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消费税改革方向十篇消费税改革方向十篇

消费税改革方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3:27

消费税改革方向篇1

关键词:消费税;改革;方向和内容;作用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我国的消费税收入随之增长,为我国的税收收入做出了很大贡献。我国的消费税从开始出现发展到现在经历过几次改革,前几次大多都是对一些商品新征消费税,新增一些税目或者提高一些商品的消费税税率,或者对一些商品降低税率。最近新的一次消费税受到广大人民的密切关注,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这次消费税改革的方向是主要针对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产品、高档消费品以及高档服务,将它们纳入消费税征收的范围,改革还会将一些不适合继续征收消费税的产品从应税品目中剔除。原来的消费税只在商品的生产加工和出口环节进行征收,而改革之后征收环节将会转移到零售环节。

一、新一轮消费税改革的相关背景

1994年,我国正式建立了消费税制度,是我国消费税改革历史上一次根本性的变革,此后我国开始征收消费税。当时,消费税的税目按照不同的消费品划分为11个税目。自1994年建立了消费税制度并开始征收消费税以来,消费税制度并没有很大的改变,包括税目和税率都没有变化。

直到2006年,对消费税制度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改革。这次改革增加了几个税目,同时取消了对护肤护发品、汽车轮胎、酒精等几个税目,增加了一些其他的税目,比如成品油,实木地板、一次性筷子、高档手表、高尔夫球及球具等等。还针对一些商品的税率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使得消费税制度更加优化和完善,对我国的税收起到更大的作用。

2008年和2009年,我国首先对一部分乘用车的消费税率进行了适当的提高,然后又对成品油的税费进行了相应

的调整。

2015年,我国又增加了一个消费税税目即涂料。截止到2016年,我国消费税的征收税目增加到15个。

我国的税收结构正在经历着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税收项目增速放慢,消费税成为我国税收的主力,增速比较大,所以对消费税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完善我国消费税制度,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为我国的财政收入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新一轮消费税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消费税对我国的财政税收收入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增加财政收入,而且能够正确引导人们的消费方向,调节人们的收入分配。在消费税的不断发展中也在不断进行着改革,每一次的改革都是为了适应经济的不断发展,也是为了不断完善我国的消费税制度。由于我国的税收结构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所以说新一轮的消费税改革势在必行,也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的新常态,引导人们的生产和消费,解决在发展过程中消费税制度出现的一些问题。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消费税的改革方向将会是:首先是调整一些商品的税率。比如烟酒类消费品的税率可能会适当增加,而对于化妆品来说,税率将会减免。其中化妆品的税率从1994年规定的30%之后,这么多次改革都没有再对化妆品的税率进行调整,此次的消费税改革,可能⒒妆品区分为一般化妆品和高档化妆品,而对于一般化妆品可能将会取消征收消费税。其次,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对高能耗、高污染产品、部分高档消费品以及部分服务进行征收,与此同时还会将一些不适合继续征收消费税的商品从税目中剔除。

其实,回首我国的历次消费税改革,大致的改革方向都是为了扩大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在前几次改革中有个别税目一开始有但后来被取消。但是在后来的几次改革,越来越多的商品被征收消费税,而很少有商品被取消征收消费税。

三、新一轮消费税改革的作用

我国消费税从建立开始经历了数次改革,目的就是为了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消费税也逐渐成为我国税收的主力,新一轮消费税改革主要是针对之前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调整,能够为我国的财政收入做出更大的贡献,调整人们的消费结构,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

(一)引导人们合理消费,升级消费结构

这次消费税改革主要是对烟酒等消费品和化妆品的税率进行调整。另外,改革还涉及到对成品油的税率进行调整,适当的提高汽油、柴油等成品油的消费税率,同时,对高能耗、高污染及高档消费品和服务进行征税,适当的扩大了征税范围。这些改革措施都会对人们的日常消费产生了一些影响,能够引导人们消费更加合理化。由于烟酒等消费品的税率进行适当地提高后,人们可能会减少对这方面的支出,尤其烟类产品的减少不仅对个人而且对环境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此外,对一些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产品进行征税,鼓励人们对低能耗产品的消费,能够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并合理利用资源,促进我国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我国的经济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

(二)消费税改革能改善我国的财政收入

根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的几大税源,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等几种重要的税种在近些年的收入情况都不是很理想,近几年的增速都比较小,甚至会出现负增长的情况,2015年我国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速度只有0.8%,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的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0.1%和8.6%。令人吃惊的是,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竟然出现负增长,而且高达-13.2%。与之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消费税收入和个人所得税收入,在2015年都有很高的增长率,同比增长速度分别高达18.4%和16.8%。这就有力的表明了我国的消费税对我国的税收收入具有很大的作用。进行消费税改革将会更好的保持消费税良好的增长势头,更能保证我国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三)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

我国的消费税制度从建立到现在经历了几次改革,其实都是为了不断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改善并解决原来的消费税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的税收制度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18个税种,消费税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税种,近些年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它最近一些年的增长势头越来越好,对我国的财政收入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此时继续进行消费税的改革,将会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由于其他的一些税种也在不断进行着改革,比如对增值税进行“营改增”改革等举措,消费税只有进行适应时代经济的改革才能使我国的整个税收系统得到全面的升级和发展。我国有了完善的税收制度才能更好的实施税收政策,不断增加我国的财政收入,才更有利于人们的生活。

四、结语

消费税改革是我国税收制度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关系到我国的财政收入,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新一轮消费税改革备受关注,其改革方向决定了改革内容,进而决定了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政府财政的收入。本文通过介绍我国历次的消费税改革历史,以及最新一轮消费税改革的背景、方向及内容,进一步分析了消费税改革对人们的影响,对我国财政收入的影响。当然消费税改革还是处在进行时,需要进行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所以我们还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发现需要改善的问题,让消费税更好的为我国的财政收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宪,谢剑波.消费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兼论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我国消费税改革[J].财会研究,2012(23):19-23.

[2]魏娜.从国际发展趋势看我国消费税改革[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08):159-160.

[3]尹唯佳.我国烟草消费税改革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4]范仙婷.从征税范围调整谈消费税改革[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消费税改革方向篇2

8月28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作“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谈及下一步消费税改革方向时,首次提出调整消费税征收环节。

这是官方首次在消费税改革方向上提出“调整消费税征收环节”,意味着消费税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正在进行中,而细则将逐步向外界透露。不过,范围如何调整、事权如何划分、如何调动改革相关方的积极性等都依然未知。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禹奎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实施步骤,预计消费税调整方案将在10月份出台,消费税可能成为地方税的主税种。这其中的原因是营业税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当前的财税体制改革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收入格局大体不变。为了保持地方政府的收入,在增值税中央地方分享方法不宜继续采用、而房产税的收入规模过小的前提下,消费税成为地方主体税种,成为了一个权宜之计。

从扩围开始

随着“营改增”的推进,中山大学财税系主任林江认为,下一步深化财税改革的突破口在于消费税扩围。

禹奎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我国的消费税是在增值税普遍课征的基础上,出于收入和调节目标进行的选择性征收。体现调节目标的消费品,包括过度消费对健康不利的烟酒,高能耗的小汽车、摩托车,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成品油,属于高档或奢侈品的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游艇、高档手表、高尔夫球及球具等等,这些项目是在普遍课征增值税的同时课征的。

“据我所知,很多国家也都是这个模式,只不过选择应税消费品对象和范围各有不同。日本的消费税是普遍课征,但其实质与我们所说的增值税一样,名字不同。有些国家的地方政府会在商品零售环节普遍课征一道税,主要是出于筹集财政收入目标,比如美国多数州课征的销售税。”禹奎说。

消费税是从国外引进的舶来品,曾经以货物税、商品流通税、工商统一税、工商税以及产品税、增值税等形式存在或成为这些税种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1993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消费税才成为一个税种。

在设立之初,包括烟、酒及酒精、化妆品、护肤护发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焰火、汽油、柴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等11大类消费品。2006年,在征税范围上新增了游艇、高尔夫球及球具、贵金属、镶嵌宝石钻石的高档手表、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以及成品油等税目,剔除了洗发水、浴液等普通护肤护发品税目,并提高了化妆品税率。2009年又提高了卷烟级应税成品油的消费税率。

消费税经过两次调整之后,引导理性环保消费的理念已经确立,但依然存在部分“缺位”,比如电池、臭氧损耗物质、塑料袋、化肥、一次性餐具等高污染产品,高档皮革、貂皮大衣、私人飞机等高档消费品。而另一方面,对于部分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的商品又存在过度征收,如摩托车、啤酒、黄酒等。

禹奎认为,按照财税体制改革方案的说法,要加强消费税的调节功能,那就应该把高污染、高能耗和奢饰品进一步纳入征收范围,对限制消费的项目适用更高的税率,而对原先出于收入考虑的汽车轮胎,以及已经不属于奢侈品的化妆品,从消费税课税范围中排除。

或改为地方税种

“将消费税移到终端消费环节征收,并设置成为价外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倪红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她已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上述建议。据悉,这个改革方向是在改变消费税征收环节的同时,将消费税由中央税种改为地方税种。

林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提高税率,只是一种改良,要彻底改革消费税,就应该对消费税进行普征,变为销售税。如果改成地方税,在消费和零售环节征收的话,地方政府要能把全国的消费者都吸引到本地来,而不是仅仅把项目争取过来就行了,这就可以改变全国各地争相上项目的投资饥渴症。这是经济工作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

消费税目前是中央主导的税种,在生产环节征收,禹奎说:“如果要满足作为地方主体税种的要求,可能需要把征收环节后移,比如在零售环节,由实际消费地来征收。”

禹奎指出,目前选择性课征的消费税,适用差别税率,调节功能为主。从税种属性上看,更适合作为中央税。如果未来交给地方,征税环节后移会提高征管成本,当然国外有一些征管手段可以借鉴,但各国国情不同,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导致税收环境差异巨大,如何既确保税收不流失,同时又减轻地方政府以及纳税人的行为扭曲,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消费税改革方向篇3

农村税费改革的阶段性成效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00年到2003年,改革内容是取消针对农民的一切收费项目,调整农业税税率,实行农业税及农业税附加的政策。中央确定的农村税费改革主要思路是,“三项取消”、“两项调整”和“一项改革”,即取消乡统筹费、农村教育筹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屠宰税,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为了保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成功进行,防止农民负担的反弹,中央财政向由中央认定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省市区连续进行财政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实践证明是富有成效的。

改革的第二阶段是从2004年开始。国务院决定5年内取消农业税,当年对黑龙江、吉林两省先行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对河北等11个粮食主产省、区农业税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其余省份农业税税率降低1个百分点,农业税附加同步降低,沿海及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进行免征农业税试点。另外,中央还规定从2004年开始取消农业特产税。为了支持当年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中央又将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增加到510亿元。2004年实行取消农业特产税、部分地区免征农业税、降低农业税税率政策后,全国农民由此又减轻负担294亿元。

农村税费改革的政治、经济影响,不亚于当年的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它从制度上开始动摇了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造就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基础,其政治和经济意义都是空前的。

当前农村税费改革遇到的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确实减轻了农民负担,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

一是乡村两级收入减少而支出不变甚至还有增加,使得基层组织运转面临着困难。在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尽管有中央财政的巨大转移支付,但不足以弥补乡村财政因改革引起的收支缺口。在行政经费支出压力下,个别已经实行了税费改革的农村地区,又向农民征收新的税费。今年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加大力度,又使一些地区基层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压力增大,财政收支缺口扩大。因此,个别地区为了填补财政漏洞,维持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仍以各种隐性方式变相向农民收费,重新加重农民负担。这说明农民减负的基础并不牢固,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政策机制亟待完善。个别地区顶风向农民收费,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干扰了党中央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顺利实行,影响了农业税收减免政策的实际效果,造成新的干群关系紧张。

二是乡村两级长期形成的沉重债务难以消化。当前我国乡村两级的债务主要是由过去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农村道路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举办乡镇企业、小康村达标等积累起来的。改革前,这些集体债务只能通过“三提五统”和向农民摊派来偿还,而现在乡村两级不得再向农民乱收费,历史沉淀下的集体债务就落到了乡村两级政权身上。根据农业部调查,2001年我国乡级债务已经达到1776亿元,平均每个乡镇债务达400万元,典型乡镇超过1000万元,村级债务规模平均每个行政村从1990年到2002年累计超过100万元。如此庞大的历史债务沉淀,既是农村税费进一步改革的障碍,也是乡村管理机构改革的难题。

三是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出现严重缺位。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三提五统”经费和对农民的集资摊派来解决,尽管这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还有来源。税费改革以后,取消“三提五统”,实行一事一议制度,进一步免征或降低农业税,使得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乡村道路、饮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资金的保障。由谁负责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是当前农村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四是农村税费改革缺乏相关配套改革的有力支撑,使得其在改革进程中没有牢固的制度基础。不断膨胀的县乡机构就像一口永远填不满的“”,不断吞食着农村的经济资源。从1994年到2000年,全国县乡财政供养人员增加了708万人,总人数达到2959万人,再加上73.5万个村民委员会的300多万基层干部,很显然,如果乡村机构和冗员减不下来,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就很难保得住。还有,在县一级中,2002年全国县级事业单位有39.5万个,职工1712万人。庞大的事业单位无论从机构数量还是从从业人员看,都是现行财政收支体制难以支撑的,这些单位随时都有向农民收费的强大动力。对这些单位不进行改革,农民负担就始终有反弹的危险。

改革农村税费体制的新政策思路

农村税费改革要想取得彻底成功,既要依赖自身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深化,也要有其他改革措施的配套。当前,农村改革已经到了必须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阶段,任何单项改革的“单兵作战”,都很难取得预期效果。

一是必须坚持继续降低农业税率的政策。今年,实行免征或降低农业税、取消农业特产税已经使农业税(含特产税)减少了290多亿元,按照2003年的两税总额计算,还剩130多亿元,再加上80多亿元的农业税附加,总计约220亿元,我国完全有条件全部取消农业税。

二是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要落实对农业、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将国民收入分配向农业和农村倾斜,通过调整财政资金和国债资金投资重点,大力增加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从长期来看,国家要彻底改革目前城乡二元的公共物品供给政策,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从以农民为主逐渐变成以各级政府财政为主,让农民在公共物品享用上能够获得最基本的国民待遇。

三是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以县级政府管理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农村义务教育管理职责上收到县一级后,对于农村义务教育办公经费和教师工资,要纳入到财政预算之内,要保障经费来源,中央和省级政府必须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的专项转移支付,以确保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和公共医疗卫生运行不受影响。

四是加快推进县乡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切实精简县乡以及农村的管理机构和财政供养人员。在积极推进县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还要认真研究我国现行行政管理层级过多的问题,寻找改革途径和办法,减少行政管理层级,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有条件的地区可学习浙江省的经验,改“市管县”为省直管,下一步先让市级层次弱化,然后再来取消市级政府层次。必须尽快改革乡镇政府,取消乡镇级政府机构,取消乡镇级财政设置,将财权和事权上划到县,压缩编制,裁减工作人员,让其改称乡镇公所,使其成为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鉴于我国地区差异比较大的特点,东部地区县可以划小,由几个镇可以合并成县级层次;中西部地区有些区域也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情,将县扩大或缩小。村级基层组织也要改革,思路是能合并村的就合并,不能合并的要压缩村委会成员,这样可以减少管理环节,节约财政成本,并能从体制上避免基层政府向农民加重各种税费负担。

五是清理乡村债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乡村债务是由政府公共物品供给缺位造成的,中央和省级政府应承担更大的清偿责任。按照制止新债、搞清旧债、分类处理、逐步消化的思路解决乡村债务问题。只有合理科学地解决好乡村债务问题,才能为进一步农村税费改革扫清障碍。

消费税改革方向篇4

关键词: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经济学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自2000年3月启动以来,取得了积极的阶段性成果,但同时也引致了不少问题。许多学者认为从我国农村税费改革所引致的问题来看,认为我国并不适合取消农业税。然而2004年2月8日,中央下达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即“一号文件”,提出中央财政将拿出396亿元用于转移支付来支持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县乡机构调整等配套改革。中央如此大力度的进行农村税费改革是否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做支撑呢?本文试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寻找改革的支点,并指明改革深化的方向,论证其可行性。

从经济资源最优配置理论来看,农业亟需财政扶持

从经济资源在农业和非农业部门之间的配置来看,非农产业的投入小、产出大,而农业部门的投入大、产出小;经济资源从非农业部门向农业部门转移的成本比较高,而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成本相对更低。

在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下,理性的经济人必然会选择将经济资源投资到投入小产出大的非农产业而不会投资到投入大产出小的农业,其结果将会导致农业投入不足,阻碍农业的发展。农业作为一个基础产业,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市场失效的情况下,就必须由政府向农业投入各种经济资源来扶持农业的发展。然而,从我国情况来看,长期以来我国对农业实行的财政政策不是扶持,而是索取。我国的这种国民分配关系导致农业投入进一步下降,经济资源严重浪费,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造成农民负担日益沉重。而要改变现状,实现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就必须改革目前这种国民分配的方式,调整我国的财政政策,增加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当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免征农业税,取消向农民征收的各种苛捐杂税,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国民收入向城市倾斜的分配政策,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从效应理论来看,取消农村税费能顺应税制和经济发展

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征税而在商品抉择、劳动投入等方面作出的反应,包括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种。

首先,从税收的收入效应对纳税人商品抉择的影响来说,由于国家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不得不减少商品的购买,居于一个较低的消费水平,这就是收入效应对纳税人商品抉择的影响。我国农民本来就居于一个较低的收入水平,政府征收各种税费更使得农民的可支配收入进一步减少。在收入效应的作用下,农民只有减少生产资料和各种高档消费品的购买,维持自身最基本的生存消费水平,这不仅严重影响到农业的再投入和农村消费市场的开发,而且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和我国内需的扩大,不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国民经济的增长。1998年,我国占人口总数70%的农业人口其消费份额却仅占全国消费总额的40%,这正是我国需求不足的结构性特征。

其次,从替代效应对劳动投入的影响来说,由于经营非农产业如进城打工、做生意等都无须缴纳大量的农业税费,而从事农业生产不仅收益低,还要承担大量的生产资料成本、市场风险和各种税费,因此,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农民也越来越多的将自己的劳动投入到非农产业中去,从而使得农村大量土地弃耕抛荒。

根据以上两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单独对农民征收农业税等农村税费不仅会影响农业的再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使得社会遭受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了国家征收的税费,造成了经济资源的浪费和全社会经济效益的降低,实在是得不偿失。因此,取消单独对农村征收的税费,消除农业税收在全民分配中的累退效应,既是改革我国二元税制,建立城乡统一的现代税制的要求,又是拉动农村消费市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依据消费函数理论,税费改革能有效拉动国内需求

依据宏观经济学的横截面消费函数,在一定时期收入水平不同的家庭在消费与储蓄之间分配收入的情况是不同的,其中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低,而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也就是说,低收入者每增加1元收入所带来的消费要多于高收入者。将这一理论应用于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必然是前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后者。此外,根据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如果居民增加的收入是持久性收入,那么就可能把增加的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而不是储蓄。税费改革对农民负担的减轻实际上是农民可支配收入的一种增加,并且这种增加不是暂时性的,而是永久性的。因此,按照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农民将会把这部分增加的持久性收入大部分用于消费,而不是储蓄。根据以上理论,从宏观经济来分析,我国进行税费改革,将会有效的促进农村消费市场的繁荣,拉动国内需求的增长。

从当前我国内需不足的情况来看,其主要原因就是农村居民消费不足。我国有9亿多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70%,但是至今仍未能成为国民消费的主导力量。究其根源,不是农民没有消费需求,而是农民没有多余的可支配收入来消费。据统计,目前我国80%的农民基本上都已经解决了自身的温饱问题,开始倾向于消费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高档消费品,而且人均纯收入每增长1%,每百人洗衣机、电冰箱和电视机年末拥有量将分别增长3.23%、4.43%和3.86%。因此,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手中的可支配收入,农村消费市场将会呈现出巨大的潜力。

根据制度经济学原理,农村税费改革要与配套政策同时推进

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是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两种。强制性变迁是指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并实现的一种制度安排的替代和变更。我国当前的税费改革就属于一种强制性的社会变迁。这种制度变迁在对社会集团之间的利益进行调整时,总是以减少某一集团的利益为代价来增加另一集团利益,因此,容易造成不同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尖锐。此时,如果不对利益受损的集团进行相应的补偿,新制度的推行就可能被延期,甚至可能最终被取消。税费改革虽然增加了农民利益,但同时也损害了基层政府的利益。在这场自上而下制度变迁中,改革的主导力量是政府,基层政府更是站在农村税费改革的第一线。如果不对利益受损的基层政府进行补偿,基层政府就不可能真心支持改革。而且即使目前农民负担确实有所减轻,改革结束后,基层政府仍然可能通过其他渠道来增加农民负担,弥补改革中所遭受的损失,最终导致农民负担反弹,落入历史上著名的“黄宗羲定律”陷阱。根据张德元2003年8月在安徽省农村的调研发现,税费改革以后,安徽农村出现了税收任务分级下压的“逼税”现象。为了完成税收任务,基层干部挖空心思通过“反推倒算”,提高“常年产量”,增加“农林特产税”等方法来增加农业税收,使得农民负担越减越重。因此,单一调整分配领域必然会遭到受损利益集团的抵制,最终导致改革延期,甚至夭折。要保证改革顺利进行,就必须把减轻农民负担看作一项系统工程,在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的同时及时跟进各项配套改革。

综上所述,改革我国的财税体制势在必行。且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做依托,其最终目标不只是取消农业税,而是建立城乡统一的税收体制。虽然,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和阻力,但是不能因此就对改革产生怀疑。只要坚定改革的信念,注意改革的方式方法,及时弥补受损集团的利益,整体推进其他配套政策,就一定能够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2.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

3.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农业投入与财税政策[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4.谭秋成.农村税费改革:放弃还是完善[J].中国农村经济,2001

消费税改革方向篇5

关键词:燃油税改革;经济学角度;效益分析

一、燃油税改革的发展过程

所谓燃油税是指把传统的养路费、公路客运附加费、公路运输管理费、航道养护费以及地方用于公路、水路、城市道路维护和建设方面的部分行政性收费通过赋税的形式体现在油品销售价格中的税种,是国际上通行的通过经济杠杆促进节油的政策。纵观中国燃油税改革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的大事件如图1所示。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是2008年12月5日由中国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公告,就《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改革方案在不提高现行成品油价格的前提下,将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其他成品油单位税额相应提高,该事件表明了中国燃油税改革真正开始向实处落实。

二、燃油税改革的经济学分析

根据经济学基本原理,征收燃油税势必会涉及到税负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分摊问题,税负的分摊受双方的价格需求弹性影响,并且与价格需求弹性呈反比变化。很显然,能源商品的需求弹性是较低的,尤其在短期内,价格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影响就更小了,即消费者在此次的燃油税税负分摊中将要负担较大的份额。具体的税负分摊问题如图2所示。

在图2中,假设政府就燃油征收一定量的税t,则供给曲线由S0向S1左移,左移的垂直距离刚好等于t;市场活动量则由Q1下降为Q2。在这种情形下,消费者消费燃油时支付p1的价格,而卖者得到p2的价格,p0则是没有税收的价格。从图2中可知,在这种情形下,不论燃油税t是向生产厂商(包括经销商)征收还是向消费者征收,最终结果是消费者负担(p1-p0)*Q1的税收,生产者承担(p0-p2)*Q1的税负。可见,由于供求弹性的不同,消费者燃油税税负分摊中将要负担较大的份额,从而使需求者使用油料的成本大幅上升,加剧其负担。

我们对于燃油税的经济效益分析不能够单纯从油价的变化上予以分析,而应当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比较。因为在燃油税征收之前还需要征收养路费等费用,而且这些费用是单独列出的,不能够自油价上予以反映的。开征前消费者的支出=养路费+油费;开征后消费者的支出=油价(包含燃油税)。具体分析如图3所示。

图3中C1线代表开征燃油税之前的消费者用油支出线,C2代表开征燃油税之后的消费者用油支出线。从图3可以知,C1和C2有一个交点p,此处表明征税前后的消费者的支出相等;在p点的左侧征税后消费者的支出相对较低,在p点的右侧征税前消费者的支出相对较低。这样在现实中,燃油税的征收必然会影响消费者消费决策。消费者往往会将其消费行为与油价成本挂钩,减少不必要的燃油支出,努力实现个人收益的最大化。所以征收燃油税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小燃油的消耗,减轻道路的拥挤,减少空气污染。

三、结论

综上可知,燃油税的征收有如下的好处:一是燃油税的征收体现了公平税负的原则,促使消费者对于拥有量进行优化选择,从而有利于节约能源,避免交通拥挤的状况。二是可以抑制公路中不合理收费的现象。燃油税由国家出台专门法律,税务部门专门征收,减少现行的公路收费由多部门收取的多种弊端。三是有利于保障石油进口和国家能源安全。开征燃油税可以减少石油的消费,有利于引导国民的节能。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此次征收燃油税是个明智之举。

参考文献:

1、熊鹰.关于征收燃油税的若干问题[J].河北交通科技,2006(1).

2、方正言.燃油税改革再次吹响“集结号[J]”.中国科技投资,2008(11).

3、孙雷,岳平虏.燃油税出台风声再起[J].运输经理世界,2008(8).

4、王琳.燃油税错过了多少机会[J].经济研究参考,2008(6).

消费税改革方向篇6

论文摘要:燃油税的出台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对它寄于厚望,就是因为它体现了一种社会公平和进步,也意味着政府对于市场规律的尊重。如果燃油税改革最终没有蟹动利益集团的“奶酪”,则有违燃油税改革的初衷和其本身的公平合理性。明确燃油税改革的意义和原则,在各种方案中比较、选择合适的对策,对燃油税的“出生”将有所帮助。

所谓燃油税,即将现今普遍征收的养路费和其他费用合并成燃油税,通过法律约定整合各部门间的利益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和基础设施开支。显而易见,燃油税的推广将使车辆的使用成本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先前不同车辆间几乎一视同仁的养路费、车船使用税等固定支出,将被燃油税所取代。燃油税的开征能够体现公平和效率,当前在国外许多国家都早已开征。

我国开征燃油税,从1994年被第一次提出,至今已有15年。1999年通过的《公路法》修正案,将开征燃油税正式列入法案,由此提升到法律层面。随后出台的《交通和车辆税费改革实施方案》,对我国燃油税的纳税人、纳税环节等都做了明确规定。然而,当燃油税的推出看起来顺理成章的时候,却再搁浅。

时至今日,国内有关部门的官员对燃油税的实施不断“放风”,“择机开征燃油税”的说法已经整整讲了1o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并引起国内相关专家学者的广泛探讨和研究。但燃油税却始终只见曙光,不见13出。

2008年11月20日,国家发改委网站的一则消息称:国家正抓紧完善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实施燃油税费改革问题。这标志着“择机开征”了10多年的燃油税的正式出台已进入了倒计时。

一、燃油税实施的现实意义

燃油税就是在汽、柴油等成品油价格中再加上一定比例的税额,用于对公共资源使用的补偿。在资源i3益短缺,污染不断加剧的今天,燃油税同时兼备了节能环保的作用。我国燃油税的实施,更有着经济和社会的多重意义。

1.可以替代原来按车一刀切的养路费。燃油税实施后解决了养路费定额收费的弊端,实行多用油多付钱,少用油少付钱原则,体现了公平性和合理性。同时,燃油税的出台可以促使消费者选购小型节能的车型,从而推动汽车制造行业重视小排量车的开发,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从根本上减少石油资源的消耗和使用中的污染。

2.可以过多过杂的各种公路、桥梁收费。通过费改税,让各种收费统一明确、公开透明,避免收费中的违法行为和开支中的腐败现象。同时,还能提高收费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此外,由于减少了征收环节,也精简了管理机构。

3.可以解决以往各个收费道口因排队交费而造成的拥堵现象。撤销公路上的收费站后,保持了道路畅通,节省了时间成本和不必要的燃料消耗。从更深层次来说,也改善了投资环境。

4.可以将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燃油税实施后,使国内外油价更具可比性,价差更为清晰,石油企业也没有理由再以国内不含燃油税的油价与国外含税油价相比而拓展牟取暴利的空间。政府可以以此为契机,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理顺油品价格。

正因为燃油税承载着如此重任,才让人们翘首以待。然而,随着燃油税改革方案的逐渐清晰,燃油税改革并未朝着公众期盼的方向行进。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交通部等部门在研究同步取消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的同时,还研究决定撤销政府还贷二级以下公路的收费站点,高速公路收费却不在考虑之列。这意味着过路费、过桥费仍将继续收取。燃油税改革的性质从“费改税”演变为“费加税”,引起了社会对燃油税改革方案的质疑。

过路费、过桥费不取消的原因,据媒体消息,是有人提出为了防止出现海南试点中产生的“反弹效应”——即人们在买了小排量汽车之后,开车的机会更多,因为过路和过桥不再加收费用,这有悖于节能减排。还有人做了进一步解释:如果高速路不收费,大家很可能会选择都往高速路跑,高速就可能变成低速,所以高速收费是有偿服务。由此得出结论:“将过路、过桥费与燃油税分开是合理的”。

如果这种理由能成立的话,顺着这个思路,今后汽车将会愈来愈多,为了保证高速路的畅通,收费站应该永久保留下去。君不见,每一个收费站就是一个拥堵点。全世界130多个国家实施燃油税,没有什么收费站,高速路好像也没有堵到哪儿去,难道国内收费站一撤销就会堵成一团?再说即使高速路不收费后出现车流量增加的情况,那也是改革初期的短暂现象,过了适应期就会逐渐恢复正常,海南的实践也已证明了这一点。因此,这种说法其实就是要坚持收取过路、过桥费继续牟取部门利益的托辞。有些部门已经习惯了不公平政策带给他们的优厚福利待遇,燃油税的推出,将撼动这些部门的利益,理所当然的不会拱手相让。改革的难点就在这里,改革的意义也更大。

二,燃油税改革的基本原则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油价目前已经降至每桶50美元左右,而且在今后一、二年内很可能会在低位徘徊,这给我国燃油税的出台提供了难得的良机。开征燃油税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也已具备,关键是如何使燃油税的改革方案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为此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体现社会公平和进步。燃油税的实施是大势所趋,应放弃部门利益的博弈,冲破本位主义的羁绊,站在全局的高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把好事办好。政府决策部门应认识到,燃油税的出台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对它寄予厚望,就是因为它体现了一种社会公平和进步,也意味着政府对市场规律的尊重。如果燃油税改革最终没有触动利益集团的利益,则有违燃油税改革的初衷和其本身的公平合理性。一项改革虽然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但它起码应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和希望,也应有利于社会的文明和发展。

2.一与国际接轨。就燃油税改革的本质来说,过路、过桥费应该在开征燃油税后同步取消,这也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普遍的做法。我国收费公路的出现,主要是国家财力有限,公路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结果,已经暴露出种种弊端,在国家财政好转以后,应努力改变这种局面。改革应具备战略眼光,方案设计尽量一步到位,不要再给乱收费留下缺口和尾巴。有关方面必须意识到,撤销公路收费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晚撤不如早撤。事实上,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公路收费是一把双刃剑,在创收的同时也遏制了消费,增加了企业负担,吓跑了投资商。因此,近年来主动要求撤销公路收费站的不在少数。

3.不增加消费者负担。改革方案设计和燃油税率的确定,都应遵循总体上不增加消费者负担这一原则。目前国内油价居高不下,与国际油价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利润空间。石油垄断企业往往追涨不追跌,应通过完善价格形成机制逐步理顺油价,尽快改变这种不合理现象。考虑到消费者和企业的承受能力,加税后的油价与目前的市场价应该基本持平或略有提高,并随国际市场油价水平变化和供求关系及时调整,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和税收手段的调节作用,实现燃油税改革的预定目标。

4.坚持公开透明。燃油税作为一项公共政策,改革方案应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让公众参与讨论,可以采用听证会、网络等形式,广泛听取公众的呼声和建议,让改革方案充分反映民情,表达民意,使之更加完善和更具公众基础。燃油税征收的对象是有车的消费者,作为纳税人,他们理应有知情权和话语权。在改革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无疑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障碍,甚至阻力,但只要把这些情况和难处如实地告诉公众,就会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也便于政策的顺利推进,纳税人也会心甘情愿地交税。

三燃油税改革的对策选择

1.改革性质:“费改税”与“费加税”。公路道路属于公共产品,应由政府买单,并以税收方式补偿。公众对燃油税的期盼,是建立在取消一切其他收费基础之上的。倘若过路费、过桥费最终没有进入“费改税”的范围之内,那么此次燃油税改革至少可以说是不彻底的,也是不完整的。公众希望看到的是一次彻底的“费改税”,而不是半拉子式的“费加税”。即使目前全部取消公路收费有一定困难,但也不因有难而不为,决策者应具战略眼光,全面规划,实施,制定圳行的时间表,让公众看到政府改革的坚定决心和执政为民的具体行动。

2.税率设定:30%与50%。目前,消费者最关心的是燃油税实施以后开车支出的变化,舆论大多也围绕30%与50%的税率进行猜测和讨论。燃油税改革税率过低不利于公路建设资金的筹措,也达不到节能环保的目的,过高则会加重消费者负担,对经济发展也会造成影响。根据我国国情和现阶段的经济形势,以总体上不加重消费者负担为原则,燃油税实施初期宜低不宜高,加税后的油价应在目前油价的基础上加20%比较合适,即略高于现行油价。以后可根据实施效果再作适当调整,避免对经济社会产生大的冲击。

3.成本补偿:补贴与涨价。燃油税实施以后,油价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对农业、渔业等弱势产业以及公共交通等行业产生较大影响。由于这些产业部门承受能力较差,高油价将直接增加其生产成本,国家应给予补贴。其他行业部门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出租车、铁路、航空等可以适当提价,更多的应按市场规律,通过内部消化和涨价的方式补偿。

4.人员安置:3o万与13亿。在对待30万公路收费人员的安置问题上,只要有勇气下决心就不难解决。当年国有企业改革许多行业下岗工人的人数远远超过现在的收费人员,通过转岗分流也都解决了就业问题。如果现在不解决的话,随着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数年后收费人员的人数可能出现几何级数的增长,等到以后处理就更加困难。任何一次改革都是一次利益的再分配,3o万人的利益和13亿人的利益相比,孰大孰小一目了然。

5.配套措施:产业调整和公务车改革。燃油税的实施,可以减少消费者不必要的用车,更多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缓解道路交通的压力。从长远来看,要解决目前道路拥堵的状况,除了国家加大公路建设的力度外,还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有效降低能耗,公路货运就会大幅度降低。同时,要对长期存在的公务车制度进行改革,用节省下来的一部分资金投入公路建设。关键是政府对权力制约和向腐败开刀的决心。

参考文献

消费税改革方向篇7

关键词:消费税;税制改革;征税范围;税率

一、消费税的历史与现状

消费税是一个古老的税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自西汉汉武帝以后实行了酒榷制度,即酒专卖制度。公元前81年,汉昭帝为避免酒的专卖与商人争利,于是改专卖为征税,每升酒征税四文钱,这是中国最早的消费税。现代意义的消费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843年,英国率先试行了消费税,当时的不少学者额手称庆为之叫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说:“每个人都公平的为自己所用的物品付税,国家没有被私人的奢侈浪费而滥用。”之后,消费税慢慢在欧洲确立了主导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征收的货物税、商品流通税、工商统一税、工商税以及产品税、增值税中对一些消费品如烟、酒、化妆品等设计了较高的税率,都具有对消费品课税的性质。我国现行的消费税是1994年税制改革时建立起来的,选择了11大类特殊消费品作为征税对象,目的在于调节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促进节能减排,保证财政收入。1994年消费税税目税率的设置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1994年消费税税目税率

此后我国陆续进行过多次消费税的改革,包括调整了烟产品的税率,下调了护肤护发品的税率,将卷烟和白酒改为复合计税,调整了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和税率结构等等,在此着重回顾最近两次的消费税改革。2006年的消费税改革调整了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和税率,将原来的11大类应税消费品增加到14个,具体调整内容见表2。2009年的消费税改革,先是于1月1日起提高了成品油的单位税额,将汽油、石脑油、溶剂油、油的单位税额由每升0.2元提高到每升1.0元;将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的单位税额由每升0.1元提高到每升0.8元。后又于5月1日起年调整了烟产品的计税价格,分别提高了甲类卷烟、乙类卷烟和雪茄烟的消费税税率,依次调整为56%、36%和36%,另外在卷烟批发环节加征一道从价税,税率为5%。

表22006年消费税调整内容

随着我国消费税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消费税收入逐年增长,国内消费税收入2011年为6988.73亿元,2012年为7872.14亿元,同比增长了13.5%,与上年增速基本持平,占2012年税收总收入的7.8%。其中,卷烟、酒和贵重首饰等消费品的增幅明显,同比分别增长了17.8%、16.9%和13.2%。虽然消费税收入逐年增长,但是消费的基本格局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消费税制度与其对消费方向和节能减排等方面调节作用的实现仍存在一定差距,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结构必将发生显著变化,对人们理性消费的正确引导、超前消费的有所抑制以及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等的调节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因此研究如何进一步改革消费税对于更好地发挥其特殊调节作用以及完善消费税制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行消费税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征税范围上“越位”与“缺位”并存。我国现行的消费税共设置有14个税目,其所属征税类别以及征税目的如下表所示:

表3我国现行消费税税目

现行消费税的征税范围界定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现象,即“越位”与“缺位”并存。“越位”主要体现在把某些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也列入了消费税的征税范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过去被认为的一些“奢侈消费”现在已变得司空见惯,“旧时王谢堂前燕”也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如果还对这些消费品征收消费税显然不合时宜,例如普通化妆品已成为生活必需品[3],而中低端白酒的消费也十分普遍,对其征收消费税,显然已经失去了原有的调节意义,反而还会增加消费者的负担,不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而对于汽车轮胎、酒精中的工业酒精和医用酒精等生产资料也征收消费税必然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缺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列入现行消费税征税范围的高档奢侈品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还有很多近年来新增的具有奢侈品消费和中高端消费性质的消费品如私人飞机、名贵裘皮、高端手袋等未被纳入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同时还有一些价格畸高或者容易引发社会问题的不健康的休闲娱乐项目例如高档私人会所、高级夜总会、游艺厅、网吧等等也未被纳入征税范围,不利于正确引导消费方向。二是现行消费税征税范围中体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税目比较少,在这方面能够发挥的作用也极其有限,应该考虑将部分高能耗、重污染和属于稀缺资源的消费品如含磷洗涤用品、铅蓄电池、煤炭制品、一次性木材产品等纳入征税范围。三是一些不规范甚至是不道德的行为未被列入消费税的征税范围,例如私搭乱建、违规停车、不遵章守法而导致的交通拥堵等问题已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有损市容市貌甚至是国家形象。将这些行为也列入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例如在英国伦敦的主城区就设置有类似消费税性质的拥挤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税制建设的成功经验可以作为我们税制改革的有益借鉴。

2.税率设计有偏差,结构不合理。我国现行消费税税率如下表所示:

表4现行消费税税率形式

现行的消费税税率形式多样,档次有别,有利于对不同的消费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节,但是目前的税率还不够优化,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税率结构不合理。部分高能耗、重污染、高消费以及资源类产品税率较低,而一些生活必需品则税率偏高,例如小汽车和摩托车既消耗石油资源,又污染环境,原本应该采用高税率,小汽车和摩托车都是按照排气量划分税率档次的,但是小汽车适用的最高税率不过40%,摩托车则仅为10%,这样的税负水平与它们的能源消耗以及污染程度不成正比;又如作为奢侈品的高档手表税率为20%,高端消费高尔夫球及球具、游艇等税率为10%,而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的化妆品税率却为30%,这显然不尽合理,不利于消费税发挥在抑制超前消费、引导理性消费方面的调节作用;再如木制一次性筷子、成品油等资源类税目的现行税率偏低,原本设置这类资源品税目就是为了保护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和再生周期比较长的森林资源,但是应对之课以重税方能效果显著,目前的资源类消费品税负水平对于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二是税率设计不够优化,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小汽车、摩托车和游艇同属高能耗消费品,对这些产品征收消费税主要是为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但是这三者的税负水平却存在明显的差异与不合理,这主要归咎于税率设计上的偏差。首先小汽车、摩托车都是按照排气量分设了税率档次,但是游艇却只采用了一档10%的税率,税率明显偏低而且也没有按照排气量划分税率档次,这显然不合理,游艇不仅耗费石油资源属于高能耗消费品,同时也属于高端消费项目,对其也应按排气量设置税率档次,而且高排量游艇至少设计与高排量小汽车相当的税负水平。其次摩托车根据排气量分设两档税率,排气量在250毫升(含250毫升,下同)以下的摩托车消费税税率为3%,超过250毫升的税率为10%,而排气量在1.0升(含1.0升)以下的乘用车消费税税率却是1%,比排气量250毫升摩托车的税率还低了2个百分点,对于这两者采用的税率标准存在明显差异,这种税率设计上的偏差有悖于税负公平的原则,也不利于消费税节能环保作用的发挥。再次啤酒和黄酒两个税目至今仍采用1994年设置的定额税率标准,并没有根据经济的发展和价格的变化进行相应地调整,而定额税率本身缺乏弹性,不会随着价格的提高相应的增加税收收入,这必然会削弱消费税对消费的引导作用和对财政收入的组织功能。

3.征税环节单一,为规避纳税提供可乘之机。现行消费税的大部分税目(除卷烟在生产和批发环节都征税,金银首饰、钻石及钻石饰品在零售环节征税)都选择在生产领域征税(生产环节、委托加工环节及进口环节),而且本着税不重征的原则,在其后的流通环节不再重复征收。选择生产环节作为税款的缴纳环节,征收管理的难度相对较小,便于税款在首个生产流通环节就及时入库。但是仅在生产环节征税使得消费者在消费时无法真正体会到税负的影响,从而不利于消费税引导理性消费功能的发挥,同时也为关联企业利用转移定价方式规避纳税提供了可乘之机。譬如大多数白酒生产企业都设有自己的销售公司,其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转移定价策略的运用,规避在生产环节缴纳的消费税,从而导致税款的流失。

三、关于消费税改革的几点建议

1.有增有减、适当扩大征税范围。消费税的征税范围调整应结合经济发展与国情需要做到与时俱进,有增有减,甚至形成动态调整机制,纠正“越位”,弥补“缺位”。纠正“越位”应将一些过去被认为带有中高端消费特征但现在已经普及的消费品、目前消费普遍的消费品以及一些属于生产资料的产品从消费税征税范围中剔除,比如取消对普通化妆品和中低端白酒的征税;只对酒精中的食用酒精继续征收消费税,取消对工业酒精和医用酒精征税;取消对汽车轮胎中的公共汽车、无轨电车以及部分专用车辆的轮胎征税。取消对已成为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品征税,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从而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并且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取消对部分生产资料征税,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弥补“缺位”应首先将一些近年来新增的具有奢侈品消费和中高端消费性质的商品纳入征税范围,开设“奢侈品”税目,下设私人飞机、娱乐性帆船、名贵裘皮、高端手袋、高端保健品、高档化妆品、高档服饰、高档住宅、高档家具、高档电子产品等子目,同时将现行消费税税目中的高档手表、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高尔夫球及球具、游艇等归并到“奢侈品”税目下;其次将某些消费价格畸高或者容易引发社会问题的不健康的消费行为纳入征税范围,开设“高档及不健康消费行为”税目,下设高档私人会所、高级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网球场、滑雪场、高档餐饮、美容院、游艺厅、网吧、酒吧等子目。对上述奢侈品、高档消费行为以及不健康的消费行为征税,有利于矫正超前消费、奢侈消费以及不健康消费等错误的消费行为,引领理性、健康的消费方向,倡导面向全体公民的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再次可以考虑将部分重污染、高能耗和稀缺资源产品纳入消费税的征税范围,以更好地促进节能减排、维护生态环境。可以考虑增设煤炭及煤炭制品、化肥、农药、含磷洗涤用品、污染电池以及一次性用品税目,在污染电池税目下分设铅蓄电池和镍镉电池两个子目,在一次性用品税目下分设一次性口杯、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餐盒等子目,把现行税目一次性筷子归并到该税目下。再次将一些不规范甚至是不道德的行为纳入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开设“特殊行为”税目,下设私搭乱建、违规停车、不遵章守法而导致的交通拥堵等子目,以更好地增强行为规范,维护社会秩序,建设美丽家园。

2.调整税率结构,优化税率设计。消费税税率改革的总体思路为:合理调整税率结构,科学优化税率设计。首先应将部分高能耗、重污染、高消费以及资源类产品的税率适当提高,而将一些生活必需品的税率适当降低,以确保税率结构合理。譬如对于一些有污染的消费品可以根据环境污染的相关指标物的含量来设置税率,对于一些资源类消费品可以根据该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运用范围设置合适的税率,但是对于严重污染和资源稀缺的消费品应该课以重税,从而加强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作用,而对化妆品等已成为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品,应适当降低税率,甚至取消征税。其次,应进一步优化税率设计,尽量减少税率设计与实际情况的偏差。首先应将现有税目游艇的税率按照排气量分设税率档次,对于大排量的游艇应设计与大排量小汽车相当的税负水平,可以考虑将大排量游艇的消费税税率设在25%-40%;而新设的私人飞机等高能耗、高消费税目可以参照游艇的设计思路进行,税率也应在25%以上。其次协调摩托车与小汽车适用税率标准的差异,将排气量为250毫升(含250毫升)以下的摩托车消费税税率调低至1%,而将排气量250毫升以上的税率调低至5%。再次,啤酒和黄酒现在的价格与1994年相比已经上涨了数倍,所以当时制定的单位税额也需相应的上调,笔者建议不要一步到位,而是循序渐进的调整,先增加一倍为宜。当然对于采用定额税率的税目,单纯的提高标准不如与价格建立联动机制,从而充分释放消费税对消费的引导功效。

3.优化征税环节设计。根据前述分析,对于在生产环节征税的优势和弊端,完全可以扬长避短,即继续保留在生产环节征税的做法,但是对于需要限制生产和消费的消费品如烟、酒等,可以考虑仿照卷烟在生产和批发两道环节都征税的设计,拓宽消费税的征税环节,选择在生产环节和批发或者零售环节都征收的办法,从而防止关联企业利用转移定价规避纳税。而对于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焰火、高档手表等税目可以考虑改在零售环节征税,使消费者对于征税的影响更能有切身的体会,从而强化消费税引导理性消费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赖勤学,陈琳英.新经济背景下消费税征税范围的优化[J].税收经济研究,2013(4).

[2]孙开,金哲.论环境保护视角下消费税改革的再次深化[J].财经问题研究,2013(1).

[3]杨芷晴.试析“营改增”背景下的消费税改革[J].税务研究,2013(7).

[4]张冬梅,陈新.论结构性减税背景下的消费税改革[J].时代金融,2013(8).

消费税改革方向篇8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首次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后一年多来,我国正酝酿财税、金融等宏观经济体制的重大突破,其中税制改革是重要一环。因为当时的税制重复设置、纳税人负担不合理、税收调节作用差,更为严重的是,对税收实行“包税制”,使税制名存实亡,根本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税制已经刻不容缓。1994年我国在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同时,对税制进行了全面而重大的改革,在不增加企业和个人总体税负的前提下,实施了以增值税为核心的流转税制,统一了内资企业所得税,改革了个人所得税,撤并和开征了一些地方税,税种由原来的37个简并为23个,结构趋于合理,初步实现了“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保障财政收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制体系”的改革目标。

1994年税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在于:(1)初步理顺了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税制改革之前在国有企业盛行的“包税制”,通过政府与企业一对一的谈判,使分配关系极不稳固,效益好的企业,把上缴利润的一头包死了,国家财政收入不能随企业效益提高而增加,效益差的企业则“包盈不包亏”,严重扭曲了税制,特别是一些地方和企业实行投入产出总承包,还包了流转税,动摇了财政收入的根基。税制改革则以法制为基础,规范了国家与企业的税收分配关系,促进了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2)为实行分税制创造了体制条件,进一步增强了中央财政实力。税制是分税制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不建立健全税制,就不可能进行分税,因而不可能建立分税制。通过税制和分税制改革的联动推进,进一步理顺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为提高中央财政收入所占比重、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3)使税制更加公平、合理、有效,适应了经济发展对组织税源的需要。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工业是我国最重要的税源基础,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培植税源,对容易导致企业重复征收、重复建设的不合理的产品税、工商统一税实行重大改革,建立了以增值税为核心,辅之以消费税、营业税的新流转税体系。同时,针对我国个人收入不断增加、前景看好的情形,及时将个人收入调节税、适用于外籍人员的个人所得税和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合并,建立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制,为充分挖掘个人收入税源潜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1994年税制改革的最大成效,就是初步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税制改革后,税收已成为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此后,我们又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税制,特别是针对税收征管体制滞后于税制的状况,加快了税收征管改革步伐。一个健康有效的税制,必须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税收征管制度来保证实施。1998年以来,进一步加强税收法制建设,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和以“金税工程”为主要手段的税收征管信息网络的建设运用,建立海关缉私警察制度,这对于加强税收征管,打击各种偷逃骗税、走私等涉税违法犯罪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等一批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税收征管力度加强,保证了税收持续大幅度增长。2002年全国税收收入(此为国家统计局统计口径,已冲减了出口退税部分)比1993年增长了3.14倍,年均增长17.1%,与同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数基本同步,其中1994——1997年年均增收995亿元,1998——2002年年均增收1880亿元。税制的重大改革和不断完善,为持续大幅度增加财政收入、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支持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现行税制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必须看到,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现行税制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实行生产型增值税抑制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我国实行增值税改革时,从当时控制投资规模膨胀的宏观环境和保持税负基本稳定的需要出发,采用了国际上很少使用的生产型增值税制。这种税制只允许企业抵扣购进原材料所含进项税金,不允许抵扣固定资产所含进项税金,因而存在对资本品重复征税的问题,影响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制约了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投资自主增长的机制不断得到增强,生产型增值税制的弊端愈益显现。

2.实行内外资两套企业所得税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内资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内建设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为了积极吸引外资加快经济发展,对外资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必要的,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继续对外资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有违wto关于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利于内资企业健康发展,同时也是难以为继的。

3.现行个人所得税对调节个人收入差距的力度不够。随着个人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偏低问题突出,广大工薪阶层成为纳税的主体,而高收入者缴纳税收与其收入相比,很不相称。特别是现行的分项按次征税的个人所得税制,存在很多弊端,许多高收入者只要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就会轻易地使很多收入都达不到起征点,或是适用的税率比较低,从而达到偷逃税收的目的。此外,与个人所得税配套的遗产税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弱化了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

4.以费代税问题不容忽视。例如:目前交通和车辆收费管理中一个突出问题是收费负担不合理,养路费等交通和车辆收费,基本上是按车辆吨位大小或座位个数征收,用车与不用车负担不一样,多用车与少用车负担不一样,没有体现“多用路者多负担,少用路者少负担”的原则,造成社会负担不均衡。而机动车辆消耗燃油或燃气量的多少,与道路磨损程度基本成正比,对燃油或燃气征税,能够体现“多用路、多负担”的原则,比较公平、合理,但目前我国还没有用燃油税取代交通和车辆收费,这种状况还加大了治理“三乱”现象的难度。又如:目前社会保险费主要由劳动部门征收,由于缺乏法律制约,无法解决强制性不够、征收力度小、成本费用过高等问题,导致社会保障经费来源不稳固,这些都需要通过开征社会保障税来解决。

此外,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不规范,出口退税机制不健全,地方税制存在对同一征税对象设置两套税制、征收范围过窄、税种不尽合理等问题,消费税、营业税、农业税还不完善,等等,都需要在税制改革中进一步加以调整和完善。

三、税制改革取向分析

按照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巩固已有税制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要继续深化税制改革,进一步强化税收的组织收入和调节经济的功能。从当前及长远考虑,税制改革取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逐步将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是国际通行做法,就是在对企业征收增值税时,允许企业抵扣购进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可避免重复征税,鼓励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鼓励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扩大投资,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增值税的转型,从根本上说,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进而带动税收的增加;但从近期看,在保持税率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较大规模的减税,进而减少一定数量的财政收入。这就需要把增值税的转型与财政的可承受程度,以及如何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有机地结合起来。转型本身已不仅仅是完善增值税制问题,而是涉及重大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问题。如果减税政策的力度大一点,那么国债投资建设的力度就要相应进行调整,以保持适当的财政政策合力。在实施步骤上,要统筹考虑抵扣购进固定资产的种类和范围,适度扩大征收范围,逐步过渡到规范的消费型增值税。转型后,要相应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对企业技术改造购买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2.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统一后的企业所得税应按照扩大税基、降低税率的原则,减轻内资企业的税负,取消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促使实际税负与名义税负趋于一致。参照国际惯例,规范税前扣除标准和范围,统一内外资企业折旧水平。调整规范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原则上取消多档优惠税率,取消区域性低税率,突出投资税收优惠。可考虑这项改革与增值税转型改革联动推进,以平衡企业的综合税负。

3.修订个人所得税法,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将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财产租赁、经营收益等经常性所得纳入综合征税项目,适当提高费用扣除标准,简化税率和级距,提升高收入者的适用税率。对利息、股息、红利等资本性所得,实行分项征收。建立法人支付单位和个人收入的双向申报制,强化公民纳税意识。同时,按照公平税负、合理负担、鼓励引导个人投资公益事业的原则,适当提高个人捐赠支出的税前扣除标准,鼓励富裕阶层回报社会,促进社会捐助制度的建立。改革个人所得税可与开征遗产税结合起来。这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调整社会财富的分布,缓解贫富悬殊矛盾,体现社会公平;有利于提倡劳动致富,限制不劳而获;有利于完善我国调节个人财产和收入的税制,符合国际惯例,贯彻国际间税收对等原则。

4.改革地方税制。健全地方税体系,对于完善分税制和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发展地方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要统一内外税制,合并房产税和城市房地产税,建立现代房地产税制,适度扩大征税范围;合并车船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建立新的车船税制,调整减免税项目;将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征收范围逐步扩大到外商投资企业和外籍个人;完善土地使用税制度。取消固定资产方向调节税、筵席税、屠宰税、土地增值税等不合时宜的税种。在不影响全局利益的情况下,逐步增加地方税政的自主权。

消费税改革方向篇9

高培勇:在优化税制的前提下进行结构性减税

对于不久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结构性减税应有别于全面减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培勇在会上表示,结构性减税是一个新的提法。结构性减税应该在税制结构性优化的前提下进行,一方面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另一方面实现税制改革的既定目标。

高培勇说,应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结构性减税。其一,它有别于社会上所呼吁的那种大规模减免税。结构性减税应着眼于特定群体、基于特定目的、针对特定税种,降低税负水平。其二,它有别于以往有增有减的进行结构性调整的税制改革。有增有减的税负调整,意味着税收的总量基本不变;而结构性减税则着眼于减税,税负总体水平是降低的。此次结构性减税的目标是一定要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为什么要进行结构性减税?高培勇认为,在全球经济形势剧烈变化,出口需求急剧下降的情况下,急需拉动国内的投资和消费需求。进行减税就可以通过增加企业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达到刺激投资和扩大需求的目的。

那么哪些税种可以减轻税负呢?高培勇说,经过十几年的期盼以及将近5年的改革试点,增值税转型于2009年全面实行。这项旨在激励企业投资行为的改革,将使全国纳税人减轻1200亿元的税收负担。增值税转型是着眼于扩大投资的改革,那么在拉动内需方面应该进行什么改革呢?目前,社会普遍希望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标准。对此,高培勇认为,其实这只是一个“小打小闹”的改革举措。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对居民可支配收入真正产生拉动效应,极大刺激消费的改革举措,还是实施综合计征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只涉及个人所得税11个收入项目中的1个项目即工薪所得,对其他项目都不涉及。这种政策产生的效果显然是微不足道的。

高培勇表示,进行结构性减税,除了实施旨在拉动投资需求的增值税转型改革外,还应该实施旨在拉动消费需求的个人所得税改革。而个人所得税改革的重点,即是实施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贾康:同步考虑结构性减税和增税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2009年要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对结构性减税和结构性增税要同步考虑。

贾康说,在减税方面,目前已明确了一项内容,即2009年实行增值税全面转型。他预计,2009年在房地产和出口退税方面,还会向宽松方向适当调整税收政策。在增税方面,可以考虑进行资源税等税种的改革。

他分析,目前财政政策背后的经济环境和1998年非常相似,都是国内主动向下调整经济增长速度,在寻求经济软着陆的过程之中,受到外部冲击,需要对经济进行转型调整,防止经济迅速下滑。但是,这次受到的外部冲击比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力度更大。不过,如今的中国比10年前更有经验,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也比1998年强得多。

贾康认为,除采取上述税收政策外,2009年的财政政策应在三个方面重点着力。

第一,继续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给突遇寒流的经济增温供暖。在国家为扩大内需制定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对中央财政资金已作出相应安排,这就要求2009年要扩大赤字安排和国债发行规模。但是,目前财政困难已明显表现出来,我国要做好过几年紧日子的准备。

第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重点事项。财政支出的重点应该包括“三农”、交通、区域发展和改进基本民生的一些领域,如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等。

第三,应该在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过程中充分挖掘市场潜力。与10年前相比,现在的市场潜力更大。政府应通过实施扩张政策,拉动民间资本积极跟进。1999年,政府从长期建设国债中拿出200多亿元用于大型企业技改贴息,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资金量至少放大10倍。在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过程中,应运用政策性融资工具,积极采取贴息、信用担保、政策优惠贷款等方式,支持“三农”、中小企业和创新活动等。

倪红日:财税政策应在提高居民收入方面多做文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倪红日认为,相对于刺激投资的财税政策,目前扩大消费方面的财税政策显得力度不大。

她指出,我国目前采取的扩张性财税政策,主要目的是在短期内刺激投资增长。这项政策涉及很多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有利于我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对扩大消费也有一定的间接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项政策存在与我国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的地方。长期以来,我国宏观经济一直存在投资和消费比例失调的问题。若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将导致未来我国经济结构失调。而长期消费不足最终也将阻碍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

那么,应该如何通过财税政策扩大消费呢?目前有两种普遍的观点,一是提高居民收入,二是出台减税措施,比如调高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倪红日认为,后者很难起到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作用。其原因在于,调整费用扣除标准主要对中等偏上收入的家庭产生作用,而这些家庭的边际消费率比较低。她更倾向于提高居民收入的观点,具体措施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要减少失业,扩大就业。虽然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起到扩大就业的作用,但有研究表明,公用事业和交通、邮电等领域的就业密集指数,明显低于中小企业或服务业等领域。因此,财政政策应该在鼓励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发展方面做更多文章。目前鼓励创业和就业的税收政策受益面还比较窄,应该进一步扩大。

第二,要保证收入分配的合理化。最近一项研究显示,我国当前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特点是,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居民个人的收入分配比例下降。为此,要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方面入手,从分配合理化的角度控制好宏观税负水平。

刘克崮:4万亿元投资应与财税改革相结合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崮在年会上表示,实施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各项工作要与财税改革相结合。税收政策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消费税改革方向篇10

基金项目: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地方公共财政制度创新”(wt2012005)

作者简介:孙开(1962-),男,山东泗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email:sunkai9939@126com

金哲(1967-),男,辽宁盖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税收问题研究。email:52785298@163com

摘要:消费税作为我国目前的重要税种之一,是通过影响人们消费方式和引导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而发挥环境保护作用的,同时也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经过近些年来的不断调整和改革,我国消费税制度在促进节能减排和支持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导向日益凸显,但在征税范围设定、税率设计和征税环节选择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消费税制度改革的深化,应与环境保护相关税收体系的整体布局相互协调,与国际通行的环境保护税制相接轨,着力突出其支持节能减排、促进环境保护的功效,兼顾其收入分配的职能,并采取相应的、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环境保护;消费税;消费税改革

中图分类号:F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3)01006607

从征税对象涉及范围的角度来看,消费税可分为一般消费税和特别消费税。其中,前者主要是指对包括生活必需品和日用品在内的消费品的普遍课税,后者则是针对特定消费品和特定消费行为的课税。在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实施消费税的国家中,大多采用特别消费税的方式,意在发挥其促进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合理引导消费并间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消费税作为我国目前的重要税种之一,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同时也对环境改善、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产生着愈加突出的作用。在深化消费税制度改革、着力发挥消费税特有功效的过程中,充分认识消费税的环境保护效应,从环保角度审视我国现行消费税制并探讨相关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消费税的环境保护效应阐释

关于消费税的环境保护效应问题,可以从消费者理念、行为和企业生产经营方式这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在影响人们消费方式的过程中发挥环境保护作用

消费税是以特定消费品为征税对象,而这些消费品往往具有比较强的负外部性。按照经济学的原理,政府对个别商品征税之后,势必引起课税商品市场相对价格的上涨,从而导致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减少对课税商品的购买量,并相应地增加非税商品的购买量。从这个意义上讲,消费税便具有明显的消费替代效应。国家通过征收消费税,可以对消费者产生引导作用,使其更倾向于减少对具有负外部性实物产品的消费,转而可能增加对非实物性产品(如教育培训、健康保健、休闲、旅游等领域产品)的消费。可以设想,在结构性减税设计当中,如果对特定消费品和一般消费品的税负分别做“一增一减”的处理,则更具有环保意义。因为在这种情形下,资源耗费较多、环境污染较严重的消费品的价格将会上升,而资源耗费较少、环境污染较轻的服务行业产品的价格将可能下降,这会促进人们的消费方式从不断增加对物质消耗转化为对提高生活品质和注重自然环境的健康方面消费,这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绿色消费观和绿色消费行为。所以,在保持税收“收入中性”的前提下,对特定消费品课税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增加环境保护行业及相关行业就业机会;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转变,人们对稀缺资源的需求量相对减少,降低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无度消费,从而使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保护,进而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通过引导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产生环境保护效应

基于环境保护目标实施的对特定消费品的课税,通过相关产品的价格传导机制影响消费需求,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导致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变化,从而有助于促进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改进生产工艺、改变投资方向。与此同时,环境保护导向的对特定消费品的课税还能够刺激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加速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技术和产品的调整,为国民经济结构的顺利转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合理转变创造条件。在供求规律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对污染产品征税,将直接影响到纳税人的切身利益,由此可能付出的税收代价会迫使企业选择适当的污染控制技术,研发并选择新的、更加节能减排的工艺手段,既降低生产流程的成本又减少污染排放,从而有效提高整个社会福利水平;通过对生态资源品(如实木制品)征税,可以提高稀缺资源品的耗费成本,进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节约资源使用的领域,促进环境保护行业的发展。

(三)对提高人们生态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的积极影响

人类的生产生活依赖于必要的生存环境,也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不仅要求我们合理地、有节制地开发资源、利用环境,而且还要在考虑到当代人自身发展要求的同时,照顾到后代人的发展需求和生存空间,兼顾后代人的利益。构建以环境保护为导向的消费税制度,在保护环境的理念和政策背景下合理利用资源、激励经济的内涵式发展、缩小代内收入差距、寻求代际间的公平,有利于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代代相传,促进稀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环境保护视角下的现行消费税制度基本评价

我国现行消费税制度是在1994年税制改革基础上形成的。消费税自开征以来,作为与增值税相匹配并发挥特殊调节作用的税种,其收入规模持续增长,在保护环境、缩小贫富差距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1994年,消费税收入尚为4924亿元,至2011年已达到6936亿元,年均增长率近16%[1]。按收入规模排序,2011年消费税已位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之后,跻身为我国第四大税种(如图1所示),消费税在我国税制体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官方网站(http://wwwchinataxgovcn/)有关数据整理。

(一)我国消费税制度变动中的环境保护政策取向分析

从征收范围的角度看,在我国最初实施消费税的十余年里,其征税范围主要包括十一类应税消费品,对于其中的小汽车这种能耗品,仅按小轿车、小客车和越野车三个子目分设税率课税,并未考虑其潜在的污染水平和程度,且税率划分不细;对于资源性产品,征税范围仅包括柴油和汽油,而且税率也较低(固定税率分别仅为每升01元和02元,即使对含铅汽油的税率也仅为每升028元)。在这种情形下,显而易见,消费税所能够起到的环境保护和促进节能减排作用明显偏低。从2006年4月1日实施的消费税改革起,我们开始逐渐重视发挥和释放消费税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功能,相应地,消费税的税目也由11个增加至14个。与此同时,在小汽车、成品油和烟、酒等税目下还进一步细分为18个子税目,共计有28个消费税项目。与该项变动之前相比,在所谓能耗品中增加了游艇项目,将小汽车重新划分为乘用车和中轻型商用客车两个子目,并对乘用车按照排气量的大小分别设立6个税率档次;增加了实木地板、木制一次性筷子、燃料油和航空煤油、油、石脑油、溶剂油等资源性产品。自2008年9月1日开始,又重新对乘用车划分为7个税率档次,且相应降低了小排气量乘用车辆的税收负担,大幅度地提高了大排气量车的税负,使大、小排气量车之间的税负差达到39%之多。自2009年1月1日开始,又调整了卷烟的消费税税率并加强了对白酒相关消费税的征收管理,同时还实施了燃油税的改革并大幅度提高了相关税率,使7种应税成品油的平均税率上升了约7倍。对燃油实施征收消费税的改革之后,以小汽车、成品油为代表的污染品和资源品品目的消费税收入占整个消费税收入的比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不断改革和调整的基础之上,我国既有消费税的环境保护和节能政策取向日益凸显,消费税制度本身较过去也有了明显改进。此处,我们可以借用GDp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该系数通常是指某一国家或区域一定时期内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之比,可据以预计和测算能源的消耗水平及其增减变化情况。的变化来说明这一点。通常情况下,该系数是用来衡量和体现能源耗费增速与GDp增速二者间相互关系的一项指标。如果该系数越高,则显示能源利用的效率越低,反之亦然。资料表明,在2006年以前的数年间,这一系数一直大于1,说明能源的利用效率偏低。在实施了以环境保护为导向的消费税改革后的当年(2006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便由2005年的102降低为087,2007年更下降为07,并呈现出日益走低的趋势[2]。该弹性系数逐步走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当然不能排除消费税制度变化所产生的限制、引导功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实施一系列节能减排税收政策所展示的具体成果。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自2006年起,消费税收入规模也大幅提高。2006—2011年间,消费税收入每年增长速度均超过1526%,其中2009年由于燃油的税率大幅提高的缘故,增长速度更是高达8534%。在消费税增收额中,贡献最大的当属来源于成品油、小汽车、卷烟和酒类消费品的收入,2008年和2009年四品目消费税的增收额占消费税总增收额的比重分别为95%和985%[1]。可以说,仅此四个品目便已相当程度地“染绿”了消费税,使之成为了加强环境保护、促进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的绿色税种。

(二)消费税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

虽然现行消费税在组织财政收入、倡导环境保护和调节收入分配诸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明显成效,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消费税制度中尚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发挥其促进环境保护功效方面仍有许多值得改进之处,这主要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1消费税税率设计中的缺失与不足

现行消费税制分别按照多元化应税消费品产品结构、价格水平和性质的不同,设计了包含定率和定额两种税率形式的产品差别税率。其中,对卷烟和白酒设有两种税率形式,并按复合计税方法计税;对啤酒、黄酒和七种成品油采用定额税率从量计税;对其他应税消费品均适用比例税率从价计税。尽管消费税的税率设计采用了多样化的模式,且已历经数次合理化的调整,但从我国目前尚未开征专门的环境税的具体现状考虑,既有消费税的税率水平仍然显得偏低,更难以胜任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职责。从这个意义上讲,进一步优化消费税税率的空间依然较大。

(1)从各种能耗品之间的税率对比角度看,税率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导致政策取向的某种偏差。现行消费税制所针对的能耗品大致涵盖小汽车、摩托车和机动艇等。按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理应对小汽车和摩托车依其排量大小的不同分别设置差异化的税率档次。然而,目前针对这两种能耗品所采用的税率设计方式却不够严谨和协调。例如,游艇和大排量乘用车应该同属富裕人群消费的能耗品,但目前游艇适用的消费税率为10%,而即使大排量乘用车的最高适用税率也不超过40%,两者相比较,前者的税率明显偏低。除此之外,对于10升及以下排量的汽车,其消费税适用税率为1%,而对于250毫升排量(明显低于10升排量)及以下摩托车的消费税适用税率却为3%,而对于超过250毫升排量的摩托车,其消费税适用税率则为10%。一般情况下,小汽车的排量会明显大于摩托车,但现状是,小汽车所适用的消费税率却大大低于摩托车。诸如此类政策措施导向偏差问题的存在,不利于达到提高环境保护效率的目标,也与公平税负的原则相背离。

(2)部分资源品的适用税率偏低。在现行消费税制度下,应纳消费税的资源性产品包括实木地板、木制一次性筷子和成品油。对于实木地板和木制一次性筷子本应课以较重的消费税,以限制其消耗和使用,从而有助于节约森林资源、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但目前这两种木制品的消费税适用税率却仅为5%,偏低的税率显然难以起到应有的保护森林资源的作用。对于成品油,目前对其采用定额税率、从量征收的方式。其中,油、汽油、石脑油、溶剂油的定额税率为1元/升,柴油、航空煤油、燃料油为08元/升,而含铅汽油则为14元/升。成品油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相比之下,许多国家均对这种资源课以较高的税率。按当期汇率测算,澳大利亚、韩国和日本的相关税率分别为163元/升、287元/升和407元/升,欧盟成员国的平均税率达到448元/升,均明显高于我国的相关税率;在美国,虽然在一般消费税中按081元/升的较低税率对燃油课税,但在燃油使用环节也对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课以环境税[3]。在成品油税率偏低、未能按含硫量或燃油效能差异分别设置、实施不同税率的情况下,消费税本来所特有的鼓励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使用的功效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3)就某些商品而言,其定额税率设计缺乏相应的弹性,导致消费税的导向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对啤酒、黄酒和成品油依照单位税额采取从量、定额方式的计税,其优点是易于计算、便于操作,但缺点则是税率的弹性机制不足。以啤酒和黄酒为例,虽然十年来其市场价格已翻了数番,但其所适用的税率却仍然是1994年制定的单位税额标准。这意味着,当处于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时期,如果不能及时对单位税额进行适当调整,那么此类消费税的收入就难以随着物价的上涨而同步地增加,这势必削弱消费税的组织收入功能和对消费的引导作用。

2消费税征税环节设计中存在的弊端

本文中所论及的消费税生产环节,主要包括生产销售、生产自用、委托加工和进口(可视为境外生产)等诸环节,适用于除金银首饰、铂金首饰、钻石及钻石饰品外的其他所有应税消费品。在征税环节设计方面,我国的消费税具有明显的单一性特征。按照现行消费税制度,除对卷烟在生产和批发两个环节两次征税之外,对其他所有应税消费品均实行“税不重征”的办法,仅在其生产或者流通环节中的某一个环节实施一次性征收;对金银首饰、铂金首饰、钻石及钻石饰品等应税消费品,则后置为零售环节征税。关于消费税征税环节的设计,更多的是从便于税收征管的角度进行考虑的。对这三个征税环节加以比较分析后可以发现,在批发和零售环节课征的好处是有助于实现消费税的应收尽收,减少税款的流失,

这一特点在零售环节课征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具体表现为在纳税人众多的条件之下,消费税将面临管理方面的难题,从而使消费税的调节作用大打折扣。有鉴于此,我国目前除了对垄断经营的卷烟和特许经营的金银首饰、铂金首饰、钻石及钻石饰品选择在批发和零售环节征税之外,对其他所有应税消费品的征税均设定在生产环节。在生产、批发、零售三个环节当中,选取生产环节征税时所面对的纳税人相对集中,征收管理比较容易,能够充分发挥消费税的调节和引导作用,而且也便于税款在生产流通的首个环节及时入库。然而对于从价计税的消费品来说,选择在生产环节征税也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弊端,即如果缺乏有效、严格的监督约束,那么,有可能在客观上为纳税人利用关联转让定价进行税收规避提供可乘之机,进而造成消费税调节功能的弱化、导致消费税税收收入的流失。目前,这种逃避消费税的现象在化妆品、烟、酒、小汽车、摩托车等行业中普遍存在。税务部门除对卷烟和白酒行业制定了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之外,对于其他各种消费品尚缺乏有效的对策和管理办法。

3“绿色税目”所涵盖的范围有待进一步增加

在现行消费税税目中,有10个税目、23种消费品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直接相关,其中包括3个能耗品税目(小汽车、摩托车和游艇)、3个资源品税目(实木地板、木制一次性筷子和成品油)和4个环境污染品和有害品税目(鞭炮焰火、烟、酒及酒精和汽车轮胎)。绿色税目涵盖的范围有限的状况,已经难以适应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客观要求。当下,我国的臭氧层物质消耗量以及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均已位居世界的前列[4],农用薄膜和塑料包装物使用所产生的白色污染状况也令人堪忧[5]。在这种条件下,仅按10个税目对23种消费品课征消费税,其调节作用和影响范围就显得偏小、狭窄。为了配合进一步实施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的要求,更多资源品和环境污染品,包括建筑装饰材料、含磷洗涤用品、高档纸和煤炭制品、不可降解的一次性用品(如包装物、塑料袋、餐饮用品)、电池以及各种其他污染性电子产品等,均有必要纳入消费税的征税范围之内。

三、环境保护视角下深化消费税制度改革的原则考量

深化消费税制度改革,是整个税收制度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应该体现国家的长远发展政策与规划。笔者认为,消费税改革的再次深化,须着力突出其促进环境保护、支持节能减排的作用,在发挥消费税调节收入分配和组织收入功能的同时,也使消费税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绿色税种。在这一过程当中,需要周全地考虑到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明确应遵循的若干基本原则。

(一)与环境保护相关税收体系的整体布局相协调

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践已经证明,税收是环境治理中行之有效的重要经济手段之一,其独特作用也是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我国虽然没有设立专门的环境税,但所开征的多个税种中均包含着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税制要素内容,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其中,一是包括以重税所体现的消费税、资源税、关税和车船税政策,二是包括以减免税优惠所呈现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政策。可否通过对现有税种的改革和完善,将其务实地整合为一个环保类税收体系从而服务于保护环境目的,不失为今后税制改革中的一个亟待探究和解决的课题。基于目前的税制体系,以促进环境保护为目的,消费税改革的着力点应落在如何将污染环境、不可再生的资源产品纳入征收范围之内。因此,消费税改革是属于增税性质的改革,在结构性减税过程中,应本着“收入中性”的原则,与减税改革相契合,在课税要素优化设计中注意使之与环境保护税收体系的整体布局相协调。

(二)与国际通行的环境保护税制相接轨

实施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是一种典型的具有强烈外部性特征的国际性公共产品。这在很大程度是由于同在一片天空下,一个国家污染排放会影响到别的国家,而一个国家的资源退化或过度消耗也会直接和间接地涉及到他国的利益。这意味着,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很难有所谓“避风港”或世外天堂。为了面对和解决这一国际性课题,欧盟各国、美国、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将政府税收作为改善环境的有效手段,有的国家甚至单独开征针对性的专门税种(如碳税、污染排放税、机动车税等)。环境保护性税收的课征,有可能直接抬高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也可能间接地促使生产者为减少排放转而采用成本更高的技术工艺。如果已实施和未实施环境保护税国家的相关产品一同参与国际竞争的话,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其结果必然是前一类国家的公司因成本劣势而失去一部分国际市场份额,并让位给未开征环境保护税国家的公司,使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置身于不利地位,而使后一类国家在国际竞争中获利。当然,这种非合作式的零和博弈不可能始终维持下去,从长远角度看,取而代之的必然是各个国家均顺应潮流和规律,在环境保护领域采取方向一致的对策措施。鉴于环境保护性税收对国际竞争力影响的日益扩大,我国在包括消费税在内的环境保护类税制的优化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经济全球化的因素及其影响,一方面注重维护国家和利益,另一方面也应该保持与国际通行规则的接轨,处理好国际利益关系协调的问题。

(三)在注重环境保护效率的同时兼顾收入分配公平

由促进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角度来看,优化消费税制度设计的着力点应集中在强调提高环境保护效率,应对消费品所可能产生的负外部性方面,即通过其外部成本的内部化,对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加以矫正,达到优化和改善环境的目的。在秉持“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理念的同时,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正确地引导消费、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也是消费税固有的内在功能。优化消费税制度设计不仅应注重提高环境保护效率,同时也必须顾及到消费税的“累退性”特征及其对收入公平分配问题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在选择确定消费税的征税对象时,应尽量回避大众性的一般消费品,即使因环境保护需要确实应该予以课税,也可以在税率设计过程中考虑对无替代品的应税消费品施以较低的税率;对所谓高档消费品理应课以重税,但同时须在税率设计方面注意对那些采用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税消费品实行区别对待的政策措施。消费税与增值税之间的配合,重在发挥其在调节生产和消费方面的功效。按照效率、公平原则相结合的客观要求,应尽量避免或减少设置消费税的优惠规定。

四、对策思路及具体措施分析

以上述三项原则为基础,在深化税制改革的过程中,应加大运用消费税促进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从逐步扩大征税范围、合理调整税率结构和强化征管三个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

(一)优化消费税税率设计

消费税税率的设计体现着消费税调节的纵深程度,其税率的调整须适当、有序、稳步地进行,既应充分表达作为征税者的政府部门在促进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和合理使用资源方面的意图,又要避免因征税而可能出现的影响生产发展和抑制正常消费行为的副作用。为达到这一目的,首先需要构建消费税定额税率的适时调整机制。我国现行的对啤酒、黄酒的消费税适用税率明显偏低,而且已历经十余年时间未作任何调整;对于汽油、柴油、油、溶剂油、石脑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其消费税的适用税率虽然在3年之前进行了一定调整,但在近年来国际原油期货价和现价总体上涨的背景之下,既有税率仍然偏低,调高的空间依旧存在。从欧盟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来看,对于按照定额税率征收消费税的商品,通常会与商品价格变动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动关系,从而充分释放消费税对消费的引导功效。与单纯地提高单位税额标准相比较,一个不断提高税率标准的调增机制,更有利于在事先形成节能减排、鼓励或限制消费的政策导向。因此,应根据十余年来啤酒、黄酒价格上涨幅度的变化情况,对消费税的适用税率进行必要的调整。以啤酒为例,假设啤酒价格上涨了3倍,考虑到啤酒消费的大众化和承受能力,可按1倍的幅度提高税率,即将甲类啤酒由250元/吨调整为500元/吨、乙类啤酒由220元/吨调整为440元/吨。对于成品油,可参照国际经验按含硫量进行税率细分,除对低污染、高效能燃油保持较低税率外,与燃油市场价格变化建立起联动机制,适当提高其税率[6]。这不仅有助于刺激对节能机动车的需求,推动节能机动车的研发、生产和消费,而且也利于引导燃油的节约使用。其次,为了避免或减少在消费税制度中设置税收优惠政策,对值得鼓励发展的、运用节能减排技术达到低污染排放标准的小汽车,设置相应的排气量折合标准并按适用税率征税。从协调乘用车和摩托车适用税率标准差异的角度出发,可考虑将排气量低于250毫升的摩托车的消费税适用税率调低为1%。基于私人飞机和游艇均属于高档消费品的具体情况,可以将私人飞机的消费税适用税率设为20%甚至更高,将游艇的适用税率由现在的10%提高至20%。鉴于实木制品与森林资源之间密切的关联性,可将实木高档家具的消费税适用税率设为10%,将木质一次性筷子和实木地板的适用税率由目前的5%提高至8%。

(二)强化对生产环节从价计征应税消费品的税收征管

根据前已论及的选择在生产环节课征消费税所具备的独特优势,笔者认为,应该维持在生产环节对应税消费品(特别是具有环保性质消费品)进行课税的做法。针对在生产环节按计税价格课征消费税时可能出现的转让定价问题,笔者建议以《消费税暂行条例》和《税收征管法》中明确规定的反避税条款为依据,参照对卷烟实行征税的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对其他各种应税消费品的规范性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全面、充分地采集应税消费品批发和零售各环节的价格信息,设定最低的计税价格

我国目前已经对机动车设有最低计税价格。并适时、适度地加以调整,在此基础上确定计税价格。可以设想,经过税务机关的努力,完全能够通过加强税收征管的方式最终解决生产环节中存在的避税问题,从而不必将征税环节由生产环节转移至批发或零售等其他环节。

(三)增加“绿色税目”的覆盖面,推进消费税的逐步扩围

就消费税的征税目的而言,是以选择的特定消费品为征税对象。如果以促进节能减排和强化环境保护作为课征消费税的重要目标,那么从原则上讲,各种类型的污染性、资源消耗性消费品和部分能耗品均应被纳入到消费税的课征范围之内(如图2所示)。

然而,考虑到社会承受能力和消费税实际征收管理中的可操作性等实际情况,可依照先高档(如高档实木家具、私人飞机)后普通、先国际(包括与碳排放有关的消费品)后国内的原则,渐进地增加“绿色税目”的覆盖面,推动消费税的逐步扩围。具体的改革对策是: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发展低碳经济为契机,在既有税目的基础上,将私人飞机、高档实木家具(可参照高档手表设定具体的执行标准)纳入消费税的税目当中。经过调整之后,具有环境保护意义和节能减排导向的税目将增加至如下12个:(1)烟,包括卷烟、雪茄烟、烟丝。(2)酒及酒精,包括粮食酒、薯类白酒、黄酒、啤酒、其他酒、酒精。(3)游艇,主要用于水上运动和休闲娱乐等非牟利活动的各类机动艇。(4)木制一次性筷子。(5)实木地板。(6)鞭炮、焰火。(7)成品油,包括汽油、柴油、石脑油、溶剂油、油、燃料油、航空煤油。(8)汽车轮胎。(9)摩托车。(10)小汽车,包括乘用车、中轻型商用客车。(11)私人飞机。(12)高档实木家具。在上述税目的基础上,待时机成熟之后,可再将大货车及大客车等能耗品,含磷洗涤剂、废旧电池、废旧手机、氟利昂家电产品等污染环境的日常消费品,一次性包装物、一次性餐具、一次性塑料袋等不可回收、不可降解的一次性产品纳入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官方网站: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shuju/

[2]邓江,吴剑波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与国内替代能源预期[J]生态经济,2009,(2)

[3]国家税务总局税科所课题组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消费税制改革[J]环境经济,2010,(5)

[4]陈留平,张世超关于我国现行消费税制改革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