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人才引进奖励办法十篇人才引进奖励办法十篇

人才引进奖励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4:37

人才引进奖励办法篇1

一、奖励对象:

镇注册并纳税的企业以及相关单位。

二、奖励内容:

(一)、开票销售奖:

评价依据:工业企业本年度开票销售额(与年度开票销售额相比)达到相应标准,给予相应奖励(以上限计奖不重复)。

1、上台阶奖:

开票销售首次达到2000万元(含以上)奖励5000元;

开票销售首次达到1亿元(含以上)奖励3万元;

开票销售首次达到3亿元(含以上)奖励5万元;

开票销售首次达到5亿元(含以上)奖励8万元。

2、增幅奖:

工业企业本年度开票销售每增长1000万元奖励2000元。

(二)、税收贡献奖:

评价依据:企业本年度纳税总额(国、地两税与设备抵扣增值税之和,以年度为基数)达到以下标准,按如下方式考核奖励(以上限计奖不重复)。

1、上台阶奖:

纳税总额首次达100万元(含以上)奖励1万元;

纳税总额首次达300万元(含以上)奖励3万元;

纳税总额首次达500万元(含以上)奖励5万元;

纳税总额首次达800万元(含以上)奖励8万元。

2、增幅奖:

企业本年度纳税总额每增长30万元奖励3000元。

(三)、创新、品牌奖:

评价依据:企业当年获得证书。

1、企业获得市知名商标、市名牌产品,奖励5000元;

2、企业获得省高新技术企业、省创新型企业、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奖励1万元;

3、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驰名商标、国家名牌产品,奖励3万元。

(四)、标准厂房建设奖:

在镇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或盘活闲置建设用地新建标准厂房(用于出租),单层标准厂房每平方米奖励20元、二层以上标准厂房每平方米奖励30元。

(五)、人才引进奖:

1、企业引进市“龙城英才计划”人才,每人奖励1万元;

2、企业引进省“双创计划”人才,每人奖励2万元;

3、企业引进国家“”人才,每人奖励3万元。

三、相关说明:

1、已享受市政府“一企一策”或市镇两级政府“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在考核税收贡献奖时,纳税总额中剔除已享受优惠税收的部分后,再行计奖。

2、企业开票销售、年度纳税额、设备抵扣增值税额以国税局、地税局、经信局提供的数据为准。

3、本激励政策之税收贡献奖、创新品牌奖、人才引进奖同时适用于“三产”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

4、本奖励办法的考核由镇经贸办牵头,会同国税、地税、工商、质监、财政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报镇党委、政府批准后,由镇财政负责兑现。

人才引进奖励办法篇2

第一条为了鼓励、吸引优秀人才来创业和工作,落实“人才强区”战略,搞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家、省、市相关规定精神,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辖区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各类企业、科研机构等用人单位中的人员及项目。本办法第二章适用于辖区内高等院校。

第三条本办法的资助和奖励是指使用人才发展资金进行的资助和奖励,包括引进高层次人员安家费补贴、拔尖专业技术人才和后备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经费资助、拔尖技能型人才和后备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经费资助、博士后人员安家费补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研创新基地)建设补贴、博士后项目启动经费资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配套资助、人才培训项目资助、海外留学人才补贴和项目资助、引智项目资助、新兴战略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人才开发专项奖励和资助等。

第二章引进人才的薪酬、住房保障及安家费补贴

第四条鼓励用人单位在收入分配中向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倾斜,企业引进国内外人才的薪酬待遇、参股形式及分配方式,均由受益单位与本人协商确定。

第五条引进人才在本区形成的职务科技成果采用股份制形式在企业实施转化的,企业应将科技成果作价为30%的股份奖励给成果完成人或主要参加人员;以技术转让方式将科技成果提供给他人实施的,应从转让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30%的奖金发给成果完成人;自行转化或合作实施转化的,应当在项目完成投产后3-5年内,从该科技成果的年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10%的比例奖金发给成果完成人和成果转化人员。其中,主要贡献者所得的奖金要占奖金总额的50%以上。对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海外留学人才在我区取得的工薪收入,可视同境外收入。

第六条引进人才的住房,由用人单位按照我区及本单位的住房制度改革有关政策规定,优先通过货币补贴方式解决,有条件的可适当增加补贴。管委会将通过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等渠道,优先解决引进人才的住房问题。其中,与用人单位签订不少于3年劳动(聘用)合同,所从事的职业与其专业背景相近,落户在市辖区或取得3年期《人才工作居住证》,在缴纳工薪收入所得税或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并符合以下条件的引进高层次人才可享受购房安家费补贴。

㈠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㈡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得国家“”的归国留学人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的人选,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学术技术带头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提高奖一、二等奖的前5位完成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在国(境)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负责相当于副教授及以上职务的专家学者,在世界500强或国内100强企业负责3年以上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经营管治人员。

㈢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学术技术带头人,获省部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提高奖一等奖的前5位完成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企业引进的主持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和成果产业化项目的技术带头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先进技术成果来我区进行研发和实施成果转化的创新型科技研发课题负责人。

㈣获得中华技能大奖或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高技能人才或出站留在本区企业的博士后研究人员。

㈤企业引进紧缺专业高级技师(国家一级职业资格人员)和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技能大奖或技术能手称号的紧缺专业工人技师(国家二级职业资格人员)。

㈥带资金、带技术创办资产规模100万元以上新兴产业企业,自有资金(含技术入股)或跟进的风险投资之和占创业投资的50%以上的下列高层次创业人才及其创业团队核心成员(每个团队限5名以内的核心成员):

1.50周岁以下拥有海外硕士以上学历,有海外创业经历或曾在国内外知名企业负责中、高层管治职务3年以上的高层次留学人才;

2.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在国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习2年以上,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技术成果的访问学者;

3.在新兴产业领域取得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具有市场潜力并进行产业化生产的海内外创业人才团队主要成员。

本条第㈠款的人员资助规范为50万元;第㈡款人员的资助规范为30万元;第㈢款人员的资助规范为20万元;第㈣款人员的资助规范为10万元;第㈤款人员为5万元;第㈥款人员为每个团队的资助上限为30万元,每个团队成员平均不超过6万元。上述安家费资助分3年等额支付,期间离开工作的,从离开当年停止资助。

第七条经管委会审定成建制引进的部级、省部级重要研发设计机构及知名企业总部等用人单位的高层次人才资助和补贴,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统筹安排。

第三章人才奖励和认定培养

第八条建立拔尖人才、后备人才选拔、培养、考核和动态管治制度,激励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是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三年内选拔和培养拔尖专业技术人才和拔尖技能型人才100名,选拔和培养后备级专业技术人才和后备级技能人才400名。拔尖人才和后备人才的任期均为3年,坚持优中选优和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拔尖人才和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实行任期动态管治制度。在任期内经过考核合格的,分别择优资助拔尖专业技术人才人均4万元、拔尖技能型人才人均3万元、后备级专业技术人才人均2万元、后备级技能人才人均1万元专项培养经费。支持拔尖人才和后备人才的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活动。具体办法见《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实施办法》。

第九条建立新兴产业领域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专项奖励制度。经过认定的软件与信息服务、生物技术外包企业,以及集成电路、半导体照明、生物、智能制造装备、软件及信息服务以及新材料、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新型平板显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战略产业(以下简称新兴产业)企业研发机构和工程技术中心的高层次研发人才(系指本科以上学历,从事研发技术工作5年以上;硕士学位,从事研发工作3年以上;博士毕业的研发人员)和高技能型人才,其年薪收入为上年全市社会平均工资4倍—10倍的,缴纳一年以上工薪收入个人所得税的,其工薪收入个人所得税所形成的当年地方财政收入作为专项奖励,次年奖励给个人,最多可奖励3年。其中,年薪收入为上年全市社会平均工资10倍以上的,次年奖励5万元安家费补贴,最多可奖励3年。新兴产业领域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专项奖励与本办法第六条引进人才安家费补贴,在统一年度内不重复享受,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执行。

第四章人才和引智项目资助补贴

第十条资助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企业一次性建站补贴20万元;资助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创新基地的企业一次性基地建设补贴15万元;由博士后科研创新基地晋升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资助一次性建站补贴5万元。给予企业每个博士后项目一次性启动经费8万元,其中,属于新兴产业的研发和产业化的博士后项目,给予一次性启动经费20万元。2年内给予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每年5万元安家费补贴;给予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的企业博士后项目等额配套资金资助。具体办法见《博士后工作管治实施办法》。

第十一条经过管委会批准立项列入年度全区人才培训计划的紧缺专业人才培训、高层次人才境外培训和国际技术交流项目,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的培训总额50%--80%,境外培训和国际技术交流项目给予人均不超过2万元的培训补贴,境内紧缺人才培训项目每人每年不超过6000元的培训补贴。具体办法见《人才培训项目资助实施办法》。

第十二条资助经国家、省、市、外国专家管治部门批准立项的引进国外智力项目、海外研发团队项目。对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国家引智重点项目、国家引智专项项目、国家引智面上项目分别配套资助7万元、5万元、3万元、2万元。对省海外研发团队项目、省引智重点项目、市引智项目分别配套资助8万元、3万元、1万元。对区级引智重点项目、区级引智成果示范推广项目分别资助3万元、2万元。统一个引智项目不重复获得区级资助,只按照各级资助中的较高限额资助,在立项年份或结项年份各支付50%资助资金。具体办法见《引进国外智力项目资助实施办法》。

第十三条扶持海外留学创业人员,对毕业于国(境外)外高校(科研机构)获得学士以上学位,在海外工作3年以上(在海外正常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年限视同工作经历),在投资100万元以上,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创办新兴产业项目,其本人的投资(含技术入股和跟进的境内外风险投资)占50%以上股份的,在企业注册登记1年内,给予海外留学创业项目10万元启动补贴。具体办法见《鼓励引进高层次海外归国留学人才实施办法》。

第十四条资助国家、省、市各级海外留学人才管治部门批准立项的海外留学人才创业项目、科研择优支持计划项目、国家和省“”项目、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在国家、省、市项目资助经费到位后,对上述项目按照1:1配套资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上述各项资助,不重复进行。符合《鼓励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创新暂行办法》规定条件的海外留学人才创业项目,只按照该办法进行资助。

第十五条对经过管委会批准的新兴战略产业重点企业人才开发活动给予专项资助。

第五章人才资助和奖励资金的申报、受理、审核

第十六条申请资助原则上应当在符合资助规定的当年由所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提供申请人有效身份证明及下列材料:

㈠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申请资助的,须提供受资助人的人才引进审批材料、学历学位证书、学历认定材料、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劳动(聘用)合同、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记录、户口或长期《人才工作居住证》、业绩证明等材料。

㈡符合本规定第九条规定申请资助的,须提供科技部门的高新技术企业或研发中心认定材料、信息产业部门的软件企业认定材料、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地税部门出具的缴纳工资薪金收入所得税证明、企业代扣个人所得税凭证、人才的引进审批材料、学历证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劳动(聘用)合同等材料。

㈢符合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申请资助的,须提供博士后工作站或博士后科研基地批准手续、博士后进站或出站手续、在站工作情况及科研项目进展情况的总结评估材料、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资助批准文件。

㈣符合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申请资助的,须提供培训立项的相关材料;

㈤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申请资助的,须提供各级引智(海外研发团队)项目立项或结项材料的批件等材料。

㈥符合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申请资助的,须提供各级归国留学人才项目批件。留学生创办企业的营业执照、资产评估报告、企业章程、上级项目资助经费银行进账单、归国留学人员的学历认证材料和身份证等材料。

人才引进奖励办法篇3

1.绩效挂钩的原则。认真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坚决克服平均主义,按绩效计奖。

2.公平竞争的原则。科技人员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在科研攻关、课题研究、新品开发、新技术新项目引进等工作中,人人平等,允许自由组合,择优招标竞争,以鼓励我院优秀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二、奖励项目

1.科技进步奖:主要奖励在科研创新中成绩显著并获各级科技进步奖。

①获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奖励20万元;100万

获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奖励15万元;

获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奖励13万元;

获部级科技进步奖四等奖:奖励10万元;

②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奖励13万元;30万

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奖励8万元;20万

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奖励5万元;20万

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四等奖:奖励3万元;取消

③获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奖励6万元;8万

获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奖励2万元;4万

获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奖励1万元;2万

获市级科技进步四等奖:奖励0.5万元。1万

奖励项目组主要成员奖金额度不低于奖金总的70,项目第一责任人的额度不低于奖金总额的30。

2.新技术、新项目引进奖:是对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的先进医疗技术,促进医院科学技术进步,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且填补国家、省、市、院空白,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①获省卫生厅新技术新项目引进一等奖:奖励1万元;1.2万

获省卫生厅新技术新项目引进二等奖:奖励0.5万元;0.6万

②获市卫生局新技术新项目引进一等奖:奖励0.6万元;0.2万

获市卫生局新技术新项目引进二等奖:奖励0.3万元;0.1万

③获医院新技术新项目一等奖:奖励0.2万元;

获医院新技术新项目二等奖:奖励0.1万元;

获医院新技术新项目三等奖:奖励0.05万元。

3.创建重点科室奖:创建活动中成绩显著,通过各级重点专科验收。

市级:科室奖励2万元(其中科主任不低于50);

省级:科室奖励5万元(其中科主任不低于50);

部级:科室奖励20万元(其中科主任不低于50)。

4.奖:

(1)报销:

中华级系列和核心期刊:按实报销

部级:限额800元

省级:限额500元

市级:100元

(2)奖励:

SCi收录的期刊:每篇奖励5000元;

中华医学系列期刊(核心期刊):每篇奖励1500元;

中华医学系列期刊:每篇奖励800元;

部级(核心期刊):每篇奖励1000元;

部级(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每篇奖励400元;

部级:每篇奖励300元;

省级(核心期刊):每篇奖励500元;

省级(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每篇奖励300元;

省级:每篇奖励200元。

港澳出版刊物不列入奖励范围(以出版刊号为准)

SCi收录的期刊:每篇奖励5000元;

专著:每本4000元;

中华医学系列期刊:每篇奖励800元;

部级:每篇奖励300元;

省级:每篇奖励200元;

核心期刊:每篇奖励1000元;

统计源期刊:每篇奖励800元;

论著:每篇奖励200元;

奖励范围仅限于正规出版刊物。

5.科技成果转让奖励:凡职务技术成果转让给企业的,可从转让费中获得不低于20的奖励。

6.教育奖励:专业对口,在职读书获大专以上学历的,一次性奖励20__元。

三、奖励办法:

凡申报医院科技奖励的,必须详细填写申请书并附详细资料,每年年底评审一次,由医院专家委员会评审后执行,上述各项奖励均记入各有关人员的技术档案。

四、奖励说明:

1.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新技术新项目引进奖和科研成果奖的奖金为整个课题组拥有,但课题组负责人所得奖金不低于奖金总额的50。

2.奖的奖金主要奖给第一作者。

3.获得专利权的奖励只奖励第一发明人。

4.同一项目如获不同类别及级别的奖励,以最高奖励为准。

5.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以往科技奖励办法随之停止。

人才引进奖励办法篇4

第一条*年,是我镇的项目年,镇委镇政府提出了上项目、保环境、促发展的发展思路,制定了《*镇关于扶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为我镇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指引。为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镇委镇政府提出了“扶、稳、放”的工作思路,并努力在“政策利用、问题化解、证照补办、会展补助、春运服务、环境改善、人才招聘、内销帮扶、品牌创建、培训推出、融资帮扶、劳资关心”等十二大方面落实措施,进一步推动我镇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第二条本实施意见所称民营经济是指在本镇范围内依法登记注册并纳税的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自然人股份占一半以上比例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不包括港澳台、外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的企业。

第三条本实施意见所提的各项奖励扶持资金、补贴纳入扶持民营经济发展资金的预算范围内,扶持民营经济发展资金总额为500万元。

第二章扶持民营企业发展

第四条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按照《*镇名牌带动战略实施方案》,各部门落实至少一名工作人员作为协调人,负责为企业办理相关手续,为企业申报国家著名产品创造必要条件。同时,继续对发展自有品牌及自主技术的民营企业实行奖励。镇政府对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专利奖”的企业,按奖项一次性给予50万元的奖励;对新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专利奖”的企业,按奖项一次性给予30万元的奖励。同时获得上述两项以上奖项的,只奖励最高的奖项。

第五条加大对全镇1893家民营企业扶持力度,争取在年内全部走访完全镇所有民营企业,及时了解企业生产中存在的困难。每季度走访一次全镇各村(社区)和各村小组,充实、教育、培训好村组两级经贸干部队伍。各村组两级各指定1名企业联络员,每月对辖区内企业进行走访,及时反映企业新情况、新问题,并落实月信息报送制度。定期举办为企业解难题、送服务活动,实现难题交办、项目跟踪、领导联系的制度化,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以打造百个优秀本土民营企业家、千家优质本土民营企业为目标,提升民营企业技术含量,对通过博士后工作站认定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5万元的奖励;对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0万元的奖励;对通过省民营科技企业认定的企业,一次性给予3万元的奖励;对通过市民营科技企业认定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万元的奖励。

第六条对纳税大户进行奖励。对年纳税额100-300万元(含100万元)的奖励2万元;对年纳税额300-500万元(含300万元)的奖励4万元;对年纳税额500-1000万元(含500万元)的奖励8万元;对年纳税额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的奖励10万元。被奖励的企业必须在奖励当年及前两年没有违反税收法规的行为。

第七条鼓励民营企业建立和引进研发机构。对经认定的部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工程研发中心,镇财政分别一次性资助50万元、20万元、10万。

第八条积极推动企业参展。对企业参展电博会、广交会、高交会的,给予展位费30%的资金补助,每个项目最高资助额2万元,每年每家企业最高资助额6万元。

第九条健全企业融资机制。搭建银企对话平台,在市民办事中心开辟企业融资专柜,为企业融资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为企业申请市10亿元政府贴息融资计划提供便利。针对《东莞市重点中小工业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融资支持计划》,引进专业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担保,镇设立融资资金,对企业担保费用实行补贴。鼓励和支持企业补齐现有物业相关证件,帮助其办理土地证和房产证,完善现有物业相关手续。对土地、厂房是私人拥有但挂靠集体的,加强与银行沟通协调,争取通过银行解决融资问题。继续开展银行和企业的对接活动,简化其贷款手续和审批环节,帮助这部分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第十条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和“十百千万”城市品牌经济工程打造。着力筹建餐饮业、百货零售业和服饰业等行业协会,为政府和企业搭建沟通、交流渠道,落实帮助企业成长计划,加强行业引导和指导,建立和谐、互信、通畅的政企关系。按照两个检验标准,着力推进“十百千万”城市品牌经济工程。十个国家著名产品检验标准为年纳税额达1000万元以上并获发名牌产品证书的产品;百个优秀本土民营企业家检验标准为年纳税额达100万元以上的我镇户籍的民营企业家;千家优质本土民营企业的检验标准为年纳税额达10万元以上且是我镇户籍居民为法定代表人并占多数股份的企业;万家健康市场主体的检验标准为年纳税额达1万元以上且在工商、税务部门登记了的市场主体。

第十一条做好春运服务工作。认真策划好新莞人返乡专列、专车、专机工作,并着手探索返莞专列,努力为在*工作的新莞人提供良好的春运返乡和节后返回服务,解决企业和新莞人春运之忧。

第十二条建立化解企业劳资矛盾机制。联合工会、劳动、司法等部门深入企业,对《劳动合同法》进行宣传解读,提高企业主和工人法律意识,引导其正确理解、合理运用《劳动合同法》,健全用工制度,防止因过度维权而引发劳资矛盾;工会、劳动部门和基层劳动服务站要深入企业,全面排查和消除劳资双方对立因素,及时调解劳资纠纷,将劳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第十三条完善政策宣传机制。及时捕捉新政策,汇编成册,以《经贸信息》形式发至协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邮箱,及时传导给企业;在*政府网开辟外经专栏,及时最新政策,方便企业查阅;不定期举办政策宣讲会,邀请上级领导和有关专家对新近的政策进行解读,引导企业用好用足相关政策;召开工商企业协调会,向企业宣讲市镇优惠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企业扎根发展信心。

第十四条加强企业项目引进。成立招商组,除在市内引进内资外,还将在广州、深圳、佛山、中山、长三角、东三省和环渤海等地区进行重点设点引进内资,集中精力抓好增强发展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的引进,抓好重点项目推进和储备项目跟进,并切实做好相关配套优惠措施。在引进企业介绍人或介绍机构方面,对介绍人或介绍机构实施奖励,对引进项目投资金额在1000—2000万元之间的介绍人或介绍机构奖励3万元,对引进项目金额在2000—3000万元之间的介绍人或介绍机构奖励5万元,对引进项目金额达3000万元以上的,将该项目实际投资额的1%作为奖励资金,奖励给介绍人或介绍机构,最高奖励金额为100万元。同时,各村成立民营经济服务办公室,制定一名专职干部负责本村(社区)扶持民营经济工作。

第十五条打造中国镇节庆礼品、服饰、创意产业、文化产业、电子光电等特色产业链,增强产业配套能力,降低工厂企业在采购、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降低要素成本,形成专业产业集群,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

第十六条鼓励发展现代物流业、中介服务业和商业写字楼建设,依靠我镇交通区位优势,重点培育和扶持一至两家第三方物流企业。

第三章扶持本地人创业

第十七条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大力弘扬“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创业精神,宣传“人人可以成才,人人可以创业”的创业理念,制定和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健全创业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劳动者立足于服务业的发展,广泛开展创业活动,形成全民创业的良好局面。

第十八条引导和鼓励各类群体创业。鼓励具有专业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人争先创业,成为“能人创业”、“知识创业”的示范者,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自立自强,成为“青年创业”的引领者,鼓励我镇农村劳动者务工经商,成为“劳务创业”的带头人,鼓励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成为“民生创业”领创者。

第十九条为促进本镇户籍劳动力实施创业计划,由镇级财政预算安排200万元设立扶持本地人创业专项资金,其中安排50万元作为创业培训费用,150万元作为创业贷款贴息资金。

第二十条本地人创业范畴:主要是指在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从事非国家限制发展的农业生产、工业、服务业或在社区举办非正规就业组织。鼓励本地人在金鱼养殖业、“中国服”、餐饮服务等特色产业领域自主创业。

第二十一条创业培训对象:具有本镇户籍(购房入户的需满五年并且长期在*居住)、创业愿望和一定创业能力的人员,包括:下岗失业人员、院校毕业生、农村准备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人员、返乡创业人员或其他人员等。

第二十二条创业培训内容:将整个创业培训过程分为理论学习阶段、咨询辅导阶段和后续扶持阶段。在理论学习阶段,主要进行创业意识、创业基础知识和有关经济法规教育;在咨询辅导阶段,聘请专家或培训机构教师对学员制定的《创业计划书》进行分类指导和咨询,帮助学员确定有发展前景、符合市场需求的创业项目,修改和完善《创业计划书》;在后续辅导阶段,主要针对学员在实际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咨询和服务,包括为学员在办理档案存放、开业登记、缴纳社会保险、调整营销策略、申请贷款提供帮助等。

第二十三条加强创业培训跟踪服务。对参加创业培训的人员,开展贷款服务、财务服务、法律服务、信息服务等后续服务,及时为创业者提供持续的咨询和服务。定期组织创业交流和考察等活动,引导创业者成立创业联谊会,沟通创业信息,开展结对互助活动。

第二十四条创业贷款贴息另行制定实施细则,镇财政分局、经贸办牵头制定,于2009年4月1日前出台。

第四章扶持特色餐饮发展

第二十五条以推进餐饮业规模化、规范化、特色化为重点,以*传统“家乡菜”为切入点,进一步挖掘我镇地方特色饮食文化,加快餐饮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步伐,努力将*打造成为“美食名镇”。

第二十六条成立东莞市餐饮协会*分会。积极开展技术咨询活动,组织企业与市内外同行业间的学习交流活动,建立和完善餐饮行业协会自律机制,促进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镇政府将在扶持奖励资金中一次性拨出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推进协会成立、会员交流培训、餐饮企业人员培训等工作,该项资金具体使用由镇经贸办监管。

第二十七条镇财政将拨出10万元扶持资金,每年举办烹饪技术大赛和各种技能大赛,尤其是在元旦、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开展各种美食比赛,提升我镇饮食文化品位,树立起*“美食名镇”的饮食品牌。

第二十八条认真贯彻国家《酒家酒店分等定级规定》,积极引导和鼓励我镇餐饮企业开展酒家酒店等级评定工作。镇财政每年拨出奖励资金,对于镇内具备申报条件的餐饮企业,经法定程序和上级考评认定为国家钻级酒家的,对获得特级五钻酒家的餐饮企业将一次性奖励8万元,获一级四钻酒家的一次性奖励5万元,获二级三钻酒家的一次性奖励3万元,进一步树立品牌意识,培育一批餐饮名店,培养一批本地名厨,提升餐饮业的品牌效应。

第二十九条加强餐饮行业经营环境的整治管理,经贸、市政、公安、交通、交警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和行政服务的力度,每季度开展一次现场办公,从治安交通、市政设施、公共绿化、行政服务等方面支持和配合餐饮企业做好软环境服务,营造良好的消费大环境。

第三十条人才招聘。加强与市餐饮企业协会的沟通,针对餐饮企业急需的管理人员、厨师和服务员,定期举办餐饮业人才招聘会和培训课程,解决餐饮企业人才短缺问题。

第三十一条定期破解餐饮企业发展难题。每季度由经贸办牵头召开现场办公联席会议,全面协调组织、宣传、公安、劳动、市政、交警、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轮流到我镇各大餐饮企业召开现场办公会议,为其解决人才招聘、劳资纠纷、停车配套、路牌指引、税收减免、融资贷款、教育培训、证照补办、宣传推介、行业价格管理等问题,确保现场办公会扎实有效,并督促各相关部门按照自身职责,迅速落实相应措施,及时为餐饮企业排患解难。

第三十二条建立餐饮业信息联络员制度。各村、组要指定一名专职干部,负责本村、组辖区内餐饮业的日常服务与协调工作,全面建立信息联络员制度,形成镇、村、组三级联动,及时动态反映本村餐饮企业的状况,及时将国家、省、市关于餐饮业的政策落到实处,扶持好当地餐饮业做稳、做大、做强。

第五章扶持商贸业发展

第三十三条积极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对全镇的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使全镇农贸市场面貌有明显改观,形成现代农贸市场体系。加大市级样板市场创建的扶持力度,对成功申报市级样板市场的,按1000m2以下扶持5万元,1000—2000m2扶持10万元;2000m2以上扶持15万元的标准,市镇两级财政按1:1比例实施补助。对达市a级农贸市场标准,经检查验收合格的,镇财政给予一次性5000元的奖励。

第三十四条成立镇百货零售业协会,扩大百货零售业协会的影响力,充分发挥百货零售业协会积极开展技术咨询活动,建立和完善百货零售业协会自律机制,促进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镇政府将在扶持奖励资金中一次性拨出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推进协会成立、会员交流培训、百货零售业人员培训等工作,该项资金具体使用由镇经贸办监管。

第三十五条加强百货零售业经营环境的整治管理,经贸、市政、公安、交通、交警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和行政服务的力度,每季度开展一次现场办公,从治安交通、市政设施、公共绿化、行政服务等方面支持和配合百货零售业做好软环境服务,营造良好的消费大环境。

人才引进奖励办法篇5

一、培养使用好现有人才、积极引进外来人才

1、大力发展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对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继续教育注册登记制度,既注重专业技术人员基本素质的普遍提高,又要突出高层次人才、中青年科技骨干和急需人才的培养。打破论资排辈观念,大力选拔中青年人才,增大选拔中青年人才的数量,每年根据上级安排有组织地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专业上拔尖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多种形式的进修学习和培训。

2、建立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党校和行政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整合利用教育资源,搞好人才培训、培养工作。

3、允许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兼薪,实现“人才共享”。企事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不损害国家和单位合法权益、不违反单位用人制度的前提下,由本人向所在单位报告备案,可以到其他单位兼职兼薪。

4、允许企事业单位高中级人才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服务,其工作成果所涉及的知识产权的权属问题,按本人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协议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界定,可分别为个人拥有、用人单位拥有或双方共同拥有。

5、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有关法规和政策,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技术投入或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办法。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拥有者,可用作价入股等形式参与分配。

6、鼓励各类人才到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凡自愿到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其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均由用人单位按有关规定办理。人才交流机构应当为这类人才实行人事,做好相关服务。

7、鼓励各类人才领办农业产业化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开发性实体,工商部门减半收取注册登记和营业执照费用,降低注册资金标准,企业所得税按[2001]73号文件执行。

8、机关、企事业单位现有人才无合适岗位安排的,应支持其重新择业,到能发挥其专业特长的单位工作;或派其到能够发挥专业特长的单位任职、兼职,其工作身份和待遇不变。

9、企事业单位各类人才从事学术课题研究、科技创新项目开发,属用人单位安排研究或开发计划的,用人单位应与承担计划任务的科技人员签订合同,明确研究开发课题目标、酬金及双方的责任。各类人才在保证完成岗位目标任务的同时,从事非用人单位安排的研究开发课题,其成果可面向市场,由社会选择。

10、放宽职称评审限制。打破身份界限,允许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各类人员申报评聘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打破所有制界限,允许各类所有制性质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打破地域界限,按程序确认原取得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打破岗位界限,允许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论有无相应专业技术岗位,均可申报评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打破资历界限,凡取得双学士、硕士及其以上学位的人员,可提前确认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业绩贡献突出者,可提前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提倡技术职务竞聘上岗,推行评聘分离制度。

11、引进人才的对象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各类人才。重点引进加快“两业一城一市”进程急需的中高层次人才和适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具体包括:教育业、特色农业及绿色产业、水利电力、旅游及餐饮业、卫生社会保障福利业、建筑业等本科毕业、取得硕士学位或具有高中级职称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又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懂技术、善经营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12、树立大人才、大市场、大服务的观念。进一步完善农村拔尖乡土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扩大选拔范围,规范选拔条件和程序,加强管理和考核,对选拔为拔尖乡土人才的给予一定的优惠待遇。特别是乡、镇、村要加强乡土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工作,制定在乡土人才中选拔村干部和后备干部的具体办法,大胆启用乡土人才,为优秀拔尖乡土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13、引进人才的方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采取调动、兼职、聘请、讲学、科研、咨询、顾问和技术入股、投资兴办企业等多种形式,进行长期工作或短期服务。

二、完善激励机制

14、建立高级人才津贴制度。聘任在岗近三年年度考核均在合格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每人每月800元,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硕士学位人才每人每月400元,年终考核一次兑现。所需费用按用人单位经费开支渠道解决。

15、改善高级人才的交通条件。对聘任在岗近三年年度考核均在合格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的人才应配备工作用车,配车确有困难的,每人每月发放交通补贴400元;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硕士学位的人才每人每月发放交通补贴200元,年终考核一次兑现。所需费用按用人单位经费开支渠道解决。

16、在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岗位上退休的人员,退休费享受原工资标准的100%。

17、建立高、中级人才体检疗养制度。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人才每年由市人才资源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健康体检疗养,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由用人单位适时安排健康体检疗养。

18、各种津贴、补助等优惠待遇和政策均不实行终身享受。各类人才采取年度考核与定期业绩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考核,没有科研成果或突出贡献的人员,取消本办法规定的各种津贴、补助等优惠待遇(考核办法另行制定)。

19、重大贡献奖励制度。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含已退休人员)从事科研并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奖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合作奖和社会科学奖等奖项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奖等奖项二等奖以上的,市人民政府根据奖项级别、等次分别一次性给予5000元至10万元的奖励(集体奖为主研人员)。获得上述奖项的中级及其以下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享受本文规定的副高专业技术人员有关待遇。

20、对乡土人才实施激励,主要是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要鼓励乡土人才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对经过较长时间正规培训并取得职业技术教育结业证书的,在一定范围内可视同相当毕业生对待,优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优先申报“农转非”户口、优先推荐劳务和技术输出、优先承包土地荒山和乡镇企业、优先提供科技等服务、优先申报科技奖励、优先提供辅助资金、优先参加进修培训、优先提供农业生产资料。

21、对获取乡土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人员,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智力引进上给予优惠。把乡土人才特别是拔尖乡土人才作为小额信贷的资助对象,提高贷款效益,减小贷款的风险。帮助乡土人才进行优良品种和农业技术的更新改造,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22、建立人才成就档案,由市人事部门建立各类人才突出贡献成就登记档案,载入**经济社会发展历史,以褒扬有功人才,激励后来人才奋发努力。

23、建立人才工作考评制度,设立人才举荐“伯乐奖”。市人才资源开发办公室定期对各企事业单位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及其落实本办法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对先进单位及主要负责人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24、从外地到我市急需岗位就业的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和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才,按新的户籍管理优惠政策办理落户及其配偶和子女随迁手续。根据本人要求,其配偶由有关部门负责安置(原则实行对口安置),其子女需在我市中小学读书的,可选择学校,不收择校费。

25、因工作需要,具有双学士学位的人才进事业单位工作,不受编制、空编补员计划限制。

26、引进人才经社会化评审获得的职称予以保留,原享受的待遇不变;引进人才未经社会化评审获得的职称,由用人单位向市人事部门申报,市人事部门优先组织社会化评审确认;对引进后作出突出贡献的,用人单位可以高聘并可破格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

27、对引进的人才原获得的各级政府及部门授予的各种荣誉称号予以保留,原享受待遇不变。

28、对因引进到我市工作而被原单位辞退的人员,由市人事部门审核后重新建立人事档案,承认其原有身份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工龄连续计算。

29、凡从我市考取的本科生毕业后回我市的优先安排工作,从我市考取的研究生、博士毕业后回我市的享受引进人才的优惠待遇。

30、引进的急需人才可以通过技术入股、承包租赁经营、合作开发等形式来赤创办经济实体,报酬由用人单位与本人商定,可适当高定工资等级,也可实行年薪制。对因其管理和技术上的贡献,使企业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用人单位可实行酬金奖励,付酬方式及比例由用人单位与本人协定,但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将协定书报市人才资源开发办公室备案。

31、各用人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利用各自有利条件为引进人才提供其它更多优惠条件,允许对引进人才实行“一人一策”、“一厂一策”、“一地一策”。

32、对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每两年进行一次评选,颁发一次性特殊津贴(具体办法另定)。

三、加强领导,改善服务

33、加大市级人才市场建设力度,完善人才市场服务功能。加大经费投入,加快人才市场硬件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市场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运用市场导向和政策导向,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实现人才资源效力最大化。加快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对全市人才供需状况实行计算机网络跟踪服务,提高人才资源配置效率。人事部门建立高级人才信息库,对具有中级任职资格和本科以上的人才实行全程跟踪服务。

34、建立联系人才制度。每位县领导干部联系1-3名副高级职务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他们在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困难提供帮助。市政府每年定期召开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科技骨干等参加的座谈会,通报政府工作情况及相关部门工作情况,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改进政府工作建言献策。

人才引进奖励办法篇6

计划管理部:

按照综改方案,现将人资部所涉改革工作开展情况汇总如下:

16、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的化薪酬管理。

公司于2020年12月3日出台《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及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工作方案》,并按照方案制定《白银热电经理层成员薪酬管理办法》。2020年12月10日,白银热电公司董事会与经理层成员签订聘用协议和业绩合同。自2021年开始,白银热电公司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的化薪酬管理正常实施,目前相关工作全年正常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建立和完善靖煤集团白银热电有限公司薪酬分配激励约束机制,规范经理层成员薪酬管理,调动和激励经理层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维护了股东、公司、经理层成员合法权益。

17、制定有利于吸引和留住关键岗位核心骨干人才的政策,有针对性地健全完善薪酬分配,教育培训、职称评聘、岗位转换等引才育才机制,扩大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质量。

2020年11月份形成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办法,2021年5月份通过了公司会审,目前启动工作已开始。制定了人才培养与储备管理办法,建立了领导人员联系服务人才相关办法,加强专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对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或者相当于中级资格且年度考核合格及以上者,补贴150元/月;对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且年度考核合格及以上者,补贴300元/月)。建立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业绩贡献与岗位晋升薪酬分配挂钩的分配激励机制。根据《靖煤集团白银热电有限公司关键生产岗位安全奖管理办法》,对关键生产岗位设置了800-2000元/人的月度奖励,激发关键岗位、一线生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根据《白银热电公司运行值际评比管理制度(试行)》,每月对值际业绩考评优秀的值际员工进行奖励,奖励总额2万元。根据《关于开展2020年连续三个百日安全活动的通知》,制定了白银热电公司百日安全活动检查考评办法;每个季度对“三无六型”班组创建竞赛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嘉奖,奖励总额为3400元。严格执行《靖煤集团白银热电公司奖金管理办法》,设置安全奖金、机组检修奖励及各类专项奖励,对在事故处置中表现突出的职工给与奖励;鼓励员工争先创优,对获得集团、公司“先进工作者”称号的员工,对在国家、省级、集团、公司等开展的QC成果、技术比武、知识竞赛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员工给予奖励等,既为广大员工职业生涯搭建提供了展现自己能力的平台,又为公司激励人才减少流失起到积极作用。

2020年9月起草了《白银热电公司福利费管理办法(试行)》,为员工争取更多的福利待遇,打好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制度留人、待遇留人4张牌。

18、建立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关键,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实施全员岗位合同管理。

目前公司正式员工及劳务工均全部签订了劳动合同,另外按照煤电公司岗位合同实施方案,公司已开展岗位合同签订工作,计划于年内实施全员岗位合同管理,推进建立以合同管理为核心,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实行劳动合同与岗位合同并行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职工岗位履职意识,实现对职工的动态考核与管理。

19、制定公司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或不胜任退出制度,并组织实施。

根据靖远煤电公司岗位合同实施办法,后续建立相关考核办法,结合公司全员绩效管理工作,实现竞争上岗、末等调整或不胜任退出等目标等。

20、我公司属月度收益与发电量、供热量、煤价紧密结合,有当期收益的不确定等特点。需建立与行业特点、发展阶段、人才结构相适应,更具灵活性和市场竞争力的工资总额动态调整机制。

2020年9月份制定并印发《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办法》,坚持效益导向,完善了收入分配长效激励与约束机制,结合公司业绩和生产实际进行工资总额月度考核和总额控制,更好更灵活地发挥薪酬分配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为薪酬制定向岗位价值高、业绩好、能力强的核心人才倾斜留下了足够的运行空间,目前按照办法,好工资总额年度预算、季度管控预警,年终整体清算工作。修订完成《劳务派遣员工薪酬管理办法》,规范和优化劳务用工薪酬管理,为稳定和激励劳动派遣工队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人才引进奖励办法篇7

计划管理部:

按照综改方案,现将人资部所涉改革工作开展情况汇总如下:

16、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的化薪酬管理。

公司于2020年12月3日出台《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及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工作方案》,并按照方案制定《白银热电经理层成员薪酬管理办法》。2020年12月10日,白银热电公司董事会与经理层成员签订聘用协议和业绩合同。自2021年开始,白银热电公司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的化薪酬管理正常实施,目前相关工作全年正常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建立和完善靖煤集团白银热电有限公司薪酬分配激励约束机制,规范经理层成员薪酬管理,调动和激励经理层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维护了股东、公司、经理层成员合法权益。

17、制定有利于吸引和留住关键岗位核心骨干人才的政策,有针对性地健全完善薪酬分配,教育培训、职称评聘、岗位转换等引才育才机制,扩大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质量。

2020年11月份形成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办法,2021年5月份通过了公司会审,目前启动工作已开始。制定了人才培养与储备管理办法,建立了领导人员联系服务人才相关办法,加强专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对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或者相当于中级资格且年度考核合格及以上者,补贴150元/月;对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且年度考核合格及以上者,补贴300元/月)。建立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业绩贡献与岗位晋升薪酬分配挂钩的分配激励机制。根据《靖煤集团白银热电有限公司关键生产岗位安全奖管理办法》,对关键生产岗位设置了800-2000元/人的月度奖励,激发关键岗位、一线生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根据《白银热电公司运行值际评比管理制度(试行)》,每月对值际业绩考评优秀的值际员工进行奖励,奖励总额2万元。根据《关于开展2020年连续三个百日安全活动的通知》,制定了白银热电公司百日安全活动检查考评办法;每个季度对“三无六型”班组创建竞赛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嘉奖,奖励总额为3400元。严格执行《靖煤集团白银热电公司奖金管理办法》,设置安全奖金、机组检修奖励及各类专项奖励,对在事故处置中表现突出的职工给与奖励;鼓励员工争先创优,对获得集团、公司“先进工作者”称号的员工,对在国家、省级、集团、公司等开展的QC成果、技术比武、知识竞赛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员工给予奖励等,既为广大员工职业生涯搭建提供了展现自己能力的平台,又为公司激励人才减少流失起到积极作用。

2020年9月起草了《白银热电公司福利费管理办法(试行)》,为员工争取更多的福利待遇,打好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制度留人、待遇留人4张牌。

18、建立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关键,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实施全员岗位合同管理。

目前公司正式员工及劳务工均全部签订了劳动合同,另外按照煤电公司岗位合同实施方案,公司已开展岗位合同签订工作,计划于年内实施全员岗位合同管理,推进建立以合同管理为核心,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实行劳动合同与岗位合同并行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职工岗位履职意识,实现对职工的动态考核与管理。

19、制定公司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或不胜任退出制度,并组织实施。

根据靖远煤电公司岗位合同实施办法,后续建立相关考核办法,结合公司全员绩效管理工作,实现竞争上岗、末等调整或不胜任退出等目标等。

20、我公司属月度收益与发电量、供热量、煤价紧密结合,有当期收益的不确定等特点。需建立与行业特点、发展阶段、人才结构相适应,更具灵活性和市场竞争力的工资总额动态调整机制。

2020年9月份制定并印发《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办法》,坚持效益导向,完善了收入分配长效激励与约束机制,结合公司业绩和生产实际进行工资总额月度考核和总额控制,更好更灵活地发挥薪酬分配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为薪酬制定向岗位价值高、业绩好、能力强的核心人才倾斜留下了足够的运行空间,目前按照办法,好工资总额年度预算、季度管控预警,年终整体清算工作。修订完成《劳务派遣员工薪酬管理办法》,规范和优化劳务用工薪酬管理,为稳定和激励劳动派遣工队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人才引进奖励办法篇8

一、明确政策扶持对象,支持工业设计基地建设发展

(一)以投资、合资合作、搬迁等方式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在区的独立核算、符合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产业准入条件的企业。

(二)为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发展提供的技术支持、专业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

(三)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发展引进的亟需人才扶持。

(四)购买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内企业相关设计成果,并成功转化,提高本区域块状经济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的制造业企业。

(五)为设计企业提供平台的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

(六)其他相关的扶持对象。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发展

(七)建立多媒体产业园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建设财政专项资金。积极筹措与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支持多媒体产业园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建设发展,从2012年起,在省政府安排多媒体产业园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市政府安排专项配套资金1500万元,分三年(2012年—2014年)配套,每年500万元;区政府安排专项配套资金1500万元,分三年(2012年—2014年)配套,每年500万元。

(八)积极培育与引进工业设计企业

1.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到基地创办与本地区块状经济产业关联的工业设计企业(机构)的,一次性给予10万元补助。

2.引导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分离研发机构在基地成立工业设计中心,一次性给予10万元补助。

3.对新引进的有利于推动本地区块状经济产业发展的国内外知名工业设计企业(机构)一次性给予15-20万元补贴。

4.对工业设计企业为工业设计而投入的软件、设备等研发经费,按20%进行补助,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5.工业设计企业年设计服务总收入首次超过100万元的,按收入部分的10%进行奖励,最高不超过50万元;之后三年内对增幅部分给予10%的奖励,每项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6.评为部级、省级优秀工业设计企业的分别一次性奖励50万元、20万元。

7.设计企业认定为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或技术先进型服务业企业的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励。

8.设计企业获得国际发明专利的,给予每项5万元奖励;获国家发明专利的,给予每项3万元奖励;获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的,给予每项1万元奖励;获软件著作权的,给予3万元/项奖励。

9.设计企业获国际公认的如iF、红点、iDea等奖项给予50万元奖励,获国内公认的如红星奖、iF中国等给予30万元奖励,省内公认的奖项给予10万元奖励。

(九)支持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1.支持工业设计基地建设数据查询系统、快速成型、知识产权服务、网络交易等公共服务平台,三年内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年的补贴。

2.支持工业设计基地运行监测平台建设,开展工业设计企业成果统计、报送等,每年给予最高不超过15万元补助。

3.鼓励高等院校、相关科研院所与设计基地共建共享设计人员实训基地,每年给予实训基地10万元补助。支持设计基地引进国内外专业培训机构,每年给予10万元补助。

(十)支持工业设计人才队伍建设

1.支持工业设计基地和有条件的工业设计企业设立院士科研工作站或博士后工作站,每年给予20万元/站的补助。

2.对设计企业引进的工业设计领域专业优秀人才,经认定三年内每年给予每人2万元的补贴。

3.设计人员获国际、国家、省和市级工业设计优秀个人奖的,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5万元和2万元奖励。

4.基地每年按照个人获奖或专利取得情况评选优秀设计个人,一等奖奖励5万元,二等奖奖励3万元,三等奖奖励2万元。

(十一)鼓励设计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1.鼓励本地企业与设计企业开展设计合作,分别给予合作企业和设计企业合同实际成交金额不超过5%的奖励,合作企业最高不超过20万元,设计企业最高不超过20万元。

2.鼓励本地企业购买基地设计企业的设计成果,对合作企业根据设计成果产业化情况进行综合评定,一等奖奖励20万元,二等奖奖励10万元,三等奖奖励5万元。

(十二)推进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发展

1.设计举办工业设计对接会、优秀工业设计评比大赛或成果展、工业设计创意论坛等交流活动的按所需费用给予20%补贴,每项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2.设计设计企业参与国内外工业设计交流合作的按所需费用给予20%补贴,最高不超过20万元。

3.设计基地开展各类招商推介活动的按所需费用给予20%补贴,最高不超过30万元。

4.支持基础环境投入,对前期场地建设、设备购置等视情况给予一次性补助,以后年度按基地每年投资额的10%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30万元。

5.促进基地健康运营,每年对基地日常管理运营给予一定的补助。

(十三)对重大项目实施政策倾斜

对推进本地企业转型升级有重大意义或设计成果转化产生重大经济社会价值的设计企业;对引进提升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促进创新发展有重要意义、投资额较大、技术层次高、影响带动作用强的设计企业和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予以支持。

(十四)加大对入驻企业的其他政策扶持

工业设计基地作为多媒体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多媒体产业园重点培育与扶持的业态之一,对入驻企业税收奖励、房租优惠、人才引进与培养、金融、公共配套服务等政策扶持,按照《关于进一步扶持多媒体产业园的若干政策意见》文件中明确的政策执行,所需资金按从高不重复原则在工业设计专项资金中安排。

三、健全组织保障机构,完善工作协调机制

(十五)完善工作协调机制

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发改委、商务局、科技局、财政局、审计局、地税分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和示范基地建设试点运作主体组成区多媒体产业园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领导小组,统一协调解决工业设计基地建设、运营、发展中的相关重大问题,负责审定工业设计专项资金具体支持项目及用款计划,定期召开会议,形成会议纪要。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委),负责资金补助的日常审核与管理。示范基地建设试点运作主体下设基地办,作为日常工作联系的常设机构,负责编制工业设计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及用款计划并报资金管理小组办公室审定。

(十六)加强资金审核和拨付

工业设计专项资金的申报、受理、审核、审定、资金拨付等按照《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多媒体产业园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规定执行。

四、附则

人才引进奖励办法篇9

激励作为一种刺激能改变人的行为,很多高校都把激励政策贯穿于薪酬制度中,既能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又能更好地发挥薪酬的功能。美国哈佛大学的詹姆士(w.James)教授在对员工的激励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分配仅能让员工发挥20%-30%的能力,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员工的能力可以发挥80%-90%,其间幅度差距60%[1],当人们得到充分的激励,个人才能会更好的发挥,由此可知,薪酬激励机制的应用在民办高校高层次人才个人能力发挥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何谓薪酬?薪酬的分类?薪酬的职能及组成部分又有哪些呢?该文将以某民办高校为例浅析如下。

1薪酬的定义、分类、职能及组成部分

1.1薪酬的定义

薪酬定义分为两种:广义薪酬和狭义薪酬。所谓的广义薪酬包含物质类报酬和非物质类报酬。物质类的报酬通常指工资、津贴部分、奖金部分、带薪休假和非货币形式的福利等。而非物质类报酬一般指的是劳动者对所在的单位及所从事工作的内心感受。通常意义上人们所说的薪酬大多是指广义的薪酬。狭义薪酬通常定义为劳动者通过付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后所应获得的包括工资、奖金等货币形式或者实物形式的回报。

1.2薪酬的分类

目前来看,薪酬既不是单一的工资,也不算是纯粹的经济性报酬。从激励性角度上看,通常将薪酬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指外在的激励部分,如工资、奖金部分、固定津贴部分、物质性的奖励、社会强制性的福利和和非货币形式的福利等。第二类指的是内在的激励性因素,如高层次人才的个人成长方向、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青年教师培训等。

1.3薪酬的职能

薪酬的职能划分主要有抵偿、激励和调节的职能。学校制定的薪酬政策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赋予的各项职能都需要得到教师们的认同。民办高校发展中需要引进高层次人才,而这些人才在教学工作中会消耗大量的精力、脑力及体力等,用人单位应考虑到这些消耗和如何尽快恢复,抵偿是作为人力资本恢复和再生产的动力是薪酬的第一个职能,而抵偿职能的充分发挥也决定了民办学校高层次人才的工作热情和生活质量。薪酬激励指的是在充分满足高层次人才基本生活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激励,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待遇,发挥高层次人才的能力,激励他们在教学中的创新和奉献、对民办高校产生归属感,进一步促进高层次人才的稳定。如果想要得到丰厚的报酬高层次人才就必须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劳动和高质量的脑力劳动。第三种是调节职能,指为了稳定高层次人才队伍,留住的更多的人才,让他们能放心地工作,民办高校会在人才引进政策上不断的调整如将薪酬与职称、学历、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工作岗位、工作量等与之相适应。职称、学历高获得薪酬就高,科研、教学水平高也会获得高薪酬。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不仅能充分发挥以上三种职能,更能提高民办高校的高层次人才对于学校的满意度,增强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中的竞争力。

1.4薪酬组成

民办高校不断的发展进程中发现传统的薪酬体系(支持考勤数据也薪酬数据相对接)过于单一,民办高校为了引进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必须建立完善的符合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特点和要求的薪酬激励政策,故将薪酬分为基本薪酬、岗位薪酬、绩效薪酬和特殊薪酬四个组成部分。

1.4.1基本薪酬

基本薪酬是民办高校高层次人才获取的最稳定的报酬。当今社会,人才是最宝贵的,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更是如此,引进并留住高层次人才是民办高校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为了更好适应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需求,学校通常将基本薪酬定为适当高于当地最低基本工资标准(据报道2015年3月1日起,山东省月最低工资标准按地区分别调整为三档,1600元、1450元、1300元)。教师只要在岗就能得到基本薪酬,基本薪酬每月应定时发放,并应以消费价格为基础适时调整,如今年3月起,济南市基本工资每月上涨100元。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中也明确提出薪酬政策必须合法,遵守公平和法律原则。基本薪酬中必须包括国家法律中规定的“五险一金”即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养老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1.4.2岗位薪酬

民办高校快速发展所需的资源大多是从市场中获取的,符合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优劳优酬的前提条件下,应该合理设置岗位薪酬比例,根据岗位所需的学历、技能要求、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学校发展的贡献程度、专家教授的评价、同行的评价及学生的评价等具体情况来调节教师收入结构,建立和完善能体现教师岗位职责、能力的薪酬体系。岗位薪酬的设立是以岗位工资作为基础的。民办高校的教师工作岗位分为专职教师、兼职教师、行政管理、辅导员、宿管员、后勤工作人员等。职位越高,岗位职责要求也相应提高,薪酬设定也应该越高。这其中专职教师本身数量不足、消耗脑力及体力劳动强度最多、长期奋斗在教学一线、对这些教师来说个人资历要求最高。而与公办学校教师不同的是民办高校教师相对年轻化,呈现专职教师数量少,兼职教师数量多,这些教师又属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较大的一个年龄层,对于物质有较强的需求,基本的生活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极大的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岗位薪酬,既可以改善生活条件,帮助教师解决后顾之忧,又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更积极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1.4.3绩效薪酬

在薪酬分类中,需要加强管理的是绩效薪酬。绩效薪酬是激励职能的充分表现形式,行业不同,绩效薪酬的制定也不相同。民办高校绩效薪酬的实施需要一套合理可行的绩效考核制度相匹配,对于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更多的奖励。从招生就业的角度将对招生过程中任务完成出色的教师给予奖励,实习就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应给予奖励,从行政管理角度看每年都会对辅导员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而从目前民办高校教师薪酬组成上看,绩效薪酬通常会占教师总收入的60%-70%,另一角度讲也就是说学历越高的人才绩效薪酬的比例也越大。如某民办学校a:基于民办高校教师注重教学质量的同时也需要提高科研能力的现状,为了实施名师工程和双师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学和科研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将绩效薪酬通常分为教学和科研两个层面。当授课教师完成所承担的基本教学任务同时超出的课时量即计算为教学绩效薪酬;以的数量,参与的课题项目,获得的科研成果奖等作为科研绩效薪酬的评价依据,并与民办高校总的科研成绩相比较,能反映高层次人才的科研能力的强弱,民办高校未来发展中也将更加努力地创造教学科研条件,为高层次人才们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的环境。

1.4.4特殊薪酬

民办学校的快速发展不仅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国家和社会发展起到具大推动作用。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措施时应明确薪酬激励机制,为高层次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增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发展依靠人才,民办高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中有一小部分教师属于特殊人才,特殊人才需要特殊对待。对重点学科建设中急需的人才和特殊技能人才,甚至可以适当放宽人才引进条件。聚人才就是抓发展,特殊人才虽然数量不多,但做出的贡献着实不少。如学科带头人将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可发挥其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中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表现突出、有培养前途,在教学水平评估、升本、申报部级科研课题等重要工作中,都能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并取得优异的成绩。从惜才角度出发,省内民办高校应该考虑为特殊人才设立特殊薪酬,尤其是对热爱教育事业,具备团队精神和带领学科发展的能力并取得较高成绩的稀缺人才,应将人才取得的成绩与合理的薪酬相适应,根据教学工作需要实施高学历工程,立足师资队伍现状,积极推进人才引进机制的实施和改进。

2如何处理好薪酬与人才引进之间关系的几点思考

如果把激励性薪酬制度对员工创造性、主动提高个人素质的意愿等因素放在一起考虑的话,激励性薪酬对于员工的绩效影响就更大了。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校以才强。因此,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处理好薪酬与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2.1薪酬制度应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公平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则,也是激励性薪酬制度建立的根本原则,民办高校人才引进制度中更应该体现出这一原则。对于高层次人才来说,如若薪酬不公平将严重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情绪,情绪不好自然影响教学、科研等工作,随之影响薪酬激励效果。同一学历背景下,取得相同层次成绩的教师应该获得相同奖励,薪酬应立足现实、兼顾公平,虽然可以拉开差距,但要避免形成两极分化现象。例如:薪酬机制不但要和高层次人才的基本课时是否按时完成相挂钩,还应充分考虑职称、学历、教学质量、严重超出的工作量等因素,避免量的追求而忽视质的提高,提高专职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进一步促进高层次人才自我素质的提高。

2.2提高薪酬满意度,突出薪酬激励功能

作为职工的基本享有权利,基本薪酬应按月及时发放,教师及时拿到薪酬奖励才会安心工作。发挥薪酬的最大积极作用,突出薪酬的激励作用成为薪酬机制设计的关键。如何突出薪酬激励功能主要取决于民办高校高层次人才对薪酬水平的满意程度,一般认为当教师获得的薪酬超出预期值则表示对薪酬满意;仅达到预期数值满意度表示为基本满意;如果低于预期值则表示不满意。只有当获得的薪酬水平符合高层次人才的意愿,与期望值非常接近时,薪酬满意度才会越高,才会产生明显的薪酬激励作用,高层次人才也就会更加热情、努力地工作,得到更多同行的认可和民办高校领导的肯定和赞赏,收获更多好评的同时获得更高的薪酬,这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提高教师对薪酬的满意度能促进省内民办高校引进更多更优秀的人才,真正体现薪酬正向激励作用的特点。反之,会造成民办高校大批高层次人才的迅速流失,得不偿失。

2.3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体系

薪酬体系建立是否合理关系到高层次人才的切身利益,这是省内民办高校高层次人才越来越关心的一个问题,也将影响到高层次人才教研工作积极性的发挥。民办高校的薪酬体系应以一定的理论依据为框架,争取做到做到于情于理,让高层次人才更加容易接受。从民办高校的长远发展和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的角度出发,结合科学合理的年季度绩效考核体系,奖罚分明,有利于更多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工作环境。

2.4薪酬激励机制的创新思考

2.4.1创造优良的高层次人才引进环境

把薪酬作为一种科学的激励方法,为人才的应聘创造优良的竞争环境,把压力转换成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动力,为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力度。

2.4.2建立合理的薪酬机制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公平理论,指出组织中的员工都有估价自己的工作投入和获得报酬的倾向,他们不仅关心自己报酬的绝对值,也关心自己报酬的相对值[3]。人才的流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薪酬激励作为有效调节途径应运而生。民办高校要想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必须调整薪酬待遇,制定出具有竞争性的薪酬激励政策。

人才引进奖励办法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以用为本,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卫生人才队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县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规划先行原则。做好卫技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既立足现实,又着眼长远,推进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协调发展,努力造就一支技术精湛、服务优良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二)坚持业绩与效益相结合原则。着力提高卫技人员待遇,逐步适应医疗卫生行业高风险、高技术、高要求、高工作量的工作现状,稳定卫技人员队伍。

(三)坚持分类配置人才原则。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的不同定位、不同需求,引进、培养各类适宜、适用卫生人才。

(四)坚持多部门协作原则。相关部门大力协作,落实卫生人才队伍发展的各项优惠、补助政策,形成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合力。

三、工作目标

通过3—5年的努力,逐步建立和完善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流动等较为完善的适合本县实际的工作机制,努力造就一支“编配比例总体平衡、专业素质稳步提高、年龄结构更趋合理、学科梯队基本健全、管理队伍整体优化”的医疗卫生队伍。具体目标:卫技人员总量有序增长。全县公办医疗卫生机构卫技人员达到500名左右,其中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达到200名左右。学历、年龄结构逐步优化。临床专业及医技专业人员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达30%以上,护理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达50%以上;卫生监督人员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达70%以上;预防保健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达70%以上。卫技队伍老、中、青配比适当。学科带头人队伍不断壮大。三年内,引进和培养6名以上各类专业学科带头人,其中医疗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4名以上,预防医学学科带头人1名以上,妇幼保健学科带头人1名以上。

四、工作措施

(一)加大投入,设立县卫生人才专项基金。

县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卫生人才专项资金20万元。

每年从医疗卫生单位的业务收入中提取5‰的资金,设立卫生人才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卫技人才的引进、培养与奖励。

(二)改善条件,提供卫生技术人才成长环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人才建设“筑巢引凤”。加大对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努力建设规模适当、功能合理、环境舒适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人才引进打下良好基础。加大学科硬件建设,不断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卫技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县人民医院要确定1-2个重点科室进行重点建设,在设备、人员和经费方面优先安排。县中医医院要发挥中医特色,加强专科专病建设,以点带面,带动医院全面发展。各乡镇卫生院要根据所处地理位置和现有条件,加强全科建设,为群众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等医疗卫生服务。对重点科室、专科专病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给予单位适当奖励。

(三)落实措施,提高卫生人才的政策待遇。

1、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

聘用在本县工作且专业对口的年起引进的本科毕业生,已取得或一次性考试取得执业资格的,从卫生人才专项基金中一次性奖励0.6-0.8万元(在县级医疗机构工作的奖励0.6万元,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奖励0.8万元),对中医专业和乡镇卫生院服务的人员适当放宽条件。在县、乡医疗机构工作均要签订5年以上的服务合同,服务期满后兑现该项奖励,服务期限内离开的取消奖励并将该项奖励资金转入卫生人才专项基金中。

从年起,通过人才引进,聘用在本县卫生系统工作的副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指紧缺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员和学科带头人(指能独立主持开展本学科领先项目、在本学科做出较大贡献和出色业绩的专业技术人员,下同),通过签订5年以上的服务合同,从卫生人才专项基金中分别补助每人每年生活津贴3万元、2万元、1万元(服务期满后兑现生活津贴,服务期不满5年的不享受生活津贴)。

对符合《东县人才引进暂行办法》规定引进的博士研究生和正高级职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该文件精神享受相关待遇,所需经费从县人才基金中列支。

2、稳定现有专业技术人才。

对单位现有在职在编的高级职称(指紧缺专业)和学科带头人,经医院年初申报,卫生局评审合格后(每年一评),从卫生人才专项基金中分别给予1.5万元、1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对在乡镇卫生院连续担任院长职务满15年、工作成效显著、深受群众认可,且在卫生院岗位退休的,退休后从卫生人才专项基金中一次性补助1万元。

3、培养在职专业技术人员。

对晋升为副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从卫生人才专项基金中一次性补助0.5—0.8万元(临床0.8万元、护理0.6万元、其他专业0.5万元)。

对晋升为正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从卫生人才专项基

中一次性补助1—2万元(临床2万元、护理1.5万元、其他专业1万元)。

经县卫生局批准,医疗卫生单位外派到市级以上医疗机构脱产进修一年以上(含一年),给予该单位每人每年0.3—0.5万元的进修培训补助。卫技人员在参加培训、进修期间的工资、福利由所在单位全额发放。

4、表彰奖励优秀卫生工作者。

对为全县卫生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优秀卫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每年评选一次德医双馨医务工作者和优秀卫生工作者,由县委、县政府进行表彰奖励,奖励经费从卫生人才专项基金列支。对获得国家、省、市级其他荣誉称号的,按有关政策进行奖励。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强化领导。各单位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卫生人才建设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战略来抓,切实加强对卫生人才工作的领导,着力解决卫生人才建设中的关键性问题,把工作落到实处。

(二)精心组织,强化管理。要根据卫生人才现状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制定落实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年度计划;要制订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考评办法,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不断促进卫生人才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