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财产管理方案十篇财产管理方案十篇

财产管理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3:54

财产管理方案篇1

第一条目标和原则

园区工业企业资产合理流动管理目标:规范园区工业企业资产合理流动,着力盘活闲置资产,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资产合理流动基本原则:分类处置、集约利用。

(一)分类处置。

1、依约处置:依业主与园区签订承诺书、协议书条款进行闲置资产处置;

2、依法处置:依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进行闲置资产处置;

3、协商处置:除依约、依法处置的资产之外,由园区与业主协商进行闲置资产处置;

4、自行处置:除依约、依法处置的资产之外,园区与业主难以协商的,由业主对企业房地产直接转让、追加投资、出租等三种形式进行资产处置。

以上各类处置方式涉及到园区(受国土部门委托,下同)收回的,均以不动产回购方式,机器设备等动产由业主自行处置。

(二)集约利用。对闲置土地的处置要体现集约利用的原则,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投资强度、容积率等控制标准,在盘活中实现节约集约用地。

第二条工业企业资产处置方法

(一)依约处置

供地六个月后且开工条件已具备或土地已办证的未开工项目、供地后一年但未满二年的主体厂房未动工项目:土地必须由园区按项目取得土地时出让价依约回购,并由国土部门办理终止国有土地出让合同手续。

(二)依法处置

1、超过合同约定开工日期二年未开工的项目:土地必须由园区按项目取得土地时出让价依法收回,并由国土部门办理终止国有土地出让合同手续。

2、供地后二年内开发建设面积比例不足1/3或投资额度不足25%的企业(项目):

①闲置土地可以分割的,闲置土地必须由园区按项目取得土地时出让价收回;业主原意整体由园区收回的,闲置土地和建筑物一并由园区收回和回购,土地按项目取得土地时出让价,建筑物按评估重置价回购。

②闲置土地不可以分割的,闲置土地和建筑物必须由园区收回和回购,土地按项目取得土地时出让价,建筑物按评估重置价回购。已投产企业愿追加投资,须重新限期签订项目投资承诺书和协议书,并按相关规定交纳土地违约金及闲置费。

(三)协商处置

开发建设面积比例超出1/3或投资额度超过25%且未合理利用土地10亩以上的企业(含标准厂房项目),业主对房地产处置可与园区协商解决:

1、未合理利用土地可以分割的,其未利用土地必须由园区回购,分割的土地按当年工业用地基准价回购;经协商,房地产一并由园区回购的,土地按当年工业用地基准价,建筑物按评估重置价回购。

2、未合理利用土地不可以分割,经双方协商,企业房地产一并由园区回购的,土地按当年工业用地基准价,建筑物按评估重置价回购。否则按土地出让协议收取违约金及土地闲置费等相关费用,并重新签订投资承诺书和协议书,限期投资到位。

3、已投产但尚有未利用土地,但项目引进时协议同意企业分期投资,且企业实际投资额已达到协议投资额70%以上,或上年度销售额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应按原协议限期追加投资或寻求合作,严格履行到位。

(四)自行处置

除依约、依法处置的资产之外,业主与园区难以协商解决的,业主对资产可以如下处置:

1、直接转让

①企业可以直接股权转让、整体资产转让等形式处置。国土部门按规定标准收取未合理利用土地违约金及土地闲置费,企业按规定全额交纳相关税费。

②企业资产直接转让时,企业房地产评估须按建设、国土二部门评估程序执行,土地评估价格不得低于转让时工业用地出让基准价,厂房等建筑物不得低于500元/平方米、围墙等其他配套设施不得低于2万元/亩评估定价。如有闲置土地,受让方要重新签订投资承诺书、协议书,限期投资到位,并交开工、投产保证金,若不能在约定期限内建设的,土地由园区收回。

2、追加投资

企业尚有未利用土地,又难以分割,业主有意向对未利用土地进行追加投资的,业主可以对企业未利用土地追加投资,或引进合作伙伴追加投资。追加投资的项目应经园区同意,限期二个月内开工、一年内投产,按规定交清未合理利用土地违约金及土地闲置费,重新签订投资承诺书、协议书,亩均税收承诺3万以上,并交开工、投产保证金后方可开工建设。

3、资产出租

有闲置厂房,允许企业出租,原则上要求闲置厂房整体出租,租赁方新办工业项目必须符合入园条件或产业要求。为防止租赁方对民工欠薪,参照同类行业的用工人数和工资标准,承租方应交公司全年工资总额10%的欠薪准备金,欠薪准备金暂由园区保管,租赁结束如无欠薪情况,由园区退还欠薪准备金本金,出租方要与园区签订监管责任书。

第三条资产流动处置政策

(一)园区内所有的资产流动事项和受让方、承租方新上项目必须经县工业项目决策领导小组决策。

(二)由园区收回资产转让的新入园企业,新上项目经决策咨询同意后,享受新入园企业优惠政策。

(三)直接进行资产转让的企业,新上项目经决策咨询同意后,享受优惠政策时间按原企业延续计算。

(四)由园区依法、依约收回的闲置土地和房产,免收过户费用,过户税金全额贴补给交纳方,免收未合理利用土地违约金及土地闲置费。

(五)符合依约、依法收回的资产,业主不同意园区收回,园区、国土部门可依约、依法强制解除合同,依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的通知》(国土资电发〔20*〕36号),土地闲置费按出让价的20%征收,依法可以无偿收回的,坚决收回。不符合无偿收回条件的,按协议约定或国土法规定收回。

(六)业主自行处置的资产,按规定征交未合理利用土地违约金及土地闲置费,并全额征交相关税费。

(七)企业房地产转让应交纳的税费,按成交金额计征,即出让方:营业税及附加、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等相关税费;承受方:契税、印花税等相关税费。个人股权转让、企业(公司)股权转让按规定计征所得税;按企业清算后所得收益按规定计征所得税;其他费用按园区规定收取。

第四条资产流动办理程序

(一)依约、依法资产处置办理程序

园区收回闲置土地程序:园区对入园项目进行清查,符合依约、依法收回的,报园区办核实,经决策后,园区书面告知业主收回闲置土地,国土部门办理终止国有土地出让合同手续,收回土地使用权证,园区退还业主土地出让金。园区回购建筑物程序:由业主和园区双方委托中介机构评估,回购资产由园区重新出让,并由园区牵头协同相关部门根据从简原则给予办理转户权证。需通过法律途径收回的,相关部门要按法律程序快速办理。

(二)协商处置、自行处置资产办理程序

经园区对项目逐个审核,与企业协商后提出方案,属企业自行转让的,报县工业项目决策咨询领导小组决策。经协商回购的,其土地由国土部门办理终止国有土地出让合同手续,收回土地使用权证,园区支付业主土地出让金。房产由业主和园区双方委托中介机构评估,并办理过户手续。受让方新上项目,按新入园项目进行管理。

(三)追加投资办理程序

由企业提出申请,经园区核实同意,并向县工业项目决策领导小组提交项目申请报告,经县工业项目决策领导小组同意,再与园区重新签订投资承诺书、协议书。

(四)资产租赁新办企业办理程序:

租赁方新办工业项目向园区提出申请,经园区审核后,向工业项目决策咨询领导小组提交新上项目申请报告,经决策咨询领导小组决策同意,再办理相关手续。

第五条申报材料(原企业)

(一)填报《工业企业资产转让有关登记事项审查表》。

(二)营业执照;

(三)法定代表人资格证明书,委托他人办理的应提交授权委托书;

(四)土地使用权合法凭证;

(五)房屋所有权合法凭证;

(六)用地平面图和厂房设计图;

(七)在办理手续时,按各部门要求提供相关材料。

第六条组织领导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确保闲置资产“家底清、盘得活”,扎实推进“腾笼换鸟”工作,通过园区收回闲置土地、业主自行转让资产等方式尽早盘活存量,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最大的效益。

(二)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建立工作小组,由王良春付县长任组长,洪士友、范卫祥、严志源任付组长,陆雄、汪晨鸣、姜风、夏剑平、方玉林、夏浩波、虞婷婷、姜忠军、陆寿泉、劳志平、王胜、祝文波为成员。县园区办具体负责实施。园区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资产合理流动工作纳入园区年度建设工作考核。

(三)落实措施,确保推进。园区及有关部门应对入园项目每季进行一次清查,按照项目投资协议书和承诺书确立的建设进度要求,及时排查清理。涉及相关部门职能的,应制定措施,落实人员,及时快速办理,确保园区资产合理流动,推进园区项目建设。

(四)协同配合,明确责任。处置闲置资产涉及到经贸、园区、国土、财政、招商、项目引进单位、工商、金融等多个职能部门,需各单位之间加强联系,密切配合,扎实推进闲置资产的盘活利用。各部门具体职责如下:

1、经贸(园区办)部门:负责规范园区企业资产合理流动管理办法制订,承担资产合理流动的组织和管理,牵头项目决策咨询,对资产流动全过程进行核实、监督和管理。

2、园区:负责如实提供园区内企业(项目)的闲置土地、投资额度、经营状况等基本情况,报园区办核查;负责与企业对接、协商工作,按决策意见落实资产处置措施;严格执行与业主签订的投资协议书、承诺书。

3、县国土部门:负责闲置土地处置的政策指导和监督把关,负责审查项目实际用地情况,依法征收未合理利用土地违约金及土地闲置费,办理终止国有土地出让合同手续或转让手续。

4、县财政税务部门:要做好资产过户各项税费政策执行情况和资产清算工作。

5、招商局:严格把好招商项目关,掌握客商的投资实力;做好处置后资产的招商文本建立和宣传工作,对未完成协议投资额的企业,进行后期项目对接工作;协调引进单位做好对处置资产企业工作,并将其纳入招商引资考核。

6、项目引进单位:按决策意见协助园区做好与业主对接工作和与园区意见有分歧的业主的思想工作。

7、工商部门:对所有进行资产处置的企业,变更工商注册登记,要按工业项目决策咨询纪要要求办理,并协助做好业主工作。

8、金融部门:要配合园区做好已抵押的企业资产的处置工作。同时,对配合园区资产回购工作的企业,在融资方面给予扶持。

9、法院:按法律程序做好涉及由法律裁定的企业资产的处置工作,并及时与园区沟通。

10、法制办:负责资产流动全过程法律、法规咨询服务工作。

11、其他部门(建设、规划、环保、消防、安监等部门):要进一步简化手续、放宽政策、做好服务,创造有利于盘活闲置资产的各种条件。

财产管理方案篇2

国务院总理兼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朱镕基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在北京举办的科技知识讲座上表示:信息化是现今世界发展的整体趋势,推广电子政务建设对于于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政府监管、提高行政效力、展开反腐倡廉等都拥有首要作用。

因而可知,推广以信息化为导向的电子政务建设,在推进政府办公透明化、提高政府工作效力、亲密政府同社会民众瓜葛等方面将起者踊跃的作用,那末甚么是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有那些主要功能?

甚么是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e-government),通俗的讲,就是政府部门办公事务的网络化以及电子化,它是以计算机技术以及inteRnet技术为基础,通过虚拟政府网站将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以及日常事务依照设定的程序在网上施行的1种工作方式,是电子政府的物化情势。

电子政务有那些主要δ苄枰?BR>

归纳目前针对于电子政务功能需要的基本观点,主要包含在如下5个方面:

一.监督电子化:通过政府公务的电子化,将政府办公事务流程向社会公然,让公家迅速了解政府机构的组成、职能以及办事章程、各项政策法规,增添办事的透明度,并自觉接受公家的监督。

二.资料电子化:服务于政府部门以及科研教育部门的各种资料、档案、数据库也应上网。政府部门的许多资料档案对于公家是颇有用途的,要充沛发掘其内在的潜力,为社会服务。公然政府部门的各项流动,可使政府遭到公家的监督,这对于于发扬民主,弄好政府部门的廉政建设有很大意义。

三.沟通电子化:在网上树立起政府与公家之间互相交换的桥梁,并为公家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提供利便,公家可直接从网上行使对于政府的民主监督权力。

四.办公电子化:网上办公是政府上网无比首要的1个内容,通过办公电子化,不但极大的利便了公家同政府部门的办事效力,而且对于于塑造政府形象也拥有首要的意义。

五.市场规范电子化:政府上网,除了了其相干职能以及内容上网之外,应树立起各个部门相应的专业交易市场,以推进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个体企业的资金、技术有限,需要政府为其树立起面向供需双方的专业化网上市场,这对于于弄活经济,繁华市场无比首要。

一.二电子政务总体解决方案概述

电子政务总体解决方案是1个集成的政府信息化管理工具,它从政府机构处理日常事务的oa系统以及构建公共财政财务系统的角度动身,以通用化的政府工作事务流程以及相干法规轨制为根据,通太高度抽象以及概括的方式构建出电子政务信息化工作平台的软件体系以及利用模型。

一.二.一电子政务总体解决方案概述

金蝶公司具有大量的财政及行政事业单位用户,触及到各级财政及行政事业单位的各行各业,从开发财务软件开始,金蝶公司在累积行业软件开发经验的基础上,依据这些行业用户在使用软件的进程中提出的需求建议进行分析,以服务电子政务为目标,以先进技术为手腕,以多年软件开发经验为基础,开发集成度高、网络性好、散布广泛、业务瓜葛繁杂的全面化电子政务解决方案是金蝶产品体系不可或者缺的首要组成部份。

电子政务总体解决方案特色

技术先进:采取SQL大型数据库,能够处理海量数据,合适会计核算中心处理大数据量的请求,晋升了软件的机能;"1套软件,两个脸孔",全面支撑weB利用,利用无边界;采取windowsDna架构开发,网络机能优胜。

业务全面:触及到电子政务的办公自动化、政府采购、国库资金管理、财政财务管理、政府办公自动化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功能需求,完全的产品体系,系统的解决方案,有效的增进电子政务信息化的改革进度。

操作简单:政府部门的用户多年来的需求累积,为金蝶公司的电子政务产品开发提供了丰厚的业务需求内容。对于软件的1个最基本的请求就是操作简单,容易施行,在软件利用的广度以及宽度上拥有无比广泛的触及。

网络利用:本系列产品采取先进技术,提供了基于局域网的产品解决方案以及基于inteRnet广域网的产品解决方案,打破了软件利用的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使电子政务的利用更上新的层次。网上采购、网上结算、网上查询、网上办公、网上招聘、政务公然等政府业务均可以通过网络化的利用而患上到更大规模的推行以及施行。

权限严密:操作员的编纂查询受控于不同级别的权限配置,因为政府机关的层次性比较强,不同层次的行政事业单位又分属不同的行业,同1单位的数据需要依照纵向组织体系进行统计,同时还需要将不同的部门依照同1级财政进行数据的汇总。这就构成了数据的多维汇总以及查询结构。不同级别、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的操作员需要依照所属级别授与相应的编纂以及查询权限,在金蝶电子政务系统中能够实现多层次的权限节制机制。

集成度高:所有功能模块之间设计时通盘问虑,无缝联接,数据交流无障碍,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之间部门数据的相对于独立性以及所有职能部门之间数据的同享性,能够极大的知足以及利便财政机关、部门、单位3个层次、多级别的查询、节制以及核算。

针对于性强:立足于电子政务的各级客户群,将目前触及电子政务改革方向的相干业务均纳入到总体的解决方案中,为政府办公自动化、财政财务管理体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技术先进、机能良好、适应电子政务不断发展所需功能的利用产品。

系统性好:各个系统之间遵循统1的数据接口标准,不同系统完整实现了数据的同享,通过业务计划,可以依照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目标进行工作流的设置以及定义,实沃电子化、无纸化的网上办公,防止了手工状况下的低效力运做带来的人忙、物力的大量耗笛。

电子政务总体解决方案是由1系列解决方案形成的集成体系。

电子政务总体解决方案由5个方面形成:

一.政府预算解决方案体系:包含"部门预算编制解决方案"。

二.会计中心核算解决方案体系:包含"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解决方案"、"会计中心集中财务解决方案"以及"零户统管集中财务解决方案"。

三.财政业务解决方案体系:包含"国库资金管理解决方案"、"统发工资管理解决方案"、"国有资产管理解决方案"以及"政府采购管理解决方案"。

四.政府办公自动化解决方案体系:包含"政府办公自动化/oa解决方盎"、

五.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体系:包含"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

一.三电子政务总体解决方案系列简介

电子政务总体解决方案是1个集成的电子政府办公自动化以及财政财务管理信息化利用体系,它从电子政务触及的主要功能着手,进行相干产品的开发,从内容上区别为财政业务利用产品体系以及会计中心核算产品体系两个方面,不同的产品形成相应的解决方案。各方案的主要功能说明如下:

财政总预算解决方案体系

财政总预算编制解决方案:本年度先由各个预算部门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分别编制本单

位的下年度收入支出预算并上报到所属部门,各个部门在规定时间对于本部门所属的各个单位预算报表进行汇总,审核后提交本级财政,财政机构依据各个部门上报的预算额进行综合预算平衡,并相应的下达各个部门的预算指标,各部门分别依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预算指标在本部门所属单位之间的调整以及平衡,并将平衡后的本部门预算报表再次上报,本级财政依据该预算报表经由审批后提交人大批复,通过后各个部门便可以依照该预算指标肯定的收支额度展开日常的事务。

依照上述业务进行功能计划,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有预算指标定义、预算方案定义、预算编制、预算上报、预算审核、预算审批、预算调剂、预算收支、增资测算、预算报表、预算分析等功能,预算编制可以依照预算级别分别进行,各级预算机构可以分别完本钱级机构在预算编制进程中的任务。

经由审批的下年度部门预算,通过金蝶软件可以实现部门预算数据自动发送到金蝶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系统、金蝶国库资金管理中心以及金蝶会计中心前台报销系统,从而实现整个电子政务解决方案中各个系统间的数据同享。

财政财务会计核算解决方案体系

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解决方案:接管由财政预算编制系统中发送来的各部门年度预算,并依据年度预算核算每一个期间的国库资金收入支出数,接管由国库资金管理系统编制的"预算拨款凭证",生成针对于各个预算单位的财政总预算会计记账凭证。在本系统中能够核算出当前年度国库资金的预算总额、收入总额以及支出总额,并相应的生成针对于各项资金来源以及支出的总分类账以及明细账,提供各种科目余额表的查询、各种财务报表的编制功能。

可以同国库资金管理系统、会计中心财务核算系统3方对于账。

会计中心集中财务解决方案:本系统主要解决各个纳入会计中心的预算单位统1开设银行账户、接管由财政总预算编制系统中分单位的收支预算数或者者在本系统中直接针对于每一个预算单位编制预算、录入各个预算单位的单位报账单、经由审核后的单位报账单进行资金结算并打印支票、经由结算后的报账单记录生成份单位的记账凭证并保留到各个预算单位对于应的实体账套。同时,提供了针对于会计中心各个核算单位的凭证处理功能,可在前台系统中对于所有核算单位账套中的记账凭证进行查询、审核、修改等操作。对于各个核算单位账套的凭证,提供了合并账务系统,实现将各个预算单位账套中的记账凭证集中汇总到会计中心的汇总账套,在会计中心的汇总账套中可以查询到分单位的凭证、账簿、报表,也能够依照各个单位对于应的部门进行归类,生成相应的财务报表。期末可以实现针对于会计中心同开户银行、国库资金管理系统、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系统和各个行政事业单位账套之间的银行存款记录的对于账。

零户统管集中财务解决方案:本方案是针对于乡镇1级的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的1个集成化的财政财务解决方案。本产品通过创立统管账套以及单位账套的方式,将各个核算单位的日常报账、资金管理、预算编制、报表汇总等功能集成在统管账套中,并实现统管账套同各个单位在账套之间的无缝联接,灵便的解决了乡镇1级财政财务集中核算以及管理的问题。

本系统主要由如下功能组成:预算编制、日常报销、单据结算、报表汇总、项目核算、凭证处理、账簿查询、期末处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财政业务解决方案体系:

国库资金管理解决方案:是解决国库资金的调入、调出、管理、票据传递等业务的国库预算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它以国家有关国库资金管理的规章轨制以及相干法律法规及国库资金管理实务作为软件设计以及开发的根据。以国库资金作为管理对于象,通过对于国库资金的账户管理,对于国库资金的每一笔收入以及支出都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执行以及监督,同时对于执行中的缴款的合法合规性以及支出的公道合法性进行审核,对于资金结算的结果进行正确的反应,并可自动编制规按期间国库资金结算讲演,同时实现以及国库开户银行、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系统、会计中心财务核算系统4方之间的对于账。

国库资金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预算引入、预算查询、预算资金拨款、预算资金收款、国库资金收支日报表、国库资金收支分析表、国库资金挑唆、国库资金退库等。

工资统发管理解决方案:主要是解决纳入工资统发的所有预算单位在职以及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发放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拥有工资计算、发放、统计、查询等功能,拥有优良的输出接口,能够将工资数据转换为多种格式的文件作为工资银行的数据源,支撑银行工资。

工资统发管理解决方案的主要功能:工资方案定义、职员管理、部门管理、银行管理、种别管理、项目设置、公式设置、扣零设置、所患上税设置、工资修改、工资计算、所患上税计算、费用分配、凭证管理、期末结账、人员变动、输出各种工资性报表如工资条、工资发放表、个人所患上税报表、人员结构分析、春秋工龄分析、万能报表等。

国有资产管理解决方案:是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增添、变动、报表统计等业务管理的有效工具,能够随时的反应出每一个核算单位的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本系统可以同政府采购管理系统进行关联,由政府采购系统执行的采购项目可以转化为国有资产的管理对于象,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供了实用的资产管理工具。

国有资产管理解决方案的主要功能:系统资料保护卡片种别管理、寄存地点保护、新增卡片、变动处理、卡片查询、凭证管理、资产清单、变动情况表、附属装备明细表、资产增减表、固定资产明细账、资产形成表、万能报表、期末结账、用户管理、以及上机日志等。

政府采购管理解决方案:是依照《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拨付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其他有关政府采购的法规轨制的规定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公然、公正、公平的完成政府采购业务的有效信息化管理手腕。

主要功能包含了供应商注册、单位管理、采购物料目录设置、采购账户管理、采购资金收入、采购资金结算、采购规划、单位采购申请、采购部门审批立项、采购方案编制、采购招标管理、采购合同签定、报表管理等模块,能够全面的记录采购进程的主要信息政府办公自动化解决方案体系

政府办公自动化/oa解决方案:CaSeoa办公自动化产品解决方案是1个基于先进群件平台LotusDomino/notes所开发并推行的利用软件产品,它融会了先进的工作流的设计思想,倡导协同工作,提供开放式的产品接口,主要特点在于工作流程自定义、红头文件盖章、字迹签名、周全的提示功能、电子文件自动登录以及发送、邮件自动提醒、多种办公驱动模式以及新型的远程办公模式等。产品相符有关国际标准以及国家规定,拥有开放的结构,能很好的集成主流的软、硬件产品,支撑internet利用需要。

政府办公自动化/oa解决方案的主要功能:系统设置、收文管理、发文管理、档案管理、个人办公、流动支配、会议管理、信息采集、公共服务、讲演管理、焦点论坛、电子邮件等功能模块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体系

财产管理方案篇3

Bot项目涉及的主要财务风险

Bot项目在运营期间主要涉及的财务风险有经营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和融资风险等。

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指在项目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供、产、销各个环节的不确定性因素所导致的项目资金运动的迟滞,进而产生利润的不确定。根据Bot合资项目的相关协定,该类风险主要表现为(原辅料)采购风险和生产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包括货币资产、固定资产及存货资产管理风险,该类风险也是合资水厂项目运营期间的常规风险。融资风险,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等变化,企业融资行为所带来的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包括利率风险、再融资风险、杠杆效应、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等。合资水厂项目涉及的主要是利率及汇率风险,即由于金融政策的波动而导致的融资成本变动的风险。

此外,由于Bot合资水厂项目是在特定环境及合作主体下产生的,根据项目特点,涉及的财务风险还包括产品定价风险、利润风险、成本管控风险、预算风险、投保风险等。其中,产品定价风险主要指由于Bot项目单位成本或成本组成变动引起的产品定价协议的变更及社会监督所带来的收入的不确定性。利润风险主要指合资双方收益分成约定变更带来的利润的不确定等。成本管控风险指产品的成本费用未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及成本费用的无效支付等。预算风险指虚假预算及失控预算等。投保风险则指资产保险范围的不足及保险条约的不充分等。

针对每项风险制定对应的管理方案并有效实施,能够预防及快速处理潜在和已发现的财务问题,保证项目良好运行。常见的风险管理方案是根据风险因素建立管理卡片,定期评估风险因素的状态及管理方案的有效性,持续跟进并更新。但由于国内公司固有的管理习惯,风险管理卡片的模式化跟实际工作往往存在较大脱节,工作效率不高。构建风险因素与内控指标相结合的风险管理模式,进一步量化及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作为财务风险管理的新尝试则可能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

风险管控三步走

案例企业项目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案,体现在风险管控操作流程中,大致分为三个步骤:

风险因素的筛选及排序筛选对项目运营期间影响较大的财务风险因素,并按重要性排序。可从风险因素的影响力及发生的可能性划分重要等级。(见图)

按照上述原则筛选、排序后,项目运行期间主要涉及的财务风险因素如下:

a级:成本管控、预算、资产管理、利率等;B级:产品定价、利润等;C级:经营等;D级:财产保险等;e级⋯⋯

风险因素的描述及量化将抽象的风险因素尽可能与实际工作相关联,并根据风险因素确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用具体措施及执行(预定)完成时间量化该方案。

以案例企业对上述财务风险因素量化管理方案为例(如表所示),阐释项目风险管控的基本构架。

风险因素的后续管理

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制定后,还要结合内部考核进行后续跟进管理及风险状态的再评估。根据管理方案的执行效果(考评结果),动态更新风险状态,及时发现、替换新出现的风险,不断完善管理/行动方案,实现风险管控的良性循环。

本案例中,纳入了内控系统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案,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更加具有针对性及可操作性,对Bot水厂项目运行期间潜在的财务问题有了一定的事前防范意识和措施,为避免或减少财务风险提供了较为充分的保障。在此框架下,项目运营期间的其他风险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及内部工艺流程、配套设施、设备维护、安保等方面也可采用相同模式进行管控,以实现运营期间整体风险管理的统一性与协调性。

财产管理方案篇4

 

关键词:财务管理 企业经营 作用 

 

建立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企业改革所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要务,在企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在具体实施中,由于各种情况错综复杂,很难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因此,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较多。 

一、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全面覆盖,狠抓财务管理的五大环节 

首先,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所谓财务活动主要是指资金的筹集、投放、营运及分配。财务关系则是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相关各方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其次,要明确财务管理实际应达到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但因为在实际工作中评估企业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企业价值难以评估确定。所以在我国,企业管理的基本目标就是提高经济效益。最后,还要学习分析研究理财环境,科学地预测环境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制定出正确的理财策略。总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是以价值链的形式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最终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用价值活动来组织与协调财务管理中的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 

财务管理环节体现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步骤和程序,它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直接关系到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活动的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1.财务预测是根据财务工作的历史资料,考虑实际的要求和条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和工作成果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测算过程。其主要任务是测算各项生产经营方案的经济效益,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价值依据;预计财务收支的发展变化情况,以确定经营目标;测定各项定额和标准,为编制计划、分解计划指标服务。为此,首先需要建立健全资料档案的管理制度,根据管理决策者的管理理念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包括内部和外部、财务和生产技术、计划和统计等各方面的资料。如果原始资料不全或不准确,必将大大影响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造成严重预测失实。其次是运用相应的财务预测模型(因果关系、时间序列及回归分析等),将符合要求的资料代入模型中,选取恰当的方法,进行分析,在预测过程中应采取注重真实价值的原则,对原始资料进行细致认真的整理和筛选工作,使其符合真实、可靠、全面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预测出相对准确的结果。 

2.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财务人员应根据财务规划的总体要求,通过专门的方式从各种备选的预测方案中筛选出最佳方案。在实践中还要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不能只顾追求高收益、低成本的方案,而忽视了高风险的代价。企业若负债过多就会造成财务风险过大。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时一大批韩国企业集团因盲目外延式扩张而濒临破产。 

第二,在融资及投资决策时,应充分考虑现金流量等因素,并综合衡量各方案的优缺点,避免造成资金的浪费。 

第三,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充分资料,根据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再进行进一步整理,提出更详尽的经济运行过程中真正切实可行的企业决策方案。将企业财务管理中最关键的一步用价值链方式传给具体的财务预算环节。 

财产管理方案篇5

2006年12月29日,《物权法(草案)》高票通过七审,决定提请今年的全国人大审议。物权法能否通过已不再是个大问题,但物权法究竟违宪与否,还在进行争论。就在12月,巩献田教授等人又向中央上书,以公开信的形式指出“《物权法(草案)》的基本原则违背了宪法,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开历史倒车”。

巩献田教授等人的理由主要是:1、草案把国家财产所有权交给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务院)违反了宪法第八十九条的规定。2、草案未在其总则中写入“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将“国家、集体、个人”放在一起作为“平等主体”对待,所以违反了宪法对“国家财产“的保护高于对“公民私有财产”保护的第十二条规定。3、草案在“私有财产”、“私人的动产和不动产”之前,没有用“合法的”一词作为定语,是为非法财产的合法化“开启门路”和加以保护,违反了宪法第十三条的规定。4、由于以上各种规定,物权法不能对国有资产流失进行有效保护。

巩献田教授等对《物权法(草案)》的关注及建议,其精神可贵,应当对之加以肯定。不过,《物权法(草案)》是否违宪,客观、理性地分析和回答这个问题,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该法,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

由国务院对国有财产行使所有权并没有违反宪法规定

公开信认为:草案第五十四条规定:“矿藏、水流、海域和国家所有的土地、草原等自然资源,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第五十八条规定:“国家投资设立的企业,由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这些都是违反宪法的。

公开信主张:“遵照宪法,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无权取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去行使国家权力的,而国家财产所有权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这么重大的原则问题可以不经过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来决定呢?”这会为国有资产的继续流失开启门路。

公开信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显然存在错误。

首先,公开信对全国人大的性质和政府在权力行使上的相互关系认识不清。

依照宪法第二条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但由于这个机关不是一个常设机关,它只是一年召开一次的“代表大会”,因此,无法“日常”地行使某一具体权力。

所以,宪法第八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通俗地解释就是:“国务院是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日常行使权力的机关”。以此类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就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日常行使权力的机关。

其次,公开信对国务院的职能犯了法律常识性的错误。

公开信举例说明:宪法规定的国务院在财政经济方面的职权是:“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即国务院的职能中是不具有除此之外的其他职权的。因此,(草案)规定“矿藏、水流、海域和国家所有的土地、草原等自然资源,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是违宪的。

这是一个法律常识性的错误,即认为国务院行使的职权只能是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17项。但它疏忽了宪法第八十九条最后一项的规定,即该条的第十八项规定:国务院可以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的其他职权”。该项的含义是,国务院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的授权,还可以行使第八十九条17项规定以外的职权。

如前所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是“日常”行使具体权力的“机关”,因此,就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国家财产权”授予某一能够“日常”行使这一权力的“机关”或“机构”或“人”。“国家财产权”应由谁来行使呢?全国人民谁都可对此提出建议。《物权法(草案)》的“规定”实际上就是民法专家们的建议,即建议“国家财产权”由国务院来行使。至于是否由国务院行使,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如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草案,那么就是把行使国家财产权的权力授予了国务院,那时国务院行使该项权力就是合法的。

目前“国家财产权”一直是由国务院在行使,而《物权法(草案)》的建议,只是希望通过立法将这一现状法定化。

再次,公开信更是将国务院是否有权行使“国家财产权”和国务院没有行使好“国家财产权”混为一谈。

国务院获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宪法的授权后,会存在没有行使好“国家财产权”,导致“国家财产”流失的情况,当然,也可能相反。如果因此得出目前“国家财产”流失源于该权力由国务院行使造成的结论(言下之意是《物权法(草案)》还将“国家财产”交给国务院,就会使国家财产继续流失。如果不是国务院行使此权力,国家财产就不会流失了),显然偏颇。其实,“国家财产权”由国务院行使和“国家财产”的流失之间没有因果关系。问题的根本在于缺乏对行使该权力的有效监督。如果有效的监督制度不建立,“国家财产”交给任何“人”都存在流失的可能。

不把宪法的基本原则写入草案并不代表违宪

公开信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就“《物权法(草案)》为什么不把宪法中关于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规定写入草案等重大问题向社会公众作出说明。”

公开信认为:《物权法(草案)》因为没有照搬宪法第十二条‘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基本原则,因此是“公然废弃了这一表述我国社会主义物权本质特征的核心条文”,所以违宪。而且,“对国有财产的保护应该高于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

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

宪法第十二条:“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第十三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草案第一条:“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财产关系。”

首先,我国的宪法没有任何一个条款规定,宪法的下位法在制定时必须将宪法的相关规定照搬其中。

公开信可以指出《物权法(草案)》的哪些具体规定违反了宪法的相关规定,但不能要求《物权法(草案)》的基本原则中必须写入宪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的规定,更不能认定草案没有照搬宪法的规定就是“公然废弃了宪法……的核心条文”,“了宪法重要条文的立法精神”。这样的要求没有宪法依据的。因为宪法是根本法,宪法的基本原则就是下位法的基本原则。

其次,我国宪法第十二条的原文是“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一条款中没有“对国家财产的保护应当高于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的含义。这一结论我们可以通过对条文本身及宪法其他相关规定的解读得出。

“社会主义”无论作为一个概念、意识形态,还是社会或制度,其本身都无法拥有财产。准确地说,“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中的“社会主义”应当解释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其财产依宪法第九条、第十条的规定包括“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部分财产。

何谓“公共”?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属于社会的”。作为地域的国家本身无法拥有财产,因此“国家所有的公共财产”就是“国家掌管的属于‘社会’所有的财产”。依照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规定,“社会的”就是全体中国公民的。

简言之,“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就是全体中国公民的财产。

哪些财产属于“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

“国家公共财产”在中国,因为历史的原因,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二是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和平赎买”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原来由(中外)“资本家”所有的生产资料通过社会主义的改造变为全体人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再加上将近60年来全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劳动中积累的生产资料;三是国家机关(广义)、事业单位的财产。

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应当由谁来“掌管”?

“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本应当由全体中国人民来掌管,除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财产及海洋、江河等自然资源本身的特殊性,其他的财产在理论上完全可以由每一个公民自己掌管。法律上,把全体中国人民拥有的财产的情况叫“共同共有(或公共公有)”。由于这一特殊的共同财产无法等额分割以及管理成本高的无法由全体公民共同“掌管”,故现实是由政府代为“掌管”的。经济学家、法学家们将“政府代为掌管”称之为“国家行使所有权”,有人把它叫做“国家财产权”。

当然,政府代人民“掌管”的财产和每一个公民自己已经拥有的财产(人们将其称为“公民的私有财产”)在财产权“行使”上存在区别,但我国宪法对这两种财产的保护没有区别。

因此,宪法是平等的保护“国家财产”和“公民私有财产”的。任何人的反对都是对宪法的歪曲。

公开信错误地解读了宪法的各项规定以及对《物权法》是“私法”这一基本法理常识的缺乏,故主观认定宪法第十二条是宪法对“国家财产”的保护高于对“公民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宪法对“国家行使的财产权”的保护高于公民“私人行使的财产权”,就会产生这样一些问题:同样都是“公民的财产”,只是国家“掌管”的那部分公民的财产是由国家委派一个人去行使,现在叫“国家财产权”,而公民的另一部分财产是由自己在行使所有权,现在被称为“公民私人财产权”,为什么宪法对国家委派的人行使的“国家财产权”的保护要高于对公民自己“掌管”的那部分“公民财产”的财产权呢?《物权法(草案)》把“替每一个中国公民行使财产所有权”的主体――国家,与每一个作为自己当下财产(私有财产)的主体――公民,放在同一法律的天平上,同等对待,是完全符合宪法的立法精神的,也是宪法关于保护“国家财产”、“公民私有财产”的立法精神在下位法中的具体体现。

不在“私有财产”前使用“合法的”是立法严谨的表现,并不违宪

公开信中提出:《物权法(草案)》在“私有财产”、“私人的动产和不动产”之前,没有“合法的”这一“表示物权重要属性的定语”,没有宪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就是违反了宪法第十三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规定。因此,公开信认为,草案“模糊了应予保护的私有财产的合法与非法的界限”,通过“宪法中这一重要条文的立法精神,为非法私有财产寻求保护提供了方便条件”。

但事实是,财产的合法与否,不以是否在私有财产前加上“合法的”这一定语而定。

首先,《物权法》是实体法,用以调整平等主体之间有关财产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任何人其取得的财产是否合法是由司法机关(法院)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做出判断的。

《物权法(草案)》没有在“私有财产”等词语前加上“合法的”定语,非法的财产不会因此变成合法的,因为《物权法(草案)》的这个规定无法代替确定“非法财产”所需的法定程序。

因此,《物权法(草案)》的条文中,在“私有财产”、“私人的动产和不动产”等词语前,没有用“合法的”一词作为定语,是立法严谨的体现。

其次,公开信认为草案只要加上宪法第十三条、在“私有财产”等词语前加上“合法的”定语,就能保护大多数公民的财产权利了。但《物权法(草案)》作为私法是不具有这个“职能”的。能够保护公民权利的只能是宪法。

即使《物权法(草案)》加上“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合法的”等内容,也既不可能去“保护”国家财产,也不会去“保护”公民的非法财产。

因为这是在让《物权法(草案)》去担当宪法的“职责”,说严重点,就是要求《物权法》“篡宪夺权”,和宪法“平起平坐”。这大概也是民法专家们至今不在《物权法(草案)》是否违宪这个问题上“正面回应”巩献田教授公开信的原因,因为只要有一点法理常识的人都会明白巩献田教授在这个问题上是“胡搅蛮缠”。

国有资产保护非物权法之所能,《物权法(草案)》不违宪

公开信认为,正是因为草案没有将“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写入,没有在“私有财产”前加上“合法的”定语,并由国务院行使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因此物权法无法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保护。

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是“国家代公民掌管的财产”,宪法将这一财产制度称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财产制度下,由于“国家”无法亲自掌管属于每一个公民的财产,因此“国家财产权”最终要由一个自然人代表国家来行使。由于这个自然人是在替国家(全体中国公民)掌管财产,所以,很少有人尽心尽职。因此,现实情况是国家掌管的“财产”使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且具体掌管财产的人特别容易贪腐其掌管的“国家财产”。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经济学家们提出:“国家掌管的财产(生产资料),难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所以,除了少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企业)的财产(生产资料)外,其他(企业)的财产(生产资料)都应该私有化。”

国家采用了经济学家们提出的“mBo”(管理层收购)的私有化方案。尽管政府实施的私有化方案被认为存在很大的不公平因素,但这个改革方案是合法的。

国有企业在实行“股份制”的改革过程中,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如果人们严格按照这些规则要求进行私有化,因而获得利益(财产),其财产就是合法的。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利益人没有遵守相关的规定,通过侵害他人(包括国家)的利益获取财产,其获得的财产就是非法的。其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非法财产应当依照法律被剥夺。

我们前面说到《物权法(草案)》的规定不能直接认定某一财产的“非法”与“合法”,而须由司法机关(法院)经法定程序确定。法院在确定某财产“非法”还是“合法”时,依据的“标准”就是实体法。现在司法机关(法院)在判断国有企业“股份制”过程中,利益相关人取得的财产合法与否,是依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等相关规定以及宪法的规定。如果《物权法(草案)》审议通过了,《物权法》第九章关于(财产)“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及相关部分也会成为司法机关认定那些一夜暴富的少数人获得的财产是否合法的“标准”。

财产管理方案篇6

关键词:私人档案立法

长期以来,我们在讨论档案和档案工作时,主要针对国有档案,关于私人档案的研究和立法都相当缺乏。近年来,由于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产权观念的增强,私人档案以其产权的私有性和信息内容的重要性给档案工作增加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完善私人档案立法、加强私人档案的管理,成为当今档案部门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完善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制度。”①这一论断为包括私人档案在内的各类私有财产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了重要依据。制定专门的民法典,以国家基本法律的形式保护私有财产,成为近两年我国法律界的一大热点。私人档案作为个人私有财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也需要以一定形式加以规范,以在保护私人档案所有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有效保护和积累这一重要的社会资源。

私人档案及私人档案立法

私人档案,在我国档案界是一个不太成熟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们受苏联影响,使用“国家档案全宗”②这一概念来代表国家所有的档案。1987年制定、1996年修正的《档案法》是我国关于档案工作的基本规范,其第16条、18条、22条以特例形式对私有档案进行有限的规定,但采用的是与国有(档案)相对应的“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档案)这一表述形式,尽管其含义基本指私人档案,但并未使用私人档案一词。

尽管我国相关立法对私人档案涉及很少,但有关的研究在近些年来则不时见诸报刊,部分论著或多或少谈及私人档案。一般认为,私人档案即私人所有的档案,有时也称私有档案,它与公有档案或国有档案或公共档案相对而言。大体上,凡各级各类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由国家(财政)提供经费的单位形成的档案称为公共档案;凡不由国家提供经费的单位和个人形成的档案及政府官员在非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均称为私人档案。

私人档案的内容范围非常广泛,一般包括个人、家庭(家族)、各类非国有企业事业机构在其活动中形成或者上述主体合法继承或购买的档案,涉及公民个人的著作、手稿、日记、来往书信、荣誉与奖惩资料,家庭的往来收支、投资储蓄、婚姻登记、病历材料,私人(营)企业与机构的管理与运行等等方面的资料,包括书面文字、照片、声像磁带、电子文件等多种形式与多种载体。

对于私人档案的法律调整,一方面,因为其私有性而适合于作为一般私有财产而依照民事法律规范予以调整;另一方面,因为其档案信息内容的独特价值,尤其是其中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或者应当保密的部分,又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规范进行处理。同时,私人档案因其私有性而不宜于完全按照属于行政法范畴的现有档案法律法规处理,又因为其内容可能涉及社会利益而不能视为可由权利人自由处分的私有财产。为有效规制私人档案问题,既不侵犯私人档案所有权人的合法私权,又有效地保护重要的私人档案③,为社会积累档案财富,迫切需要完善相关的立法,进行私人档案的立法保护。

私人档案的立法保护指有关部门根据当前的私人档案保管和利用中存在的实际情况,依照立法的基本程序,积极探索适应私人档案的法律基准,用一定的规范形式赋予公民个人或民营组织对其合法私人档案所具有的权利,并对重要私人档案的处理从积累和保护国家档案财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角度进行必要的限制。它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方面,规定私人档案是私有财产,和其他私有财产一样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公民个人或民营组织对其私人档案具有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国家有关部门在对私人档案的征、管或利用应充分尊重公民个人或民营组织的意见和利益,对私人档案的代管、征收、征购④等一定要有必要的法律依据和法理依据,尽量避免出现强征强收的现象。

另一方面,赋予国家档案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对私人档案保护和流转的监督权,对私人档案的保管、流转、利用实施有效、有力的监督措施,以必要手段确保公民或民营组织严格履行其在保护重要私人档案方面的应有义务,保护和积累国家的历史文化财富。这些监督措施包括对私人档案进行调查登记,制成索引卡片等。实践中,私人档案调查和登记是实施对私人档案行使监督权的先决条件,只有全面、准确地掌握了全国的私人档案保存和管理情况,才能做到准确的控制和监督。否则,没有有效的调查和登记措施,对私人档案的监督就不免流于形式,有关的规定就只能是一纸空文。

在以立法形式保护私人档案方面,国外的一些做法可供借鉴。在法国,《档案法》以专章和一半以上的条款⑤调整私人档案问题,规定私人档案是国家文化历史遗产的组成部分,国家有权对具有历史意义的私人档案进行登记管理,已经登记的私人档案禁止销毁,同时又明确规定私人档案即使具有历史价值仍属于档案的原拥有者,“作为历史档案进行登记的私人档案,其所有权并不转让给国家。”德国一方面在档案法中明确宣布,私人档案的所有权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人无权强迫私人档案占有者对其所有的档案采取某种行动,同时又对重要私人档案的流转进行了一些特别规定。英国在肯定私人档案由拥有者私有的同时,专门设立了国家档案记录局负责对英国公共档案馆收藏范围以外的地方档案和私人档案进行登记,并将私人档案编制成索引卡片,确保了对于国家有特别重要意义的私人档案不被随意地拆散或毁坏。

加强我国私人档案立法保护的必要性

私人档案是公民个人或民营组织在其私人行为和非公共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或通过合法手段(继承、购买等)得到的档案,是归属于私有财产范畴内,与其他的私有财产一样,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私有财产保护法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以法的形式明确对私人档案的保护是很有必要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私人档案立法保护是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产权观念加强,越来越多的人要求以法律形式保护私人财产,呼吁将私有财产法律化,近年我国的“民法典”研究和制订热就是这一要求的体现。私人档案作为私人财产之一,以法律形式明确其权利归属和相关问题,成为当今档案学领域不可忽视的课题。加强私人档案立法保护不仅是私人档案拥有者和有关人士关注的问题,也是一种法治进步、人文素质提升的表现。

2.私人档案的立法保护是促使私人档案妥善保管的重要措施。一般地说,人们对于属于自己的永久私人财产的爱护要重于暂时的私人财产。没有相关立法明确私人档案的所有者权属,使私人档案因为其内容的社会意义而处于被国家有关部门征管的不确定状态,势必加大私人档案所有者有效保管其档案的怀疑程度,动摇其尽力保护好私人档案的信心。在有关的法律规范中对私人档案给出一个法律意义上的界定,确定私人档案为个人的合法私有财产,其拥有者必然会基于其私人档案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以及文化遗产价值而尽力保管以保持其完整性、实现其价值。

3.私人档案的立法保护是积累和保护国家档案财富的重要措施。一个国家的档案并不理所当然地等于由国家所有的公共档案,而是包括该国的公共档案和私人档案两部分。国家全部档案即由国家所有的“国家档案全宗”⑥,这是在计划经济、全面公有条件下的特定认识,与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实情况不相吻合。在当今,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的发展,国有档案在国家全部档案中不再是一枝独放,除了公民个人在其私人生活中形成或合法继承、购买的私人档案外,非国有的企业和事业组织即各类民营实体在其经济、文化生活中形成的非国有档案,成为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笔不容忽视的档案财富。完善私人档案立法,明确私人档案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并基于重要私人档案的社会价值而对其保管和流转进行一定的规制,使有社会历史价值的私人档案得到妥善的保管,无疑是积累整个国家档案财富的有效措施。

目前,我国私人档案立法保护还很不完善,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我国现有的档案法规关于私人档案的条款数量少,不够全面,在我国的《档案法》中只有4条间接涉及到私人档案,不足25%,其他的法律法规中关于私人档案的也不多。而法国《档案法》,如前所述,36个条款中就有16条专门规定私人档案,另有多条涉及到私人档案;二是没有单行的私人档案管理法规。我们知道,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人们活动的行为规范,是一切工作的依据,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立法等一系列规范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在专门立法不成熟或不完善的情况下,单行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往往是调整相关事务的基本依据。我国尽管在《档案法》中有几个条款对私人档案问题进行了原则规定,但具有现实性和操作性的关于私人档案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私人档案立法一直是空白。

私人档案立法需要解决的问题

1.对私人档案的界定。私人档案的界定指对私人档案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的内容和范围的划定,需要根据法学中的所有权理论和档案学中的来源原则等基础理论,结合私人档案形成和内容的基本特点,合理地定义私人档案概念。私人档案的界定影响着对其立法保护权限,过宽或过窄都是不可取的。在这一方面外国有些比较成熟的经验,如法国、美国等,可供我们予以研究和借鉴。

2.私人档案所有权人的权利和义务。一般来讲,现代档案立法都认识到包括私人档案在内的全部档案是国家的“文化财产”,是“共同财富”、“国家历史档案遗产”。在我国的《档案法》也间接表示了这一含义。因此,私人档案的立法保护必然要结合私人档案的私有性和其内容的社会价值,依据《档案法》等相关法律规范,确保在保护私人档案所有者利益的同时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以赋予私人档案所有者一系列的权利和相应的义务。

3.私人档案与公共档案的关系。私人档案和公共档案都是一个国家的档案财富,国家档案事业管理部门应改变只注重国有档案工作的倾向,在有关的工作规划、法规建设、事业管理和标准化等方面,在考虑国有档案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兼顾私人档案问题,从丰富整个社会档案财富的角度,协调和处理好公共档案和私人档案的关系。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其一,在相关的立法中,把私人档案管理问题尤其是私人档案的流转和利用纳入相应的法制轨道上,使私人档案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

从人类的受到社会承认的需求考虑,任何人都存在通过自己的工作和财富得到社会认可的欲望,只要这种认可不会伤害其自身利益。相应地,只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机制积极肯定私人档案的社会利用并保护所有者的合法权益,私人档案所有者完全可能将自己的档案通过一定形式为社会利用,通过实现档案的社会价值而满足自己受社会承认的需求。为此,国家档案部门需要从丰富国家档案财富、满足大众相应信息需求的角度,处理好公共档案与私人档案的关系,通过有关立法等建立相关机制,肯定并保障私人档案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促使私人档案合理恰当地提供利用。

其二,积极探索私人档案转换为公共档案的有效途径,使保存在私人手中相对分散、不便利用的私人档案集中起来,以便于保管和利用。从世界范围看,绝大多数国家从丰富国有档案财富的角度都实行了一些促使私人档案转化为公共档案的措施,大体上各国国有公共档案馆将私人档案接收进馆的主要方式有:移交、捐赠、寄存、购买。在强调公民权利、保护私有财产历史较早的法国,一方面承认和保护私人对其合法私有档案的权益,同时每年提供400万法郎用于对私人档案的收集。⑦借鉴国外的做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对那些具有重要价值的私人档案,通过一定的形式,尽量将其转换为公共档案。如积极鼓励所有者将其私有档案捐献给国家,对捐献者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同时通过政府财政拨款和接受社会捐助等渠道建立一定的基金,购买所需的私人档案。

4.私人档案立法的形式。就整个法律体系而言,法律规范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立法等多种形式。在私人档案立法方面,基于目前在《档案法》第16条等已有相应规定的现实,从维护法律的稳定性出发,可以采取先从地方性立法、再制定有关部门规章的稳妥立法形式。具体地说,首先在私有经济发展较快、私人档案形成较多、有关私人档案的问题较多的地方,由地方立法部门根据《民法通则》、《档案法》等相关法律结合实际制定地方性私人档案规范形式,在总结该地方性私人档案法规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由国家档案局制定有关私人档案的部门规章,待下一次《档案法》修改时,再将经过实践检验并修正的私人档案立法成果纳入《档案法》中,形成适合我国实际的私人档案立法体系。

注释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汇编》第15页、第26页

②对“国家档案全宗”,《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第169页)解释为: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具有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或历史意义的一切档案的总和。……在中国,国家档案全宗也称国家全部档案。

③本人所指的重要私人档案,即《档案法》第16条所指的“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

④《档案法》第16条规定了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一定条件下对私有档案的代管、收购、征购权利,以及私人档案在转让方面的限制。

⑤法国档案法6章36条,其第3章私人档案计16条,规范私人档案的内涵及管理要求,第4章关于公共档案和私人档案通则计3条,其他章也直接间接涉及了私人档案。

财产管理方案篇7

[关键词]组织架构岗位设置工作职责

伴随现代经济社会对能源的巨大需求,能源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越来越凸显重要。生物柴油作为绿色新能源,具有清洁、环保特点,有潜在的发展价值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科学设置企业财务架构,对于能源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财务管理体系的架构

生物柴油生产企业作为化工油品生产制造型工业企业,在财务组织架构上适用于《企业会计制度》相关规定。

1、组织机构设计指导思路

首先要完善财务组织机构建设,本文设计思路主要是建立以财务管理核心的企业经济运行体系,形成以价值管理为导向,以经济核算为控制手段,通过财务管理把企业各业务部门的运转紧紧联系在一起,运用完善、有效的经济管理杠杆,对企业整体经济运行进行监督控制,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导设计理念。

2、财务机构及财务人员设置

根据财政部财字(1996)17号文件规定,按照统筹兼顾和成本效益原则,能源生产企业根据实际工作流程,设置财务机构,配备财务人员,本文设计的基本会计岗位分为: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核算和稽核各岗、出纳、会计档案管理岗位。

二、财务管理各岗位的主要职责

1、财务负责人主要岗位职责

a主持企业财务管理的全面工作,负责制定财务管理方面制度、标准和流程。统筹安排和调度资金,抓好现金流的管理和控制,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

B参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各项决策,参与集团重大合同、协议的评审,并对经济业务发生具有的合规性、合理性有比较前瞻的预测分析。

C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生产流程,提出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方法和措施,加强产品的定额消耗管理工作,杜绝消耗和浪费。

D协调并做好融资、投资和财政、税务、银行等职能部门的联系工作。近一步密切银企、税企关系,协助决策层参与资本运营、融资方式、信贷等资本运作探讨,为企业发展做好资金融通和资金储备。

e指导做好企业纳税申报和纳税筹划工作,系统钻研和探讨再生资源的国家相关税收减免政策,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科学、合理进行税收统筹,为公司合理降低税赋。

F做好经济运行的财务分析,以充分翔实的数据,反映出企业盈利水平、偿债能力、经济走势,并为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2、核算和稽核会计岗位职责

a负责企业日常会计核算工作。按照现行财务会计制度,做到科学合理设置账户,复式记账,按期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会计总账和明细账簿,月末汇总结账、编制并报送财务会计报表。

B审核企业的原始单据、原始凭证、报销凭证。审核登记并做好项目核算、做好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及在产品、产成品的领用、生产加工、完工入库的相关出入库手续的审核和核算工作,并定期和仓储部门、生产车间进行账目和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的核对,保证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实相符。

C做好成本、费用控制及在产品制造工程中的产品定额消耗管理,正确归集产品成本和制造费用、期间费用。建立并做好日常各项台账管理、定期核对总分类账目和明细分类账目的差异。

D按照国家对化工生产企业规定的税率、税目按月计提税金,按期到所属税务机关进行税务申报,按时进行税款划转。

e稽核会计在财务负责人的指导下,建立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和内部财务稽核制度,开展日常财务稽核工作;负责对各公司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考核、监督,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3、出纳会计岗位职责

a全面负责本生物柴油生产企业的现金收支、银行存款收支和有价证券的收支保管工作。按照《现金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坚持原则,一丝不苟,维护财务制度和财经法纪。

B具体负责本企业资金借支、资金报销等资金核算管理,企业的一切款项收支行为,均应根据审批完备的有关手续,办理现金、银行存款的收支、登记手续。建立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逐日逐笔登记现金的收支,并做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不许白条抵库,不许公款私存,不许保留账外公款。

C出纳人员应按日清点库存现金,库存现金与账面余额核对必须相符,财务负责人根据工作需要,定期、不定期对库存现金进行清查。发生短缺或盈余,应及时查明原因。

D负责在资金结算过程中,做好银行关系的协调,及时办理资金结算等;严格遵守《银行结算办法》、《银行票据管理制度》,银行账号只能有本单位使用,不得出租、出借或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使用。

e负责每日各公司资金余额查询和上报工作等;定时向财务经理、公司总经理报告财务收支动态、可用资金余额,以便合理安排资金。

4、档案管理岗位职责

a严格执行《会计法》、《档案法》、《会计档案管理条例》,保证会计档案的安全和完整。

B管理范围:会计凭证、会计账薄、财务预算、财务会计报告、经济合同、财务评价指标资料、财务分析、财务会计核算和管理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规定等会计资料,会计电算化档案资料。

C业务事项:专人管理,定期整理、检查、归集会计档案,按时整理入库,并办理交接手续。

D严格会计档案的查阅借阅手续:凡需查阅会计档案者,均需出具查阅档案的书面报告,注明查阅范围,管理人员应严格登记。非本公司财务人员查阅会计档案的,借阅报告经财务负责人批准后,管理人员方可办理借阅手续,阅后及时归还、销号,以保证会计档案的安全完整。

财产管理方案篇8

为加快建立我镇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促进我镇新农村建设,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及县委、县政府通知要求,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的实施意见》为指导,以《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和《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增加集体收入为核心,以清理、整顿、规范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为主要内容,以市场运作为手段,把集体统一管理、农户承包经营、村民民主决策有机结合起来,盘活村级现有存量资产,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不断增加集体财富积累的村级集体经济运营机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推进机制工作步骤及总体目标

(一)工作步骤:

1、安排部署阶段

自2010年3月至4月底,主要任务是宣传政策,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培训工作人员,进行组织部署。各乡镇要在全面掌握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情况的基础上,选定管理基础好、集体积累较强的10%的村作为试点,先行开展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建设工作。

2、组织实施阶段

自5月初开始至8月底,在抓好试点,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镇实施方案要,严格按照省两办文件及市两办文件规定的九个步骤开展建立机制工作,实施的村数要达到总村数的80%以上。

3、总结规范阶段

自9月——2010年12月底。各乡镇在全面推进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建设的基础上,进行逐村检查,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对工作不到位,不符合工作标准要求的村进行整改,达到村级健全机制、积累财富、增强实力的目的。并在11月中旬报县农村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建设领导小组考核验收。

4、巩固提高阶段

自2011年1月——12月。各乡镇在认真总结80%以上村集体积累机制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长效机制,巩固建设成果。并针对未开展农村财富积累机制建设的基础薄弱、管理混乱的落后村,明确专人组成工作组,分村制定清理整顿方案,指导帮助村级落实集体积累机制建设工作,推动其实现由乱到治。

(二)总体目标:

要求2010年要有80%的村建立起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到2011底,全镇49个村全部健全完善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

(三)有关要求:

1、镇政府成立农村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建设领导小组,由主管农经工作的领导负责,纪检、组织、财政、民政、林业、水利、农经等部门人员参加。各村也要成立村集体资产管理小组。

2、选定管理基础好、集体积累较强的10%的村作为试点,4月底前完成试点任务。选定1-2个村作为示范村,宣传推广典型经验。

3、2010年起,镇政府要建立村级集体资产“集中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对村级集体建设工程、价值在300元以上的物资、设备、办公用品、等实行统一招标采购。

4、建立工作考核机制,将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建设纳入镇党委、镇政府和村级工作考核范围。

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立足本村实际,综合考虑区位优势、资产特点、市场需求、群众收入水平等各方面情况,合理确定资产经营管理模式;二是坚持遵循市场规律原则。充分运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规范经济合同,实行村级集体资产有偿使用;三是坚持公开公正原则。村级集体资产的承包、租赁、出让等要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切实做到操作过程全面公开,确保资产使用者能够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公平竞争;四是坚持民主原则。实行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五是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原则。依法开发集体资源,盘活集体资产,健全管理制度,搞好集体资产的核算,压缩各种不合理开支,防止集体资产被贪污、挪用、浪费和流失;六是严格界定列入财富积累的村级集体资产范围。重点是对集体所有的果园林木、机动地、村内空闲地、闲置校舍、集体建设用地、村集体投资兴建的相关企业、商业房屋及设施等集体经营性资产实行有偿使用。依法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不在其列,禁止以集体财富积累为名向村民摊派、集资、收费,决不能因此增加农民负担。

(二)资产内容

农村集体资产主要包括:1.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主要指农村机动地、村内空闲地、企业占地、“四荒”资源等;2.集体所有的建筑物,包括办公、仓储房屋、商业房屋、闲置校舍等;3.集体所有的各类工具、办公设备、通讯广播设施等;4.集体所有的农业机械、农业设施:包括电机、柴油机、抽水机、喷灌机、粉碎机、播种机、农田水利及排灌设施等;5.集体所有的果园、林木:包括各种果园、林场、苗圃以及道路两旁、沟渠两边的树木等;6.村级道路:包括村地域范围内由村集体投资或村民共同出资修建的水泥路、柏油路、沙石路、桥梁等;7.村集体所有的公共设施:包括生活及文化娱乐设施等;8.村集体所有的企业资产:指村集体投资兴办的企业资产、投资增值资产及无形资产;9.其他村级集体资产等。

(三)基本步骤:

1、成立机构。各村要成立村集体资产管理小组,组长由本村书记任担任,成员由村干部、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构成,村两委负责具体工作。

2、清产建账。按农经站的各村账簿,到各村进行固定资产清查、核对、盘点,做到账物相符,造册入账。核查三荒、果园、林木、机动地、村内闲置地等是否进行合同签订,承包金是否上缴,地界丈量,核实数目,同时建立资产台账,进行详细分类登记。

3、拟定方案。清理少数人低偿或无偿使用集体资产,本着“谁所有、谁受益,谁使用、谁交费”,拟定有偿使用项目、经营方式、缴费标准,张榜公布,征求意见。根据群众意见修改相关内容,制定有偿使用方案。

4、表决方案。依据有关法规,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有偿使用方案进行表决。表决大会要有会议纪要,表决结果要由参会人员签字确认。

5、实施方案。根据表决通过的有偿使用方案,对确定的竞价承包项目进行公开竞价,与使用者签订经济合同。

6、归档备案。合同签订后20日内,及时将有偿使用方案、经济合同、会议纪要和其他有关资料及时归档保存,将有偿使用方案和经济合同报镇农经站备案。单份经济合同年度使用费在3万元以上的,还要在合同签订后将相关经济合同和有偿使用方案报县农经总站备案。

7、应缴公示。合同签订后,将各类有偿使用资产经营方式、使用人、缴纳标准及应缴费用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

8、集中缴费。公示之后,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和资产使用筹资时间确定缴费日期,发送缴费通知单,集中时间、集中地点统一收缴所有费用。有偿使用费原则上逐年收取,不宜逐年收取的,收取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当届村干部的任期。

9、缴费公示。收费结束后,立即公开各项收费结果,让全体村民明白收缴工作的进展情况,明白当年村集体收入的全部家底。

(四)标准要求:

1、成立村集体资产管理小组。各村要成立村集体资产管理小组,组长由本村书记任担任,成员由村干部、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构成,有较强的代表性。成员名单张榜公布。

2、在全面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的集体资产台帐。台帐对集体资产登记齐全,账实相符。

3、制定村集体资产有偿使用方案。方案经民主决策,有会议纪要,表决结果有参会人员签字,并张榜公布。

4、集体资产承包、租赁,按有偿使用方案采取招标投标、公开协商、民主定价等规范方式进行。

5、经济合同规范完善。对有偿使用的集体资产全部与使用者签定了规范的局面合同,及时按规定进行合同备案

6、有偿使用费及时、足额收缴到位,手续齐全,规范入账。

7、实行了有偿使用公示。对资产有偿使用情况和收费结果进行了张榜公布。

8、档案管理规范。建立财富积累机制过程中的组织机制、村级集体资产台账、集体资产有偿使用方案、会议记录、民主表决签字、有偿使用情况公示表、收缴有偿使用公示表、经济合同、财务会计账目、相关规章制度和文件,能够及时归档,专人专柜管理。

9、由村级在集体资产承包、租赁经营合同签订后20日内,将合同和有偿使用方案、会议纪要等有关资料附件报镇农经站存档备案,合同年度使用费在3万元以上的,要在合同签订后30日内,报县农经局备案。

10、建立完善的村级集体资产民主管理制度、村级集体资产使用决策制度、村级集体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村级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村级集体资产建设集中采购制度、等制度。

11、按《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有健全的监督、审批程序,在县乡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开展日常审计、专项审计等审计过程中,未发现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五)清查内容:全面清查资产,摸清村级集体资产底数。一是清查财务资金,消除账外账。重点检查资产资源处置情况,对所形成的资金收益未按规定及时入账、纳入统一监管的,及时收缴。二是采清查资产资源,做到账物相符。对各村固定资产特别是经营性固定资产逐一进行核实盘点,造册入帐,确保资产数量及实有价值全面、真实。三是清查资源,防止体外循环。采用用现场勘查、实地测量等方法,重点对坑塘水面、土地滩涂、林木草泊等资源进行核实,准确掌握面积和数量。四是清查合同,做到规范完善。摸清资产资源的处置情况,对不合理、不规范的合同进行调整完善。

(六)运作方式:对村级集体所有的农业机械、农业设施、果园林木、闲置校舍、仓储房屋、商业房屋、集体企业,农村机动地、村内空闲地、企业占地、“四荒”资源等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按照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使用的规定程序,采取招标投标、公开协商、民主定价等方式进行。一是以招标投标方式承包、租赁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费、租金应当通过公开竞标、竞价确定。招标应当确定方案,载明招标人的名称和地址,明确项目的名称、数量、用途、期限、标底等内容;招标方案必须履行民主程序。在招标中,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中标权。招标投标方案、招标合同报镇农经站备案。二是以公开协商方式承包、租赁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费、租金由双方议定。三是对关系村民生产生活的有关资产,要按照维持正常运转的原则确定底价,采取召开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进行民主决策的方式合理确定收费标准。禁止利用职权压价发包、出租集体资产。四是村级集体资产的有偿使用要由村委会与使用者依法签订规范的经济合同。原承包合同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要及时依法规范原有承包、租赁合同。

对村级集体所有的办公房屋、工具设备,桥梁、道路、公共实施等集体非经营性资产,明确管理责任人员和管理目标,做到有效使管理用,及时维护维修,防止损毁丢失。对村级集体公益事业建设工程,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包括:打井、挖渠、清淤、管道安装、闸、桥、涵工程等),乡村道路修建(包括:村庄街道硬化,村路修建等),村部及环境建设(包括:新建、改建、扩建、修缮、装潢,村内公共环境及卫生设施建设等),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等,要采取明确建设标准,实行公开招标的办法确定建设承包者,确保集体资金投入合理,工程建设质量合格。

加强村级集体财富积累的监督管理

(一)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村级集体资产民主管理制度、村级集体资产使用决策制度、村级集体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村级财务预算和招待情况报告制度、村级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等五项管理制度。同时,建立督查制度、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对集体资产管理的量化考核,奖优惩劣,检查违反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给村集体造成经济损失的行为,追究相关责任者的责任,逐步形成集体积累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二)坚持民主监督,保障村民的民主决策权利。集体经济组织的年度财务预算、决算、收益分配方案,重大投资项目,重大开支等村集体资产管理的重大事项,都要严格按照《村级事务流程图》的要求,流程化管理、规范化运作,履行民主程序。各行政村要定期公布资产运营情况,听取本集体经济组织对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全体成员的监督。村务监督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对村集体资产管理的事项进行监督。

(三)不断强化监管,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监督作用。不断完善规范财务委托、会计委派、集中上站办公等管理方式,积极推进会计核算电算化,逐步实现集体资产监管网络化。按照民主自愿和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原则,规范会计委托工作,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完善服务工作流程,防止截留挪用集体资金。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预算和决算、资金的使用和收益分配进行定期审计,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集体资产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对集体资产运营进行专项审计,对审计查出的侵占集体资金和资产问题依法追究责任。

财产管理方案篇9

关键词:财产保全,管辖,完善

一、诉讼财产保全与诉前财产保全之管辖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财产保全有诉讼财产保全与诉前财产保全之分,但是对其各自的管辖法院问题,《民事诉讼法》却未予以明定。就诉讼财产保全来说,民事诉讼法第92条只规定在法定条件下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至于哪些法院可予以管辖,则没有明确规定。从立法的旨意来看,似乎只有审理本案的法院才具有此项管辖之权。在司法实践中,各级法院基本上也是这样理解和操作的。然而,将诉讼财产保全的管辖法院完全局限于审理本案的法院却未必合理。基于以下理由之考虑,笔者认为,诉讼财产保全原则上可由审理本案的法院管辖,必要时也可由财产保全标的物所在地法院管辖。

首先,财产保全程序与审判程序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程序,二者在管辖上无须要求完全相同。审判程序是从实质上解决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程序,而财产保全程序则是一种中间性的暂时性的程序,其目的并不是要解决当事人之间的实体权利义务之争,而是为了保全将来可能发生的强制执行。由于存在这种区别,因而在确定管辖法院时,就审判而言,主要应从如何更好地便利于当事人进行诉讼、便利于法院进行审判、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均衡各级法院的工作负担等角度予以综合考虑,并在此基础上来确定某类案件由某一或某几个法院管辖。而对于财产保全之管辖来说,除了应考虑上述相关因素之外,还应考虑到如何更好地便利于当事人行使财产保全申请权、便利于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及该措施的执行等因素。显然,财产保全的管辖法院如果完全照用审判程序的管辖法院的规定,在有些情况下则难以达到保证将来判决得以执行这一财产保全之目的,或者虽然达到了财产保全的目的,但却在时间、费用等方面给当事人或法院造成更多的诉讼成本支出。而规定在必要时可以由财产保全标的物所在地法院管辖,则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立法缺陷。

其次,从司法实践来看,由于审理本案的法院对案件的情况比较了解,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财产保全由该法院管辖便于决定是否需要采取保全措施。但是,有时所要保全的标的物与审理本案的法院相距甚远,例如,审理本案的法院地处我国的东北某省,而标的物却位于南方某省,同时,申请人也为该标的物所在地人,在这种情况下,由审理本案的法院予以管辖既不便于申请人之财产保全申请权的行使,也不便于保全裁定的执行。显而易见,规定财产保全在必要时由保全标的物所在地法院管辖有其现实必要性和合理性。

最后,从比较法学的角度来讲,规定诉讼财产保全既可由审理本案的法院管辖,也可由保全标的物所在地法院管辖是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做法,例如,德国和我国地区的民事诉讼法均规定,对于债权人的假扣押申请,由本案管辖法院或假扣押标的所在地法院管辖;假处分申请,由本案管辖法院管辖,但有急迫情形时,也可由本案请求标的所在地法院管辖。[i]日本《民事保全法》也有类似规定。

对于诉前财产保全的管辖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适用意见》)第31条规定:“诉前财产保全,由当事人向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请。在人民法院采取诉前财产保全后,申请人起诉的,可以向采取诉前财产保全的人民法院或者其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可见,依据《适用意见》的规定,诉前财产保全只能由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予以管辖。基于上述相类似的理由,这一规定实际上也是很不合理的。易言之,在确立诉前财产保全的管辖法院时,同样应当综合考虑如何更好地便利于当事人行使财产保全申请权和进行诉讼、便利于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和审判案件等多种因素。而将诉前财产保全的管辖法院严格限定于财产所在地法院,显然主要是从便利于法院采取保全措施这一角度来考虑,但却忽视了其他应予考虑的因素。这种将问题简单化的规定有时并不利于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例如,债权人与债务人均为a省甲县人,债权人因债务人的侵权行为而欲申请对债务人的位于B省乙市的一栋房产进行诉前财产保全,在这种情况下,向a省甲县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可能更有利于债权人的权益保护及后续诉讼的进行。鉴于此,笔者认为,对于诉前财产保全,应当规定原则上由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必要时也可由对案件有管辖权的其他人民法院管辖。

二、协议管辖、协议仲裁与财产保全之管辖的关系

《民事诉讼法》第25条及第244条规定了协议管辖制度,当事人据此可以协议确定管辖法院(指的是审判程序的管辖法院-笔者注),那么,协议管辖与财产保全之管辖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另者,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11条和《仲裁法》第5条的规定,对于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当事人达成书面仲裁协议时,则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按此规定,当事人协议仲裁是否排斥法院对财产保全的管辖呢?这些问题均需上予以说明并在立法上予以明确规定。

从理论上来说,管辖协议和仲裁协议均是就案件的实质问题而确定案件的管辖权,[ii]亦即都是就实体权利义务争议的解决而协议由某一个法院或某一个仲裁委员会对案件行使管辖权。财产保全则是一种临时性的中间性的救济措施,而非永久性的终局性的判定,虽然它与案件的实质性问题存在着关联,但财产保全本身却是一个程序性的问题。因此,管辖协议和仲裁协议就实质性问题所确定的管辖权,不应包括属于临时性措施的财产保全。换言之,当事人之间的管辖协议和仲裁协议不应排斥其他法院对财产保全的管辖权。对于这一点,有关和司法解释针对特定事项已经作出了规定。例如,依照最高人民法院1994年7月6日公布的《关于海事法院诉讼前扣押船舶的规定》这一司法解释之规定,“扣押船舶,不受当事人之间的关于该海事请求在管辖、仲裁或法律适用方面的协议的约束。”1999年12月2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14条也规定:“海事请求保全(即在海事诉讼中所申请的财产保全-笔者注)不受当事人之间关于该海事请求的诉讼管辖协议或仲裁协议的约束。”但是,由于民事诉讼法对这一问题并未作出普遍性的规定,加之审判实践中对管辖协议和仲裁协议的效力存在着片面的认识,致使人民法院对于海事请求保全以外的财产保全,常以存在管辖协议或仲裁协议为由而拒绝受理当事人提出的保全申请,从而造成当事人的财产保全申请权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甚至于进而造成其实体权益无法实现。特别是在当事人签订有仲裁协议但仲裁程序尚未开始的情况下,更易造成权利人申请救济的困难,因为,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和仲裁法的规定,在仲裁过程中,当事人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财产保全,并由仲裁委员会将该申请提交给有关的人民法院裁定,然而在仲裁程序尚未开始时,当事人应当如何申请财产保全则显然是一个立法“真空”。故此,为了更好地实现财产保全制度之设立宗旨,我国民事诉讼法应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对财产保全的管辖权,不受诉讼管辖协议、仲裁协议的约束。

具体来说,就财产保全之管辖与协议管辖的关系而言,如果是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应当规定由保全标的物所在地法院或当事人协议管辖的法院予以管辖;如果是申请诉讼财产保全,则应当规定由受诉法院或保全标的物所在地法院管辖。就财产保全之管辖与协议仲裁的关系而言,应当规定当事人既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财产保全,也可以直接向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的法院申请财产保全,而不论保全申请是在仲裁过程中还是在仲裁程序开始之前提出的。

之所以要求在仲裁的过程中也应允许当事人直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理由在于:其一,仲裁委员会没有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力,即使要求当事人必须向仲裁委员会申请财产保全,在受理申请后,仲裁委员会仍需将该申请提交给有关法院裁定。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允许当事人直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申请,以便更好地保护其合法权益呢?其二,如前所述,财产保全只是一种临时性的措施,它并不确认当事人之间的实体权利义务关系。这种中间措施的性质决定了当事人直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的正确与否,最终要取决于仲裁委员会对案件所作出的实体裁决。如果仲裁委员会裁决申请人胜诉,那么规定当事人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显然更利于及时、有效地保护其合法权益;如果仲裁委员会裁决申请人败诉,那么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因而在仲裁过程中,允许当事人直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并不违背当事人之仲裁协议的规定,也不存在仲裁程序受到法院干涉的。其三,从有关国家和国际公约、国际仲裁规则的规定来看,在仲裁程序中,允许当事人向法院申请采取临时性的保全措施是一种比较通行的做法。例如,英国、法国等国家的规定及司法实践均认为,由法院作出包括扣押在内的临时措施裁定与仲裁庭就案件的实质问题作出裁决的权限并非不相容。[iii]在国际公约和国际仲裁规则方面,《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第26条规定:“当事人中任何一方向司法机关要求采取临时措施不得被认为与仲裁协议的规定有抵触或认为系对该协议的摒弃。”[iv]《国际商会仲裁规则》第8条第5款则规定,双方当事人有权向法院申请采取临时性的保全措施,不得因此认为违反仲裁协议。《欧洲国际商事仲裁公约》第6条第(四)项亦明确规定,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措施不应视为与仲裁协议不一致。[v]因此,规定在仲裁的过程中当事人也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是与国际惯例相一致的,特别是在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条件下,立法上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就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财产保全错误时要求损害赔偿之管辖法院

这是一个与财产保全制度紧密相关的管辖问题,故在此一并予以讨论。财产保全错误时,被申请人要求申请人赔偿其所受损害并应因此而引发诉讼,应该由哪个法院来对此案予以管辖呢?对于这个问题,《民事诉讼法》同样没有明确界定。《适用意见》第32条则规定:“当事人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后没有在法定的期间起诉,因而给被申请人造成财产损失引起诉讼的,由采取该财产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管辖。”然而,因申请财产保全错误而给被申请人造成损害的情形远远不限于上述一种情况。例如,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或被申请人提供担保后,经过审理,判决申请人败诉,而被申请人却因此前的财产保全而受到损害;又如,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申请人又撤消保全申请或撤回诉讼,因而给被申请人造成损害;再如,因申请仲裁财产保全错误而导致被申请人受到损害,等等。在上述诸种情形之下,如果双方不能就赔偿问题达成协议而引起诉讼,都有必要确定其管辖法院,否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将因管辖不明而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鉴于此,笔者认为,立法上应当在《适用意见》第32条规定的基础上增加以下两点规定以资弥补:(1)财产保全申请人败诉,或者在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又申请撤消保全或申请撤诉,因而给被申请人造成损失引起诉讼的,由审理该案的人民法院管辖。(2)申请仲裁财产保全有错误,因而给被申请人造成财产损失引起诉讼的,由采取该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管辖。

[i]民事诉讼法第524、534条,德国民事诉讼法第919、934条。

[ii]参见江伟等:《完善我国财产保全制度的设想》,载《法学》1993年第5期,第90页。

[iii]参见沈达明:《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下册,中信出版社1991年版,第223页以下。

财产管理方案篇10

《财经》记者张有义

2010年新年伊始,三聚氰胺阴云再布,上海、陕西相继出现产销三聚氰胺超标乳制品的事件,相关公司高管涉罪被捕。舆论在谴责无良商人利欲熏心的同时,也爆出有关政府部门在发现问题八个月后,方对外公布消息的迟延行为,实属职责缺位。

从2008年9月至今,三聚氰胺事件之所以波澜四起、久未平复,除了“新伤”,“旧痛”未愈也是重要原因。

据《财经》记者了解,三聚氰胺结石患儿系列赔偿案中,针对三鹿的案件有五起,在2009年3月之后,有两起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法院立案,另外三起分别在北京市顺义区、大兴区和西城区法院立案;针对伊利乳业的案件,目前只有一起,在北京市宣武区立案。

这些立案近一年的案件,截至目前,只有一起在2009年岁末,于北京市顺义区法院开庭,其他五起案件何时开庭均无准确时间。

一位为结石患儿提供法律援助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还有十数名患儿试图通过提讼,均未能立案,法院如此拖沓的表现,从司法程序而言,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德恒律师务所律师季成,是全国第一个接受患儿家属委托的律师,他已辗转津、冀、豫数月,目前仍未成功立案。其中一位河南镇平县的当事人,索赔金额原为15万元,终因“耗不起时间和精力”放弃诉讼,选择了由国家发改委指导下的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下称中国乳协)提供的3万元赔偿。

在顺义区法院,国内结石患儿诉三鹿民事索赔案首次开庭后,至今也尚未结案。

该案人、北京律师彭剑告诉《财经》记者,法院未能如期结案的原因,主要是2009年12月3日原告提出了追加被告和第三人的请求,请求原因在于原第一被告三鹿破产,患儿通过司法途径向破产管理人索赔无望。对于要求追加被告和第三人的请求,法院需要一段时间的审查期。

“借款”伏笔

“三鹿事件”发生后,引起中央高度关注,2008年12月2日,国务院婴幼儿配方奶粉事件民事赔偿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制订了患病婴幼儿赔偿方案,责成三鹿集团必须承担婴幼儿赔偿金90207.68万元。

会议同时强调,上述款项于12月20日前应足额汇入中国乳协指定的专用账户。而此时,三鹿集团的银行存款只有1400余万元,其他财产一时间也无法变现。

如此资金缺乏之时,汇入中国乳协的9亿元巨额费用如何实现?

据石家庄市政府发言人王建国透露,12月19日三鹿集团对外共“借款”9.02亿元。

当时一度传闻,石家庄市政府为了筹集9亿元的资金,将政府西院和一座酒店抵押给银行。2008年12月中旬,一位石家庄市政府派驻三鹿工作组成员曾对《财经》记者承认,上述9.02亿元赔偿资金来自银行借款。当时也有消息表明,9亿元的银行借款是以石家庄市政府财政收入作担保,来自石家庄商业银行。

至今,石家庄市政府未对9亿元从何而来,以何种方式筹措,若以财政收入担保为企业贷款是否合宜等问题,给出详细解释。

2008年12月31日,中国乳协向三鹿集团出具了一份收据,内容是“代收婴幼儿奶粉患儿赔偿款”,共计90207.68万元。此时,三鹿集团总负债达26.64亿元,净资产为负11.03亿元,严重资不抵债。

《分配方案》内幕

按照石家庄市政府的最初设想,他们希望以重组的方式解决三鹿集团的问题。为此,有关部门下了很大力气,也有很多厂商对此颇感兴趣。但到最后,无不因债务负担过重而选择放弃。如此一来,摆在三鹿集团面前的只有申请破产。

2008年12月12日,石家庄商业银行和平路支行向石家庄中院递交了《债权人破产申请书》。12月18日,石家庄市中院裁定,三鹿集团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12月26日,石家庄市中院向三鹿清算组送达《民事决定书》,指定以石家庄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李爱民为组长,共14人组成破产管理人。随后,破产管理人接受了三鹿的全部资产,并委托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和一家资产评估公司,对三鹿的账目和全部资产进行了审计和评估。

截止到2009年7月9日,三鹿破产财产变价收入为87051万元,加上三鹿银行存款和权益清收的收入,破产管理人实际收回的现金为90538.55万元。

2009年7月10日,三鹿集团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召开,通过了《三鹿集团破产财产分配方案》(下称《分配方案》)。第二天,石家庄市中院裁定认可了《分配方案》。

《分配方案》显示,除了以上被收回的现金以外,还有三项资产收入如保定三鹿乳业、石家庄洪生乳业等,三鹿破产最终变价财产应当总计为:110891.25万元。

此时,大部分结石患儿已经“接受”了由政府主导、中国乳协具体执行的一次性赔偿金。根据赔偿方案,患儿的情况分成死亡、重症及接受一般治疗三种。死亡患儿赔偿金为20万元,重症患儿赔偿3万元,接受一般治疗的患儿赔偿2000元。

第三顺序清偿为零

根据《企业破产法》,破产财产总额确定后,首先要扣除一些费用。

第一项是已支付的破产费用,总计2596.8万元,包括破产案件的诉讼费用、破产管理人执行职务的费用等,其中包括破产管理人的报酬为998.02万元。

《企业破产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表明,破产管理人有权获得报酬。但据《财经》记者计算,从2008年12月26日至2009年11月20日,石家庄中院指定的14名破产管理人,在不足11个月间共获得报酬998万元,每人每月的薪酬将近6.5万元。

对于破产管理人为何获得如此高额的报酬,《财经》记者致电破产管理人处,被告知情况复杂,报酬的获取有充分依据。依据是石家庄中院曾通知:破产管理人采取的是最后一次性收取报酬的方式,按最终清偿的财产价值总额的0.9%计算,结果就是998.02万元。

第二项是共益债务,总额为1917.85万元,包括因继续营业而支付的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用等;第三项费用总额为1151.26万元,包括管理人在处置变现资产过程中应承担的过户费、税费和手续费等。

上述三项总额为5665.91万元。

另外,依法尚有两项特别优先受偿债权当时未兑现,分别是两项建筑工程款,合计531.04万元。扣除以上各项,三鹿破产财产还剩104694.3万元可分配。

按照《企业破产法》的规定,破产财产在先行扣除所有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将依法定顺利清偿。

根据法定第一顺序,三鹿应偿付的债权包括职工工资、伤残补助费、遗属抚恤费等,总计为3410.18万元。这部分款项的清偿率为100%。

第二顺序的债权分配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等,总计为11302.53万元。这部分只支付了11076.48万元,清偿率为98%。

令人不解的是,为何在破产财产仍有结余的情况下,第二顺序的债权清偿率只有98%,而不是100%?

同时,耐人寻味的是,清偿完第一、第二顺序的债权后,实际剩余90207.68万元,这个数字与破产前石家庄市政府协助筹措、由三鹿划入中国乳协的资金90207.68万元惊人的一致。

按照法律规定,清偿完第一第二顺序的债权后,剩余破产财产应用于第三顺序的债权清偿,这个顺序里包括未接受政府赔偿方案、欲以司法途径寻求救济的结石患儿。

但是,根据石家庄市中院认定的《分配方案》,“普通债权的清偿率为零。”那么,剩余的90207.68万元哪里去了?

答案就在《分配方案》的一个小细节中,原文写道:“三鹿集团是用收到的处置资产的预付款9亿元,和自有资金207.64万元,合计90207.68万元,付给了中国乳协”。这意味着,寻求司法救济的结石患儿将得不到任何赔偿。

但《分配方案》关于9亿余元的说法值得推敲,因为《分配方案》所述的这9亿元是在破产程序启动后所得的破产财产,而支付给中国乳协的9亿余元是在破产之前的“借款”,那么中间就有了重要环节的缺失。最终的结果是这笔本就“来路不明”的赔偿款,在破产财产的分配中,又闪烁其词地回到了“来路”。

如果9亿元确实是由石家庄市政府财政担保的借款,那么现在石家庄市政府算是“解了套”。而这种“解套”的方式,产生了上述那个备受诟病的结果:普通债权清偿率为零,即通过诉讼寻求赔偿的结石患儿索债无路。

余业未竟

中国政法大学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教授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期望三鹿破产案能起到示范效应,但纵观整个案件,“政府之手”可谓无处不在,从而导致某些重大破产环节发生偏离。

李曙光认为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应该等待企业走完破产程序以后,政府再出面处理企业难以承担的人身损害赔偿等事项。”即使这笔借款是以石家庄市政府财政为担保借来的,《企业破产法》中也没有明确其应当优先得到清偿。而《企业破产法》修法过程中或者在做相关司法解释时,应当特别明确,在重大产品质量事件中,人身损害赔偿应当具有优先赔偿的地位。

其实在《分配方案》中,破产管理人和法院也关注到了这一点,其中写道:对患病婴幼儿的赔偿具有共益债务的性质,应当随时支付。现代法律对人身权日益尊重,在破产程序中亦应体现这种精神,在人身伤害赔偿与财产损害赔偿相冲突的情形下,应先行对人身权予以保护。

《分配方案》这段话的出发点,是为其“预付”的9亿余元款项做出说明,但似乎忽略了在第三顺序的普通债权中,通过司法程序寻求赔偿的患儿。

而且,政府赔偿方案并不能代替司法途径,患儿家长如果对赔偿数额不满,有权通过诉讼解决。

在北京市顺义区法院开庭审理的结石患儿诉三鹿民事索赔案中,患儿小轩的父亲马晓华对《财经》记者说,小轩接受的治疗属于“一般治疗”,因此,如果同意中国乳协的方案,只能获得2000元赔偿。

“2000元的赔偿,我肯定接受不了。”马晓华最终选择了诉讼,他要求赔偿的数额是5.5万余元,其他类似患儿的赔偿诉求大部分在5万元左右。

一位北京律师告诉《财经》记者,“这事实上就等于强迫患儿家长接受他们本不愿意接受的赔偿数额。”

为此,12月3日,患儿小轩及其人向法院提交了追加被告和第三人的申请书――中国乳协被作为第三人追加。小轩的人认为,中国乳协代表全部或部分患儿自三鹿集团处收取了“婴幼儿奶粉患儿赔偿款”,因此,在三鹿集团破产管理人无力赔付的情况下,若中国乳协本息尚有结余,则患儿有权从中国乳协取得相应的赔偿款。

《财经》记者致电中国乳协,有关人士表示,三鹿集团等22家责任企业共筹集资金约11亿元,用于患儿赔偿。其中,9亿余元用于按照赔偿方式对患儿赔付,剩余2亿元用于成立患儿医疗赔偿基金,主要用于对患儿急性疾病治疗终结后到18周岁以前可能发生的疾病治疗,“因此根本不存在尚有结余之说”。

另有法院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目前法院也处在两难境地,三鹿集团的破产裁定已经产生了法律效力,即使“普通债权清偿率为零”的结果再备受诟病,审理患儿索赔案的法院也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