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环保培训制度十篇环保培训制度十篇

环保培训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9:12

环保培训制度篇1

【关键词】环保人才队伍建设职工教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184-02

职工教育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工厂、矿山等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人和一般职工进行的培养训练活动。职工教育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的可靠保证,它同现代化建设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结合广西环境保护工作实际,本文的“职工”指的是广西环保部门工作的在职人员,包括在职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环保职工教育是按照广西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要求和职工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职业道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和技术业务素质的教育,具体来说,是指对职工进行岗位培训、技能培训、提高学历等培训教育的活动。

一、广西环保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据笔者2016年7月对广西环保部门在编人才队伍情况的调查来看,广西环保队伍人才建设中存在着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环保专业人才缺乏、人才培训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与新时期广西环保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还有较大差距。

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人才总量偏少。从学历来看,高学历人才仍旧偏少,全区有硕士学位的人才222人,占全区环保部门的5.1%,博士学位的人才为18人,占0.4%。从职称来看,全区环保部门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为288人,占6.6%。由此可见,全区环保部门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总体偏少,人才总量明显不足。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多集中在自治区级的环保部门,市级、县级环保部门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低,迫切需要加大培养力度。从学历上看,全区环保部门硕士以上学位的人才共240人,全区14个市、县环保部门硕士以上学位的人才仅149人,平均每个市不到11人,而自治区级环保部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人才达到91人。全区14个市、县环保部门高级职称的人才仅185人,平均每个市不到13人,而自治区级环保部门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达到103人。三是环保专业人才缺乏。从全区环保部门来看,具有环保专业的人才为1781人,占40.8%,大部门为非环保专业人员,其中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农村环境保护、核安全监管等人才数量较少,部分专业人才缺乏,不利于广西环保工作的开展。四是人才培训水平、质量有待提高。广西环保职工教育培训中存着培训未进行科学规划、优质培训资源缺乏、环保培训模式单一等问题,需要不断改进。

二、广西环保人才队伍建设中加强职工教育的意义

(一)加强职工教育,是提高环保队伍能力素质的有效途径

加强环保职工教育,通过对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职业道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和技术业务素质的教育活动,对职工进行岗位培训、技能培训等培训和再教育,可以促进环保职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培养造就一支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思想好、懂业务、会管理,适应环保工作需要的环保人才队伍。某种程度上说,职工教育是培养和造就环保人才队伍的重要手段,职工教育抓得好不好,是否落实到位,直接影响到环保队伍素质的高低。

(二)加强职工教育,是促进环保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并把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作为“十三五”发展目标之一,提升了环境保护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广西环保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但目前环保职工固有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已不能完全适应环保工作发展的需求,加强环保人才队伍建设是时展的要求。环保职工教育工作与环保事业的发展紧密关联,因此,应加强职工教育工作,不断增强职工主动学习提升自身素质的内在动力,提高环保职工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推动广西环保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建设广西生态文明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三、广西环保人才队伍建设中加强职工教育的措施

(一)提高职工培训质量,不断增加环保人才总量

职工教育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在职教育、继续教育,具有灵活的特点,利于环保职工在兼顾工作的同时,能够继续学习环保专业知识,继续参加提高学历的培训。提高培训质量,是在繁忙的业务工作压力下,提高环保人才总量,培养环保紧缺专业人才的有效方式。

1.对环保干部培训进行规划。根据《全国环保系统贯彻落实〈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实施意见》的精神,制定广西环保干部教育培训的5年规划,形成能够指导各市环保干部教育培训的纲领性文件,以推动全区环保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科学、系统地开展。

2.充分开发利用培训资源。建立环保培训骨干师资库,同时也鼓励环保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优秀的基层干部上讲台的制度,为培训骨干师资库储备人才;加强培训教材体系建设,建立优秀教材的奖励机制,开发广西环保的培训教材,力争推出一批精品教材、精品课程;充分利用各方优质教育培训资源,有计划地加强与各级党校、高等院校和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等部门的合作,并建立长期合作的机制。

3.不断改进环保培训模式。创新培训模式,适当加大案例式、模拟演练式、抢答式等教学的比重,尝试“参培人员讲课制”,突出学员主体地位,有效激发环保干部职工的学习热情。开发特色培训内容,突出环保前沿知识、较新的环保技术知识以及国内外环境管理的先进经验,将实用性与新颖性有机结合,并建立课程把关机制。

(二)突出对基层人员培训,逐步改善环保人才结构

1.开展“送培训下基层”活动。采取集中培训、跟班学习、监测技术大讲堂、培训大篷车等多种培训形式,重点加强对广西各市、县环保部门环境监察、监测等人员业务能力,加大对市、县级环保部门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改善环保人才结构。

2.分片区车轮式开展培训。利用调查问卷及实地走访调查的形式,了解基层环保培训需求情况,根据每个地级市的业务培训需求与缺口,有针对性地举办涉及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核与辐射、农村生态和保护、环境执法等内容的专题培训。

(三)规范职工教育管理,加快推进环保人才队伍建设

1.建立管理机构,形成长效机制。根据环保工作的需要,设立环保职工教育专门机构,单位一把手负总责,各部门负责人纳入机构成员,充分发挥其指导、统筹、检查等工作职能。负责制定职工教育长期规划和年度目标,将其融入到年度环保业务工作中,与其同部署、同落实。定期对单位职工教育的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对环保职工教育的目标、规划、计划进行修订和完善,充分发挥组织机构的作用,形成推进环保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职工教育管理。根据职工教育工作职能,建立考核指标体系、检查评估措施和制度等工作制度,以规范管理。制定《广西环保系统干部教育培训登记和档案管理办法》,将职工教育培训的内容依次登记,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将个人教育培训情况、业务能力等指标,作为干部薪酬、选拔任用、岗位聘用等重要依据;设立培训优秀奖励,激发环保职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制定《全区环保系统培训质量评估办法》,建立教育培训评价机制,对培训整体质量、教学活动质量的课程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授课老师是否入专家库的重要依据。

3.深化思想认识,全面保障职工教育工作。要将环保职工教育工作视为促进环保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提高对职工教育的重视程度,以环保职工教育为根本,构建科学的环保职教管理体系,从机构、资金、人员等多方面全面保障职工教育工作的开展,从硬件、软件设施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四)强化思想道德教育,促进环保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

1.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结合“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专题教育,组织环保干部职工开展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促使环保职工更好地践行环保光荣使命。坚持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结合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开展形势分析专题报告会,分析广西环保工作面临的机遇挑战,让环保干部职工认清形势、树立信心。开展创建学习型单位活动,设立环保大讲堂,邀请专家讲国史、党史,讲法律法规等,提升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激发干部职工建功立业的激情。通过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把环保职工的思想统一到推动广西环保事业发展的目标上去,抓住绿色发展的机遇,为保持广西的山清水秀生态美,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弘扬广西环保职工的“四干精神”,积极开展法制、诚信、道德教育,将环保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准则列为各类培训的重要内容,增强环保干部职工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充分发挥模范的带头作用,大力宣传广西环保部门中涌现出的如杨汉勇、黄卫、林立扬、何进生、谢钊等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在全区开展“绿色十大人物评选”、举办“身边人・身边事”的演讲比赛、为从事环保工作30年的人员颁发荣誉证书等。以先进典型为示范,发挥示范引导效应,让最美的基层干部、榜样的力量成为环保干部职工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

[1]齐高岱,赵世平.成人教育大辞典[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

[2]代晓光.新时期职工教育在团场职工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及措施[J].克拉玛依学刊,2011(3)

[3]蒋洪强,卢亚灵,杨勇.新形势下生态环保人才队伍建设路径探讨[J].环境保护,2014(11)

环保培训制度篇2

关键词:培训工作;项目管理

为了加强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实行培训项目化管理的工作要求,通过加强培训项目闭环管理,提升过程管控,注重培训项目管理中“科学性、执行性、严肃性”等要素,整合资源和主动服务,发挥培训基地支撑能力等方面,最大限度的完成培训任务,提高培训质量,提升培训管理水平。

一、培训项目化管理的必要性

传统的培训管理模式在历史上为企业员工培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员工培训需求的迅速发展,这种管理模式存在以下弊端:

(一)制约培训中心整体效能的提升

这种管理模式以职能划分机构,各部门各司其职,但条块分割,部门之间缺少联系,遇到问题常需要协调,往往是议而不决。使培训工作难以发挥主导和超前的作用,培训中心的整体效能难以得到提升。

(二)制约培训质量的有效提升

培训管理人员受自身专业背景、工作阅历、知识结构的限制,在培训需求调查过程中,很难发现培训需求的重点;在培训项目方案设计过程中,很难把握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很难发现深层次问题,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二、培训项目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开展多级审核,注重培训项目的科学性

严格按照培训项目管理相关要求,在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围绕企业组织建设、业务发展需要和员工绩效考核等核心内容研究,专项培训项目的科学性。例如,转岗培训人员主要研究人员适应性问题,领导干部上讲台主要研究扩大专业知识传播的问题等内容。科学开展项目设计、编制专项报告,经本单位评审通过后,方能形成培训项目列表和培训计划。

(二)加强多轮沟通,确保培训项目的执行性

为增强年度培训项目的执行,实施多轮部门间横向沟通。首次沟通培训项目需求内容,在培训计划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本部各部门意见建议,确定培训项目投入。在首次沟通的基础上,再次沟通锚定培训项目的细节。结合企业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任务,征求本部各部门的培训计划建议,进一步明确培训计划的时间和内容,将培训任务分解到月,明确责任部门。

(三)控制五个环节,提高培训项目严肃性

第一,控制培训项目进度安排环节。统筹现有培训资源,加强与专业部门沟通协调,相对均匀、合理地安排培训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完成全年计划任务。

第二,控制培训项目方案编制环节。督导责任部门认真编制培训方案,从培训内容、师资遴选、学员分配、经费预算等方面严格把关,力求课程设置合理、师资配备科学、经费使用合规。

第三,控制培训项目开结班环节。精心做好培训开班准备,结班后及时完成材料归档和信息资料的系统录入。

第四,控制培训项目实施环节。实行培训中心和责任部门双负责制度,通过班主任带班、跟班人、考核人巡视等方式,加强培训班全过程监控与督导。

(四)确保培训项目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成立培训项目管理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培训项目工作。培训中心具体负责培训计划的执行和监控工作。按照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组织开展培训工作,负责制订实施方案;负责牵头组织培训的具体事项。

(五)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绩效考核与控制手段

为了确保培训任务的顺利完成,一是将培训项目指标作为年度培训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开展培训工作检查,将培训计划及考试情况纳入班组培训管理。二是将培训项目指标作为同业对标月度考核的主要内容,与本单位业绩考核挂钩。

三、实行培训项目化管理的预计效果

(一)培训模式不断创新

通过转岗培训、领导干部上讲台等培训实践活动,促进培训模式不断创新。培训工作建立周看板、月看板,定期,增强了工作计划性和主动性。建立培训计划双向管理方式,送培单位与项目负责人共同协调管控,确保计划有督促、安排、执行、检查与总结。加强培训班管理,从筹备到结束阶段规范了各类流转表单。建立计划跟踪与服务机制,引入“班主任、质检人”概念,开展了培训班到岗到位与质量巡查评价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培训质量与服务满意率。加强学员、授课师、送培单位三方的沟通与交流,收集意见与建议,着重提升培训质量。

环保培训制度篇3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保健员;衔接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213-04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整个社会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造成了复杂而多变的社会环境,这些变化对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持续上升态势,据卫生部2003年调查统计显示,我国大学生中,16%—25.4%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现今已上升到30%左右;北京16所高校调查报告,大学生因精神疾病而休学、退学的人数占休学、退学总人数的39.3%和64.4%。并且人数连续几年急剧增长,其比例已超过了传染病等身体健康因素造成的休学、退学学生人数。北京市的一项大规模心理普查显示,87.3%的大学生认为“目前采取措施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很大和较大”。

有数据显示截止到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18%。截止到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高校学生人数在近几年经历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却严重匮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的增长与专业人员缺乏的严重矛盾变得日益突出,寻找出一种有效的途径缓解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据调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绝对人数虽然有很大的增加,但是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其中真正有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学生人数很少,大概在3%左右,大部分的学生主要是一般性的心理问题。这些不同程度的一般性心理问题完全可以由经过培训的学生保健员进行朋辈咨询而得到解决。因此,在高校中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保健员工作机制是在当前客观条件下解决专业人员数量缺乏问题的可行做法。

就目前高校心理保健员培训制度来看,学生经过简单的岗前培训后就可以成为保健员。培训机制实施过程包括保健员的选拔、岗前培训、工作开展和跟踪评估四个环节。其中岗前培训为至关重要的环节,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况、心理咨询的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知识、心理保健员的职责与如何开展工作、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朋辈辅导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技巧、心理障碍的识别、大学生团体辅导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等。据了解绝大多数心理保健员的培训只是经过简单的理论培训就可以成为保健员。在岗前培训与工作开展之间缺少衔接的环节即一种实践环节,以至于多数保健员面对班级工作时无从下手。由于缺乏实战经验,无法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而保健员的跟踪评估多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保健员进行跟踪评估,却忽略了保健员最终的目的是服务班级学生。且跟踪评价没有合理标准,评价的结果是保健员已经能够掌握心理学理论及简单的心理咨询的技巧,但是却没有考察其是否能够运用这些理论技巧。最终造成了保健员只掌握理论知识却缺乏实践经验的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整个班级保健员的培训缺乏了一个合理的培训机制,造成班级保健员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大学生也就无法认可班级保健员,最终使得班级保健员培训制度流于形式。在笔者对江西某高校的496名随机抽取有班级保健员的大学生进行的《班级保健员制度可行性调查》问卷显示,图1,绝大多数的学生选择向自己的朋友倾诉。

心理困惑或者寻求帮助,仅有8.67%的同学选择了保健员。甚至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了解班级保健员,图2。保健员制度并没有引起老师和大学生的重视,图3。可见,建立有效的保健员培训机制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发现准保健员在经过岗前培训后基本能够掌握一般的心理学知识及心理咨询技巧,但是却无法运用。因此笔者在保健员的岗前培训和工作开展之间添加了一个衔接培训的环节,其目的就是为了使保健员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真正发挥出班级保健员的作用。

为了验证班级保健员衔接培训这一新实践是否能够使保健员发挥其作用,笔者做了长达一年的实验研究。通过测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即通过SCL-90问卷调查来证实班级保健员衔接培训可以提高保健员的工作效率,使保健员发挥其作用,提高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终为衔接培训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江西某高校大一新生。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6个班级作为实验组,6个班级作为对照组。实验组302人,对照组309人。这12个班级每班各有男女保健员2名,共有24个班级保健员,均接受了保健员岗前培训,但均未接受衔接培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男生女生大致相等。

(二)研究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测验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9个因子,每个题目均用0—4级评分方法,0=从无(自觉并无该项问题),1=轻度(自觉有该问题,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严重),2=中度(自觉有该项症状,其严重程度为轻到中度),3=比较严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其程度为中到严重),4=严重(自觉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

(三)实验程序

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方法,即在教学实验开始之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前测。在实验组及对照组的保健员都已经接受了同样的岗前培训但未开展保健员工作的情况下,对实验组的班级保健员进行为期六个月的衔接培训,时间为2011年9月—2012年3月,共48次课,96个课时,培训内容见下表。

对照组保健员不进行衔接培训,但是也和以往的保健员培训一样,在接受岗前培训后,每周到心理咨询中心听取心理讲座及一般心理咨询知识和技巧的课程,其接受的课程课时与实验组接受衔接培训的课时相同,即96个课时。在实验组保健员开始进行师徒制跟踪培训的同时对照组的保健员也开始展开班级保健员的工作。其次为了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师培训能力与水平相同,研究对象的保健员的岗前培训教师应为同一位教师。在所有班级保健员开展工作六个月之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后测,用因子分来进行分析。

(四)数据处理

将跟踪丢失以及漏选残缺的问卷剔除,剩下的有效问卷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组、对照组实验前后各自的数据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

三、结果

实验前测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收回问卷302份和309份,其中有效问卷分别为286份和293份,前测数据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总均分无显著性差异(x2=1.236,p>0.05);后测问卷实验组收回有效问卷298份,对照组收回有效问卷296份。实验组的男生和女生分别占52%和48%,差异无显著性(x2=0.623,p>0.05)。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问卷前测显示,在各个因子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实验开始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处于相同的心理健康水平。

对照组保健员虽然接受了岗前培训但是其服务的班级心理健康状况几乎没有变化,说明保健员岗前培训的作用很低。

实验组的保健员接受了衔接培训,在开展工作以后除恐怖因子以外,其他因子平均值都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学生在抑郁、敌对、精神病性等因子上的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如何将保健员培训机制有效的实行,是保健员培训的重点和难题。以往的保健员培训,只是简单的知识与技能的理论培训,没有实践环节,且培训后没有完善有效的跟踪评估环节,最终使得保健员不知道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而本研究主要在不打破原有的培训机制的基础上,增加了保健员衔接培训的环节,使得保健员能够从理论稳定过度到实践中去,把在岗前培训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发挥出来,并且在跟增加的踪培训环节中师徒跟踪制度不仅能够增强保健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能够使保健员在实践中增强技能和经验。衔接培训最终有效的改进了保健员培训机制,促进了保健员工作的有效开展。

本研究表明在班级保健员接受岗前培训之后进行衔接培训,可以增强保健员的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技巧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最终发挥了保健员的积极作用,提高了班级同学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保健员衔接培训可以显著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而普通的岗前培训却无法达到这一效果。

(二)建议

保健员衔接培训与保健员机制的实施成功与否紧密相关,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高校保健员培训机制中采用衔接培训,必将为保健员培训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出一条可行性途径。

1、因本次实验条件的局限和不足,还应进一步考察实验效果的外部效度,为其在保健员培训机制中应用、推广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2、应在完善保健员培训制度的同时提高老师、学生对保健员的重视,认识心理健康与朋辈咨询的重要性。

3、持续跟踪考察大学生今后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情况,以及今后生活学习中心理调节能力和出现心理问题的状况。

4、进一步考察衔接培训对高校其他培训教学培养目标的促进作用与应用。如专业课程、技能培训等。

参考文献:

[1]李荣志,黄娅玲.高校班级心理保健员岗前培训机制的研究[J].德育与思政研究,2009.

[2]蒙衡,吴汉荣,王礼桂.《健康心理学》互动式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2).

[3]李群,金燕,孙逊.心理健康课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2).

[4]熊淑萍.浅谈体验式心理教育模式及其在课堂中的应用[J].江西:大江周刊2012.

[5]汪立夏,舒曼.携手互助班级心理健康员工作手册[m].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2010.

[6]石红.心理剧与心理情景剧务实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程小蘋.大学院校班级辅导活动手册[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环保培训制度篇4

一、高校党员保密教育培训特点及其需求

高校党员保密教育培训是指以保守国家秘密为直接目的,以高校全体党员为对象所开展的关于保守国家秘密的思想教育培训工作,是高等院校党建和国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汇集各类高等人才,党员具有明显的群体特征。

1.教育对象的多层次和广泛性

高校党员群体中,不仅有相当数量的教工党员,还有数量庞大、流动性大的学生党员,不仅有党员领导干部,有来自不同专业的高学历、高职称、高成果的专家学者,还有广大普通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学生中又有博士生、硕士生和不同年级的本科生党员。因此,高校党员的构成具有明显的多层次性和广泛性。

2.保密教育内容的时代性要求高

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和科研工作,国际交流合作频繁,高校保密工作面临十分复杂、严峻的考验。高校广大党员师生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和新知识,对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充满好奇。因此,高校党员保密教育培训更要紧密结合党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国际形势,结合高校发展动态规律和党员思想动态,保证保密教育内容的鲜活性和时效性。

3.保密教育形式要更具开放性

保密教育形式要服务于教育目标和教育对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保密教育培训要针对高校党员群体的不同特点,打破旧有的僵化模式,不断吸收和借鉴一切符合时代潮流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方法,着力建设丰富、开放的保密教育资源,以广大党员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保密教育,推进信息化技术教育与党员教育课堂相结合,实现保密教育资源的共享。

二、高校党员保密教育培训实效性工作机制设计

高校党员保密教育培训应结合高校党员保密教育培训的特点及其需求,从构建组织领导,健全制度建设,规范教育培训,实施督促检查,强化衡量考核几个方面着手,建立一套系统完整又实用有效的保密教育培训机制。

1.构建组织领导为保障机制

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国家保密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保密工作的通知》精神,强化对高校党员教育培训的组织和领导,加强教育培训队伍建设,构建党员保密教育培训系统。高校应建立健全培训组织机构,加强组织、宣传、保密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将保密教育培训纳入党员发展规划和教育培训体系当中,突出保密教育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党员保密教育的地位和定位。注重发挥党校、二级学院、研究所、学术团队、课题组、实验室等基层党组织的保密教育主阵地作用,组建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精、工作责任心强的保密教育工作队伍,设立专、兼职工作岗位。结合国家保密形势、保密法制建设、保密管理等,以及高校党建和保密工作的实际情况,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素质,使党员保密教育培训的工作人员成为培训工作的行家里手。制定保密教育培训工作规范,对各级党组织开展保密培训实施指导标准,针对党员教育培训的新情况、新问题,灵活调整教育培训方案内容,确保党员保密教育工作与形势发展需要相协调。

2.明确教育责任为落实机制

建立系统的责任制度,以“业务谁主管,保密教育培训谁负责”为原则,明确工作职责,分解内部工作任务。例如,可实行“四级责任”,即建立学校保密教育培训委员会、二级单位保密教育培训小组、党支部(学生党支部、教职工党支部等)和党员四个层次的保密教育培训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以提高教育培训人员岗位责任感和行为自觉性。同时,做好全校党员保密教育培训的组织建设,建立系统的保密知识学习体系,全面实行目标管理,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明确每项任务的目标要求、责任主体、工作进度、落实措施和监督考核工作。重点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保密教育责任,建立便于问责的领导干部保密教育培训管理体系,改变以往流于形式的做法,增强领导干部落实保密法律法规的执行力,促进领导干部认清保密形势,提高对保密风险节点的识别和控制能力,才能带领广大党员紧密围绕国家和高校发展大局,筑牢保密安全防线。

3.健全制度建设为防范机制

(1)建立分层次保密教育培训的制度。高校党员保密教育培训的对象具有多层次和广泛性,要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分清层次、突出重点地开展保密教育。保密教育培训工作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培训模式是否能够与“实”俱进。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各级党组织,有针对性地组织对保密教育培训管理工作中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建立专门的党员保密教育培训制度。创新党员保密教育培训模式,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智力资源优势,建立符合高校党员的保密素质培训体系。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岗位的党员进行分类培训教育,提升党员的保密防范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探索有利于提高党员保密教育培训实效性的激励措施。强化对新入党、新入学、新上岗、出国(境)和毕业生党员的保密教育。围绕高校保密工作的薄弱环节和重要事项,落实对保密管理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风险防控,清查高校管理体系人员岗位风险点,结合涉密岗位等级,制订相对应的防控教育培训措施,加强保密风险预警,提高保密风险防范能力。

学生党员是高校大学生中的骨干,是继承和推动党的信念和事业的新生力量,特别要注重结合学生党员的特点,瞄准学生党员思想和行为中可能或已经存在的问题,开展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

(2)建立按需进行保密教育培训的制度。首先,要按照党员现实的客观需求进行保密教育培训。从高校党建工作制度体系方面健全党员保密管理,进一步明确对高校党员保密素质的要求,加强宣传指导,营造积极的保密学习氛围,利用群体规范中的行为导向功能,对于党员中出现的保密实践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和表彰,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影响作用。引导其他党员的保密学习实践行为形成良性的循环,增强高校党员加强自身保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发挥社会环境的影响作用,利用先进媒介技术的快速传递效应。比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平台和通讯设备等,普及国家保密法律法规,拓展保密宣传教育途径。积极探索和推进高校保密文化制度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保密工作的凝聚力,不仅需要保密责任的驱动、保密态度的导航和价值取向的引领,同时也离不开良好的保密文化氛围的熏陶。通过多途径扩大保密文化辐射面,促进高校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党员的全面联动,使保密文化更好地融入党员的工作、学习、生活,才有利于为高校保密工作构筑坚实的屏障。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创新高校保密文化建设,提高保密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其次,要按照党员自身发展需求进行保密教育培训。在保密教育制度建设上,找准党员自身发展需求,挖掘教育培训资源,创新教育培训手段,改进教育培训方式,精心设计教育培训内容,使保密宣传教育工作更具感染力,吸引党员主动参与到教育培训过程中来,由被动接受教育逐渐转变成主动接受教育。高校应整体把握好保密教育培训的节奏和力度,重视保密技能方面的实践能力,努力为党员保密实践训练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帮助党员将保密知识真正转化为具体的实战操作能力。科学制定阶段性和长期的目标和机制,使每位党员都能够将学习保密政策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相结合,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拓展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法,用最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提高党员保密工作的战斗力。

4.规范教育培训为自律机制

(1)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来规范教育培训。目前,各高校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熟悉保密业务知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极为匮乏。因此,高校应重点加强对保密骨干教师的培养。定期选派政治可靠、业务精湛的教育培训干部参加国家、省市保密部门和国家保密教育培训基地举办的各项培训活动,全面学习保密基本知识和保密防范技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保密工作形势和需求,提高政治敏感性和保密素质,为其探索高校党员保密教育培训工作指明研究方向。依靠高校自身学科教育资源,加强对计算机软件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等专业教师的培养,强化对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建立适用于高校党员的信息安全教育资源数据库。保密部门或国家保密教育培训基地的专家长期深入研究保密工作,熟知保密管理中关键问题和技术要领,可定期邀请专家到高校进行集中授课,充实高校保密教育培训师资力量。可以通过开展专题报告、技术演示和失泄密案例分析等活动,为党员提供与保密专家面对面交流释疑的机会。

同时,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升基层党组织对强化党员保密工作能力的带动力。及时落实上级保密教育工作部署,实时监督检查党员落实保密措施情况,组织开展有特色的保密教育培训,实现党员保密教育培训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重视基层党组织保密工作基础建设,通过角色途径和任务导向途径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加强对保密风险预测评估能力的培养。对认真履行保密职责的党员应及时给予肯定,让每位党员最大程度地获得工作的成就感,使其自觉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2)以经费支持和物质保障规范教育培训。新形势下,高校党员保密宣传教育工作覆盖面大,持续性强,需要积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开展培训或组织活动均需要强有力的经费支持和物质保障。“一无设备二无钱,光靠嘴皮搞宣传”是无法做好新形势下的保密教育培训工作的。高校要按照上级有关精神和规定,将党员保密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单位年度经费预算,做到专款专用。同时,政府管理部门和高校应着力改善学校保密宣传教育部门的工作环境,为编制培训教材、组织教育课堂、建设网络化和个性化学习平台等提供人力和物力支持。要按要求配置信息化条件下保密教育培训相关的技术防范和检查设备,努力实现保密教育培训的现代化,并尽可能使保密教育培训投入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化。

5.实施督促检查为奖惩机制

加强督促检查,是确保保密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切实提高广大党员保密意识仅靠学校保密部门的力量或开展几次保密宣传教育活动是远远不够的。高校相关单位要配合保密部门,开展保密宣传教育活动,全校齐抓共管,上下一致行动,才能保证保密宣传落实到位。因此,高校要以查促改、以查促学。

(1)定期开展保密教育综合性监督检查。加强对各部门保密宣传教育开展情况以及党员掌握保密知识的督查。一是对比学校和基层党组织的保密教育培训计划,检查保密宣传教育活动的记录和成效;二是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参加保密知识竞赛、保密技能演示、保密宣传标语制作和保密流程编制等活动,以检查各部门保密宣传教育落实情况;三是基层党组织之间开展相互检查,共同查找存在问题,并在交流学习中寻找解决措施。

(2)非定期开展专项检查。非定期开展专项检查的方式很多。比如,为了解保密教育培训的效果,可有针对性地对党员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网络或移动存储介质等相关保密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表彰保密教育培训活动组织形式丰富多彩、组织落实高效到位、教育效果突出的单位,为党员保密教育培训创建良好环境。对不主动学习保密政策法规知识、不按规定参加保密教育培训的党员,在提拔任用过程中应采取相关限制措施;对那些不接受保密教育培训,造成泄密事件发生的党员,应视情节轻重,按照党员管理权限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造成严重泄密后果的,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6.强化衡量考核为评价机制

环保培训制度篇5

【关键词】体育教师;多媒体技术;培训;绩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体育教师要加强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体育教师是多媒体教学的直接实施者,他们对设备的功能了解多少和操作的熟练程度,决定了多媒体设备发挥效能的高低,他们对课件制作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理解决定了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实施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学校实行多媒体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中小学体育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体制和机制的缺失。目前中小学尽管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鼓励体育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有关多媒体教学培训活动,但培训效益普遍较低,从根本上说这还是缺乏相关体制和机制的原因。有些中小学的培训主管部门对多媒体教学能力培训本身的重要性存在认识误区,对培训工作中管理不到位,执行培训要求不够严格,对培训重视不够,并缺乏相应的培训保障制度,多数学校没有制定长期培训规划、培训经费制度、培训管理制度等制度保障体系,导致了体育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培训不规范的现状,因此这些培训多数是较为短期的、局部的和零散的,效果不明显,更不要说实现较高的培训效果。

2.培训的设计和实施存在欠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能力培训本身应该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和按系统进行的,讲究科学性和实效性,但目前的大多数培训在设计和实施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导致培训的效率较低:如培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开展,导致培训本身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培训模式的单一性和培训方式的僵化性,严重抹杀了教师参与培训的主体作用;培训内容由于脱离了教师的实际教学需要,大大降低了培训效果;培训过程无人监督,难以保证培训的整体质量。

3.培训模式与方式比较单一。培训普遍存在重视接受学习,忽视体育教师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有些地方把培训简单地理解为全体教师的统一授课和集中培训,培训的组织部门没有进行科学的分类培训设计,而是全都教师集中在一起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知识,涉及到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具体课程教学时,这种培训方式显然是失效的,导致部分教师失去学习兴趣,培训效果不佳。

二、提高体育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培训绩效的措施

1.更新培训理念。培训的目的是将培训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现实中解决问题,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根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教学需要,可由体育教师向学校反映当前自己最愿意学习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方法和遇到的相关疑难问题,由学校统一整理这些意见,在适宜的时候根据这些问题作为培训内容,及时安排培训,满足教师对多媒体技术培训的个性化需求。

2.注重过程控制。为了提高培训的效果,必须加强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培训的质量管理,不仅要通过强化培训评估和考核这两个环节来实现,更重要的是以科学规范的培训流程为前提的过程控制和监督,不能单纯依靠培训考核一个环节来保证培训工作的整体效果和综合质量。因为,培训是一个复杂的整体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都应该得到保证培训活动的整体质量才能有保障。在培训过程中,培训组织者一发现有教师不满意或要求完善的地方,一定要积极采纳,明确受训教师是培训所服务的唯一对象,根据他们的要求采取更科学合理的措施,尽量保证每个培训环节都能发挥最大作用,从而提高培训整体效果。

3.完善培训规划。中小学应制定体育教师多媒体教学培训规划,其要素应该包括:①培训目的,主要回答为什么要进行培训的问题。②培训目标,主要解决培训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问题,是在培训目的基础上确定的。③培训需求,通过对规划期内的培训需求进行前瞻预测,找出多媒体技术未来发展的要求对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现状之间的差距加以概括表述。④培训项目,即为培训规划的目的、目标所要实施的具体的培训任务。主要有培训的名称、目标、对象、人数、内容、时间、方式方法和师资等。⑤培训费用,主要是对培训的整体费用进行估算。⑥保障措施,是为实现规划的任务目标的必要前提,主要包括组织保障、体制保障、经费保障、硬件保障、制度保障、激励约束机制、基础建设等。⑦培训规划的实施意见、措施,这是对培训规划如何实施提出的明确要求。

4.健全培训制度。中小学体育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培训制度的建立是一个系统的制度组合,包括在培训、激励、评价和使用方面都应该建立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体现制度与政策效度和作用,有利推行并实施中小学多媒体技术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联系的管理机制,从而促进多媒体教学能力培训的积极发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要根据不同教师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各类培训,分别就受训层次、职位需要、知识结构以及能力水平等具体指标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何克抗.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05(4).

环保培训制度篇6

1.1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大机器化运用到企业的生产中,标准化、流水化作业普遍应用起来,生产流程被分解开来,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率,但与之相对应的是由于员工的工作失误而造成的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给员工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威胁,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影响着企业的社会声誉和社会效益。因此对员工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将员工的安全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部署中,是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落实,是企业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员工自我保护的需要

员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直接面对着可能存在危险的生产环境,任何的疏忽大意都有可能酿成惨烈的事故,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如未能正确地使用设备,或者是工作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员工未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等等,这些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都极有可能给员工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对员工进行健康安全环保教育培训,使员工能够按照操作流程正确地使用设备,掌握可能发生事故的种类,辨别危险源,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预防事故的发生。当事故发生时,积极参加事故抢救工作,提高安全意识。

2目前健康安全环保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培训使员工掌握了更多安全生产的知识,提高了安全环保职业健康技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依然存在着不足。

2.1建立的体系机构不完善

企业的各职能部门权责不清,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没有足够的重视,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淡薄,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生产,未能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只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事故发生后为企业带来的不良后果,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审核机制,文档资料管理混乱,安全生产的培训工作不能落到实处,只处于管理层面,不能有效执行,发生事故时,各方责任人往往推卸责任。

2.2培训师数量不足,培训质量不够理想

培训师的职责是将安全操作的知识传授给员工,帮助员工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这就要求培训师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现实情况是企业员工众多,工种复杂,与之相对的是高素质的培训师数量不足,培训时间不够,培训方式单一,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缺乏实践指导,培训气氛不够活跃,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影响着培训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培训质量不太理想。

3加强员工健康安全工作的措施

3.1建立健全组织结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企业的经营所有者和各级主管领导要重视健康安全环保培训,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由企业负责人和各级领导担任小组长和组员,将健康安全生产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作为企业的工作内容纳入整体建设的发展战略当中,学习国外先进的培训模式,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邀请有关专家、教授为员工讲解安全健康方面的知识,将健康安全环保培训落到实处。企业要不断完善安全考核机制,将安全责任的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员工,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责任书,要求员工遵守责任书中的规章制度,严格量化考核,将日常安全管理纳入考核机制,同领导的绩效直接挂钩,用制度规范企业的健康安全环保管理。

3.2开展全员安全环保宣传教育,稳步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

企业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全员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强化作业前风险辨识以及动态风险识别与控制,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宣扬安全知识、宣传遵守安全制度的优秀人物事迹、鼓励员工人人讲安全、定期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活动,着力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达到消除隐患、减少违章、杜绝事故的目的。

3.3强化现场检查,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企业要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入现场检查员工的操作情况,根据安全标准化考核标准,对员工的操作现场点评并做好记录。要深入开展反习惯性违章专项整治活动,对检查出来的违章违规行为,要加大惩处力度,实行责任连带,强化责任追究,发现违规违章的操作发生,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追究主管领导的责任,形成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网络。强化岗位风险管理,将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在作业过程中,确保高风险作业的受控管理。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使公司的安全环保形势继续保持平稳良好的发展态势。

3.4创新培训模式,突破传统模式的桎梏

以前传统的健康安全环保培训模式主要是向员工讲解职业健康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以“讲义方式”为主。近年来培训的方式不断变化着,由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和学识渊博的专家、教授现场向员工展示健康安全方面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使员工有着更直观的了解,更方便他们掌握,而且在教授的过程中,具有创新意识的员工可能会提出新的观点和看法,彼此交流,不断创新,比单纯的知识讲解更有效果,对于保护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更具有实践的意义。培训结束后,深化员工对于健康安全环保方面的认识,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活动,总结工作中的不足,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讨论,加深职工对于安全环保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员工健康安全的能力,让安全环保的思想扎根于每一个员工的心中,尽可能地将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中。

3.5运用计算机技术,完善监测考评体系

环保培训制度篇7

1.1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安全管理

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核心是实现事故预防控制。事故是企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随机事件,具有不确定性。风险管理科学为解决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安全科学借鉴风险管理科学成果,形成了用于实现事故预防控制的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将风险管理科学原理应用于企业安全管理的实质是:系统全面地识别企业生产作业过程存在的安全风险(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导致安全风险的因素(危险源或危险因素);评价其风险程度状况;确定对其采取的控制措施。

1.2风险、危险源辨识

安全培训是避免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生事故的重要手段,保证培训内容中涵盖所有岗位操作环节和管理环节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十分必要。本文以某石化码头为例,针对其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场所环境和生产工艺4个方面进行全面的风险辨识。针对现场的作业活动情况,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的方法,配合企业经验丰富的一线操作人员,将整个作业步骤进行分解,对每一个步骤潜在的危害进行识别,找出导致风险的危险因素,并制定控制措施。针对作业过程中设备设施可能引发的事故,利用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Fmea)方法,对照企业设备设施清单分解出重要零部件,找出每一个零部件可能发生的故障或功能损失,分析每一个故障或功能损失可能导致的事故,最终提出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环境下能量意外释放的情况,利用能量源分析(eSa)的方法,找出不同场所环境的能量意外释放可能发生的风险,分析导致风险的原因并制定控制措施。针对流体装卸工艺这一重大危险因素,独立运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的方法,划分单元、确定每个单元的相关要素,运用先导词法分析要素是否存在偏差,得到发生偏差可能导致的风险及危险因素,并制定控制措施。多种模式下的风险及危险源辨识可以确保辨识结果全面,但也造成部分辨识结果重叠,综合辨识信息并去除重叠部分形成最终辨识结果。

2结合辨识信息开发培训矩阵、培训课程和试题库

2.1岗位培训矩阵

结合企业特点,由安全培训行业专家、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及各岗位人员三方组成培训开发小组,共同制定培训需求分析,确保将安全培训专业意见、公司实际安全培训需求状况、岗位员工工作习惯与易接受培训方式有效结合,既符合安培知识结构,又兼顾员工和企业实际需要。培训课程包含安全基本知识、安全法规要求、生产操作环节、设备设施、场所环境、特殊工艺等内容,适用性覆盖企业全部岗位。将培训内容分配给每个岗位的员工,生成培训矩阵。

2.2针对性培训课程

运用风险识别信息,结合企业现有的《体系文件》、《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企业安全生产操作手册》、《技术检保任务书》、《事故事件分析表》、《HSe卡片》、《施工安全教育记录》及安全培训材料等开发如下课程:《企业主要安全风险控制基础知识》,其中主要包括生产作业过程简介、生产作业过程主要安全风险、风险控制措施3部分,总体上介绍了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目的在于让参训人员对企业有所了解,宏观掌握安全注意事项,针对企业所有岗位。《三级安全教育》,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3号令《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制定,涵盖厂级、队级和班组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侧重不同级别人员,使其了解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和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等内容。《作业安全风险控制》,针对企业重点作业环节,逐项讲解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配以正误对比操作图解和经典事故案例分析,目标人群为一线操作各岗位。《内部维修安全风险控制》,主要规范企业内部维修部门,针对其涉及的维修项目,从操作工具、劳防用品、操作习惯等方面进行培训,培养良好作业行为,避免安全隐患。《委外维修安全风险控制》,针对委外施工承包方和企业现场管理人员,突出施工过程中企业特有施工要求和环境场所影响,明确双方权责,适用于外来施工人员入厂培训和企业安全监管部门日常培训。《设备设施和场所环境安全风险控制》,重点针对企业作业过程中使用到的设备设施和不同的作业场所环境的物的不安全状态,既有设备安全使用、定期检查和故障处理等内容,也有场所环境中能量意外释放和能量隔离的要求。《流体输送工艺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是企业特有工艺的培训,针对性强,操作复杂,危险性高。目标群体为专业技术人员,在工艺改进和工艺评价中具有一定安全防范作用。考虑到参训人员受教育水平和接受能力,为增加参训积极性和趣味性,以上课程均配有专人讲解、视频、漫画、正误操作图片和事故案例分析等内容。

2.3试题数据库

针对以上安全培训课程内容,选取主要知识点编成试题,分别以判断题、单选题和多选题的形式生成数据库,并分配试题难易程度。试题库实施动态管理,内容定时更新,保证随机选取后形成的试卷兼具知识广度与深度。

3安全培训考试信息化

3.1在线培训

员工凭工号和密码登陆后便可见培训主界面,由于培训系统已嵌入原有办公系统中,所以员工在本部门即可随时完成。员工选择本部门下分属的自己岗位,针对分配的课程学习,系统自动记录接受培训时间,达到培训课时要求方可参加考试,避免了安全教育培训课时不达标的问题。

3.2在线考试

安全管理部门提前安排考试科目并配置试卷,确定考试时间、题目难易度、合格分数等内容,并在考试过程中拥有重新配置试卷和强制交卷等权限。员工凭工号登陆考试界面开始答题,试卷题目具有标记和提示功能,易于修改并防止参考人员漏答。答题完成后可自主交卷,或考试时间倒计时结束后自动交卷,交卷后系统同步显示成绩。

4结论

环保培训制度篇8

本文阐述了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加强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的措施。要努力做好电子文件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尽力做好电子档案保管工作;要保证电子文件信息的真实准确;加强电子档案的利用管理;重视电子文件管理人员的培养。

【关键词】

干部培训;电子档案;档案管理;措施

近年来,随着党校办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干部培训规模越来越大,培训人数越来越多,干部培训档案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仅为日常管理带来许多麻烦,也为日常查询带来许多不便。随着党校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渐趋完善,为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创造了条件。许多干部培训日常工作可以直接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办结,文件从产生到处理结案几乎可以不使用纸和笔,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传统的干部档案管理方式和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干部培训工作的需要,需要采取新的管理形式进行管理,如何做好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如何做好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根据干部培训电子文件的特点,在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活动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完整性原则

随着计算机的使用,干部培训电子文件的制作由各科室甚至个人独立完成,从而使电子文件的分布呈分散化趋势。同时,干部培训电子文件存储在不同的科室甚至个人不同的电脑中,干部培训电子文件不是固定在特定的位置上,有时干部培训文件只是以电子文本的形式出现,纸质文件实体有时不再存在。这种分散化和非实体化特征,使得对干部培训电子文件完整性的把握不像纸质文件那样直观,因此,对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要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其完整安全。不仅存储在电子介质上信息要完整,与其相关的程序、软件以及纸质文件也应完整无缺地归档和接收存储。

2、可读性原则

目前各科室、每个人使用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不同,由此生成的干部培训电子文件的存储格式也不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计算机硬件、软件的不断更新换代,新设备对旧设备有时也不具有兼容性。由于电子文件在存储和识读方面对系统的依赖性,脱离了赖以支持的软、硬件系统后,有些文件就会变成无法识读的“死文件”。因此在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中要特别注意确保其可读性。在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中,除了收集存储干部培训电子档案信息内容外,还必须记录支持的软件、信息格式要求、对其可读性进行技术分析等。

3、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是档案的生命。由于干部培训电子文件易于修改且可不留痕迹,在电子档案管理的全过程中要严格制度,堵塞漏洞,不仅要把住收集关,确保归档纸质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真实有效,还要注意在整理、鉴定、复制、调阅等各个环节遵守操作规程,建立采取纸质文件打印与电子拷贝双重备份管理,以防止信息的丢失和失真,维护电子档案的可靠性。

二、加强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的措施

1、努力做好电子文件的收集和整理

在干部培训纸质档案管理中,档案收集是档案工作诸环节的第一个环节,档案收集工作如何,对后续各环节的影响很大。因为,如果应该收集归档的文件而没有收集归档,不仅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而且不利于今后的开发利用。“对于干部培训电子档案来说,电子文件的收集也是诸环节的第一个环节,是做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电子文件的特性决定了电子文件的收集不同于纸质档案,其收集、积累的范围、方法和要求也不同于纸质档案。如对草稿文件,由于不具备正式文件的功能,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不保留。但是,如果对正式的纸质文件有进行全文信息自动检索要求时,或者从保留文件重要修改过程的信息考虑,则应对其进行收集和积累。对起辅助作用或正式作用的文件,则应及时收集和整理,并与其相应的纸质文件之间建立标识关系,尤其是对无纸化系统生成的电子文件,应当有更严格的措施。必要时,应在收集积累过程中制作成纸质拷贝件或者制成微缩品,以免系统发生意外情况时电子文件信息丢失。”

2、尽力做好电子档案保管工作

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的特性不同于纸质档案,决定其在保存与维护方面的复杂性。如何保存维护电子档案,使之安全、可靠并永久处于可准确提供利用的状态,是档案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一要保证电子档案载体物理上的安全。一般情况下,电子档案是以脱机方式存储在磁、光介质上。所以,要建立一个适合于磁、光介质保存的环境,诸如温湿度的控制,存放载体的柜、架及库房应达到的有关标准的要求,载体应直立排放,并满足避光、防尘、防变形的要求,远离强磁场和有害气体等。二要保证电子档案内容逻辑上的准确。电子档案的内容是以数码形式存储于各种载体上的,在以后的利用中,必须依赖于电子计算机硬件平台将电子档案的内容还原成人们能够直接阅读的格式进行显示。三要保证电子档案的可理解性。为了使人们能够完全理解一份电子档案,就需要保存与档案内容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应包括:原数据,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的关系,相关的电子档案名称、存储位置及相互关系,与电子档案内容相关的背景信息等。四要对电子档案载体进行有效的检测与维护。电子档案载体,特别是磁性载体,极易受到保存环境的影响。因此,对所保存的电子档案载体,必须进行定期检测和拷贝,以确保电子档案信息的可靠性。

3、保证电子文件信息的真实准确

干部培训电子文件的形成、处理、收集、积累、整理、归档、保管和利用等各个环节,都有信息更改、丢失的可能性,建立并执行一整套科学、合理、严密的管理制度,在每一个环节采取措施、杜绝信息失真的隐患,对于维护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十分重要。因此维护电子文件真实性,就要从电子文件形成、处理、收集、积累、整理、归档,到电子档案的保管、利用的全过程加强管理。一是电子文件的制作过程要责任分明。二是电子文件形成后应及时进行收集归类,以防在分散状态下发生信息损失和变动。三是建立和执行科学的归档制度和保管制度。四是加强对电子文件利用活动各个环节的监管。五是采取纸质文件打印与电子拷贝双重备份的管理方式,确保电子文件信息的绝对安全。

环保培训制度篇9

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环保法规和标准,根据集团公司第一次安委会和安全生产视频会议以及西南地区部2016年安全生产工作会精神,公司坚持“一岗双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以零事故目标为牵引、风险预控为核心,以反违章、隐患排查治理为抓手,强化公司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深化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向基层班组、岗位落地,全面执行标准化规范管理。强化全体员工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环保工作的履职能力,确保公司2016年安全环保工作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现将2016年一季度安全环保工作汇报如下:

(一)2016年安全工作计划制订及工作部署情况

公司一季度先后召开了2016年第一次安委会和2016年安全员工作布置会,制定并下发了公司《2016年安全环保重点工作计划及措施》,部署了《2016年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措施执行计划》,为顺利实现2016年各项安全环保目标(指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1、在公司2016年第一次安委会上,组织传达学习了中央领导重要讲话及国务院、集团公司安全工作会议精神等内容。总结汇报了2015年安全环保工作,研究部署了2016年安全环保工作目标、工作思路、重点工作及措施。审议通过了2016年安全生产费用预算。

2、组织召开了公司全体专(兼)职安全员安全环保工作布置会,会上对2015年安全环保、职业卫生、交通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详细解读了《2016年安全环保重点工作计划及措施》和《2016年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措施执行计划》,将计划与措施逐一细化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并要求各单位严格执行计划按期完成各项工作。

(二)2016年安全生产目标分解及责任书签订情况

全面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突出重点、抓住中心、坚持预防、目标分解、落实责任、强化监管。

1、认真贯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结合新《安全生产法》,再次对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明确了总经理和党委书记、各二级单位的行政正职领导和党支部书记从不同工作角度同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明确了各级党政领导、职能部门及班组长的安全管理职责,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纳入了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同时督促、指导各单位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认真执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修订完善了各级管理人员职责,并制定了责任清楚、分工明确、赏罚分明的考核办法,将单位安全检查和考核工作常态化。

2、为强化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抓好目标和指标分解工作。针对各基层单位不同的生产工作任务,均明确了可量化的考核指标和不同的工作要求,改变了过去指标不具体、针对性不强、考核不落实、走形式的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将安全、环保、职业卫生、交通目标与安全管理责任逐级落实到了公司各职能部门、分厂、车间(含子公司)。2016年组织签订了安全、环保、职业卫生、交通目标责任书41份,

3、指导各基层单位将指标层层分解到班组(岗位),并监督、考核各基层单位目标(指标)分解情况、各级人员职责分工情况以及责任书签订情况。2016年公司本部各基层单位与本单位班组长以上的管理人员签订目标责任书219份,班组与岗位(员工)签订目标责任书(含个人承诺书)468份。

(三)2016年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制订及实施情况

深入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对岗位员工的培训学习、宣传和教育,加大监管的力度。提升全员安全综合素质和安全自律意识,牢记“安全在于时刻警惕,事故源于瞬间麻痹”理念,以我的区域安全我负责的态度,积极投身安全生产工作,努力营造一个“我与企业双平安”的良好氛围。

2016年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在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牵头组织下,各基层单位按照安全环保部提出的关于“2016年安全环保培训内容要求”,根据本单位实际进行了安全环保培训计划的制定和上报,并经人力资源部审核编发了公司《2016年度员工培训计划》。根据年度员工培训计划,一季度组织开展了系列培训活动

1、3月11日,组织开展了针对火工生产单位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生产领导,机加生产单位、各职能部门第一责任人以及子公司领导、安全部长为培训对象的,以传达学习集团公司2016年第一、二次安全生产视频会议精神和“事故案例分析教育”为内容的培训活动,培训人数41人。

2、3月23日,组织开展了《易燃易爆危险品基本知识及安全防范措施》专项培训的首期培训,此次培训重点是对第一部分“危险化学品基本知识”进行了详细讲解。各基层单位中层领导、专(兼)安全员、机电员、工艺技术人员及消防人员共80人参加了本次培训。

3、一季度各基层单位按照公司统一部署要求,以班组为单位组织开展了宣贯学习集团公司领导在2016年第一、二次安全生产视频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事故案例分析教育”培训活动,并保持有培训记录。

4、一季度组织特殊工种作业人员送外培(复)训29人次,培训合格率100%。组织开展了驾驶员交通安全培训1期、新员工厂级安全环保教育培训2期。

5、各基层单位针对新进员工(含大学生)、劳务用工、返聘人员、转岗复岗人员及外来施工人员组织开展了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共44期,受训人数96人次。组织开展安全、环保知识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培训24期,受训人数874人次。

(四)项目风险识别、管控与安全环保设施管控情况

坚持对“四新”运用项目、“新、改、扩建”项目和作业现场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管控,实现对项目风险的有效管理,消除或控制项目风险,避免造成不利后果。强化安全、环保设备设施管理,使其能正常发挥作用,为保护员工安全、防止环境污染、促进安全环保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坚持临时用电作业、动火作业、高空作业等危险作业的审批制度。一季度审批各类危险作业10项,同时,指派专职安全人员到现场对作业活动全过程进行安全监督,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2、坚持“四新”运用项目和“新、改、扩建”项目的安全评审制度,一季度参与厂区空压系统技术改造项目等各类安全项目评审8项。参与23车间、高强度螺栓分厂、111废水站环保设备设施改造项目评审3项。

3、严格执行年度安全改造项目计划,监督、指导并落实各基层单位安全改造项目的实施。一季度安全改造项目7项,现已按计划要求实施改造中。

4、对废水排放、烟尘处理、工业污泥废弃物转运等检查、监测8次,对9个废气排放口进行监测2次。处理各类工业废弃物54吨,各类工业、生活废水8万余吨。

5、在各生产性单位作业现场增设“武器装备科研实验安全管理九条规定”、“安全警示”、“职业卫生告知卡”等标识74块。通过以上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力的强化了作业现场的风险管控。

(五)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与应急演练实施情况

加强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工作,不断修订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加强演练,不断提高员工的事故处理能力和应急技能是应对各类突发事故的应急基础,有利于在事故发生后及时作出应急响应,最大程度降低事故危害程度。

1、为认真执行《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依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对原编制的公司应急救援综合预案、专项预案进行全面审查和修订中。

2、根据集团公司《关于报送2016年应急演练计划等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要求,结合公司生产实际,编制了2016年公司级“减灾防灾救灾应急救援演练”和“燃爆事故应急演练”等《年度应急救援演练计划》,并上报集团公司备案。

3、监督、指导各基层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编制了有针对性的演练计划,对所开展的应急救援演练活动情况实施考核。一季度各基层单位按照上报的演练计划,共组织开展了“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演练”“火工品生产燃爆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等演练活动,参加演练人员163人次。

(六)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狠抓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确保安全生产。今年第一季度历经元旦、春节以及“两会”,属高度敏感时段,确保公司安全生产不仅关系生产效益,更关乎社会安定稳定。

根据公司《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坚持开展安全生产日查、周查、月查、专项检查、领导巡查和节假日检查,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行,重实效”的要求,力求最大限度的消除作业现场的安全隐患,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效保障。全公司一季度迎接上级部门安全生产突击检查和公司开展的各类安全检查共29次检查中发现安全隐患49项。环保隐患15项。对安全、环保隐患全部完成整改闭环;查处习惯性违章4人次。安全、环保隐患及违章共计处罚金额41000元。具体情况如下:

1、根据集团公司2015年第九次安全生产视频会议要求,成立了以总经理张能、党委书记胥明全为组长,副总经理马洪恩等为副组长的“年末及两节期间安全生产大检查”领导小组,编发了《检查方案》,监督、指导各二级单位开展自查、自改,对检查中发现的31项问题,进行了整改闭环。

2、完成地区部“重点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迎检工作,对检查出的4项安全隐患进行了认真整改,现已全部整改闭环。

3、完成安监局“职业卫生基础建设”回头看的迎检工作,对检查出的2项问题,监督、指导各相关单位对问题实施整改,现已全部整改闭环。

4、根据公司第一次安委会要求,3—6月份在全公司范围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改专项活动”,要求各单位利用四个月的时间,针对本单位各加工工序的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工具工装、安全操作规程、设备设施及作业环境存在的问题,编制自查方案,对自查出的问题拟定整改计划,认真实施整改,公司将组织内部专家组对各单位整改情况进行闭环验收,并严格实施核实。截止3月份各单位自查隐患74项,经公司内部专家组现场验证完成整改项63项,未完成整改项11项,现正在整改中。

5、一季度各基层单位持续开展反违章、排隐患等自查自改活动,共查出安全隐患133项,环保隐患9项,整改完成率100%,查处习惯性违章59人次,处罚金额3280元。

(七)事故整改防范措施落实和责任追究情况

一季度公司发生轻伤事故两起(1月15日和3月5日轻伤事故两起)、燃爆事件一起(25车间2月20日)。公司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针对事故组织召开了事故分析会,对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整改措施,并对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了处罚。一季度公司无重伤以上安全生产事故,轻伤事故指标控制在2‰以下,环境污染、职业中毒等事件为零。

存在的问题

1.安全管理

(1)随着国家及行业新安全生产法规及标准的颁布实施,我公司原制定的部分安全规章制度和相关管理办法等已不适应新的安全管理要求,存在一定的管理缺陷,需修订完善。

(2)班组安全管理还较薄弱,员工参与安全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班组安全教育培训不够落实;在班组安全检查和员工日常安全点检、互联互保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班组安全达标工作有待深化,个别班组长安全履职能力还有待提高。

(3)部分单位反违章活动责任不够落实,时松时紧,导致部分员工习惯性违章和操作违章时有发生。

2.环境管理

(1)少数单位对环保设施维护管理重视不够,未落实责任人对环保设备设施的日常运行进行维护、保养和管理。

(2)部分单位领导、管理人员和班组长的环保意识不强,存在不按规定,乱倒乱排工业废水和废弃物等现象,没有认识到环境污染事故会给公司带来严重后果。

二季度安全环保重点工作

1、根据集团公司、地区部2016年重点工作要求,以及公司《2016年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措施执行计划》,结合公司开展的“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改专项活动”,持续开展反违章、隐患排查工作,举一反三,加大对生产作业场所、“三边”场所以及设备设施安全的隐患排查与治理和违章行为检查、考核力度。

2、加强科研试验安全监督管理,扎实做好科研试验“四新”安全评审,严格执行科研项目“武器装备科研实验安全管理九条规定”,确保科研试验安全。

3、针对2015年所辨识、评审出的5065个危险源和450个环境因素以及收集、评审出的733个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组织、指导各基层单位开展对危险源、环境因素以及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进行重新识别和评价。

4、根据集团公司《2016年工作要点及工作安排》,在各基层单位结合星级精益班组建设,开展班组岗位达标示范工作,树立安全标杆班组,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头示范作用。

5、根据2016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要求,紧紧围绕“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开展系列活动。

6、按照公司《2016年度员工培训计划》,组织开展“易燃易爆危险品基本知识及安全防范措施”、《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审核资格和“危险废物管理及处置方法和环境污染应急”等相关安全环保知识培训以及危险作业安全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岗位资格培训。

7、按照公司《2015年应急演练计划》,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开展“减灾防灾救灾”应急救援演练以及各基层单位现场应急处置演练活动,针对演练进行的评估结果,持续修订改进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8、聘请市防雷中心对公司防雷接地设施(点)的实地检测。

环保培训制度篇10

一、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

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环保干部是我国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保事业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和主要力量。环保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环保事业发展的成败。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环保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话语权加重、所掌握的资金增多。与此同时,环保领域逐步成为腐败的易发、高发的“高危地带”,一些环保干部滑向犯罪的深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放松思想政治学习,理想信念缺失,党性意识滑坡,责任意识下降。

因此,环保系统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是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切实解决思想上的“贫血”、精神上的“缺钙”以及行动上的“乏力”。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严三实、党规、系列讲话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使广大干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

二、科学设置培训内容

质量问题是干部培训的核心问题,而实行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是实现培训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过渡舟船”,因此,科学设置培训内容是做好干部教育培训的关键。指出:“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针对干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开展精准化的理论培训、政策培训、科技培训、管理培训、法规培训,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增加兴奋点、消除困惑点,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信心和能力。”

环保系统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在培训内容设置上应以岗位需要、干部需求为导向,按需施教,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环保理论和实践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紧密结合环保行政审批事项办理、环境执法监管、总量减排、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环境应急等环保重点工作,加强新科技知识的普及教育,如云计算、大数据等基本理论的学习。通过强化业务知识培训、加强业务经验交流等提高干部的执政能力。授课人员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受训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要求,多选择面对现实、贴近工作中的难点、疑点和热点问题的内容,体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导向性和适用性,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更好地为科学发展服务、为环保事业服务、为干部健康成长服务。

三、优化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是提高培训质量、实现培训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推进培训方式的创新,从而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充满活力的教育培训格局。

一是以提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为重点,积极开展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选择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真实事例,进行专题研讨,引导环保干部深入思考、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统筹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现代化教育手段,拓展网络教育的培训方式。在单位网站上设立学习专栏,由干部自行安排时间进行网络学习,采用学时制进行考核。

二是以增强干部学以致用的能力为目的,积极开展体验式教学。引导干部带着工作和思想实际问题,走出课堂,走进企业,走入基层,将干部置身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业务工作的现场等场景中,现场开展教学,开阔思路,加深教学印象,增强做好环境管理,为企业服务的意识。

三是拓宽培训渠道,加强国际合作。以邀请国外专家讲学和走出去向环境保护管理先进、技术发达的国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完善远程教育接收系统,健全电化教育网络,创建优势互补、开放互动的教育培训体系。借鉴国外环境保护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拓宽环保干部队伍的国际视野,为促进环保系统国际合作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国际合作人才。

四、构建激励型评价机制

实践经验证明,干部教育培训仅有自愿性而没有一定的强制性,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从完善考评考核入手,建立健全科学的激励评价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干部参加培训内生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把干部教育培训从软指标变成硬任务,激发干部自觉学习的内在动力,形成干部想要进步就必须去努力学习的机制。

一要建立培训考核制度。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教育培训考试考核制度,把考试考核作为衡量干部学习成效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有效方式将考试考核情况反馈给干部主管领导及部门,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同时,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管理系统,将干部接受政治理论教育、学历教育、专业培训和专题培训的情况,以及培训机构、组织、人事等部门综合受训干部的学习成绩、在校纪律、政治表现、思想品德等情况做出的鉴定,一并存人干部档案,作为干部考核、评先评优、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要坚持继续教育制度。开辟多种继续教育培训渠道,采取定期指定一批必读书目,提出读书的目标、重点思考题和基本要求,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成果交流活动,进行严格的考试考核等办法,引导干部在岗自学。

三要建立训用结合制度。紧密结合干部岗位职责规范,提出各级各类干部应具备的政治理论素养、文化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要求等任职资格,定期组织干部参加任职资格测试,并把测试结果与干部的提拔使用挂钩。对一些专业性要求比较高的领导岗位,组织参加岗前知识培训,设置必修的专业知识课程,对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必修课程或达不到培训要求的,采取留岗停职再培训等强制性措施,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四要建立培训后评价机制。实现干部教育培训信息一套软件管理,建立健全干部培训档案,对每一次培训的内容、对象、记录等资料进行归档备案,及时掌握干部培训情况,提高干部培训、调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及时追踪了解干部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培训内容的合理性、培训方式的科学性、师资力量的胜任性、培训机构的服务性等进行评估。根据干部反馈信息,结合评估内容,不断改进、创新,提高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广萍.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考核激励机制的探讨.2011年03期,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肖小华.干部教育评估实践中的工作难题及对策.2010年11期.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