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计划生育的缺点十篇计划生育的缺点十篇

计划生育的缺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3:17

计划生育的缺点篇1

1、开展对政策法规和计生科普知识的宣传和咨询并发放计生宣传品、年画、避孕药具等。

2、张贴标语口号,宣传画,开展新型文化宣传教育。包括新型婚育观,关爱女孩,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性病和艾滋病的预防等。

3、送温暖活动。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开展节日慰问及送温暖活动。

4、流动人口专项活动。抓住春节期间外出务工农民返乡的有利时机,了解他们的生活、生育情况和要求,提供各种办证程序的现场咨询,督促其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及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为他们实行计划生育提供便利条件。

石佛村计生协会于2010年5月29日下午2点在村办公室楼下院坝开展了”5·29会员集中活动日”宣传活动。全村协会会员、理事会成员、监督会成员参加了活动。我村计划生育协会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街道计划生育协会的要求,强化人均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做好计划生育协会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充分发挥协会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力军作用和基层群团作用,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推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不断深入发展,为统筹解决本村人口问题打下坚实基础。此次会员活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宣传工作:

一、对协会会员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协会制度、会员职责、人口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

二、深化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坚持把宣传教育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

三、利用人口学校,结合不同年龄群众的需求,分别讲授青春期、新婚期、孕产期、更年期和母乳喂养等科学知识

四、督促利益导向政策的更好落实

五、开展生育关怀行动。为群众提供生产、生育、生活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实行计划生育的实际困难。推进“关爱女孩行动”。

此次活动进一步强化了计生协会“示范、宣传、监督、服务、交流”的五大职能,充分发挥了协会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有利于我村协会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石佛村利用“7·11世界人口日”到来之际,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开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新局面的意见》精神,努力降低出生缺陷,提高我村人口素质,进一步加强我村人口出生缺陷一级干预,于2010年7月10日上午开展了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宣传工作。活动内容如下:

1、发放宣传资料

2、讲解优生优育及出生缺陷预防的重要性。

3、相关内容的培训:

(1)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应遵循的原则

(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针对全体人群开展预防出生缺陷的健康教育

2)针对新婚和计划怀孕对象的健康教育

(3)对计划怀孕对象和重点人群,提供预约服务或上门服务,利用人口学校组织优生优育讲座

(4)常见出生缺陷类型

(5)中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意义

(6)孕妇体内缺乏叶酸的危害

(7)叶酸怎么补

4、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竞赛活动

村民在本次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积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我村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的效果。

石佛村村委会于2010年9月23日下午2点在石佛村办公室楼下院坝开展了以“实行计划生育好”为主题的利益导向宣传活动。书记、主任等村干部、各社社长、党员和计划生育协会会员、群众等参加了活动,活动由村计生专干孙亚莉主持。活动具体情况如下:

1、发放宣传品,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奖励扶持优待优惠政策,通过利益导向促进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

2、介绍我村现行享受奖励扶助、放弃再生育的相关政策,并公布今年享受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奖励名单,并请奖励扶助对象吴树清谈政策好的切身感受。

3、培训内容:(1)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2)农村独生女加分

(3)农村独生子女救助

(4)意外伤残死亡家庭扶助

(5)放弃再生育奖励

(6)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奖励

(7)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参合资金

在活动的最后,书记、主任分别作了讲话,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计划生育奖扶政策及时准确地贯彻落实。

〖推荐阅读〗

计划生育的缺点篇2

一、指导思想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条例》和《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为依据,采取积极引导、行政干预、优质服务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实施干预工程,实现最大限度地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二、工作内容及实施办法:

1、领导重视。出生缺陷事关家庭幸福,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开展出生缺干预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满足广大群众优生优育的需求,是落实计划生育惠民行动的具体体现。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以乡长为组成,副乡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专干、服务员、民政员、共青团员、乡卫生院院长、妇幼保健医生为成员的出生缺陷干预领导小组。并将预防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提高人口素质工作纳入我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2、加强宣传。为了更好的推动预防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的顺利开展,广泛深入开展优生宣传工作,增强全社会的优生意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宣传优生知识。在我乡范围内悬挂出生缺陷干预横幅1幅,固定性宣传标语1幅;并在各村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出生缺陷干预宣传单2000余份,做到家喻户晓动员全社会关注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培育良好的生殖健康观念和行为。

3、预防措施:

(1)孕前检测:加强孕前孕期保健,孕期慎用各种药物,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防止风疹、流感、肝炎病毒的感染。

(2)优生筛查:对孕期胎儿生育状况利用B超筛查。并对母婴健康指标进行监测。

(3)叶酸(斯利安)发放:对居住在我乡已婚准备怀孕的育龄夫妇怀孕前三个月到怀孕后三个月免费发放叶酸片;已生育过出生缺陷儿的夫妇,家庭中曾生育过出生缺陷儿申请再生育的育龄妇女为干预的重点,必须接受孕前检测、药物干预和相关的技术服务。

4、跟踪服务:为了保证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顺利开展我乡实施建立乡、村两级出生缺陷干预网络乡计划生育办公室成立出生缺陷咨询室。村级设立出生缺陷联络点。咨询室、联络点要备有出生缺陷干预相关内容的宣传板、宣传资料、咨询记录等。对服用叶酸片的妇女建立跟踪随访卡,按季度对服药情况进行随访并实行双签字。

5、建立健全档案资料:我乡对*年以来出生缺陷儿进行摸底,登记造册;并对当年新婚、待孕、已孕妇女名册进行登记。与服用叶酸片的妇女签定知情同意书,规范跟踪随访卡。

计划生育的缺点篇3

一、充分认识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意义

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共建和谐的重要举措。当前,出生缺陷发生风险率高,严重影响出生人口素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从源头抓起,可及早识别可导致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医学建议和干预措施,有效减少出生缺陷和其他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确保这一惠民工程取得实效。

二、优生检查的时间、对象和内容

从3月起,对全县范围内符合生育政策、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包括流动人口夫妇)开展免费优生健康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优生健康教育、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早孕及妊娠结局追踪随访等。试点期间严格按照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技术服务规范,科学普及优生知识,规范开展优生健康检查,正确进行咨询指导。

三、服务流程

县、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为国家免费优生检查机构。检查对象持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和结婚证到辖区计划生育服务站参加体格检查后,携带本人的体格检查表和上述证件到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参加实验室医学检查,凭专家评估组出具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结果及评估建议告知书》到辖区计划生育办公室办理《生育服务证》或《生育证》。流动人口夫妇原则上在现居住地接受优生检查。

四、费用负担

优生检查经费按国家规定比例纳入县财政预算,结算标准为扣除人力成本费用后每对夫妇240元/次。检查对象接受1次免费优生检查后未按计划怀孕或怀孕后流产、死胎、死产再次准备怀孕的,要根据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自费接受优生检查。检查对象接受免费优生检查时,对超出项目规定的检查内容要自行承担相关费用。

五、组织领导

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社会系统工程,由县人民政府主导,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参与。为加强对免费优生检查的组织领导,县人民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广播电影电视局、县卫生局、县审计局、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县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如下:

(一)县财政局:协同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积极争取上级财政的项目支持,及时拨付免费孕前优生检查相关经费,确保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有序推进。

(二)县民政局:在为结婚对象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时,向其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做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知识宣传工作,告知参加优生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服务对象自觉参加优生健康检查;与人口计生部门实现新婚夫妇基础信息等数据的资源共享。

(三)县广播电影电视局:通过电视、广播大力宣传优生优育知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孕前优生健康保健知识。

(四)县卫生局:负责选派专家与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有关人员共同组成孕前检查风险评估专家组;协调做好免费HiV志愿检测工作;督促全县卫生医疗机构积极做好优生倡导和健康促进工作;指导和配合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做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负责收集整理全县卫生医疗机构开展出生缺陷一、二、三级预防的相关信息,并与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适时进行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五)县审计局:负责对项目资金进行监督和审核。

(六)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负责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工作的统筹安排、组织协调,会同县政府督查室对乡镇督查考核;负责开展人员培训和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软硬件配套建设;负责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等工作。

计划生育的缺点篇4

调查点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重点是农户接受计划生育方面的公共服务的情况,以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下,农村人口政策的适应性。另外,为了较为全面地分析和解释贫困地区农村的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本研究还同时设计了与人口问题关系密切的要素,如乡村教育、乡村健康服务和乡村管理特别是村民自治方面的指标,用以收集相关的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根据这样一个调查目的,本次调查主要以贫困地区的乡、村和农户三级单位为对象。本研究认为,就甘肃来讲,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是解决农村的极度贫困问题,缩小这些地区与省内其他地区之间的差距。根据以往的调查、统计数据反映和计划生育工作考核,贫困地区也是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大、基础较差的地区,在这些地区,人口问题与贫困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在个别地区还存在“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现象。这种客观现实,对于这些地区乃至全省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起着负面的制约作用。研究和解决这些地区的人口问题,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前提。因此,本次调查选择了岷县梅川镇的店子村和岷阳镇的龙潭村、通渭县李家店乡的李家店村、麦积区麦积镇的后川村和康县阳坝镇的庄科村、油坊坝村和白杨乡计划生育服务所。调查的重点对象是农户,同时,还收集了乡、村两级的有关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产方式、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数据和文献资料。本次调查的方法以深入访谈为主,资料分析以访谈所获个案为基础,结合相关的统计数据和典型调查中所获得的乡、村两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由于调查时间、收集资料的方法所限,本报告的结论主要是针对访谈资料所做的定性分析。

本次调查点所在的四个县均为地处秦巴山区(为全国两大扶贫攻坚地区)的贫困县。20_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是麦积区(1458元),其次是通渭县(1390元)和岷县(1368元),康县最低(1058元),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673元)。但本次调查所选的乡镇均为本县较为偏远的山区乡镇,经济条件在本县属于中等水平,其中,麦积镇和康县阳坝镇为旅游风景区,但由于旅游资源开发程度的不同,两镇发展的差距较大。

在本次调查的6个村中,除龙潭村外,其余5个村均地处远离县城的深山区,距县城的距离在10-30公里之间,其中,李家店村虽地处乡政府所在地,但由于乡政府位于距县城30公里以外的偏远山区,其发展环境与其余4个村基本相似。远离城市的区位弱势,形成了这些村庄在交通、信息、市场环境方面处于典型的偏远状态,生产方式的落后、经济上的贫困、社会发育程度的低弱和公共产品的贫乏从根本上制约着这些村庄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详细情况见表1)。

表1-调查村基本情况(20__年4月)

村名

人均纯收入/元

人均耕地/亩

至乡镇距离/公里

交通环境

生态环境

合作医疗

特色产业

店子村

1690

0.5

10

乡间公路

高寒山区

中药材种植、贩运、制砖

龙潭村

1754

0.94

2

县级公路

半山区

劳务输出

李家店村

600

5

1

乡间公路

干旱缺水

粮食种植

后川村

1458

0.5

20

县级公路

山林区

农家乐

庄科村

600

25

乡间便道

阴湿山区

茶叶种植

油坊坝村

800

30

乡间便道

阴湿山区

茶叶种植

注:1.庄科村和油坊坝村人均约2亩耕地已全部退耕还林。

2.20__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80元.

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利益导向政策失去或根本没有发挥倾斜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利益倾斜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计划生育户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条件的少生快富政策和项目,其中,特别突出地反映在利用社会资源对计划生育家庭进行利益倾斜的政策中。但是,据我们调查,这些政策在贫困地区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让实行了计划生育的群众感到:“少生没能致富,奖励了也没受益”,这一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政策调整带来的利益倾斜消失。

20__年以前,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一些惠农、支农政策、项目,由于限定了受益条件,其受益范围较小,只能覆盖部分农户。计划生育部门利用这种特点,与相关部门协商,适时地出台了一些政策和规定,将计划生育户优先纳入这些政策和项目的受益范围,使农村的计划生育户享受到了许多实惠,对改变了农民的生育观念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减轻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但是,近两年以来,这些政策的受益面扩大到西部地区全体农村居民,在一村、一乡,甚至一县范围内,都不存在对部分农户的特殊照顾和优先安排的需要,于是,计划生育户从这一部分政策和项目中得到的优先、优惠自然消失,如免农业税、粮食直补、免义务工以及20__年开始实施的“西部地区农村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免费发放书本和每人每天一元钱的寄宿补助的政策等,都由原来的特殊权利变为普遍权利,由优先受益变为同时受益,原有的优先优惠条件不再发挥作用。另一些针对特殊人群的政策,如特殊困难家庭医疗救助、民政口的社会救助政策等是针对极少数特殊人群的,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公议决定,其实施原则不允许直接对计划生育家庭进行特殊照顾。

2)缺乏实施条件造成的利益倾斜缺失。

调查对象普遍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实行计划生育,少生孩子对于家庭收益的意义存在阶段性差异。正常情况下,实施节育措施的初期,大约在23岁至45岁之间,由于夫妇双方正值体力强壮的阶段,而孩子也正处于消费阶段,子女少减少了子女的消费,也让父母有更多的精力参加劳动,家庭生活相对于多子女家庭要宽裕些;45岁以后,农村体力劳动者的劳动力开始下降,在一些山区,甚至已经开始逐步丧失从事种植农业的劳动能力,子女开始步入结婚成家的阶段,二女户和独生子女户家庭劳动力缺乏的问题开始出现,这些家庭父母对于自己养老的后顾之忧开始产生。特别是二女户,女儿普遍不愿招婿上门,而父母则希望二女中有一女能够招婿上门,留在身边为其养老送终。这种矛盾使二女户家庭陷于无助的状态。一些父母对于女儿的教育持悲观态度。许多女孩因此上学的心理支持度开始下降,升学的机会减少。升学加分许多二女户享受不上,因为升不到需要加分的年级;这些二女户家庭的另一个心理问题就是缺乏进一步改善生活条件的上进心,发展的后劲不足,比如在由扶贫部门实施的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中,一方面是针对全体农户的,不存在对计划生育户的扶持和倾斜,另一方面,恰恰是计划生育户特别是二女户由于发展愿望和劳动能力所限,因缺乏实施这些项目的条件,自愿放弃了这类项目。使这些家庭的基础设施水平落后于同村的村民。前述两个方面的心理问题,也使他们对农业生产在体力、精力、财力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其生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家庭的劳动生产率开始下降。因此,对于甘肃大多数山区农户来讲,45岁以后,少生不仅不能致富而且必然受穷。另外,本次调查还发现,在贫困地区,由教育部门实施的“两免一补”政策,由于将贫困地区的全体小学生纳入受益范围,从一开始就不存在对计划生育户的倾斜。

2.利益导向政策的目标离散度较大且存在区域性不适应的问题

利益导向是计划生育工作体现“以人为本”的政策取向,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受到计划生育部门和各级政府的普遍重视。本次调查发现,当前在甘肃农村实施的针对计划生育户的利益导向政策和规定复杂多样,但真正能让农民得到实惠的并不多,其中“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是公认的受益感最强、保障程度最高的一项。这一项目在甘肃实施了两年多,引起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强烈反响,干部群众普遍认为,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好政策,但其关于对象确认的条件却存在明显的目标偏离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批评集中在以下两个议题中:一是真正的计划生育户没能受益,二是对于山区农民来说,年龄规定不合理。调查还发现,实际上,许多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或项目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目标离散度较大的问题。

1)带头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农民被置于政策的边缘,他们成了农村中最贫困、最需要救助、最应当得到奖励的群体。

80年发表致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一封信以后,许多农村青年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主动采取了节育措施,模范地执行了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对普遍实行计划生育产生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强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的生育政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行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措施将这一部分人置于受益范围之外,而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已开始进入中、老年行列,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劳动能力,家庭又缺乏劳动力,没有了生活保障,养老问题正在困扰着他们。但是,根据奖励扶助政策的规定,他们还没有达到奖励年龄,不能享受奖励扶助政策;而现行的针对二女结扎户的一次性奖励3000至5000元,始于20__年,此前的适应对象并不享受这一政策。当年享受政策对象4000户,只占不到当年全省农村全年二女结扎户的30%,就全省累计情况看,至20__年全省农村累计二女结扎户共18.45万户,其中的18万多户没有享受到任何优惠政策,个别地方为少部分对象办理了每对夫妇600元的独生子女和二女结扎户养老储蓄,将养老储蓄提高到20__元的政策则始于20__年。独生子女领证户一次性奖励1000元,只适应于20__年以后的节育对象,此前全省农村累计5万多独生子女领证户则没有享受任何优惠政策。因此,从政策分析看,从1980年至20__年的22年时间里,全省农村累计二女结扎户和独生子女领证户约24万多户农户没有享受到任何优惠政策。相反,由于他们实行计划生育少生了孩子而导致劳动力不足,在现有的生产方式下,只能陷于贫困的边缘。

2)贫困地区农村人口丧失劳动力普遍较早、寿命短,现行的奖励扶助政策难以让他们得到实惠。

贫困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缺乏基本的营养和健康保障而减少平均寿命。调查村的居民认为,当地成年人的正常寿命在60-70岁之间,一些地区人口的平均寿命不到60岁,有很多人活不到60岁。因此,许多人担心自己没有机会享受奖励扶助政策的机会;二是由于劳动强度大且缺乏必需的劳动保护而过早地丧失从事主要生产活动的劳动能力。调查点的居民反映,当地男性劳动力一般在50岁左右即丧失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能力,而女性则更早,普遍在45岁左右开始失去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能力。这是调查点的居民认为奖励扶助政策中的年龄规定不合理、对山区人不公平的理由,因此,希望能够调整政策规定,适当考虑上述两个方面的特点。

3.流动人口管理不到位与计划外生育的问题

由于近年来,省内采取了计划生育地区间、部门间密切配合,并利用逐步健全的基层网络和不断完善的服务计划,对于农村的计划生育管理越来越严密,农村常住居民的计划外生育基本得到控制,但由于人们的生育观念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生儿子和生二胎的愿望还较为普遍,一些人转而将外出打工作为“偷生”、“超生”、“抢生”的良好机会,专门去寻找那些流入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比较松散、用工相对短缺的地方,进行计划外生育或人为干预出生性别。特别是在一些基层管理还不够主动的地区,流出人口的计划外生育所占比例都比较高。这说明,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一方面要尽快实施以流入地为主的管理计划,另一方面,也要追究流出地的管理责任,增强流出地管理的主动性和责任心,督促流出地做好其亲属的宣传教育工作。本次调查发现,当前农村中的计划外生育行为主要发生在外出打工者群体中,他们中的一些人逃避“环孕检”的原因主要是想生个儿子或生一个计划外二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不到位,成为计划外生育的主要原因,也成为进一步降低农村生育水平的关键。

4.人口素质呈现双低的特征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计划生育国策的两大基本目标,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明显地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这集中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行计划生育方案主要是针对控制出生人口数量的,在提高人口素质方面的措施严重不足;二是现行的计划生育考核指标的设计主要是人口数量控制指标,其责任追究制度的核心目标是出生人口数量,而缺乏对人口素质的指标设计和责任追究。虽然自20__年始,国家计生委开始在西部地区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但由于将投入的主体设计为地方计划生育部门和农户,该项目没有能够得到较快推广。在甘肃,由于重视不够、投入极为有限、部门推动不力等问题,没有发挥项目的预期作用,在一些地方,出生缺陷仍然存在较高的发生率,加之后天居住环境差、营养不良和患病不能及时就医等原因,贫困地区人口的身体素质令人堪忧。我们在陇南山区的调查中观察到有许多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弱智人,调查农户100%有残疾和弱智(痴、呆、傻)成员,其中有一户四口人只有一人是健康人,他们居然从未去医院检查和治疗过。在这个地区,先天性残疾仍有较高的发生率;居住条件恶劣、营养缺乏造成的后天残疾和较早丧失劳动能力的现象也较普遍;缺医少药使许多人寿命不足,甚至成年夭折;另外,教育部门整合教育资源,即撤并行政村小学校的结果是提高了农户的教育成本,即使全部免去学杂费,免费发放书本,送孩子上学仍然是家庭沉重的负担,因为,幼小的孩子需要一位家长陪读,这种条件是许多农民家庭无力承担的,一部分儿童因此失去了上学的机会。村里30岁左右的人大多只上过一、两年学,30岁以上的人文盲率更高。

5.劳务输出带来的农村人口问题

劳务输出是甘肃省委、省政府近几年积极推动实施的一项富民措施,由于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使越来越多的农户受益,不仅成功地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在大量农村劳动力输出的过程中,也给农村带来了新的人口问题,这些问题将会随着劳动力输出规模的扩大和逐步变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农民非农化就业形式,逐渐凸显并影响农村的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从本次调查的结果看,在贫困地区农村,劳务输出对流出地的影响集中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在中东部贫困地区,外出打工成了绝大多数青、壮年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职业,但是,由于他们中的许多人就业层次低、收入低且处于不断地流动中,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居住地,因此也就没有条件举家留居一地,往往是夫妻劳燕分飞,孩子和土地留给家中的老人,使这些孩子缺乏父母的监护和照顾,给其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二是老年人负担过重的问题,留在家中的老年人,不仅要自己照料自己的生活,还要承担照顾年幼的儿童、耕种全家土地的任务,这无疑是他们的体力、精力所不及的;三是迁移性人口老龄化问题,由于青、壮年人口大量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人口在年龄结构上越来越老龄化;四是迁移性性别比失调问题,本次及相关调查表明,由于外出打工的女青年婚姻选择的空间增大,她们中的许多人通过婚姻,迁移到条件较好的地区,在贫困地区,特别是条件差的山区,男性光棍增多,甚至出现了不少的光棍村;五是外出打工者缺乏正常的家庭生活,形成家庭不稳定的隐患。这五个方面的问题,成为影响农民生活质量、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也是当前农村社会管理的矛盾之焦点所在。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必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6.公共产品供给缺失,较低生育水平仍然缺乏经济、社会基础

贫困县的第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地方财政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存在事实上的“财权上移,事权下移”的现象,这些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极弱;贫困县的第二个基本特征是农户贫困,对公共产品的消费能力弱,消费需求不足。其结果:一方面是政府供给不到位,另一方面是市场调节不到位。公共产品的缺失使这些地方的群众缺乏必要的用于发展生产的基础条件和维持稳定的生活水平的保障。致富靠劳力,生活靠体力,养老靠儿子。所以,一女户说“给多少钱都不愿意放弃第二胎指标”;一儿户不愿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原因是在等待生育政策的调整,希望有生育第二胎的机会;还有一些人东躲,不生儿子不罢休;因为,养儿防老依然是农村人最可靠的社会保障途径。但他们也同时表示,如果政策调整能够合理一些,就愿意去领独生子女证,部分一女户表示如果养老有保障,他们愿意放弃二胎指标。

有利于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人口政策选择

贫困地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从根本上制约着实现稳定较低生育水平的目标,成为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不利因素,而要克服这些不利因素的负面影响,就必须把解决农村当前的人口问题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研究制定切实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的社会保障政策,让群众感觉到计划生育能让他们过上富裕的生活,实现少生快富的计划生育目标,具体对策包括:

1.把提高人口素质列入新型农民培养计划和扶贫工程。

一是通过改革出生缺陷干预项目的投入机制,增加公共财政投入比例,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力度,扩大出生缺陷干预范围,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二是建立地方性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助学基金,帮助这些孩子完成义务教育和职业培训,实现“少生优生”的计划生育目标;三是建议劳务部门在培训、组织劳务输出的过程中,优先照顾计划生育家庭,提高他们的就业潜能;四是在一些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的地区实行严格的婚检制度;五是加强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工作。

2.把农村集中养老制度的建设作为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改革的切入点和实现农村“生活宽裕”的制度保障之一。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建立政府支持、集体协办、个人或家庭土地、房产入股或集资、市场介入的养老中心,应对正在提前到来的农村人口的老龄化问题。也可以集中民政部门的社会救助资源、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一些利益导向优惠政策的奖励资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投资,吸收民间组织的力量,先行建立试点,以后逐步推开,形成农村集中养老制度。

3.把“光棍村”现象作为乡村社区建设和构建乡村和谐社会的关注点,解决这一群体的特殊需要。一是对光棍村实施异地移民,将其移至条件较好、人口稠密的川区,以改善其婚配的客观条件;二是对其中素质较好的青壮年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自身条件,增加其配婚的个人资源。

4.把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和新型婚育文化的建设纳入“乡风文明”建设工程。一是把研究、转化和生产农村婚育新风和生殖健康方面的实用型知识、信息及其载体纳入“乡风文明”建设统一规划;二是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建立固定的婚育新风和生殖健康信息通道,增加信息流动频率,增强其指导农村居民健康婚育行为的效率;三是继续加强对现行生育政策之特殊国情基础的宣传,增强基层干部、群众对生育政策稳定性的认识。

5.尽快实施流动人口流入地管理机制,并增强对流出人口的生育管理责任意识,以减少由此带来的计划外出生和性别选择出生。

计划生育的缺点篇5

【关键词】齐抓共管;加强责任;改变工作方法

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全国每年有80―120万出生缺陷儿出生,占出生人口的4―6[1]。神经血管缺陷是指主要包括无脑畸形、脊柱裂和脑膨出一类畸形,是我国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危害严重,是造成孕产妇流产、死胎、死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婴幼儿和患者终身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外研究结果,孕妇体内叶酸的缺乏,是造成神经血管畸形重要原因[2]。为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工作,降低我国神经管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确定的重点工作,卫生部决定从2009年开始实施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补助经费,对全国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

1项目的目的和意义在孕前及怀孕早期增补小剂量叶酸,也就是说在胎儿神经管发育关键时间(受孕24―28天)。实施有效干预措施,从而达到预防神经管缺陷发生的目的。有效实施干预措施对提高人口出生素质、降低围产儿和婴幼儿死亡率、减少儿童和成年人残疾的发生以及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二、增补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一般常识:叶酸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在人体细胞分裂增殖及新陈代谢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人体不能合成叶酸,只能从天然食物、叶酸强化食品或含叶酸的维生素制剂中摄取。人们很难从一般的食物中摄取到足够的叶酸,而且人们更容易吸收叶酸片中的叶酸;2、补充叶酸人群是所有待孕妇女。补充时间为怀孕前三个月至怀孕后三个月。如果待孕妇女服用叶酸三个月未怀孕应继续口服叶酸,保证孕前三个月到怀孕后三个月叶酸的服用。3、补充叶酸的剂量一般待孕妇女0.4mg/天,高危待孕妇女4mg/天

2项目目标具体实施

2.1由基层乡村医生收集辖区内的准备怀孕妇女的信息,确定发放对象,将信息登记、整理、上报镇级妇幼办,然后统一领取叶酸,入户发放叶酸并对服用叶酸对象进行健康教育,办理相关签字手续,嘱咐服药知识,同时还要定期随访督导用药。

2.2镇级妇幼人员将乡医上报信息及叶酸出入库等做好登记,入录微机并对其进行整理归档、分析上报。定期对乡医进行考核指导。

3相关数据

从总体上叶酸服药率80,未服药率20,计划外生育占项目人群12,流动人群占项目人群8.4。叶酸服药率与国家规定的标准还有一段距离。该如何加强对计划外生育和流动人群的管理值得关注。

从以上表中可以看出2010年―2012年怀孕后开始服药人数所占比率是依次递减,这说明自启动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以来,群众对国家实施此项目意义认识度逐渐提高。从总体来说怀孕后开始服药人数占46,从怀孕前3个月开始服药人数占54。这说明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从宣传到实施工作各个方面力度不够,有待进一步提高。

4未服药人群比例高的相关分析

4.1计划外生育人群: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计划生育超生、强生和未婚先孕情况逐渐递增,这些人群从怀孕到生育期间一直处于隐蔽躲藏状态,工作人员无法得到她们的正常信息,她们也就无法正常服用叶酸。

4.2妇女流动人群:流出人群指户口在本地,人长期居住在外地;流入妇女人群指户口在外地,人长期居住在本地。此类人群流动性大,居住所、手机等信息变化频繁,工作人员不能及时了解她们的信息,一旦得到她们的信息,都已错过服药最佳时机。

4.3有些妇女对国家免费服用的叶酸质量不信任,她们认为便宜没好货,就到当地药店买贵的叶酸服用。此类人群只占极少数。

4.4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关键人群村级乡村医生工作任务繁重,乡医负责村级医疗保健、计划免疫、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人的随访和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实施等多项工作,他们人员少,待遇低,工作压力大,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实施不到位。

5相关建议

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实施利国利民,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公共事业,工作应当抓紧抓实,从以上情况来看还不尽人意,有待于努力。本人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5.1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之一,其实施意义深渊,具有公益性。应当多部门齐抓共管,分工合作,各尽其责共同做好。

5.1.1有各级政府做好此项目的动员发动工作,通过电视、报纸、讲座等形式做一些公益性的广告,宣传国家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相关知识,普及健康教育、提高卫生公共项目知晓率和公民的自我保健意,形成群防群治格局。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实施群众有被动变主动。工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1.2由政府牵头,由民政、计生办、公安、卫生、教育多部门联合组成多层次项目实施系统。民政部门对初婚对象在领取结婚证时,举办新婚学校教育,计生办对安排二胎生育对象、公安对流动妇女发放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告知书,卫生和教育部门做好健康教育。卫生和计生部门做好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具体实施

5.1.3增强责任心,落实责任,常抓不懈,项目实施采取制度化、常规化、规范化、制定定期考核、奖励办法。

5.2加强未婚先孕、计划外生育、流动人群的管理

5.2.1针对未婚先孕人群首先普及学校健康教育,然后加强家庭教育、家长与子女及时沟通交流,未婚先孕人群及时增补叶酸。

5.2.2针对计划生育强生、超生人群计生部门加强育龄妇女查体工作,卫生部门做好基层健康教育工作。

5.2.3针对育龄妇女流动人群加强公安、计生部门联合,及时掌握他们的变化信息。

5.2.4无论以上什么情况,都属于工作的薄弱环节,做到一定先服药。

5.3变换工作方法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具体实施有村级乡医改为村级计生妇女主任,村级育龄妇女新婚生育计划、二胎生育计划的报批手续由村级妇女主任来完成,村级妇女主任便于及时掌握育龄妇女信息及孕情动态变化,增加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实施及时性、适宜性、准确性,有利于推动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计划生育的缺点篇6

一、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优生工程的必要性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近年来,经过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低生育水平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全市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一直稳定在5‰以内,对**市“三个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将成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面仍面临不少的问题和挑战。据统计,我市每年发现肉眼可见的缺陷儿(孕28周-出生7天内)约为450例左右。由于受监测手段和诊断技术等方面的限制,部分出生缺陷还不能在短时间内发现。根据国内外出生缺陷统计数据分析,出生7天内仅能发现实际缺陷儿总数的1/3-1/4。若以此推算,我市每年出生缺陷实际发生率约为15‰,缺陷儿约为1500例。目前,我市出生缺陷的种类主要为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脑积水、神经管畸形等。出生缺陷的发生不但容易导致婴幼儿死亡,而且大部分生存下来的婴幼儿将来可能成为终身残疾,这将给家庭和个人造成痛苦,给国家和社会造成负担。因此,全面普及优生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优生意识,采取干预措施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各部门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出发,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积极实施优生工程,提高优生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总体目标

(一)育龄人群优生优育科普知识普及率2008年达85%以上,2010年达90%以上,其中新婚夫妇及孕产妇优生优育知识普及率2008年达90%以上,2010年达95%以上;

(二)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优生咨询服务网络,新婚夫妇和孕妇的遗传与优生咨询服务覆盖率2008年达80%以上,2010年达85%以上;

(三)全市自愿参加婚前医学检查率2008年达60%以上,2010年达90%以上;

(四)育龄妇女孕前保健及优生四项检测率2008年达80%以上,2010年达95%以上,对阳性对象的咨询服务率达98%以上;

(五)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99%以上,孕妇早孕建卡率达90%以上;

(六)高危人群产前筛查率2008年达20%以上,2010年达40%以上;

(七)住院分娩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

(八)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8%以上;

(九)病残儿家庭再生育优生监护率达100%;

(十)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90%以上;

(十一)加强对残疾儿童的康复治疗,提高残疾儿童的康复率;

(十二)加强妇女孕期劳动保护,严格落实妇女孕期享受特殊劳动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落实率达98%以上。

三、主要原则

(一)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原则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的关系,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纳入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倡导政府投入,免费推行优生工程。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相互支持、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有效推进优生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教育先导、社会参与原则以公众教育为先导,动员育龄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优生宣传和健康教育,真正使优生知识深入城乡和社区,提高广大育龄群众参与优生工程的自觉性。

(三)预防为主、突出重点原则以预防严重和高发的出生缺陷为重点,突出做好孕前-围孕期优生咨询指导、孕期保健服务和产前诊断工作。

(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各区市、各部门应结合工作实际、本地出生缺陷发生的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制定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的具体措施,注重组织和培养优生专业技术队伍,发挥当地技术和人才优势,分级分类地组织实施。

(五)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原则坚持以广大育龄群众的需求为导向,按照不同群体和个人的需求,选择使用效果肯定、群众易于接受的预防技术和措施,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服务。

四、主要任务

(一)加大优生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自觉参与优生的意识

1.宣传的主要内容

晚婚晚育、优生优育、自主婚检等文明、进步、科学的婚育观念;国家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生殖健康科普知识、出生缺陷的严重危害性及其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各种性病和艾滋病的防治等。

2.宣传方式

(1)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宣传。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的大众传媒作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公益性宣传,真正使优生科普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关注优生的良好氛围。

(2)发挥各部门优势开展宣传。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通过设立优生咨询门诊,开通热线咨询电话和网上咨询等,向育龄群众提供个性化的宣传和咨询服务。宣传、人口计生、卫生、环保、食品药品监督、民政、劳动、教育、共青团、妇联、残联、科协、计生协等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要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宣传和咨询活动。

(二)开展婚前和孕前医学检查

1.倡导开展婚前医学检查。采取多种形式动员围婚期青年自觉进行婚前医学检查,提倡由政府出资免费提供婚检服务。对检查中发现应禁止结婚、因患有疾病需暂缓结婚、可以结婚但不宜生育或需要选择性别生育的服务对象,医务人员应向当事人说明原因,提出预防、治疗或采取其它相应医学措施的建议。

2.提倡开展孕前医学检查服务。医务人员在健康教育、咨询及了解一般情况的基础上,征得夫妻双方同意,通过医学检查,掌握准备怀孕夫妇的基本健康状况。同时,对可能影响生育的疾病进行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不宜生育或需要选择性别生育的,应向当事人说明原因,提出预防、治疗或采取其它相应医学措施的建议,并开展随访服务。

3.免费开展孕前优生四项(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检测。自**年起由市、区市政府出资免费为城市无业和农村合法生育的育龄妇女提供孕前优生四项检测服务。“十一五”期间,积极探索将城区职工孕前优生四项检测纳入生育保险。如在检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进一步进行确诊,指导治疗,并提供持续的随访服务。

(三)开展优生咨询指导

建立健全优生咨询指导服务体系,在市、区市、镇(街)三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建立优生咨询门诊,开展咨询服务。咨询医师应根据服务对象的一般情况和相关医学检查的结果,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并按照普遍性指导和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对服务对象进行孕前、孕后的咨询指导。帮助服务对象了解和掌握优生基础知识,选择适宜的受孕年龄并做好孕前准备,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毒物,远离有毒有害工种和各种传染源,减少不良环境因素对胎儿的影响,指导其按时参加产前检查,动员有家族遗传史的育龄夫妻积极参与出生缺陷风险评估和遗传与优生咨询等。

(四)加强孕期保健

1.加强孕产妇保健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市、区市、镇(街)三级孕产妇保健服务网络,指导并督促育龄妇女怀孕3个月内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接受个性化的孕期保健指导。动员怀孕的育龄妇女主动根据围产保健的有关要求,定期进行孕期检查,合理搭配孕期营养,科学进行家庭自我监护。

2.积极开展产前诊断。经批准开展产前诊断的服务机构应认真履行职责,不断提高产前诊断质量。其它医疗保健机构应积极配合,做好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工作。对经诊断确有严重畸形的胎儿,经本区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并征得孕妇本人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后,实施终止妊娠手术,以减少先天性缺陷儿的出生。

3.加强对高危孕妇的管理。对在早孕建册及产前检查中发现有妊娠并发症、妊娠合并症、遗传性疾病、不良孕产史、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等情况的孕妇,应进行重点指导,适当增加产前检查的次数,并采取必要的产前检查手段,尽可能地避免出生缺陷的发生。对病残儿母亲申请再生育的,应加强优生指导和孕期监护,建立和完善病残儿再生育家庭优生管理档案。

(五)加强产时保健

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进一步提高接产质量和服务水平,严密观察产程,及时、科学地处理各种产时并发症,坚持实行新生儿科医生进产房制度,降低新生儿产伤、窒息和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六)积极开展新生儿疾病的筛查和治疗

设置产科的各医疗机构要按照《**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规定》的要求参加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各妇幼保健机构和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智力测查。对已发生的出生缺陷儿,接产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及时向缺陷儿父母或其家人提出检查和治疗意见,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七)建立和完善出生缺陷监测网络

建立和完善以区市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为中心、其他医疗机构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为监测点的出生缺陷监测网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区市妇幼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负责指导、督促辖区内的医疗保健机构和镇(街)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做好出生缺陷监测的相关工作,并建立和完善出生缺陷登记、统计和上报制度,及时、准确、系统地收集、登记、整理、分析优生四项检测、B超检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和分娩后发现的所有缺陷儿的有关信息资料,及时发现各种出生缺陷的发生、变动的原因和分布特点,以确定区域内出生缺陷的预防和研究重点。

(八)开展出生缺陷的防治研究

各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医疗保健机构和相关科研机构应加强合作与交流,积极探索医疗保健信息和计划生育服务信息之间的资源共享,建立优生工程系统化管理综合服务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各部门之间育龄妇女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围产儿保健和出生等有关信息的共享。加强对全市出生缺陷信息的分析研究,引进和吸收国内外遗传、生殖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重点加强对严重、高发、致残性出生缺陷防治技术的研究。重视科研成果的推广及应用,积极推广简便易行的适宜技术。

(九)加强病残儿童的康复治疗与康复训练工作

进一步加强病残儿童医疗康复和康复训练机构的建设,为各类病残儿童提供医疗和康复训练服务,对贫困家庭的病残儿童实施康复救助,帮助其早期治疗、早期康复训练和早期教育。

(十)改善环境质量

进一步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改善饮用水质量。全面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使居民生活环境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加强对食品药品,特别是各类营养保健品的监管力度,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五、保障措施

(一)明确部门职责,建立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

优生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科学。优生工作要真正取得实效,必须建立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优生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建立部门定期通报制度,共同做好优生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支持、参与优生的各项活动。

(二)加大投入力度,为优生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实施优生工程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基础性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涉及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各级政府应将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投入作为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

1.加大优生重点科室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各区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和医疗保健机构应加大对优生重点科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渐配齐和更新实施优生工程所必需的仪器设备,确保优生工程高质量、高标准的推进。

2.保障免费筛查项目的经费投入。各区市要积极推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大力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四项检测。有条件的区市要逐步探索实行包括产前筛查等项目在内的优生系列化免费服务,为全面推进优生工程提供保障。

3.加大对贫困家庭优生的支持力度。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为贫困残疾儿家庭减免部分或全部康复治疗及手术等费用。

计划生育的缺点篇7

1979年,邓小平总设计师首次用"小康"一词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1997年,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任务。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007年10月,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明确目标: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等。描绘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的美好前景,指出到2020年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社会发展阶段。

多年来,我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进程中取得了重大进展,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仍有不少指标与目标值的差距较大,地区发展也不均衡;城乡居民收入完成目标难度很大,稳定增长缺乏牢固基础;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技术创新能力欠强;扩大就业和收入分配调整难度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发展中面临着人口资源硬约束的严峻挑战。

二、人口素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影响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及其目标确定的原则,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四个方面的16项指标。其中:第七项指标平均受教育年限和第八项指标出生时预期寿命与人口素质息息相关。其具体目标性指标包括:期望寿命75~79岁,婴儿死亡率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0.5‰,孕产妇死亡率12/10万,残障流行率14.5‰,肥胖症成人(儿童)比例5%,精神病发病率0.5‰。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18类25个指标中,有8个指标与人口发展直接相关。

当前,我国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出生人口素质令人堪忧,出生缺陷发生率特别是农村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出生缺陷的发生,不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而且直接影响未来劳动力的素质,是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

出生缺陷是指出生时就存在的人类胚胎(胎儿)在外形或体内有可识别的结构或功能上的异常,是引起流产、死胎、新生死亡和婴幼儿死亡的因素之一。出生缺陷的原因有遗传和环境两大类,并互相作用,造成严重危害。我国是出生缺陷和残疾高发的国家,全国每年发生肉眼可见的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为13.07‰,外加其他在0~14岁期间发现或诊断出的先天残疾的发生率约为4%~6%,这就意味着我国每年新增先天残疾儿童80万~120万,平均每20分钟出生1个先天愚型儿,每6分钟出生1个神经管畸形儿。我国每年仅神经管畸形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两亿元,先天愚型的治疗费超过20亿元,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费用更是高达120亿元。全国目前残疾人口已达6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4.9%,覆盖全国家庭总数的18%;据统计,在我国人群中先天性智力残疾已达3000万,且每年以2%的比例增长;遗传病及出生缺陷绝大部分发生在占人口75%以上的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据有关资料报告,我国严重出生缺陷患儿中除20%-30%经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生活质量外,约30%-40%在出生后死亡,约40%致残。全国目前累计有近300万个家庭曾生育过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儿,约占全国家庭总数的1/10。

江苏省部分卫生、计生专家通过几年的努力,进行了一次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调研究分析,结果如下:研究孕妇26803例,正常妊娠分娩率为96.33%,流产1.40%,死胎0.34%,死产0.06%,引产0.37%,新生儿死亡率为33.6/万,婴儿死亡43.6/万,存活但合并畸形71.3/万。确诊出生缺陷儿282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左右,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为15.0/万,总唇腭裂为10.1/万,脑积水为9.7/万,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9/万,非窒息导致的脑瘫为8.2/万,眼部畸形8.2/万,神经管缺陷发生率为7.5/万等。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遗传因素占25%,环境因素占10%,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占65%(来自:江苏医药2008-01-11作者:周建军;胡娅莉;刘启兰;陈启光;许碧云等)。

根据*县卫生和计生多年来掌握的有关数据,全县出生缺陷发生率每年均在6-8左右,每年大约有90-120左右的出生缺陷儿童出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因此说,每一例出生缺陷的发生都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不仅影响患儿终身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也影响家庭和社会和谐,直接影响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小康社会建设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主要目标。人口素质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提高中华民族人口素质的前提和基础。2008年7月14日,罗志军省长在全省人口计生工作会上明确指出:要充分认识良好的人口环境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没有人口数量的有效控制,没有人口素质的大力提高,没有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就不可能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要科学制定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规划及行动计划,加强出生缺陷干预能力建设。全面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建立多部门协作的预防模式和运行机制,大力普及预防出生缺陷科学知识,倡导科学婚检,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和实际发生率。要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重点是以“世代服务”品牌建设推动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融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信息咨询、人员培训、药具发放、政策服务于一体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平台,使以人为本、依法管理、便民维权、优质服务的理念真正得到体现和确立,树立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良好形象。

(一)加强宣传教育,普及优生优育科学知识

1.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文艺等传播媒介,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普及科学知识,增强广大干部和群众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重要意义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要不断充实预防出生缺陷、残疾及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知识,倡导文明、进步、科学的婚育观,倡导婚前自主婚检和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关爱男性生殖健康,教育新婚夫妇戒烟限酒,远离;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开展新闻宣传、公益性宣传或制作专题,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增强互动性、针对性,真正使优生、优育、优教的科普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关心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氛围。

2.在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学校、社区及企事业单位建立较为规范的健康教育体系。通过新婚学校、孕妇学校、育儿学校、人口学校等多种形式开展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广泛宣传婚前医学检查、孕产期保健和新生儿保健知识,使重点育龄人群比较全面、系统地接受婚育知识教育;将预防出生缺陷的科普知识,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知识、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纳入学校教学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之中;编制各类健康教育宣传材料,普及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和科学育儿知识,逐步改变不健康的生殖行为,建立宣教、咨询人员队伍,不断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和水平。

(二)部门协作,齐抓共做,综合治理

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相关部门的共同参与,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实行综合治理。计生部门主要承担优生优育、预防出生缺陷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高危人群的筛查管理与服务,推广备孕妇女补服各种营养素,开展优生筛查等一级预防工作。卫生部门主要承担孕产期保健、产前筛查和诊断、人工终止妊娠等二级及以上出生缺陷的诊断治疗等三级预防工作。民政部门主要负责婚前体检和婚姻登记的出生缺陷预防工作。宣传部门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教育阵地,使广大干群提高认识,增强自我保健能力,营造全社会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氛围。

(三)强化依法行政,保障妇女儿童身心健康

各有关部门应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服务。第一,严把结婚登记关。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七条规定禁止结婚的对象,民政部门不予登记结婚;开展“新婚夫妇染色体普查”、“toRCH四项病毒检测”、营养素发放等出生缺陷一级干预工作,以杜绝不良后果的产生。第二,严把机构准入关。开展婚前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助产技术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机构,必须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服务规范,并经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许可。第三,严把执法监督关。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加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管理与监督,坚决制止和打击非法行医、非法接生或堕胎、弃婴等违法行为。严禁孕期、哺乳期妇女从事有毒有害等作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的合理照顾和劳动保护,为保障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建立健全生殖保健服务体系,规范服务管理

1.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已经从传统的控制人口数量、从事最基本的“查环、查病、查孕”工作,发展到涉及人口素质、生殖健康、医疗保健等与医疗卫生有较多交叉的管理与服务领域。但由于计划生育系统技术服务起步晚,无论是服务阵地还是技术力量、服务设备等都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因此,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使其充分发挥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务功能,对于提高人口素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应以全省“世代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建成融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信息咨询、人员培训、药具发放、政策服务于一体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服务世代”的品牌机构,使以人为本、依法管理、便民维权、优质服务、优生优育的理念真正得到体现和确立。要全面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依托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重点做好宣传倡导、健康促进、优生咨询、高危人群指导、孕前实验室筛查、营养素补充等工作。推进计划生育与优生优育等重点科研项目攻关。要提高综合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围产期保健、优生遗传咨询指导,加强围产期出生缺陷的筛查,提高神经管畸形、唐氏综合症、重大体表畸形筛查能力,特别要发挥B超等影像诊断、病理诊断对重大体表畸形筛查的优势,提高中孕、晚孕期筛查的覆盖率。

2.加强孕产期保健的管理。科学制定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规划及行动计划,加强出生缺陷干预能力建设,全面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加强婚育咨询和指导,积极开展婚前和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产前筛查和诊断、产后访视、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康复工作。做好孕产妇营养指导,推广孕前期和孕早期普服叶酸等营养增补剂,防止神经管缺损畸形儿的发生。严格控制孕期用药。实行住院分娩,狠抓产科质量,减少新生儿窒息和产伤的发生,提高抢救急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的能力,提高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水平。

3.完善残疾儿童报告制度。计划生育、卫生、残联等部门做到对残疾儿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以减轻残疾程度并做好残疾儿童的康复工作,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及早期教育工作的管理。

4.加强计划生育相关技术服务。充分发挥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作用,广泛开展优孕优育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优生遗传咨询,市、县级计划生育指导所要发挥龙头作用,承担染色体检验、孕前toRCH检测等出生缺陷干预项目,镇级计划生育服务站(中心站)以上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不断拓宽服务领域,逐步开展孕前疾病的筛查。加强孕前服务和管理,减少非意愿性妊娠所致的人流、引产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危害和早婚、早育对胎、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5.强化社区干预体系。在政府领导下,城市以社区卫生(计划生育)服务站(室)、农村以镇卫生院(计划生育服务站)为依托,形成以社区为基础的出生缺陷一级干预体系,使优孕、优育、优教的健康教育、生殖保健技术服务得到落实。

6.由人口计生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定期上报出生人口素质信息,建立健全出生人口素质评估指标体系,形成出生人口素质定期评估和预警预报制度。

(五)积极预防影响出生人口素质的疾病

1.逐步消除孕期及哺乳期妇女因缺铁、缺碘,以及铅及苯等有毒有害物质所导致的儿童智力损伤。落实除高碘地区外全民食用合格碘盐的措施。盐务部门应加强对食盐市场流通领域的管理,严禁不合格碘盐的销售。积极倡导孕期常规补充铁剂。

2.加强临床检测和计免工作。医疗保健部门要逐步将新婚夫妇、孕妇、新生儿碘营养水平、血铅化验及孕期淋病、梅毒等性病的检测列为常规临床检验项目,依法对高危孕产妇进行常规产前诊断。加强婴幼儿听力、视力的筛查,达到早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目的。计划生育、卫生部门要积极推广风疹疫苗接种,减少风疹病毒对胎儿的危害。继续加强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普及乙肝疫苗的接种。

3.改善环境质量。进一步加大改水力度,改善饮用水质量;全面治理汽车、摩托车尾气污染,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使居民生活环境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

4.开展新生儿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研究。重点开展防治围产期缺血缺氧性脑损伤、降低新生儿窒息致残率、孕期疾病、用药及生殖系统感染对胎儿生长发育影响、环境和营养因素对胎儿及儿童生长发育影响等科学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强技术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吸收国内外遗传、生殖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要重视科技成果的推广及使用,积极推广简便易行的适宜技术,使人民群众真正受益。

(六)加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的领导

⒈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作为一件大事切实予以重视并加强领导,加大执法力度。要把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各级政府要定期听取本地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并加强监督与指导,列入各级政府与有关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实施定期考核。

⒉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同心协力做好工作。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建立部门定期通报制度,共同做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参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各项活动。

⒊增加经费投入,提高资金利用效益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根据需要增加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的投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计划生育服务网络的投入,鼓励实施免费婚前检查和优生筛查,支持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要切实加强对经费的管理,专款专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益。

⒋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干预能力

计划生育的缺点篇8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简要总结全县2008年度主要工作成绩,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2009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动员全县上下迅速掀起春季“生殖健康进家庭”优质服务活动高潮,争取全年工作主动,为确保国优、省先进、全市第一奠定坚实基础。下面,根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和我委党组研究的意见,我先讲三点,然后,贾书记和闫县长还要分别作重要讲话。

一、2008年全县人口计生工作回顾

2008年,在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健康发展,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再次保持了全市综合考评第一的先进位次。主要做了以下九项工作。一是积极启动出生缺陷预防试点工作。作为全市唯一出生缺陷预防工作试点县,及时成立了领导组织,制定工作方案和工作流程,对县、乡技术服务机构技术服务人员及有关工作人员就出生缺陷预防专业知识、相关政策进行了培训,以瞿阳镇、阳丰乡为试点,开展了基线调查和优生监测。5月21日,举行了出生缺陷预防工作启动仪式,省计生委陈主任、市政府刘市长和市计生委杨主任、县委赵书记等省、市、县领导出席仪式。自8月份正式开始了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在每个月的8号、18号和28号,为持证对象免费进行优生知识培训,免费发放叶酸片,免费进行优生五项检测,有效降低了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二是严格落实了生育节育政策。在春、秋两季适时开展了生殖健康进家庭优质服务活动,落实四项手术9477例,其中上环5971例、结扎2588例、人流630例、引产288例;随访避孕节育对象11650人,普查已婚育龄妇女33418人,查出患病8492人,治疗7332人,组织鉴定成人残989人,并对申报的110名病残儿严格把关,逐人见面调查。扎实开展城镇居民、流动人口和落后乡村违法生育专项治理活动,共查出2000年以来城镇居民违法生育86人,流动人口违法生育1615人,落后乡村违法生育1283人,已处理1273人,进一步规范了生育秩序。我县城区违法生育专项治理工作的做法在全市现场会上作了经验介绍。三是坚定不移地综合治理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强化对持证对象的全程监控,排查“两非”案件线索,加大打击“两非”力度。去年9月2日,由县政府办公室牵头,我们与卫生、公安部门执法人员联合行动,对县中医院彩超医师朱琴玲所开的黑诊所进行了打击,依法扣押了彩超、b超和相关医疗器械。全年共查处“两非”案件29起,注销二孩生育证10个,罚款1.4万元,收缴b超机1台,处理相关人员21人。四是进一步落实了各项计生奖励优待政策。按照市政府〔2008〕85文件,出台了我县《关于进一步实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意见》,认真测算了所需经费,加大了各项奖励优待政策的落实力度。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145.68万元,其中农村独女家庭每户每月奖励20元;严格按程序确认了100名新增奖励扶助对象,全年共为764名对象发放奖励扶助金45.84万元;确认了41名特别扶助对象,为33名独生子女死亡的父母和8名独生子女伤残的父母发放特别扶助金4.728万元;审核确认了861名农村计生家庭子女,在升入本县高中时享受降10分录取政策;为2名独生子女死亡后不能再生育的父母各发放了10000元救助金;为一对符合条件生育第二个子女,而自愿终生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给予一次性10000元的奖励;为37户政策内双女绝育家庭发放了3.7万元的节育奖;为11684户农村独生子女领证家庭和4381户计内双女家庭免除参合费32.13万元;全部落实了康检、四术免费政策,减免四术费用45万元。五是强化了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以迎接国家流动人口专项调研为契机,对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进行了规范,对流出人口强化合同管理,与流入地加强信息交流;对流入人口进行拉网排查,排查出城区流入人口822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218人;扎实做好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工作,共采集流动人口信息99012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23999人。六是加强了宣传教育培训。扎实开展“基本国策在河南”宣传活动,坚持康检前培训制度,4月和12月,县人口计生委分别对县、乡、村计生工作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七是加强了计生药具管理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了计生药具规范化建设,认真开展药具发放和随访服务,全县药具应用率、随访率、发放及时率、发放到位率均达100%,使用有效率保持在98%以上,5月省计生委领导调研时对我县药具工作给予充分肯定,11月份全市药具工作效率评估总结现场会上,我县作了典型发言。八是兑现了奖惩。7月18日,县委、县政府召开高规格、大规模的人口计生工作奖惩大会,县四大班子领导出席会议,县委书记赵文峰作重要讲话,会上,对在07年度获得全市先进的4个乡镇给予通令嘉奖,对连续5年获得全市先进的两个乡分别奖励现金5万元,对3个乡镇技术服务中心、4个乡镇计生办、11个县直单位、34个行政村、120名人口计生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奖励现金达17.6万元。同时对12个村(居)委会和3个县直单位给予重点管理,“一票否决”了1个村,对被市重点管理的凤鸣谷风景区给予了跟踪处理。九是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按照省、市要求,本着以评估促工作的理念,组织人员反复学习评估方案,进行责任分工,强化责任追究,认真开展自评,高标准完成各项任务,通过评估进一步提升了全县人口计生工作水平。

回顾去年的工作,成绩显著,但在成绩面前,我们务必头脑清醒,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冷静分析形势,全面查找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低生育水弹压力大。个别地方人口控制能力下降,执行生育政策过宽,有的甚至受利益驱动,以收费罚款为目的,放任二孩超生,以罚代生,以罚代管。从我们计生委掌握的情况看,可以说村村都存在政策外生育,有的还不只一个两个,有的村还存在政策外多孩出生。二是基层基础工作仍很簿弱。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严重不足,计生服务中心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没有形成,不少村室没有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村计生管理员的素质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不到位。一方面是流出人口管理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县外流人口越来越多,且大部分是育龄人员,这些人中有未婚先育者,有一孩、二孩妇女借机超生者。另一方面,城区流入人口不断增加,且流动性大,给属地管理造成很大压力,稍有疏忽,就会出现漏洞。四是“两非”行为打击难。对“两非”案件存在着取证难,执法难,处理难的问题,这是导致我县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五是个别同志思想认识不够。一些乡镇的同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情况心中无数,思想上重视不够,工作上盲目乐观,满足现状,缺乏调查研究,缺乏过硬措施,责任不到位,经费不落实,致使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一些政策措施在当地棚架。

二、2009年主要工作任务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天下第一难事,我们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正确把握形势,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积极应对挑战,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上决不可有丝毫的放松。要按照中央《决定》要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坚持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队伍不动摇,坚持不断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不动摇,下大力量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扎实推进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持续深入健康发展。

第一,创新思路,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上求突破。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主线,全力构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工作框架和长效机制,实现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突破、新提高、新跨越。

第二,加大力度,在完成工作目标上下功夫。要坚决执行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整顿二孩生育秩序;要紧紧抓住单月康检这个关键环节,加强孕前型管理和服务,狠抓避孕节育措施的落实,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全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第三,抓住关键,在四项重点工作上见成效。一是在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上见成效。在开展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完善和落实孕情监测报告、b超使用管理、人工终止妊娠手术审批等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使全县出生人口性别结构趋于平衡。二是在利益导向政策落实上成效。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实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意见》精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统筹融合部门资源,全面落实各项计划生育奖励、救助、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人口计生工作环境。三是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上见成效。探索构建以社区为依托、部门共同参与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流动人口计生信息资源共享;健全流动人口职能部门联席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中的问题。四是在依法管理工作上见成效。依法规范群众的婚育行为,依法足额征收社会抚养费,严格规范计生干部行政行为,完善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树立依法服务意识。

第四、提高水平,在四个载体上树形象。一是以“幸福家庭行动”为载体,树立富民形象。配合新农村建设开展以小康工程、奖励优惠政策、婚育新风、生殖健康服务、计划生育法规“五进农户”活动。二是以“生育关怀行动”为载体,树立亲民形象。以计生协会为主力军,深入开展以“关怀计生困难家庭、关怀独生子女、关怀女孩健康成长、关怀育龄群众生殖健康、关怀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为主要内容的生育关怀活动,促进群众婚育观念转变,推动人口计生工作健康开展。三是以“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为载体,树立利民形象。深入开展对乱收费、乱罚款的专项治理和对党员干部违法生育的专项治理活动;大力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切实规范乡村便民服务大厅建设,形成有利于人口计生工作发展的良好环境。四是以“出生缺陷预防”工作为载体,树立为民形象。全面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大力宣传普及预防出生缺陷的科学知识,广泛开展婚前、孕前、孕产期、产后服务,完善优生知识培训、免费婚检、免费发放叶酸片、免费倚重检测等工作程序,努力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确保出生缺陷干预覆盖率达100%。

三、迅速掀起春季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高潮

计划生育的缺点篇9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实施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113-01

一、对职业生涯规划课实施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但总体情况并不太理想,缺乏本土化研究,缺乏统一的教材,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普通存在脱离学生实际的情况。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功能理解过窄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探索与启动阶段,应该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们在大学阶段就自己未来的职业理想与生涯做出方向性的选择和思考。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大多数高校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只片面理解为顺利促进大学生就业,忽视了对大学生整个群体全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未真正、全面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是与一些就业服务相等同,仅仅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缓解就业压力、提升毕业生就业率的功利教育。正是由于对职业生涯教育功能的片面理解,尽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校中普通开展,但实际上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效性难以实现。

2.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内容应用生硬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落脚点是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行动以实现自己的生涯规划。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高校仍主要采取就业指导的形式,课程内容偏重于空洞的职业生涯的理论和概念,而不是根植于鲜活的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导致一些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理论性太强,与现实严重脱节,并不能完全解决择业就业中所面临的问题。不少授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对课程内容缺乏素材的收集,没有具体的主题设计与探索,很容易出现课堂上“听了课很激动”,课后“做起来很被动”的情况。

3.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体系缺乏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阶段作为公共必修课,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估应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使职业生涯教育贯穿大学生涯始终。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完成两个转变,即从中学学习到大学学习的转变,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变。但由于高校专业设置的混乱,高校自身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模糊和专业师资力量的缺乏,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路径没有完全打开,服务水平相对较差,内容缺乏针对性,难以真正贯穿到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

二、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思考

1.深入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

职业生涯课不是专业课,不是传授专业知识,而是改变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对专业进行认同,激发学生产生自己认同的生涯目标,结合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生涯教育的目的,要在教育过程中兑现,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做不完怎么办,帮助把行为边界画出。

2.巧妙运用生涯规划的步骤与理论

通过了解KSt理论,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大学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是端正学习态度,帮助学生理解在大学里究竟要学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技能和品质则是从知识体系的构建学习中获得的。因此在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通过参与课堂的学习、课后的阅读和老师的课题中,这才是学生在大学里最宝贵的财富。

通过临界反思、拟物想象等理论,帮助学生通过过滤器厘清自己关注什么、自己的风格和自己的价值倾向,改变习惯、态度,树立信念,找到自己生涯价值的内驱力。

通过ptiD理论,帮助学生探索最适合自己的方向,了解不喜欢自己专业的原因,明晰自己内心的方向,更有助于学生对自己角色的定位与规划。

计划生育的缺点篇10

高港区人民政府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新时期新阶段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以群众需求为宗旨,以群众利益为目标,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把推进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作为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突破口,作为“着力关注民生,打造和谐计生”的重要抓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职责,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规范运行,注重实效”的思路,积极构建有效预防出生缺陷的工作机制,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的做法是:

一、因势利导,强化宣传,营造浓烈的工作氛围

2003年10月1日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取消了对婚检的强制要求后,我区自愿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人数大为减少,在失去了出生缺陷干预的第一道防线后,出生缺陷出现了上升趋势,出生缺陷的上升,不仅使出生缺陷和残疾日益成为影响人口素质的重要因素,同时也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大力宣传和普及预防出生缺陷科学知识,实现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加强婚前咨询和指导,开展婚前和孕前保健已迫在眉睫,我们在全区范围内通过三个途径来强化宣传,统一认识。第一,以会议部署来统一认识。区、镇(街道)两级层层召开工作部署会、宣传动员会,深入宣传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的目标、意义和重要性,对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消除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盲区,以认识的大统一来保证工作的大投入。第二,以知识普及来统一认识。通过举办培训班、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把宣传教育工作渗透到各个领域,把知识普及到各个层面。区人口计生部门还深入到有关镇(街道),通过人口学校、集市向广大群众宣传出生缺陷干预知识。向相关参查对象发放宣传折页,全面介绍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危害和预防措施,宣传开展产前筛查、孕前检查的重要性,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宣传效果。第三,以舆论宣传来统一认识。我们在区有线电视台开设“人口与优生”专题,大力宣传出生缺陷干预知识。同时安排专家走进电视直播室,向全区广大群众宣传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意义、做法和具体要求,区人口计生委还在区指导站举办出生缺陷图片展,进一步增强广大育龄群众的优生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营造了有利于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良好环境。

二、突出重点,狠抓关键,积极推进出生缺陷干预体系建设

1、推行免费婚前健康检查。

面对婚检中出现的新情况,我们在认真调

研的基础上,自今年起,在全市率先推行以政府买单、群众自愿参与为主要内容的免费婚前健康检查制度。经过招标,高港人民医院成为全区免费婚前健康检查的定点医院。婚前健康检查的目标疾病主要包括:性传播疾病、传染病、严重遗传性疾病、精神疾病、男女生殖器疾病等。为了方便群众参检,区人口计生委还专门向婚检点派驻了一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婚检宣传、引导等服务。自新制度实施以来,全区新婚夫妇婚前健康检查意识渐浓,检查率稳步上升。仅此一项,区财政将每年新增支出近20万元。

2、推进三级干预服务。

一级干预:通过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广泛开展优生优育指导、出生缺陷发生及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出生缺陷干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以规范的技术方法开展妇女孕前弓型虫和风疹病毒的抗体检测;在高危人群中开展外周血染色体检查;积极提倡并推广妇女孕前、孕期服用福施福、叶酸等孕妇营养素,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二级干预:定期对孕期在14-20周以内的孕妇开展以唐氏综合征为主的出生缺陷筛查,将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转诊到指定医院进行确诊,对确诊的缺陷儿在征得孕妇及家属同意后终止妊娠,达到减少缺陷活产儿出生的目的;三级干预:在胎儿出生后,动员新生儿父母发现疾病及时让新生儿接受筛查、治疗。对发现出生缺陷的0-3岁婴幼儿动员其到指定医院进行矫正和治疗,并建立出生缺陷信息系统,进行跟踪随访服务,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在胎儿出生后,动员新生儿父母发现疾病及时让新生儿接受筛查、治疗。

3、完善三级服务网络。

在全区建立健全完善的区、镇(街道)、村(居)三级出生缺陷监测与干预网络。一是区级监测与干预。由区人口计生委负责,抓好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向新婚、待孕、已孕育龄妇女,宣传出生缺陷的预防、遗传优生、生殖健康教育及孕期保健等相关知识;利用区、镇(街道)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认真开展咨询服务,设立咨询电话,做好优生咨询工作;协调卫生、民政等相关部门畅通渠道,做好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和反馈工作;建立病残儿家庭监护档案,对符合照顾再生育对象进行优生指导。依法开展自愿转诊彩色超声诊断、胎儿体表畸形及某些先天性代谢缺陷等疾病的监测和干预工作,提高生殖健康和孕期保健服务水平。二是镇(街道)级监测与干预。由各镇(街道)计生办负责,定期开展有关出生缺陷及遗传优生咨询活动,指导村(居委会)计生员对新婚人员进行新婚及优生优育知识教育;对育龄妇女进行婚、孕、产前、产后全程随访服务,掌握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和动态变化

,及时向区人口计生委反馈信息;倡导育龄妇女在规定时间内到本镇(街道)服务站参加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三是村(居)级监测与干预。由村(居委会)计生员负责,协助镇(街道)计生办向本辖区内的育龄群众发放宣传材料,倡导依法申请结婚的当事人进行婚前健康检查,倡导待孕育龄妇女到本镇(街道)计生服务站正确使用优生营养素,倡导已孕14-20周的育龄妇女到本镇(街道)计生服务站参加唐氏综合征的筛查,收集并上报各类信息。

三、立足干预,着眼结合,全面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在实施出生缺陷干预的基础上,我们坚持做到“四个结合”:

1、坚持将出生缺陷干预工作与加强孕情管理、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相结合。

出生缺陷干预服务的对象是全部新婚、待孕和已孕妇女,同时他们也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的重点对象。因此,我们把出生缺陷服务与加强孕情管理、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相结合,既是现实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工作内在规律的必然要求。我们实行工作内容的一体化。坚持把定期孕情检查和随访与出生缺陷知识宣传、咨询指导以及孕前筛查等出生缺陷干预服务相结合。实行工作目标的一体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出生人口结构是新时期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也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整体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共同的工作目标,工作中,我们坚持工作目标一同下达,工作措施一并部署,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2、坚持将出生缺陷干预工作与加强和改善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相结合。

为推进出生缺陷干预工作,8月份,我区开展了出生缺陷干预对象的信息核查工作,为新婚、待孕、已孕妇女建立健全了信息档案,为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提供了充分的信息支持和保障。同时,通过开展出生缺陷干预服务,能准确掌握孕情,及时反馈给信息系统适时变更,有效提高了信息的准确率、上报的及时率。年内,我区还将根据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深入持久推进的需要,进行出生缺陷干预信息系统的开发,积极实现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和信息管理的深度融合,真正做到相互促进,共同完善。

3、坚持将出生缺陷干预工作与计生惠民工程相结合。

能否生育一个健康的孩子,事关一个家庭的幸福和谐,而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正是通过有效干预手段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发生,从而造福于每一个家庭。因此,我区坚持把出生缺陷干预工作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惠民行动和“生育关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规划,统筹实施。

4、坚持将出生缺陷干预工作与先进技术应用和推广相结合。

出生缺陷特别是以产前筛查

、产前诊断为主要内容的二级干预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作支撑。今年,我区加强了与国内拥有先进检测技术厂家的合作,引入了唐氏综合症筛查设备和检测技术,有效推进了产前筛查工作的开展。下一阶段,我区将根据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向深度拓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内相关科研机构以及医疗机构的联系和协作,加快引入产前筛查检测手段和技术,不断提高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水平。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顺利实施

区委、区政府把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作为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的内容,坚持做到“四个到位”。

一是统筹规划到位。区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区长为组长,计生、卫生、民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技术指导小组,加强对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领导和协调。区将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列入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进行考核,并先后出台了《关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区政府多次召开工作部署会、相关部门协调会,区人口计生委出台了工程实施方案,从目标人群的确定、具体时间的安排、技术力量的配备、工作职责的明确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为工程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协调配合到位。重点协调计生与卫生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促使他们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承担起优质服务的责任。同时,组织相关部门广泛在育龄群众中开展计生优质服务宣传咨询活动,为开展优质服务营造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