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智能化管理方案十篇智能化管理方案十篇

智能化管理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9:54

智能化管理方案篇1

改造意义

1.节约能源

由于近年来能源使用的日渐紧张,楼宇自控系统为现代大型建筑物对节能和舒适化的要求提供了最好的解决方案。由于用电习惯问题造成办公楼电能浪费。午饭时间和下班后往往有空调、电脑、饮水机等各种电器闲置,有的甚至始终无人关闭。电器闲置时间我们按午饭时间1小时,下班后1.5小时计算,每天至少2.5小时。那么一天中至少有2.5/24=10.4%的电能被浪费掉,如中心用电进行集中管理,将有效避免这部分电能的浪费。也就是说,Dt2008智能配电控制系统每年将为中心节约10%左右的电费开支。在中午和下班后,由系统自动将照明、插座及空调关掉,节省能源,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2.安全增益

如果用电器长时间通电的话,内部电子元件由于长期发热,会加速其老化,有安全隐患。以饮水机为例,它属于经常通电的产品,长时间通电使用的话,零器件很容易老化,出现性能变异,使饮水机燃点较低的塑料外壳发生融化而发生燃烧。而如果采用楼宇自控系统的话,在夜间,系统可以自动将饮水机的电源切断,从而杜绝了此类事情的发生。再者,从效益上来说,可以使饮水机的使用时间延长,节省了开支,也增加了效益。

3.高效

楼控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掌握用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并且可以远程控制用电设备,从而达到快速、高效地控制用电设备的目的。

改造目标

我们的改造目标是为使用者提供在一个高效、舒适、便捷和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大厦的运行费用以及提高运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由于金能电力大厦前期已安装了我公司的智能配电监测系统,此次新增加的为我公司最新研发的楼宇自控系统。该系统采用我公司借鉴国内外先进电子通讯技术而自主研发的matRiX新一代电力载波通讯技术。该技术已获得国家多项专利,采用该技术可有效地避免重新布线的麻烦,使用原来的电力线进行通讯。我们将免费对这两个系统进行整合,使其管理更加便捷。

根据金能电力大厦的现状,我公司将对大厦内的配电箱进行智能化改造,改造将实现如下几个目标:

1.集中管理

可对各子系统进行集中统一式监视和管理,将各集成子系统的信息统一存储、显示和管理在同一平台上,并为其他信息系统提供数据访问接口。重点是要准确、全面地反映各子系统的运行状态,并能提供建筑物内关键场所各子系统的综合运行报告。

2.分散控制

各子系统进行分散式控制,保持各子系统的相对独立性,以分离故障、分散风险、便于管理。

3.系统联动

以各集成子系统的状态参数为基础,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相关软件联动。

4.优化运行

在各集成子系统的良好运行基础之上,另外还可以提供设备节能控制、上下班及节假日设定等功能。

改造对象

大楼内主配电箱中照明、插座及空调实现分层控制,即对每层的主配电箱进行改造,对主配电箱中照明、插座及空调开关增加接触器,控制模块控制接触器,实现对照明、插座电源及空调的开/关。除远程自动控制之外,系统还增加了手动控制功能。

Dt2008智能配电监控系统的特点

Dt2008智能配电监测系统和楼宇自控系统整合后,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集中管理,分散控制

将整个楼宇内的供、配电设备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对各层的用电设备进行单独控制。

2.无人值班(或少人值班)

全面实现变配电系统无人值守(或少人值班),节约了人力资源,并可实现高、低压供配电系统一体化综合监控。

3.异常及时处理

当供配电系统出现异常时,可以远程报警至值班人手机,以便于及时了解到有关的故障信息(故障原因、性质、地点及发生时间),用来指导维修,减少故障的处理时间及停电时间。

4.实时监控与分析

可以快速、准确地掌握供、配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含历史数据),并可以用报表方式或以图形方式进行显示、记录或打印出来,进行日报和月报,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供电质量(最大、最小、平均值/电压合格率)实时分析功能。

5.改善配电系统管理

通过历史记录的电力参数,及时掌握每天或季节负载特性;在供配电系统内优化能耗的分配,均衡负载;减少潜在的停电事件。

6.便于维护、提高系统安全性

可以根据系统设备运行记录数据和运行情况,制定临时或定期的设备维修计划;按计划维修、减少运营和维修成本,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7.数据共享

实现系统数据资源共享、供配电设备综合档案管理等诸多优点,为现代化管理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基础。不断促进变配电系统更安全、更可靠、更经济和更直观的运行,满足未来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

系统构成

1.系统结构

系统结构可分为三层:

监控系统采用模块化、分层分布式开放系统结构。本着分散控制、集中监视的原则,按间隔划分、单元化设计、分布式处理,实现设备分层和网络分层解决方案,整个系统分为现场级控制层、传输层、站级控制层。

现场级控制层:现场级控制层中自动化设备要求运行十分稳定可靠,能免维护使用,同时又能满足工程的自动化设计要求。采用威奇ZwpK(L1)系列产品的终端,通过现场总线与站级控制层的监控主机连接,与站级控制层一起构成一个有机协调的低压智能监控系统。

传输层:由RS485/232转换器、串口服务器组成。负责现场级控制层和站级控制层之间信号的传输。

站级控制层:位于集中控制室,由计算机、打印机、通讯设备及不间断电源等组成,计算机之间采用高速ethernet(tCp/ip)网络构成计算机局域网。硬件采用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工业pC机,系统软件采用microsoft操作系统抢占式多任务多线程操作系统,实现遥测、遥信、遥控、遥调、报警显示、数据存储、统计报表运行控制等功能。

2.控制模块

ZwpK-Y控制模块是基于16位单片机的开关控制仪表,功能如下:

具有四路开关量的输入点,能够实时监测开关的状态和其他开关量值。

具有四路继电器输出点,能够实现对开关或接触器的远方遥控功能。

具有RS485接口,实现数据的网络通讯功能。

3.主控台管理软件功能

数据采集功能

系统由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现场有关数据,包括模拟量、脉冲量及开关量、测量量、外部输入讯号等数据传至监控系统作实时处理,实时更新数据库及显示画面,并在屏幕上采用模拟图方式实时显示现场设备运行状况,显示实时和历史事件,并采用打印或报表等方式输出,为系统实现其他功能提供必需的运行信息。

远传功能

通过现场总线的形式向主站发送信息,并接受主站的控制。远动终端向上级发送遥测量,包括电流、电压、有功电能、无功电能、功率因数。遥信量包括开关或断路器位置信号和故障信号。遥控量包括断路器或开关的分合分接头的调节。总之将所有三遥信息量上传至主站。上级或调度端向下级发送遥控量分合断路器或开关,从而实现配电房无人值守。

控制功能

通过主站微机的键盘,鼠标器对控制对象进行分合操作。控制对象包括开关和断路器隔离开关的分合(跳合)操作,设备运行检修。为保证受控设备的安全,控制操作时有口令,口令是操作员唯一通过微机来分合开关或断路器的一把钥匙(或根据要求不设定口令)。

报警功能

智能化管理方案篇2

绪论

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提高,促使了家庭实现了生活现代化,居住环境舒适化、安全化。这些高科技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人们生活习惯,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楼宇智能化管理系统也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

楼宇的智能监控,是指以建筑为平台,以集中监视、集中控制、集中管理为目的,将各种监控设备与系统通过组合或集成,构成一个综合性安防技术防范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是安防系统的主要部分,也是智能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传统楼宇监控系统相比,现代监控系统多应用传感器识别技术及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这种系统将更合理、更高效、更快捷的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人们人身财产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推广智能楼宇技术,对于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智能楼宇系统集成的发展主要分为两种趋势:将安防系统、楼宇自控、消防系统的数据整合,交由统一平台进行管理;还有一种将楼宇自控、安防、消防、信息设备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集成起来,形成iBmS系统,一个平台控制5个系统。

目前,监控系统在智能楼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监控系统涉及电学、通信学、信息学、光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是比较复杂的一个综合性技术。本章仅就有关应用问题进行简要介绍。

一般监控系统组成原理如下:

(一)系统组成原理

智能楼宇监控系统是针对独立楼宇的安全防范技术,主要通过门禁监控和视频监控来确保住户的人身财产安全,同时通过住户自我监督防范来确保整个楼宇的安全。

(二)监控系统结构

门禁系统是新型现代化安全管理系统,它综合了各类自动识别技术和现代安全管理措施为一体,它涉及电子学、机械学、光学、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诸多技术。它是解决楼宇出入口实现安防管理的有效措施。

(三)门禁系统结构

1、密码识别技术

密码识别:通过检验输入密码是否正确来识别进出权限。

这类产品又分两类:一类是普通型,一类是乱序键盘型(键盘上的数字不固定,不定期自动变化)。

普通型:

优点:操作方便,无须携带卡片;成本低。

缺点:同时只能容纳三组密码,容易泄露,安全性很差;无进出记录;只能单向控制。

优点:操作方便,无须携带卡片,安全系数稍高

缺点:密码容易泄露,安全性还是不高;无进出记录;只能单向控制。成本高。

2、卡片识别技术

卡片识别:通过读卡或读卡加密码方式来识别进出权限,按卡片种类又分为

・磁卡

优点:成本较低;一人一卡(+密码),安全一般,可联微机,有开门记录

缺点:卡片,设备有磨损,寿命较短;卡片容易复制;不易双向控制。卡片信息容易因外界磁场丢失,使卡片无效。

射频卡

优点:卡片,设备无接触,开门方便安全;寿命长,理论数据至少十年;安全性高,可联微机,有开门记录;可以实现双向控制。卡片很难被复制。

缺点:成本较高

3、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通过检验人员生物特征等方式来识别进出。有指纹型,虹膜型,面部识别型。

优点:从识别角度来说安全性极好;无须携带卡片

缺点:成本很高。识别率不高,对环境要求高,对使用者要求高,使用不方便。

视频监控系统是安全防范系统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防范能力较强的综合系统。视频监控以其直观、方便、信息内容丰富而广泛应用于许多场合。

4、视频监控设备的现状

数字监控录像系统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pC机组合的计算机多媒体工作方式;另一类是嵌入式数字监控录像系统。

①计算机多媒体方式的数字监控录像系统

数字视频压缩编码技术日益成熟,计算机的普及化,为基于pC机的多媒体监控创造了条件。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a、pC机的多媒体监控主机综合了视频矩阵、图像分割器、录像机等的众多功能,使系统结构大为简化。

b、由于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多媒体远程网络监控不受距离限制;

5、视频监控系统基本功能要求

(1)视频监控系统(cctv)应提供独立的网络数据库和独立的网络系统,支持通过基于tCp/ip的局域网,或者通过internent从远程通过登录综合安防管理系统的web页面对系统监控和管理;

(2)较强的扩容性,要求有足够的设计冗余;

(3)将强的兼容性,可兼容第三方产品;

(4)产品成熟,稳定性高,适应7×24小时工作;

智能化管理方案篇3

目前,在智慧档案概念和定义方面尚无定论,但学者大都认为,智慧档案需要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录入和电子档案的数据挖掘、分析和决策,为用户和公司提供服务。智慧档案的智慧之处在于将所有纸质档案转变成了数字化的信息,并在数字化信息的基础之上构建相应的管理机制[1]。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针对档案利用需求,通过智能化的详细分析,建立相应的数据信息利用和数据挖掘模型。利用智能化技术实现对海量档案库存信息的挖掘,并对挖掘的结果进行评判,以便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企业档案管理规定》要求,企业档案工作要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2016年,国家财政部颁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把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主要会计档案最低保管期限延长至30年。2018年,中组部印发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组织人事部门及其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机构应当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要求,建立和维护科学合理的档案存放秩序,按照有关标准要求建设干部人事档案库房,加强库房安全管理和技术防护。档案数量较少的单位,也应当设置专用房间保管档案。阅档场所、整理场所、办公场所应当分开。这些都给档案保管工作提出很高的要求,而国有企业要想做到这一点,需付出很大的投入,包括场馆配置、人才配备、流程规划等等。因此,聚焦档案管理的电子化、数字化、智能化,推动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将是解决传统档案管理痛点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国有企业档案管理现状

目前,国有企业在档案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档案管理各个流程还存在薄弱之处,与“全球领先的通信支撑一体化服务提供商”还存在不少差距。剖析深层次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成本及用工成本较高。国有企业档案总量小而分散,不利于管理,且不能满足档案增长需求。随着档案总量的不断增加,场地使用成本及维护成本很高,相应地人工成本也较高。2.档案库房建设不标准。国有企业档案总量逐年递增,库房容量全面告急,现有库房建设标准不达标,亟须整改。库房建设不符合使用标准,绝大多数并不满足“八防”(防盗、防光、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要求,档案管理的风险高。3.档案电子化、数字化水平低。档案集中管理有利于减少库房和人员占用,并让档案得到更专业、更安全的管理,同时能够减少资源的重复投入。推动档案的电子化、数字化、信息化进程,也有助于实现档案信息的共建共享。目前,国有企业的档案电子化、数字化水平较低,需要逐步推进档案的数字化、智慧化进程。

三、实现智慧档案产品与服务所面临的困难

档案管理行业所面向的客户群体较大,市场空间与产值足够大,优质的服务与解决方案必然会带来很大的回报。因此,档案保管行业,尤其是具有战略价值的档案保管服务,越来越受到资本的青睐。而目前,国内档案管理业务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各类企业规模不一、标准不一;档案寄存业务方面,很多大型寄存中心一般使用货架形式保存档案,并未做到恒温恒湿和远程监控等;同时,在档案运输、保管、整理、数字化等方面,管理人员的上岗要求未形成业界认可的模式。所以,此时介入档案保管市场,时机比较成熟[2]。1.缺乏集约化管理。档案服务企业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就必须实现集约化管理,包括各企业主体自身的集约化管理和档案服务行业的集约化管理两个方面。而建设档案馆,则是档案服务行业集约化管理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智慧档案管理的第一要素是感知,换言之,就是明确档案智慧管理的要求,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和管理流程,形成智慧档案管理体系,将档案的实体文件和档案中的内容以及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有效结合,完成对档案内容信息的感知和对档案实体文件的感知以及对档案管理各个环节所有信息的感知。档案智慧管理需要更加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比如通过RFiD技术实现对档案出库入库的感知,用智能化的芯片实现对档案的全方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在感知档案内容方面,采用当前主流的图像扫描以及识别技术,将纸质化的数据转变成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存储在系统中。在档案管理状态感知方面,可以通过库房的智能化监控系统实现对档案的综合状态感知管理。2.缺乏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智慧档案产品与服务实现的过程中,缺乏智能化的管理系统来支撑智慧档案感知层的建设。智能化档案管理系统主要依赖物联网技术,而基于物联网建设的智能化管理系统需要耗费比较多的硬件(RFiD电子标签)。如果国有企业按照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要求对建筑物进行改建,并赋予智能化的措施,就可以打造一个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档案园。这一过程中,国有企业需要对其库存的数以万计的实体档案进行物联网技术加工。而仅凭这一点,智慧档案园的建设需要一笔较大的投入。因此,智慧档案园的建设不仅需要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和先进的物联网技术,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3.缺乏专业档案人才。智慧档案产品与服务的实现以及运营,需要专业化的档案管理人才。这些专业化的档案管理人才,既要熟悉传统档案管理要求,又要精通信息管理系统,具备一定的运维管理经验。目前,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中,科班出身的专业档案管理人员相对充足;但精通信息系统管理的人才比较缺乏。更何况,不少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逐步出现老龄化的情况,甚至一些企业在使用退休返聘人员。因此,若要建设智慧档案园,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将成为档案管理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四、智慧档案产品与服务的实现路径

智慧档案产品与服务实现是一个综合管理和控制体系,这里面运用了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自动控制等技术,目的是提高档案管理服务水平和档案园运行效率[3]。1.构建智慧档案产品与服务管理机制。智慧档案产品与服务的智慧之处在于将所有纸质档案转变成了数字化的信息,并在数字化信息的基础之上构建相应的管理机制。任何对档案信息利用的需求,都将经过详细的分析,并建立相应的数据信息利用和数据挖掘模型。利用智慧化的技术实现对海量档案库存信息的挖掘,并对挖掘的结果进行评判,以便能够为公司决策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构建智慧档案园的管理机制,离不开现代化的档案库房和楼宇管理系统。将两个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为档案管理者提供相应的数据研判依据,还可以提供可视化的数据,实现档案实体、档案数量以及档案库房环境交互式的管理。2.建设智能化档案管理技术体系。要实现智慧档案产品与服务,不仅需要完善的管理体系,还需要相应的技术系统和智能化档案管理技术体系。开发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使广大用户通过互联网申请查询档案的保管状态。对档案实体文件的感知,主要通过物联网的视频识别技术来实现,为每个档案安装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识别定位芯片,用于跟踪档案实体文件的状态,也可利用信息技术对档案的实体内容进行转化和数据挖掘。3.培养智慧档案管理人才队伍。要实现智慧档案产品与服务,必须培养和打造一支能力过强、素质过硬的智慧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公司在加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要注重档案管理人员培养体系的建立。在培养的过程中,要加强档案日常管理知识和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能力的培养,及时从社会上引进复合型人才。要构建档案管理员长远发展的目标,建立专门的人才培养和管理团队,引导高层次的人才带领整个管理队伍,提升队伍每位成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改善其自身的知识结构;也可以从社会上聘请档案管理领域内的专家作为顾问,派遣学习能力较强的人员参加学习交流,促进智慧档案产品与服务管理队伍中所有成员的服务理念转变,创新智慧档案产品和服务的形式。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可以聚焦市场需求,深化智慧档案产品与服务的建设研究,以公司档案管理业务为切入点,全力打造智慧化档案产品,实现档案管理的智慧化。打造智慧档案产品与服务,可以有效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落地,又可以为深入落实党中央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杨爽.谈推进智慧档案建设[J].兰台内外,2020(10).

[2]顾婷,郭春淼.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档案馆建设研究[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20(9).

智能化管理方案篇4

关键词:智慧档案馆技术系统云计算

智慧档案馆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对现有数字档案馆信息整合的数字化、传输网络化、管理自动化、资源共享化等进行进一步深化。智慧档案馆的建设必须改变传统的单向思维方法,突破数字图书馆的桎梏,实现整体的蜕变与管理形态的进化。

一、信息化管理全面化

与传统的数字档案馆管理方法不同,智慧档案馆在现代城市发展背景下将档案馆资源的信息化管理逐渐转变为业务的全方面信息化管理,借助现代智慧城市生态化建设的理念与信息技术特征实现了档案馆管理的全面信息化,无论是从档案具体资源的管理、档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档案馆业务流程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程度的改进,进一步提升档案馆的运行效率,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利的参考,为智慧城市整合消费者的广泛与需求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另外,城市智慧档案馆能够捕获档案使用者的行为习惯,并形成文件形成者、档案工作者与使用者相互之间的桥梁,便于智慧档案馆的不断完善。

系统架构中的档案感知与获取系统、全面档案馆管理系统、档案智能服务系统、档案文化社区系统是整个技术系统架构中最重要的四个方面,实现了与数据库的相互交互以及智慧图书馆功能实现的具体目标。

二、信息资源库的精细化

智慧档案馆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因此对档案馆内部信息系统的构建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各种新资源的出现使得档案馆资源的来源与种类逐渐增多,资源的来源已经不仅仅局限与传统数字档案馆,而且将资源的范围扩展到现代计算机云数据中心、各类社交媒体、电子商务馆,这些资源的获得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推力,智慧档案馆将所有资源进行统计并统一安排,能够满足智慧城市建设下的各种需求,为人类的持续进步提供动力,并为后代子孙构建资源提供全面的信息参考;另一方面,从档案馆数据整理、保管、处理与档案利用方面来看,智慧档案馆的建设并不仅仅包括接收库的信息资源,而且还要建立支撑档案馆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行政办公、财务管理、技术保障等所有业务构成,同时还要根据智慧档案馆理业务特点实现各个部分的精细化管理,满足现代智慧档案馆系统运营的要求。

三、业务实现的感知化

智慧城市建设利用现代物联网实现了人、物体、系统、数据库的互通互联与智能化联动,实现了系统的分析、判断与感知功能。智慧档案馆在技术系统上也应该具有这样的智慧特征以及实现和人类智慧相统一的管理体系。

(一)数据感知器

主要是系统中用来实现数据集成、迁移、交换等的感应系统,利用现代计算机智能数据处理中心实现数据库之间的同步、转换。

(二)系统和数据之间的感知器

系统和数据库相互之间的智能处理与自动感知系统,利用专用的信息化组件、数据整合设备、语义处理等技术实现相互之间数据的自动存储与高效访问。

(三)系统感知器

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的智能交互与业务协同行为,支持系统不同部门的业务协同与流程的优化,整体上提升了档案馆的运行效率。

(四)行为感知器

人与系统形成自动沟通与自动匹配过程,系统通过智能感知系统获取人的行为,并进行分析与处理,使得系统与人的契合度更高。

智慧档案馆利用现代物联网与计算机数据自动化处理技术,将静态的物体、数据等拟人化,进而转变为能够进行主动思维的对象,使得档案馆逐渐从平面系统升级为立体系统,从被动的服务主动转变为系统自动服务过程,实现了基础设施、系统工具、系统工作的整体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四、信息服务的知识化

随着数字档案馆的快速发展,档案馆资源的数量也呈现出日趋上升的趋势,云计算技术的使用使大数据能够有效整合,并且能深层次挖掘大数据的价值,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未来档案馆的发展将摆脱以“件”或者“卷”为单位的档案资源收集与保存,而更加体现档案在形成中的相关特征,通过记载人们在日常业务活动中形成的既定特征与业务开展的具体背景,分析或者进一步挖掘其中蕴含的深层次的内容,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充足的经验、知识及方法。智慧城市中大数据的发展理念与计算处理方法使得传统档案馆的建设逐渐实现了全面数字化,提供信息资源检索目录以及关键词索引,为大数据资源存储中数据的调用提供有力的帮助,并且精确了资源的搜索,实现了资源的分享与利用。并且,利用数字化管理的数据分析、语义挖掘、智能处理等有效利用,能够进一步提升档案馆的信息服务能力,达到一个更高、更深的层次。智慧档案馆在建立立体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系统的基础上,面向管内组织运作提供资源的综合查询与社会发展辅助决策支持,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性的服务,并且实现了个性知识的智能化退订与知识定制服务。

五、结语

智慧城市的发展带给我们更加便利的生活,对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而智慧档案馆的建设则在智慧城市便利的基础上为我们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以及更深刻的文化熏陶。相信醉着智慧城市的不断发展,必将不断结合新的技术环境,形成更多的服务形态与更加多元化的技术系统。

参考文献:

智能化管理方案篇5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以往电子商务档案的管理模式满足不了电子商务的需求。目前,电子商务档案的内容具有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具体表现形式有电子邮件、电子收支款项、电子账单等。[1]为了将这些复杂、大量的电子商务档案更加条理化、系统化,那么相应的管理模式需要智能化。因此,客观角度上,电子商务产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推进了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一、电子商务档案的特点

第一,电子商务档案具有虚拟性。因为电子商务产业的进行使处于网络环境中,它具有同网络一样的虚拟性质。那么,电子商务档案也同样具备虚拟的特征。具体表现为,电子商务活动和交易都是在网络平台上完成的,这些活动或交易所产生的一切信息都是虚拟的,包括交易的内容、物质信息,另外,交易时买卖双方采用的支付手段是网上银行或其他的金融服务,这些信息也同样具备虚拟性的特征。

第二,电子商务档案具有复杂性的特征。电子商务的一切活动和行为的存储方式都是通过数字技术来存储,这些信息的获取需要通过编码解译,并不能直观获取到这些信息,因此,电子商务档案也愈加复杂化。

第三,电子商务档案具有集成性。和传统的纸质档案相比,电子商务档案在信息存储上具有集成性的特点。目前的电子商务档案不仅存储的有文字等单一性的信息,还包括一些图像、视频信息,电子商务档案存储的信息多元化,较纸质档案更为方便。

二、电子商务档案智能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电子商务档案存储的智能化发展

电子商务档案的管理有三项具体内容,分别是存储、信息检索和应用。整个电子商务产业是在计算机和网络平台上进行的,而且档案信息的存储也同样需要依靠计算机。因此,电子商务档案存储的智能化发展必须依靠计算机来完成。

电子商务档案存储的智能化,是指通过计算机的运算和控制功能应用到存储设备上,也就是说让存储电子商务档案的设备本身拥有等同于计算机存储系统的运算控制功能,让存储设备智能化,让存储设备能够自发存储电子商务档案。并且在此基础上,对电子商务档案进行备份,保证电子商务档案的安全性,对电子商务档案进行分级存储。如果电子商务档案采用智能存储的方式,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对比原来的存储方式,智能存储在信息安全和保密两方面上有着更大的优势。具体来说,智能存储更加全面具体地监控信息存储设备的内部情况,包括文件数据的读取、写入。此外,在发现存储系统问题和故障上,智能存储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保证存储信息的安全完整以及存储设备的继续使用。电子商务档案智能存储除了软件上的智能化,也就是存储管理管理的智能化之外,还需要硬件上的智能化。对于电子商务档案的安全性来讲,智能存储可以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另外,智能存储中的信息备份管理可以避免信息丢失带来的麻烦和困扰。而且,当电子商务档案存储系统出现问题时,可以进行修复,给电子商务档案的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2]

(二)电子商务档案信息检索的智能化发展

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发展,电子商务档案信息检索智能化应运而生,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其中在信息检索方面,发明了图文信息智能检索,计算机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为电子商务档案信息检索智能化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电子商务档案存储的信息具有复杂性和集成性:信息存储形式和格式多样化,信息的表现方式多样化,信息的加密情况不一样,包括存储信息的设备不同,面对复杂的信息,对信息搜索也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因此,信息检索智能化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力和意义。

将商业、客户信息等内容和搜索词的关联度作为基础,以包含信息的重要性作为考察指标,对这些包含的信息进行排序,提高搜索的效率。而且,产业的进步必然会带来更多更复杂的交易信息和客户信息,传统的信息搜索方式只会加大用户搜索的困难度和工作量,而为了方便用户更加快速地搜索到自己想要查询的商业信息等内容,就必须智能搜索信息。

现阶段的人工智能技术取得较大程度的进步和发展,技术上的成熟为智能信息搜索提供了便利条件。[3]而且,依托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化信息检索越趋于高级阶段发展。

(三)电子商务档案应用的智能化发展

企业需要将档案所包含的信息作为依据预测商情、设计营销方案、处理客户关系。目前,对档案信息的应用已经成为推动电商产业进步的一项重要途径。为了实现最优目标,研究如何实现档案应用的智能化成为现阶段电子商务研究的主要内容。

企业对电子商务档案的应用主要在预测商情、设计营销方案和处理客户关系三个领域。档案存储的信息包含客户档案。在电子商务活动开展过程中,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交流方式和以往的传统交易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客观上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正确处理新型的客户关系。当前阶段将客户作为中心、重视客户的商业模式要求,必须管理新型客户关系,而且管理新型客户关系是企业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重要实践。企业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进行智能化,形成新型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企业通过这种管理系统来加强和客户之间的联系,更好地服务客户,增添客户对企业工作的满意度,达成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提升的目的。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管理系统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研究电商产品的市场需求以及完善度,发现并解决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吸引更多优质的客户,将利润最大化,从而实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优化企业管理能力的目的。

针对企业的商情预测需要智能化发展。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档案存储的客户信息、商业信息是非常复杂且多样,面对如此复杂和多样的电子商务档案信息系统,是需要一个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来进行高度的分析和处理。[4]而智能化的商情预测系统,它所依据的思想和技巧分别是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管理,采用的营销策略是一对一的方式,并且采用个性化的售后服务,在此基础上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此实现企业的盈利。另外,智能化的商情预测系统除了满足现有的市场需求之外,还需要不断的发展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三、电子商务档案管理智能化发展方式

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实现智能化需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完成。第一,硬件上,管理档案必须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这是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实现智能化的基础和客观要求。现阶段,很多企业在硬件上的落后严重阻碍了智能化管理的前进路程,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必须对硬件的更新投入资金和精力上的支持,实现硬件和存储设备的匹配,再匹配相应的软件,使之具备实现智能管理档案的前提条件。

第二,智能管理档案的实现除了依托技术因素之外,还需要人为因素的支撑。因此,企业需要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引进先进的全面型人才,开发智能化电子商务档案管理系统,让员工能够准确地掌握管理档案的职能和技术。另外,电子商务档案管理系统需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此,相应的管理系统可以通过设置权限,不同职位员工的操作权限不尽相同,相互制约,为电子商务档案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

智能化管理方案篇6

电子商务档案是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各经济主体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电子商务档案与其它类型的纸质档案相比具有明显的虚拟性、复杂性、集成性等数字化特征。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智能化的电子商务档案管理是目前电子商务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对电子商务档案管理的智能化需求主要体现在电子商务档案的检索智能化、应用的智能化。电子商务档案信息检索的智能化发展历程同步于图情信息智能检索技术的发展历程。电子商务档案应用的智能化体现在智能化的商情预测、营销策划及客户关系管理。

1电子商务档案信息检索的智能化需求

电子商务档案信息智能化检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电子商务档案信息是众多档案信息的一种,是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产生的。从人类社会利用档案信息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档案信息检索大致经历了自然检索、手工检索、计算机辅助检索、计算机智能检索四个发展阶段,电子商务档案信息的检索也不例外。随着计算机智能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图情信息智能检索的最新成果,为电子商务档案信息检索的智能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电子商务档案信息存储形式多种多样,既有一般固定长度的信息,也有非固定长度的信息,既有用文字、数字表达的信息,也有用图形、图像、声音表达的信息、既有加密信息,也有不加密的信息,既有存储于本地存储设备上的信息,也有存储于异地设备甚至“存储云”上的信息。因此,对电子商务档案信息的智能检索意义重大。所谓“智能检索”,就是以文献和检索词的相关度为基础,综合考查文献的重要性等指标,对检索结果进行排序,以提供更高的检索效率。智能检索的结果排序同时考虑相关性和重要性,相关性采用各字段加权混合索引,相关性分析更准确,重要性指通过对文献来源权威性分析和引用关系分析等实现对文献质量的评价,这样的结果排序更加准确,更能将与用户愿望最相关的文献排到最前面,提高检索效率。由此可见,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活动的全球化特征越来越显着,频繁的商务活动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由此产生的电子商务档案信息越来越具有商务活动全球性、信息管理系统分布性、交易语言复杂性、交易方式多样性等特点。因此,传统档案信息检索工具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智能检索工具的开发和使用必然成为信息时代用户畅游信息海洋的必然选择。同时,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超大型计算机的使用也为电子商务档案信息检索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未来电子商务档案智能化的发展将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成果而更加人性化。将人工智能领域中的计算推理等思维活动渗透到档案管理的智能化应用中,利用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开展基于模式识别、物景分析的图形图像检索系统,满足用户对图形图像档案信息的检索需求,利用人工智能关于联想记忆模拟、自动定理证明、专家系统、自然语言处理等基础理论开展电子商务的自动谈判系统、跨越语言障碍的档案信息搜索工具,满足电子商务国际化的需求。例如:模式识别可用于基于图像的检索,而电子商务活动的基础就是建立在对图形、图像的选择上,交易双方首先是根据对被交易商品的图形、图像进行商务洽谈,然后达成交易意向。因此,对被交易商品的图形、图像的保存是电子商务档案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再如,专家系统是智能检索实现的基础,而从海量商务信息中筛选出能够进行交易的产品信息离不开人工智能检索系统的应用。从电子商务档案的特征来看,有关电子商务档案智能化管理的需求更加依赖于图形图像智能检索工具的研究和利用,而对于图形图像智能检索工具的研究和利用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先开展的是基于内容的图像智能检索的研究,重点在于采用标注的方法对图像设置检索关键字,并建立文本数据库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对图像的智能检索。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当图像数据库中图像数据较大时则检索较难实现,当图像内容复杂时,标注起来较困难,因此,这种检索方法同时还要求图像内容比较单一。而另一种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逐渐受到业界的关注即基于视觉特征的图像检索技术。由于任何图像都包含物体本身的纹理、形状、颜色、空间关系等特征,因此,基于视觉特征的图像检索技术采用提取图像所包含的纹理、形状、色彩、对象的空间关系等信息建立图像的特征矢量库,并以此特征矢量作为索引关键字。与以往采用人工标注方式对图像内容进行标注的方法不同的是视觉特征的提取是从图像中自动提取的,并且检索的过程采取视觉特征间的匹配。与传统的检索方法相比,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融合了图像理解技术,从图像的纹理、形状、色彩、对象的空间关系等维度分析图像的特征,从而可以提供更加有效的检索途径。已经投入运行的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系统包括:iBm公司的QBiC系统、Virage公司的ViR工程系统、mit的photobook系统、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maRS系统等等。国内近年来对于基于图像颜色的检索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例如:photonavigator系统和photoengi-neer系统。而这一发展方向更加符合电子商务的智能化发展需求。可以预计,为适应未来网络化、智能化以及个性化的需要,并行检索、分布式检索、知识的智能检索、知识挖掘、异构信息整合检索和全息检索、自然语言检索、跨语言信息检索、问答系统、概念空间、信息融合技术等检索技术都将在电子商务档案管理领域得以应用。届时用户将获得完整、准确、及时、有效的而且是简洁、明了的商务信息。

2电子商务档案应用的智能化趋势

电子商务档案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从事商务活动中最原始、最可靠的数字化信息。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档案信息,为企业发展提供商情预测、营销策划、客户关系管理、维护企业或经营者合法权益已经成为电子商务档案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而电子商务档案应用的智能化趋势无疑已经成为电子商务行业的重要研究方向。

2.1客户关系管理的智能化。客户档案毫无疑问将是电子商务档案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在企业从事电子商务的过程中,电子商务系统将提供一种商家与客户进行交流的新方式,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以全新的思维来看待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源于“以客户为中心”的新型商业模式,是企业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战略的核心部分。企业通过智能化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来加强对客户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企业效率和利润水平。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企业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分析客户的需求、研究产品的市场、拓展潜在的利润空间、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改进企业的管理漏洞、吸引更多的优质客户进而达到优化、提升企业管理能力、提高企业利润水平的目的。而这一切的实现都依赖于智能化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智能化的客户数据库的开发与应用。智能化的数据库技术是所有其他技术的基础。

智能化管理方案篇7

关键词:智能化;项目管理;工作要点;业主方

abstract:Basedontheowner'sperspectivedescribedonintelligencesystemconstructioninthewholelifecycleofeachphaseofprojectmanagementworkpoints,andpointsoutthevariousstagesofarelationshipwitheachotherandcontinuouslyimprovetheprocessanddevelopment.

Keywords:intelligent;projectmanagement;workingpoint;owner

中图分类号: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1-0020-02

引言

智能建筑在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已经经历了20多年,智能化技术从控制技术、自动化技术发展到目前的信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智能化系统集成从控制系统集成、管理系统集成到目前基于网络化的信息集成,智能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已经趋于成熟。尽管有些系统产品和技术应用都是成熟的,但是在不同的项目上所实现的效果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是千差万别,究其原因就是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运作和工程管理的问题。要将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好,一定要有“系统工程”的概念,即将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规划和设计、招投标、工程实施、运营管理四个阶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首尾相连、环环相扣、协调一致。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将是下一阶段工作的依据,因此在任何一个阶段中,由于计划与安排上的考虑欠周或不慎,都将给下一个工作阶段带来障碍和困难,也将给整个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在建设目标、技术应用、实现功能、投资成本、系统工程质量工期等方面造成严重的缺憾。

设计阶段项目管理工作要点

设计阶段项目管理工作包括:编制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进行智能化系统需求分析;编制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任务书;对设计单位提供的智能化系统总体设计和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设计进行审核和评估。

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

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是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的要点是: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智能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智能化系统的技术应用,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工作流程及要点,智能化系统的工作节点与工期安排等。

智能化系统需求分析

智能化系统需求分析工作要点是:遵循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并充分结合本项目建成后的物业与设施管理方面的要求,以及智能化系统与本项目业务系统(如:商场、写字楼、住宅小区、展览馆、机场等)建设的个性化实施特点,对智能化系统在系统组成、系统架构、系统集成、技术应用、实现功能以及在建筑节能和绿色环保等方面进行分析、咨询、论证、评估、评审,最终形成智能化系统需求报告。

编制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任务书

根据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依据智能化系统需求报告,编制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包括:确定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目标、设计范围、设计标准、设计深度及成果要求;提出智能化系统集成和各应用系统在技术应用、实现功能、系统设备选型、系统工程预算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成果审查与评估

智能化系统设计成果包括总体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总体设计重点是智能化集成系统和各应用系统的设计。其成果包括:智能化系统总体设计编制说明,智能化系统总体结构图,系统总体实现功能框图,智能化各应用系统结构和实现功能框图,智能化系统机房设计大样图以及智能化各应用系统工程概算表。施工图设计的成果包括:智能他系统施工图设计编制说明,智能化系统综合管线路由图,智能化各应用系统分楼层预埋管线平面图(包括监控点及信息点位置),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连接系统图,智能化系统机房及弱电间设备布置图,智能化各应用系统监控及信息点一览表,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配置数量与工程量清单,智能化各应用系统主要设备技术与规格要求一览表,智能化系统集成(含与机电设备)通讯接口标准配置一览表,智能化各应用系统及工程造价预算一览表。

根据设计单位提交的总体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成果进行审核。总体设计审核的重点是智能化系统总体结构图、集成系统结构图、网络结构图、软件结构图、数据库结构图、系统安全体系结构图、集成系统功能结构图、集成系统与第三方系统通讯接口设计等。施工图设计审核的重点是: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连接系统图、智能化各应用系统施工平面图、系统监控及信息点一览表、系统设备配置数量及工程量清单等。施工图设计审查的要点是:设计任务书、图纸、点表、工程量的“四统一”。应避免所提交的设计成果存在诸如设计缺项、设计图纸不规范、监控与信息点统计不准确、系统设备配置数量与工程量清单不完整等问题。确保上述四项设计成果间的统一是系统工程招投标和系统工程施工的重要保证。也可组织设计专家、系统集成专家、电子工程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设计成果进行评审。

招投标阶段项目管理工作要点

智能化系统工程招投标阶段工作的要点是:编制智能化系统工程招投标工作预案,进行智能化系统工程招投标模式的分析;编制智能化系统工程招投标文件;对投标文件进行评标;签定合同商务与技术条款。

编制招投标工作预案

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招投标范围与模式、招投标进度安排、招投标工作流程、招投标文件编制要求和分工、投标文件评审规则和量化标准。通过招投标工作预案编制与确认,可避免在智能化系统招投标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操作。

编制招标文件

以智能化系统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图纸为依据,编制智能化系统招标技术规格书、工程量计算及报价估算。招标技术规格书的内容包括:项目简介、系统总体要求、系统技术应用要求、系统实现功能要求、各应用系统监控点及信息点一览表、系统设备配置数量与工程量清单、系统主要设备技术性能和技术指标要求、系统主要设备安装工艺要求、施工图深化设计要求、投标技术方案编制要求、投标演示系统要求(如有必要)。可组织相关专业专家对技术规格书进行评审,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后修改、确认。

投标资格预审

根据国家招投标法规和有关规定,确定智能化系统工程总承包和各应用系统设备供应投标资格预审程序及工作流程,编制相关投标资格预审文件。投标资格预审文件包括:资质审查及项目考察要求,资格预审评审细则及量化评分表,投标项目考察预案和评估细则及量化评估表。

类似项目考察

项目考察包括工程承包商的工程项目考察,也包括对系统和设备供应商的产品应用项目的考察。考察内容包括:智能化系统组成和实现功能、系统设备选型和工程实施过程的文件和资料、系统运营管理的情况和用户的意见、建议。在考察结束后,应根据考察的相关内容,按量化评估标准进行总结和定量评审,并向决策层提供项目考察评估报告。

智能化系统工程总承包招投标

根据国家招投标法和有关规定,首先确定智能化系统工程总承包招投标程序及工作流程。智能化系统工程总承包内容包括: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深化设计(含智能化各应用系统)、工程实施管理、智能化系统集成、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然后编制智能化系统工程总承包招投标文件。招标文件包括:招标商务条款、招标技术规格书、招标文件条款响应评审细则及量化评分表。

智能化系统设备供应招投标

根据国家招投标法和有关规定,首先确定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供应招投标程序及工作流程,确定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供应内容,包括系统设备配置报价及供应、系统设备调试、系统设备售后服务及维修保养。然后编制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供应招投标文件。招标文件包括:商务条款、技术规格书、招标文件条款响应评审细则及量化评分表。

对预中标投标商技术和报价合理性的审查及评估

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预中标投标单位所提供的投标技术方案和报价进行技术与功能响应及对设备配置与报价合理性进行审核和评估。也可向专业顾问进行咨询,并提供评估意见。业主可参考相关审核和评估意见,作为最终确定中标商的决策依据。

商务及技术谈判与签订合约

确定商务及技术谈判的原则,确定合同商务条款和技术条款,以及技术附件的内容。商务谈判的重点是:工程实施组织人员及工期安排、项目经理人选、系统设备配置及报价确认。技术谈判的重点是:确定系统技术设计、设备交验、系统验收、系统技术应用和实现功能保证等相关条款,并确定技术附件的内容:招标技术规格书、系统设计方案、系统及设备交验程序及验收标准、系统质保期维修保养工作程序及规范等。

工程施工阶段项目管理工作要点

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阶段工作的重点是:审查智能化系统工程承包商施工组织方案,审核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深化设计文件及图纸,组织专业技术协调会对承包商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过程管理进行阶段性评估,编制系统工程验收大纲,审查系统工程竣工文件,参与智能化系统工程验收工作。

审查承包商施工组织设计

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组织方案应体现该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实施步骤与进度、检查与验收、方法与措施等。系统工程施工组织计划方案编写的内容应包插: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方案、系统工程施工图深化设计方案、系统集成实施方案、工程施工人员组织方案、系统工程验收方案等内容。

审核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深化设计

审核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深化设计工作的要点是:根据招标时所提供的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设计以及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深化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审核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深化设计;根据“深化设计任务书”对智能化信息及系统集成和各应用系统产品选型的要求,审核“智能化系统深化设计方案”,并根据“智能化系统深化设计方案”,审核智能化各应用系统预埋管线图、设备安装监控及信息点位图;审核智能化系统集成与各应用系统间通讯与数据接口规范标准;审核智能化各应用系统主要设备安装工艺图;审核智能化机房及弱电间设备布置工艺图;审核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配置清单及系统设备到货验收方法,审核智能化各应用系统验收规范等。

智能化系统施工图深化设计应在招标时提供的施工图设计的基础上,在施工图深化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下进行,不可脱离上述要求,增加系统工程造价。

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过程管理评估

定期组织“智能化系统工程专题技术协调会”,对智能化系统工程承包商项目管理能力和现状进行评估,通常由业主(项目管理单位)、项目监理方、系统工程承包商、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供应商参加。项目管理评估的内容包括:工程进度、系统集成、工程阶段性检查与验收、对出现的专题技术问题进行协调和提供解决方案。在“智能化系统工程专题技术协调会”后提供本次“专题技术协调会”的评估报告。

智能化系统设备到货验收

应确定智能化系统设备到货验收的程序和验收标准及方法。设备到货的常规验收包括:设备产地证明、国家产品质量检测证书(消防及安防系统产品)、设备工厂测试报告、应用软件工厂调试及测试报告、核对到货设备规格型号与合同的一致性、产品技术说明书、设备安装及调试说明等。

编制智能化系统验收大纲

《智能化系统工程验收大纲》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验收文件内容、验收标准、验收内容、验收方法。验收的重点是:验收文件的审查,系统技术应用的检查与测试,系统软件功能的检查与测试.系统实现功能的检查与测试。系统验收通常采用“智能化系统技术与功能验收一览表”进行。

智能化系统工程竣工资料交接

竣工资料移交重点是:审核由系统工程承包商及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供应商所提供的系统竣工文件和竣工图纸,审核所提供竣工文件和图纸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系统运营管理阶段项目管理工作要点

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的经验表明,建成的许多智能建筑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起来的技术先进的智能化系统并未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总结其原因主要是对系统的功能不甚了解,没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对系统的维护保养知之甚少。由于系统缺乏维修保养,系统在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就由“自动”改为“手动”,甚至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出现这种局面,究其原因,除了系统界面非人性化、操作复杂、用户使用不方便等以外,主要的原因还是对用户技术培训工作没有做好。

智能化系统运营管理阶段的工作重点是:通过物业管理公司,制订系统运营管理规范、系统操作培训规范、系统维修保养规范,以及智能化系统工程后评估(如有必要)、系统技术提升和功能扩展的预案。

结束语

总之,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和阶段,是一个互相具有内在联系并持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智能化系统应是一个能随着科技进步和需求变化而与之适应的系统,是一个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系统软硬件不断改进和升级换代,系统功能不断增加和扩展的系统工程。现代的智能化系统应具有在使用中可持续性的完善、改进、提高的能力,只有通过这种具有生命力的能力,才能使得智能化系统在安全、舒适、便捷、高效、节能、环保等使用效果上不断完善地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李良红《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实用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7

智能化管理方案篇8

关键词:测试因子;测试用例;测试方案;智能电能表;智能用电采集终端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273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2-0017-03Doi:10.13535/ki.11-4406/n.2016.32.008

从目前智能电用采集行业的测试现状来看,多数测试工作具有重复性操作多、数据量大、消耗时间长等特点,且具有测试准确度低、测试项目难以全面覆盖、人工测试强度大等弊端,在测试员有限和测试技术缺乏的情况下,这些工作使得测试部门每天都在满负荷运转来消化测试任务,且成效不大。在国网公司统一招标的背景下,随着企业订货量和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测试资源紧缺与测试工作量不断增加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针对上述情况,我公司结合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经过近一年的需求调研和分析,并进行筛选和抽象,适时地启动了智能用电采集自动化测试系统的开发工作。智能用电采集自动化测试系统可以代替人工测试执行研发自测和验收测试。本项目的应用和推广,将能够有效地解决测试效率低、测试项目难以全面覆盖、占用人力资源多、研发质量把控不严等一系列问题,且对行业发展和国网送样中产品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在目前国内该领域自动化测试需求日益突出的背景下,该项目的启动和应用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1系统分析

1.1需求分析

目前,国内在研究智能用电产品自动化测试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当前市场上的测试平台均不能满足行业内对测试的自动化需求。智能用电采集自动化测试系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立项开发,相比国内目前存在的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测试系统,我们认为智能用电采集自动化测试系统应该具备测试方案构建自主性和配置灵活性更好,系统可扩展性和可兼容性更强,测试方案的审核控制流程更严谨,数据管理和方案管理更为科学等技术优势。综合以上特点开发的系统,在应用过程中,不但可以不断兼容智能用电新产品的通信协议进行符合性测试,还可以根据测试工程师的测试意愿自主编辑测试方案,进行产品的功能性测试。并保证测试方案在研发自测和中试验证阶段的测试效果,该系统还可以不断累计测试方案和测试经验,形成可追溯的数据管理体系,便于将来的测试经验借鉴和测试结果追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更为方便实用。

1.2系统架构设计

如图1所示,智能用电采集自动化测试系统基于VS2010开发平台和SQLServer2005数据库进行设计开发。该系统兼容浏览器模式,主要划分为两部分,分别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下面针对系统的逻辑架构进行简要说明。

1.2.1服务器端:服务器端主要用于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层主要包括web、数据交互处理和数据库接口类库,主要业务包括管理测试因子、测试用例、测试方案、历史数据。审核测试用例、测试方案,正式版客户端和外挂软件是该系统的主体组成部分,系统的所有功能操作都在数据处理层完成;数据存储层以SQLServer2005数据库为载体进行数据存储过程处理和数据存储,为智能用电采集自动化测试系统的使用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数据和经验数据,使系统数据具备可追溯性,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1.2.2客户端:客户端兼容浏览器模式,在终端用户pC机上安装客户端浏览器,用于本地测试设备驱动和服务器公共平台测试方案脚本下载,从而实现测试方案的本地化执行,提高测试可靠性和稳定性。客户端主要业务包括执行测试、执行审核,用户通过客户端将测试用例、测试方案从服务器下载到本地后,执行测试,保证测试过程中通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并支持脱网

测试。

1.3系统组成

如图2所示,本系统软件共需要七部分功能模块,分别为档案管理模块、测试流程管理模块、评审审核模块、测试数据管理、系统管理、个人信息和显示窗体,下面对这七部分功能需求做详细描述:

1.3.1档案管理模块:主要用于管理本系统兼容的被测产品和与本系统配套的测试设备的档案的添加、修改与删除。该部分主要分为电能表驱动管理、采集终端驱动管理、辅助设备驱动管理、通讯口配置管理四部分。

1.3.2测试流程管理模块:该模块为本系统的核心模块之一。主要用于编辑测试因子、测试用例、测试方案以及执行一键式自动化测试和测试结果的查看及导出等。其中测试因子、测试用例、测试方案是支持一键式自动化测试的三级要素,若干的测试因子经过有序的排列组合形成测试用例,若干的测试用例集合在一起形成测试方案。测试方案是一键式自动化测试的主要执行对象。

1.3.3评审审核:该功能模块为本系统的统一审核接口,所有设计阶段和测试阶段的流程审核都在此功能模块呈现并完成,该功能模块权限只对行政主管和测试产品负责人开放,具有高级权限。主要包括测试因子入库审核、测试用例入库审核、测试方案审核、测试报告审核。

1.3.4测试数据管理:主要用于存储和管理测试方案及测试结果,从而累计测试经验和测试成果,形成可追溯性的数据管理体系,便于后续测试方案的改进、借鉴和测试结果的追溯。

1.3.5系统管理:主要包括角色管理和用户管理两部分功能,为系统用户提供权限分配,为系统常用的功能管理模块,其中角色管理中包含页面访问权限管理和操作权限管理功能。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关联相关角色,一个角色可对应多个用户。

1.3.6个人信息:主要反映当前登录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个人信息浏览、系统提醒和修改密码三部分。

1.3.7显示窗口:主要向用户呈现系统测试时的实时状态和测试后的测试结果。它通过实时测试状态监控、报文显示、结果判断、分类存储等手段,向用户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产品测试信息。

2关键技术及实现

2.1测试方案的自主性

本系统不参与任何测试方案的决策,只负责执行,测试方案的制定完全交由测试工程师完成,从而充分体现和尊重了“人”的测试方法和测试意愿,有效地做到了测试方案的灵活性。本系统首次提出了“测试因子”和“因子块”的概念,测试因子是构成测试方案的最小操作步骤,测试工程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测试意愿随意添加测试因子,并进行一定逻辑关系的排列组合,从而形成测试用例,一个测试用例即为一种测试方法,这种灵活的编辑方法可以使测试工程师充分针对一个功能项编辑出多套测试用例,而多个不同的功能项下的多套测试用例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测试方案,从而对电能表的功能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测试,如图3所示:

2.2测试方案的开源性

该系统测试方案可以由多人同时构建,从而使测试方案在构建过程中不断被完善和优化。多人共同构建测试方案,既可以集合不同的优秀测试思想和测试方法,又可以提高构建方案的工作效率,最后由项目负责人统一整合并提交审核,从而不断地累计测试经验和测试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编辑测试用例、测试方案后上传至服务器,提交审核,至正式库公共平台,未提交审核或者审核不通过时,系统为测试用例和测试方案提供完全公开、项目组公开和隐私三级公开权限,公开的测试用例和方案,多个用户可以共同参与修改优化,不公开的测试用例和方案只能自己看到,自己调试或者测试,但测试结果不列入正式测试报告。

2.3测试数据准确性判断

系统对每一个功能子项的测试数据与基准装置或者基准数据进行实时比对,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误差校正,以求达到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为了尽可能地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首先通过通讯可靠性手段保证召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然后通过准确的解析算法保证解析数据的正确性,最后将解析后的数据与基准设备(如标准表、脉冲计量工装等)进行比对,进而对测试数据进行判断并得出合理结论。

针对由多个测试子项组成功能测试项目,应先对各个子项进行数据比对,各个子项比对结论全部合格后才视为整个测试项目合格,否则该测试项目为不合格。总之由于结论的判断受多方面影响,系统在做好数据可靠性传输的同时,通过多种比对算法保证测试结果的准

确性。

2.4通讯可靠性

智能用电采集自动化测试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处理多种不同类型的设备数据,如何保证这些设备与智能用电采集自动化测试系统之间的通讯稳定可靠,是系统设计的关键。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我们决定采用以下方式:

2.4.1客户端模式执行测试:本系统采用客户端模式执行测试,即通过客户端从服务器公共库平台下载测试方案并执行,支持脱机测试,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因网络因素导致的测试不稳定或者断网导致无法测试的情况。

2.4.2数据重发机制:智能用电采集自动化测试系统在与设备通讯过程中,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增加重发机制来提高抗干扰能力。如果存在在规定的时间内数据交互失败的情况,程序就会自动进入数据重发流程进行数据重发,如果3次数据重发仍然失败,则视为本次通讯失败,系统将把失败记录存入数据库中,并继续进行下一个测试用例的测试。

2.4.3增加通信校验:通信报文组帧过程中,在规约基本校验基础上又增加了CRC校验模式,进一步增加通信过程中的传输可靠性。

3应用数据分析

使用智能用电采集自动化测试系统测试出的单相费控智能电能表的测试报告,如表1所示:

4结语

伴随着智能用电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用电产品的快速更新,智能用电采集自动化测试系统在对产品质量把控和提高测试效率方面必将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由于市场对产品的交付周期不断加快和对产品成本的不断压缩,这样一款可以快速实现自动化测试的测试系统对于缩短整个项目周期、节省测试成本有着直接的效应,这也就决定了它必将是测试市场和业界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1]刘宣.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Q/GDw1373-2013)[S].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2013.

[2]兰多夫.VisualStudio2010高级编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王秀英,SQLServer2005实用教程[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4]贺振欢.web服务器开发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5]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能表系列标准宣贯材料[S].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2013.

智能化管理方案篇9

[关键词]智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一、引言

中国西部地区从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实施以来,西部地区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加速,为建筑智能化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也带动了西部地区房产业和智能建筑的发展。所谓智能建筑就是以建筑为平台,综合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和网络等技术,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实现楼宇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是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和体现[1]。

西部地区建筑智能化的发展与我国东部及沿海地区相比起步较晚[2],发展历史短暂,使当前从事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少,能同时具备技术、施工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缺乏。尤其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层出不穷,再加上智能建筑工程项目在设计管理流程、各阶段的设计深度和设计参与者等方面均与土建、安装等工程存在较大差异,使其在工程造价的管理上更为困难。

二、西部地区智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智能建筑是由各智能化子系统构成的,其工程总造价亦就由各子系统的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和软件编程及调试费组成[3]。由于建筑智能化在中国西部地区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智能系统的方案设计、施工图深化设计,以及工程的施工大多由设备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来完成,或由设备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协助设计院来完成,这使得智能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4]。

(一)盲目设置系统功能。业主在项目论证阶段没有经过充分的调研,对自己建筑物的需求不清楚,在“智能建筑”热面前,贪多求全,盲目接受技术支配,投入使用后发现问题多多[5]。或受管理人员的水平限制,建成的智能化系统没有充分发挥功能,致使智能建筑建设趋于形式,造成极大的浪费。

(二)计价依据不完整,计价过程不规范。西部地区的省市大多能根据《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设置本地区的“建筑智能化系统设备安装工程”定额分册,能进行智能化各系统的安装工程费用计算,这对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但其内容主要集中在线缆敷设和设备安装调试上,对系统调试、软件的开发、调试等项目的设置不够详细,许多工程报价习惯采用在设备材料价的基础上,按照行业惯例取一个比例作为人工费、机械费、附材费、管理费和利润,这使得不同投标人之间的报价相差非常大。

(三)招投标准备工作不够充分。除了一些大型的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外,相当多项目在需求分析阶段因业主不能提出具体需求,而导致智能建筑的智能化工程设计不能与主体设计同步进行。就算是同步进行,设计也仅仅考虑了公用线槽和部分管线预埋,无法提供较为准确的材料设备清单。于是投标人只能根据各自优化设计结果统计工程量清单,其中项目各不相同,评标人难以判断是否多算、少算。

准备工作的不足还表现在对系统选型和设备材料的前期市场调研不充分,智能化工程各系统的配置方案各异,不同品牌、型号之间的设备材料单价差别很大,这也导致了不同投标人之间的报价会有很大差异。

(四)评标办法和评标过程不尽合理。目前许多智能化工程是完全或部分参照机电安装工程或土建工程的招标程序和评标办法,简单地将各子系统或设备按“搭积木”的方式组合在一起,采用合理最低价的评标办法,忽略智能化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的特点。由于智能化专业人才的缺乏,评标委员并不都是智能化工程造价方面的专家,在评标过程中,要求评标人既要完成设计方案、设备材料选型的评审,又要进行技术服务和报价方案的评审,由于时间仓促,评标人难以对某一方案的性价比作出准确判断。

(五)承包商主导优化设计和深化设计。招标完成后,承包单位要根据设计院的图纸和招投标文件的要求进行施工图优化设计和深化设计[5],受自身利益的影响,承包单位往往借此机会对方案作出对自己利益有利的调整。如盲目提高设计标准、增加设备和线路的冗余,以供货周期过长等理由改变部分设备材料的品牌或型号,不合理地堆砌设备、不合理配置备品、备件等等,使工程实际造价大大超出中标价,造成投资失控。

三、智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特点

智能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特点与其设计流程密切相关,其设计流程可分为五个阶段: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系统设计、优化设计和深化设计。

(一)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工程设计的基础,智能化工程需求的提出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业主提供设计任务书,设计单位按业主提供的要求进行设计;二是设计单位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功能和业主的情况,提供相应的需求分析方案供业主评审。

该阶段需要实事求是地进行投资与收益分析,按建筑的使用要求进驻相关的智能化子系统,避免项目决策的盲目性,减少和降低投资风险。

(二)方案设计。方案设计是以客户需求为依据,完成智能化系统的配置和功能要求分析。

在该阶段需广泛调查研究,比较同类项目。认真进行功能分析、多方案比较和选择,最终确定技术先进、功能可靠、经济合理的智能化系统项目建设方案,从而计算出较为准确、切合实际的投资估算额,使工程造价从一开始就定位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上。

(三)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方案设计的进一步深化过程,一般应与建筑主体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步进行。但在这一阶段,由于各系统的设备选型还没开始,设备安装方式、接线方式和电源供应方式还没明确,使投资额较难准确确定。

(四)优化设计。优化设计是投标人根据系统设计和招标文件的要求,结合选择系统设备的型号和具体技术特点,对系统设计进行优化和调整,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得出最经济的方案。

(五)深化设计。深化设计是在优化设计完成后,设计单位或承包商根据优化设计资料和招投标文件的要求完成传统意义的详细施工图。

智能建筑工程一般采用类似epC(即设计——采购——建造)的工程承包模式[6],此模式又称之为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其造价管理还具有以下特点:

1.不同品牌、型号之间的设备材料价格相差悬殊;

2.系统调试、接口软件和系统集成软件的二次开发费用占工程费用的相当比例;

3.承包商是系统优化设计、深化设计的主要完成者,在一定范围内可调整设计方案和工程变更;

4.在符合系统设计图和招标文件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承包商主导设备材料选型。

四、智能建筑建设各阶段的造价管理要点

(一)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智能建筑项目投资决策阶段主要是提出项目建议书,进行可行性研究,确定投资估算,最终编制设计任务书。在这一阶段,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转贴于

在该阶段,影响智能建筑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是项目合理规模与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由于目前无论是业主单位还是监理单位都缺少智能化工程方面的人才和工程经验,所以在项目决策阶段,业主或有关主管部门,尤其是国家或地方政府投资的、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必须广泛组织行业内的有关专家,会同业主方一起,根据市场调查资料,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切实、合理地确定项目的规模和建设标准水平,使项目建成后真正达到好用、够用,并留有适当的发展空间。

可以推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将建设项目从筹建到实施全过程中的资金使用和偿还责任落实到人。要认真进行功能分析、多方案比较和选择,最终确定技术先进、功能可靠、经济合理的智能化系统项目建设方案。

在此基础上,进行投资估算。投资估算方法主要有两种:比例估算法和指标估算法。在进行估算时,要注意套用指标的换算或调整,同时也需要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不断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定期相关的数据和指标,以供参考。

(二)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除了项目决策之外,设计阶段对项目的功能、造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它决定的工程设计方案、构造方式、所用材料以及设备种类、型号等都对工程造价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设计阶段的方案优化或细微的变化,会对工程造价有重大的影响。

由于目前从事智能建筑专业设计的技术人员非常欠缺,造成设计人员不能充分地理解并做出满足业主需求的设计,把大量的工作留给系统集成商在二次深化设计时解决,造成投资者心中无数。因此,在项目初期应引入工程咨询,或聘请有经验的建筑智能化工程顾问公司,担负在设计阶段的设计监理的责任,监督设计质量、进度,检查限额设计的执行情况,协助业主组织初步设计的技术评审。

智能化管理方案篇10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校档案管理;大数据;RFiD;隐私;档案安全

一、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概念

人工智能是指用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它能够自我学习和思考、判断并作出决策[2]。不过计算机获得智能的方式和人类不同,它不是依靠逻辑推理,而是靠着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因此人工智能的实质是在大数据基础上,通过深度学习,将数据挖掘问题转化为可计算问题来处理的过程。比如alphaGo把下围棋这个难题转化为棋盘问题空间的表达和搜索问题,在学习数以万计棋谱的基础上,利用启发式搜索算法,求得当前的最优解,并不断迭代推演,最终战胜人类围棋世界冠军[3]。可见,人工智能并不神秘,并非遥不可攀,关键就在于数据的收集和算法的使用。而高校档案馆就是一个“数据密集型”部门,有大量的学籍、文书、科研、基建、人物等档案数据,可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档案资源和用户数据进行挖掘,发现关系以及分析趋势,提供更加主动及优质的档案服务[4]。

二、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从思维、数据、技术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1.思维方面

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机械思维,相信所有问题都有一个通用的解决办法,并在努力寻求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人们开始接受世界的不确定性,学会利用信息或者数据来消除这种不确定性,又逐渐利用相关关系取代因果关系,以更快地获得问题的近似解,如预测投票选举结果和预测股市波动。受此思维影响,高校档案工作者在指导各部门档案收整时可以不预先设定目标,而是先把所有能够收集到的本部门相关的档案数据收集起来,运用“全部留”的方法破解档案价值的不确定,档案价值认定难的问题。因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数据或信息不再是包袱,而是财富[5],然后对这些档案数据分析挖掘,能够得到什么结论就是什么结论,用“数据说话”,尽量减少人工主观的干预活动。另外针对档案收整和利用的不确定性和易变性,可以引入外部信息,如历年数据、收整和利用的关系,利用者需求的变化等数据,以便对档案管理作出合理预测和规划。

2.数据方面

人工智能的基础是大数据。近几年大数据一词经常出现在媒体上,它的3V特性(体量大、多样性、及时性)也逐渐被更多人所熟知和接受,但大数据更重要的含义其实是多维度和完备性。具体到高校档案领域,档案数据多维度是指在常规档案显性数据以外,包含其它隐性维度的数据。比如在教学档案中,除学生姓名、成绩、学号、专业等基本信息以外,还应该收集整合学生的籍贯、出生年月、高考分数、高中学校、报考专业、奖惩明细、毕业学位信息、工作派遣单位等数据,如果有可能还可以跟踪补录学生就业后的一些个人数据信息,以便从多角度分析数据间的相关关系,挖掘隐含信息。档案数据的完备性是指包含档案管理全流程的数据。比如在文书档案中,除文件题名、责任者、归档时间等基本信息以外,还应该收集文件生成时间、地点,文件流转过程批注、修改、查阅人,档案整理人姓名、职务,档案移交时间,档案利用时间、人员姓名和单位,档案利用方式等数据,这些数据有助于打通从档案生成到档案利用之间的关系,使档案生成单位能更好的把握归档内容,及时获得档案利用者的反馈,调整归档策略,以提供更多利用者感兴趣或需要的档案。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档案大数据的收集越来越方便实时,把控每一个用户,每一卷档案和每一次档案利用细节也将成为现实。档案数据越来越丰富全面,档案案卷实体正在成为流通渠道、数据收集途径,这也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档案数据收集提供了一个新的来源。

3.技术方面

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内容。软件主要指各种数据挖掘算法,常用的有启发式搜索算法、蒙特卡罗树搜索算法、神经网络算法等,这些算法可以解决在实际档案利用中如何有针对性地给用户推荐档案的问题。人工智能时代,人们追求档案利用的时效性和个性化,各种档案利用数据能够被即时而完整地记录下来。如档案查询关键词、查询时间、查询结果点击数、查询者账号信息、查询者满意度等,这些数据随时可用,以便系统及时做出分析。而随着算法的改进和提高,以往同类档案用户归类的推荐方式,可以进一步变为由档案直接推荐档案,由两类档案到两件具体档案的直接关联,一件档案被利用时,自动推荐和其相关的档案文件。随着档案利用数据的积累,尤其是和每一个用户相关的各种维度数据的积累,推荐将越来越靠谱,越来越准确,最终做到因人而异,完全个性化。硬件方面则主要采用在档案中插入RFiD芯片和在档案阅览室安装各种监控摄像头。RFiD是一种不需要电源的芯片,里面存储的信息可以被专门的阅读器发出的无线电波探测出来[6]。这种芯片价格便宜,将它装到各种物品上,就可以自动识别各种物品,进而跟踪物品。在档案管理中,RFiD不仅可以记录档案生成期间的各种数据信息,还可以记录档案利用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信息,档案的每一次查询、提取、翻阅、借出等全流程数据都能够被完整收集保存,RFiD中的数据记录了档案文件全生命周期的与档案实体相关的数据,堪称档案的“全息影像”。这些数据有助于档案馆对馆藏档案的布局、档案的质量有清晰的认识,有针对性地提供利用服务。而各种监控摄像头可以实时记录档案阅览室的人员情况,查档等待时间,服务利用时间,查档次数等数据,这些数据有助于档案利用部门合理安排人员,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4.其他应用方面

除了以上一些应用,有了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的档案多维度全流程大数据,再利用各种数据挖掘算法,还可进一步实现人工智能时代档案的智能化管理利用。在此另外举几个例子,抛砖引玉,希望未来高校档案工作者能发掘出更多的档案创新工作模式。(1)根据档案利用者的反馈,系统自动向各归档单位推送其归档档案的利用情况,并建议其加大某类档案的归档力度,或者提醒其可适当增加某类用户可能更感兴趣更需要的档案等。(2)根据学生成绩,通过横向同学间比较和纵向历史成绩数据对比,并结合个人实际情况,智能推荐其更合适的毕业选择,是读研、出国还是工作。如果数据全面准确,甚至可以具体到读研、出国的学校信息或者工作地点、工作单位等信息,推荐更精准。(3)对电子化的档案图像进行全文识别读写,自动分析其中的关键字,使计算机获得“档案知识”,并结合已有目录数据库,将整理后的信息推送给用户,如可自动回答用户提出的“学校最年轻正教授”、“学校某专业成绩绩点分布”、“学校各省市招生人数变化”等问题,提高查档利用的全面性和满意度。另外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阅读和分析档案汇编成果,并从已有的大量文本语料中学习写作,最终实现计算机自动编研档案和撰写档案文章。(4)对各种档案利用异常行为进行预警,及时提醒档案利用单位重点关注某些利用行为或者利用者。先从档案数据找到普遍规律,然后再应用于每一个具体的用户,并且影响到每一个具体的操作,以发现每一个异常情况。做到从个体到全体再从全体到个体的双向流动。

三、人工智能对高校档案管理的挑战

人工智能对档案创新变革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也对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1.用户隐私安全

由于大数据具有多维度和全面性的特点,它可以从很多看似支离破碎的信息中完全复原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的全貌,并且了解到这个人工作生活的细节或者组织内部的各种信息。这样就会引发大家对个人隐私权的担忧。比如要想推荐精准,对学生数据的收集就要更加全面多维度,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对学生隐私的干预。要想对这些档案大数据进行隐私保护,一种办法是从收集信息的一开始就对数据进行一些预处理,将数据“脱敏”,比如去掉姓名、学号、身份证号等这些具有明显个人属性的数据。预处理后的数据保留了原来的特性,能够进行分析利用,但却“读不懂”数据的内容。第二种办法是利用一定规则在档案数据中添加“扰动”,通过数学的方法让大数据依然有很强的可靠性,但是却完全找不到每条数据对应的来源,如苹果公司的“差别隐私”技术。第三种办法是双向监视,使数据从采集到使用都在双方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使数据使用者受到监督,提高档案馆对数据利用的自律意识,相比前两者,这种方式可能更有效果。

2.数据存储和数据安全

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海量全面的数据,因此数据存储和数据安全是未来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数据存储。由于摩尔定律导致各种存储器的容量成倍增加,同时价格迅速下降,使得更多的档案数据有条件存起来以供使用。但是随着数据量的剧增,查找和使用档案数据的时间也会变得很长,影响分析数据的效率。而且即使采用并行计算,受制于算法和计算机,数据分析处理的效率也存在瓶颈,这些问题还需依靠技术的进步来解决。数据安全。档案数据安全有两层含义,首先是保证档案数据不损坏、不丢失;第二层含义是要保证档案数据不会被偷走或者盗用。为避免安全问题,要尽量将学生个人情况等敏感信息放到不同的地方,以免多种敏感数据同时丢失。另一种保护数据安全的方法则可以利用大数据本身的特点,即发现异常操作,比如某次某个账号使用档案系统的流程和正常不符,即可断定这是一起档案系统密码泄露、系统入侵事件。另外,当数据量足够大时,每个系统用户的操作习惯也可以学习,不符合某人习惯的操作就可能是来自于非法的闯入者,这些操作就会被禁止。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