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镇文化站总结十篇乡镇文化站总结十篇

乡镇文化站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6:46

乡镇文化站总结篇1

一、文化工作受到重视

“三个代表”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精神的提高,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市委、区委也做出了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大区的决定。乡党委十分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在活动经费、人员安排上给予极大的支持,使我乡的文化事业的发展有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环境。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春节期间,各村群众组织了龙灯会,元宵节期间开展了迎龙灯活动,丰富了群众的节日生活。

2、5月31日至6月4日,乾西乡中心小学开展了首届文化艺术周,内容丰富多彩,有现场大型壁画比赛,师生书法比赛,小制作比赛,师生文艺汇演等。

3、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抗战胜利60周年,乡文化站开展“为奉献者奉献”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与居住在工贸区的抗战老英雄张新同志结对,帮助他解决生活上一些困难,同时,也使青年志愿者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4、今年是纪念“五四”运动86周年,积极响映团区委号召,组建乾西乡“潜龙队”参加三联杯“激情飞扬红五月”青年趣味运动会,虽然未取得名次,但展示了新时代乾西青年的风貌。

5、8月16日上午,我乡机关、企办、卫生院、中学、小学五个支部的全体党员、欢聚一堂,开展了“怀念党史、唱响党歌、奉献岗位”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联欢活动。在十七中学的歌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拉开了活动序目,诗朗诵《五星红旗,您好!》,独唱《为了谁》,京剧清唱《沙家浜》选段,以及乡机关自编自导自演的三句半《保持党员先进性》,博得了大家阵阵掌声,活动中穿插了党史、知识问答。活动最后,全体人员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用自己的歌声怀念中国共产党走过的84年历史征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歌颂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用实际行动继续发挥党员、团员先锋模范作用。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6、为宏扬民族文化,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激发全乡人民创业热情。11月25日晚,乾西乡党委、政府、文化站在湖头综合市场举办《祝福乾西》文艺晚会。市文化广电出版局局长杨鸽声,副局长潘庭干,市群艺馆馆长应兆铭,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潘云秋,副区长邢水成等领导亲临现场观看演出。观看的群众人山人海达到了3000余人。晚会节目精彩纷呈,在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的舞蹈《我们是春天》中拉开序幕,器乐独奏《乡音美》、国标《快乐恰恰恰》、独唱《不能没有你》等节目让我们领略了美好的视觉、听觉享受,小品《服前摇晃》演员朴实搞笑的金华方言,国家一级演员72岁的吴光煜老先生的《僧尼会》片段及乾西乡健身气功活动中心的健身球表演博得了观众阵阵掌声。晚会在舞蹈《青春的风采》中圆满结束。

7、加强对乡健身气功活动站的管理。乡健身气功活动站每天在湖头综合市场开展健身球、八段锦等健身锻炼,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强健了体质。乡健身气功活动站多次参加市组织的各乡表演,受到好评。参加人员转化班的表演,对练习者的转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为使我乡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不定期的抽查网吧等公共娱乐场所。在区文化市场办公室的配合下,查处了联合村2台机,净化了文化市场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四、加强自身建设

参加市文化系统干部再教育,乡镇文化站站长培训,区摄影培训,加强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素质,为群众文化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配合中心工作

乡镇文化站总结篇2

一年来,我站的文化体育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及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践行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镇“两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为推进全镇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在工作中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在巩固“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成果,群众文化工作、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充分发挥了文化站的职能作用。为使我站今后的工作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适应新形式的要求,真正体现先进的前进方向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一年来,按照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领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及“和谐文化”的深刻内涵,通过学习认清了形势,明确了任务、改进和加强了工作作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开展中心工作,并把文化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提高业务素质使群众文化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全镇经济社会建设,年内除参加党委、政府开展的政治理论学习外,还积极参加县委党校组织的站所理论培训学习。在理论学习中,政治意识、改革意识和发展文化的观念得到了增强,从而更加坚定了群众文化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文化事业的信心和执着,为我站的文化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二、加强阵地活动、打造精神文明示范窗口

一年来,我站坚持办好图书报刊阅览、板报、标语粘贴等阵地宣传活动,宣传内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县、镇“两代会”精神为主题,及时向广大群众宣传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用社会主义文化占领文化阵地,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树立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思想。一年来征订《文化报》、《普洱报》、《文摘报》等五报,《演讲与口才》、《法制月刊》等10刊,藏书3000余册,图书阅览室每周开放30小时,阅览人次达2680多人次,娱乐室每周开放42小时,参加娱乐人员达3600多人次,办宣传栏6期、板报12期24板、标语粘贴560条,举办少儿舞蹈培训班一期60人,绘画培训一期56人,健身操培训班一期50人。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培训活动,确立了新思想,树立了新风尚,为加快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精神文明“窗口”的示范作用。同时,在省文化厅的关心支持下,完成了××省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网络服务点的建设,为广大的读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空间,并完成了文化站的评估定级申报工作。

三、举办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体育活动

一年来,我站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文化方针、政策,本着“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以主办、承办、联办、协办等多种形式同有关部门相互配合,把节日文化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不同民族的节日特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如:1、“元旦”举办第十届城区篮球运动会参加队17个,男女运动员、裁判员、服务员196人,比赛历时9天66场,投入经费9865元,此次运动会是我镇历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体验盛会。2、举办迎新文艺晚会,演出节目16个,观众人次达1200余人;“春节、初一”举办迎新春芦笙晚会、龙灯慰问演出、花灯清唱;“初二”组织斗鸡、陀螺、门球比赛,参加人数86人,观众500余人;“初三”举办中老年健身操比赛,参加人数54人,观众达600余人;“初四”组织《相约古镇》文艺晚会;“二月二”举办哈尼欢歌文艺晚会,演出节目19个,观众达1000余人;“二月三”举办首届红鱼节文体活动,演出节目16个,参加抢红鱼比赛250人,观众达800余人;“三·八”举办城区妇女运动会,其项目有:投乒乓球、套圈、拔河、接力、摸珠子、吹水球、参加活动达350余人;“泼水节”配合把边村委会,组织泼水节庆祝活动;“五·一”组织拔河比赛,参赛队8个,队员160人,观众人次500余人;“五·四”举办××古镇十佳歌手卡拉ok比赛,参赛选手36名,观众600余人;“六·一”举办少儿书画展及《欢乐宝贝》文艺演出,展出作品62幅,演出节目18个;六月二十五日××镇成立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为庆祝镇文联的成立,举办文艺晚会,演出节目18个,观众人次120余人;为参加宁洱县举办的“十佳歌手”比赛,××镇30多名选手踊跃报名,镇上组织预赛,并选派10多名优秀歌手参赛,在比赛中选手刁座权荣获宁洱县十佳歌手第三名;“国庆、中秋”举办了《庆国庆.迎中秋与祖国通欢庆.共欢乐》大型游园活动,其项目有:拔河、五人齐步走、打鼓、摸红球、捡玻珠、猜谜等10项活动,投入经费3000余元,参加人次9000人次,同时,还举办象棋比赛,参加选手26人,观众人次150人;“重阳节”举办了《古镇夕阳红欢歌》文艺晚会,演出节目17个,观众人数700余人。同时,还组织夕阳红文艺队与县老年大学音乐班师生进行了《“思想道德.民主法制”进万家活动》文艺联欢晚会。10月31日,举办镇文联书画作品展,展出作品48件,省、市、县文联领导及镇上群众290余人参加了展览。

一年来,我站无论是平时还是节假日都自始至终地举办各种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了人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要求。通过以上活动的展开,营造了全镇浓厚的节日氛围,展现了全镇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喜人景象。

四、抓好古镇打造及文物保护工作

一年来,为打造××古镇文化,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站深入民间调查,进行古镇人文、历史、建筑、神话传说、音乐、舞蹈、民俗、文物等相关内容的材料收集整理工作,同时在全国第二次文化普查工作中,积极配合县文管所对老街子蜈蚣桥,江西村原茶马古道渡口遗址,陵园开国领袖纪念碑、新政街15号老宅进行了测绘定标等工作,为我镇的古镇打造及文物保护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

五、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一年来,我站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我镇文化市场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方案、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严厉打击“黄、赌、毒、非”活动,与公安、工商等部门通力合作,加大执法力度,认真开展文化市场清理整治工作,确保文化市场规范化经。年末全镇有文化经营户20户,其中:音像3户、网吧2户、室4户、歌舞厅10户、打字复印1户。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开展工作。一年来在上级主管局的指导下,召开了4次文化经营户学习文化、法律、法规培训考试。通过学习培训增强了经营者的守法意识。一年来没有发生一起文化经营户违法违纪案件,使我站文化市场经营工作收到了明显实效。

六、积极开展“以文补文”活动、增强文化站自身活力

开展好“以文补文”活动是文化站为发展文化事业,增强自身活力,填补文化活动经费不足所走的必然之路,也是一种自求生存的手段。我站根据自己的实际,积极开展“以文补文”活动,把文化娱乐有偿服务和社会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以文补文”路子,本着节支就增收,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办好事的原则,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无限的文化体育活动之中,一年共完成“补文”收入6000元,用于文化活动业务费支出4180元,结余1120元。我站预算外收支严格按《××省预本文算外资金管理条例》执行,列入镇财政预算外专户,严格财政纪律,各项收入、支出都由政府财务室专管。各项活动经费开支按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七、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文化站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村文化工作比较薄弱

目前文化站岁就“千里边疆文化长廊”之机落实了站址,但因缺乏资金,文化站设施陈旧、图书藏书量少,开展活动设备较为落后,致使站内阵地活动形式单调,农村文化活动档次低、发展慢,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群众求知、求乐的需要,职能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不相适应。

2、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少,文化活动规模小、档次低

由于我站缺乏活动经费,难于举办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

3、文化市场中违法经营行为屡禁不止

通过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文化市场得到净化,但有的外来经营者非法经营行为更加隐蔽,手段更加高明。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存在,尤其是盗版光盘和盗版录音带难以堵住源头,阻碍了我站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进程。

一年来,我站圆满完成了党委、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及各部门的配合是分不开的,但工作中仍存在不足的方面有待于加以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努力开创全镇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八、20__年工作计划

1、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方针,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真落实“三项”制度,抓住××镇强求保护和弘扬历史文化,茶马古道旅游文化工作的机遇迎难而上,挖掘民族民间文化传统艺术,真正体现古镇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2、加强对村级文化活动室的辅导和指导,积极开展农民群众喜爱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使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发挥村级文化活动室的职能作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乡镇文化站总结篇3

项目名称:**市**区20**年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项目实施单位:**市**区发展和改革局

项目负责人:**X

项目性质:新建、改扩建

项目建设地点:**区15个乡镇

项目建设期限:20**年

建设内容及规模:在X区**等15个乡镇,新建(改扩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5个,每个乡镇文化站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共计4500平方米。

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6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40万元,地方配套120万元。

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改善我区乡镇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方面的阵地作用,切实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项目建设的背景

(一)**区基本情况

1、自然概况

**市**区地处甘肃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的陇东黄土高原腹部,位于东经106°25′-107°27′,北纬35°12′-35°45′之间。东临泾川、镇原,南依华亭、崇信,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固原接壤,北与彭阳和甘肃镇原毗邻。2002年8月撤销原平凉市(县级),设立**区。全区辖17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1个工业园区、3个街道办事处、252个行政村。全区东西长75km,南北最宽处43km,总面积1936km2,有汉、回、蒙、满等18个民族,其中汉族约占73%,回族约占26.5%,其他少数民族约占0.5%。2006年底总人口4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47万人,农村劳动力18.61万人,贫困人口6万人。

2、社会经济状况

据统计资料,200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3%;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5.9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7.9亿元,农业总产值8.**亿元;全区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9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68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7.91万吨;2006年底全区肉牛饲养量达到26.03万头。

3、交通道路状况

**市**区为陕甘宁三省区交通枢纽,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素有“旱码头”之称。亚欧大陆桥复线宝(鸡)中(卫)铁路纵贯全境,312国道横穿东西,平定高速公路全线开工,宝中铁路最大货运站位于区域中央,天平铁路(天水—平凉)、西平铁路(西安—平凉)正在建设之中。境内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西接兰州,北上银川,东连西安,南下宝鸡,跨三省而连六县。全区共有车辆72**辆,其中客车2770辆,货车4438辆,货运量641万吨,年货物周转量53672吨,客运量896万人(次),周转量62747万人。城乡交通营运路线31条,公共汽车93辆,出租车1300多辆。

(二)拟建设乡镇基本情况

1、西阳回族乡基本情况

西阳回族乡地处平凉市**区西北部,辖13个行政村,60个合作社,总人口2534户13164人,乡域面积89平方公里。该乡为省列贫困乡镇,乡文化站设编制1名,现有兼职人员1名,目前乡文化站无固定场所。

2、寨河回族乡基本情况

寨河回族乡地处平凉市**区北部塬区,全乡辖12个行政村,7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3160户14135人,其中,回族2370户10607人。该乡文化站设编制2名,现有兼职人员1名,目前乡文化站无固定场所。

3、峡门回族乡基本情况

峡门回族乡位于平凉市**区东南部,距城区12公里,全乡辖14个村,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60户14851口人,其中回族14056口人,是全区较大的民族乡之一。该乡文化站设编制2名,现有专职人员1名,目前乡文化站无固定场所。

4、上杨回族乡基本情况

上杨回族乡地处平凉市**区南部山区,全乡辖7个行政村,33个生产合作社,总人口1546户6830人。其中:回族6340人,汉族500人。该乡文化站设编制1名,现有兼职人员1名,目前乡文化站无固定场所。

5、**镇基本情况

**镇地处平凉市**区西南部,全镇辖14个行政村,88个合作社,总人口19815人,总面积180.6平方公里。该镇文化站设编制2名,现有兼职人员1名,文化站建筑面积20平方米,无法正常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6、麻武乡基本情况

麻武乡地处平凉市**区南部山区,全乡辖7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62个自然村庄,有1**5户47**人。该乡文化站设编制1名,现有兼职人员1名,文化站建筑面积20平方米,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困难。

7、索罗乡基本情况

索罗乡位于平凉市**区北部干旱塬区,全乡辖10个行政村50个合作社,总人口2956户12868人。该乡文化站设编制1名,现有兼职人员1名,目前乡文化站无固定场所。

8、白庙回族乡基本情况

白庙回族乡平凉市**区北部干旱塬区,辖9个行政村,52个生产合作社,总人口2905户13032人,其中回族人口6255人,占全乡总人数的48%。该乡文化站设编制2名,现有专职人员1名,目前乡文化站无固定场所。

9、香莲乡基本情况

香莲乡位于平凉市**区北部,总面积77.56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5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33户7222人。为省列贫困乡之一,无文化站。

10、四十里铺镇基本情况

四十里铺镇位于平凉市**区东部,总面积127.4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40353人。其中,农业人口37203人,非农业人口3150人。该乡文化站设编制2名,现有兼职人员2名,文化站建筑面积20平方米,无法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11、大寨回族乡基本情况

大寨回族乡地处平凉市**区南部山塬区,全乡辖24个行政村,146个合作社,总人口4972户22594人,其中回族3477户,15742人。该乡文化站设编制1名,现有专职人员1名,有文化站1处,建筑面积65平方米,已不能满足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现需进行改扩建。

12、草峰镇基本情况

草峰镇位于平凉市**区北部塬区,总面积125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17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229户325**人。该乡文化站设编制2名,现有兼职人员2名,现有文化活动中心1处,面积48平方米,设有图书室、展览室。由于建设年代久,面积狭小,不能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现需改扩建。

13、白水镇基本情况

白水镇位于平凉市**区东部,面积107.47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99个生产合作社,总人口6732户28345人。该镇文化站设编制2名,现有兼职人员2名,现有文化活动中心1处,面积45平方米,设有图书室,展览室。但由于建设年代久,面积狭小,不能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现需改扩建。

14、安国乡基本情况

安国乡地处平凉市**区西部,总面积97平方公里。全乡辖20个行政村,91个生产合作社,总人口16068人。该乡文化站设编制1名,现有专职人员1名,现有乡文化宣传站1处,建筑面积100平方米,设有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等,由于面积狭小,不能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现需改扩建。

15、花所乡基本情况

花所乡地处平凉市**区东部川区,全乡辖9个行政村,7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076户17885人。该乡文化站设编制2名,现有兼职人员2名,现建有文化站1处,总建筑面积180平方米,设有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活动室等,能够开展一些小范围群众文化活动,但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现需改扩建。

(三)乡镇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一是组织机构与文化网络日臻完善。目前,我区有乡镇文化站17个。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都成立了乡镇文化工作领导小组,乡镇、村都有文化工作专干,具体负责本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二是节庆文化活动活跃。春节社火表演成为农村群众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每年春节期间,各乡镇都要举办群众性社火表演活动,表演内容有秧歌、旱船、腰鼓、舞狮、舞龙、高跷、纸马、模特及武术表演。这些表演规模大,参与人员多,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俗特点,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三是农村文艺创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围绕弘扬**文化这一主题,全面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着力打造具有**文化特色。吴岳村演出的《中心户长》获文化部全国第十一届群星艺术节银奖。

在甘肃省首届民族民间艺术节暨民间文化宣传周活动中,白水镇农民李正祥、赵怀礼等人的烙画、微型画等都获得了好评。在甘肃省首届新农村文艺调演中,我区白水镇演出的小品《换鞋》荣获三等奖。编辑出版了《**史话》、《平凉民间文化》,对挖掘和传播本地民间特色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十佳藏书家庭”、“十佳文化户”、“十佳文化活动带头人”和**文艺奖的评选,涌现出了一批农村书画艺术人才,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四是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成效显著。围绕开发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弘扬和保护**优秀地域文化,对全区民族民间文化进行了全面普查,每年都举办“**民族民间工艺精品展”。组织优秀民间艺术作品参加了平凉市第一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展、甘肃省第三届文化产品博览会、陇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极大地弘扬了**优秀民间文化。“春官歌”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剪纸等10余个项目被列为市级保护项目。五是农村文化产业初现端倪。积极利用各种节会充分展示**特色文化产品,制作了反映优秀地域文化产品的光盘、画册参加全省文博会,组织剪纸、泥塑、面塑等一批民间优秀工艺品走向市场。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谐社会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中央提出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全面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使乡镇文化站成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二是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随着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文化工作开展上的不平衡,加之经费短缺,文化活动开展的档次和数量与群众的愿望差距甚大,特别是农闲季节,群众文化活动相对匮乏。

在一些偏远地方,农村文化滑坡现象严重,原来仅有的一点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场所被挤占,农民的文化生活无人问津,特别是部分回族乡群众一年甚至没有组织一次象样的文化活动。三是改善**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需求。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各项事业日新月异,学校、医院、道路、通讯、广播电视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得到改建或新建,相比之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乡镇文化站没有活动场所。开展文化活动所必需的如音响、电视机、书桌、报架、图书、报刊等奇缺。乡镇文化站仍旧处于“一块牌子、一间房子、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条汉子”的状况,大部分文化站文化活动设施缺乏,活动开展不正常,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农村文化事业发展。通过农村综合文化站建设,可以改善农村文化工作现状,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促进农村文化健康快速发展。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是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二是有利于活跃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农村群众文化繁荣与否,是检验小康社会建设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从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入手,结合农村、农民的实际,把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吸引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使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任务同改造环境、移风易俗,建设文明生活的实践融为一体,成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形式。三是促进农民致富的文化保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扶贫先治愚,没有广大农民群众素质的提高,要脱贫致富奔小康只是一句空话。市场经济中,文化建设的实质及主要功能,是改造人、培育人和塑造人。文化具有知识信息的储存和传递的功能,它能启发人们的心智,开发和提高人的智力和能力。文化中的风俗习惯、道德风尚和行为方式等,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精神面貌、道德情操和社会心理,对提高人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多年的农村文化工作实践证明,农村文化工作做好了,特别是把文化活动与科普宣传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农村经济就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就能逐步增强,农村的繁荣发展,农民的小康生活就有了可靠的保障。四是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基础。民间传统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积累、传承的,既包含丰富多彩的有形文化遗产,也包括色彩斑斓的无形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民族根基和重要的精神资源。

四、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大政府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等问题,使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跃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

(二)建设原则

1、遵循“统一标准、填平补齐”原则。按照省上制订统一的建设标准、补助标准及基本设备配置标准实施,各乡镇对照标准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指导性标准除外)。乡镇综合文化站不得建设在乡镇政府办公场所内。

2、遵循“四个尽量、三个优先”原则。尽量选择群众文化活跃、经济基础较好、前期工作成熟、建设条件具备的乡镇实施;优先考虑无站、有站无舍及建筑面积低于50平方米的乡镇。

3、遵循“先室内、后室外,先设施、后设备”原则。不论改扩建或新建项目,必须按照先集中投资,完成室内部分设施达标建设,富余资金再根据实际条件建设室外活动场地;必须集中投资优先保证站舍建设,再根据资金情况完成设备配置。

4、遵循“严控标准、严禁负债”原则。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按照“实用、够用、经济、安全”的原则合理确定建设方案,严禁负债建设。

5、遵循“专款专用、责任落实”原则。项目单位和主管部门,要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

6、遵循“一个衔接、一个结合、一个统一”原则。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要注意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相衔接,创建乡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终端站;加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相结合,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乡镇相统一,推动乡镇文体工作取得新进展。

(三)建设目标

在20**年,全面解决全区15个乡镇无房文化站或面积不达标文化站建设问题(每个文化站达标标准为不低于300平方米)。通过努力,使我区绝大部分乡镇均建有内部功能齐全、设施比较先进、管理比较到位、运作比较顺畅、建筑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的综合性文化站,能较好地适应当地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五、建设内容与规模

在**区西阳、寨河、峡门、上杨、**、麻武、索罗、白庙、香莲、四十里铺、大寨、草峰、白水、安国、花所15个乡镇,新建(改扩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5个,其中:新建10个,改扩建5个。每个乡镇文化站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共计4500平方米,统筹考虑综合展示室、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科普电教室、体育活动室、信息服务及办公室等场所。内部功能设置达到下列要求:

1、综合展示室:面积40平方米,用于当地三个文明建设和民间文化、特色文化建设成就展示等;

2、文化活动室:面积60平方米,配备相应的音响、灯光设备,用于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排练、小型演出、游艺活动等;

3、图书阅览室:面积60平方米,提供一定数量的书籍、报刊供群众阅览;

4、科普宣传及电教室:面积60平方米,配备广播电视系统,用于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培训、科普培训、成人教育等;

5、体育活动室:面积60平方米,配备一定的健身器材,用于群众体育健身活动;

6、信息服务及办公室:面积20平方米,配备计算机,用于办公和为群众提供文化信息服务。

(一)新建10个:

1、西阳乡文化站:新建砖混结构平房300平方米,位于乡政府西面。

2、寨河乡文化站:新建砖混结构平房300平方米,位于乡政府南面。

3、峡门乡文化站:新建砖混结构平房300平方米,位于乡政府北面。

4、上杨乡文化站:新建砖混结构二层单面楼300平方米,位于乡政府对面。

5、**镇文化站:新建砖混结构二层单面楼300平方米,位于镇政府东面。

6、麻武乡文化站:新建砖混结构平房300平方米,位于乡政府隔壁。

7、索罗乡文化站:新建砖混结构平房300平方米,位于乡政府北面。

8、白庙乡文化站:新建砖混结构平房300平方米,位于乡花园广场。

9、香莲乡文化站:新建砖混结构二层单面楼300平方米,位于乡政府对面。

10、四十里镇文化站:新建砖混结构平房300平方米,位于镇政府所在地振兴路。

(二)改扩建5个:

1、大寨乡文化站:位于乡政府门口,对原乡文化站进行改扩建,建成砖混结构二层单面楼300平方米。

2、草峰镇文化站:位于镇政府北面,对原镇文化站进行改扩建,建成砖混结构平房300平方米。

3、白水镇乡文化站:位于镇政府门口,对原镇文化站进行改扩建,建成砖混结构二层单面楼300平方米。

4、安国乡文化站:位于原安国中学门口,对原乡文化站进行改扩建,建成砖混结构二层单面楼300平方米。

5、花所乡文化站:位于乡政府对面,对原乡文化站进行改扩建,建成砖混结构二层单面楼300平方米。

六、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每个乡镇文化站规划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按照800元/平方米测算,每个乡镇文化站项目投资24万元,15个乡镇文化站总投资360万元。

(二)资金筹措

工程总投资36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240万元,区级配套120万元。

七、项目建设期限

建设期限1年,即20**年。

八、效益分析

一是项目建成后,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发展和提升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二是项目建成后,将惠及我区农村的28万人民群众,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三是项目建成后,对于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移风易俗、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有着重要作用。四是项目建成后,为农村文化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设施保障,真正体现了文化为经济建设、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提高全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九、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1、成立工作机构,强化组织领导。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区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发改、文体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财政、审计、建设、国土等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为成员的**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项目的规划、建设和协调等工作。各成员单位要明确任务,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建立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和责任制度,全力抓好综合文化站工程建设工作。

2、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作配合。各成员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把该工程作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一件大事来抓,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区发改局主要负责项目的申报、上下衔接等前期工作。区文体局负责审核申报乡镇的建设方案,明确建设数量、具体建设对象,并负责对新建文化站的选址、功能设置、工程进度和质量进行指导和监督;财政部门要对建设资金进入国债专户,设立相应的专户,专人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同时,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和跟踪审核力度,杜绝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各乡镇政府要重视和支持综合文化站工程的实施工作,将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负责规划立项、选址、土地划拨、方案制定、图纸设计、资金筹措和相关规费减免等,并对工程进度和质量、文化站功能设置等进行把关。

3、健全规章制度,加强项目管理。文化部门要积极与各有关部门、单位协调,把乡镇文化站建设纳入到城乡规划之中,通盘考虑,合理布局和配置,严格文化设施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切实把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严格落实工程建设的各项法规和制度,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切实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确保建设项目规范运行。同时要加强对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推进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各乡镇要对本辖区内的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确定专人负责管护,工程建设结束后,要对工程质量、安全检查验收,并对项目建设、经费结算和检查验收情况进行认真总结。

乡镇文化站总结篇4

关键词:乡镇;文化站;建设;对策建议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集网络培训、图书阅读、遗产保护、广播影视、文化娱乐、科普推广、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多功能于一身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机构和场所。乡镇综合文化站是老百姓享受农村文化的平台,虽然现在许多乡镇的文化站都已经建立,但是大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有名无实。从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工作仍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不少地方的文化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尤其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出现了严重的滑坡现象。如何做好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工作,是每个文化站工作人员要深思的问题。本了一些粗略的思考。

一、明确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工作职责

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背景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显现出它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乡镇综合文化站对促进和繁荣基层文化服务,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主要职能是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和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根据上级业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的指示精神,结合本乡镇实际工作,制定本乡镇文化工作计划,经过领导审核批准,组织实施;及时向广大群众宣传当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健康的文艺节,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题节目;做好文化服务站图书室内图书资料的统计、借阅、保管及体育器材的登记管理工作;做好广播、有线电视实施的维护保养工作;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抓好活动组织工作。

二、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现状

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虽然国家相当重视,但是很多地方的基层领导重视程度却普遍不够。乡镇综合文化站并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在对基层领导的政绩考核中,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并没有列入考核范围。领导及相关部门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工作重点、工作中心经济建设上,而忽略了精神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导致文化站人员得不到应有的位置,文化干部被混岗使用,难以评上专业技术职称。甚至在有些领导眼里,文化站可有可无,根本就无地位而言。处于这样的境地,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职能作用根本得不到充分发挥。

2.乡镇综合文化站功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充分发挥公共服务职能,落实一系列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项目,特别是各乡镇都建设有集科普培训、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图书阅读、科技推广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在文化站里建立和完善了区域城乡文化设施共享机制,利用网络设施,开展远程教育系统,网络培训、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资源。但一些乡村的设施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有的成了摆设,造成了文化资源的浪费。有的文化站管理不善,阅览室和电脑室桌子上落满灰层。使乡镇综合文化站功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3.乡镇综合文化站队伍不稳、素质偏低、服务能力不强。专职人员缺少,力量薄弱,影响文化站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从年龄结构上看、年龄老化、缺乏活力、缺编空岗、专干不专和待遇偏低的情况比较普遍,造成队伍不稳。近年来,调进或分配的新增人员大多是非专业人员,从事文化工作力不从心,乡镇综合文化站队伍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都尚不尽如人意。由于受到体制、编制、职称、待遇等诸方面的因素限制,文化站在人才的调动和引进方面相当困难,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也非常突出。文化站干部基本上承担着大量其他行政工作任务,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农村文化中去,业务技能逐年下降,艺术门类的辅导、文化活动的组织无法胜任的问题比较普遍。

三、做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措施

1.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和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工作。领导对文化工作的真正重视,是搞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关键。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群众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纳入日程,与各项中心重点工作挂钩,要精心策划,倾力组织。支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的具体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群众性文化社团组织、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定期举办农民读书活动、农民文艺汇演、区城性体育比赛,为乡镇综合文化站开展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管理制度对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实行从业资格制度和表彰奖励制度。

2.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功能作用。落实好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建设,保障各项文化活拥目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充分发挥公共服务职能,落实一系列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以各级政府为主导作用,以乡镇为主要依托,以村组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加大力度。要把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成为集科普培训、文艺演出、广播影视、宣传教育、图书阅读、科技推广、网络培训、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

3.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队伍建设。要做好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工作,基层文化人才是关键。要选好站长要选有敬业精神和业务水平的站长,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是农村文化工作的领头雁,直接影响农村文化工作的开展。乡镇领导要对文化站人员实行专职专用,让他们有充足时间,充沛的精力做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工作。不断提高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4.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综合文化站要结合本地实际,突出本地的民族文化特色,组织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创新文化活动内容、形式,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把先进性、广泛性、趣味性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乡镇综合文化站充满生机和活力。可以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家庭评比活动。结合相关节庆日举办文化节、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运动会等活动;开展集娱乐、健身、休闲为一体的群众广场舞比赛。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来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他们享受文化生活带来的乐趣,让基层群众成为文艺大舞台的主角。

四、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乡镇综合文化站要完善相关系列管理体制。要加强县对乡镇文化工作的管理、指导职能,并将文化工作纳入乡镇工作目标考核的内容,要明确责任目标,加强工作考核。要结合本乡镇的实际情况,制订乡镇综合文化站相关配套规章制度,要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日常工作各项制度。建立监督制度,总结工作成果,分析存在的各种问题。以省、市、区相关会议的精神为指导,将镇制度细化落实。通过建立健全新的管理制度,不断增强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管理能力,才能不断激发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活力。

总之,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课堂。只要政府关心、领导重视、社会支持、部门协作,乡镇文化建设就能充分发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农村文明程度,完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

参考文献:

[1]方亮.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03.

[2]葛慧君.切实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今日浙江,2009.02.

乡镇文化站总结篇5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党的*大精神为指导,以强化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加大文化投入力度,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努力缩少城乡之间文化资源的差距,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全面促进县域文化事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2009年新建石瓮镇、小岭镇、杏坪镇、蔡玉窑镇、曹坪镇、红岩寺镇、马台乡7个乡镇文化站,12月底前交付使用。

三、建设原则、要求和标准

1、建设原则。各项目建设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把乡镇文化站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条件一项公益性事业和基础性民生建设工程,坚持项目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快速启动,抓紧施工,确保早建成早使用。

2、总体要求。乡镇文化站项目建设要统一规划定点,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施工,全部达到合格以上格次工程。图纸设计统一从《陕西省乡镇文化站建筑设计方案图集》中任选一图,作为项目建设图纸。项目建成后,要求独门、独院,并且具有独立产权的文化活动场所。

3、项目建设质量标准。按照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全国"*"乡镇文化站建设规划》确定的中、西部新建和改扩建的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不低于300平方米要求,我县乡镇文化站建设建筑面积不得少于300平方米。文化站的功能设置,要以满足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为宗旨,一般设置要有不小于100平方米的综合活动室、80平方米左右的书报阅览室和50平方米左右的综合培训室及其他辅助用房,严禁建成宿办混合楼。经济许可的乡镇在资金自给的情况下,可适度扩大建设规模。

四、实施方法

1、工程招标按有关规定采用议标形式,由县计划局、县财政局、县文化局和项目乡镇成立联合工作小组,负责按程序面向社会公开议标。

2、综合文化站的选点、建筑风格等由县文体局和项目乡镇从《陕西省乡镇文化站建筑设计方案图集》中选择,不再另行设计。

3、县文体局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的投资安排,项目管理、资金使用、实施效果负总责。项目乡镇要全力配合,抓好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

五、时间安排

*年12月--2009年3月20日完成前期筹建工作;

2009年3月20日--2009年10月30日完成建设任务;

2009年11月--12月组织验收,办理资产登记等手续,交付使用。

六、补助标准和办法

1、补助标准。中央预算内财政补助资金主要用于中、西部地区,以300平方米规模作为补助依据,每建一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中央补助20万元,省财政补助4万元,总投资为24万元。

2、补助办法和原则。中省资金按照财政渠道统一下拨县财政、由县财政划拨县文体局。县文体局建立资金专户集中管理,根据工程进度按合同约定付款。项目原则上严格控制在24万元以内,不得随意超规模超投资建设,超出部分由乡镇自行负担。

七、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为切实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项目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主管副县长任组长,县计划局、国土局、城建局、财政局、文体局、监察局和项目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文体局,县文体局局长兼办公室主任,具体抓好项目建设工作。各乡镇也要从实际出发,成立相应的机构,制定本乡镇文化站项目建设规划,指定专人负责项目建设,实行"文化站项目"一把手工程,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力度到位,责任措施到位。

乡镇文化站总结篇6

我市总面积1.82万平方公里,人口601万。下辖两区、一市、六县和两个开发区、两个农场管理区,共有207个乡镇(镇105个,乡102个)、10个街道。*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583.37亿元,财政总收入21.52亿元,其中市本级8.36亿元。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经费情况如下:

⒈编制核定。全市乡镇机关共核定编制7256名,平均每个乡镇33.4名,其中行政编制6580名(含财政所专项行政编制897名),事业编制676名;全市乡镇站所共核定事业编制6888名,平均每个乡镇31.7名。

⒉实有人员。全市乡镇机关实有人员6045人,平均每个乡镇27.9人,其中使用行政编制人员5457人,使用事业编制人员588人。全市乡镇站所实有人员7040人,平均每个乡镇32.4人。

⒊站所设置。乡镇共设置事业站所1471个,平均每个乡镇设置6.8个,规模较大的乡镇设置了9个站所,*区、津市市的乡镇一般只设5-6个站所。

⒋领导职数。全市217乡镇机关共计核定党政领导职数2090名,平均每个乡镇9.6线;实际配备党政领导职务2441人,平均每个乡镇11.2线。

⒌经费形式。全市乡镇站所6888名事业编制,实有7040人,其中全额拨款事业编制2760名,实有2868人,年拨款2384.9万元;差额拨款事业编制2943名,实有3005人,年拨款1327.6万元;自收自支事业编制1185名,实有1167人,经费全靠站所创收解决。

(以上数据截止*年底,均包含了街道的机构编制和人员数据,乡镇站所均包含了乡镇国土所)。

二、主要做法

近几年来,由于农村税费改革步步深入,乡镇机构膨胀、人浮于事和乡镇运转困难的矛盾逐渐凸现,为了缓解这些矛盾,*年,我市根据省委《关于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湘发〔*〕5号)文件精神,结合农村税费改革,扎扎实实开展了乡镇机构改革。通过改革,全市217个乡镇、街道(改革前为220个),机关行政编制由改革前的8482名减少为7256名,精简14.8%,在编人员由改革前的7399人减少为6045人,精简20%。站所事业编制由改革前的14399名减少为6888名,精简52.16%,站所人员由改革前的17603人减少为7040人,精简60%。改革中共分流11789人,其中:提前退休378人,提前离岗1044人,辞职和自谋职业5274人、充实企业987人、充实基层52人。改革前,平均每个乡镇119人,改革后,平均每个乡镇62人。乡镇站所总数由改革前的2960个减少为1471个,精简了50.31%,平均每个乡镇由14个减少到7个。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改革的阵痛已经过去,乡镇机关和站所正逐步步入良性运行的轨道。

乡镇机构改革后,我们迅速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了对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控制管理上来。我们认为,只有切实搞好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管理,机构改革的成果才能得到巩固,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才不会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恶性循环怪圈。*年以来,我们在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明确了乡镇机构编制纪律。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机构编制工作非常重视,尤其是通过2年多的乡镇机构改革,进一步认识到了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实行严格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年,我们接连下发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常通字[*]9号)、《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常德市机关事业单位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处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常编发[*]2号)等几个文件,对包括乡镇在内的全市机构编制管理明确了纪律和工作程序。市委书记程海波同志在*年初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四不准”,其中之一就是不准乡镇乱设机构、随意进人。近2年来,我市乡镇机关事业单位除了少量的政策性安置城镇退伍兵和乡镇领导干部调整外,基本上没有进人。

二是规范了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机构改革前,我市部分区县(市)在乡镇机构编制管理上不够规范,改革中各种矛盾凸显出来,给我市乡镇机构改革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我们认为,必须在全市范围内,对乡镇机构编制日常管理统一规范。为此,我们在*年初的全市编办主任会议上,结合机构编制部门的自身建设,对各区县(市)机构编制日常管理进行了规范,特别是对乡镇机构编制管理,要求按照统一的式样建立健全到站所的编制台帐和人员名册,对乡镇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在确保5年内乡镇人员编制不增加的基础上,对空出编制确需进人的,也要求按照市直和县直单位的管理模式,进行严格的控编审批,严禁超编进人。

三是定期监督检查,搞好指导。为了巩固改革成果,落实上级关于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精神,我们从乡镇机构改革后期开始,采取督促、指导、检查、调研等多种方式,多次对各地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实行跟踪管理。市编办还明确了专门的科室和人员负责乡镇机构编制的具体指导,明确了领导专门分管。今年10月,我们又在全市部署了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清编换证工作,对包括乡镇机关站所在内的全市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和人员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同时换发由市里统一印制的《机构编制管理证》,这项工作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预计在年底前可全面完成。

四是通过进一步深化完善乡镇机构改革,推动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严格管理。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市乡镇机构改革已基本完成的现状,我们提出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我市乡镇机构改革,并根据省里的精神,通过多次论证和修改,拿出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完善我市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从转变乡镇职能、规范设置各类机构、减少领导职数、重新核定编制、妥善安置分流人员、加强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管理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完善我市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拟在11月9日全市农村税费改革会议上再次讨论通过后下发。

三、困难和问题

目前,我市乡镇机构改革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乡镇机关和站所在改革后也基本上能够正常运转,但通过调研和自查,我们认为目前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在机构和人员编制管理上还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⒈乡镇机构改革之后,乡镇站所有所增加。我市乡镇机构改革结束后,到目前为止,乡镇站所在精简之后又增加了198个,其中动物检疫站134个,劳动保障服务站59个,安全监督管理站5个。这些站所都是根据上级文件的明确要求和规定设置的,也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但对乡镇机构编制的正常管理造成了一些影响。

⒉乡镇政策性人员安置矛盾突出。乡镇每年都要接受一批政策性安置人员,主要是城镇退伍兵,这就与改革分流形成了矛盾,一方面人员要精简,在岗的要分流;另一方面,退伍兵年年要安置,而且2年之内还不能下岗,乡镇党委政府很难处理,不少地方只好采取待岗或超编暂挂的形式来应付。*年以来,全市部分乡镇共安置了200多名城镇退伍兵,这些退伍兵安排到乡镇后,既无工作又无工资,长期下去,将会成为新的不稳定因素。

⒊乡镇领导职数存在超规定核定和超规定配备问题。目前我市乡镇机关共有6045人,其中领导干部就达2441人,占总人数的40%多,平均每个乡镇11.25线,高的达到16线。一方面,在核定乡镇领导职数时,各地都是按照上限进行核定,而且,个别职务如科技副乡镇长、武装部长等又有明确规定可以不占职数,导致超过湘发[*]5号文件“9-11线”的规定。另一方面,少数区县(市)在实际配备乡镇领导干部时把关不严,职数意识不强,也造成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的现状。我市乡镇机关核定的领导职数是2090名,实际配备了2441人,超职数配备了351人,超配近17%。

⒋站所上岗人员的工资难保障。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后,站所人员的工资和有关经费已不能从统筹提留中解决,应当由财政给予保障。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站所人员工资待遇很难落实到位,尽管多数地方在机构改革“三定”文件中,对乡镇站所均核定了财政拨款事业编制,但有的地方县级财政根本就没有纳入预算,一些乡镇站所工作经费和上岗人员工资得不到保障,能不能发工资,能够发多少,都由乡镇或站所自己想办法解决。汉寿、*、鼎城等地虽然由县级财政解决了工资,也统一了工资标准,但待遇较低,站所长每月550元,其他人员每月500元。这不仅挫伤站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站所人员的主要精力用在生存上,对管理和服务考虑得少。

⒌站所分流人员“三金”难落实。部分乡镇拖欠站所人员特别是分流人员的“三金”(再就业补偿金、养老保险金、工资和集资借款)数额较大,且乡镇偿还能力有限,有些乡镇还没有偿还的具体意见,造成分流人员对乡镇政府失信。去年初我们针对乡镇拖欠分流人员“三金”的问题进行过一次摸底,从当时统计的情况看,全市各乡镇共计拖欠站所分流人员“三金”14226人次,拖欠金额达15030.22万元,其中拖欠分流再就业补偿金2770人,拖欠金额2055.58万元;拖欠分流人员工资借款集资款项4939人,拖欠金额8124.74万元;拖欠分流人员保险金集体应交纳部分6517人,拖欠金额5122.9万元。一年多来,虽然各区县(市)在社保问题上下了很大的决心,通过财政专项拨款支付或挂帐的方式,基本落实了站所人员的社保问题,但县乡两级受财政能力的限制,在分流补偿金和尾欠工资借款上仍有较大缺口。大部分站所人员分流后,对改革的政策、竞争上岗的操作程序等都没有什么大的意见,但要求政府进行补偿和归还所欠款项的要求迫切。

⒍乡镇站所人员的结构和素质不能满足服务的需要。尽管在改革中,各乡镇普遍通过竞争上岗,完善了乡镇站所的用人机制,但是站所人员结构不合理和素质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其主要原因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不少年龄不大、素质较高、技术过硬的专业人员自愿选择了自谋职业的路子,留下来参加竞争上岗的人员无论从年龄还是能力上,相对来说都要弱势一些,加上改革后对乡镇站所进人控制严格,专业人才一时难以补充。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多数乡镇在农业生产服务、水利工程管理、计划生育服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都相当匮乏。

四、思考和建议

⒈乡镇机构要规范设置

我市乡镇机构改革后,机构的设置已大致规范,但还有进一步精简的必要。乡镇机关可根据前面提到的主要工作任务,设置3-4个的内设机构,一般可设党政综合办公室(加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加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农民负担监督办公室等。乡镇事业站所控制在5个以内比较适宜,一般可设置农业综合站、社会救助和劳动保障服务站、水利管理站(山区乡镇设林业管理站)、计划生育服务所、规划城建环保管理站等。其他未设的站所,如文化站、广播电视站、经管站等等,一律将管理职能划入乡镇政府,服务和经营职能走向社会。此外,今后如形势发展需要增设站所,建议由一个部门统筹协调,杜绝个别业务主管部门借项目、资金、评先等干预乡镇机构设置的事情出现。

⒉乡镇编制应重新核定

一是乡镇机关编制的核定。乡镇机关使用省核定的行政编制,从调研的情况看,多数乡镇都认为有精简的余地。建议按照乡镇类别,对乡镇机关的编制进行重新核定,一、二、三类乡镇分别核定35、28和20名行政编制。若按照省编办的要求,以目前乡镇机关的行政编制为基数再按10%进行精简,也有再分配的空间。

二是乡镇站所编制的核定。乡镇设置5个以内的站所,按照每个站所至少需要3名编制的标准,再结合不同的乡镇类型,一类乡镇的站所可核定编制25名左右,二类乡镇的站所可核定编制20名左右,三类乡镇的站所可核定编制15名左右。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站所编制控制在这一幅度,只要站所人员的素质能得到保证,是基本可行的,也符合省里提出的乡镇机关行政编制与站所事业编制1:1.1的比例。

⒊站所人员应由财政供养

如按前述标准设置机构并核定编制,我们认为乡镇站所人员必须由财政供养,保证其运转经费,工作人员与乡镇机关干部一视同仁,都实行打卡发放工资,否则,站所就没有设置必要。因为乡镇站所改革后主要行使公益服务职能,其经营性职能已经剥离。农业税取消后,乡镇机关和站所已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所以乡镇站所的经费必须由县级财政统筹考虑。

⒋乡镇党委政府领导职数应大幅精简

乡镇文化站总结篇7

农村税费改革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关系,巩固基层政权,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分流乡镇富余人员,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深入贯彻省第四次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和市2005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税费改革工作方案的任务分解,编办作为税改工作的成员单位,主要承担撤并乡镇的协办任务和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主办任务,至2006年3月,各项工作已结束,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就涉及编办的改革试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完成乡镇撤并任务情况: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和++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复〔2005〕++号)及《++委、++人民政府关于部分乡镇区划调整工作的实施意见》(+发〔2005〕++号)文件精神,在2005年区划调整中,全区共撤销4个乡镇(++镇、++乡、++乡、++乡),其中++镇撤销后,新设立++、++2个街道办事处,撤并后,全区共有++个乡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精简10%。涉及撤销的4个乡镇的所有机构全部撤销,所有,人员按区划调整分流。

(二)完成乡镇机构改革情况:

2002年乡镇机构改革,我办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批复》(+复〔2002〕++号)文件精神,结合++乡镇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行政机构改革于2002年12月底结束,事业机构改革于2003年8月底结束。改革后,乡镇行政编制由++名减为++名,精简10%,实有人员由++人减为++人,精简7%;事业编制由++名减为++名,精简20%,实有人数由++减为++名,精简16%。上划整合后,乡镇事业机构由17个减为4个,精简76%;乡镇行政机构由8-10个减为1-2个,精简80%以上。通过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调整和规范机构设置,基本实现政企分开,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

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我办根据《++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发〔2004〕+=号)文件精神,结合++乡镇实际,在2005年10月,就2005年配合农村税费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开展了调研,就涉及改革方面的有关问题与各乡镇党政领导、部分事业单位负责人交换了意见,形成了“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区乡镇、区级政府机构改革中竞争上岗的实施方案”、“人员编制调整方案”初稿,并征求了区直各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区委常委会讨论审批通过并予实施。在实施中严格审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三定方案”,严格按照明确定位政府职能、推进政事分开和综合设置的要求,合理设置党政机构,精简整合乡镇事业站所。改革至2006年3月已全部结束,改革后,乡镇党政机构由++年的12个减为3个,精简75%,事业站所由++年的17个整合为7个,精简59%;乡镇行政机构由++年的10个减为3个,精简70%。

(三)乡镇行政事业站所整合情况:

2002年机构改革前,乡镇事业机构设置:党校农经站、农科站、水管站、水产站、文化站、广播站、畜牧兽医站、成人技术学校、计划生育服务站、计划生育办公室、教育办公室、企业办公室、村规办、农机站、土地管理所、林业站、财政所、司法所、卫生院、中小学共21个。公安派出所、工商、法庭、税务由区直部门垂直管理。

2002年机构改革,按照理顺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管理,精简压缩事业机构和人员的要求,设置综合机构。乡镇事业机构除管理体制改革职能上划外,设置“三个中心两个所”,即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国土规划建设综合管理中心、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所、财政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服务性的事业单位,承担原农科站、农机站、兽医站、水管站的职能及企业办的部分职能;国土规划建设综合管理中心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承担原土地管理所、村规办的职能及企业办的部分职能;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承担原文化站、广播站、成人技校的职能;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所承担原计生办的职能,仍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保留党校,其机构归并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保留林业站、司法所、卫生院、中小学校,其机构上划区直主管部门管理。乡镇行政机构设置1-2个综合性办公室,即党政综合办公室、财经社会办公室。对原有的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人大办公室、农业综合办公室、经贸办公室、社会事业办公室、教育办公室)和分设的小部门(民政办公室、统计办公室、老龄办公室等)全部撤销,并按职能划入相应办公室管理。

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按照合理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管理的要求,整合乡镇事业站所。事业机构设置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劳动和社会保障所)、文化(广播)服务中心、村镇(社区)建设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党工委)党校,简称“一校一站四中心”,在++、++两个乡设海事所,++、++两个办事处设计划财政管理所。“一校一站四中心”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海事所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农业服务中心包括原(2002年前)农经站、农科站、水产站、水管站、农机站职能,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包括计划生育服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劳动和社会保障职能,文化服务中心包括原文化站、广播站职能,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包括原村规办、路政管理职能。乡镇行政机构设置3个综合性办公室: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社会事务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科学技术办公室)。

(四)政府职能转变情况:

2005年末,结合中央、省、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配合农村税费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而进行的乡镇机构改革,通过明确定位乡镇政府职能,合理设置乡镇党政机构,合理整合事业单位,规范乡镇人员编制管理等,进一步理顺了区乡关系,实现了政事分开,转变了乡镇政府职能。通过改革,乡镇政府职能得到初步转变,工作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化已经成为乡镇领导干部的共识。税改前,乡镇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管春种、管秋收,要统筹、要提留,催还贷、催公粮、催税收”。随着税费改革的实施,乡镇政府失去了以往的工作重心,原有的工作思路、方法、手段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其政府职能也发生了相应转变,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变已成为乡镇政府必然的选择。目前乡镇干部已明显感受到这种变化,绝大多数乡镇领导对乡镇政府工作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化有了共同的认识,并开始实施这种转化。

二、存在的问题

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与事业单位、企业在人、财、物方面已基本脱钩,政事、政企得到分开,,以前乡镇政府承担的技术性、辅、服务性的职能已交给了乡镇事业单位承担,政府职能得到逐步转变。但是,与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相比,乡镇机构改革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职能定了,但政事分开仍难以实现。不少乡镇在改革中都对乡镇政府职能重新做了定位,严格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科学界定了职能,但是组织实施中,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实现严格的机构和人员的分开,不少乡镇行政事业仍在一块,工作任务仍在一块,在乡镇中心工作得到强化的同时,中心站所职能被淡化,并且有不少行政人员兼任事业单位法人,不少事业人员被乡镇政府长期借用。

二是机构撤并了,但实际运作并没有完全到位。不少乡镇按照综合设置事业机构这个思路,整合了原有的站所,将职能相近或相关的站所组成一个中心,但在实际运作中,新组建的事业服务中心却难以磨合到位,表现在新牌子未挂,帐务、资产未清,法人登记手续不办理、不规范,办公地点未归并、统一,人员关系和实际工作未柔和理顺。

三是区乡两级都进行了机构改革,但衔接上仍存在问题。往往在不少区直各部门及部分干部的观念中仍然承认的是改革前的站所,承认的仍是改革前的对口站所,这给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四是不少乡镇干部不能真正理解乡镇改革的重大意义。不少乡镇干部仍认为不应该精简机构,认为精简机构、整合机构只不过是增加了层级关系,增加了领导人数。

三、对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整和乡镇事业站所、强化乡镇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转变工作方式的建议

乡镇政府作为人民政权的基石,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稳定的关键,和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紧密。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乡镇工作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重心和方法发生了很大转变。最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因此,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乡镇机构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审时度势,搞好推进。

一是要明确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功能定位。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的要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特别是适应为“三农”服务、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二是要明确乡镇机构的职责定位。即要进一步明确究竟管理哪些东西,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做到权随责走,人随责配,逐步建立起权责一致的政府管理体制。

三是要根据职能需要严格规范乡镇机构和岗位、人员设置。要按照减少机构、整合资源、综合设置、提高效率的要求,结合乡镇规模和经济实力以及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工作要求,从紧设置乡镇内设机构,从严控制乡镇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

四是要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保障激励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要通过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推进整个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理顺各级政府的职责和权限。

五是应建立严格的淘汰机制。根据设岗定责的情况,对工作不能胜任,工作不在状态,甚至违背党纪国法的人员坚决予以淘汰,或分流,或待岗,畅通干部出口。

六是应理顺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政绩考核体系。要理顺各级政府间“压力支配型”层层转嫁任务的管理体制和以各种“责任书”并明确“一票否决”指标的做法,逐步完善乡镇政府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七是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乡镇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紧解决法律规范缺失的问题,使乡镇政府的管理行为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八是应加大对乡镇机构改革的检查监督力度,确保乡镇精兵简政,以巩固改革成果。在历次改革中,部分乡镇出现走过场,明改暗不改,精简内设机构,整合事业机构,难以真正到位。因此,应以刚性的措施,加强检查监督力度,防止有关部门以资金、项目审批等方式干预,要严格控制新机构的成立,防止有关部门把机构设置情况纳入检查、达标、验收内容。

乡镇文化站总结篇8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年和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为抓手,不断深化管养体制改革,加快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管理,通过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规范化建设活动开展,进一步理顺乡镇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能,形成推动农村公路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进一步夯实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水平提升的软硬件基础,促进农村公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农村公路服务城镇化和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重要作用。

二、目标任务

201x年建设10个,20xx年建设10个,力争201x年底前,全市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要求(建设标准见附件),实现场所建设、人员配备、资料管理、工作制度、权责清晰“五达标”,初步达到农村公路基层站所“决策管理科学化、养护作业规范化、路网管理信息化、养护服务精细化、路政管理法治化”的目标,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建管养。

三、实施步骤

农村公路管理站规范化建设从201x年开始至201x年底结束。按照年度建设的目标任务大体分三个阶段:

(一)动员发动。市局公路处组织召开会议,进行动员发动和工作部署,各县区也要广泛动员,统一思想认识,提高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建设的积极性,按照统筹规划、分批实施、保障数量、确保质量的原则,合理确定年度目标,科学编制建设方案,高质量高标准设计,稳步有序的开展农村公路管理站建设工作。

(二)实施阶段。各县区交通运输局按照建设活动的总目标和年度具体要求,细化年度任务,分解具体措施,层层落实责任,强化监督考核,多措并举的抓好农村公路管理站建设的推进落实。重点加强对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建设工作的监督指导,建立有效的监督运行机制,全程跟踪建设进展,定期专题会议调度,及时处理解决影响农村公路管理站建设的突出问题和不利因素。积极归纳和推广活动中的有效手段和成功经验,促进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建设期间,市局将对县区进行1至2次实地检查,各单位要做好建设情况的阶段性总结工作。

(三)考核验收总结阶段。市局将对各县区农村公路管理站建设情况进行验收考核和总结评选对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奖励。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各单位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好做法和先进经验,探索建立农村公路管理站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推进农村公路管理站规范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有关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农村公路乡镇管理站规范化创建活动是提升全市农村公路建管养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的重要内容,各县区交通运输局要高度重视,优先推荐具备管养文明示范乡镇评选条件的乡镇参与规范化建设活动。要加大对乡镇农村公路工作的督导,加强协调,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农村公路管理站建设的开展。

2、科学规划,合理实施。各县区交通运输局要根据乡镇所处地理位置、区域经济发展和乡镇“四位一体“交管所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批次,分批实施。设立乡镇交通运输管理所的可与乡镇交通运输管理所联合办公,并设立农村公路管理站;未设立乡镇交通运输管理所的由县交通运输局与乡镇政府协调解决办公场所,并配齐办公设施设备和必要的养护工具。

乡镇文化站总结篇9

关键词:综合文化站;会同县;免费开放;

中图分类号:G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2

会同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东枕雪峰山脉,南倚云贵高原,是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的故乡,也是闻名全国的“广木之乡”。总面积达2244.46平方公里,辖8镇17乡(含1998年设立的6个少数民族乡),345个行政村,人口35.4万,是一个典型的侗、苗、瑶、汉等17个少数民族集居地的边远山区和革命老区。

为贯彻落实《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和湖南省文化厅湘文社[2011]2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际,笔者认为,为全面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免费开放服务工作,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思考:

一、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的内容

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主要包括:多功能厅、展览厅(陈列厅)、辅导培训室、计算机与网络教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的免费开放;书报刊借阅、时政法制科普教育、群众文艺演出活动、数字文化信息服务、公共文化资源配送和流动服务、体育健身、青少年校外活动等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为保障基本职能实现的一些辅助,如办证、存包等全部免费。

二、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的重要意义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服务工作是党的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实践,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三、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实施方法

(一)科学制定免费开放和公益项目。结合我县各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免费开放和公益性开放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场地、基本服务项目和内容以及开放时间。

(二)加大免费开放的宣传力度。公示免费开放内容、服务项目、开放时间、管理办法等群众须知的制度措施。加强免费开放的宣传工作,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让更多的群众了解综合文化站的服务功能和作用,吸引广大群众走进文化服务中心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同时树立综合文化站的良好社会形象,使免费服务成为政府的重要民生项目和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三)突出特色,依靠打造我县民族文化品牌推动免费开放工作。根据我县炎帝文化资源丰富、民族文化特色突出的特点,我们一方面努力争取把各乡镇综合文化站塑造成展示我县文化的窗口,另一方面积极把文化站打造成我县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品牌,并以此推动免费开放的全面实施。

(四)树立“感受文化”、“享受文化”的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文化交流互动模式,让人民群众感觉到一种精神享受,自觉参与到这里的文化活动中来。要善于运用现代技巧增强文化站的表现力,不断创造新的文化模式,实现题材、品种、风格和载体的极大丰富,使文化站更具向心力、感染力,吸引观众经常走进文化站。

四、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不健全。目前,有些乡(镇)综合文化站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工作职责、制度不健全、人物不明确;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安全隐患,无应急预案;财产登记保管制度、设施维护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不健全;文字、影像等相关资料未建卷存档;相关标识牌未悬挂,未设立意见箱和公开监督电话;器材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

(二)队伍力量薄弱。各乡(镇)综合文化站专业人才匮乏,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无专职的业务人员,存在有编无人、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编等严重问题。部分文化站还是一人一站现象。特别是一部分老文化工作人员,电脑操作技术不熟练,既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甚至还导致文化站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三)基本条件缺乏。有些乡镇综合文化站还达不到“四室一厅”建设的基本要求(300平方米);无灯光、乐器等设备配置;无开放时间、免费项目、使用方法、便民措施等各类服务信息公示牌及设施分布图。藏书总量不足,报刊、杂志种类不够;图书刊物借阅登记不规范。室外活动场地达不到上级要求,无排练室等。

(四)公共服务不到位。有些乡镇综合文化站阅览室工作开展不正常,主要原因是网络连接不畅,共享工程不能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行政村共享工程虽然电脑已下发,但因无钱交网费致使电脑成为一种摆设;电子阅览室上网登记册制作不规范,登记不全,管理混乱,开放时间不足,主要原因是文化站工作人员多数时间抽调做其他农村工作,农村文艺队伍扶持和认识力度不到位,组织广场文化活动不够,长期没有举办科普、法制、文化活动、卫生健康等培训内容。

五、如何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

(一)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免费开放措施。各乡镇应该依托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来逐步加强对外宣传、开放、细化、规范服务内容、项目及具体操作方式。乡镇综合文化站应该针对群众需求,统筹兼顾,调整工作人员作息时间与各功能活动时间,免费开放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综合活动室、文化广场和群众舞台等现有服务功能,根据不同乡镇的季节气候、劳作习惯合理地安排好开放时间并予以公布。同时,抓住时机举办各类培训班、农科知识讲座、法律法规宣传等等。由此可见,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时间应因地而益,因人而异,因事而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的领导,应成立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镇)长任组长,分管文化工作领导任副组长,文化站工作人员为成员。同时,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后,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群众人数将急剧增多,因此,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确保免费开放的安全、规范和有序进行。

(三)加强站内人员培训。应该围绕基本文化服务功能,精心设置服务项目,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加强站内人员培训,完善知识结构,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能力。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各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各乡镇文化站对照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标准,定期检查设备,维护场所秩序,确保安全开放。同时设立公共监督电话、意见箱,及时收集整理和反馈群众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改善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切实将免费开放工作落到实处。

乡镇文化站总结篇10

一、基本情况

安定区辖12个镇、7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8万,其中农业人口38万。20_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4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50元。

安定区文化出版广电局现有干部12人,内设文化市场管理、广电影视、群众文化、办公室等股室。下属广播电视台、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电影公司等5个事业单位。全系统共有事业干部职工112人,其中管理人员23人,专业技术人员52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4人,初级34人),工人37人。

全区现有文化经营单位325家,其中网吧24家,歌舞娱乐场所21家,印刷厂11家,印刷品经营单位58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105家,出版物经营单位58家,书画品经营单位48家,古玩经营户45家,专业剪纸人员28名。

20__年以来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先后在内官镇、团结镇、李家堡镇、凤翔镇、巉口镇、鲁家沟镇、葛家岔镇、青岚乡、杏园乡、宁远镇、香泉镇、西巩镇、符川镇、石峡湾乡、新集乡等乡镇建立了17个“农家书屋”。共配送各类图书17981册,VCD光盘631张,价值达236824元。共配套图书架57个、阅览桌37张、阅览椅115把、电脑、电视机和VCD机,总价值达30多万元。

二、主要工作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文化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我们在完成每年春节的社火调演等群众性大型文艺活动的同时,积极配合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和节会活动组织文艺演出,20__年共演出《和谐安定》、《颂歌献给党,廉政为人民》、《共建和谐》等专题文艺晚会和广场文艺演出14场;组织文化三下乡活动队伍深入香泉、鲁家沟、李家堡、谗口、石峡湾等乡镇开展文艺演出6场,赠送书画作品和春联800多幅。

为庆祝建党86周年,香港回归10周年等节日纪念日,共举办书画展览4次,参展作者300多人次,共展出书画、剪纸作品450多幅。同时还参加了定西市首届民间民俗艺术展,征集展品160多件,展出12天。凤翔镇农民付忠民的剪纸作品在此次展览期间被外地客商全部收购,成交额达2.8万元。

民营演出单位安定秦腔艺术团自20__年成立以来共演出本戏、折子戏共计392场次,其中免费送戏15场次,全年收入21.95万元,他们的足迹已遍及定西市的各县(区)和天水、陇南的部分乡镇。

在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我们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围绕“整顿规范、优化创新、引导培育、协调服务”的工作思路,把治标与治本、防范与引导,打击与扶持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整顿规范为突破口,以日常监管为保障,突出热点、难点问题治理,严厉打击文化市场各类非法经营行为,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全年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245家,查收非法光盘376张,非法书籍250册,取缔非法经营网点8家。

20__年,省文化厅安排我区新建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每站国家资助20万元过程中要求地方每站配套4万元,并解决建设用地,目前正在筹建准备之中。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乡镇文化站建设投入不足,活动经费短缺。由于经济欠发达,地方财政困难,区、乡(镇)用于文化站建设的专项资金几乎没有,国家专项投入又少,导致全区19个农村乡镇只有巉口、内官、鲁家沟等少数乡镇有文化站站址外,其余文化站都是有站无址,有名无实,所谓的文化站只不过是乡镇院内(楼内)的一间房子、一张桌子、一块牌子。文化站平时的工作主要是配合乡镇中心工作刷写宣传标语,最大的活动就是春节组织社火调演,活动经费只能是花多少在乡镇报销多少,根本没有预算内的活动经费,更没有财力添置文化活动器材。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职能没有得到发挥。

二是乡镇文化站管理体制不畅。区委办(20__)10号文件《关于乡镇重新分类定编的通知》核定19个乡镇的文化广播站编制48人,乡镇文化站专干以块管理(乡镇管)为主,人员大多被乡镇抽调从事中心工作,专干没有专用。区文化主管部门无法对他们进行管理考核,导致文化站形同虚设,未能发挥农村新文化主阵地的作用。

三是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滞后。由于部分乡镇领导对文化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认识不足,在各项中心工作的压力下,认为文化工作是软任务,是花钱多见效慢的社会公益事业,可搞可不搞,既不愿花钱投入,又不愿花精力组织开展活动。按文化站编制分配的专业人员缺乏文化工作的积极性,没有时间和精力此事文化工作.四是村文化室依托基层组织建设,全区各村都有兼容党员教育、科技培训、广播宣传等文化功能的场所,但设立专门文化室的村仅有30多个,仅占全区总村数的十分之一。文化室的配备,除“农家书屋”工程配发的图书外,几乎没有什么活动器材,管理人员大都由村干部兼任,农民农闲时间的文化活动以各家各户的看电视为主,文化室的作用发挥不大。

五、已建成的书屋,图书的借阅流转和效益的发挥很不平衡,其中13个书屋设在村部,有的锁门保管,不得与读者见面,有的怕丢失束之高阁;有的借给乡镇干部长期不还;有的只装潢门面,借阅工作没有开展。管理服务的滞后,影响了图书作用的发挥。

四、对策与建议

一是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需要内容健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适合广大农民群众口味的文化生活。发展农村文化,不仅能使群众得到高尚的精神享受,同时在稳定社会,发展经济上也起着重要作用。农村文化建设,阵地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活动是载体。各乡镇要在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结合乡镇建设规划,通过改建、扩建、新建等途径,加快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步伐。

二是创新机制,培育新型文化队伍。要通过择优选聘,将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乡镇文化干部队伍中。乡镇文化站长实行乡镇推荐、文化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共同考察任命制度,将乡镇文化专干纳入文化主管部门的管理和考核。配齐配好乡镇专职文化站长和村文化室管理员,同时村级文化室管理员的配备,要由乡镇审批,文化部门备案。加强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同时进行业余文化人才资源普查,大力培植业余文化队伍,对文艺骨干免费进行培训。

三是创新体制,整合农村文化资源。要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项目的实施,整合各种文化资源,要将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成集图书阅览、广播影视、文艺活动、宣传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室),按覆盖、服务人口数量确定编制、配备专干。

四是创新载体,活跃农民文化生活。传统节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长久不衰的生命力深深根植于民间大众,其文化底蕴对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各乡镇都要积极挖掘、扶持,认真组织引导,以春节秧歌社火为代表的我区民间节俗文化活动应成为广大农村地区的文化载体。其次,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各类文化下乡活动,是促进农村文化活动的新鲜血液和催化剂,应做到进一步深入发展,应实行文化单位对口支援活动,重点培养培训农村文艺骨干,变送文化下乡为留文化在乡,以促进农民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要积极扶持农民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室,鼓励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我管理、自己组织,举办农民书社、个体放映队和业余剧团,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

五是各乡镇要把“农家书屋”工程列入新农村建设的的总体规划。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等8部委印发的《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和省委宣传部等5厅局印发的《甘肃省“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甘新出联[20__]4号)精神,今后我区“农家书屋”的建设由区财政负责书架、桌椅设施的配套,乡镇负责管理人员的报酬,由村社解决书屋的场地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