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监理培训制度十篇监理培训制度十篇

监理培训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1:31

监理培训制度篇1

[关键词]培训监控理念途径关键点

人类步入21世纪,世界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人力资源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优秀的员工成为企业竞争取胜的关键因素。企业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成为学习型、创新型企业,就必须加强和重视员工培训体系的建设和培训的管理。为了保证培训的效果,对培训过程的监控也非常必要。

一、培训过程监控的必要性

培训过程的监控是对培训的整个组织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即从培训需求的分析到培训效果的评估整个过程进行监控,监控的内容包括培训需求分析是否到位、制定的培训计划是否合理、培训课程是否符合员工的岗位需求和个人发展需求、学员的参与情况、培训的内容和进度等。对培训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可以有效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有利于科学地设计培训项目和开发培训课程

通过对培训需求分析过程的监控,可以有效把握企业组织、任务和员工层面的培训需求,从组织、任务和员工的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项目和开发培训课程,以真正发挥培训的作用。

2.有利于选聘优秀的、适合的讲师

培训讲师的授课水平,直接影响着培训的效果。企业通过优化规范讲师选拔和聘用的流程,以及对选拔和聘用过程的有效监控,可以使企业聘用到与培训项目匹配的富有实战经验和专业背景的讲师,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3.有利于把握培训的进度,确保培训按计划完成

通过对培训进度的跟踪和监控,及时协调各种培训资源,使得培训活动能够按照原计划进行,达到预期的目的。

4.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通过有效的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同时提高学员的满意度。

5.有利于降低培训成本

通过对培训的整个过程的有效监控,及时协调和配置各种培训资源,使得培训能够在预算内顺利完成,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避免出现更大的失误或损失,从而降低培训的成本。

企业在组织实施培训的过程中,只有监控每一个环节,使得每一项工作都做到位,才能保证培训目标的实现和确保培训的质量。

二、培训过程监控的理念

1.以人为本

企业培训的目的是促使员工在知识、技能、态度、思维和心理等方面得以改善和提高,从而发挥员工的最大潜力,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重发展。因此,企业要树立起一种注重人的发展需求、强调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培训理念,即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这种理念不仅要体现在培训课程的设计中,更要体现在培训过程的监控体系中,把人的发展需求放在第一位,尊重人的个体差异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监控主体的作用。

2.科学管理

培训监控的内容和方法必须符合员工成长的规律,按照企业的总体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将员工知识的更新与技能、能力的提高,以及态度的改善紧密结合,作为培训的重点,也作为培训的监控重点内容,促进员工的成长和进步。另外,监控的方式方法、测量手段、评估等各环节的管理,都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正确评价培训工作,为下一轮的培训提供科学依据。

3.全员参与

监控只是一种手段,提高培训质量才是目的。因此,企业要树立全员监控的理念。高质量地完成任何一个培训项目都是团队成员分工协作齐心协力的结果,这其中包括培训管理部门、教学管理辅助部门、培训项目负责人、项目助理、培训讲师、培训需求的提出部门、经费的支持部门、设备支持部门,以及培训的车辆、资料、水电、文印等服务保障部门等等。当然,也离不开受训员工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因此,在培训监控过程中,既要明确培训活动中各个角色的监控职责,又要重视监控对象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他们自觉积极地参与,变“要我参加”为“我要参加”,将监控转变为开展和推动培训工作的动力。

4.全过程监控

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西方的“培训循环圈”理论认为,一个培训循环是由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设计、培训实施、培训效果评估四个环节构成,各个培训环节相互联结,协同发生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循环整体。因此,企业要构建一个对培训全过程进行全面监控的规范化、制度化的动态评估反馈体系。坚持动态监控与静态监控相结合的原则,从具体操作的层面,分别对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设计、培训实施、培训效果评估四个环节进行全面监控,明确监控主体、项目、内容,规范监控程序、方法及结果公布与使用等,形成一个培训过程全方位无缝隙的质量监控体系。

三、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过程监控体系的有效途径

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监控,停留在一次两次显然是不够的,而应该成为常态的管理行为,才能够促进员工参与培训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管理的实效,发挥企业管理的监控作用。

1.明确监控主体的职责

建立企业培训管理系统,进行分层管理,保证系统运作畅通。建立由培训总监、培训经理、培训主管、培训专员,以及受训员工组成的五级管理系统,各个主体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如图所示。每一个层次的管理者负有不同的岗位职责,如培训总监的职责之一是“组织建立并完善企业培训管理制度、培训体系及相关流程”,培训总监可以从制度这个层面进行监控;培训经理的职责之一是“负责编制企业年度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并根据企业的战略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培训经理可以从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合理性等方面进行监控和把关;培训主管的职责之一是“及时检查各类培训活动的开展效果,检查讲师的培训质量和教学效果”,培训主管可以对培训的进度、讲师的授课水平等进行跟踪和反馈;等等。每一个管理者既是执行者,同时也是监控者,对所负责的工作内容监控。只有明确每一个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及要承担的监控职责,才能做到责任到人,及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

2.明确监控的标

要想达到监控的目的,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监控标准。也就是说,对每一个监控的关键点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如培训需求分析这个关键环节的实施,监控的标准应该是两方面:一是企业在培训之前是否有这个环节;二是有了这个环节,分析的思路和方法是否科学,分析的结果是否与企业的战略相符,是否考虑了岗位的实际需求和员工的发展需求,以此来评估培训需求分析是否到位,是否起到了指导和依据的作用。明确监控的标准,实际上就是明确监控的目标。

3.建立企业培训管理制度

建立企业培训管理制度,目的是发挥制度在企业培训监控中的作用。为了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一般都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如培训考勤制度、培训奖惩制度、培训积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建立与之配套的相应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培训管理的重要内容,它能保证企业培训工作质量不断得到提升。

4.确定监控的关键点

培训过程的监控是对培训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也就是说按照培训的流程进行监控,从培训需求的分析到培训效果的评估整个过程。那么,每一个阶段监控什么?谁来监控?监控的关键点设在哪?这些问题非常关键。如表所示。

通过上表,由培训管理人员对整个培训的过程进行监控,确保培训工作按质、按量、按时完成,每一个环节都执行到位,才能切实保证培训的质量和培训目标的实现。关键还在于有效地执行和严格的落实。

5.采用科学的监控方式方法

企业可以采取听取汇报与实地考察、内部自评监控与外部考评监控、座谈讨论与问卷调查、全面检查与局部抽查相结合、日常检查监督与专项检查监督相结合等方法进行多样化、多角度的监控和评估,努力提高质量评估监控工作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如通过会议、座谈等形式及时听取培训管理部门及人员的反馈,达到有效沟通,做好事前的控制;在培训的组织实施过程中通过现场观察、抽查以验证培训是否按事先制定的计划和方案进行,做好培训进度的控制;通过收集培训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培训管理记录,对不同阶段进行评审,等等。总之,企业要采取一定的科学方法,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确保培训活动按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

6.建立有效的反馈体系

反馈在培训的各个环节中起着纽带和放射的作用。通过监控,将收集到的受训者对项目设计和培训讲师的意见建议、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和即时评估的结果等向有关的部门和负责人及时反映,可以使他们及时掌握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调整;将重要的培训项目或课程聘请的讲师的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有关领导和教学部门,可以为调整其他教学活动提供信息和参考;将受训者座谈会记录及时整理成会议纪要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人员;对出现的问题和特殊情况及时进行协调和处理等。树立快速反馈的意识,可以及时解决问题,避免出现不可控的局面,以致于影响培训课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培训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反馈的环节。

企业培训是一项需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实施的系统工程。从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课程设计――培训资源的整合(包括培训师资和培训时间、地点、设施的选择等)――培训组织实施――效果评估和反馈――分析新的培训需求等环节,期间每一个过程和细节都非常重要。只有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质量保证了,培训活动的整体质量才能有所保证。因此,加强过程的监督与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企业不可小视。企业培训质量管理不仅要注重“结果”的评估,更要重视“过程”的督导和监控,以完美的过程来保结果。

参考文献:

[1]蒋宏丽等:培训全过程监控评估方案的设计与实施[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0(3)

监理培训制度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工作大局和纪检监察工作重点,切实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为建设现代化新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证。

二、培训对象

全县纪检监察干部。

三、培训内容和方式

以打造过硬队伍为目标,结合《县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办法》,通过各种形式,统筹举办各类业务知识、素质能力教育培训活动,全面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的综合素质。

一是春季业务集训。举办春季集中培训班,组织全县纪检监察干部集中学习十精神以及案件审理、执法监察、党风廉政建设等纪检监察业务知识。

二是跟班培训。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对新任或纪检监察岗位发生变化的纪检监察干部由组织指定进行跟班培训。跟班培训坚持“急用急学、学用结合”的原则,在组织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加强实践锻炼,重点培训纪检监察举报、案件检查、案件审理等业务知识的程序、方法、技巧。跟班培训时间一般每人不少于一周,如有案件进点办案,将有计划地选择部分纪检监察干部进点跟班,以案代训。

三是挂职培训。加大纪检监察干部挂职培养力度,选派部分纪检监察干部到市级机关或镇村等单位进行挂职锻炼,拓宽知识面。有计划地、分批安排监察室主任、监察助理等优秀年轻干部到县纪委监察局机关或派驻工作室挂职培训,系统学习纪检监察业务知识,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3个月。县纪委监察局机关各业务室及派驻工作室要对挂职干部进行系统管理,切实保证挂职培训效果。

四是外出培训。提升培训层次,有计划地安排纪检监察干部参加各种外出培训活动。

五是综合知识培训。结合机关党总支学习开展综合知识培训,培训采取知识讲座与观看视频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内部交流与外部实践相结合等形式,注重学习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知识,不断拓宽纪检监察干部知识面,丰富业务技能培训,提升纪检监察干部使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摄影摄像等现代化办公手段的能力。

四、培训要求

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县纪委常委会领导下,由干部管理室牵头组织实施,相关单位各负其责。

纪检监察干部所在单位部门要高度重视纪检监察干部的培训工作,充分尊重干部接受教育的权利,积极创造条件,为干部教育培训给予支持和帮助,确保纪检监察干部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学习培训。

监理培训制度篇3

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培训实效”,“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必然要求,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增强纪检监察干部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和水平的内在动力。在中央纪委下发的《—2013年全国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和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精神,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一、准确把握《培训工作规划》的基本要求和工作部署

制定《培训工作规划》,是推动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发展的重要举措。《培训工作规划》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和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五年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目标任务。认真学习贯彻《培训工作规划》,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指导思想,正确把握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

《培训工作规划》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全员培训、分级管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坚持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实施全覆盖、多渠道、高质量的教育培训,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强、公正廉洁、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高素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这是对改革开放30年来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总结和经验概括,体现了对干部成长规律和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坚持这一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到“四个始终”:一是始终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保证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正确方向;二是始终把按需培训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原则,坚持按需施教、因人施教,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始终把统筹兼顾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的根本方法,统筹党性教育与业务培训、国内培训与出国(境)培训、发挥纪检监察培训机构优势与利用其他培训资源等关系,实现教育培训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的强劲动力,更新培训理念、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生机与活力。

(二)科学设置内容,着力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培训工作规划》进一步规范了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即理论政策培训、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知识技能培训,这三个方面有机联系、相辅相成。其中,理论政策培训是根本,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是关键,知识技能培训是基础。这反映了对新时期纪检监察干部素质能力的基本要求。我们既要注重对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技能培训,更要注重加强理论政策培训和党性锻炼。通过抓好三个方面的教育培训,使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掌握过硬本领、发扬优良作风,不断适应时展的需要,适应纪检监察工作的需要。

(三)突出培训重点,统筹抓好各级各类干部的教育培训

《培训工作规划》要求,5年内要将全国36万名纪检监察干部全部培训一遍,并提出要区分不同培训对象,重点抓好“四支队伍”的建设。一是抓好县处级以上纪检监察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把新任纪检监察领导干部培训放在优先位置,培养造就一支具有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能够把握全局、科学决策的纪检监察领导者队伍。20xx年将开展全国市辖区纪委书记和地市纪委书记集中培训。二是抓好急需人才的教育培训,适应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迫切需要,以宣传教育、法规制度、监督制约、案件检查、纠风等工作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具有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能够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纪检监察专业人才队伍。三是抓好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教育培训,实现培训资源向基层倾斜,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四是抓好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干部的教育培训,培养造就一支具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开展有效监督、依法依纪办案的派驻机构干部队伍。

(四)拓宽培训渠道,建立充满活力的教育培训格局

《培训工作规划》强调,要“构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中国纪检监察学院、中央纪委、监察部培训中心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培训中心是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要进一步突出办学特色,加强联系和配合,形成功能互补的培训格局。各省(区、市)纪委要加强对所属培训中心的管理,明确功能定位,挖掘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和资源整合。要注重整合利用其他优质培训资源,把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阵地,充分发挥它们在学科建设、专业课程、基础研究和教学设施等方面的优势,提高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要拓宽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的渠道,鼓励和支持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通过在职进修、自学、函授等多种途径接受继续教育,优化知识结构。要把实践锻炼作为教育培训干部特别是中青年干部的重要途径,通过交流轮岗、挂职锻炼、扶贫帮教等方式,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要加强出国(境)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境外培训资源,科学设置培训项目,改进培训方式,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出国(境)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五)建立学科体系,加强教育培训教材建设

加强纪检监察学科体系建设和教材建设是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基础。《培训工作规划》明确提出要形成“两个体系”,即“逐步形成既与国内外学科发展趋势相适应、又具有鲜明特色的纪检监察学科体系”和“开放的、形式多样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教材体系”。要按照系统构建、突出重点、着眼长远、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建立以纪律检查、行政监察、廉政监督等学科为重点的纪检监察学科体系。教材建设要突出统一性、权威性、系统性、专业性、规范性,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技能、文化素养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基本框架,制定干部教育培训教材编写规划和教学大纲,抓紧开发一批政治观点正确、定位准确合理、内容科学系统、特色优势明显、形式新颖灵活的精品教材,形成主干突出、特色鲜明、适应不同培训需求的干部教育培训教材体系。建设好这两个体系,关键是要抓好科研工作。要加强对反腐倡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工作规律的认识,力争多出一些优秀的科研成果。要积极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及时把科研成果体现在实践教学中,转化为实用的教材和课程,使教学和科研实现良性互动。

二、着力增强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最紧迫的任务是要解决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贴反腐倡廉建设实际开展教育培训

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战略的眼光,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和更宽视野研究思考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大局下谋划和部署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更好地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要将党和国家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大战略部署,及时转化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增强教育培训的时代性。

要紧密联系纪检监察机关的重点任务和业务工作,紧跟反腐倡廉建设新形势新任务,努力使教育培训与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进程相一致、与纪检监察各项工作相协调。要适应加强反腐倡廉工作需要,在课程开发和教学布局上注意设置权力监控、源头治理、风险防范、互联网舆情研判等方面的内容。要及时将新出台的反腐倡廉政策法规纳入教育培训安排,确保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

(二)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做到按需施教

开展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既要考虑反腐倡廉建设的需要,又要考虑纪检监察工作岗位职责的要求和纪检监察干部个性化、差异性需求,坚持因人施教、分类施教,围绕学员“最想学到的知识、最想知道的情况、最想解决的问题”,合理设计培训内容,精心选取培训方式,激发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

针对目前干部教育培训状况,应着重抓好两项工作:一是加强培训需求统计分析。要把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派驻机构干部、年轻干部、新任职干部的实际需要,作为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的基本依据。注重对纪检监察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情况调查分析,会同有关部门探索建立培训需求动态反馈机制。要采取定期组织统计、抽样问卷调查和座谈调研等多种方式,深入研究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及时充实、调整培训内容和教学布局。二是积极推行干部自主选学。在坚持和完善组织调训的基础上,建立完善自主选学与组织调训相结合的干部参训机制。要改革学员参训机制,把党的事业对干部的要求与干部本人的学习需求结合起来,既保证组织调训,又扩大自主选学。要逐步增加干部自主选学的比重,在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方式上,为干部提供更多的选择。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和培训机构应定期培训信息,并逐步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三)创新方式方法,深化教学改革

要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坚持与时俱进,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始终把培训质量和效果放在第一位,不断推进培训手段和方式的创新。要改进教学方式,在完善讲授式教学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培训内容和不同学员特点,按照成人教育规律,积极推进研究式、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等现代教学模式和方法,进一步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关部门调查表明,受干部欢迎的教学方法列前三位的是案例式、研究式、体验式教学,分别占75.1%、51.8%、45.3%,高于选择讲授式教学的人数。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大力创新培训手段,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培训,特别要充分发挥网上培训覆盖面广、共享性好、灵活性强、成本低廉的优势,大力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提高培训的覆盖面和资源利用率,有效解决工学矛盾等实际问题。要进一步整合干部教育培训网络资源,逐步建立开放、兼容的全国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平台。

(四)坚持专兼结合,整合优质师资资源

教师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要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按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规模适当、专兼结合的原则,逐步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水平高的较为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要从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国有企业等单位和部门,选聘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先进人物和基层一线优秀干部担任兼职教师。要抓紧建立全国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明确准入资格条件,完善遴选机制,实行师资联聘、动态管理,促进优质师资资源共享。要建立纪检监察机关领导干部到培训机构授课制度。

要切实加强对纪检监察师资队伍的培养、教育和管理。中央纪委、监察部将不定期举办师资培训班,及时组织教师学习掌握反腐倡廉政策规定和工作部署,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专家、学者类兼职教师,要通过组织到基层调研、参与纪检监察业务工作、承担反腐倡廉研究课题等方式,使他们尽快地熟悉纪检监察工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对党政干部类兼职教师,要经常向他们通报反腐倡廉重要政策措施,交流纪检监察工作情况,使他们的教学更加贴近反腐倡廉建设实际;对纪检监察干部类兼职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开展教学研究,适当安排到高等院校进修学习,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动态考核和管理,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师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有序开放的师资更新机制。

三、切实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把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各级纪委常委会要以贯彻落实《培训工作规划》为抓手,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围绕全党工作大局、反腐倡廉重点工作和干部需求,制定干部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培训工作规划》作出的总体安排,制定工作细则,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健全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体制,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主要负责同志要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工作情况,帮助解决工作困难和问题。要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争取支持,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要求,将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加大投入,为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完善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要进一步完善在纪委常委会领导下,宣传教育室主管、各有关部门配合、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健全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一是健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宣传教育室作为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整体规划、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的职责,各有关部门要明确任务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完善教育培训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与组织人事、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单位的沟通联系,健全教育培训工作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稳定、高效的合作机制。三是建立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评估办法和评估指标体系,对培训机构的办学方针、教学水平、师资力量、组织管理等进行评估,并在评估基础上提出指导性意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四是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情况的考核,并记入干部教育培训档案,作为干部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将教育培训作为培养干部、发现干部、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渠道。

(三)提高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者队伍综合素质

要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加强学习上下功夫。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加强纪检监察业务学习,学习领会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了解把握反腐倡廉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工作部署,学习掌握纪检监察业务知识;要加强教育培训理论学习研究,善于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培训理念和教学成果,转化为开展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的思路和措施。二是在提高管理水平上下功夫。要适应现代化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强化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量化考核,实现由传统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的转变。三是在提升服务质量上下功夫。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加强软硬件建设,以优质的服务、良好的形象、和谐的氛围,增强教育培训机构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四)以良好的学风保证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监理培训制度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实际,切实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加强纪检监察业务知识的教育,加强现代经济、金融、法律、科技、管理等方面知识的教育,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强、业务精通、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二、总体要求

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每年安排三分之一左右的在职干部参加脱产培训,力争在20*年底前完成对全市纪检监察干部的轮训工作。教育培训的重点是全市各级纪委(纪检组)担任中层职务和新进纪检监察机关工作的干部。其中副科级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参加三个月以上(五年内累计)的脱产培训。

三、培训对象

除按照中纪发*号文件和浙纪发*号文件精神规定选送参加中央纪委、监察部和省纪委、监察厅培训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干部外。由市纪委统一组织培训的具体对象为:市纪委、监察局机关副主任以下干部;市直属机关纪检组副组长(纪委副书记)、纪委委员,监察室全体干部,及下属单位的分管领导、专兼职纪检监察干部;各县(区)纪委、监察局室主任及各部门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各乡(镇、街道)纪委副书记。各县区纪委、监察局副室主任、部门副书记(副组长)以下的纪检监察干部由县区自行组织培训。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文件精神,确定教育培训对象,制定本地本部门培训计划,认真完成安排调训任务。

四、培训原则

坚持学以致用,按需施教,实施分类培训的原则。注重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层次设计培训班次,根据培训对象的岗位职责安排教学内容,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重点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能力为目标考评教学质量,切实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市纪委监察局着重抓好下列教育培训工作:

(一)、开展综合业务教育培训

20*年前,市纪委、监察局将对新提任、录用的纪检监察干部,根据举报、案件检查、案件审理、执法监察、干部管理、宣传教育、公文写作、党风、纠风、法规、效能监察等不同业务,每年举办2期纪检监察综合业务教育培训班。

(二)、开展知识更新教育培训

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中央纪委、监察部下发的干部在职自学的学习计划、学习书目和学时要求,及时组织在职干部进行更新知识的教育培训,认真参加各项业务知识测试。

(三)、学历教育

进一步鼓励和支持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在职进修、自学、函授等多种途径接受学历教育。凡50岁以下未达到大专学历和45岁以下未达到大学本科的干部,应当参加在职业余学历教育,并分别取得大学专科以上和本科以上学历证书。

(四)、实践锻炼

把实践锻炼作为教育培训干部,特别是培养中青年干部的重要途径,加大纪检监察干部上挂、下派和横向交流的力度。

五、组织保障

(一)、切实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市纪委、监察局成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重大问题的研究与重要事项的审批。领导小组由叶鸣同志任组长,张建平同志任副组长,办公室、干部室、教育调研室、机关党总支等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调研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建立干部教育培训领导责任制、年度计划备案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本地本部门干部培训任务落实情况列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要落实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并认真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干部培训档案管理制度。要把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情况列入领导班子考察和干部年度考核的内容,作为干部奖惩和使用的重要依据。对在任职前没有达到培训要求的,要在任职后一年内接受任职培训;对按规定应接受培训而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培训或培训成绩不合格的,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要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督促检查,认真检查培训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完成上级调训任务的情况,并定期通报检查结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每年要对本地本部门干部培训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和总结,并向上级报告。

(二)、认真做好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的各项保障工作。加强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和培训教材建设,推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加大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是搞好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基础条件。

充分发挥和依托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师院等培训基地和社会各种培训资源的作用,积极开展纪检监察的教育培训工作。

加强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在纪检监察系统、高等院校、有关机构聘请业务骨干、专家学者等,逐步建立全市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优化师资配置,确保教学质量。市纪委、监察局有关领导和相关科室的业务骨干,要积极承担纪检监察业务知识的授课工作。

加强教育培训教材建设。要在用好中央纪委、监察部统编教材的同时,结合实际,按照“简明、管用”的原则,组织业务部门,根据工作实践和体会,编写实用性强、易于操作的授课讲义和业务指导手册,作为辅助教材。

监理培训制度篇5

全面贯彻国务院安委会《决定》和省安委会《实施意见》,切实落实各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培训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培训主体责任,严格安全培训监管执法和责任追究。到2013年末,实现县、乡安全监管监察人员100℅持行政执法证上岗;到2015年末,实现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等高危行业企业(以下简称高危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生产经营单位特种作业人员(以下简称“三项岗位”人员)100%持证上岗;实现以班组长、新工人(员工)、农民工为重点的企业从业人员100%培训合格后上岗。

二、强化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培训监管责任

(一)切实加强政府对安全培训工作的领导。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把安全培训工作纳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制定本乡镇、本部门(单位)干部职工及村(社区)两委干部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将应承担的安全培训经费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把安全生产知识作为领导干部以及义务教育、职业和技能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县政府将各乡镇、各部门安全培训考核工作情况纳入年终安全生产责任制目标管理综合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认真履行有关部门安全培训考核监管监察职责。有关部门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组织、指导本行业(领域)开展安全培训工作。要加强企业落实“三项岗位”人员持证和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纳入高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准入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的重要内容。

三、强化落实企业安全培训主体责任

(一)严格落实企业安全培训主体责任。企业是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的责任主体,必须健全落实以“一把手”负总责、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培训责任体系,各企业要制定各类人员培训、考试、考核计划,要在职工培训经费和安全费用中足额列支各类人员安全培训经费;要落实以班组长、新工人、农民工为重点的从业人员先培训后上岗制度,确保劳务派遣工与本企业职工接受同等安全培训,建立健全安全培训档案。

(二)落实“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企业“三项岗位”人员必须经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对发生死亡事故负有责任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要重新参加安全培训考试。

(三)加强企业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的组织实施。企业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的组织实施,选聘一线安全管理、技术人员担任安全培训兼职教师,按照国家规定的学时要求开展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完善和落实师傅带徒弟制度。高危企业要建立班前安全培训制度,有针对性地培训各个岗位安全防范、应急知识。

(四)建立企业安全培训自查自考制度。企业要建立健全激励职工和自我约束等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本企业安全培训制度的落实;加强安全培训制度落实情况的自查自考自纠,对未经培训就上岗或者应持证而未持证的人员,一律先离岗,培训合格或者培训持证后再上岗。

四、强化安全培训监督管理

(一)加强安全培训专项执法。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牢固树立“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的意识,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职责规定,把安全培训纳入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把安全培训执法纳入年度执法计划,加强日常执法和专项执法,依法查处企业违反安全培训规定的行为,对未经培训就上岗或者应持证而未持证的人员,依法对企业进行严厉处罚;要加强对安全培训考试的监督管理,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安全培训和对考试工作的监督检查。

监理培训制度篇6

关键词:服务;大运行;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李效和(1962-),男,江苏连云港人,江苏省电力公司生产技能培训中心副主任,经济师;陶红鑫(1973-),女,江苏如皋人,江苏省电力公司生产技能培训中心,高级讲师。(江苏 苏州 215004)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6-0039-02

为实现国调网调运行业务一体化运作,实施各级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业务与电网调度业务高度融合的调控一体化“大运行”是国家电网公司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重要举措,是“五大”建设的重要内容。“大运行”的实施对调控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培训中心如何主动作为,为“五大”在人才培养方面提供积极有效支持?笔者现就江苏省电力公司生产技能培训中心为服务“大运行”建设培训工作进行总结。

一、“大运行”对调控人员业务能力的要求

江苏省电力公司是国网公司实施“三集五大”工作先行试点单位。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大运行”建设工作要求,省、市、县三级调度、监控及变电运行工作要实现调控一体化,将全省500千伏交流变电站监控业务集中在省调;将地区范围内220千伏及110千伏变电站监控业务集中在地调;将县域和市区范围内的35千伏变电站及配网自动化相关设备的集中监控业务并入县调和市区配调。“大运行”工作涉及的调度、监控及变电运行三个岗位工作职责变化最大。省调因为增加了全省30个500千伏交流变电站监控业务,不仅原有人员知识结构不能满足需要,人员也严重不足,必须立即增加新进人员;地调随着县域220kV及110kV变电站的上移交接,地调监控范围扩大,监控压力剧增,对于调控人员同样面临业务能力、素质及人员不足的问题。县(配)调调控专业融合度高,调控员专业知识基础较差,经验不足。而且新的调控一体化emS系统、地县一体化调度自动化系统以及SG-oSS平台的省地县一体化omS系统应用使老员工面临工作范围及职责的巨大扩展,新员工需要迅速学习并掌握新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尽快胜任岗位需要,保证“大运行”工作按计划于2012年6月实施,并能保证电网安全、高效和可靠运行。

二、调研培训需求并制订培训方案

为更好地服务于“大运行”建设对培训工作需要,更好地了解省公司、各供电公司调控中心业务变化情况以及公司对员工培训的工作需求,并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开发出适用于调控岗位的培训教材、培训实施,使培训工作更加贴近实际,在省公司人力资源部和调控中心的帮助下,培训中心领导亲自带队,组织有关专家和教师多次赴省公司调控中心和地县公司现场调研,了解实施“大运行”后调控岗位业务变化、对调控人员业务能力要求、调控人员业务能力现状等,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培训需求细化。

根据现场调研和问卷调查进行了各专业的“培训需求”分析,完成了《基于“大运行”体系下电网运行人员培训研究及方案设计》的调研报告,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该调研报告还被评为2011年度省公司基层单位优秀调研成果。

三、认真组织培训实施并保证培训效果

针对“大运行”实施后省公司调控中心急需新进调控人员、市县调控人员岗位工作内容变化开展了专项培训,以满足省、市、县三级调控人员的培训需求。

1.省公司调控中心新进人员的培训

根据“大运行”建设方案,省公司将成立500kV监控中心对全省30个500kV变电站进行集中监控。省公司调控中心现有人员根本无法满足集中监控工作需要,遂紧急从各地市公司抽调30多人。为使从各地市供电公司监控中心抽调的500kV监控运行人员能尽快熟悉监控业务、胜任监控岗位要求,以保证“大运行”建设按计划实施,省公司决定对抽调的监控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中心举办了省公司2011年“大运行”500kV监控运行人员及2012年新进调控人员培训班。

培训中心在省公司人力资源部和调控中心指导下,根据省公司“大运行”建设要求、调控岗位职责和业务能力要求,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迅速制定了培训方案,得到省公司人力资源部和调控中心的充分认可和确认。

为期近两个月培训时间内安排学员学习的内容有:监控岗位工作职责、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全省及各地区电网接线方式;全省500kV变电站典型一次设备、二次设备;事故处理;厂站端自动化系统主站端监控系统;全省500kV变电所现场实习等。培训采用集中授课、交流研讨、仿真演练、现场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中心安排实践与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兼职老师任教,并聘请调控中心和供电公司调控、运行方面专家来中心授课。不仅教授学员专业知识、技能,同时也加强对学员的思想和工作作风教育,使学员能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岗位的重要性、自己的工作对公司、社会的影响,增强学员学习的自觉性。加强对学员的工作作风教育,教育学员牢固树立安全、高效、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还对学员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提高他们处理复杂事故的能力。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中心多次与调控中心、培训学员进行沟通,安排中层干部担任班主任,全程参与培训工作,及时听取他们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及时修改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调整培训方案。同时做好学员食宿、业余活动等各项组织服务工作,保证了培训班的顺利实施和培训目标的圆满实现。

2.市公司调控人员培训

由于市公司调控人员同样面临工作岗位职责增加而原来的调度员、监控人员和变电人员知识结构存在不足的问题,急需要培训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

培训班的主要内容包括:调度管理制度、调度术语及设备状态转变的典型操作;调控一体化规程规定;pmS系统应用;变压器、母线、高压开关及线路等设备停送电操作;继电保护原理、保护范围及动作过程;厂站运行监视信息测控装置;小电流接地系统接地分析判别处理;DmS系统应用;地县一体化等。培训班对原来从事调度员工作的人员加强了监控和变电运行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对原来从事变电运行的工作人员加强调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同时共同增加了调控一体化、继电保护、自动化运行和智能电网等相关专业的培训,拓展调控人员的知识面,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两年来,培训中心先后完成四期市公司调控员技能培训,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促进了市公司调控一体化工作的实施。

3.县公司调度及监控人员交叉换岗培训

根据“大运行”建设要求,为实现县公司调度与监控的融合,对调度与监控人员实行“交叉换岗”培训,以帮助调控员更快地熟悉岗位业务技能。培训中心组织调度人员系统学习监控知识,监控人员系统学习调度知识。培训班注重调控专业工作流程的培训,注重专业融合,增加了新知识讲座。培训中心先后完成八期县公司调控一体化调度及监控人员交叉换岗培训班,经过培训的人员能熟练掌握调控日常工作流程等内容,基本具备胜任调控业务工作的能力。

4.研制调控一体化仿真培训系统

为主动适应省公司“大运行”建设调控一体化要求,提高培训效果,培训中心主动研制“大运行体系下的调控一体化培训仿真系统”。该系统能实现省调、地调、500kV集中监控、220kV集中监控以及变电站运维等调控一体化联合培训功能,成为适应省公司“大运行”建设后第一套有效的大型仿真培训系统。2012年该系统获得国家专利。

培训中心利用调控一体化仿真培训系统成功开展了调控一体化下分角色联合反事故演练培训。将省调、地调、500kV监控、220kV监控、500kV/220kV运维人员安排联合演练,按照调控一体化实际运作流程进行仿真事故处理。多角色、多工种联合演习的创新培训模式受到了调控专业培训班学员的热烈响应和高度评价,为调控专业培训在创精品、铸品牌、提高培训效果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培训中心还在国家电网公司电网运行高级技师培训班中运用该方法,同样受到学员们的充分肯定。他们认为这种别开生面的综合业务演练不仅仅是一个学习体验过程,更是提高处理事故应变能力及技术水平的极好平台。2012年利用这套联合仿真培训系统,培训中心还成功地承办了江苏省电力公司地级调度机构监控专业调考操作考试,提高了调控人员对调控一体化的认识水平、操作和事故的处理能力,以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5.承办其他网省公司“大运行”相关培训班

监理培训制度篇7

1.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培训基地确定后,由基地进行招生宣传,发放招生简章,按照就地就近方便农民培训的原则,以公示的形式,将通过严格审核确定的培训单位、培训计划、收费标准及资金补助等情况在公共场所张贴,并公布阳光工程办公室监督电话和培训基地的名称、地址和联系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2.认真实行“三堂课”制度各基地在开班前一周,必须将学时计划和课时计划报市阳光办,由市阳光办派员到培训现场讲“第一堂课”,让受训农民了解阳光工程培训的意义、目的等相关政策;培训中间抽查一堂课,与培训农民座谈,核实培训人数及培训实效;培训结束时检查验收一堂课,市阳光办和各个培训基地必须存留影像资料。验收合格后,由市阳光办验收人员出具“三堂课”报告单,并有参检人员签字确认。

3.严格执行验收制度按照国家和省里要求,市阳光办在上好“三堂课”的基础上组成检查验收组,对各培训班次进行逐班检查验收。主要通过检查培训档案、核实培训台账、走访或电话访问培训学员等方式进行,其中走访或电话访问的人数比例超过了参训学员总数的20%。验收合格后,由市阳光办出具阳光工程培训检查验收报告单,参检人员签字确认。

4.强化系统监管制度为认真落实“阳光工程”学员管理透明化的要求,要明确专职监管系统管理人员,对各培训机构学员上网逐一登记,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解决,充分发挥网络系统监管功能,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管理网络化水平,接受社会监督。

5.强化督导监管制度定期深入培训基地,检查核实项目落实情况,召开培训工作督导会,总结、交流培训中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检查指导培训单位网上监管系统情况,按要求及时把培训农民上网登记;检查培训单位是否按照培训档案规范建档。

6.规范培训档案2010年9月18日组织培训基地的信息员、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了为期3天的档案管理培训。通过有效的培训,规范了培训档案。在年终检查验收时还组织了各个培训基地的档案管理人员对培训档案进行了逐一的相互检查验收,不合格的从新整理,直到完全符合规定的档案规范标准。

监理培训制度篇8

关键词: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G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8-131-02

医学院校基本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构成了医学人才培养的终身教育体系,被称为“医学教育连续统一体”,而毕业后医学教育是培养合格专科医师必经的重要阶段。专科医师制度是国际公认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包含专科医师培训、准人和管理。医学毕业生要在经过认可的培训基地,经过严格的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规范化的培训,完成培训并通过考核才具备专科医师资格,成为能独立从事某一专科临床工作的普通专科医师或亚专科医师。

欧美等发达国家经过多年实践已建立了成熟的医师制度,其主要特点是:一是开展培训初期以政府为主导;二是配套制度完善,宏观上有立法制度;三是政府对培训有统一标准,严格控制培训人数,并提供经费;四是具体培训过程由非政府性质的组织或协会负责;五是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有自,颁发行医执照和许可;六是培训基地多数是大学附属医院,但政府从整体上规划,将培训工作纳入医学人才培养的大局中,不是某个医院或大学的人才培养问题;七是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行严格的竞争淘汰机制;八是行业协会和医疗市场对医师执业具有约束力;九是公众参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对专科医师质量的评价。

一、开展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的基本现状

卫生部于1993年颁发《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开始培训试点工作,奠定了人才培养的制度基础。1995年,卫生部颁发《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正式启动了我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培训全过程为5年,前3年以二级学科为基础进行培训,后2年进入三级学科接受专业定向培训。1998年,卫生部颁发了《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颁发管理办法(试行)》,对培训合格者颁发《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作为晋升主治医师的必要条件,先后有20多个省(市)的卫生厅(局)、高等学校、卫生部直属医院被授权颁发培训合格证书。1999年,国家建立起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和医师注册制度,加速了医师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进程。2006年,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我国的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全国25个省市307家医疗单位共申报了3048个试点基地。经过卫生部组织专家实地评审,在12个省(直辖市)共遴选出涉及34个试点专科的1100个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培训基地绝大多数在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培训基地招生规模为17536人,其中普通专科12045人,亚专科5491人,其中,其中7省(市)的培训基地均在高等学校,其余5省(市)部分培训基地在医学高校。

就黑龙江省而言,1999年,哈医大开始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为全省唯一获得国家卫生部授权颁发《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单位。2006年,又成为全省唯一开展专科医师培训的试点单位,共有培训基地57个,分布在3所附属医院。

二、医学高校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质量监控体系的设计思路

(一)医学高校开展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的特点

医学高校开展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的培训基地是附属医院的临床科室,附属医院和大学是隶属关系。因此,医学高校开展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一是有利于培训管理的高效统一;二是有利于培训要求和标准的统一;三是有利于考核标准的统一;四是有利于医学毕业生的直接选拔。因此,构建医学高校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质量体系是培训标准的统一和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基础。

(二)质量监控体系设计原则

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成熟和完善的住院医师培养制度,根据我国的国情,再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坚持创新和发展的观点,与时俱进,充分考虑经济发展、文化背景、科技水平、医疗服务需求的众多不同因素,根据医学科学实践性、服务性、社会性的特点,制定并逐步完善住院医师培训过程质量监控管理措施,确保各项制度和措施在实践中真正得到有效落实。

(三)质量目标定位

培训质量的目标定位是培训质量监控体系结构和功能设计的重要基础。我国开展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旨在通过规范化培训逐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医疗卫生技术队伍,使我国的医师培训模式、理念和培养质量标准实现与国际接轨,逐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养制度。

(四)质量监控的管理体系

1.政府支持,省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统筹、规划、指导、监督;医师协会积极参与沟通和协调。2.落实层级管理,医学高校构建内部的学校、二级学院、培训基地三级质量监控体系。3.实现开放的质量监控体系,接受来自多方的监督,加强各环节质量监控措施的信息反馈。

三、医学高校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质量监控

体系框架设计与构建

就医学高校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而言,培训的质量监控应包括多个层面,既有内部质量管理:医学高校和培训基地(附属医院的临床科室),又有外部质量监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用人单位、社会及公众评价等。培训质量监控是在质量评价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影响培训质量的诸要素和培训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积极认真的规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以保证培训工作按计划正常进行,并达到质量目标的过程。针对整个培训过程,由学校、二级学院、培训基地等三个层级构成了质量监控的纵向体系结构,上位组织对下位组织有指导、监督、质量控制的职责。培训质量监控体系设计为四个子系统,这四个子系统的功能既相对独立,分工明确,又在整个运行过程中紧密联系,协调一致,形成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自我修正、调适和完善,从而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和培训过程。

(一)决策子系统

决策子系统的功能是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并根据各环节评价的信息对培训过程进行调控和指导。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下,学校成立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其职能是负责管理和指导全校医师培训工作,对培训基地不定期抽查。由学校主管领导、继续教育学院、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学院及各临床学院的主管领导和专家组成。负责对全校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重大事项进行决策,以及对各临床医学院及各学院培训管理和指导委员会进行工作指导和管理。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下设的办公室,与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行政职能部门(继续教育学院)合署办公,负责培训的日常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人员由相关行政职能部门(继续教育学院、人事处、教务处等)的负责人组成,便于工作协调。

(二)培训管理子系统

培训管理子系统的功能是根据决策子系统的意见和过程评价子系统的信息反馈,调整培训方案和培训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保障整个培训工作的正常运行。各临床医学院成立的培训管理和指导委员会,其职能是:负责对本学院医师培训提供专业指导、管理和对培训学员进人培训基地的考核和准人,对培训基地周期性考评、复核。各临床医学院对本单位培训管理和指导委员会给予工作上的积极协调及资源和资金的支持,同时,培训管理和指导委员会与所在临床医学院和上级管理部门要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和沟通。

(三)过程评价子系统

过程评价子系统的功能是按照培训管理子系统的培训方案具体组织实施,依据培训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对培训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保证培训效果。在临床医学院培训管理和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培训基地实行主任负责制。培训基地在专科医师培训质量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是质量监控关注的主要环节,主要职责是:严格按照培养标准实施培训工作,负责对准入学员培训过程的管理和监督、评价,并及时与学院培训管理和指导委员会进行信息沟通和反馈,并接受工作指导、监督和管理。

监理培训制度篇9

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食药监局的领导下,

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新的形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和中心大局,为市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我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以提高理论业务水平、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的;以转变培训方式、强化培训措施、加大培训力度为手段;切实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稳步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全市的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一年来,我局分别举办了稽查执法研讨会、驻厂监督培训、农村食品药品“三网”培训、礼仪培训等5期培训班,参训人员达1400余人次。同时派出31名干部分别参加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食药监局、市委、市政府组织的理论与业务讲座。

一、为适应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端正干部教育培训的目的。

为拓宽我局干部的工作视野、思维,理清思路,增强全局思维、战略思维、前瞻思维的能力,克服安于现状、墨守成规、消极依赖的思想。始终把食品药品监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党委政府中心大局,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是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离开这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就被边缘化,就没有生命力。因此,我们在举办培训班时,要求师资力量要增强,参训人员学习态度要严谨,学习目的要明确,培训读本要与时展相结合。通过培训,让所有参训人员懂得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使参训人员懂得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就是大作为,就是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二、综合运用教育培训手段,丰富学习形式。

要本着“形式求新,内容求实,方法求活”的原则,积极探索教育培训的新模式,把教育培训与做好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改变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内容单调、形式呆板、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采取了课堂讲授、典型发言、座谈研讨等方式开展教育培训,并适当组织考察、观摩、交流,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了培训质量。坚持“五个”结合,增强了培训效果。即:上级党组织培训与机关支部培训相结合,培训教育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学习型机关建设相结合,办班培训与学时学分制管理相结合,增强针对性与增强实效性相结合。

三、努力强化干部教育培训管理。

坚持点名调训、计划培训和鼓励自学相结合,推进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建立了干部教育培训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纳入领导干部年终考核内容,并作为干部奖励、晋升级别、职务的重要依据。

监理培训制度篇10

下面,我就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讲三方面问题。

一、通报全省安全生产培训工作会议精神

3月17日,全省安全生产培训工作会议在石家庄召开。各设区市、有关县(市、区)安监局及安全生产培训机构主要负责人2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20*年全省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对2009年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进行了部署。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圣先,党组成员、副局长郭来庄出席了会议。局长高圣先作了重要讲话。高圣先局长在讲话中指出,要正确认识当前形势,增强抓好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2009年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特殊时期。经济发展面临严重困难,保增长任务异常艰巨;国家和我省分别把2009年确定为“安全生产年”和“安全生产攻坚年”,要求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为保增长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各级各有关单位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安全培训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高圣先要求,要正确估价一个时期以来的安全培训工作,进一步坚定做好安全培训工作的信心。我省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主线,以预防和减少各类伤亡事故为目的,以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重点,积极构建安全生产培训体系,不断完善安全培训法规和制度,大力开展安全培训,初步形成了正规化培训、规范化管理、法制化运作的态势,安全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安全生产培训体系基本建立,安全培训工作思路明确;二是安全培训法规制度逐步完善,安全培训工作逐步规范;三是培训基地、教材、师资“三项建设”得到加强,培训基地网络优化;四是培训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培训质量不断提高;五是培训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好的经验做法不断涌现。

高圣先局长强调,要把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到一个重要的地位。面对安全培训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必须紧紧围绕重点问题、关键问题,全力向前推进,把工作做到位。要明确职责,确保安全培训工作责任到位;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全员培训;依法行政,切实搞好安全培训的监督管理;注重质量,切实提高安全培训考核的实际效果;抓好典型,全方位拓展安全培训工作。

郭来庄副局长宣读了《关于表彰20*年度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我市受省表彰的20*年度安全生产培训先进单位有*市安监局、滦平县安监局、平泉县安监局和兴隆县安监局四个单位,受省局表彰的先进个人有刘士章、何万峰、纪福春、金卫平和吴艳五位同志。

二、20*年我市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回顾

20*年度,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县区的大力支持和培训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按照年初确定的“贯穿一条主线、巩固两项成果、突出三个重点”的总体思路,以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为中心,强化高危行业全员安全培训,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加大全市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年先后举办各类安全生产培训班510期,培训47000多人。其中: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班23期1800人,特种作业人员初训81期5400人,复训、换证25期2500人;乡镇委托执法人员培训2期80人;其它人员培训20期2310人,从业人员35000人。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制度建设和基础性工作。一年来,为了进一步规范培训工作,市局先后制定下发了《20*年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指导意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考核工作程序》和《生产经营单位全员安全生产培训实施指导意见》,制定了全年培训班次安排计划,安全培训管理制度得以进一步完善,使全市培训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有序运行,通过对培训工作的规范性管理,有力的促进了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二是加强了机构建设,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的培训网络体系。20*年是我市大力加强培训机构建设的一年,经省局审核验收,目前我市有三级培训机构1家、四级培训机构11家,至此,以市三级培训机构为中心,以县区四级培训机构为辐射的全市安全培训网络基地已基本形成。通过一年多实际运行,各培训机构在完善管理制度上,制定了机构工作人员守则、教学管理、学员管理、教师管理、餐厅客房管理和食品卫生管理等多项制度,并将重点放在制度的落实上,保证了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建立了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目前,我市经省局培训取得教师资格证有68人。在实习基地建设上,各培训机构都在争取建立自己的实习场地,现已有4个培训机构建立自己的实习场地,其它暂时自身条件不具备的,采取了合建和租借形式开展实际教学,目前,能保证特种作业人员实习教学的要求,20*年全市用于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实习场地和教学设备设施建设的资金达130万元,为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是把安全教育培训纳入执法监察内容,初步形成了以行政执法促安全培训,安全培训提高安全保障能力的共识。市、县区执法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培训制度不落实的、未培训上岗等违法行为进行了经济处罚,初步统计,20*年市、县(区)安监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培训相关规定的经济处罚达15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安全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通过全员培训、三项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有力地保障了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企业主动参加培训、组织培训的意识不断提高,但被动参与、被动组织培训甚至逃避培训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今年将继续加大培训执法检查力度,市局将制发培训工作执法检查专项手册,来指导县区、市执法支队培训执法工作。

总之,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员培训工作进展不平衡,县区之间由于监管的行业与数量相差较大,工作重心也有差异,导致全员安全培训工作进展不一。企业之间高危行业好于非高危行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好于非公有制企业。要提醒的是个别县区对全员培训工作存在畏难情绪,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二是机构建设投入不足,标准化建设仍有差距。20*年省局验收时对机构所提出的问题,至今仍然存在,特别是实习场地的硬件建设大多数培训机构没有根本性改善,专职人员力量普遍不足。三是依法培训意识淡薄,不注重培训质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学时不能保证,特别是实习操作课时,个别培训机构仍有替培替考现象。有的机构片面追求培训的经济效益,不按规定课程、教材、学时组织理论教学与实操训练。四是培训档案等基础资料不规范。对特种作业人员资格审查不严,办证审核资料上报滞后,造成办证时间过长。具体问题一会儿,士章科长、百东主任还要进行通报和具体说明。

上述问题的存在,根本原因:一是思想对培训工作是安全生产基础性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个别县区主要领导重视不够,分管领导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推进措施。二是对培训工作相关政策、法规学习研究不够,缺乏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抓落实的力度不够。个别做具体工作的人员工作不深入、不扎实,造成很多工作没有做到实处,很多问题不能及时纠正。

三、2009年全市安全生产培训重点工作

2009年是省安监局确立的“安全生产攻坚年”,这对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2009年全市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全面开展生产经营单位全员安全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强化安全培训机构标准化建设,狠抓安全培训教学过程管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努力做到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为实现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提供基础保障。

(一)全面深入开展生产经营单位全员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1、明确培训目标。开展全员安全生产培训是20*年省委、省政府抓好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重大决策,市局曾于20*年3月制定下发了《生产经营单位全员安全生产培训实施指导意见》(承市安监字[20*]174号)对全员安全培训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一年来,各县区、各培训机构和各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培训各类从业人员35000多人。今年,将全面深入开展生产经营单位全员安全培训工作,全面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在20*年完成全员安全培训30%的基础上,2009年再完成40%;高危行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单位2009年全员安全培训率达到100%。

2、扩大培训范围。各级安监部门、各级培训机构要高度重视全员安全培训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增加培训数量,使全员培训逐步覆盖所有企业。特别是20*年全员安全培训工作进展迟缓的县区和生产经营单位,要立即着手制定今年的全员安全培训计划,并尽快组织实施。各县区要强制开展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的从业人员培训工作,要将高危企业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情况与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年审制度结合起来,未依法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的企业,不予审核颁证。

3、材和档案。在全员安全培训工作中,各生产经营单位和各培训机构要使用全省全员安全培训统编教材和光盘,目前省安监局安科中心已编辑出版了《安全生产基本常识》和《化工、冶金、机械和非煤矿山作业安全常识》5种全员安全培训系列教材及教学光盘。各县区要本着每个生产经营单位配发一套培训光盘,每名从业人员配发一本《安全生产基本常识》和一本专业安全作业常识的原则统计所需数量,及时向市局领取培训教材和教学光盘。各安全培训机构要指导生产经营单位按省安监局制定的《企业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档案》格式,建立职工教育培训档案,并及时将教育培训情况记入档案。

(二)进一步规范三项岗位人员安全资格培训工作。

1、继续协助省局做好在承举办高危行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培训、复训和换证工作。高危行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证有效期为3年,在有效期内每年必须参加不少于16学时的年度复审培训,市培训中心要及时与省局进行沟通协调,各县区要积极做好统计摸底上报工作,确保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主要负责人能够及时参加取证、复训和换证培训。

2、重点做好高危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复训和换证工作。近年来,经三级安全培训机构培训,市局考核发证的安全管理人员已达1800多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有效期为3年,在有效期内每年必须参加不少于16学时的年度复审培训(烟花爆竹行业安全管理人员为24学时),复训结束考核合格在证件上加盖复训章。那么根据这一规定,从前期检查和掌握情况看,管理人员资格证过期或失效证达到90%以上,甚至比这更高。为了解决这一状况和问题,市培训中心将统筹计划安排各工种培训班次,长年坚持开办管理人员培训班,各县区要积极配合,立即着手摸清企业应训人员底数,按要求统计上报参培人员,以确保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安全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参加取证、年度复训和换证培训。各县区要把持无效证件上岗的危害性与企业交待清楚,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同时,要加强与市培训中心的沟通,以便合理安排班次,争取年内把这个突出问题彻底解决。

3、严格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复训和换证考核工作。各培训机构要严格按市局制定下发的《新版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工作程序》要求,安排组织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并启用新版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软件。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有效期为6年,在有效期内每两年必须参加不少于24学时的年度复审培训。各县区要认真做好权限内电工、焊工、架子工等工种的培训工作,科学合理安排班次,确实提高培训质量。对应由三级培训机构培训把培训地点放在县区的尾矿库、凿岩等工种,要配合市培训中心认真做好人员组织、教学安排,严格履行办班程序,严格档案资料,严格班次管理。从现在起,理论、实际操作一律由市局出题考核。下步我们将重点抽查放在县区的培训班次,凡是抽查不合格、不符合要求的,将培训地点拿回到市培训中心。

(三)加强基础建设,构建提高培训水平的长效机制

1、加强培训工作制度建设。把培训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努力做到依法依规培训。各培训机构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修改有关安全生产培训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形成比较完善的安全生产培训制度体系。

2、加强培训机构建设。各培训机构要按照市局下发的《*市四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建设标准》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上规模、上档次,进一步强化安全培训机构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各县区安监局和各级培训机构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专职教师队伍,鼓励和支持培训机构从安监部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生产经营单位聘请具有较深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热爱安全培训工作的人员和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市局已建立教师库,各培训机构也要组建教师库,实行教师联聘,实现培训教师资源共享。

(四)强化培训监管,提高培训质量

1、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监管。培训计划批准后,培训机构要按照国家、省局制定的安全培训大纲组织教学,建立和完善教学档案和学员档案,落实教案、考勤、质量反馈、后勤保障和财务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使用省局统编教训教材,承担授课任务的教师必须有安全生产培训教师资格证,并认真编写教案。从今年起,在对各类人员的培训内容中要加大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授课教师按照省局编写的职业卫生教材内容授课,不断强化职业卫生意识,提高自身保护及防范意识。在严格培训的基础上,加强考务工作,确保培训考试环节不走过场,收到实效,市局已组建监考人员队伍,将对培训、考核、发证环节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在规定的时限办结各个工作环节事项,提高效率,更好地为安全生产工作服务。

2、加强对培训机构培训工作的监管。各级安监部门要加大对培训机构培训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还将采取随机抽查、暗访、与学员座谈等形式,对每期培训班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对象、培训人数、使用教材及课件、授课教师及资质、培训课程及学时、学员出勤、课堂秩序、教师授课质量、教学保障、考核时间及档案建立等各个方面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培训机构规范培训教学管理。每期初训班至少检查一次,并认真做好登记备案。坚决制止减少培训学时、随意变更培训地点、未经批准私自办班、取消培训班不上报、替培替考等违规违章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