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社区网络运营十篇社区网络运营十篇

社区网络运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6:24

社区网络运营篇1

从广州日报滚动新闻部,到烟台日报、宁波日报的全媒体记者,国内的全媒体阵营前赴后继,并从报业扩大到其他行业。对于新兴的全媒体,异议蜂起,高谈不息。但随着更多媒体的加入,在“全媒体”的概念外衣之下,不仅包裹着媒介融合的大趋势,而且蕴含了众多个体的有价值的经营新思维,即使人们未必完全认同全媒体,至少也会承认它是“变革正在发生”的一个符号。由此,本文尝试对国内全媒体实验诸样本的“合理内核”作一初步解读。

“全媒体”

既是姿态也孕育创新

如果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7年启动的“全媒体数字采编系统”工程催生了第一批旗帜高张的先驱者,那么,今年南方都市报、三湘都市报、石家庄日报等平面媒体,以及杭州华数、广东有线、上海东方等有线电视运营商的全媒体战略,则是又一波浪潮。早期的实验多限于硬件,如装备“全媒体记者”,新起的案例已在软硬件结合及应用层面作出了更多的探索。

对全媒体的呼唤和迎合,反映了传播权力向新媒体新受众的进一步转移。随着互联网崛起和受众碎片化趋势的加深,作为注意力经济典型代表的传统媒体,正面临着市场震荡的尴尬。美国有学者预言报纸将在2044年的某一天最终消失。在全球金融风暴中遭遇“雷击”的美国报纸期刊一家接一家,无疑加剧了人们的担忧。

与报业一样,危机其实也在逼近电视业。今天,谁也不能无视80后“下载一代”的举动。通过下载观看视听节目的习惯一旦普及到其他年龄层,“下载一代”进化成“下载时代”,将会重新定义“收视率”的概念,将会推动完全意义的网络电视台的出现。从好奇、探索、发现到演变出传媒的国家地理版图,可能只是个时间问题。具体到我国的电视产业,沿着三网融合方向前进的有线网的省域乃至全国范围的整合一旦完成,对于“台网分离”之后以内容提供为主业的各电视台来说,也将构成更大的冲击。已有多家卫视频道与视频网站签署合作协议,部分是由电视台的忧患意识所致。

由于市场在变化,因而全媒体至少是应变的一种姿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全媒体的试验者是在寻找突破口。因为一味地维持存量市场是不可行的,只有通过增量收益冲杀出去,才能确保持续经营。由于未来的市场肯定将发生质的变化,因而全媒体思路为创新提供了可能和契机。它更新了传统媒体的机遇窗口,为后者提供了全时陪伴受众的多样化选择。譬如读者们可以从刻板的报纸面孔中跳出来,同步看到记者在摄像机面前绘声绘色地讲述,这是令人惊喜和兴奋的。对传统媒体来说,首当其冲的挑战是如何把原有的竞争优势延续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当然,全媒体意味着新闻培训内容更广泛,意味着记者一个人兼做更多的事,采访、摄影、录音、写稿一肩挑,没有截稿时间,还意味着新闻中心与其他部门大量的“跨界合作”和沟通。但这是趋势,要么接受,要么退出。

“全媒体”的核心在于互联网

作为一种潮流和趋势的全媒体,其内容应该不限于“全媒体记者+新闻中心的独立运作+报纸网站手机移动终端户外视频各窗口的联播”,这只不过是对web1.0时代报网互动模式的强化和推广。

一方面,单单跨媒体终端是不够的。如果不同媒体形态的复合或叠加等于全媒体,那些跨国媒体集团岂不早就做成了全媒体王国?在我国,许多“全媒体”的做法,本质上却是对跨媒体的一种曲线接近。囿于无法在资本层面上进行所有权或股份的并购,因而各媒体在业务层面的各种联合、协作层出不穷。以前是业外资本踊跃进入媒体,现在则是在业内资本推动下的媒体业务或团队进入其他媒体以实现价值扩张。例如21世纪经济报道经营“经济之声”的广告业务,南方都市报在广东电台经营“南都视点”栏目,都属于业务层面的跨媒体运作。部分媒体还通过协作推进集团化。例如成都传媒集团于2009年5月起将旗下定位相似、形态不同的媒体分为三组,结对运行。其中都市类的成都商报、成都电视台经济资讯服务频道、成都电台音乐频率分在同一组,共享资源,深度合作。

另一方面,仅有内部全媒体数字平台的建设也是不够的。内部平台是媒介融合的成果之一,它在面向服务的it体系结构下,融网络、数据库、公用模块(评论、报料、流量统计、搜索等)、应用模块(采、编、发等)于一体,能够将内容资源数字化,业务流程整合化,大大降低了在任何一个终端落地的门槛,使内容制作、内容集成和营销等各环节在数字流中协同式、共享式地实现。并因这一数字化平台而对记者、对终端带来革命性的影响,这些影响还将波及体制机制的转换。

其实,全媒体运营的要害在于互联网。“全媒体”不是也不可能是大而全。即便从字面意义上来看,“全”媒体若要真正达到全覆盖无边界的水平,只有开放式的互联网具有这一潜能,也只有对互联网的全面融入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未来是互联网的天下。与内部网相比,互联网更难把握,也更有挑战性。由于互联网仍处于蓬勃发展中,因此全媒体运营实际上还没有人看到前沿。

从当前阶段看,各大媒体集团有通过平面、广电、网络、无线和户外,乃至音像出版和电影在内的跨媒体,实现类似电信业的全业务运营的模式,来形成新的垄断竞争格局的趋势。而真正意义上的全媒体,必将通过发掘新的蓝海资源,实现媒体、用户和其他运营商的多赢。

社区互动创造商机

互联网带来了许多社会变革。移动微博客twitter影响甚广,Facebook日渐成为社交超级大国。在web2.0时代,网络开始社会化,并从“产品导向”过渡到“过程导向”(对应现实生活,用户提供内容),将个性化、互动化、众包生产这三大特征发挥得淋漓尽致。人类的资讯和娱乐的建构、获取、解构和重构,首次遭遇到如此全球范围的草根革命。

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谈媒体影响力,已不单是“舆论影响力”了,而是文化、娱乐、交流、消费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力”。受众需要内容,也需要交流。在资讯丰富的时代,讲什么不再那么重要,怎么讲才真正重要。传统“内容为王”的理念正在被轮替,转变为“关系为王”、“交流为王”。而相对于综合影响力的要求,传统媒体各有各的弱项,报纸不惯娱乐,电视殊少交流,这些不足都有待于克服。能不能让读者变成用户,让“只读”变成“可读写”?能不能让观看变成使用,让“广播”变成“互动”?能不能以用户需求为师,做到“三好”:好看、好用、好玩?这些都构成了传统媒体面临的大课题。

不仅用户在改变,用户的聚合方式也在改变。国内最具人气的SnS社区之一开心网,吸引了新华社、文广集团等主流媒体的入驻,也激发了全媒体的社区化野心。在南都网的“鲜橙空间”里,任何一个注册者都可以加该报记者为好友,可以与报社总编辑交流互动。媒体人士透过受众点击,对产品也有了一种更直接的判断。广州日报旗下大洋网从去年开始实施“区域化”转型,改变游戏规则,由新闻网站变身为区域门户。瞄准珠三角区域的9个子网构筑成大洋网媒群,打造“新闻+城市生活资讯+电子商务+互动”的特色。类似例子还有解放网、华声在线、荆楚网等。

综上,全媒体可以定义为建立在数字化和网络技术不断完善、用户群体高度互动和各类终端功能协同基础之上的传媒组织的持续经营创新。这种创新是广义的、开放式的、无止境的。全媒体的涵义不是拥有所有节点,而是可增加无限多节点。技术和用户本身的交互是创造的重要源头。过去的媒体是“万物皆备于我”,现在的媒体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目前的web2.0时代,报纸网络版显得远远不够了,媒体网站重拾门户概念,承载起凝聚人气、实现互动和增值服务的多重功能。因此报纸主导网络为辅的局面在发生改变,互联网正在成为全媒体运营的主轴。

增值服务赢得市场

浮现中的全媒体赢利模式,正变得清晰起来。走在数字化的道路上,传统媒体即使转型为“内容提供商”也是不够的,内容提供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尽管这是起家之本。第二步,是实现与用户互联网化的互动交流。第三步,整合重组潜在的战略性业务单元。第四步,与更多的市场力量合作共赢。第五步,面向用户……

在杭州华数的互动电视服务中,包含有各个电视台的报道,也集成了很多互联网的元素,全媒体的味道很浓。例如关于圆明园兽首拍卖的新闻,用户可以投票表示同意还是反对,在屏幕上可以链接数字媒体库,可以综合检索,可以点击消费。另外,每个机顶盒配有号码,相互之间以及跟手机可以通信,与安防系统、城市交通信息系统可以互通,未来可以扩大到电子商务和支付、社会信息化支撑、在线舆情调查……已经初具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的形态。

在全媒体之下,媒体不仅在终端服务之前及其过程中与用户互动,而且可以利用互动中发现的商机,与更多的机构进行协作或竞争,进一步服务用户。泉州“有线+移动”推出“有线通”,也是一例。

赢利模式关乎成败。但是,这一模式毕竟写在纸上,毕竟只是一种路径,它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取决于媒体的实际操作。媒体要实现赢利,通常需要先找市场,再倒推过来整合资源,而不可能想当然。在全媒体实验中,不同媒体间的排异反应可以说出乎本能。就像全媒体出版,把传统纸媒出过的好书传到网上,或者把名人博客刻印成书,都未必如预期般理想。

社区网络运营篇2

本文截取报告部分内容,除原有的各行业网站访问质量、网络访问质量的关键指标、各行业网站综合性能对比、CDn对网络性能的影响、运营商网络性能对比五个方面外,2018中国网络性能报告》加入全新板块:各行业网站错误类型分析,六大板块综合呈现全国各行业网络性能状况。从整体上看,3月份的全国网络性能状况优于2018年2月。

一、各行业网站访问质量综述

访问质量包括三大因素,分别是首屏时间、首页打开时间、打开成功率。

1、网站首屏时间

首屏时间是指浏览器在显示第一屏时主页面消耗的时间,通常一个网站的首屏时间在2秒内为标准时间,5秒内用户可以接受,5秒以上就不可容忍了。

与2018年2月份的行业首屏时间相对比,互联网金融、金融、运营商、ota行业首屏时间增加,其它行业在3月份的首屏时间表现都有所提升。

其中达到标准水平的行业有:阅读、生活服务、社交、电商、在线教育

优化建议:

1.优化网站页面结构

2.尽量合并css和JS,压缩图片体积

2、网站首页打开时间

首页打开时间是指打开一个网页的总消耗时间,即从DnS解析开始到浏览器返回完成时的时间。

与2018年2月份行业网站首页打开时间相对比,快消,汽车,生活服务,新闻资讯,阅读,在线视频行业网站首页打开时间小幅下降,其他行业在3月份的网站首页打开时间都劣于2018年2月。

其中达到标准水平的行业有:运营商、阅读、电商、社交、生活服务、金融

优化建议:

1.减小页面体积及元素个数

2.页面内容较多时可使用图片懒加载技术

3、网站打开成功率

网站打开成功率是指成功打开网页次数与总访问次数的比例,反映了不同行业网站的健康程度。

与2018年2月份各行业网站首页打开成功率相比,ota,互联网金融,金融,快消,生活服务,新闻资讯,在线教育行业首页打开成功率提升,其它行业在3月份的网站首页打开成功率相较于于2018年2月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其中达到标准水平的行业有:金融、ota、互联网金融、运营商、新闻资讯、在线视频、在线教育、生活服务、电商、社交

二、网络性能关键指标概述

网络性能优秀与否直接影响了网站的首屏时间、打开时间以及打开成功率,其中影响网络性能的关键指标有:DnS解析时间、建连时间、首包时间、下载速度、延时、丢包率。

1、DnS解析时间:

DnS解析时间是指监测客户端通过域名解析服务(DnS),将指定的域名解析成ip地址的消耗时间。

与2月份行业各行业网站DnS解析时间相比,金融、航空、互联网金融行业网站DnS解析时间增加,其他行业在3月份的网站DnS解析时间都优于2018年2月。

其中达到标准水平的行业有:新闻资讯、在线视频、社交、电商、运营商、阅读、ota、金融

优化建议:

1.提升网站授权DnS的网络链路质量

2.合理设置DnS缓存过期时间

3.增加监控手段,及时发现DnS解析异常,快速解决问题

2、建连时间

建连时间是指浏览器与web服务器建立tCp/ip连接的消耗时间,tCp/ip连接三次握手的前两次握手的时间。

与2018年2月份行业各行业网站建连时间相对比,ota,互联网金融,金融,快消,新闻资讯,阅读,在线教育行业建连时间有所下降,其它行业在3月份的网站建连时间均要劣于2018年2月份。

其中达到标准水平的行业有:阅读、新闻资讯、ota

优化建议:

1.增强服务器硬件处理性能

2.优化现有网络的链路(如采购CDn服务、增加多线机房等)

3、首包时间

首包时间是指浏览器从发送http请求结束开始,到接收到web服务器返回的第一个数据包的消耗时间,体现了web服务器的性能。

与2018年2月份的各行业网站首包时间相比,电商,航空,互联网金融,金融,快消,生活服务,新闻资讯,阅读,在线教育,在线视频行业网站首包时间在3月优于2月。其它行业在3月份的网站首包时间均差于2月份。

其中达到标准水平的行业有:金融

优化建议:

1.加强服务器端处理性能

2.优化网络链路

4、下载速度

网站下载速度是指每秒钟监测客户端对网络资源下载的下载字节数,单位为KB/s。

与2018年2月份各行业网站下载速度相比,ota,互联网金融,金融,快消,汽车,社交,生活服务,新闻资讯,在线教育行业在网站下载速度上有所提升,其它各行业在3月份的网站下载速度均低于2018年2月份。

其中达到标准水平的行业有:在线视频、互联网金融、金融、汽车、快消、阅读、航空、在线教育、生活服务、ota、新闻资讯、社交、电商

优化建议:

1.增加服务器端带宽冗余

2.优化链路

5、延时

延时是指一个报文或分组从一个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个端所需要的时间。

与2018年2月份的各行业网站延时相比,ota,电商,航空,快消,社交,新闻资讯,阅读,在线教育,在线视频行业在网站延时上有所下降,其它行业在3月份的网站延时均比2018年2月份增加。

其中达到标准水平的行业有:新闻资讯、阅读、电商、ota、航空、互联网金融、在线视频、社交、在线教育、金融、运营商、生活服务、汽车

优化建议:

1.图片延迟加载或JS/CSS按需打包等方式减少请求数量

2.JS/CSS/HtmL压缩或图片压缩等方式减少请求大小

6、丢包率

丢包率是指测试中所丢失数据包数量占所发送数据组的比率。

与2018年2月份的各行业网站丢包率相比,电商,互联网金融,快消,汽车,社交,新闻资讯行业网站丢包率下降,其它行业在3月份的网站丢包率均高于2018年2月份。

其中达到标准水平的行业有:社交、新闻资讯、金融、在线视频、运营商、生活服务、电商、快消、ota、互联网金融、汽车

三、各行业网站综合性能对比

综合访问质量和网络性能指标对各行业网站综合性能进行对比。

1、网站综合性能评分标准:

根据各项指标所占权重将各项指标等分成相同的区间值,不同区间值对应不同分值,从而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数据中所展示的结果为加权后的分值。

2、各地区用户体验评分标准:

各地区用户体验得分情况是根据各地区用户体验指标中首屏时间、首页打开时间和首页打开成功率三项指标计算得出。

除电商、金融、快消、汽车行业外,报告中还涵盖了互联网金融、社交、ota、生活服务、新闻资讯、在线教育、在线视频、航空、电商、阅读、运营商等11个行业的网站综合性能状况及行业内各地区用户体验得分情况。

其他行业网站综合性能及各地区用户体验情况详见《2018中国网络性能报告(3月)》

四、各行业网络错误类型占比分析

2018中国网络性能报告分析了各行业网络错误类型占比top10,以下部分网站错误类型:

除ota、社交、生活服务、新闻资讯行业外,报告中还涵盖了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在线视频、航空、电商、阅读、运营商等11个行业的网站错误类型占比top10

其他行业网站错误类型占比情况详见《2018中国网络性能报告(3月)》

五、CDn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1、不同类型CDn加速效果对比

CDn对网络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建连时间、首包时间、可用性三大指标。

建连时间:未使用(78.08ms)、商用(52.64ms)、自建(61.32ms)

首包时间:未使用(218.93ms)、商用(135.90ms)、自建(137.28ms)

可用性:未使用(98.00%)、商用(99.07%)、自建(99.38%)

2、各地区CDn加速效果对比

六、运营商网络性能对比

1、运营商各时段网络情况

2、运营商各项性能指标详解

本次报告中共选了国内五个运营商作为评测对象,分别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铁通以及教育网,此次运营商性能指标解读以中国电信为例。

首屏时间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电信在全国各地区,在内蒙古地区的首屏时间最短,而在西藏地区的首屏时间最长。

其中将这五家运营商的首屏时间与2月份相比得出,3月份五个运营商中除教育网首屏时间有所增加,其他四大运营商在首屏时间指标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各运营商首屏时间及地区分布详见《2018中国网络性能报告(3月)》

各运营商首页打开时间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电信在内蒙古地区的首页打开时间表现最好,达到了4.32s,而在西藏地区的首页打开时间则表现最差,为14.82s。

其中将这五家运营商的首页打开时间与2月份相比得出,在3月份五个运营商中中国联通、教育网在首页打开时间有所增加,其他运营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各运营商首页打开时间及地区分布详见《2018中国网络性能报告(3月)》

各运营商网站首页打开成功率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电信在西藏地区的网站打开成功率最高,达到了99.63%,而在广西地区的网站打开成功率最低,为96.70%。

其中将这五家运营商的首页打开成功率时间与2月份相比得出,在3月份教育网、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各自所在地区的网站打开成功率均有下降,中国铁通、中国移动有所提升。

各运营商首页打开成功率及地区分布详见《2018中国网络性能报告(3月)》

各运营商DnS时间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电信在西藏地区的DnS时间耗时最短,为29.25ms,而中国电信在云南地区的DnS时间耗时最长,达到了230.68ms。

其中将这五家运营商的DnS时间与2月份相比得出,3月份中国联通的DnS时间有所减少,其余四家运营商DnS时间均有增加。

各运营商首页DnS时间及地区分布详见《2018中国网络性能报告(3月)》

各运营商首包时间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电信在江苏地区的首包时间耗时最短,105.27ms,而中国电信在云南地区的首包时间耗时最长,达到了472.39ms。

其中将这五家运营商的首包时间与2月份相比得出,3月份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在首包时间上有所增加,其余两家运营商均优于上月。

各运营商首包时间及地区分布详见《2018中国网络性能报告(3月)》

各运营商下载速度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电信在内蒙古地区的下载速度最高,达到了1573.99KB/s,而中国电信在西藏地区的下载速度最慢,仅为494.71KB/s。

其中将这五家运营商的下载速度与2月份相比得出,3月份中国铁通下载速度指标上有所提升,其余四家运营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各运营商下载速度及地区分布详见《2018中国网络性能报告(3月)》

各运营商建连时间

社区网络运营篇3

摘要:知识经济背景下互联网的出现不仅增强了知识传播的时效性,也提高了知识市场运作的效率。基于理论研究对现存的一类在线知识市场———非营利性网络问答社区的参与者行为进行分析,构建影响网络问答社区用户行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利用VensimpLe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就声誉和知识的自我效能二因素对知识贡献者行为的影响程度进行特定情境的仿真分析,验证二者对知识贡献者贡献行为的正向影响作用。最后对非营利性网络问答社区的维护与建设提出相关的管理性建议。

关键词:非营利性网络问答社区;系统动力学;仿真模拟

1引言

网络经济时代,知识的积累、共享、扩散和组合式创新的速度是传统经济无法比拟的,网络经济外部性的存在更使得知识对个人的贡献价值以网络节点数平方的速度增长。国内有关知识市场的研究目前多数集中在社会化知识市场、网络型知识市场和企业内部知识市场的理论研究和传播模型构建等方面。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技术的革新催生了知识传播和扩散的新通道和新机制,人与人之间的知识交流和运用方式均发生了改变,研究人员对相关知识市场的研究也逐渐从线下扩展到了线上,但现有的关于在线知识市场尤其是非营利性网络问答社区的研究还较为少见。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对非营利性网络问答社区中的用户行为进行了因果反馈分析,并对激励知识贡献行为产生的部分关键动机进行量化处理和仿真分析,以便探究其对用户行为的影响程度。

2文献回顾

网络问答社区将社交关系和问答机制相结合,通过问答互动这一途径将参与者的隐性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并以文本等形式展现出。基于用户行为的不同,一般可将知识市场的参与者分为知识搜寻者和知识贡献者。本文将其统一表述为网络问答社区,并按照营利与否可将其分为两种。

2.1营利性

网络问答社区谷歌问答是营利性网络问答社区的代表,虽然Ga已于2006年关闭,但在其上线阶段以及关闭之后的一段时期内,国外有很多国外学者就对这一模式的在线知识市场的影响和应用进行了研究,其中Jasimuddin基于用户自愿付费以便获得优质答案的假设研究制定了营利性问答社区的知识定价策略,为企业制定合理的建议价格提供了标准。Jafari等对谷歌问答社区的运行机制和研究者行为进行了系统动力学建模。

2.2非营利

性网络问答社区Huggins等从注意力经济角度出发将知识看作一种公共商品,并鼓励知识的自由分享。基于此种知识市场定义产生的网络问答社区带有明显的非营利性特征。此外一般来说要想从问答网站中获得高质量的信息回馈,一定的奖励措施特别是经济形式的奖励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奖励的出现往往伴随着答案质量的下降,因为外在奖励的存在,会降低和破坏用户对知识这种公共产品的认同感。所以本文所研究的非营利性网络问答社区本身不提供任何类似积分、等级和社区徽章的非物质奖励措施,而是着重于问题这一基本信息要素,进行“纯问题型”的知识共享。

3知识贡献行为的影响因素

现有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声誉、知识自我效能这两个动机显著地影响着知识贡献者的贡献行为。其中声誉是指知识贡献者所贡献的知识能够获得社区成员的认可程度,在问答社区中反映为个人影响力的扩大。而知识自我效能则是指知识贡献者对于自己能够为他人提供知识的自信感,问题复杂度、知识水平和风险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这种自信感,一般来说拥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人更愿意贡献自己的知识。

4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建模分析和仿真模拟。本文基于非营利性网络问答社区构建了简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社区内主要参与者行为进行建模分析和仿真模拟。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相关软件综述,本文选用VensimpLe软件进行建模和仿真模拟。一个系统动力学模型通常包括因果反馈图和流图,并用方程式进行定量描述。

4.1CLD图

基于上述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影响网络问答社区中知识搜寻者和知识贡献者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

4.2SFD图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问题解答者的行为也就是知识贡献者的行为是影响整个社区运行的关键。由于个人声誉和自我效能是影响知识贡献知识行为的主要动机,本文对声誉和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处理。

5仿真模拟

基于不同声誉度对解答者参与回答的问题数量进行模拟预测。

6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建立了非营利性网络问答社区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模拟部分就声誉和知识的自我效能这两个因素对知识贡献者行为的影响程度进行了仿真分析,模拟结果验证了二者对贡献者行为的正向作用。根据以上结论,本文针对此类非营利性网络社区的管理和建设提出如下建议:(1)努力构建学习型社区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增强在社区用户对知识的吸收转化能力,增大知识共享的互惠程度,加强了社区用户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助于整个社区形成良性的问答循环体系。(2)问答社区的用户在搜寻某一问题的答案时相当于将这一问题众包给了其他潜在的相关用户,知识贡献方也就是解答者所具有的某一专业知识正式知识搜寻方所缺乏的。而且由于知识搜寻方可以对某一答案追加提问,这样潜在的也增加了双方的知识存量,提高了两方的互惠程度。(3)惩罚机制的约束。一般由于一些用户的不负责任、特别是低声誉用户在获得低质量答案时,可能存在报复心理或是恶意攻击,从而反馈一些不真实的声誉信息。对于这种行为,问答社区的服务部门应建立投诉机制,以此来净化社区环境。(4)此外良好的社区服务环境也影响了社区用户行为,问答社区一般会根据用户关注的模块和已参与过的有关问题,对用户偏好进行挖掘,推送其所感兴趣的信息。要保障推送信息的准确性,就需要不断优化网站的信息推荐算法,删除无意义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蔡卫民,高俊山.企业内部知识传播模型研究[J].科研管理,2008,(5).

[2]齐丽云,汪克夷,张芳芳,赵笑一.企业内部知识传播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J].管理科学,2008,(6).

[3]郭韧,陈福集.企业转型中知识转移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5,(11).

[4]冯锐,李亚娇.社交网站中知识扩散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3).

[9]李勇.科学博客社群知识传播动力系统及其强化机制研究[J].情报科学,2015,(6).

[10]孙大桔.为什么很多人用很长的时间来分享知识?[eB/oL].

社区网络运营篇4

网络空间又称信息空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空间。曼纽尔•卡斯特认为:“网络是一组相互连接的节点。”③这些节点可以是个人、群体、组织、场地和其他各种社会设置。正因为如此,网络空间既非一种虚无的东西,也非一种单纯的物理现象,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存在。它由通信网络、节点和组织管理活动三个层次构成。通信网络是网络空间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网络中的节点则在网络空间扮演着交换者与协调者的角色,是网络空间得以存在的社会基础。不同节点能够产生何种功能,不仅取决于技术水平,而且取决于节点所在地及其组织者的社会文化特质。可见,网络空间是由社会行动者构造、设计和管理的特殊空间。依此认识,在网络虚拟社会中,网络空间的建设和管理才是第一位的管理,因为没有网络空间的存在,显然就没有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网络空间管理的工作机制主要在于:

(一)网络空间占领机制

网络空间占领机制是指,通过网络管理者的努力,取得网络空间的控制权,以便于对网络空间实行自主的开发、利用、建设、管理和处置,从而达到建设和谐网络虚拟社会目的的一种工作机制。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占领网络空间的提法,在网络政治学、网络军事学、网络社会学、网络管理学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屡见不鲜,不少学者提出了占领网络空间的观点,希望把网络空间建设成先进思想、先进文化、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生活方式的传播阵地。①不过,作为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一种工作机制的提法,本文算是一种开新。网络空间占领机制有其运行机理,正如在地域空间中,可以通过拓荒和夺取两种办法,取得相应地域空间的控制权一样,网络空间中,也可以通过建构和夺取两种方式占领相应网络空间。这两种占领方式都很重要,但建构是第一位的,夺取是第二位的。原因在于,网络空间并非一种天然产生的空间,而是一种人工建构的空间。没有信息网络的建构,就不可能形成自有的网络空间。但是,网络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无疆界空间,一旦建成谁都可能占领和利用。为此,对于网络空间占领,还须采取第二种方式,即夺取的方式。在网络虚拟社会建设与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实行网络空间占领机制,主要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本地信息基础结构建设,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均可上网;二是建设自有或者自管的网站,形成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三是大力发展网络文化信息产业,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四是积极开展自有网站推广活动,切实提升自有网站的良好社会形象;五是开办自有网站特色网络社区,让自有网站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欢进入的网络虚拟社会;六是加强与其他网站的合作共建,延伸自有网站的社会影响,拥有更大网络空间。

(二)网络空间监控机制

网络空间监控机制是指,通过网络管理者运用网络监控技术,依法对相关网站、网页和网民的信息行为进行必要的监视与控制,从而实现网络虚拟社会良性运行的一种工作机制。网络空间监控最早应用于企业生产过程的监视,后来发展到对整个网络运行和网民行为的监控。网警的出现是网络空间监控进入正规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有关组织机构开展网络空间监控工作。事实上,很多国家都建有网络空间监控机制。据英国记者理查德•沃特斯的调查,网络监控正在全球蔓延开来。②网络空间监控机制的技术运行机理有较高的难度,但其社会运行机理却非常简单,他正如一个幼儿园的老师看护儿童一样,在这个幼儿园为合法组织的情况下,这个幼儿园的老师只要通过它特有的专长,就能观察到大量儿童的行动,对儿童加以精心的照顾,确保儿童不走丢、不迷途,不出什么问题。事实上,网络空间的监控也是如此,网络监控者利用网络监控技术,可以进入网络空间的相应地方,并对网络运行和网民行为进行可靠的监视和控制,以保障网络空间中网络行为和网民行为的正当性、合法性和道德性。实行网络空间监控可以设置四道关口。一是网络主办者关口。网络主办者必须对自己的网站、网民负责,既不传播不当的信息,也要防止黑客攻击网站,修改网页。二是网络审查者关口。这主要是宣传文化和网络管理部门的职责。这些部门应该对本地辖区范围内的网络进行审查,具体包括网站建设审查和网络信息审查。三是网络安全部门关口。此关口主要是打击网上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四是网民群体关口。该关口可以是网民的一种自觉行动,也可由有关部门组织网民业余评审队伍等进行网络空间的相互监控。

(三)网络空间环保机制

网络空间环保机制是指,通过网络管理者以及广大网民的努力,对网络信息污染源(如黄色信息、垃圾信息、虚假信息等)进行清除,对有关网络信息进行层级分类并设置相应的传播限制,确保网络空间洁净环保的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工作机制。网络空间环保机制的推行,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上网环境,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一代不至于受到网上污染信息的毒害。目前,世界各国不少专家和民众都在为网络空间的环保问题摇旗呐喊,也有不少国家和地区的网站对网络空间的环保问题给予很大重视。从近处来说,我国的台湾地区就对网络空间的环保给予了较大的重视。一些网站专门设立了未成年人的搜索引擎,著名的“番薯藤”儿童网站就特别为15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设立了“小蕃薯搜寻引擎”,它根据西方国家的网站分级标准,以人工方式逐一滤选,搜录了8000多个中文网站,排除了其中一切含有色情、暴力等不当信息内容的网站,作为“小蕃薯搜寻引擎”可以搜索到的内容。这一举动,为少年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健康、无污染的网络环境。我国大陆也已开发绿色软件,用于网络信息的过滤。网络空间环保机制的运行机理就像现实空间的环保机理一样,现实空间有污染就要清除,要还人们日常生活一个良好的环境;网络空间中有污染也要清除,要还人们网络生活一个良好的环境。合理运用技术手段遏制网上违法信息传播是我国的主张。①当前网络污染对未成年人的毒害最深,为此,在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中,除要清理各种网络污染信息外,还应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建设一个乃至多个未成年人专门网站,以改变未成年人网站建设严重滞后和适应性不强、吸引力不大的局面,给未成年人可用的网络空间。

二、网民群体管理工作机制

网民是人们对网络使用者(netuser)的一种俗称。按照中国互联网中心的说法,我国网民是指平均每周使用互联网至少1小时的中国公民,即在我国现有条件下,上网计算机共享用户、利用网吧上网者等,凡是有条件并已上网的人都是网民,现在也包括利用手机上网者。网民是网络虚拟社会之本。没有网民就没有网络社会。然而,网民虽在现实社会中有名有姓、实实在在,但在网络虚拟社会中,他们则可因网络的技术特性和本人的行为特性而发生转化,并依据不同情况而分化出多重角色,成为网络空间目的不同、行为各异、各色各等的“网民”。面对网民的良莠不齐,开展网络虚拟社会的网民管理,造就一个遵规守约、文明上网的网民群体,便成为我国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重要目标。在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中,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须有相应的管理工作机制。这些管理工作机制有:

(一)网民教育引导机制

网民教育引导机制是指,通过对网民开展多种教育引导活动,使其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信息识别能力和诱惑抵制能力,从而做到文明上网、文明交往、文明发言、文明跟帖,有效促进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一种工作机制。网民作为网络虚拟社会之本,对网络虚拟社会建设有着特殊意义。但网民也分良莠,如果没有优良的网民,就不可能建设文明和谐的网络虚拟社会。所以,加强网民教育引导,使大多数网民以至所有网民都能成为优良网民,这既是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关键目标,也是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网民教育引导机制也有其基本的运行机理。当前的网络虚拟社会总体上来讲仍然是一种管治松散、运行无序的特殊社会场域。在这种社会场域中,一些思想素质不高、认识水平低、意志力不强的网民很有可能掉进这口网络“大染缸”,从而变成不良网民。这些不良网民在网络空间中污言秽语、盲从起哄、攻击谩骂。更由于受网络虚拟社会虚拟性和隐蔽性的制约,特定的网民行为很难明确地被观察和发现,更可能助长网上歪风。为此,非常需要对网民进行教育引导,以使其成为网络虚拟社会的文明创建者,而不是破坏者。实行网民教育引导机制可分网外实行和网内实行两种。网外实行就是在网民尚未上网的时候实行的教育引导。据调查,我国网民具有较强的集性,约占80%的网民集中在学校、机关、公司等地方,这就为网民网外教育引导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②尤其在各类学校,学生网民更为集中,更是进行网民网外教育的极佳地方。网内教育引导就是在网民上网的时候实行的教育引导。这种教育引导可由网站负责,可以通过登录时的弹出页面加以提醒,也可以通过网络管理员或网上飞字招贴来及时提示,以对网民进行引导。

(二)网民行为规范机制

网民行为规范机制是指,通过制定明确的网民行为规范来规范网民行为,改变网民行为的失范状态,从而促进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一种工作机制。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把“失范”看成是“规范”的对立面,即道德规范的对立面。③因此,必须懂得网民行为失范是什么什么意思。所谓网民行为失范,就是指网民采取不符合社会规则、不道德、不合法的手段去实施网上行为并达成不当目标的状态。根据这一说法,那么,网民行为规范则是指网民采取符合社会规则、道德的、合法的手段去实施网上行为并达成正当目标的状态。网民行为规范机制是建立于当前网民行为失范严重这一社会事实基础之上的。在当前的网络虚拟社会中,客观上存在不少的网民失范现象。如有的网民传播黄色信息、恐怖信息,有的网民开展网上、网上、网上传销、网上盗窃,还有的网民进行黑客攻击、病毒传播,更有的网民利用网络大造谣言、煽风点火,如“秦火火”之流就是如此。①这些都属于非为一般的失范行为。这些失范行为,不仅会对网络虚拟社会产生严重影响,而且会对现实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如不加以严格规范,网络虚拟社会将永无宁日。网民行为规范既是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基本要求。要搞好网民行为规范,关键做好两件事情:第一,制定网民行为规范。过去没有网络,当然就没有网民行为规范。现在有了网络,有了网民,再不制定相关的规范本身也就是一种失范。为此,必须尽快出台网民行为规范。这些规范应该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和网络虚拟社会中的民俗规范。第二,规范网民上网行为。要采用制定出来的网民行为规范对网民进行严格的约束,必要时,还要采用网民行为规范对网络失范行为人进行处置。

(三)网民社会工作机制

网民社会工作机制是指,借由社会工作的增能、减困等功能对有关网民开展社会工作服务,解决网民有关的社会关系失调问题,从而促进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一种工作机制。网民社会工作的提法在我国是最近几年才得以出现的。其背景是我国的青少年网民由于缺乏自制能力而对网络形成迷恋,或者受到网上污染信息的诱惑、毒害而变成问题网民的情况。为了帮助这些问题网民走出困境,一批社会工作者积极开展社会工作服务,这种服务深受家长和社会欢迎,应当成为我国网民教育引导机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民社会工作机制的运行机理在于,问题网民都有其成为问题网民的原因,问题网民也具有自身的潜能,弄清问题网民形成的原因,找出问题网民问题的症结,通过对其自身潜能的挖掘并增强其新的能力,可以帮助问题网民走出困境,促使问题网民向正常网民的转化。当前,我国问题网民在整个网民群体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单是城市网瘾青少年就达到2404.2万人,②这样庞大的问题网民队伍令人十分震惊,为此,极有必要确立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社会工作机制,加强网民社会工作,为问题网民提供社会工作服务。我国在最近几年中开展了一些针对问题网民的社会工作,这些社会工作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今后,在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过程中,我国需要建立一支特殊的社会工作队伍———网络社工队伍。③这支专门人才队伍的工作职责可以确定为两大方面:一是网外社会工作。就是在网外帮助问题网民解决问题,走出困境,实现“问题人”向“正常人”的转化;二是网内社会工作,即在网上及时发现并关心帮助需要关心的网民,通过网上聊天、接受咨询、建立网民小组等发现和帮助问题网民,并主动做好其他网民的工作。

三、网络运营管理工作机制

网络运营一般是指网络运营商对网络业务的经营。网络运营商就是经营网络业务的法人,实际上是一类经营网络业务的企业或组织机构。狭义地讲,网络运营商主要是指经营通信网络的网络运营商。广义地讲,世界上的网络运营商很多,除了经营通信网络的网络运营商外,还有经营网站的网络运营商,以及经营与网络相关的业务的网络运营商。由于网络运营商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往往拥有多家,相互之间竞争激烈,因而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各施手段的状态不可避免,遇有问题时,这些网络运营商睁一只眼闭一眼的情况时有出现。有些小区有多家网络运营商接入,而且相互之间并不搭界,这对网络管控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还有的网站由于追求点击率,置网民利益和社会稳定于不顾,黄色信息、暴力信息等内容,或者推出网络游戏奖励,吸引青少年学生长时间沉迷于网上,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针对这些情况,笔者提出几个与网络运营相关的管理工作机制。

(一)网络接点设控机制

网络接点设控机制是指,在地区性网络接入中,增设集中统一的网络接点控制环节,并将接点发展为地区网络管理中心,从而促进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一种工作机制。网络接点设控机制,是针对网络及其网络社会的无核化、扁平化、非科层制等特点,以及我国网络运营商各自为政所带来的,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与控制麻烦而确立的一种网络运营管理工作机制。在不同层级的地区性网络接入中,可以通过这种具有“科层制”性质的网络接点设控机制的作用,实现对网络信息污染,甚至网络社会冲突、网络黑客攻击的有效防控。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中,由网络技术带来的网络信息污染严重泛滥、网络黑客攻击全面升级,网络虚拟社会的信息环境比较恶劣,控制工作极为艰难。近年来,虽然有关网络控污的了不少,技术开发也在反复进行,但始终难见其效,主要原因是网络结构与社会组织的非同构性。解铃还须系铃人,网络控制技术的开发必须继续加强。但是,先进的技术如果不能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用途必定有限。网络接点设控机制的引入,则可将信息化的技术设控与科层制的社会设控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技术控制思路。依据网络接点设控机制的要求,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对网络接入的管理,成立地区网络管理中心(简称地区网管中心),从制度上、技术上保证对入境数据流进行必要的和良好的监控;所有网络运营商在本地的信息传输业务,必须通过地区网管中心集中办理、统一接入,并自觉接受本地区网管中心的审查、监管;网络技术开发部门则应切实加强接点设控技术的开发,吸收科层制组织管理的优点,使网络虚拟社会的无核化、扁平化与现实社会的有核化、科层化达到有机结合,确保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更为方便,更为有效。

(二)网络具名登录机制

网络具名登录机制是指,网民上网时需采用自己的真实姓名、身份或相应代码进行登录,方可在网络虚拟社区的全部或局部空间自由实施网络行为,从而促进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一种工作机制。网络具名登录制度也叫网络实名制,做得好的国家是韩国。①我国对网络实名制曾热议一时,但不了了之。其实,我国并非没有推行网络实名制,许多组织内部网或某些特定局域网多已实行实名制,我国高校校园网早已实行实名制。②现在的问题是,网络实名制能否在更大范围,或更多网站推广,或应在多大范围内推广的问题。网络实名登录的运行机理说来非常简单,就是每个网民都应对自己的行为自己负责,进而规范每个网民的行为。这一制度为何推进如此艰难,笔者觉得运营商有重要责任。这是因为,实行网络实名登录后,网民的网上行为将受到无形的限制,他们上网将小心翼翼,上网次数和点击率都将大为减少,这样,网络运营商便不乐意了。当然,这也不是惟一原因,其实政府也有所顾虑,网络实名制可能限制公民的言论自由,可能带来网民隐私权受到侵害,或容易引发网民之间在网络空间的正面冲突等,这也是一些重要原因。客观地讲,网络实名登录,对网络运营商和网民都是既有利也有弊的事情,但一般来说是利多于弊。尽管利多于弊,我们总体上仍然倾向于将网络实名制改称为网络具名制,用以软化“实名”的刚性。基于此,当前网络具名登录机制的建立,可以如此实施:第一,开展网站分级分类管理,采取网络特定空间实名登录制度。第二,有效保护网民的隐私权,实名登陆后要能够隐藏网民实名信息,防止网民之间的正面冲突或网民之间的拉帮结派。第三,强化对网络运营商的行为管理,禁止网络运营商滥用网民资料。总之,网络具名登录制度虽然是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一种好的机制,但广泛推行却也需要倍加慎重。

(三)网络运营控时机制

网络运营控时机制是指,为了保护某些网民的健康和利益,对某些网站或网站栏目的开放时间进行必要控制,从而促进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一种工作机制。网络运营控时机制的设想,来源于我国对网吧和某些娱乐场所开放过程的控时管理。近年来,我国对网吧的控时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受到了青少年、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欢迎,但对网站或网站栏目的控时管理问题很少有人提及。事实上,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也可以从时间上做文章,对某些网站或网站栏目的控时管理显得同样重要,它也具有较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网络运营控时机制的运行机理在于,通过对某些网站或网站栏目开放时间的控制,确保某些自制力较弱的网民不再彻夜沉溺于网上,以增加这些网民的学习与休息时间,维护他们更为切身的利益。提出这一机制是很有针对性的,这种针对性的指向主要是青少年网民。目前,我国有大量的青少年网民痴迷网上,沉溺网中,不仅损害了他们的身体,耽误了他们的学业,而且给他们的父母、家庭带来了不安,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严重影响。据观察,某些“家有网痴”子女的家长,往往生活在一种极度痛苦的心理状况之中。网络运营控时机制的实行,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不仅需要社会科学的指导,而且需要技术科学的帮助。就一般情况而言,笔者觉得可以考虑从三个方面初步试行:第一,网站开放时间控制。对于一些青少年网站,尤其是游戏类网站或游戏类栏目,应在星期一至星期五严格限制开放时间;第二,网络游戏时间控制。网络游戏应分段安排,设置每段游戏的时间限定;第三,网站登录时间提醒。青少年游戏类网站和栏目,对登录超过一定时间的网友要给予明显的提醒,对超过较长时间的网友要发出某种警告。

四、网络综合治理工作机制

网络综合治理是建立在认同网络虚拟社会已经形成的基础上,对网络虚拟社会的社会行为、社会活动、社会秩序、社会治安、突发事件等进行的一种综合性社会管理,目的是全面维护网络虚拟社会的安定秩序,打击各种网络违法犯罪,解决各种网上冲突和纠纷,以形成文明和谐的网络虚拟社会新局面。网络综合治理是一个全新的网络虚拟社会管理范畴,因而要实现对网络虚拟社会科学有效的综合治理,一方面要主动地向某些先行国家或地区虚心学习,另一方面要结合本地的情况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和积极实践。根据目前国内外创造的相关经验,笔者认为,网络综合治理主要应突出以下几个重要工作机制的建立。

(一)依法依规管理机制

依法依规管理机制是指在网络虚拟社会的综合治理中,突出法律的权威地位和法规的重要作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其程序要求对网络虚拟社会的社会成员、社会行为、社会活动、社会秩序、社会治安、突发事件等进行管理,从而推进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一种工作机制。网络虚拟社会的依法依规管理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一种共识。西方国家尤其美国、英国、德国和亚洲的日本、印度等网络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对网络虚拟社会的依法依规管理给予了高度重视,他们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创造了某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我国对网络虚拟社会的依法依规管理也比较重视。1994年以来,我国颁布了一些与互联网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并通过对刑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条款的补充修订,实现了与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对接。①当然,我国目前的互联网立法仍很审慎,目的是为互联网的发展预留空间。这种思考虽是必要的,但互联网立法客观上也需要加快。要依法依规对网络虚拟社会进行综合治理,需要切实做好两件事情:第一,树立依法管理意识。网络虚拟社会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场域,许多公民并不知道对网络虚拟社会中的行为也须负法律责任,甚至一些“网盲型”的领导干部也并不清楚这些事情。这就需要加强教育引导,不仅要向广大公民而且要向领导普及网络法律知识。第二,切实加大执法力度。近年来,政府部门对网络执法非常重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在,网上问题较多,必须进一步加大网络执法力度,以对网络虚拟社会的违法犯罪行为起震慑作用。

(二)公共应急管理机制

公共应急管理机制是指,在网络虚拟社会发生具有重大社会危害和重大负面影响的突发性事件时,政府机构和公共部门能够及时应对、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确保网络虚拟社会秩序井然、现实社会和谐稳定的一种工作机制。网上突发事件是一种公共事件,互联网公共应急管理的问题是我国政府机构和公共部门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近年来,我国网上突发事件常有发生,有的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开展网络虚拟社会公共应急管理机制的科学建构,是我国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现实研究课题。正如现实社会中大量存在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一样,网络虚拟社会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如由于病毒传播导致电子商务网络中毒,可能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由于黑客入侵导致电子政务网络瘫痪,可能带来政府形象受损;由于木马偷盗导致考试试卷泄密,可能严重影响社会公平竞争。除此之外,网络虚拟社会中的突发事件还有网络的发生,网上反动、暴力、造谣、中伤,以及黄色信息等的公然传播等,也应该属于网上突发事件。这些网上突发事件,都要求建立一种综合的有效的公共应急管理机制。网络虚拟社会的公共应急管理与现实社会的公共应急管理有所不同,政府部门可考虑成立专门的网络发事件应急办公室,做好应急预案。同时可采取以下办法处理不同个案:对于所有侵入性突发攻击事件,最好的办法就是隔离性备份;对于各种恶意性信息传播事件,通常的办法就是通过监控及时删除;对于各种聚集性群体突发事件,一般的办法就是堵疏结合,既要做好网民的工作,也要做好网外群众的工作,以免扩大蔓延,影响更大范围的社会稳定;对于各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关键的是将行为人绳之以法。

(三)社会协同管理机制

社会协同管理机制是指,在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中,在强调政府责任的同时,充分依靠多元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和社会联动,既重视规制性行动也重视志愿性行动,以形成一种有秩序、有规则的相互协同的自组织系统,从而增大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功效的管理工作机制。协同管理机制导源于德国科学家哈肯创立的协同学。他认为,协同学乃“协同工作之学”,“是安排有序的、自组织的集体行为的科学”。①在一定条件下,子系统间通过非线性作用产生的协同现象和相干效应,可使系统形成一种自组织结构,从而放大系统功效。在网络虚拟社会的综合治理中,社会协同管理机制的建构目的,是解决单纯的政府包揽工作负担过重、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当今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需求多样,事务繁多,问题复杂,单纯依靠政府之力难以解决全部问题,这就需要动员社会组织和热心公众参与。社会组织和热心公众的广泛参与是社会协同管理机制的核心内容。当然,这种参与是志愿性的,而非规制性的,它可以承接政府让渡的权利和业务,但始终不能取代政府的地位和责任。社会协同管理的基本格局应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在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中,社会协同管理机制的实行,关键是要做好以下事情:第一,全面增强社会协同管理意识。各级党政部门、公共机构、社会组织、社会公众都应有“网络影响千万家,人人都要管好它”的思想,并形成强烈的社会协同意识。第二,科学建构社会协同管理框架。这个社会协同管理框架就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框架。第三,合理提供社会协同管理条件。政府部门可采取向社会组织购买社会服务等有关方式,为社会组织和热心公众提供必要的参与条件的支持。

五、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虚拟社会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场域和新兴的社会形态,它是一把“双刃剑”,其形成和发展,既能为人们带来诸多的利益,也能为社会带来诸多的风险,以至造成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与个人麻烦。这就需要对网络虚拟社会实施有效的管理。然而,网络虚拟社会的结构复杂,利益相关者众多,借由网络虚拟社会争取各种利益的人群各色各样,不同网民的网络行为又有很大的差别。加上网络虚拟社会既具有虚拟性也具有现实性,既具有开放性也具有隐蔽性,既具有技术性也具有社会性、既具有集群性也具有分散性等特点,要对网络虚拟社会进行管理,并非一件简单易行、一蹴而就的事情。为此,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从多个方面入手,建构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工作机制,才有可能取得好的管理绩效。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以上所建构的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工作机制,并非某种单一的、个别的工作机制,而是一个由四大类十二种工作机制组成的工作机制体系。

社区网络运营篇5

3月8日,天涯社区的游戏平台低调上线。在目前的版本中,天涯游戏平台集合了所运营的游戏产品及相关活动、充值、客服等模块,还提供其他游戏功能。据《it时代周刊》了解,天涯游戏平台现运营网页游戏五款,年内将每月引进至少一款新产品。

除此之外,包括人人网、开心网在内的多家公司已经全面进入网页游戏联合运营领域,这些拥有庞大访问量的社交网站,正在尝试将无法立即变现的闲置流量通过网页游戏的方式转为盈利。

百家争鸣

近年来,我国SnS社区网站发展得红红火火。

本刊记者从人人网了解到,截至去年底,人人网已经拥有近1.5亿注册用户,接近国内网民总数的1/3。“人人网也成为这个领域最大的开放平台,吸引了超过1000多家第三方开发者提交的上万款app(应用程序),有超过2000款第三方应用上线使用。”

随着SnS网站用户的增多,除了传统而单一的营收模式――网络广告外,网页游戏也正在成为国内SnS网站的新探索点。数据显示,陈一舟的千橡在旗下两大强势SnS平台――猫扑和人人网的推动下,将低成本的网页游戏产品(亦称为Soeialgame)收入做到了7700万元,有可能成为第一个单季收入过亿元的网页游戏运营商。

SnS网站在网页游戏上取得的赫赫战绩,往往使得同模式的其他网站产生危机感。于是,社区网站们不甘示弱,谁都不愿落在后面。

游戏平台上线后,天涯社区将运营包括《明朝时代》、《弹弹堂》、《三十六计》、《武林英雄》和《三国风云》在内的多款由第三方游戏开发公司开发的网页游戏。而开心网目前也正内测网页游戏大厅组件,已正式开服的有两款游戏――《弹弹堂》和《商业大亨》。不仅SnS网站积极运营网页游戏,奇虎360卫士旗下的网站也赶来凑热闹,早早上线游戏中心,推出并运营几款热门网页游戏。

SnS网站中,网页游戏的加入使得“社交+网页游戏”现象变得流行,明确的分成比例与快速的变现能力也使游戏开发者与运营平台一拍即合。

为了鼓励和支持更多第三方网页游戏开发团队,去年11月,人人网推出“金牌合作伙伴计划”,人人网与金牌合作伙伴的分成比例为3:7,高于普通第三方合作伙伴4:6的分成比例。除了分成比例上的扶持之外,人人网还在很多资源配置上对合作伙伴进行支持。

除了预谋已久的巨人网络,两大门户网站搜狐和腾讯已相继进军SnS市场,近期有消息称,新浪网也将发力网页游戏,游戏联营平台将有望在4月份上线。

融合下的挑战

分析人士指出,所有进军网页游戏的SnS网站的共同点之一是,都拥有数量庞大的流量。360拥有上亿安装量,开心网和人人网在社交领域方面也位居行业前列,而新浪等门户网站的流量更加毋庸置疑。“与其让一些无法充分利用的闲置流量白白浪费,不如采取联营的方式,在最短时间内将流量变现。”对此有游戏行业人士认为。

据内部人士透露,游戏收入已经成为人人网等社区网站新增的快钱之一。

据游戏圈内人士介绍,网页游戏与其他网络游戏的不同点是,前者利用浏览器进行操作,其最大的卖点是“打开浏览器就可以进行游戏”,满足了部分热爱游戏不分时间和地点的玩家。这些便捷的特性也使得网页游戏成为了流量快速变现的方法之一。广告界人士也认为,作为一家以大量用户关系建立起来的SnS网络,广告展示是主营业务模式。据《it时代周刊》掌握的一份调查数据,80%的网页游戏玩家对植入进去的广告表示可以接受。

中国最大的体育社区虎扑体育Ceo程杭也赞同网页游戏与SnS社区会实现共同发展的观点。“SnS其实可以看做是网页游戏的川玩性放大器,倘若是单机版就会变得枯燥乏味,而通过融入SnS元素,大大增强了其可玩性,网页游戏也会促进社区内SnS人际网络的发展和互动性。”他认为,未来网页游戏要与SnS捆绑才有前景。

日前,我国有近300多家互联网公司在开发及运营网页游戏,市面上正在运营和即将运营的各类网页游戏就已经超过450款,并按每4天3个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然而,业界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网页游戏的发展可能因越来越多门户网站的介入而发生改变,它们在未来难免不和社交网站形成竞争关系。

不过,腾讯游戏总裁任宇昕并不这么认为,“当你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可以沉浸在网络游戏里面,而SnS网页中的游戏只占用哪怕五到十分钟就可以,他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娱乐,两种游戏面向不同需求的人群”。他还表示,在SnS游戏快速崛起的背后,这两个趋势的融合更值得关注。

社区网络运营篇6

关键词:社交网络平台;消费者行为;口碑营销

一、引言

4月29日晚间,新浪宣布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战略合作,阿里巴巴将出资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约18%的股份。中国最大社交平台与中国最大电商平台的"联姻",双方将依托各自在社交和电子商务领域的优势,在账户互通、数据交换、在线支付、网络营销等领域深入合作,并探索微博用户与阿里巴巴消费者有效互动的社会化电子商务模式。

社交网络,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社交网络是一个系统:(1)系统中的主体是用户,用户可以公开或半公开个人信息;(2)用户能创建和维护与其他用户之间的连接(或朋友)关系及个人预分享的内容信息(如日志或照片等);(3)用户通过连接(或朋友)关系能浏览和评价朋友分享的信息。

自从web2.0技术出现以后,社交网络成了互联网最热门的用词之一。社交网络对人们的人际关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成为营销学界的热门研究话题。目前,社交网络的营销价值仍处于挖掘的初级阶段,以广告方式为主,盈利模式单一。企业在社交网络平台的营销活动主要集中在事件营销、普通品牌广告、搜索引擎广告和帖子营销等几个方面,社交网络的营销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企业只有根据社交网络平台的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制定富有针对性的社交营销策略,才能充分发挥社交网络的营销功能,取得深度营销的良好效果。

二、社交网络平台下的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

(一)来自强关系的影响

强关系是指个人的社会网络同质性较强(即交往的人群从事的工作,掌握的信息都是趋同的),人与人的关系紧密,有很强的情感因素维系着人际关系。他们之所以能否发挥影响力,是因为强关系间有其他关系不可比拟的信任度。强关系通常在现实当中发挥巨大的影响力。

首先,在社交平台上,强关系网络之间的互动主要是根据现实消费行为进行的,他们从现实生活中未能得到满足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围绕现实世界中的产品和品牌展开交流话题。他们在社交网络平台的信息交流就是为了减少现实生活环境中的信息不对称。社交网络平台的消费者行为实质是物理空间中的消费心理在虚拟空间中的映射。

其次,消费者把社交网络平台当作展示自己的渠道和平台。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购物经验和消费体验,主动向强关系网络的成员介绍自己购物的经验和教训,畅谈新款产品和时尚产品的消费体验和新奇感受。他们渴望通过分享经验和体验,得到其他成员的响应和共鸣,从而自己在心理上获得最大的满足。

对与社交平台来说,如果想让强关系间产生影响力,就必须开发那些能够促进强关系社交的功能,还要了解强关系间的信息交换规律并实现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设计。强关系网络的价值不在于其能否介入或操控强关系,而在于其内部因强关系而形成的社交粘性,以及由此社交粘性产生的巨大的附加价值。而对企业来说,几乎无法介入到强关系中去施加影响。

(二)来自若关系的影响

弱联系是指个人的社会网络异质性较强(即交往面很广,可以获得的信息也是多方面的),人与人关系并不紧密,也没有太多的感情维系。弱关系网络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1.权威和内行的影响力

社交网络中,权威和内行(意见领袖或达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从关系角度,消费者与权威或内行是弱关系;从信息角度,他们所的信息,经常被认为是稀缺的、专业的,或者具有导向性的,这导致消费者对他们的信任度增加。社交网络平台是需要权威和内行的,一定数量的权威或内行的存在,是衡量一个社交网络平台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权威和内行是网络中的中心节点,对整个网络结构有巨大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它也是信息传播的关键节点,而信息的传播,无疑是前述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前提。

而对企业来说,在权威和内行这一层面,相比强关系网络,其已经开始具有一定的介入能力和可操控性。这是因为,权威和内行的影响力是呈开放性的,其影响力来自信息的价值而不是来自社交关系。企业介入和操控权威或内行而实施影响力是屡见不鲜的。但这种介入和操控仍需要是隐性的,如果企业与权威或内行的利益关联被曝光,则消费者会仍然认为,这是一种市场关系的欺诈,这时,即使是权威和内行,其影响力也会大大下降。

2.普通用户的影响力

在社交网络平台下,消费者之间表现聚集成群的特性。他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围绕购物和消费方面的话题,聚集在一起形成虚拟群体。他们不仅分享信息和经验,也喜好群体成员之间的交流,来寻求共同的归属感。

消费者行为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受到其他参与互动成员的直接影响,二是受到社交网络平台作为参照群体的信息性影响和规范性影响。同时,一个成员对购物和消费的态度的分类汇聚和信息处理,既直接影响与之交流的成员,也可能对整个平台全体成员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消费者个体对某产品和品牌的评价言论有可能在成员互动下无限放大,扩大到平台群体层面。不仅直接影响参与讨论的成员和浏览帖子的网民的态度,而且通过成员之间的弱关系,将话题的影响力传遍整个互联网,产生蝴蝶效应。

三、社交网络平台下的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

在这一模型中,社交网络是消费者最可信赖的信息源之一,消费者通过社交平台上强关系网和弱关系网成员之间的话题了解产品信息和消费观念。受话题的吸引,开始对这种产品产生购买动机。为了确保自己购买的商品合乎心意,消费者在购买前会向其他平台成员进行询问,对所获得的购物经验和注意事项进行处理和加工,选择成员们所认同接受的品牌,互动交流促成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消费者在购买后,就产品的使用方法与社交平台的成员继续交流,同时,也会把自己的购物经验和消费体验自豪地向询问者提供。

四、社交网络平台下的企业营销策略

社交网络平台下,每个网民都是社交网络平台的行为主体,为网民提供一种互动的场所和环境,并且信息的发起者、编译者、传播者和接收者都是平台成员,他们在社交网络平台上交流购物经验和消费体验,在互动中彼此影响。而传统的网络营销把互联网看成是一种传播的媒介,网民是传播的对象,是被动接受者。因此,发挥社交网络营销最大化是使平台成员成为企业的营销者,要着重运用社区口碑营销策略和虚拟品牌社区策略。

(一)社交网络口碑营销策略

在社交网络运用口碑营销策略是通过平台成员之间互动,达到口耳相传的目的。平台成员的互动行为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网络口碑效应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社交网络运用口碑营销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包括:

蜂鸣式营销。蜂鸣式营销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兴奋情绪,引起公众的注意,并且通过出人意料的或者是夸张的方式向消费者传递与新品牌相关的信息。因此,企业要打破传统的"广告-社交平台-消费者"的单一信息传递模式,采用"成员-消费者-成员-消费者……"的网状信息传递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可以有意识地制造话题、事件等方式让成员传递企业的产品信息和传品牌形象。通过制造话题,不仅加深了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认知度,并且可以改变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认知度。从影响范围来说,一个社交网络的话题可以传遍互联网的每个终端,产生蝴蝶效应,取得良好的网络口碑传播效果。

病毒式营销。病毒式营销是通过公众的积极性,让营销信息在社交平台上像病毒一样被快速的复制和传递到数以万计甚至百万计的成员,来传递企业的产品信息和传品牌形象。在传递的过程中,由于弱关系的影响,成员之间的信任度比较低,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因此,企业要注意培养平台的意见领袖或达人。意见领袖或达人对产品的质量、性能评价意见和不同品牌的优缺点的看法,由于公众的信任度较高,很大程度上影响询问者的购买决策。消费者往往是在犹豫不决的时候,这时意见领袖或达人对他们的购买决策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企业要注意的是,在应用上述策略时,需要避免短期机会主义行为,特别是避免给成员造成社交网络平台的话题或意见领袖的行为受企业控制的印象。否则企业不但达不到预期的营销效果,反而会陷入信任困境。

(二)社交网络精准营销策略

由于社交平台成员的群聚特性,社交网络平台的用户通常都是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用户群,用户群相对比较固定,而且可以掌握相关的用户资料,企业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对目标受众按照地域、收入状况等进行筛选,寻找真正的潜在顾客,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推广活动,最有效地达到目标用户,从而实现目标用户的精准营销。运用虚拟品牌社区策略要把握两个方面:

第一,市场定位要精准。精准营销要发挥最大的优势,必须保证各个环节的精准性。对消费者进行细分的同时,企业需要对自身进行独特而明确的定位,以此来区别同一目标市场的竞争者,使企业与品牌能够脱颖而出。企业要根据自身所能提供给消费者的资源进行整合,在目标消费群体中建立对品牌的偏爱。

第二,"线上""线下"相结合。在社交网络的精准营销可以进行多样的营销活动,加强成员的参与程度,强化品牌的形象。对于很多无暇参与虚拟品牌社区的消费者来说,"线下"进行营销推广活动,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向目标消费者传递情感对于促进顾客忠诚是有效的。营销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整合"线上"与"线下"资源,提升品牌。

口碑营销策略和虚拟品牌社区策略相辅相成,将两种策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运用,能够在虚拟社区环境下取得更好的营销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国庆.互联网时代的口碑营销及应用策略[J].财贸经济,2006(9):56-59

[2]Stauss,B.Usingnewmediaforcustomerinteraction:achallengeforrelationshipmarketing[J].int.Henning-thurau&U.Hansen(eds.),Relationshipmarketing,Berlin:Springer,2000:233-253

[3]BauerR.a..ConsumerBehaviorasRiskRaking.proceedingsofthe43rdConferenceoftheamericanmarketingassociation,1960:389-398

[4]金立印.网络口碑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一个实证研[G].2007年JmS中国营销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5]汪漩.运用SnS社交网络创建营销新渠道[J].现代营销,2009(10):67-68

[6]李林容.社交网络的特性及发展趋势[J].新闻界,2010(05):67-68

[7]社交网站:成互联网新发展热点[n].人民日报,2010-07-08.

社区网络运营篇7

2009年3、4月间,以3G为龙头、移动互联网为长尾、“三屏合一”端到端为特色的电信全业务商战拉开大幕在“三网融合”的大趋势和nGB的行业战略指向下,广电不可能只作为一名旁观者

1 电信:向3G和移动互联网进发

08年电信大重组、09年初3G牌照正式发放,电信运营商的“全业务”大战彻底开闸,拼速度、比套餐、端到端成为三大典型特征! 首先。是速度和套餐资费的比拼。

4月3日,中国电信在全国120个城市全面推出3G商用业务,主打无线宽带上网。在包时长、不限流量,接人速率优于中国移动tD-HSDpa,整合3G/iptV/wiFi/固话,固网宽带等应用的策略下,铺天盖地的“天翼”品牌广告,开始变现为用户量净增长。

面对中国电信的来势汹汹,中国移动在北京迅速投放80元/月的不限流量、时长上网套餐――市场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其次,除了速度和资费套餐。同样激烈的竞争还在“端到端”――定制上网本和智能手机。成为运营商推广3G及全业务应用的重要阵地。

4月15日,中移动宣布与17家国内外pC厂商联合推出29款tD定制“G3上网本”,最高上网费补贴达1400元,台;在江苏,电信CDma定制上网本早就摆进营业厅,价格3000元左右;中国联通虽肯定也要推出wCDma定制上网本,但毕竟在时间上已落下风,只能通过引入苹果3G版iphone的噱头来造势。

其实,在国外通信市场,运营商对终端产品,业务定制与渠道的控制一直是主流;在国内,移动通信初期也是遵循这个路子,但市场的迅速崛起使大量手机终端厂商得以一度占据主动。去年以来,受困于全球金融危机,从手机到电脑厂商都希望能“抱上”运营商的“粗腿”,借助其强大的运营实力,多卖智能手机和上网本。综观全球,惟一的异数恐怕只有苹果,因为其iphone实在太牛,搭配上appStore等在线应用,对运营商反客为主。

总体来看,在“两厢情愿”之下,中国电信市场重新跨入由运营商彻底垄断的“端到端”时代,也使“全业务”运营的技术和产品支撑形成无懈可击的产业链条。

第三。3G覆盖的普及和端到端控制。使移动互联网成为电信全业务的“美妙长尾”。

移动互联网,字面可拆解为“移动+互联网”,但实质远不止如此!

“网络+终端+应用”,已成为国内外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业者对移动互联网的共识,即在走向固网与移动网融合(FmC)的过程中,通过对原固网业务的“移植”和“变形”,实现业务创新。

移动互联网的显著特征之一,是运营商将越来越多的应用植入终端,建立“预使用”环境,牢牢黏住用户。在香港,电信运营商亦将Youtube、Flickr、myspace、FaeeBook等热门社区网站植入定制手机终端;

移动互联网的显著特征之二。是越来越多开放式应用平台的涌现,在苹果appStore成功之后,Google、微软、雅虎纷纷跟进,国内的中移动也在打造自己的应用商店,还正式公测了139,eom网站,主打实名制社区交友。

第四,统一全业务子品牌的建立,为发展用户、圈住用户提供了现实的营销手段。

中国电信“天翼”、中国移动“G3”和中国联通即将面世的“沃・wo”,都是以3G为龙头,串联固网和移动网综合应用的全业务品牌架构。如电信“天翼”通过“wiFi+eVDo+1X”实现无线接入的无缝切换,并与固网宽带、iptV构成“三屏合一”的综合业务环境;联通“沃・wo”主打九大应用,包括3G上网、iptV、手机电视等。

统一的全业务子品牌策略,为发展用户、圈住用户提供了很多的现实营销手段。比如,发票的统一开据,就混淆了个人应用和商务应用界限,使很多个人及家庭全业务消费支出,得以通过手机费的形式实现报销。 最后。全业务竞争的“战略趋同”效应明显。

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全业务”落脚点其实无他,都踏在“固网与移动网融合(FmC)”的台阶上,应用范围将“语音、数据、视音频内容(iptV)、增值服务(Sp/Cp)及行业信息化”全部圈下,主要销售手段是不同应用环境和性质的产品服务打包,指向目标是成为新型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

战略趋同必然导致恶性竞争,而广电亦可从中捕捉到难得机遇,如中移动向CmmB伸出橄榄枝、与泉州有线及新疆广电合作宽带接入等,都是已经出现的实例。

2 互联网“全业务”:移动化、视频化和社区化、新媒体发行

与电信和广电相比,无中心化的互联网不是一个端到端的封闭系统,用传统运营商语境的“全业务”概念套用其实不妥,暂且牵强附会。

抛开经济危机负面影响,互联网在最近两年以及未来三年的发展将是最激动人心的――移动化、视频化和社区化、新媒体发行,是互联网的“全业务”递进之路。

首先。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虽然电信运营商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客观上为第三方独立网站的兴起带来机遇。

据《财富》杂志报道,美国手机友好型网站的数量在近一年中增长7倍。从15万家猛增至大约110万家。在中国,CnniC调查显示,超过5000万网民主要使用手机上网。且增幅迅速。海量的用户基数和完善便捷的支付体系,肯定会催生出新的互联网商业奇迹。

其次。视频化与社区化的交错普及。

创造视频分享奇迹的Youtube、正版影视剧帝国HuLu、纵横付费音乐的itunes和集聚原创草根音乐的mySpaee,是互联网应用走向视音频化的全球标志,并为中国互联网产业批量复制。

这一轮视音频应用的高潮,最大看点是社区化思维,即SnS(社会性网络服务)的实例化和商业化,传统“内容为王”的理念被颠覆。转变为“关系为王”――基于特定内容的身份认同和关系聚合,把握社区用户彼此的“偏好”和“行为”。最终进阶为真正的“精准营销”。

第三。appstor日创造“新媒体发行”财富。

苹果appStore,专门出售可供iphone/ipodtouch安装使用各类游戏、模拟程序(利用iphone/ipodtouch特有的微电机加速系统memS,将其变成体温计、血压仪、钢琴键盘、测距仪等)。

绝大多数“应用”并非苹果制作。而由全世界网民,根据苹果提供的开放式、组件式应用开发程序包(SDK),按照统一规范,自行开发、上传、销售。一旦某款“应用”销售出去一份拷贝,则作者获税后收入的70%,苹果获税后收入的30%。

自2008年7月appStore正式推出之后,至2009年4月,全球网民开发的应用已超过3万个、下载总量达10亿次;2009年的收入预计超过3,6亿美元;排名前10位的应用开发者,已获得900万美元以上的收入!

“2-vice'’是苹果的成功所在,即Service+Device,也是端到端的延伸!

显然,新媒体生意的核心是发行,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发行,而是打造新媒体发行平台,社区,提供SDK工具包或在线开发工具,用户在平台上创造内容、应用或广告,并激发付费,免费发行的活力与欲望。此时,平台,社区的拥有者,就拥有了最大的主动权――这是由新媒体规律决定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综上,互联网的“全业务”主要表现在――

典型的无中心组织结构,任何人都可以任何业务,任何业务也可以面对任何人,可谓天然就是“全业务”,区别不过是规模和商业价值;

互联网可以与电信、广电专网承载的业务进行自由适配,同时亦存在明显的业务分流,如ip通话、网络电视(非专网iptV);从电信到广电,与其将无法(完全)控制的互联网视为对立面,不如将其作为“拿来主义”新武器。

3 厂电“全业务”:宏观轮廓初显、微观阳力重重

未来3年的广电数字化。有线整合与双向改造是两大基本特征,下一代广播网(nGB)与“部局合作”机制是战略指向,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是希望亮点,直播星与地面国标是必要辅助,广电明确对互联网的部分管理权是“杀手锏”――共同构成行业“全业务”运营前提。但注意,仅是“宏观行业”而非“微观企业”的前提!

有线网络整合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如江苏、贵州、广东等,掀起新一轮省网整合浪潮。通过统一体制的逐渐理顺,省网公司在区域政治和经济领域内的发言权增强,更有机会介入社会及行业信息化建设;而介入社会及行业信息化领域了,又反过来力促有线网络双向化改造,打造与电信固网相仿的技术平台,带来更多行业外增量资本和收入,成为新的增长点。

科技部与广电总局于08年底签署基于下一代广播网的战略合作协议,则使广电网络运营商在信息化层面的“登堂入室”变得“名正言顺”。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亦会加速整个行业技术前瞻化、标准规范化和产业协同化进程――这恰恰是广电在过去10年的短板,也是行业大大落后于电信的关键因素之一。

CmmB的意义有二:其一,广电头一次按“全国体制”组建运营主体、推进市场运营;其二,补足手持终端领域的移动应用空白,从移动通信市场的利润水平看,这是最大的金矿。但CmmB目前的最大不足,亦是没有回传通道,需配合移动通信回传信道完成交互业务。

直播星与地面国标,目前的影响和能量有限,但不可或缺,因为提供了广电“全业务”所需的必要覆盖手段。互联网方面,虽然没有国际带宽出口资源。但拥有对网络视音频的绝对否决权。亦占据部分主控权。

放眼广电整个行业,经过5年努力,尤其是2008年的突破,“从天到地”、“室内室外”、“由大至小”的数字电视网络传输覆盖体系已成规模。在宏观上行业已具备“全业务”的运营前提;而从公益到商业的不同属性,使产品服务包的组合在理论上并不逊于电信业。

但是,对微观企业(运营商)来说,实际的“全业务”运营很难迅速启动,原因有四――

不同传输通路的运营主体分立。除极个别的地方外(如杭州将多项数字电视新媒体业务交由单一主体运营),各地广电系统内不同运营主体均呈分立割据之势,屁股决定脑袋、芥蒂自然较深;

基础网络平台建设仅具雏形,双向化程度严重不足;

已开发产品线太短、服务应用市场化能力欠缺。如产品的组合打包,如何增加打包组合、针对不同组合如何进行子品牌树立与推广,等等问题不一而足。

“台网分离”后,本就不大的广电又被人为割裂成两个子系统,广电赖以起家和最具现实价值的内容、广告资源,网络运营商基本无法染指。

广电突围:全媒体之路

根植特色、构建端到端,竞合电信、借力互联网,形成广电网络运营商的“全媒体”优势,是广电“全业务”之路的要务所在

广电怎么做“全业务”?撒胡椒面是不行的,本来行业底子就薄,四面出击很可能“家徒四壁”,一定要分清重点、厘清层次、要务为先!

首先。“全业务”路线图(Roadmap)一定要根植于广电的行业和产品特色。即以视音频为根本,进行多维度延伸,形成“全媒体”战略体系。

如前文所述,广电系统本不大,又被人为割裂成“合(内容)”和“网(传输y’两个子系统,后者启动数字化5年来。基本无法染指前者的内容和广告资源,更谈不上有效借力。

但机会正在孕育中。

据广电总局于09年1月初的数据,“2008年全国广播电视预计总收入1452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广播电视广告收入695亿元,有线网络收入34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7%和13.3%。”

乍一看,广告收入无论基数还是增幅,都强于网络收入;但随着全面数字化的推进,网络收入的内涵与增长必然超过广告。就总量而言。笔者预计3年之后,二者有望比肩!这是因为,广告增长受制于时段总时长的天花板,还要面对新媒体对用户注意力的不断分流。此外,全球金融风暴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将会有持续负面影响。

此消彼长之间,网络运营商其实变得越来越主动,而电视台,电台将会越来越被动。一个鲜明例证是,已有多家卫视频道与视频网站签署合作协议,正是电视台危机感日益增强所致。

业内整合、反向推进,对亟待展开“全业务”愿景的广电网络运营商来说,必须与电视台、电台、制作公司等大量内容资源拥有者建立新型战略合作关系。

在这一进程中,广电网络运营商将摆脱“单一媒介”的尴尬,重归“媒介+媒体”的正常规律,打造“全媒体”的运营竞争力!

全媒体的展现形式,即以融合业务系统和多功能融合终端为支撑,在打通数字电视网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集文字、图片、超文本、音频、视频、监控等为一体的多种媒体服务,打造权威的、全功能的全新媒体形态,实现娱乐和信息的综合服务及推荐交换。

融合、互通、互动,是“全媒体”呈现的三大前提,广播、点播、时移、电子商务和支付、社会信息化支撑、在线舆情调查……是可供展望的丰富的“全媒体”形态。

事实上,当“全媒体”体系框架切实构建起来后,与电信的竞合也就有了更强大的基础。

其次,“端到端”的产业链构造。亦是广电网络运营商走向“全媒体”的必然。必须加快进度!

广电的“端到端”,第一个务实的切入点是数字电视一体机,尤其是有线数字电视一体机。如是,则可以将消费电子领域的企业巨头和广电运营业最大的资产存量(有线)紧密结合,产生规模效应。

过去数年中,囿于条块分割和机卡分离的技术限制,有线一体机市场迟迟无法启动。但在今年,形势开始发生变化。

4月14日,tCL在北京与歌华有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五一”前向市场推出“大卡+小卡”的有线数字电视一体机。此前,tCL已与广州、郑州、青岛等地有线运营商合作推广一体机。凭借强大的营销和服务网络,只要合作运营商的网络所覆盖到的小区,tCL就会联合运营商一起推广,把产品与服务都直接推进到消费者家门口!

作为国内彩电业的龙头企业,tCL的举措具有相当强的示范效应,在竞争更为激烈的彩电业,极容易会引发跟进浪潮。一旦形成全国范围内的规模效应,对有线运营商来说,推进高清内容、开发增值业务,也都能具备紧密耦合产业链的协同支撑――这种格局,恰恰也是电信大大领先广电之处!

再次,抓住电信重组之后的“全业务”竞争格局。实施“竞合”战略,挺进竞争对手的缝隙市场。

广电的行业总量远逊于电信,但内部竞争也比电信弱很多。随着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全业务”竞争陷入白热化。广电运营商应善于出击、敢于合作,在不同地域与当地相对弱势的电信运营商结盟,共同开发。

至于对未来竞争的担心,其实大可不必。因为一味地“保”存量市场,是保也保不住的,只有在增量收益中打到外线去,才能确保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结盟战略,可以帮助广电拓宽客户与合作伙伴资源。在业务线的延展中丰富品牌内涵,在营销执行的过程中打造团队,最终获得多个缝隙(利基)市场的主导权――泉州“有线+移动”推出“有线通”,即为很好的案例。

最后,在借力互联网的过程中。除了成熟的和现金流业务,更重要是踏准“下一场舞会”的舞步。

如前文所述,视频化、社区化和新媒体发行,是互联网的“全业务”递进之路。视频化已是“大路货”,重点是从社区化切人,并真正关注视音频的新媒体发行。

围绕电视的社区概念,远比互联网的真实可靠,因为本地在册用户均为实名制,但同时丧失了神秘感和灵活度。借助互联网社区,基于视音频内容,实现跨地域的实名制用户关系聚合,就是对目前网络社区的升级!

社区网络运营篇8

电信运营商拥有多年的数据积累,拥有诸如财务收入、业务发展量等结构化数据,也会涉及到图片、文本、音频、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从数据来源看,电信运营商的数据来自于涉及移动语音、固定电话、固网接入和无线上网等所有业务,也会涉及公众客户、政企客户和家庭客户,同时也会收集到实体渠道、电子渠道、直销渠道等所有类型渠道的接触信息。整体来看,电信运营商大数据发展仍处在探索阶段。

大数据在电信行业应用的总体情况

目前国内运营商运用大数据主要有五方面:(1)网络管理和优化,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和网络运营管理和优化;(2)市场与精准营销,包括客户画像、关系链研究、精准营销、实时营销和个性化推荐;(3)客户关系管理,包括客服中心优化和客户生命周期管理;(4)企业运营管理,包括业务运营监控和经营分析;(5)数据商业化指数据对外商业化,单独盈利。

第一方面:网络管理和优化。此方向包括对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化和网络运营管理及优化。

(1)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化。如利用大数据实现基站和热点的选址以及资源的分配。运营商可以通过分析话单和信令中用户的流量在时间周期和位置特征方面的分布,对2G、3G的高流量区域设计4G基站和wLan热点;同时,运营商还可以对建立评估模型对已有基站的效率和成本进行评估,发现基站建设的资源浪费问题,如某些地区为了完成基站建设指标将基站建设在人际罕至的地方等。

(2)网络运营管理及优化。在网络运营层面,运营商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网络的流量、流向变化趋势,及时调整资源配置,同时还可以分析网络日志,进行全网络优化,不断提升网络质量和网络利用率。

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采集处理网络信令数据,监控网络状况,识别价值小区和业务热点小区,更精准的指导网络优化,实现网络、应用和用户的智能指配。由于用户群的不同,不同小区对运营商的贡献也不同。运营商可以将小区的数据进行多维度数据综合分析,通过对小区Vip用户分布,收入分布,及相关的分布模型得到不同小区的价值,再和网络质量分析结合起来,两者叠加一起,就有可能发现某个小区价值高,但是网络覆盖需要进一步提升,进而先设定网络优化的优先级,提高投资效率。

德国电信建立预测城市里面的各区域无线资源占用模型,根据预测结果,灵活的提前配置无线资源,如在白天给CBD地区多分配无线资源,在晚上,则给酒吧地区多分配无线资源,使得无线网络的运行效率和利用率更高。

法国电信通过分析发现某段网络上的掉话率持续过高,借助大数据手段诊断出通话中断产生的原因是网络负荷过重造成,并根据分析结果优化网络布局,为客户提供了更好的体验,获得了更多的客户以及业务增长;

第二方面,市场与精准营销。此方向包括客户画像、关系链研究、精准营销、实时营销和个性化推荐。

(1)客户画像。运营商可以基于客户终端信息、位置信息、通话行为、手机上网行为轨迹等丰富的数据,为每个客户打上人口统计学特征、消费行为、上网行为和兴趣爱好标签,并借助数据挖掘技术(如分类、聚类、RFm等)进行客户分群,完善客户的360度画像,帮助运营商深入了解客户行为偏好和需求特征。

(2)关系链研究。运营商可以通过分析客户通讯录、通话行为、网络社交行以及客户资料等数据,开展交往圈分析。尤其是利用各种联系记录形成社交网络来丰富对用户的洞察,并进一步利用图挖掘的方法来发现各种圈子,发现圈子中的关键人员,以及识别家庭和政企客户;或者分析社交圈子寻找营销机会。如在一个行为同质化圈子里面,如果这个圈子大多数为高流量用户,并在这个圈子中发现异网的用户,我们可以推测该用户也是高流量的情况,便可以通过营销的活动把异网高流量的用户引导到自己的网络上,对其推广4G套餐,提升营销转化率。总之,我们可以利用社交圈子提高营销效率,改进服务,低成本扩大产品的影响力。

(3)精准营销和实时营销。运营商在客户画像的基础上对客户特征的深入理解,建立客户与业务、资费套餐、终端类型、在用网络的精准匹配,并在在推送渠道、推送时机、推送方式上满足客户的需求,实现精准营销。如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的终端偏好和消费能力,预测用户的换机时间尤其是合约机到期时间,并捕捉用户最近的特征事件,从而预测用户购买终端的真正需求,通过短信、呼叫中心、营业厅等多种渠道推送相关的营销信息到用户手中。

(4)个性化推荐。利用客户画像信息、客户终端信息、客户行为习惯偏好等,运营商可以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优化产品、流量套餐和定价机制,实现个性化营销和服务,提升客户体验与感知;或者在应用商城实现个性化推荐,在电商平台实现个性化推荐,在社交网络推荐感兴趣的好友。

第三方面,客户关系管理。此方面包括客服中心优化和客户生命周期管理。

(1)客服中心优化。客服中心是运营商和客户接触较为频繁的通道,因此客服中心拥有大量的客户呼叫行为和需求数据。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深入分析客服热线呼入客户的行为特征、选择路径、等候时长,并关联客户历史接触信息、客户套餐消费情况、客户人口统计学特征、客户机型等数据,建立客服热线智能路径模型,预测下次客户呼入的需求、投诉风险以及相应的路径和节点,这样便可缩短客服呼入处理时间,识别投诉风险,有助于提升客服满意度;另外,也可以通过语义分析,对客服热线的问题进行分类,识别热点问题和客户情绪,对于发生量较大且严重的问题,要及时预警相关部门进行优化。

(2)客户关怀与客户生命周期管理。客户生命周期管理包括新客户获取、客户成长、客户成熟、客户衰退和客户离开等五个阶段的管理。在客户获取阶段,我们可以通过算法挖掘和发现高潜客户;在客户成长阶段,通过关联规则等算法进行交叉销售,提升客户人均消费额;在客户成熟期,可以通过大数据方法进行客户分群(RFm、聚类等)并进行精准推荐,同时对不同客户实时忠诚计划;在客户衰退期,需要进行流失预警,提前发现高流失风险客户,并作相应的客户关怀;在客户离开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挖掘高潜回流客户。国内外运营商在客户生命周期管理方面应用的案例都比较多。如SK电讯新成立一家公司SKplanet,专门处理与大数据相关的业务,通过分析用户的使用行为,在用户做出离开决定之前,推出符合用户兴趣的业务,防止用户流失;而t-mobile通过集成数据综合分析客户流失的原因,在一个季度内将流失率减半。

第四方面,企业运营管理。可以分为业务运营监控和经营分析。

(1)业务运营监控分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从网络、业务、用户和业务量、业务质量、终端等多个维度为运营商监控管道和客户运营情况。构建灵活可定制的指标模块,构建Qoe/KQi/Kpi等指标体系,以及异动智能监控体系,从宏观到微观全方位快速准确地掌控运营及异动原因。

(2)经营分析和市场监测。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对业务和市场经营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主要分为经营日报、周报、月报、季报以及专题分析等。过去,这些报告都是分析师来撰写。在大数据时代,这些经营报告和专题分析报告均可以自动化生成网页或者app形式,通过机器来完成。数据来源则是企业内部的业务和用户数据,以及通过大数据手段采集的外部社交网络数据、技术和市场数据。分析师转变为报告产品经理,制定报告框架、分析和统计维度,剩下的工作交给机器来完成。

第五方面,数据商业化。数据商业化指通过企业自身拥有的大数据资产进行对外商业化,获取收益。国内外运营商的数据商业化都处于探索阶段,但相对来说,国外运营商在这方面发展的更快一些。

(1)对外提供营销洞察和精准广告投放。

营销洞察:美国电信运营商Verizon成立了精准营销部门precisionmarketingDivision。该部门提供精准营销洞察(precisionmarketinsights),提供商业数据分析服务。如在美国,棒球和篮球比赛是商家最为看中的营销场合,此前在超级碗和nBa的比赛中,Verizon针对观众的来源地进行了精确数据分析,球队得以了解观众对赞助商的喜好等;美国电信运营商Sprint则利用大数据为行业客户提供消费者和市场洞察,包括人口特征、行为特征以及季节性分析等方面。

精准广告投放:Verizon的精准营销部门基于营销洞察还提供精准广告投放服务;at&t提供alert业务,当用户距离商家很近时,就有可能收到该商家提供的折扣很大的电子优惠券。

(2)基于大数据监测和决策支撑服务。

客流和选址:西班牙电信于2012年10月成立了动态洞察部门Dynamicinsights开展大数据业务,为客户提供数据分析打包服务。该部门与市场研究机构GFK进行合作,在英国、巴西推出了首款产品名为智慧足迹(SmartSteps)。智慧足迹基于完全匿名和聚合的移动网络数据,帮助零售商分析顾客来源和各商铺、展位的人流情况以及消费者特征和消费能力,并将洞察结果面向政企客户提供客流分析和零售店选址服务。

社区网络运营篇9

[关键词]农村流通网络农民增收

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指利用现代流通形式和现代管理方式构建形成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现代流通形式主要指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和超市、专卖店等新型零售业态,现代管理方式指连接不同零售网点使之形成一体化经营的资金、商品、物流、信息等管理方法和技术。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建设分为两个层次:改造传统业态和引进先进管理技术。改造传统业态是基础,必须首先改造和完善农村商品流通的基础设施,才能使之符合现代流通的要求;引进先进管理技术是手段,只有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技术,使不同业态的网点有效连接,才能最终形成网络。

农村流通网络改造和建设要充分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顺应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方式,选择富有发展潜力、适合地市场特点的商业组织形式和流通业态,通过多种形式整合资源,构建多样化的网络形态。

三、以主导产品为依托,建立产品销售型网络

产品销售型网络的构建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制造商利用自己的特色产品、知名品牌产品甚至是垄断产品自己铺设销售网络。在制造商主导的分销渠道中,制造商可以把货品直接卖给用户,可以通过零售商卖给用户,也可以通过批发商、商以及零售商卖给用户,在这种类型下,制造商主导销售网络。www.133229.Com另一条途径是通过中间商的途径建立销售网络,中间商利用自己的网络优势,制定运行规划和管理制度,在通过中间商途径建立的销售网络中,包括所有的市场规划、产品分销、终端的价格等都有中间商制定。

建设农村流通网络,要找准城乡农产品、农村消费品的市场定位,根据各地区农村实际,结合农民需求,培养不同类型的制造商、中间商建设农村流通网络。要以适合农村消费特点和消费需求的特色产品、资源型产品、品牌产品等核心产品为依托,建立产品销售型网络,服务于农村生产和生活。

二、以组织管理型架构为骨干,形成系统推进型网络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商业、供销社、邮局等体系仍保留了不少的营业网点,尤其是供销社、邮政的组织管理体系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仍保留了比较完整的构架。利用市场手段对这些网点加以整合,充分借助现有体系的组织管理功能,进行系统推进,可以起到耗费少、效益大的功能,有助于加快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的步伐。供销社、邮政这两大系统各有优势,促进这两大系统之间的联合,能更有利于农村流通网络的建设,产生更大的效应。2003年10月,由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牵头并大力组织推动,联合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和民营企业共23家股东,按照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共同投资组建了股份制的新合作商贸连锁有限公司、公司以农村市场为主要目标定位,以地级城市、县城、农村中心集镇作为“桥头堡”和主阵地,以地区配送中心和直营中心店为龙头和重点,采取逐级辐射和梯度推进方式带动周边农村地区,改造、整合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在乡村的经营网点,集中成片发展。

三、以强势资本的兼并重组为手段,形成资本运营型网络

培育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商业企业是在开放竞争环境下的必然选择。要塑造大型的流通企业,资本运营是重要途径。资本运营型网络的建立主要有内部投资组织建设和资本收购结合的方法。在内部投资组织体系下,网络成员之间有资本纽带关系,是直接投资建设的。比如,现在的制造商在各地建分公司,分公司在下一级建分销中心,层层都是由制造商投资建出来的。这是资本投资的内部组织体系,是企业逐步投资组建自已的销售体系。在资本收购结合体系下,制造商并不一定去直接投资建设网络,而是在选定某些网络后,通过收购,直接变成自己的网络。企业在收购、购并过程当中,一个基本的目的之一就是扩展销售的网络广度和深度。

从今后发展方向看,农村流通网络的资产重组,流通资源优化配置势在必行。国有小型商业企业要通过出卖、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进行调整,大型零售企业也要加快公司制度改造步伐,形成资产主体多元化的,比较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一批经营规模较大、竞争实力较强,区域性发展的零售企业集团会凭借自身实力,采用商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结合的方式,有力地带动零售业的组织化程度。优势连锁企业、批发企业以及优势生产企业会采取加盟、特许等方式发展连锁经营,以吸收和整合众多分散经营、传统小型的流通主体,通过这种不同主体间兼并、重组的方式,整合农资网络资源,形成资本运营型网络。

四、通过区域性网络的联合和业务联动,形成加盟管理型网络

随着流通网络规模的不断发展,区域型的网络会向跨区域的方向发展,而原有跨区域的网络也会不断吸纳新的网络。两种不同规模的网络可以采取加盟管理的手段,发挥各自的相对优势,运用资本联合、业务联动、资本共享等多种方式,共同对外开拓,从而推动整个行业以有限资本调动更多的资源,实现共赢的局面。多元化流通主体之间、不同区域流通企业之间、流通企业与上游生产企业之间、批发、零售与外贸等不同环节流通企业之间重组、合并与联合的步伐要加快资源的整合,突破流通领域传统的部门、环节、地区分离的板块结构,营造新型的流通组织模式与大型流通企业,从而不断提高网络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商品流通效率。

五、通过采购配送的一体化与规范化,形成物流带动型网络

现代物流管理融运输、储存、装卸、包装、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功能于一体。如对现有仓储企业、农产品批发企业等改造升级,加强其物流配送功能的完善,有效地发挥物流的聚集效能,强化低成本高效率的扩张,形成物流带动型网络。

六、运用连锁核心技术规范网络建设,形成连锁经营型网络

连锁经营是通过对若干零售企业实行集中采购、分散销售、规范化经营,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一种现代商品流通方式,主要有直营连锁、特许连锁、自由连锁等类型。在发展连锁经营中,充分采用新的经营理念、营销方式、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应用pos系统、电子订货系统、配送平台等信息技术、物流技术是连锁经营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手段。通过这些手段发展连锁经营,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组织化程度,不仅能使企业系统迅速扩张,还可以将分散的商品流通主体整合为有机的统一体,提高流通的组织化程度,改变企业分散经营、无序竞争的状况。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在一些地区已经起步,并取得了初步进展。通过发展连锁经营有利于我国农产品和农资生产逐步走向规范化、现代化。

七、通过塑造知名品牌提升网络资源价值,形成品牌依附型网络

做大、做强,塑造企业品牌成为我国流通行业的集体选择。与制造企业不同,流通企业塑造的是企业品牌,而不是产品品牌。流通企业品牌的生命力在于服务,在商品日益同质化的时代,服务技能的高低成为流通行业塑造品牌的重要内容。流通企业利用品牌赚取利润的重要途径,是根据消费者的要求,提出商品设计和品质方面的具体标准,并以流通企业的名称和其他确定的名称作为品牌,在选择合适的生产企业或自行设厂生产。

社区网络运营篇10

一、推进“新网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多元发展的原则,以供销合作社为主体,运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提升、整合、优化供销社系统现有经营网络,培育一批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发展和完善农村综合服务站、连锁店、农家店等终端网点,形成经营机制健全、网络管理规范、服务功能完善、流通有序和谐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保障农村消费安全,繁荣农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年,全市建立县级农资配送中心10个,发展网点800个;培育县、乡农产品批发市场30个,培训农产品经纪人3000人;建立县级工业品批发配送中心10个,发展连锁经营网点2000个;培育县级再生资源交易、回收、加工企业10个,发展回收网点3000个,基本形成连接城镇、遍布乡村、方便快捷、服务“三农”的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等四大网络体系。

(一)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资料连锁配送服务网络。以区域龙头企业为依托,利用系统网络和规模优势,以资本为纽带,通过改造、新建、收购、加盟相结合的方法,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区域配送中心、县域配送中心和连锁经营网点,发展农资直营、加盟连锁店,打造农资连锁品牌。围绕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延伸服务范围,开展测土施肥,推广技物结合服务,实现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供应与服务一体化。市、县、乡(镇)三级政府要逐步建立化肥等重要农资商品储备制度,有效调节市场供应。加快基层农资网点建设,着力办好庄稼医院。

(二)发展畅通有序的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体系。加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和发展,加速构筑农产品销售平台。以“中国西部新农网”为基础,对现有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信息化、电子化改造,使其成为功能较全、辐射力较强、服务管理规范的区域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农业生产品牌,通过展示会、交易会等方式,推介名牌农产品。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包装等产业,促进农产品进城市、进超市。以基层供销社综合服务站、农产品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信息服务中心为载体,构建上联市场、下联农户、高效畅通的农产品市场购销网络。创新农产品流通组织形式,依托供销合作社加快成立县级农民经纪人协会,组织农民经纪人开展农副产品购销。

(三)构建适合农民和农村特点的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按照小超市、大连锁,小网点、大网络的思路,对原有经营设施、经营网络进行改造、整合,在县(区)发展日用消费品超市和配送中心,在乡(镇)发展连锁超市直营店和加盟店,在行政村发展便利店或农家店。大力培育日用消费品龙头企业,以自办或引进大中型连锁企业为载体,尽快筹建和培育区域配送中心,开展区域配送业务。完善配送和采购双向流通功能,把适宜农村消费水平的质优价廉的日用品配送到农村市场,把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带进城市连锁配送网络。

(四)建设规范有序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以市、县物资回收企业为主体,以城乡社区回收站点为基础,以集散市场为核心,积极推进现代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积极引进和建设符合城市功能与环保要求的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和再生资源深加工、精加工项目。采取合作经营、连锁经营和集团化经营等方式,推进全市供销社再生资源企业实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力争到年,建成“城乡社区回收点+经营大户+公司”三级回收网络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新型行业体系。

二、推进“新网工程”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培育连锁经营龙头企业。注重培育和发展大型龙头企业,整合现有营销网络,发展连锁经营。鼓励相同业态或经营内容相近的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做大做强,逐步建立产权清晰的股份制核心企业,实现低成本连锁经营和跨地区发展。通过加盟连锁和自由连锁,培育和发展一批主业突出、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辐射面广、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流通企业。

(二)加快配送中心建设步伐。充分挖掘现有物流设备潜力,以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为依托,自建配送中心。鼓励实力较强的企业以资产为纽带,吸收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参股或加盟经营,借助社会各方面的物力和人力,联合组建配送中心。也可联合利用第三方物流配送体系,为连锁企业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率、专业化的配送服务,形成多层次的物流体系。

(三)加强连锁经营规范化管理。按照连锁经营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对连锁经营进行科学分工,建立合理的营销协作体系。积极探索连锁经营企业科学决策机制、监管机制和内部管理制度,实行企业标识、进货、配送、价格、管理和服务“六统一”的规范运行管理模式。加强连锁经营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对连锁经营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实行全程电子网络化管理,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形成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

(四)培育连锁经营品牌。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诚信制度、规范经营行为、强化质量管理、完善售后服务等措施,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在严格品牌授权使用与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利用品牌发展特许经营,吸收加盟店参与,扩大品牌效应。对现有品牌进行整合,支持龙头企业创建品牌,利用品牌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新网工程”建设所需用地,国土部门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优先安排。对符合医药连锁经营条件的网点建设,药品监管部门给予重点支持。对符合经营烟草条件的网点,烟草管理部门将其纳入卷烟销售网络统一管理,并提供卷烟经销配送等服务。对符合统一纳税条件的企业,可由企业总部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对符合条件的市内跨区域经营连锁企业,按现行税收政策规定进行审批后,可由企业总部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统一申报缴纳增值税。金融机构要采取优惠政策,对“新网工程”建设给予信贷支持。对在农村发展连锁超市,各相关部门要简化审批手续,并按有关政策规定减免相关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