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安全教育的感悟十篇安全教育的感悟十篇

安全教育的感悟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6:22

安全教育的感悟篇1

一、活动体验的独特魅力

1.主体性

学生是主动参与活动和自主建构道德价值体系的主体。与说教、故事、图片等方式相比,活动体验具有形式新颖、活动有趣、过程活泼、感悟内生等一系列优势,更容易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更易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活动为载体的德育实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体现在几个方面:活动过程积极参与,活动体悟积极思考,交流辨析积极总结(观点),活动拓展积极行动,实现身动(过程参与)——心动(思考感悟)——行动(知行合一)的统一。

2.内生性

德育是成长主体在教育影响作用下的品德自我建构过程,德育过程具有自主性、内生性。德育低效的现实告诉我们:“告诉式”德育和“认知输入式”德育只是浅层的信息“流经”,这种“流经”无法带给学生深刻的体验、感悟,自然也难以真正促进学生行为的改变,而活动体验则有助于促进德性内生。

学生在活动参与中由感触而感悟,进而产生交流。感悟交流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价值呈现过程,教师可藉此了解到学生最真实的想法,继而以此为教育资源,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活动体验后的情感体悟具有内生性,感悟交流具有真实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3.互动性

学生成长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互影响过程,它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命编织和交互影响的结果。教师可以以学生的核心感悟为辨析点,引导学生深入地交流、辨析、提升,从而对学生进行正向的价值引导,实现活动的教育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感悟分享的过程实际上是价值呈现的过程,交流辨析的过程实际上是价值澄清的过程,这种交流的互动性、辨析的教育性不仅有利于学生正向价值观的确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独立判断能力,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活动操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主体参与原则

班级活动的主体是全体学生,班主任在班会中起组织和指导作用。因此,在活动设计和操作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争取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地参与活动,尽量避免少数人在动在忙、多数人成为“看客”的不良局面。

【案例1】在《珍惜时间》的班会课上,为了引导学生珍惜不起眼的“小时段”,我开展了“猜猜90秒”的活动:

第一环节:

(1)所有学生闭上眼睛,老师发出“开始”的指令,学生开始在心里默默计时;当学生感觉时间够90秒的时候站起来并睁开眼睛,记住自己所用的时间,但是不能说话,不能指示其他同学。

(2)当所有同学都起立后,给出结果:有些同学60秒左右就起来了,大多数同学在75秒时就起来了,很少有同学坚持到85秒。

这一环节带给同学们很多感想,其中小a同学的想法比较有代表性:“原来短短90秒的时间竟如此漫长,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数自己心跳的频率,第一次如此清醒地感受到时间从身边一秒一秒地流逝。”

第二环节:

(1)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分成6组,每组8人,将学过的文言诗词补充完整。

(2)活动以抢答的方式进行,最先举手的小组获得答题权利,答对一题加10分,错一题扣10分;总分最多的小组获胜。

(3)活动开始时同步开始计时,到90秒的时候突然指出时间到,同学们注意力集中在小组竞争之中,根本没想到90秒过得如此之快,在大家感觉“太快了”“不可能”的震撼中结束游戏。

这一环节带给同学们极大的震撼。小B感慨地说:“同样是90秒,做不同的事情,感觉时间走过的速度完全不同。第一次什么都不做,感觉特别漫长;第二次大家都处于竞争的兴奋中,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当然自己也感觉很充实。”小C指出:“不管我们做什么,时间总是在飞速流逝。不同的是,如果我们只是静静发呆或者说笑打闹,那么时间流逝了我们却没有任何收获;如果我们充分利用时间好好学习,时间虽然流逝了,但是我们会感觉很踏实,因为我们收获了知识。所以,我们以后要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时间,不能让时间白白流逝。”

通过上述案例不难看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1)活动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活动时要考虑活动的参与度有多高。

(2)活动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为了吸引更多人参与,可以将学生分组,以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的形式开展活动,虽然有些同学不能亲自参与活动,但他们会为本组同学呐喊助威,精神上处于高度参与状态。

(3)教育过程要以学生为主。感悟的交流、辨析、提升过程以学生为主,积极引导学生的自我教育,发挥学生间的朋辈教育作用,培养学生成为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朋辈成长的主动推动者,促进学生群体发展。

2.体悟教育原则

在活动体验过程中,我们强调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从而获得有益的生命体验,形成关于生活与生命的积极的态度和情感,促进学生精神生命质量的提高。正如以下案例,活动的起点是“参与体验”,落脚点则重在“教育提升”,体悟教育原则是我们组织班级活动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

【案例2】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班会课上,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习惯的力量,我和学生一起做了“叉手”的活动:

(1)全体注意,请大家举起双手,手掌面对面地放在胸前;

(2)请大家跟着我一起将双手交叉握在一起,连续做10次,最后一次,保持交叉状态;

(3)请注意自己的手指是怎样交叉的,是左手大拇指在上还是右手大拇指在上;

(4)请问:你每次手指交叉姿势一样吗?说明什么?

根据现场统计,大部分同学右手大拇指在上,也有一小部分同学左手大拇指在上;但100%的同学每次手指交叉的姿势都是一样的,由此学生得出“习惯成自然”的结论,老师借此引导学生认识到“习惯影响人的行为”。继而告诉学生,习惯是在一定条件下完成某项活动的自动化的行为模式,它是人的行为倾向,是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它伴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不知不觉中随时随地地影响着我们。因此,我们要努力养成好习惯,改正坏习惯。

3.安全原则

安全教育的感悟篇2

新学期新计划,作为幼儿中班教师为春季作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整体的教学计划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春季幼儿中班教学计划本学期咱们两位老师将会更加严格要求自我,认真归纳上学期的工作,吸取经验,反省不足,在新《纲要》和《园务计划》指导思想的引导下,以儿童为本,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学期初,咱们根据班级的实际状况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共同讨论并制定了本学期具有本班特色的班务工作计划。

一、班级状况分析

(一)幼儿状况分析

我班现有幼儿30人,男孩15人,女孩15人。经过一年多的领悟和生活,孩子们在自我原有基础上都有了不一样程度的进步。咱们注重每个幼儿生活潜质的培养,如:系鞋带、扣扣子、拉拉练、整理床铺、掖衣服等。加强幼儿自我服务的同时并能简单的为他人服务逐渐构成了具有相对趋向的班级发展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缺点:

1、优势表现:

(1)个性发展较好。我班幼儿大多性格较开朗、活泼、乐群,能主动与人交往,也愿意用各种方式表达自我的情感。在跨班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表现自信、活跃。

(2)好奇心强,乐于表现。在科学活动中,孩子们常常兴趣浓厚、发言踊跃。

(3)活跃、好动,喜爱参与体育活动。我班幼儿精力充沛,钟爱参加赛跑、攀登等户外游戏等,大部分幼儿身体动作较协调、灵活。幼儿总体体质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4)班级常规进一步完善。进入中班,我班幼儿的规则意识进一步增强,大部分幼儿能较好的听取老师的意见,控制自我的行为,遵守班级常规。

2、不足表现:

(1)我班有部分幼儿,他们在群众活动中注意力持续时刻短、自我控制潜质弱的问题较为突出,需要教师针对他们的实际状况给予引导和教育。

(2)与操作活动中的活跃气氛相比,我班幼儿对于一些安静的活动兴趣不高。如,区角活动中,主动参与图书阅读的幼儿不多。同时,图书受损现象严重,一些幼儿阅读习惯较差。需要教师给予重视。

3、其它个别状况:

1、我班上学期有位新入园幼儿,交往潜质较弱、不能主动与人沟通。

同时,不愿主动参与群众活动。与其它幼儿之间的距离正逐步拉大。措施:进一步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和正确看待孩子的不足,同时,以情感入手,争取得到他们的信任,帮忙他们进到群众中来。

2、我班有个别幼儿,生活自理潜质发展尚慢,还不会自我穿脱衣服,进餐也需要老师给予帮忙。

这与其家长平时过多宠爱,包办代替过多有关。措施:在与家长沟通的同时,在班内用心鼓励他们自我动手,帮忙他们获得自我服务的成功体验,促进他们生活自理潜质的提高。

(二)家长状况分析

1、家园沟通进一步畅通

经过一年多的发奋,咱们老师已经得到家长们的认可和信任。日常透过多种途径与家长交流,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平台。家长们也常常主动与老师交流,了解孩子的在园状况,听取老师的意见和看法。

2、家长教育观念仍有待提高

透过日常观察、和家长沟通,咱们了解到一些家长或是忙于工作、或是教育意识不强,对于孩子的日常教育仍有一些观念上的误区。如,将孩子完全交给祖辈教养;强迫孩子过早领悟认字、写字等文化知识。

总的来说,我班家长的总体水平较高,对于老师的工作也比较明白和支持,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向。

二、本学期培养目标

(一)身体发展(包括早锻炼、动作技能、生活卫生习惯、自我保护)

1、早锻炼逐月安排:

三月份:巩固队列练习,领悟新的课间操,养成坚持每一天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四月份:练习课间操,领悟踵趾小跑步。

五月份:选定“六一”节目,用心进行排练。

六月份:练习、巩固做器械户外,领悟跑跳步。

七月份:领悟踢踏步,增强早锻的趣味性,提高幼儿的出勤率。

2、动作技能:

(1)鼓励幼儿用心勇敢地参加体育活动,不怕困难。

(2)跑步时曲臂迈大步,较灵活地控制跑步的速度和方向,上下肢动作较协调。

(3)领悟单手、双手向前上方用力挥臂掷物。

(4)探索多种户外器材的方法。

(5)学习并领悟使用简单的操作工具和材料,主动参加各种手工活动。

3、生活卫生习惯:

(1)简单、愉快地进餐,养成不挑食、不掉饭的良好习惯,领悟自我分发和收拾餐具,能主动饮水。

(2)继续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盥洗习惯,逐步学习并领悟自理大小便。

(3)引导幼儿独立、有序地穿脱衣服和鞋袜,将脱下的衣服整理好并学习并领悟自我整理床铺。

(4)学习并领悟收拾整理玩具物品,不乱扔废弃物,不随地吐痰,不乱写、乱画。

4、自我保护:

(1)用心配合成人进行体检,并愿意理解疾病的防治和治疗。

(2)既学习并领悟“领悟保护自我不受伤害”也要注意不伤害别人。

(3)记住父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及电话号码,遇到危险知道呼喊求救。

(4)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标识,知道如何注意安全,懂得简单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二)认知发展(包括:科学、语言、艺术)

1、科学

(1)鼓励幼儿主动观察和探索周围常见事物,现象以及变化的简单规律,并从中体验到愉快。

(2)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周围常见事物,能对事物进行连续观察,能发现事物或现象的差异和变化。(领悟简单的气象记录)

(3)感知声音和颜色的变化,沉浮等现象,有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4)初步了解沙、土、石等常见物质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5)明白这天、昨日、明天以及星期几的作用含义。

(6)活动游戏中,尝试领悟按一个难度对常见物体进行分类,并进行计数练习。

(7)操作活动中,用各种材料进行简单的尝试和探索,并能根据某些现象大胆进行初步的猜想。

(8)用心参加小组讨论的探索,培养幼儿合作领悟意识和潜质,领悟用各种方法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与方法。

2、语言

(1)主动运用语言与别人交往,大胆运用词汇,体验语言交流对自我的好处。

(2)愿意表达自我的各种感受和想法,钟爱探索提问,用心回答问题。

(3)钟爱读图书,能从阅读活动中体会到愉悦,愿意与别人交流自我的感受。爱惜图书,了解故事情节线索,引导幼儿认识页码。

(4)会复述故事,续编故事,领悟仿编故事。

(5)引导幼儿知道能从图书、电视、广播、口头交流等途径得到许多信息,从中获得知识、感受愉悦。

3、艺术

(1)进一步体验、探索和感知音乐的强弱与快慢,音调高低和音色。

(2)能发现并讲述周围生活中的完美事物,并能用多种形式大胆表现自我的感受与现象,并能创编简单舞蹈。

(3)更加熟练掌握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钟爱为乐曲伴奏,具备初步的协调配合潜质,逐步养成正确使用乐器,有序收放乐器的习惯。

(4)认识更多的美术材料,并领悟正确地使用它们,在活动中能体验成功感知愉悦感,乐于表现自我对事物的感受。

(5)领悟多种颜色混合使用的技巧,并能合理地装饰自我的画面。

(三)社会性发展

1、社会性认知

(1)了解社会生活中的主要规则,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知道遵守交通规则。

(2)知道自我是中国人,认识国徽,学习并领悟普通话,知道市内的风景名胜。

(3)知道我国传统佳节的由来及好处,“三八”、“五一”、“六一”让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地表现自我,感受节日的气氛。

(4)认识周围生活中简单符号和标号。

2、社会性情感

(1)引导幼儿持续用心愉快情绪,知道自我在长大,能做许多事情,知道自我有很多爱好和想法,并能大胆表达自我的想法和感受。

(2)引导幼儿选取活动主题,领悟制定活动计划,领悟谦让、轮流、分享,并能尝试解决有些及生活中出现的矛盾。

(3)乐于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乐意完成成人交代的任务。

3、社会性行为

(1)能按照正确的要求行动,初步了解并学习并领悟遵守幼儿园基本规则。

(2)不怕黑暗,不怕陌生人,遇到困难知道寻求帮忙,,自我能做的事自我做。

(3)能分清自我和他人的物品,不拿不是自我的东西,爱惜玩具、图书及日常用品,用后归还原处。

三、具体措施:

(一)根据幼儿园的教学大纲和本班的班务计划的要求,教师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勇于创新,不断的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钟爱和关心幼儿,尊重幼儿,对幼儿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坚持正面教育和严格要求相结合,注意个别教育和随机教育,使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影响。

(三)班内三位老师相互配合,统一要求,加强培养幼儿一日常规,根据每月、每周的教育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四)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拓展幼儿各方面潜质的发展。

四、家长工作:

(一)做好家园共育栏的定期更换工作,针对实际状况主动及时地与家长沟通、联系,交流教育心得。建立家庭与班级的联系机制,透过家园应对面、电话交流等多种形式宣传家教科学知识、指导方法、争取家长对班级工作的支持、配合。

(二)与家长经常持续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挑选贴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

(三)做好家访工作,听取家长合理的推荐,到达家园共育的目的与一致性。

(四)鼓励家长用心参加幼儿园里举办的各项活动,更好的了解幼儿的状况。

五、主题活动安排及资料

三月份:

1、组织幼儿与家长开展“我有多爱你”的主题活动。

2、能用语言向别人大胆表达自我的意愿与情感上的喜怒。

3、将数学也融入到幼儿生活和游戏中,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数学方法解决某些日常中简单的问题,如走楼梯时进行数数练习,找找咱们身上藏着的搞笑的数字,使幼儿明白数学的重要性。

从数学的趣味入手,加强个别指导,减少潜质差异。

4、重视环境创设的价值,根据探究主题,利用环境的互动作用,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参与环境的创设,让幼儿收集材料或将自我的观察和感受以绘画、照片等形式展示出来,增强幼儿观察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

5、开始安排值日生,每日两名幼儿。

主要工作:整理玩具、检查学具、摆放杯子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加强对幼儿生活各环节的管理,发奋做到保教结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领悟习惯

6、领悟新的课间操,配合园里做好评估工作。

四月份:

1、开展“我对你说”“大树和小花”主题活动,利用家长资源,布置环境。

2、领悟控制自我的情绪,不正因一点小事就乱发脾气。

3、创设交流的机会,注重语言教育的内外部整合,在一日各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注意渗透幼儿语言潜质的培养。

结合英语教学使幼儿能听懂老师简单的生活用语和教学用语、能主动用英语向老师和他人问候。

4、用心参加教研组的领悟探讨活动,认真对待园内科学观摩活动,多听、多看、多想,汲取养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五月份:

1、开展“小鬼显身手”主题活动,让幼儿用心参与活动。

2、利用一日活动中各个环节,随机进行安全教育,每次活动前提出要求。

与班上的同伴要友好团结,不随意说"我不和你玩"

3、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在幼儿的情绪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正确的坐、行、走、书写姿势的培养。

4、选好“六一”节目,并用心排练。

配合园里做好“六一”演出活动。

六月份:

1、开展“本土文化民俗民情”主题活动,使幼儿了解甘肃兰州悠久的文化民俗。

2、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潜质,充分利用阳光进行日光浴。

鼓励性格较为安静的幼儿主动参与

3、多观察、了解幼儿的状况,经常进行分析与反思,做好随笔记录,并对自我的教育方法进行反思。

4、配合园里做好特色班汇报工作。

请家长来班级观看或参加活动,使家长以直观方式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资料及教育方法,直接看到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教师工作状况,增强与教师的相互了解,增进情感联系,也为扩大幼儿的社会接触带给了条件。

七月份:

1、认真观察幼儿的活动状况,避免不安全事故,树立安全意识。

2、帮忙家长构成良好的教育观,使其认同咱们的教育宗旨、教育形式和课程模式,并支持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

安全教育的感悟篇3

【关键词】课内课外;凭借依托;阅读策略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不少于十年的今天,人们对语文教学仍有不少微词,有的还真正直击着语文教学的要害之处。如相关阅读的课内课外问题,人们没有去比较理想地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去促进着课外阅读,形成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充分形成。平时的语文教学,充分思考着,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着。现将自身课内阅读成为课外阅读凭借和依托的思考拙于笔端,期待就教于方家。

一、课堂阅读自主,让学生找到课外阅读成功的自信

人是需要自信的,小学生的阅读也需要有自信。作为阅读尤其就是课内外的阅读都需要学生能够自信,作为教师还应当多为学生去建立自信,应当为所有的学生都建立起自信。建立学生的自信,不是靠一两句名言就可以建立学生自信的,应当需要凭借实实在在的实践。教学实践比较有意义地告诉我们:课堂阅读自主,让学生进行比较充分的自主阅读感悟上的实践,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渐渐获取着实践的成功,是让学生增强阅读感悟信心的理想路径,也就在如此之基础上让学生找到课外阅读成功的自信。如和学生一起学习《稻草人》,教学时,让学生整体介入教材文本,让学生去自主阅读农人亲手做的放在田里看护庄稼的稻草人的前前后后。学生便从稻草人看到稻子长出了新穗,而为主人高兴;发现稻叶上有小蛾及很多虫子而感到的无比惊恐;自己无效警告而感到的愁闷;最终因蛾卵变成了肉虫吃光稻叶而为白白付出辛苦的主人的深感痛心。感悟到作品中的稻草人因能力所限,而无力挽救主人命运的痛苦心情。学生便从稻草人之心情的前后变化中发现,稻草人是一个忠诚、尽职、心地善良的人物形象。学生经过自己的阅读产生正确的感悟,自己正确的感悟获取着他人的肯定,看到自己努力的成功。由此,学生建立起自主阅读的信心。这信心不仅仅就建立在自己阅读感悟的课堂上,令人可喜的是学生便比较自觉地向着课堂以外去拓展着自己的阅读,去阅读到更多的课外读物。

二、课内感悟给力,让学生找到课外阅读成功的钥匙

应当说,我们目前所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S版,是在多次修订基础上的比较理想的教材,内容的丰富性是以往任何版本的教材所不能比拟的。说其就是姹紫嫣红的园圃毫不夸张,再说其是质地优良的富矿也显得比较真实。平时的阅读教学,怎样让学生去识别出姹紫嫣红的五光十色?怎样让学生挖掘到质地优良的矿产资源?需要学生去十分给力地进行阅读感悟,需要学生渐渐形成课堂阅读感悟的给力。其实,学生如果能够给力着课堂学习的阅读感悟,那形成阅读感悟的给力是完全不成问题的。如和大家一起学习《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所叙述的情节是通俗易懂的,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他的话前后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学生一看就明白这个卖矛和盾的人在卖矛和盾时带给人们的笑话儿。但小学生是否就能够悟出寓言故事所告诉人们的道理?应当说有学生是能够感悟得出的,但不可就是完全意义上的全部。所以,让所有学生都感到人们说话要前后一致,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自相矛盾。则必须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中,带着相关的问题去读,或者就在读中产生相关的问题。如学生读时,可以让学生去想着: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会想什么?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周围的人听会又会有哪些表现呢?学生能够在读中解决着如此的问题,那悟也就显得相当的给力了。尤其能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做到不带问题不读书,读书就去生发问题,就去解决问题。

三、内外巧妙联系,让学生找到课外阅读成功的资源

从一定意义上说,小学生还是比较喜好于课外阅读的。但不为理想的是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读物往往不能将学生引入比较理想的课外阅读境界。其中,最为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学生所阅读的当有许许多多的不适应性。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都比较有限,如果所阅读的内容与其生活不能发生理想的联系,那学生是不能乐而为之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学生推荐着比较理想的课外读物。为学生推荐着比较理想的课外读物,还应当从课内阅读文本之内容上去思考。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时,我们不仅仅就以这样为满足,学生知道在大年夜,一个小姑娘又冷又饿,在街头卖火柴。她擦燃了火柴,眼前出现了暖和的火炉、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这些美好的幻象。最后她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街头。学生知道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让我们看到当时社会的黑暗,也感受到了作者对穷苦儿童的深切同情。而应当去做这样的事情,告诉学生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之所以就是那样的全世界闻名,是因为安徒生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当学生能够知道这些后,就完全可能产生阅读其他安徒生童话的欲望。我们也可以推测或者坚信的是,学生如果真正得到安徒生的童话作品,那将会是理想意义上的如获至宝,也应当就是实质意义上的爱不释手。学生将会产生阅读感悟安徒生童话作品的强烈欲望和实际行动来。当然,让课内阅读感悟的文本成为课外阅读凭借和依托所可以联系的范围还比较广,我们可以凭借相关的主题内容,去联系学生可阅读的课外读物;也可以凭借相关作者所点赞的具体事物联系到其他作者对相同事物进行点赞的读物。

【参考文献】

[1]祁智.剥开教育的责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6

安全教育的感悟篇4

关键词:职业院校艺术概论安徽元素

一、职业院校艺术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职业院校基础理论课教学是困扰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难题。一方面,艺术职业院校学生在知识性强、相对枯燥的内容学习方面,效率普遍较低。多数学生的兴趣点不易于调动,组织班级教学活动相对困难,往往难以有效地按教师的意愿开展。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偏理论化,缺少学生们易于感知的、熟悉的知识与兴奋点。以理论体系指导赏析的本科院校文艺理论课模式,以及据此理念编写的艺术概论教材,并不完全适用于艺术职业教育。这就迫使我们思考如何更为有效地传输学生所需的知识。在近年来的教学中,笔者试图充分利用安徽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的优势,创建具有地方艺术职业院校特色的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模式。

二、安徽文化艺术元素的系统渗入是解决困惑的有效途径

通过数年的艺术理论教学实践,笔者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融入鲜明的安徽文化元素,将安徽特色文化艺术的精华有机渗透到艺术理论教学中,尝试探索具有安徽艺术职业教育特色的艺术理论教学模式。这样做有其特殊意义:一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安徽文化,特别是安徽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曲、影视、文学、建筑等重要艺术门类方面的名家、名作、流派。掌握安徽地方文化常识,是每一个安徽文化艺术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学生将来走上文化岗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二是渗入的安徽文化元素尽量选取与学生所学专业关联度高、学生了解和熟悉的艺术家、艺术作品为范例,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起学生的成功期待,鼓励学生对成名成家的学长们“见贤思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专业兴趣。三是安徽文化底蕴是培养安徽文化特色人才的重要标志。笔者认为,艺术职业院校培养出的优秀人才有两大特征,一是实践技能过硬,二是特色文化内涵,只有两者兼具,才是真正能够适应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强省”建设需求的人才。

三、“感知―感动―感悟”安徽文化元素渗入教学做法初探

渗入安徽文化元素,从而打造一门独具安徽职业院校特色的艺术概论课程,需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方法。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将其画竹的创作过程总结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这是对“体验、构思、表达”艺术创作过程的形象概括。笔者受此启发,笔者在近年来的教学中,针对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情绪化较强、对生动的形象更为感兴趣这一特点,因材施教,遵循从艺术感性到理性,从作品实践到理论的规律,对这个课题做了积极的探讨与尝试,遵循艺术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探索尝试“感知―感动―感悟”的层层渗入式教学模式。

首先从安徽艺术名家名作、安徽最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的直观感知开始,重在让学生充分感知安徽最具魅力的艺术形象。在最合适的章节内容中穿插多媒体课件,声、光、电、网并用,介绍安徽名家力作,渲染“中华气象、安徽风情”。例如:传统新安画派与安徽文房四宝(宣纸、宣笔、徽墨、歙砚)文化;安徽当代画坛部分代表名家画作(包括笔者学院历任名师和历届校友佳作);安徽民乐作品欣赏(包括笔者学院教师吴安明等安徽新民乐代表人物);闻名全国的安徽黄梅戏代表人物(编剧、作曲、演员―特别是校友中的马兰、黄新德等“五朵金花”、十朵梅花)及其代表作选段;以“东方芭蕾”花鼓灯为代表的安徽民间舞蹈选段等等。丰富多彩、门类齐全的安徽艺术名家精品展示,使学生对安徽艺术家、艺术作品有了初步的认知。

在领略安徽艺术的独特风采的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发掘艺术的情感内涵,使学生“感动”,也就是让学生因感知安徽艺术作品而“情动于中”,内心世界被作品蕴含着的深厚情感所打动。有些作品情感体现较外在,只需将作品投影播放给学生视、听,即可触发学生相应的情感反应,如:风景写生画、表现节日欢快氛围的部分安徽民乐和民间舞。而有些作品内涵更为深层,需有一定的文化阅历与生活经验方能产生正确的情感体验。如:安徽新创的舞剧《徽班》、黄梅戏《半个月亮》等,作品表现的内容复杂(剧情背景、人物身份及经历、恩怨情仇关系纠葛、内心情感冲突),形式上也高度综合,兼容舞蹈的表情性与戏剧的叙事性、徽域特色音乐的文化表现力之长。以职业院校在校生的人生体验与艺术经验尚不足以深入赏析和把握此类剧目的情感内涵,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课堂引领作用,对于作品的编创构思、剧情背景和人物关系、感情主题等做一些必要的交代与铺垫,引领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逐步理清剧情,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脉搏,进而引发同情与共鸣,如:《徽班》中徽班伶人对真情大义的守望,《半个月亮》中村姑对民族气节和家人挚爱的坚贞,都让我们看到了在民族危亡、社会动荡的历史背景下,底层小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中华儿女的情感品质,这种品质通过文化血脉世代相传,在21世纪的今天同样可贵。学生把握了作品的情感主题,对作品的赏析层次自然加深,从单纯看形象看热闹,逐步深入到领悟作品的内涵与本质。

相对其他艺术学二级学科,艺术学理论的主要任务是对各艺术门类创作、设计、表演的纷繁现象作整体性的观照,总结和探讨其规律,将其共性归纳、构建为完整的体系。无可讳言,这一学科定位决定了艺术概论课在强调艺术实践的高职院校中只能作为基础理论课存在。然而艺术概论课在影响艺术实践方面并非无所作为,其在影响、启发学生艺术实践上同样具有非常能动的作用―感悟。如果说“感知”的核心是艺术形象,“感动”的实质是情感内涵,那么“感悟”的关键在于审美感悟。实践证明,学生坚持不懈地通过直观感知和情感体验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活动,掌握一些艺术鉴赏常识和基本原理,是可以逐渐感悟到某些艺术创作动机、心得与感受的。艺术鉴赏活动的启发性效应,当随着学生对欣赏对象的熟悉、深入程度而放大增强。依据适当的知识点,结合学生易于感知、体认的安徽名家力作进行赏析,由于艺术家、作品表现的人物、情节、环境都是学生相对熟悉的,将更加有助于产生启发性效应,从中获得有益于实践的感悟。例如:在学生已感知、体验某个安徽文艺界新创作品的基础上,再有选择性地重点介绍编创团队成员情况,编创和表演人员的创作体会访谈,以及专家、社会各界对该作品的反响与评价等等。之后组织学生就此作品与教师、同学展开交流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感触。对于不积极参与交流的学生,则以课后作业、考试安排影评赏析题等考核手段,鞭策其参与。这样的训练坚持下去,学生的作品评析与感悟能力也会潜移默化地增长,其创作动机越来越强,可供参照的实践经验也会越来越丰富,对其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无疑具有重要的促进与配合作用。

参考文献:

安全教育的感悟篇5

走进日本的学校,我们才能深刻的解读它,走进日本孩子们当中,我们才能充分感悟他们快乐而充满自信的学习生活,感悟他们从小习惯的养成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感悟一:这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度

十几天来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日方不辞辛苦、热情周到而且细致的接待工作。这里的常规性礼仪实在是太多了,见面问好,低头鞠躬,人们是否彼此认识都要互相打招呼,公共场所三人自觉排成队、绝不大声喧哗等等,开始会让人感到不适应,但仔细琢磨,确实是互相理解、和睦相处的具体体现,是文明、儒雅、互相信任、理解的具体体现。干净整洁是日本的又一大特点,无论是繁华的东京街头,还是乡村小镇,我们没有看到一丝痰迹和烟头,哪怕是一小片纸屑。皮鞋衣服几乎不需要擦洗,因为大自然已给予你极好的卫生条件。

负责接待工作的几位导游、翻译及aCCU的清水小姐,给予我们极其周到的服务,哪怕是每个细节,都完全考虑到了。接待我们的各学校,也早已安排好日程,细到几时几分,时间一分也不会错。

随意走到街头、便利店、餐馆,都会感受到热情洋溢的服务,虽然语言不通,但都很客气、很友好,在这里,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高度文明和礼仪之邦。

感悟二:这是一个人民生活富裕,真正达到安居乐业的国度。

在日本,无论是国际大都会东京,还是普通城市、乡村,没有太大的城乡差别,农业作为一种职业,也有相当高的收入,社会保障能基本满足人们的需求,医疗、上学、住房都不是问题,无需为此操心和奔波。

义务教育小学6年,初中3年,全部免费。书包、课本、校服由政府承担,国家、地方和市县政府的经费全部按需到位,校长无需为钱奔忙。

我们访问的第二站是位于京都北面的与谢也町,这是一个只有25,000多人口的镇子(相当于我国的一个区),去年的财政收入20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亿,用于教育的11.7亿日元(人民币8,000万)只占财政的5%,看起来并不多,但这个町的学生只有1,560余人,学生人均达到了约人民币3万余元,教师工资全部由国家和京都府拨付,町、市一级只需要常规费用和日常开支,可见这是一笔多么可观的数字。

这里的各项工作计划性极强,每个学校只要年报准确合理,经费自然就能拨付到位。

教师工资全国有统一标准,根据工作年限逐年增多,平均每月2~24万日元(约人民币1.2万~2.5万之间),其他社会福利保障都能满足需要。

人们的生活居住条件及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健全,居住在乡镇的人们家家都是小二楼,也有前居住、后作坊的小型家庭作坊形式,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社会治安相当好。

感悟三:这里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本次活动我们共走访了8所学校(东京3所,京都5所),每所学校办学理念虽有不同,但体现的都是学生快乐成长,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

在驹入学园看到的“点亮你的世界”,是用佛教思想教育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去关爱他人;市场小学是“培养学以致用的学生,创造愉快的小学生活,对未来抱有梦想”;与谢小学“通过人与自然的接触,培养学生丰富的心灵,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等,理念不是空洞的说教,它们都以自己的目标,创设各种活动,培养学生丰富的人生。

每个班的班容量最多不超过40人,我们所看到的学校小班额11~15人,大班额也只有25人,人数最多的学校,初中800多人,小学386人,最少的学校只有86人。因此,老师包班上课,每周的课数量近30节(28、29节),量虽然大,但课业负担并不重。数学课如果超过20人,要由2名教师分层分班去上。

教育学生就是要让学生来当家作主,这一点在每所学校都能充分体现。例如这次接待我们的活动,就是学校与学生一起讨论商量,由学生一起参与的,有的学校邀请我们和学生共同上课,有的学校是学生领着我们参观,有的学生还和我们共进午餐,充分体现了学生当家作主的教育思想,在这里,真正感受到学生是校园的主体。

特殊儿童在这里被称为特别支援儿童,有相应的特别支援养护中心(特教学校),接收不同程度的有障碍学生,这些学生不仅没有受到歧视而且倍受社会关注,肢体有障碍、大脑有障碍,更有脑瘫的孩子、根本无法坐立的孩子,也被接收到这里入学,1~2位教师看护一个孩子,学校要按1∶1的比例配备师资,安排接送车接送,使这些孩子享受到与正常孩子一样的待遇。一些普通小学也专门设有特别支援班级,哪怕有一名这样的孩子也要专设一个班,由专职教师指导,学校还会专为一个盲孩子设立盲道,安装栏杆。我亲眼看到两名三年级的智障孩子由两位专职教师教导,手把手教给他们一些生活技能和方法。

感悟四:这里的孩子具有极强的动手能力和生活、创造能力。

每到一所学校,校舍、设施、设备均大同小异,没有太大差别,体育馆、游泳池、操场等一应俱全,图书、计算机等全部配备,更有我们国内几乎看不到的家庭料理教室。

小学、初中都设有家庭课,学做简单的饭菜和家务,还有车床、木工房、理科实验室等,琴棋书画样样俱全,家务理财个个精通。

老师和学校绝不包办代替。午餐时间到了,每个班级的值日生都会自己去推饭,自己分饭,自己收拾整理,整个过程全是学生来做。

让你意想不到的是,无论一年级学生还是初中生都能做到,而且做得很好。

每天中午饭后,学生会利用午间时间清理卫生,按卫生区划分楼道、墙壁、桌子,连厕所都是自己打扫。

一些农村学校还有自己的地,插秧、种水稻、种红薯、栽树、种花等活动十分丰富,收获时,他们尝到了自己种的大米和红薯,我们也一同分享。

感悟五:这里是一个相当注意细节、精致而严谨的国家。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名言在日本学校里得以充分体现。

学生午餐后,喝过的牛奶瓶(纸盒)要涮干净、折叠后放好,这看似一个细节,培养的却是一种良好习惯。

每天中午做午餐值日的孩子全部戴着围裙、口罩和卫生帽,这也是一个细节。每个人吃完饭后,都要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凳子放回原位,垃圾自己带走。

在日本十几天,我几乎没有看到垃圾乱放、纸屑乱飞、烟头满地的情况,甚至一丝的不整洁都没有。酒店、宾馆,一只漂亮的千纸鹤、一张小小的问候卡都让你感到温馨、可爱,商店、超市的每一件物品都精心包装,让你赏心悦目。

这点点滴滴的细节,构成了整个民族的精美与细致,我由衷的佩服与仰慕。两周的访问活动即将结束,留给我们的将是永久的回忆。

我们应该思考,应该学习些什么?

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应成为学校真正的追求目标。

安全教育的感悟篇6

我出生于一个教师之家,父母都是乡村一所小学的民办教师。

1993年中考,永康一中的重点线是479分,我以483分顺利被录取。然而,当了大半辈子民办教师的父母却让我改读义乌师范。父母的理由是:希望我能像自己的名字一样,如一条静静的河,做一个静静的老师。

小时候,对父母做的许多事,我并不理解。现在回头去看,我似乎有些明白了。

感悟一:许多像我父母一样的老一辈民办教师也许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成为名师,但是,他们却用自己的言行化民成俗,用一辈子的时间去诠释什么是“民”师。

感悟二:适合的就是正确的。当年,谁都无法预料父母给我做的选择是对还是错。但是,多年以后,实践证明,我确实是比较适合当老师的,特别是小学老师。年近40还拥有甜甜的、让人羡慕的童声,就知道老天对我有多优待。

我的1996~1998――安安心心做“命”师

就这样,民办教师的孩子,又选择了教师之路。但是,中师三年,我的心里一直是遗憾的,我一直怀着一个大学梦。毕业时,终于如愿以偿地被推荐到浙师大中文本科,当时全校有两个名额,送到浙师大之后二取一。

一切看似顺境,而最终录取通知书上却没我的名字。在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挫折之后,18岁的我伤心地离开了母校义乌师范,分配到一所农村中心小学――永康古山小学。一切都真的如命中注定一般。心灰意冷的我当时剩下的唯一念想,就是希望学校能让我发挥三年选修的特长,当个美术老师。

然而,希望再次破灭。我却接手了四年级一个班的语文和班主任。据说这个班级云集了教师子女和教师的亲戚朋友等“重点”户,班额近70人,让我接手是委以重任。我清楚地记得,当年,我的学生11岁,我18岁,后排学生的个头已经跟我差不多高。在家长们怀疑的目光中,我走马上任了。

然而,我是幸运的。在这所培养了许多优秀教师的农村小学里,遇到了我业务发展的第一位启蒙老师胡秋萍。当时,她是教导主任,她说的两句话,我至今记在心里:“你是块当老师的好料子,你就安安心心当一个好老师吧!走上讲台的最初三年是新教师发展的黄金时期,争取第一年合格,第二年胜任,第三年出成绩!”

在胡老师的呵护下,这条小河开始努力地在三尺讲台上流淌。胡老师手把手地帮我备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公开课――新教师汇报课,上的是《观潮》。为了让我说话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她一字一句地帮我纠正。放学后,胡老师手把手地教我做饭、炒菜。还有和我搭班的数学老师李笑吹,名义上我是班主任,但班级工作事无巨细她都不厌其烦地教我。记得那段时间,我被班里的一个男同学气哭了三次,她就教我一些独门绝招,把班里的一帮臭小子治理得服服帖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我得了急性肠炎住进了古山医院的留观室,李老师就整晚陪我打吊瓶。当我醒来的时候,发现病床上有许多纸飞机,仔细一看才知道原来是班里那帮最调皮的臭小子送来的祝福。那一刻,我第一次尝到了为人师者的快乐和幸福。于是,我开始爱上了这帮孩子们,我开始安安心心地做“命”师。

果然验证了胡老师的那句话,毕业第一年,我指导的学生作文三次获得了永康市一等奖。毕业第二年,我获得了永康市教师基本功大赛全能一等奖,所带的班级获得了全国雏鹰小队称号,我也因此破格进城了!这是我成长阶段的第一个发展期,感悟有三:

感悟三――许多事情我们不能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去影响周围。

感悟四――成长需要贵人相助。贵人就在我们身边。

感悟五――当我们用真心去爱孩子们时,他们一定也会用真情来回应。要好好珍惜和每一个孩子的缘分。

我的1998~2008――不小心成了“鸣”师

我1998年调入永康市实验学校,那一年刚好遇上4年一届的教坛新秀评比,实验学校人才济济,主要学科都由高手出马参评。为了不浪费名额,校长安排20岁的我参加劳技学科的教坛新秀评比。可是,没想到我却从此与劳技学科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永康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到金华市教坛新秀,从永康市优质课第一名,一路冲到全国。一不小心就成了一鸣惊人的“鸣”师。

时隔四年,学校让一直在劳技学科“不务正业”的我作为语文主力参加了小学语文学科竞赛,居然又收获了永康市小学语文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教学能手、教坛新秀。

好运接连不断。2003年,校长毫无征兆地让我接手了学校的少先队工作。当时,我已经是首个小班化实验班的语文老师、班主任,再加大队辅导员,一个人要做两个人的工作,怎么忙得过来?我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自己来做。所以,新队员入队、创办“阳光新地带”广播站、与永康电视合拍摄每周一期的“阳光新地带”电视栏目等,都是班里的学生和大队委员们帮我完成的。没想到,因为我的新手上路、手忙脚乱,那一届学生和大队委员的能力、学习成绩却出奇的棒。更没想到的是,2004年,在接手少先队不到两年时间,我居然被授予金华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浙江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同年,又很幸运地被评上了浙江省优秀教师。这条原生态的小溪,心无所求,却一路欢歌!这也让我坚定地相信:

感悟六:别让自己的发展太狭隘。只要学校需要、学生需要,什么都不妨去做做看。许多领域的思想、理念、规律都是相通的。

感悟七:为何心无所求却不求而得?因为一心只为学生、只为学校时,成就了学生、成就了学校,也就成就了自己。

我的2009――我想当“名”师

然而,我并非一开始就明白这个道理。曾经一鸣惊人的小河、曾经好运不断的小河在两三年时间内悄无声息地完成了为人妻、为人母两件大事之后,开始怀念光环笼罩的日子。于是,小河开始下决心,我要做“名”师。

2009年春天,小河开始冲锋陷阵。

2009年3月,金华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放在义乌开发区小学举行。我代表永康参赛,上的是《威尼斯的小艇》,我多么希望这“威尼斯的小艇”能重复一鸣惊人的神话,一路“开”到全国。抽签抽到第一天的最后一节课。当我信心满满地走进课堂,却发现教室里黑压压的一片军装,原来学生们刚刚军训回来。在我的教学设计中,从来没有想过如何让军训了一整天的“军装们”轻快起来,课堂沉闷得吓人,无论我怎么样努力,都找不到我反复试教《威尼斯的小艇》时的优雅和浪漫。“威尼斯的小艇”搁浅了。

2009年4月,紧接着的是金华市小学语文教坛新秀评比,地点又是义乌。我努力地想扳回一局,然而,噩梦继续。不管我如何努力,都走不出义乌2009年那寒冷的春天,以至于后来一听到义乌就心惊胆战。

许多老师都说,真佩服倪静川,如此顽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其实,老师们又何尝知道,我就像被缚的茧子,痛苦而又迷茫!不是说天道酬勤吗?为什么我现在如此地全力以赴、竭尽全力,却什么也得不到呢?

我开始静下心来分析原因。然而,破茧谈何容易!我的先生看我郁闷了一个春天,就带我出去放风筝。风筝,在风中快乐地飞翔,我却怎么也轻快不起来。这时,先生说了一句话:风筝太重了,怎么飞得高呢?

感谢2009年的春天,让我明白了:

感悟八:为什么苦苦追求却求而不得?因为太想要了,当我一心只为自己,心里只有自己的时候,就自然容不下别人了。当我眼里只有自己的时候,就看不到学生了,一个老师眼睛里没有学生的时候,能不摔跤吗?

感悟九:别把自己看得太重,放下,才能飞翔。

感悟十:有时候,失败,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家人,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我的2009――走近名师

于是,我开始努力地调整自己。

东风,悄悄来到我身边。

2009年5月,永康青年教师协会邀请我在教育论坛上谈谈自己的成长经历。没想到引起了当时论坛的另一位嘉宾――浙江省东阳市教育局基教科长沈兵的关注。一个电话让我幸运地结识了我的恩师卢雁红老师。

“胆子再大一点”

那天晚上,我意外地接到沈科长的电话,问我有没有胆量参与编写浙江省教研室中小学职业指导教材《学业、职业、人生》,我当时一口就答应了下来。没想到,第一次编写人员会议,居然见到了特级教师、东阳市外国语小学的卢雁红老师!看来,邓小平说“胆子再大一点”还是很有道理的。

卢老师没有一点架子,举手投足让人感觉就像一位和蔼可亲的姐姐。几次短暂的相处,卢老师都会问我,最近在看些什么书呀?我便随口胡说几本,胡说之后感觉有些惭愧,于是,便下决心开始看书,渐渐地,居然也爱上书、离不开书了。后来,看到了卢老师的自传,才知道:

感悟十一:阅读应该成为每个语文老师生活、生命的一部分。阅读的厚度和广度,决定了你的高度和深度。

用真诚为自己创造机会

卢老师的博学睿智、温文尔雅深深吸引着我,我很想成为她的徒弟!我在金华教育网上看到了金华市第二届特级教师跨县市师带徒的报考文件,于是满怀希望地报名,一路过关斩将,最后一关是面试!

面试时间是2009年10月25日,离面试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我接到了省名师工作站的通知,让我参加浙江小语名师班张化万工作室的面试。张化万老师也是我仰慕已久的大师。而两场面试的时间居然是同一天,真是天意弄人!我焦急万分,怎么办呢?我鼓起勇气拨通了卢老师的电话,当时卢老师的话我至今仍记忆犹新,她说:“静川,跟着张化万老师学习的机会很难得,你不要放弃。编写教材时我和你已经有过几次接触,已经相当于面试,你这个徒弟我收下了。你全力准备那边的面试吧!”

短短的几句话让我真实地触摸到了卢老师的善良和豁达。就这样,在同一天,我幸运地成为了两位大师的徒弟。这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

感悟十二:真诚与勇气,往往能够为自己创造机会。

教学是根基,科研是翅膀

齐白石先生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我想,那我就先死而后生吧。于是,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模仿张老师、卢老师的经典课,在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中开课。效果出奇的好,老师们都惊讶于我的语文课堂的突飞猛进。但是我掩饰不住内心的慌张,因为我明白此刻的我,只是依葫芦画瓢,并没有触摸到师傅设计背后支撑的理念精髓,这种没有根基的繁荣一定是短暂的。

2009年11月,永康教育局组织了一次名师送教下乡活动,我上的是卢老师的经典课《地震中的父与子》。一切都非常的顺利,课快结束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大灾大难面前不抛弃、不放弃是一种爱,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点点滴滴也是一种爱。孩子们,你能说说平时你所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吗?当时的课堂似乎已经达到了高潮,我满以为问题抛得恰到火候,但是结果却让我大吃一惊,课堂上一片寂静。我很郁闷但是心里却松了一口气,终于――出事了。

“死”了,就有重生的机会。2009年12月18日,金华市特级教师跨县市带徒集中培训,《浙江教育信息报》言宏记者的讲座《从平凡到灿烂――探索优秀教师的成长之路》中介绍卢老师的一段话让我眼前一亮:理论学习是超越的羽翼,要用理论来梳理自己的教学实践;教育科研是腾飞的翅膀,要从没有思想的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迈进。

我开心死了,这不就是武功秘籍嘛。两位师傅分别致力于“活动作文”“全息阅读教学”等几项研究,那我该研究些什么呢?又该如何去研究呢?带着这些问题,我拨通了永康教科所所长的电话。高所长的一段话我一直记在心里。他说:“教学是根基,科研是翅膀。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善于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变成课题,通过研究去解决,最终又将研究成果服务于教学。”

对,那我就从《地震中的父与子》这节课上遇到的问题入手。就这样,我的第一个带有自己思考的、真正意义上的课题《基于语文情感体验式教学的儿童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就在一位基层教科所所长的帮助下提炼出来了。

感悟十三:教学是根基,科研是翅膀。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善于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变成课题,通过研究去解决,最终又将研究成果服务于教学。

我的2010~2012――我真的成了“名”师

过程比结果更美丽

在跟随张化万、卢雁红两位大师学习的过程中,我又有幸结识了骆伯巍、吴卫东、汪潮、王崧舟、钱正权、虞大明等一批学术、人品都非常优秀的恩师。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更清晰了,对教育现象更敏感了,对教育研究更感兴趣了。看到一种现象,我会去思考,会蹦出许多奇思妙想,然后兴致勃勃地去尝试。比如,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我尝试将企业培训中的学习地图理论运用到学生习作启蒙中。我将我的想法梳理成第二个省规划课题《指向思维发展的儿童写作启蒙学习地图》进行实践研究……

在不断学习、主动磨砺、不断反思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另一片天空:先后被评为省小学语文教坛新秀、省教改之星金奖,科研成果获得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等,被授予金华市名师称号。当我取得一些成绩时,会和我的学生们分享。当学生们的作品在报刊上发表时,他们也会兴奋地与我分享。我忽然发现,原来:

感悟十四:获奖只是副产品,教师成长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教学,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学生!和孩子们一起享受成长的过程比结果更美丽!

感悟十五:实践、反思、写作,是教师成长的加速器。

生活与事业一样重要

也许,有人会问,你这样投入地学习、实践、研究,你累不累啊?说实话,真累!这些年来,几乎每一个晚上,我都从6点学习、工作到11点;几乎每一个周末,每个寒、暑假,我都在书房里度过;我放弃了最爱的逛街、美容、美食;这些年,我把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推给了老爸、老妈,还有他。

2010年11月20日,特级教师带徒第二次集训。我们几个徒弟本来想晚上和师傅一起聚餐,但是卢老师因为婆婆生病要照顾而提早回东阳。卢老师说:“家庭是事业成功的基础,生活与事业一样重要。”

感悟十六:事业与家庭是不可分割的,任何角色都不能缺位。张弛有度,才能事业成功,快乐生活。

感悟十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常怀感恩,不忘回报。

我的2013――学做明师

2012年11月,金华市教育局、金华市特级教师协会组织全市在职特级教师、名师赴西南大学学习。在听讲座时,坐在我旁边的一位特级教师说了一句话:“我们现在许多人都追求名师,古人说的却是明师,明如日月。”我心里猛地咯噔一下:高人慧语!这位高人是浙江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浙江省金华市柳湖小学校长倪军健。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我们要做的是“明”师,而非“名”师啊!

于是,我想起了父亲的话:“名师累人、庸师误人、明师育人。经师易得,人师难求。难就难在一个“明”字啊!”

于是,我想起了李卫东老师在《做名师,还是明师》中说的:老师当以“明”为目标,在“明”的过程中,找到无尽的乐趣,享受为师的幸福。

于是,一个目标已在心中越来越明朗:

安全教育的感悟篇7

一、对话教学的概念分析

“对话”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必然涉入学校教育领域,作为学校教育主要途径的教学必然会与“对话”联姻,从而在师生关系、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诸多方面发生嬗变,并逐步生成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我们称之为“对话教学”。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这样看来,对话教学回应时代精神的呼唤,彰显优秀教学的本质,无疑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广泛的探究空间。

二、对话教学的要素探究

(一)目标

对话教学并不刻意追求教学效率,即在单位时间内救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知识(显性知识),而特别关注对话过程中即时性的体认,更注重追求“感悟”目标的存在。对话教学宁愿牺牲学习的量来追求学习的质。

感悟是与训练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传统教学比较重视有形的、线性的“形式训练”,感悟由于它的潜隐性和长期性,常常被忽略。其实,感悟才是学习的核心部分,因为感悟是原文、原理、原德[1]。所谓“原文”即为文之源。意即把作文说教转变为儿童深入观察、用心体验、大量阅读、积极交流,让学生在感悟中发展感悟。为文时,儿童头脑中出现了这种感悟,然后用事实或过程铺陈出来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所谓“原理”即指感悟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功能。人的感悟可以驾驭众多的事物,在不同的学科都可以附着、迁移。所谓“原德”意指道德教育需要依靠人的感悟,只有心灵深处自发的感悟才能真正导引主体的道德行为。

对话教学则把感悟作为其终极关怀,并为之提供机制层面的保障。感悟作为过程和结果的“合金”,将在对话教学中日益浮现出来。

那么,如何表征对话教学中的感悟目标呢?这需要分析感悟的存在特性。感悟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1.整体性。数学家迪厄多内认为:“解决一个数学问题,首先不是逻辑,而是对这个问题的感悟。感悟是辐射状的思维,是一种整体的‘完形’。”这只有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以整体输入的形式逐步生成,线性的形式训练是难以奏效的。

2.体验性。肖川曾描述过发展的即时感受: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与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这种心灵和情感的体验也是一种感悟。

3.缄默性。波兰尼说过:“人类所能认识的远远多于他们所能告诉的。”感悟除了有完成的形态外,还有相当多的处在连自己都不能描述清楚的“愤悱状态”。

4.境域性。感悟的获得总是与特定的境域联系在一起,是对特定境域的一种直觉综合和把握。感悟的再次发生往往与类似境域的“再现”或“类比”分不开,并伴随着“似曾相识”的体验。

分析感悟的基本特征,利用其我们可深入把握并自觉实现对话教学的目标。

(二)场境

“场境”是勒温动力场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与人的需求相结合在人头脑中实际发生影响的心理环境。由于需求的作用,心理环境产生了场的动力。人的行为就沿着动力的方向向心理对象移动。对话教学中的场境应体现民主、平等、自由、开放、沟通、合作等特性,营造这一场境可从改革课堂常规、建立课堂礼仪切入。上海市一些中学在课上允许学生插嘴,允许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一貌似平淡无奇,按教育理论的眼光看来极为平常的现象,却引起包括中央电视台、《文汇报》、《解放日报》在内的众多媒体的关注,成为世纪之初教育界的一大话题。这个事例蕴含的教育意义十分丰富,就实践层面而言,主要涉及的是“课堂常规”的改革问题。课堂常规的积极意义在于维系班级授课的正常运作。然而,课堂常规不应以牺牲学生主动积极的意识和自由开放的个性为代价。对话教学中,我们应废“规范”而提“礼仪”,确定以“课堂礼仪”来引导学生课堂行为的理念。如我们与学生协商,确定了“倾听与表达”的基本礼仪。学会倾听的具体礼仪是:(1)耐心,不随便打断对方,不争吵;(2)积极响应,认真思考,通过点头、微笑、提问、解析、安抚、意译等方式作积极反应和意见反馈;(3)全神贯注,目不斜视,注意力集中;(4)有时作必要的记录。学会表达的具体礼仪是:(1)学会作有准备的发言,自由、大方、不紧张、不胆怯;(2)学会明晰、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说普通话,音量适度,口齿清楚,语言流畅;(3)学会真诚、坦然地表达,表现真实的自我;(4)学会有策略地表达,注意看对象、身份、场合,说话得体、艺术。

对话教学自由、开放心理场的形成,还与课堂的空间布局紧密相关。对话教学的课堂座位可以有以下几种安排:(1)圆桌型。类似于政治对话中不分等级、不分先后的席位安排,利于轮流发言或自由发言;(2)马蹄型。组内的“小马蹄”与组际的“大马蹄”相融合,利用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3)对阵型。面对面的两大阵营,适用于辩论;(4)舞台型。相对集中的一片空间,适用于小组表演或中心发言;(5)自由型。或在草地上,或在小河边,或站,或坐,适用于野外探究活动。转贴于

(三)问题

1.问题与知识。

“问题”(或“话题”,或“主题”,抑或’议题”)是对话教学的核心,它相当于传统教学中的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是以学科专家总结出来的学科知识结构为线索而展开的,其中也不乏提出问题。然而所提的问题并不是生活中的原始问题,也不是学生提出来的,而是教师为了方便引导新知识而精心加工出来的。对学生而言,这样的问题有点突如其来,他们并不明白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学生学到的知识没有赋予个人意义,因而并不是真正的知识。而对话教学中,知识退居到“谈资”的位置,问题上升为学习活动的核心。所有学习活动都应从实际问题入手,而学科知识则隐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问题是纲,知识是目,纲举目张。学生的知识生成,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将藉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得到实现。

“要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解决问题所获知识的随机性与零碎性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和平衡,就必须基于整体课程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来设计问题,要使各问题之间包含的学习议题多次地相互邻接和交叉重叠”[2]。我们不能确保学生在解决某一问题时实现该问题中隐含的所有知识目标。但是如果考虑了问题之间的交叉重复性,一个知识目标没有在这个问题中实现,也会在其他问题中实现,就可以较好解决这一问题。另外,知识在许多问题中被学生反复经历,这便于学生灵活地建构个人的知识,正所谓“知识的意义存在于知识的用法之中”。

2.问题的功能。

我们认为对话教学中问题的功能定位,既不是作为传统教学中知识导人的引子而存在,也不是作为知识获得后供学生练习所获知识技能的题库而存在,而是作为教学全程的统摄而获得全新的价值。建构主义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把确定真实事件或问题比喻成“抛锚”。一旦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教学内容和进程也就被确定。对话教学中,具有整体意义的“问题群”将一以贯之,伴随知识获得过程的始终。因而,对话教学中的问题具有定向、整合、导行、启发的功能。

3.问题的产生。

对话教学中问题的确定可采劝师生协商”的策略:

(1)先行预习——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与教材进行对话: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一内容?我已经学会了什么?我的问题是什么?

(2)小组讨论——学生根据已有的思考,在小组中开展对话,彼此帮助解决一些问题。其中不能解决的共同问题自然会逐步明晰。

(3)组际交流——进一步罗列筛选出共同的话题。学生可能提出许多超出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的探究性内容,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

(4)合理统整——一方面,协商毕竟是一个共享的过程,不是学生单方面依据自己的兴趣做出学习议题的决定。教师可从知识结构和整体课程出发,补充部分学习议题。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以“生活化”的事件统整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使问题结构化,形成“问题群”,为后续教学提供“蓝本”。

(5)展示问题——这是对前一阶段活动的总结,教师要借助技术手段,及时确定并公示本单元或本课时的学习议题。

(四)评价

对话教学的评价应是以生成师生双方的反思能力为终极目标,而“协同自评”[3]恰恰是以缄默认识模式为基础,凸显参与者自我审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一种评价模式,因而完全适用于对话教学的评价。所谓协同自评是指以当事者(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自评为主,在他人的协同下共同完成包括确定评价内容、制定评价目标、选择评价方法在内的一系列评价操作活动。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外显的,也有内潜;有可以直接描述的,也有只可以间接推断的,仅靠他评是不可能做到全面真实的。而自评恰好具有了解深入、掌握全面的特点。然而,没有他评,自评难免因缺乏参照而影响效度。于是,对话教学中,自评与他评找到了天然的联结点。

“协同自评”的目标体系包括三种指标:(1)规定性指标。这是由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最基本的指标。(2)选择性指标。这类指标供自评者参考,自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现实水平选择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对话教学中,应把“班级参与”和“课堂讨论”作为重要的选项。(3)随机性指标。由自评者在对话教学的过程中随机确定。哪个方面缺失就补充哪个方面的目标。“协同自评”模式比较强调“即时性评价”。就学生自评而言,可建立“学习反思卡”制:每次教学之前,发给学生“学习反思卡”,由学生自己将感想、收获、意见等自由地写下来,也可采劝学生互评法”,有“表格式”(将评价指标、标准等预先制表,由学生互相评议)和“讨论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民主、自由地评价小组成员)两种。就教师协同评价而言,可运用观察法、交谈法、深描法等,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即时性评价是随教学同步进行的,故一些评价信息资料很零碎,容易散失,须注意及时归类,建立“课堂学习档案”。档案袋每生一份,便于学生自我描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

综上所述,对话教学作为新的教育精神和现代教学改革的方向,无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将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改革家的加盟。对话教学一定会有历史性的、革命性的建树。

【参考文献】

[1l郭思乐,感悟学习的若干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2).

安全教育的感悟篇8

如何引导学生表达个性的体验感悟?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创设一个适合学生学习和交流的“谈话场景”,即可以创设“生活”场景,可以创设“实践”场景,可以创设“问题”场景,也可以创设“想象”场景,从而引导学生表达个性感悟。

创设;场景;个性;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体验感悟?这就需要创设一个“话场”,即教师和学生围绕话题创造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场”,让学生谈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这个“话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创设。

一、创设“生活”场景,激发个性感悟

“生活即教育”是现代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学习知识,这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而且能有效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教学时,教师根据文本特点和儿童年龄特征,通过创设生活场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其在再现生活场景中体验生活乐趣,总结生活经验,感悟生活真谛,引发人生思考,促进个性感悟的产生,培养语文素养。

例如,在学习《丑小鸭》时,结合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师让学生说出丑小鸭在成长中还可能经历哪些痛苦的生活场景:在黑夜中、雨天中、冰天雪地中……这些生活场景的创设,学生过去的生活经验被激活了,纷纷用自己富有个性的语言描绘了丑小鸭一系列不幸遭遇:黑夜中,到处一片漆黑,丑小鸭蜷缩在树桩旁,听着狼嗥叫,吓得全身发抖;雨天中,大雨冲毁了丑小鸭简陋的山洞,他颠簸流离的生活又开始了;冰天雪地里,又冷又饿的丑小鸭只好啃树皮填肚子……孩子的思绪遨游在语文这片童话般的世界里,有个性的感悟在生活经验中迸发,对丑小鸭的无限同情与爱怜在个性语言中淋漓尽致地表达。我们不但看到了孩子对丑小鸭的关爱,对生命的珍爱,而且看到了学生的创造力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语文素养在训练中得到培养。

二、创设“实践”场景,引发个性感悟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从陶行知先生的阐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动手对于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也正如宋代著名的诗人陆游说得那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动手实践创设有效的教学场景,让其在实践过程中理解文本、引发感悟、启迪人生,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如《詹天佑》一文中“设计‘人’字形线路”的教学,为了拓展学生的感悟空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创设了让学生动手实践的场景:第一步让全班学生分两组分别用简笔画画出‘人’字形和单线铁轨上山的线路。第二步分别让学生操作火车爬‘人’字形线路和单线路上坡的场景,引导学生根据画面比较哪种方法好,体会詹天佑的智慧。第三步让学生分组扮演各国游人,面对两幅画面,谈一谈自己的感悟,进一步赞扬詹天佑的伟大和创新精神。学生不但简笔画画得生动形象,表演游人栩栩如生,自己的感受也谈得深刻而有启发性。通过实践场景的创设,学生不仅对文本的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对詹天佑的聪明才智油然产生敬佩之情,个性感悟之语也由衷而发,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创设“问题”场景,提升个性感悟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场境,不但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在场境中沉思,在场境中领悟真谛。也正如鲍波尔所讲那样,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因此,教学时一定要大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地质疑,积极讨论,这样学生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就更加深入,表达独立感悟的内涵也更加深邃,更具有深刻性和批判性。

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天美景时,教师抓住“树木‘抽出’新的枝条”这个言语发展点,引导学生质疑比较:为什么不用‘长出’新的枝条而用‘抽出’新的枝条呢?学生通过充分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的讲“抽出”是一下子拉出来,说明生长的速度更快;有的讲都用“长出”与下半句“长出嫩绿的叶子”重复了;有的说‘抽出’比‘长出’表现的力量更大等等。这样通过质疑比较,学生的个性体验感悟得到提升,体会到了“抽出”一词更能突出春天生机勃勃势不可挡的生命气息。此外,学习《谁说没有规则》一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四次提到的“明明白白写”一词提出质疑:“规则‘明明白白’,为什么还有人不遵守?”学习《国徽》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最后一句质疑:“太阳能发光,所以能照耀着我,照耀着大地,国徽能发光吗,为什么文中说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通过质疑,学生找到了深入探究文本的“触点”,学生的感悟自然而然就会“入木三分”。

四、创设“想象”场景,启发个性感悟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内涵,借助教学重难点,创设“想象”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涵义,发展想象力,启发个性感悟,培养语文素养。

1.理解文本,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也叫“消极想象”,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模型、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教学时在朗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依据文本的描述启发学生依样画葫芦进行想象,帮助学生更深入领会文本内涵,启发个性体验和感悟。

如教学《杨树之歌》一课时,在帮助学生理解杨树唱歌给学步的小宝宝、白发的老奶奶、下棋的老爷爷听的不同表现后,引导学生依样再造想象,说“杨树还会唱给谁听,和他一起做什么?”学生在这方面有较多的生活积累,通过启发想象,生活中的许多场景很快在学生头脑中再现。这时,让学生模仿原诗,创作描写大叶杨的诗,学生畅所欲言:唱给种田归来的农民,请他在树下乘凉;唱给心灵手巧的农妇,和她一起编花篮;唱给天真的小同学,陪他一块做游戏……学生在展开想象的同时,又注意到语言文字的特点,同时也丰富自己的个性体验和感悟,拓展视野,启迪智慧,深深体会到人类与树之间共生共息的密切关系,拉近了杨树与人们之间的感情,感悟到要善待大自然的朴素思想。

2.多向思维,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文本后,根据教材的语言特点,在课文空白处、教学难点处理时或故事的延伸点等方面,鼓励学生从不同内容、不同角度去进行多向思考、想象,创造出新形象,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丰富个性体验和感悟,培养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促进语文素养提升。如教学《炮手》一课结尾时,教师提问:如果炮手回到自己的小村庄时,他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怎样做?这一问,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打开,生活体验又一次被激活,纷纷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多向思维,创造了动人的场景,表达了学生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有的说,虽然看到自己的房子化为平地,但是想到我们取得了胜利,我毫无怨言;有的说,如果不能保卫国家,家园现在还是被侵略者占据着,我还能回家吗?有的说,看到乡亲们正在我家的废墟中帮我重建家园,他们都说,让英雄流血了,不能再让英雄流泪……通过创造想象,学生既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又超越课文,深刻地感悟到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精神以及人们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3.感官刺激,无意想象

安全教育的感悟篇9

关键词:低段学生;阅读创新;实施策略

在教学低年级阶段的语文时,我似乎和广大同行一样,总有这样的潜意识,低年级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没有什么能够惊动四座的创造性阅读感悟,如果让他们去进行创新性阅读感悟,恐怕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但从一些教学案例来看,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创新阅读也是有兴趣和能力的,只要我们去科学地处理和安排,就能做好低年级学生创造性阅读,培养创新人才。

一、形成学生的创造性阅读需要学生去多形式地读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无论怎样的感悟乃至于创新性的感悟,读应当永远是其基础。我们可以完全这样去说,课堂上解决了我们低年级学生多形式读的问题,那学生是能够得到创新阅读感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的。如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首诗歌,就是要让低年级学生能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能逐步建立起向往美好大自然的意识,在一定意义上体会到亲近自然的愉快。教学中,我试着让学生静心聆听配乐朗读,孩子们虽然小,但那乐曲声似乎也让他们进入了朦朦胧胧的艺术境界,似乎也让他们看到“我”想变成大大荷叶的美好愿望。继而我又让学生去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他们读得十分卖劲儿,把自己看作是“雨滴”“小鱼”“蝴蝶”“蝈蝈”……他们也似乎感到自己就变成了荷叶,充满着无限的快乐。我还让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对读。学生们就像在对唱着山歌那样无限地投入着,这也为他们后来的迁移训练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最后指名读,让学生进行欣赏性朗读,他们都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评价呢!教学中我似乎看到了小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过程,也就是所有学生都能获以创新阅读能力和素养的提高。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真正意义上的感悟,在课即将结束时,我让他们进行迁移训练,“夏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你想变成什么?又怎么样呢?”孩子们先是悄悄地告诉周围的小伙伴,然后是趾高气扬地告诉全班同学,虽然老师就站在身旁,他们也似乎是旁若无人,因为他们道出了自己的真正而又略有创新意义的感悟。

二、形成学生的创造性阅读需要学生去多方面地感受

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比较贫乏的,阅读方面的感受以及感悟也比较缺乏,应当说这是低年级学生创新阅读感悟的最大拦路虎。如果我们的阅读教学不去比较切实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创新阅读肯定是形成不了比较理想的局面。平时的课堂教学我们许多同行虽然也在做着让孩子去阅读抑或是创新性的阅读感悟,但又往往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目的。剖析其原因,我以为是小学生的阅读感悟未曾能够让其成为真正的主人,致使绝大多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做着亦步亦趋的“创新阅读”,殊不知学生在亦步亦趋地走着,虽然是十分的安全,但他们永远是飞不高而且也是跳不远的。所以,在低年级学生的创新阅读中,我尝试着让学生去围绕文本内容进行多方面的阅读感悟,同时也尝试着让他们去进行着自己意向性的阅读感悟。因为我们比较有意义地发现,低年级的阅读文本虽然大多篇幅比较短小,但既有四季风光的描写,也有学生多彩生活的呈现;既能让学生从文本中知道真善美,也能让学生知道假恶丑;更有意思的是低年级学生业已开始涉猎到一定的相关人物杰出的思想品质;更有可能的是低年级课本中也开始有了借物喻人的传神作品,虽然还不是那么明显,但所描写的则是我们所要弘扬的相关意义上的民族传统。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学生为什么要去变成大大的荷叶?我们又为什么要做“我也要变成大大的荷叶”的迁移训练,这就不仅仅是语言训练的问题了,随之而起到理想目的的是一种真实意义上的启迪。

三、形成学生的创造性阅读需要学生去多渠道地悟

新教育积极倡导者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提纲中这样阐述过理想的智育:“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先生独到的见解给我们以极深刻的启迪意义。小学低年级的创造性阅读也完全必须促使学生走向智慧,而小学低年级学生创造性的走向智慧则必须赖于其感悟的渠道开阔。有学者曾对阅读教学做了一定层面上的剖析,即阅读教学应当含有三大层面:表层意义上的阅读、内层意义上的阅读、深沉意义上的阅读。如此意义上的表述,对于我们低年级学生的创新阅读来说也必须去循着这样的路径由浅入深地走,从这个意义上讲,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也不能光让学生去读、去背、去抄、去写,读背抄写的学生“气喘吁吁”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所以,在平时的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坚持让学生能够自主而又创新地解决由浅入深的阅读问题,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必须是由易到难的。平时学生的阅读,对文本坚持让学生以自己的思想、经验、积累去进行属于自己的感悟,尤其注意对学生类似这样的现象进行大加赞赏――“冰雪融化后是春天”。同时,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开始建立一定意义上的智力品质,多让学生去观察、去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总之,我们要多让小学低年级学生也开始进行一些非逻辑思维方面的训练,让他们去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产生灵感,提高创造水准和能力,从而为他们成为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玲玲.创造力理论与科技创造力[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1998.

[2]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

安全教育的感悟篇10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感悟能力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之一,在初中语文课程中扮演着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感悟能力的重要角色。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阅读教学必须注意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和阅读知识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良好的感悟能力能够提高学生日后解题的质量和速度,同时也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一、强化学生知识的全面性,以积累带动感悟

感悟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过程的优化必须依托于充足的人生经历和知识积累。因此,要想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感悟能力,必须强化初中生的知识覆盖面。首先,强化课堂知识积累。在这一环节中,知识获取和积累主要靠教师的帮助来实现,老师一定要选择合适的知识点进行扩展延伸,在语文阅读课程中引入军事、社会、科学、经济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紧扣阅读课程的内容,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另一方面,使学生的视野不断开阔;与此同时,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切忌死读书、读死书,初中语文阅读一定要在阅读中真正挖掘课文内容的人文内涵,真正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缩短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开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其次,加强课外知识积累。课外知识积累主要就是靠学生自己,学生在课下要多多阅读相关的书籍,加强积累,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语文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初中生找到源远流长的知识泉眼,开拓学生阅读视野。同时,老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文阅读条件、有目的、有计划的推荐一些优秀作品,选择与课文有关的作品让学生加强阅读,在阅读中不断积累,在积累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感悟能力。

二、提升学生学习的情感性,以情感提升感悟

语文是最富有情感的课程,这是它区别于其他特别是理科课程的最主要的因素。情感性是指语文教学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它通过美的事物激发人们的情感,唤起情感共鸣,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和学的积极性,通过在阅读中情感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首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环境,认真把握阅读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例如,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献给母亲的歌》课程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饱含深情的朗读和庄重肃穆的音乐来烘托氛围,进而培养自己对母亲的热爱和思念之情,让学生们明白,当我们相加思乡的时候,当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母亲是我们最坚实的感情寄托,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唱响一首献给母亲的歌;其次,不断强化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对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只有从内心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才能够真正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心理需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自行阅读、自行体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真正融入到学生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再次,用真情教育学生、感化学生。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相互感染的,教师用美好的情感和言行去感染初中生,必定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情感教育的良性发展。教师给学生讲解“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时,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时间一去不复返,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进而告知学生生命是有限的,应该珍惜生命,热爱生活。通过语文阅读中的情感教学,真正提升初中生的情感感悟能力。

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实践带动感悟

感悟能力作为一种学生必不或缺的综合能力,它不仅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情感感化,还需要实践的内化。“博于问学,笃于务实。”要想更好地培养初中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必须培养初中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水平,在实践中实现感悟的升华。

1.积极引导初中生进行语文社会实践。其一,为了培养初中生的阅读感悟能力,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专题报告会、读书会、问题研讨会等,在交流实践中提高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其二,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文竞赛、朗诵比赛等,在比赛中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其三,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关系社会。语文感悟能力的培养除了需要深厚的文化功底,还应该从生活中获取点点滴滴,在实践中感受社会、感受生活,进而提升自身的感悟能力。

2.培养学生感悟内化能力。从人的本能角度来看,一种是消化能力,另一种就是内化能力。在初中语文阅读学习中,内化就是把自己的知识掌握、实践感悟与自己的文化结构有机融合起来,用“内心”去品位、体悟思想,进而用自己的言行把自己的思想充分表达出来。

四、引导学生的联想意识,以理解推动感悟

说到底,感悟能力也就是更高一层次的分析能力和联想能力,在初中语文阅读中,学生可以通过在阅读中对一些关键词、关键语句的把握和联想,进而提升自身的感悟能力。详细来讲,就是需要老师培养初中生“窥斑见豹”的能力,斑指的就是阅读中的关键句、关键词,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深度分析,联想自己以往学习的知识点,不断拓展对文章内涵的理解;豹指的就是文章的中心大意或者主旨,初中生在充分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之后,通过主题更好地感知全文,进而实现对全文的把握。比如,在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阅读材料的时候,学生应该抓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思想,以“家乡”“亲人”“梦想”为关键词,通过联想以往所学习的内容和知识点,对“行囊”等词语进行重新诠释,不断提升自身的感悟能力。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良好养成。

参考文献:

[1]吴锐.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J].内蒙古教育,2008,(24).

[2]张凤君.感悟能力培养探微[J].新课程学习,2011,(12).

[3]艾庆华.沿用诵读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J].吉林教育,20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