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精细化生产管理十篇精细化生产管理十篇

精细化生产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48:06

精细化生产管理篇1

关键词:生产经营预算成本精细化管控成本精细化考核

煤炭产能供大于求的矛盾逐步显现,煤炭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被压缩。因而成本控制工作就显得特别迫切和必要。煤炭企业必须进行生产成本管理的变更,即以生产经营预算为基础,以成本信息化系统为平台,生产成本过程精细化管控为手段、成本精细化考核为保障的一种成本控制与精细化管理的有机结合的生产成本管理方法。

一、生产经营预算是基础

煤矿生产经营预算属于业务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煤矿生产经营预算的编制内容和编制办法

煤矿生产经营预算包括生产预算、主要材料消耗预算、职工薪酬预算、电力消耗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管理及财务费用预算、销售费用预算、利润预算。生产煤矿应按照分级归口成本管理的要求召开专门会议,横向确定各专业口(煤矿生产经营预算编制责任部门)管控的费用消耗指标,纵向确定各层级(矿级、区队、班组)管控的费用消耗指标,运用棋盘式表格编制《煤矿分级归口成本控制预算》、《机关可控性管理费用支出预算》,作为编制煤矿年度生产经营预算的基础。

煤矿生产经营预算编制责任部门根据预算项目性质,可采用公式法编制预算。对于与原煤产量、掘进进尺存在正比例关系的区队直接材料费、计件工资、按照矿井产量提取的井巷及维简费、安全费、煤矿三项基金等费用,可确定为变动费用;对于使用直线法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管理费用中的大部分明细项目等费用,可确定为固定费用。

(二)煤矿生产经营预算执行

煤矿企业在日常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当建立健全计量验收制度、原始记录制度、预算报告制度和各项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月度生产经营计划和成本费用定额标准。

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有关管理部门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二、煤炭企业生产成本精细化管理

原煤成本管理是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是衡量煤炭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煤炭企业生产成本精细化管理是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结合煤炭企业的特点优化设计成本管理体系,以生产经营预算为基础,以成本信息化系统为平台,生产成本过程精细化管控为手段,成本精细化考核为保障的一种成本控制与精细化管理的有机结合的生产成本管理方法。实现企业成本的最小化、经济增加值最大化,全面增加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

成本精细化管理目标是以生产经营预算为基础,以成本信息化系统为手段,通过科技创新、系统设计,精细管理,优化流程,持续推进,实现成本管理的时效化和价值化,有效控制和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煤矿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要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成本指标、生产成本经营预算和实际情况制定成本精细化管理制度。煤矿成本精细化管理制度应根据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建立煤矿成本精细化管理制度、现场成本精细化管理制度、成本费用归口管理职责、区队成本精细化职责等。

1、煤矿成本精细化管理制度是作为本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框架,对成本精细化管理目标、职能体系、管理原则、方法作出原则性要求,明确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思路、目标、原则、保障措施,以确保成本精细化管理的顺利实施。

2、现场成本精细化管理制度是成本消耗的源头和基本点,现场成本管理是对成本事前、事中进行的控制。因此,现场成本管理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是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要管理内容。应在成本将要发生和正在发生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提升生产作业现场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消耗。

3、成本费用归口管理职责是确定企业内部成本费用横向管理的方式和责任。具体指在财务部门负责全面成本管理的基础上,由其他各业务职能部门各自承担相应的成本责任。

4、区队成本精细化职责是煤矿企业成本管理核算的重要环节,属于基层专业核算单位。以生产经营预算为基础,利用成本信息化系统,编制月预算成本,将预算成本指标分解下达到基层区队、班组;实行分口管理,把各项费用指标分解落实到各有关专业人员头上,积极采取措施组织实现。

成本精细化管理的过程通过成本信息化系统的生产成本信息的不断输入和输出,经过反馈再次重新输入的循环过程。具体分为以下步骤:

1、信息生成过程,对各岗位的执行成本信息输入,生成实际成本数据,进一步核对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执行情况。

2、信息反馈过程,在成本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实现过程中,信息反馈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依靠成本信息的不断反馈,提高控制效率,以便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保证成本预算的顺利执行。

3、建立成本数据库,利用成本信息系统把预算成本数据、执行数据、反馈数据等储存起来,以便进行成本精细化管理的考核和为下一年度做生产经营成本预算提供成本数据支持。

三、成本精细化管理的考核

建立完善成本控制考核制度和成本责任奖罚制度,进行成本控制成果的分配,是企业实行成本控制的内在动力。成本精细化管理考核注重企业效益同员工利益的关系,推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精细化管理,在节支降耗、效益挂钩、分层管理、逐级考核、增资增盈增效的成本精细化管理考核原则上,通过制订成本精细化管理考核内容,在制造成本的可控成本中重点考核材料、配件、自用煤、职工薪酬、电力、其他支出;在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中,重点考核办公费、差旅费、招待费、绿化费、会议费、运输费(含制造费用中的运输费)、出国人员经费、修理费、职工薪酬、利息支出;在销售费用中,重点考核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出国人员经费、修理费等。实现煤炭企业经济增加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精细化生产管理篇2

关键词:供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企业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的一条重要途径,是企业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深化管理、内部挖潜、堵塞漏洞等措施,实现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利润,进而达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求。因此,实施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要求,同时也是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关系极大,然而,由于供电企业的特点及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电力生产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为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适应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打造管理优势,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夯实管理基础,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企业变粗放管理为精细化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基础,实现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首先就是要落实管理责任,让每一个层面切实做到“有责、知责、履责、尽责”,确保责任落到实处。要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各类岗位人员的职责,结合实际,制定明晰、可操作性强的到位标准,将管理责任、权利和义务具体化,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分级考核、奖励和追究制度,充分发挥工会依法监督的作用,构建良好的责任意识,将责任贯穿于生产活动全过程,保障安全生产责任传递到岗位、落实到每一个人。即决策层要加强领导,从严要求;管理层要到岗到位,精细管理;执行层要做到精确操作,一丝不苟。

2强化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支持,是提高职工素质、减少违章现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有效措施。教育培训工作以安全为基础,以现场技能培训为重点,努力将职工培训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战斗力、生产力。

(1)加强安全技能培训。坚持理论教育、现场教育相结合,抓好安全规程、现场安全技术和典型的事故案例的学习培训,使生产一线职工人人熟记安全知识,精通安全技术,做到准确判别和预测现场安全隐患,提高自我防护和互保能力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载体,生产班组利用班前会、安全学习日时间,开展“每日一题”、“每周一案例”、“每月一考评”活动,定期组织职工参加《安全生产规程》考试,努力提高了广大员工的安全技术素质和安全责任意识。

(2)加强生产岗位技能培训。建立健全职工教育培训考核标准,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新进青年人才的成长,完善并优化“师带徒”制度,定期考核,保证质量。利用技术讲课、技术比武、技能操作竞赛等活动加强对职工的业务培训,尤其是对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和工作监护人的培训。要求所有生产人员紧跟现场、紧盯设备,做到常规设备会操作,异常现象会判断、发生故障会处理。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管理及操作水平,增强自我防护能力,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要加大专业培训力度,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工种和不同岗位的特点,有侧重点地加强对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安全教育培训要有特色,要丰富安全教育培训形式,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力求培训方式形象生动,效果显著。安全教育培训要增强实效性,培训不仅要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安全防护等基本知识,掌握安全生产所必须的基本操作技能,更要深谙各种生产工艺、施工方法、不同施工作业的危险点及不安全因素。

3建立健全各项标准、规程

标准化是企业实施各项专业管理的基础,供电企业只有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综合运用标准化的方法,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标准和规程,以及主要安全生产过程、事件、活动、检查的安全记录档案,规范各项安全管理程序,规范生产行为,统一安全管理思路、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做到安全管理标准明确、安全工作标准准确、安全操作规程精确,真正形成日常管理有章可循,现场作业有规可从,奖惩考核有据可依的格局,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为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创造良好的基础,给安全生产一个强有力的支柱,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管理环境和高效的运转机制,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1)法律法规的识别及获取。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要建立健全识别、获取的标准,明确主管部门、获取渠道及方式,动态识别、获取、更新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标准规范,并建立数据库,以便于随时查询、学习、索取。要及时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标准规范的适用条款转化为企业的制度、标准,贯彻到各项工作中,依法治企。

(2)安全生产管理规范。以标准化为手段,运用“简化、统一、协调、优化”的标准化思想,以业务为核心,流程为主线,企业安全生产目标为指引,充分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梳理安全生产业务流程,明确流程节点的“5w2H”管理要求,有效建立业务与岗位、风险、技术标准及指标的关联关系,将适用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具体条款和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的具体要求转化成清晰、易于执行的工作步骤,形成指导员工工作的标准,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统一、规范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3)安全生产操作规范。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安全生产的主体,班组安全是企业安全的基石。为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和要求切实得到有效执行,必须加强和推动班组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全面梳理现场作业,对作业行为隐患、设备设施使用隐患、工艺技术隐患等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和作业步骤,明确作业流程,对涉及操作业务的作业人员进行标准作业提供正确指导的操作规范,做到“科学、简单、实用”,既减轻员工负担,又让基层员工“按规矩干活”,加强生产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提升风险管控水平和工作质量。

(4)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依托信息平台,将业务流程固化到信息系统,使各项业务管理更加实用、简便,提高工作效率;应用移动作业平台,通过信息系统固化作业操作规范,实现现场作业全过程管控,逐步使各项工作实现“规范、高效”。

4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长效机制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通过对各项标准、规程的实施进行检查,严格监督和控制生产过程每个细节,及时查堵漏洞,及时发现并消除所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是抓好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作业人员在长期同一种工作环境中,往往会产生松懈麻痹思想,犯经验主义和投机取巧的错误,用自制条款代替安全规程、用简化程序代替作业标准、用野蛮作业代替科学施工、用盲目指挥代替正确命令,所有这些都必须通过安全监督加以解决。供电企业安监部门要深入生产一线,及时发现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和管理漏洞。要主动与各生产单位沟通信息,及时向他们通报上级安全管理的要求、职工奖罚处理、安全管理工作重点等情况,主动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事故调查和处理中,安监部门要充分听取事故单位的意见,全面了解和掌握情况,对事故原因和责任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以免因事故原因分析不当或对有关责任人处理不当,而对安全管理的严肃性、安全监督的权威性造成影响。

5完善绩效考核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考核指标体系,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行之有效的办法。安全考核的范围要齐全,从管理层、执行层到作业层,从上到下,无一遗漏;安全考核内容要全面,从生产系统、外部环境到精神状态,包括安全生产全过程,全方位;安全考核指标要量化,考核指标具体,奖惩有依有据;安全考核措施要严格,重奖重罚,奖惩分明;安全考核原则要坚定,坚决执行安全一票否决,实现安全事故“零指标”控制。安全考核要从基层抓起,从基础工作入手,认真落实省公司、市局、县局到员工个体的四级安全责任考核,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考核指标体系,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牵引作用,进一步强化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促使各级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到实处。

6全面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管理精细化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安全精细化管理的文化内涵在于实行刚性的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强化责任的落实,以形成优良的安全执行文化。安全文化建设要结合企业实际,统一规划,循序渐进,充分考虑自身内部的和外部的文化特征,引导全体员工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实现在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通过全员参与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持续进步。企业应建立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和安全目标等在内的安全承诺,企业领导者要做出表率,各级管理者应对安全承诺的实施起到示范和推进作用,形成标准化、程序化、精细化的工作方法,层层推进,步步为营,利用一切的宣传和教育形式传播安全文化,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建设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达到启发人、教育人、约束人的目的。要向员工灌输精细化的意识,从思想源头培育员工追求精细化的安全文化氛围。通过持续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逐步改进员工的心智模式,转变员工重视安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并通过安全绩效,激励员工安全行为,遵守行为规范,自主学习与改进,潜移默化,使精细化成为企业全体成员的自觉行为。

7客观安全评价与持续改进

需要客观真实的安全评价为安全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和条件。要对生产过程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的主要条件进行有效识别;要对危险程度和危险级别进行定性化和定量化评价,更要提出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主要条件的合理可行的最佳技术、措施和方案,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安全事故演练,通过事故模拟,分析生产运行现状。按照“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并使之有效运行,通过评价,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标准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采取纠正措施,不断完善,做到循环递进,螺旋上升,最终形成持续改进、不断创新的安全精细化管理机制,达到最佳安全效果。

作者:靳斌戴劲松单位:贵阳供电局

精细化生产管理篇3

关键词: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电力资源;售电量

在目前的供电压力下,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是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重要前提,精细化管理是保证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在进行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必须要通过有效的手段以及措施,以确保供电企业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无论何时都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更加有秩序、更加合理,在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影响下,供电企业所有工作人员可以在更加安全的环境下进行生产活动,确保所有人员在设备运行维护和现场施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使得工作人员在高危险、不安全因素繁多的劳动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不安全因素,解决了后顾之忧,必然会更加增强他们工作的信心和激情,在安全得到完全保证的有利条件下,供电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也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另外,在供电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下,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均得到提高,减少了生产过程中失误操作的出现,使得运行设备及人员的安全得到保障,减少了供电企业在设备维修方面的费用支出,增加了供电企业的效益,同时在精细化管理措施的保障下,电网出现事故的几率显著降低,保证了供电企业的供电稳定性,为供电企业赢得更好的社会效益,更加有助供电企业未来的发展。

1供电企业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现状及原因

分析目前供电企业的生产过程可以看出,在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出现十分频繁,安全事故中对人身造成伤害最大的就是触电事故,一旦发生触电事故,出现人身死亡的几率是极高的;工作人员在对电网维护过程中,不具备完善的安全生产意识,在维修过程中防护措施做得不到位,导致出现高空坠落事故。此外,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的限制以及工作态度的影响,导致生产过程中频繁出现错误操作,进而造成企业的生产过程出现重大生产故障,对整个供电企业的供电网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在目前供电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几种较突出的现象,容易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出现,首先是供电企业虽然明白生产安全的重要性,但是为了节省企业支出资金,提高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经常性减少在安全保护方面的资金支出,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之后,没有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来降低事故造成的伤害,使得安全事故只要出现就会对供电企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其次是安全相关制度以及规定的落实以及执行力不到位,很多供电企业的工作人员在进行生产活动过程中,对供电企业安全相关制度以及规定只是一知半解,在生产过程中更不能按照规定和制度上的要求来进行生产操作,甚至有些工作人员虽然熟悉安全相关制度以及规定的要求,但是为了图省事,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侥幸心理,根本不去执行相关制度以及规定的要求,最终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后,供电企业各项工程的施工管理混乱,在各个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中业主项目管理部门现场安全管理缺位,使得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不达标,增大了安全事故的出现几率。

2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的内容

2.1安全制度制订及执行力监督管理精细化

良好的制度是确保供电企业安全、有效运行的关键,在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想要得到有效的安全保障,最重要的是先从制度上入手,因为任何活动都离不开制度的约束,因此不仅要注重对制度制订的精细化管理,还需要对其执行理念和执行方式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完善,确保每个执行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力求制度的制订和执行的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同时还需要强化制度执行理念,推动制度执行力建设,结合实际情况,提高供电企业的制度执行力,为供电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保障。只有制度规范上进行了改变,才能使得供电企业的生产过程从根本上发生显著的改变。供电企业在进行安全制度管理精细化工作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考察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的方方面面,通过与生产实际结合的手段,不断健全和完善供电企业的相关制度以及规定,做到每一项要求都可以真正地符合现实中安全生产的要求,促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认识到这些要求对安全生产起到的作用,这样才能够规范工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促进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供电企业一旦建立了健全的安全保障制度,就必须监督生产过程中各项安全生产管理程序得到规范和落实,务必做到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相关的安全生产规定做依据,保证每个生产环节的生产安全都可以得到保障。此外,还需要构建和完善执行力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对制度执行工作和各级工作职责进行不断的补充和完善,加大“技防”的投入力度,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利,从而实现供电企业制度执行各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供电企业的执行力度,使制度建设真正能够为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2.2安全教育培训精细化

工作人员是供电企业进行生产工作的主体,只有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专业素质得到了提高,才能够全方面地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得供电企业安全生产处于可控在控状态。在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一定要做到以企业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为主,工作人员要能够详细了解其参与的工作过程中,相关安全规章制度的要求内容,加强其把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能力,使得安全规章制度可以在工作人员手中得到真正有效的实施,对于有些对生产过程生疏的新入工作人员,供电企业应该做到不急于让他们参与到实际生产活动中去,要保障其安全意识真正达到了生产工作的要求,这些新进来的工作人员才可以充分地放开手脚工作,才能够放心地让其在确保绝对安全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提高新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水平过程中,供电企业可以实施“师带徒”形式,新工作人员在陪同师傅工作之中就可以观摩技艺熟练的老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操作,使得新入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在工作人员充分熟悉企业相关安全规定的前提下,供电企业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安全技能的培训,通过实地操作、言传身教的方式,保证每一项安全技能都可以与现实生产工作联系在一起,确保工作在一线的人员可以熟练地应用安全技能,并且提高其自我保护和互保能力。在安全教育培训过程中,相关的安全事故学习和危害因素的辨识也是不可缺少的,通过讲座的方式,让工作人员对各种安全事故及危险因素的危害有个直观的了解,使得工作人员确实认识到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消除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侥幸心理,确保工作人员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无论何时何地都有意识地使用最严格的安全措施来武装和保护自己。

2.3安全监督检查精细化

在供电企业的生产、运行过程中,想要生产运行的安全得到保障,仅仅依赖工作人员的自我要求还是不够的,即使再老练的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操作失误以及懈怠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供电企业的安全监督检查制度来进一步保障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通过现场的安全监督检查,可以促使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消除,使得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人跟踪和鞭策,从而得到最终的闭环解决,这是防止隐患酿成安全事故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做好安全监督检查的精细化管理,要做的是对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细节都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每个安全隐患都可以及时被发现,并且尽快得到解决。在安全监督检查的执行过程中,安全监督检查人员要真正地深入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去,真正从源头上避免安全隐患的出现,并且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安全问题,要及时向上级安全管理部门进行汇报,使得安全问题可以得到最快速的解决,并且还要对安全隐患等问题的解决情况记录在案,在工作总结考核阶段,将安全隐患等问题的解决处理闭环情况记录在案,作为评定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实绩的依据,根据制度要求实施相应的奖惩,使得安全监督检查制度不但可以排除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且还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监督,确保所有工作人员及生产设备,在生产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得到全方位的保障。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难以评判的安全事故问题,安全监督检查管理部门一定要依据“四不放过”的原则追究到底,使得安全责任真正落实到个人,并对其做出最正确的处理,以此来提高供电企业安全监督检查的权威性和公平、公正性。

2.4安全生产基础精细化

想要提高供电企业安全生产能力,还要保障企业生产基础的质量,在供电企业生产过程中,其生产设备的质量对整个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供电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由于供电企业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想要提高供售电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要大量引入先进的新设备。在设备的引进过程中,一定要对引进设备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每一台应用在生产过程中的设备质量保持着优良的工作状态。此外还要健全生产设备的管理制度,要对应用在生产过程中的每台设备都进行有效的管理,设备的维修、保养、使用都形成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并且还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试验、测试,确保每个设备的使用质量处于健康、良好状态。

2.5安全计划的精细化

供电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要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确保电网和设备安全运行,以不发生人身事故为前提条件下,做好安全生产计划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按照“三个百分之百”要求,激励全体员工参与其中,坚持全方位控制,注重过程治理,对各个环节的安全进行全面、系统的计划,以更好地确保供电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对于供电企业生产计划的精细化管理来说,要力求作业高效、生产有序、行为安全。抓实生产计划治理工作,从而确保安全生产处在稳定可控的范围之内。安全计划的精细化管理,可以实现对自身现状、全局工作和相关问题的有效把握,并确保各个生产环节工作计划的合理性、科学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保证安全生产计划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还需要加强对安全生产计划的编制、计划执行情况的全面、系统考核,以保证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正常、有效运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确保企业各个环节的安全生产处于安全稳定状态。此外,反措、安措是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的重点内容,也是安全生产计划编制的主要标准,因此要求供电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生产计划的有效编制,从而保证供电企业的有序发展。检修计划、停电维护计划是供电企业安全生产计划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对供电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指标和经济指标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对其给予高度的关注。

3结语

目前在巨大的电力需求压力下,供电企业的生产、建设和运行维护工作质量必须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在提高的过程中,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也要得到相应的提升,只有确保了企业的安全生产,才能使得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得到有效提高,在目前的管理手段中,精细化管理是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及经营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供电企业必须要提高精细化管理能力,使得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可以得到整体性的提高。

作者:刘宏明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阳江阳西供电局

参考文献:

精细化生产管理篇4

以现代烟草农业为统领,紧紧围绕“原料保障上水平”和“原料供应基地化、生产方式现代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目标,牢固树立“向精细化管理要质量,向精细化管理要产量,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的理念,狠抓烟叶生产各环节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实现我县烟叶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控制目标

(一)烟叶产量质量目标:全县种植烟叶7.3万亩,收购烟叶13.87万担,上中等烟比例达100%,其中上等烟比例达60%以上,力争达到65%。

(二)烟株田间生产目标:烟株田间长势长相个体发育良好、群体结构合理,整齐一致,营养协调,叶片厚薄适中,上部烟叶开片充分,各部位单叶重比例协调。

(三)烟叶外观质量目标:初烟叶成熟度好,油份足,颜色金黄、橘黄,叶片弹性好,组织结构疏松,身份适中。

(四)烟叶等级结构目标:上桔三烟叶比例控制在5%以内,不产生上桔四、下桔三及下低次烟叶。

(五)烟叶专业化服务目标:烟叶专业化烘烤服务2.4万亩,覆盖率达31%,炕次烘烤成功率达98%以上,烘烤出的烟叶上等烟率达55%以上。实施专分散收达100%,10座以上烤房群散叶烘烤达100%,节约生产成本400万元以上。

(六)关键技术执行目标:培训有效性评价达100%,技术执行到位考核达100%,结构优化率达100%,100%起垄覆膜待栽,100%井窖式移栽,100%等距错位移栽横竖成行;60%散叶专分散收;团棵期统一增施钾肥达98%以上;100%成熟采收;100%推行上部叶一次性采(砍)烤技术。

(七)病虫害发生控制目标:病虫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

三、组织领导

成立县烟叶生产精细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各种烟乡镇、各烟叶站,分阶段、按环节抓好烟叶生产精细化管理措施的落实,并对烟叶生产精细化管理工作实施考核。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烟草局(公司),宋街明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莫江、杨承、马云飞三位同志具体办公。

四、措施办法

(一)技术服务“零距离”。县烟草局(公司)要严格按照市烟草局(公司)烟叶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分阶段拟定烟叶标准化生产实施方案。要随时收集烟叶生产过程中的正反面典型材料,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教材、宣传教育展板,结合各阶段工作部署,开展现场培训,进行实操指导。要将演示文稿教材通过0a系统发送到各烟叶站,由各烟叶站对抓烟干部、烟草辅导员进行再次培训,并逐层培训到村、到组、到户。各乡镇抓烟干部、烟草辅导员要亲临田间地头,按照培训内容、技术实施方案,针对烟叶生产各环节关键技术,手把手对烟农进行分类指导、培训。技术指导、培训不到位的,每次处罚抓烟干部300元、烟草辅导员200元。

(二)技术咨询“零推诿”。所有烟草辅导员、抓烟干部必须随时接受烟叶生产技术培训,并把培训内容学深学透、弄懂弄通,随时接受烟农咨询,绝不能因为自己不明白、不清楚而推卸责任,让烟农白跑一趟。尤其是行政抓烟干部,绝不能出现“我是行政干部,生产技术我不懂,你去找辅导员、烟叶站长”的推诿现象。凡出现推诿现象,一经查实,每次处罚责任人200元。各烟叶站要公布办公电话、烟草辅导员手机号码,便于烟农咨询。

(三)技术推广“零失误”。关键技术执行得到位,是生产优质烟叶的决定性因素,是完成产质量目标的重要保障。在烟叶生产各个环节,凡因抓烟干部、烟草辅导员指导不力、失误,造成烟叶生产损失的,视其损失大小,由责任人负责赔偿,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绝不姑息迁就。因此,必须扎实抓好以下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

1.培育壮苗。育苗壮苗是提高烟叶质量的基础,要严格按照漂浮育苗技术方案操作。壮苗标准:

⑴适时下种,元月下旬至2月上旬。

⑵合理施肥,施肥量进行实际测算。

⑶适时剪叶,剪叶时注意消毒及环境卫生。

⑷适时炼苗,4片真叶且茎高达到3~4cm时适控水肥,移栽前5-7天要断水断肥炼苗。

⑸加强育苗过程管理与考核,严格按照考核方案兑现奖惩。

2.调整、优化种植布局,合理轮作。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和基本烟田保护制度,继续调整、优化种植布局。

⑴基地单元内轮作面积达90%以上,其它烟区轮作面积达85%以上,以减少病虫害发生,降低烟农种烟风险。(轮作面积达不到规定比例,扣第一季度绩效考评分3分)

⑵科学规划种烟茬口,选择水旱轮作,搞好土地流转,实现种烟相对集中,确保100亩以上连片种植面积达80%以上。

⑶进一步优化种烟土地,选择土壤结构疏松、肥力中等、光照充足、无严重发病史的缓坡地或平地种烟。稻田种烟应选择地下水位较低、排灌条件好、肥力中等的坡磅田或老干田。

⑷采用烟叶/油菜(冬菜或冬闲)水稻/油菜(冬菜或冬闲)水稻/蔬菜(冬闲)烟叶的基本烟田主要轮作模式。

3.合理品种布局,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全县以南江3号、云烟97为主栽品种,适量配种K326、毕纳1号等品种,尽量做到“一站一品”或“一乡(镇)一品”。高度重视种植品种的特性和栽培要点,加大配套技术的培训、指导,明确专人负责技术指导,落实技术责任,确保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彰显品种特色。(品种混杂,扣第一季度绩效考评3分)

4.全面推行烟叶地膜井窖式小苗移栽技术,提高移栽集中度。

⑴整地时间:2月中下旬掀起整地待栽高潮,确保4月10日前全面完成待栽准备。

⑵整地质量:起垄高度:田烟30~35cm,土烟25~30cm,达到垄体匀直、饱满,垄面平整、细碎,待降透雨、土壤墒情适宜时覆膜,地膜紧贴垄面且严实。

⑶移栽时间:严格控制移栽期和移栽密度,全县移栽期控制在4月10~30日,移栽集中度为户3天、村或连片种植区5天、乡(镇)7天、全县20天。

⑷移栽密度:云烟系列、K326实行田烟行株距1×0.65m,密度1000株/亩,土烟行株距1×0.6m,密度1100株/亩;南江3号、毕纳1号行株距1.1×0.65m,密度900株/亩。

⑸移栽质量:推行拉绳打孔、等距错位移栽,做到“一根绳子拉到边”、“一把尺子量到底”,确保栽后烟株“横竖左右成行”,提高移栽质量。移栽时带药、肥水移栽,预防大田期病虫害发生。地膜井窖式小苗移栽技术要点:

①井窖制作。移栽前在覆膜的垄体上,使用井窖制作工具,打制移栽井窖,井窖口呈圆形,直径8~10㎝,根据烟苗的茎高确定井窖深度,栽后烟苗自然高度的顶部距井口1~2㎝。

②移栽。提着烟苗叶片,苗根向下垂直放置于井窖内。

③淋施水、肥、药混合液。栽后立即用3~5%的专用追肥(杜绝使用纯氮肥料)、防地老虎药(菊酯类)混合溶于定根水中,顺井壁淋下,同时用一根小木棒沿井壁拔一点细泥盖好烟苗根部,每井80~200亳升(墒情好80~100毫升、中等100~150毫升、较差150~200毫升)。

④填土、封口。烟苗生长点与垄面相平时,用湿润细土封填井窖。

5.科学施肥,确保烟株营养平衡。按照1000株/套配套供应烟叶专用复合肥,严格实行定株定量施肥。田烟配方为:专用基肥(n︰p2o5︰K2o=6︰10︰25)50Kg/亩,专用追肥(n︰K2o=15︰30)15Kg/亩;土烟配方为:专用基肥(n︰p2o5︰K2o=8︰10︰24)60Kg/亩,专用追肥(n︰K2o=15︰30)20Kg/亩。基肥在起垄时一次性条施,或沟施于垄底。移栽后7~10天,用5%的专用追肥液顺井壁淋施追肥;剩余追肥必须在栽后25天内施完。使用油枯(15公斤/亩)、秸杆(稻草或圈肥)、生物菌剂等混合堆置进行有氧发酵制作有机肥,土烟有机肥500Kg/亩以上,尤其是南江3号品种必须施用。另外,田烟和南江3号的烟地,移栽后28天左右需增施适量的钾肥5Kg/亩或叶面喷施菜油稀释液,改善烟株营养状况,提高烟叶的质量。

6.合理打顶留叶,保障烟叶产质量的形成。根据品种特性及烟株长势,合理打顶留叶,确保烟株成型后株型呈“腰鼓型”。单株留叶数:K326、云烟系列留叶18片左右;南江3号、毕纳1号留叶20片。在晴天中午对全田中心花开放20~30%时一次性打顶,打掉顶叶长度低于40cm的叶片,除掉下部3~4片底脚叶,打下的烟花、烟芽带出田外集中处理,确保田间卫生;打顶后及时使用化学抑芽剂抑芽,保证“烤后一棵桩”,注意化学抑芽剂的浓度,抹药的及时性和到位程度。

7.加大统防统治力度,降低病虫害损失。高度重视病虫害统防统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对策,超前做好防治预案,搞好病虫害统防统治,切实抓好以下技术措施的落实。

⑴农业防治措施。烟叶采收结束后及时清除田间秸杆,搞好田间卫生,做好烟地深翻、炕冬工作;严格育苗过程的消毒措施,实行规范化操作,减少苗期感病机率;科学平衡施肥,及时进行田间管理,增强烟株自身免疫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

⑵物理防治措施。育苗点使用防虫网,避免有翅蚜进入苗床传毒;在pVY等病毒病重发区的育苗点和烟田,安装使用抑蚜黄板,减少有翅蚜迁飞传毒;利用杀虫灯、诱虫灯等诱杀成虫,减少幼虫基数,减轻危害。

⑶化学防治措施。调查、预测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最佳时期进行统防统治;及时组织到位所需农药,加强农药使用技术培训和指导,重点进行药剂预防,出现病情后切实做到对症下药,提高防治的效果;全面推行病虫害联防统治机制,大力推行专业化植保服务,努力提高防治技术水平,确保用药安全和烟叶质量安全。

8.抓好成熟采收,落实密集烘烤技术,适度推广散叶烘烤。彻底解决“下部烟叶采晚、中部烟叶采快、上部烟叶采青”的突出问题,认真落实“两停一烤”技术措施,完善密集烤房烘烤技术,加快推广散叶烘烤工艺,全面推行上部4~6片叶充分成熟一次性采烤技术,全面提高我县烟叶烘烤质量,减少烟农烘烤用工。各部位成熟度要求:

⑴坚持下部叶适时早采,打顶后7~10天内采收下部叶。下部叶叶色以绿色为主,稍有转黄,叶尖显黄色,移栽后65~70天成熟。

⑵中部叶成熟稳采,下部叶采完后停7~10天采收中部叶。中部叶叶色为绿黄色,叶面1/2~2/3落黄,叶尖、叶缘呈黄色,叶脉发白,移栽后85-100天成熟。

⑶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中部叶采完后视田间烟叶成熟情况停10~15天,待上部烟叶充分成熟再采。上部叶叶色以黄为主,主脉和大部分侧脉发白,烟田黄灿灿、亮堂堂,移栽后105~120天成熟,顶部4~6片叶集中一次采收。

①上部叶一次砍烤成熟标准:叶片黄斑明显,主脉变白以亮,茸毛脱落,叶面皱折多,叶尖、叶边发白下卷,充分成熟。

②砍收方法:选择在晴天上午带茎一次性砍收。

③编烟方法和密度:把所砍部分第一片烟叶与茎杆分开,横跨在烟竿上,用死扣编烟,1.5m长的烟竿,每竿编30~32棵。

④装烟密度:装烟要求烤房内上下一致,均匀对齐,2.7m×8m的密集烤房,装烟量320~380竿。

⑤烘烤技术要求:以三段式烘烤技术为基础,重点采取“高温快排法”烘烤,即保持在42℃、45~48℃两个温度段加快排湿,确保烘烤质量。烘烤时间一般变黄期50-60小时,定色期40小时左右,干筋期30小时左右,整炕烘烤时间需要120~130小时。

(四)工作保障“零差错”。加强对政策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认真分析当前烟叶面临新形势,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面完成质量目标:上中等烟比例达100%,其中上等烟比例达60%以上,力争达到65%。各种烟乡镇、烟叶站要分解责任,强化目标,细化到村、考核到人,落实责任追究制。要求抓烟干部、烟草辅导员务必转变观念,围绕目标和措施,脚踏实地指导好烟农,抓好技术培训工作,提高技术执行率和到位率,明确“事事有人抓、项项有人管”的工作思路。要根据2012年不同种植烟农的烟叶上等烟及上中等烟比例完成情况进行效益比较,认真分析和总结,查找存在原因,拟定正确的指导意见,并分别建立烟农生产技术档案,实行个性化管理,加强跟踪与服务,确保技术指导到位。要提早做好烟煤的调运工作,抓好专业化植保、采摘、烘烤、分级队伍组建培训工作。县烟草局(公司)要充分利用商务信息化服务平台,开展烟叶生产科技信息化服务,在烟叶生产关键技术环节,概括性拟定简短易懂的政策宣传、技术要点或气象服务信息发送到抓烟干部、烟草辅导员和烟农户手机,时刻加以提醒。同时,对烟叶大户开展个性化科技服务,从而提高烟叶科技信息服务工作效率。要提前做好漂浮盘、基质、肥料、地膜等烟用物资供应工作,按时将烤房设备调运到位,5月底全面完成新建烤房设备安装及调试工作。电力部门要切实加大工作力度,为新建烤房有效提供电力保障。对工作保障出现差错,视其情节,处罚相关责任人500至1000元罚款。

(五)跟踪督查“零失控”。由县烟叶生产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督查室牵头,从县烟办、县烟草局(公司)抽人组成督查组,按照各阶段考核方案进行逐项督促检查,做到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发现问题,及时责令限期整改,对相应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并进行全县通报。烟叶生产督查分五个阶段:

1.育苗阶段。主要考核:政策宣传、育苗数量、品种布局、苗床地卫生、播种时间、消毒规范、苗床温湿度管理、间苗消毒、农家肥堆积发酵每亩500公斤的数量和质量,烟地翻犁、轮作落实、草签合同落实、烟农档案建立,全年的烟叶生产技术培训。(考核时间为元月下旬)

2.整地起垄阶段。主要考核:烟苗剪叶消毒、苗床病虫害防治,田烟开沟排水,起垄高度、行距、行向、盖膜质量,专业化机耕起垄,整地待栽及标准化移栽培训。(考核时间为4月上旬)

3.标准移栽阶段。主要考核:“井窖式”移栽质量,户3天、村7天、乡10天的集中移载时间,等距错位移栽,移栽密度,单株施肥量,移栽数量,壮苗率,大田管理主要技术培训。(考核时间为5月上旬)

4.田间管理阶段。主要考核:移栽后5~7天的追肥,30~35天的第二次揭膜追肥培土上高厢,病虫害统防统治,对下部底脚叶及病残叶的清除,科学打顶、合理留叶、化学抑芽制使用,成熟采摘及科学烘烤培训。(考核时间为6月中旬)

精细化生产管理篇5

【关键词】煤矿安全;精细化管理;成效研究

引言

对煤矿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需要每个层级的管理者以及基层员工都参与其中。资金投入、技术保证与法律支持对于实施精细化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煤矿安全生产不单单涉及到管理上的缺陷,还涉及到人员与环境等众多不确定因素。精细化管理实施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能够帮助煤矿企业工作更加科学化、具体化,有效减少了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1.精细化管理的概述

1.1精细化管理理论

精细化管理即为运用合理的、科学的管理方式、技术,使用系统整合、调配管理等技术手段来对流程、对象实施细化、精化管理。精美管理、精细管理、精确管理、精准管理、精益管理这五个管理层面是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所在,其相互补充,相互联系,从而形成无缝隙的管理流程,实现管理工程与效率的平衡[1]。

1.2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作用

实施精细化管理能够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保证。煤矿企业是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将其转化为精细化管理是煤矿企业长远发展的正确途径之一。实施精细化管理能够严格制定治理标准,细化至人人有专责的岗位与操作标准。每位员工按照自身岗位的标准来操作,降低了工作的随意性,避免了由于工作盲目而造成的安全隐患。煤矿企业在运行生产过程中任何一处细小的环节都有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精细化管理要对每个细小的环节进行审查,按照要求标准实施严格管理,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保证煤矿的安全。通过全员、全过程有效控制,实现动态达标,创建本职安全型矿山为实现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2.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方式

2.1完善管理制度

只有健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各项管理制度才能够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顺利的进行。秉持着安全、和谐、提高企业素质的原则,制定全面的安全目标管理。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将干部工作作风制度、质量标准化检查制度作为常规检查制定并且进行严格的考察与审核,全面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定期的对地面、井下单位进行抽样检查,严格考核认真落实,从本质上保证各位员工,每个工作环节以及每处工作处理都能够按照规章制度来规范。

2.2发挥领导的作用

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点与关键之一就是各个阶层领导的工作。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在于实施,而领导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核心组织环节,其指挥、决策着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指挥、创新、决策着人事管理等基本职能。领导需要充分发挥组织职能,制定合理的安全生产制定度与规则;主要领导人应该通过其权利来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调动各个利益群体,发挥其主动性与积极性来实现安全生产中各项工作目标与任务[2]。

2.3进行有效监督

精细化管理的重点之一就是对现场安全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现场存在的任何安全隐患,切实抓好每一个安全环节。有关干部现场跟班、代班制度,并且明确核实地点与实践。当值干部要与工作人同时上下班,时刻密切注意现场的安全隐患,要将安全隐患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实施检查监督力度,定期和不定期对井下各项系统进行抽检,出现不合格或违规的要即刻下令整改并责令相关部门对整改情况牵头落实。

3.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精细化管理效果

3.1显著提高了员工的素质

在实施了一定时间的精细化管理后,煤矿企业逐渐创建出了富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并且培养了工业文明素质高的现代化工人团队。实施精细化管理所制定的严格工作规章制度流程与劳动纪律,对员工的创造性、自觉性、主动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广大员工工作文明,语言文明,讲文明的风气已经遍布煤矿。这种良好的企业文化下的高素质员工有效提高了煤矿企业的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直接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3]。

3.2减少企业生产成本

精细化管理在煤矿企业中实施能够明显提高煤矿产量。单井单产的原煤效率在实施精细化管理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在开采环境不佳的情况下,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显著的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开源节流,实现了节能降耗,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精细化管理对煤矿安全生产中每个工作环节都检测监督到位,能够及时的发现隐埋的安全隐患,及时准确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安全隐患的经济损失。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总之,精细化管理不论在安全生产保障中还是节约开采成本中都有显著的作用,从而版主煤矿企业立于行业的先进水平。

3.3实现了安全生产

精细化管理在煤矿企业中的应用实现了考核量化,将责任细化至个人,科学合理的实施分工。煤矿生产中实现了事事有人管,责任有人担,岗位标准与规范十分严格,企业的质量标准也相应的进行了严格的管理。企业的每个员工以及责任人都要根据不同的岗位标准与职责来进行生产操作。最大程度的防止一级非伤亡事故。避免了工亡事故、千元损失以上事故,交通事故以及被盗事故的发生的频率明显下降,另外,精细化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管中提高了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稳定的保证了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实现了长时间的可持续发展。

如:晋煤集团所属的赵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自2011年开始的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和矿井生产过程动态达标工程,时至今日矿井克服地质条件恶劣、系统脆弱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矿井产能持续释放(矿井2011年顺利达产600万吨/年,2013年完成800万吨/年产能释放项目验收与核准,2014年矿井原煤产量预计达到750万吨,矿井已经成为集团的主力生产矿井和安全生产标杆单位。)、安全生产状况达到了极大改善。所有成绩的取得均归功于安全生产的精细化管理坚持不懈的推行和实施。

4.结束语

频繁的煤矿事故使得各个煤矿企业开始对煤矿安全生产引起了重视。煤矿企业在运营生产中安全是需要保证的首先事情。因此,每个煤矿企业都需要重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在煤矿企业中,队伍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需要从特别重视最基本的根基,明确安全生产时第一原则。只有在保证安全的情况的下,完善日常工作才是煤矿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标。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精细化管理应该始终保持着高质量与高标准,严格控制,监督审查。在全体员工与各级领导的共同参与中,将精细化管理切实落实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中。

参考文献

[1]马金山.基于toC的煤矿安全精细化管理效率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1,33(5).

精细化生产管理篇6

[关键词]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巡检法;尾矿库

中图分类号:F426.21;X9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058-01

前言:尾矿库是金属非金属矿山的重大危险源,在矿山安全管理上具有总要地位,一旦失事灾难巨大。美国克拉克大学公害评定小组的研究表明,尾矿库事故危害在世界93种事故、公害中名列第18位,直接造成百人以上死亡的尾矿库事故已不鲜见。例如1985年7月中旬,意大利东北部的普瑞皮尔尾矿库溃坝,造成250人死亡;2008年9月8日,我国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发生尾矿库溃坝,造成277人死亡,33人受伤,4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619万元。

概述:尾矿库的工作班组分为放矿班和维护班,维护班负责日常的管道维护以及设备的维护工作,而放矿班8人不但要负责坝面的放矿堆坝作业,而且还要负责消力池、主管道、大排渗的水质流量、排水设施有无裂缝渗水、零号洞水质、清水库水位、回水管道、南北两侧的泄洪渠巡视查看、以及每期子坝的起坡处有无渗水或沼泽化现象等等。员工每班的巡视检查工作量大,对以上每个地点巡检一趟下来没有4个多小时是拿不下来的(目前已经堆筑到了39级子坝,但是子坝还会不断向上堆筑,员工劳动强度会越来越大)。这样就存在着严重问题,往往是都去巡查,又都巡查不到位。比如:回水管道受山体落石或突然停电停泵,管道受外力或水压下坠可能会造成管道突然断裂,如若发现不及时就会造成灾难性的效果,因此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精细化管理巡检法实施过程

首先根据存在问题,初步确定精细化管理责任到人巡检法构思;其次为确保精细化管理责任到人巡检法具体实施进行设计和试用;最后对支撑项目达到预期效果进行相关制度编制。

1、视巡查地点的危害程度区分为:特别关键、关键、一般。要求员工在保证坝面正常堆坝以外,每班必须对特别关键和关键的:主回水管道、放矿管道、大排渗水质、清水库、零号洞、消力池、巡视检查两遍。

2、对于关键地点、一般地点,班组实行了分段分片责任到人,班长带头每人5级子坝,包保到个人。

3、制订了严厉的巡检考核制度(如图一),实行车间定期检查、激励员工互检、班组不定期例行检查的方法。比如:员工检查发现下游某子坝起坡处渗水或排水渠有裂缝往下渗水现象,就会对发现问题的员工进行重奖,还要对责任区的责任人进行严厉的考核处罚等。

创新点

1、通过对车间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责任到人巡检法,划分了责任区域,巡查力度和范围有了明细的提高。

2、通过精细化管理的责任到人巡检法应用,大大加强了班组成员的责任意识。

3、实行了责任到人巡检法以来,大大的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同时员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得到了大幅提高。

实施效果

本项目通过对尾矿车间放矿班专门的管理办法,大大的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得到了员工的一致认可,避免了巡查流于形式,人人都巡检又都巡检不到位现象,员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得到了大幅提高,确保了在第一时间发现隐患和问题以后,能及时消除隐患解决问题把各项事故隐患消除在了萌芽状态,为尾矿库的安全平稳运行打下了坚定地基础。

精细化生产管理篇7

目前许多国有企业已经开始大力推行科学精细化管理创新模式,提出了以内部管理、制度监管、资金保障与技术挖潜为核心的生产精细化管理运行保障机制,以此来保持自身在行业中竞争优势,为国有企业全面推广业务提供有利保证。本文全面探析国有企业生产精细化管理模式,提出几点精细化管理工作建议。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创新模式;构成要素;运行管理措施

所谓精细化管理强调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与清晰化,它的本质内涵就在于对国有企业发展目标与战略的全面细化,希望以此来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执行能力。在我国,一些国有企业已经在走精细化管理路线,它希望一改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最大限度缩小管理资源占用率,为国有企业降低管理成本,走科学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路线,实现理念与实践操作的完美结合,这也是国有企业文化进步的一种象征。

一、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当前,大部分国有企业在实施围绕设备、工艺操作与现场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创新模式,希望利用标准动作来进行注释,配合科技创新手段来满足国有企业生产经营需求,探索开发、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全流程管理模式,结合现实形势及国有企业发展变化来提高自身经营生产管理效率与效益。

1.国有企业生产发展规划

国有企业在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前也提出了若干发展规划,具体来讲包括以下两点。(1)通过科技发展模式来促进增产效益,这主要是考虑到国有企业在实际生产中,主要涉及高投资、高科技、高风险和高回报,因此在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过程中也必须走科学开发道路,一些国有企业在实际发展中,已经建设了高素质人才队伍,长期与多所高校与研究院、科研机构建立了有效合作关系,大力推进了国有企业经营开发效率。近年来,国有企业在实际建设期间,已经成立了精细化管理机构,可以对人才进行管理,也可以对生产环节进行控制,对生产技术与工艺进行创新处理,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2)通过强化管理来提升效率。国有企业在发展中一直以来都坚持“高标准高效管理”指导思想,并在传统的“三项制度”方面寻求突破性改进,严格落实有机标准,并建设了多处标准化生产机构,同时实施风险责任承包方式,对自动化生产线及修理车间进行大量投资,实现了对旧设备的有效修复。

二、国有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新模式的具体做法

国有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创新模式,应该遵循效益、统一、持久与全面4点基本原则,希望将生产精细化管理模式覆盖到国有企业生产工作的方方面面,并同时鼓励全员参与到生产精细化管理工作当中,真正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操作的各个细节。

1.国有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新模式的构成要素分析

国有企业在推行精细化管理新模式使讲求构成要素的全面性,鼓励全员参与和全过程运行管理,它的构成要素主要围绕组织机构成员、辅助生产工具与生产设备3大方面展开。(1)要确立生产运行管理,它也是国有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创新模式的重要核心,国有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的生产运行管理能够高效运作就得以与它基于精细化管理扩大了经营生产产能与生产效益。(2)要明确组织机构人员、辅助生产工具与生产设备这3大要素,通过三者来实现国有企业生产精细化管理的相互促进,保证他们全为生产服务,并做到合理有效利用国有企业设备,实现精细化管理制定规则,促进对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发挥设备及人员各自最大作用。

2.国有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新模式的运行措施

国有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新模式的生成内容,这也是本文所论述的重点内容,客观讲,国有企业主要结合管理实际现状,辅以安全管理基础,希望重点做到成本控制配合效益释出,希望达到节约成本、效益最优化的发展目标。为此,国有企业也制定了完善的管理方案,包括经营生产运营健康评价机制,配合各个机构的综合管理技术来提出了创新的生产精细化管理模式。这一全新模式旨在为企业班组重新规范定位,并分析解决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推动国有企业基层单位从现场管理模式逐渐向技术效益模式发展转变。下文将围绕国有企业的生产精细化管理模式相关运行措施进行详细解析。(1)国有企业实施围绕生产经营工作开展的“健康评价表”与管理方案。在“健康评价表”方面,基于人体健康理论为生产经营运行状况细分出11个参数,通过参数优劣来评判指标相关健康程度,衡量生产经营运行状况,明确经营点“健康”状况,预防“疾病”。(2)国有企业设置了两块管理指标看板,这也是第二个“2”。它的目的是通过标杆管理指标与达标保障生产经营管理指标来实现生产精细化管理评价,特别是针对阅读各项生产运行指标与数据进行显性化展示,看其指标照比上月是否有进步提升,并横向与同行竞争对手对比,找到自身差距,并针对差距来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适时加以优化改善,做到有效控制进步。(3)建立健全的国有企业规章制度,从国有企业的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以及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精细规划管理,全面提升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员工的四位观念,可以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方法,学习与消化吸收优秀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经验,将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进行细化,切实落在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身上,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大大促进国有企业高效快速运转的目的。(4)制订1本《综合管理手册》,国有企业在精细化管理新模式推进方面非常注重对集输站的综合管理,因此所制订的《综合管理手册》正是针对志工管理主线来实施严谨的精细化管理流程,其流程内容如下:参数录取--分析对比--措施制定--跟踪评价。通过该主线来客观反映生产经营问题,并全部呈现在《综合管理手册》之上,实现对国有企业生产管理的有效导向,同时激发职工参与管理积极性。确保企业员工能能够第一时间及时发现、分析并解决所存在的生产经营管理问题。另外,国有企业也基于该手册形成了一套单台设备包括单个问题的追踪处理机制,帮助员工养成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并主动解决问题的良好工作习惯。

三、总结

生产精细化管理新模式是国有企业的企业管理新内容,它也已经被企业内外所广泛认同,形成了未来国有企业的管理大趋势。在这种新管理模式支持下,国有企业也在不断深入挖掘有效资源,减少管理成本,希望实现国有企业生产效益最大化,形成现代化管理模式。也希望自身更能从系统、全局的角度来出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国有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多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坚持精细化管理追求跨越式发展--记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财务处处长孙义新[J].中国总会计师,2012(9):118-119.

[2]杨显贵,罗金华.企业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设计[J].科技创业月刊,2011,24(2):93-94.

精细化生产管理篇8

关键词:煤炭;企业管理;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7-0184-02

1煤炭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意义所在

1.1意在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一个企业得以长存的灵魂,在外部挑战日益严峻和经营成本不断攀升的今天,要想做好企业必须要使自己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特色和性格。而这个性格最好的载体无疑是精细化管理。通过精细化的实施过程和操作手段,让职工感受到企业的价值观;通过精细化管理渗透到各项业务流程、管理制度,使企业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创造力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1.2意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煤企面领着一个变化中的市场环境:产业升级、组织结构调整、产品价值链衍生,企业规模和现代化程度已经今非昔比。来自国际国内的竞争压力,对煤炭企业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企业管理,必须要建立在科学的决策系统上,必须建立在有效的实施运作上,必须建立在便捷的信息沟通上,而这些也正是精细化管理所倡导的管理理念。依托现代化信息平台建立精细化管理系统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1.3意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煤企多如牛毛,市场视同水火,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凸显自己的特色和实力,这是企业自始至终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过硬的产品质量、明显的产品优势、良好的企业信誉,这些都是企业显性的外在形象。而企业要想从根本上保持竞争优势,更多的还是依靠企业战略的精细化落实:精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精细化的配送服务体系、精细化的销售激励体系等等,这些才是保证企业永葆一席之地的支撑力。

2煤企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要点

2.1精细化管理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线索文化建设一向是我国煤企管理的传统侧重点。究其原因,首先当属煤炭行业密集型和高危型的劳动状态需要文化建设的滋养。煤企精细化管理可以将文化建设这一发展较为成熟的管理理念作为自身的实施线索,以文化建设带动精细化管理,在企业制度建立、员工管理、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精细化建设中,以文化牵头推动改革的顺利。

2.2精细化管理以关键点建设为抓手人力资源、安全生产、质量控制、物流开发、资金成本等分布在各个流程中的关键点,都可以作为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抓手,抓住关键点等于控制住了整个生产流程:

①因为目前我国煤炭行业产业链延伸不明显,企业重点依然在生产和运输环节。

②安全生产不管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是煤企的生命线和压力来源。

③成本和资金控制是企业管理成败的核心,所以,抓住关键点,精细化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3精细化管理要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是否完善,企业员工信息化素质是否完备,决定了精细化管理的成败。这是因为,精细化管理是建立信息优化的基础上的,没有信息化建设,精细化管理无疑是枉谈。

2.4精细化管理要以现场管理为基础现场管理是煤炭等生产性行业企管的根本,也是效益之所在。实施精细化管理,亦要以现场管理为基础和源头。且煤炭生产现场较为复杂,自然因素导致生产现场可变因素多,情况复杂,这是精细化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

2.5精细化管理要以管理者为本煤炭企业拥有一些深谙以及运用企业管理的矿长、区队长以及班组长是一个煤炭企业能够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更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精髓。

3正确理解煤炭企业管理“精”和“细”

精细化的基本内涵是落实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企业应当按照精细管理创始人刘先明提出的“五精四细”的思路和方法进行管理,其内容为:

3.1准确把握“五个精”五个精指的是精华、精髓、精品、精通、精密。五个精的含义分别是:精华——企业需要有效运用、创造、输出全球范围内的文化精华(含企业精神)、技术精华、智慧精华等来指导、促进企业的发展;精髓——即是掌握管理的核心精神;精品——做好产品质量控制,向市场提供零缺陷的精品,建立确保质量精品形成的体系,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创建品牌奠定基础;精通——管理部门和每个区队、班组管理人员精通本职工作。人是第一生产力。精密——企业内部凡有分工协作和前后工序关系的部门与环节,其配合与协作需要精密;与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的适宜性需要精密,与企业相关联的机构、客户、消费者的关系需要精密。

3.2准确把握“四个细”

一细:细分客户和市场,为了合理安排生产以及实现科学的调度物资,应当全面准确的把握国内以及国际煤炭市场的行情以及国家政策,最大限度的减少内部环节的资金以及材料的占用。

二细:细分企业组织机构中的职能和岗位,责权利明确、到位。各个部门人尽其才,岗尽其用,使整个企业象高效率运转的机器,达到最佳效果。

三细:细化分解每一个工作环节,落实到人。细节决定成败。任何好的思路和决策的成败,不在于制定,而在于执行。而执行的主体在于各个环节的人。抓好员工执行力的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动作合拍,协调一致。

四细:细化企业管理制度,对制度的实施、控制、检查、激励等程序、环节,做到不放松。实现量化考核,做到人人、事事、时时、处处有标准、有考核,全面提高岗位作业水平。要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把各岗位、各工种、各工序的工作标准和安全质量标准与6S和4e法相结合,形成精细化管理体系。要实行绩效评价管理,将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实行责权力的统一,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精细化管理既是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又是一种企业管理方法,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与适用性。煤炭生产涉及人员多,作业环境复杂,煤炭企业管理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精细化管理的思想与理念恰好可以帮助煤炭企业更好地剖析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强化煤炭企业的基础管理,提高煤炭企业的管理水平。实施精细管理,还可以帮助煤炭企业发挥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在不增加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深入企业内部挖潜,对组织功能合理定位,规范运作、量化管理各项管理活动,实现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俊.浅议煤炭成本精细化管理[J].科技信息,2010,(3).

精细化生产管理篇9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实践;思考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原则

1911年,自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概念以来,精细化管理就成为了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是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管理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

1.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企业精细化管理,是企业为适应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方式,建立目标细分、标准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是:精确定位,精益求精,细化目标,量化考核。“精确定位”是指对每个单位、部门和岗位的职能职责都要规范清晰、有机衔接;“精益求精”是要求对待工作标准高、要求严,做到尽善尽美;“细化目标”是指以任务进行层层分解,指标落实到人;“量化考核”是指考核时,做到定量准确,考核及时,奖惩兑现。精细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2.精细化管理的原则

一是务实高效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明确精细化管理目标任务,不断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细致缜密、细化目标、细分责任,注重实际效果。

二是过程控制原则。树立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严格各项流程和各个环节,以细节的精细化促进和实现整体精细化。

三是循序渐进原则。对重点工作和突出问题,按照精细化标准查问题,以项目推进的形式找症结,立目标,定措施,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持续完善制度、优化流程、改进方式,逐步实现精细化管理。

四是量化评价原则。就是要多定量少定性,将每项工作任务量化为具体的可衡量的指标,作为分析评判的基础、考核评价的尺度,对管理进行事前引导、事中控制、事后评价。

二、南币公司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直以来,在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南币公司通过强化基础,完善机制,创新方法,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稳步提高,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管理运行模式和绩效管理方法。要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就必须适应环境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为此,对南币公司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从企业外部、内部环境分析阐述如下:

1.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十二五”乃至更长的时期内,我国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人民币和装备制造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人民银行对货币印制工作也提出了“保总量、保结构、保整洁度、保防伪”的要求,为南币公司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为:可预见的硬币生产任务十分饱满,印钞造币专用设备需求巨大,上级对印钞造币专用设备的国产化政策支持等等。

但是,随着印钞造币专用设备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辅币硬币化的发展趋势,对公司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带来了新的挑战。信息网络的迅速扩展,电子货币、网上银行和网上支票等新型支付方式已经出现,网络技术将设计、生产、销售乃至服务一体化。这既对公司的硬币和造机生产造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同时又对印刷质量和防伪性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客观上要求企业在成本、效率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企业有必要通过流程再造,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国际竞争能力。因此,外部客观环境要求企业坚持内涵式发展,需要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现代技术水平、信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2.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南币公司作为综合性企业,生产流程复杂,业务接口多,管理难度大,企业面临的生产、研发和技改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公司通过实施一系列管理变革,优化生产流程,改革管理机制,改进管理方法,改善管理手段,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运行控制能力,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管理支持。

但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企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也存在突出的问题:在长期的超负荷运行状态下,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还存在着薄弱环节,有一定的系统性风险;基础管理不平衡,专业管理的系统性、有效性、针对性有待提高,管理的规范和量化程度不够,没有形成有效的目标分解和动态管理机制,文件落实文件、制度落实制度、会议落实会议、检查落实检查成为管理执行的主要形式,运行机制需要优化;企业软实力的优势还不够明显,文化建设与各方面工作的有机融合还要进一步探索。

因此,实施精细化管理,其必要性和意义在于适应市场竞争、满足国家货币发行和行业装备保障需要,同时要解决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效率和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精细化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南币公司以科学发展观和管理精细化理论为指导,以全面提升执行力、提高效率和促进内涵式发展为出发点,运用科学适当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推进精细管理,把“精、细、实、严”落实到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注重细节、强化执行、坚持创新,保证各项管理工作和生产科研活动的系统、规范、高效。

1.抓公司重点工作落实,做到推进方法及保障措施有力

每年年初,公司根据年度职代会确定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围绕“精益生产、精细管理”目标,确立涵盖生产、科研、技改、党建、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年度重点工作,并以此为抓手,推动和引领全年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在年度重点工作的落实上,各部门对各项总体目标进行分解落实,细化责任分工和工作进程,制订计划,落实措施,按时推进,并能及时调整、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办公室牵头抓好重点工作的推进落实,各责任部门对照进度、节点等要求,按季度对完成情况进行事实描述,对未能按进度完成的说明原因。办公室在公司季度司务会上,对公司年度重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讲评,汇报工作亮点、特色和存在问题,滚动推进重点工作开展。公司把推进精细管理作为促进工作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通过抓公司重点工作落实,力求形成目标精细化、任务定量化、责任明确化、过程流程化、检查制度化的工作局面。

2.抓标准流程完善,做到岗位职责及制度执行到位

公司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完善标准流程,把生产管理、工艺技术、安全管理、质量控制、成本管理抓细抓实。在生产过程上“精耕细作”,持续优化生产流程和管理手段,构建“成组生产单元”应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实施“滚动分层计划、订单拉动管理、中心调度值班、生产现场协调、任务应急机制”,确保计划的合理性、过程的可控性、处理问题的及时性和响应变化的敏捷性。在工艺技术上“精雕细琢”,在装配工艺中推行精细化管理,优化工艺方法,提升工艺手段,装配和调试工艺规范逐步完整规范,初步建立了符合印制机械生产特点的定量化装配体系。在安全管理上“精谋细划”,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创建和安全性评价,推行“0-613”安全模式,通过推进安全例会、安全检查、风险预控、安全目视化管理、班组安全活动以及安全文化引领等六项管理方法,巩固一项基础建设即制度建设,强化三个评价体系建设,最终实现“六零”事故管理目标。在质量控制上“精益求精”,导入六西格玛方法,构建机械产品服务响应网络体系,制订机械产品服批量生产质量控制计划,加强机械产品服装配调试过程质量控制,明确了九个环节的内容,构建机械产品服务响应网络体系。在成本管理上“精打细算”,以建立全员、全过程、全要素成本管理体系为目标,抓主要环节、关键因素,深入成本管理理念的拓展,丰富成本管理的形式、内容和方法,建立成本考核与激励机制。

3.抓基础管理短板弥补,做到改进目标及强化方法可行

各部门针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围绕优质、安全、数准、效率和效益等主题,分析找差,弥补管理薄弱环节,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提出切合实际、操作可行的精细管理措施,编制了公司精细管理课题推进表,明确了课题名称、主要内涵、工作目标和时间进度。在精细管理课题的推进过程中,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以点促面,努力发挥乘数效益,带动了企业管理效率和效能的提升。各部门在课题“点”上通过一定的载体和形式,将精细管理措施目标化、具体化、责任化,有效地激发了全体员工实践精细管理的热情。在专业“线”实施流程优化,围绕质量控制主线,组建跨部门、扁平化的项目团队,推进企业精细管理。在企业层“面”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等多种方式,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把推进精细管理作为促进工作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

4.抓职工行为习惯养成,做到教育激励及考核约束落地

针对不同的生产特点和不同部门的管理难点,从规范操作、设备维护和现场环境整治等方面切入,基于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等环节切入,细化完善有关职工行为习惯的执行规范,开展5S逐级检查评价和考核,改进检查、监督、考核、激励方法。倡导“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注重培养员工一次性把事情做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抓反复,反复抓,培养职工一次性把事情做到的习惯,提高职工素养。在人员配置上,以“总量控制、科学合理、结构优化、精干高效”为目标,按照生产岗位逐步先进合理、管理技术岗定编精简高效、技术研发岗位基本平衡、辅助服务岗逐步分流原则开展工作。在人员素质提升方面,打通各类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按照pDCa原则制定员工绩效管理方案,明确不同类员工绩效评价方式方法的差异性,将绩效评价内容与工作标准、员工职业发展晋升紧密结合。

四、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统思考、周密计划,特别是要做到与四个结合,才能更有效地实施,保证管理工作的系统、规范、可操作、可衡量,实现企业科学、持续、快速发展。

1.精细化管理与战略规划相结合

一个企业能否生存发展,战略决策的科学化、精细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处理好精细化管理与落实企业战略规划相结合的关系,首先要基于战略发展方向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以企业的中、长期目标来确定企业的战略决策的实质内容,以企业的短期发展目标来确定企业的战术决策,从生产管理、安全质量、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方面拿出更加有针对性的精细化管理内容,实现从战略层面指导和控制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实现战略层的精细化管理,帮助企业实现由经验型管理向分析型管理、精细化管理的重要转变。通过精细化的操作,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完成,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实现,才能够由点到面,以点带面,才能够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

2.精细化管理与流程优化相结合

企业内外部环境总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企业也必须不断的调整自身的运作方式来适应这种变化,流程优化必然成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要处理好精细化管理与流程优化相结合的关系,就要通过形成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标准的有效性和集成性,建立健全持续改进机制,优化业务流程,合理配置好各项资源,提高流程效率,将标准管理与专业管理、日常管理和基础管理相结合,落实到每一级组织、每一类职能、每一项业务、每一个环节,做好运行监控与评估,才能持续催生出发展的内在动力,提高整体运营效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能力,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3.精细化管理与绩效评价相结合

企业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参加,同时也面临艰巨的组织、策划、检查、改进和日常管理工作。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流程,随时随地都要有相应的制度来制约和考核。绩效评价的到位与否,直接影响精细化管理的程度。要保证工作按目标、有序进行,既要有翔实的计划安排,更要有组织工作的考评的标准和精细化管理效果的评价标准和奖励办法。通过建立组织工作的考评标准和精细化管理效果的评价标准和奖励办法,形成量化目标的分解机制,实施严格的评价和奖惩,发挥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充分调动各级组织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4.精细化管理与文化落地相结合

精细化生产管理篇10

关键词:选煤厂;精细化管理;经济效益;安全水平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煤炭需求的快速增长,同时也推动了我国选煤事业的蓬勃发展,但是各选煤厂之间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差距很大。因此,如何提高选煤厂的经济效益便成了各选煤厂探讨研究的重点。最近选煤厂得精细化管理越来越被选煤行业重视起来。

一、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以精细的操作和管理为基本特征,通过提高员工的素质,控制企业滴漏,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的管理方法。少数选煤厂结合企业实际,通过总结梳理、继承扬弃、学习创新,确立了适合选煤厂自身的管理新理念,并强化灌输宣传,使之得到各大选煤厂全体员工的充分理解和高度认同,继而变为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自觉行动。选煤厂的精细化管理突出一个“精”和一个“细”字。“精”即业务精,做到干一行精一行,每个环节发挥最大的潜能;“细”即制度细。任务分工细,使各项工作件件有人管,事事有人做,项项细落实。从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到环境卫生都有明确的规定,精细到人,责任到人。

二、安全管理精细化

实现安全管理的精细化,对选煤厂的安全管理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实现了安全管理的精细化,才能将每个成产环节的事故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加强精细化安全管理,把安全精细化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个岗点、每个工种、每位员工、每道工序,做到了安全管理监控网络化,排查隐患精细化,隐患整改责任化,事故追查系统化。认真落实各级干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坚持安全大检查、各项专业检查等不断线、成网络,对查出的各类安全隐患,均按“四定”原则进行落实整改[2]。选煤厂可以通过在厂区悬挂和张贴宣传标语,组织安全演讲活动,写典型案例下发各单位,强化员工安全意识。

三、生产管理精细化

选煤厂生产系统庞大繁琐,每个环节都能影响到最终的精煤质量和回收率。只有将生产实行精细化管理,将每个环节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实现了生产管理的积极探索洗选工艺流程及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不断优化作业流程,细化各环节的管理,形成了信息反馈迅速、流程运行通畅的工作格局。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了调度室的作用,正确处理生产、检修、装车、外运、地销之间的关系,争取主动,搞好各系统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工作,科学合理安排生产;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减少事故影响时间,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寿命。同时,实现了对介耗的精细化监管,确保介耗在合理范围内。3.1提高精煤回收率。精细化管理对提高精煤回收率有重要的意义,选煤厂每一个生产环节的故障都会影响最终的精煤回收率。首先,要做好密度和桶位的监测和调节。分选密度和桶位直接影响产品的灰分和产率,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定时对密度进行测量,并及时作出分流、加介、串料的调整;其次,对设备要加强巡检,及时发现问题,防止设备带病工作。弧形筛的跑粗、分级旋流器的磨损、喷水嘴的堵塞、筛板的损坏,都会对选煤厂的产品质量和精煤回收率造成影响。对选煤生产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最大的发挥选煤厂每个环节的作用,对提高精煤回收率是十分必要的。3.2提高关键设备的使用效率。设备的使用直接影响着选煤厂的经济技术指标。加强选煤厂机电设备的管理,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设备考核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安全会议制度、规范作业制度、生产例会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等。及时协调解决现场安全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中的备件问题和机电设备维修工作质量,对提高关键设备的使用效率有重要的意义。3.3控制成本消耗。介质消耗的高低是评价选煤厂生产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介质损耗过高不仅造成介质的浪费,而且会污染精煤,影响产品质量。所以对介耗实行精细化管理对选煤厂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加强脱介效果。加强对弧形筛的检查和管理,筛孔破损及时更换,脱介效果不好及时翻转;加强对脱介筛的检查管理,保证筛上喷水量和喷水压力,喷嘴堵塞及时更换;另外末煤离心机也起了一定的脱介作用。其次,要加强磁选机的管理。磁选机的磁选效率是影响介质消耗的重要因素。选煤厂要对磁选机工况进行定期检查,对磁选机的滚筒转速、分选间隙、排料口间隙、磁偏角及时做出调整,保证磁选机在最佳的工作状态,保证磁选机的回收效率不低于99.8%,这样才能使磁选机发挥最大的回收作用。此外,磁选机的人料浓度也是影响磁选效率一个重要因素。要加强磁铁矿粉的管理。一是加强对磁铁矿粉的质量的管理。当采用磁铁矿粉做加重质时,其磁性物含量不应小于95%,密度不宜小于4.5t/m3。二是保证生产过程中的介质管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防止生产过程中介质的丢失,做到向管理要效益,向细节要水平。3.4控制产品质量。加强对煤质化验的管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测,对监测结果要进行分析,及时对生产做出反馈;发现问题后管理和技术人员应经常深入源头找问题,深入现场抓落实,明确责任,完善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及煤质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煤质管理人员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定期召开煤质分析会,随时掌握煤质变化情况。

四、经营管理精细化

进行内外市场对接管理,把成本消耗直接与员工的收入挂钩,借以激发全体员工人人都关心所使用材料的价格、质量状况,再利用市场反馈机制产生的连锁效应,来调节市场运行,达到降本创效的目的,提高成本高效管控水平。计划控制:建立完善的物资计划考核办法,加强材料采购计划管理。严格对材料采购计划的审批,杜绝无计划、超计划采购。借力双基考核的全员性,制订材料采购计划与双基挂钩考核的管理办法。源头控制:优化物资采购过程管理材料采购是材料成本发生的第一个环节,加强材料库存信息管理。对一级库材料贮备情况实行动态管理,把材料按照紧急度、重要度进行预警管理。借助内部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进行信息共享与沟通,使其顺利进入下一个流转环节。过程控制:从机电管理和工艺管理上降成本。成本中除了电力消耗外,材料消耗中很重要部分的是介质消耗和药剂消耗。合理安排生产,科学考核,减少设备空运转时间,保证生产系统高效均衡生产,确保生产系统处理量最大化,尽可能的降低生产环节中的电力消耗,达到节约电力成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