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化学教案设计十篇高中化学教案设计十篇

高中化学教案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7:11

高中化学教案设计篇1

【关键词】乐学善学素养;教学案一体化;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9-0053-03

【作者简介】张玉荣,江苏省常熟市中学(江苏常熟,215500)教师,高级教师,苏州市学术带头人。

依据2016年9月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乐学善学素养是学会学习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该素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方法、习惯、方式、能力、意识有了具体明确的规定,指明了学校培育学生学会学习的方向,明确了学生学习发展的目标。普通高中承载着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责任,乐学善学素养的养成也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案一体化”文本是教案和学案的统一体,它具有教师的教案、学生的预习探究、课堂笔记本、课堂演练反馈、课后作业反馈、思考订错等多重功能。该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流程为主线,突出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教学流程是:“教学案一体化”内容的设计、编写――课前使用――课堂使用――课后使用――校园网络学习平台的应用。下面以化学学科为例,谈实施“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培育学生乐学善学素养的几点策略。

一、“教学案一体化”文本的设计指向乐学善学素养

1.“教学一体化”文本的设计要激发学生“乐学”。

乐学善学素养的培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此,我们在“教学案一体化”中设计了“预习自主探究”栏目。依据所学内容,在此栏目中提供对应的课外资料,例如氯气的发现实验、晨雾中的丁达尔现象、氯气漂白自来水、侯氏制碱法的简介、金属铝的冶炼史、神奇的光导纤维、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生活生产中钢铁的腐蚀,等等。在课前将“教学案一体化”的文本发给学生,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这样就创造出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情景,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达到养成乐学善学素养的要求,激发学生“乐学”。

2.“教学案一体化”的设计要养成学生“善学”。

乐学善学素养中要求: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案一体化”中设计了诸如教学目标、预习自主探究、典型例题精析、课堂小组讨论、小组成果分享、教师答疑、课堂检测、课后探究与拓展、课后问题反馈以及学生自我归纳与反思等栏目。随着这一系列层层递进的栏目设计,学生学会了学习方法、掌握了知识的应用、领会了思考问题途径、了解了小组合作、锻炼了质疑能力、提高了学习反思意识、养成了积极主动的“善学”素养。

二、在“教学案一体化”文本的应用中培育乐学善学素养

1.课前应用,培育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案一体化”的“预习自主探究”部分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内容、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同学交流等手段来进行。“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预习学习行为,把口头预习变成了可操作的具体内容。在上课的前一天发下讲义,上课前教师将“教学案一体化”收起,批改“预习自主探究”内容,并在上课时进行点评。刚开始学生有些不习惯,甚至有少数学生不完成这部分内容,但是通过一段时间教师的督促、教育和训练,学生就慢慢养成了预习自主学习、探究的习惯,学会了如何主动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另外“课前思考探究”“课前拓展思考”提出的问题不仅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培养了他们思维、分析、归纳、综合等方面的能力。

2.课中应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

“教学案一体化”设计了一些由基础知识引发出的问题,首先要求学生自学,分组讨论,提出问题,然后教师点拨、引导,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有了初步认知;再通过“教师追问”“小组思考讨论”“小组交流回答”“学生总结分享”“学生提问”“学生评价”“当堂练习反馈”等环节的教学,达到将认知逐步转变到知识的理解、知识的简单应用和知识的延伸应用上。此外也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思维展现问题、发表自己见解。如下列教学片段中的“课堂演练”:

【教学片段1】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0-41有关内容,2分钟后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然后各学习小组完成下列问题。

(教师演示实验: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

1.工业生产氯气(氯碱工业)的原理是________,电解过程中,与电源正极连接的石墨棒称________极,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与电源负极连接的铁棒称极,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总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电解过程中,电解液(naCl)中离子的移动情况是________向________极移动,________向________o移动。电解后阴极区产物是________,阳极区产物________。因此在阴极区滴加酚酞溶液后的现象是________,检验阳极区产物的方法________。多余的氯气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相应的方程式________。

这部分是氯碱工业的基本知识,通过实验演示和知识归纳让学生了解氯气的工业制法,促使学生完成对基本知识的认知。

【教学片段2】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1有关内容,3分钟后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然后各学习小组解决下列问题。

(教师演示实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气的收集实验)

2.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________________;

(2)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当浓盐酸的浓度下降,反应就会________,因此尽管二氧化锰足量,浓盐酸中的HCl也不能________。

教师追问1:比较下列两种情况下产生的氯气体积大小________:①用含有HCl146克的浓盐酸和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②用87克二氧化锰和足量的浓盐酸反应。(同况下进行反应)

(3)发生装置中的仪器:________________;

(4)氯气中常见的杂质是________,除杂方法是________用________除,________用________除,除杂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

教师追问2:实验室制得的氯气中最常见的杂质是如何分析的?除杂质的原理是什么?

(5)氯气的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教师追问3:①气体收集方法常见有几种?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②如果已知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是难溶的,你认为还有什么方法收集氯气?

(6)氯气的检验是用________________;

教师追问4:检验气体的依据是什么?根据你的预习,你了解到有哪几种检验氯气的方法?

第二部分是本课的核心,通过演示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介绍实验室制法的有关知识,延伸出4个思考问题,将学生从对知识的认知引入到对知识的理解;利用问题导入形式触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分组讨论”的学习形式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提出疑问”给学生充分发挥思考和表达的机会;“教师追问”将学生追进了知识的应用层次。

【教学片段3】

师:请同学们回忆初中制氢气和氧气的原理、发生装置,各小组完成下列表格。

知识回忆:实验室制氢气的原理:________,发生装置________;

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举两例):________________,对应发生装置________________;

比较填表:(中学化学实验室制气体三种典型代表发生装置比较,表内容略)

学生总结分享:

(1)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不同的依据是……

(2)启普发生器装置是属于上述类;

(3)制取气体的整套完整装置包括________装置、________装置、________装置、________装置和________装置,其中________装置和________装置的顺序不能交换。

第三部分是升华课堂知识,将中学中类似的知识进行对比总结,让学生学会一种学习方法――对比学习法;“学生总结分享”将学生的思维推向本课学习的高点。

从以上教学片段可以看到,我们的教学是利用栏目中的问题引导和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使学生对基本知识从认知―理解―应用―延伸拓展不断升级,期间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即乐学善学素养的培育得到了落地。

3.课后反馈,养成学生学习反思、自主整理意识。

考虑到学生的层次不同,我们在“课后巩固提高”栏目选题时有不同层次的题目:基础题、理解应用题、能力展示题等。前两类题是全体学生都需要完成,能力展示题是自选完成。课后练习学生必需独立完成,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总结到作业后的“本课总结反馈表”中,该表中还可以写入上课过程中未解决的问题或自己提出的疑问等内容。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将自学和上课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应用、提升、归纳,自主学习反思能力和自主整理意识得到提高,也促进了学生乐学善学素养的养成。

三、校园师生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是“教学案一体化”深度应用的保障

要充分发挥“教学案一体化”的作用,真正让学生“乐学善学”,离不开师生互动的网络学习平台。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依托校园网,与软件公司合作,构建了校园师生网络学习平台。我校的校园师生网络学习平台分为教师平台、w生平台和师生互动平台三个部分,各学科平台负责教师将上课的“教学案一体化”内容、课件、资料等上传到相应的栏目中,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平台进行活动。

教师平台包括“教学案一体化”内容、练习题内容和答案、学习方法指点、重难点突破、知识拓展、信息提示、相关的学习资料等内容。学生可以进入教师的平台,查看教师提供的资料。目的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养成。

学生平台有各任课教师按学科提供的学习资料、上课内容、相关练习等内容,也有学生自己的天地:同学间的交流、学习心得和总结、学习问题的解决、问题的探究和拓展等栏目。在这里可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也可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平台的应用,养成了学生的学会学习素养。

高中化学教案设计篇2

   2011-2012学年笔者的教学对象是上海市某区重点中学的高二学生,针对高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科教学标准进行了不同课型导学案的案例设计和应用的探索,分析如下:

   1.新授课导学案的案例设计和应用——激趣、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新授课最注重的是知识的生成,导学案设计要有启发性。在设计导学案时,笔者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研究学情,精心构建导学问题链,将知识点转变为启发性的问题点、能力点,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激思,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的热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同时,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搭建学习“支架”,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知识的生成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案例1】杜康酿酒话乙醇(第一课时)导学案设计和应用

   (1)首先明确学习目标,说明学习背景,进行学习定向

   【学习目标】

   1)掌握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2)理解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概念

   【学习重点】乙醇的分子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难点】探究乙醇的分子结构

   (2)提示学习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作出选择并制订学习方案

   【学法指导】化学思想方法的综合应用

   1)用模型法(球棍模型、比例模型)学习乙醇分子结构,直观形象

   2)实验法测定乙醇的分子结构

   3)用结构决定性质思想学习乙醇的化学性质

   (3)创设问题情境,丰富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习内容】

   1)你知道有关酒的故事吗?(可参看课本、上网查找,上课时请学生讲故事)

   “杜康与酒”、“怒掷茅台振国威”

   联系实际找出生活中的乙醇。(上课时学生自己展示)

   2)乙醇是酒中精华,你知道乙醇是怎样的一种物质吗?

   乙醇的物理性质:(阅读教材)

   ________色、________味的液体,密度比水________、________于水,沸点比水________。

   什么叫无水酒精?工业上如何制取无水酒精?

   乙醇为什么能与水任意比例混溶呢?乙醇的沸点为什么比相应的烃高呢?(自己查阅参考书或上网,寻找答案)

   3)如何确定乙醇的分子式呢?又如何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结构式、结构简式)呢?

   温馨提示思路:先确定分子式?再探究分子结构

   Ⅰ.分子式的确定:已知乙醇2.3g完全燃烧后,生成4.4g和2.7g,测得乙醇蒸气的密度为2.054g/L(标准状况),求乙醇的分子式。

   Ⅱ.分子结构的探究:

   推测:

   从上述计算结果可知,乙醇的分子式为________,推测乙醇分子可能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实验测定:

   温馨提示测定原理: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乙醇与的钠反应,通过测量生成:的体积便可以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提示:来自乙醇中的活泼H)

   Ⅲ.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探究乙醇、水分别与钠反应,观察记录现象,解释,得出结论。

   装置:如下页图(1)皆可(高二上学期所学的测定气体体积的装置)

   讨论:考虑装置的准确性、操作便捷性,下列装置中较好的是________。

   实验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数据记录与处理如表1:(已转化为标准下数据)

   结论:1mol乙醇中活泼H原子为________mol。

   所以乙醇分子可能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参阅教材)

   小结:乙醇的分子式________、电子式________、

   结构式_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

   乙醇与金屑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该反应中________键断裂。

   该部分的教学,通过导学案的“导”,课前大部分学生几乎能完成80%以上的学习内容;在课堂上,笔者补充了钠与水的演示实验、乙醇与水的小组探究实验,主要采用了小组汇报、学生交流补充,教师总结完善的方式进行。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发言踊跃,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不仅较轻松地掌握了乙醇分子式及结构简式,学会了科学的测定方法,而且巩固了高二上学期所学的测定气体体积的实验方法,体会到了学以致用、自主求知的喜悦。

   (4)搭建学习“支架”,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习内容】新概念学习——烃的衍生物、官能团

   2)结合对上述问题的理解,阅读教材,填空

   烃的衍生物:________。

   官能团:________。

   3)练习反馈:下列有机物中,属于烃的衍生物的是________。

   4)乙醇的官能团是什么?羟基和氢氧根有何不同?写出两者的电子式。

   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请在图2中标出乙醇分子中可能的断键位置,并预测乙醇的化学性质。这部分内容,课堂上笔者采用的是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的方式进行,学生发言积极,教师讲得很少,只做一些关键点的点拨和归纳。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在导学案中搭建“支架”,层层设置问题台阶,使学生在不断质疑、释疑中,积极主动地理解了烃的衍生物、官能团两个重要概念,通过练习,反馈出学习效果非常好。

   (5)设计多层次练习,课堂检测、课后巩固、拓展思维,知识能力双落实

   紧扣教学内容,精心挑选一定数量的习题设计多层次练习。题目要少而精,要紧扣学习目标,突出重点,具有一定思考容量;提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题目编排由易到难,课堂上完成80%左右为宜。通过精选的形成性练习检测课堂效果;巩固性练习落实基础知识,形成基本能力;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还可完成拓展性练习,拓展思维,提高能力。

   2.复习课导学案的案例设计和应用——加强知识梳理,对比总结规律,建构知识网络

   复习课不仅仅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和归纳总结,更是知识的升华和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因此,导学案要体现如何归纳知识点,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总结普遍性的规律,让普通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深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下面以《卤素及其化合物复习导学案设计和应用》为例谈谈笔者的体会和认识。

   【案例2】卤素及其化合物复习导学案设计和应用

   【复习要求】根据课程标准制订具体的复习要求,使学生明确复习的重点、难点,让学生明确考点中的“知道”、“理解”、“掌握”等含义。

   理解卤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主要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掌握卤素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规律)、特殊性;掌握的化学性质;理解氯水的组成和性质、HClo的化学性质,理解漂粉精的制备及漂白原理;掌握HCl的实验室制法;了解的工业制法——氯碱化工;掌握的检验方法;理解海水中提取溴、海带中提取碘的原理和方法。

   【知识梳理】大量运用填空、图解式、图表式、问题式方案,对比、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如:卤素的位、构、性三者的关系,如图3。

   【方法点拨】引导学生总结高效的复习方法,如元素化合物部分的核心知识网络建构法、思维导图联想复习法、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等。

   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高中化学教案设计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设计

数学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而言,高中数学课程在难度上较大,在学科特点上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也更为突出和明显,对于学生而言,有着较大的学习难度和理解难度。面对这种学科情况,无论是对于教师的教学还是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都是一种挑战。导学案作为高中数学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导学案的合理设计和有效运用,一方面可以更好的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展开和进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集中精力更好、更快的进入到学习状态,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如何更好的进行高中数学课程的导学案设计,发挥导学案应有的教学作用,成为高中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导学案在教学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每堂课程的起始,具有集中学生注意力,调节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出教学内容的重要作用,但是,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于学科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规划上,对于导学案的设计和安排没有那么重视;有的教师对于导学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着较为浅显甚至是狭隘的认识和理解,认为导学案是对课堂时间和教学实践的一种浪费,在高中数学的课堂上没有任何作用,直接将其一笔带过或者直接在教学案设计过程和教学过程中将其直接省略掉。面对这种学案设计现状,可以发现导学案在高中数学课堂上不仅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教学作用,有时甚至被忽略,被高中数学课程的任n教师所摒弃。

首先,面对这种导学案设计现状,教师在面对高中数学的导学案设计这一课题时,应该扭转自身的数学学案设计理念,充分认识到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给予导学案设计以应有的认识和重视,从而在进行高中数学学案设计过程中将导学案纳入其中,并进行有效的研读设计和课堂应用。要认识到导学案不仅是课程学案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以省略,同时,作为高中数学课程的起始部分和课堂导入,导学案的设计和应用在课程教学中发挥着例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稳定课堂秩序和调节课堂氛围、引起或者过渡课程教学内容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课程学案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和合理的认识导学案所占据的地位和作用,精心进行导学案设计,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教学功能。

其次,在进行高中数学导学案设计时,教师应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来进行导学案设计,避免导学案设计的教案化,从而提升导学案设计的有效性。导学案是为正式的教学内容提供服务的,因此在进行高中数学课程的导学案设计时,教师一方面应该以本堂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进行导学案的设计和规划,使其能够发挥和体现出引起和过渡高中数学学科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应该从本班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现状入手,在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知识接受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导学案的设计,使导学案的难度契合学生的理解范畴,使学生能够对导学案进行更好的消化和吸收。

但是,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导学案设计过程中,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和束缚较重,在进行导学案设计时习惯于单一的从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出发,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要,导致导学案的设计出现差错和偏颇,这不仅不利于新课程的展开和导入,同时还会在潜意识里激发学生对于高中数学课程的抵触和排斥心理,影响教师的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因此在进行高中数学导学案设计时,教师应该将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学习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以二者的结合和统一作为高中数学课程导学案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避免教学案设计的教案化,提升高中数学课程导学案设计的科学性,教师在进行导学案设计时应该深入其中,加深对于教学内容和导学案设计的认识和理解,使导学案成为沟通学生和课堂的重要桥梁,提升导学案设计的有效性,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为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服务。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之外,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的导学案设计时,还应该根据学科教学属性和学生的学习、理解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探究和创新,使导学案能够突破学科属性的限制和制约,更加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数学课程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科目,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特点,学习难度较大,理解难度也较大,因此面对这种学科情况,高中数学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在进行导学案设计时,尽量削弱高中数学课程的这种学科属性,拉近学生和高中数学之间的距离,尽量消除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从而使学生能够以更加平和的心态进行高中数学内容的学习。教师在进行导学案设计时,应该尽量避免导学案设计的单一化,充分思考和挖掘导学案设计的各种可能性,实现导学案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高中化学教案设计篇4

少数民族服饰图案多种多样,如何借鉴民族服饰图案来增加服装设计的艺术感和价值,是教师在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拥有了较高的借鉴能力就能根据自己设计的服装灵活地应用不同类型的民族服饰图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指导的作用,让学生对借鉴这个行为有正确的认识,严禁直接将服饰图案应用到设计中。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服饰图案进行相应的加工和创新,再加入现代的设计手法,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民族服饰图案的作用。

服装设计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借鉴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谈论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借鉴少数民族服饰图案,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还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民族元素。让学生在互动谈论的过程中认识到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中的深刻含义,从而提高设计能力。

二、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少数民族背景文化的学习是学生有效应用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的基础和前提,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有了相关的学习和认识,才能真正理解服饰图案上表达的意思,学生通过这些背景文化与自己设计的服装结合在一起,增添服装的艺术含义。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的背景文化:首先是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对少数民族服饰图案有大致的了解,再展示国内知名设计师应用民族服饰图案的例子;其次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到云南、甘肃、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采风,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亲身感受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可以加深学生对服饰图案背景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最后是增设理论课程,服装设计是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学科,但是也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在服装设计作品中体现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的魅力。

三、营造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氛围

学生要想真正灵活应用不同的少数民族服饰图案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实现,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无时不刻处在少数民族文化的氛围中,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民族文化。教师可以在《图案设计》等基础课程中,让学生对原本少数民族服饰图案进行创新。学生首先收集各种少数民族服饰图案并进行整理和分析,分析研究之后确定自己的设计思路,再利用变形、提炼等方式进行再创造,最后是将创新过后的服饰图案应用到服装设计中。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创新、以及应用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提高了自己的借鉴能力以及设计能力。教师还可以设立一个主题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少数民族服饰图案加入到服装设计中,鼓励学生在原本民族服饰图案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学生在平时的设计中加强民族服饰图案的应用,才能提高借鉴能力和设计能力。

高中化学教案设计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方法

随着计算机科技的日益发展和计算机知识的广泛普及,计算机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社会需要大量既熟悉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重视基础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难点。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各个地区经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高校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学生在中学就已学过计算机相关课程或在家里就拥有电脑,对计算机的操作非常熟悉;有些学生对计算机不感兴趣,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对较低,甚至有些同学以前从来没接触过计算机。这些都造成了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认为教师一节课讲的内容太多,接受不了,而另一部分学生又因为觉得内容简单,心不在焉。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使得教师难以把握教学尺度。因此,可在开学初举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免修考试,让计算机程度好的同学,可以免修基础学习,选修其他应用性更强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如photoshop、VB、Foxpro等,而没有通过考试的同学,继续进行基础学习,这也使得同一个班的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较平均,较容易把握教学尺度。

另外,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重视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觉得这门课的实用性不大。而且课堂上对知识点的一步步讲解,也使学生觉得计算机知识太繁琐、枯燥、无聊,产生厌学情绪。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应该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突出这门课的实用性,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灵活运用。

二、案例教学法及其优点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通过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实际运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以典型案例划分教学内容,以案例引导课堂教学,以案例引导学生知识点的掌握,以实际案例为剖析对象。教师指导下教学,学生共同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以寻求实现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1.案例教学法从来自社会实践的案例中的问题出发,能够促使学生更懂得尊重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案例教学法强调课堂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打破了课本原有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设计恰当而丰富的教学案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案例教学法应该说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其可贵之处在于发现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验证、发展和深入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计算机文化基础”案例化教学实施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知识点恰当地融入案例的分析和制作过程中,不但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独立的知识点,而且有助于培养综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下面以word、excel、powerpoint三个知识点为例,说明具体案例设计的内容。

(一)word案例:个人简历的制作。

个人简历是对学生学习生活的简介,是评价和认定学生的主要材料,在很多的场合需要使用,例如学校里社团的招新、学生会干部招募、甚至在以后的求职过程中。本案例制作的个人简历首先有一个封面,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姓名、专业、学校、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使用艺术字、图片、文本框、水印等技术进行制作。简历正文以项目符号进行分类划分,介绍学生的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主干课程、爱好与特长、自我评价等。通过此简历的设计,把word文档中字体、段落的设置,项目标号、文本框、艺术字、图片的插入,背景、页面的设置、页面边框的添加、分栏等知识点融会其中,让学生感到学习的知识非常实用,学得更加主动和用心。

(二)word案例:策划书的制作。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也经常需要使用word制作长文档,如社团活动的策划书、论文等。这个案例以一个社团活动策划书作为素材,其中的活动安排以表格形式记录,让学生掌握表格的插入和设置,然后通过对整个文档进行格式设置,让学生学习排版的一般技巧,学会设置标题样式、段落的大纲级别,熟悉分隔符、页眉页脚的插入和设置,会使用文档结构图进行查看、创建目录等。

(三)excel案例:学生成绩分析。

在日常的使用中,同学们会经常使用excel表格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管理,因此设置一个学生成绩分析的案例,让学生熟练掌握excel的相关操作。首先通过简单的格式设置,了解excel中字体格式、单元格数字类型、边框、对齐方式、行距、列宽等的设置,然后进行计算学生总分、平均分、排名、突出显示不及格人数等的操作,让学生学习excel表格中函数的插入、条件格式的设置,然后进一步按某门课程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序、简单筛选或高级筛选,讲解excel中的简单数据处理,最后根据学生的平均成绩画出相应的分析图表,让学生掌握图表的创建和修饰。

(四)powerpoint案例:学校简介。

有时候,同学们需要针对某些主题进行演讲,例如学习交流、毕业答辩、产品介绍等,这都需要使用到powerpoint这个工具。本案例通过制作一个学校简介的ppt,讲解在powerpoint中如何新建幻灯片,选择幻灯片模板,设置配色方案、母板、备注内容等,并在不同幻灯片中插入图片、表格、艺术字、视频、音频、flash动画等,重点介绍如何设置幻灯片的播放效果,如幻灯片的切换方式、自定义动画、幻灯片放映等。

经过一年的教学验证,使用案例进行教学,能使学生觉得学习的知识实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听课质量,也能让学生更灵活的掌握了office这些办公软件的操作技巧,在期末的上机考试中,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四、总结

教育的任务不是将信息灌输到学生头脑中,而是利用有效、使用的概念来充实学生的头脑,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融会贯通,随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案例的设计要不断地加以完善和改进,以适应新课程、新形势的要求,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冬梅,王爱继.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案例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34-148.

[2]张积家.高等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394-407.

高中化学教案设计篇6

【关键词】优化;思品;学案设计

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代替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新课改理念。作为一名一线的思品教师,要真正的理解改革,并很好的把改革践行到教学当中,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的课改理念,并不断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小结,从而指导自己的教学。笔者认为,学案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下面就课改中有关如何优化学案设计的一些想法,总结出来与同行们一起探讨。

一、精心设计,初次优化学案

(一)学案设计以学生为出发点

许多教师由于对导学案缺乏科学认识,依然是目中无人的设计,不能有效的运用问题预设达成教学目标,主要表现为:设计的问题目的性不强、有效性不高、水平偏低、随意性大,脱离学生实际、教师设问多,学生主动提问少等。教学设计问题首先要尊重学生主体,进行学情分析。教师备学生,除了了解学生目前原本的学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还要知晓学生的兴趣爱好;既要了解学生的共性习惯,又要知道目前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所以,教师要胸中有书,心中有人。

如在一次学校开展的思品研讨课上,老师先让学生用十分钟时间来完成学案导读,学生仅用三四分钟就完事大吉、无所事事,后面的师生互动环节更是“和谐”:学生手捧教材,读得有声有色,学生很“用心”,教师很“满意”,但是待到对学生进行达标检测时,效率低下,准确性等无从谈起。究其原因,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不明,问题没有梯度,挑战性不强;学生仅局限于从教材中找答案,不能进行积极思维,自学压力不够。笔者认为学案导学中的问题设计除了围绕教学目标选择针对性强、有适当难度的题目来激活学生思维外,教学问题设计要分层次,优差兼顾,由浅及深,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同时要兼顾知识型问题和理解、应用型问题的设计。

(二)学案设计要突破教学关节点

教学关节点是课堂效果的高潮,教师最初设计学案问题时,就要全面考虑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并设有相应的解决预案。一次外出听课时,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九年级“生活在法治的国家中”这一课时是这样设计学案的:通过“网吧恶意纵火案”引入新课,引发学生对守法重要性的思考,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对于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教师利用漫画(用自来水做假酒等)和知识链接(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发生),让学生明辨是非: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并说出原因,此举意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维护法律尊严。在教学难点设计上,教师教育学生吾日三省吾身,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哪些坚决不可为?小组讨论、点评“面对欺诈,你该怎么办”;设计案例分析:《见义勇为女学生以智取胜恶歹徒》的启示。最后,借助知识链接,学以致用,将知识点固化,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守法意识。因为教师巧妙地设计问题,凸现学生主体,突破学生学习重难点,所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案设计要多创设问题留白

要实现高效课堂,学案设计要求教师预设问题时要注意留白,教师切记不能自问自答,所谓问题留白,就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在预设学案时要考虑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知识点后,写出困惑,或提示学生根据预习的知识点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写下来。

如在设计八年级“做诚信的人”这一课的导学案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诚信的守则和诚信智慧的理解,我安排了一个案例:十七岁的学生吴绵之在回家路上无意撞坏奔驰车的观后镜,但车主不在,由于吴同学赶着上课,只好留下联系字条欲做赔偿,或许似曾相识的故事让学生们感慨良多。我随即要求学生根据对前面知识的理解,对案例进行分析,自发提问并写在学案上,以便课堂供全班同学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吴绵之的做法体现了诚信中的哪条原则?如果你遭遇类似事件,你该怎么做?也有人说吴绵之很傻,你如何看待?为什么?……后来,在课上,学生对自己同学提出的问题很感兴趣,讨论很激烈,很快就一一解答。由此发现,由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不仅深化了文本,更重要的是能唤醒、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的质疑能力。

二、集体智慧,二次优化学案

“众人拾柴火焰高。”优化学案设计还应该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力量。要让集体备课真正地发挥它的最大优势,首先需要教师们统一思想,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资源共享的意识。集体备课既要有重点发言人,也要有大家的集思广益。开学初备课组长就要制定计划,把教材分块落实给备课组成员,每个人承担一部分。首先初备阶段,教师要通读文本,根据课标预设学案,写出反思和困惑。其次在集体备课中,作为中心发言人向全组成员展示自己的学案,介绍教学思路、重难点的处理、教法和学法等。教研组一起制定:单元学习目标、单元教学课时、教学重点难点,课堂上实现目标的步骤、方法,课下布置哪些作业来强化文本,最好有课堂预案。最后根据讨论进行修改和完善,由初备老师进行复备、定稿。切记:学案设计要体现集体智慧,有制度监督,不能搞一言堂、留一手。

三、反思感悟,再次优化学案

“下课”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反思,新思考的开始,教师要在这样的反思、调整,再反思、再调整中不断完善学案教案,为下一轮上课储备资源。所以教师要学会写教学反思,写教学反思可以和课前预设比对,发现哪些问题是学生乐于接收的,哪些问题学生不易接受,原因何在?是问题设计得不够成熟还是课堂某个环节没有把握好……如此一来,预设――反思――再预设――在反思,当反思备课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时,那么教师的教育智慧会不断增长,会设计出越来越多的符合课改要求的学案教案,几轮下来,一套优秀的、适合本人教风的学案就会应运而生。

改变师生关系,优化学案设计,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达到新的发展水平,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2]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3.3、2011.10、2010.12

高中化学教案设计篇7

生本理念高中化学自主性学案设计新课程改革不仅使自主性学案教学成为必要,也为自主性学案导学提供了课程支持。笔者结合几个案例,谈一谈如何在生本理念指导下结合新课程教材的特点,设计高中化学自主性学案。

一、生本理念下实施自主性学案导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主体与主导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3.降低新课程教学的难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新课程教材为自主性学案导学提供了客观支持。

二、当前学案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内容问题化、习题化,缺少思维内涵。

2.缺少活动设计,重视结果忽视过程。

3.缺少方法指导,自主性不高。

4.缺少问题情境,不利于激发学习欲望。

三、生本理念下高中化学自主性学案的设计

自主性学案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通过师生共同协商制定的学案。此学案能让学生参与并理解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决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长学生潜能。

笔者认为,生本理念下高中化学自主性学案应该贯穿知识、活动和方法三条主线,一个完整的自主性学案应该包括下面几个部分。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对学生的自学有很强的导向功能,明确学习任务,进行学习定向,使学生的心中有数,学习活动围绕着目标展开。学习目标要力求具体、准确。

2.重点难点。多年来,教师习惯于将教学的重点难点写在教案里,以为自己心中明确,便臆推学生也明了。致使学生主次不分,甚至出现学生背教材的现象,不仅造成了学生精力的极大浪费,也影响对所学内容掌握的程度。

3.问题情境。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知识符号,而是存在于具体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中。一定的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和促进学生情感活动,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案中的情境创设,最好能与驱动性问题的设计结合起来,通过问题驱动,不断促进学生自学。

案例1:2002年7月7日,一条船在珠江某处掉下七个金属桶。突然,一个金属桶冒起一股白烟,窜出黄色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没想到水里的东西也能着火爆炸。”一位妇女惊讶地说。还有许多未燃尽的白烟飘进旁边的公司内,这些灰白色的物体一遇到水就在水面不停地冒泡,有时甚至还突然着火……

问题:根据上述现象,结合你的经验,请对金属桶里装的物质进行合理推测,并设计验证他们的实验方案。

4.活动设计。学习活动的设计是自主性学案的主要内容,是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主要途径,可以说自主性学案就是由一系列学习活动组成的。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自主性学案的活动设计最好以教材中的活动设计为基础,将其进一步的深化和具体化。如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关于盐溶液酸碱性的原因的“活动与探究”。

案例2:关于强碱弱酸盐CH3Coona溶液显碱性的原因的探究。

自主性学案中可以设计如下问题链来引导学生探究。

①溶液显碱性的本质是什么?

②是由CH3Coona溶液中哪种离子引起的呢?

③为什么该离子会引起这种变化?

活动设计要紧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切忌遍地开花,使学生疲于应付、无法深入思考。在问题链的设计中要控制好子问题之间的跨度和问题的透明度,要防止后面子问题对前面子问题的解决的暗示作用。

5.学法指导。自主性学案导学的“导”是一种以自主性学案为中介的间接指导,教师要在认真分析学生自学中可能存的问题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学法指导,提示学习策略和参考思路,提供学习“支架”,解决学习困难。设计时要谨守“强而弗抑、牵而弗达”的原则,既要到位,又不能越位。

案例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

教学内容:

【交流讨论】现有两种白色粉末,分别是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1)用哪些化学方法可以鉴别它们?

(2)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请说出你的理由。

学法指导与提示:

(1)鉴别需要用到物质的不同性质。可通过比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找出二者的不同点。要有明显可观察的实验现象。

(2)可从现象是否明显、操作是否简捷、有无污染等方面考虑。

6.自我检测。适当的反馈和评价是有效学习必不可少的,它既能促进学生监控、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也是学生继续自主学习的动机因素。自学检测的设计是为了检测学生通过自学的达标情况,不同于课堂练习,而要紧扣教学目标,注意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不要过分追求难度、综合性。

7.归纳小结。归纳小结对一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构建所学内容的内在组织关系,通过知识的结构化促进知识的内化。在自主性学案中设计归纳小结活动,引导学生对自学的内容进行整理。教师所要思考的,是如何通过一定的形式来指导学生。各种组织策略是归纳小结最常用的方法。

设计时可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处理,如果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不强,教师可以给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变化关系,让学生填上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如果学生能力较强,则可以只给出几个知识点,其余让学生自己完成。

自主性学案设计是自主性学案导学的前提,高质量的自主性学案对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生本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自主性学案设计需要教师在生本理念和现代学习理论指导下,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精神,充分利用新课程教材的编写特点,从学生学习的视角去理解教材、分析学习过程,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每一个学习活动和学法指导。

当然,有些内容可能难于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采用自主学习方式,不必编制自主性学案。实际上,教学内容多种多样,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宜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所以不一定每节课都编写和使用自主性学案。

参考文献

[1]崔纪伟.学案教学中实施导学的实践[J].化学教学,2001,(08)

[2]林小榕.“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实验的启示[J].化学教育,2003,(04)

高中化学教案设计篇8

关键词:艺术设计史;教学方法;案例运用

引言

艺术设计史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其内容极为宽泛,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外人类设计文明的历史,涉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面对一门浩瀚而庞大的课程,手持厚重教材的学生不但要依靠图片识记丰富的作品,而且必须应对大量的文字阅读。在视觉文化时代成长的普通高校大学生对此明显表现出不适应的状况,有的甚至产生了排斥的情绪。原本饱含审美观念、设计思维和产品创造的历史成为学生眼中繁琐、枯燥的文化课,远不如实践性专业课那般有趣。最终学生以通过考核为目的,草草完成学习,艺术设计史的教学也未能完满地实现传递历史文化与设计观念的预期目的。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而复合型文化人才恰恰是文化产业领域急需的创新创业活力。拓展文化人才培养途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艺术人才的综合素质教育就成为新时期设计领域创意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在新的时期,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亟需调整,艺术设计史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鉴于此,本文将对普通高校艺术设计史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探索运用案例辅助教学的方法,加强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融合,促进学生的深层次学习,提高学习成效,以适应新时期复合型文化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艺术设计史教学中的问题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遭遇了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状况,艺术设计史教学也遇到一些困难,学生的学习成效常常领人沮丧。通过与学生、授课教师的交流、亲身的教学实践以及教学活动考察,发现艺术设计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较为突出。首先是对学生艺术设计史课程的认识存在偏差。艺术设计史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在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开拓中获得创新设计的动力源泉,为实现创新意识和设计实践技能培养奠定基础。在教学实践中,艺术设计史主要以过往的物象为线索,以观念为前提,引导学生回溯造物的优秀传统,逐渐进入认识设计价值体系形成的历史与文化语境之中,感悟设计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然而,在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中,艺术设计史几乎是独立的理论课,讲授内容及方式的理论化程度较高,导致学生未能正确理解课程的核心价值所在,在学习之始就进入认识的误区,将艺术设计史归入不适用的理论课程队列。其次是艺术设计史教学方法单一。艺术设计史教学主要采用讲述教学法,文字讲述结合图片的展示,其表现形式和特点在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在知识的传播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程度弱,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单调乏味的学习气氛中很难引导学生对设计现象进行深层次的积极思考,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设计思维。形成单一教学方式的原因很多,教学课时少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在短暂的课时内完成丰富的教学内容与任务,教学方法走向简单化。再次是艺术设计史与设计实践课程之间的关系松散。艺术设计史大多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其目的是为了铺垫设计史的基础知识,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鉴赏、审美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其中宽泛的人文、艺术传统不仅助力于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审美观念,而且作用于个人的思想,是设计创意的重要基础。遗憾的是,学生在此阶段还尚未形成对设计的认识,很难快速追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去思索各历史阶段中设计现象背后的思想观念和物质环境。进入大学三年级设计实践或四年级毕业设计阶段时,学生才幡然醒悟,原来设计创意直接与观念、思想相关联,而对艺术设计史的记忆已经淡化,从对艺术设计理论的认知中去获得设计实践的动力,有效辅助个人的设计创意已有较大的难度。最后是艺术设计史课程考核评量方式狭隘。因为教学管理需要,艺术设计史课程大多以试卷为考核方式,即要求学生记忆与背诵课程内容,答写试卷。枯燥、死板的考试方式也受到学生的抗拒,有的学生以达到最低要求为目标,并没有在记忆与背诵中深入地理解与思考设计史中那些与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设计现象和林林总总的造物中所蕴含的创造力,或者说人类在创造合理的生存形态过程中的强烈愿望。狭隘的评量考核方式无助于提高艺术设计史的学习成效。诸多教学问题的存在影响了艺术设计史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走向尴尬的境地。为了积极应对新时期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的需求,艺术设计史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在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的问题之间不断探索,并且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实践新的教学方式,本文提出在艺术设计史课程中更广泛地采用案例辅助教学的方法,转变教学现状,提升主动学习的层次,发挥艺术设计史在设计专业教学中应有的核心地位。人类设计发展的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一再认识过程中,依循着螺旋式的上升路线来逐渐完成的,艺术设计史的教学同样可以遵循如此规律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艺术设计史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在新时期,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其目的在于推动教学范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作为教学目标。艺术设计史的教学改革以此为契机,从教学方法入手,探索设计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施。在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下,自古以来就在中西方教育领域中被采用的案例教学方法依然具有独特的优势。根据艺术设计史实际教学的需要,借鉴案例教学的方法,根据教学的需要,增加案例辅助教学的课堂训练内容,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案例学习与参与中不再局限于知识点的认识与记忆,而是建立较为宽泛的设计观念。在运用案例辅助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曾经从两种途径将案例导入艺术设计史教学课堂,可分为实地案例教学和实践案例教学,获得了不同的教学成效。

(一)实地案例教学。实地案例教学是作为课堂知识讲授的延伸,突破老师在课堂展示的平面图像的局限性。将课堂地点设置在各种博物馆或艺术馆,在古今设计作品的展示现场让学生亲自去观察,以随意的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悟文化的意蕴,体味设计观念在其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例如在讲授手工业时代的设计阶段,古代夏商周至春秋战国的青铜艺术是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图片的展示,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青铜器物多样化的造型、丰富的图案设计,对设计观念方面的理解则有些难度,因为受到器物的尺寸、装饰图案的工艺表现、不同视角观看器物所获得的视觉感受、装饰意匠等因素的限制,当与器物面对面时则有可能摆脱这些限制,获取新的体会。在有青铜器物展示的博物馆,学生与老师一起面对器物进行讨论,关涉青铜器的设计观念、技术与艺术的注入、精神性以及审美要素表达等方面的问题。面对器物的讨论深化了学生的认识,也触动了学生积极阅读辅助材料的意愿。另一个实地教学案例是关于纺织品的设计。教材中对古代纺织技法的讲解让学生无所适从,既不能理解古代纺织技术的实现与演变过程,也无法从局部的纺织材料图片中体会设计的意义。在一次蜀绣博物馆的实地案例教学活动中初步改变了这一情况。场馆内异彩纷呈的蜀绣精品,琳琅满目的历代锦绣纹样,牢牢地吸引了学生探寻的目光。博物馆工作人员展示了清代蜀锦花楼木织机的操作,讲述古代手工制作蜀锦以及手工织造技艺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发展历程。学生在案例教学现场认识了蜀锦的完成要经过设计、定稿、点匠、挑花结木、装机、织造等数道复杂程序,在接下来的课程讨论中开始对古代蜀锦装饰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和实用功能的开发产生浓厚兴趣。在博物馆、艺术馆等地进行的实地案例教学延展了艺术设计史课程的内容,古代设计的历史被具体地呈现,学生的意识中初步植入了在特定社会生活与文化中系统形成的设计观念。

(二)实践案例教学。在艺术设计史与其他专业课程脱节的情况下,学生不仅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认识设计史与设计实践之间的密切关系,而且进入设计实践或毕业设计创作阶段,难以自主地将设计实践与设计史相融合。因此主张通过实践案例教学将设计实践与艺术设计史课程结合,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一个全新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既能掌握基础理论,又能结合专业方向,深化专业理论认识,真正体现设计史课程价值和意义”的教学理念早已提出,在教学实践的推行中遇到诸多困难却一直未能解决。转变既有的教学观念,将艺术设计史课程引入设计实践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艺术设计史和设计实践的教师在一小组学生中进行了实践案例教学的共同尝试,获得了一些可喜的进步。两位同学从艺术设计史讲授的汉字造字法和古代家具中获得设计灵感,在老师的鼓励与引导下将古代文化与设计创作实践结合在一起。一位同学将金文与陶瓷餐具的设计联系在一起,把汉字笔法形态和书写特点纳入设计之中。被命名为“瓷魅”的瓷器借用象形造字法,将日常餐具的造型和使用时的受力关联性与象形文字的结构结合在一起,平面的汉字由此而立体化,意在彰显汉字书写时提、拉、转、折的运笔之势,传递出汉字衍生品的造型美。汉字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造型发生着由繁到简的形态演变。如今键盘输入甚至让人们逐渐忘记了书写,忽视了汉字中的文化现象。学生在日常用品的设计上负载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力图唤起人们对汉字独特传统审美性的关注。另一位细心的学生在明清家具史的讲授中发现了锁扣丰富多样的造型和高雅艺术性,设计实践的教师乘机讲授了自己研究所发现的金属锁扣的设计意匠。学生受到启发,将其中传统的装饰元素提取出来,将这种中国原创设计的符号运用到日常产品的设计上。作品有以黄铜和木质相结合,借用家具锁扣中的葵花图案造型和装饰的烛台,透露简洁的的现代审美意趣;食物架则提取明清锁扣中的拉环作为的提手,金属材质与木质纹理的交相辉映。设计作品在形式造型法则与现代审美需求上追求协调一致,最终以金属材质的折射效果、有吉祥寓意的传统图案以及高度提炼的简洁造型共同成就了作品的节奏韵律美,在传承形式的同时也保留了其功能性,营造出传统与时尚共存的氛围。运用案例辅助艺术设计史教学的方法在实践中获得了喜人的成果,教学成效与现代设计人才培养的新倾向相一致。“设计学本质与内涵的扩延决定了设计学的人才培养观,我们主张‘知行合一’,认识只是知识的反馈,实践是对能力的评价——将认识的道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设计教育是培养另一种能力和智慧——整合‘科学与艺术’的本质,掌握着两大领域在观念、思维方法、知识与评价体系之间‘结构’上的互动方法论。”此观点更坚定了推行艺术设计史教学方法探索的步伐。余论在普通综合性大学中,因为本科评估体系的要求,不同学科中的不同课程,均采用相同的考核模式,艺术设计史课程也必须遵循考核的要求,即以试卷考核方式为主。试卷考核的评量内容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仅能从试卷表面了解学生是否记忆或理解教材中的某些知识点,而对认知是否转化为实践能力几乎无法知晓。考核评量方式的缺陷也是促使学生将艺术设计史课程与实践课程分别对待的缘由。除了试卷考试之外,以课程学习报告、读书报告、主题演讲等多样化且开放性的评量方式进行综合考核,对于提高艺术设计史的教学成效有着积极的意义。马克思在《自然辨证法》中如此写到“在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的精神话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变的和不动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20至21世纪,风起云涌的设计现象也是如此,艺术设计史对现象的叙述与阐释在发生着耐人寻味的变化。在新时期,艺术设计史课程的教学必须突破关于设计知识、设计发展历史的一般性介绍的局限,通过设计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问题的能力与素养,深度理解设计史的方法与策略,获得必要的设计史理论知识,以及指导设计实践的手段。在引导学生回溯历史与传统的过程中,实现设计观念传递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杭间.善意的设计[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9-111

[2]贾国涛.中国设计史课程教学理念与方法再探索[J].装饰.2014.(12):118-119

[3]丁楠.文化产业背景下高校复合型艺术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艺术教育.2015.(5):137-137

[4]刘琳璘.论大学素质教育与案例式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8.(12):131-133

[5]王青梅.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6):7-11

高中化学教案设计篇9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学案设计还存在诸多不足,突出体现在几个方面:有些老师编写的学案只是在教案的基础上添加了几个问题,多提几个问题就好像把课堂交给了学生;有的教师只是堆积练习,把学案设计成教学内容的习题;有些教师的学案形式内容单一,缺少阶梯性,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种种问题反映出教师在教学理念方面的落后,没有深入理解学案的功能,对于学案只是被动地实施,缺乏自我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精细化设计,题海战术违背了学案教学的初衷。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方案,学案教学要面向全体,鼓励个性,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讲求设计策略,使学案的价值获得最大程度的发挥。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此教师设计教学案必须立足于学生这一主体,必须尊重学生,给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教师要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这是设计的基本原则。我们知道学案教学在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同时为学生谋划自主学习的策略,为学生设计课堂自主学习的方案,这样就增强了备课的实用性,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的具体设计要体现出科学化和规律性,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实施细则。教师要精心安排设计好预习案,把基础知识和相对容易的问题放在预习部分,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学会阅读教材,学会圈点批注,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教师要调动学生参与意识设计好课堂探究案,用问题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练习,带着问题去与老师和同学讨论;教师要统筹谋划设计好自学检测案,通过检测,暴露学生自学中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展开讨论辅导,并进行深入训练;教师要精致谋划设计好课后巩固案,让学生在课后独立自主地完成相关的作业,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如此有目标有步骤的学案设计可以从更大的范围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学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

学案设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目标就要注意梯度发展目标,并积极拓展内容空间。高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性格、兴趣、爱好、人生观、世界观等处于成长期,因而他们个性鲜明、思想活跃。学习的主体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和学案设计的思路、内容方面必须体现出这种差距,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保护,同时在学习、思想、情感等方面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呢。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注意梯度发展原则,课前预习、课堂导学、课后巩固等要有适当的梯度效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现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用作文评价的原则来说就是要保证基础等级和力求发展等级,基础等级包括课文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字词、句法知识、写作背景、作者思想情感等相对固定的内容,每位学生都能够掌握。发展等级也就是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写作,比如作品中语句在特殊环境下的含义,对作品拓展式的阅读和探究等,这些发展层次的内容学有余力的学生去探寻。

对于拓展教师要有更明确的思路和具体可行的方法,设计学案时如何设置问题,如何处理素材等问题,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留给学生探究问题的余地,引导学生积极地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创新。语文学习中教师能够拓展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因此变得更加灵活、生动。在这一点的设计上教师要体现出足够的智慧,给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特质、不同情感倾向的学生留出发展空间。

高中化学教案设计篇10

一、在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传统的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的教学往往采用讲授法,以“教”为中心,即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提供教学资料,组织和控制教学过程。“教法”制约了“学法”,造成学生只能“照葫芦画瓢”,完全被动,使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大大下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案例教学法则通过教师采用案例引导来说明理论知识,学生通过案例的研究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深入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在电子设计中,对于同一工程可能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因此,围绕同一案例,促使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非常重要。此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对电路实例故障的思考、分析和辩论,就问题做出判断和决策,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学会学习、获得经验、启发创造、激励探索、提高能力的过程。在电子设计自动化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对于适应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求,解决课时少、容量大的矛盾,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改善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二、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中案例设计及选择的原则

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教学的起点,选择恰当的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案例也称个案、个例、事例或实例,具体来讲是指社会存在的、能够对教学中的基本理论或原理进行说明、阐述、分析以及引起争鸣讨论的行为或事件[3]。教学案例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案例操作,掌握课程中的理论、原理、操作方法、技巧等,加深对课程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掌握[4]。一般而言,在选择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的案例时应把握以下原则。

(一)针对性教师在课前要依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做到有的放矢。案例的内容要与知识点有机结合。此外,还要考虑案例在教学环节中的适用性。

(二)实效性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教师要多选用一些紧扣时代脉搏的典型事例作为关注点,这样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三)趣味性从案例内容来讲,趣味性是可读性的主要元素;从学生心理来讲,趣味性可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所选案例应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

(四)适中性案例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做到难易适当。太难的案例往往使学生因知识储备不足而无从下手,进而丧失参与的兴趣;太简单的案例,不仅降低了教学的要求,而且也无助于学生思维的锻炼。

(五)完整性案例教学不同于通常教学中的举例,其最大区别是案例具有完整性、综合性特征。

三、案例教学法实施实例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迥异并且有诸多优点的教学方法。尽管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迁移到电子设计自动化的教学中,但如果教师对此不做深入的探究,实施起来很容易陷入误区。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相对稳定的操作模式(见图1)。下面笔者以图形输入和文本输入混合设计这一教学环节为例,谈谈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一)案例设计对于这一教学环节,笔者设计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四人智力竞赛抢答器的案例。以此为契机,指导学生阅读案例要求,力求引起学生的反应,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下面的讨论、交流奠定基础。

(二)案例分析与功能分解笔者首先对相关资料用多媒体展示,引出数字电路设计过程,提出自上向下的设计思想,并用多媒体演示框图,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即以半开放式分析,指导学生从数码显示器到译码器、编码器分步设计电路[5]。这时教师要对学生提出预先设计好的问题,例如如何使译码器正确显示三号和四号选手的数码3、4,以及如何使译码器和编码器正确衔接,通过人为地在电路中设置故障,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对案例进行分析,促使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

(三)设计理论与方法讨论经过前面的“思维过程”,学生的情绪达到了亢奋状态,急需交流自己的所看、所思、所想、所惑,急需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时,笔者安排学生汇报分析结果,并组织学生评议。之后,再对案例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讲解、释疑,概括出规律性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

(四)案例综合评价,提升学习水平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经常会跟着思维惯性走,这样在认识上难免产生一些偏差。为了规避这些偏差,笔者运用多种方式从阅读案例的能力、分析案例的能力、已有经验、合作参与意识、思维拓展情况、知识迁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对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了总结、评价、反馈,促使学生查缺补漏,自我改进。

(五)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在案例学习结束后,笔者要求学生简要写一个案例学结报告。该报告中包含是否达到案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在案例的基础上是否有拓展和创新,并写出创新和拓展的内容与方案;对设计中仍然存在的困惑,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5]。而笔者在课后也及时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包括案例的选择是否合理,换成其他案例效果如何?教师的组织是否到位,学生的参与程度如何?案例分析是否深刻?讨论氛围是否和谐?评价是否科学合理?创新、不足之处分别在哪里等。这样的总结和反思具有批判性和总结性的属性,有助于使教和学双方都显得有活力,形成一种较好的良性循环。在电子设计自动化的理论授课过程中,我们实施了案例教学法,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本门课程的重点内容eDa设计软件及VHDL语言。在电子设计自动化的课程设计中同样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出了各种各样的作品。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学生在系统设计、方案论证、整机装调、选用新器件及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高,学习过电子设计自动化这门课程的学生中有多人因为熟悉了现代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及电子产品开发、设计制造、故障分析及调试维修的能力,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以及大学生桃战杯中曾获得全国一、二等奖及河南省一、二、三等奖。这类学生在毕业设计和科研中,独立工作的能力较强,有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受到了教师的欢迎和好评,在应聘时全被用人单位优选。

四、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案例教学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交互式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理论知识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案例教学法不能替代传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在课时安排上要兼顾理论讲授和案例教学,教学方法本身并不具有普遍意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性,案例教学法也不例外。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时代性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教学过程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考虑到教学方法本身的特性以及教学内容的需求。在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的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比例不能强求,要因内容不同而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必须通过课堂讲授,要注意适当的选择案例,选择合适的讨论内容。

2.案例教学法就目前的运用效果来看,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案例的合理设计,特别是内容丰富、结构新颖、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案例设计较为困难,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长期接受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模式,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于适应勤于思考,踊跃发言探讨的案例教学模式,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牢牢把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宗旨,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避免教学过程中的冷场。

3.不能将案例教学法和举例教学法混为一谈举例教学法是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在讲解理论时列举一些典型的例子来说明理论。而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师生的分析、讨论、交流,旨在发现案例中所蕴涵的基本理论或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