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教研考核细则十篇小学教研考核细则十篇

小学教研考核细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4:10

小学教研考核细则篇1

优秀备课组评选细则一1、备课组长必须按学校规定时间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说课,每次活动要讲求实效,要有活动记录。(10分,查活动记录,活动每少一次减0.5分;学校联合抽查,活动每少一次减2分,无故缺席每少一人减1分)

2、每学期组内公开课不少于一节(3分,教案、说评课稿等材料要完整)。

3、认真组织本组教师互相听课,完成30节课的听课笔记。(3分,查听课笔记,每少一节减1分)

4、统考结束后,各位任课教师及时完成试卷质量分析报告,及时上交。(5分,每少一人次减2分)

5、全组教师备课认真,做到不备课不上课,且符合学校对教案的要求。(5分,查教案,每月查一次,符合要求记5分,次之记4-1分)

6、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本组教师能够积极参加,做到无故不缺席。(5分,每少1人减1分)

7、组长负责,组员支持,全组教师团结合作,教研气氛浓厚。(4分,次之3-1分)

8、学期初按时上交备课组教学进度计划。(2分,不交减2分)

9、学期末积极主动上交各种记录及总结。(3分,每少一项减1分)

10、教学效果好。备课组在全镇统考中学科平均成绩高于黑龙加10分。

11、组内教师组织学生竞赛有指导,有质量,能在上级单位组织的各级类比赛中获奖。(获奖结果每人次奖分,按一二三等奖次,区级加3/2/1;市级加4/3/2;省级加5/4/3,加分不超过10分。)

二、评比方法

1、在备课组申报的基础上,教研组推荐各备课组于教导处。

2、在教导处考核基础上,报校长审批。

3、每学期评一次。

优秀备课组评选细则二一、指导思想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推动我校教学研究工作,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备课组的教研功能,表彰在教学、课改、教研等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备课组,经研究特制订本方案。

二、考核评选对象

备课组:1.语文组2.数学组3.英语组4.政治组5.历史组

6.物理组7.化学组8.地生组9.音体美组。

三、评选方式

1.评选采用年级部自评推荐与学校评估相结合的模式。

2.每学期考核评选一次。

3.考核分常规性工作和创新性工作两方面进行考核。

4.将教学、教研等常规工作细化为若干个考核目标,对教研组和备课组工作进行目标考核量化。

5.年级部、备课组在提供资料或数据时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杜绝弄虚作假现象,一经发现取消评选资格。

三、评选办法

1.各年级部对学期内常规检查情况进行自评整理总结,推荐上报教务处优秀备课组4个,并向评审小组提交相关数据材料。

2.评审小组依据评选细则,参考教务处、督考办各项评价数据,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统计综合,最后评定优秀备课组每个年级部2个。

四、评审小组成员

组长:杨宗昌副组长:李盛清

成员:宋国志张兴旺于晓东景立山宋金阳隗学新刘占军王义金

五、评选结果的使用

1.依据本方案进行量化考核的结果,每个年级部得分前两名的备课组为优秀备课组。

2.学校对优秀备课组颁发荣誉证书。

3.在评优、评先、晋级等方面,相同条件下优先考虑优秀教研组和优秀备课组成员。

4.优秀备课组评选结果纳入到教科研的表彰和对教师的综合评价中。年终量化考核,对优秀备课组全体成员分别加0.5-1分。并在绩效工资中予以适当的奖励性工资。

优秀备课组评选细则三为了增强教职工的集体观念,优化学校的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决定进行优秀班组的评比活动,特制定本细则。

一、优秀班组每学期评比一次,其比例不超过班组总数的40%。

二、优秀班组评比的条件:

1、能全面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工作责任心强,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乐于奉献,团结协作,凝聚力强。

2、能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注重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教学思想,能大胆进行实践探索,积极地总结反思,组内有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3、能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执行教学常规,学生课业负担合理,教育教学质量较高。

4、组内青年教师成长迅速。

5、组内教师实绩明显。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评为优秀班组:

1、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比较严重。

2、严重违反课程计划。

3、严重违反国家和省市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规定。

4、有向学生家长索要钱物的现象。

5、有严重责任事故的发生。

6、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在教育教学常规检查中有教师为较差或差的现象,或教学常规月考核等第为较差或差。

四、评比程序:

1、学校成立优秀班组考核小组,由学校校长室、教导处、总务处及部分教师代表组成。

2、考核小组听取班组长汇报情况。

3、考核小组成员投票推荐。

小学教研考核细则篇2

[摘要]对进入实习阶段的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的出科考核方法进行研究和实践,及时进行分析、反馈、改进,形成了完整、系统的考核内容、考核细则、评分标准,注重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了医院师资队伍培养和教研室建设,可评估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临床医学;实习;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2)03(c)-0142-02

thestudyofpracticeexaminationmethodforthefive-yearmedicalstudents

LiUFurong1GenGJinling1wanGmingsheng2ZHanGZhifu3KanYongfeng4SHenGXiaobin5LiCuiping6

1.DepartmentofScienceResearchandeducation,ShijingshanteachingHospitalof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ShijingshanHospital,Beijing100043,China;2.Headquarteroffice,ShijingshanteachingHospitalof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ShijingshanHospital,Beijing100043,China;3.Departmentofinternalmedicine,ShijingshanteachingHospitalof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ShijingshanHospital,Beijing100043,China;4.DepartmentofSurgery,ShijingshanteachingHospitalof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ShijingshanHospital,Beijing100043,China;5.DepartmentofobstetricsandGynecology,ShijingshanteachingHospitalof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ShijingshanHospital,Beijing100043,China;6.Departmentofpaediatrics,ShijingshanteachingHospitalof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ShijingshanHospital,Beijing100043,China

[abstract]Researchandpracticeofassessmentmethodforthefive-yearmedicalstudentsofclinicalpracticestage,andtimelyanalysis,feedback,improvementareproceeded,thenacompletesystem,evaluationcontent,evaluationrulesandstandardsareformed,thecomprehensivequalityevaluationofstu

临床实习是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医学生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第一步,这一阶段既可加深实习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同时也是培养实习生独立思考、促进其向临床医生转化的阶段[1]。临床实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实习生的未来工作。

考核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学习、探查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管理部门督导教学的重要手段。出科考试则反映了实习生在所在科室实习期间应用该科专科知识、利用所掌握的技能诊治疾病的能力[2]。本文笔者对进入实习阶段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006级的39名学生的出科考核方法进行了研究,探索与教学目的和内容相匹配的考核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评分体系,以便促进教学工作开展,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兼具实用性与创新性的人才。

1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实习出科考核主要实施方法

1.1师资培训,学流程及考核原则

在学生进入毕业实习前,由学校老教师支教团的专家对我院各教研室(组)主任、教学干事、带教老师进行培训,学流程、考核原则,规范毕业实习阶段的教学管理,明确实习出科考核由过程考核(含日常考核、病历考核)和阶段考核(含五站式技能考核、理论考核)组成。

1.2集体讨论,制订考核细则

在培训的基础上,科教科组织各专业科室主任、教学干事仔细研究考核原则,对照教学大纲,确定出科考核分为4个部分:日常考核占20分,病历书写占10分,五站式考核占40分,理论考核占30分。其中,日常考核、病历书写由各轮转科室指定专人考核打分,内科、外科大教研室汇总计算平均分;各科室病历书写份数有明确规定:内科16份,其中,心内科、呼吸科各4份,消化科、肾内科、内分泌及神经内科各2份;外科10份,其中,普外科、骨科各4份,泌尿外科或胸外科2份;妇产科4份,其中,妇科、产科各2份;儿科2份。五站式考核包括问诊、查体、辅助检查判读、病历书写、口试,按临床病例的实际处置流程考核学生的项目工作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病例选择实纲要求掌握的病种,病史、症状、体征等相对典型,每站考核细则由各科室指定专人编制,尽可能科学、合理设置得分点,由各科室主任把关,内、外、妇、儿各大组集体审定考核细则,组织专门考核小组,由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担任监考教师;理论考试由科教科统一组织,内、外、妇、儿按专业比例组卷,题型设置符合要求。

1.3实习前学生告知,第一轮五站式考核前进行预考

关于实习、考核要求在学生实习前的动员会上详细告知学生,让其明确实习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临床工作,训练各项技能,用出科考核检验实习效果。在组织第一轮五站式出科考核前,内、外、妇、儿四个大科分别进行预考,确定考核流程顺利,考核细则无遗漏,考核准备工作到位等,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修正。

1.4实施考核,分析成绩,进一步改进

在实施第一轮出科考核后,组织各教研室总结考试情况,分析学生成绩,查缺补漏。发现主要问题有:

1.4.1平时考核评分标准掌握尺度不一,专业间存在差异,尤其对于考勤的把握,存在人情分现象。改进方法:及时召开教学干事会,确定考勤记录的严肃性,提示教师要公正、公平。

1.4.2学生平时的病历书写上交不及时,个别老师修改、评阅病历拖拉,影响分数汇总。改进方法:分别向学生、教师告知,规定各自完成时间,逾期不交者无病历成绩、教师个人考核受影响等。

1.4.3五站式考核确实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实施起来工作量大,需科教科统一组织。存在问题有:①因为给出了具体病例,在辅助检查结果判读时因病例不同判读的内容不同,成绩公平性受影响。改进方法:辅助检查结果判读一站,设置公共项目,内科为心电图,外科为胸腹骨骼X线片,妇产科为胎心图,儿科为胸片及化验。②外科、儿科真实患者难以找到,用标准化病人代替,效果不真实。改进方法:在考核前对标准化病人进行培训,力求做到模拟真实患者的程度。③病历书写内容较多,30min完成时间紧张。改进方法:制订病历书写格式,给出必写内容,向学生宣教重视平时训练,提高书写速度等。

1.4.4从成绩分析看,学生问诊技巧、查体手法及速度、辅助检查结果判读等存在问题较多。改进方法:与带教老师沟通,注意学生平时的技能训练,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教会学生规范的操作;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实习中情况,解答实习中的困惑,给出建议,同时把学生反映的问题反馈给相关科室和教师,改进带教。

1.5形成完整考核标准

在实习生三轮出科考核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完整、系统的考核内容、考核细则、评分标准,初步建立了各专业病例库、辅助检查资料库、理论考试题库,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体会与思考

临床实习教学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实践性强,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习生的临床技能。通过出科考核,可以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对专业、实践知识的掌握[3]。通过借鉴兄弟医院的成熟经验,在学校老教师支教团的指导下,我医院初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出科考核标准,这对于我院今后的实习阶段教学管理提供了详实的依据。通过完整出科考核标准的建立,笔者体会如下:①该出科考核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既有过程考核又有阶段考核,既有技能又有理论。我院根据教学大纲编制考核细则,内容完整,有相对量化指标,力求科学合理,更能反映学生的实习情况,达到了较好的成绩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使学生更加重视临床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同时,可以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4]。②该考核方法促进了医院师资队伍培养和教研室建设。在考核过程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互动与反馈,对于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和水平有积极意义[5],对于教研室管理有良好的规范作用。比如教研室要成立考核小组,建立严谨的考核质量管理制度,教师统一培训,统一评分标准,减少主观因素,考核内容统一按教学大纲、理论联系实际,加强题库建设,难易结合,既要完整翔实又要切合实际等,这些对于教师、教研室都是良性刺激,是师资培养、规范实习过程各环节教学管理的好机会。③该实习出科考核方法将继续在其他年级推广应用,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双方面的参与性、积极性,从而检验其科学性,收集反馈意见,不断评估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6]。

3小结

我院通过对实习阶段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的出科考核方法进行研究和实践,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科学、规范的考核方法,并不断总结、分析、完善,可以很好的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估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且今后将在培训标准化病人、强化反馈机制、融入沟通技能考核等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马春虎,温海青,纪正春.当前医学生临床技能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5,4:262-263.

[2]刘力松,樊洁,冯明,等.七年制内科实习多站技能考试的几点体会――病案引导的启发式教学[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9):2170-2171.

[3]温建明,高宇,冯建武,等.实习生出科考核管理软件的设计与体会[J].医院管理论坛,2010,27(3):62-64.

[4]李文辉,秦继勇,李康明,等.医科院校创新的毕业实习考核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82-83.

[5]李秋字.刘文丽.健全临床带教师资队伍完善实习教学管理[J].全科护理,2011,9(2):358-359.

小学教研考核细则篇3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a-0006-02

一、调查目的

党的十八报告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等原因,城乡、区域、校际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

目前,藤县正在实施《藤县小学考核评估办法》(试行)和《藤县初中学校考评办法》(试行)。为了解该县“考评办法”(简称)实施状况和效果,需要对其进行调研,从而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寻找对策,不断修改完善,使之更为实用、规范、科学。鉴于此,我们提出“县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策略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目的是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构建一个比较完善的县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调查数据分析

2015年5-10月,我们课题组采取问卷调查、随堂听课、访谈、座谈会等方式,对藤县56名乡镇中小学校长、部分乡镇学校的中学教师、437名乡镇中心校和村小学教师、相关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股室负责人等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数据(见表1、表2)看,该县实施“考评办法”的效果较好,各层次人员基本了解“考评办法”的主要内容,同时认为相对公平合理,对规范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考评办法”的实施也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部分教师对“考评办法”缺乏了解

该县正在实施的“考评办法”,从2010年起至今已试行五年,每学期对全县中小学校进行考评,但仍然有一部分教师不太了解现行的“考评办法”细则内容,原因一是其所任教的学科不是教学质量监测的科目,二是认为考评的是学校领导,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

(二)考评办法不够科学,忽视了考评后的改进措施

考评中,只是抽查部分教师参与其中,因而缺少一个科学、民主的测评环境。部分学校为应付考评,根据考评内容闭门造车,整理材料迎检。学校在考评实施过程中很少创新,首先是因为考评只注重终结性评估,忽视过程性评估;其次是因为考评注重数量的检查,重视对计划、总结、记录等书面材料的检查,忽视质的评估,质的评估只评估简单的检测应试情况,很少到教育、教学与教研中深入了解实情。评估反馈意见笼统,指导意见少,不能根据存在问题帮助学校分析原因、研究对策、达成共识。

(三)考评办法只注重定量考评,忽略对学校发展潜能的挖掘

评估组根据量化考评结果对学校进行分等排队,考核分数高的学校受到表彰,分数低的学校受到通报批评并作书面说明原因,很少关注学校的发展领域、发展优势和发展潜能,也很少引导学校重新审视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策略。

(四)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不均衡,素质参差不齐

教师队伍管理是学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该县城乡教师素质差距大。一是教师结构化矛盾比较突出,从学科结构来看,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和计算机教师普遍缺乏,农村学校尤为严重;二是教师尤其是农村学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

三、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实施的初步策略

考虑到不同学校的办学基础不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一样,在进行办学水平考核评估时,我们对学校进行大体的分类,区别对待。这样可使考核对象标准基本一致,又都达“最近发展区”。既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也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实施策略的研究,尤其把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学校教学质量监测等方面作为重点研究内容,并且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整体推进,统一实施。

(一)加大宣传县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工作的目的及意义

以我县正在试行的《藤县小学考核评估办法》和《藤县初中学校考评办法》为基础,通过试行,使之深入人心,并充分听取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领导、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创新评估方法,使评估指标体系和实施策略更加实用、规范、科学。

(二)明确县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标准

我们重点从“学校管理、民主测评、质量监控和附设加减分”等方面构建符合藤县实际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首先,强化责任意识。组织教师集中学习《藤县小学考核评估办法》(试行)和《藤县初中学校考评办法》(试行),明确其主要细则。学校可根据评估细则,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本校的实施细则,使之贯穿于整个学期。其次,个体与组织相结合。实现学校组织的需要不仅要依靠组织的力量,还必须依靠师生的力量。学校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须凝聚从学校领导班子到师生的力量,对照考评细则,定时定期检查工作开展情况,互相督促,规范、科学地完成。最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能用量化的数据必须量化,使之摸得着、看得见、算得准、记得牢,更具操作性,使整个评估过程是一个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过程。

(三)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凸显客观、公平、公正

考评小组应对被考评的学校做出相应的反馈,推动学校提高办学水平。首先,奖优激优,兼顾群体,构建的评估体系体现以综合结果为主,以奖优激优为原则,促使考评细则深入人心,行之有效。其次,遵循自上而下、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原则,通过系统的评估机制,使各级各类学校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再次,激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促使教师关注评估细则,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后,力求实用、规范、科学。以《藤县小学考核评估办法》(试行)和《藤县初中学校考评办法》(试行)为依据,边试行边完善,使之更加实用、规范、科学。

(四)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力求均衡发展

袁贵仁部长指出,要加强督导评估,督促和引导各地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一是各级政府应切实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对乡村学校校舍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改善办学条件,配置必要教学仪器,配足教师,满足适龄少年儿童的就读需要;二是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教师要积极参与“国级培训”“区级培训”及“校本培训”,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小学教研考核细则篇4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外场装备教学实践

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提出,我军院校教育的重心将由以学历教育为主向以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并重转变,逐步建立起以岗位任职教育为主、基础学历教育与岗位任职教育相对分离、军事特色鲜明的新型军队院校体系。为适应军队任职教育转型需要,着力提升航空机务院校外场装备教学能力,我们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到外场装备教学的教学准备、教学实施、考核评价、教学总结四个环节,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基本思路

落实“紧贴岗位需求,紧贴装备型号,紧贴保障实际”的任职教育培训要求,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按照“全过程推进、全要素精细、全人员参与”的思路,坚持边研究、边实践、边完善的原则,从外场教学准备、教学实施、考核评价、教学总结四个方面,推进外场精细化教学改革,逐步形成“精细、高效、优质”的外场装备教学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外场教学准备精细化

1.梳理外场实习课目

依据任职教育规律,把握人才成长的特点,理清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的承接关系,认真分析部队装备技术保障人才需求,针对航空机务干部任职培训的培训目标,结合部队外场保障实际,梳理确定外场装备教学课目。

2.配套教学相关资料

按照学院要求,配套完善外场教学“四大件”,即教材、课程标准、课程实施计划和教案。教学小组共同研究讨论,制定详细可行的课程实施计划。任课教员依据课程实施计划,结合学员特点,精心设计外场教案,并由教研室主任签字把关。

3.做好课前行教联系

外场开课之前,及时建立与学员队的行教联系,熟悉学员的基本情况,了解学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掌握学员的个性差异。及时做好与机务大队的行教联系,协调落实飞机、器材、设备、工具等保障条件。认真做好实习动员,组织学习课程标准,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明确外场实习要求。

4.组织阶段集体备课

每一阶段实习之前,以教学小组为单位开展阶段集体备课。教学小组任课教员针对下一阶段即将开始的实习课目,逐个课目进行讨论,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共同确定每个课目的质量要求、讲解重(难)点、事故防范和教员需要把握的问题。

(二)外场教学实施精细化

1.规范教学实施过程

运用流程管理理论,对外场装备教学实施过程进行规范化设计,将外场教学实施过程划分为十个环节,如下图所示。

对每一个环节的实施内容及组织方法进行细化,使教(学)员明确标准,建立正规有序的外场秩序,加强外场教学的规范化和正规化。

2.注重讲解示范效果

讲解示范是外场教学的重要环节,讲解示范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员学习的效果。教研室规范了教员讲解示范过程,明确了讲解示范的五个部分:引言、准备工作、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和小结。加强对教员讲解示范技巧和方法的培养,精心准备讲解示范,注重讲解示范效果。

3.加强实习过程指导

在学员实习时,教员要加强对学员实习过程的指导,随时了解情况,掌握实习进度,解决学员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认真细致观察学员的操作动作,及时发现操作中的错误和不足,分析产生的原因及其症结,采取正确的方法加以纠正,并解答学员的疑难问题,保证实习质量。

4.开展岗位任职训练

以提高学员第一任职能力为目的,积极开展岗位任职训练活动。通过情景设定,由学员轮流担任机务部队中队长、队长和机械师三类岗位,模拟组织外场一线机务保障工作,通过布置任务、组织实施、检查讲评等方式,锻炼和培养学员的维修组织和管理能力。

5.组织竞赛比武活动

结合机务部队作战训练的实际情况,在外场教学过程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分组对抗比赛、法规知识竞赛、维护技能比武等竞赛比武活动,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员参与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员泼辣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吃苦精神。

6.重视维护作风培养

优良的维护作风是做好飞机与发动机维护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外场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维护作风的培养,认真落实“三想、四到、四个一样”的工作作风,重点培养“按章操作、依法维护”的法规意识,使学员树立“认真负责、准确迅速、团结协作、刻苦耐劳”的优良维护作风。

(三)外场考核评价精细化

1.构建多元考评体系

改革外场考核方式,重视能力素质考核,构建集“操作技能、法规知识、任职能力、维护作风”四位一体的多元考评体系。多元考评体系的考核内容及权重如下表所示。

在外场考评中坚持“三个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专业技能与任职能力相结合、平时成绩与结束成绩相结合。通过新的考评体系,客观、全面地反映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坚持当日随堂考核

学员在完成实习任务后,针对当日实习课目的特点,进行随堂考核,以考核学员对当天实习课目的掌握情况。随堂考核采取普考和抽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次考核均要记入平时成绩,每次课考核人数不少于教学班人数的五分之一。

3.组织阶段考核评比

在每一阶段实习结束后,根据阶段教学特点,制定一套相对完整、能客观、全面考查学员学习动态的理论试卷,采用“单元小考”的形式来检验学员阶段学习效果。阶段考核后,及时对考核情况进行讲评,并评选出本阶段的“技能标兵”、“任职标兵”、“作风标兵”。

(四)外场教学总结精细化

1.分析外场考试成绩

外场考试结束后,组织教学小组全体任课教员,认真分析学员考试成绩。对于理论知识部分,量化分析试卷中学员应知应会知识的涵盖量,学员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试卷的难易度,成绩的分布曲线,等等。对于实际操作部分,量化分析学员对各个课目的掌握情况,形成《外场考试成绩分析报告》。

2.听取学员反馈意见

外场课结课后,由教研室组织召开学员座谈会了解和掌握学员对外场专业技能的学习情况,以及对教员的意见和建议,便于改进教学,并组织学员填写《满意度测评表》,开展评教评学活动。

3.组织教员集体总结

教研室组织教学小组全体任课教员,依据《外场考试成绩分析报告》、《满意度测评表》和学员的反馈意见,认真开展教学总结,分析成功经验及做法、存在问题及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最终形成《外场教学总结报告》。

三、结语

实践证明,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开展外场装备教学,不仅规范和优化了外场教学实施过程,而且有效激发了学员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有力提升了外场装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空军航空维修一线管理细则.空军装备部,2000.1.

[2]空军航空机务工作条例.空军装备部,2001.12.

[3]张建华.深化任职教育转型研究.努力创办高水平初级任职教育院校.高教研究动态,2007年增刊.

小学教研考核细则篇5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学分制教学管理

一、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含义及特点

学分制教学管理以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和日常操行考核为基础,制定各课程的一体化教学环节学分和操行考核评分标准,以学分的形式衡量学生学习分量、学习成效及操行表现,考查学生在校期间素质教育水平,制定学分奖励机制,依据期末成绩及学分确定学生的毕业、结业资格,在校期间根据学生的成绩、学分量化评优,进行奖励。

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实施以学生的成长为核心,以面向社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为准则,建立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学分制管理在教学上非常灵活,如教学课程模块化、实习课题化、教学一体化等。以学分为主线,贯穿素质教育、学历教育、创业教育,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将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实施步骤

图1学分制教学管理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传达与宣传。传达校务会议及文件精神,在师生中广泛宣传学习有关学分制管理的措施和配套的规章制度,使师生们认识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意义和相关细则。

第二阶段,机构设置。各专业都要配备适应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教师,同时增设一个技工教育研究所和一个技能鉴定站。研究所的职能主要是协调指导各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和专题教改的研究,追踪国内外职教的发展动态,为教改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技能鉴定站的职能主要是承担教考分离的考核鉴定工作,便于合理评价教学效果,方便学生技能鉴定及考证。

第三阶段,课程改革。这是整个教改的重点和核心,学分制是建立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上,因此模块划分尤为重要。首先,由校企合作的专家团队和模块课研组成员确定专业总体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打破传统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式课程内容体系,取消章节限制,把密切相关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依据各类型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划分模块;其次,根据课程体系归类划分出子模块,在子模块中根据各个具体目标与内容划分出的若干个课题,从而使模块教学形成一个“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模式。为此,笔者学校组织各专业学科的教师们集体编写出大量的校本教材,开发出各类多媒体课件,涵盖了计算机、焊接、电工、会计等专业。

第四阶段,一体化教学根据模块化的课程设置,进行一体化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课堂教学过程按照一体化教学环节制定学分评定和考核标准,这一阶段是学分制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模块课程、一体化教学、学分制考核三者整合化一的关键环节,在这一阶段将进行具体的学分评定与记录。

第五阶段,评价与反馈。按照《安达技工学校教学督导细则》和学分制教学管理细则进行评价,改变以往单纯用“考试分数”作为唯一尺度的评价标准,通过对学分和期末成绩两项量化指标考核学生学习效果,并以此对学生进行先进评优。

三、学分制教学管理考评过程

1.学分种类

(1)课程学分。课程学分是指一体化教学的各环节得分。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是将专业知识的模块教学程序按项目驱动合作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以学分制来管理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教学管理上十分灵活。我们把课程内容分成若干模块,各模块有鲜明的学习目标,且相对独立,并按多种方式组合应用。课堂上教师根据模块学习目标制定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划分出九大环节(如图2)并制定相应分数,将教、学、做、考、评五位一体,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考核。

图2教学过程的九大环节

(2)操行学分。操行学分是将学生在校期间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等表现进行量化而取得的学分。操行学分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课余表现和生活表现三个方面,依据学校行为规范标准进行分数评定。

2.考核细则

(1)课程学分管理细则。实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基础是采用小班分组教学,每个班级学生人数在20~25人,每个小组4~5人。采用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学分制考核的分组管理,还便于学生即时掌握所学知识。

(2)操行学分考核细则。操行学分考核实行总分50分的扣分制,主要包含三个部分:课堂表现20分、课后表现10分、生活表现(寝室考评)20分。

课堂表现扣分细则:正常上课日,旷课1节扣1分,事假一天扣1分,病假不扣分;凡上课迟到、早退、睡觉、说话等违犯课堂纪律等现象(以任课老师和学校检查为准)每人每次扣0.5分。

课后表现扣分细则:不讲礼貌,与同学或其他人吵闹,在班级、走廊打闹不遵守公共秩序的扣1分;在校期间与同学或外来人员打架滋事者扣2分;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时,不接受分配的工作或完成不好的每人次扣2分;凡在校期间,抽烟、酗酒减2分;有严重违纪现象,受到学校通报批评,每人次扣10分,受警告处分的学生操行分扣15分,经研究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操行分扣20分。

生活表现(寝室考评):不按时作息,不按时起床或超过规定时间就寝者,寝室扣1分;寝室卫生不合格,扣1~3分;在宿舍乱接电线,私自带校外人员进入寝室,扣1分。

生活表现(寝室考评)分为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两种,定期检查为每周一次,不定期检查为每两周一次。

3.计分说明

课程学分中前八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考评小组得分,期末累计出小组总得分,并换算出个人得分。第九个环节为个人得分。

个人课程分=小组总分/小组人数+第九环节分

操行学分中每学期每名学生的原始分都为50分,根据考评细则进行相应扣分处理,其中生活表现(寝室考评)期末得分即为寝室成员个人得分。

个人总学分=课程学分+操行学分

四、学分制教学管理考评要求

一是学分以“周上报、月评比、末总评”的方式,每学期末各专业进行汇总,进行期末评优。

二是考评工作的组织实施以班级为单位,每月进行一次学分累计。当月学分成绩,各班级要及时存档、备用。

三是学校组织班主任、教师、学生干部组成考评小组,教务处负责专业考评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及审定,做到全面掌握学生情况,力使考评做到客观、公正、合理。

四是每学期末任课教师负责统计本课程内学生的学分,班主任负责班级学生课程学分的收集和汇总。通过书面和电子表格的形式报教务处进行审核备案。教务处将学分进行年终专业排名,并及时每位学生的学分情况。每学期末,向学生及家长寄送的成绩单应含有学分获得情况的信息。

五是学生毕业时将其成绩、学分归入本人档案。在毕业推荐表中,将记录操行评定成绩,择优推荐就业。

五、学分制教学管理的使用

学分是衡量学生在校期间综合表现的重要依据,是鼓励学生进步、引导学生争先创优的基础,是校奖学金发放,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先进集体、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等评优的主要依据。

根据期末总分排名依次颁发一、二、三等校奖学金,每个专业一等奖学金1人、二等奖学金3人,三等奖学金5人。班级三好学生按学生总数的10%评选,校级三好学生不超过学生总数的2%,在班级三好学生中产生。各专业评选出先进集体、文明班级、文明寝室各一个。校优秀毕业生按毕业生总数的6%评选,期末总分在班级10%以上学员方可参选。

六、实行学分制的保障条件

1.教师素质保障

实行学分制必须有相应的教师队伍作保障。首先,教师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其次,教师的业务素质要提高,要改变终身只教一门课程的状况,成为双师型教师,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和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一的教学手段,采用现代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实施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再次,教师必须主动适应市场对教学的要求,及时掌握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丰富授课内容,保证学生学习掌握的技术具有一定先进性,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这些都将增加教师的危机感,激发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管理保障

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也将改变模式。教学管理将由过去的共性管理变为个性管理,变面对班级为面对学生个体,由现有的单一学业成绩管理模式转变为学业成绩和学分考核并重的管理模式。各行政处室要在认真学习学分制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会同各专业出台相应的学分管理认证操作方案,编制符合学校特点的专业实施性课程方案(包括学习领域、科目、模块及学分分配等),制定学习分量与学习成效相结合学分评价体系,确保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顺利进行。

3.辅助工具保障

学分制管理的核心是量化考核。实践中对全校学生成绩、学分的统计工作量无疑是庞大的,仅靠人工统计和管理既繁琐又易出差错,而运用微机辅助管理则可大大减轻工作量。因此,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必须提高管理水平,同时,要提高现代化的程度,如研制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计算机软件,实行计算机管理。在学分记录和统计方面充分利用excel办公软的强大功能,在excel中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各功能模块,功能框架如下表。

图3功能框架表

小学教研考核细则篇6

一、指导思想

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发展理念,进一步细化岗位责任分工,明确工作标准,加强过程考核监督,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提高学校科学管理水平,促进规范、内涵、特色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精细化管理年”活动,进一步提高精细管理意识,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建立岗位职权明晰、管理责任明确、工作标准具体、制度健全完善的学校精细化管理体系,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管理基础。

三、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到精细化管理的各个方面,通过有效激励和约束,激发广大干部教师的工作热情,实现工作效率的最大化。

(二)过程监管的原则。明确每一项工作的责任主体和任务目标,强化目标达成的过程性管理,严格抓好每个工作环节的落实,确保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

(三)精益求精的原则。以观念创新引领思路创新和方法创新,树立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做到精于事前,细于过程,持续改进,完善提高。

(四)方便考核的原则。对工作目标量化和具体化,减少不确定因素在考核中的影响,力求做到客观、真实、公正,充分调动每一名师生的积极性。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理论学习,牢固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各学校(单位)校干尤其是中层以上管理干部,要结合岗位特点,加强管理知识学习,将《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作为必读书目,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要创新实践活动载体,通过开展专题管理校长论坛等活动,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引导校干充分认识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增强工作主动性,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二)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1.健全责任管理机制。各学校(单位)要进一步细化岗位分工,完善管理机制,坚持做到“四定”,即定人、定岗、定职、定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2.明确工作标准。各学校(单位)要对每一个岗位职责进行细化、具体化,对每一名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提出明确具体要求,使每一项工作都有人管理,有人负责,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得到有效落实。3.完善工作流程。各学校(单位)要进一步细化学校管理工作流程,通过构建严密的精细化管理体系,使学校各项工作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工作开展。学校精细化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各学校(单位)要在抓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开展校园环境建设月活动,实施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工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环境面貌显著改观。2.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教师考核管理,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深入开展“做幸福教师,谱幸福人生”活动,激发教师精神动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3.加强财务管理。严格经费收支管理,加强财务审计监管,严禁私设“账外账”“小金库”,提高资金使用效益。4.加强学生管理。以开展“四德工程”建设为载体,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内容,着力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构建全方位德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四)严格考核管理,抓好工作落实。1.明确考核标准。各学校(单位)要坚持规范、细致、高效的原则,科学制定学校精细化管理评估细则,充分发挥考核杠杆作用,树立良好工作导向。2.强化督导检查。各学校(单位)要成立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考核小组,坚持定量与定性、综合与分类、定期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对校干管理职责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加强过程管理,提高工作效能。3.健全奖惩机制。各学校(单位)要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按照岗位职责、工作标准要求,科学进行量化考核,建立表彰奖励制度,严格进行责任追究,充分调动每一名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面抓好工作落实。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2年4月)。召开“精细化管理年”启动暨“校园环境建设月”活动动员大会,成立组织机构,出台实施意见,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安排部署。各学校(单位)要迅速召开动员会议,制定相应实施方案,修订和完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通过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营造浓厚活动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各学校(单位)要以开展“校园环境建设月”活动为契机,以各项管理制度的细化落实为重点,明确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流程,狠抓工作落实。区教体局将通过召开学校精细化管理阶段分析会、现场推进会等形式,加强学习交流,改进问题不足,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三)总结推广阶段(2013年3月)。区教体局将对各学校(单位)精细化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估,评选表彰一批“精细化管理示范学校”,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进一步增强精细化管理意识,巩固精细化管理成果,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长效机制阶段(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各学校(单位)要以开展“精细化管理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精细化管理制度体系,积极探索建立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全区教体事业科学和谐发展。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教体局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基教科,具体负责牵头抓好日常管理工作。各学校(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具体抓,相关人员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建立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推动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二)精心组织实施。各学校(单位)要认真领会精细化管理的深刻内涵,充分认识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学校精细化管理方案,健全完善管理制度,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责,消除管理盲区,构建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提升学校科学管理水平。

小学教研考核细则篇7

一、落实执行力,解决现实问题

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的前言中说:“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执行力的落实程度决定着工作的成败,没有执行力,再好的决策也是空谈。我校在管理中,十分注重培植学校管理的执行力,强调执行力的落实,杜绝空谈、大谈,真正做到将各项措施付诸实践,并力求达成预期目标。着手解决四个问题:

(一)解决制度与执行两张皮的问题:学校的各项制度是一系列工作规范实施的保障。但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真正落实,也会沦为一纸空文。

我校各项制度实行动态建设。随着工作推进,首先引导全体教师针对学校各项工作,如从教师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查找出细节问题。在此基础上,分部门对问题进行梳理,并结合存在的细节问题的整改,有针对性地对相关制度进行增补和删减。即对那些已经过时,不起作用的制度予以废除;对交叉重叠相互矛盾的制度重新整合;将有缺陷、有漏洞的制度修改完善或新增制度。最后将制度用于实践中检验,并再次完善。本学期,在精细化管理课题研究中,我们认为实施细则和检查考核细则,在制度执行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让全体教职员工明白做什么,怎么做,从而促使员工在工作中严格按制度执行。为此,我校重点增补和完善了实施细则和检查考核细则,不断填补制度建设的空白。如:针对部分班级晨读不到位的情况,教导处在综合老师们建议的基础上,修订并出台了《第七小学阳光晨读要求及考核细则》,对晨读提出详实的要求,从学生精神状态、教师行为等方面进行量化考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晨读质量,培养了师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了书香校园的创建。

(二)解决行政人员深入工作的问题:学校各项工作均已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尝试,行政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整个管理系统的健康运行。为促进行政人员深入实施管理,我校推行了“行政人员上门服务”。行政人员每周一深入到自己所负责的年级组,为老师们答疑解惑,帮助老师们及时解决各种难题。同时,为建立规范有序的工作体系,行政人员建立工作日志,记载每天工作的完成情况、工作收获、工作未完成的原因等等,力争做到工作日清日结。在每周的行政例会上,开设管理论坛。每位行政人员轮流担当坛主,分享平时工作的收获、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读书心得等,以提升个人素养。学校组织全体老师每月对行政领导的管理工作进行等级和描述性的评价,并及时反馈意见,落实整改,促使行政管理走向精细、高效的道路。

(三)解决工作“遗漏”或“脱节”的问题: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工作的各个环节都不能松懈,必须环环相扣,形成一个系统的流程。为此,我校推行工作流程化,面对各项工作,相关人员清楚由哪个部门牵头,每一步该干什么,“按步走棋”,确保每一个环节正确实施。如教导处的《学生报名流程》《学生转进、转出工作流程》;教科室的《日常工作流程》《教研组工作管理流程》《课题研究管理流程》《教师优质课竞赛工作流程》;政教处的《升旗仪式流程》《大课间活动流程》;后勤的《财务报销流程》《物品采购流程》等,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用流程来推动制度执行者的工作,让制度执行者通过该流程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使工作走向自动化。

(四)解决工作评估的问题:我校实行工作月考核反馈,根据《第七小学教师绩效工资考核与实施方案》,分别从师德、考勤、工作量、履职过程、后勤及安全管理、班主任工作、年级组管理、教育教学成果等方面对学校各项工作实行绩效考核,一月一反馈,一学期一汇总,与绩效工资重合。

各部门考核都有相应的考核指标。例如后勤部门分别从课堂管理安全、放学管理安全、消防管理安全、校园内学生管理安全、学生外出管理安全、财产管理安全、教师安全意识、后勤管理等八个方面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及考核反馈。同时,各部门每月考核项目各有侧重,不是平均用力。例如,教导处和教科室负责教师的履职情况考核,分别从教师备、教、批、辅、考、研、评等七个方面进行,每个月考核侧重点不同。这样,把各项工作逐项落实,平均分到各月中。通过每月对教师备、教、批、辅、考、研、评全过程的质量监控,规范了教师教学行为,达到监控不留“死角”。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各部门考核中都设有光荣榜,把当月工作最突出的教师列出来,彰显其先进事迹,在教师中起到了激励和示范作用。

同时,在过程评估中发现问题,及时和相关人员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知道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所以,当每月工作考核反馈公示后,老师们都能坦然接受,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正。

二、创新管理路径,凝聚全员参与

上面介绍的“落实执行力”是引导全体教职工知道工作要干什么、怎么干;那么创新管理路径就是引导大家愿意投入到工作之中。

我校师资力量较薄弱,年龄结构不够合理,老教师偏多,缺乏骨干教师等中坚力量。如何调动老师们更好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之中,我校展开了“四项设计”,另辟蹊径,寻求精细化管理的突破口。

(一)设计常态交流:精细化管理让学校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者,让“精细化”渗透到每一位行政人员、教师、学生的日常工作之中。为充分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学校以教师大会、教科研活动、各种例会、年级组会议等为阵地,中老教师交流工作经验,如周琼老师介绍自己从教多年“桃李满天下”的幸福感,杨雪华老师介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的方法,左秋桂老师就作业布置与批改做专题汇报。青年教师与大家分享工作感受,比如工作中遇到的挫折、组织教学上的困惑、成长的收获、心态的调整、等等,实现思维碰撞,智慧交融。

同时,学校在平时的工作中发现好的典型,便随时组织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如:本学期,行政人员在随堂听课过程中,发现马荣谦老师班上的学生上课十分活跃,发言声音响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校随即组织经验交流,马老师在会上作了《以读为前提,奏响说的乐章》的汇报,介绍自己平时如何通过阅读来训练学生发言做到“大声、大胆、大方”。老师们听后都觉得受益匪浅,并希望学校经常举行类似活动。这也促使老师们平时留心自己的工作,在细微的工作上,找到成就感,提高职业幸福感。

(二)设计资源共享:学校根据师资现状,提出了“团队作战,资源共享”的工作举措。学期初,行政人员深入教研组,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引导解读本学段课标要求,共同制定学期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目标,杜绝以往教学目标制定偏低或过高、不全的现象。

与此同时,学校成立了经典案例收集组和经典题型收集组,由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收集经典题型,中青年教师负责收集经典案例。然后,通过集体备课共享彼此优质资源。平时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每位教师根据自己改进的教案说课,促进教师间交流,共同商榷,增强集体备课的实效性,进一步完善、创新教学设计,促进研与教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我们尤其注重在经典案例中探寻最适用的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以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注重在经典题型中共同探寻最适宜巩固学生知识和发展学生能力的练习形式,以利于开拓学生视野,增强解题能力。

(三)设计项目承包:本学期,我校各项工作实施项目制管理探索,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做到“人人包”、“事事包”、“处处包”,同时实行问责制,消除责任盲区。项目承包,就是在配合学校整体工作的大前提下,学校创新性提出年级组或班级承包制。如:三月份是学雷锋活动月。学校将此作为一个项目,在全校推出“竞标机制”。三年级组以其积极的态度、新鲜的创意,赢得了此项目的承包权,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在全校发出学雷锋倡议、开展“弘扬雷锋精神,走进雷锋生活”主题班会、专题画展等。其中主题班会吸引了全校班主任的目光,大家纷纷前去观摩,并热情参与讨论。在三年级的活动带动下,其他年级组也主动参与,增添活动内容,如开展走进社区敬老爱老、感恩母亲、爱绿护绿等活动。在“学雷锋活动月”项目承包顺利实施之后,各年级也相继承包了“安全周”、“缅怀先烈,继承遗志,争做党的好孩子”等活动项目。

这种全新的尝试,打破了以往学校通知、教师照章执行的局面。使大家由被动变主动,充分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和热情。

(四)设计薄弱攻坚:“木桶理论”告诉我们,木桶的储水量取决于最短板的长度。从这个层面来讲,我们要不怕把缺陷暴露出来,找出学校各项工作中的“短木块”,才能推动学校健康发展,学校教育质量才能全面提升。如立足质量生命意识,强化课堂教学管理,采取“专题攻坚”的研究方式,力求突破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整体上新台阶。学校实施录像观课,即对每堂研究课进行录像,并上传至七小教科研博客上。教师在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可选取其中一段进行具体分析,哪些地方对突破教学重难点有帮助,哪些环节还存在不足。教师所提出的每一个观点,都必须以课堂实录为依据。这样就避免了课堂会诊的盲目性和片面性,使教师对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式拥有更强的掌控性。

小学教研考核细则篇8

[关键词]课题研究;答辩;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6)12-0042-03

课题研究与答辩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形成性评估的重要方式之一。确立科学的考评理念,制定科学的考评细则,规范课程研究与答辩的运行机制,是确保该考核方式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它在提高学员对国际政治经济及国际关系领域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关注度,激发学员学习兴趣,训练学员的政治思维,提升学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题研究与答辩在30分的形成性评估成绩中占到了15分,对学员课程期末考试成绩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为使它能更客观地反映学员平时学习的效果,探索科学化的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确立科学的考评理念: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机制科学化的基础

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机制的科学化需要科学考评理念的指导。科学考评理念来源于先进的教育理念。主体性教育理念、知行育理念、创新型教育理念等都是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机制科学化的基础。

(一)坚持主体性教育理念

坚持主体性教育理念,就是要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员为本,通过充分发挥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来牵引并组织课堂教学。在考核中,我们要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和个性人格,重建师生的角色地位,实现从以教员中心到以学员中心的转变,从简单划一型的考核评价向全面综合型的考核评价转变。通过考核,促进学员自主学习,加深学员对政治理论的理解,使其深刻感悟政治理论的魅力和实践价值。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方式,通过学员自主选题、拟纲、撰文、答辩,训练学员的政治思维,激发学员内在的学习动力与潜力;通过学员自主设计题目,自主开展研究、自主表达思想及自主展示成果,充分展示其个性。通过研究、答辩等环节,教员能及时、有效掌握学员学习情况并反馈学员,使学员进一步改进完善,真正做到以考促学。

(二)坚持知行育理念

坚持知行育理念,就是要在教学中,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把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有机地统一起来,既注重对学员传授政治理论知识,又注重培养学员的政治素养、道德情操、法制观念、历史观念及国际视野,增强学员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考核中,不仅把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而且把能力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目的,强调通过考核提高学员的理论践行力、政治认同感、道德修养等各种能力。课题研究与答辩,要求学员围绕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领域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选择研究题目,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理论进行阐释,撰写论文作为课题结题报告,以答辩的方式进行结题验收。学员既可以对理论问题进行思辨性研究,也可以对实际问题进行实证性研究。这就使考核成为一个学习探究的过程,成为学员自主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理论现实问题、解决困惑的过程。教员作为引导者,把握着课题研究的方向,掌控着学员思想的动态,能指导学员正确地、科学地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活动。

(三)坚持创新性教育理念

坚持创新性教育理念,就是要在教学中,通过对教学全要素的创新,优化教学结构、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在形成性考核评价中坚持创新,就是要实现考核评价理念、考核评价机制、考核评价内容及考核评价方法等的创新。课题研究与答辩,在考评理念上,要注重学员的可持续性发展。不管是研究环节的师生之间的充分交流,还是答辩环节的主考与考生之间的互动,都是建立在平等、民主、协商的氛围之下。评价结果是在评价主体、客体双方最大限度地认可的基础之上做出的。根据评价结果学员可以进一步改进学习,教员可以改进教学,实现教与学的效果最大化。在考评内容上,不仅注重知识的考查,更注重对学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变化、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精神与协调能力等的考查,实现对学员全面评价引导。在考评时间、空间上,更加有弹性,更加灵活。学员可以在充分准备后迎接答辩。这有利于激发学员的学习潜能,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使学员掌握更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制定与实施科学的考评方案: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机制科学化的实践

在科学考评理念的指导下,制定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实施方案,明确考评目标、规范考评方法与考评细则,能使考核评价不断规范化、标准化。

(一)制定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实施方案

明确考评目标。根据党中央2005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特点及教育教学规律,我们将课题研究与答辩的评价目标分为四个子目标。在知识获取方面,主要考查学员是否“真学”,是否准确掌握世界经济、政治、军事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把握当今世界战略态势及主要力量对比关系。在能力提升方面,主要考查学员是否“真懂”,是否能够正确理解我们党、国家和军队在国际交往和国际斗争中的方针政策。在政治认同上,主要考查学员是否“真信”,是否认同我们党、国家和军队在国际交往和国际斗争中的方针政策;能否深刻理解我军的强军目标,正确认识我军的历史使命,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及忧患意识。在理论践行上,主要考查学员是否“真用”,是否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认识世界。

制定考评细则。课题研究与答辩占考试总成绩的15%。在开课之初,教员给学员提出若干选题方向,由学员自主拟制题目开展研究,教员全程指导,期末结课前以口试答辩的方式结项。为避免学员“搭便车”,要求学员4人一组为单位开展研讨活动。

(二)课题研究与答辩考评方案的实施效果

学员学习自主性强了。实施科学化的考评方案后,学员开始主动思考如何选题、破题、解题,开始主动与教员沟通,探讨问题。学员选题时首先要确保准。准,就是属于课程的研究范畴,没有跑题。学员在开课第一周、在不熟悉课程内容体系的条件下,想选准题目并不容易。学员要想准确选题,必须提前看、自主研,吃透教材。这在一定程度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学员选题还要确保时代感强。这就要求学员必须关注现实,追踪热点、焦点动态,在大量收集、分析研判资料的基础上选择题目。2013级有几位学员曾选择“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问题研究”“我国的税收制度改革”作为题目,虽说这都是当下的热点问题,但并不属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研究范畴,因此是无效选题。后来经教员多次引导后,学员选题变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影响”“香港占中事件浅析”。为了选好题,学员开始自觉研究教材内容体系,关注时事,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学员学习效果好了。课题研究与答辩,从选题、列提纲、撰写文章到答辩,教员与学员都会不断地沟通。每一次沟通既是学员对自己阶段性学习的汇报,也是教员对学员阶段性学习的考核与反馈。通过汇报――反馈机制,使学员不断改进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这样的学习效果更好。比如,有一组学员的选题是“国际恐怖主义的现状、危害及应对措施”。选题初衷是因为2014年“伊斯兰国”制造了不少震惊世界的恐怖事件,这使他们对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问题很感兴趣。为了做好题目,学员上课时非常认真,特别是在教员讲到相关内容时,他们主动与教员交流,思考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秩序对国际恐怖主义产生的影响等。而且,由于课题研究的需要,学员对知识的关注度高了,听课更认真;与教员的共鸣多了,课堂气氛更好。

教员引导作用强起来了。实施课题研究与答辩的考评机制后,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员“主动灌”、学员“被动听”的情况,学员开始主动与教员沟通、探讨问题,课间提问的学员多了,教员对学员的引导也多,探究的学习氛围基本形成。教员不再是课堂上的孤独的讲授者,而是一个引导学员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领路人了。

三、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对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机制科学化实践的思考

在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机制科学化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不少困难与问题。同时,也深深感觉到,要想顺利推进、推广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方式,必须教、学、管协同作战。

(一)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机制科学化的实践需要实现小班化教学

军队院校政治理论课一般都是大班授课,每个教学班少则八九十人,多则上百人。实行课题研究与答辩的考核方式后,教员工作量急剧增加。教员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之外,还要对学员进行课题研究辅导。学员课题研究小组一般是4人一组,一个教学班大概有20个的课题小组。为保证课题研究质量,教员与学员要反复沟通,反复修改。而政治理论课并没有辅导答疑课。答疑时间只能由教员与学员队协调后自行安排。而军校学员的学习训练任务安排得很紧凑,教员工作任务也比较繁重,很难找出共同的时间来答疑。这无形中会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课题答辩环节也需要时间来保障。目前,100个左右学员的班级,需要3名教员同时开始,历时4个小时才能够完成答辩任务。因此,在现有组班方式下,想保质保量推广课题研究与答辩机制困难重重。课题研究与答辩机制需要实行小班化教学,即再增设1-2名助教,由“一名主讲教员+两名助教”共同完成任务。

(二)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机制科学化的实践需要学员营的支持配合

应在学员连队化管理模式下实行高低年级学员的混编。同一个教学班的学员被编入不同的学员营、分散在不同的连、排、班之中。学员课下在一起集体活动的时间并不多。而课题研究与答辩是团队行为,需要各课题小组在课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而同一小组的学员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学员班之中,如果各班活动安排不一致,就难以确保课题研究小组集智攻关。这就需要学员营出面协调,给学员提供时间、空间及网络学习资源,确保学员课题研究活动顺利开展。

(三)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机制科学化需要教员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课题研究与答辩重在训练学员的政治思维,提高学员运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对教员的教学与学术研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员不仅要讲好课,还要能指导学员开展学术研究。教员科研能力强,才能有效指导学员进行课题研究,在研究―反馈―答辩时给予学员高质量地启发、辅导、点评,才能使课题研究与答辩发挥育人的最大效益。因此,政治教员要加强科学研究,以科研带动教学。应增强持续学习的意识,特别是要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打牢理论基础,掌握认识、分析问题的思想武器;要不断拓宽学术视野,时刻关注与学科相关的前沿动态,把握时代脉搏。这样才能组织高质量的课题研究与答辩,确保考核目的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红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1).

小学教研考核细则篇9

 

一、引言

 

2012年出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十章对高校的成本管理作了明确规定:“高校应当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实行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开展学校、院系和专业的教育总成本和生均成本等核算工作,成本核算实施细则由财政部门会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实行内部成本费用管理的高等学校,应当建立成本费用与相关支出的核对机制,以及成本费用分析报告制度。”[2]财务制度只是规范高校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的规定,如何进行成本会计核算还需要会计制度进一步细化明确,但2014年正式实施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却对成本管理只字未提,以收付实现制原则的“支出”要素取代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二)中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费用”要素,高校的成本核算和管理似乎又回到理论界纷争、实务界茫然的状态[3]。笔者试从教育成本的概念、制度解释、现状分析、建议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

 

二、教育成本的定义

 

成本是指生产和销售产品而消耗的能用货币计量的各项资源。教育成本就是学生接受教育服务而消耗的各项资源,广义的教育成本包括高校培养学生发生的全部费用和学生的生活成本与放弃当前收入的机会成本;狭义的教育成本只包括高校培养学生发生的直接成本。

 

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将成本费用定义为“高校为完成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而发生的当期资产耗费和损失,按照其用途主要分为教育费用、科研费用、管理费用、离退休费用和其他费用。”显然,财务制度将高校成本费用定义为直接成本,也就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全部费用[1]。

 

三、高校成本管理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高校的成本管理大多停留在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上,在具体实务中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的高校少之又少,主要因素有:

 

第一,高校成本会计制度的缺失。2014年正式实施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收付实现制是其会计核算的基础,而收付实现制难以归集当期的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不少单位在测算高校教育成本时,统计的成本费用往往就是收付实现制下的总支出(含纳入固定资产的设备购置费等),因此也无法得到真实准确的教育成本费用的会计信息。《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二)中实际上已经提出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费用”要素,但正式稿中却删除了该内容,可能是财政和教育主管部门认为高校进行成本费用核算的条件还不成熟,“成本费用”科目的缺失则导致高校进行成本核算没有制度依据和政策支持,这不能不说是新会计制度的缺憾。

 

第二,高校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还不成熟。当前,高校成本管理的研究还处于理论争论阶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这也是新会计制度再次缺失成本核算内容的原因之一。主要包括:(1)高校成本核算的内容不统一。新财务制度将高校成本费用按用途分为教育费用、行政管理费用、科研费用、离退休费用和其他费用,但至今没有出台成本核算的细则,生均总成本的内容应包括哪些?设备购置费、科研费用、离退休费用该如何计入?固定资产的折旧基础如何确认?前几年高校扩张建设形成的大额债务,资本化结束后的利息费用较大且各校差异较大,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国家投入的生均拨款和专项经费投入差异较大,这些因素都会引起高校成本的较大差异,高校之间的成本可比性较差,即使是同一学校,由于巨额投入的不同时期导致各期的成本差异也较大。(2)高校成本核算的方法不统一。高校成本核算总体有统计法和会计核算法两种[4],前者不改变原有的会计核算体系,将会计年度的实际支出按权责发生制调整为当期受益的支出和分摊的费用(如折旧等)。后者是改变原有的会计核算体系,在现行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将培养学生支出的相关服务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教育成本的计量核算。而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没有设置费用科目,如何将财政收支和会计核算的收付实现制转化成成本核算权责发生制,也是考验成本核算成功与否的关键。(3)成本核算的目标不统一。会计核算的目标就是提供有用的信息,会计核算出来的高校成本如何应用也是值得研究的内容,与企业成本追求最小化最优化的原则不同,高校成本管理目标是选择最小化还是最大化,不同使用者的选择目标不同。站在外部使用者角度,对于财政部门和社会来说,越来越高的高校成本意味着财政投入和学费的不断增长,他们希望将高校的成本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对于教育部门和各类考核评估专家来说,成本是最大化原则,成本越大说明学校的投入最多,特别是高校的大师和大楼需要更多的财力投入,投入越多产出越大、绩效越高。站在内部使用者角度,高校作为一个非营利性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收入的多少常常取决于成本的多少,高校追求高投入必然带来高成本,但由于高校资金需求和投入不足的矛盾长期存在,也促使高校管理层开始重视校内成本的控制,希望有限的资金得到有效的配置和使用。另外,由于各高校的类型和历史负担不同,各校的成本差异很大,主管部门如何考核和评价也是难题。

 

第三,高校管理层缺乏成本管理的动力。高校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非营利组织,现行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制度没有明确要求高校计算教育成本,高校追求的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投入,积极向各级政府和社会、企业争取更多的资源投入是其主要目标。在现行的财政预算体制和会计制度下,往往有多少收入就安排多少支出,没有成本控制的内在驱动力。

 

第四,成本核算计量的复杂性。由于高校会计核算没有成本归集的会计科目,会计核算基础又是现金收付实现制,如何将高校的支出转化为对象化(每个受教育的学生)的成本费用是一个较难的过程。

 

四、高校开展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虽然高校开展成本管理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开展成本管理却是今后高校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第一,政府会计改革的需要。2015年10月23日,财政部公布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政府会计(包括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或者间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的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主体应当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含运行成本,下同)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5]。新准则从2017年1月1日开始执行,解决了长期困扰行政事业单位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矛盾,为单位开展成本核算奠定了制度基础。相信不久的将来,政府会计具体准则的出台和高校会计制度的修订会对高校的成本核算提出明确的要求。

 

第二,社会的需要。中国高校处于新一轮的学费调整期,国务院在2007年曾规定高校收费5年内不得提高,如今禁涨期已过,从2013年开始,山东、广西、福建等地先后上调了高校学费标准。根据原国家教委1996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高等学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各省区市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学生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等确定学费标准”,但各省区市提供的生均教育培养成本是否公允?各地新出台的学费标准究竟是高是低?政府、社会、家长都需要一个准确的教育成本数据。

 

第三,高校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高校会计从传统的核算和监督职能逐渐向风险防范和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发展。预算管理、资源配置更多地引入市场的机制,经费的投入要考虑投入产出和效益最大化原则,就需要将管理会计引入高校的财务管理,精细化的项目成本核算和管理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五、高校开展教育成本管理的建议

 

第一,确定教育成本的核算范围。2005年6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简称“监审办法”),这是国家部委对高校成本核算出台的唯一制度,但其目的是“为合理制定高等学校学费标准,提高教育收费决策的科学性”,而不是高校进行成本核算的法定制度,高校财务制度中也规定“高校成本核算实施细则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但至今没有颁布相关细则。

 

对于教育成本的具体核算内容,监审办法中规定“高校教育成本由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和固定资产折旧四部分构成”[6],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笔者建议包括以下三项费用:(1)人员费用,主要包括在职人员的工资、津贴、社会保险等工资福利支出和医疗费、助学金、住房改革支出等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关于离退休人员费用,监审办法规定“只计算由高校负担的部分,不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中的离退休人员工资和公费医疗经费拨款”,由于各个高校的发展历史不同,离退休人员费用各校相差较大,同时国家已正式实施行政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高校教师今后都要缴纳养老保险费用,而退休人员(改革后)的工资则由社保机构支付。按成本受益原则,离退休人员费用不应再计入教育培养成本,以在职人员的社保支出来代替离退休人员费用,这与企业的产品成本核算不负担离退休人员费用也取得了一致性。(2)公用费用,指高校培养学生所耗费的办公费、水电费、邮电费、交通差旅费、物业费、维修费、材料费等商品与服务支出。关于科研费用的计入成本问题,监审办法规定“按科研费用的30%计入成本”,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高校的主要职能,研究生阶段的培养更是以科学研究为主,高校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也在反哺教学,较小比例计入似乎弱化了高校的科研职能,因此笔者认为按50%计入成本是比较合理的,而高校的横向科研项目,主要是为企业、社会服务的,与培养学生相关性较小,可不计入教育成本。(3)折旧费用,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高校的设备支出、基本建设支出不能列入当期成本费用,而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应计入当期成本。《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明确要求对高校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至今还没有正式出台相关细则,很多高校还没有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暂可以按监审办法的规定(专用设备按8年、一般设备按5年,其他设备均按10年、房屋建筑物按50年)来计提折旧。关于利息费用,会计制度将基建贷款利息在房屋投入使用后列入了其他支出,停止了利息资本化。但高校的贷款利息大部分是进行新校区建设形成的,校区建成后贷款余额仍很大,需要在较长时间内逐步消化,每年的利息支出也是一项不小的费用,全部列入当期成本也不太合理,计算教育成本时可以将当年的利息支出模拟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并按折旧费用计入当期成本。

 

第二,建立合理的成本中心。高校作为一个总成本中心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对于高校内部管理来说,院系的成本、项目的成本,甚至于某个专业、某门课程都可能作为成本中心,就像企业要计算各类的产品成本一样,高校要根据内部管理的需要建立若干个成本中心,可以以各院系教学单位、专项经费或某个专业、某门课程作为成本中心。将院系(项目、专业、课程)的支出列入直接成本,改进和完善计量工具,将可分摊的水电费、维修费、物业费、折旧(摊销)等费用按直接受益原则计入各院系成本中心,将不能直接分摊的行政、后勤支出作为间接费用按受益学生数分摊计入。

 

第三,改进现行会计核算方法。由于现行会计制度没有成本费用科目,高校可以建立双维核算体系。改进会计电算化软件,将应计入成本的支出科目和折旧摊销科目增加“成本”属性,在进行正常会计核算的同时进行成本核算,将此类“成本”属性科目计入相关的成本中心,从而实现成本费用的归集。这样便可实时计算出每个院系不同时期的总成本和生均成本,并汇总得出学校的总成本和生均成本,根据不同的管理需要得出学年度或会计年度的成本数据。

 

第四,加强成本分析和应用。高校进行成本核算,目的是加强费用管理和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高校内部要加强成本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将各院系的成本数据(总成本和生均成本)和资源的配置、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结合起来进行绩效考核,强化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主管部门要建立不同类型高校的成本库,一方面为财政投入和学费收缴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是考核高校经费使用科学化、精细化的依据。

 

高校开展成本管理任重而道远,当前的政策、制度、理论、工具还不成熟,还需要广大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共同努力,提高教育经费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水平,为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小学教研考核细则篇10

各学院:

根据《福建农林大学申请—考核制博士生选拔实施办法(试行)》(闽农林大研【2016】50号),现将2018年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招生对象

经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在《福建农林大学申请—考核制博士生选拔实施办法(试行)》(闽农林大研【2016】50号)文件第三条招收范围的第(三)点招生对象中增加一款:3、我校或外校应届毕业的全日制农学、理学和工学非定向专业型硕士生。

二、工作时间安排

1、各学院(招生单位)上报本单位实施细则(含面试时间、地点)截止时间为2017年12月25日。

2、各学院(招生单位)上报本单位拟录取名单及《福建农林大学申请—考核制博士生选拔实施办法(试行)》中要求的相关材料截止时间为2018年1月15日。

三、招生指标预分配原则

因教育部尚未正式下达2018年博士招生指标,根据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各学院(招生单位)按本单位2017年实际录取博士生总数的60%(四舍五入、不含少数民族骨干计划)作为2018年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的指标:

2018年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指标一览表

学科

招生学院

2018年申请—考核制博士指标

作物学

作物学院

8

植物保护

植保学院

14

园艺学

园艺学院

6

生物学

生命学院

8

生态学

生命学院

5

农业资源与环境

资环学院

4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科学院

4

农林经济管理

经济学院(11)、   管理学院(4)、    公管学院(2)

经济学院(7)、      管理学院(2)、      公管学院(1)

林学

林学院

5

林业工程

材料学院、  交通学院

4

风景园林

艺术园林学院

4

海峡联合研究院

11

合计

83

四、注意事项

1、各学院(招生单位)原则上应参照《福建农林大学申请—考核制博士生选拔实施办法(试行)》,结合学科特点,制定不低于该办法的学院(招生单位)申请—考核制博士生选拔实施细则(包括报名时间与方式、名额分配情况、考核专家组组成、考核内容、笔试、面试等),公示一周无异议后报研究生院备案,方可实施;若学院(招生单位)制定低于该办法的申请—考核制博士生选拔实施细则(包括报名时间与方式、名额分配情况、考核专家组组成、考核内容、笔试、面试等),须经学院(招生单位)教授委员会及党政联席会议表决审定,报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方可实施。

2、参加申请—考核制博士选拔招生对象

①我校或外校应届毕业的全日制学术型非定向硕士生。

②我校在学二年级全日制学术型非定向硕士生。

③我校或外校应届毕业的全日制农学、理学和工学非定向专业型硕士生。

3、参加申请—考核制博士选拔学生科研成果的时间认定

①正式发表文章(见刊或在线全文发表)或专利授权截止时间为2017年12月31日。

②满足科研成果时间认定①的生源录取完后,学院(招生单位)还有申请—考核制博士生招生指标的情况下,2017年12月31日前只有正式接收函或专利实审通过的生源,则必须在2018年3月31日前提供正式发表文章(见刊或在线全文发表)或专利授权书。

4、各学院(招生单位)要严格执行直系亲属回避等学校相关管理规定,履行职责,详细记录考核过程(考核面试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做好考核的相关工作,做到政策透明、程序公正、结果公开、监督机制健全,确保选拔工作的严肃性和公平性。

5、研究生院将联合校纪委、监察处成立若干巡视小组,在申请—考核制博士面试过程中深入各学院面试现场,在不干扰正常面试工作的前提下,采取随机走进考场或实验室、旁听面试等措施了解、监督面试工作。

6、校监察处招生投诉举报电话:0591-83789210,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电话:0591-83789215,0591-83769584;e-mail:fafuyzb804@163.com。

附件下载:

附件1:关于印发《福建农林大学申请—考核制博士生选拔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