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教育管理细则十篇教育管理细则十篇

教育管理细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8:39

教育管理细则篇1

第一条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教育,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第四条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六条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第七条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第八条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防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第十条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十一条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国家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第十二条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第十三条国家对发展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十四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

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第十五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育工作。

第十六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教育工作和教育经费预算、决算情况,接受监督。

第二章教育基本制度

第十七条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第十八条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第十九条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以及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措施,发展保障公民接受职业学校教育或者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国家鼓励发展爽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

第二十条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国家教育考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种类,并由国家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

第二十一条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

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

第二十二条国家实行学位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依法对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

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扫除文盲的教育工作。

按照国家规定具有接受扫除文盲教育能力的公民,应当接受扫除文盲的教育。

第二十四条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第三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第二十五条国家制度教育发展规划,并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第二十六条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二)有合格的教师;

(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第二十七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核、批准、注册或者筹备手续。

第二十八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下列权利:

(一)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二)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三)招生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

(四)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五)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毕业证书;

(六)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七)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

(八)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国家保护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第二十九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教育教学质量;

(三)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

(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用公开收费项目;

(六)依法接受监督。

第三十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举办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其所举办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体制。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必须由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并具备国家规定任职条件的公民担任,其任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第三十一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自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兴办的校办产业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四章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第三十二条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第三十三条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教师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四条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第三十五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第五章受教育者

第三十六条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学校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女子在入学、升学、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第三十七条国家、社会对符合入学条件、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少年、青年,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

第三十八条国家、社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帮助和便利。

第三十九条国家、社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为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人接受教育创造条件。

第四十条从业人员有依法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组织,应当为本职工的学习和培训提供条件和便利。

第四十一条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

第四十二条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讼;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四十三条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

(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第四十四条教育、体育、卫生行政部门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完善体育、卫生保健设施,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第六章教育与社会

第四十五条国家机关、军队、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依法为儿童、少年、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四十六条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同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推广等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

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可能通过适当形式,支持学校的建设,参与学校管理。

第四十七条国家机关、军队、企业事业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应当为学校组织的学生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帮助和便利。

第四十八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下,应当积极参加当地的社会公益活动。

第四十九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受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其未成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进行教育。

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第五十条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体育馆(场)等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以及历史文化古迹革命纪念馆(地),应当对教师、学生实行优待,为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提供便利。

广播、电视台(站)应当开设教育节目,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文化和科学技术素质的提高。

第五十一条国家、社会建立和发展对未成年人进行校外教育的设施。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相互配合,加强对未成人的校外教育工作。

第五十二条国家鼓励社会团体、社会文化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有益于受教育者身心健康的社会文化教育活动。

第七章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

第五十三条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办学经费由举办者负责筹措,各级人民政府可以给予适当支持。

第五十四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具体比例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

第五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的单独列项。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第五十六条国务院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教育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第五十七条税务机关依法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主要用于实施义务教育。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可以决定开征用于教育的地方附加费,专款专用。

农村乡统筹中的教育费附加,由乡人民政府组织收取,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代为管理或者由乡人民政府管理,用于本乡范围内乡、村两级教育事业。农村教育费附加在乡统筹中所占具体比例和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五十八条国家采取优惠措施,鼓励和扶持学校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开展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兴办校办产业。

第五十九条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根据自愿、量力的原则,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集资办学,用于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危房改造和修缮、新建校舍,不得挪作他用。

第六十条国家鼓励境内、境外社会组织帮个人捐资助学。

第六十一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组织和个人对教育的捐赠,必须用于教育,不得挪用、克扣。

第六十二条国家鼓励运用金融、信贷手段,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六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教育经费的监督管理,提高教育投资效益。

第六十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部门必须把学校的基本建设纳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学校的基本建设用地及所需物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优先、优惠政策。

第六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对教科书及教学用图书资米的出版发行,对教学仪器、设备的生产和供应,对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图书资料、教学仪器、设备的进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优先、优惠政策。

第六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发展卫星电视教育和其他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关行政部门应当优先安排,给予扶持。

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第八章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

第六十七条国家鼓励开展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

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不得违反中国法律,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六十八条中国境内公民出国留学、研究、进行学术交流或者任教,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十九条中国境外个人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并办理有关手续后,可以进入中国境内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研究、进行学术交流或者任教,其合法权益受国家保护。

第七十条中国对境上教育机构颁发的学位证书、学历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的承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国际条约办理,或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七十一条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不按照预算核拨教育经费的,由同级人民政府限期核拨;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克扣教育经费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克扣的经费,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二条结伙斗欧、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七十三条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分刑事责任。

第七十四条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收取费用的,由政府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十五条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举办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予以撤销;有违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十六条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招收学员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回招收的学员,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十七条在招收学生工作中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回招收的人员;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八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十九条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布考试无效,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非法举办国家教育考试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布无效;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八十条违反本法规定,颁发学位证书、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的,由教育行政部宣布证书无效,责令收回或者予以没收;有违法所得的,没由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其颁发证书的资格。

第八十一条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十章附则

第八十二条军事学校教育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本法的原则规定。

宗教学校教育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教育管理细则篇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工作仍是任何一所学校的中心工作,而这一中心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学校的安全工作,特别是学生的生命安全。社会的急剧转型,引发了种种社会问题,加上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寄予过多的期望,这些都无疑给学校的安全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从教育部到基层学校,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视也是前所未有的。安全文件频发,安全检查从未停过,但安全事故仍未消减。如此严峻形势下,我们应如何来提高学校安全工作的实效?本文试着从我校安全管理奖惩细则这一制度的形成和落实,来谈谈如何促成学校安全工作常态化发展。

1.细则研究的背景

1.1社会家庭背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西部的许多外来工来到东南沿海地区打工谋生存,这在晋江已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忙于生活奔波的外来务工家长者,或因时间紧张或因教育理论不足,往往缺失对学生的监管与教育,这些都为学校w生的安全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有些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加上社会多变的诱惑,往往容易导致他们误入歧途。同时,当今高度发达的通讯设备,使学生在享受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使之成为学生之间矛盾的导火线,并引发校园群架群伤现象的产生。教育部门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视和对安全问题的追责,成为我们重视校园安全工作的一根高压线,已不容许我们出现任何一丝的差错或失职。这些严峻的形势,成为我们研究安全细则的一大重要背景。

1.2学校教师背景。作为学校,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按照学校"一岗双责"的原则,教师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负有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责。而部分存有侥幸心理的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在这之前,我校虽制定了一些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却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考核细则,最终导致大家同享"大锅饭",期末领到的安全奖金也是相同的,造成了教师对安全工作的消极应对。同时,个别教师缺少对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有时还会出现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这些都成为我们研究管理工作奖惩细则,提高教师思想认识的又一重要背景。

1.3学生背景。处于中学时期的学生,大多还是未成年人,他们的思想和心理都还很不成熟而有时又很冲动,意识不到有些问题的危险性。对于他们安全意识的缺失,需要我们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去充实。在这种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年龄,更是需要我们教师耐心地去引导和呵护。他们充沛的精力,更是要求我们教师时刻去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个别学生的翘课或旷课,课间休息时间的你追我赶,携带刀具进校园,同学之间的矛盾斗争、敲诈勒索,甚至由此引发的打架等问题的产生,表明我们要以制度的完善去提高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已刻不容缓!

2.细则的产生过程

2.1保卫处制定初稿。基于以上背景,学校保卫处开始着手撰写学校安全管理奖惩细则的初稿。初稿大致分为以下几部分的内容:

首先,先确定考核的对象。结合我校实际,保卫处认为应唤醒全体教职员工的安全意识,共同关注学校学生的安全工作,这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点。因此,我们把细则的考核对象确定为全校教职员工。对于全体教职员工,又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校领导中层年段长班主任教师,他们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负有重要的职责。另一类是科任教师,他们与学生有着直接的接触,也是安全教育的重要教师。第三类是后勤人员,尽管他们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少,但他们有时对学生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安全教育作用。

其次,确定考核的内容,这是细则中最重要的部分。根据以上三类教师的划分,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奖惩内容。年段长班主任负有对班级学生的全面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对学生的日常安全教育,做好学生的请假离校管理工作,关注学生的心理思想变化并及时与家长进行联系,对学生进行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学生携带管制刀具的排查,关注学生的课间和课外活动等内容。科任教师的管理工作有:课前的点名,课堂的安全管理,包括处理课堂突况,日常的安全工作的值班,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进行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学生携带管制刀具的排查,参加日常要求的安全教育活动。后勤人员,如生管人员、各功能室教师、卫生室人员、保安员、保洁员等,也必须做好相应的岗位安全管理工作。

最后,形成整个细则的初稿。整个细则要体现出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各相关处室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部分,这也应是细则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还对责任的大小做了进一步的明确:学校能处理的,更多的是一般的安全事故,而如果发生较大的或重大的安全事故,学校则应配合上级有关部门的调查。既然是奖惩细则,有惩也要有奖,细则中还增加了奖励的项目。同时,为了更好地进行量化考核,细则采用了分数制,纳入到教师的个人年度考评总分中,并与期末的各项评优评先、安全奖金相挂钩。以上这些,都是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2.2征求全体教师的意见。初稿产生后,我们将初稿分发到每位教师手中,征求全体教师的意见,并明确告知全体教师:本细则最终会提请教代会通过,成为学校的一个重要规章制度。由于牵涉到教师的利益,所以全体教师都很积极地对细则中的每一条内容进行讨论,并提出操作性较强的建议提案,提交教代会审议通过。最为重要的是,整个讨论初稿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对细则初稿的学习分析的过程,全体教师也做到了对细则有一个大概的掌握。

2.3学校教师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由于前期的讨论,部分教师就细则中的些许问题形成提案。有教师提议,应根据每位教师负有的安全责任的大小不同,确定不同的分数。也有教师提议,对于细则中个别内容的分值应做出变动,并给出了变动的理由。最终,细则经过了修改,提请教代会,一致表决通过。

教育管理细则篇3

一、考核项目及要求:

1、计划总结(5分):每学期按工作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做好班主任工作总结,无计划者扣2.5分,无总结者扣2.5分,详见考核细则。

2、专题活动(5分):参加相关班主任专题活动,按细考核细则给分。

3、班科联系(5分):班主任要及时与该班任课教师做好工作联系,做好协调配合工作,且做好工作记录,详见考核细则。

4、正面教育(5分):耐心细致的做学生工作,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详见考核细则。

5、干部培养(10分):组强健全班级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人员;班主任要切实加强对班干部和队干部的培训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加强班级管理;让学生民主参与管理,形成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做好相关的资料记录;配合学校做好少先队管理工作,要求详见考核细则。

6、个别教育(5分):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因事而教,查学生个别教育记录,每学期不得少于10次,每差一次扣0.5分。

7、班级常规管理(15分):按考核细则要求,每学期检查汇总后评分。 

8、家校工作(5分):加强与家长联系沟通,做好家长配合教育学生的工作。每学期必需召开一次家长会;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关爱学生,不得接受家长的请吃送礼;配合学校做好家长评教工作,做好家校联系资料,详见考核细则。

9、班级文化建设(10分):班主任要着力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打造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营造班级育人氛围,每学月更换一次班报,学校组织相关人员检查评比,见评分细则。

10、安全工作(5分):每月至少进行一次专题安全知识教育,有记录资料,差一次扣0.5分;学期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一次责任事故视情节扣0.5至5分。

11、好人好事(5分):有好人好事的专项记录,给2分;根据好人好事的量与影响酌情给分。

12、资料完成(5分):班主任应配合学校完成各项相关资料,详见考核细则。

13、特色贡献(10分):做好班级宣传工作,积极组织学生投稿;发动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详见考核细则。

14、表彰奖励(10分):鼓励班集体和班集体内学生个人参加各种竞赛,按细则给予奖励分。

二、考核方法:

1、学校成立班主任工作考核组:

组长:分管领导

成员:德育处及相关部门、教师代表组成(由教师民主推荐产生)。

2、实施考核:

每学期结束后,由考核组将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对照量化评分细则,进行量化评分后公示。

3、考核结果的使用:

a、发放班主任津贴的依据,学校将根据全校教师活工资的15%,加上相应奖励经费,按班级学生人数计算,得出班级每位学生的津贴,按班主任所在班级学生的人数,60%作为班主任的基本津贴发放到班主任个人,其余40%作为班主任的绩效津贴,按考核分的高低,得二等奖为平均基数,一等奖比二等奖高30%,三等奖比二等奖少30%。

B、作为评比优秀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的依据,凡今后上级部门要求推荐评选优秀班集体或优秀班主任,只要符合基本条件者,均按班主任考核得分进行推荐。

教育管理细则篇4

关键词:新环境;幼儿园班级管理;精细化管理

幼儿园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基础部分,只有重视幼儿教育才能使幼儿园长足的发展下去,才能保证其他教育部分的顺利进行。管理对于幼儿园来说是实现发展的前提,因此,只有管理抓的好,幼儿园的发展才能日新月异。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很繁琐,要保证它的有序性就需要运用一种相对实用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模式无疑是最合适的。具体的实施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树立正确观念

班级管理长期处于权威管理的阶段,在新环境下不能满足幼儿教育的要求,因此,必须转向服务观念。在管理模式的调整中,要做到放权,也就是让教师、家长都参与到管理中来,甚至幼儿也可以参与管理。另外,教师和家长要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规则并不是在限制幼儿的自由,而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幼儿的自由发展。班级制定的规则是为幼儿自由发展服务的,必须长期的执行下去。正确的、恰当的规则,家长不应提出反对意见,而是要和幼儿园一起,帮助幼儿在规则中养成良好的习惯[1]。

二、制定合理规则

规则是教育有序进行的保障,让幼儿有规则可遵循,合理的规则在执行中的操作性强,能更好的发展幼儿的身心。

(一)用规则管理人

1.对教师的管理

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工作内容不同,因此分工和责任也不同。教师要在合作与分工的前提下,坚持统一的管理规则。幼儿园的班级管理繁琐且复杂,无法依靠一个或者两个人来完成任务,在班级管理中要做到精细化,即把工作和责任都具体分到个人,要做到各尽其责。各个班级的教师不能随意进行班级管理,要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保持一致的管理态度,将管理落到实处。

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将自己作为幼儿学习的标杆,自己的行为决定了幼儿的行为,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规则的指导下教育幼儿如何做人。

2.对家长的管理

家庭是幼儿园实现发展必须重视的一部分,也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对家长要充分的尊重,保持平等和合作的关系,也要在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中赢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提高家长教育幼儿的水平。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对家长的管理不容忽视,要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开展的每工作,并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其中。在与家长的沟通中,要听取他们的建议,并关注他们的要求,尊重、体谅他们。同时,也要对家长提出合理的要求,要求要依据规则来提出,让家长真正的做好幼儿的第一任老师[2]。

3.对幼儿的管理

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幼儿是主体,幼儿本身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等还没有养成,因此需要规则的塑造。规则的制定,可以让教师对幼儿的管理行为有规矩可依,使幼儿在教师和规矩的双层教育下渐渐的实现自我管理。

教师要结合幼儿的性格特点,与幼儿一起制定简单又便于实施的规则,让规则和行为之间的联系最直观的反映在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中。幼儿在没有规则做出提示时往往会忘记这些规则,也不会自觉地去执行,所以规则的制定一定要明确化、具体化,教师可在班级里贴上图示来提醒幼儿遵守规则。让幼儿一直处在规则的指导下,这会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表现特别优秀的幼儿,可以让他们做值日生或者小老师,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让其他幼儿看到小老师的表现,并向他学习。

(二)用规则管理事

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标准是将事情简单化、流程化、定量化、信息化。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幼儿对事情的发展是有明确认识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要怎么去做,怎样做是对的,让幼儿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行为。在执行规则时,对事情的管理要将责任分配到个人,安排的值日生要有明确的分工,分别负责班级的不同事务:指定个人,专门负责整理图书或者专门负责分发水果。这样就使幼儿和教师的工作都能轻易的完成,使班级更有秩序,班级管理也更加简单。

(三)用规则管理物

1.班级物品规格要实现统一

班级里使用的物品规格要统一,可以使班级的形象得到塑造。班级里要进行统一的管理,例如幼儿的水杯要统一购买,学习用品和卧具等也要统一,摆放整齐划一,使幼儿的集体感在环境的影响下有效养成,又避免了幼儿间的相互攀比[3]。

2.物品的摆放位置要固定

物品有固定的摆放位置,可以避免用过之后凌乱,依照幼儿的学号、位置号等对应的方法进行摆放,将物品进行明显的标识,这样可以让幼儿知道自己物品的摆放位置,使幼儿能够更好的实现自我管理。

3.随时丢掉垃圾

在幼儿的玩耍和学习时会产生一些垃圾,这些垃圾要随时的清理掉,使教室保持整洁。如果教室的用品有损坏等情况,教职工要及时进行维修和保养,使幼儿懂得爱护公共设施,学会节约使用物品。

三、执行规则

班级成员对规则的执行要坚持,教师可用争当值日生等方式来激励幼儿遵守规则,并及时表扬幼儿,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园班级管理在整个幼儿园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幼儿园从教的教师和其他职工都应该对班级管理足够重视,在实际情况的指导下,探索出不同班级的管理模式,不断的发掘新模式,并付诸实践。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还不够明显,因此需要幼儿园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不断的完善,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东敏.新环境下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5,4(5):218-218.

教育管理细则篇5

关键词:班级管理精细化德育实效性

十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贯穿于一个人终生学习的全过程,而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则是在青少年阶段逐渐形成的。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班主任要以常规教育为突破口,通过精细化的管理使德育融入学生生活细节中,努力改变班级教育管理的方法,才能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树立科学的班级教育管理思想,大力推行班级精细化管理

科学的班级教育管理来源于科学的思想理念的指导,班级教育管理者必须按照时代的需要,树立素质发展观、学生主体观和系统整体观等正确的教育管理理念,坚持“规范、精细、特色”的班级管理原则,积极推行精细化管理,不断改革和创新班级管理模式,促进班级管理向高层次发展。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精细化管理强调的就是一个“精”字,一个“细”字。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班主任要根据精细化管理要求,做到“三个”一:对待每一项工作要精心,只有每一个环节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要做成精品。只有逐步凸显在制度上的精细化和情感上的精细化的完美结合,才能达到管理的高境界。

二、明确常规管理精细化标准,细化班级常规管理精细化内容

对于未成年人来讲,思想道德建设应从生活的日常小事抓起,从生活的行为细节抓起。班主任要明确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每学期常规的具体要求标准,从学生早上起床内务整理、早读、三餐、卫生、大课间活动到上课、课间活动、午休、课外活动、晚自习、就寝等多个方面提出具体细化要求,将学生的日常行为纳入规范化、精细化的轨道。如住校生管理细化:要求学生遵守宿舍生活管理制度,坚持每天做好三次寝室、楼道卫生,做到地面干净,垃圾及时清倒;每天内务整理要达到被褥、生活用具摆放整齐,一条线;要求学生文明就餐,按秩序排队打饭,就餐时要保持餐桌的清洁卫生,菜渣剩饭先放在餐盘上,吃完后倒入泔水桶,把饭碗放入指定位置,及时清理干净餐桌;学生要遵守就寝规定,不走动,不吵闹,按时睡觉,确保就寝质量;各宿舍要积极争创文明寝室,建设学习型宿舍。通过具体细化常规的内容,可以进一步明确班级常规管理精细化的方向。

三、落实常规管理精细化措施,不断提升班级精细化管理水平

首先,班主任要完善科学合理的班纪班规,做到制度上的精细化。制定可行的班规,内容应涵盖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表现和班级常规考评,并建立有效的、能操作的、可量化的班级日常管理考核机制,这是确立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基础。班规要制定好,更要落实好。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细节文明素养,要在细节上去规范学生的行为。如以班级卫生精细化管理为例,采取“包干到组、责任到人”的做法,将所有的卫生、班级内务承包到每一个小组、同学身上,做到“定标准、定区域、定时间、定人员”,并设立班级卫生监督员,及时检查反馈,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班级管理效率,解决学生打扫卫生不及时、效率不高等令许多班主任头疼的问题。其次,坚持以“生”为本,做到情感管理的精细化。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班主任要多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心理细节和学习细节,贴近学生,与学生交流沟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永远保持生活、学习的勇气和信心。因此,一名班主任要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用爱心、细心、耐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幸福成长。

四、改变班级教育管理的方法,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生的日常行为活动中,是否给予有效激励,其行为活动的表现及效果大为不同。因此,现代的班级管理需要采取激励策略,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潜能。班主任可以实行责任激励,扩展班委会作用平台,细化分工职责,为班级精细化管理营造开放、自主的管理环境;可以实行合作小组竞争激励,根据《年级合作小组建设实施方案》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要求,把班级学生的学习表现、行为习惯、社会实践等内容,具体地量化为可以操作的考核细则,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良好格局。除此之外,还可以实行目标激励、评价激励、榜样激励等,形成多方位的激励策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搭建学生自我教育舞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一是要多设舞台,让更多的学生获得锻炼自己的机会。如开展学生“道德讲堂”和课外活动,让每个学生通过主题班会、校园电视台,讲模范的事、讲同学的事、讲自己的事等身边的道德故事,品悟道德力量,升华自身境界;让学生亲身实践、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二是要多设岗位,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班级管理。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其思想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在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实行班级岗位设置管理,除了常设的班、团委组织外,还要设置纪律检查、仪容仪表、宣传出版、环境保护、宿舍管理等多个创新岗位,使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承包一项工作,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实现人人当班级的主人,人人当班级的管理者,开创“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的新局面。

教育管理细则篇6

关键词:常态管理;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2-0174-02

精细化管理就是用精心的态度实施细致的管理过程,以获取精品的结果。把精细化管理引入幼儿园,其目的就是要求我们关注细节,把看似简单的、容易的事用心做好,幼儿园工作平时看似简单,其实零碎繁琐,小到生活琐事吃、喝、拉、撒、睡,大到幼儿园建设、制度制定、人员管理、教育教学、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等都要求我们从细节入手,做好每一件小事,这就是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也是幼儿园常态管理的真实写照。

一、园内环境建设打造精细化

校园环境是幼儿园办园理念的外在表现,良好的环境能陶冶情操让人精神愉悦,可以给师生提供更多的创造空间,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了营造健康和谐、充满温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福建省长乐市吴航中心园(简称我园,下文同)聘请专业设计人员对园内环境进行了精心设计、改造。首先是大环境的建构:由于幼儿园楼上是居民房,常常有生活垃圾、居家用品杂物从空中坠入幼儿园操场,给师生带来诸多了不安全因素,我们在操场上方四周建造了安全防护篷,选用蓝色膜为底色,配以白色的钢架,寓意蓝天白云,建成的防护篷美观又实用,是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出于安全考虑,我们还在园门口过道修建了透光性极好的风雨防护顶篷,既给校园增添了安全系数,又方便了家长接送孩子在等待过程免受阳光、雨水的困扰。其次,小环境的创设更着眼于精细,由于园所的活动面积小,我们就在空间和边角的地方做足功课,巧妙利用空间建造小阁楼做寝室,寝室下创设了活动区域,既拓展了活动室空间,又安全实用,更给学习、生活增添了童趣。另外,我园充分挖掘楼底小角落开辟固定区域,还在幼儿寝室、固定区域角及园内各处可利用的边角处都进行了软包处理,大型器械区的地面用了塑胶倒膜,二楼楼道整体安装了有机玻璃窗,雨天,我们在活动室走栏铺上了防滑地垫,活动室、睡眠室、幼儿床铺、盥洗室等几经改造都呈现出细致的管理,现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环境内外有机结合,每个墙面皆教育,每个空间、每个角落都得到有效利用,视野上实现了和谐统一,温馨典雅,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环境育人”的作用,体现了小而精的特色,管理在细节中获得了成功。

二、常规工作开展追求精细化

《福州市幼儿园精细化管理内容与要求》是幼儿园一日活动各环节合理组织和实施的科学性指导文件,也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有力保证,我园以“常规”为指导,以精细化管理理念为引领,把这种理念渗透于保教工作的全过程,融入到幼儿园一日活动各环节的规范操作中。我们要求每个班级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实际发展水平制定出可操作性的规则要求,让教师、保育员明确一日活动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同时也让孩子明确在各个环节中做什么、该怎么做,通过日常工作的实践,各班教师、保育员又共同制定出班级的值日生工作要求、进餐进点规则、盥洗细则、午睡常规等细则要求,同时,我园还制定教师一日工作绩效考评细则、保育员一日工作环节细则,确保一日活动各环节精细化、规范化,使常规工作管理逐步走向常态化。

《精细化管理要求中》明确指出:幼儿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小于两个小时,我园的实际现状是户外活动场地小,生均1.5平方米,为了保证孩子在园内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促进其身体健康发展,我们对户外场地进行了严格规划安排,大班周一、三、五在户外锻炼,中班二、四进行,小班年段则利用中、大班早操时间在操场四周活动,而每日的户外游戏在场地安排上则与早锻炼相反,中、大班年段交叉进行,小班的户外游戏安排在午点后的时间段,同时,笔者还允许小班年段可以利用操场空隙进行活动,通过这样的安排,园内有限的户外活动场所得到了充分利用,也保证了孩子在园期间有足够的运动时间。在作息时间安排上,我园只掌握大方向,至于集中活动、游戏、自由活动等各个环节则由老师自行把握、控制,可伸缩的时间安排给老师的教育教学及其他活动带来方便,同时有效避免了时间上的列形浪费,也给予教师充分的自由,行政值班领导则通过每日的绩效检查,获取老师们一日工作信息,记录各方面的工作情况,这样的管理凸显了园本特色,使管理因精细化而精彩。

三、教职员工管理讲究精细化

尊重每一位教师、相信每个教职工,引领他们感受工作的乐趣,体验工作成功的喜悦,是幼儿园细化管理的出发点,作为管理者,要通过各种方式去关爱每一位教职工,做到以诚待人、以心换心,深入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家庭生活,等等。对他们的方方面面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与成绩,真诚地为他们排解内心的苦恼,工作中的困难。我园有位保育员阿姨,家庭生活比较困难,有一次她儿子生了重病,花了不少钱,为此,我园组织了捐款,为保育员儿子捐款,让阿姨感受集体温暖的同时,物质上也得到了帮助。此外,我园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临聘人员有事请假必须请一人代班,本月的绩效工资也要相应扣除,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如果都用死板的框框条条加以约束,难免会有些不尽人意,因此,我们会根据具体情况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更向人性化方面倾斜。

为了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在节假日常组织员工郊游、踏青、旅游、娱乐,重大活动还会给予适当补贴,在幼儿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在管理过程中,我们还充分发挥民主,当幼儿园有重大活动时会征求他们的意见,倾听他们的建议,让他们真正成为幼儿园的主人,即使在园长外出的情况下,幼儿园的工作也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因为他们的心中装有幼儿园,装着责任、装着爱。人性化、民主化的管理,使幼儿园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管理因精细化而和谐。

四、保教有机结合实现精细化

为了确保幼儿园一日工作各环节的精细化、明确化、规范化,我园以《常规》为准绳,对教师、保育员在一日活动各环节的工作、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并通过每日的绩效检查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各项工作。首先,我们要求教师、保育员要充分认识保育和教育配合的真正内涵,做到分工不分家,工作过程相互合作,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连贯性,共同完成保教任务。其次,要求保育员跟进配合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明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现的配合方式,并熟练操作程序,确保教育教学顺利进行。再次,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的有机合作,改变整齐划一、高度控制、消极等待等现象,达到既满足教学活动的需求,又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同时我们还要求保教人员熟练掌握各过渡环节的转换信号(音乐、铃鼓节奏、手势等),促使保教配合形成合力,提高保教质量,管理从精细中体现精彩。

在精细化管理中,“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把精细化作为常态管理是我园追求的目标,但并不是管理的最终目标,而是一种延续和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延续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思路,向园本化、特色化管理迈进。

教育管理细则篇7

一、责任教育背景下的德育评价建构原则

(一)统一性原则

德育管理特色遵循着与学校教育特色保持高度统一的原则。德育评价的根本作用,是为了提升德育管理水平,根本任务是形成与学校教育特色保持高度一致的德育管理特色。

德育评价在操作层面着力,是为了更好地支撑管理特色和教育特色框架,更好地把握德育管理特色与学校教育特色之间内在的承继性关联。

坚持“德育管理、德育评价、学校教育特色”之间的统一性原则,建构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是解决德育管理中存在的“德育与师生生活远离”、学校教育中存在的“智德分离”现象的科学方法。

(二)实效性原则

实效性是德育评价的典型特点,体现着学校教育特色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新规律、新内容”,同时也发挥着检验德育管理是否有效的关键作用。因此,学校教育特色的高效落实,取决于德育管理的高效落实;德育管理的精细成功,取决于德育评价的科学精当。

评价会对管理效果进行直接的反馈,从而对管理产生客观的评判般的影响。因此,德育评价的科学建构,才是提升学校德育管理有效性的关键问题,才是事关学校教育特色整体高效落实的关键问题。

二、责任教育背景下德育评价两维目标的建构

建构德育评价的两个基本目标,有针对性地积蓄管理的核心力量,逐步形成德育管理的高水准,从而保障学校教育特色的加速实现。

目标一:规范德育“自主管理”体系,提升德育特色管理水平。

建立适应校情的德育“自主管理”体系,使师生自觉地把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德育管理目标,在内心加以理解和体验,并通过实践转化为比较稳定的自觉行为能力,积聚精神正能量,使师生互为榜样,共同成长。

用“以人为本、师生共同成长”的治学观念指导德育管理体系运行的全过程,以“年级、班、师生个人管理评价量化指标”为基本框架,以“自评与互评和检查累积情况”相结合、“个别辅导与每日测评”相结合、“评估与评优”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随时更新、补充德育管理体系的操作方法,增强德育管理体系的操作力度,保障体系操作的成功。

目标二:实践全员德育的大德育观,强力做实学校教育特色。

用“落实责任教育,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这一全员德育的大德育观,实践德育评价系统。完善德育制度的建设,优化德育工作系统,细化德育各级管理部门的评价指标,使评价在管理中实现,管理在评价中完善、提高。全体教师按“责任岗”分工上岗,全天候地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上执行责任岗管理职责和评价标准;管理人员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管理评价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而实现全员、全面、全程的大德育。

三、责任教育背景下德育评价基本内容的建构

我们坚持“德育管理、德育评价、学校教育特色”之间的统一性原则,务实分析我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依据《学校德育序列管理――评价细则》,确定将评价分为3项一级指标(思想责任意识、行为准则、个性品质)和15项二级指标(家庭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国家意识、知责知行、诚实守信、个人耐力、合作精神等),细化的评价内容避免了管理的空洞和德育评价内容的概念化。

(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指标

1.总体评价指标的确立。

从师生每天的生活细节入手,寻找到适合师生心理特点的、具有现实特征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充满生命力的评价指标,而“3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的确立,恰恰体现出了德育的实效性,展示出了德育评价的严谨性和可行性。

通过“校级―年级―班级”三级管理评价模式的科学操作,进一步强化管理与评价的结合,通过利益驱动、层层反馈、重点讲评等,促进评价目标层层落实、环环紧扣的良性循环,形成从德育管理到德育评价的自然生成过程。

2.强调评价体验的作用。

重视管理价值的向下传递,强调评价体验,利用真实的评价体验,直接与对师生管理能力的培养进行对接。“教师、学生、家长”三维评价体系的运行,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对学校德育的内化动力与调节力,从而在师生“教”与“学”的空间中和时间上,进行德育评价“各类指标的制定、操作体系的论证、运转模式的融合”等综合性建构,使“观念、思想”成为有审美价值的道德实践。

(二)多维度评价模式

1.“多维评价”模式的科学运用。

“多维评价”的各级指标,是在对学校的教情、学情等一系列实际情况,进行客观系统和有针对性、可行性、科学性的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向纵深引领,让其在师生“教”与“学”的生活中自然地生成,由于这是在师生教育生活中自然生成的标准,因此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保证了各级指标的认可度、满意度。

“多维评价”模式的科学运用,是德育评价的核心内容,起着激发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作用,能够促进评价指标的高质量完成。对评价模式运用过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能创造性地论证解决,从而助推德育管理“成特色上水平”。

2.全方位德育评价的实施。

全方位德育评价的实施,是指把各级评价指标覆盖在师生的“空间维度、时间维度”上,强调的是评价的全方位、全天候覆盖。

德育评价在总体指标下,划分成不同层次、多个可以具体实施的分指标、子目标。细化、量化评价指标,从师生的“思想责任意识、行为准则要求、个性心理培养”等方面的实际出发,将评价指标分解成若干独立的层次(一级、二级、三级指标,过程评价);各年级根据评价的总体指标,遵循师生身心发展规律,搭建各年级不同教育阶段的具体评级指标(分年级指标,结果评价),形成相互衔接、层次递进的指标结构。

四、德育管理评价基本建构带来的思考

在德育评价取得了一定成果、解决了一些难题的基础上,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索和研究。

(一)关于师生个性化评价的思考

我们通过《学校德育序列管理――评价细则》中阶段性评价的结果分析,呈现出的仍是有相似性的“一群人”,而不是个性鲜明的“一个人”,在这方面我们仍在进行着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二)关于多维度评价模式的思考

教育管理细则篇8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细节收获

目前,学前教育已进入了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的新阶段,教育的优势归根结底是管理的优势,而管理的优势则是通过细节体现出来的。在管理工作中要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精益求精地开展好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在细节中产生管理的最大效益。

一、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推行民主优效的管理

细节一:幼儿园实施规范管理的行动指南――《幼儿园内部管理工作手册》的汇编。

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将幼儿园多年来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加以整理、充实、完善,汇编成《幼儿园内部管理工作手册》。通过该《手册》的汇编,对幼儿园各项工作和各类人员的要求加以条理化、系统化,使管理工作更加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

细节二:幼儿园实施民主管理的宣传阵地――“幼儿园不同内容橱窗”的呈现。

幼儿园有多块橱窗,各个橱窗宣传展示的主题明确,但侧重点各不相同。如:各个班级的橱窗既向家长宣传卫生保健知识、活动开展、教育法律法规、《指南》精神等,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园生活和当前幼教动态,形成家园互动;在幼儿园的园务公开橱窗中,公布收费标准、每周食谱及每月伙食账目、重要通知通告等内容,是幼儿园工作公开、民主化的呈现窗口。

细节三:幼儿园实施科学管理的有效途径――“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

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有利于幼儿园在认真分析园情的基础上,使办园目标具有针对性。“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从管理目标、队伍建设目标、教育教学目标、基础建设目标四个方面非常具体地提出了幼儿园发展的方向,使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和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具体。

二、加强教工队伍建设,锻造素质优良的队伍

细节一:师德建设活动――秉持师资队伍建设中“师德为先”的理念。

师德是幼儿园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准则和规范,是教师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在管理工作中,要一直把教师的师德建设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每学期都制定师德建设计划,开展师德建设活动。

细节二:家属联谊活动――打造和谐、有凝聚力的教职工群体。

幼儿园的工作离不开全体教职工的倾心付出,也离不开他们亲人的大力支持。为了答谢各位教职工家属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增进幼儿园与教师、家属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促进幼儿园健康和谐发展。

细节三:教师分层培养――建构不同层次教师阶梯式培养体系。

由于年龄、专业追求、自身素质等原因导致教师队伍层次差异较大,统一目标要求难以满足每个教师自身发展的真实需求。为了促进每位教师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从一般教师、骨干教师、新教师不同层次来制定幼儿园三年、学年度师资培养计划,使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找到更加适宜的生长点、结合点,努力为每位教师铺设专业化成长的不同道路。

三、实抓卫生安全工作,创设优美安全的环境

细节一:图标的使用――让环境教育呈现得更具体、更形象。

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有意识地运用具有形象性的图标来指导幼儿的学习生活,有利于他们尽快习得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习惯,从而获得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如:材料、器械放置时利用图标让幼儿知道什么物品应该摆放在什么位置;楼梯上贴“脚印”的图标,让幼儿明白上下楼梯向右走等等。

细节二:保育专题活动――让保育工作开展得更科学、更有效。

保育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管理中,要秉持“保教并重”的教育原则,在致力于造就一支优秀教师队伍的同时,努力造就一支优秀的保育员队伍,将保育质量的提高作为幼儿园常抓不懈的工作。不仅重视保育员日常的操作规范,同时利用保育员业务学习的契机,以保育专题教研的形式开展保育员学习培训活动,通过互动、探究、学习来深化学习内容,巩固专业知识。

细节三:安全教育工作――让安全工作开展得更常态、更实效。

安全工作是幼儿园重中之重的工作,要提高广大教职工做好安全工作的意识。幼儿园的管理者应该发挥好引领和指导作用,把安全工作列入幼儿园的总体工作计划中,并按照幼儿园安全工作的要求,严谨、规范、扎实地开展,实现幼儿园安全工作的常态化。

四、精细班级常规工作,提高幼儿活动的质量

细节一:班级养成教育专栏的创设――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班级墙面的空间,来进行养成教育环境的创设,充分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通过图文并茂的内容,让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细节二:班级各类标志区域的创设――促进班级常规工作的精细。

为了精细幼儿园的保教常规工作,各班开辟喝水区域,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孩子的喝水情况,可以引导个别不爱喝水的孩子多喝水。中大班还开辟气象站、值日区域,让孩子自己记录天气,争做能干的值日生。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还激发他们愿意为集体做事、为他人服务的美好情感。

五、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打造幼儿园特色品牌

细节一:以点带面的教研方式的实施――使教研活动在创新的方式下更有效。

为了有效开展幼儿园教研工作,采取“以点带面”的教研方法,各年级选取一个内容作为自己的教研中心工作,年级组成员集思广益,在一定时间内,把所负责的中心工作做精、做细,从而起到示范作用,来增强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细节二:扎实进行课题的研究――让幼儿园的办园内涵在课题支撑下更丰富。

幼儿园要结合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帮助教师深入思考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和游戏课程实施的定位,明确教科研工作开展的方法、步骤、目标等,鼓励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积极探索。每位教师都要参与课题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成果向全园推广。

六、构筑家园沟通平台,拓展开放的教育格局

细节一:新生家长会议――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

每学年初召开小班新生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概况及家园配合需注意的一些事项等,还向新生家长进行幼儿入园焦虑问题的教育指导,帮助孩子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细节二:走进社区活动――形成开放多元的教育格局。

家庭、社区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走进社区开展活动。如国庆节参观新四军纪念馆;走进我们茅山旅游胜地,领略喜客泉、纪念碑的神奇等,让孩子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中成长。

教育管理细则篇9

关键词:高职高专;工科学生;量化管理;原则;实践

班级作为高校学生的基本组成单位,各种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都是通过班级来实现的,加强高校班级管理是顺利完成各种教育教学的重要保障。在班级和学生管理中,量化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借助于对班级和学生学习、工作、纪律、精神风貌、生活卫生等诸多方面的评分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果。

一、高职高专工科院校班级量化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最近两年的高职高专工科院校量化管理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果只依据不成系统的、简单的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班级的优劣,量化管理不但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会给学生的发展和班级的管理带来更大的负面效应。

(一)实施细则没有紧扣高职高专工科学生的特点

由于高职高专工科院校的学生及其培养目标有其一定的特点,仅仅依据相关粗线条的量化管理规定是不足以做好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的,目前实施的班级和学生管理的量化项目还存在一些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必须针对高职高专工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进一步完善班级量化管理的细则,包括量化的项目和相关的评分、评价标准。

(二)对量化管理的看法本末倒置

对于量化管理,老师和学生都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误区,应进一步理解评分量化不是评价的目的而是教育的手段,对班级和个人实行量化管理并不仅仅是为评奖评优评先进提供相关依据,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激励学生更好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三)班级量化管理方法单一

单纯的进行量化管理会降低教育的效果,一些学生在一定时期内表现出一定行为或者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是出于自觉,而是为了赢得分数,久而久之助长了学生的功利思想,使学生形成了双重人格,或者对学校的管理产生抵触情绪和不满,对学生长远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二、高职高专工科院校班级量化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量化管理作为一种学生、班级、年级乃至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具体的量化内容和量化方法上应该切合管理的实际目标,体现管理对象的特点,但是作为高职高专学生班级管理的手段,却有共同的原则需要我们遵循。

(一)稳定性原则

量化管理作为一种长效管理手段应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稳定不但是对量化管理内容的要求,也是对量化管理实施的要求。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一些管理者还存在管理随意的问题。在量化管理细则中随意制定一些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制定的不科学,在管理实施之初又没有对学生进行详细说明,从而造成管理漏洞、重复劳动,也大大影响了量化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在量化管理实施过程中,一些管理者不能持之以恒,在实施过程中或一个量化周期结束时,随意更改量化项目、改变规则,造成“虎头蛇尾”、“言而无信”的不良影响,甚至失去学生的信任。

所以在对学生班级进行量化管理时,首先应仔细推敲量化管理的项目和内容,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量化细则。比如我们设定班级量化的管理的项目包含:学习成绩、思想作风、教室寝室卫生、早操晚寝、素质拓展等一些项目,每个量化周期都要对这几项内容进行考核,使量化管理的项目和内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律性,使学生有章可循。如果在实施中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也应尽量避免中途改弦更张,可以在征集意见、充分论证后,从下一个周期开始实施。

(二)系统性原则

进行量化管理不但要求量化管理的内容和实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也需要形成系统,对班级和学生量化管理不系统,就不能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出十分公平的评价,并且容易造成学生两级分化:好的愈好、差的愈差;以及大一、大二和大三年级在守纪和进取方面分化严重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在短周期量化管理的基础上“拉长战线”,形成一个关联学生三年学习生活的系统。比如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的优异成绩和不良表现将在学生大三就业推荐时给予适当体现,从而增强学生注重整体过程表现的目的性和主动性,也增加学校和老师在对学生就业做推荐时的公平性和可执行性,同时也有利于对管理难度较大的大三学生进行管理。

(三)动态性原则

目前的班级学生量化管理大多停留在机械的依照量化细则加分或减分的层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的功利思想、实用主义的负面效果和班级学生的两级分化,没有在更大的范围内,起到它的激励和导向作用。针对这种问题,已有教育者敲响了谨防班级量化“过度理由效应”的警钟。所以量化管理亟待我们进一步完善量化管理评价体系,形成动态评价体系,突出量化管理的导向性,避免学生为了分数而行动。例如,学生旷课一节扣3分,该学生拾金不昧又加了3分,从总成绩上看学生既没有违反课堂纪律,也没有获得嘉奖和鼓励,而实际上这两项内容是不能够相互抵消的。另外我们应在系统量化的基础上加大质量跟踪,对要求进步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引导。

(四)导向性原则

量化的重要目的在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发展,这就要求在制定操作细则的过程中要结合学校的教育要求,班级管理的实际,体现出量化的导向性。所以我们在对高职高专工科院校进行学生班级量化管理时,应该充分结合高职高专工科院校学生的特点,符合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由此,我们可以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成绩考核时,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对违反实习、实训纪律的情况加大处罚力度,鼓励学生考取“双证书”或“多证书”,对学生的创新意愿要尤其保护,鼓励学生多出创新成果。

(五)可操作性原则

制定量化细则是为了实施管理,所以要特别注意量化细则的可操作性。社会的不断发展会使得学生的思想及行为也在不断地变化,再全面的量化细则也不可能涵盖所有学生的所有行为,所以制定量化细则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具体、外显的行为可以细化出评分标准,而对一些不适宜机械赋分的行为则需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自我约束和调节空间。

三、高职高专工科院校学生班级量化管理的实施

(一)正确引导、定好细则

班级量化管理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将其内容用数值来表示,并根据数量统计结果得出评价结论的一种管理方法。也就是说,将学生的行为规范细化成若干项目,对每一项目、每一层次都给予相应赋分,通过加减分来衡量一个周期内学生的行为,并给予终结性的评价。这样的方法对老师来说,可以方便直观的对学生进行考量,但却对部分学生造成误导,本来学生努力学习、拓展素质是出于兴趣和自身发展需要,但久而久之却变成“为得分而去做”,从而使学生的行为调控总是停留在他律层面,而无法转变为自觉行动。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实施量化管理前,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将教育的要求、手段内化为学生发展自我的需要,帮助学生端正态度,正确看待量化管理这个教育监督手段,而不是将其作为目的对待。也只有如此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制定量化细则是进行量化管理的前提,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实施细则,所以在制定具体的指标体系时,不但应符合学校相关管理规定,还应充分研究管理对象的特点,结合具体培养目标制定。管理者(辅导员、班主任)也可以将实施细则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讨论后使用。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对实施细则的宣传、推广途径。当然,经过反复讨论后的实施细则,一般也会更加合理和贴切。

(二)严格执行、适度评价

管理制度一旦制定,如果不落到实处,就变成了一纸空文。所以管理者(辅导员、班主任)要经常督促、检查落实情况,尽量克服各种困难,使已经制定的制度一丝不苟的落实到位。一个周期的量化结束后,管理者要兑现当初的承诺,赏罚分明,这样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取信于生,也将有利于以后量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对已制定的制度,执行态度要坚决,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却要注意“适度评价”。因为学生的行为表现本身就是一个模糊量,在行为的动机和意图上存在隐蔽性和不可预测性;人的行为表现不仅存在着质的差异,也表现为程度上的不同;社会变化和人的需要造成了行为的多样性。所以单纯的割裂行为及行为背景的机械赋分,不但难以真实反映行为的性质和水平,影响学生对评价的认可,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体验和行为发展。此外,量化时的赋分并不是越细越好,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性,过于严厉的量化,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过于具体的操作也会消耗管理者过多的精力。

在量化管理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特别提出。根据我们的工作经验,量化重在过程,且需要及时向学生反馈。有些老师将所有的量化工作积压在学期末进行,这不但增加了期末的工作压力,也容易造成材料遗失,导致工作出现漏洞。每周或每月将量化成绩向学生公示,可以趁热打铁的对学生进行激励和引导,有利于发挥它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及时梳理班级和学生在短周期内的成绩和错误,会使量化管理更加公正、透明;同时,学生参与量化管理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锻炼工作能力、学习、反思、总结的过程。

(三)多措并举、不断完善

对学生和班级实行量化管理可以提高工作实效,但即便如此,量化管理也并非万能,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量化管理应和多种教育方法结合起来,从整体上对学生进行量化管理代替不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集体对个人的带动作用。

做好一个周期的量化管理并不能一劳永逸,它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和班级的发展动向,不断调整具体实施措施,使老办法焕发新活力,不断开创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总之,我们进行班级量化管理目标在于:通过严格考核,赏罚分明,形成你追我赶、争当先进、奋发向上的风气,从而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的意识和能力,端正学生对量化考核的态度,进一步做好学生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建设和谐校园贡献出教育者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庞云凤,秦克铸.班级量化管理中谨防“过度理由效应”[J].河南教育,2000(7).

教育管理细则篇10

[关键词]幼儿教育精细化管理措施

幼儿园日常管理工作要强调精细化管理的措施,将精细化管理原则渗透到生活管理和教学管理之中,搭建起园内外共同管理的桥梁,为幼儿设置更为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本文重点分析了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建议。

1.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精细化管理首先是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概念出现的,将这种管理理念应用于幼儿园管理中必然会使得幼儿园管理出现全新的局面。幼儿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模式,面对的是年龄更小、更需要呵护的群体,因此精细化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专家所接受,可以说精细化管理就是幼儿园内部急需实施的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

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对幼儿园文化行为的建立方面,有着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幼儿园自然就能够从管理细节方面得到好评,并在长期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沉淀为一种管理制度、一种常态管理机制,就会使幼儿园管理和服务成为一种品牌,就会提高幼儿园内外部的公信力,从而推动幼儿教育得到更好地发展环境和市场竞争力。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做到“事无巨细”,而是应该全面地进行组织、梳理、监督、控制,进而形成有效的细节管理控制,并变成新的标准、规则和机制。[1]

2.幼儿园日常精细化管理措施

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对幼儿的安全、食品、游戏、教学等多方面的日常化管理几乎包括了幼儿园管理的所有层面。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开展精细化管理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精细化组织

日常化管理要有精细化的组织结构,精细化的组织结构能够使得幼儿园内部的所有工作都有迹可循,能够人人尽其则,保证管理的实效性。精细化组织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明确的精细化分工。从教育教学、家长沟通、卫生、安全、档案等日常机构着手都要设立专门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并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避免出现管理漏洞。例如:当前很多小型幼儿园也认识到了精细化组织的重要性,往往会在设立“班级主任”的情况下,再次设立“生活老师”,将幼儿生活与教学划分,保证工作管理的完善性。当然,这种简单化的划分还是不够的,应该从多方面进行精细化的组织设计,并及时进行负责人的公布,保证制度的健全,为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

2.2精细化整顿

任何管理工作都不可能完全没有漏洞,为了避免出现幼儿园管理问题,应该设立精细化的管理整顿措施,具体来讲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

2.2.1深入调查,调整方案

针对现有的幼儿园管理组织和措施要深入化地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对象包括:幼儿教师、家长、幼儿。方式应该采用园长直接深入和问卷调查、家长会、电话询问等形式。通过深入化的调查,管理部门要切实地进行方案调整,形成全面化的精细化管理方案,使得管理措施更为精细,突出重点。[2]

2.2.2科学指导,自查自评

幼儿园管理部门应该协调管理组织和社会教育专家进行幼儿园内部的考察活动,针对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科学的指导,这种指导活动应该是经常性的,并对精细化管理工作提出相应的建议。同时,园内部也要经常性地开展自查自评活动,与实际管理工作相结合,确定精细化管理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和预设成果,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自查自评活动,不断创新方法,提高效益。

2.3精细化自律

2.3.1教学自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学是最为精细的的思想情感艺术。的确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职业必须要运用最为精细的思想情感艺术,而这种艺术的体现不是通过硬性化的制度控制所能够实现的,必须要通过教师的自律行为才能获得。教师自律的行为获取渠道要通过培训和教育导入,因此对于幼儿园的精细化管理来讲应该要实现“精细化自律”的培训,通过职业道德的培训使得教师认识到精细化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要通过精细化工作考核实现对教师的物质奖励,最终实现对精细化自律管理的全面约束。通过精细化自律的培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教学问题就会自动自觉地进行问题研究。例如:特级教师朱静宜老师的文章《女孩子回答,男孩子补充》就是通过对日常教育工作的研究发现的问题,并针对“男孩踊跃,女孩不愿意发言”的情况设计的教学措施。因此可以说精细化自律管理和培训,使得幼儿园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教育能量,并最终将工作与个人发展融为一体。[3]

2.3.2生活自律

当然,精细化自律也涉及到日常化的生活管理,要针对幼儿的安全和健康问题进行自律教育,使得生活教师能够随时注意幼儿的健康状况,自动自觉地进行全面化的呵护。管理组织者则要对有自律行为的教师进行表扬和鼓励,在幼儿园管理文化的影响下形成全面的自律行为,并通过现场管理规范,加强工作指引,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管理错误带来的损失和意外事故。

2.4精细化沟通

幼儿教育过程中,与家长的沟通有利于建立家庭、学校的双方教育机制,本文重点分析了日常化的沟通艺术,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2.4.1审时度势,采取主动

在与幼儿家长的沟通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家长对老师谈话内容的反应,也就是要注意察言观色。在沟通过程中由于谈话的内容是以“幼儿”为主的,因此家长往往会特别重视谈话的内容,也在教师言语的字里行间来分析孩子在老师心理的地位。在沟通的过程中如果家长出现反感的反应,教师就应该转变沟通方式做出纠正。另外,教师要注意采取主动沟通,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利用网络和电话等信息手段进行主动沟通,主动沟通能够建立良好的教育关系,尤其在孩子在学校内出现问题的时候,主动沟通能够减少摩擦,避免家长对突如其来事件的不理解。

2.4.2真诚教育,寻找共鸣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建立在对“孩子”的教育共鸣之上的,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拿出十二分的诚意来对待教育工作,实现教育上的优势作用,这是与家长沟通的基础。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认真观察每一名幼儿的表现,把自己对孩子的了解、印象,如孩子的饮食习惯、常规习惯、兴趣爱好等说给家长们听。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自然就增高了,也形成了双方的教育共鸣,在家长心理层面形成了“共同教育”的心理认可度,这自然更有利于沟通艺术的实施。

2.4.3激励沟通,表扬渗透

如今的幼儿教育理论推崇“激励教育”,这种教育方法也可以应用于与家长的沟通之中,因为家长也需要表扬。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善用激励沟通的机制,通过谈话鼓励家长了解更多的教育新理念。例如:“我发现你对教育孩子很有办法呀。”或者是“你说的真的很对呀,就应该这样教育孩子。”诸如这类的语言能够激发家长重视孩子教育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得家长与老师的关系更为融洽,便于老师向其宣传新的教育理念,讲明孩子教育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

综上所述,对于幼儿精细化管理教育来讲,必须要重视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并根据具体的情况设立精细化管理的组织,制定精细化管理制度。通过幼儿园内部文化的建立实现对教师自律行为的引导;通过与家长的精细化沟通实现共同教育的目标,最终搭建起管理的桥梁,共筑幼儿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吴小青.浅谈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效益提升[J].学校管理,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