(班级)学号排序的学生测试总表电子文档上。

4)汇总录入好的数据,将数据导入上报工具软件,进行评分。

5)导出已评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并反馈回任课教师。

6)利用上报工具软件将数据上报至“国家数据库”。

5我校06与07年两个年级测试情况对比

对比表明,采用“智能型与简单型”测试仪相结合的简易测试模式,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我们在实施《标准》中做到了测试工作有条不紊,教师组织测试轻松自如,数据录入迅速快捷,上报数据及时准确。

6结论与建议

(1)简易测试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测试器材不足和测试工作难度大的问题。借助计算机先进工具管理和操作技巧可极大地发挥简易型测试工具的优势。由于简易测试工具便于携带,组织测试更加灵活方便,使实施《标准》这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有效简化,并且还节省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在当前智能测试仪器价格偏高,质量有待提高情况下,采用“简易测试工具与计算机数据管理”简易测试模式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2)建议充分发挥计算机管理的优势,开发功能全面、简单易行的体质健康测试管理软件配备给学校,生产出既轻便又经济实用的测试工具满足学校的需要;同时积极研制便于携带的既可以储存测试数据又方便与计算机连接的小型或微型数字测试仪,将这些小巧不占用专门测试场地数字设备配备给每个体育教师,使组织测试更加灵活方便,真正实现智能化管理。最终达到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合乎要求的测试效果,获得最佳的效率,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教师负担”。这对《标准》的全面实施,切实促进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史江杰.江苏省中学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r].江苏省高校第21届体育科学论文报告,2005,6.

[2]肖建国.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组织管理工作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23(5):39-41.

小学体育测试质量分析报告篇10

【关键词】身高;体重;肺活量;人体质量指数;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R339.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10)09-1084-02

LongitudinalobservationandanalysisonphysicalDevelopmentofStudentsFromCollegesandUniversities/maChang-hui*,LiXiao-huan,HUanGLi-ping.*northChinainstituteofaerospaceengineering,Langfang(065000),Hebeiprovince,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longitudinalchangesofphysiquesamonguniversitystudentsinLangfangduringtheperiodof2005-2008,andtoprovideevidenceforthecountermeasures.methodsthebodymass,height,Bmi,pulmonaryvitalcapacity,vitalcapacityindex,steptestindex,standinglongjump,gripstrengthofuniversitystudentsinLangfangaccordingtothestandardofChinesestudentphysiquetest.thedatawascollectedandanalyzedinanoVamethod.Resultsthechangesofheight,bodymass,Bmiinuniversitystudentsbothmaleandfemaleduringfouryearperiodwerenotsignificantlyexceptfemale'sbodyweightin2008(p

【Keywords】Bodyheight;Bodyweight;Vitalcapacity;Bodymassindex;Comparativestudy;Students

2005年的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发现,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1]:城市大学生身高、体重增长明显,超重和肥胖增多;大学生身体生理功能如肺活量有较大幅度下降;身体素质如速度、耐力、力量和柔韧性等较2000年显著降低[2]。为了解大学生体检纵向变化趋势,探寻大学生体质变化的原因,为制定针对性地措施提供依据,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以廊坊市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廊坊师范学院等所有普通高等院校2005级身体健康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每个学校2005年级为研究基础,共200个行政班,在该基础上按20%的比例标准,随机抽取40个班作为初级抽样单位;每个行政班级采用乱数表随机抽样方案,抽取20名学生为最小抽样单位,共抽取800名大学生构成该研究的研究样本。其中男生456人,平均年龄为18.81岁;女生344人,平均年龄为19.17岁。对14名数据不完整的受试者予以剔除,包括男生8名,女生6名,实际有效样本数据为786人。

1.2方法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报送2005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的通知要求,选取必测项目(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立定跳远、握力)。测试仪器均为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指定采用的中体同方体质测试仪,测试前对设备进行校正,误差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测试时间分别为2005-2008年每年的9-10月,测试地点在各个高校的体质监测室,测试人员为经过专门培训的体育教师和工作人员。

1.3统计处理由SpSS11.5软件包完成,分析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设置显著性水平为α=0.05。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2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长,男生和女生身高、体重、Bmi呈现持续上涨趋势,其中女生体重2008年体重较2005年显著升高(t=1.950,p=0.028);男生和女生身高、体重、Bmi各年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生和女生立定跳远和握力从2005年入学时到2008年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立定跳远和握力在2005年时水平均明显低于2006年和2007年(p值均0.05)。男生和女生肺活量、肺活量指数和台阶指数从2005年到2008年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肺活量、肺活量指数和台阶指数比2005年入学时相对较低,与2006年和2007年水平相比(除男生肺活量指数2005年与2006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均显著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3讨论

在大学期间,学生的身体发育已进入成熟阶段,各项指标相对稳定,而高年级大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3]。从身体形态指标来看,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后期,身高、体重的增长有自然增长的因素,但增长速度和年增长值均较小,表明已基本达到发育成熟的水平,本文监测结果支持既往的结论。但女生在大学四年级时明显表现出体重增长大于身高的趋势,可能因为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上课、学习、公共食堂就餐、作息定时等,生活相对比较规律,但体育运动主要靠自行参与来保证;而女生在四年级时就业压力较大,学业和心理负担较重,也可能是导致体重上升的原因[4]。从身体素质指标来看,男、女生都出现身体素质前1~2a先变好,随后又有所下降的现象。分析其原因,现在普通高校第1年上基础体育课(以发展身体素质为主),第2年上专项体育课(专项技术),而第3年和第4年没有了体育课,由学生自行进行体育锻炼,锻炼的实际效果较差可能是其原因之一。此外,大学生入学前2a心情放松,学业负担不重,也无就业压力,学习锻炼安排较合理;而在高年级时对自己的学业规划比较明确,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较大,导致锻炼时间和量减少也可能是其中原因之一。从身体生理功能指标来看,廊坊大学生身体生理功能指标变化与身体素质指标变化类似,提示可能是相同原因所致。大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成熟的的巅峰时期,身体生理功能应该持续保持较高水平,但在大学4a间呈现先高后降的趋势。提示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和合理的学习生活安排非常重要。

鉴于上述结果,建议:(1)改革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建立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科学评价体系,调动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2)增加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的授课量,增加体质与健康知识讲座,让学生从理论上懂得合理体重、平衡膳食的意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活动,使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其认识,并能主动自愿参与体育活动,增强体质,达到终身体育目的。(3)学校管理部门和体育部多以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和体育节的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如学生班

与班、年级与年级、系与系或校与校之间的各种体育比赛,使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过来,提高锻炼兴趣,并设置丰富的奖项。(4)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和体育部采取相应的考核措施,追踪评价高年级学生体质变化,并作为毕业授予学位的条件,以此来促进他们继续参与体育锻炼,增进健康。(5)加强毕业前学生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可能对学生保持良好体质有益。

4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7.

[2]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编.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马长会.师范院校大学生体质追踪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234-238.

[4]吕宏,阚英.长春中医学院2000级学生4年体质状况追踪观察.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0):65-66.

[5]张军.山东理工大学学生体质状况及体育教学干预对策研究.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7.

[6]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报送2005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的通知.2005-05-17.

[7]李涛等.陕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动态分析.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2(2):8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