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工业工程内涵十篇工业工程内涵十篇

工业工程内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3:06

工业工程内涵篇1

关键词:轻化工程;专业内涵;学科认识

1关于轻化工程专业基本内涵

轻化工程专业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化工原理、生物化学等,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金工学习、生产实习、工艺实验、分析与检测实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主要专业实验:分析与检测实验、化工原理、工艺实验等。就业方向:本专业适合在制浆与造纸、外贸商检、环境检保护、技术监督、化工等有关部门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与分析检测及废水处理的研究开发工作,也可在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工程设计、技术开发与经营、科学研究等工作。继续深造方向:皮革、纺织机械设备公司从事纺织相关的机械设计、生产、销售等工作;皮革、纺织品检验机构或公司从事纺织品测试、检验与管理;纺织仪器、设备、CaD软件公司从事安装、调试与技术支持;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考取商检局、纤维检验局、海关等机构从事专业管理工作;或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2化工专业学生工程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

2.1是突出工程意识培养的新生工程意识引导教育

入学教育是新生进入大学学习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新生进入大学校园首先要熟悉大学环境、认识大学文化、融入大学生活。突出工程意识培养的化工专业学生的入学教育中应必须要让新生明白"在大学中要学习哪些化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什么要学习以及用什么方法学习"。

2.2是开展素质拓展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是学生学习生活经验、体验社会教育、形成正确的人际、情感和社会价值观等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素质拓展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建立素质拓展中心开展户外场地素质拓展项目,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创新意识、安全意识和遵章守纪意识等。

2.3是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综合素质,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知识面广、掌握一些与专业相关或相近的拓展知识,还要掌握经济、历史、文学、管理等通识性知识。化工专业是一种工程教育,应具备实践性和创新性教学环节,如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现行的化工专业课程教学偏向于理论知识教育,削弱了对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培养具有工程意识,解决实际化工过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化工专业应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构建科学合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化工专业课程体系。

2.4是加强化工专业工程实践基地建设

学校应该建立稳定的工程实践基地,在教师和工厂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工厂的研发项目,还应该优化教学内容,通过视频和工厂生产运行录像强化课堂教学,增设化工计算机应用课提高学生化工过程自动化控制硬件设计和软件编制能力,加大综合型、设计型专业实验的比例和深度,建设仿真实验基地。

2.5是发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采用项目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项目教学是指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在实际科研活动中增长才干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合作教育"将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工作经验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未来职业发展的实践机会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适用性"。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合作教育的一种具体形式,充分利用了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的环境和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学校教育、科学研究、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化工企业、科研单位参与化工专业人才培养,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厂环境、先进的生产设备、检测仪器和工艺流程、工程经验丰富的化工工程师和真实的实践项目,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具有很好的强化作用。项目教学法是实践教学的最高级形式,多见于学生的实习阶段。如果说案例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还都是纸上谈兵,那么,项目教学法可就是"真刀实枪"了。经过几年的在校学习,学生们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而且,有的学生早已确定了自己的攻关目标,选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作为教师的任务就是鼓励他们的积极性,有计划地把科研项目的部分工作交给学生。应当采取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和因人而异的方法,及时给予指导。对那些由学生自己创意产生的科研项目,应当特别鼓励,支持他们与社会上科研力量合作,使科学知识及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探索开辟网上合作教育的新形式,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不断拓展校际、校企、校所之间的合作。要多方筹集资金,加强各类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同时,要重视和鼓励大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极各类竞赛等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6是加强化工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在信息化时代,知识技术更新速度加快,教师的知识和业务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质量,现代化工专业教师应不断学习补充各方面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工程开发能力,了解现代化工发展的趋势,及时掌握工程科技的前沿领域和发展方向,熟悉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先进的工程技术,具有现代工程意识,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结语

综上,化工专业在工程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化工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现阶段高校大量扩招,化工专业学生数量急剧增多,教学资源和实践资源出现短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缺乏工程性实践锻炼,在工作岗位上适应性差,缺少工程意识,导致化工专业学生出现就业难或不能胜任化工相关的工作等情况。这就要求化工专业教育中除了让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必须要加强学生的工程性实践锻炼,而工程意识是进行工程实践的前提,也是联系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的桥梁,所以必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再进行工程实践锻炼,才能培养合格的化工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婷.关于提高《化工原理》教学质量的研究[J].高等教育在线,2011,(4):145-147.

[2]陈丹云,何建英,刘勇,邹雪艳,李明静.化工原理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J].四川化工,2011,14,(2):48-50.

[3]胡芳,赵欣,祖彬,吴学栋,王忠良,孙聆芳.轻化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J].黑龙江纺织,2011,(3):29-31.

[4]侯庚喜,姚丽华,李旭.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09,(3):43-45.

[5]李梅.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J].广州化工,2011,39,(7):166-167.

[6]穆飞虎.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方法研究[J].广州化工,2010,37,(11):196-198.

[7]胡秀英,郑纯智.开放式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1):11

作者简介:

1.林希晗(1994-),辽东学院化学工程学院轻化工程B1206班学生。

工业工程内涵篇2

内涵建设与学校发展相结合

近年来,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内涵建设作为学院工作的思想核心,并从制度和组织上落实到位,专门成立了内涵建设工作小组,由院长任组长,指导内涵建设具体工作。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学校在各院系中建立了以党员为核心的内涵建设工作小组。要求党员在内涵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尤其在利益问题上充分发扬谦让、友善的作风。对于干部党员,要主动承担起领导责任,并在思想上深刻剖析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带头参与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积极推动内涵建设工作的进度。实际工作中,各院系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将内涵建设列为重要工作,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工作方案和发展目标,真正将内涵建设落到了实处。

营造内涵文化氛围在内涵建设过程中,学院充分重视文化教育的作用,运用各种媒体,全方位、全覆盖地宣传科学发展观思想,着力营造内涵建设的思想氛围与文化氛围。同时,将宣传力度深入到基层,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能够充分贯彻和落实学院倡导的内涵建设指导精神。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出内涵建设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从而发动全校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全面投入内涵建设工作之中。

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学校领导认为,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加深入地推进内涵建设工作。为此,学校充分注意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同时紧密联系当前思想动态的实际情况,着力解决学校所属各部门、各单位之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在发展中逐步统一思想,不断进行经验交流,对于发现的问题,采取深挖的方式,逐步解决各类矛盾,从而确保内涵建设工作有序进行。

内涵建设与师资建设相结合

学院在开展内涵建设的过程中,将教师队伍建设与内涵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及业务水平,从根本上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内涵发展水平。

成立教师工作小组。成立了教师工作作风建设小组,先后出台了《教师作风建设实施办法》,分步骤提高教师工作作风。动员广大教师开展工作作风自我剖析活动,采用各种形式征求工作作风建设意见。针对各种工作作风问题,进行全院监督,以及定期与不定期劳动纪律检查。制定年终考评制度,对于个别情节较为严重的个人给予相应的处分。

建立师德师风考评制度内涵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进内涵建设制度化。先后制定了《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暂行规定》《加强教风建设实施方案》以及《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办法》等指导性规章制度。制定了严格的师风师德监督检查制度,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一次考评,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将考评与奖惩制度挂钩,对优秀教师公开表彰,并将师德师风考评档案计入人事档案中。

内涵建设与学生发展相结合

在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学院坚持科学发展观思想,充分结合时代特点,从教育管理的基本任务出发,从学生干部建设的具体需求出发,从学生干部成长规律出发,充分把握与时俱进、普遍适应、继承与创新以及以人为本等科学发展基本原则,在传统培养方式的基础上大胆调整改进,着力于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培养具备较强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交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创新精神、实践精神的素质全面的学生干部。

制订系统培养计划在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学院从学生组织的基本特点以及基本任务出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干部特点,制订了详细的培养规划。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以及培养步骤等几方面入手,将学生干部建设与内涵建设深入结合,为学生干部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想环境。同时,在具体工作中,积极探索具有实效性的工作模式,避免培养目标空洞虚无和培养方法不科学、避免培养无前瞻性无延续性、避免干部重使用轻培养、避免不同组织不同年级不同职务学生培养笼统混乱、避免思想政治素质和基本能力培养顾此失彼。

提升思想教育水平在具体工作中,学院充分重视内涵建设的思想教育工作,将内涵教育与学生干部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干部形成科学发展观思想。多次组织学生工作部门召开专门的学生干部思想教育工作会议,落实各级职能部门、教学单位以及分管领导的工作内容及责任。从思想上、任务上、工作上指导学生干部开展工作,创建出一个良好的学生干部培养氛围,从而深化内涵建设工作,提升校风、学风,促进学生干部的全面发展。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学院注重培养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沟通意识以及奉献意识,从而让学生干部能够成为学生中的表率,在促进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群体向前发展。

加强综合能力培训学院在内涵建设过程中,充分意识到内涵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综合能力的基础之上,只有将内涵建设的目标内化为一种能力,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内涵建设活动之中。因此,学院组织学生干部参加各种综合能力培训。通过集中、系统培训,帮助学生干部培养基本的工作素质,掌握基本的工作能力,并且将内涵建设的基本要求内化为学生干部的工作理念。在学生干部内涵建设培训过程中,学院坚持从培训内容出发,利用全面丰富的培训内容,满足学生干部成长和发展的内在需求。从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心理素质、创新能力及协作能力等几方面,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干部。

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在学生干部内涵建设过程中,充分重视考核制度的作用。从学生干部的择优录取到录用后的考核,学院形成了一整套系统性的工作模式,从而保障内涵建设落到实处,实现建设目标,形成建设实效。同时,根据学生组织建设的基本要求,积极选拔有利于学生内涵建设工作需要的人才。在学生干部使用过程中,注意学生干部能力的培养、工作的指导和业绩的考核。

工业工程内涵篇3

关键词:诊改;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契机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和发展,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2016年10月28日,以“质量、开放、融合”为主体的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在昌召开,在此次会上,众多专家和校长,再次把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做关注焦点。

一、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内涵

近几年不管是在学术界,还是理论界,“内涵建设”都是一个热词,这说明内涵建设正在更广泛地被社会认可和接受,但是到目前,对于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的含义是各说各有理,有的甚至在内涵建设的圈外打转,借题发挥,并不能抓住其核心,因此,有必要厘清“内涵建设”这个概念的内涵,使之避免成为高职院校发展中的一个空口号。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使一个系统全面的工程,决不能简单归于某一项所谓的“核心”或者“关键”。

1.结构布局、质量特色、办学效益是内涵建设的内在要素

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教育特色。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持久性和发展性特点。高等职业院校只有形成了自己发展的特色,才能在同行竞争中凸现自身的价值,保持永不衰竭的生机和活力。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公益性逐渐演变为公益性中包含特有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并且这些价值已经作为社会对高职院校衡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高职院校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办学的同事,不得不考虑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内在要素。

2.专业建设、师资实训、运行体制是内涵建设的载体要素

高校建o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专业建设、师资建设和学校的运行体制。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提出“加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凝练专业方向、改善实训条件、深化教学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这为高职院校加强专业建设明确了方向和任务,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这无疑彰显了专业建设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通过专业建设、师资建设和运行体制等作为依托和载体,才能有效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3.人才培养质量、产学研结合、社会服务和对外交流合作是内涵建设的功能要素

高校内涵建设的最终体现是人才的质量、社产学研的结合以及社会的评价和对外的交流。每年教育部都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该报告将会整体战线本年度我国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整个质量状况,为下年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参考依据。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深高等职业院校需要培养与国际接轨的新型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迫使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交流已经成为其内涵建设的必然。

二、诊断与改进是当前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契机

在经过示范建设、骨干建设后,许多高职院校已经走上内涵式发展之路,后期的再发展已成为各高职院校面临的新挑战和新课题。诊改的过程涵盖了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全部要素,因此,高职院校诊改的过程就是其内涵建设提升和完善契机,以此成为优质院校。

1.高职院校管理体制机制诊改是内涵建设的首要点

内涵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学校的整个管理体制的健全和完善。“诊改通知”明确提出,理顺工作机制。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形成基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学校自主诊断与改进、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抽样复核的工作机制,保证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打造专业群建设,专业建设高校教学的核心,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和课程,从而才能真正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重点提升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

2.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诊改是内涵建设的着力点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指出,围绕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健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制度。教师是整个教育教学的中间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主导地位。前面所讲专业课程的建设最终要依托教师的教育教学。可以通过“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平台”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的提升。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诊改是内涵建设的落脚点

为了提升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质量,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04]16号),还制定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指南(试行)”等指导性的文件,目的就是要促使高职院校培养高质量的社会所需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时,坚持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与品德修养相统一,加强文化艺术类课程建设,完善人格修养,培育学生诚实守信、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高职学生才能真正地融入社会。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的优质院校建设,为高职院校的下一步发展指明方向,纵观其要求和标准,最终还是体现在内涵的建设。诊改恰好从内涵建设的几个要素着手,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以此促使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上的不足,从而达到实现优质校的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借诊改的契机,是学校的内涵建设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程毓.高职学生日常行为的偏差及应对的方式方法【J】.新时代教育.2014(02).

工业工程内涵篇4

关键词:浅析;桥涵;试验;检测;感悟

[中图分类号]U445.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2)4-0043-02

近20年来,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先后在长江、黄河、珠江等河流上建成一大批大跨径、深水基础的桥梁,到2003年底,全国公路交通里程达18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96公里,公路桥梁近31万座1170余万延米.使我国在长大跨径悬索桥、斜拉桥、拱桥和连续刚构桥建设方面跨入了世界的先进行列。

根据交通部制定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国建设总规模8.2万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国家高速公路网建成后,可以覆盖10多亿人口,东部地区平均30分钟上高速,中部地区平均1小时上高速,西部地区平均2小时上高速.全国所有省会城市83%的50万以上人口大城市和74%的20万以上城镇人口中等城市和机场、铁路枢纽,都将被高速公路网连接起来,届时,中国将形成快速综合运输网。

目前,江阴长江大桥、厦门海仓大桥,上海卢浦大桥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特大桥梁已经建成,这些桥涵施工监控中的试验检测,桥梁状态的整体性能试验,以及各种桥涵施工质量控制和试验检测是公路部门试验检测技术人员必须完成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桥梁结构的使用荷载日益增大,大批即有桥梁结构也进入了老化期,为了确保桥涵结构的安全运营,对桥涵检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桥涵检测工作由此愈发显得重要。

在公路桥涵工程的发展中,桥涵试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大量的试验研究,成为促进桥涵结构设计计算理论\设计方法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桥涵试验是对桥涵原型结构或桥梁结构直接进行的科学试验工作,包括试验准备、理论计算、现场试验、分析整理等内容的一系列工作。桥涵原型试验也称为桥涵检测,其目的是通过试验,掌握桥梁结构在试验荷载作用下的实际工作状态,判定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条件,检验设计与施工质量;桥涵模型试验的目的是研究结构的受力行为、探索结构应力、应变的内在规律,为设计施工服务。随着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不断涌现,桥涵工程的试验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桥涵试验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新建桥涵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条件。对于重要的桥涵结构在建成竣工后,通过桥涵试验考察该桥涵的是施工质量与结构性能,判定桥梁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为竣工验收、投入运营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新型或复杂的桥涵结构,通过系统的桥涵试验,可以掌握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实际受力状态,探索结构受力行为的一般规律.为充实和发展桥梁结构的设计计算理论积累科学的资料。

2.评估既有桥梁的是使用性能与承载能力。对于既有桥涵结构在运营期间,因受水害、地震等自然灾害而损伤,或因设计施工不当而产生严重缺陷,或因使用荷载大幅度增长而严重超过设计荷载等级,通常通过桥涵试验来评估既有桥涵的使用性能与承载能力,为既有桥涵养护、加固、改建或限载对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这对于缺乏完整技术资料的既有桥涵更为必要。

3.研究结构(构件)的受力行为,总结结构受力行为的一般规律。随着桥梁工程的不断发展,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原有的规范、规程往往不能适应工程实践的要求。为了修改、完善既有的规范、规程,指导设计和施工工作,就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性试验。

桥涵试验需注意的事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新桥型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必须通过试验检测鉴定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同时为完善设计理论和施工工艺积累实践材料。

2.对于各类常规桥涵,施工前先要试验鉴定进场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构件是否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对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经检验符合质量标准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施工,否则,就需要采取补救措施或返工。桥涵施工完成后需全面检测进行质量等级评定,必要时还需要进行荷载试验,以对结构整体受力性能是否达到设计文件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作出评价。

3.对于在施工中的大跨径悬索桥、斜拉桥、拱桥和连续钢构桥,为使结构达到或接近设计的几何线形和受力状态,施工各阶段需对结构的几何位置和受力状态进行监测,根据测试值对下一阶段控制变量进行预测和制订调整方案,实现对结构施工控制,而试验检测是施工控制的重要手段。

4.试验检测又是评价桥涵工程质量缺陷和事故的手段,通过试验检测为质量缺陷或事故判定提供实测数据,以便准确判别质量缺陷和事故的性质、范围和程度,合理评价事故损失,明确事故责任,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桥涵工程试验检测的内容随桥涵所处的位置、结构型式和所有材料不同而异,应根据所建桥涵的具体情况按有关标准规范选定试验检测项目,一般常规试验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施工准备阶段的试验检测项目;二、施工过程中的试验检测;三、施工完成后的试验测。

公路桥涵工程试验检测应以国家和交通部颁布的有关公路工程的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施工规范和材料试验规程为依据进行,对于某些新结构以及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桥梁,有关的公路工程规范、规程暂无相关条款规定时,可以借鉴执行国外或国内其他行业的相关规范、规程的有关规定。我国结构工程的标准和规范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综合基础标准、专业基础标准、专业通用标准和专业专用标准。

总之,桥涵试验检测是大跨度桥梁施工控制,新桥型结构性能研究,各类桥涵施工质量评定工作的重要手段。认真做好桥涵试验检测工作,对推动我国桥梁建设水平,确保桥涵工程施工质量,提高建设投资效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张俊平主编.桥梁检测[m].人民交通出版社.

[2]王建华,孙胜江主编.桥涵工程试验检测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

工业工程内涵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方案研究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是公路建设行业对高职人才需求量最大的专业,《桥涵施工技术》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主要职业技术必修课之一,一般包括施工方法原理、施工工艺过程、施工先后顺序、施工质量标准、施工安全技术等内容。《桥涵施工技术》课程实践性强、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发展快,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采用新技术和现代科学成果,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笔者多年来从事《桥涵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针对该课程的特点,本人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总结以下几点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动手为主,以教师讲解为辅,要将理论教学实践化。

目前桥涵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最大的问题是教学没有针对性,脱离了高职教育的现实。在教学方法方面,主要受制于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的传统观点和标准。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教师的“教法”,而对学生的“学法”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多数学校在对教师进行教学考核时,基本上要求教师整堂课从头讲到尾,个别学校甚至还制定了90分钟的讲课时间最多只能留10分钟与学生沟通的所谓“优质课标准”的情况,一般学校在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比时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潜规则”存在。教师教学时教学内容普遍较多,容易出现“满堂灌教学”的情况,教师口若悬河,学生昏昏欲睡。事实上,“学得好”才是“教得好”的唯一标准。根据我的观察统计,除了少数自律性比较好的所谓“优秀生”以外,每堂课45分钟时间内高职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讲的平均下来不到15分钟,这是由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所决定了的。我们必须对桥涵施工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做根本性的改革,课堂上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理论教学为辅,这是基本的出发点。

二、精心设计动手环节,将《桥涵施工技术》课程理论教学实践化落到实处。

光有好的想法还不行,还必须将好的想法落到实处。《桥涵施工技术》课程综合性非常强,主要以讲述施工技术工艺、方案为主,同时又和施工组织、工程造价、工程检测等相关课堂互相穿插,教学最终的目的应该是理解施工工艺过程。我在设计动手环节时既要便于学生理解施工工艺过程,同时又要注意不要抢了其它课程的饭碗。主要采用以下一些实践内容:

1、钢筋下料设计。

钢筋下料是高职学生在工地主要的任务之一,而且学生能够掌握,也比较有兴趣,是比较好的动手环节。

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计算。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设计也是高职学生在现场的基本工作之一,也比较简单,学生能够掌握。

3、施工测量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施工测量控制方案也是学生今后在现场工作的主要工作,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了道路工程测量这门课程后,已经初步具备了仪器操作、基本误差理论和施工放样知识。但是必须放到施工技术的大环境下反复操练才能真正掌握。所以我考虑将施工测量放样中的一部分工作剥离出来放在课堂上做动手练习,主要包括:读图确定坐标,坐标计算,施工测量控制方案的制定,施工方案的制定,测量实施步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再将学生的上述动手成果予以实施,加以检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4、手工绘制立体图和平面图

桥涵施工的工艺过程并不难以理解,但是学生掌握起来却往往非常困难,经过我的多方观察,我发现并不是学生不愿意花心血去掌握,而是虽然学习了道路工程制图与识图,但是实践不够,并不能够真正识读桥涵结构图;另外一方面,由于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问题和以后的工作岗位的原因,桥涵结构设计略讲或根本不讲,这种做法总体上来说是对的,但归结到桥涵施工技术课程来说就必须在桥涵结构识读上下很大的功夫,最好的做法是做结构模型,但课堂上时间不够,而且场地有限,资源条件有限,所以退而求其次,用手工绘制立体结构图和平面图的方法来解决,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课后用制图软件CaD绘制,更有成就感。

5、主要工程数量计算或主要工程材料数量计算

这一部分内容也是学生在现场的主要工作,学生也能够掌握。必须讲这一部分工作与公路工程造价加以区分。我在课堂上主要要求学生完成的是基础数据的计算,公路工程量清单的计算基本不涉及。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项目部实际的材料报表,通过材料报表的形成体会工程的施工工艺。特别的是对于一些措施项目的材料数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对施工工艺过程的理解。

6、施工方案的编制

这一部分的内容带有一定的综合性,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我将这一部分工作适当予以分解,比如就要求学生做出一个进度计划图用project2003软件绘制,比如要求学生根据施工进度编制用工计划或者现场值班人员工作计划等。

7、简单的桥梁模板和支架设计

桥梁模板和支架设计有较大的难度,但它是桥涵施工技术最核心的内容之一,也是施工现场的薄弱环节之一,无论是本科生还是专科生在这个方面都有欠缺。这一部分对于理解桥涵施工的技术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对于提升学生的就业档次也有很大的现实价值,而且学生也能够掌握。所以,我特别提供了一些范例,让学生依样画葫芦,不是说要学生完全掌握,而是要让学生有一种不过如此的感觉,以便今后用起时能够捡起来。

总而言之,理论教学实践化,是必须予以贯彻的宗旨。具体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认真的考虑细节,要适合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要注意循序渐进,要让学生逐步树立起一种成就感和自信心。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比较成功的,采用这种方法以后,学生兴趣大多了,上课睡觉的人基本没有,教师课堂上的威信也更足了。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小而精不要大而全

通过研究我发现,现有的高职学院《桥涵施工技术》课程的内容有较大问题,多依照本科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编制,不符合高职学生的“够用、必须”原则。

我认为高职学生讲课最忌“大而全”。无论用多少学时,要绝大多数的高职学生去掌握斜拉桥施工、悬索桥施工以及转体施工等高难度的施工工艺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高职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主要是一线的基层管理工作,无论在什么工程上都是大同小异的,学习桥涵施工技术的目的并不是今后去做总工编制施工方案,而是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消化其它职业技能课程,所以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千万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最好的方法是小而精,选择一些简单的,使用频率高的工程内容来进行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我选择的是桥梁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明挖基坑承台施工、水中钢板桩围堰施工、桩柱式桥梁墩台施工、高墩桥台滑模施工、简支梁预制装配施工、简支梁桥现浇施工、连续梁桥悬臂施工等单元为教学重点,基本上就能够满足实际需要。考虑到学院所在地附近就有一座钢筋混凝土系杆拱桥,我专门选择了系杆拱桥的施工作为选修内容,同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我在地道桥顶进施工方面颇有研究,所以又选择了地道桥顶进施工作为教学补充内容。

通过合理的选择,我发现教学起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认为每堂课都有收获,掌握程度较高。

四、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要精心设计,互为补充。

经常有学生反映,教师课堂一节课不如在工地十分钟。这说明了做好实践性环节的重要性。这一点要明确,不能忽视。目前各大高职院校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实践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学院花费几千万上亿建立了校内实习基地群,有的却是一穷二白。这些都是现实,办学必须切切实实考虑现实的问题,不能为了教学效果而不计成本。我认为除了试验检测设备可以考虑一次性投入外,其余的设施都要从投入产出比来进行分析。我认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结合专业群来统筹安排,几个比较合适的项目是桥涵桩基础钢筋笼的制作安装、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施工、简支梁桥支架与模板加工制作安装。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我院有资源工程系,有钻孔设备基地),还可以选择钻孔项目。其余的实践教学环节,最好是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完成,同时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必须落到实处。

五、桥涵施工技术课程和其它课程之间的关系

我认为,原则上是先学施工技术再学其它职业技能如公路工程造价、公路工程质量检测等课程比较合理,但是从教学进程的安排和效果来看,也不是必须的。我认为根据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特点,我们要将这些专业类课程都尽量自成体系,尽量割裂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铺垫的关系。我经常听到很多老师讲由于前面哪些课程没有讲好而导致自己的课程没法讲,我认为必须从根本上摒除这种观点,要一切以学生真正掌握为目标。

通过专业整体统筹可以更好地保证课程之间的联系得以较好的保持,具体做法是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以本专业的几门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桥涵施工技术,道路施工技术以及逐步成为核心课程的隧道工程技术的教学需要为主,划定哪些课程必须讲授哪些内容。由于现在课程教学改革比较频繁,目前教学内容真正能够严格实施的不多。我们现在的做法是在一个统一的载体上进行教学,这个统一的载体是现场提供的一整套完整的公路工程图纸,包含了道路、桥涵、隧道等各类工程,各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尽量围绕这套图纸或者这个项目进行,争取逐步统一以建立和保持各门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

六、教学效果的考核方式要简单可行,操作性强。

工业工程内涵篇6

关键词:桥涵工程;施工质量;提高与控制

中图分类号:U448文献标识码:a

桥涵工程的质量,严重影响了后期的运营效益,工程企业在桥涵施工建设时,质量控制的措施必须严格重视,特别是对现场施工的质量控制,有计划地安排质量控制的一系列工作,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等现象的发生。我国桥涵工程的建设规模大等问题,导致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大增加。只有严格按照施工程序有效采取措施,才能使安全建设工程得以快速发展。

一、桥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桥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一项复杂烦琐的工作,因而其作用意义是十分巨大的,保证了桥涵工程的质量。本文将结合个别实际案例,分析桥涵施工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1.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桥涵工程质量控制的基础就是施工材料,材料质量性能直接决定了其在桥涵工程中的作用效果与应用性能。桥涵工程企业应对施工材料提出明确要求,如:(1)采购人员按照工程材料清单,严格预算,采购符合标准的工程材料。在采购的过程中,明确材料的规格与参数,明确各类材料的保存方法,所采购施工材料不出现质量问题并可长期稳定使用;(2)监督现场材料的存储、使用,施工材料极易受到自然环境等条件的损耗,工作人员应妥善管理,确保材料的性能和基本质量;(3)采购人员先采购适量材料,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测试验,施工中不断做出完善,确定材料达标后,再按照材料采购计划,批量采购,一旦检测出质量问题,立即联系材料的供应商及相关部门,商讨解决措施;同时对材料的生产也应做到充分了解,适当监督。(4)认真如实的做好检验批,做好保证材料的去向、使用部位的记录,使之有可追溯性。

2.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

桥涵工程的工种较多,如:电工、木工、电焊工等,在每项作业中,应保证有充足的专业的施工人员,注重对专业技术与素养的选择。施工人员对施工质量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力度,规范其行为与意识,培养其责任感。例如:某桥梁工程管理部门,重点管理施工人员,并做出严格的监管措施。施工人员进场前一周内,对其技术与资质等严格考核,对特殊岗位人员要求有技术证书外,更要求持证上岗。该部门还安排了一系列监督人员现场监督施工人员的施工情况,严格控制施工情况。

3.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

桥涵工程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需符合施工质量的要求和施工方案的要求。桥涵工程项目的负责人,按照施工要求首先进行现场交底工作,在完全确保桥涵工程施工标准后,安排相关人员了解相应技术要求。在工艺实践中,采取施工后立即验收的方法,在每一项工艺施工完成后,立即由项目负责人细致验收,提高桥梁施工工艺的质量水平,以提高施工质量。例如:某大型交通运输桥梁工程中,跟踪监督了桥梁的施工工艺。先划分组别,每5~6个管理人员为一组,对照施工方案,结合现场监督和幕后访问等形式,监控施工工艺的执行与完成情况。

二、桥涵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

桥涵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是增加其应用效益的重要条件。其质量的提高,手段众多,实际复杂烦琐。

1.强化意识

在桥涵施工前期,应充分进行严格的岗位培训,提高工程人员的质量意识、技术水平,将施工质量放在工程施工的首位,将质量意识贯彻到工程的各个工序与细节中。除此之外,应设立严格的监管考核制度,使工程者清晰自身发展水平,禁止考核不达标者参与工程,鼓励积极者,营造有序和谐的工程环境。

2.严格审核工程图纸,认真对待工程交底

施工图纸是桥涵工程中的基础且主要内容,其合理性与严谨性直接决定了工程的进行与整体质量。提高图纸的严谨与细致程度,并在图纸设计完成后进行严格的审查工作,使图纸更具合理性。必要时,也可聘请专家组进行会审,主要从桥涵的外观、技术水平、应用水平、安全水平等层面进行审核与完善。桥涵工程具有施工周期长、覆盖范围广等技术特点,在某些情况下还需应用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图纸的完善工作。施工过程中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切合实际,使工程的效益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3.采用带案招标,改善施工方案

带案招标是指参与竞标的各个单位应携带满足招投标标准的施工方案进行竞标的一种活动,该模式能够大大降低施工风险,扩大施工方案的挑选范围,增加工程的安全性、合理性和可靠性。尽量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最先进设备和高新技术,以达到工程质量提高的目的。

4.加大监管力度,提高质量评估水平

在监管审查过程之中,各部门应做到一丝不苟,细心检查安装质量、审核施工方案、检验浇筑质量以及预应力的伸缩状况。质量评估作为桥梁施工的基本且重要组成内容,应合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全方位评估施工质量。例如:可靠性分析,工程施工的具体判定。

三、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桥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的问题,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不断提升桥涵工程的质量性能。

1.细化环境管控的项目

桥涵工程管理部门,为桥涵施工提供优质的环境,主动细化环境管控的项目。首先为桥涵工程规划现场环境,特别是照明与用电环境,保证施工作业的安全度,提高现场环境质量;企业在安排施工人员作业时间时,确保人员不能在降水、高温等恶劣天气中作业,一方面使桥涵质量得到充分保障,另一方面切实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桥涵工程企业要事先主动联系当地的气象部门,了解天气变化,做好施工环境防护工作;最后桥涵工程需要将施工中的噪音污染控制到最小化,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2.强化现场质量的检查

桥涵工程企业,在现场质量检查方面,需提前规划检查项目书,要求检查人t在检查时严格按照规划检查项目数作业,降低检查工作的难度的同时避免遗漏检查项目,促使质量检查与现场施工保持同步,提高质量检查的水平。现场质量检查中,不遗漏任何项目,样本采集全面,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在可控范围内,严禁任何桥涵工程项目不经检查投入应用的情况发生。

3.优化控制方法的应用

桥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按需规划控制方法的应用。桥涵工程质量控制中,可以实行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应用计算机、互联网等新设备新技术,减小施工误差。例如:管控桥涵工程质量时,可以利用视频监控技术,集中监控现场作业,同时使人员调配更加有序高效,也使工作人员作业负担有所减轻,将更多的人力投入到新设备、新技术的管理方面,将质量控制方法的应用最优化,保证桥涵工程效益的最优化,保证施工质量的可靠性,也充分体现现代化技术信息化应用的特点优势。

结语

总之,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的实践应用中,问题依旧存在,也在不断更新,根据桥涵质量控制的需求,规划相关的解决措施,发挥质量控制的作用,辅助提高桥涵工程质量控制的水平。质量控制在桥涵工程中起到约束、规范的作用,发挥质量控制的作用,预防桥涵工程的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永全.DS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

[2]翟向阳.浅谈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监理工作的要点[J].科技与企业,2013(3):91.

工业工程内涵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发展使命核心要素基本要素逻辑走向

[作者简介]陈炳和(1958-),男,江苏金坛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化学工程、高职教育研究;曹叔亮(1978-),男,内蒙古察右后旗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区域高职教育研究。(江苏常州213164)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项研究课题“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1JG002)和2011年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课题“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要素与实现途径研究”(项目编号:CDGZ20110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8-0025-02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是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命题,承载着高职院校的存在意义与社会价值,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教育宗旨。因此,如何搞好内涵建设是高职院校乃至整个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逻辑基点。我们必须从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出发,厘清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逻辑关系、建设使命、系统要素,以及建设主体、内容与途径。从理论上讲,“为什么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根本性价值定位问题;“谁来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主体性选择问题;“建设什么”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要素的进一步细化问题;“怎么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策略选择问题。上述四个问题共同组成了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逻辑体系,缺一不可。

一、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发展使命

经过十年的规模迅速扩张,高职院校已经奠定了良好的量变基础,内涵建设作为质变的表现形式理应提到日程上来。而且,内涵建设是规模扩张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二者在发展的过程中互相交织,互有长短。从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趋势来看,内涵建设逐渐占到主导地位,过快的规模扩张已经告一段落。内涵建设的自身发展逻辑要求必须承担起高职院校的发展使命。

1.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承担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使命。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所有涉及的系统要素都与人才培养质量有密切关系,因此,内涵建设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职能来说是一项全面办学能力的系统提升。新时期的高职院校要更好地履行人才培养的教育责任,就必须加强内涵建设。

2.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承担着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使命。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更加倾向于直接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这也是高职教育面向社会、贴近社会、服务社会办学方针的直接体现。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更加重视服务社会的职能。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有利于教学能力与科技开发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管理、发展与创新提供高效、便捷、质优的服务。

3.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承担着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使命。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是一项战略性、长期性、持久性的工程。在当前招生与就业的严峻形势下,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每个学校眼前的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内涵建设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对策,是高职院校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

4.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承担着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使命。高职院校办学上层次、上台阶、上水平,就必须具有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同行之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核心竞争力充分现在高职院校自身的内涵建设上。①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系统工程,也是分阶段、有重点的工程,经过多阶段、多层次、多方面的建设,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提升。

5.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承担着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使命。高职院校作为高职教育的具体实践者,其办学质量的总和体现着高职教育的质量,而办学质量的最终依托就是内涵建设的成功与否。成功的内涵建设必然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进而推动整个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与吸引力自然会更上一个层次。

二、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构成要素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本身也具有内涵与要素等相关系统性特征,通过系统要素来体现的。但是,不同的专家学者对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认识角度与理解层次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要素界定方面,不同学者分别认为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等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要素,并且围绕各自的核心阐述了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理念、体系、观点、方法与措施等。综合各种观点并结合办学实践,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要素是办学质量与效益,所有办学行为都必须围绕这两个要素来进行;而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办学特色、校企合作、教育资源、管理体制等是内涵建设的基本要素,是办学质量与效益的外在体现。

1.核心要素。办学质量是高职院校教育活动的生命线,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②办学质量是办学效益的前提与基础,是影响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办学效益可分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高职院校得以存活的必要条件,社会效益是高职院校发展公益事业的价值所在,二者共同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奠定经济伦理基础。

2.基本要素。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涉及的基本要素很多,不同发展时期不同院校有不同的需要与认识。我们认为以下几个要素是具有普遍性的:专业建设是内涵建设的核心;课程改革是内涵建设的基础;师资队伍建设是内涵建设的关键;办学特色是内涵建设的导向;校企合作是内涵建设的方式;教学资源与管理体制是内涵建设的保障。专业建设无疑是高职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高职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立足点。③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基石,是内涵建设的基本工作。师资队伍的质量与水平是内涵建设成败的主观要素。办学特色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战略发展问题,是内涵建设的大方向。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提高内涵建设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学资源与管理体制保障内涵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逻辑走向

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必须回答以下四个问题:为什么建设(建设意义)、谁来建设(建设主体)、建设什么(建设内容)、怎么建设(建设途径),才能构建一个完整的内在逻辑体系。第一个问题已经在前文论述过,接下来重点探讨余下的三个问题。

1.建设主体。按照开放办学的思想,高职院校应尽量避免单打独斗的建设思维,把学校本位模式、企业本位模式与社会本位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内涵建设的目标。事实上,内涵建设的多元主体除了自身外,还应该包括政府、企业、行业机构、社会组织等。在高职院校内部,内涵建设的主体还分为集体主体与个体主体:集体主体包括学校、职能部门、院系、班级以及各种非正式组织等,个体主体包括学校领导、专任教师、管理人员、学生等。在以往的改革中,大多采取自上而下、以集体为主的模式,容易忽视个体主体的主观需要与自发动力,因而适当采取自下而上、以个体为主的模式有时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建设内容。一般而言,内涵建设的内容是内涵建设基本要素的分解与细化。核心要素通过基本要素来体现,基本要素则进一步通过若干项目或单元表现出来。例如,专业建设由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条件、专任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若干个子项目组成;课程改革至少包括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环节。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基本要素分化为具体的建设内容时,经常会有交叉或重叠,需要根据情况加以协调,明确主次先后。

3.建设途径。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应该根据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社会用人需求,以及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与实际条件来选择建设途径。需要说明的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途径很多,我们重点选取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1)专业建设。专业建设应按照区域发展的需要与市场人才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围绕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设置课程体系,根据不同专业与学生的特点改进教学策略。按照专业发展的要求建设标准配备的师资队伍,同时做到专兼职教师比例的恰当合理。(2)课程改革。职业课程开发应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属性。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依据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相结合、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思想,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加强课程建设,实现课程结构、数量、质量的全面提升。(3)办学特色。高职院校应坚持自主办学的区域特色、行业特色、校本特色,紧密贴近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发扬区域特色。同时,高职院校紧密依托行业办学,发扬行业特色可以为学校带来更多的行业支持。高职院校深入挖掘学校发展中的自我积累,可以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带来更多的深厚底蕴。(4)师资队伍。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大力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甚至于向“三双型”(双师、双证、双语)④师资队伍迈进。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实现专兼职教师结合制度。培养或引进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良性发展机制。完善师资管理制度,改进教师工作业绩考评指标体系和考评办法。(5)校企合作。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建专业、开发课程、共享师资、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已经成为众多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加办学效益的共同选择。从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将是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主流模式之一。(6)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一般分为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这里主要讨论硬件建设问题。高职院校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依据正常办学的标准条件按质按量地保证办学条件的到位,以保障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有序、高效地开展。尤其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应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生均标准进行配置和设计,制定严格的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7)管理体制。传统的科层体制在现代高职院校的管理中日益乏力,与此同时,管理效率的低下对教学改革、科技开发与社会服务产生了掣肘效应。以制定章程为契机,建设现代高职院校制度,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管理途径。在现代高职院校制度的理念指导下,厘清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边界,调整高职院校的内部治理结构,重新设置职能机构及其工作职责。重点建设好学校董事会制度、专业理事会制度、学术委员会制度、教学委员会制度、职称评审委员会制度等关系到高职院校体制机制改革的根本性制度,势在必行。

[注释]

①周成霞.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内涵建设[J].黑河学刊,2009(3):115.

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29.

工业工程内涵篇8

一、加强日常养护,确保公路畅通

为加强干线公路日常养护,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年初,我局及时召开各养护单位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年养护工作,一是制订小修工程考核办法,成立考核小组,完善考核监督体制,加强考核管理力度,确保工程质量,先后对国道线、线,省道线、线、线路肩进行整修上土,对桥梁、涵洞、排水沟进行清理疏通,修复绿化池、排水沟、平交道口、路宅分家、桥护栏,补植、移植各类树株,完成小修工程投资39.6万元;二是加强路面保洁力度,提高保洁频率,特别是旧邹线北段个别弯道、石子厂路口,安排专人严把死守,随脏随扫;三是及时维修、扶正、加固各类公路附属设施,完成公路保养工程投资177万元。同时对去年年终检查中存在的问题,逐条进行分析研究,狠抓整改落实,路容路貌大有改观,养护质量明显提高。

(二)强化绿化护管,提高绿化档次

今年,在市局没有绿化计划情况下,我局强抓春季绿化黄金季节,先后对省道线彭集以西国槐段、县界段、省道线大羊以西段进行绿化改造,移植、补植、新植金丝柳、大法桐、百日红、高杆女贞、小法桐、国槐、千头椿、火举树、木槿等树株3577棵,其次对国道线樱花、省道线百日红段进行浇水,对省道线南段、线南段、线大井段路树进行高标准修剪,修剪金丝柳3295多株。为确保绿化质量,提高绿化成活率、保存率,我们一是及时对所有新绿化树株进行浇水;二是加强看管,找责任心强的养护员日夜看守;三是及时扶正,为确保树株成活率、栽植质量,我们及时组织人员对新植树株进行扶正、培土、封坑。目前各项绿化工作进展有序,绿化效果明显。

(三)重视桥涵护管,确保安全畅通

为确保干线公路桥涵安全运营,我局一是加强桥涵巡查,做好巡查记录,及时掌握桥涵动态,坚持桥梁“四个一”管理制度,明确具体责任人,加强桥涵考核管理力度;二是积极主动做好涵洞调查工作,掌握涵洞基本数据,登记涵洞台账;三是备齐桥涵日常检测设备,按市局要求,我局在原有桥涵检测设备的基础上,新购置充气橡皮艇一套、活动式人字梯一架、强光灯一个,为各项桥涵数据检测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积极做好桥涵清理、疏通工作,特别是强抓国道线拓宽,桥涵需加长的大好时机,及时组织人员对沿线加长桥涵进行彻底清淤、疏通,截止目前,共清理疏通桥涵35座,为桥涵安全畅通奠定了基础。

(四)主动出击,确保公路综合整治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在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我局按照省市县公路综合整治年活动安排部署,一是成立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组织机构,积极组织养护路政人员对干线公路用地范围内的杂树、违法建筑物、构筑物进行详细调查,摸清摸透需要采伐移植的树株、拆迁的房屋,做好准备工作;二是根据泰安市公路综合整治年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及时制订东平县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并上报县政府,争取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三是积极与沿线乡镇主动协调,把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与沿线乡镇的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寻找路域环境整治工作与乡镇建设的结合点,形成以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整治工作机制,全面推动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四是以重点工程建设带动整治活动开展。在今年实施的国道拓宽改造、国道流泽西桥改建、国道东平段路面翻修工程中,我们按照干一个工程整治一条路域环境的要求,统筹安排,积极协调,实现了路域环境整治与重点工程建设的有机结合。目前,随着国道线南段拓宽工程的启动,路域环境已得到明显改观,另外,经我局主动协调,乡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已全面启动,势头强劲。

(五)强化管理,提高内业管理水平我局高度重视养护内业管理工作,根据市局新内业标准,指定专职内业人员,到市局参加内业培训,由于迎国检内业整理工作量大,任务繁重,我局为养护处新配置微机一台,购置档案厨3个,同时为确保各类养护数据材料的及时快捷传递,局主动为各公路站、养护中心开通宽带业务,有效提高了办公效率。目前,各养护单位内业人员正按照新内业标准,结合迎国检工作安排,加班加点,对至XX年的全部养护内业材料进行梳理,为迎接全国养护大检查做好充分准备。

(六)积极主动,支持重点工程建设

自国道线拓宽工程开工以来,养护干部职工积极响应我县重点工程建设号召,按照局工作安排部署,及时组织人员移植各类树株8000余棵,搬运存放路肩板、预制块、路宅分家盖板8600余块,拆除存放各类标志标牌50余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63万余元。

(七)重视路况调查,确保数据准确

为迎国检、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国道线大修改造各项工作提供第一手准确数据,全体养护人员加班加点,多次步行在各条干线公路上,先后上报各类路况调查报表20份、照片628张、影像资料1份,为以上各项工作的开展,以及全年养护计划的制订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下一步的养护工作中,我们将以这次检查

为契机,按照市局要求,进一步加大养护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思路,确保圆满完成今年各项养护工作任务。

(一)加强日常保洁及小修工程管理,严格考核,奖罚分明,全面提高养护质量;

(二)积极主动,密切配合,做好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三)配合国道线、线重点工程建设,做好大修完工后的附属工程建设及各项应急工作;

(四)按照市局养护工作安排,做好各项养护中修及专项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

工业工程内涵篇9

关键词:桥涵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桥涵工程的建设数量不断增加。桥涵工程不仅关系着道路的安全畅通,也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笔者在国道等道路的修建和改建的实践中,深切的感受到桥涵工程建设的重要性。笔者在具体的实践中,针对桥涵工程施工中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总结。认为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应当积极主动的采取一些措施,各级施工单位要明确责任,加强管理和施工的各项环节控制,确保桥涵工程的质量水平。

1桥涵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

在桥涵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员的流动性非常大,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桥涵工程的项目部和具体的施工单位管理的难度;由于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并不全都是专业型人才,管理存在不对口的现象,在很大情况下会出现管理不规范、不标准的现象,管理比较混乱,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工程施工。

1.2监管方面存在不足

监管方面存在的不足,一方面是因为质量监督体系不健全,很难对工程施工实施有效控制;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有效贯彻落实责任监管制度,责任监管不明确,造成有些工程项目没有监管好;还有一方面原因是因为缺乏专业的监管人才,尤其是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造成对施工中的材料和成品的检验缺乏专业性,安全监测的力度不够。

1.3施工技术方面的原因

1.3.1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存在钢筋外漏和空心板厚度部分不足的情况,以及部分箱体内钢筋外漏的现象,模板由于没有达到规定的强度和稳定性,造成模板无法承载荷重量的现象。

1.3.2在桥台作业时,由于桥台墩台部位的垫石位置和高度没有准确控制,造成支座顶面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对后续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

1.3.3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对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控制不严,预制空心板混凝土浇筑的次序出现颠倒,直接导致了底、腹板之间出现施工裂缝,造成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较差,影响了施工的质量。

2桥涵工程施工的管理和质量控制措施

2.1桥涵工程中对于原材料的选用和质量的控制

在桥涵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建设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是桥涵工程建设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因此,桥涵工程中原材料主要是钢筋混凝土,加强桥涵工程质量控制,就是要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要做好桥涵工程质量控制,就要把好原材料关。施工前进行原材料的选择,必须在混凝土活性性能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控制好石、砂的比例,水泥应当尽量选择细度较小、可靠度较高的水泥。适当加入一定比例的添加剂或者是粉煤灰,同时要减少砂、水泥的比例,确保混凝土具有更好的密实性和抗裂性。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干缩,同时要降低水和灰的比例。

2.2桥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分析

为了确保桥涵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在技术方面:施工人员必须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符合相关的要求,尺寸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同时要注意混凝土的色泽和气孔,增强对混凝土的保护力度,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水平,最大限度的避免裂缝现象发生;在管理方面:施工单位的管理者以及监察者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支架的验收工作,最大程度的确保支架的安全性,提高其稳定性,确保支架不存在沉降情况的发生。除此之外,还必须保证在浇筑的过程中不能出现漏浆情况。

2.3建立明确的技术责任制度

施工方应当熟悉和了解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规定,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现场的物资条件以及技术条件,在确保工程质量,规定工期内完成工程任务的基础上,施工方还应当尽可能的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程的成本,一定程度上加快工程建设的进度。施工方还应当明确各项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明确他们的工作职责。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对他们的宣传和教育,对他们的尽职尽责要给予一定的奖励。

2.4加强对桥涵工程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

在桥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应当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制度,必须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认真遵守质量管理规定,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发挥他们对工程建设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工程建设验收工作的监督的积极性。通过实现全员监督,最大程度的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使工程质量达到和符合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标准。在质量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为主的思想,控制各种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技术方面的因素。同时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心态,预防桥涵工程建设中突发事件的发生,提高自己的快速反应能力。

桥涵工程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做好验收工作。验收者要具备很强的责任意识,严格按照验收程序对工程建设的成品进行验收,对每一道工序都要做好验收工作,并要整理好,作好记录。同时要认真准备好工程竣工的各项资料,并且要严格检查,确保无误。

3结束语

在桥涵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在管理与质量的控制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桥涵工程建设的效果。笔者认为,施工单位应当对桥涵工程施工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积极主动的采取一些措施,各级施工单位要明确责任,加强管理和施工的各项环节控制,确保桥涵工程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谢远虎.桥涵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2(85).

[2]赵宇宏.桥涵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79).

[3]魏玉勤,杨新伟.桥涵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J].经营管理,2013(35).

工业工程内涵篇10

关键词:控制;桥梁;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质量

        1  软弱地基桥梁和涵洞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由于经济建设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及城市交通压力的逐年加剧,我国日益加大了桥梁工程的建设步伐。目前,在桥梁工程施工中,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是得到桥梁专家和社会广泛关注的关键问题之一。其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软地基基础部分经常发生局部开裂、整体不均匀下沉,甚至有时会出现桥体全部倒塌等现象。因此,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出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十分必要的,其所具有的意义也是很深远的。

        ①在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由于遭受桥梁工程设计部门水平和专业程度的限制,设计人员往往难以对于持力层处理作出合理的预估,也就客观的造成了设计图纸存在某些方面的弊端与失误,进而导致施工工作难以有序的进行。在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如果存在基底处理达不到设计要求标准的现象,以及引发承载方面等问题,都极有可能为给桥涵工程的施工留下较大的质量与安全隐患,这是必须及时得到改进与完善的。

        ②一般情况下,施工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只是将管理和监理重点集中于桥梁的主体部分施工,而对于以下附属工程项目,以及相关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重视程度不够,这也就客观的造成了桥梁工程施工单位有时会忽略了附属工程项目的有效质量管控,有时会引发桥涵局部排洪不畅,或水浸泡桥梁、涵洞的严重质量问题。

        ③在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对于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工作有误。在中原地区,软弱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及饱和松散粉细砂与粉土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这与桥梁工程施工设计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管是有很大关系的。目前,我国各省市及地区的桥梁工程主管部门由于人员匮乏、力量薄弱等因素影响,对于桥梁工程勘察设计的监管力度远远低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和规定。

        2  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在现代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尤其是在部分跨度加大、施工环境较为恶劣的桥梁工程施工中,软地基基础施工是施工中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与难题之一,必须引起施工单位与相关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进而制定相应科学的应对措施与方法,以保障桥梁工程软地基基础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表现在很多方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细节部分:

        ①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软地基基础施工一定要特别注意保证地基部分的强度,及地面排水措施的建设,确保开挖土体不受雨水等外界流水的冲刷,并尽量减少雨水渗入坑内。如果软地基没有认真做好相应的防水措施,一旦有雨水流入坑内,就必然会影响到软地基基础施工的整体作用与效果。在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有效、合理的排水措施可以在短时间内排除软地基内流入的雨水,确保软地基基础施工所应用的各类建筑材料减少受雨水的腐蚀与破坏程度,进而保证桥体的整体强度和荷载能力,这是桥梁工程竣工验收中质量检验的基本内容之一,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技术保障,否则很可能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②软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从软地基中挖掘出的土方应及时拖放倒指定的位置,并保证软地基部分土层回填有充足的软土。同时,桥梁工程中需要使用的钢筋、水泥、混凝土、沙子等基本建筑材料和部分大型的施工机械也不宜长时间放在软地基的坑边,施工单位要应尽量将其放置于距离软地基较远的地方,以保证各项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不受到客观因素的阻碍和影响。另外,软地基基础施工中挖掘出的土方、建筑材料与机械也会不同成都的对软地基周边的土层造成一定的压力,因此,应尽量减少软地基内部与周围的地面荷载,确保软地基基础施工的顺利进行。软地基基础施工对于天气条件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应尽量避开阴雨天气,以利于软地基基础的迅速凝固,进而防止软地基基础部分出现裂缝、断裂等施工质量问题。

        ③在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软地基基础施工的关键环节为支护结构的建设与利用,软地基基础部分在施工中必须有一定强度的支护结构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否则此施工环节的工程质量是难以得到保障的,甚至会造成施工工作的终止或暂时停工等问题。目前,国内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软地基基础部分的支护结构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形式,这样不但可以有效保证支护结构的强度和耐腐性,而且也避免了建筑材料的浪费,作为支护结构的材料还可以循环利用。在软地基基础施工支护结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施工的质量,并适当的添加有效地工程监理机制和质量管控体制,因为软地基基础的支护结构不但关系到桥梁工程地基部分的强度和硬度,更关系到桥梁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年限等问题。如果软地基基础施工中,支护结构施工难以达到相关质量标准,必然会影响到整个桥梁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进度与质量,甚至会酿成较大安全事故。 

        3  软弱地基桥梁、涵洞质量的控制措施

        ①强夯法加固采用强夯法加固地基,施工前要根据地质状况和工程要求,通过现场试夯,确定强夯施工的各项参数。施夯时依照试夯参数,以其总下沉量和最后二击的平均下沉量作为施工控制标准。强夯加固地基的效果,用强夯前后静力探触或标准掼入试验检验。

        ②严格地基的检查一个牢固的基底持力层是整个桥梁、涵洞工程稳定的根本,施工中监理部门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基坑开挖基坑位置经施工单位测量放线,监理人员复核签认后,可以开挖。基坑开挖过程中,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要随时注意土质的变化,当与勘测资料及设计图纸不相符时,立即通知设计代表和监理人员现场确认,提出处理方案后,方可继续施工。

        ③严把基底处理和地基加固的质量关基底处理及地基加固质量的好坏是桥梁、涵洞,尤其是软弱地基桥梁和涵洞稳定的关键。桥梁、涵洞地基加固最常用的方法是换土法,强夯法、土桩法、砂桩法应用极少。超挖处理基坑无论任何原因而超挖的部分,决不允许草率的回填虚土,处理方案须报监理、设计人员同意后再进行处理。

        4  如何强化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的创新

        随着桥梁建筑行业施工技术和技术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国内对于现代桥梁工程无论是在施工进度,还是在建筑物整体质量等方面都将有着更高、更为严格的标准与要求,这也在客观上增加了桥梁工程行业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的难度,也使其成为桥梁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国内桥梁工程施工中,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的创新是势在必行的,其强化措施主要有以下两点:

        ①在我国现代桥梁工程行业的整体发展与进步中,任何一具体环节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的创新都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支持与保障,否则只能面临为时代和历史所淘汰的悲惨境地。在建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软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方法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在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的创新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还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这样才能有效保证软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的创新本着科学、具体、客观的基本原则,更好的服务于桥梁工程的各项具体施工工作。

        ②在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由于施工环境与质量控制标准的差异,对于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的要求也自然有所不同。在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软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的创新不是漫无目的的创新,而是要结合桥梁工程项目施工的实际需要,以及桥梁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逐步进行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的创新,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其所应具有的意义和作用。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的创新只有真正符合施工实际需要,才能有效保证桥梁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体强度与硬度,以及桥梁的使用年限与抗震能力。

参考文献:

[1]翟淑琴,刘鑫隆.浅谈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与难点[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7).

[2]赵树明,李强.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山西建筑百科,2004(3).

[3]刘迪菲,侯东旭.国内桥梁和涵洞软地基基础施工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广东科技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