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光伏专项应急预案十篇光伏专项应急预案十篇

光伏专项应急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2:55

光伏专项应急预案篇1

2014年上半年,新疆风电分公司在公司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年度工作会议的目标任务,突出把握“创效益、谋发展”两大中心任务,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2014年上半年工作情况和下半年工作计划总结如下:

  一、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项目前期

新疆分公司项目前期工作坚持遵循“自主开发与并购、合作并重”的原则,上半年已具备核准条件的项目包括***风电二期、达坂城风电一期、富蕴风电一期、***风电二期项目,共计19.8万千瓦,现正努力突破关键环节,推动项目核准。

项目路条方面,共计取得路条项目规模6.95万千瓦,分别为**风电二期49.5兆瓦项目、兵团第三师42团光伏一期20mwp并网光伏项目,完成了公司下达的2.5万千瓦的目标。

项目储备方面,公司内部目标5万千瓦,分公司累计签订项目开发协议46万千瓦,包括与兵团第三师42团、兵团第六师芳草湖农场、富蕴县招商局分别签订60mwp、100mwp、300mwp光伏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二)工程建设

**风电一期工程风机吊装、电气安装、静态调试已全部完成;110千伏送出线路、场内35千伏集电线路施工完成;110千伏升压站电气设备安装、试验、调试完成;升压站主要建筑施工完成;110千伏送出线路接入间隔设计完成,计划7月28日具备投运条件;大唐**楼兰220千伏汇集站工程施工安装基本完成,7月初将开展调度通讯联调,预计7月中旬并网带电。

目前,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并网前安全性评价、技术监督、消防验收、防雷减灾验收工作的现场检查均已完成,其中质监、防雷减灾报告已经出具,正在协调其余报告出具,上述报告取得后将申请地区电力公司对风电场进行初步验收。

***、***风电场一期工程各专项验收已完成,各参建单位的竣工验收报告编制完成,待财务决算报告审定后向公司申请竣工验收。

(三)安全生产

截至6月30日,分公司共完成发电量10270.2万kwh(***发电量3948.7万kwh,***发电量6321.5万kwh),完成年度目标2亿kwh的51.35%,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上半年未发生一般及以上设备事故,未发生轻伤及以上人身事故,未发生火灾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安全生产形势较为稳定。

为确保体系建设有效推进,分公司编制完成了安健环手册,

编制《****新疆公公司2014年应急预案体系》,修编了综合和专项应急预案12个,现场应急处置方案24个,规范了分公司应急管理。组织风电场进行了并网后安全性评价,对照标准,组织风电场进行自查整改,***风电场查摆出自查整改项目35项,***风电场查摆出自查整改项目36项,现已定人定时间进行整改。在外部专家评审中,***得分率82.1%、***得分率81.4%,两项目并网后安全性评价必备项目符合标准要求,评价项目各单元得分率和总得分率均大于75%,均达到并网后安全性评价合格的要求,满足新疆区域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安全运行条件。

(四)经营管理

通过合理有序的安排资金、充分利用税收政策、强化预算管理等手段,分公司上半年实现利润1358万元,超额完成50%利润目标,已全面实现“年度过半,利润过半”目标。上半年成本费用可控在控,合理控制贷款资金发放节点,节约贷款利息,预计**项目建设期贷款利息较可研报告节约654万元,较执行概算节约385万元。

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两方案一计划”的内容整改“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加强全体员工制度宣贯培训的同时,不断完善激励机制,遵循多劳多得的原则,做到“增人不增薪、减人不减薪”的目的。通过督查督办、定期检查落实等措施加强各部门、单位执行力。强化风险内控管理,编制、完善相关的制度,对重点岗位员工进行宣贯,有效堵塞安全漏洞。上半年,未发生违章违纪、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影响分公司形象和经营安全的事件。

二、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建议

(一)面临的形势

公司提出水电与新能源发展并重,由于新疆稳定需要,为加快南疆发展,电网、电源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速,新疆资源可开发储量巨大等因素是促进分公司发展的有利条件。但市场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政府从“招商”变为“选商”,企业从“让利”到主动“给利”,核准权限下放地州后,加大了地方的利益和话语权,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分公司综合实力依然不强等因素也是分公司所要面对的不利形势。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由于补贴电费不能享受免税优惠,2014年较预算减少利润915万元,严重影响分公司年度利润目标。

2.由于大唐在拖延3个多月工期后才提出由我公司自行建设**风电一期接入110千伏进线间隔,间隔建设进度滞后将影响投产目标。

3.大唐**楼兰220千伏汇集站投资分摊谈判推进艰难。大唐**楼兰220千伏汇集站由大唐新疆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牵头出资建设。**风电场并网带电前需要与大唐公司签署《风电汇集站投资分摊协议》,分公司已与对方多次谈判,对方提出条件苛刻,谈判过程艰难,推进速度较慢。如果该分摊协议无法尽快签订,将直接影响风电场并网投产。

4.华锐风机存在的问题依然严峻,备品供应不及时,设备故障率高,主设备如发电机、叶片均出现过重大缺陷,厂家技术力量不够,客服力量薄弱,风机未及时进行定检,设备可利用率较低。两风电场电网限电的弃风情况依然很严重,要加大电量营销公关力度。

5.项目前期工作面临外部困难。自治区发改委将风电项目核准权限下放至地州后,各地州针对项目开发企业均出台了相关开发附加政策,提高了项目核准门槛。开发市场环境竞争日益激烈,电网建设速度远远滞后于电源建设情况,各地区新项目接入困难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6.各风电场新招聘应届毕业大学生已到位,但还存在较长的培训期,员工层次、结构还不合理,人才梯队建设任重道远。

三、2014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总体思路

下半年,分公司按照“稳发展、增效益、促管理”的工作思路,争取核准1个风电项目,**风电场按期并网发电;完成电量2亿千瓦时的目标,利润总额2105万元(不含因税收政策影响的因素),各项管理工作稳步推进,确保全年安全无事故。

(二)重点工作计划

1.力争完成1个风电项目核准。要加大项目核准力度,力争送出条件较好的***二期风电项目先行核准,同时全力推进达坂城一期、***二期、富蕴一期的核准工作。

 2.**风电一期工程建设完工实现并网发电,项目工程投资控制在执行概算范围内,合同管理及工程档案管理规范无差错。不发生质量事故,土建单元优良率高于85%,机电及金结单元优良率高于90%。确保10月份风机全部并网投产。

3.分公司经营管理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市场营销和降本增效为手段,整合内外部资源、激发经营活力,争取多发、降耗、增效。

4.积极推进***、***风电场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通过标准化建设,提升风电场管理水平。

光伏专项应急预案篇2

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是中欧贸易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摩擦案件,是中欧经贸关系中的重要议题之一。此前,欧委会宣布,欧盟从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欧中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妥协方案,届时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因为此次谈判结果对中欧双方意义重大。

政策扶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同时抑制产能盲目扩张。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定调了光伏产业扶持政策。7月15日,扶持政策细则出台,中国政府网正式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政策对光伏发电装机目标进行了大幅提高,有意扩大国内市场的需求。

“面对中欧光伏谈判关键期,欧盟即将决定是否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高达47.6%的反倾销临时关税之际,此次《意见》的推出也恰好对中国光伏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吴晗瑄表示。

提升战略地位

《意见》提出六大支持政策,支持用户侧光伏应用、完善电价和补贴政策、改进补贴资金管理、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完善土地支持政策和建设管理。这是最近两年来国务院第一次以光伏为命题出台的正式文件,有助于提升光伏的战略地位。

电价和补贴政策是制约光伏行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意见》首次明确提及“对光伏电站,由电网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或招标确定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与发电企业按月全额结算;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建立由电网企业按月转付补贴资金的制度”。并将上网电价及补贴的执行期限原则上上调为20年。电价支付年限和支付模式的明确,有利于提高光伏电站投资收益模型的确定性和可靠性。

《意见》中提出对分布式光伏发电自发自用电量免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等针对电量征收的政府性基金,企业研发费用符合有关条件的,可按照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等。企业符合条件的兼并重组,可以按照现行税收政策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也能吸引来更多追求资金进行光伏电站的投资和运营。者两项内容均有助于解决目前光伏装机持续增长所面临的资金来源和退出渠道不足的两大难题。

《意见》还就开拓光伏应用市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规范产业发展秩序、完善并网管理和服务提出明确要求。针对上游制造环节,《意见》提出要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在大幅提高装机目标的同时,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淘汰产品质量差、技术落后的生产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保持光伏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合理份额,有利于对外贸易和投融资的合作取得新的进展。

引发积聚效应

在经历了2012年投资和上市情况的整体下滑后,新能源行业在2013年终于将有机会走出困顿已久的冬天。标杆电价、上网标准的确立,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多项政策的倾斜为新能源行业的寒冬带来了一丝暖意。值此,清科研究中心推出《2013中国新能源行业投资研究报告》,对新能源行业中的政策环境、产业链、市场现状、竞争格局等进行了全面研究。并从多角度分析了2006-2012年我国新能源行业投资、并购、上市的市场情况,归纳预判了未来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

“政策支持引发积聚效应,光伏、风电产业大规模发展。”吴晗瑄表示。近年来,在目前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发达经济体希望通过新能源发展转变经济形态,中国政府也意图通过新能源弯道超车,陆续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从2005年到2010年,制定新能源发展目标或相关政策的国家和地区就近乎翻番,且大多数国家采取了多种激励政策。目前,新能源行业的政策环境正不断完善,已有的多项配套政策包括规划、价格、补贴、财税、产业指导等。

投资急速下滑

据全球高科技领域专业行业协会SemiChina的一份研究报告则预测,2013年全球太阳能光伏组件市场产能将过剩20%。亚洲光伏行业尤其是中国市场将加速整合。而2009年开始,发改委等部门推出《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明确表示风能制造业存在投资过热的现象。

上述《意见》指出,中国光伏产业仍存在产能严重过剩等问题。需要抑制产能盲目扩张,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多晶硅、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加快淘汰能耗高、物料循环利用不完善、环保不达标的多晶硅产能,在电力净输入地区严格控制建设多晶硅项目。另外,此次《意见》并没有公布电价补贴细则,吴晗瑄预计光伏电价补贴政策有望在8月份出台。

“产能过剩现象持续,投资市场恐继续低谷运行。”吴晗瑄表示。从投资数量情况看,2006-2012年,中国新能源领域已披露的投资案例累积272起。自2009年起,新能源领域进入快速发展期,当年投资数量超过2006年全年投资数量的一倍。2010和2011年的投资数量更是维持在近几年投资热点的顶峰,达到在2007年新能源领域出现小幅增长的基础上再次翻番的热闹景象。但到了2012年,由于国家经济环境较为低迷,新能源领域的投资热度也出现急速下滑现象,一举回落至2007年水平,降幅接近50%。

光伏专项应急预案篇3

有两条消息让王雁很纠结。

3月20日,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告称,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无法归还到期债务,依法裁定破产重整——曾经的“光伏巨人”如今竟命悬一线。

4月中旬,“第二届(2013)中国光伏发电投资与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将在北京举办。

“光伏发电原本是新兴产业,有很高的投资价值,但这个产业现在陷入了产能严重过剩的困境中,从广受追捧到不被看好,只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发生了翻来覆去的变化!”王雁是成都优方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寻找优质、有潜力的投资项目是他的主要工作。

新能源是国务院确定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太阳能光伏是被寄予厚望的一种新能源,曾颇为pe/VC等投行青睐。

同样,王雁也对光伏产业抱有过极高的期望,但两年前那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让他至今仍心有余悸。

“全国就它最‘热’”

国际投资家吉姆·罗杰斯有一句名言:“投资中国股市,要跟着中国政府走。他们做哪些行业,我就跟着他们走。”的确,“政策市”一直是中国投资界的鲜明特色。

2006年1月1日,中国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该法确立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包括中长期总量目标与发展规划,鼓励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和技术开发,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优惠上网电价和全社会分摊费用,设立可再生能源财政专项资金等。

当年,“中国光伏第一人”施正荣乘光伏大牛市东风,凭尚德控股(Stp.nYSe)上市,坐拥150亿元财富,一举成为“新财富500富人榜”首富,2008年其财富数继续飙升至348.2亿元。

之后,光伏太阳能等新能源又被列为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列。国务院发文明确表示,将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扶持光伏产业。

“一夜暴富的神话,加之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让许多人都相信光伏是未来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行业之一。”王雁清晰地记得,那时全国各地特别是四川、甘肃、贵州等西部地区“一哄而上”,将光伏太阳能列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首选产业。

到2011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100多个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

“那家伙,那场面,那是相当壮观!”当时业界很多朋友都用宋丹丹的小品台词开玩笑。2006年5月,王雁的目光也被成都一家新能源科技公司(暂称为“a公司”)吸引住了。

a公司拟生产风光能LeD路灯,称其“长期致力于新能源产品系列的研发、生产和拓展,各项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可广泛用于“学校、商店、医院、办公室、广场、社区、城乡街道路灯、家庭或流动帐篷等用电”。

最让王雁动心的,还是这家公司的商业计划书:这是一项产值达数十亿元的新能源综合项目;目前已确定的业务订单达1.5亿元,可能性订单已达到4亿元;第一年的投产利润可达到6000万元以上,项目第5年,包括其他产业预计公司综合上市市值在200亿元以上。

如此诱惑的投资回报,让王雁坐不住了,他带着公司骨干上门到a公司考察,“当时很有投资意向,因为全国就它最‘热’。”

“有惊无险,躲过一劫”

王雁与同事算了一笔账:第一期若投资5000万元,主要用于生产、研发升级和风光能LeD路灯的部分周转资金,预计在2011年可实现3亿元的销售收入;计划在2012年能进入量产,销售收入可达10亿元;到2015年,力争实现风光互补LeD智能化路灯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

有钱赚,且利润相当可观,还是国家扶持的战略新兴产业,王雁当即与对方敲定了一套融资方案:通过债务融资、债转股融资、直接权益融资的方法可解决前期5000万元融资计划。未来,国家立项、中央财政补贴、政府科技补贴、知识产权的授权使用、银行项目贷款、金融租赁贷款以及节能基金和信托的建立将成为营运的重要手段。

一切顺利。眼看就要签合同了,一个意外打乱了整个投资计划。当时王雁找到的出资方愿意对这个项目投资2亿元,不过出资方提出要控股a公司,而a公司死活不同意,“最后我们只能放弃签约。”

煮熟的鸭子飞了,这让王雁非常沮丧。但也正是这次意外,却“意外”地让王雁躲过一劫。

受美国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影响,欧洲各国及美国纷纷削减光伏补贴,原本占据世界光伏装机70%以上的欧洲市场需求瞬间大幅下降,市场的急剧动荡令光伏企业始料未及。更让人焦虑的是,中国光伏产品90%以上出口到国外,国内需求非常少。

2011年11月8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决定,立案发起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2012年9月,中国光伏产业最重要的产品销售区域——欧盟委员会也公告,称要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

欧美国家发起的“双反”调查,如同突降一场暴雪,将中国光伏产业迅速卷入寒冬。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光伏产量在7-8Gw,目前产能估计在15-20Gw,相当于全世界的消费总需求。反观中国光伏的产能,已经达到每年1500万千瓦,是国内市场目前年需求的30倍。

内需不足,外需大幅萎缩,光伏产能严重过剩,内忧外困的中国光伏企业饱受市场之苦。2007年,多晶硅价格持续上涨,超过300美元/公斤,到2011年底却跌破25美元/公斤。

近几年,中国光伏产业如同坐了一把过山车。回想两年前差点在光伏公司“砸盘”的经历,王雁不禁感慨道:“真是有惊无险,躲过一劫。”

谁在“裸泳”

光伏本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为什么几年之间会成为业界谈之色变的“夕阳产业”?

投资a公司“失败”后,王雁召集公司高层总结经验教训,讨论光伏产业是否还值得投资?是光伏产业本身没有前途,还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

“光伏产业并不是没有前途,而是国内很多公司没有掌握该产业的核心技术。”王雁认为,随着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日渐稀缺,发展新能源是大势所趋,包括美国、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都在研发风能、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但当前国内未能掌握其核心技术,产品也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光伏产品的最终用途是发电。但由于目前光伏发电的技术难关尚未攻破,成本较高,在国内尚不能普及,其发电成本约为同是可再生能源的水电的4倍、风电的2倍。因此,国内光伏企业的产品绝大部分要靠出口消化。

另一位来自成都的企业家——成都中光阿波罗太阳能有限公司总经理潘锦功则分析得更直接:以光伏原材料为例,虽然国内有很多硅系列的光伏厂商,但实际上最核心的技术必须靠进口,国内主要负责组装。这跟电脑是一样的,芯片、主板、硬盘等核心技术国内没有掌握,主要靠进口,国内厂商只是把进口材料组装起来。如此,国内所生产的硅系列产品在成本上并不占优。

“只有退潮时才能看到谁在‘裸泳’。”2007年,潘锦功还在美国留学时就已注意到,在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背景下,国内各地不管有没有相关技术都一窝蜂地上马光伏项目,成本没有优势也不担心,因为政府会补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市场需求萎缩,硅材料价格持续下跌,国内厂商本来就靠进口买材料生产,等组装后出口到国外就必然没竞争力。

产品卖不动,产能却在持续扩张,很快就造成光伏产能严重过剩的尴尬境地。

“有形的手”该怎么挥动

“这也是地方政府推波助澜所酿成的一杯苦酒。”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一针见血地指出,有的城市根本不具备基础,没有条件,没有产业配套,完全不顾实际情况。

业内都知道国内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为什么光伏企业还会在全国遍地开花?王雁认为,“光伏寒冬”的背后,除投资者逐利心态外,更有一些地方政府政绩心态作祟。

众所周知,光伏太阳能是新能源产业,还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概念,可作为地方政府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样板。更重要的是,光伏产业需要较高的初期投入,且一旦资金到位产能可迅速扩张,这很符合地方政府投资拉动型经济模式的胃口。

光伏产业的问题也引起国家领导高度关注。去年底,国务院召开常务会研究确定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了包括善加利用市场“倒逼机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等五大措施,会议尤其强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减少政府干预,禁止地方保护”。

“其实,从整体上看,中国西部地区并没有做光伏产业的优势。”王雁打开一幅中国地图说,光伏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当前未能掌握核心技术和材料的前提下,一方面需要集中高端科研设备和人才攻克技术难关,不断降低发电成本;另一方面因发电成本相对较高,需要政府大量给予补贴以支持企业不断创新,这两大因素影响着光伏产业的发展,即可能不太适合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而应选择资本、技术更有优势的东部地区,“若要硬来,结果可能会违背初衷。”

各级政府的过度“催熟”,导致光伏业在各地疯长。不过,正如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所说,市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王雁投资“失败”的a公司在成都的项目最后也由于各种原因搁浅了,后来a公司将技术卖给东部地区一家企业,“目前进展还算顺利”。

急功近利的产业赶超

王雁所说的这种现象,在经济学界被称为“比较优势理论”,即如果一个地方劳动力相对多,资本相对少,则应发展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反之则应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

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其著作《从西潮到东风》中还专门提出“发展经济学3.0”理论,建议重点关注发展中国家现在拥有什么(也就是它们的要素禀赋),以及在这些要素禀赋上能做好什么(也就是比较优势),从而让它们可以快速启动结构性变化的进程。

当前,国内外经济格局正在进行深刻调整,在国外需求萎缩及我国扩内需战略的双重影响下,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地区该承接怎样的产业,按照比较优势的理论,各地区首先应找到当地最优的资源禀赋。

光伏专项应急预案篇4

在能源紧缺的今天开发、推广可再生能源已成中国当务之急———煤荒、电荒、燃油涨价、天然气紧缺,已是2011年的热门词,节水、节电、节约能源成了时下的流行话题,于是新型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前所未有地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太阳能大楼”轻松面对燃气短缺近日,在连续遭遇低温天气以后,北京启动了冬季供气供暖应急预案。对暂时遭遇的困难,市民都在尽量节约用气,共渡难关。但也就是这几天,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的职工们欢天喜地地搬进了他们新近落成的办公大楼。职工们高兴的不仅是全新的办公环境,还因为这是一座全面应用太阳能技术的“太阳能大楼”:大楼的日常用电、夏季空调和冬季供暖、日用热水都利用太阳能来供应。面对燃油涨价、天然气紧缺,他们一点也不着急。这座大楼坐落于设计中的奥林匹克公园附近的北苑路东侧,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的阳台外侧全部安装了太阳能发电板,楼顶上也矗立着一排排的太阳能发电板和真空集热管。太阳能光伏集热板可以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最大功率可达到100千瓦,基本能满足大楼的供电。真空集热管可将太阳能转换为热水,夏天可制冷,冬天可供热,同时还可以供应生活热水。记者来到这座“太阳能大楼”参观时,正值北京下了今冬的第一场大雪,厚厚的积雪覆盖在太阳能装置上。与大多数采用太阳能供电的系统工程一样,“太阳能大楼”仍然与传统供电网络连接,可以实现并网供电。在这种阴云密布、不见阳光的天气,太阳能供电系统无法达到用电需求的时候,可使用传统电网供电。据悉,这座大楼是“北京太阳能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是奥运示范工程的前导项目。大楼重点安排了可安装在奥运村和体育场馆的太阳能利用系统,为奥运场馆综合利用太阳能积累经验和数据,同时也为我国今后将太阳能应用于建筑作出示范。■首都博物馆日常用电将采用太阳能在人类寻找的新能源中,最理想的是太阳能,照射在地球上的太阳能非常巨大,大约40分钟照射在地球上的太阳能,便足以供全球人类一年能量的消费。可以说,太阳能是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而且太阳能发电绝对干净,不产生公害,所以,商业化开发利用太阳能已成为世界性的趋势。太阳能的应用在我国不仅具备了技术条件,而且已经有了不少成功的应用实例。人们可能还没有注意到,天安门广场上的人行道指示灯就是用太阳能来驱动的,它的头顶上戴着一个太阳能电池板“小帽子”。2011年9月,北京市路灯管理中心的4栋办公楼和左安门宾馆的屋顶上就分别安装了太阳能发电系统,成为我国首座屋顶太阳能发电站。这座太阳能发电站总装机容量140千瓦,可以单独供电也可以并网供电,也就是说,发出的电可以输送到电力公司的电网上供别人使用。这座小电站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示范项目,由国家发改委和日本新能源产业机构合作完成。同时,正在建设中的首都博物馆新馆顶部也铺设了一种新型的太阳能发电设备。在采集天光的玻璃顶棚和拱形的多功能厅顶部周围,黑色的太阳能板覆盖了建筑顶层的其余部分。首都博物馆新馆由此将成为我国第一家采用太阳能发电技术满足日常用电需求的博物馆。屋顶安装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有5000平方米,最大功率为300千瓦,产生的电量可以基本满足馆内部分日常照明需求及安全设施的不间断用电需求。在太阳能供电系统无法达到用电需求的时候,可使用传统电网供电。而深圳已建成目前亚洲最大的并网太阳能光伏电站。去年,深圳市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在综合展馆、花卉展馆、管理中心、南区游客服务中心和北区东山坡都安装了太阳能光伏电站,电站总容量达1兆瓦(即mwp,太阳能光伏发电专业术语),年发电能力约为100万千瓦时,预计可运行20多年。专家们认为,这一电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我国并网光伏发电领域的成功典范,填补了我国在大型并网光伏电站设计和建设中的空白。■民用太阳能热水器中国居世界第一上述实例是在公共建筑上的应用,居民住宅用的太阳能设备似乎还很少,许多人对“太阳能”的理念几乎一无所知。而记者了解到,民用太阳能设备的生产也已经有很大规模,完全能满足居民住宅的要求。

光伏专项应急预案篇5

无锡尚德从零到全球前五,只用了五年时间,而从全球巨头到破产也只要五六年的时间,用“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来形容可谓恰到好处,而这种现象在光伏行业其它公司身上也有明显的体现。

现在,尚德成了光伏行业内第一家倒下的公司,但全行业企业均面临巨额亏损、负债累累的沉重压力。虽不可预知谁是下一个尚德,但行业大败局的迹象已然明显。而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缅怀或清算,而是追问尚德之死与全行业陷入困境的背后原因,否则,“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的历史循环又将在其他产业领域周而复始地上演。

施正荣:成败皆系光伏

回顾施正荣的个人奋斗史及无锡尚德的发展历程,令人唏嘘不已。

施正荣1963年出生于江苏省扬中市的一个贫穷农村家庭,自幼被送予他家。然而,依靠出众的天赋与勤奋,16岁的施正荣考上了长春理工大学,4年之后又顺利考上中科院上海光学研究所的研究生,毕业两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被公派到澳大利亚留学。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太阳能研究中心,他师从“世界太阳能之父”、2002年诺贝尔奖得主马丁・格林教授,1991年获得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技术研究领域的博士学位。

2000年,施正荣带着技术和在澳洲的40万美元积蓄,回国创业。然而,没有人相信他,施正荣本人也面临无人投资的尴尬境地。据传,他当时拎着一个小挎包和一台笔记本电脑,在国内地转了七八个城市,每次见到一个城市主管负责人他都会告诉对方自己的项目能赚多少钱,并称“给我800万美元,我给你做一个世界第一大企业”。“功夫不负有心人”,施正荣在无锡遇到了伯乐――时任无锡市主管工业的常务副市长毛小平,在那个几乎没有谁听说过太阳能的时代,毛小平相信了施正荣,认为可以此谋求无锡经济发展转型。于是,在政府的搓合下,无锡小天鹅集团、山禾制药、无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共同出资600万美元,施正荣则以40万美元现金和价值160万美元的技术参股,成立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占25%的股权。传奇的故事也由此开始抒写。2002年9月,尚德在无锡建成了第一条1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其产能相当于此前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4年的总和。2005年,尚德电力成功登陆纽交所,施正荣身家达到了23.13亿美元,被《新财富》评选为2006年中国首富。

然而,这差不多也是施正荣与尚德由盛转衰的起点,在接下来的几年间,由于全国各地光伏项目一窝蜂似的大干、快上,产能过剩问题开始急剧凸现。“屋漏偏逢连夜雨”,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欧洲、美国等全球光伏主要需求国纷纷削减补贴,直接导致行业景气度降到了冰点。而尚德此时作为行业内“航母”级企业,转身十分不易,注定要为前些年的盲目扩张付出代价。

全行业巨亏如潮

从a股光伏行业已公布2012年报或业绩预告的公司来看,全行业陷入巨亏已成定局。事实上,光伏行业将“全军覆没”的苗头早已隐现,只是,2012年的巨亏风暴来得太猛烈,大大超出了市场的预期(参见表1)。

截止到目前,还有一部分公司没有公布年报或业绩预告,但从主流研究机构的预测情况来看,情况很可能难以令人乐观。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上表中的很多个股都曾是沪深两市某个阶段的大牛股。以天威保变为例,在业绩大放异彩的2006年至2007年,股价大幅上涨,特别是在2007年,全年涨幅高达409.52%,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220%。而自2009年以后,公司业绩开始连年滑坡,股价也遭遇了“戴思斯双杀”。精功科技也是如此,是沪深两市2010年的超级明星股,涨幅超过200%,公司在2011年尚有4个亿的净利润,2012年即将亏损超过1.3亿,变脸速度之快犹如“六月的天,说变就变”。

而更残酷的事实或许是,光伏行业的巨亏之路才刚刚开始,路有多长,谁也望不到边。

产业空心化是罪魁祸首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一个个明星企业从天堂跌到地狱呢?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来自市场方面的一个常见观点认为,产能过剩是主要原因,而产能过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府的推动,又与企业的盲目扩张有密切关系。但记者所采访过的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信瑞能新能源产业研究中心的资深专家均不认同这一结论,认为有失偏颇。他们提出,产能过剩在国内很多行业都存在,比如,钢铁、水泥行业,但不见有钢铁水泥行业亏损得有光伏行业这么快、这么严重,产业空心化才是导致我国光伏产业陷入困境的真正原因,而这一根源性问题却长期被忽视。据记者了解,光伏产业空心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核心技术和设备;二是市场需求严重依赖欧美。

对于第一个问题,光伏行业缺乏核心技术和设备,也许出乎大部分人的意料,因为几乎所有的光伏企业都头顶新能源、高科技的帽子。深信瑞能新能源产业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国内光伏企业申请的专利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硅片、硅锭的制造方面;日本及欧美国家的太阳能专利一半以上集中在太阳能光伏材料领域,我国在该专利领域的技术专利只占总申请量的1/3。而且,在高纯硅领域的专利申请和技术水平更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企业仅能制取纯度为98%-99%的工业硅,然后作为工业原料以极其低廉价格卖到国外,国外企业将其提纯至99.9999%以上后再高价出口至中国。与此同时,涉及太阳能电池生产的原料和关键设备,绝大部分来自国外,进口设备费用约占企业设备费用的80%。

对于第二个问题,市场需求严重依赖欧美,在出口创汇的年代没有引起企业与政府的重视,在金融危机之后才深刻感受到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滋味。2011年全球光伏市场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光伏需求中,意大利占28%、德国占25%、美国占10%,中国仅占8%,欧洲合计占70%以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欧美国家经济遭到重创,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美国等国家均削减了对光伏上网电价的补贴或者压缩了光伏装机容量。这让供需矛盾立即尖锐起来,并愈演愈烈,最终结果是光伏产品价格暴跌,欧美国家对我国光伏企业实施反倾销调查。

分析人士指出,从世界各国的产业发展史来看,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在技术、市场均受制于人的情况实现可持续发展。一语中的,或许,这才是造成光伏产业大败局的罪魁祸首。

政府拔苗助长致无序竞争

对于光伏行业,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倾注了太多的爱,送土地、送税收优惠,以及送钱。各地政府之所以对光伏产业宠爱有加,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光伏属于新兴产业,很契合产业升级转型的背景;二是光伏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对当地GDp的拉动效果非常明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在各级地方政府主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太阳城”和“光伏园”超过了300个,仅千亿级产业园就达到几十个。对于很多光伏企业而言,自然没有这么多钱来投入,那只能由政府这个“带头大哥”来掏腰包了。据一份《海南省2011年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计划10月份进展情况表(海口市部分)》显示,有企业250兆瓦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总投资18亿元,但自筹资金仅1100万元;另一企业英利400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总投资30.67亿元,自有资金仅9.67亿元。

而发生在光伏行业另一大块头江西赛维身上的“宠幸”则更为夸张。江西省新余市一位官员曾公开表示:“我们现在就是赛维的保姆,从其落地到如今的第7个年头,我们一直在提供‘全天候保姆式’的服务。”什么是保姆式服务,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拉了屎还得有人擦屁股。然而,保姆式的服务却并没有把江西赛维做大,反而使之成了被“宠坏的”孩子,现在,当地政府正在为坏孩子付出青春躁动的代价。

记者发现,发生在海南、江西新余身上的事情只是全国各地政府狂热支持光伏产业“”的一个缩影,这种拔苗助长式的行为既让参与游戏的企业走上一条高风险的扩张之路,也在较大范围内扰乱了市场秩序,而在“僧多粥少”的情况,竞争愈发混乱与无序。

2012年12月19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认为,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产能严重过剩,市场过度依赖外需,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同时,会议强调,要按照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扩大消费市场、规范市场秩序、推进产业重组、降低发电成本的思路,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显然,最高决策层在反思政府行为,意欲减少干预,让企业重回市场轨道,只是时间略显过晚。

光伏电站成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由于光伏产业中上游企业生存艰难,于是,许多光伏企业纷纷转型,开始向下游光伏电站伸升产业链。一方面,建光伏电站可以消化内部产能,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获得相对稳定的回报。

2011年11月8日,爱康科技公告,为引进光伏太阳能终端应用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战略合作伙伴、延伸光伏太阳能产业链,公司与住友商事式会社、住友商事(中国)有限公司签订了关于合作设太阳能电站的《意向性协议》。此后,爱康科技在太阳电站领域的建设开始一发不可收拾。2012年4月26日,公司公告称,拟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行政公署签署《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暨江苏爱康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mw光伏发电项目投资协议》,项目投资总额约28亿元,土地使用面积约7500亩。2012年5月16日公告称,青海蓓翔三期20mw项目已经取得青海省发改委的同意,该项目总投资约为2.25亿元,其中青海蓓翔自筹7444.8万元,拟计划申请银行贷款约15115.2万元。9月份,公司全资孙公司新疆爱康电力开发有限公司拟使用自筹资金2亿元,在新疆精河县投资建设二期20mw的太阳能电站。据悉,公司新疆精河县一期20mw太阳能电站项目已经开始动工,二期20mw电站建设项目已于2012年12月底前并网发电。

光伏专项应急预案篇6

2009年7月,国内某家企业(以下简称a公司)与宁波某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签订了“委托进口协议”,委托其向日本某公司(以下简称C公司)进口一台多线切割机,用于切割硅片。随后,三家公司共同签署了金额约为30万美元的进口合同,交货期为2009年2月。根据合同约定,a公司向B公司支付了30%合同金额作为开证保证金,B公司于2008年8月16日通过国内某家银行向C公司开出100%合同金额的不可撤消即期信用证。然而,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硅片需求市场受到冲击迅速萎缩,a公司紧急要求C公司推迟交货期,以观其变,C公司口头同意推迟到2009年4月底。

但是,2009年2月10日C公司擅自将合同货物装船发运,船于2月14日到达宁波港。中方开证行于2月13日收到日方议付银行寄来的议付单据,经审核与信用证相符,要求B公司付款赎单。B公司只得向a公司发出付款通知,要求其于三个工作日内将货款汇入B公司帐号。但a公司以资金不足为由要求B公司暂时垫付赎单款,并代其保留货物。

此时多线切割机的市场价格较之进口合同签订之时已跌去40%,B公司经多方了解,最后断定a公司是由于市场原因对是否进口多线切割机持观望态度。如果后期硅片市场回暖,a公司有可能赎回设备;否则的话,则会放弃货物。在这种情形下,B公司只得垫付赎单款,从开证行取得整套正本单据。

货物必须于2月28日前报关,否则将产生滞报金。由于货值大,进口报关所产生的费用较高,B公司决定暂时将货物存入保税仓库。同时采取紧急措施,要求a公司出具一份“付款承诺书”,承诺在2009年2月24日前一次性付清所欠赎单款,并按“委托进口协议”的相关规定承担违约金,即每逾期一天支付逾期金额的万分之五。

然而时至2009年2月24日,a公司再次违约,仍借故不支付赎单款,B公司只得向其发出紧急通知,要求限期答复。a公司在2月27日派代表与B公司进行紧急协商,双方签订了“委托进口补充协议”,约定a公司追加30万元保证金、推迟5个月支付赎单款,并承担因违约产生的一切责任和费用,逾期B公司将有权处置货物并没收全部保证金。此外,根据B公司的要求,a公司还在补充协议中追加了一家担保公司,为其付款提供担保。

2009年下半年,硅片市场出现回暖迹象。a公司终于在7月28日向B公司支付了全部所欠款项,赎回多线切割机准备投入硅片生产。

二、案例分析

1.金融危机是引发这宗案例的直接原因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前,硅片制造业非常火爆,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制造设备都十分抢手,而多线切割机作为切割硅片的关键设备更是供不应求。在这种形势下,a公司急于从日本进口设备,并同意100%货款用即期信用证支付。然而,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光伏行业也像所有行业一样受到非常大的冲击,国际市场需求大幅下滑,尤其是中国光伏产业主要依赖出口,所受冲击尤为严重。全行业硅片订单锐减、价格暴跌,造成制造设备供应的过剩,所以a公司要求日方延迟发货,以观其变。C公司虽口头同意将交货期延迟至2009年4月底,但硅片市场行情恶化导致多线切割机的价格一路下滑,跌幅达40%,唯恐生变,C公司才擅自于2009年2月发运货物,以期早日取得货款。鉴于无法把握市场走势,a公司以资金不足为由要求B公司先行垫付赎单款,并代其保留货物,意在做两手准备。如硅片市场回暖则赎回设备,否则放弃货物。幸好从2009年6月份开始,在本轮金融海啸中受到沉重打击的太阳能光伏行业出现复苏信号,经历了大幅重挫的硅片价格也终于开始企稳走高,于是a公司在7月底赎回设备。

2.当前经济形势下从事进口的外贸公司所承担的风险增大

进口是指方委托方对外签订进口合同(或三方共同签署)、对外开立信用证、对外付款,并办理货物进口报关、运输、仓储等手续,从而向委托方收取一定比例的费。

进口的外贸公司以自己的名义和授信通过银行向国外出口商开立信用证,从而成为开证申请人,即国际支付关系中的债务人。开证申请书是开证申请人与开证行的契约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在开证行履行付款责任后,开证申请人应根据申请书的规定,在接到开证行的赎单通知后,及时将货款付给开证行,赎取单据。进口公司与开证行的法律关系独立于“委托进口协议”,即使委托方不支付货款,方也必须向开证行支付赎单款。在本案例中,虽然协议中规定委托方在收到方的催款通知后三个工作日内将款项汇入方帐户,以便其向银行赎单,但实际上a公司以资金不足为由不愿支付货款,而B公司作为开证申请人只得先行垫付赎单款。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锐减,许多商品价格产生了巨大的波动,在价格下跌的过程中,进口商品的方就会面临货物贬值的风险。在进口商品价格大幅下跌时,如果跌幅超过收取的保证金比例,委托方就很有可能放弃货物,这时方就会面临变现货物的各种费用和损失。在本案例中,多线切割机跌价40%,超过了30%的保证金,所以a公司极有可能放弃货物。如果没有事后签订的补充协议,而a公司又弃货的话,B公司即使将货物变现,加上保证金还不足以弥补赎单款。此外,B公司还要支付海关关税、增值税、报关费、港杂费、银行费用、商检费、国内运输及保险费等进口环节所发生的费用。

实际操作中,方虽然有追偿权利并赢得官司,最后却有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得到补偿;或者最终得到经济补偿,却因此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

3.B公司在业务操作中未有充分的风险防范意识

由于签约时,光伏行业尚处于高潮,制造设备供不应求,B公司对全球经济形势和市场行情未做全面了解和分析,因此在业务操作中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首先,协议中缺少B公司对货物处置权的约定。协议只规定委托方在收到方的催款通知后三个工作日内将款项汇入方帐户,否则每逾期一天按逾期金额的万分之五支付违约金,并未有“若逾期超过30天方有权处置货物和没收开证保证金”之类的规定。当a公司借故拖延货款,B公司就显得非常被动,且极有可能面临巨额损失,最终不得不多方斡旋,说服a公司签订补充协议。

其次,B公司对支付结构的设计不够合理。签订进口合同时硅片市场行情比较好,a公司急于从日本进口多线切割机,因此同意100%合同金额使用即期信用证支付,但这样的支付结构对B公司不利。一旦a公司拒绝支付货款,B公司作为开证申请人就得垫付全额合同款项。且不论行情波动时30%开证保证金是否足以抵御风险,签约后即开立全额信用证,既占用了资金和银行授信,也失去了灵活变动的机会。一般进口设备大多采用组合式付款,由出口商开出履约保函,进口商先电汇一部分预付款,然后大部分货款以信用证方式支付,尾款凭验收证明付清。基于预付款和开证保证金的总额达到合同金额的40%-50%,进口委托人拒付信用证项下货款而放弃货物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少。

此外,B公司对于重要事项的变更没能留有书面文件,仅凭口头确认,为以后的业务操作留下了隐患。当a公司发现硅片市场行情下跌,要求C公司将交货期向后延迟,C公司口头同意推迟到2009年4月底,但并没有书面文件。此时,B公司既没有马上要求三方就更改交货期之事签订补充协议,也没有及时修改信用证以要求延长最迟装运期、甚至于规定最早装运期,从而导致了C公司于2009年2月10日擅自发运货物。如果B公司能够坚持要求签订补充协议,将交货期延迟至2009年4月底,虽然不能从根本上避免这宗案例的发生,但至少可以推迟2个月付款,从而争取更多的时间来考虑对策。

三、几点启示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经济环境中,进口企业如何既能拓展业务,又能减少自身在业务中承担的风险,可以从这宗案例中得到一些启示。

第一,进口公司应熟悉产品市场和委托企业状况。在受理进口业务之前,公司应该充分了解委托人的资信及经营状况,并对产品做深入的市场分析,以确定进口项目的可行性。此外,还需熟悉产品市场、了解行情,以备委托人弃货时可以将产品变现。对于不熟悉的、价格脱离市场行情的商品以及专用设备,不要盲目受理。本案例中,如果B公司能事先了解到我国光伏产业对外依存度高达90%以上,而国际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在国内光伏行业掀起轩然大波,那么在起草协议和进口合同条款时就会更加谨慎。

进口合同签订之后,商也应经常关注产品的市场行情,如有较大波动,要及时与委托人联系,以了解其决策变化。另外,还应不定期到委托企业去拜访,了解其经营及资金状况。一旦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要及时与委托人及出口商沟通,并提出变更合同等建议。这样才能减少风险的发生,或在意外情况出现时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第二,进口公司应合理安排支付结构以减少风险的发生。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之规定,信用证一经开立,即为不可撤销。公司以自己的名义开立信用证,即承担了信用证项下的付款责任,一旦委托人拒付货款,就只能如本案例中的B公司那样垫付赎单款。业务中如果100%货款使用信用证支付,常常是签约后就得开证,从而增加了进口商和公司的市场风险。实际操作中应尽量采取t/t预付款和L/C相结合的付款方式,因为业已支付的预付款和开证保证金将减小委托人弃货的可能性。而且,当今的经济形势下市场行情经常会发生波动,如能以预付款的形式让出口商先行筹备货物,而大部分货款使用信用证支付,并在交货期前一个月开证,将有助于进口商更好地把握市场行情并从容应对,进而也减少了公司的风险。

第三,进口公司应要求在协议中增加“追加保证金”条款。一般企业收取的开证保证金为合同金额的20%-30%,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签约后有些商品的市场行情会发生很大波动,一旦产品价格下跌幅度超过保证金比例,委托人就有可能弃货。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在协议中应该增加“追加保证金”条款。如:当市场价格下跌超过5%时,委托方应在接到方通知后三日内按跌价幅度追加保证金,并付至方账户。

第四,对于大额进口项目,进口公司应要求在协议中增加担保人。由于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冲击很大,有些企业可能在进口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资金状况恶化,或者融资困难,如果能在协议中增加担保人,将有助于减小人的风险。若发生委托人到期不愿或无力支付付款,人就可以要求担保人承担付款责任。

第五,进口公司应要求在协议中明确其对货物的处置权。委托进口协议中应包含公司拥有货物处置权的条款,即限定委托方的付款期限,超过该期限,方将有权没收开证保证金并自行处理货物,以弥补其所支付的各种款项和费用。

总之,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经济环境中,从事进口的外贸公司既要努力开展业务,又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自身的安全。不仅要充分了解并密切关注市场行情和委托企业状况,还应谨慎签订进口合同和委托进口协议,并在业务中小心操作,从而减少风险的发生。

参考资料:

光伏专项应急预案篇7

2013年3月21日,曾经的全球光伏行业龙头无锡尚德正式宣布实施破产重整,标志着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到了水深火热的地步。

在此之前,中国的光伏行业不断地遭受打击。光伏产品的主要市场是欧美,但近两年美国和欧盟双双对中国光伏产业举起“双反”大棒。欧美经济复苏乏力导致光伏市场增长乏力,产能严重过剩:2012年全球光伏产品市场需求32Gw,全球产能达到60Gw,中国产能就达到40Gw。库存大量积压导致光伏组件价格大幅下跌,无论国内国外,整个行业的景气度都急剧下跌。有数据显示,国内光伏大厂产能运行率50%左右,小厂普遍停产;上市公司普遍陷入深度亏损。

如此困窘之下,地处杭州的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财务状况却一直稳健。其2011年销售额实现200亿元,同比增长30%,利润同比增长25%以上;2012年预计销售收入超225亿元,同比增长12%以上,利润同比增长20%。行业如此不景气的局面下,何以能有如此成绩?

创造产品也创造需求

成立于2006年的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隶属于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正泰集团、上海联合投资公司、赛伯乐基金投资公司等联合投资成立。而始建于1984年的正泰集团,是我国工业电气龙头企业。依托正泰集团的完整产业链,2010年,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介入下游的太阳能电站建设项目,并成立了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业从事太阳能电站投资、建设及运营的公司,定位于光伏发电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

依托正泰集团的完整产业链,正泰新能源为光伏电站建设提供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以及所有配套设备,包括光伏组件以及逆变器、汇流箱、配电柜、变压器、电缆等。因为正泰产业群囊括了太阳能发电产业链全部所需产品,使得正泰光伏电站建设先天具有整体产业链成本较低,最佳系统匹配度、可靠的质量保证以及完备的设备运营维护保障的优势。

短短几年时间,正泰太阳能电站建设就取得不俗成绩。截至2012年底,正泰太阳能累计开发中国国内大型光伏电站项目超过800mw,国外项目超过400mw,已经建成并网项目超过400mw,成为我国光伏发电产业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2012年正泰太阳能光伏组件销售收入36亿元,工程总包收入13亿元,合计销售收入49亿元;组件实现净利润1.3亿元;工程总包利润3000万元。

2012年10月,正泰太阳能作为南非国家光伏项目一期项目中唯一一家中国企业完成融资,项目已于2013年1月29日开工;2012年12月,正泰太阳能被光伏行业权威杂志pHoton评为可持续竞争力全球第二。

正是这些承包的国内国外项目,部分地消化了正泰太阳能的产品,使得正泰太阳能这两年的日子并不太难过。在正泰整理的2012年三季度中国主要光伏企业销售、毛利率、净利润的情况汇总表中可以看出,英利是全球出货最大的光伏企业,同时也是亏损最严重的光伏企业。而拥有下游发电业务的第一太阳能、Sunpower和memC的财务情况均表现不错。

对于太阳能未来的前景,正泰的判断是风光无限,但竞争激烈。2011年,中国太阳能实现了2.9Cw的装机,但是因总体起步时间晚,累计装机只有3.5Gw,占国家总能源结构的0.33%,远远低于德国17.9%的占比水平,但也说明中国光伏未来的成长空间巨大。在国内外光伏电站建设领域,系统成本复合年降幅达到32%,上网电价复合年降幅不到20%,国内外光伏电站建设也出现优良投资窗口。

正泰太阳能对此的策略就是抓两头,促中间。所谓两头的一头,就是光伏组件的最终应用光伏电站的建设,并以此来促进太阳能产品的不断更新升级。

中间产品的四个坚持

介入下游电站建设创造了需求,但正泰太阳能也不断提升中间产品品质。在提升光伏产品品质上,正泰太阳能有着四个“坚持”。

首先是科技创新不动摇。目前正泰在晶硅技术上,高效单晶转换效率超过19%,多晶达到17%,成本达到0.65美元,瓦,今年年底则可达到0.6美元,瓦,基本接近世界最高水平;在薄膜技术上,转换效率达到11%,承接的泰国电站发电量超出设计能力20%。

其次是坚持品牌价值导向不动摇。目前正泰出口贴牌和自有品牌比由此前的8:2改为现在的2:8;同时从卖产品到总包交钥匙工程,到投资电站收电费,走出一条先进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道路。

第三个坚持就是坚持主业发展不动摇。从低压元器件,到高压输配电,到成套系统,到能效管理系列解决方案,正泰一直在围绕“电”做文章。

光伏专项应急预案篇8

新兴产业、清洁能源、高利润、资本市场的创富神话……曾经被无数光环笼罩的中国光伏产业,却在2011年褪去了往日的光鲜,频遭多事之秋:先是多晶硅、电池价格的一路下滑,后又接连遭遇美国的“双反”立案调查和欧债危机的致命打击。一时间,作为新能源行业先行者的中国光伏业身陷“阿克琉斯之踵”。背腹受敌,已成了对这个行业最真实的写照。

“每个月至少净亏500万元。”近日,江苏一家太阳能光伏企业负责人在接受《创新时代》记者采访时无奈地表示。

这家原来依靠服装起家的企业,2009年年底借着光伏市场的投资热潮,投资数亿元进入了光伏行业。原计划2011年产能能跃上一个新台阶,但产品价格的“滑铁卢”式下滑,却让这家年轻的企业瞬间滑落到亏损状态,一度濒临破产的边缘。

“从2011年5月份开始就一直在亏损,生产越多亏损越大。”该负责人说,“很多企业都停产不干了,特别是那些进入行业早的小企业,一看形势不好,立刻就撤了。为了让员工们有活儿干,我们一直没有选择停产。还好服装那边一直有现金流进账,可以撑一下光伏这边。但要是一直这么亏损下去,我们恐怕也撑不了多久。”

“全球50%的光伏产品来自中国,而中国60%的光伏产能都聚集在江浙一带。2007年以前进入光伏行业的企业,前期已经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咬咬牙挺过这次危机应该问题不大。但2007年之后进入的企业,可能会凄惨地消失在2011年的‘寒冬’中。而不幸的是,目前,在浙江省的200多家从事光伏产品制造的企业当中,有超过半数的企业是在2007年之后才进入的。”浙江省光伏协会秘书长沈福鑫分析指出。

据浙江光伏中小企业联盟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浙江省数以百计的中小型光伏企业中,至少有50%的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尽管光伏产业也曾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由于其诸多光环带来的光明前景使得光伏产品价格依旧保持大幅度上涨态势:2005年,每公斤多晶硅价格仅为66美元,但到了2007年12月,多晶硅的价格已经上涨到每公斤400美元的天价。而光伏产品的价格也在节节攀升。

光伏产品价格的一路飙升,使浙江一带众多做纺织服装起家的老板们,纷纷重金投资光伏产业。但就在这股跟风的热潮中,光伏产业很快就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从当前全球光伏发电装机情况看,全球对我国光伏组件需求量为11.7Gw,这相对于我国30Gw左右的产能来说,光伏产业明显处于供大于求的饱和状态。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指出,进入2011年,原本产能过剩的光伏产业又遭遇了欧洲危机。国际咨询机构iHSiSuDDii的最新研究报告也显示,2010年,世界光伏市场安装量增速达153%,而2011年市场预计增长仅为20%。由此,欧洲各国纷纷削减光伏补贴,致使原本占据世界光伏装机70%以上、中国光伏电池出口80%的欧洲市场,需求大幅下降。而欧洲市场需求的大幅萎缩也直接导致了我国光伏产品价格的急速下滑。

“暴涨之后必有暴跌,光伏产业已步入‘寒冬’。相比欧美发达国家由政府扶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我国的光伏市场至今还未形成,没有市场,哪来的工厂?中国不仅要发展光伏产业,更要形成光伏市场。”国内光伏巨头之一――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雪上加霜:美国“双反”引爆光伏危机

祸不单行,欧债危机的“雪”又加上了美国“双反”调查的“霜”。

2011年10月1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出公告称,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收到了美国7家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向英利、尚德、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中国75家光伏企业提出“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的书,美光伏企业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产品是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电池板,理由是“中国政府对光伏产品的补贴力度过大,最终导致美国出现了光伏企业倒闭和多达2000名员工失业的后果。”

这一纸诉状,几乎崩紧了国内所有光伏生产企业的神经。公告还称,“美国太阳能制造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太阳能电池和电池板总量在2008―2010年两年内增加了逾350个百分点。仅2011年7月一个月,由中国进口的晶硅光伏电池板和组件就已超过了2010年全年进口量总和。这种‘野蛮式’增长是导致2011年全球光伏产品价格下降40%的主要原因。”

2011年11月2日,美国总统奥巳马强硬表态,“中国能源公司的贸易行为存在问题,故美国政府支持美国光伏公司要求政府向中国光伏组件征收惩罚性关税的诉求。”2011年11月9日,美国商务部(itC)决定暂缓对中国光伏企业“双反”立案,延迟20天后再作决断。

其实,这已不是美国第一次向中国新能源行业提出类似诉讼。早在2010年10月,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就以长达5800页的申诉书,建议美国政府对中国清洁能源政策措施启动“301”调查,他们诉称,中国为支持本国清洁能源部门而采取的补贴措施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此后不久,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特对此了一系列数据,用以证明中国清洁能源补贴导致对华贸易逆差激增的事实。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李俊峰在接受《创新时代》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美国对中国能源产品启动‘双反’调查,涉及到数十万就业人员、上千家企业及近百亿美元等诸多领域。一旦立案不仅伤害中国企业,也伤害美国企业,中国的光伏企业自美国进口的原材料和设备金额超过50亿美元,而出口美国的光伏产品则不足20亿美元。中国在美上市的众多光伏企业利益受损,也将使美国投资者和电力开发商的利益接连受损。”

对美国“双反”中提出的“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的要求,中国光伏企业普遍表示无力承受。“相对现在全行业利润率仅为5%左右的水平,不用说100%的关税,即便只增加10%的关税,中国企业恐怕都难以招架。”江苏某太阳能光伏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但更令中国企业后怕的,还在于此案的连锁效应。有专家认为,一旦美国最终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惩罚性关税,作为全球光伏第一大消费市场的欧盟也可能随之效仿美国的做法,届时以出口欧洲为主的中国光伏产品或将遭至“致命一击”。根据国际知名光伏研究机构solarbuzz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作为世界最大的光伏生产国,中国光伏电池10%出口到美国,80%出口到欧洲,仅2010年一年,欧洲市场就占据了全球光伏运用量的80%,堪称为世界最大的光伏需求地,而中国则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国,中国每年销往欧洲的光伏产品占据了中国光伏企业近80%的销售额。

“美国对反补贴诉讼的立案门槛很低,提出诉讼的公司,只要数量或产量超

过了国内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即可立案调查。此次‘双反’诉讼动用的是美国国内法律,不同于“301”调查,继而将不会通过wto解决贸易争端。此外,由于美国、欧洲至今尚未承认中国的市场国家地位,因此最终能否立案,则取决于美国政府的态度以及中国政府能否提出有效的反制措施。但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美国推迟裁定时间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拉长时间,说明事态会有好转的迹象。”李俊峰进一步分析指出。

果然,在美国“双反”和欧债危机的双重压力下,由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牵头,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等14家中国光伏企业联合组织的新闻会,近日在北京举行。在此界会上,上述14家企业针对美国欲向中国太阳能产品进行“双反”调查一事,澄清事实、表明立场。

机电商会副会长王贵清表示,中国光伏产品对美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市场竞争优势,而非低价倾销或政府补贴。“双反”调查申请是对中国光伏产业及光伏产品出口美国现状的歪曲,而且任何最终可能实施的贸易限制措施必将对中美两国绿色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消费者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对此中国企业将积极应对。

政策引航:2012年光伏产业盼来“好兆头”

辞旧迎新,中国光伏业总算挺过了苦不堪言的2011年。

当历史的脚步踏入2012年时,饱经风雨的中国光伏业也迎来了新一年的“好盼头”:2012年1月10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在2011年度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表示,2012年将实施第二批规模为1500万至180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建设计划。同时,将实施“十二五”第一批规模为300万千瓦的太阳能光伏开发计划。

早在2011年12月20日召开的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上,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就指出,“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资需求约3.4万亿元;2011年12月21日,国家“863”计划――《风电场、光伏电站集群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在甘肃启动;2011年12月22日,总装机容量为20.8mw的全球最大屋顶光伏电站在湘潭九华并网运行……

几经上调的发展目标、日益趋紧的环保压力、着力突破的产业瓶颈,这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内需”即将大规模启动,中国将成为一个光伏发电安装大国。这或许能给“寒冬”中的中国光伏业带来些许温暖。

而时至今日,当所有利好汇聚在一起,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管理层为中国光伏产业绘制的宏伟蓝图早已跃然纸上!

2011年12月9日,在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CReSp)一期总结会上,国家能源局透露,正在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显示,到2015年太阳能发电将达到15Gw,年发电量200亿千瓦时。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光伏规划目标超过了此前透漏的10Gw装机量的50%。而事实上,相较最早广为流传的5Gw装机量,光伏“十二五”目标已经连续上调两次。此外,为促使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难题,国家能源局下一步将推出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配额制或将规定发电企业在发电和电网企业并网时均统一使用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除此以外,《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还首次提出了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应用问题。

2011年12月20日,国务院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公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资需求约3.4万亿元,并明确了“十二五”环境保护主要指标,即2015年比2010年的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8%,氨氮排放总量下降1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8%,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降低10%,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比例增加8%等。

由此业内人士分析,政府推出的这套“组合拳”采用了财政投入、法规、奖励、金融等多种方式,从企业、产业、政府等多个角度着手,有效地保障了包括太阳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出于环保的责任,也出于对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养,在全社会范围内扩大可再生能源利用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诚然,各级部门在为可再生能源利用产业发展制定目标、提供制度保障的同时,更不能忘记突破科技瓶颈。

2011年12月21日,被列为国家“863”计划的《风电场、光伏电站集群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课题在甘肃正式启动。据了解,该课题是由国家电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和国家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许继集团6家单位共同承担的。课题共设置6个子课题,共计投入科研资金将近8000万元,课题重点研究大规模风光电集群有功、无功电压和安全稳定控制策略,并通过建成示范工程,以全面提升大规模风光电集群响应大电网的调度能力,最大限度地缓解大规模集中开发可再生能源与电网协调的矛盾。专家预测,此课题将为国内外大规模风电、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屋顶”阵地也越来越受到光伏企业的重视:2011年12月22日,总装机容量为20.8mw的全球最大屋顶光伏电站在湖南湘潭九华并网运行。据悉,该项目装机容量超过20mw,总安装面积约20万平方米,此项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屋顶光伏电站。电站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近2500万千瓦时,每年能节约标准煤780011屯,纯净水7800万升,减排二氧化碳19000吨、粉尘5300吨、二氧化硫580吨。

商机隐现:光伏组件掀电站投资热

2011年12月7日,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宣布,与美国第一太阳能设备公司签订协议,收购后者价值超过20亿美元的托珀兹太阳能发电厂。“股神”由此正式进军光伏发电领域。有研究报告指出,从光伏产业链的角度看,电站仍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部分,下游电站在政策扶持的情况下也将成为获得未来稳定现金流的重要来源之一。

“内需”启动,中国将成为一个光伏发电安装大国。中国光伏业即将通过改变,迎来再次繁荣的机会。而这一改变绝非易事,在全球光伏组件价格进入快速下行通道的背景下,一直以来主要集中于电池和组件制造领域,90%市场依靠海外的中国光伏业不得不在被严重挤压了的利润空间中谋求生存。

但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当组件价格进入快速下行通道之时,光伏发电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国信证券研究报告指出,从光伏主产业链的角度看,电站仍然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部分,随着组件价格的下跌,光伏电站的投资回报率将达到很高的水平。此时此刻,遥想巴菲特旗下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发表声明称,将从nRG能源公司购买阿瓜卡连特太阳能发电厂项目49%股份,“股神”进军光伏发电领域的消息,我们不得不钦佩其精准的判断。

然而,这一判断并非“股神”专利。施正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随着太阳能光伏市场的快速成长,中国企业也开始涉足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投资建设。”但显而易见,施正荣作为经营者与巴菲特作为投资者的思路不尽相同。在施正荣看来,“以每瓦2美元计算,投资一个50mw的光伏电站,需要投入1亿美元,而投资收益期至少在10年以上。虽然其利润相对高而且收益比较稳定,但是其需要企业有强大的融资能力做保障。”

国信证券研究报告也认为,太阳能企业向下游扩展已成为大势所趋,大部分的组件企业开始在海外进行电站投资,一方面是由于电站目前具有良好的投资回报率,另一方面是由于电站可为自身的组件销售提供稳定的渠道来源,避免组件的滞销。

此外,业界对光伏设备制造业的前景也十分看好。目前,国家能源局审核确定了青海省8个项目纳入“金太阳示范工程”。

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主任吴达成告诉《创新时代》记者,“金太阳示范工程”自2009年由科技部、财政部、住房建设部共同启动实施以来,已经过三期的发展。据了解,2009年设计装机容量为624mw,2010年设计装机容量为272mw,2011年设计装机容量为600mw。尽管实际执行情况差别较大,但是“金太阳示范工程”确实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尤其它成功解决了业界普遍存在的“上网难”问题。近日,财政部、科技部、能源局联合了《关于做好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今年金太阳示范工程的支持范围和补贴标准。预计2012年我国“金太阳示范工程”规模将有望扩容,至少还要建设1Gw。

但自2011年8月1日,国家发改委《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后,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已明确表示,暂无第三轮特许权招标工作计划,这意味着原有的“特许权招标”将被“标杆电价”所取代。那么,在两大政策支持下的光伏市场,国内光伏企业又该如何选择呢?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标杆电价和“金太阳”这两种政策各有其适用区域,应区别对待,同样重视。“其实这两个政策各有侧重,‘金太阳’侧重中东部,标杆电价则侧重西部。”有鉴于此,孟宪淦建议企业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决定在哪块市场有所作为。“可通过项目实践,来了解自己更擅长经营哪类项目,以及哪类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更高。”孟宪淦同样认为,“十二五”期间,从市场比例看,西部标杆电价市场要比“金太阳”大,因此企业要考虑到主要的市场需求,力争多做标杆电价项目。

光伏专项应急预案篇9

关键词:工程中心;光伏发电;高技能人才;项目导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2-0158-03

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但是,校企合作涵盖的意义非常广泛,如何能够实现双方共赢一直是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

如何更好地实施校企合作,能否找到新的载体培养高技能人才呢?近年来,为了增强科技综合实力和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各省纷纷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简称为省工程中心)。省级工程中心纷纷落户在高校,而工程中心的任务除了是科研项目的实施平台外,它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人才培养。笔者通过参与工程中心的相关工作,提出依托省工程中心的光伏发电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旨在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出一条可行的途径。

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造成高技能人才短缺现状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国至今没有一套完善的技术工人培训体系和制度。目前,国内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许多思路,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如深圳技师学院提出,企业评价是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起点和终点,紧紧依托企业来进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各地方政府针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一是放到各高职院校,二是依靠自己的职业培训机构,三是政府搭台借助企业的力量来完成。显然第一种选择的对象更广,更符合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大的要求。因此,各地方政府非常重视地方高职院校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计划。笔者所在学校更是被政府列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并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力度。

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的毕结礼提出了进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八个途径:一是结合国家重大项目创新培养;二是企业组织技能培训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三是强化校企合作,企业可以采用自主办学、与企业联合办学,以及委托培养等方式培养技能人才;四是支持企业外培内引等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五是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六是预备技师制度的提出,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和方法的重大突破;七是依托技术服务平台;八是在资金、师资、教材等多方面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

寻求各种培养途径的载体是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个难题。没有合适的载体,再好的途径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新兴产业,同时也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近几年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对人才需求量的剧增,而国内外光伏产业生产、管理、研发的各类及各层次人才非常有限,特别是一线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目前,国内外均未形成比较完整成熟的光伏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人才的后续供给难以与产业发展相适应。针对市场对太阳能光伏应用型人才的急需,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特别是江苏地区的高职院校,都陆续开设了太阳能光伏技术专业或方向,并作为重点专业进行建设。从2011年的光伏发电人才来看,光伏专业的毕业生数量还很少,光伏发电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还没有形成规模,光伏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本上靠企业培训来完成。因此,寻求多个途径培养光伏发电高技能人才势在必行。

依托省工程中心的光伏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一方面,省级工程中心必须与企业密切合作,才能完成它的建设目标;另一方面挂靠在高校的各类工程中心,其主要研发人员是高校教师,这些教师同时也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可以把工程中心理解为介于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一种载体,这个载体必然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载体。

为了更好地利用工程中心这个资源平台,各省在各院校均设置了与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关的各相关专业(方向)。依托省工程中心来进行光伏发电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种崭新的尝试。

(一)依托省工程中心的企业资源,对光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

通过调研并同企业专家多次对光伏发电高技能人才的岗位进行分析,提取光伏发电高技能人才的核心职业能力,然后将其按实际工作需要分解成若干个能力要素,最后根据能力要素设置相应的课程模块。每个课程单元中的各个内容模块与实际工作所要求的能力要素相对应;若干能力要素有机构成某一专项能力;若干专项能力有机构成某一综合能力;若干综合能力有机构成某项工作的职业能力。该方案的实施是针对所有专业学生而设定的,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我们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了11级光伏专业的专业标准,在专业标准中确定了光伏人才的岗位和光伏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技能。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凸显工学结合、顶岗实训。

依托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大量的企业资源,在二年级上学期将学生派出,实施顶岗实训计划。在这个教学模块中主要完成学生对企业和社会的认知,培养适应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三年级上学期实施工学结合培训计划,在这个教学模块中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施过程中采取自愿申请、自愿退出(设置相应的退出点)的原则,通过签订正式的工作协议并制定顶岗实训学习计划进行监督。同时还组织竞赛小组和创新能力培养小组,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光伏竞赛,以培养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

(二)“项目导学法”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实施中,提出了“项目导学法”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制定了项目导学管理办法和项目导学申请表、项目导学进度表和项目导学退出申请表。该模式是基于工程训练的理念提出来的,目的在于选择性地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

“项目导学法”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流程如下:工程中心组成教师团队(校内师资和教学指导委员会企业专家),在新生入校即对其进行专业教育,调研其就业岗位意向,经筛选后组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选择相关的项目(一般是工程中心的子任务),然后用项目贯穿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教师按自己的研究特长为各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各团队在组长负责下有效地开展项目研究。

项目研究的最终出口对应学生的毕业设计。入学进行专业调研,第一学期结束后再做一次,确定学生名单和教师名单,第五学期以毕业设计验收形式结束学习,第六学期寻求对口企业完成毕业实习。

该模式实施的基础条件是:第一要有公共的依托平台,主要解决培养高技能人才所产生的经费问题,依托的平台是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第二要有相对固定的教师团队,教学是有连续性的,不能够半途而废。第三要有学生的配合,有效地引导学生坚持学习。第四要有动态的流动机制。这种模式不同于研究生的教育模式,其中学生的可变因素是必须考虑的,另外也要根据工程中心的建设任务进行微调。因为此模式最后落实到毕业设计这一实际教学环节上,使得教师和学生都能找到积极有效的切入点,增加了该项目的可行性。

实施过程中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是项目实施中产生的经费问题。目前,经费落实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工程中心经费、团队课题经费(横向课题、纵向课题、研究性课程、大学生创新计划、毕业设计等等)。该教学模式的整个管理过程与项目组管理模式相同,整个培养过程注重学生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等素质的养成训练。

实施这一模式的实质是充分利用工程中心研究团队来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中心研究团队在与企业合作中(有的成员就来自企业)有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时都是有经验的高职教师,因此能够胜任“项目导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依托省工程中心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果

充分利用省工程中心资源,科学吸收国内外光伏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与做法,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重构。依托省级工程中心进行高技能人才培养有以下几个特色:(1)依托平台有所突破。该培养模式依托省级工程中心,引入工程中心企业化、项目化的管理模式,不同于以往的实验实训中心。(2)提出“项目导学”的全新教学理念。将工程中心的研发任务进行分解,根据光伏和电子专业对就业岗位的需求,依托学校的研究性课程、省大学生创新项目训练计划、毕业设计、技能大赛、顶岗实训、高技能人才培养认证等多项载体,有序地对光伏专业人才进行培养。这些载体为培训人才提供了资金和效果检验。(3)科研人员与教学骨干相结合。工程中心主要成员也是学校专兼职的教学骨干力量,应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潜力,积极探索科研项目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途径,延续“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模式,以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4)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专业教学计划的有机结合。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专业教学计划二者是有机的整体,互为补充。专业培养是基础,高技能人才培养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工程中心这个新平台进行多渠道创新培养。(5)紧跟地方需求。工程中心的研发任务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因此工程中心人才培养团队在实际教学中会体现“四新”的理念,有的放矢。地方政府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后盾。

结语

教学不同于搞科研,怎样把实际科研项目转化成教学项目,进而培养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是值得探讨的事情,需要一定的载体进行转化。笔者重点探讨了光伏发电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有很强的迁移性,对于新能源、新技术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都有可以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1]孔凡菊.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1).

[2]朱斌.试论高技能型人才素质培养的三个层次[J].教育与职业,2006(36).

[3]何应林,宋兴川.高技能人才概念研究[J].职教论坛,2006(1).

[4]董伟杰.浅谈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对接的原则及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5).

[5]胡萍,赵菲菲,左继军.走校企合作之路培养高技能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光伏专项应急预案篇10

面对光伏新政,就各方应该做何种准备,怎样打开国内市场等问题《中国科技财富》专访了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张平。

“是一个春天”

张平介绍,中国光伏产业这几年发展非常快,主要得益于国际市场拉动。去年全球电池产量大概是15G瓦,就有8G瓦来自中国。不过国内主要是靠出口来拉动,国内产能消纳仅40兆瓦,还不到产量的5%。

由于欧洲对光伏补贴逐步减少,本国产能提升,在这个情况之下,进口额大大减少,这样一来,国内庞大的剩余产能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正是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国家发改委发文提出太阳能上网标杆电价。今年7月1日以前核准建设,并于今年年底前投产,但发改委尚未核定价格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统一核定为每千瓦时1.15元,此后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按每千瓦时1元执行(仍为每千瓦时1.15元)。“这对光伏行业来说是利好信息,可以说这对中国太阳能产业来说,是一个春天。因为过去只有一些招标项目能够获得政府补贴,非招标项目或者企业自己做的一些太阳能光伏电站,涉及并网、价格等问题,一直没有着落。此时出台标杆电价政策,对国内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三头在外

在张平看来,从总体上说,国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应该说是三头在外,即原材料在外,市场在外,关键设备在外。国内光伏产业所处全球产业链的位置并不好,实际上还是在做低层次的加工,就是高耗能、高污染的环节。国内通过消耗资源并加重污染所生产的光伏产品大量销往海外,结果在发电环节、清洁能源环节上的使用是在国外完成的。这是非常不合理的状况。理应的情况应该是国内生产,国内消纳,产销链都在国内,这样才算是最科学的、最合理的。之所以出现目前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国外光伏补贴政策可观,但国内补贴乏力。追求利润是企业生存的第一原则,国外优渥的市场环境吸收了全球大量的光伏产能,国内光伏生产厂家纷纷将目标对准欧洲,而无暇顾及国内需求,即使国内有些项目有利可图,但是利润率和国外市场相比基本没有竞争力,满足不了企业的追求。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国外市场相对萎缩,一时间国内生产厂家的大量剩余产能无法消纳,所以必须拿出过硬的补贴政策。如果此时没有政策补贴的话,国内整个光伏产业将面临很大的危机。大多数企业都可能会被迫淘汰出局,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国家光伏标杆电价政策顺势出台,与其说及时,不如说是被急剧变化的国内外光伏局势所催生。

“像哑铃一样,中间的瓶颈就是成本问题”

按照风电发展靠补贴拉动的发展经验,短短几年风电装机容量翻了6翻。目前光伏发展同样需要靠政策补贴拉动。对此,张平介绍道,“这条路很艰难,风能是得益于政府的补贴,科学性招标,去年国内风电产能已达到3500万千瓦,位列世界第一,如果说没有价格补贴,这不可能的。太阳能光伏的资源应该说比风能更丰富,因为风能发电对风力有要求,风力要达到一定的级数才能形成有效的发电,而只要有阳光的地方光伏就能发电。”对于国内风电的发展,政策引导固然重要,但是对光伏来说也有可资借鉴警惕的教训。风资源丰富的地方,一般远离电力负荷中心。由于没有想到风力发电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结果西部风电向外传输存在桎梏,电网成了瓶颈,致使不少风电厂开发商、风力设备投资者无利可图。

全国80%以上的地方阳光充足,适合做太阳能发电,而适合风能发电的地方相比太阳能微乎其微。太阳能发电的资源空间是风能的几十倍、几百倍。风能到2020年大概达到1.5亿千瓦,预计太阳能到2015年是130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的成本远远高于风能,更远远高于火电的价格。它两头空间很大,一头是光资源,一头是市场。也可以认为一头是原料,即把太阳光加工出来,一头是产品,也就是电。现在国内很多地方闹电荒,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缺电。资源和市场两头都很大,像哑铃一样,因而价格问题决定产能。张平认为,“不管怎么说,这个政策出来以后,哑铃中间这一块本来细得像指头一样,现在有胳膊一样粗了,这个通道总算通了一些。应该说这是一个利好的消息,是符合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重大决策。”如果能解决成本瓶颈,尤其是将价格问题解决,将来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空间当非常客观。现在,光伏发电不仅仅提供电力,更关系到国内整个能源安全问题、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而要解决全球的气候变化问题,首先要从能源上解决,必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发展低碳经济新途径有三方面的担忧”

中国在环境能耗上有三个特点,第一,中国是资源消耗大国,中国的GDp占全球的6%,而煤炭消耗占全球29%,国内煤炭大部分用来发电。第二,中国是一个污染排放大国,中国排放的污染物是世界上最多的。第三,中国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要解决资源消耗问题、污染排放问题、气候变化问题,就要靠新能源。光伏作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一环,上网电价对国内光伏产业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政策,是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但是在政策出来后,业内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主流的观点集中在认为这套政策依然不够到位。

针对政策出来后的不同声音,张平分析指出,第一,觉得这个价格还是不到位是情有可原的,该政策对于整个光伏产业来说还不足以调动投资人的投资热情,很多企业“觉得不过瘾”。因为这对中东部地区相对来说依然低于成本价。现在国内一些地区的成本大概在1.2元以上,依据光伏新政提出的标杆电价还是赔钱,不过是赔多赔少的问题。按照标杆价格,参照5%、8%的收益率来计算,建设一个光伏电站,大概还需要15年到20年才能收回投资。这对部分地区的投资人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

第二,确实应该东西有别。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太阳光照的时间比较短,西部地区比较长,西部地区的新疆、这些地方,一年有3000个小时以上的光照时间,而东部地区可能只有1500到2000个小时,只有西部地区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全国用一个价格不合适,相比风能还分为四个等级、四类风区。“所以人们就会有担忧,西部地区光照时间比东部长,既然上网电价一样,大家都会跑到西部投资光伏电站。这样一来很可能和风能一个结果,西部耗电少,没有电网支持,电网传输跟不上”。

第三,标杆电价政策制定的价格,没有说执行多长时间,没有时间的承诺,却说根据情况来调整。开了这个天窗,业内会有疑问,究竟怎么来调整?现有的标杆电价能管多长时间?毕竟有的光伏电站要十五年、二十年才能收回投资。这样对投资者来说很难受,导致投资不会很果断。

“根本的出路依然是靠科技”

如何打消业内对光伏新政的疑虑,张平认为,首先就是光伏产业政策继续支持,然而价格补贴毕竟只是一种手段。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不论国家还是业内都希望光伏产业能够走市场化道路,靠产业自身的商业模式来发展。任何一个产业,想要依赖政府、依赖价格、靠补贴来做大做强非常困难,毕竟补贴有限。根本出路应该是靠科技来降低成本。而就科技来说现在有两条道路,一个是就光伏本身来说,技术上可以进一步挖掘潜能。有人分析,到2013年,太阳能光伏的成本有可能降到0.5元。可以想象科技这方面的潜能是很大的。国家应该花更多的钱去搞科技研发,能够把成本降下来,补贴就可减免,毕竟补贴无法永远无限制的补下去。任何一个企业都来自觉的推动研发、深化研发、降低成本、节能降耗。“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而不是整天地跟政府叫,‘一块一毛五少了,这样不够意思’,那没有用”。

其次是光伏产业自己本身要努力,要有一套盈利模式,尤其是要在盈利模式上有创新。想办法来培养一些典型企业,可以找出在降低成本上努力的企业,再找一些专家和研究机构,来重点帮助他,在产学研合作上下功夫,从而培养出低成本、高效率的样板企业。“宁可集中力量多投入,把一个能满足0.5元光伏电价的样板企业做出来进而去扶持、改造其他的企业,如此再去建设新能源电站,意义就大了,而不是现在在粗放的技术上去拼命地扩张,实际效益是很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