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移动支付发展十篇移动支付发展十篇

移动支付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5:49

移动支付发展篇1

野村综研(上海)咨询有限公司

主任顾问,资深战略规划专家

在中国,目前还没有能够承载别家支付工具的开放性手机支付平台。运营商、支付商和网商都是自产自销,大战不可避免,用户则要面对那么多不同的工具。在手机应用间不断切换带来的麻烦,使得用户最终只会选择一个最多用途的,于是赢家通吃。但这个混战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可能赢家还没有通吃,这个市场就已经沉寂了。

随着马年春节微信红包的深入人心,微信也捆绑了不少人的钱包(银行卡),移动支付一下子又成了热门的话题。但一个令人沮丧的小道消息说,三家运营商推了许久的nFC手机支付到现在只有区区300多万用户。消息未经证实不敢妄加评论,但是身边确实是没什么朋友在用这类业务。阿里推了当面付,都已经如火如荼地往外国发展了,说不定没两天就超过运营商了。但随着支付宝封杀微信,似乎一场大的战役正要拉开帷幕。移动支付的局势会怎样?

移动支付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远程支付主要是通过发送指令(如网银、电话银行、手机银行)或借助支付工具(邮寄、汇款等)进行支付的方式。现在远程支付的全球霸主已从paypal换成了支付宝,这都要感谢中国人民强大的网络购买力。近场支付基本上就是通过手机刷卡的方式进行当面的支付了,现在主要的方式是nFC。

1移动支付的高地――日本

说到移动近场支付,不得不说日本。笔者为了撰写《移动的帝国:日本移动互联网兴衰启示录》这本书,2012年和2013年曾经多次前往日本访问了nttDoComo、7Card(7-11集团旗下做支付的企业)支付和o2o方面的负责人,对日本的手机支付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将一些现象和判断写进了这本书。

日本手机支付的发达,和移动运营商的大力推广密不可分。

2004年8月,nttDoComo推出了采用索尼公司Felica技术的手机钱包业务。在定制手机上利用Felica芯片实现无线近场通信功能,并与当时日本规模最大的电子货币卡公司edy合作,用户在手机上实现利用edy账户在商户消费。此后,nttDoComo和东日本铁路、7-11便利店、aeon等主流发卡方合作,进一步拓展了手机钱包的用途。

需要说明的是,日本是一个小额支付工具极其发达的国家。

2000年5月,日本金融厅了《异种业加入银行经营及网络专业银行等新型态银行执照的审查指针方案》,明确提出其他行业可以参与银行业。在此之后,信用卡的扩张和小额支付卡快速兴起。edy(类似国内的商超购物卡)和东日本铁路的Suica(类似国内公共交通的一卡通)都是2001年开始发卡,另外还有pasmo(交通)、nanaco(7-11的购物卡)等一系列主要的支付卡。

在这种情况下,nttDoComo没有选择自己沉淀资金发行预付卡,而是将手机钱包变为用户利用手机为以上各种预付卡支付的管道。用户在手机钱包中捆绑各种支付卡,在支付现场选择支付通道,通过Felica无线读头实现支付。数据通过nttDoComo的网络传至发卡方。

在日本,运营商把持了手机的定制和销售。不到一年,就有650万用户的手机支持手机钱包。同时,nttDoComo制定了极具野心的网络铺设计划,准备了100亿日元作为安装Felica读头的补贴。仅仅到2005年10月,就有超过25000家商户支持手机钱包的功能。

2005年,日本另外两家运营商KDDi和软银也都推出了类似的产品,日本成为近场支付普及率最高的国家。

然后,nttDoComo在2005年4月注资1000亿日元,获得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34%的股份,推出“iD”为品牌的信用卡。此举宣告手机支付将突破小额预付账户支付的限制。2006年4月,DCmX品牌的移动信用卡推出,用户利用手机透支消费的时代到来。

2日本移动支付繁荣的背后

以上是很多网站和书籍都介绍过的日本手机支付繁荣景象,国内很多业者也曾经据此认为nFC手机支付在中国也会快速繁荣。

其实日本繁荣的是nFC设备普及率,不一定是使用率。真正使用率高的是小额支付卡。

现在没有数字能够说明在日本通过手机产生的支付到底占整体支付市场的比例有多大,但笔者在日本获得的一些信息似乎可以说明问题。

在对7Card公司的访谈中了解到,nanaco卡支付的约1/7来自手机账户。

笔者也曾在地铁蹲点了解人们使用手机刷卡入站的情况,发现上下班高峰的10分钟左右时间,大约1成乘客用手机刷卡出入站。

而问起旅居日本的朋友为什么不用手机刷卡,回答是,用小额支付卡,其实也很方便;都集成到手机上也没方便更多;钱包也不带了,要是手机忘了带或者丢了,那就全完了。

日本尚且如此,让中国人不带钱包只带手机绝不会指日可待。

3中国的手机支付为什么没有爆发增长?

中国的基础情况和日本大不相同。

首先,小额支付卡在中国存在普及问题。日本应用最广泛的是交通卡和商超卡的类别,而且基本全国通用。中国的交通卡则是一个城市一张卡,井水不犯河水。这两年才有了很少的一些城市有双边互通。商超卡基本也是本市或本省才能使用。并且,国家也出台了较为严格的限制措施,因为很多商超卡成了公务礼品的主要形式。这种画地为牢和纷繁复杂,对移动支付的推广阻碍极大。

其次,谁也不愿仅仅成为支付管道。电信运营商、支付服务商、互联网服务商互相角力的局面已经形成。

2005年,nttDoComo当时的Ceo官村清之曾经说过,他们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尝试,能够增强移动业务的吸引力,进而降低用户离网率,驱动新增用户的增长。鉴于日本当时极其普及和便利的小额支付市场,这既是一个双赢的决定,也是一个困难的决定。因为电信运营商控制了手机定制、控制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本是可以尝试自成体系的,何况不久以后nttDoComo还控制了信用卡公司。但是现在看来,这个决定发展成为手机支付市场最好的局面:手机虽然由运营商提供,但这只是一个平台,各种支付工具通过运营商搭建的nFC读头―数据网络―数据处理平台的体系来实现手机上的小额支付。

而在中国,目前还没有能够承载别家支付工具的开放性手机支付平台。运营商、支付商和网商都是自产自销,大战不可避免,用户则要面对那么多不同的工具。在手机应用间不断切换带来的麻烦,使得用户最终只会选择一个最多用途的,于是赢家通吃。但这个混战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可能赢家还没有通吃,这个市场就已经沉寂了。

再次,中国的手机没有完全掌握在运营商手中,这导致nFC手机无法快速普及。增加nFC功能是要增加成本的,如运营商不增加补贴,而市场也没有出现明显势头,厂家贸然增加nFC功能可能反而会降低手机的竞争力。

最后,是中国零售和服务的商业生态的不同。

中国的商业生态还处于相对分散的状态,连锁商业尚且没有统治零售和服务市场。中国也没有满街的自动售货机,就连便利店也还没有在中小城市占压倒性优势。这样的局面下,服务商铺设nFC读头非常麻烦,需要一家一家店铺商谈,费时费力。而且因为支付服务商众多,且各自铺设读卡设备在很多商铺已经造成结账台放不下读卡器的局面。

4笔者的观点

(1)近场支付推广还需时日,nFC有替代方式

近场支付的推广,不仅仅是支付和信息产业的事情。中国整体的商业生态和社会生活也需要有支持这个产业的土壤。地铁、城铁、连锁便利店、连锁服务业、连锁商超和百货、自助售货机的高度普及,会对手机支付起到强大支撑。倘若一直是满街小杂货店和自由市场的消费环境,再加上慢节奏生活,那就不太需要手机支付。

至于nFC,运营商不下决心介入手机终端就不可能有快速普及。中国运营商手机定制能力向来较差,这条路不够畅通。

nFC是一种读取用户账号身份信息,提交账单信息的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条码虽然土,但是结合远程支付工具也能奏效。阿里的当面付则使用声音编码连接支付宝账户。虽然和nFC相比有各种不安全或不正规,但不用更新手机硬件是其绝对优势。实际上,只有公交刷卡必须用到nFC,因为后面的乘客等不及你照二维码或者“咻咻”个不停。至于商铺饭馆咖啡店则根本无所谓。所以移动支付抛开运营商和手机,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2)移动运营商和支付企业的合作态度很重要,谨慎不乐观

移动运营商和银联现在自搞一套。2013年以前nFC通信协议也没有和银联统一。现在虽然互相兼容,但是推广速度也非常缓慢。

谁都不想做别人的管道,谁都看到了资金过手的巨大利益,都是各自为战,但是在基础设施铺设中又都是动作缓慢。

即使运营商采取了支付平台开放策略,但运营商自己就在搞支付工具,和其他支付商的合作也成了竞合,局面非常复杂。

(3)完美的o2o需要移动支付来做闭环,这个环节迟早要打通,互联网巨头已经下定决心

移动支付一定会有快速的发展,nFC却很有可能被边缘化。虽然nFC手机没有完全普及,在商户铺设读头进展缓慢,但是对手机支付的需求倒是有另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互联网企业的o2o冲动。

日本最为典型的o2o+移动支付案例是nttDoComo和麦当劳的合作。两者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开展e-marketing,用户可以在手机上下载优惠券,利用“手机钱包”功能在麦当劳门店的nFC读头上完成支付。nttDoComo存储整个交易过程,结合用户背景和用户使用智能手机时的行为特征(比如使用的应用、位置和时间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向用户推送个性化的优惠券和赠券。而这些券的使用也通过“手机钱包”的交易得到了确认。

国内众多的互联网企业也非常希望能得到这种环境来实现o2o服务。比如点评网站为商户送去客户的时候,点评网优惠券有没有得到使用很难获得确认。但如果这个优惠能够结合移动支付,就会形成闭环。

因此,现在互联网企业已经等不及基础设施(nFC手机和读头)的普及了,只好换个方式进入手机支付。基于他们强大的用户基数和使用率,以及强大的运作能力,运营商和银联同时被抄后路的可能性大增。

(4)运营商还有很大的机会

手机作为移动支付的入口是不容质疑的。移动运营商利用其不多的对手机产业的影响力,还是有机会对手机支付产业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运营商和银联联手,各自做好各自的强项――运营商利用集中采购和补贴政策发力手机端、银联做好商户银联读头的置换以及打通银行,移动支付的天下还有得一拼。中国电信近期宣布2014年集采手机千元以上机型(笔者注:不包括iphone系列)都将支持nFC,就是一个利好消息。

移动支付发展篇2

关键词:移动支付职能手机发展状况

一、移动支付的使用与发展环境

当前,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是移动支付的主要载体。由于目前的技术发展使得智能手机

具有越来越多的功能属性,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满足其通讯、娱乐和商务等多重需要。在支付领域,通过手机上内置或外加的iC芯片,消费者可以在手机上集成所有能够数字化的生活用品,例如储值卡、银行卡、会员卡、员工卡和电子钥匙等等(这是在日韩已实现规模化的商业应用),通过3G登陆互联网,可以通过手机实现移动远程支付。

(一)智能手机是移动支付发展的基础

继苹果iphone的推出以及三星、HtC、摩托罗拉等智能手机的发展,移动市场掀起了一场智能移动终端热潮。艾瑞咨询研究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规模达到7210万台,同比增长103.1%,预计2012年是智能手机快速发展的一年,中国市场出货量将达到1.13亿台,增长率为56.0%。

目前中国的智能手机发展呈以下特点:

1、3G智能手机走向主流。智能手机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流。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移动支付客户数已超过1.4亿户,与2010年同比增长了61.1%。同时,2011年全国共发生移动支付业务近2.5亿笔,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109%。

2、中低端国产智能手机快速发展。国产芯片厂商使技术门槛降低,android等开放系统助力国产机发展。

3、高端手机影响力加大。类似ipHone等高配置、多功能的高端手机因能够承载、聚合更丰富更有特色的应用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二)移动支付技术的普及促进移动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

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快速提升。而以下这些技术的发展也共同推动了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

1、随着运营商市场竞争的激烈,移动互联网使用成本的快速下降,3G网络的用户端使用成本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而这种3G使用成本的下降将会对中国3G用户数的持续发展形成持续促进。

2、nFC技术与手机兼容性增强,RFiD芯片成本不断降低。

3、银行结算体系进步明显,第三方支付移动互联网运营技术发展成熟,手机支付费用结算系统逐渐丰富。

(三)移动支付业务不断规范

2007年6月2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了《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广银行卡等电子支付工具,推动网上支付、电话支付和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工具的发展。2010年6月,央行颁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12月初颁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办法》明确界定了移动支付与手机支付属于支付服务范畴并归属人民银行监管。从事支付服务必须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办法》的出台标志着移动支付业务纳入监管范围,逐步走向规范化。

二、移动支付当前主要业务模式及应用

目前基于手机的移动支付业务模式主要有两种: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其中远程支付业务模式类似互联网在线支付,指用户通过手机,基于移动通信网络,通过www、SmS、GpRS、wap、StK等方式远距离完成的支付行为。近场支付是指基于交易现场的手机支付方式,在这种模式下,账户信息存于手机与手机之中,通过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在特定刷卡终端现场校验账户信息并进行扣款支付。

下面就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的不同作分别说明:

(一)移动远程支付

移动远程支付业务参与方、监管方众多,产业链很长,其中的运营商、银行、第三方支付、手机厂商都有主导整个业务模式的可能。同时在用户端操作也比较复杂,用户必须通过手机使用wap通过手机浏览登陆网页或安装特定的支付客户端实现支付,这涉及到相应的手机软硬件服务。并且移动互联网在传递支付信息的过程中,还涉及到加密、认证等多方面的服务。目前,远程支付排名前几位的应用包括:手机、商旅订票、网游、话费充值、公共事业缴费、移动电子商务等。其中,手机话费充值是手机支付最主流的应用,占整体移动支付市场交易额的50%。从2011年开始,基于位置服务的电子商务(比如B2C消费型交易、团购)移动支付发展得也很迅猛。

(二)近场支付

手机近场支付业务中,用户使用近端刷卡支付,需购置特定手机或芯片,并到安装有特定poS机的商户处使用。在近场支付业务模式中,手机非接芯片制造、发卡、资金结算和支付受理,都是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从日韩成功的发展历程来看,成功的近场支付运营商基本为能整合银行、商户等上下游产业链资源的移动运营商。

移动支付发展篇3

关键词:移动支付;商业模式;产业链

移动支付,也称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

一、发展现状

我国的移动支付开始于1999年,由中国移动与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部门合作,在广东等一些省市开始进行移动支付业务试点。短短十几年,我国的移动支付已由最初的手机银行服务发展成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大致可分为4种:

以移动运营商为主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在与消费者进行交易时,直接从用户花费中扣除交易费用或者在专门的移动支付账户中扣费,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参与交易,例如手机支付和手机钱包等。

以银行为主的商业模式。这些年,各大银行借助移动运营商的网络传输,充分挖掘手机银行客户,将手机与银行账户进行绑定,在手机银行上面附加移动支付功能,比如话费充值、购物、小额取现等等业务。

以银联为主的商业模式。银联是我国银行卡信息交换网络的金融运营机构,借助原银行的网络体系实现各银行的相互联通,对整个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不仅如此,银联也开发自己的手机支付产品,诸如“闪付”。

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主的商业模式。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产业链中是独立于移动运营商和金融机构的,利用移动运营商的网络和银行的结算资源,在移动支付中进行身份验证和支付确认,为整个交易进行担保,如公众熟知的有支付宝、财付通等。

二、存在问题

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目前为止还不完善,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如下:

(一)安全问题

在移动支付的整个过程中,涉及主体多,环节多,安全问题自然成了服务提供方和用户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是影响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

对于移动支付的提供方而言,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目前关于移动支付的技术标准尚未统一,存在多种移动支付的解决方案,不同的技术标准平台构建的移动支付业务流程之间又存在内生性冲突,加之各主体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想放弃自有方案,使得支付安全得不到相应的保障;第二,移动支付中的无线通信安全技术仍然不成熟。虽然无线安全技术发展迅速,但是电子商务的支付环境也日益复杂,且移动支付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安全技术本身存在诸多漏洞,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系统易受黑客的恶意攻击。

对于用户而言,安全问题就显得更加重要了。移动支付是比较新的事物,用户对于移动支付过程中的风险认知还不完全,不少用户都收到过垃圾短信、诈骗短信,甚至遇到过诈骗行为,而在支付过程中又涉及到资金和个人隐私,加之用户的防范手段相对有限,进一步加深用户对于移动支付安全性的担忧。

(二)运营商和金融机构缺乏合作

通信运营商、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是移动支付产业链中的三个重要主体。其中,通信运营商拥有庞大的手机客户资源和开展支付活动的技术基础,但通信运营商的用户信用管理却较弱;金融机构具有丰富的金融管理和支付渠道,有广大用户的信任,但移动支付业务却不是金融机构的主营业务且金融机构无移动通信技术;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金融机构和通信运营商之间的中间平台,拥有移动终端资源,但市场管理经验、资金运作能力、客户管理能力又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缺陷。各主体各有优势劣势,都想成为产业链的主导者,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各主体之间的竞争大于合作,协作关系松散,利益分配失衡,各类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造成了极大浪费。

(三)政策法规问题

近些年来,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受到我国现有法规政策的限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法律法规的更新速度远远比不上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速度,导致第三方支付、小额支付等在实际操作中暴露诸多问题;第二,移动支付执法力度不足,由于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下移动支付双方权责不够明晰,使得移动支付提供方可通过复杂的格式化合同巧避责任;第三,监管体系尚未完善,目前出台的监管措施更多的是针对电子支付或支付服务整体的,专门针对移动支付的有效的行政监管措施依然处于缺失状态。

(四)用户接受度低

目前我国手机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普遍接受程度还较低。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我国在经济建设中重物质轻信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短信诈骗事件时有发生,使得用户对于移动支付的信心不足;第二,很多用户对于移动支付本身的认知有所欠缺,对移动支付的操作流程还不太熟悉,仍然习惯使用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因此,若要养成广大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还尚需时日。

三、对策建议

(一)安全方面

要解决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提高交易安全性,一方面要从移动支付的提供方入手,产业链上各主体共同协作,在全国范围内制定统一的移动支付业务标准体系,消除目前多元化的标准,从而也可以降低各主体的研发成本和交易成本。除此以外,要加速无线网络通信安全技术的研发,通过不断创新移动客户端的安全认证方式和网络传输过程中进行数据加密等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的识别系统,强化业务安全性,以适应电子商务复杂多变的环境,以此保障用户的资金以及个人信息安全。

另一方面,积极防范和打击犯罪,充分研究可能存在的移动支付犯罪形式,做好预防工作,让用户放心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支付购买。同时可向用户宣传常见的犯罪手段和防范措施,提高安全意识,例如在移动设备中安装安全软件、使用较为复杂的密码、浏览安全的网页等。

(二)加强合作

针对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机构各自为政,浪费资源的现象,应加强三方的合作,构建金融机构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第三方支付机构协助支持的有效模式,建立独立的移动支付平台,三方共同合作开发移动支付产品,明确三方定位,各司其职的同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积极推进产业链的升级,通过创新增值服务的方式来调整三方利益分配的关系,提高产业链的运营效率,实现产业链上合作共赢的局面。

(三)政策法规方面

我国相关部门应加快移动支付法规政策的完善工作,明确通信业务产业和支付服务产业的发展政策,对移动支付涉及的各个主体的职责进行确定,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和行业标准,包括准入政策、监管政策、服务政策等等。可借鉴日本、韩国等国的先进经验,通过移动支付消费退税等政策积极引导移动支付的发展。要尽快出台具体的移动支付监管办法,强化客户身份识别和大额的、可疑的支付交易的监测。

(四)培养用户使用习惯

为了提高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接受度,改变用户的消费支付习惯,可从重点人群、重点行业、重点业务切入推广。首先是重点人群,年轻人追求时尚新鲜,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速度快,可从年轻人群体开始逐步向全社会推广;其次是重点行业,可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例如水电费缴纳、超市购物等场合推广移动支付产品;最后是重点业务,可立足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先推广小额支付以建立信任,在此基础上再推广高端消费和大额消费,逐渐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来引导消费者的支付习惯。

参考文献:

[1]刘海二.移动支付:原理、模式、典型案例与金融监管[J].互联网金融,2014(05):61-64.

[2]涂明辉.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J].法治与社会,2014(07):99-102.

[3]张华强,吴道义,漆慧,刘春梅.我国移动支付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海南金融,2013(03):86-88.

[4]郝惠泽.移动支付的发展与探究[J].中国信用卡,2013(03):50-53.

[5]师群昌,帅青红.移动支付及其在中国发展探析[J].电子商务,2009(02):58-64.

[6]王瑞.移动支付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管理视野,2010(08):45-46.

移动支付发展篇4

摘要:随着移动支付产业的不断发展,各类移动支付工具层出不穷,银行类移动支付产品是其中较为特别的一类。该篇文章对工行移动支付产品——工银e支付进行系统性剖析,并比照支付宝快捷支付加以分析,为银行类移动支付产品在移动支付领域提升竞争力提出从安全支付、客户体验、商户资源三方面入手的建议。

关键词:工商银行;移动支付;工银e支付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产业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取代传统金融支付方式将成为必然趋势。目前国内对移动支付领域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发展现状、前景分析方面,从某一产品角度分析移动支付产业发展方向的研究相对较少。工行介入移动支付产业相对较晚,但其推出的移动支付产品——工银e支付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对工银e支付的分析,对银行业参与移动支付竞争,促进移动支付产业发展有积极作用。

一、工银e支付及其特点

中国工商银行于2014年3月25日推出移动支付新产品——“工银e支付”,它以“客户预留手机号+银行账号后六位数+手机动态交易密码”为安全支付认证模式。客户只要在工行预留过手机号,就可登陆个人网银、手机银行、网点自助终端等多种方式自助注册工银e支付。自工银e支付上线以来,工行就通过线上门户网点、微博、微信传播,线下营业网点、站台广告的方式进行密集宣传,并结合一系列走进高校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工银e支付服务,使得工行移动支付业务得到了较好的发展。2014年第四季度工银e支付应用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工银e支付无论从客户注册数量还是交易金额都呈现每月15%-20%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工行大力拓展线上线下合作商户,可以看到在一个月之内由原先385户合作商户上升至千家。从工行获得的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1月末,工银e支付共拥有注册用户4400万户,移动支付商户1200多家,实现日均交易额26亿元。

相较于当下流行的众多快捷支付方式,工银e支付独辟蹊径,通过明确移动支付市场定位,确立自己在快捷支付领域的相对优势。工银e支付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特点:

1、四环节确保支付安全

注册、支付工行全程跟踪。当客户申请开通工银e支付或者使用e支付进行交易,客户信息均在工行数据库和系统端进行,工行系统保障客户信息不会出现泄漏。

工行负责交易认证。客户使用工银e支付时,由工行全国统一的95588短信银行发放动态手机验证密码。根据客户每次交易信息不同转换成验证码,且一次交易更换一次密码。整个过程由工行负责认证真实性,从而提高交易安全性。

预留验证信息防伪。注册工银e支付可预留验证信息,当客户使用工银e支付交易时系统会自动提醒客户审核预留信息,并提示客户“如果与预留工行信息不一致,可能误入钓鱼网站,请停止支付并退出网站”,这样可防止客户因登陆钓鱼网站而交易信息遭窃取情况,保障资金安全。

交易限额按需设置。在工行构建的交易限额框架内,客户可以随心所欲设置自己的交易额度。客户开通时默认单笔支付限额为5000元,客户可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支付需求,将支付限额在100元至20000元之间自由调节,以避免因支付限额过大带来的风险。

2、灵活多样的注册方式

工商银行为客户开通工银e支付设置了多种注册方式,只要客户曾在工行预留过手机号码,客户就可以通过工行提供的多种渠道办理工银e支付开通业务,包括在工行全国13605家网点的21835台自助服务终端开通,登陆个人网银、手机银行、电话银行、门户网站或者扫描二维码开通,只需输入银行预留手机号码、银行卡号或账号后六位,再输入手机收到的动态认证密码即可开通成功。

3、个性化账户别名

因银行账号的易获取性,为杜绝因可能泄露的银行账号造成工银e支付安全隐患,工行为客户提供设置账户别名服务,即以个性化的账户别名代替账号后六位,且别名连续输错三次或累计输错十次则e支付功能即被锁定,从而避免支付过程中造成客户关键银行信息泄露的情况,有效保障客户资金安全。

4、多渠道支付手段

客户成功开通工银e支付后可以在天猫、京东、亚马逊、当当等全国各大网站快捷支付,也可以使用e支付快速购买火车票、飞机票;医院挂号、缴纳公共事业费、在线购买电影票等,更可根据需要,在使用信用卡、借记卡支付后选择3个月至3年期限的分期付款。

二、工银e支付与支付宝快捷支付的比较分析

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和快捷性仍然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和银行系移动支付竞争的两个据点,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找平衡点将是各大移动支付产品博弈的重点。能够将二者完美融合的人将成为市场中的赢家。在安全支付领域,拥有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和雄厚技术研发能力的工行无疑具备优势,而从工行不断采取的新动作可以看出,银行系产品缺乏灵活设计的旧印象正在逐渐得以改观。

支付宝快捷支付正面临着整个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所面临的支付问题,给客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客户防范资金流失带来挑战。根据银联在2014年底的调查报告披露,四万余名被调查者中60%以上接触过手机移动支付,但有接近一成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曾遭遇过网络交易诈骗,这一数字比上一年提高了近四个百分点,而犯罪分子网络诈骗手段主要有设置钓鱼网点,向客户移动支付终端植入木马病毒和虚假退款。另援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虽然不同年龄层次消费群体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否安全可靠仍然被放在人们使用移动支付服务的首要考虑因素。消费者中认为移动支付与网银支付两者风险相差不大的仅不到两成,而且高年龄人群相比青少年更关心移动支付安全问题。

支付宝快捷支付只需要客户输入银行卡号、身份证和银行预留号码即可完成注册,支付交易无需输入银行卡密码,自然不会跳转至银行系统支付,当然其安全性也不受银行安全系统保护。支付宝快捷支付便捷之处也是其安全隐患埋伏之处:客户在使用快捷支付时只要捆绑任何银行的一个账户,交易只需输入六位验证码即可。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通过非法手段劫取客户身份、账户信息,同时获取手机验证码就可以成功盗取客户账户资金。支付密码设置同样成为快捷支付安全隐患之一。支付宝在注册账户之初即要求客户预留支付密码,该支付密码为固定密码,客户在交易中只需输入支付密码即可付款成功。不法分子如果通过钓鱼网站、木马病毒窃取支付密码后,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转移客户资金。

工银e支付注册认证是以客户身份证件为唯一标准,而支付宝快捷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了提高客户支付体验,采取了多种认证手段:实名制身份认证、手机号码、电子邮箱等等方式。认证方式的多样性在提升客户快捷支付感受的同时也在积聚风险,而客户手机丢失、电子邮箱被盗等都会给支付宝账户带来损失。

三、提升工商银行移动支付应用水平的对策

1、持续树立安全支付环境

工银e支付相对于支付宝、微信支付来说,在安全性方面占据绝对优势。e支付注册、支付均在银行内部清算系统内处理,可有效防范客户使用过程中出现资金风险。同时配合工行95588专属短信平台,针对客户交易信息随机发放交易验证码,让不法分子的诈骗伎俩无处施展,有效保障客户使用工银e支付过程中的资金安全。

如果客户的手机被盗、手机感染病毒或者手机交易信息被篡改,那么手机作为防范风险的工具反而成了客户资金损失的罪魁祸首。工行在客户开通工银e支付时建议客户设置“账户别名”,只在客户进行交易时可以替代卡号使用,这样就可避免支付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卡号等关键信息的泄露。目前指纹识别技术已经运用于手机,工行可在工银e支付界面中增加指纹识别功能。交易时辅助指纹识别二次确认订单,手机丢失也不用担心账户安全。

2、持续提升客户支付体验

工银e支付需要不断的提高移动支付市场占有率,仅仅打造“安全支付”新概念还不够,必须真正为商户和客户提供优质便捷的支付服务,使商户端和客户端都能在享受移动支付带来的便捷服务和愉悦心情的同时,将工银e支付功能与客户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形成一种消费习惯。一方面在商户服务端,应虔心向拥有成功营销经验的移动支付领军者学习,研究其成熟有效的商业运作模式,同时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对小微企业、小微商户适当的减免费用,增加商户通过移动支付获得盈利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客户支付体验端,运用工行得天独厚在大数据挖掘应用上的优势,辅之以每秒1150万笔的并发交易处理系统和超过8000万的商户资源,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更加快捷方便的“拇指”支付新体验。

3、持续积累移动商户资源

移动支付需要丰富的应用场所,庞大的商户资源有利于工银e支付的推广应用。工行可利用丰富的个人客户资源和遍布各行各业的企业资源,不断挖掘客户价值,深入客户合作。借助工行移动poS终端内嵌工银e支付功能,轻松支付,避免繁复的支付手续影响客户体验。商户资源是移动收单业务的基础,工行可采取自主经营和合作运营双管齐下的方式,打造工银e支付应用产业链。在自主经营方面,打造以工银e支付为主要支付媒介的“融e购”商城,筛选工行长期合作的优质企业产品上线商城,使商品与客户零距离对接。在合作运营方面,工行可积极寻求与三大移动运营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分享客户资源;与银联支付达成合作关系,从而共享银联优质收单客户资源。工行应致力于将e支付使用场景延伸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局限于眼前而扩展至医疗保健、投资理财、装修装潢、购车保养、小区物业等各个方面,真正实现“小e在手,别无所求”。

参考文献:

[1]樊鹏,移动支付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J].经济视角.2011(11):171-173.

[2]刘凯,移动支付业务发展问题探讨[J].华北金融.2011年(11):47-51.

[3]吴晓光,快捷支付业务风险及防控策略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3(5):61-65.

[4]徐杰,第三方支付企业挑战——以支付宝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1(3):125-127.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第三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7-16.

[6]中国银行卡联合组织,《2014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DB/oL].zgswcn.com/2014/1229/564658.shtml.2014-12-29.

第一作者简介:

陆鹏,现供职单位:中国工商银行扬州分行,就读于扬州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金融企业管理。

移动支付发展篇5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我国3G网络的建设,“一部手机走天下”的愿望将得以实现。时至今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集收音机、mp3、照相机、摄相机、电视机、pDa等多种功能于一身之外,还可以让人们去支付各类消费而无需随身携带钱包。这种金融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银行业务的电子化,称之为移动电子支付业务,即“手机钱包”。

手机钱包是移动运营商与银行等金融部门合作,通过将用户手机号与银行账号(卡号)捆绑,使用手机短信、wap、互联网等方式操作,从而完成移动支付的一项业务。

2移动电子支付业务发展情况

2.1移动电子支付业务开展现状

在发达国家,手机钱包业务发展较为成熟,各大通信运营商都已开展了形形的手机钱包业务。日本一些移动运营商把移动支付作为重点业务予以积极推进。由于交易的信号经过了多重加密,安全保障技术近于完美,再加上与各银行间使用专线网,因此,银行和消费者对这一业务的信赖程度十分高。在日本,有接近一半的手机用户把手机当成钱包来使用,仅通过使用手机,人们就能完成购物、游戏、公交出行及取得商品打折。在韩国,消费者也已经把手机作为信用卡使用,目前韩国几乎所有的零售银行都能提供手机银行业务,有几万家餐馆和商店拥有通过红外线从手机读取信用卡信息的终端,使顾客能够通过手机进行消费。在2012年移动世界大会上,沃达丰Ceo托里奥·科劳透露,沃达丰将联合威士卡,率先面向英国用户推出基于nFC技术的手机支付服务。

2.2我国移动电子支付业务发展方向

在国内,移动电子支付业务还处于萌芽阶段,业务种类和规模都比较小。其实移动运营商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试水移动电子支付业务,但因涉及金融政策问题于2003年8月停办,在之后一年基本没有任何进展。2004年下半年,在中国移动和北京联动优势的推动下,鉴于支付手段电子化和移动化发展趋势,手机钱包业务得到推动,地域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

随着移动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电子信息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钱包也从小额支付、电子化的产品发展到支付在商场、超市的大额购物,移动支付总体上呈现出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全面、从简单到复杂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良好态势。手机钱包现在已覆盖在线票务、游戏点卡、保险服务、软件服务、福彩、网络电视和电子杂志等众多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化和移动化将成为人们消费的重要支付方式。

3移动电子支付业务的意义

移动电子支付业务因其标准化、自助式、耗时短、效率高、成本低、费用低、不易出现人为差错和全天候服务等特点,越来越受到用户青睐。另外对于移动通信运营商来说,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革新,3G甚至4G网络的搭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带宽资源,伴随的却是传统业务资费一降再降。因此,利用丰富的带宽资源提供多样的应用服务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是所有通信运营商面临的重大课题。

手机钱包业务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其价值链中环节众多,由移动运营商、银行、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芯片制造商、手机制造商、设备终端提供商、商户和手机用户等组成。其中最主要的参与主体是移动运营商、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对于移动运营商、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芯片制造商、手机制造商和设备终端提供商来说,能够在开展移动支付业务中获得切实的利益;对于用户来说,能够简单、方便地支付商品和服务;对于商家来说,对顾客返券或者返点,将增加顾客的黏性,可以通过手机传达商品的信息:产业链的各方在移动支付中能够达到共赢。

4移动电子支付业务流程及实现技术

4.1手机钱包业务支付流程

手机钱包的支付模式是在购物结束后,将手机对准poS机轻轻晃动即可完成支付,避免了复杂的操作,并且提高了支付的安全性。其具体支付流程(图1)如下:

(l)将智能手机在基于RFiD技术的读写器前摇晃,读写器将读写的信息发送给Real处理器终端;

(2)Real处理器终端通过互联网登录到支付平台,对移动支付用户信息进行查询并发出支付邀请;

(3)智能手机通过无线上网技术与支付平台相连,其账户绑定信息在支付平台上进行支付确认;

(4)Real处理器终端在信息查询通过并确认支付后,通过互联网自动登录到银行专线支付系统进行交易。支付之前,用户必须已经完成手机与银行账户的绑定。在支付过程中,Real处理器终端通过手机内置的芯片及无线接入技术登录系统支付服务平台进行交易,消费金额从所绑定银行卡中扣除。

4.2非接触式识别技术

关于移动支付业务的实现技术,国际上非接触式移动支付技术的探索为我国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RFiD

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通称电子标签技术,是一种快速、实时、准确采集与处理信息的高新技术以及信息标准化的基础,是非接触式移动支付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便捷。RFiD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

(2)FeliCa

FeliCa是索尼公司推出的非接触式智能卡,只需放在读取终端就可以进行费用的计算等数据处理操作,实现快捷可靠的数据传送。此卡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其技术可以确保数据在高速接收和发送过程中的安全性,而且卡中的数据可以多次写入。FeliCa可以用来管理多个种类的数据,因此可以制作兼有电子货币、公交预付卡、公司职员证和学生证等功能的卡。这些数据在FeliCa芯片中被独立地管理,能够分别设定存取,在不同的场景下可以通用。FeliCa卡通过读取器发出的电波来驱动,工作频率是13.56mHz,工作距离在10cm左右,数据传输速率为100~400kbps。

(3)nFC

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是由飞利浦公司和索尼公司共同开发的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可以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pC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提供了一种简单、触控式的解决方案,可以让消费者简单直观地交换信息、访问内容与服务。nFC将非接触式读卡器、非接触式卡和点对点功能整合进一块芯片,它是一个开放接口平台,可以对无线网络进行快速、主动设置;也是虚拟连接器,服务于现有蜂窝状网络、蓝牙和无线802.11设备。

nFC的工作距离为0~20cm,工作频率是13.56mHz。

5国内移动电子支付业务前景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而目前国内移动支付业务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手机钱包消费还存在诸多限制,比如商户的普及率、用户的消费心理等。相信随着人们消费心理的日趋成熟,手机钱包业务一定会大有作为,它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更便捷,更好地享受3G乃至4G生活的乐趣。这一切有待于移动运营商、商家和用户的共同推动。

而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支付业务的终端技术瓶颈将可以彻底消除。手机厂家和运营商将智能移动存储卡与手机结合,完全可以解决移动支付安全性问题。手机进一步智能化及其价格大幅下降,也将促进手机钱包业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齐心合,付映霞.手机钱包引领电子银行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2(1).

移动支付发展篇6

论文关键词:移动支付;计划行为理论;移动终端;产业价值链;应用模式

0引言

移动支付对于国人已不是一个新概念了,早在2000年初便得到移动运营商的大力推广。但当时技术、政策、商业模式都处在萌芽阶段,并没有条件投入大规模商用,只是尝试性的测试,小范围内试运行,且也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几年过去了,国内的移动支付依然是不温不火地发展。而欧美,特别是日韩的移动支付已发展地如火如荼。移动支付是否能推广关键在消费者手里。因此研究消费者如何评价这几年的国内移动支付技术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很重要。

1潜在的巨大国内市场

1.1巨大的手机用户群体

gsm协会于2008年4月16日在网上的最新调查报告称,全球已有超过30亿的手机用户数量。

gsm协会指出全球最大的gsm市场在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己达5亿9000万,并且每月增加700多万新用户,对这第3个10亿的贡献为14%,毫无疑问2008年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必将突破6亿。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1.2巨大的银行卡持有量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地方金融十一次论坛上,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介绍,到2007年9月底,中国银行卡发卡量超过13亿张,发卡机构达到183家。可见银行卡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而手机与银行卡合二为一也成为一个大趋势。

2引进计划行为理论剖析移动支付遇到的瓶颈

2.1计划行为理论(tpb)

根据tpb理论,人的行为模式受到3项内在因素影响:

(1)个人行为态度:个人对自己行为可能出现的结果的一种看法和观点。

(2)主观规范:对他人的标准化行为模式的主观性感知。

(3)知觉行为控制:对于促进或阻碍行为效果的相关因素的认知。计划行为理论模式图如图1所示。

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决定行为意向的3个主要变量,态度越积极、重要他人支持越大、知觉行为控制越强,行为意向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2.2建立移动支付tpb模型

计划行为理论是从信息加工的理论、以期望价值理论为出发点解释个体行为一般决策过程的理论。由于移动支付是一种个体理,它不但受到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与外界的客观环境等条件相关。所以本论文根据tpb理论,从个人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来分析影响移动支付的行为,如图2所示。

2.2.1影响移动支付的内部因素分析

tpb认为个人的行为意向是预测行为的最佳变量。在实际控制条件充分的情况下,行为意向直接决定行为。对于移动支付而言,个人想要使用移动支付的意向越强,代表他越可能从事该行为。

(1)移动支付的态度倾向

个人进行移动支付的态度倾向是个体对执行该特定行为喜爱或不喜爱程度的评估。例如,用户在面对新的支付方式时,首先要先主观判断要不要更换手机,安全性如何,支付程序是否复杂,若不使用以后消费是否会不方便。这就涉及到移动支付中消费者比较关心的安全问题和成本问题。

安全是制约移动支付发展的关键因素。资金安全永远是银行考虑的第一要素,也是影响消费者体验的首要障碍。目前,我国手机支付实现技术主要有基于短信、wap、brew等技术,由技术原因造成的数据传输中的加密性和数据的实时性、完整性不够,使得支付面临安全隐患。手机由于携带的随身性,其丢失和损坏造成个人信息泄密的概率较高,这也是手机支付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forresterresearch调查公司做过一份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消费者认为信用卡安全是最大的问题。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手机支付的成本过高,支付程序繁琐。这也是消费者比较关心的一方面。成本包括直接交易成本和使用支付服务的固定成本,还有技术上基础设施的成本(例如用户可能需要购买新的移动电话)。而新的支付系统需要新的硬件设备来支持这是必需的。

支付程序繁琐一方面是由移动支付的产业链分工不明确,产业链效率低造成的。手机支付是个复杂的产业链,涉及银行、信用卡组织、移动运营商、手机终端厂商、手机支付平台提供商、商业机构、内容和服务提供商、用户等多个环节,需要各个环节的联合启动推进产业发展。从而造成产业链协作效率低下。无论对于运营商还是银行来讲,做手机支付都需要重新对自有的网络进行技术改造,并提供相应的额外服务。而对于银联来讲,受制于自身的体制限制,业务创新和市场反应能力也相对较差。

(2)移动支付的主观规范

移动支付的主观规范是指个体在决策是否使用该服务时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它反映的是重要他人或团体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

移动支付的一方:年轻人喜欢追求时尚,易于接受新事物,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移动运营商应该注重推广用户体验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

移动支付的另一方:商家。如果商家不支持移动支付方式,当客户要求使用移动支付时,商家也会面对社会压力和需求压力。

(3)移动支付的知觉行为控制

移动支付的知觉行为控制是指个体感知到执行移动支付难易程度,它反映的是个体对促进或阻碍执行行为因素的知觉。个人认为自己承担起移动支付带来的成本压力,或者是移动支付的资源或机会越多时,则他对执行该行为的控制知觉越强。移动支付的资源是指移动支付工具越来越电子化和移动化。移动电话、网络、信息技术通常会加速移动支付的发展。使用移动支付的机会有很多,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坐公交车刷卡,在商场买东西刷信用卡等。越来越多的场合都会用到移动支付。而此时消费者就会比较容易接受移动支付。

2.2.2影响移动支付的外部因素分析

影响移动支付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人自身的因素和政策环境的因素。本节以tpb理论的外部变量为基础,来分析影响移动支付的主要外部因素。具体包括:

(1)用户年龄:据中国信息产业部于2008年1月28日的最新统计显示,截止2007年末,中国手机普及率已达41.6%。而据“2007中国首届城市移动信息化创新论坛”上公布的数据,目前我过城市移动电话普及率为93%。而在年轻人当中这一数据更高。所以移动支付的用户群还是集中在20—30岁之间的年轻人,他们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2)受教育程度:由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调查报告称,受教育时间越长的人,获得就业和高薪的可能性越大脚。而这也直接关系到他们接受和使用移动支付的程度。

(3)使用手机或网络的技巧: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多功能手机,包括听音乐,手机上网,拍照等。而老年人只局限在打电话或发短信等简单的功能。

(4)政策环境因素: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够健全。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信用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信用作为一个文化问题,它的培养是需要一个很长周期的,需要一个真正完善和深入人心的漫长过程。根据调查显示,国内的手机用户中有超过90%的曾经收到过欺诈短信,更有半数以上的用户对通过手机进行支付的安全性抱有怀疑态度。

3移动支付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根据以上的分析,一下就手机终端的改造,支付的安全问题,支付的程序方面提出3个解决方案:

3.1手机终端的低成本改造方案

移动运营商和手机厂商定制合作是日本手机市场的通行法则。这一模式目前已相继被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运营商所借鉴。目前,主要的移动设备制造商,诺基亚、索尼一爱立信、西门子、摩托罗拉等提出了各自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同时移动支付应用也对移动终端提出了特殊的功能要求。图3就提出了一种移动支付手机终端改造方案。

rf_id(radi0frequencyidentiifcation)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一个显着特点是它可以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此技术已上公交卡业务上广泛应用。

在手机主板上嵌入rfid模块,只需对手机做些小的改动,就可以实现此功能。ic卡嵌在手机背壳上,ic卡是独立的,该卡既可以接受rfid读写模块的操作,又可以接受商户终端的操作。rfid读写模块主要作用是修改ic卡上的金额,比如用户消费或充值时。ic卡的独立性保证了ic卡发行方的利益和积极性。

3.2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安全问题是最大的隐患之一。安全包括数据的完整性、用户身份的认证、验证、数据的保密性、交易的不可抵赖性。具体讲就是消费者认为,数据从手机向销售点读卡机传送过程中,无论其传递途径是移动网络、红外线技术或是蓝牙这类无线网络,都有极大的可能被拦截“。此外,手机被盗或丢失同样也带来安全隐患。我们就其中一个重要的交易环节来说明。手机支付过程如图4所示。

此交易过程有几个关键点:敏感数据从手机向读卡机传送,携带银行账号及支付密码的数据向银行或第三方传送及其返回过程都存在着安全隐患。

解决方案:要制定更高的技术安全规范。我们可以借鉴韩国sk电信公司的monet业务方案,当使用支付业务时,设置个人认证号码(pin)、账户密码和保安卡等,采用三重安全防卫。保安卡的功能类似副卡,一旦手机丢失或被盗就可以使用副卡。而当用户输入密码时,若超过规定次数,就自动锁住,避免用户手机丢失时他人的恶意盗用。

3.3成本、过程繁琐问题及解决方案

造成支付繁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支付产业链涉及众多角色。用户使用支付业务时要通过各方验证,输入各种验证信息,这导致了支付过程的繁杂和效率低下。本论文提出了一种优化的手机支付应用模式。如图5所示。

此种模式是采用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对银行而言,其机会与挑战就在于将其现有的服务连接到移动装置上去。银行拥有以现金、信用卡及支票为基础的支付系统,并在重要的相关服务中占据着垄断性地位。而在中国移动运营商是不可能绕开银行系统而自立门户,主管用户账户的鉴定、清算等敏感业务的。

目前在日韩用卡支付已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移动购物等日益成为流行的消费及购物方式,这导致了传统的银行业务不足以满足消费者对消费自由度、便利以及节约时间的需求。国内的银行应有危机意识,要重视消费者的需求。

对移动网络运营商而言,应尽快开发出能增加消费者使用量及建立忠诚度的业务,而只靠移动运营商来开展移动业务是不会一帆风顺的,而很可能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在这个领域银行拥有移动运营商所缺少的东西:现有支付体系的入口、精确的信用管理技巧以及消费者在进行支付时所信任的品牌名称。

移动支付发展篇7

【关键字】第三方移动支付,移动支付产业链,第三方移动支付存在问题

一、第三方移动支付研究

(一)第三方移动支付定义

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具有一般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功能,而且重点强调用户的移动支付能力,即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的使用者直接利用手机随时随地来完成支付业务.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将第三方支付的思想运用到移动支付中,优化了原有的支付流程,平台在整个支付过程中扮演了信用中介的角色,能起到监管的作用,提高用户的体验.

(二)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现状

1、发展历程

虽然我国早在1998年就成立了首家第三方移动支付企业,单国内移动第三方支付最成功的企业支付宝,是于2009年才开启移动支付业务,2013年第二季度,支付宝的单季移动支付规模已突破千亿,发展十分迅速,在支付宝第三方支付的全部交易规模中,占得比重越来越大。

2011年5月18日,央行颁发首批业务许可证,支付宝、拉卡拉、快钱、汇付天下等27家企业顺利获得支付牌照。2011年8月31日,央行颁发了第二批13张第三方移动支付牌照;2011年12月31日,央行再次颁发了61张第三方移动支付牌照。而在第三批获牌的61家企业中,业务类型覆盖了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支付、预付卡发行受理、互联网支付等5项业务。

2、行业分类

支付企业的发展路径日渐分化,目前支付企业正逐步分化为4类:一是以B2C业务为主,覆盖全行业;二是以C端为主的预付费企业;三是面向远程、移动支付的企业;四是面向行业和传统行业转型而提供资金流解决方案的企业。

3、用户规模

2012年12月26日消息,易观今日未来三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市场趋势预测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139200亿,互联网支付注册账户规模达到13.78亿,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7123亿。

二、竞争与合作

(一)第三方移动支付与银行的合作:从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业务覆盖面来看,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提供的业务支付和银行存在很大层面上的重叠和相似,但比银行更加贴近客户需求,并且还提供银行缺乏的担保和交易等待等服务。在银行和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之间,即存在竞争,也存在合作。在当下的移动商务年代,银行迫切的需要打开移动市场,第三方移动支付便成了银行拓展自身业务覆盖,提高业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平台。两者取长补短,共同盈利,促进着整个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腾飞。

(二)第三方移动支付与银行的竞争:

第一,第三方移动支付所提供的主要支付服务就是对银行的业务竞争。用户对水电费缴纳,网络购物的需求可以不通过网银而直接通过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资金的流转路线发生改变,影响着银行的流动资金控制能力。

第二,第三方移动支付与银行中间业务的竞争。目前,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不仅仅只是一个支付平台,近几年的发展中更衍生出相仿与银行的账户结算系统。而该系统的出现即意味着凭借其线下的收单和医保支付等业务对银行的传统中间业务产生威胁。

第三,第三方移动支付与银行信贷业务的竞争。第三方移动支付相对于银行最大的优势既是能掌握用户发生交易时的上下游的交易记录。而根据此记录便能更根据各类用户的需求为其提供信贷业务。特别对于中小型企业,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信贷更符合它们所需求的“小额”,“短期”,“迅捷”的特性。由此第三方移动支付与银行间的竞争问题不容小觑。

三、第三方移动支付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构建。移动支付产业链可以定义为: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基本服务和增值服务的需求,由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移动支付应用服务商,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收单机构等多个产业环节共同组成,实现相关资源从上游到下游的不断转移并达到消费者的链条.

(二)产业链分析。移动支付产业链成员之间的竞争关系决定了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但由于第三方移动支付企业的独立性,且各个部门提供支持服务内容不尽相同,使得改产业链业务覆盖范围广、牵涉行业多,行业间的利益关系以及行业壁垒都会影响自身部门发展.移动运营商、银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和商家各自拥有不同的资源优势.只有彼此合理分工、密切合作,才能推动移动支付业务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各个环节的共赢.

(三)产业链部门分析

1、移动运营商

移动运营商在产业链中主要任务即使为移动支付搭建基础通信平台,是移动支付最为基础的硬件系统提供者。移动运营商是用户手机号的唯一管理者,在开展移动支付上具有先入为主的优势.而在基于目前的通信技术来看,移动运营商提供的通信方式包括语音,短信,wap等.在移动支付领域中,移动运营商主要为所有移动支付业务提供基础的通信支持以及对不同级别的支付业务提供安全服务.由于一切的移动支付服务都建立在移动运营商的通信技术上,且通信技术是直接面对消费者,因此移动运营商能通过加固自身技术提高支付效率,减少用户缓冲等待时间,提升用户体验,且利用自身庞大的客户群体加大移动支付业务覆盖度,增加用户数量,从而促进行业发展.

2、商业银行

银行是用户账户的管理者,在产业链中任务主要是为用户和其账户提供完整的支付结算通道且对该用户的信用信息记录。

商业银行作为用户账户的直接管理者,同时也是移动支付产业中用户资金的最终清算机构.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盈利并非其提供移动支付服务的主要原因,由于传统支付业务的便携性不强,商业银行开展移动支付业务主要是对传统支付业务的完善和补充,使其固有的支付不被便携性较强的移动支付取代.且多样化的支付手段也为用户提供了差异化的服务,从而影响着用户体验和用户需求.商业银行拥有以现金,信用卡及支票为基础的支付系统等传统支付系统作为其移动支付基础和支撑.其全面的用户信用管理系统更是减少了移动支付安全风险性问题,可以有效避免其他部门面临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

3、第三方移动支付企业

第三方移动支付企业是作为银行和运营商之间的枢纽环节,多是为用户提供一个信誉担保,减少支付安全风险.而独立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具有整合移动运营商和银行等各方面资源并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使用户可以在不同银行卡之间实现转换.能为需求用户提供丰富的移动支付业务服务,吸引用户为应用支付各种费用.而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优势相较于其他部门的优势主要在于其拥有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对互联网用户的购买心理和用户需求加了解,拥有更全面的互联网市场分析.

四、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环境分析

(一)越来越大的移动支付市场

截止到2013年,国内目前达61601.7万户的移动手机用户和达到7934.8万户的宽带接入用户,巨大的用户基础市场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移动支付市场。

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和传统电子商务的转型,行业细分度也越来越高,市场规模增速也将长期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而越来越多的用户节点代表着越来越多用户群体和市场覆盖率.由于传统移动支付的信誉缺乏性以及信息不对称问题,第三方移动支付也将逐渐在巨大的移动支付市场中迅猛发展。

(二)第三方移动支付硬件体系构建逐渐完善

3G移动网络的普及伴随着个人手机为应用平台的新型移动应用业务将逐步形成.移动电子商务也将在此平台上得到快速发展。

由此可见,通信技术的加强对移动支付行业来说,不仅从基础上提高了交易效率和安全级别,同时也能打消消费者的消费顾虑使其进入市场,从而扩大移动支付市场占有率.而随着移动营运商对通信业务领域的加强加固,通信服务对移动支付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强.基于Soa,RFiD等技术的第三方移动支付体系结构被提了出来.越来越完善的第三方移动支付结构一方面增加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一方面扩宽了业务市场,且基于完善支付结构的支付流程,其越来越精简的步骤和越来越高的效率也标志着第三方移动支付的进步与潜力.

五、第三方移动支付存在问题

(一)第三方移动支付统一技术标准体系仍未构建完成。从近几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情势来看,第三方移动移动支付作为3G时代的热点应用,发展迅速,市场宽广,但标准问题尚未确立和统一.标准上的不统一,产生很多难以解决的麻烦。

例如,移动运营商采用的2.4G标准支付手段,这是建立在通信技术完善,通信设备齐全的基础上,并且它还拥有最多的移动端口用户.而如果商业银行和第三方移动支付企业也想通过2.4G标准支付手段,都会导致建设成本过高而利润降低.目前,两种标准都在被采用,这样无形中形成了支付设备兼容的壁垒,因为平台的转换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更低的效率.这些不便的积淀对今后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推广及盈利,用户使用过程中便捷性和效率都带来较大阻碍.

(二)第三方移动支付信用缺乏。信用缺乏问题不止存在于第三方移动支付领域,从拥有当前最完善的信用管理系统的商业银行来看,每年我国有大量的信用卡导致的信用问题。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用户都是把手机号同银行账号以及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三重绑定在一起,实现一种快捷支付.平日生活中,由于使用环境的变化及使用频率的增多,消费者的移动终端面对丢失,不需知道账户信息就能对账户资金进行窃取。因此,第三方移动支付的风险也高于普通信用卡.而商业银行把所有风险都转嫁给第三方移动支付消费者的做法,使得第三方移动支付业务目前依旧以小额支付为主,严重制约了移动支付的发展.而且,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自身信誉度没有评级标准,消费者同样也不能辨识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的信誉等级,这样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一些拥有大量资金的图谋不轨的人甚至可以通过开办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进行洗钱或者是非法集资.恶劣的信用环境,加上移动终端并没有实现完全实名制系统,都是阻挡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的绊脚石.

六、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建议

(一)开发新兴商业模式。第三方移动支付产业链内包含部门众多,如果各个部门呈离散状态,彼此互不关联,那么这种无合作的商业模式从外国经验来看显然是失败的。但是如果想建立统一的合作的商业模式,就必须建议以某一部门为主导,其他部门为协助的商业模式。从第三方移动支付角度看,商业银行和移动运营商都因为有各自用户基础及其独占优势,因此想平等的达成合作肯定会比较困难而且协同成本高昂。第三方移动支付处于这两部门的中间,作为没有庞大用户基础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想要从其他两边抢夺用户,占领市场无疑困难重重。这也是机遇。因为只有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作为主导者和协同者时,才能更有效配置各方资源,使产业链的获利能力达到最大。因此,以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为主导,其余两部门为协助的商业模式对整个市场和产业链来说最为合理。原因有三点,第一:第三方移动支付是相对于其他两部门独立的机构,不像其他两部门有用户基础。第二: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由于没有用户基础,协同各部门协作的成本自然较低。不会像已经建立庞大用户基础的商业银行和移动运营商一样利用用户打压对方利益。因此,建立如此的新型商业模式一方面是最大化提升了该行业的运行效率,一方面是协同的跨部门交易对消费者来说也提升了便捷性和可接受性。

(二)确定金融边际,明确监管部门。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相当迅速,业务交易量与日俱增,但第三方移动支付的金融边际和业务性质依旧没有得到充分界定。从第三方移动机构的办理业务种类和市场认可度来看,第三方移动支付更像是一种虚拟银行,承担着目前商业银行的部分业务功能。因此,有很大必要首先先确定第三方移动支付业务的金融边际和性质。一方面模糊的金融边际容易引起市场对该行业的业务功能的误解,导致消费者对其定位不准确,不敢贸然相信不确定性质机构,最终使得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业务的市场认可度减少,不利于该行业的未来发展。而另一方面,模糊的金融边际使得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无限制的增大业务覆盖率,容易引起同商业银行以及移动运营商的利益纠纷,导致产业链内合作主导的商业模式破裂,使得该行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参考文献:

[1]崔媛媛.移动支付业务现状与发展分析[J].移动通信.2007

[2]张萌.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预测[J].2011

[3]郑旋.移动第三方支付需要金融监管创新支持[n].2011

[4]王纯.基于Soa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设计[R].自然科学.2009

[5]任倩.移动支付现状及发展研究[D].2009

移动支付发展篇8

移动支付迎来爆发期,各方竞相入局分羹

目前移动互联网风起云涌,而支付在这场移动浪潮中也显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艾瑞咨询对移动支付的相关统计显示,最近几年中,移动购物同比增速达到400%。越来越多用户希望通过手机下订单,并用手机完成支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此前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手机端电子商务类应用使用率整体上涨,手机网民使用手机进行网络购物的比例相比2011年增长了6.6个百分点,用户量则是上年底的2.36倍,移动终端的作用更加明显。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和中国移动相关研究预测,到2013年中国的手机支付产业链总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未来几年内将保持40%左右的年增长率。扬基集团分析师则预期,到2015年通过智能手机实现的移动支付规模将达到1万亿美元。

广阔的市场前景引得包括金融机构、运营商、移动互联网企业、第三方支付在内的许多企业也将目光锁定在了移动支付领域。招商银行与中国移动日前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在移动支付领域基于nFCSwp-Sim模式开展合作,实现符合央行规范的pBoC2.0等系列标准的移动支付方案,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现金应用、贷记卡应用等中的一项或多项金融支付应用。

包括快钱、汇付天下等第三方支付公司都已经或即将推出自己的移动支付产品。快钱专注于商户解决方案,支付宝则专注于用户。在尝试了条形码和二维码支付方式后,支付宝酝酿已久的“支付宝钱包”,它不仅提供声波付钱、转账、扫码、条码支付等支付方式,还拥有收集和管理优惠券功能。用户在手机上安装该应用后,可以获得类似钱包一般的功能与体验。自2012年5月推出手机刷卡器后,拉卡拉也在2012年迅速壮大起来。2012年其成交额达到6000亿元,终端poS机数10万台,每天峰值交易100万笔;而到2013年,拉卡拉的终端poS机预计将达到50万台。拉卡拉正在移动支付领域快速地跑马圈地。

不仅老牌企业摩拳擦掌,一些新锐企业也希望在移动支付的大蛋糕中分得一杯羹。钱袋宝、乐刷、快刷、钱方、盒子支付等十几家同类产品相继出现,移动支付市场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

移动支付产业发展坚冰渐融,迎来蓬勃发展利好

第三方支付的强大与日俱增,而各方的利好更是有望助其进一步推向繁荣。3G网络的完善,促使智能终端日益大众化,移动应用日益多样化,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环境日趋成熟。而移动电商、o2o等电商新兴业态爆发式增长是移动支付的直接推动力,政策持续加码移动支付行业,更使其如鱼得水。

日前,央行发放新一批共26张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至此,央行已累计发放223张支付机构牌照。随着第六批牌照的发放,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牌照格局基本稳定。困扰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坚冰也逐渐消融。在2012年年末,中国人民银行正式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涵盖了应用基础、安全保障、设备、支付应用、联网通用5大类35项标准。虽然央行并未完整的技术标准全文,也未明确采用13.56mHz还是2.4GHz作为近场支付技术标准,但业内资深人士表示,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基本无悬念。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的有效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标志着移动支付产业发展正式进入“标准化”时代。

随着阻碍行业起步的标准问题迎刃而解,移动支付运营服务平台一方逐渐破题,标准确立为产业链中的金融机构、运营商、设备厂商、安全软件厂商等各类企业开展跨行业合作扫清了障碍,加速促进行业上下游的发展空间。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表示,在移动支付市场上,随着标准之争逐渐从市场层面达成一致,以及移动电商带动远程支付的发展,手机刷卡器、二维码支付等多种创新支付方式的引入,银行金融机构的积极加入,将加速未来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

移动支付有望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仍绕不开安全问题

随着市场管理的规范,2013年移动支付市场将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但安全问题仍是整个产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据中国互联网调查社区调查显示,网上支付用户中,不愿使用手机在线支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感觉不安全”,占比达到了38.2%。钓鱼网站无孔不入,手机病毒不断增多,种种因素都为移动支付的发展埋下了隐忧。在国内,仅2012年第三季度手机病毒软件包数已经超过2011年的3倍,其中广东省中毒手机用户均在14%以上。

安全专家介绍,nFC作为移动支付中近场支付的代表模式已经快速发展起来,但是由于近场支付需要通过手机来完成操作,因此手机病毒与恶意软件都会成为近场支付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因此,提高个人安全意识,保护个人隐私安全成为移动支付必须解决的问题。

移动支付发展篇9

移动支付全球进行时

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呈现强劲增长态势。根据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最新数据,预计到2015年,全球移动支付用户总数将达到3.84亿户。在用户数增长的同时,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金额也将不断增长,预计到2017年将达到7210亿美元。

据emarketer2012年的调查,亚太地区移动支付用户数占全球移动支付用户总数的比例约为40%,其中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最为成熟;西欧、美国等地的近场支付市场发展相对缓慢;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等正在积极推进移动支付;非洲国家如肯尼亚,移动支付在推动落后地区的金融普惠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国内移动支付发展基石不断完善

技术标准以及监管体系的不断升级和完善,成为移动支付在国内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渗透,人们的交易习惯得到重塑,创新性的商业模式为移动支付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支付的移动基因日益显著,国内移动支付的发展基石不断完善。

为了适应业务发展和技术创新,以建立更为合理完善的市场发展机制,央行于2010年7月颁布《中国移动支付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报告》,对凝聚产业共识、统一技术标准、规范业务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11年5月,央行正式发放首批27张第三方支付牌照,进一步完善了支付领域的监管体系、体制,开启了支付领域的新起点。

在互联网积极快速发展的同时,用户移动支付的消费习惯逐步养成。麦肯锡2012年6月的研究结果显示,国内消费群体移动支付使用频率及移动支付使用人群增速均高于其他受调查地区,对远程支付及近场支付的体验具有较大积极性,推动移动支付需求快速增长。

央行《2013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中的数据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全国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66.63亿笔,金额达到282.9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03%和32.10%。其中,移动支付业务是4.98亿笔,金额为2.9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0.97%和490.20%。移动支付日常交易活动日渐活跃,交易金额总量增速显著。

o2o商业生态带来成长动力

o2o成长所需面对的障碍主要来自3个方面:第一,线上、线下对接问题及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存在风险;第二,用户习惯是一个较为关键的影响因素;第三,移动支付问题制约o2o发展。快捷高效的移动支付方式将有效帮助商家完成o2o闭环。

移动支付发展篇10

【关键词】手机支付业务移动信用

一、背景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手机已变的相当普遍。与此同时,伴随着消费需求的与日俱增,我们迫切需要一种简便又安全的支付方式———手机移动支付业务由此产生。“十二五”期间,3G网络、智能终端、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重点发展将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在此背景下,作为3G重要应用之一的手机支付业务快速崛起,根据相关报告显示,2011年移动支付用户数达到1.87亿户,预计该市场规模在未来3年将持续保持快速发展,2014年用户规模有望达到3.87亿户。然而,相对于9.4亿的中国手机用户来说,手机支付业务远没有得到深远的推广。因此,对中国手机支付业务的市场分析与推广方式的研究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中国手机用户的增加以及3G技术的成熟与推广,国家构建物联网设想的实施等,为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迅速,全年交易额规模达到742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67.8%。而国内众多第三方支付企业以及运营商也都在加紧布局手机移动支付应用。同时,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发展潜力与问题并存。手机支付业务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仍存在着较多缺陷:①产业合作少,用户无法全面享受各种支付业务。②手机支付的安全无法保障,用户有所顾虑。③用户难以接受新的消费观念,产业推广力度不够。

三、核心问题分析

从中国手机支付业务的管理模式、营销模式、产业特征、产业链条、用户体验等方面对当前手机支付业务和成功的国内外手机支付业务的成功案例相对比,并运用网络经济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虚拟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分析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存在的问题。我们初步总结出当前移动手机业务存在的问题根源是各产业合作不全面、各自为营。

四、经营模式创新

1、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的新型跨产业合作模式。从问题的根源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成功移动手机支付案例,我们提出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的新型跨产业合作模式的构想,即用利益绑定、联盟等方式吸引各产业———包括手机支付各功能研发产业组织、手机服务商和运营商、政府机关、各银行、商场商户等等———进行合作,推广电子商务为交易平台,以便用户能完成手机支付、手机购买等,以达到完善并推广国内移动手机支付业务的目的。

2、技术水平及应用范围。通过对中国移动手机业务状况的查找分析,我们发现虽然国内业务发展趋势良好,但现状仍亟待进一步的改善。结合中国特色与国内外成功的移动手机支付业务的经验得出的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的新型跨产业合作模式是针对国内移动手机业务的主要问题———产业合作不完善———而提出的,此模式可以很好的运用于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同时,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是全国范围内的问题,因而对这些问题研究而得的结论和建议具有普及意义。

五、实施该项目所具备的基础、优势和风险

1、基础:

1)现实性:手机支付这项个性化增值服务,可以实现众多支付功能,此项服务强调了移动缴费和消费。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移动网络应用的不断成熟,移动支付作为一项便民的增值服务,已成为新兴的最具发展潜力的业务。

2)潜力大:据报道,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首个拥有9亿手机用户的国家,巨大的市场空间、庞大的潜在用户需求,使移动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移动电子商务的最大特点是“随时随地”和“个性化”,与以往的付费模式不同,它是一种全新的销售与促销渠道。

2、优势:

1)可行性:现代科技的发展就是让科技造福人类,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化,舒适化,因此对这一项目的创新与研究是与时俱进的。该设想是在对市场和技术做充分的分析后,结合人们生活的普遍需求构建的。

2)经济性:手机支付是支付方式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手机支付的推广和应用对于商户,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有着广泛的影响,有助于构建多元化的消费模式,推动社会潜在消费。

3)广泛性:移动手机已走入千家万户,手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使移动金融服务的发展条件基本成熟,移动支付业务必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六、项目的市场前景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大。移动支付在国内外发展并不顺利,除了面对来自信用卡,借记卡等传统消费模式的挑战,人们的固定不变的消费观念也使得移动支付业务一直处于徘徊阶段。如何针对它的缺陷,发挥出独特优势,整合同时依托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消费群体,创造出一个崭新的消费模式,推动人们的生活质量向更高层次发展。多元化的支付渠道共同促进了手机支付创新模式的诞生,人们也渴望着手机支付模式的普及,因为手机移动支付在便捷性上毫无疑问的成为所有消费品中的no.1,只需要通过点击就可以完成整个交易过程,而多元化的支付渠道以及支付空间的扩展。基于以上因素,我们小组认为本项目的研究具有独特之处和普及意义,是与时俱进的体现,并将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