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环保管理方案十篇环保管理方案十篇

环保管理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1:30

环保管理方案篇1

创建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推进污染源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掌握污染源的总体样本,为建立科学的环境统计制度、改革环境统计调查体系,根据普查结果,建立新的十二五”环境统计平台。提高全区各部门、各街办环境保护管理能力,健全环境统计、监测、监督和执法体系。通过普查工作的宣传与实施,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污染源普查,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二、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和内容

(一)普查时点

普查时点:今年月日。

时期资料:今年。

(二)普查对象与范围

污染源普查对象为区行政区域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和生活源。

1.工业源。

主要普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产业中除建筑业(含4个行业)外39个行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工业源普查对象划分为重点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分别进行详细调查和简要调查。

重点污染源范围是(1)有重金属、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排放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2)11个重污染行业(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3)16个重点行业(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中规模以上企业。

一般污染源是指工业源中除重点污染源以外的工业企业。

2.生活源。

主要普查第三产业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单位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染。

第三产业普查范围主要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住宿业、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包括洗染、理发及美容保健、洗浴、摄影扩印、汽车与摩托车维修与保养业)、医院、具有独立燃烧设施的机关事业单位、机动车、民用核技术利用和大型电磁辐射设施使用单位。

我区居民生活污染普查以各街道办事处、区农村工作局和各总公司为单位进行生活能源消耗量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的调查。

(三)普查内容

1、工业源。

(1)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及其它相关情况,包括企业排污口情况、排水去向等。

(2)原材料消耗情况,包括水的使用和消耗量,能源(煤、油、电、气等)结构和消耗量,燃料含硫量,主要有毒有害原辅材料消耗量等。

(3)生产产品情况,包括该企业主要产品的种类、产量等。

(4)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包括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锅炉、窑炉等设施,产生废水、固体废物的设施,以及这些设施的种类、数量和规模。

(5)各类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综合利用情况,各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及投入情况等。

(6)污染物排放监测情况,包括监测点位、时间、频次,污染物种类和排放浓度、排放量等。

2、生活源。

(1)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包括第三产业单位注册的基本登记信息、能源消耗情况、各类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污染治理情况等。

(2)医院基本情况,能源消耗、各类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污染治理、医疗废物的处置等情况;医用辐射设备使用情况。

(3)配合市上完成以全市为单位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情况,包括燃料油使用、在用车分年度和类别的使用情况等。

(4)城市生活能源结构及其消费量、污染物排放情况,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浓度等。

(四)普查污染物种类。

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点的原则,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种类为对环境影响较大、对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义的污染物。具体是:

1、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镉、铅、砷、六价铬、氰化物;造纸、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业废水中增加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城镇污水处理厂增加总磷、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2、废气。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电解铝、水泥、陶瓷、磨砂玻璃行业废气中增加氟化物;机动车污染普查增加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

3、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分类调查)、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放射性废渣等类别。

4、脱硫设施产生的石膏、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和危险废物焚烧的残渣。

5、伴生放射性矿物开发利用和民用核技术利用企业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源。

三、普查技术路线和步骤

(一)普查技术路线。

按照现场监测与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数计算相结合,技术手段与统计手段相结合,国家和省、市指导,区政府组织调查和企业自报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普查的技术路线。

1、对工业源中占全市污染物排放量65%的污染源、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同时采用现场监测和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等方法,并按照规定程序核定污染源排放量。

对其他工业源,采用分类抽样监测的方式,核对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污染物排放量。对污染物排放量小、排放形式简单的,也可以用排污系数法直接计算排放量。

2、对生活源,第三产业中的调查单位采取面上对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分类抽样监测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方法核定污染物排放量。

居民生活污染源调查根据统计人口、生活用水量、能源结构和消耗量,通过排污系数测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二)普查步骤

本次污染源普查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

(1)成立机构。

成立区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以下简称“普查机构”),抽调专职人员从事污染源普查工作。

(2)落实经费。

区普查机构根据工作需要由区财政部门编制污染源普查经费预算,核定经费,按时拨付。

(3)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聘用。

区普查机构从环境管理、科研、监察、监测等部门及行业、企业环保专干中抽调有一定业务能力、责任心强的人员任普查指导员,负责指导与审核普查员的工作;普查员可从街道办事处环保专干和大专院校在校学生以及具有一定学历的社会人员中选聘,经考核合格后聘用。根据我区实际,拟聘普查员150人,普查指导员15人;建立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信息网络和分片包干责任制;区普查机构于今年月日前完成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聘用工作。

(4)培训及考察。

培训工作由区普查机构负责,普查工作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5)污染源清查及普查前的准备工作。

区普查机构清查企业及其它污染源普查对象,月开展模拟普查试点;普查对象要整理原始纪录和台帐,核查主要生产设备的状态和生产能力等情况。区普查机构于今年月日前完成普查清查单位名录库(或名录册)的建立,同时报市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6)宣传动员。

制定印发区《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宣传方案》,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建立定期简报制度,及时向普查领导小组和相关普查单位通报普查进展情况。宣传工作要贯彻普查工作的始终,包括全面普查和总结阶段。

2.全面普查阶段

(1)区普查机构于年月日前,完成普查前期所有准备工作。

(2)年月至月,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采取分组、分区域、分行业、分类型、分片区包干的方法,对排污企业和普查对象实施现场调查,月底完成入户调查。

(3)年月至月,区普查机构审核、填报普查表和进行数据录入,月底前区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将本辖区污染源普查数据,报市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4)在普查实施全过程中,区普查机构将组织对普查分组质量进行检查、审核、监控和验收,对抽查不合格的地区要重新进行普查。

(5)年月底前,配合市普查领导小组完成对全区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审核和汇总工作。

3.配合全市验收阶段

配合市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受国家审核验收。

4.总结阶段

建立全区污染源数据库,普查数据,开发利用普查成果,总结验收普查工作。

四、普查组织及实施

(一)基本原则。

全区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

(二)组织机构。

区第一次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区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区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环保分局,负责普查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主要职责是:

1.组织拟订全区污染源普查方案,报市政府普查领导小组审定后组织实施;

2.制订和组织实施全区污染源普查各阶段工作方案;

3.组织开展全区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宣传报道和培训;

4.对全区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具体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验收;

5.向市普查领导小组提交普查报告,根据市政府普查领导小组决定普查数据。

(三)部门分工。

普查工作在区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分工协作。环保分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全区污染源普查工作,负责拟定全区污染源普查方案和不同阶段的工作方案,制订有关技术规范,组织普查工作试点和培训,负责污染源的监测,对普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结果,组织普查工作的验收。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参与编制和审议污染源普查方案及各阶段工作方案,并按照部门职责分工,负责指导和督促检查区污染源普查工作,推动本系统参与污染源普查工作。

环保分局负责工业源、机动车排气污染源、医院、具有独立燃烧设施的机关事业单位、民用核技术利用和辐射污染源,以及危险废物处置厂的普查;

区统计局负责审定污染源普查表,参与普查总体方案设计,协同环保分局做好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

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对辖区内生活源中的住宿业、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及城市居民生活污染的普查;

(四)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选聘。

选聘合格的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是搞好普查工作的基础,区污染源普查机构要认真、细致地做好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选聘工作。

1.普查员的数量配备原则。

(1)每10个重点工业污染源至少配备2名普查员;

(2)每40个一般工业污染源或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至少配备2名普查员;

(3)每60个农业污染源至少配备2名普查员;

(4)每80个生活污染源至少配备2名普查员。

2.普查指导员的数量配备原则。

每10名普查员配备1名普查指导员

(五)污染源清查。

单位清查是污染源普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确定普查总体样本数,确保普查对象不重不漏,保证普查顺利实施。

清查所需基础资料由区普查机构中相关成员单位(工商分局、区统计局、发改委、环保分局等)共同提供,同时电力部门、水利部门、税务部门等相关单位也要给与配合,以各地基本单位名录库为基础,经区普查办公室进行整理和核对,形成我区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清查基础资料库(册)。

以清查基础资料库(册)为依据,按照地域原则进行清查登记,所有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一律按经营所在地进行清查。参考工商企业名录、经济普查产业活动单位名录、中小企业名录、本地污染源监管记录等信息,按行政区域逐户发表清查。

(六)培训。

培训教员可从区污染源普查机构的业务骨干中选调。以教员面授为主,结合讨论、练习、测试等方式进行。培训中要着重对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进行调查技能的训练,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普查员培训不得少于2天,普查指导员培训不得少于3天。力争做到所有普查工作人员都经过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是:污染源普查方案的内容,普查范围和主要污染物,普查技术路线,普查方法,各类普查表格和指标的解释、填报方法,普查数据录入软件的使用,数据库的管理和普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七)质量保证

区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专门的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文件,确定普查工作评价的标准,指导全区普查质量控制工作。

按照全市的统一规定,建立全区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责任制,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岗位,并对污染源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

制定污染源普查各项技术规定,吸收相关行业或领域的专家参加,对污染源普查方案和重要技术规定进行评审和论证,确保污染源普查各项技术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区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污染源普查数据的质量核查工作,在各主要环节,按一定比例抽样,抽查结果作为评估全区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的依据。数据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必须重新调查。

(八)宣传动员。

区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通知》要求,深入开展污染源普查的宣传工作,为污染源普查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根据普查不同阶段宣传的重点,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策划,落实经费,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确保宣传效果。要突出主流新闻媒体的作用,组织开展一些有影响力的宣传活动,把宣传动员工作贯彻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始终。

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并认真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重点调查产业活动单位应当设立污染源普查机构,负责本产业活动单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工作。其他各类法人单位应当指定相关人员负责本单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各有关单位应当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普查员。

五、普查经费

普查所需经费由市、区财政共同负担。区政府将污染源普查所需经费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普查经费,用于本级普查方案制订,组织动员、培训,入户调查与现场监测,设备购置,数据录入、校核、加工、检查验收、总结、表彰等。

环保管理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规范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保障环境安全为出发点,以实施各项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制度为抓手,通过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从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处置和利用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管理,督促产生企业加快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力度,处置利用企业严格依法经营,坚决杜绝危险废物排放行为,实现全区危险废物产生、处置和利用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为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做出贡献。

二、实施范围

全区所有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单位,从事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企业单位。

三、方法步骤

(一)准备阶段(年3月)

根据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经验,制定在全区推行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二)部署阶段(年4月上旬)

召开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会议,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动员和部署,明确实施目的、内容和要求。

(三)组织实施阶段(年4月中旬至9月)

1.启动(年4月中旬至4月底)

区环境监察大队根据各自职责,以年度申报登记数据和日常监管情况为依据,摸清现状底数,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方法步骤,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危险废物产生企业危险废物管理情况统计表(见附件)及实施方案应于年4月30日前报市局。

2.整治(年5月至6月)

在全区范围内对所有危险废物产生企业和从事危险废物经营活动企业开展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专项整治,对照需要规范的内容,督促企业制定上报整治计划,并跟踪督促落实。

3.查处(年7月至8月)

区环境监察支队根据各自职责,对违法情节严重的单位或拒不整改的单位,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厉查处,以查处促整改,促提高。

4.自查(年9月)

区环境监察支队对所管辖的企业规范化管理情况进行自查,写出自查总结并报市局,同时按照一企一档要求,建立健全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档案。

(四)市级验收阶段(年10月)

由市环保局组成检查验收组,采取查看档案、现场抽查等形式,进行检查验收。经检查不到位的,限期完善。

(五)省级验收阶段(年11月)

在市级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形成全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自查报告,报请省环保厅进行验收。

(六)总结表彰阶段(年12月)

根据省、市检查验收情况,对全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并对该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彰。

四、需要规范的内容

(一)如实申报危险废物产生情况,认真落实危险废物信息季报制度。

(二)制定年度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报当地和上一级环保部门备案。管理计划应当包括贮存、利用、处置措施,危险废物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制度、管理办法以及按月(季、年)转移(频次)计划。管理计划内容有重大改变的,应及时变更申报。

(三)建立危险废物产生台帐。要确定危险废物产生源,根据危险废物产生后不同的管理流程,在产生、贮存、利用、处置等环节建立有关危险废物的台账记录表(或称生产日志)或危险废物转移内部联单机制。

(四)建有符合相关标准的贮存设施和场所,产生的危险废物实行分类收集后置于贮存设施内,贮存时限不得超过一年,并设专人管理。

(五)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标明危险废物产生环节、产生量及去向并在车间、贮存(库房)场所等显著位置张贴。危险废物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制度以及管理规章制度在厂区显著位置张贴。

(六)产生的危险废物必须纳入集中、无害化处置,或者自行采取无害化处理处置措施。利用自有设施采取资源化利用措施的,要说明利用的技术、设备、产品以及利用过程中的污染防治情况;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利用的,必须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计划报批和依法运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

(七)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必须依法设置相应识别标志。

(八)建立和完善突发危险废物环境应急预案,并报当地和上一级环保部门备案。定期组织实施应对危险废物环境突发事件演练,提高应对危险废物环境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与处置能力,确保环境安全。绘制地形示意图,标明单位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的道路以及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和场所的位置并在场区显著位置张贴。

(九)坚持职工培训制度。每年培训有关职工不少于二次,有培训教材(结合本单位实际自编),讲课有记录,并有影像资料,资料保留齐全。

(十)从事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企业单位还要按照《环境保护部年号公告》要求,认真执行危险废物经营情况记录及报告制度,每季度第一个月向市局污控处和区环保局报告上一季度经营情况。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在危险废物产生、处置和利用企业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是加强环境管理、保障环境安全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企业科学生产、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手段。必须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组织实施。

(二)明确责任分工。区局管理科负责组织开展全区危险废物产生、处置和利用企业规范化管理工作;区环保局管理科负责组织所管辖产生企业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区环境监察大队负责组织危险废物处置利用企业和所管辖产生企业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负责对区规范化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并建立全市规范化管理工作档案。

(三)加强宣传教育。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涉及企业众多,政策和技术要求较高,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对危险废物的特性、危害,危险废物的环境管理要求、技术标准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引导企业自觉发挥责任主体意识,积极投入到规范化管理工作中来。

(四)严格执法监管。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必须与严格执法监管结合起来,对工作开展中发现的违法问题,应及时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要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以严格执法监管推动规范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五)加强档案建设。为确保顺利通过市环保局及省环保厅验收,自此项工作开展之日起就要高度重视档案建设工作,工作中形成的各类文字、声像、图片等资料注重收集、整理、归类、保存。

六、工作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四)《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五)《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

(六)《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七)《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环保管理方案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3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矿业生产管理依法保护环境保障民生的紧急通知》(内政发电〔2012〕10号)和呼和浩特市关于矿业治理整顿工作的要求,切实加强我县矿业秩序管理,规范矿山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群众利益。

二、目标任务

通过全面整顿治理,依法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增强矿山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依法保障企业利益和群众的合法利益,实现矿业产业和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矿业生产管理,依法保护环境保障民生,成立县矿业整顿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联合整治督查组,办公室设在政府办,办公室主任:杨东(兼)、段利民(兼),具体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协调和督查结果汇总工作;联合整治督查组分别由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带队,抽组监察、发改、经贸、国土、农牧、环保、林业、安监、水务、交通、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对全县矿产资源开发进行专项排查治理整顿,并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分别负责整治督查的召集工作和督查结果汇总工作。

四、实施步骤

(一)全面排查阶段

按照《自治区投资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内政发〔〕100号)、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发改能源〔〕1039号)、《自治区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通知》、《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煤炭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能源〔〕2605号)和《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局6号令)等有关法律法规,对我县境内的各类矿山、交通干线和城市周围砂石采石场和煤炭物流中心的环境状况、企业用地手续、安全生产、交通运输、地质环境治理、草原作业许可和生产经营行为等进行专项检查。

各乡镇要协调相关部门对各自辖区范围内企业进行自查自纠,对存在的问题立即责令企业进行限期整改。监察、发改、经贸、国土、农牧、环保、林业、安监、水务、交通、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要组织精干力量,进行彻底的排查,全面查清查实有关情况。

(二)整改整顿阶段

对排查出的安全生产制度不落实,以采代探、超层越界,违规排放、乱排废弃物,违法占用林地、耕地、草原等违法行为和企业证照不一致的违规行为及隐患,要勒令企业立即限期整改;对于无证生产、占地补偿不到位、生产运输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问题的企业要立即停产整顿,待整改完成并经有关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申请复工生产。对于未按要求进行积极整改的企业,有关部门要按照相关规定依法吊销有关证照,同时责令企业做好停工期间的厂区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稳定,有关乡镇和部门要做好监督监管工作。

(三)总结提高阶段

全面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完善企业有关手续,提高企业认识,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各企业和有关部门要将排查整改方案和整顿整改总结上报矿业整顿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逐步探索建立企业投资诚信制度,严格企业依法依规生产经营行为。

五、具体要求

(一)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打击违法开采、越界开采、偷采盗采、私采滥挖、证照不一、证照不全、安全生产和环保措施不达标等行为,重点打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过程中无证勘查、无证开采、圈而不探、以采代探、违规占地等违法行为。要进一步畅通社会监督渠道,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接受人民群众的公开监督。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按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的要求,依据《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矿产资源管理严禁非法采矿的通告》(武政告字〔2012〕3号),切实加大打击力度,对各自辖区内盗采矿产资源、私采滥挖行为的矿点,责令其自行拆除生产设施设备,关闭非法采矿点,停止一切非法开采活动。对拒不停止非法开采活动的违法人员,公安、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及时介入调查,依法查处,构成非法采矿罪的一律立案查处。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3号)文件精神,各乡镇对各自辖区内的“打击非法违法生产”工作负有主要责任,对私采滥挖等非法行为,发现两次的,纪检监察部门对乡镇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对上级督办和群众举报仍然存在并发现两次以上的,对乡镇主要领导给予降级等相应处分,并追究有关领导干部责任。

(二)严格环评审批制度

严禁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饮用水源保护地等环境敏感区域及附近从事生产破坏活动,对上述区域内已经存在的矿山企业,按照《自治区关于切实加强矿业生产管理依法保护环境保障民生有关规定的通知》精神,暂时可开采,但是要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逐步进行清理整顿或关停取缔。企业要尽快完善有关手续,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职责加强监管,确保企业不得以采代探,不得扩大探、采矿面积。

进一步严格环评审批制度,加强对粉尘、噪音、地下水污染的监管和治理。矿区要探索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后应尽量回用,不能回用的要达标排放,可能造成地下水资源污染的应当采取防渗漏等防护措施。

国土、环保、林业、农牧业、水务等部门要加强联合监督检查,督促矿山建设单位认真落实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严禁施工扰民和破坏、污染环境。在目前植被保护较好的地区开发矿产资源,必须认真做好开采区表土覆盖和生态恢复工作,制定可行的生态恢复方案,报环保、林业等有关部门批准实施,边开发边治理。有关部门要对开发建设全过程开展环境监理工作,确保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落到实处,切实保护好森林和草原生态。

(三)严格用地审批制度

各矿山开采必须依法征地,项目用地、征地补偿标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补偿或安置方式要征得被征地农民同意,确保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依规办理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手续。

国土部门要坚持“源头控制,预防和控制相结合”的方针加强监管。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和降低土地破坏程度。对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企业要依法严肃查处。二是加强土地复垦工作,坚持土地复垦与提高开采工艺相结合,努力实现“边开采、边保护、边复垦”的原则,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复垦土地用途,实现矿山土地可持续利用。三是建立健全矿产资源执法监察长效机制,国土部门要进一步充实执法力量,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定期对辖区内的矿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行为要依法从严、从快查处。四是进一步建立健全采矿权标识制度,在开采作业场所的明显位置设立采矿权标识牌,标明矿区位置、矿种内容,接受社会监督。

(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各矿山企业必须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依法采矿,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的矿山企业要严格履行安全生产“三同时”手续。

强化对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周期管理,一是对新建、改建、扩建非煤矿山企业未经安监部门审批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不得开工建设,如开工建设,立即责令停建,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二是非煤矿山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初步设计确定的建设工期施工。三是实行试生产(运行)备案制度,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未经安全监管部门组织竣工验收通过的,不得投入生产。在竣工验收前确需试生产(运行)的,建设单位必须组织单项工程验收,并制定试生产(运行)方案及应急预案,报安全监管部门备案后,才能进行试生产(运行)。四是试生产(运行)期限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确需延长的要向安监部门提出申请,延长期限不超过3个月。五是建设单位要在试生产(运行)结束前1个月内向安全监管部门提出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申请,经验收合格并申请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正式生产运行。

安监部门要严格监管,确保安全生产。严肃查处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对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企业要限期整改,必要时停产整顿。对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矿山企业实行安全标准化管理。安监部门要联合有关单位督促井工矿企业逐步安装使用“六大系统”(即:建设完善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矿井供水施救系统,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在规定时限内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企业,立即进行停产整顿。

(五)严格交通运输管理

矿山企业开工建设要科学确定矿用车辆行驶路线,并采取工程措施固定行驶线位,最大限度减少对当地生态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交通、运管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大治理超载超限工作力度,确保公路交通安全畅通;严禁在公路安全控制范围内从事采矿、采石、取土、爆炸作业等危及公路安全的活动。

交通、交警、路政等有关部门要加大运输车辆联合监管力度。一是按照户籍化管理要求,对矿产开采车辆、驾驶人建立工作台账,实行“一车一档”,严格办理注册登记、挂牌工作,督促无牌无证车辆完善相关手续,定期对矿山开采车辆进行交通安全检查和检测,不断提高车辆的登记率和检测率。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车辆,坚决予以停运,同时切实加强对矿山开采车辆驾驶人员的教育、培训、考试和审验工作。二是不断净化矿山周边道路通行环境。对需要进入矿山的运输车辆,由交警部门严格审核发放《道路通行证》,并明确运输路线、时间和行驶速度,矿产运输车辆必须采取封闭保护措施,严禁“超长、超宽、超高”及客货混载车辆上路行驶。三是加大对运输车辆的违章查处力度,公安交警和公路路政部门要实行联合执法和共同监管,对在道路上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超速超限行驶及随意遗洒、飘散运载物的行为予以严厉查处,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除依法进行处罚外,必要时取消其矿山开采运输资格。四是禁止机动车辆离开道路通过草原、耕地等非运输途径行驶,违者按照有关规定依法赔偿损失。

(六)严格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制度

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由矿山开发企业出资,聘请具有相关资质和能力的专业企业进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各矿山企业要立即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预防和治理因矿山开采造成的矿区沉陷、滑坡等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要与开采工程同步实施。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对未按规定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要限期恢复治理,规定期限内仍不恢复治理的要责令其停止开采,使用保证金进行恢复治理,工程费用超出保证金及其利息的部分由采矿权人承担。

(七)加强危爆、易制爆和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公安、环保、卫生、安监、质监等有关部门对贮存、运输、使用危爆、易制爆和危险化学品的企业,要进行定期排查和不定期抽查。严格落实企业各项有关管理制度和工作措施,保障合法购买、依规运输、安全贮存、规范使用,确保安全使用,不发生任何泄露事件。各有关企业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使用管理措施,对危爆、危化品的使用和管理严格实行“双人双发、双人双锁、双人运输、双人使用”的“四双”制度,纸质、电子收发记录存档、保存。

(八)严厉打击非法转让矿权行为

转让探矿权、采矿权要符合法定条件,要依法依规足额缴纳股权转让交易个人或企业所得税,经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同意后,上报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批准,各有关部门方可依法为其办理法人变更登记。国土、工商、税务、经贸等部门要切实加强监管,禁止以出租、买卖、承包、融资、参股或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对于非法转让行为要依法进行严厉查处。

(九)加强尾矿库、沉陷区的监管

安监、环保、国土等有关部门要联合监管,一是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尾矿库不允许投入使用,要对企业尾矿库及排污设施和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排查和检测,企业不得擅自违法排污,特别是重金属和涉重金属企业要加强日常监管和监测工作,不得违规排放含有重金属和涉重废水而导致周边水体受到污染的事件发生。二是对无合法矿石来源、规模达不到产业发展规划要求、非法建设尾矿库的企业要依法关闭。三是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监督企业认真做好矿山沉陷区治理工作,切实保障治理措施到位,确保安全。

(十)加强产业监管,促进企业诚信经营

发改、经贸、国土、环保、农牧业、林业、税务、水务等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联合监管机制,每月定期巡查,对矿山开发项目从勘探、项目核准备案、建设、竣工验收到生产运营进行全过程监管,凡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依法及时处理。加强对项目建设的事中和事后监督检查,矿山建设项目税收贡献少、证照不全、证照不一且存在毁坏环境、草原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未按规定程序开展前期工作,擅自开工建设或未按期进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治理、安全验收、足额交付占地补偿的,有关监管部门要立即责令其限期整改,发改、经贸部门要对其进行存档记录,在两年内暂停对违规项目单位开展前期工作和核准申请的受理,一年内暂停受理该单位法人建设其它矿山开发项目。对于在项目申报和建设过程中提供虚假信息、违反法律法规的,要依法予以惩处,在一定时期内限制其投资建设活动。

探矿权人在领取勘查许可证后,应当在6个月内组织开工,并向县国土资源、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报送开工报告。已经领取勘查许可证的勘查项目,满6个月未开始施工,或者施工后无故停止勘查工作满6个月的,根据《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之规定,由县国土资源局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处罚;情节严重的,建议发证机关吊销勘查许可证,探矿权人被依法吊销勘查许可证,自勘查许可证被吊销之日起6个月内不得申请探矿权。

环保管理方案篇4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紧紧围绕县委“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新发展”的目标,按照我局学习实践活动工作方案和整改落实阶段实施意见的安排和要求,紧密结合*环保工作实际,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环保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尽快办好一批与群众环境权益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实事好事。对查摆出的突出问题要进行全面梳理,深刻剖析根源,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对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应立即着手解决,对暂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明确时限,创造条件,分步实施,有效解决。通过整改,营造起“科学干事、艰苦创业、真情为民”的浓厚氛围,建立起推动环保事业科学发展的保障机制,为推进*县科学发展新跨越作出新的贡献。

二、整改目标及措施

通过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及分析检查找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共整理归纳出影响和制约我县环保事业科学发展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5个,涉及3个方面,并提出如下整改措施,各责任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在规定时限内整改到位。

(一)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常抓不懈,不断提高干部职工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

1、思想不够解放,抢抓机遇重视不足,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还不够全面系统。

整改措施:组织干部职工继续深入系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总结形成的经验,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深刻认识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鼓励抢抓机遇,敢闯敢试,千方百计破解难题,形成有为才有位、更有为的奋勇争先机制。建立每月一次干部职工集中学习和每季度一次领导班子成员、专家辅导学习制度。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局办公室

完成时限:长期

(二)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执法力度不够强,环境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整改措施:加强环境现场监察,落实巡查制度,进一步做好限期治理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环境监管,积极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对环境违法行为做到早发现、严查处、后督查,敢于叫真碰硬。积极配合州环保局、州监察支队抓好环境整治工作。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环境监察大队

完成时限:2009年12月

3、环保工作城乡统筹力度不够,农村环保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农村面源污染较严重。

整改措施:环保工作从注重城市向城乡统筹转变,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积极研究探索建立农村环保工作的机制体制,将环保工作向农村延伸。采取示范引路、以点代面的方法,积极引进和推广农村环保新工艺,重点推进农村集镇污水处理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切实保障农村集中式饮用水安全。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污防股、自然保护股

完成时限:2009年12月

(三)着力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推进效能机关建设

4、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比较薄弱,与日益繁重的环保工作不相适应。

整改措施: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全县环保系统能力建设目标任务;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大力开展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环保体系,不断提升环境监察、监测能力。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环境监察大队、局办公室

完成时限:2009年12月

5、作风不够深入,对基层情况调查研究不足,环境管理与基层实际情况有脱节的现象。

整改措施:深入开展“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和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和廉洁型机关”活动,进一步完善干部职工管理制度和工作考核制度,有效解决个别干部深入基层不够、掌握民情不多,工作作风不实、落实力度不大,办事效率不高,工作得过且过等问题。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局办公室

完成时限:2009年9月

(四)关注民生

6、部分环保历史欠账还未得到解决,群众合法环境权益保障不充分,污染源整治任务依然较重。

整改措施:在2009年内完成全县工业污染企业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企业的限期整治工作;巩固“煤改气”工作成果,严格监管防止反弹,深入开展所负责农贸市场和联系社区的创国卫工作;积极督促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李仙江、小黑江支流污染源整治工作,确保重点流域水质不受污染。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污防股、环境监察大队

完成时限:2009年12月

(五)完善制度

7、对现有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废止或完善,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整改措施: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结合环保工作实际,全面清理现有各项规章制度,对违背科学发展的立即废止,对不健全的及时完善,对缺失的加紧研制,形成废止、完善和建立规章制度的具体情况报告。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局办公室

完成时限:2009年8月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整改落实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机关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整改落实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负责搞好整改落实工作的督促指导。

环保管理方案篇5

【关键词】基层单位;环境保护科技档案;管理

1994年9月27日,国家环境保护局颁布了《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办法》,旨在开发和利用环境保护档案信息资源。环境保护档案是指国家及其下属环保部门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环境保护各项资料的归档管理和保存的准确记录。基层单位的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包括环境保护档案的载体、内容等方面。健全环境保护档案管理体系,是保障对环境保护档案的合理利用,实现环境保护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保证。环境保护科技档案是环境保护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存备查的直接记述和反映科技、生产活动的科技文件材料,是环境保护档案管理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我国地方对环境保护工作所做的努力的见证,是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基层单位科技档案归档管理

科技档案归档管理就是业务部门“移交归档”,档案部门“接收归档”。要做好移交与接收,必须制定科学的、符合本单位科技活动特点和科技文件材料形成规律的归档管理制度。有了归档管理制度,业务部门和科技活动人员才能有规可循,履行其归档职责;才能按章办事,保证归档工作顺利进行。

科技文件材料归档管理制度,是科技管理和科技档案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其有关规定是否科学和切实可行,将直接影响归档材料的质量和归档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保存以后的有效利用。各业务部门某项工作开始时,应由部门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指定专人,在项目完成或告一段落后,按照国家、地方档案局文件规定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和密级划分表,对形成的文件材料进行系统整理并归档。

归档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归档材料是档案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首先要注意对不同种类的归档材料进行仔细、准确的检查,确认其是否符合正式归档的要求;归档材料的原件或复印件、定稿以及上级部门对本材料的相关指示或批复都要有明确的在案管理,同一文件的相关材料要同一管理,以免丢失,方便查阅。(2)档案科(室)对归档的环保文件材料要仔细检查,对残缺不全、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应退回整理合格后再接收。

二、环保科技档案的分类

环保科技档案的分类,要符合形成环保档案的专业和单位的科技活动性质与特点。

环境保护专业和科技活动性质与特点所涉及面很广。有水、大气、噪声、气象、自然地理、土壤、生态、植物等多方面的专业性质和工程设计、工程治理、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监测、环境咨询等的科技活动特点。这就要求科技档案工作者必须熟悉本专业、本单位的工作内容、专业性质和科技活动的特点,进而熟悉科技档案的具体种类的内容构成,这是做好科技档案分类工作的必要前提。

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前身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是在1996年7月取得的国家二级科技档案管理达标单位。形成的档案分类就是根据单位主要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分析报告、报告表)、环境规划研究、环境工程咨询、环境工程治理设计以及环境监测(水、大气、噪声、土壤、废弃污染物等)的科技活动性质和特点实现了档案分类检索体系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档案电子数据库管理系统,充分体现了档案保存和利用的价值。

三、基层单位环保档案的保管统计管理

基层单位环保科技档案的管理中,统计管理占很大的一部分内容。环保档案主要是记录不同时期内对环境保护所做出的贡献的各时期各类的资料,因此需要对环保档案进行统计、整理,并做好保管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集中统一管理原则下,制定一套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2)基层单位对于环保档案的管理要设立专门的办公场所和存放库房,根据资料的数量,选择防潮、防腐,质量好,利于长久保存的档案专用柜。(3)档案科(室)需根据各类档案的具体分类情况,经整理后录入档案数据管理系统,进行留档保存。方便为专业人员提供和利用。(4)科学的统计管理能够反映出科技档案的总体数量特征和一个单位以往走过的历史痕迹和未来趋势,是一项不容忽视的琐细管理工作。

四、基层单位环保档案的利用

基层单位环保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对环保档案的利用,可以方便快捷检索以往环保档案的原始内容和数据、图纸等,并通过对原有资料的查阅分析,为以后的环保工作提供信息帮助。

管理环保科技档案的档案人员要熟悉自己管理的科技档案的库藏,提高咨询服务能力。这是因为,要做好环保科技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一要知彼,即要清楚科技专业人员而要利用什么环保科技档案;二要知已,即熟悉自己保管有哪些环保科技档案,存贮的分类等。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档案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档案管理的办法,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档案学方面的知识,了解档案的重要性,还要刻苦耐劳,耐得寂寞,不断提升档案工作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

五、结语

基层单位环境保护档案是地方政府对本地区环境保护工作所做的努力的成果。伴随着经济的腾飞,粗放的发展让我们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目前我们国家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需要我们从基层单位做起,积累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基层单位要用科学的方法对环境保护档案管理进行科学有效的归档、分类、保管、统计和利用,提高我国整体的环境保护档案管理水平,完善环境保护档案管理体系。本文从归档管理出发,探讨了归档管理的注意事项、讨论在环保档案的保管和统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对基层单位环境保护档案的有效利用的一些工作体会,旨在与基层各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互相交流,总结推广经验,改正不科学的管理方式,为进一步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环保管理方案篇6

【关键词】档案管理;科学化;提高路径

随着我国工业建设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我国各级政府也逐渐加强了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尤其是随着和谐社会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我国社会成员对自身生活和工作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保护工作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已经被提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议程。与此同时,环保档案管理作为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环保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科技的当代社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新时期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相对深远的影响,因此提高档案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已经日益成为新时期环保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提高路径的探索,切实推进我国环保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提高。

一、信息化时代对环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冲击

新时期的环保档案管理工作受到科学技术进步、环保事业发展的影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转折。首先,档案存储的载体由传统的纸质文件转变为当前的电子文件和多媒体形式的光盘等高科技信息化的载体。其次,由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社会大众对环保档案质量上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已经不再局限于本机关做相关决策使用,还要为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政策的制定提供资料辅助,也要为相关项目建设中的环境保护管理提供相应的资料支持;同时档案管理也不再只是单纯的为相关部门提供几张纸质的数据或图表,而是要能够对相关环保事件的因果关系等问题进行系统的查询,在打破时空和上下部门限制的基础上,为国家和企业提供全面系统的环保档案资料。第三,鉴于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国家和政府在对某一问题进行科学的决策时,必须要了解这一问题的过去发展情况、当前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所以及时、准确、系统的向国家和政府提供决策所需的环保档案方面的信息,不仅能够促使政府对环保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还能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准确性,而这正是新时期社会赋予环保工作的新任务,也是信息化背景下环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变化。

二、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提高路径

现阶段,我国环保档案管理虽然受到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重要的转变,但是档案管理仍然不能真正的满足时展的需求,还有很多地方存在不足之处。所以为了适应新的社会背景下环保工作的需要,更好的发挥出档案管理在政府和企业相关决策上的功用,就必须对环保档案实行科学化的管理并且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的水平,让档案管理以最佳的状态为社会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而为了切实提高环保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新时期我国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化建设时代,受到档案管理数目和形式变化的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致使该工作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进一步加强,很多工作人员自身职业素质偏低,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所以要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方面,环保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具备现代化科学管理的理念,能够在实际的档案管理中熟练掌握现代化管理技术,通过对先进技术、设备的使用,使管理人员自身能够具有根据现代档案管理在数字化、电子化和网络传递化等方面的要求对档案信息进行整合、对档案检索的相关工具进行系统编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档案信息咨询服务等实际工作能力;另一方面,现代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不能再局限于对档案管理只是单纯的行使档案保管员的职能,而是应该在对档案进行不丢不损保管的基础上对政府或企业进行的环保工作做密切的关注,从环保实践抓起控制好档案编制的质量,用自身档案管理的工作经验和敏锐的判断力发现相关环保档案的潜在价值,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工作人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档案信息进行技术加工,展示出档案所涵盖的更深层次的信息,为政府和企业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二)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对环保档案进行管理。所谓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其实就是指运用现代的自动化设备和高新技术来取代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在档案管理的具体操作中主要运用信息化的电子计算技术对档案进行储存、检索和分享,通过对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使用来加强对环保档案的整理、传递和信息交流,进一步促进对环保档案资源潜在价值的开发和利用,为环保档案的使用者提供更为精细化的服务。同时,也要注意运用现代化报警技术为档案管理配置相应的防盗警报系统,保证档案安全。

(三)加强环保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环保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要对档案的组建形成观进行严格的把握,对企业建立一企一档的管理制度,对高污染排放企业、新建扩建项目等建设进行重点监察,对其每一步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操作记录在案,保证档案形成的全面性与准确性;第二,对专题项目的环保档案建设进行重点把关。档案管理人员要在明确专题工作项目的基础上,将环保工作从专题建设的日常工作中分离出来,通过对相关材料的收集和整理,为专题项目建立单独的环保档案,从而形成对专题档案的统一管理,增强管理的科学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加强对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提高路径的探索,才能有效提高我国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使档案管理更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与社会相关事业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环保管理方案篇7

关键词:环保部门;档案管理和利用;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逐渐增多,为此我国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主张,只有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才能促进现代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保部门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要不断提高环保部门的档案管理意识,改进档案管理方法,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以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在环保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环保档案的内容以及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1环保档案的内容

环保档案是指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直属单位,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音像、图片、电子文档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1]。

1.2环保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环保档案管理是指在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时,对环境保护工作过程形成的文件资料进行收集、加工整理、立卷归档和检索利用的一系列工作。环保档案管理的对象是环境保护文件资料,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信息载体。配备专业的人员对环保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对于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下列方面:一方面,对环保档案进行科学管理,可以为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环境保护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经过收集、加工和传递,以环保档案的形式进行管理和保存,是有价值的环保信息资源,是环境保护工作者进行环境保护目标控制的客^依据。另一方面,对环保档案进行科学管理,可以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效率。环保档案进行科学、系统的整理归类,形成环保档案库。当工作需要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及时提供完整资料,迅速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2环保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档案管理工作不充分

目前,环保单位由于人员配备不足、场地受限、资金分配差异、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影响,导致各环保单位档案工作的发展极不平衡,进而使得档案资料分散,信息不全。

2.2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

配备专业的人员对环保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对于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环保部门档案管理人员中,尤其在基层环保部门,却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尤其是档案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当前信息化时代,专业的档案人员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管理业务,还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技术,使用计算机管理环保档案,这给进一步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2]。

2.3环保档案管理系统有待完善

环保档案具有信息来源太多、信息量巨大、信息累成复杂等特点,信息管理难度大,因而对信息进行制度化、规范化十分重要,然而,目前并没有统一健全的环保档案管理制度,使的档案管理工作无论在管理方法还是在档案文件的分类、编码、处理流程、归档等方面都缺乏依据。另外,由于靠层层上报汇总,缺乏管理,造成资料分散、信息不全,不能及时转化为决策依据,大大降低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3完善环保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对策

3.1提高环保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认识

首先,分管档案工作的主要领导要有足够的认识,要为实现环保档案现代化管理创造条件,投入一定经费,配备档案现代化管理所需设备。其次,要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克服传统保守的习惯,破除应用现代化管理的畏难情绪,要有实现环保档案工作现代化的思路,加强相应的业务学习,对传统档案管理进行革新和完善。

3.2建立现代化的环保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工作标准化,是新形势下档案工作进展的必定走势和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它的制定和实施,必将给档案工作带来长足的进展和巨大的变革,因此,要加速标准规范的制定,积极组织贯彻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颁发的《中国环境保护档案分类规范》、《中国档案分类法、环境保护档案分类表》为加强我国环境保护档案工作、科学地管理环境保护档案、统一环境保护档案分类检索、实现环境保护档案的分类检索系统的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档案分类法、环境保护档案分类表》其分为九大类,作为统一的微机信息管理分类标识,符合环境管理职能和环保档案的特点[2]。运用《环保档案分类表》(简称)分类类目标识,我们必须熟悉并了解环保档案分类表分类类目标识所规定的内容和适用范围,做到信息分类符合环境管理职能,保持各种信息的有机联系,便于微机信息管理。

3.3加强环保档案现代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现在社会上普遍缺乏复合型的现代管理人才,档案工作更如此,尤其是缺乏既懂微机技术又有档案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例如有的单位虽配备了微机等现代化设备,由于缺少专业人员,结果微机仅起到条目输入、统计等简单功能,极个别的还使其常年闲置,不能充分地发挥其在档案工作标准化、现代化中应有的全部功能,因人才缺乏而直接影响了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开展,所以环保档案要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就要求档案人员必须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否则环保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就能难以实现,这是前提条件。实现环保档案管理现代化,对档案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要求档案工作人员相应地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至少要做好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掌握专业基础知识,要求对环保科技知识和科技档案管理知识的掌握,没有坚实的专业知识,环保科技文献编撰难以开展;二是掌握相近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这是由当代科学技术高度综合趋向统一和现代学科的相互渗透、交叉、分化的现实决定的;三是掌握计算机、微缩、复印、网络等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工作原理并能进行熟练的操作。

3.4加强环保档案现代化管理物质基础建设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设备的购置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物质基础,在环保科技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中,需不断加大档案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选择比较好的科技档案管理系统,提高使用效率。全国己开发了几十种类型、各个层次的科技档案管理实用系统软件,由于开发历史相对较短,缺乏统一管理,在设计方面有着诸多不足。如设计标准不统一、不规范及设计语言不相同,造成软件开发出来之后兼容性差,难以实现各档案馆(室)之间的信息和资源共享;科技档案计算机管理软件低水平重复开发,并带有浓重的地方色彩,造成人、财、物的大量浪费,没有一家能形成规模打开市场,行销各地。因此,选择使用相对较先进,适合自身使用的软件至为关键。

4结语

总之,环保工作是当前的一项热点问题,环保档案管理在环保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提升环保档案管理的意识,提升环保档案管理水平,才能促进环保工作更好的发展,进而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环保管理方案篇8

【关键词】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框架

随着现代办公的网络化、信息化、数据化特征不断凸显,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在环保工作的应用,已经成为提高环保工作效率,顺应时展趋势的重中之重。现阶段,我国环保档案信息资源的构建还主要依靠各级环保主管部门进行独立管理。档案信息资源之间缺乏严重的统一性和共享性。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共享技术支撑的环保信息资源,只能使得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处于一种孤岛的状态,很难最大化的发挥这些信息的价值,极难充分满足当代环保工作的要求,无法有效地服务于新时期的环保事业发展。

1环保档案信息资源概述

环保档案是各级环保政府机构在环境保护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较高保存价值的文字、图像、表格、影响、声音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环保档案除具有一般档案的一切属性以外,同时还具有一般信息资源的分离性、客观性、长效性、公益性、排他性及可传递性等特点。环保档案同其他类型的档案相比较具有来源广泛性、时空特征明显性、标准依赖性等特点。

环保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决策支持。环保档案信息资源是环保管理者决策的重要依据,环保工作者通过收集、分析、总结这些反应客观事实的信息能够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保障。第二,参考作用。环保档案信息是环保工作者活动的客观记录,它承载了前人积累的丰富知识和经验教训,依次为参考能够收获比其他资料更可靠的效果。第三,凭证作用。环保档案信息真实的记录了各部门、各单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中的现状,因此,这些原始记录具有较强的法律效用,可以作为执法部门执法的依据和协调纠纷的凭证。

2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支撑体系

(1)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基础

信息共享是指在一定的开放条件下,同一信息被多个用户共同使用的方式。文件连续体模式认为档案文件存在于多元施工范围,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上的,对文件的运动过程的描述,可以看做为能够同时发生在其存在的任何时间点上或者超前的时间点上,因此,对于文件作为档案保存和利用的全过程应当采用连续的,一致的管理方式。又因为文件连续管理模式打破了生命周期模式用生死过程来描述文件运动要经过的一系列阶段,因此被认为适用于档案学背景下的一切文件管理,包括电子的和非电子的文件管理。基于此,本文认为连续模式和环境档案信息资源本身所具有的的众多特点是环境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理论的基础和依据。

(2)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支撑体系

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一项工程量十分浩大,内部关系较为复杂的系统。仅仅依靠先进的信息处理及共享技术是无法完全解决的,因为其中还涉及到人们意识形态的不同和行业部门的利益冲突。在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构建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进行环保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这五个方面分别为用户需求、组织管理、共享规则与标准、档案驱动及共享技术。用户的需求是前提,了解用户的需求才能以此为驱动,从而制定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框架,明晰信息资源整合的方向,从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设计共享平台的功能模块。模块建立后就需要确定用什么样的规则和标准约束共享活动,又以什么样的技术才能支撑共享的实现。这五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支撑体系。

3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框架

(1)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框架的构成

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框架指的是和具体的实现技术无关,实施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整体解决方案或者顶层设计,其实质是根据环保档案运动的规律,梳理分析档案管理的共享模式以及其中所涉及到的规则及规范,以及不同用户在该框架下的业务流程等。有效处理包括环保档案形成者、环保档案的保管者和管理者以及使用者等利益共享主题之间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的关系。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框架式直接指导标准及规范编制以及资源整合、软件开发的依据。

(2)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总体模式

根据调研分析,环保档案信息资源的用户包括:环保部门单位内部的员工,环保系统上下级单位、同级兄弟单位用户、其他部委相关单位用户以及社会公众等。这些用户可以进一步归为三大类:本单位用户、环保系统内其它单位用户和环保系统外用户。因此,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总体模式采用分布式的共享模式,即通过物理上分布、逻辑上统一的各级环保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各级环保档案信息资源的自治管理、安全交换和分级共享。各级环保档案管理部门通过本部门环保档案共享系统的自治实现面向内部人员的资源共享。为了确保上级对下级档案信息资源的监督指导,下级单位需通过互操作技术实时或定时的向上级进行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的交换,同级部门为了实现环境应急,也可进行数据交换,社会公众等外部用户只能通过环保档案信息共享系统进行环保档案的查阅。

(3)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标准规范体系

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标准及规范体系是保障信息交换、共享、用户权限使用等活动的核心。标准和规范约束着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全过程中的各种行为,确保档案信息资源能够有效、有序、安全、优质的被充分共享利用。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标准体系架构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分别是指导性标准,通用性标准和专用性标准。指导性标准旨在为共享提供指导性或者参考性的依据,比如环保管理办法和分类体系等。通用性标准是指信息共享过程中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条款,比如共享条例。专用性标准主要是针对某一专业应用,具有专用性条款的标准,比如环境监测数据管理规范。

从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来看,这些标准又可以被进一步的归纳为:档案信息资源采集或者管理标准、交换标准、共享标准和其他基础性标准等。

参考文献:

[1]诸云强,徐敏,朱琦,吴品才,张树梅.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框架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1(02).

[2]诸云强,徐敏,朱琦,冯敏,宋佳,杜佳.分布式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1(04).

环保管理方案篇9

论文关键词:环卫;档案管理;技术培训;信息化管理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速度非常快,人们对城市生活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环卫档案管理部门如何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搞好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工作,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要解决好环卫档案管理,使之适应时展需要,环卫档案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环卫档案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在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和宗教等各个领域重大活动的历史记录,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真实反映,具有历史的见证作用。环境卫生工作是城市生活链条的终端,它与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联系紧密,其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生活水平。环卫档案作为城市环境卫生工作的原始记录者,是历史的真凭实据,作为人类智慧的主要载体在整个城市建设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档案在领导进行决策时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建立历史数据可以更好地分析城市垃圾投放点的不足,建立优化机制,使之更好地满足城镇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同时,也便于决策者更好地对垃圾处理或者综合利用。

环卫档案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环卫档案的管理水平是相辅相成的,正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环卫工作的重视程度就会加强,从而环卫档案的管理工作随之会得到强化。反之,城市居民在起码的温饱都难以保证的前提下,就很难去谈环卫工作,环卫档案工作更是无从谈起。其次,反映了一个城市居民的素质水平。环卫工作是一个社会问题,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高低要靠全社会的努力,更多的还要靠城市居民的自我支持。如果城市居民素质高了,可以将垃圾分成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不但可以使环卫工人更好地收集回收利用,增加了经济效益,也可以节省城市垃圾的管理成本,增加其社会效益。最后,可以反映出城市管理者的水平。城市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生活环境水平。环卫档案管理水平会间接体现出城市管理者的行政领导能力。

二、目前环卫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环卫档案作为城建档案的一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卫档案的管理工作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培养和锻炼了一批较好的档案管理业务骨干。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建立了电子数据档案和影像档案,查阅者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相关有价值的数据资料和文献。但是,基于目前我国环卫档案的管理现状,尚存在一定不足。

1.环卫档案管理人员普遍存在技能水平较低的现象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需要,对环卫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要有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还需要熟悉和掌握各种相关档案管理软件的操作和系统维护。就当前我国环卫档案管理而言,普遍存在管理人员整体水平不高的现象,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环卫档案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部分环卫档案管理人员对环卫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够专业,受到的专业档案知识培训较少,致使其档案收集意识薄弱,尤其是不能适应现代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需要。环卫档案管理人员还存在身兼数职的现象,对档案管理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顾及档案业务,只是将相关环卫管理材料放入档案盒,做不到及时整理归档,严重影响了环卫档案管理的水平。

2.环卫档案管理不规范

经过调研和不完全统计,大多数城市环卫档案管理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档号不够规范和标准、案卷标题不统一、案卷缺少卷内目录、组卷混乱现象比较严重。

3.一些归档的材料不够真实和准确,且数据更新不及时

真实性是环卫档案最基本的要求,但目前档案材料中不真实的问题十分突出。由于对环卫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始终认为档案工作就是保管的事务性工作,不能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只要守住摊,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了。因此,在材料的归档方面,往往疏于管理和严格把关,将一些不够真实的数据资料进行了归档,给环卫档案管理带来了严重的不足,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并且存在档案收集不及时的现象,不能将有价值的数据资料快速归档,错过了资料收集的最佳机会,造成大量原始数据遗失,不能保证环卫档案的完整性。

4.信息化水平不高

环卫档案信息化管理是环卫档案工作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升环卫档案工作为社会服务能力的必然选择。近年来,环卫档案大力推进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图使档案工作与城市建设发展同步。但是,目前大量环卫档案不能做到信息化管理,相关目录和索引没有进行数字化管理,不能快速有效地进行检索和查阅,始终停留在过去传统手工检索的基础上,影响了城建档案管理的效率。

5.对环卫档案管理的投入较少

在环卫档案管理过程中,设备、硬件、软件系统、人员技术等方面的配套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还需大量的资金支持维护。由于落后思想观念的制约,环卫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致使管理者无暇顾及环卫档案工作中的硬件更新,配套资金不能到位,有时经费还会被一些更为紧急或者重要的工作所临时挪用,因而无法购置好的硬件设备和建立高起点的档案网络,更谈不上对硬件设备的及时更新,致使环卫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档案柜等设施落后,库房、档案室建设简陋、条件差,为档案资料的长期保存带来较大困难,制约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三、对环卫档案管理的对策建议

为适应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需要,切实加强城市环卫档案管理工作,有效促进城市发展进程,建议环卫档案管理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1.加强档案专业技术培训,提高环卫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要提高环卫档案人员的素质,必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把住人才入口关,引进有文化专业知识、有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充实档案队伍;其次,要加强专业技术的学习和培训。

环卫档案管理的关键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环卫档案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文化素养、创新意识、敬业精神是影响环卫档案管理整体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环卫档案工作人员要特别注重日常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现有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继续教育是目前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档案人员可以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努力学习,拓宽视野,了解所涉及工作领域的现状及发展动态,熟悉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基本要求,努力掌握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素质、工作效率和档案质量。此外,针对目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环卫档案人员还必须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以及各类现代化办公设备进行电子文件的制作、使用和维护。因此,档案管理人员除了进行基础知识教育、高级理论培训及档案专业教育,还要具备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熟练掌握现代办公软件。

2.完善环卫档案规章制度、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始终把档案制度的建设与落实放在重要位置,没有健全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就难以确保环卫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科学的环卫档案管理体系和健全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是档案管理的关键。通过建立与环卫工作相适应的科学档案管理体系,理顺环卫档案管理体制,完善档案收集网络,逐步形成责任落实、人员到位、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制度健全的档案工作管理机制,将环卫各个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体系进行统一管理,使档案管理与环卫业务同步考核、同步发展。

要从制度上促进和确保环卫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事关档案事业的发展。制定规范的、统一的标准,或者按照国际、国内的标准规范开展环卫档案管理工作,是现代环卫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档案工作现代化、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档案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因此,环卫资料文件从收集到归档,涉及到的岗位和人员众多,要确保收集到的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就必须在文件的形成、流转、处置、归档等各个环节实行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确保同一类型的档案在不同的部门和人员之间产生的电子文档格式、大小、样式一致,方便对档案实行规范化管理。

3.加强环卫档案信息化建设

随着现代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环卫档案管理现状已不能适应档案事业的发展需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加快推进,使环卫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从传统的纸质档案馆藏转向以网络信息资源为主。信息化为环卫档案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推进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只有改变以往的档案保存、利用、检索方式,建立健全适合现代化管理模式的档案信息化体系,解决手工操作运转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才能使档案管理工作适应社会潮流,避免档案管理变成单纯的收藏,才能有效地保护城建历史档案,可以有效节约资源,提高环卫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创造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环卫档案管理信息化应重点加强以下方面的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服务器、计算机等硬件基础设施,应用系统、档案信息网络等软件基础设施;档案信息资源建设,重点从信息的储备和数字化两方面加强相关工作;档案的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主要包括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等;档案信息化的应用体系开发与维护;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4.确保环卫档案管理资金投入

有效、充足的资金投入是确保环卫档案事业顺利发展的保证。环卫档案管理资金的投入主要包括馆舍建设与维护、档案柜、办公器材、计算机、扫描仪等硬件设施投入;人才引进、人员学习与继续教育、软件开发、网络支持系统购买等软件设施的投入。要制订资金投入计划,做到专款专用,使相关投入发挥最大效用,全面提升环卫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档次和水平。

5.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理念

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快速、便捷地为使用者提供利用,因此,环卫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端正工作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主动性,使环卫档案为社会各阶层工作提供服务。在符合档案安全、合理的利用原则的情况下,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开展多种编研活动,对信息进行开发,编写各种专题汇编,从多个方面满足环卫各项工作的需求,从而增强环卫档案馆的服务功能。服务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城建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标准的重要尺度,发挥好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使其充分地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每一个环卫档案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环保管理方案篇10

区级环境监测档案,作为区级环境站所开展的环境监测活动的准确记载,它的构成有:环境的监测、环境的观察等基本的原始记录两部分。由于区级环境站档案监测的科学性与重要性,要求在进行监测档案建立的时候,第一要加大筛选的力度,其次要进行科学的分类。吧那些具有利用和储存价值的数据资料进行分类保存,并进行档案的著录、文件编号、目录等内容的编辑,以提升档案的检索效率,保证档案系统化和有序化的保管,提高读者使用的效果。区级环境站的监测档案作为环境监测档案的基本构成单位,其凭证和依据功能,是上一级环境监测单位进行数据分析和利用的基础。所以,区级环境站的环境监测档案要求准确、科学、真实,在反映环境保护、环境监测材料上,要实现同事实的一致性,以此来提升区级环境站监测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档案的利用价值。

2区级环境站环境监测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收集工作作为监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环节,在实施资料收集工作前,第一要做好归档范围的确定,区级环境监测档案作为对所在区域内的水、空气质量、土壤、生物物种等内容的监测,以及对所在区域污染源、污染程度等所构建的环境保护档案,区级环境监测站归档的范围主要是:环境监测的计划、环境监测月报、环境监测年报、环境监测所使用的技术、环境监测结果的总结等等。区级环境监测档案收集的过程中,需要各个工作人员与档案人员的有效配合,以此来提升区级环境站环境监测的档案管理效果。

3提升区级环境站监测档案管理与利用效果的策略

3.1做好区级环境站环境监测档案的有效分析

区级环境站档案的分类,指的是按照环境监测档案的内容或者形式的差异,根据一定的分类方法,使用环境监测档案的分类标准,对区级环境监测的档案做出详细、系统的分类。对区级环境监测档案的分类,及时提升档案认识的一种方法,也是提升环境监测档案管理有效性的手段,并且档案分类是区级环境站档案管理的有效工具。所以,在进行档案分类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档案价值、档案类型进行规定和实施。

3.2做好区级环境监测站档案的组卷

区级环境监测站作为环境监测的组织管理部门,其所收集和整理的档案文件,是通过集合体的形式,即我们所讲的组卷,常用的组卷方法有:按照结构组卷、按照子项组卷、按照工序或者监测的阶段组卷等等。当前区级环境监测档案常用的方法是按时间和问题组卷。例如:在同一年里面的进行的噪声监测记录,监测报表等构成一个档案保管的单位。对于相同的环境监测评价可以作为一个单位进行保管。

3.3强化区级环境监测站档案管理的制度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