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电气检测调查报告十篇电气检测调查报告十篇

电气检测调查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6:02

电气检测调查报告篇1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与之相适应建筑消防对消防系统要求越来越高,系统越来越复杂并且自动化进程越来越快。一个建筑项目尤其是大型项目,消防系统比较多,一般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消防联动系统、消防给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防火卷帘和电动防火门系统、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等;涵盖的专业也比较多,有给排水、电气及自动化(楼宇自动化)、通风空调等;承担施工、调试及检测任务的配合单位也不少,通常涉及总包单位、相关专业工分包单位、设备供应单位及系统第三方检测单位。因而,消防系统的施工、调试与检测显得尤为重要,否则达不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同时也不能达到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对消防工程的越来越严格验收要求。由于建筑市场近年来施工队伍随工程规模扩展,部分施工及管理人员对消防工程对规范的掌握不深刻,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不严格,施工、调试和检测要求及内容不甚了解,对验收的程序不清楚,本文对消防系统施工、调试、检测与验收的有关内容进行简要汇总,旨在让同仁们对建筑消防系统施工、调试、检测与验收过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给予指导与参考。

二消防系统的施工及调试

1消防系统的施工。为了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图纸及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施工承包单位具备符合质量管理要求的质量体系外,还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a设计施工图纸会审。施工图在消防行政主管部门及施工图审查单位审查,技术文件齐全的基础上进行。图纸会审是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化要求的前提条件,必须认真仔细。图纸问题通常反映不少的设计遗漏及对规范的理解不正确以及现场安装调试的问题,这里不列举,希望大家在认真理解规范的基础上在工作中积累这方面的经验。

B有针对性地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做到能有效地指导施工,切实可行。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必须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批准。

C施工前要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交底,保证施工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对施工工艺及要求有一个很透切的了解。消防的安装内容通常有:消防报警控制室设备安装、探测器及控制模块安装(多种)、电动阀防火安装、排烟口送风口安装、电动防火门安装、挡烟垂壁的安装、还有灭火设备的安装(水灭火设备及气体灭火设备)、消防广播消防电话的安装等,这些安装施工工艺施工管理工作人员应该一一交底。

D洽商安排与土建及其它工种的配合条件,消防工程的施工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并与土建及其他专业工种相互配合;与消防系统有关的土建工程施工完毕后,应由建设、监理、设计、总承包及施工单位共同会检。会检的组织宜由建设、监理或总承包单位负责。

e施工过程的检查与验收。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消防工程所使用材料的见证取样送检,及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和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工作,落实“三检”制度,合格后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及认可签证。

2消防系统的调试和试运行。消防系统调试包括单系统调试(含单机调试)和联动调试。

a消火栓系统的调试。消火栓系统在所属系统内单机调试完成后,进行系统调试。系统调试的步骤:

消火栓系统调试最重要的是消防水泵的调试,必须按规范要求对主泵及备用泵故障自动切换及主泵、备用泵手、自动启泵(消防控制及现场启停泵)等功能的调试。

B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调试。在所属系统内单机调试完成后,进行系统调试。系统调试的步骤为:

喷淋泵系统调试最重要的是消防水泵的调试,必须按规范要求对主泵及备用泵故障自动切换及主泵、备用泵手、自动启泵(消防控制及现场启停泵)等功能的调试。

C防排烟系统的调试。在所属系统内单机调试完成后,进行系统调试。防排烟系统调试分为机械正压送风系统调试和机械排烟系统的调试。机械正压送风系统的调试主要是正压送风机的启停是否正常及设计正压部位余压值的测定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排烟系统的调试主要是进行排烟风机的调试和排烟口风速的测量。排烟风机的调试主要是进行了风机的手动启停试验和远距离启停试验。

D防火卷帘的调试。防火卷帘的调试分三部分1机械部分的调试(限位装置、手动速降装置和手动提升装置),2电动部分调试(现场手动启停按钮升、降、停试验)3自动功能调试(在联动调试中进行),防火卷帘的施工安装调试通常由生产厂家进行,施工承包单位配合。

e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联动系统的调试。可分为二部分:1自动报警系统自身器件连接、登录、联动关系的编制及输入,2是模拟火灾信号检查各系统是否按编制好的逻辑关系执行。这一调试过程至关重要,是系统能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关键工作,也是系统安装调试的重点与难点,主要高度检查报警器的自检功能、消音复位功能、故障报警功能、火灾优先功能、报警记忆功能、电源自动转换和备用电源的自动充电功能、备手电源的欠压和过压报警功能,同时检验系统的联动逻辑是否能按设计要求的控制要求进行联动,必须有产品生产厂家、关联专业施工安装单位、设计单位的大力配合,还要得到监理单位的认可。

消防系统完成后,按规范要求将系统投入试运行120小时,检验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D消防系统的检测及出具检测报告

三消防工程的检测

(一)机构及检测依据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省人大颁布的《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2010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二十七条、十八条明确规定,消防工程施工完成后应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出具工程合格的检测报告才能申请消防工程验收,消防设施检测单位从事检测业务,必须依法经省公安消防部门行政许可获得资质,并接受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监督管理。

检测依据:《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Ga503-2004、《建筑工程消防评定规则》Ga836-200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设计防火规范》以及相关国家标准规范等26种。

第三方消防设施检测单位通常依照上述依据按系统将消防工程划分为以下几个单项系统进行检测,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给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防火卷帘和电动防火门系统、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等。按评定规则将各检测项目分为a、B、C三类项目,单系统判定时,当a类项的合格率为100%,B类项的合格率不小于90%,C类项的合格率不小于70%,则单系统判定为合格;整体工程判定时,当整体工程所有a类项合格率为100%,所有B类项合格率不小于90%,所有C类项的合格率不小于70%,且整体工程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给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的单项B类项目合格率均不小于90%,则整体工程判定为合格。也就是说,a类项目绝对不允许出现不合格,否则工程无法通过检测,因此在施工中必须注意区分a类项。尽管B、C类项目允许出现一定数量的不合格,但它们是工程质量含金量的重要体现,施工中应尽量避免不合格。

(二)消防检测须提供的相关资料

a.公共部分

1)当地消防主管部门签署的建筑消防审核意见与设计变更通知单。

2)技术档案(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电气绝缘电阻测试记录、接地电阻测试记录、系统调试记录、系统联动试验记录、系统试压、冲洗记录、系统竣工表等等)

3)系统设计说明

B.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系统竣工图

2.调试报告

3.报警主机与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的型式检验报告

4.线路穿用非金属管的合格证及型式检验报告

5.联动控制柜控制设备的相关联动逻辑关系

C.消防给水灭火系统

1.系统竣工图(消火检系统及自动喷淋系统)

2.消防水池容积图或建设单位出具的水池容积证明(盖章)

3.气压给水装置产品使用说明书与型式检验报告

4.湿式报警阀安装使用说明书与型式检验报告

5.管道及附件喷头合格证与型式检验报告

D.气体灭火系统

1.系统竣工图

2.贮存容积、容器阀、选择阀、单向阀、集流管、喷嘴和阀驱动装置的型式检验报告与出厂合格证

3.管道及其附件的出厂合格证

e.防火卷帘门、电动防火门系统

门体与防火卷帘门控制箱的型式检验报告及出厂合格证

F.防排烟系统

1.系统竣工图

2.风机与风口的出厂合格证排烟管道材料型式检验报告与出厂合格证

3.防火阀的型式检验报告与出厂合格证

G.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系统

1.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灯的型式检验报告与出厂证明

2.系统竣工图

四消防工程的验收

(一)消防工程的验收组织程序

a建筑工程消防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检测、设施调试等单位相关人员参加;

B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按照资料审查、现场核查和功能测试、综合评定的方式进行;

C建筑工程消防验收现场核查和功能测试应当按照现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消防设计许可文件,对建筑防火、消防设施等外观质量进行现场检查,通过专业仪器设备对涉及距离、宽度、长度、面积和时间等可测量的指标进行现场测量,对消防设施的功能进行现场测试;

D实施建筑工程现场核查和功能测试前,应当听取各分项工程竣工验收情况汇报,随机确定抽查楼层(防火分区)及部位,楼层(防火分区)及部位应当具有代表性,现场核查以楼层(防火分区)及部位为单位,就相关验收项目逐项进行检查并记录核查情况;

e当参加验收各方对工程质量验收意见不一致时,可请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协调处理;

F工程验收合格后,应当形成《建筑工程消防验收质量报告》,各参加人员应当签字确认;

G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建筑工程消防验收

(二)验收参加人员

a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

B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各专业设计负责人;

C土建、消防设施、装修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

D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分项监理工程师;

e设施检测单位项目检测负责人;

F自动消防设施安装调试单位技术负责人

(三)建筑工程消防验收应当具备下列资料

a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相关记录及隐蔽工程施工记录;

B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消防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C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室内装修装饰材料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

D消防设施、电气防火技术检测合格证明文件;

e施工、工程监理、检测单位的合法身份证明和资质等级证明文件;

F其它有关材料。

五结束语

电气检测调查报告篇2

[关键词]移动变电站;高压真空配电装置;低压保护箱;绕组;大修;工艺

中图分类号:tD6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120-01

1.入厂验收

外部验收检查高压配电装置及低压保护箱的输入/输出电源接线装置、隔离器手柄、试验运行开关、辅助电源接线嘴、辅助接线装置、机械闭锁是否齐全完好,有无损坏并填写在验收单上。检测主变壳体是否有变形、开裂等失爆现象。内部验收打开高压配电装置及低压保护箱的门及盖板,先检查接线腔室接线柱是否损坏有无放电痕迹,检查断路器、隔离开关、保护器等各部位元件是否齐全,有无损坏情况。并将实际情况填写在验收单上。

2.清理卫生

外部卫生清理用毛刷清理设备表面的卫生,并用棉纱擦干净。内部卫生清理将内部的卫生用毛刷和棉纱清理干净,达到无灰无尘及各元件都要清洁干净。

3.部件拆解

高压配电装置、低压保护箱用电动扳手打开主腔室的防爆门,用活动扳手、改锥等工具拆解损坏、锈蚀的部件,归类摆放。用扳手拆解接线腔的盖板,检测接线柱是否损坏,拆解损坏的接线柱。用天车、电动扳手等工具打开移变腔体防爆盖,将防爆盖放在枕木上或有保护的地方,防止损坏防爆面。拆解主变线圈高低压侧与腔体的连接线,松开底部紧固螺栓,用天车、叉车等取出绕组、铁芯。

4.部件检测

检测隔爆面先检测高压配电装置、低压保护箱的隔爆面的光洁度及有无伤痕、锈蚀情况,伤痕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将检测结果填写在检测报告单上。对主变上的隔爆面进行检查,并将检测结果填写在检测报告单上。检测进出线装置检查高压配电装置及低压保护箱上的引线装置有无裂痕、变形、开裂损坏的情况;接着检查接线腔绝缘台有无裂痕、变形、开裂损坏的情况。检测高压配电装置、低压保护箱。检查控制变压器的连接螺栓有无松动,绝缘有无过热损坏现象,并用相应电压等级的兆欧表测其绝缘是否符合规定,并将检测和测试结果填写在检测报告单上。所有绝缘台、联接母线及氧化锌避雷器用2500V的兆欧表进行绝缘检测,将检测所有结果填写在检测报告单上。检查隔离开关的导电触头是否有烧灼现象,并检查隔离开关的操作机构是否灵活可靠。用2500V的兆欧表测隔离开关绝缘是否符合规定,并将检测和测试结果填写在检测报告单上。用2500V的兆欧表检测断路器/接触器是否有击穿现象,绝缘是否符合规定,并将检测和测试结果填写在检测报告单上。检查接触器/断路器辅助触点是否完好,通入额定电压测试断路器/接触器吸合是否正常。检测主变用2500V的兆欧表对高压侧绕组进行检测,用1000V的兆欧表对低压侧绕组进行绝缘检测,对高低压侧进行耐压试验。用直流电阻测试仪对高低侧绕组进行直流电阻测试。用变比测试仪对移变进行变比测试,将所有测试结果填写在检测报告单上。

5.部件维修

5.1维修高压配电装置,维修调整隔离开关,确认隔离开关分断/闭合可靠同步。维修高压电网综合保护器性能及各部按钮,对损坏的予以更换。维修高压真空断路器分断/闭合正常。处理高压开关隔爆面,检测符合隔爆要求后涂凡士林,并更换开关箱内的干燥剂。检测插座2件。对锈蚀的地方除锈,并喷刷防锈漆。维修低压保护箱,检修低压开关闭锁机构,检修低压漏电采样单元,检修低压电网综合保护器,若损坏予以更换,检修输出4回路,喇叭嘴2件、插座2件有损坏件给予更换。处理隔爆面,检测符合隔爆要求后涂凡士林,并更换开关箱内的干燥剂。

5.2维修移变主体,绕组的拆卸对绕组进行更换时,首先要记录绕组的接线方式。拆解原移变损坏绕组联接部,取出移变主体上部硅钢片,用天车将损坏绕组吊出,并记录好绕组的形状,方式,线规,匝数。铁芯清理绕组拆除后,清除铁芯上残存的绝缘物、漆瘤、锈斑,检查和清除铁芯上的毛刺,修理散张的硅钢片等,然后用压缩空气吹净。绕组的绕制线圈的绕制是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线圈的大小形状决定了其是否可以与原铁芯进行配合安装,以及线圈整体的美观度和平整度。选取与该变压器绕组线规相同的铜线,将铜线放到放线架上,通过拉紧装置,对铜线施加适当的制动力,铜线的另一端,固定在绕线模具的夹紧装置上,把铜线端部固定,夹紧后,通过加紧装置将铜线线拉到绕线模上,开始对铜线进行绕制。通过放线架,可调节铜线拉伸的力度,要求夹紧力度要适中,不可过大或过小。力度大小取决于导线线径和并绕根数,导线越粗,并绕根数越多,则要求夹紧力度越大。

5.3线圈绕制成型后要进行脱模,在脱模操作前首先要对线圈检查,处理其表面的毛刺,然后根据要求对线圈绑扎绝缘带。线圈脱模后将线圈放置专用夹紧工装内,将锁紧螺栓紧固。

5.4绕组试验,绕组绕制成型后,必须进行质量检查和试验,以便及时发现并消除加工过程中的缺陷,确保绕组质量。检查绕组表面绝缘绑扎是否良好、有无破损及绝缘层间是否有无异物,同时检查线圈形状,以保证安装顺利、配合紧密和绝缘良好;为了保证移变成品的质量,绕组需经匝间绝缘试验、直流电阻测试,目地是为了检查其绝缘是否符合要求,有无对地击穿或匝间放电现像的产生。

5.5浸漆其主要工艺流程:1)预烘;2)真空预烘;3)真空浸漆;4)加压浸漆;5)排漆排气;6)滴漆;7)干燥;8)检查出炉;9)涂覆盖漆;10)最后干燥。通过高压真空浸漆可简化绕组制造工艺,提高绕组的整体绝缘性能,可消除绕组绝缘磨损;提高绕组的导热性,从而可降低运行温度;增强绕组适应环境条件的能力,可消除潮气、化学气体和其他污物侵入绝缘内部而造成的绝缘损坏。

5.6绕组安装与焊接,将成品合格线圈用天车吊至安装位,按工艺要求将线圈安装在原吊出位置,用绝缘材料将铁芯外部与线圈内部间隙处撑起,将原引接线按联接组别焊接完好,安装上部硅钢片,紧固所有联接螺栓。

6.组装、通电测试

移变主体安装,用天车将移变铁芯吊入壳体内、用扳手等工具紧固移变铁芯上部联接固定板。

安装主变线圈高低压侧与腔体的连接线。用天车、电动扳手等工具安装移变腔体防爆盖,将防爆盖紧固螺栓拧紧。

高压配电装置、低压保护箱组装,用天车将高压配电装置、低压保护箱吊至安装位置,用套筒扳手将高压配电装置、低压保护箱的母线分别接到接线柱/板上,并紧固螺栓。安装并紧固高压配电装置、低压保护箱与移变主体联接螺栓。整体检查接线腔的接线和连线,确认无误后将绝缘隔离板盖上,并在防爆面上涂抹凡士林,用螺栓紧固好。通电测试,供电处对其进行绝缘、耐压、直阻、变比、等项目进行试验并出检测报告。通入额定试验电源后观察显示情况。按其额定容量进行整定、调整。

7.整体喷漆

所有需要进行涂装的钢铁制件表面在涂漆前,必须将铁锈、氧化皮、油脂、灰尘、泥土、盐和污物等除去。除锈前,先用有机溶剂、碱液、乳化剂、蒸汽等除去钢铁制件表面的油脂、污垢。经喷丸或手工除锈的待涂表面与涂底漆的时间间隔不得多于6h。喷漆过程中必须佩戴无尘衣、帽、口罩、手套等劳动保护用品。

电气检测调查报告篇3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从事防雷减灾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防雷减灾,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活动,包括雷电和雷电灾害的研究、监测、预警、防护以及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和评估等。

第三条防雷减灾工作,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全国防雷减灾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减灾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做好本部门和本单位的防雷减灾工作,并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防雷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广应用防雷科技研究成果,加强防雷标准化工作,提高防雷技术水平,开展防雷减灾科普宣传,增强全民防雷减灾意识。

第六条外国组织和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防雷减灾活动,应当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会同有关部门批准,并在当地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备案,接受当地省级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监测与预警

第七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合理布局、信息共享、有效利用的原则,规划全国雷电监测网,避免重复建设。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雷电监测网建设,以防御雷电灾害。

第八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雷电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工作,提高雷电灾害预警和防雷减灾服务能力。

第九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应当开展雷电监测,有条件的地方开展雷电预报,并及时向社会。

第十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雷电和雷电灾害的发生机理等基础理论和防御技术等应用理论的研究,并加强对防雷减灾技术和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第三章防雷工程

第十一条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以下简称防雷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并由具有相应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设计或者施工。

本办法所称防雷装置,是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他连接导体的总称。

第十二条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和施工实行资质认定制度。

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分为甲、乙、丙三级,并实行分级管理。甲级资质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认定;乙级和丙级资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认定。

第十三条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另行制定。

第十四条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单位,应当按照相应的资质等级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禁止无证或者超出资质等级承担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

第十五条防雷装置的设计实行审核制度。

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审核合格的设计方案,由负责审核的气象主管机构出具核准证明;不合格的,负责审核的气象主管机构作出不予核准的决定,书面告知理由。未经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设计方案,不得交付施工。

第十六条防雷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核同意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接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监督管理。

在施工中变更和修改设计方案的,应当按照原申请程序重新申请审核。

第十七条防雷装置实行竣工验收制度。

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防雷装置的竣工验收。

负责验收的气象主管机构接到申请后,应当根据具有相应资质的防雷检测单位出具的检测报告进行核实。验收合格的,由气象主管机构出具合格证书。验收不合格的,负责验收的气象主管机构作出不予核准的决定,书面告知理由。未取得合格证书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八条出具检测报告的防雷检测单位,应当对隐蔽工程进行逐项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负责。检测报告作为竣工验收的技术依据。

第四章防雷检测

第十九条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防雷装置检测应当每年一次,对爆炸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

第二十条对从事防雷检测的单位实行资质认定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检测单位的资质认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条具有防雷检测资质的单位对防雷装置检测后,应当出具检测报告。不合格的,提出整改意见。被检测单位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由当地气象主管机构责令其限期整改。

防雷检测单位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保证防雷检测报告的真实性、科学性、公正性。

第二十二条防雷装置所有者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做好防雷装置的日常维护工作。发现防雷装置存在隐患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已安装防雷装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主动申报年度检测,并接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和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五章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评估

第二十四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评估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配合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评估工作。

第二十五条遭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受雷电灾害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及时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报告,并协助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对雷电灾害进行调查与鉴定。

第二十六条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上报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雷电灾情和年度雷电灾害情况。

第二十七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爆炸危险环境等建设项目进行雷击风险评估,以确保公共安全。

第六章防雷产品

第二十八条防雷产品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

第二十九条防雷产品应当通过正式鉴定,并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授权的检验机构测试合格后投入使用。

对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防雷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计量认证或者获得资格认可。

第三十条防雷产品的使用,应当到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备案,并接受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七章罚则

第三十一条申请单位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资质认定、设计审核或者竣工验收许可的,有关气象主管机构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申请单位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资质认定。

第三十二条被许可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资质、通过设计审核或者竣工验收的,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给予警告,可以处3万元以下罚款;已取得资质、通过设计审核或者竣工验收的,撤销其许可证书;被许可单位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资质认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3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涂改、伪造、倒卖、出租、出借、挂靠资质证书、资格证书或者许可文件的;

(二)向负责监督检查的机构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

(三)对重大雷电灾害事故隐瞒不报的。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3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不具备防雷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擅自从事防雷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的;

(二)超出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等级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活动的;

(三)防雷装置设计未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擅自施工的;

(四)防雷装置未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验收或者未取得合格证书,擅自投入使用的;

(五)应当安装防雷装置而拒不安装的;

(六)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防雷装置或者产品的;

(七)已有防雷装置,拒绝进行检测或者经检测不合格又拒不整改的。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导致雷击造成火灾、爆炸、人员伤亡以及国家财产重大损失的,由主管部门给予直接责任人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防雷工作人员由于,导致重大雷电灾害事故的,由所在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到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省级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气象学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雷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认定工作。防雷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通过省级气象学会组织的考试,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电气检测调查报告篇4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需要安装防雷设施和从事雷电灾害防御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雷电灾害防御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全部行为,包括防雷减灾的研究、避雷装置的检测、雷电监测、预警和防护等。

第四条本市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应当制定雷电灾害防御预案,建立健全雷电安全管理、人员责任、经费保障、雷灾报告、防雷设施安全性能检测、紧急情况下抢险等制度,接受雷电防护安全的监督检查。

第五条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市防雷减灾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工作。各县(市)区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各行政区域内的防雷减灾管理工作;未设气象主管机构的,其防雷减灾工作由市气象行政主管机构负责。

市、县(市)区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对当地防雷减灾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发展和改革、规划、公安、技术监督、建设、房产管理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防雷减灾工作。

第六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防雷减灾科普宣传和雷电灾害防御研究,推广防雷减灾的新技术、新措施,保证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的准确及时,做好雷电灾害的监测、预警、安全检测和评价工作。

第七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防雷装置的检测工作。

第八条各种防雷、抗静电及接地保护设施实行定期检测制度。一般防雷装置每年检测一次,爆炸危险环境的防雷装置每半年检测一次。经检测不合格的防雷装置,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应当及时整改。

防雷装置使用单位应当做好日常维护工作,指定专人负责,确保防雷装置性能稳定可靠。需要进行技术维修的,使用单位应当及时报请检测单位予以处理。

第九条下列场所或者设施必须安装雷电灾害防护装置:

(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一、二、三类建筑

物;

(二)石油、化工、燃气等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储运、输送、销售等场所和设施以及大型娱乐场所和游乐设施;

(三)电力生产设施和输配电系统;

(四)通信设施、广播电视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自动控制和监控设施;

(五)国家和本省规定必须安装防雷装置的其他场所和设施。

第十条防雷装置的设计实行审核制度。

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需要安装防雷装置的,组织初步设计图纸会审的单位应当有气象主管机构参加。

设计方案不符合有关防雷标准、规范的,组织会审的单位应当出具书面通知书。设计单位应当按照通知书进行修改,并按照程序重新报批。

第十一条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需要安装防雷装置的,防雷工程设计未经审核,工程不得交付施工。

通过审核的防雷设计,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需要变更和修改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方案,应当按照程序重新报批。

第十二条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根据防雷工程的施工进度,及时组织阶段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书面告知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时,应当参考检测结果。

含防雷设施的建设项目竣工时,施工单位应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申请防雷工程检测。检测合格的,发给防雷设施合格证;不合格的,出具整改通知书,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按照通知书要求完善,并及时申请复检。

无防雷设施合格证的建设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三条凡在本市范围内从事雷电灾害防护装置设计和安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取得相应的资质,并在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从事防雷装置的设计和安装活动;

外埠的单位或者个人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雷电灾害防护装置设计或者安装活动的,应当持有效证件到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气象主管机构备案。

第十四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组织或个人使用的防雷产品,应当接受市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检查。

禁止使用不合格防雷产品。

第十五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本市行政区域内雷之灾害事故的调查、统计、鉴定和上报。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配合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做好调查工作,与事故调、鉴定有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应当给予支持和配合。

各县(市)区雷电灾害的调查应及时报送气象主管机构存档备案。

第十六条遭受雷电侵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于灾害发生后三日内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报告,并协助气象主管机构对雷电灾害进行调查与鉴定。

公共设施因雷电灾害导致他人损害的,公共设施所有人或者受善人可以申请市气象主管机构对灾害成因做出鉴定。

第十七条单位或个人具有以下行为之一的,由气象主管机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应当安装雷电灾害防护装置没有安装,且经气象主管机构责令安装后仍拒绝安装的;

(二)新建、扩建、改建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未经检测,擅自投入使用的;

(三)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不符合要求,又不按照要求整改的;

(四)未取得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或资格,擅自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施工的;

第十八条单位或个人擅自从事雷电灾害防护装置检测活动的,由市气象主管机构予以警告,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十九条雷电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因,造成重大雷电灾害事故发生的,应给予行政处分;致使国家利益或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电气检测调查报告篇5

昆明市雷电灾害防御条例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务院《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云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雷电灾害防御(以下简称防雷),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活动,包括对雷电灾害的监测预警、调查研究、评估鉴定和防雷活动的组织管理、风险评估、科普宣传、雷电防护工程的专业设计、施工监督、验收以及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与维护等。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防雷工作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 防雷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雷工作的领导,制定防雷规划和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防雷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防雷工作应当纳入政府的安全生产责任、消防安全责任和绩效考核内容。

第六条市、县(市、区)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雷管理工作。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防雷工作。

第七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防雷减灾技术培训,广泛开展防雷知识宣传,增强公民的防雷意识。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村(居)民委员会应当结合实际,做好本单位、本区域群众性的防雷知识宣传教育。

学校应当将防雷知识纳入中小学安全教育内容,增强学生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八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村防雷工作,推广农村住宅建设防雷安全适用技术标准,在雷电灾害易发区建设防雷设施,提高防雷减灾能力。

第九条对在防雷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防雷管理与风险评估

第十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等有关部门按照合理布局、信息共享、有效利用的原则,组建雷电监测网,研究、开发和利用先进防雷技术。

第十一条 雷电灾害预警信息由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统一向社会。

第十二条 下列场所或者设施应当安装防雷装置:

(一)国家《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第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二)石油、化工、燃气等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贮存场所;

(三)风能、太阳能、垃圾发电等能源基地;

(四)计算机信息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和邮电通信、广播电视、电力系统、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文物保护单位、金融证券等公共服务设施;

(五)轨道交通和车站、机场、码头等交通枢纽;

(六)其他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行业标准规定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场所或者设施。

第十三条 建设工程项目的防雷装置,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并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验收合格后,主体工程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四条 从事防雷装置检测的单位,应当取得省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资质证。禁止无资质或者超出资质范围从事防雷装置检测。

第十五条 防雷装置设计实行审核制度。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将建设工程防雷装置设计方案报送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审核;气象主管机构自受理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未经审核,不得开工建设。变更或者修改防雷装置设计方案,应当重新报审。

第十六条防雷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审核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委托具有气象主管机构颁发资质的防雷检测机构根据施工进度进行跟踪检测,工程完工后出具防雷检测报告。

第十七条 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申请防雷装置竣工验收。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在受理竣工验收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验收工作。未通过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

第十八条 建设或者管理单位在项目可行性论证和初步设计时,应当委托气象主管机构认证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单位进行评估,并编制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第十九条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对下列区域或者建设项目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一)学校、医院、旅游景区和其他城乡雷电灾害易发区域;

(二)石油、化工、燃气等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贮存场所;

(三)风能、太阳能、垃圾发电等能源基地;

(四)轨道交通和车站、机场、码头等交通枢纽;

(五)大型商业、住宅等人员密集的建设工程项目;

(六)国家《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一、二类防雷建(构)筑物。

第三章防雷装置检测与维护

第二十条 防雷装置应当每年至少检测一次,其中易燃、易爆物品生产、储存设施和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至少检测一次。检测由具有防雷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防雷装置的使用单位应当持防雷检测机构出具的《防雷装置检测报告》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备案。

第二十一条 防雷检测机构在检测中发现防雷装置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及时通知被检测单位,并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报告,由气象主管机构监督整改。

第二十二条防雷装置的使用单位应当制定防雷安全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防雷装置的日常维护,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完善雷电灾害应急预案。

第二十三条 单位和个人使用的雷电防护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具有产品合格证书和使用说明书,并符合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损毁和擅自移动防雷装置;确有必要移动或者拆除的,应当征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同意。

第四章灾害调查与鉴定

第二十五条 市、县(市、区)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定期统计分析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雷电灾害情况,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

第二十六条雷电灾害发生后,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抢险救灾;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立即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二十七条市、县(市、区)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及时开展雷电灾害调查和鉴定,查清雷电灾害原因和性质,提出整改措施。调查和鉴定报告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

第二十八条遭受雷电灾害应当及时向气象主管机构报告,任何单位不得瞒报、谎报。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县(市、区)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涂改、伪造、倒卖、出租、出借、挂靠资质证书、资格证书或者许可文件的;

(二)向负责监督检查的机构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

第三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县(市、区)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一)不具备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擅自从事相关活动的;

(二)超出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等级从事相关活动的;

(三)防雷装置设计未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擅自施工的;

(四)防雷装置未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验收或者未取得验收文件,擅自投入使用的。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县(市、区)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应当安装防雷装置而拒不安装的;

(二)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防雷装置或者产品的;

(三)已有防雷装置,拒绝进行检测或者经检测不合格又拒不整改的;

(四)对重大雷电灾害事故隐瞒不报的。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由当地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逾期不改正的,处以20xx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由市、县(市、区)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建议发证机关吊销其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证书。

第三十四条 气象主管机构工作人员在防雷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导致雷电灾害重大事故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电气检测调查报告篇6

【关键词】安装,调试,验收

一、范围:本见解仅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工程。

二、施工准备

1施工准备一般要求:收到施工图纸后,首先熟悉结构图、建筑图、装修图及其它专业的有关图纸,提出影响施工或者找到设计图纸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问题,将所有问题集中提交图纸会审,解决设计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报经业主等相关单位批准,以批准的方案准备实施施工。

2主要设备材料:(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要设备材料选用应满足国家规范要求。(2)主要设备:各类模块(中继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声光显示报警器;消防中心控制设备图象显示与打印操作设备;消防备用电源控制箱;火灾探测器;消防通讯设备;消防广播设备;消防风机;防火阀,集中报警控制设备。(3)一般常用的材料:

根据设计要求的防火等级,所有产品均应满足国家相应规范标准。

3机具:气焊工具、钢锯、套丝板、圆锉、套丝机、兆欧表、液压煨弯器、开孔器、电焊机、砂轮锯、电锤、压线钳子、手锤、活扳手、水平尺、台钻、钢卷尺、线坠、手动煨弯器、电烙铁、手电钻、扁锉、压力钳子、万能表、对讲电话、对讲机等机具。

4编写施工方案和进行技术交底:根据工程特性编写施工方案,并对班组进行培训,使操作者了解质量、技术、安全的要求,满足工程施工。

三施工及工艺

1工艺流程:钢管或金属线槽安装防雷接地安装钢管内导线敷设线槽配线火灾自动报警设备安装调试检测检测验收合格交付使用

2线管、金属线槽安装主要要求:(1)所有进场管材、型钢、金属线槽及其附件均应有材质证明、合格证、检测报告,质量、数量、规格型号是否满足相关要求,并做好检查记录。(2)电箱、线槽和管使用的支持件宜使用预埋螺栓、膨胀螺栓、胀管螺钉、预埋铁件、焊接等方法固定,严禁使用木塞等。(3)电线保护管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在便于穿线的位置增设接线盒:管路长度超过30m,无弯曲时;管路长度超过20m,有一个弯曲时;管路长度超过15m,有二个弯曲时;管路长度超过8m,有三个弯曲时。(4)线管暗配时,电线保护管宜沿最近的线路敷设并应减少弯曲。埋入非燃烧体的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与建筑物、构筑物墙面的距离不应小于30mm。3防雷接地安装要求:(1)防雷接地焊接应满足规范要求。(2)焊接后的接点应作防腐处理。(3)工作接地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不得使用镀锌扁铁或金属软管;(4)工作接地与保护接地必须分开。

4线、缆安装要求:(1)所有进场线缆规格型号、数量、合格证、检验报告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填写进场材料检查记录表。(2)线芯截面最小不应小于1mm2。(3)绝缘导线或电缆的总面积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积的40%,敷设于封闭式线槽内的绝缘导线或电缆的总面积不应大于线槽的净截面积的50%。(4)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压接。

5设备安装:(1)进场火灾自动报警设备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对型号、数量、规格、品种、外观等进行检查,并提供给国家消防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有效的检测检验报告、合格证,及产品技术资料。(2)顶棚上设置感烟、感温探测器时,梁的高度对探测器安装数量影响。a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超过600mm,被梁隔断的每个梁间区域应至少设置一只探测器。b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在200mm~600mm时,应按图6-6和表6-4来确定梁的影响和一只探测器能保护的梁间区域的个数。c梁突出顶棚高度小于200mm的顶棚上设置感烟、感温探测器时,可不考虑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d当被梁隔断区域面积超过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时,应视为一个探测区域,计算探测器的设置数量。(3)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4)在宽度小于3m的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从中布置。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感烟探测器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一半。

6安装调试及要求:(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调试,应在建筑内部装修和系统施工结束后进行。(2)调试前应先检查绝缘电阻,接地电阻,电源安装转换是否正常,做好检查隐蔽记录。(3)调试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复查设备规格、型号、备品、备件等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检查系统的施工质量,并做好相关记录。(4)分别对探测器、集中报警控制器、区域报警控制器、消防控制设备、火灾报警装置等逐个进行单机通电检查试验。

四、系统验收程序:(1)火灾报警系统安装调试完成后,由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调试质量情况做好工程资料,由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报三方检测机构检测验收,检测合格由该单位出具提交合格的检测报告。(2)三方检测全部合格后,再报主管消防单位验收,施工单位应请建设单位、设计、监理等单位与测试同步进行,验收合格后办理竣工验收。(3)以上工作全部完成后,由建设单位向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提交验收申请报告,并提供下列文件和资料:a建设过程中消防部门的消防审核文件、备忘录及其落实情况。b施工单位、设备厂家的资质证书和产品的检测证书。c施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设计变更洽商、绝缘摇测记录、接地电阻记录、主要材质证明、合格证等。

参考文献:

[1]钱大治、王振生《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电气检测调查报告篇7

关键词:水电站;蓄电池;直流电源系统;高频开关;故障处理;系统维护

中图分类号:U226.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水电站直流系统向控制、信号、保护、自动装置、开关合闸、机组初励、事故照明、电气试验等提供工作电源,对水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举足轻重的做用,它的缺陷将会影响到整个水电站的正常运行。因此,加强对直流系统的运行维护,及时消除故障缺陷,使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况对水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至关重要。防止和杜绝直流系统缺陷,提高水电站直流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下从GZDw型智能高频开关直流电源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入手,对水电站直流系统的运行维护和常见故障处理进行了探讨。

1直流系统的组成及其原理功能

1.1直流系统的组成

主要由充电模块、控制单元、直流馈电单元(合闸回路、控制回路、保护回路、信号回路、公用回路以及事故照明回路等)、降压单元、绝缘监测、蓄电池组等组成。其中最主要的设备就是充电模块和蓄电池组。

1.2工作原理和功能

(1)交流配电单元

交流配电单元将交流引入分配给各个充电模块,扩展功能为实现两路交流输入的自动切换。

(2)高频开关充电模块

三相三线交流电380VaC经三相整流桥整流后变成脉动的直流,在滤波电容和电感组成的LC滤波电路的作用下,输出直流电压,再逆变为高频电压并整流为高频脉宽调制脉冲电压波,最后经过高频整流,滤波后变为220VDC的直流电压,经隔离二极管隔离后输出,一方面给蓄电池充电,另一方面给直流负载提供正常工作电流。

(3)调压硅链模块

充电模块在蓄电池浮充时输出一般约为直流240V左右,在蓄电池均充时一般约为直流250V左右送至合闸母线,蓄电池则经蓄电池总保险送至合闸母线,正常时调压硅链的控制开关置于“自动”位置,经硅链自动降压后输出稳定的220VDC,送至控制母线,以上两部分共同组成直流输出系统。

(4)配电监控模块

主要是对交流输入和直流输出的监控,可检测三相交流输入电压,蓄电池组端口电压,蓄电池充/放电电流,合闸母线电压,控制母线电压,负载总电流;并且实现空气开关跳闸,防雷器损坏,蓄电池组电压过高/过低,蓄电池组充电过流,蓄电池组熔丝断,合闸母线

过/欠压,控制母线过/欠压,各输出支路断路等故障告警。

(4)绝缘监测模块

用于监控直流系统电压及其绝缘情况,在直流系统出现绝缘强度降低等异常情况下,发出声光告警,并能找出对应的支路号和对应的电阻值。

(5)蓄电池组

蓄电池组的主要作用是在交流正常时储存电能,在交流停电时释放电能,保证直流系统

不间断地向负载供电。

2直流系统运行维护

2.1日常巡视

①运行人员每天要对运行设备系统上各装置是否正常进行检查。②定期检查系统上的各个装置的参数定值是否正常、各馈出开关是否在正常位置;熔断器是否工作正常。③对于一个站使用两套或以上充电装置,每天要巡视各母联开关位置是否正常。④定期对蓄电池进行外观检测,检查螺钉有无松动。⑤定期检查各组蓄电池浮充电流值、蓄电池端电压和环境温度等是否在正常范围。

2.2定期清扫保持设备整洁

2.3定期进行试验

①各装置参数实际值的测量,装置显示值误差调整。②各装置参数设置值定期检查。③单模块输出电压调整校准。④各装置报警功能试验,同时检查各硬接点输出是否正常。⑤微机监控单元自动控制功能试验。⑥绝缘检测模拟接地告警试验。⑦降压装置手动、自动试验。⑧电池的定期充放电试验(注意:过度放电会缩短蓄电池寿命,甚至造成永久损坏)。⑨监控装置手动均浮充转换试验。⑩后台通信功能试验。

3常见故障及常用处理方法

3.1交流过欠电压故障

①检查交流输入是否正常及低压断路器或交流接触器是否在正常运行位置。②检查交流采样板上采样变压器和压敏电阻是否损坏。

3.2空气开关脱扣故障

检查直流馈出空气开关在合闸的位置而信号灯不亮,确认此开关是否脱扣。

3.3熔断器熔断故障

①检查蓄电池组正负极熔断器是否熔断。②检查熔断信号继电器是否有问题。

3.4母线过欠电压

①检查母线电压是否正常。②检查充电参数及告警参数设置是否正确。③检查降压装置控制开关是否在自动位置。

3.5母线接地

①检查微机控制器负对地电压和控母对地电压是否平衡。若负对地电压接近于零,则判定负母线接地。②采用高阻抗的万用表实际测量母线对地电压,判断有无接地。③若系统配置独立的绝缘检测装置,可从该装置上查看。

3.6模块故障

①检查电源模块是否有黄灯亮;若黄灯亮表示交流输入过欠电压或直流输出过欠电压或电源模块过热,再检查交流输入及直流输出电压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和模块是否过热。②当电源模块输出过压时,将关断电源输出,只能关机后再开机恢复。

3.7绝缘检测报母线过欠电压

①检测母线电源是否在正常范围。②查看装置显示的电压值是否同实际相符。③以上都正常则可能装置内部器件出现故障,联系厂家修理。

3.8绝缘检测装置报接地

①检查故障记录,确认哪条支路发生接地,接地电阻值是多少。②根据以上检查结果将故障接地支路排除。

3.9电池巡检仪报单只电池电压过欠电压。

①查看故障记录,确认哪几只电池电压不正常。②查看故障电池的保险和连线有无松动或接触不良。

3.10蓄电池充电电流不限流

①确认系统是否在均充状态。②确认充电机输出电压是否已达到均充电压。若输出电压已达到均充电压,则系统处在恒压充电状态,不会限流。③检查模块同监控之间接线是否可靠连接。

3.11阀控蓄电池的故障和处理

(1)阀控蓄电池壳体鼓胀变形造成原因:充电电流过大,充电电压超过了2.4V×n(2V为单体的电池个数);蓄电池内部有短路或局部放电等造成温升超标;阀控失灵使蓄电池不能实现高压排气,内部压力超标等。处理方法:进行核对性放电,容量达不到额定值80%以上的蓄电池应进行更换;运行中减少充电电流,降低充电电压,检查安全阀体是否堵死。

(2)浮充电时蓄电池电压偏差较大(大于平均值±0.05V)造成原因:蓄电池制造过程分散性大;存放时间长,又没按规定补充电。处理方法:质量问题,应更换不合格产品;存放问

题,应按要求进行全容量反复充放2~3次,使蓄电池恢复容量,减少电压的偏差值。

(3)运行中浮充电压正常,但一放电,电压很快下降到终止电压值。造成原因:蓄电池内部失水干,电解物质变质。处理方法:更换蓄电池。

(4)核对性放电时,蓄电池放不出额定容量。造成原因:蓄电池长期欠充电,单体蓄电池电压浮充时低于2.23-2.28V,造成极板硫酸盐化;深度放电频繁(如每月一次);蓄电池放电后没有立即充电,极板硫酸盐化。

处理方法:浮充电压运行时,单体蓄电池电压应保持在2.23-2.28V;避免深度放电;对核对性放电达不到额定容量的蓄电池,应进行3次核对性放电,若容量仍达不到额定容量的80%以上,应更换蓄电池组。

3.12直流系统绝缘故障和处理

直流系统的正、负母线绝缘电阻均不能低于规定门限值,当任何一点出现接地故障时将会打乱变电站的整个正常运行秩序,造成控制、信号、保护的严重紊乱,必须迅速排除故障,以免出现两点同时接地短路而造成的直流系统熔断器熔断及使断路器出现误动、拒动等。

3.12.1GZDw系统绝缘监测两种方式

母线监测式仅监测母排同保护地间绝缘电阻的变化情况。支路巡查则可同时监测母排和各支路的绝缘状况,并作出相应告警。发生绝缘告警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其分路出线受潮、破损或负载设备安装错误;GZDw系统在运输、开箱、安装过程中出现的导电异物等。

3.12.2查找直流接地故障的一般顺序

(1)分清接地故障的极性,粗约分析故障发生的原因:长时阴雨天气,会使直流系统绝缘受潮,室外端子箱、机构箱、接线盒是否因密封不良进水等;站内二次回路上有无人员在工作、是否与工作有关。

(2)将直流系统分成几个不相联系的部分,即用分网法缩小查找范围。

(3)对于不太重要的直流负荷及不能转移的分路,利用“瞬停法”(一般不应超过3s),各站应根据本站情况在现场运规中制定拉路顺序;对于较重要的直流负荷,用转移负荷法,查找该分路所带回路有无接地。

(4)如果接地点是在GZDw系统内,可以采用逐段排除来确认告警具置。具体方法是:依次抽出充电模块;断开各功能单元和母线间的熔断器连接;断开蓄电池接入开关。分段、分步测量故障母线同保护地间的电压状况。通常,GZDw系统出厂后发生电气故障可能性较小,在找出“故障段”后,其故障点多可通过目测直接发现。

(5)确定接地点所在部位后,再逐步缩小范围认真查找,直到查出接地点并消除为止。

3.12.3直流接地处理原则

当中控室上位机发出“直流系统Ⅰ/Ⅱ段接地故障”信号时,工作人员应检查直流系统绝缘监测仪,确定哪段直流系统发生接地故障,并读出接地故障回路号。同时判断接地故障为瞬间接地故障还是永久性接地故障。查找和处理直流接地故障时,应预先做好周密的安全措施,防止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误动作。

(1)永久性接地故障。根据负荷情况,对于可短时断电的故障回路,如拉开此回路直流空气开关接地故障立即消失,合上后接地故障又出现,便可确定接地故障发生在此回路,应进一步检查此回路的各支路负荷,找出并消除接地故障。对于不能短时断电的回路,应将设备解列,做好必要的安全措施,进一步排查。日常工作中多使用万用表查找直流接地故障。假设直流正极接地,使用万用表测量该故障回路时,其正极对地电压应<110V。将该回路所带支路负荷逐路解开,同时监视正极对地电压变化,若解开某一支路负荷后,电压值发生变化,则该支路负荷回路一定存在接地故障。若正极对地电压暂时恢复正常,说明该支路暂时没有与负极连成回路,即该回路继电器或线圈等负载经一些接点断开未形成回路(图1a)。若直流接地由正接地变为负接地,说明该回路此时与负极连成回路,即该回路某些继电器或线圈等负载通过闭合接点励磁,此时应重点查找励磁的继电器及线圈回路(图1b)。这点对于现场直流系统接地故障查找十分重要,工作人员应引起重视。当直流接地故障在蓄电池、整流充电装置或直流母线处时,使用万用表测量直流屏整流充电装置输出的正极对地电压<110V,瞬时断开高频整流充电装置的3ZK或4ZK直流输出开关,若所测电压明显上升,说明接地点在整流充电装置;若所测电压值无变化,说明接地点在直流母线或蓄电池室,应仔细检查屏内设备及蓄电池。

图1

(2)频繁发生的瞬间直流接地故障查找相对难一些,此时应重点注意电站中易受油、水、粉尘等影响的运行设备,并结合当时操作、设备运行以及天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设备运行状态的变化中寻找突破点,进而找到接地点并彻底处理。

参考文献

[1]马斌,武利俊.电厂直流系统试验分析及改进方案[J].内蒙古电力技术,2006.05

[2]DL/t724-2000[S].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电气检测调查报告篇8

关键词:档案管理;建筑工程;分析

abstract:theconstructionprojectfilesmanagementworkisapartofconstructionprojectmanagement,engineeringarchivesmanagement,goodorbad,directlyaffectsthequalityofconstructionprojects,orevenaffecttheenterpriseeconomicbenefits.thispaperfocusesontheconstructionofthecontentfilesaswellastheproblemsandanalysisofthearchivesmanagementofthespecificmeasures,hopingtofilemanagementofconstructionprojectstohelp.

Keywords:filemanagement;Buildingengineering;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一般分为项目规划、征地拆迁、勘测设计、土木施工、管线施工、设备安装、内外装修、竣工验收等工程项目。这些工程项目的档案材料就是建筑工程档案,它记载着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敷设等建设活动,是建设项目管理如投资计划、设计、施工、使用、维修及改建扩建等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文件,需要长期妥善地保存。在工程建设中,档案管理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认真做好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非常必要。应制定一些具体的措施,严格落实有关的法律规章制度,确保建筑工程档案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一、建筑工程档案的内容

1.1工程准备阶段文件

主要包括:立项文件;计划任务书;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文件资料;建设用地、征地、拆迁文件;勘察、测绘、设计文件;招投标文件;开工审批文件;建设、施工监理机构及负责人;

1.2工程施工阶段文件

1.2.1桩基工程资料。主要包括桩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资料;桩基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桩基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资料。

1.3土建(建筑与结构)工程资料

1.3.1施工、技术管理资料。工程概况;开、竣工报告。

1.3.2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洽商记录;工程定位测量、放线验收记录;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及进场检(试)验报告(钢材;水泥;砖;外加剂、粉煤灰、砂、石;防水、隔热保温材料;其它建筑材料等);施工试验报告及见证检测报告(配合比通知单;混凝土强度评定及试块试验报告、砂浆强度评定及试块试验报告;钢筋连接试验报告;土壤试验报告;外墙饰面砖样板件黏结强度检测报告);预制构件、预拌混凝土合格证;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统表);现场施工预应力记录、地基验槽和地基处理记录;地基基础、主体、结构检验及抽样检测资料;工程质量事故及调查处理资料;新材料厂、新工艺施工记录。

1.4地建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屋面淋水、蓄水试验记录;地下室防水效果检查记录;有防水要求的地面蓄水试验记录;建筑物垂直度、标高、全高测量记录;烟气(风)道工程检查验收记录;幕墙及外窗气密性、水密性耐风压检测报告;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节能、保温检测报告;室内环境检测报告。

1.5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质量验收总表部分;地基基础分部分项验收记录;主体结构分项验收记录;装饰分部分项验收记录;屋面分部分项验收记录;建筑给排水及采暖、消防工程资料;建筑电气工程资料;幕墙与型材工程资料;钢结构工程资料;通风、空调、燃气、建筑智能化、电梯工程资料;室外工程。

2竣工验收文件

主要包括:工程竣工总结;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消防等验收意见;竣工验收报告;工程竣工验收证明书;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包括各专项验收认可文件);工程质量保修书;工程竣工决算及审核结论;声像电子档案。

3竣工图等

3.1综合竣工图

3.1.1综合图。总平面布置图(包括建筑、建筑小品、水景、照明、道路、绿化等);竖向布置图;室外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管网综合图;电气(包括电力、电讯、电视系统等)综合图;设计总说明书。

3.1.2外专业图(室外给水、雨水、污水、热力、燃气、电讯、电力、电视、建筑小品、消防、照明、水景、道路、绿化)。

3.2专业竣工图。建筑竣工图;结构竣工图;装修(装饰)工程竣工图;电气工程(智能化工程)竣工图;给排水工程(消防工程)竣工图;采暖通风空调工程竣工图;燃气工程竣工图;电梯工程竣工图;幕墙工程竣工图;钢结构工程竣工图。

二、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具有单一独立性、真实性以及实用性的特点,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专业型档案管理人员。在许多建筑项目中,对档案管理的重视不够,随便招来一些没有专业档案管理背景的人员,既缺乏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又缺乏相关的业务知识,很多详细的工作做不到位。

2档案材料不完整。目前,在建筑档案管理中,资料的不完全是建筑工程档案存在的主要问题。相对来说,重视得好的工程项目,归档率能达到80%左右,较差的单位情况就不同了。很多工程项目竣工后没有档案材料,或只有工程主体档案,没有配套工程档案。

三、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措施

1重视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在建筑工程中,很多管理者把重点放在具体的施工上,对于档案资料的管理不重视,只有在验收的时候才应付了事,相关管理部分应该建立相关法律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建筑行业的档案管理的法制教育工作,也能便于在验收的时候省时省力。

2严格把控好竣工验收档案资料质量关,使工程竣工验收档案充分发挥其凭证作用。工程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要会同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按照建筑工程档案归档范围的要求,对工程建设中形成的全部文件进行全面的检查、审核,把竣工档案的验收、移交作为整个工程验收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内容,做到工程竣工验收与档案验收同步。移交合格工程档案的,由建设单位发给《建设工程档案合格证》。不按规定移交档案或移交的档案不符合要求的,不发《建设工程档案合格证》。

3加强对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的力度。档案管理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认清档案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要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设备,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更好地服务于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变被动为主动,认真领会和掌握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及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在工作中灵活运用;要有较强的责任心,严把工程档案质量关。

4及时做好传递和变更记录。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有些施工程序会有变更,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及时跟进传递和变更相关资料,这样才能保证档案的完整性、有效性发生变化,各部门只有及时的对档案的增减变动及传递情况做出相关记录,才可能有效地了解档案的来龙去脉,防止其丢失、损毁、失效。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确保各部门获取及时,有效档案资料或信息。

参考文献

电气检测调查报告篇9

关键词:建筑电气监理作业工作方法监理施工

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监理的工作方法和内容

(1)对于电气设计图纸要尽快熟悉,了解设计里面的内容对于所涉及的有关强弱电内容应详细的解读,比如供配电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照明动力系统,火灾报警以及联动系统,闭路电视以及网络系统的敷设方式等各方面。了解建筑布局,设备配置,电气设计思路,在脑海中对监理的电气工程有一总体的框架,同时对图纸中存在疑问,不理解或与其他专业相互交叉打架的部位,详细记录并交总监汇总,并应在设计交底、图纸会审上提出;

(2)审查施工方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临时用电方案》。重点审核《施工组织设计》电气专篇,对专业工程施工方案,施工程序,内容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和规范,电气专业人员资格证是否合格有效,人员设置,机具配置是否合理;同时对临时用电负荷的计算是否正确,布局是否合理等进行审核,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上报总监并要求施工方立即整改,直到合格后报总监,并在《报审表》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字一栏中签字,最终经总监审核同意盖章后作为专业监理师监督施工方电气专业施工的重要依据;

(3《电气专业监理实施细则》的编制。《监理实施细则》是由电气专业监理师编制,是专业监理过程中的操作性文件,是施工单位熟悉监理要求,接受监理管理的重点参考依据。其内容包括:工程概况;专业监理工作程序;各检验批、分部分项、单位工程(若有)质量验收签字程序;原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的监理质量控制程序和方法。特别要对重要工序的质量控制依据,有关规范标准列出相关技术等级,允许偏差要求以及质量控制手段,方法等。同时电气工程师还要配合总监完成监理规制的编写工作;

(4)开工前的临电设备,电缆,电线的检查。检查现场临电是否满足JGJ59-99及JGJ46-2005《施工用电安全标准》特别注意临时设备必须满足“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用电要求,同时满足两级漏电三级配电保护要求,接地系统应采用tn-S系统(接地与接零分开设置),电缆必须采用“五线制”,电缆过道路埋地必穿护管敷设,动力电线选型不得小于2.5mm?。施工过程中监理师应不定期的对现场设备及用电情况、供电系统进行抽查,不合格的要求立即整改。临电设备一般都置于室外,应注意检查有关设备接地情况并及时报告总监,以便总监在审批《开工报告》或工程施工过程作为参考依据。

2、施工阶段

电气工程在土建开挖基槽之后便进入了电气施工过程,从地面下的接地装置埋设,砼基础、梁、柱、板中电气保护管在其中的预埋,直至建筑主体完工,电气配电盘(箱)、动力电缆、照明线路的穿管、安装都始终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全过程,因此电气监理工程师应做好以下工作:

(1)对人员的检查,施工承建单位电气施工人员的资格证书,特殊工种上岗证,人证是否相符,人员是否满足工程需要,监理要及时收集相关人员的资格证书复印件备案;

(2)对电气施工所需要的设备及检测仪器的检查,收集有关合格证及相关试验检测报告,并核实其有效期;

(3)检查进场的材料、设备等是否具有相应的技术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实验检测报告,并要求施工单位按监理工作程序填写《材料、构配件、设备报验单》进行报验,监理应随机见证取样送检,若发现达不到质量标准的一律不得进场使用。

(4)对隐蔽工程及各工序检验批的检查验收,在施工单位完成电气隐蔽工程或每道工序检验批的施工后,施工方完成其自检合格后,填报《报验单》并附相关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等报监理审查,监理依据监理合同在规定时间内应及时到达现场进行验收,对不符合设计图纸及相关验收规范的,应要求并督促施工方整改,直至合格;监理在《报验单》上签字认可,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3、竣工验收阶段

电气监理工程师应依据国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和工程实际复杂程度,使用功能,专业性质,建筑部位等来检查督促施工单位资料员做好分部、分项以及检验批的划分确定工作(应在施工过程中逐步完善)。监理工作程序首先对其某一分项工程中的各检验批在施工方自检自查合格后,报监理验收。验收合格对每一检验批的报验单上签字,最后监理对每一分项工程中所含的检验批工序合格资料,相应试验检测资料进行审核确认,将所有分项工程进行签认审查汇总后形成分部工程或单位工程报总监审批。电气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监理工程师应做好以下工作:

(1)检查主要进场材料、设备、机具的质保资料,验收记录;

(2)电气施工图纸及设计交底图纸会审文件是是否齐全;

(3)设计变更,工程变更及洽商记录;

(4)电器设备交接记录,空载运行记录、照明通电试运行记录、弱电检测调试记录等;

(5)接地电阻,绝缘电阻测试记录,以及电气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6)工序交接验收记录。检查中应重点审查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检员等相关责任人签字盖章是否齐全。

(7)外观检测主要是目测和测量工具的检测,是对允许偏差项目如配电柜垂直度,两柜间隙测量,对接地装置的焊接质量,保护管套管的焊接,电线电缆的敷设情况进行感官检查;

(8)抽样检测,对涉及使用安全,重要功能的电气原器件设备的抽查,一般依GB50303-2002规范要求按5%的比例抽样,对接地防雷电阻的测试应不大于设计给出的接地电阻的要求,对插座动力电流进行漏电和短路试验,以测试空气断路器的性能,以及对照明灯具的抽样测试。电气监理工程师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不满足设计图纸及电气施工规范要求的分项工程应下发书面《监理工程师通知单》督促施工方整改,当分部分项工程达到电气验收规范后,报项目总监,此时电气工程已具备竣工验收条件。

4、建筑电气工程监理施工质量、进度、投资、相关工作的监理作业

4.1工程施工作业质量控制

工程施工作业的质量控制是监理工作的重点之一,质量控制至始至终都贯穿与工程的全过程。电气监理工程师必须依据监理合同、设计文件、电气装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对工程的实体质量、进入现场的电气安装材料、设备应严格把关,要求施工单位提供完整的质量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技术说明书,检测报告等原始资料。电气原材料设备的严格把关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一旦任何电气安装过程的原材料、设备存在问题,任何电气安装过程的质量控制都是不实际,不可控制的。用时经常性的检查施工单位质保体系运行情况,质量措施完善情况三检制度(自检、互检、交接检)是否落实,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因为施工企业的质保体系正常运行是质量保障的基础之源。

4.2工程进度控制监理作业

电气监理工程师应在开工前审核施工单位的专业进度计划,审查其施工工序是否合格,是否满足项目总进度计划的要求,施工阶段监理工程师应对已批的进度计划进行动态管理,如发现工期滞后,应及时与总监进行沟通,并采取相应措施,督促各方及时满足工期要求。

4.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安全监理

电气监理工程师除了做好本专业工程的监理工作外,还应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施的安全进行监督管理,以确保施工现场供电用电中的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其方法除了开工前的检查验收外,还应采取定期检查,巡查,对重要设备,照明,接地电阻测试都应旁站监理。主要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口头或书面形式通知施工单位进行整改,以保证用电设备和人员安全,同时对发出的监理通知单要求施工单位及时回复,以实现整个过程的安全闭合。

电气检测调查报告篇10

【关键词】建筑节能;验收规范;复验项目;检测项目

1.引言

由于我们国家建筑节能工程起步晚,从业人员节能意识淡薄,思想观念落后,对建筑节能工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管理不严,执行不力,在实施过程中施工图设计深度不够,与验收规范不匹配,与建设部要求节能图审单列的规定不一致,随意变更,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假充真,降低节能标准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应引起各级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制止。为此,我们撰写了《提高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与大家研讨交流,使建筑节能工程质量达到国家合格标准。

2.我国建筑节能法规体系

2.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2.2《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2.3《公共机构节能条例》,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2.4《民用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则》,自2008年1月29日起施行;

2.5《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2.6《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自2006年7月31日起施行;

2.7《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自1996年7月1日起施行;

2.8《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32-2001,自2001年6月1日起施行;

2.9《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自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

2.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0189-2005,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

2.11《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自2005年3月1日起实施;

2.12《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

至此,我国建筑节能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健全。对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节能减排基本国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作为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管理人员,应当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提高认识和管理水平,加强监控力度,提高建筑节能效果非常重要。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3.建筑节能工程基本内容

建筑节能分部工程划分的10个分项工程及其主要验收内容:

3.1墙体节能工程:主体结构基层、保温材料,饰面层等。

3.2幕墙节能工程:主体结构基层、隔热材料、保温材料、隔

气层、幕墙玻璃,单元式幕墙板块、通风换气系统、遮阳设施、冷凝水收集排放系统等。

3.3门窗节能工程:门、窗、玻璃、遮阳设施等。

3.4屋面节能工程:基层、保温隔热层、保护层、防水层、面

层等。

3.5地面节能工程:基层、保温层、保护层、面层等。

3.6采暖节能工程:系统制式、散热器、阀门与仪表、热力入

口装置、保温材料、调试等。

3.7通风与空气调节节能工程:系统制式、通风与空调设备、

阀门与仪表、绝热材料、调试等。

3.8空调与采暖系统的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系统制式、冷

热源设备、辅助设备、管网、阀门与仪表、绝热保温材料、调试等。

3.9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低压配电电源、照明光源、灯具、

附属装置、控制功能、调试等。

3.10检测与控制节能工程:冷热源系统的检测控制系统,空调

水系统的监测控制系统,通风与空调系统的监测控制系统,监测与计量装置,供配电的监测控制系统,照明自动控制系统,综合控制系统等。

4.建筑节能工程基本要求和重点

4.1一部涉及多专业的验收规范

《规范》是根据国家现行法规和相关标准,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建

筑工程中节能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充分考虑了我国现阶段建筑节能工程的实际情况,突出了验收中基本要求和重点。内容包括:墙体、幕墙、门窗、屋面、地面、采暖、通风与空调、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配电与照明、监测与控制等建筑节能工程。是我国第一部涉及多专业的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2严格执行强制性条文

《规范》第1.0.5、3.1.2、3.3.1、4.2.2、4.2.7、4.2.15、5.2.2、6.2.2、7.2.2、8.2.2、9.2.3、9.2.10、10.2.3、10.2.14、11.2.3、11.2.5、11.2.11、12.2.2、13.2.5、15.0.5条,共20条强制性条文,比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强制性条文多,必须严格执行。

4.3单位工程验收应在建筑节能分部验收合格后进行

根据国家规定,建设工程必须节能,节能达不到要求的建筑工程不得验收交付使用。因此,规定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应在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并用黑体字标志为强制条文,必须严格执行。也就是建筑节能验收是单位工程验收的先决条件,具有“一票否决权”。

4.4涉及节能的设计变更应严加限制

由于种种原因,施工中可能需要改变节能设计。为了避免这些改变影响节能效果,所以对涉及节能的设计变更应严格加以限制。一是任何有关节能的设计变更,均需事前办理设计变更手续;二是有关节能的设计变更不应降低节能效果;三是涉及节能效果的设计变更,除应由设计单位认可外,还应报原负责节能设计审查机构审查方可确定;四是确定变更后,并应获得监理或建设单位的确认。这一设定增加了节能设计变更的难度,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维护已经审查确定的节能设计要求。减少不必要的节能设计变更。

4.5采用“四新”技术应进行评审、鉴定及备案

建筑节能工程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简称四新技术。四新技术由于新,尚没有标准可作为依据。因此,对于四新技术的应用,应采取积极、慎重的态度。国家鼓励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中采用四新技术,但为了防止不成熟的技术和材料被应用到工程上,国家同时又规定了对四新技术要进行科技成果鉴定,技术评审或实行备案等措施。具体做法是: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评审、鉴定及备案方可采用。

4.6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节能工程施工内容

鉴于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内容。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审查批准。施工单位应对从事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作业的专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必要的实际操作培训,以保证节能施工效果。

4.7材料和设备进场验收

材料和设备进场验收通常可分为三个步骤:一是对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对其品种、规格、包装、外观和尺寸等“可视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代表核准,形成相应的质量记录。材料和设备的“可视质量”,是指那些可以通过目视和简单的尺量、称重、敲击等方法进行检查的质量。二是对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核查。这些质量证明文件主要包括出厂合格证、产品说明书及相关性能检验报告、形式检验报告等;进口材料和设备应有出入境商品检验报告。三是按《规范》各章及附录a提出的进场材料和设备的复验项目,实施见证取样和送检,以验证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4.8现场实体检验

建筑节能工程现场实体检验,包括围护结构现场实体检验和系统节能性能检测两大部分。一是对围护结构的外墙节能构造和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地区的外窗气密性进行现场实体检测。外墙节能构造现场实体检验方法,采用附录C钻芯取样检验方法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外窗气密性的实体检测,是指对已完成安装的外窗在其使用位置进行的测试,是检验外窗的安装(含组装)质量,能够有效防止“送检窗合格,工程用窗不合格”的“挂羊头、卖狗肉”不法行为。二是对系统节能性能进行检测。采暖、通风与空调、配电与照明工程安装完成后,应进行系统节能性能的检测,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出具见证检测报告。检测项目、抽样数量、允许偏差或规定值,按《规范》14.2.2表列的9个检测项目进行。

4.9建筑节能效果只能通过检测数据来评价

《规范》中相关章节及附录,对节能材料和设备进场复验项目规定有12项;围护结构现场实体检验项目规定有2项;系统节能性能检测项目规定有9项。这些复验项目、检测项目的数据,在分项、分部工程验收中用来评价质量是否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要求,是否符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的规定,是否符合施工合同约定,是否达到建筑节能效果。因此检测结论的正确与否十分重要。国家建设部第141号令,《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签订书面合同。故目前承担建筑节能工程检测试验的检测机构应具备见证检测资质,并通过节能试验项目的计量认证。

4.10把图像资料列入《规范》。本规范第4、5、6、7、8、9、10、11、12、13、15章,均要求对节能有关的隐蔽部位或内容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这是我国第一次把图像资料列入了验收规范,以验证其隐蔽工程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5.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5.1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情况。

5.2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备案情况。

5.3涉及建筑节能效果的设计变更重新报审和建设、监理单位确认情况。

5.4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专项方案及建筑节能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编制、审批情况。

5.5建筑节能专业施工人员岗前培训及技术交底情况。

5.6对建筑节能示范样板的确认。

6.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6.1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质量:①主要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规格、型号、性能与设计文件要求是否相符。②主要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合格证、中文说明书、形式检验报告、定型产品和成套技术应用型式检验报告、进场验收记录、见证取样送检复试报告的核查情况。③对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验收签认情况。

6.2墙体节能工程:①基层表面空鼓、开裂、松动、风化,平整度及妨碍粘结的附着物的处理。②保温层重点对保温、牢固、开裂、渗漏、耐久性、防火等性能进行检查。③雨水管卡具、女儿墙、分隔缝、挑梁、连梁、壁柱、空调板、空调管洞、门窗洞口等易产生热桥部位保温措施。④施工产生的墙体缺陷(如穿墙套管、脚手架眼、孔洞等)处理。⑤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容易碰撞的阳角及门窗洞口转角处等特殊部位的保温层防止开裂和破损的加强措施。⑥隔汽层构造处理、穿透隔汽层处密封措施、隔汽层冷凝水排水构造处理。⑦非采暖公共间(如普通住宅楼梯间、高层住宅疏散楼梯间、电梯前室、公共通道、公共大堂大厅、地下室等)按图施工情况。

6.3幕墙节能工程:①幕墙工程热桥部位的隔断热桥措施。②幕墙与周边墙体间的缝隙处理。③建筑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等变形缝的保温密封处理。④遮阳设施的安装。

6.4门窗节能工程:①外门窗框或副框与洞口、外门窗框之间的间隙处理。②金属外门窗隔断热桥措施及金属副框隔断热桥措施。③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外窗气密性现场实体检验情况。④严寒、寒冷地区的外门安装及特种门安装的节能措施。⑤外门窗遮阳设施的安装。⑥天窗安装位置、坡度、密封节能措施。⑦天窗扇密封条的安装、镶嵌、接头处理。⑧门窗镀(帖)膜玻璃的安装方向及中空玻璃均压管密封及中空玻璃漏点复检情况。

6.5屋面节能工程:①屋面保温、隔热层铺设质量、厚度控制。②屋面保温、隔热层的平整度、坡向、细部及屋面热桥部位的保温隔热措施。③屋面隔汽层位置、铺设方式及密封措施。

6.6地面节能工程:①基层处理的质量。②地面保温层、隔离层、防潮层、保护层等各层的设置和构造做法以及保温层的厚度。③地面节能工程的保温板与基层之间、各构造层的粘结及缝隙处理。④穿越地面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各种金属管道的隔断热桥保温措施。⑤严寒、寒冷地区的建筑首层直接与土壤接触的地面、采暖地下室与土壤接触的外墙、毗邻不采暖空间的地面及底面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地面等隔断热桥保温措施。

6.7采暖节能工程:

①采暖系统安装应检查以下内容:⑴采暖系统的制式及安装;⑵散热设备、阀门与过滤器、温度计及仪表安装;⑶系统各分支管路水力平衡装置安装及调试的情况;⑷分室(区)热量计量设施安装和调试的情况;⑸散热器恒温阀的安装。

②采暖系统热力入口装置的安装应检查以下内容:⑴热力入口装置的选型;⑵热计量装置的安装和调试的情况;⑶水力平衡装置的安装及调试的情况;⑷过滤器、压力表、温度计及各种阀门的安装。

③采暖管道的保温层、防水层施工。

④采暖系统安装完成后的系统试运转和调试。

6.8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

①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中的送、排风系统、空调风系统、空调水系统的安装应检查以下内容:⑴各系统的制式及其安装;⑵各种设备、自控阀门与仪表安装;⑶水系统各分支管路水力平衡装置安装及调试的情况;⑷空调系统分栋、分户、分室(区)冷、热计量设备安装。

②风管的制作与安装应检查以下内容:⑴风管严密性及风管系统的严密性检测;⑵风管与部件、风管与土建风道及风管间的连接;⑶需要绝热的风管与金属支架的接触处、复合风管及需要绝热的非金属风管的连接和加固等处的冷桥处理。

③各种空调机组的安装、与风管连接的情况及现场组装的组合式空调机组各功能段之间连接检测。

④风机盘管机组的选型及安装和调试的情况。

⑤空调与通风系统中风机的选型及安装。

⑥带热回收功能的双向换气装置和集中排风系统中的排风热回收装置选型及安装。

⑦空调机组回水管上的电动两通调节阀、风机盘管机组回水管上的电动两通(调节)阀、空调冷热水系统中的水力平衡装置、冷(热)量计量装置等自控阀门与仪表的选型及安装。

⑧风管和空调水系统管道隔热层、防潮层选材。

⑨空调水系统的冷热水管道及配件与支、吊架之间绝热衬垫安装和冷桥隔断的措施。

⑩通风与空调系统安装完毕后的通风机和空调机组等设备的单机试运转和调试及通风空调系统无生产负荷下的联合试运转和调试检测。

6.9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①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设备和辅助设备及其管网系统的安装。②空调冷热源水系统管道及配件绝热层和防潮层的施工情况。③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和辅助设备及其管道和管网系统安装完毕后的系统试运转及调试情况。

6.10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①锅炉房动力用电、冷却塔水泵用电和照明用电计量设备安装②住宅公共部分和公共建筑的照明的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节能控制装置安装。③水泵、风机等设备的节能装置安装。④低压配电系统及照明系统检测。

6.11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①监测与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联动情况。②监测和自动控制系统与空调、采暖、配电和照明等系统联动运行、监测情况。

7.竣工验收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7.1建筑节能工程验收应满足以下条件:①施工单位出具的建筑节能工程分部质量验收报告,建筑围护结构的外墙节能构造实体检验,严寒、寒冷和夏热冬冷地区的外窗气密性现场实体检测,采暖、通风与空调、照明系统检测资料等合格证明文件,以及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整改报告等;②检查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重点部位隐蔽验收记录和相关图像资料;③检查相关节能分部工程检验批、分项工程、子分部工程验收合格标准及合格依据,以及检验批和分项工程的划分;④设计单位出具的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检查报告;⑤监理单位出具的建筑节能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7.2验收组成员组成及节能验收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7.3对节能工程实体质量进行抽测、对观感质量进行检查。

7.4对节能工程竣工资料进行核查。

7.5确认程序合法、质量合格后,参建各方在《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表》上签字;

8.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