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视觉传达设计现状十篇视觉传达设计现状十篇

视觉传达设计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0:25

视觉传达设计现状篇1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一)实践教学缺乏

当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大多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实际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兼具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因此,实践性的教学应当成为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甚至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市场需求面前,实践性教学的地位还应当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有很高的要求。当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并不多,在已经开设实践性教学内容的高校中,实践性教学项目也大多围绕着比赛、虚拟项目进行,真正结合社会需求的实践性项目少之又少。只有将真正的符合社会实践性需求的项目引入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当中,才能确保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出符合要求的专业性人才。当然,诸如比赛等项目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的。竞赛项目大多围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热点进行,比较符合客观实际情况。但竞赛项目的理想状态与社会的实际情况还是存在一定的脱节,未能全面地反映出社会的真正需求。类似虚拟项目以及竞赛项目也是当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进行实践性教学的必然选择和无奈之举。这是因为当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并没有吸引到众多企业的加入,这导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内容无法真正体现企业的需求,实践性教学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的专业化人才还无法体现足够的专业性。

(二)教师队伍素质不高

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还面临着教师队伍素质不高的问题。教师队伍的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教师队伍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由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历史不够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师队伍普遍较为年轻。年轻化的教师队伍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提供了足够的活力,但是年轻化的教师队伍又有教学经验不足、社会实践互动不够的缺点,无法准确把握社会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脉络,不能够很好地开展教学工作。第二,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不足,这是与教师队伍的年轻化相对应的。由于教师们社会工作时间不长,实际开展视觉传达设计的时间也不长,对社会的发展变化缺乏足够的敏锐性。上述这两个缺点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队伍素质不高的重要体现。

(三)专业教材缺乏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的专业。编制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材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深厚的社会实践经验,但由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历史不长,目前还没有出现受到各方认可的专业化教材。一本优良的专业教材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视觉传达设计的本质。一般性的教材往往将教学内容限制在视觉传达设计的某一方面,视野和角度都比较片面和狭隘,无法从专业教材中窥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全貌。当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材的编写思路大多依照概论—设计理论—设计技巧—作品赏析等来进行。这种教材编写的思路重在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对学生创造能力方面的培养。

二、提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应对策略

(一)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兼具理论与实践操作技能的专业型人才,让本专业的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技能,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当将教学目标与理论研究融为一体,从而使本专业的学生能够面向社会,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应当开创校企合作的模式,将合作企业作为实践性教学的平台,实现产学合作,让学生有充足的机会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去,促进特色教学的开展。另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第一,根据视觉传达设计的行业现状,利用当前的研究和理论成果,更新专业理论知识,将一些符合时展的课程添加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中来。例如,添加图形创意的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理论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第二,增加电脑教学课程。电脑课程应当注重电脑的设计技能的培养,将学生从理论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将脑海中的创意通过电脑表达出来。第三,注重发掘学生的设计作品,将优秀的设计作品进行大力的推介。这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大力提倡创新性教学

创新型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侧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创新性教学则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性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创新性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主动探究视觉传达设计的精髓。开展创新性教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加强课程建设,通过开展课题设计等教学方式,体现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让学生通过课题设计的方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2.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沟通。在创新性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主体,教师起着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教师通过引导、组织、激发等手段,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可以开展辩论会、讨论小组等形式,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3.加强过程教学。加强过程教学是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应当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当然,加强过程教学并不是意味着对结果不重视,而是指应当将更多的教学精力放入到对教学过程的开展中来。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环节,评价环节等内容。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活动在现阶段应大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可以加深学生的主观认识和理解。另外,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互联网,可以让学生快速及时了解到国内国外的专业信息,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客观上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首先,教师应当进行知识更新,而且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社会实践联系紧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总是会带给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新的研究课题和教学上的挑战。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进行理论的更新,将会无法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更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其次,教师也应当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能促进理论的深化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师只有将自己投身于实践当中,才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才能进一步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和储备,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期望和要求的学生。最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赢得学生的尊重,也才能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明天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结论

视觉传达设计现状篇2

1.抽象元素

研究视觉与形式问题,先要冲视觉元素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入手。视觉元素是构成视觉语言的各种因素,从抽象的角度说,版面的构成元素是构成整体版面的点、线、面、空间等的因素,为了很好地把握这些基本要素以进行视觉语言的设计,必须把抽象概念的点、线、面、等因素转化成直观的具体视觉形象,并且要主观运用点的大小、疏密,线的粗细、取值和面的位置与空间等各种状态,运用审美观点和视觉心理,按照一定的设计原理,充分发挥各种形式的特点和个性,使设计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点、线、面、其本身传达一定的具体信息,要是这些抽象元素包含一定的信息,设计者还必须根据设计需要发挥想象力,通过一定的构成原理和表现形式,讲互不相关的视觉元素联系起来,形成特定的视觉语言,这样不单成为信息的载体,其表现力更是变化无穷。点是所有状态之源,在所有元素中,点也是最简约的元素,点的面积虽小,但是它的形状、方向、大小、位置等进行编排设计后都有很强的表现能力。日本知名设计师广村正彰,以最简约的表现手法,充分发挥点的个性,表现主题的丰富内涵,点的形式表现成为他设计的一个主要特点。德国著名设计师乌韦•勒施(Uwrloesch)也常用这一简洁单纯的视觉语言,他的作品运用大面积的黑白与光点的对比,也成为其极具个性的设计风格。点的性格可依据一定的构成排列千变万化。点可排列成线,可组成虚面,也可通过大小及视觉导向产生空间感、远近感、跳跃感、平衡感等。如东方的文字可以作为点来运用,西方的字母也可以形成点的形式出现,现代设计将繁琐的图像抽象成点的形式,使点这一独特的视觉语言更具有独特魅力。线的形成可以认为是点的移动轨迹。在形式设计中,线会因方向、粗细、虚实、长短等状态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形成不同的个性,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如:直线表现一种现代、理性的个性,曲线则表现较细腻、较柔性的情感。在形式设计中除了固定存在的图像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视觉心理的线——一种因视觉流程而形成的线,人的视线有视觉元素的状态制约,视觉元素的状态能影响人的视觉心理,可以说视觉心理上的线是有视觉元素构成的。一条线可以分割图形的空间,也能诱导视线的运动,视线的运动感会产生先的感觉,这些特点和个性,为设计形式与视觉处理,提供了原理上的根据。面的大小、虚实、空间、位置等不同状态都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形式。大面积的面有向前和扩张感,小面积的有远离和向心感,同时面的虚实会产生层次的美感,面在平面设计的形式处理中最能影响空间的力场,也最能影响人的视觉心理元素。总之,点、线、面作为平面设计的基本元素,由于它们的存在、变化、构成与组合式设计形式的主要内容,因而这些因素的组合和构成原理也就成为形式表现的基本原理。

2.具体元素和形式

传达具体信息和内容的是具体元素,这些元素就是构成整个版面的字体、图形、符号、色彩、框架等相关的视觉元素。文字是人类祖先用来记录语言、实物和交流思想感情而发明的视觉文化符号。它是约定俗称的语言符号,在设计形式中最普遍使用的视觉符号元素。文字本身是信息的载体,也是具有图形感的视觉语言载体。字体的变化,不会影响所传达的信息本身,但会影响信息传达效果。因此在运用和设计中,还必须运用视觉美学的运动规律,使之具备一定的形式美感,既适合视觉习惯,又有利于信息内容的传达。图形语言是最直接,最容易传达的视觉语言,是一种具体的视觉形式,最能冲击人的形象思维,在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发挥着视觉中心的信息传达的关键元素。色彩容易引起人的心理联想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比如:红色使人感到喜庆、传统、吉祥、温暖,黄色给人以光明、高贵、富丽的感觉等等。因此新颖、独特、醒目的色彩效果对设计形式与视觉处理极为重要,在这些视觉元素中,不论是形与形之间的关系或是形与空间的关系,也不论是色彩与色彩还是色彩与明暗调子的关系,它们的相互作用都会产生不同的视觉语言。不论是文字构图的变化、元素的增减,也都会出现与之相应的视觉形式。

二、视觉流程与视觉中心

研究视觉流程的目的在于使设计的信息内容得到准确、清晰的传达。流程清晰、线路明朗、突出重点,信息容易得到接受者的了解和认识,这也是形式设计的主要诉求所在。相反流程往返复杂、视觉紊乱,就会影响视觉效果和信息的传播。视觉流程在整个设计中往往是贯穿整个设计的主线,但他在版面中却没有明显的线路,使得在设计及形式处理上增加了不少难度,它需要设计者具有丰富的形式设计经验和较强的视觉表现能力,才能控制视觉流程的整体效果。可见,视觉流程是形式设计的重要环节。探讨视觉流程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方向与位置的视觉流程

现代设计理念追求简洁、明确、清晰,这样可以使诉求的信息更准确、更快、更直接地得到传达。视觉流程往往以竖向的流程、横向的流程和斜向流程或者以空间位置的合理性来处理视觉运动的路线。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视觉流程方法,这些流程轨迹都是最符合人的视觉习惯,也是视觉流程的常见表达形式。

2.视觉中心流程

视觉中心是视觉语言表达的重点位置,也是视觉心理的重心。视觉中心一般是通过有别于其他视觉元素的处理方式,如通过强调图形语言、非常色彩或通过独特字体与大小或位置空间的特别处理等,做到吸引视觉、引导传达的作用,而其他元素则根据流程的方向转移,这种处理方式既能突出主题又容易产生较强的形式美感。

3.视觉导向流程

通过一定的元素如文字、色彩、符号、图形、线条、版式等视觉形式的处理,使得主动引导视线向一定的方向运动,由主及次,将版面的各个构成元素有序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使之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发挥最大的信息传达功能。

4.自由视觉流程

现代设计形式变化无穷,自由视觉流程是较为严肃性版式相对而言的。强调个性、随机与动感的视觉表现形式,他给人以轻松。随意和富有节奏感。运动自由视觉流程方法,版面的各视觉元素一般为非并列关系,元素也非等量空间,将枯燥的元素付之新的视觉语言,使之更有视觉效果,增强其可读性。

三、设计形式中的整体感

视觉传达设计现状篇3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要素;关联

一、色彩与图形

在以形象为中心的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语言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视觉语言主要依靠人类的视觉感官与物质世界的可见结构传达,而色彩与图形之间合理、恰当的组合,可以表达出物质世界的基本形态——可见结构。色彩与图形既可以彼此分开,也可以相互比较,都不会影响两者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功能。无论是冰河时期的色彩萌芽还是现在对色彩的极致运用,人类都赋予了色彩某种情感。如,在美术中把颜色分为冷色调、暖色调;在情感表达中又分为喜、怒、哀、乐;在食品方面绿色代表纯天然,蓝色代表有药物成分,等等。由此可见,不同的领域赋予色彩的感情也有差异。然而,色彩不管被赋予多少情感,都是依附图形而存在的,图形又通过色彩的刺激传达所蕴含的信息。色彩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包含着情感、意念、联想等功能的语言,图形是视觉传递的形态,可以表达色彩蕴含的语言功能。色彩与图形可以用绘画中的素描与色彩来诠释,绘在古代指的是彩绣,画是一种临摹的自然艺术,即素描与色彩结合起来才能产生绘画效果。如何将色彩与图形有效融合,是视觉传达设计者面临的挑战。要想设计出一件优秀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必须拥有丰富的经验与创新的精神,巧妙地处理好色彩与图形之间的关系。

二、文字与图形

从文字的起源可以看出,文字是从图形的灵感中演变而来的,自身就有图形的美。如,中国的象形文字“月”的字形旁就是月亮的象形文字,“马”的字形就是一匹有马鬣和四条腿的马。中国文字具有结构与偏旁的特点,从这些特点中可以表现出中国的文化内涵,汉字的图形化升华了汉字的美。因此,视觉传达设计者需要掌握文字与图形要素之间的关系,这对其设计作品有很大的帮助。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往往将字母或文字图形化以创作平面艺术作品。西方的视觉传达设计主要是对字母进行重组与排列,进而创造出许多有特色的图形。如,瑞典设计大师尼古拉斯•卓斯乐创作的爵士乐海报,运用了大量的字母重构展示爵士乐的独特个性,给人一种兴奋的感觉。德国“现代设计之父”彼得•贝伦斯将没有装饰的字母与几何形体对称组合,展示德国工业时代的特征。亚洲对于文字的图形化有很深的研究,日本对文字的图形创意主要是通过排列形式、字体、字态实现的。中国的汉字设计受到国外的影响,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其实中国在很早就开始对汉字进行图形化设计,最为典型的例子有:在结婚时用彩纸剪的各种“喜”字,有的呈现圆形,有的则呈现方形,更有巧手者在“喜”字边上加许多花形,以此展示喜悦的气氛;在祝寿中经常剪一些花鸟鱼虫,以此烘托文字表达的氛围,比较常见的有蝙蝠、灵鹿、金玉满堂等,喻示长寿、幸福。文字与图形的创造形式多种多样,有的设计者从文字的结构入手,利用图形展示文字中的某个部分。如,有的设计者把“绿”字的偏旁用树叶的形状展示,“空”子中间的“八”字用一个黑白相间的圆形表示撇,捺则用像云朵一样的形状表现,使整个字看起来有一种空灵之感,引人无限遐想。有的设计者将“海”字的右边“每”字用一个鱼的形状表现,左边的三点水虽然没有变化,但是在三点水中间添加了许多白色的小圆圈,使“海”字看着就像一条鱼在吹泡泡,充满了趣味性。

三、文字与色彩

文字把信息准确、快速地传达出去,依靠的不只是文字自身的内涵,还有文字色彩对人视觉形成的刺激。汉字具有表象性的特点,大众在阅读文字、接受文字传达的信息过程中,适当的文字色彩可以加强文字的表象性,特别是与汉字内涵表象相一致的和谐色彩更容易加速阅读者对文字信息的接受和理解。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要使传播的信息不被淹没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则可通过文字与色彩的结合实现。色彩与文字的结合在视觉表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设计者要把握好色彩的深层内涵,这样才能使色彩设计的效果具有吸引力,快速地触动阅读者的内心。如,在讲述杨白劳的故事中以黑灰色调为主展现杨白老的凄苦。色彩与文字的巧妙结合也可以使匆忙的人停下脚步,仔细探究文字背后的故事。文字、色彩和图形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大部分色彩是配合图形凸显设计创意的。为了更好地传达文字的含义,使受众快速地接受与理解所传达的文字信息,不断地创新文字、色彩与图形的配合,是视觉传达设计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参考文献:

[1]杨慧.文字图形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魅力中国,2010(30).

视觉传达设计现状篇4

现代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关键词展示设计;视觉元素;展示空间

现代商业展示设计就是运用人类社会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商业管理手段,通过各种传播媒体的展示,创造出多变的视觉传达效应,来完成属于商业范畴的媒介策划,进而以崭新的商品观念去影响顾客的购物心理,使消费者在展示形式的感化之下,对商品进行有机的选择。现代商业展示空间能有效地传递企业商品的信息,树立企业和商品的良好形象,是传播企业和产品信息的十分重要的手段。可见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学科,同时也是一种宣传的手段,这一点在商业展示中表现尤为明显。

本课题是对鄱阳街一带周边的商业环境、建筑形式、实用价值、历史文化等因素多方面实地考察研究,并结合该区位优势,定位于中高档集娱乐、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并对鄱阳街一带改造后的建筑室内进行设计。本文从展示空间的视觉元素方面着手,探求其室内展示空间中视觉元素如形体大小、形体形状、色彩等方面的充分运用与体现,分析视觉元素语言在展示空间形象中所占据的位置与影响,说明视觉元素在展示设计中所承载的物质和人文作用。通过对视觉元素在现代商业展示空间中所发挥的重要美学价值,增强商业展示空间中的视觉传达效应,进而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实现商业效益。

一、现代展示空间设计分析

商业展示是一种高效率的传播手段,能有效地传递企业商品的信息,树立企业和商品的良好形象,是传播企业和产品信息的十分重要的手段。视觉元素是展示设计中的基本要素之一,本课题从二维和三维两个方面分了视觉元素在展示空间中的运用。

(一)现代展示空间

现代展示空间是根据人们的行为方式把一定的空间组织起来,通过设计分割空间,从而达到划分不同功能区域的目的。与以往传统展示空间不同的是更重视展示元素的分析和运用。在本课题展示空间设计中,不仅采用动态的空间形式,序列化的展示形式和有节奏的空间变化的基本原则来表现所展示的物品,更多的运用了现在展示空间中视觉元素。比之传统的室内展示空间感受所不同的是,在本课题展示空间中,观众能将各局部的空间艺术把握后很容易的得出整个展示艺术特征的总体印象。

1、现代展示空间的概念

展示空间设计实质是有关信息传播的环境设计,空间必然的艺术设计的主导,展示艺术空间环境的创造,是对空间的设计规划,是对自然状态下无形的空间,通过概念元素(点、线、面)为基本要素和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有形结构加以界定,制定出“有形”的空间这样一个过程。

2、现代展示空间设计的基本规则

展示空间设计的目的是使观众在有限的时空中最有效地接受信息。因此,展示设计就是围绕着如何有效地提高展示活动的效率和质量进行的。除了展示环境本身的设计之外,展示对象陈列形式的设计也是展示设计的重要内容。因此除了研究一般空间设计的基本法则外,研究人在观赏展示对象时是视觉生理和心理过程是展示设计的基本前提。

现代展示空间中药遵循的基本规则:注重展示物的真实性、展示空间对观赏者的直觉效应和视觉元素的基本运用。本课题在对商业展示设计设计时根据所需要的功能,做到不只是仅仅看上去美观,更考虑到对消费者的心理及生理上的积极的影响。现代社会,商业环境更加多样化,消费者的要求也越来越讲究个性化,但是“人”是基本的,我们应该更重视令人身心舒适的环境的设计,用美的、功能性的设计语言来创造现代商业展示空间。

(二)现代展示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基本概念

视觉元素是视觉传达设计(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关系元素、实用元素)的一部分,它包括形体大小、形体形状、色彩等在空间艺术中的直接体现。现代展示空间中的视觉元素是一种通过物质材料塑造直观形象的艺术,是大众最先接触的感觉方式。现代展示空间设计实质是有关信息传播的环境设计,所以说视觉元素必然是艺术设计的主导,它丰富了现代展示空间中的信息传递手段。在本课题设计中必要的运用视觉元素的基本构成进行对鄱阳街老建筑的室内改造设计,使现今的新鲜事物被很好的运用到现实中去,达到展示空间应有的展示效果。

二、视觉元素的构成要素

视觉元素在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视觉元素通过形体大小、形体形状、色彩达到突出空间艺术、塑造空间的目的,给大众强烈的印象。视觉元素在空间艺术中的体现丰富了展示空间中的信息传递手段。

(一)形体大小

视觉元素的构成要素之一形体大小,是根据展示空间的大小来决定的,主要体现在展示道具的应用上。在本课题中通过对形体的大小不一把展示设计与视觉艺术的最佳结合起来营造了一个动感的展示空间,这个空间展示道具的大小传递着空间中的主次关系,并能够带给观众以丰富的多样空间和强烈的对比印象。在处理形体的大小时必须满足一下条件(如图2-1所示)。

1、几何参数

说到形体大小不得提到数学关系也可以说成是几何参数。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庄子说:“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由于数学是使人产生美感的基础,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都有意无意的应用数学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和艺术活动中,随处可见有数学的形式美。如图2-1设计中包柱灯箱是对角线满足勾股定理的矩形灯箱,其他形体的各项尺寸也基本符合几何比例关系。

2、人机工程学

形体大小的控制必须符合人机工程学,这是设计的基本前提。从使用角度来看人机工程学必须满足操作、显示、安全、舒适等问题。如图2-2中的高柜采用标高2.4m,前台(操作台)0.95m高,这样既方便营业员的操作又能提供给客户最佳的视角。

3、力学原理和自然规律

符合力学原理和自然规律本身就是美的体现,只有符合力学原理,设计才是最合理的、可实现的。力量感是人的心里感受,而在现实的消费生活中将直接影响到顾客的消费心理。因此在设计中,作者尽量避免因力学问题带给顾客的恐惧感,毕竟极端主义只能被少数人所接受。

(二)形体形状

近代对视觉心理和艺术心理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方面的成果被广泛运用到现代展示的设计中。基于在视觉行为方面的共性,展示设计中引人了许多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方面的原理,并在展示设计的实践中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设计原理和法则(如图2-3,图2-4所示)。

1、形体的外部轮廓

形体的外部轮廓是形体分割作为图像处理的结果,是人们进行图像理解、图像分析以及进一步图像识别的基础。在本课题设计中直线、曲线、圆形、三角形以及矩形等最基础的形体元素得到了充分的运用。直线在视觉中是最常见的现象,也是展示设计中运用最广泛的视觉元素之一,使用得当的直线,会具有明确的视觉效果。在展示中应用得当的曲线,能丰富整体效果,创造出富于节奏和韵律的变化效果,改变由单纯直线造成的冷峻、严厉的气氛。从几何学的角度说,圆是一个被连续曲线包围的形状,曲线上各点距与该形状的中心的距离相等。从展示设计的角度来说,圆是非常有用的形状,它既可以是实心的盘状,也可以是空心的圆环。原形的使用,应当使整体的各个局部都能有效地和谐。三角形或菱锥形等形体的运用,可在展示设计中产生更丰富的视觉想象力与对比效果。

2、常见的形状

光滑表面,抛物面,球面,皱褶,螺旋,窄槽,微孔,穗,环,是展示设计中最常见的形体形状特点。随着时代的变迁,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材料,各种不规则的形体形状随之而诞生。例如在展示道具中出现了很多仿生学的元素。而中规中矩的形状还是比较多见。

(三)色彩

色彩是展示设计中最经济但又最容易获得成功的因素。它会使展示活动变得生人。在本课题中,展厅的环境虽不是展示的主体,但展厅的环境色彩与整个展示气氛及展示效果有密切的联系。通过色彩调节能弥补空间、材料、陈设等方面的欠缺,使之锦上添花,制造一种和谐统一的效果。根据展示设计的具体要求,设计者要把握色彩的设计原理、色彩的视觉特性、色彩之间的对比与调和以及其对观众造成的心理感受,充分利用色彩来增强展示内容的视觉效果,使之与展示环境相互融合,使展示内容在观众众中获取特定的良好的视觉效果与心理效果(如图2-5,图2-6所示)。

1、色彩在商业展示空间中的运用原则

人的视觉感知占全部感知的80%以上,而视觉感知中最具优势的是色彩知觉,色彩是展示设计中最经济但又最容易获得成功的因素。它会使展示活动变得生人。在展示中,展厅的环境虽不是展示的主体,但展厅的环境色彩与整个展示气氛及展示效果有密切的联系。通过色彩调节能弥补空间、材料、陈设等方面的欠缺,使之锦上添花,制造一种和谐统一的效果。根据展示设计的具体要求,设计者要把握色彩的设计原理、色彩的视觉特性、色彩之间的对比与调和以及其对观众造成的心理感受,充分利用色彩来增强展示内容的视觉效果,使之与展示环境相互融合,使展示内容在观众众中获取特定的良好的视觉效果与心理效果。

2、创造和谐的色彩环境

本课题展示设计环境中的色彩设计,虽侧重于每个展区的色彩基调的把握,但也统一的对色彩基调用来协调整个展示环境。在整体色彩中,统一调配能使相互排斥、相互竞争的各展区从属于一种有序的色彩环境。在设计方面应使用与展品色相类同,追求高雅的色彩气氛,提高展品的档次。通过运用变化与统一的手法,更好传达出生产技术的质量,价值的可靠程度等一系列信息。并且注意调整了各展区之间的色彩对比与过渡、变化与同意、呼应与联系,避免了产生色彩之间忽强忽弱的杂乱之感。

对鄱阳街一带室内改造中色彩设计,虽侧重于每个展区的色彩基调的把握,但设计师对用统一的色彩基调来协调整个展示环境也颇费苦心。在整体色彩中,统一调配能使相互排斥、相互竞争的各展区从属于一种有序的色彩环境。对于各展区的色彩基调的选择,设计者认真分析了展示内容自身的色彩特点和烘托、陪衬需要,从而寻找、调配出最适合的色彩。在设计方面应使用与展品色相类同,追求高雅的色彩气氛,提高展品的档次,同时根据展品的种类,决定背景使明浅析视觉传达设计在综合展示空间中的运用第四章色彩构成的运用色或暗色。使展品得到清楚的视觉印象。通过运用变化与统一的手法,更好传达出生产技术的质量,价值的可靠程度等一系列信息。并且设计师注意调整了各展区之间的色彩对比与过渡、变化与同意、呼应与联系,以避免产生色彩之间忽强忽弱的杂乱之感。

由此可见,在展示设计中,处理色彩的运用时,应充分考虑视觉元素、视觉心理两者之间的紧密配合。一个展示空间,色彩耐用的好坏,所产生的视觉与心理感染力有明显的差异。展示设计的色彩运用得当,能够调节气氛,改善视觉环境,增强整个环境的信息交换的有效机会。

三、视觉元素在现代展示空间中运用的展望

我们所说的视觉元素设计是通过二维的物质材料塑造直观形象的艺术,在空间中形成强烈的视觉吸引力,即利用视觉传达的形式做空间的艺术处理。“形式的一个有限的定义是:一件作品实际物理轮廓,是在空间中被认识的艺术设计师创造、刻划出来的体积或形态,或者是在一个平面材料上的轮廓、图形、色彩等要素”。事实上,无论创造的形式或是形态,都需要通过有限的视觉感受来体现艺术品美感。同时在合乎空间环境以及与人类生活方式是否和谐关系的前提下,达到视觉形式上,包括线条形式、块面形式、色彩形式、材料形式、肌理形式、凹凸形式的和谐统一。事实上,形式的视觉表现应该是关于形式的心理感受的内容,我们应该更多探讨形式的组织结构和最后表达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艺术展示空间或者商业展示空间中视觉元素都将被运用在其中。同时,不断的变化和更新。无论是是展示物形体的大小、形态和色彩都将实现在现代展示空间中的使用。不仅是大型的艺术展览馆甚至小到简单的专卖店展示,视觉元素的运用将无处不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具有其特殊的理论体系与设计形态的视觉表达往往蕴涵着某种观念、意义、象征,视觉元素在展示设计中所承载的物质和人文作用是勿庸置疑。它强调讲究自身的大小;注重形状、色彩、的运用;考虑环境的因素;强调创新的意识。这些因素与展示空间设计的特性结合便会产生一种特定的空间形态,这也使得视觉传元素成为展示空间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本课题进行研究探索的价值所在。

致谢

在完成毕业论文这段期间,感谢指导老师周笑对我论文的辅导与帮助,使我的论文大纲、结构等方面更加的严谨和完善。同时感谢同学们的支持与帮助。最后感谢江汉大学图书馆为我提供了查阅资料的好地方,十分感谢。

参考文献

[1]王晓闫春林.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1

[2]张绮曼.室内设计的风格样式与流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9

[3]黄建成.空间展示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

[4]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4

[5]田原.室内设计与空间表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

[6]任仲泉.展示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8

[7]【日】朝仓直已.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mi,吕清夫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6

[8]吴爱莉.展示设计.安徽美术出版社,2008.7

视觉传达设计现状篇5

【关键词】视觉思维;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J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8—0216-04

一、视觉思维与视觉传达设计

人们一般认为,视觉属于本能接受信息、获取信息的感性知觉,思维则属于认真进行筛选、分析、判断、推理的理性认识过程。所以,过去人们一直将视觉与思维分隔开来,视为两种不同的对象进行研究。

“人们在视知觉的过程中,总是会本能地去追求所见事物的整体结构和整体形态,而不只是注意其局部形态。”这是德国心理学家维特海默在其代表性论文《似动现象实验研究》中阐述的观点,韦特海默将这一现象称为“格式塔”。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滕守尧也曾在其著作《审美心理描述》中说到:“格式塔心理学所研究的出发点就是‘形’,格式塔心理学在谈到‘形’时,的确非常强调它的整体性。”“格式塔”现象向我们证明了视觉不仅仅是人的本能的感性知觉,同时还证明了视觉与思维的联系是一种视觉思维。

美国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是较早对“视觉思维”这一概念进行详细的研究和阐述的学者。阿恩海姆从更高的角度研究了视知觉的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了韦特海默关于“知觉”和“创造性思维”的研究。阿恩海姆不仅进一步阐述了视知觉理的问题,而且还阐明了“视觉意象”在一般思维活动,特别是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麦金通过自己的研究对视觉思维这~概念作出了独特的概括和界定,他也是正式使用视觉思维概念的第一人。他认为,视觉思维借助三种视觉意象进行。一是“人们看到的”(观看);二是“我们用心灵之窗所想象的”(想象);三是“我们的构绘,随意画成的东西或绘画作品”(构绘)。同时,观看、想象和构绘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将其表述为意象思维、直觉思维或审美直觉思维,也许更为合适。

视觉思维是建立在眼睛对外部刺激进行正常反应的基础上的,大脑所形成的视觉意象会直接成为视觉思维的材料。那么,人类在视觉感知的基础上对视觉意象进行分析、概括、加工、整理达到一定目的的一系列心理过程就被称为视觉思维。视觉思维是一种积极的理性活动,是对真实现实情况的一种创造性的把握;视觉思维是始终依靠意象,在观看、想象、构绘等形式的不断交替、变化中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视觉传达设计,顾名思义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笔者认为,“视觉符号”和“传达”是视觉传达的两个基本概念。通过眼睛看到的能表现事物的一定性质的符号就是“视觉符号”,视觉符号就是我们眼睛所能看见的,比如说电影、广告、建筑、钱币、摄影等。信息发送者通过符号向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就是“传达”,“传达”可以是个体内的传达,也可能是个体之间的传达。人与自然、人与环境、自然与自然以及人体内的信息传达都是传达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信息传达者——传达信息——受众——传达效果”这四个方面。

视觉传达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受众(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无论是设计师的设计过程,还是受众(传达对象)的信息接受过程,都要利用视觉符号传递信息,都有对视觉意象进行分析、概括、加工、整理的心理过程。所以,视觉思维与视觉为媒介的视觉传达设计是密不可分的。

二、视觉传达设计中创新视觉思维的原则

视觉传达设计是给人看的设计。当今,视觉传达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复杂,视觉传达作品如何让观赏者看着好是设计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如何正确充分地传达信息是每一个设计师始终要面临的中心问题。要创作出好的视觉传达作品,必须创新视觉思维。创新视觉思维,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重视视觉中心

视觉思维在寻找既存图像对应的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在对视觉对象的扫视过程中,兴趣中心是专一的,只对最主要的、有意味的图像感兴趣,只关心能与眼睛背后储存的既存图像起对应作用的图像。对于其他不懂的、不熟悉的画面会漠然处置。随着一次视觉认知的完成,视知觉又会很快转移到另一个兴趣中心上,进入下一个视觉思维的过程,从而形成视觉流程。这种视觉思维的过程,保证了辨认物象的可能性和快捷性,但也存在着认知过程的狭隘性和习惯性,以及对视觉中心意外的图像认知的模糊性与简略性。

在欣赏一件画作时,人们会有一个欣赏次序:先观整体,产生总体印象,接着注意到某一处,这就是画面的视觉中心,然后再遍观全画。人类眼球的生理构造可以解说这一现象,因为人眼瞬间只能产生一个焦点,人的视线不能同时停留在两处。视觉中心具有突出特征,能够左右读者对设计核心元素的认识。视觉中心在平面构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们探讨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笔者认为,要将视觉中心优化就要协调好设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按照格式塔的观点,部分越是自我完善,其特征就越容易参与到整体中去。也就是说,视觉中心越明显,就越有利于实现整体的传达效果。这里,我们就要运用换位思维,思考人们的第一印象和认知,循序渐进,设计出既要符合设计者心意,又要符合受众欣赏次序的作品。

(二)把握比例与尺度

中国人所说的“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就是一种比例关系。古人常用“增一分则太肥,减一分则太瘦”来形容绝代佳人,这一方面说明美与不美往往差在分毫之间,另一方面阐明了尺度对于美的重要性。

比例与尺度指事物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同时彼此之间包含着匀称性和一定的对比,是和谐的一种表现。与比例不同,尺度是影响人的心理感受和审美判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完美的比例,适当的尺度差是结构美的造型基础。对比例与尺度的敏感与把握,往往能体现设计者水平与修养的高低。

(三)控制对比与统一

在两种相比的效果之间所能看出的明显的不同,我们称之为对比。每一种对比在性质上和艺术价值上,在视觉、表现和象征的效果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它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手段。如:色调的明与暗、冷与暖;色彩的饱和与不饱和;色相的迥与异;形状的大与小、粗与细;方向的垂与直、水与平、倾与斜;数量的多与少;排列的疏与密;位置的上与下、左与右、高与低、远与近;形态的虚与实、黑与白、轻与重等。我们可以把这些方法运用在我们的视觉传达设计当中。

统一是一种富有秩序的安排,是设计对整体美感把握的主要方法和意图。英国美学家威廉-荷加斯在《美的分析》一书中指出:“所有看起来是合乎目的的和符合人的意图的东西,总会使我们感到满足,因而是令人喜欢的,统一也属于此类。当我们需要表现静止和运动的稳定性时,统一在某种程度上就显得非常必要。”亚里士多德也曾经有过这样的表述:“艺术作品是根据作者内心的原理而合乎目的地统一起来的。”因此,在设计表现中强调统一的相对性有着十分重要的美学意义。

(四)注重对称与均衡

对称形态在视觉上有自然、安定、均匀、协调、整齐、典雅、庄重、完美的朴素美感,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对称的形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说蜻蜒的翅膀、人的身体、车的外形等等。这里我们就要根据人们审美观的共识,有效运用形象思维,可以调用许多形象性材料,一下子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形象,或由一个形象跳跃到另一个形象。它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不是系列加工,而是平行加工,是面性的或立体性的,它可以使思维主体迅速从整体上把握住问题。

均衡是平衡关系中的不对称形式,与对称是不同的概念。对称是一种绝对的形式,而均衡是一种视觉和心理上的协调。格式塔理论认为:人类在观看任何东西时其实都是在寻找一种平衡稳定的状态。阿恩海姆说:“一个观赏者视觉方面的反应,应该被看做是大脑皮层中的生理力追求平衡状态时所造成的一种心理上的对应性经验。”均衡是一种心理的体验,所要体现的是“同形不同量”的组合方式所形成的稳定状态。

(五)协调整体与局部

视觉思维关心的是形的完整感觉和整体印象,能够对所认知的对象进行自觉的组织和完善,具有能动的创造力。比如说一个人换了个发型,化了妆,但是视知觉仍然能够通过分析、比较和判断做出正确的辨认,这是基于视觉思维对视觉对象整体上的把握和感知。视觉思维并不是孤立地和机械地反映个别现象和离散要素,而是具有整体反应并进行进一步组织的能力,视觉思维对图像的感知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视觉思维在认知对象特征时,能够自觉地按不同的要素进行分组,视知觉会根据相近的因素的内在张力,对线条、形状、空间进行组织和分类识别。视觉思维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能够自觉补充残缺的形象部分,在心中完成一个完整的图像。

观赏者在看一个平面作品时,首先会在视觉上对版面有一个整体的感受。所谓整体感,就是版面上各视觉要素之间能够形成恰当而优美的联系,各要素不孤立存在,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在总体设计中,内容主次的把握、黑白灰的安排、点线面的处理和版面布局的分寸都应统筹规划,局部服从整体。

三、视觉传达设计的视觉思维创新模式

思维的形式因属性不同,有多种分类。从视觉的思维角度来看,视觉传达设计的思维模式则有联想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三种模式。设计师要创作出好的作品,必须创新和综合运用这三种思维模式。创新思维,才能产生新的创意,活跃创作思路,寻找出最新、最佳的设计方案。

(一)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是指大脑中由于某种诱因导致不同表象之间产生联系的一种没有固定方向的自由思维活动。联想思维因对象性质类型的不同可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与因果联想。顾名思义,接近联想是指时间上或空间上的接近都可能引起不同事物之间的联想;相似联想是指由外形、性质、意义上的相似引起的联想;对比联想是由事物间完全对立或存在某种差异而引起的联想;因果联想是指由于两个事物存在因果关系而引起的联想。联想思维是一种比较冷静、理智,逻辑性比较强的思维方式,运用这一思维,事物之间的递进关系就比较清楚。它拥有连续性、形象性、概括性这几个特点。

联想思维是最普通也是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产生思维创意的一种很重要的视觉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人们比较容易做到的,是视觉传达设计最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视觉传达设计运用联想思维,对原有的多种表象通过想象,进行整合、重构,联想出的事物会慢慢改变原有属性而注入新的内容,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思维创意。

(二)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指导人们的思路向相反的方向指引,从常规的设计观念中剥离出来,进行新的创意组合和设计方法。

在视觉传达作品的创作中,设计师可以采取与正常思维相反的方式,用一些夸张的、对比强烈的方法进行设计。为了在脑海中有新颖别致的想法,为了让思路打破常规,得出新的创意,设计师们应该有意识地主动地让自己的思路更加活跃、特别,让自己的思路反方向运行。任何艺术作品,如果没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就容易落入俗套、表现平淡,这样的艺术作品就会过于平凡,个性表现是视觉传达设计在信息传递高度发达社会的生命力所在。有创意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到观者的眼球,达到引起受众关注的效果,视觉传达设计才能发挥它存在的意义。逆向思维实际上打破了我们平时思维层层递进的一般规律,当设计师采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寻找创意的生活,往往会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三)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思维视野广阔,呈现出多维发散状,能够围绕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深入全面扩散式的比较和联想的思维形式,拥有多种选择和开放性的特点。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这种形式从一个方面扩散到多个方向,尽可能多地发展思维空间的基点。思维空间的基点,代表着一个个思维的要素,我们在视觉艺术创作中需要考虑各个因素。比如说风格、色彩、图案、题材、材料或肌理等。在设计过程中,多一个思维的基点,就多一条创新的思路,多一条创新的思路就多一分设计出优秀视觉传达作品的可能性。视觉传达设计要从众多的思路中寻找出最新、最佳的方案。这种思维模式,能够大大增强人们思维的跳跃性、灵活性、流畅性、独特性、变通性和多感官性。想象是人脑创新活动的源泉,联想使源泉汇合,而发散思维为这个源泉的流淌提供了广阔的通道。

视觉传达设计现状篇6

关键词:中职—本科;课程衔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3+4”分段培养模式

中职—本科“3+4”分段培养模式是国家统筹各阶段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涵之一。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课程体系衔接是关键。

一、中职—本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3+4”课程体系衔接的重要性

中职—本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3+4”分段培养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中职学校和应用型本科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中职阶段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本科阶段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应用型本科应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按照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做到“专业有所对口、课程有所对应、内容有所区分、知识与技能由浅入深”,确保中职—本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衔接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

二、中职—本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3+4”课程体系衔接现状

第一,对口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之间缺乏统一的衔接规划,中职学校与应用型本科没有建立定期沟通的长效机制,造成信息交流不畅。第二,受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的影响,中职学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相对封闭,对实施衔接改革的策略不够丰富,教学实效不高。第三,随着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相当多的中职学校会同时承担中职—本科“3+4”分段培养、中高职“3+2”分段培养、中职—本科“5+2”贯通培养等多种衔接模式的人才培养任务,不同层级的职业教育院校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理解不一致,难免会出现这几种模式衔接错位的情况。

三、中职—本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3+4”课程体系不能有效衔接的因素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科学合理地制订中职—本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3+4”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承前启后,既有所联系,又有所递进。中职阶段的培养目标要以提高职业技能和水平为主要方向,辅以应用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用型本科阶段应该以提升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为主要方向,发挥高校培育高端人才、引领科技创新的优势。但一部分的中职学校忽视了设计基础和通识教育,缺乏向上贯通意识,长此以往,不但无法起到课程设置的铺垫作用,与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目标也相背而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在以前的装潢设计和平面设计专业基础上演变而来,属于新兴专业和交叉专业,各个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也不尽相同。伴随着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从数量到质量上都有了新的要求。因此,中职学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分类指导,对中职毕业后直接步入工作岗位的学生和毕业后进入本科阶段继续学习的同学进行差异化研究,全面考虑人才培养的问题,改善现在课程设置比较随意、课程安排相对重复的现状。

(二)专业课程开发脱离实际,专业课程标准界定不清

课程开发是中职—本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3+4”课程体系有序衔接的重要一环,但通过走访调查,笔者发现衔接课程的开发现状不容乐观。课程开发耗时长、效率低、沟通不及时,影响了课程开发与社会需求的同步性。另外在开发过程中,由于缺少统筹调度,使得不少中职学校课程开发计划执行的不够严谨、全面,偏离了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就业导向,开发出来的课程也不能与本科阶段的课程体系有效衔接。当前,我国在中职—本科课程体系衔接方面还没有一套规范的课程标准,艺术类学科的特殊性、不同地区教育教学资源的差异性也使得这一标准很难做到放之四海而皆准。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各层级职业教育院校加强沟通与协作,根据各自优势,制订出一套适合本地区中职—本科“3+4”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标准。

四、结语

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路径之一。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努力解决中职—本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3+4”课程体系衔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优化课程设置,健全课程标准,更新课程内容,加强教材规划和管理,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键.对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2):16-18.

[2]张甜甜.中高职衔接的关键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4):47-50.

视觉传达设计现状篇7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普及度越来越高,而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图像在信息化发展中的发展不言而喻,因此视觉传达设计逐步开始以信息设计为载体,在信息领域不断发展壮大,延伸出无数的形态与特征。文章基于此,对基于信息设计的当代视觉传达设计拓展与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信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拓展;应用

1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信息设计

1.1信息设计的概念及所述范围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与各式各样的信息打交道。信息无处不在,包含的内容方方面面,而我们的接受能力在固定时限内极其有限,这就需要这样一种传达信息的形式出现,让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接收到最需要、最准确、最高效的信息。视觉传达设计之中所包含的信息可视化设计是帮助人们整合来自多个方面的信息,通过平面设计上的技巧和逻辑思维的分析,为人们呈现出最具有应用实践效能的行动方式。这里仅从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范围内对信息设计进行分析,包括了图形设计、心理学、客户互动体验等方面,主要是通过信息的可视化处理达到与客户高效的交流与实践应用[1]。

1.2信息设计的实现过程视觉传达领域中的信息设计是建立在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交叉性极强的一个新学科。信息设计是视觉与信息相互转化的过程,也是设计师与受众之间互动的过程。设计师通过自己本身对大量数据的分析整理和对于图形、色彩、文字等方面的理解应用把信息转化成视觉化的图像,以帮助人们更好更快的接收信息。而对于信息设计的受众而言则是相反过程,人们对于信息设计的接收往往是从一个整体的印象开始,而后通过思考对比等方式慢慢还原到具体的信息并且加以使用。达成这一目的需要一个合理的形式,对于想要传达的信息要进行逐层的分析,剔除冗杂无用的部分,构建最有力的结构框架,带领受众的视觉按照既定的轨迹行走,在给予视觉享受的同时做到信息的有效转化。不同类型的信息设计还需要设计师为其选择最适合的传播载体,或是安置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上,或是在微信、微博等近几年出现的传播速度极快的新媒介上呈现。

2当今社会环境下信息设计的新触点

2.1大数据时代倾轧下的视觉新需求如何更快、更准的获得想要的信息并合理的加以使用成为了大数据时代最主要的需求。微博、微信、微电影,耗时短而又信息量大的移动营销策略成为了新媒体传播的主要方式。身处信息时代的我们已经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慢慢阅读成片的文字,读图时代已经悄然来临,一图胜过千言万语。数据的背后蕴藏着大量的市场价值和消费者的相关信息,在这个全球一体化程度越来越深远的社会环境下,数据信息多以碎片的形式散布在各个地方,掌握这些数据的研究方式和背后隐藏的行为方式之后就可以读懂大众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了。设计师掌握这些信息之后就可以根据目标对象进行整合和处理,洞见行业的发展趋势并作出最及时、合理的反映。

2.2现代信息设计迸发出新鲜血液当下大部分设计者更多的是对于已知数据的可视化处理,将枯燥无趣的数据与日常生活相融合并且进行简单易懂的诠释一直是信息设计不断发展、追求的方向与目标。数据是随时随地都在变化着的,它的变化自它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持续着,这对于大众来说是毫无新鲜感的;设计师们针对信息而做出的视觉化处理也是一样,柱状图、条状图、饼状图我们看的太多了早就没了兴致;而想要迸发出生命力,首先需要信息科技的革命带来数据获取渠道的转变,实现对于新领域、新视野里面数据的获得;其次需要设计师将目光投向更新颖、更有趣的部分,只有把人们不曾想过、不曾听过、不曾见过的东西呈现到他们眼前才会达到眼前一亮的效果,才会有兴趣去了解乃至后续的思考;最重要的一点,自然是两者之间的结合。无论最后产生的信息设计是静态还是动态、彩色还是黑白,都需要是被简化、设计、推敲过的最可视、可感、可懂的,这是信息设计的使命。

(1)信息设计与文学作品的碰撞。斯蒂芬妮•波萨维奇(Stefanieposavec)毕业于英国中央圣马丁,修读传播设计方向。斯蒂芬妮在创作初期的信息收集、整理阶段采取的是最基本的方式,那便是重复的去阅读和随时用笔去标注,随着这项工作的不断深入,她对整本书的理解与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了[2]。斯蒂芬妮对文字的感受按她自己的话说是“有机的”,所以她希望最后形成的信息设计在图形上可以像树木一样生长。在设计元素的选择上,斯蒂芬妮还原了《在路上》这本书创作的年代,选择了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流行车的颜色,她希望自己的作品是富有人情味的。在设计方法上,则多使用adobeillustrator等绘图软件,斯蒂芬妮常常觉得自己更多的像一个“数据插画师”。

(2)捕捉大自然之风的信息设计。提姆•诺尔斯(timKnowles)与斯蒂芬妮的兴趣点截然不同,并且显得更加超出人们的想象。他的兴趣在于以有形的方式去呈现无形的现象或事物,用特别的方式来记述人们的眼睛无法直接看到的或者经常被忽略的规律和现象。关于自然界的风,提姆创作了两个信息设计,一个是树画,一个是风行。[3]树画是他将笔固定在了树枝上并且把装好画纸的画板放置在树下,使得每一阵微风拂过都可以催动树枝带着笔尖在纸上留下它运行的轨迹,以此来记录风的运动状态。树画来自于一次偶尔的对大自然的观察,提姆在乡野无意间看到了两棵树之间的互动,树枝轻抚树干使他感受到了一种美丽的共鸣。在创造过程中提姆进行了多项因素的考量,比如画笔与画纸之间的倾斜角度、笔的选择是要彩色还是单纯的黑色、需要多大的画纸等等,他希望自己的作品简洁明了,忠实于最基础的系统数据。

3视觉传达领域信息设计的未来展望

信息设计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效用,对社会的进步亦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未来的社会状态现在还不得而知,但信息的重要性和强大的发展势头是可以预见的。现在我们还只能通过数据分析来获得信息转化的视觉形象,而在不久的将来,或许信息会主动呈现给我们它自己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功能作用。

参考文献:

[1]龙心如,周姜彬.信息可视化的艺术:信息可视化在英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杨珍.欧洲视觉传达设计新方向——信息设计学[J].价值工程,2013(15):213-214.

视觉传达设计现状篇8

【关键词】艺术设计;视觉应用;因素;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各项发展,人们对于精神上的需求正日益增多,而艺术设计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了。艺术设计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笔者将从视觉应用的角度来对艺术设计进行浅谈,期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视觉是人用来看的艺术,强调艺术的真实性。因此,绘画、雕塑、服装设计、摄影、动漫都是传统的视觉类艺术的应用,它们对人类的生活起到很大的帮助。艺术设计中的很多构想和体现都要通过视觉作为媒介得到体现,可以说,视觉就是一种传达信息的“语言”,人们要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理解和领会艺术设计作品中所要传达的信息与含义。总之,视觉自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会帮助人们提高理解和感受艺术的真谛和内涵,最直观地去欣赏艺术中的美。

视觉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几乎说是无处不在的,有时可以说就是“无意识地使用”。但是,视觉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还需要注意到一些问题。

第一,眼睛接受几个不相关联的整体单位的这种能力受到这些整体单位之间的相似性和不同性的影响,还会受到这些整体单位之间的相关位置的影响。

眼睛在接受了太多不相关单位时,就会出现简化性的处理,为的是易于眼睛在视觉上具有整体性,否则,眼睛所接受的这些形象就会呈现为无序状态或是混乱状态,从而无法被正确认知或是难以被眼睛进行接受,从而厌倦这些视觉形象。如果在实际的艺术设计创作过程中采用了这种无法识别或是让眼睛研厌倦的视觉设计方法,那么,这种艺术设计作品的效果就是失败的,换言之,艺术设计作品没有起到应有的“赏心悦目”的感觉。因此,在进行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视觉应用必须注意减少使用与添加太多无关的互相抵触或是冲突的多余的东西,否则就会形象到所设计艺术作品的整体效果。对于一些设计大师的艺术设计作品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的作品都是简洁、不过于复杂,为的就是使观赏者体会到这些作品所表达出的“美和含义”,从而“一目了然”。

第二,艺术设计中的视觉应用还需要注设计中的大小和形状的问题。

在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不是简单的将一些图片、文字、插图等设计元素罗列在一起,他们必须根据所要取得的艺术效果以及人眼所接受的大小和形状的因素进行合理排序。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将几个不相关的物体或是图形排列成直线的形式,来让我们的视觉感受为一体,从而使这些原来并不相干的视觉形象自然而然地关联起来,最终达到设计作品中的含义,即:整体性。由于艺术设计作品具有视觉导向性,因此,视觉效果的应用对于艺术设计来说具有最为直观、基础的作用。艺术设计中所使用的视觉效果来需要充分考虑大小等。例如,设计师们的设计形象是一个大型的建筑,那么,他们就要考虑到这个建筑在视觉上应该给观察者什么样的效果?由于人眼的接受范围是有限的,所以,在进行设计时,设计师们必须要将这个庞大的建筑物的焦点呈现给观察者。那么,整个建筑物的核心问题就是让观察者在每个角度所观察到的都是有焦点性之美的。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第三,艺术设计中的视觉应用还需要运用多种对比来体现视觉效果。

艺术设计中有很多都是一种精简元素的过程,其目的是以最简洁的视觉形象来表达事物的本质和内涵。从运动学和物理学角度来说,太多力的方向的存在会使眼睛无法分辨什么是主要的形象或是信息,这就削弱的艺术设计的作用和目的。那么,设计师们在进行艺术设计时就需要充分了解各种相关视觉知识,将视觉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和最大。具体来说,我们在进行艺术作品设计时可以运用“凸”与“凹”、“显”与“隐”、“明”与“暗”、“张”与“弛”等之间的对比性与冲突性来体现出艺术设计作品中的重点或是层次感等效果。但是,这些相对的力量之间的比较或是对立,并不等于矛盾和冲突等,相反,这就是通过视觉来使人或是观赏者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含义,从而产生深刻的印象。这种视觉效果还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数量、不同的位置、甚至是不同的运动状态来进行体现和表现,从而凸显艺术设计作品的核心和内涵。

第四,视觉在艺术设计中还包含对视觉文化的体现。

不同文化背景中对于视觉设计中所运用的元素会产生一些分歧或是涵义上的巨大差异。以颜色为例,这是视觉在艺术设计中最长运用的元素之一。如果设计师们没有充分考虑到其艺术设计作品欣赏者的文化背景,那么他的设计理念或是思想很可能会受到误解或是引起他人的反感。例如,红色对于中国人来说绝对是喜庆或是幸运的象征,在进行艺术设计中,红色的使用总会在视觉上给予观察者或是欣赏者一种愉悦的感受。但是,如果这个所设计的艺术作品被应用到西方国家,那么,设计师的这个作品就可能会引起观赏者的一些负面情绪,因为,在西方国家和中国,对于红色的含义理解是不同的,甚至是有很大差异的。当然,这还是比较浅层的问题,关于此类问题还应包括更广泛、更加深入、更加复杂的一些问题,只有这样才会对各种颜色的象征意义进行深刻理解。总之,诸如各种颜色所引起的情感反应是要同时考虑文化背景和不同时代等因素的,它们所产生的视觉效果是完全不同或是差异巨大的,甚至会产生一些敏感性的问题。

总之,艺术设计中的视觉应用是一种传达所设计作品的非“语言”性重要因素,它与我们平常使用的各种语言性因素是一样的,都具有一定的规则或是规律,并且必须要考虑到很多其它的因素才能很好地为我们所使用和利用,从而产生我们想要达到的艺术效果和象征性体现。通过眼睛去理解和领会艺术作品中的含义和特定信息,必须要能够认识和感受视觉形象所表达出的非“语言”性因素,提高欣赏者对于其中的视觉感受。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译者:滕守尧,朱疆源.《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第一版.

视觉传达设计现状篇9

关键词:视觉传达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241-01

一、“工作室”制的概念

“工作室”制做为一种的教学模式,在西方由来已久,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发源地德国魏玛的国立包豪斯学院至今,在西方国家的设计艺术院校中,大多数一经采用了“工作室”制,这种特殊的教学形式,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得益于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他们的专业学术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目前在国内的设计院校中,“工作室”教学模式普遍用于博士生、研究生的培养。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特别是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要求的提高,设计工作室的研究己被国内一部分高校所重视,一些高校在本科高年级的专业教学中也实行了工作室教学模式。

从国外先进的工作室教学经验和国内部分院校的成功经验来看,“工作室”教学模式由于在教学内容上能够更好的结合市场进行课程教学,使教师能真正胜任现代视觉传达教学工作,与时代同步,以及从教学观念、模式、内容、方法等多个方面对过去教学中落后的状况进行的改革探索,达到实现学科的整体优化的目的有着极大的推动力量。

二、视觉传达专业中实施“工作室”制的必然原因

在我国,多数高校视觉传达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科与学科之间、课程与课程之间普遍缺乏相互的有机联系,学生在这种相对割裂而各成体系的教育教学模式下,很难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进行综合性、系统化的设计创造——在实践教学上,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上的虚拟课题,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视;在实训室的建设上,项目设置单一,与课程之间不相连接,以致实训基地建设目标模糊,很多资源闲置浪费;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常常局限于以校内教师为主导,受到各种条件因素的制约,教师也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等等现状致使艺术设计类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严重脱轨,学生大多属于被动的接受者,实践动手能力弱,很难适应艺术设计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在知识结构、专业技能、个性特色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只有用于实践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特别是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培养,对于实践的要求会更高。因此,探寻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使得专业课程教学的形式更加科学而合理,使学生能够适应目前社会对于设计人才的需求,避免纸上谈兵闭门造车式的设计,让学生对于专业设计的学习更有实用性,针对性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摆放在我们面前。

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不少高校选择了“工作室”制这一以工作室为载体、以就业为导向、以课程知识为基础、以实训为手段、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其引入视觉传达专业教学中,开展课程和专业建设的研究。

三、“工作室”制的实施效果

实践证明,此教学模式对培养本科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成效要明显高于传统的独立课程教学模式,是上述问题得以解决的一种有益的探索,工作室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结合市场进行课程教学,建立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通过研究,探寻提高课堂训练实效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专业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满足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有助于促进专业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与知识结构的调整,使教师能真正胜任现代视觉传达教学工作,与时代同步;也有助于从教学观念、模式、内容、方法等多个方面对过去教学中落后的状况进行的改革探索,通过建立适合当下发展需要的科学系统的项目化教学体系,达到实现学科的整体优化的目的。

通过设立工作室制这样的教学模式,使设计教学与社会接轨,了解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学生在实践中学,教师在实践中教。实行项目与教学相结合等形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就业意识,并且能够增强教师责任感,从而培养出顺应时代要求的视觉传达专业设计人才,这将给设计类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视觉传达设计现状篇10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多学科;多媒介;跨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246-01

一、在原有理论教学基础上拓宽理论知识

我们现在的大学中,很多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是围绕专业为中心设置的一些核心课程。对于我们的视觉传达设计这一边缘性的学科而言,知识范围的宽广、精深可以说直接影响到设计者的设计思路、设计理念,因而我们在学科的课程设置上就应当充分注意这一点,在课程设置上,应做到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人文科学课程应在课程设置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不仅仅只关注到狭隘、有限的跟专业相关的核心课程,同时也要兼顾与此专业相关的其他理论课程的设置,正如何洁教授在《平面广告设计》中所说,在研究视觉造型、美学、传播学的同时,还要研究语言、社会、市场、心理、生理、物理、哲学等诸多学科。我们也可将这些课程作为选修课让同学拓宽眼界,从其他的一些相关学科当中去汲取养分,为以后从事设计工作奠定厚实的理论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教学并不仅仅只在于向学生灌输多少知识和技能,学生的作业是否完美,更在于给予他们一个关于设计的广阔的哲理空间,帮助他们去探寻最新的问题,从蕴涵丰富哲理的设计教育中受益终生,这也将是我们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

二、与市场需要相结合

目前,我国的视觉传达设计,仍然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学环节相对比较薄弱,毕业生在毕业后往往在社会上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因此了解市场的需求对于高校培养相关方面的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状况下,如果高校跟企业进行联合教学,一方面,学校便可以通过与企业、市场的密切联系,随时根据市场发展动向及人才需求状况去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学校可利用企业资源,聘请一系列社会实践第一线的优秀设计师来学校开设讲,用成功案例诠释设计理论,为设计教学注入新的设计理念;此外,学校应开设实践教学基地,与具有较强实力的广告公司、印刷厂、广播电台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实践的机会;或者在学校建立自己的设计公司,走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道路,使教学面向市场。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并适应不断变化的设计潮流,从而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中流砥柱,为中国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再创新高!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原创力

创新是设计的永恒主题。纵观我国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缺少有个性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就目前的市场状况而言,推动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便是如何开发创新型的设计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从整个教育体系角度出发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也就是在上文所谈到的拓宽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与市场相结合的基础上,还要注重这两点的结合,融会贯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使学生不断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培养学生逐建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创新能力的训练,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树立新的设计理念,勇于批判传统设计思维,突破陈规,进而全面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力。最后,建立新的教学机制。教学机制必须适应社会、经经的发展。良好的办学理念、合理的课程设置、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对促进创新型人才也必然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总之,对于培养视觉传达设计的多学科、多媒介、跨专业创新型人才必须从整个教育体系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内因与外因,努力从深层次挖掘出问题的本质。由于设计行业发展的复杂性,我们应根据市场发展需求,不断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大胆改革,从而探索出新的设计教育模式。唯有这样,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