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护理管理计划十篇护理管理计划十篇

护理管理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3:15

护理管理计划篇1

1)带领护理单元认真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增强奉献、主动服务意识,质量、安全意识,从而促使护理质量提高。

2)以严谨态度抓好每项护理工作的全程质量管理,即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其中环节质量是重点。进一步优化apn及弹性排班,做到无缝交接,保障病人安全。

3)严格遵守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作好病区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结果达标。同时,作好随时消毒、终末消毒、日常消毒工作。

4)制定科室培训和考核计划。加强高年资护士检查和帮助新护士的工作意识,加强年轻护士业务培训,每日坚持晨会提问的学习与积累,科室每周组织一次业务学习、每月坚持科内护理大查房,以利于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与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提高护士工作实践能力。不断搜集专科理论知识,利用网络进行知识面的拓宽掌握,不断鼓励年轻护士对新知识与新技能的操作与掌握,做到理论知识扎实,操作胆大心细,不断创新同时不断完善与提升自我。

5)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各项患者安全制度与规范;如患者身份识别制度,防跌倒、防坠床等防范制度,特殊药品管理制度,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等,保障患者护理安全。

6)对病房药柜内药物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注射药、内服药、外用药严格分开放置,医嘱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核对程序且有签字,控制静脉输注流速等。主张“谁执行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管理。

7)强化执行医嘱的准确性,有疑问时及时与医生核对,并将操作过程遇到的特殊情况及时反馈与医生,以便于医疗计划的进一步完善,保证病人安全;静脉输液要求落实双核对,进行各项操作时主动向病人或家属解释取得理解和配合,在进行导尿、静脉留置针等操作时,应明确交待注意事项,防止管道滑脱,尤其注意各引流管开关是否在打开状,管道出口是否有血凝块堵塞等,各路管道均维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危,决不可掉以轻心。

8)对新调入、新毕业以及有思想情绪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交待、重点跟班,重点查房。新入院、新转入,危重、大手术后病人、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要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易疲劳时间、夜班交班时均要加强监督和管理。不断关心每一位护士的工作、生活与心理动态,及时排解各种纠结与疑惑,继续不断加强科内护理医疗文化的打造与渲染,使姐妹们在正向、温暖的氛围中健康快乐的工作、生活与成长。

护理管理计划篇2

[关键词]护理工作;风险管理;计划;降低;危害

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时刻都会出现一定的危机和风险。那么护理工作作为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更是危机四伏。通过制定医院护理工作风险管理计划,能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消除或降低危害,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始建于1949年,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康复功能于一体的省属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编制床位503张,护理人员412人,护士长24名,科护士长2名,护理部主任1名。医院护理工作职责是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优质的临床护理、健康宣教、保健服务;承担部分护理教学和全省精神专科护士培训任务等。建院60多年来,医院护理工作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宗旨,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方便、快捷的护理服务。近几年来,医院通过深化护理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持续改进护理服务,护理质量明显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医院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虽然,从整体上看医院运营状况尚好,但在医院护理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风险管理方面还不够完善,一些显性的和潜在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护理工作的发展。医院护理工作的风险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是医院质量建设、品牌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2]。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护理服务需求不断提高,患者自身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医疗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医院护理工作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不但损伤患者利益,也使医院的战略、经营活动以及医院的公众形象受损。医院领导层认为,在全面加强医院管理,努力建设闻名全国,省内一流的专科医院发展目标中,有计划地做好护理风险管理是组织进程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为此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制定了护理风险管理的相关政策。笔者作为参与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成员之一,深感责任重大,有义务为加强医院护理风险管理尽心尽力。本人在认真调研,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广泛听取护理专家和护理管理者意见基础上,制定了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建议成立由主任:业务副院长副主任: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感染科科长保卫科科长营养科科长、药剂科科长、信息科医院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科长、人事科科长各科室护士长为成员的是护理工作风险管理委员会工作目标全面加强风险管理,有效减少负性事件,竭尽全力消除或降低各种风险,及时控制、通畅快捷地应对各种风险,风险有效控制率达到90%以上。从而减轻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保障广大患者、人民群众和全体医务工作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保证医院健康运营[3],促进医院整体目标的实现和改进。职责任务是进行护理工作风险管理的统一布置,制定详细的控制计划,提交全面风险管理年度报告;审议风险管理策略和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审议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要业务流程的判断标准或判断机制,以及重大决策的风险评估报告;按照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对有重大影响的风险项目按上报程序及时上报;遇紧急问题,及时组织召开相关的会议,提出正确的处理意见。做好信息,对需要公开的风险项目及时向媒体和公众公开;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做到有效沟通,提高控制风险的能力;严格执行风险报告制度,按要求上报风险的相关情况,不得瞒报、漏报、迟报;负责医院护理工作全面风险管理的其他事项。

1风险识别和风险描述

笔者针对风险的种类、危害程度、优先次序等内容发放专家问卷50份,回收45份,有效应答率为90%。并结合查阅医院护理纠纷投诉记录和不良事件记录、广泛听取医院管理者和不同层次人员意见基础上,对风险鉴别、衡量和分析[4],识别出医院护理工作存在的几十种风险。按照风险优先级别,列出9个项目进行描述。患者安全风险:由于护理人员技术上的错误、责任心缺乏、环境设施等方面的原因,患者病情加重、意外摔伤甚至死亡。消防安全风险:科室护士长对消防安全工作重视不够,培训不利等原因,有火灾发生的可能,给医院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院内感染风险:由于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不完善,规章制度不健全、护理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差等原因,发生院内感染,使病人利益和医院声誉受损。设备使用风险:由于设备管理和实用没有严格遵守有关制度和操作程序,给患者带来伤害。药事管理风险:由于药物品种繁杂、药品名称多样化、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导致用错药等现象发生,使患者利益受损,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造成纠纷,医院的形象造成危害。食品安全风险:由于食品质量问题或者防污染不力导致食物腐败变质或污染,使患者和护理人员因食物中毒造成损害。精神科护士职业风险:由于精神病人具有攻击性,护士轮换不同的班次,饮食起居无规律以及医院内部存在重医轻护等因素,导致精神科护士工作中受到暴力攻击,疲乏倦怠,心理不平衡等,造成身体和心理的损害。人力资源风险:由于上级管理部门对医院核定的编制不足,导致护理人员紧缺,对护士培训方法不当达不到预期效果,绩效考核评价标准不符合实际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而使医院发生人力资源危机的可能。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由于护士长对科室网络安全管理不够重视,可能造成科室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崩溃或瘫痪,给患者造成不必要麻烦和损失。

2风险分析、风险矩阵量化评估方法和评估结果

以下通过风险的2个维度,即发生频率与一旦发生所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来分析,根据风险发生频率的变化,对风险发生后果严重程度进行量化,建立风险量化矩阵。

3风险管理预防和控制措施

针对以上风险,医院决策者和护理管理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风险隐患,强化风险管理,确立评价体系,纠正系统风险[5]。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应主动工作,根据所分管风险管理项目,对以下控制措施加以细化,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风险的发生。

3.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

实践证明:只有在结合法律和实践基础上不断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项工作流程,并严格执行,才能使护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的轨道,从而防范和降低各种风险的发生。

3.2加强宣传,强化职业风险意识

通过理论知识讲座,观看各级各类风险的警示教育片,宣传风险管理的益处,提高对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防范意识和紧急状况下应急处置意识,消除或降低风险的危害。

3.3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护士素质

增加培训次数,丰富培训内容,如法律法规知识、专业知识、公共卫生知识等,保证培训效果,不断提高护士的文化素质,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做好本职工作及防范风险的能力。

3.4加强人性化管理,增强护士的主人翁意识

实施人性化管理,可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护士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会有效杜绝和降低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率,规避风险。

3.5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在风险防范方面工作业绩突出,年度内无任何差错事故的护士要及时表扬和奖励,树立模范典型的带头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对工作拖拉,责任心不强,经常发生差错事故,不能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护士,根据后果的轻重程度给予说服教育、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甚至降级降职等处罚。从而达到警示、教育、激励的作用。

3.6建立风险监测、持续改进和有效沟通机制

护理工作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监测,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每月、每季度、每年都要做好监测记录,做好阶段总结和年终总结。根据风险控制效果好坏,对各项措施进行及时改进。畅通沟通渠道,加强有效沟通,强制信息报告,实时对不良事件进行。在组织实施风险控制遇到困难时,积极寻求医院的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支持,医院在必要时向上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援助。竭力将一些苗头性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预防和控制风险。

4结语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项目,一年内将使各种风险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成功率能达到95%以上,剩余风险会明显减少,有些风险会彻底消除。笔者认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项目,医院从风险管理委员会到各个风险管理小组及小组成员分别对风险管理项目实施负有领导责任、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同时会使医院职工风险意识不断增强,使各种风险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减少风险对患者、对员工、对医院的损失,提升医院的品牌和医院的公众形象,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实现医院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建设闻名全国,省内一流的专科医院发展目标起到积极而有效的促进作用。

5总结

通过制定医院护理工作风险管理计划,有利于加强领导,统一指挥,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消除或降低危害,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潘荣华.医院实施风险管理计划初探[J].临床和实验医学,2007(12):56-57.

[2]黄海.对临床医疗风险认知与管理策略的思考[J].华南国防医学,2007(3):48-51.

[3]刘兰辉.加强医疗风险管理保证医疗安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4):1.

[4]刘薇薇,刘朝杰.医务人员风险意识培训与效果评价[J].中国医院,2009(10):34-36.

护理管理计划篇3

关键词:交通运输;建设养护;整合方案

中图分类号:X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5)12-0059-01

1概述

交通运输建设养护计划管理业务整合涉及公路基础数据采集系统、养护计划管理系统、国省干线投资计划管理系统、路面养护管理系统等。需要整合公路及附属设施的基础属性数据、地图空间数据、养护基础属性数据、养护计划业务数据、建设计划业务数据,初步实现各类固定资产建设计划、高速公路养护计划、普通干线公路养护计划等各类建设和养护计划数据的联网数据共享和综合分析,提升计划工作效能,促进计划工作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整合资源,实现各类计划数据与中心数据库的定期同步交换共享和统一管理,提高数据利用效率,更好保证计划数据安全性;完善各类计划数据的检索查询及分析服务,为交通运输建设和养护计划管理决策提供支撑。

2需求分析建设养护计划管理相关业务系统分为四个层面:

1)公路GiS数据采集层。主要进行底层GiS基础数据采集,包括普通公路GiS公路与桥梁数据管理系统、普通公路GiS桥梁数据系统更新维护系统和普通公路GiS桩号系统。

2)普通公路及桥梁基础属性数据采集层。该层包括桥梁管理信息系统和公路路网结构改造工程管理系统,该层系统利用GiS基础数据进行普通公路及桥梁方面的基础数据采集,并能为建设与养护计划等业务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3)公路养护与计划业务管理层。该层系统包括普通公路计划与养护系统、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各系统在充分利用上述GiS、公路与桥梁两类数据采集层的系统所采集的基础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公路养护与计划等业务管理,同时,该层产生的业务数据作为业务基础数据提供给“交通运输统计分析监测与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

4)业务统筹整合层。该层的系统为交通运输统计分析监测与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及整合平台,该层系统通过充分利用上述三个层级系统产生的数据,实现规划、计划、统计三大核心业务“三位一体”。一方面进行相关的业务管理,同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上述四层个层级业务系统相互支撑、相互关联,一方面对计划系统得基本业务进行了有效管理,有效地规范和有序地促进了公路养护、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等管理工作。同时,采集和积累了大量基础数据,对提高计划管理工作效率与精细化、资金使用效益、养护与计划分析决策起到有效的推进和支撑作用。业务层次详见图1。

3应用平台整合方案

通过对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等各个投资计划系统进行整合,形成覆盖路面、路基、桥梁、隧道的公路建设计划与养护计划的综合性投资计划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综合系统)。综合性系统将在保留原有业务系统的基础上,新开发建设“交通运输建设与养护投资计划综合管理系统”,以便于业务人员能更方便快捷地对全省公路建设与养护投资计划的查询汇总。综合系统将借助4a平台,实现用户和系统入口的整合。应用系统总体架构见图2:

4数据资源整合方案

根据应用系统建设方案,综合系统的数据库建设内容包括:公路及附属设施基础属性数据库、公路及附属设施地图空间数据库、养护计划基础属性数据库、高速公路养护计划业务数据库、普通公路路面养护计划业务数据库、路网结构改造工程业务数据库、交通运输建设项目计划业务数据库、建设与养护计划综合业务数据库等8个部分。其中前三个为基础数据整合库,后六个为业务数据库。其中第四至七个数据库是已有业务系统的数据库,为已建设好的数据库;建设与养护计划综合业务数据库为综合系统的中心数据库,将从四个业务库中汇集投资计划数据,是需要新建设的数据库。业务数据库总体结构如图4所示。

5结语

护理管理计划篇4

一是要求养护科提前三天报季度养护计划,公司每星期上报下周养护工作计划,计划中要有施工方案以及每天的养护作业任务,分局根据上报的计划跟踪监督核查。

二是要求养护科和养护公司每星期养护巡查不少于七次,详细记录巡查中发现的路面病害和附属设施的损害情况,为养护计划提供基础数据。

三是加强对桥涵、边坡、绿化树的养护,每天不忘桥涵养护,定期整修边坡和修剪遮挡标志的行道树,在提升路容路貌的同时提高公路养护质量和水平。

四是要求养护科技术人员详细分工,明确责任,在加强日常保洁管理的同时,对小修工程进行旁站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护理管理计划篇5

一、继续加强交通工程建设。

20*年计划实施公路建设项目53个,总投资约20*3万元,其中:

1、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省道新建项目2个计7.*公里,重要县道改建项目4个计24.33公里,分别是:

1)*至武义公路武义段新建工程,长6.68公里,一级公路,总投资2.7亿元。在*市土地等工程前期工作具备条件下,武义段争取在20*年开工建设,计划年内完成投资0.8亿元。

2)44省道上松线K66+010—4*段山体滑坡整治工程,长0.4公里,二级公路,总投资987万元,计划在20*年开工、年内完工。

3)山赤线改建工程:全长约11.9公里,三级公路,路基宽8.5米,路面宽7米,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总投资5538万元,20*年11月动工建设。计划在20*年完成投资2538万元,完成一期工程建设

4)柳四线改建工程:全长4.2公里,二级公路,路基宽12米,水泥砼路面宽10.5米,设计时速60公里/小时,总投资1650万元,20*年6月开工建设。计划在20*年完成投资450万元,工程完工。

5)*线(永武线至溪郭线路口段)拓宽改造工程:全长4.23公里,一级公路,在原有道路基础上拓宽改造,路幅总宽24.5米,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总投资2686万元。计划在20*

年开工。

6)*线(*至*段)改造工程:全长4公里,二级公路,总投资1620万元,计划在20*年开工。

2、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农村公路(不含县道)建设项目25个计50公里,农村公路路面大中修项目13个计59.8公里,危桥改造项目9座计442延米。

在实施工程项目建设中,要高度重视抓好工程建设质量。正确处理好进度与质量的关系,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切实落实措施;加大现场管理力度,严把进料关、施

工程序关,保证和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产生。

二、继续深化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要进一步加强公路的管理、养护,巩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和提高现有公路的使用效益。进一步确定起“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的理念。随着交通基础设施

建设高潮的逐渐消退,交通事业已处于转型发展期,根据我县交通实际,在未来的一年,要着力在公路管护和路政管理上下足工夫。

1、抓好公路日常养护,确保公路路况稳步提高。针对我县山区公路多、公路灾害严重的特点,加强日常养护和加大公路灾害治理力度双管齐下,主抓春运保畅通、雨季保路况工作和公路养护大中修

,及时修复水毁公路,做到干线公路水毁抢修率达100%、修复率达100%,努力保持“畅、洁、绿、美、安、优”的公路通行环境。在20*年努力创建44省道文明样板路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文明公路创

建的长效机制,将文明公路创建纳入到年度考核工作之中,使创建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2、加强路政管理。严格路政执法,加强红线控制、标志标线管理、超限运输治理,及时查处各类违规违章行为,维护好路产路权,保障公路畅通。同时做到规范执法程序,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确

保无公路“三乱”发生,无行政复议变更、撤销案件和执法败诉案件,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正确率达100%。

3、继续高度重视农村公路。要继续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进一步强化对乡镇养护站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强化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工作,进一步强化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考核,促进全县农村公路

养护质量显著提高。

三、继续加大运输行业管理力度。

紧紧围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服务”的中心任务,以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优化发展环境为动力,狠抓重点、突破难点、争创亮点,推动

我县道路运输业实现新发展。据测算,计划20*年完成全社会公路运输客运量1025.61万人次、旅客周转量37653.32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和3%;货运量698.72万吨、30333.95万吨公里,分别比上

年增长4%和5%。

1、以服务企业为主要抓手,提高稽征工作效率。

1)创新服务载体。完善短信平台建设,充分运用信函、电话、手机短信等方式做好政策宣传、提醒催缴等服务,积极推广应用电子化稽查手段,提高文明执法水平;健全完善“96520”公路三乱举

报投诉机制,保障投诉渠道畅通,做到事事有回应;加强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推进文明执法,杜绝公路三乱。

2)量化处罚规范处罚行为。统一执法尺度,规范自由裁量权,对查获企业车辆的违章行为,通过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帮助企业分析原因,规范经营行为,使其更好的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

服务。

2、以服务社会为最终目的,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1)客运工作:积极开展调研,优化客运车辆结构及运行组织方式,完善道路客运网络建设,为群众乘车提供更为舒适、便利的条件,努力提高农村班车通达率;抓好城市公交规划——积极争取县建

设、城管、规划部门支持,交通各有关单位全力配合,按照县政府出台的《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若干意见》,尽快组织开展《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认真开展企业信用考核工作,

严把资质准入关,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不断推进运输服务质量提升,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及时掌握动态,做好沟通协通和矛盾化解工作,确保市场稳定。

2)出租客运工作:开展客运出租行业服务竞赛活动,促进出租车服务质量有明显提高,经营规范有序;加强行业管理,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行业稳定工作,一手抓整治,营造良好的行业经营秩序;

建立健全乘客监督体系,鼓励乘客和社会各界加强对出租车经营行为的日常监督。

3)货运方面:加快农村货运网络建设,完善区域内小件快运网络;规范联托运市场秩序,打击无证经营;加强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经营行为监督管理;抓好企业信用考核工作,引导企业规模化、规范

化发展,提高服务质量。

4)驾培方面:按期完成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换发工作;严格监督教学日志、iC卡培训计时系统使用情况,提高培训质量,促进驾培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大对违规教练车的查处力度,确保培训质量

5)维修方面:扶持农村机动车维修网络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狠抓维修质量,全面落实质量保证期制度、二级维护单证电脑打印定人送检制度,提升维修行业诚信度;规范市场秩序,重点打

击无证经营,整顿治理脏、乱、差现象,并列入长效管理机制进行落实;加强维修技术人员的培训考核,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加强对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检测行为的监督,严厉打击

出具虚假检测报告行为。

6)安全工作方面:健全完善安全管理网络,强化基础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安全意识;加强监督检查,落实整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交通事业安全发展。

7)规范行政许可方面:严格按照有关要求执行行政许可事项,及时做好一车一档的归档工作,进一步简化行政许可手续,对工业企业申请办理道路运输经营业务的,在符合许可条件的前提下,缩短

许可期限,方便群众。

3、以文明创建为活动载体,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1)强化执法人员培训。加强对全体执法人员的培训教育,强化内部管理,夯实内部基础工作,不断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尽量适应新条件下行政执法要求。

2)继续深入开展规范化中队建设和“五S”现场管理活动。在20*年完成站(队)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管理,明确中队、执法人员职责,深化工作绩效考核制度。

3)继续开展争创“五心级”服务示范窗口、“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等活动。通过创建工作促进各站、队、办事中心、处理中心、举投诉中心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增强服务意识,提

高服务质量。

护理管理计划篇6

关键词:普外科;胃管;非计划性拔管;舒适度;固定方法;健康教育

胃肠减压是普外科常见疾病(胰腺炎、肠梗阻、胃肠道手术……)重要医疗处置,普外科患者胃管的留置时间相对较长,持续胃肠减压可以减轻胃内气体、液体的留,防止胃过度膨胀,有利于防止术后吻合口瘘、促进肠功能的回复、减少胰腺分泌胰液利于胰腺炎的恢复[1]。胃肠减压在普外科疾病中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胃管的非计划性拔管有可能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反复安置胃管不但增加对患者鼻粘膜,食道、胃粘膜的损伤,而且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所以降低胃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是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也是直接关系到患者有效的治疗及康复。

1临床资料

通过对我科2013年3月~6月50例留置胃管患者50例中,其中胰腺炎15例、肠梗阻11例、胃肠道手术24例,男3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4岁、平均留管时间5~7d。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患者从患者留置胃管期间的舒适度、胃管妥善固定的方法及留置胃管期间的健康教育,患者的意识来分析患者拔管的原因。对2013年7月~11月50例留置胃管患者50例中,其中胰腺炎14例、肠梗阻13例、胃肠道手术18例,胆道手术5例、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51岁、平均留管时间4~7d。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见表1。

2结果

见表1。

3讨论

3.1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相关原因分析

3.1.1留置胃管期间患者舒适度降低留置胃管期间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其中咽部不适感100%、口渴、口干、96.1%、心里压力大73.5%、睡眠质量差49%、排痰困难30.4%、语言表达能力受限96.1%[2]留置时间越长,患者不适感越强。患者因不舒适而自行拔管;另外,胃管的材质粗硬,引起鼻腔,咽喉部干燥不适。

3.1.2胃管固定不妥当,引起胃管滑脱胃管固定的方法不妥当、固定胃管的胶布粘性差、负压器内引流液多使重力增加引起胃管滑脱。

3.1.3健康教育不到位医护人员对留置胃管患者在留置胃管期间健康教育不到位,导致患者对胃肠减压的作用及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活动翻身时对胃管的保护知识;未认识到自行把管可能引起窒息的危险性。

3.1.4患者意识状态患者意识不清,烦躁、瞻望以及睡眠期间神志恍惚易拔出胃管[3]。

3.1.5其他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够,未及时巡视病房,未及时更换松动的胶布;未及时倾倒负压器内的引流液;未及时执行拔胃管的医嘱而导致胃管滑脱或患者自行拔管。

3.2防止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措施

3.2.1安置胃管时尽量使用材质柔软的胃管,如鼻胃(肠)管。管子材质柔软,管中有导丝利于安置;置管时动作轻柔,充分胃管前端及清理鼻腔,尽量一次性置管成功,避免多次反复置管;留置胃管期间,每日给予患者口腔护理,鼻腔护理2次(给予生理盐水清洁鼻腔口腔后,石蜡油一滴滴鼻鼻腔;口灵含漱4~6次/d,自制薄荷水喷咽喉部4~6次/d。);给予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U。加生理盐水8~10ml雾化吸入2~3次/d,以稀释痰液帮助患者排痰及减轻咽喉部不适,保持口腔湿润,避免口腔鼻腔干燥及感染。

3.2.2胃管固定方法的改进使用3m透气布胶布,将胶布剪成宽1.5cm,长5cm,从下剪2.5cm分叉。用酒精脱鼻部油脂,上2.5cm贴于鼻部,下2.5cm分叉胶布分别从外向内缠绕在胃管上,胶布有一定的弹性,避免胃管固定压迫鼻腔。再备另一条宽1.5cm,长5cm的胶布,将胃管弧形固定于耳垂,用绳子将负压器固定于低于鼻部的位置。更换胶布1次/w,如胶布松动,随时更换。

3.2.3完善健康教育体系需留置胃管患者,由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留置胃管的重要性及置管时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在留置胃管期间可能出现的不适及怎样配合护士增加置管期间的舒适度;交代患者胃管的保护知识,防止翻身活动时管道折叠、受压、滑脱;交代患者拔管的注意事项,防止因自行拔管引起的窒息。

3.2.4观察患者意识状态意识不清,恍惚烦躁者,经家属同意给予保护性约束。防止意外拔管。

3.2.5加强护士留置胃管患者护理的理论及操作知识培训,加强护士责任心,建立保留胃肠减压期间护理交接班制度。班班书面床旁交接患者胃管引流是否通畅、固定是否稳妥、胃管有无受压、折叠、滑脱等。

通过对普外科患者留置胃管期间舒适度的提高,胃管方法固定的统一及健全的健康教育体系,有效的降低了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

参考文献:

[1]XuR,JiangH,ZhaoX,etal.applicationoftubegastrostomyinradicalcystectomywithilealconduit:aretrospective,comparativestudy[J].nanfangyikedaxuexuebao=JournalofSouthernmedicalUniversity,2012,32(8):1194-1196.

护理管理计划篇7

ResearchofiCUpatients’UnplannedextubationClusternursing/HUanGShu-ping,CHenwen-yang,wUping-mei,etal.//medicalinnovationofChina,2016,13(04):089-092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iCUpatients’unplannedextubationclusternursing.method:360iCUpatientsfromFebruary2013tooctober2014inourhospitalwereselectedand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eachgroupcontained180cases)accordingtotheorderofadmission.thecontrolgroupimplementedroutinecareinterventionswhiletheobservationgroupwastakenclusternursinginterventions.allthepatients’unplannedextubationeventsandcomplicationsordeathswererecorded.patientsatisfactionbetweenthetwogroupswassurveyedthroughquestionnaires,andtheself-evaluationofthetwogroups’dutynursesaswell.Result:thepatients’unplannedextubationrateoftheobservationgroupwas2.22%,which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6.70%of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2casesdied.ther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p

【Keywords】iCUpatients;Unplannedextubation;Clusterbundlednursing

First-author’saddress:theCentralpeople’sHospitalofHuizhouCity,Huizhou516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4.026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extubation,UeX)也称意外拔管,主要表现为患者未经医护人员同意而拔出导管或导管出现意外的滑落,导致导管的脱出与医护人员的不当操作有一定关联[1]。如果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有可能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患者的致死原因,引发医疗纠纷。传统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方法主要是针对患者情况及发病机制采取相应的被动预防措施,使导管护理缺乏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及全面性,不能有效避免非计划性拔管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集束化(Bundle)护理方案是指运用循证医学,将目前已证实有效的一系列操作、治疗、护理等措施集合在一起,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最好的处置。集束化护理作为主动预防措施,与传统的被动预防相比,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临床研究表明,共同实施每个护理措施比单独实施更为有效[2]。本院iCU对患者非计划性拔管进行的集束化护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360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身上至少存在1根导管,如导尿管、引流管、胃管或者静脉留置针等;(2)患者入住iCU的时间超过1d。整个研究均在患者知情同意下进行,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主要疾病、插管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在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前,指定专业人士对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对iCU的全体护理人员采取统一措施及标准要求。将导管拔脱的相关危险因素设为评估表中的项目,通过制定风险评估表全面评估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度,对危险度不同的患者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包括入室前访视、床头悬挂“防脱管等级”标志、妥善固定导管、合适体位、适当约束、合理使用镇静药物、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加强巡视及查房、观察药物副作用、告知患者及家属管道留置的必要性及用途、心理护理等。具体表现在:(1)由于不同iCU患者关于非计划性拔管存在的危险因素不尽相同,当班的护理人员需要依据患者的舒适程度、意识状态、年龄、配合程度、导管数目以及可能存在的高危拔管时段进行有效的评估。特别是对于中夜班的护士而言,应该对患者可能存在的拔管风险具备预见性,做好相应的防护用品准备。(2)由于iCU患者均随身伴有较多的导管,严重的病情加之较差的身体舒适度,可能会引起患者的不配合。为此,当患者处于清楚意识状态时,当班护士需要做好相应的解释沟通,应向患者介绍清楚关于每根导管的作用、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非计划拔管会带来的后果,力争取得患者的配合,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可以请求家属的协助。而针对意识状态不清晰的患者,不但要做好约束护理工作,还需要及时与家属取得联系,进行沟通,向家属讲解约束的重要性、方法、患者的配合程度、危险因素以及当前存在的管道防护困难等,尽可能得到家属的理解,一旦有非计划拔管事件的发生,由于已经事先告知了家属,便能使其理解iCU中存在的护理难题,对护理工作给予谅解。(3)在管道安全护理工作中除了责任心,还需要相应的技术作为支撑,为此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具备预见性的护理意识。(4)虽然iCU患者的护理均属于特级,但护士责任心的差异在巡视与防护的环节中也导致了不同的执行力。为此有必要加大惩罚与教育力度,进而引导护士思想觉悟性的提高,令护士意识到重视患者安全管理的重要性。(5)在利用改良技术对患者的导管进行固定时,还应当考虑固定后是否有利于患者翻身、坐起等活动,为此需要对导管进行妥善的固定。(6)对患者的约束,应当依据患者的病情做出相应的调整,保持合理有效的约束,避免过度约束。由于iCU患者的意识处于模糊的状态,难以联想到躁动患者在挣脱和自解约束带的能力,虽然对过度约束进行了排除,但还是需要勤检查、勤巡视、勤调整来保证有效的约束。(7)非计划性拔管一般的发生时段在中夜班或者人力缺乏时,为此护士长需要针对患者的病情与护士的护理能力水平,做出合理的调班,保持护士的性格、资历以及互助程度上的合理搭配。在交接班中,护士长需向低年资护理人员说明本班的重点防范对象、事项以及解决途径,必要时增加人力。(8)在经过所有宣教、约束之后,若患者依然处于躁动状态,则需要采取镇静措施,但要避免过度镇静,仅仅使患者保持安静,达到服从指令、易于唤醒的目的即可。

1.3观察指标及评价对所有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进行记录,出现1次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算作1例,统计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例数。对非计划性拔管而导致的并发症或者死亡情况进行统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满意、较满意、较不满意、不满意4个等级。采用百分制,对两组患者中的护士进行自我评价,包括对工作的自我满意度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分数越高说明护士自我评价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字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进行,当p

2结果

2.1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并发症和死亡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自行拔管3例,意外脱落1例,其中1例出现并发症,无患者死亡,非计划性拔管率2.22%;对照组自行拔管7例,意外脱落5例,其中7例出现并发症,并且4例死亡,非计划性拔管率6.67%。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满意度评价观察组患者满意96例,较满意61例,较不满意18例,不满意5例,满意度97.22%;对照组满意49例,较满意76例,较不满意34例,不满意21例,满意度88.33%。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的护士自我评价观察组的护士对工作的自我满意度评分为(96.25±3.8)分,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评分(95.86±3.6)分;对照组分别为(87.26±2.50)分、(88.35±2.90)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非计划性拔管是当前iCU治疗中护士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对iCU的医疗护理存在严重的威胁。近几年来有关文献报道,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0.3%[3]。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后,在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会有所延长,加大拔管和再置管的难度,对局部造成再次损伤,增加患者痛苦,加大感染的可能性,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4]。针对这种情况,有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比如实施“根因分析法”来对此事件进行防范,以及制定集束化护理措施[5]。本研究针对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采取了集束化护理措施,在防范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事件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与患者的自身因素有一定的关联,大部分出现自行拔管的患者属于高龄阶段。由于老年人情绪相对容易变化、性格较为固执,且对于置管缺乏适应,再加之侵入性置管会给老年患者的心灵以及躯体带来创伤性的打击,容易导致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6]。iCU患者也可能会由于意识障碍,在烦躁不安的情况下出现四肢或者躯干的过度活动而造成无意识性拔管。患者夜间中枢神经敏感性降低,容易发生神志恍惚,进而导致拔管行为出现。也有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患者的身体遭受约束之后容易出现身心疲惫,易怒、气恼的情绪容易爆发,患者的行为会失去理智,使iCU患者的躁动增加进而导致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出现[7-8]。导管本身会对非计划性拔管有一定的影响,患者会因各类插管的束缚出现不适,比如气管插管者会出现咽痛、鼻、口的不适应,感觉有异物或者堵塞的存在;留置尿管会使患者出现尿痛、尿急的不适应感;胃管容易出现咽部恶心、肿痛[9-10]。相关研究者发现,集束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合理化排班制,加强了在巡视过程中的防护,对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约束,降低了患者自行拔管的概率,进而也会对患者由于非计划性拔管而导致并发症与死亡率有所降低[11-12]。本次研究也发现,在对患者的约束中,依据患者的病情做出相应的调整,保持合理有效的约束,避免过度约束,可明显降低自行拔管的几率,最终只有1例患者有并发症的出现。这也可能是因为集束化护理措施实施之后,安全教育和防范方面也随之加强,同时护士长针对患者的病情与护士的护理能力水平,进行了合理的排班,保持护士的性格、资历以及互助程度上的合理搭配。在交接班中,护士长对低年资护理人员就本班的重点防范对象和注意事项以及解决途径进行解释说明,在必要的情况下增加了一定的人力。在此过程中,当发现患者有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也能够相应的及时采取措施,进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死亡率。

非计划性拔管也可能是滑落所致,经口气管、胃管的固定胶布或者固定贴,容易因患者的口腔分泌物和汗液的污染失去黏性,进而不能较好的固定;也可能由于气管插管充气不足、气囊漏气、在放气时出现因外力作用而导致的脱落。一些深静脉置管的敷料或者缝线脱落后,若未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重新固定,也易致管的脱落[13-14]。本次研究发现,在集束化护理过程中,利用改良技术对患者的导管进行固定后,出现意外脱落的患者仅为1例。

护理管理计划篇8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7.268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插管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引起。导管的意外拔除已成为iCU中常见问题,国外报道其发生率占置管患者3%~16%。有资料表明,意外拔管后需要重新置管的患者病死率达25%,插管重置病死率明显高于计划性拔管的患者,积极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对iCU的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现将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资料原因分析及护理防范对策分述如下。

临床资料

2009~2010年收治留置各种管道的危重患者3286例,其中置胃管2768例,气管插管1545例,置尿管2846例,置引流管1085例,中心静脉置管2534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02例(3.1%),其中胃管48例(1.7%),气管插管25例(1.6%),尿管18例(0.6%),引流管7例(0.6%),中心静脉置管4例(0.15%)。

原因分析

置管不适:患者因各种插管持续束缚而被迫卧床,并由此产生种种不适,如气管插管、胃管对咽喉黏膜的刺激和局部压迫使咽部肿痛、恶心,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患者存在暂时性语言障碍,自己的想法及身体的不适无法与医护人员交流,因而出现烦躁、不配合治疗护理,甚至自行拔除各种管道。

置管方式及种类:在非计划拔管中气管插管、胃管重置率高。意外脱管的几率:胃管>气管插管>尿管>引流管>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固定方式欠妥:目前临床常规采用的各种导管固定方法为胶带缠绕、扁布带打结、透明贴、缝线固定。胃管、经口气管插管的导管固定贴或胶带易被患者的汗液、口腔分泌物污染而失去黏性,发生固定不牢;扁布带固定胃管、气管插管时常因患者头颈部活动而变得松脱;气管插管气囊漏气、充气不足、放气期间易在外力作用下致导管脱落;中心静脉插管、引流管未用缝线固定,以至患者活动时在较强的外力作用下脱出。

未及时持续使用镇静剂:有资料表明,未及时持续使用镇静剂的患者自行拔管率高。如气管插管患者因导管对咽喉壁黏膜的刺激和局部压迫、失声而感到恐惧,头颈部活动受限及护患沟通障碍而自行拔管。大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因麻醉未清醒、伤口疼痛、口咽干燥、留置导管不适等原因处于躁动状态,易自行拔管,或因患者躁动时两手无意识乱抓,而拔除术口引流管等。

未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iCU患者可能因各种原因导致意识障碍,烦躁不安而无意识的拔管。对有拔管倾向的患者,如术后麻醉未清醒、言语表达不清的高龄患者、对留置导管极不耐受者,未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限制患者活动,从而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医疗护理操作不当: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未妥善固定好导管。如进行口腔护理、吸痰或翻身更换时,动作过猛致导管被牵拉过度而脱出。

健康宣教不到位:iCU患者因病情重,护士往往忽视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患者对全身各种管道留置的意义认识不足。因而缺乏对自身所置管道的自我保护意识,常因不适自行拔管或自我活动时不慎意外脱管[1]。

护理防范对策

相关知识的培训:是降低意外拔管率行之有效的方法。①认识培训:意外拔管的概念、常见的意外拔管原因、意外拔管的危害;②评估技巧培训:患者意识状态的评估,患者意志力的评估,患者以往经历的评估(是否有过插管,是否发生过意外拔管),危重患者常见的心理需求评估;③护理对策培训:导管固定技巧,护患沟通技巧,镇静剂的应用,以往拔管后病情的正确评估及应急处理常规[2]。

意外脱管危险因素的评估: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管道固定情况、耐受程度,不同部位置管对患者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选择适当插管方式及有效的导管固定方法:经鼻气管插管与经口气管插管相比,前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对某些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或需较长时间气管插管的患者,尽可能选用经鼻气管插管,因经口气管插管内导管在支气管内有高度活动性,使患者感觉不适;而经鼻气管插管管径小,对咽喉部的刺激小,患者易于接受,且不影响进食、进水;导尿管的固定采用生理盐水充满气囊比注入空气不易脱管,还可以在使用胶布固定导管,防止气囊塌瘪所致脱管。

及时有效的肢体约束:气管插管的患者清醒时护理人员在充分评估置管患者耐受程度的基础上,对有拔管倾向或曾有拔管行为的患者在缺乏监管时给予约束肢体,并经常检查其可靠性。交换及特殊检查需松解约束时应扶持患者双手,以防意外拔管。

合理使用镇静剂:对需长期留置气管插管的患者及术后留置各种导管躁动患者,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如异丙酚,咪达唑仑等),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减少呼吸肌做功而有利于治疗。

规范护理操作程序:制定有关导管护理操作的步骤流程及注意事项,在护理操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3]。由于夜间护理人员相对减少,护士给患者翻身时应注意技巧,防止不慎脱管。

加强心理护理与宣教: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应加强宣教,讲解其所置导管的意义及脱管的危害,床上活动的注意事项[4]。老年患者情绪变化无常,置管不适使患者处于易激惹状态,有效的触摸能安抚患者的情绪;对于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或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可将患者常见问题做成文字卡片或图案卡片拿给患者看,指出所需要项目,加强沟通。

参考文献

1金晶,金信淑,尚志,等.老年谵妄精神障碍的辨别[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2,21(2):78-79.

2秦红.iCU患者自行拔管的危险因素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8):53.

护理管理计划篇9

【关键词】强化护理;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3)35-0108-01

本院于2011年2月开始将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extubation,UeX)的预防和护理作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0例行气管插管超过24h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住院行气管插管超过24h的400例患者,男264例,女136例,年龄29~78岁,平均(53.6±24.5)岁,所有患者均排除精神障碍类疾病。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5~11分,平均(7.9±2.9)分;机械通气时间25~95h,平均(59.9±24.9)h。机械通气原因:呼吸衰竭120例,重症肺炎90例,脑血管意外损伤45例,重度脓毒症休克患者49例,其他重症手术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合理遵医嘱使用镇静剂、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强化护理流程操作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强化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强化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护理人员必须需通过三级护理查房、案例分析讨论、学习班等形式开展培训,主要针对护理人员对UeX的理论知识、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评估要点、护理对策和应急干预措施等,总结相关领域失败的护理经验等。

1.2.2建立并严格实施护理组长责任制度本科室护士长必须由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娴熟操作技能的护士担任,建立并严格实施护理组长责任制度,选取代班组长,确定全天候三班护理制度,每班人员交接前必须详细移交当前护理阶段的病情进展评估资料,由代班组长负责确认。

1.2.3科学合理安排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将其科学合理的分级,制定更加人性化的护理策略,科学调整人员作息时间。对于危重症患者或在UeX发生的高位时间段如中午、清晨等可以适当增加值班人员。

1.2.4对护理进行动态评分考察讨论并制定UeX评估表,其内容涵盖GCS评分、apaCHeⅡ评分、Ramsay镇静程度评分、拔管史、治疗依从性等,每项分为三个等次,共计15分,确定评分超过10分或GCS评分超过8分或apaCHeⅡ评分超过10分者为需特殊护理高危患者。每班交接时必须提供评分结果,由带班组长确认。

1.2.5强化患者的行为训练针对神志清醒具有较好依从性的患者实施强化的行为训练方案,指导其加强腹式呼吸,练习呼吸操,坚持锻炼,2~3次/d,20~30min/d,增强其呼吸肌的功能,强化肺功能。

1.2.6严密监测患者拔管指征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心肺功能康复情况、血氧指数等,汇总后制定个性化的撤机计划。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统计患者UeX发生情况及高危时间段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2结果

两组UeX发生情况比较,总发生率和高危时间段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UeX发生情况比较例(%)

3讨论

本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iCU气管插管患者实施强化护理干预策略,如对护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建立并严格实施护理组长责任制度,科学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对护理进行动态评分考察,强化患者的行为训练,严密监测患者拔管指征等,通过强化护理干预后,与未实施强化护理干预组比较,观察组UeX总发生率和高危时间段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毛丽洁,郑秀云,赵思思,等.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特征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1,18(1):49-51.

护理管理计划篇10

关键词:食管癌;胃管非计划性拔出;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胃管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未达到拔管指征的患者自行将胃管拔出,或医务人员由于操作不当引起胃管脱出[1]。食管癌术后临床上放置胃管时间一般为5~7d,其目的在于通过胃肠减压将胃液及胃内容物吸出,有利于预防吻合口瘘,胃排空障碍及减少胸内胃对呼吸循环影响[2]。食管癌由于术后创伤大、置管率高、基础疾病多、病程长等特点,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相对较多。非计划性拔管可造成患者病情加重及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威胁其生命。如何有效预防胃管非计划性拔出的发生,促进患者全面快速康复,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是食管癌术后护理的重要问题之一。我科2013年1月~12月共发生8例食管癌根治术后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出,本文就食管癌术后胃管非计划性拔出的原因进行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3年1月~12月我科发生8例在全麻下行食管癌根治术后留置胃管的非计划性拔出,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64~78岁,8例均为患者自行拔出。

2原因分析

2.1医护工作者健康宣教不到位患者和家属对管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知识,心里重视程度不够,家属警惕心不强,往往忽略了患者的拔管风险意识。

2.2年龄原因林蕾蕾[3]认为高龄患者循环功能差,呼吸频率降低,大脑缺血缺氧,对异物刺激敏感性高。同时对管道的适应性差和对不适的敏感性高,易产生一过性认识混乱而发生拔管行为。

2.3胃管固定不妥当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常规用胶布固定于鼻翼,管道活动度大,患者鼻翼部皮脂腺分泌丰富使固定的胶布失去黏性,往往易在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擦口鼻时发生脱出。

2.4基础护理不到位食管癌术后由于胃管留置时间长,口咽部干燥以及定植菌的繁殖,同时管道长时间刺激鼻咽部,使鼻咽部充血红肿疼痛分泌物增多。患者常常难以忍受,自行拔出胃管。

2.5时间因素患者夜间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呼吸频率降低,肺泡通气不足,二氧化碳潴留,血氧饱和度较清醒时低,易出现头痛、烦躁、幻觉等精神障碍。刘远金[4]等发现夜间成为意外拔管的高危时段自行拔管几率明显高于白天。同时在浅睡眠的朦胧状态,患者的行为可不经过大脑皮质的控制,拔管是患者本身缓解不适的反应。本组8例患者均在拔管的高危时段(23:00~02:00、06:00~08:00)意外拔管。

2.6疼痛因食管癌手术切口长,术中牵拉面积大,术后伤口疼痛使患者烦躁不安,加重了患者的拔管意识,患者易自行将胃管拔出。

2.7护士巡视病房不及时不能有效的杜绝隐患,胃管脱出经常发生在夜间,而夜间值班护士人少,忙于治疗或由于疏忽,未能及时观察处理而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2.8频繁咳嗽食管癌术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频繁导致恶心呕吐,将胃管呛出。

2.9医疗护理操作中的疏忽护士在进行口腔护理、吸痰或翻身更换等护理操作中不谨慎也易发生胃管的脱出。

3护理对策

3.1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同时加强对重点时间、重点人员、重点环节的管理。

3.2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和交流沟通在术前对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有效的交流沟通,消除患者恐惧、紧张心理。术前1d通过护患交流,让患者了解胃肠减压的作用,可能出现不适及应对方法。以及胃管脱出的严重性,拔管的时间及指征。特别是在术后患者意识清醒的第一时间告知其各种管道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3.3妥善固定胃管胃管先用胶布缠绕,再将胶布固定于鼻翼,擦干脸上的汗渍、油渍后,再用胶布固定于同侧脸部。另系一根棉带拴紧胃管固定于头部,可使胃管固定更为稳固。并每日更换固定胶布。同时将负压器用细线固定于患者衣扣上。

3.4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处理术后麻醉围清醒期是重要的生理功能全面恢复时期,也是诸多意外容易发生的时期[5]。合理安排治疗护理,减少对患者的打扰,保证患者充分的休息。对于出现精神症状的患者,遵医嘱及时使用镇静药,特别是在夜间值班人员少的情况下,应做好患者易拔管的高危时段(23:00~02:00、06:00~08:00)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和阻止患者的拔管行为。

3.5加强基础护理尤其是口鼻腔护理及时清洁口鼻腔及咽喉壁分泌物,保持患者的口鼻腔及咽喉部清洁舒适。针对咽喉部干痒疼痛的患者嘱其少说话,减少吞咽频率。

3.6适当使用镇静剂、镇痛剂术后伤口疼痛易使患者产生焦虑、躁动不安,术后有效镇痛是外科手术快速康复的理念。及时使用镇痛剂缓解患者的不适,使患者顺利渡过躁动期。减少自行拔管的概率。

3.7加强巡视经常巡视患者及时发现患者有无拔管意向。做好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工作,提高陪伴对患者管道的管理能力从而减少意外拔管。

3.8规范护理操作程序要求护士在给患者做各项操作时注意技巧,动作轻柔,防止胃管被牵拉脱出。同时,作好胃管标识,对发生非计划性拔管高危险患者提高警惕,给予床旁警示标志。

4结论

食管癌术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有医、护、患等多方面的主、客观因素,可引起患者病情恶化及危及生命,给医疗纠纷留下隐患。所以,只有做好胃管患者的护理和有效的干预措施,才能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确保护理工作安全。

参考文献:

[1]朱红平.胃肠术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护理对策[J].心理医生.2011.9.(9):1264

[2]李文忠.罗仕云.吴坚等.食管癌ivor-lewis手术腹腔镜管状胃制作探讨[J].西部医学.2012.11.24(11):2170.

[3]林蕾蕾,严美琼.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08.8(5):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