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镇意识形态上年工作总结十篇乡镇意识形态上年工作总结十篇

乡镇意识形态上年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7:09

乡镇意识形态上年工作总结篇1

2019年上半年,在县委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县委宣传部的悉心指导和关心支持下,洋港镇党委根据意识形态工作要求,结合脱贫攻坚和当前重点工作,准确把握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为洋港当前脱贫攻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现根据要求将半年意识形态工作总结如下:

一、坚持党委负责制,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落实

按照中央省市县关于意识形态工作要求,洋港镇党委坚持党委书记俞振华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副书记石庚水和党委委员汪顺艳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同时明确了其他班子成员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分工,切实将意识形态工作落到实处。半年来洋港镇党委围绕当前重点工作,根据县委要求,制定了洋港镇党委理论学习计划,一方面抓好班子成员的理论学习;另一方面引领全镇党员干部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党委负责制,全镇意识形态工作得到全面落实,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党员干部对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的理解。

二、坚持大党建引领,确保意识形态正向发展

为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落到实处,洋港镇坚持发挥党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引领作用。半年来,洋港镇以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坚持书记讲党课,镇党委书记俞振华带头讲党课,同时引导班子成员和支部书记开展微党课活动;抢抓第二十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月的机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领域的教育活动,进一步筑牢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防线;积极推进全镇红白理事会创建工作,进一步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工作。

乡镇意识形态上年工作总结篇2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中央和山东省的正确领导下,在加快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构筑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大城市框架,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进程中,十分注重环境保护,强化资源节约,珍惜大自然赋予的秀美风貌和独特环境资源,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城市,努力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63亿元的同时,生态环境得到了应有的保护和改善,全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31天,优良率达90.7%;人均占有公共绿地11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9.76%。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城市面貌、生态环境、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初步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正在成为最具投资吸引力、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城市之一。在城市发展的带动下,农村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80元,同比增长12.1%。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为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

自年国家环保总局启动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以来,我市政府和群众热烈响应,积极参与。在省环保局的认真指导和市、县级市两级环保部门的精心组织下,通过三年多艰苦努力,我市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胶南市隐珠镇、铁山镇、胶州市李哥庄镇、平度市南村镇4个镇获得“全国环境优美镇”称号,8个镇获得省级环境优美镇称号。17个镇完成了环境规划的编制和批复工作。创建活动推动了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镇经济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美化了村容镇貌,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增强了生态环境意识,提升了乡镇生态文明水平,推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在全市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总结三年来的创建工作,我们主要有以下体会:

一、争先创优,努力营造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诚信、博大、和谐、卓越”是的城市精神,也是做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的精神动力。多年来,我市在城市环境建设和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但是广大农村还面临着饮用水源保护、村镇环境脏乱差、污水集中处理率低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全市有400多万人生活在农村,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400万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到城市300多万人的生活质量。认真解决好农村环境问题就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为此,我市各级领导对创建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结合生态省、生态市建设的战略部署,把创建活动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农村环保工作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重大战略来抓。在工作中,不仅做到“六有”,即有组织、有计划、有制度、有方案、有检查、有总结,而且努力做到组织领导、宣传发动、责任落实三到位,为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是把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提升到建设生态市基础的高度。按照生态市建设标准,把环境优美乡镇创建任务纳入了《生态市建设规划》之中,提出到2010年实现80%的乡镇达到环境优美乡镇的目标。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逐步推进。

二是把创建工作纳入了各级政府重点工作目标和重要领导的工作日程。每年度各市政府分管领导召开专题会议,对本年度的创建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监督和检查。

三是把创建工作纳入了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和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完善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标准。

四是普遍建立了创建工作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了责任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专门班子全力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五是基础工作常抓不懈、抓牢抓实。抓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强化宣传,把创建意义和任务渗透到社会各领域,提高创建热情,增强创建工作的主动性。抓培训,除组织有关乡镇参加总局举办的培训班外,还分级组织培训班,培训环境规划、创建标准、程序等有关内容。对乡镇分管领导和有关人员坚持年年培训,批批过关。抓指导,各级环保部门为推动创建工作的正常开展,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协调、耐心指导、认真把关;形成了政府、群众齐心合力、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二、典型示范,推动创建工作全面开展

全市84个镇分布在五个县级市。每个镇的自然环境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差别很大,生态环境意识和创建积极性也不同。创建工作具有自愿性,要根据乡镇的条件和认知程度由乡镇自主决定,不能强迫。为全面开展创建工作,我们确定了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创建思路。除强化宣传发动外,要抓出典型,依靠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打开工作局面。我们把前期创建的重点放在全市13个重点镇上。13个重点镇均匀地分布在五个市,重点镇的共同特点是: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强,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领导班子对创建活动认识到位,创建积极性高。到年底,全市13个重点镇全部完成了环境规划的编制和批复工作,其中3个镇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5个镇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环境优美乡镇占重点镇的61%。目前这些环境优美乡镇已经成为其他镇学习的榜样,一些乡镇主动组织镇、村领导干部到环境优美乡镇参观学习。在第一批重点镇的示范带动下,全市创建工作蓬勃开展,2005年我市计划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个以上,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0个以上,重点镇将100%达到环境优美乡镇标准。

三、科学规划,精心构筑美好家园

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是提高农村环保工作水平,促进农村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前进的有效载体。为达到创建目的,我们始终坚持环境规划高起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标,以解决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原则,立足于本地实际,确保所制定的环境规划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达性。在编制环境规划工作中,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做好规划间的结合和协调工作。目前我市城市化发展速度很快,新一轮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正在进行,重点镇在2002年就已经全部结束,其他镇正在进行。为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把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贯穿到社会发展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编制环境规划时,主动与城镇总体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相结合,优化调整城市区域和经济布局,合理确定生态功能,突出生态特色。

二是做好环境规划论证工作。邀请专家对编制的环境规划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进行审查,重点论证环境问题是否找全找准、重点是否突出、解决方案是否切实可行、与城镇总体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是否衔接,提出修改意见,完善规划内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环境规划论证程序,使环境规划的论证工作不断程序化。镇主要领导干部通过参加规划的编制和论证,对全镇的环境资源状况、存在的环境问题、需要特别注意防范的环境事项有了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用生态保护意识综合决策各项工作的能力不断增强。

四、突出重点,高质量完成创建任务

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的过程不仅是获取荣誉称号的过程,而且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加快发展、提高镇域综合竞争力的过程。各创建镇坚持以人为本、务求实效的原则,依据环境规划,对照各项创建标准,在创建工作中把严重影响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影响未来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作为重点来抓。结合实际,统筹安排、综合实施了“五大”工程。

一是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拥有优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小城镇的最大魅力所在。在环境优美创建工作中各镇首先抓环境综合整治,切实解决了垃圾问题、污水和大气污染问题,坚决打击违法行为,杜绝了脏乱差现象。并把经营城市的理念运用到小城镇建设当中,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成立专门的环卫保洁队伍和城区管理队伍,使镇容镇貌保持优美宜人。

二是实施环境绿化美化工程。因地制宜地狠抓村镇绿化、封山育林、通道造林和荒山绿化。建设了珠山、镜台山等森林公园,城区基本实现了沿河绿化成带、公园小区绿化成片、街道绿化成网、庭院绿化点缀的绿化格局。城区绿化覆盖率、镇居民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均超过创建指标的要求。

三是实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按照突出重点、解决热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的思路,在道路建设、河道整治、电网改造、集中供热、集中供水、污水处理、垃圾清运、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等方面,加大投融资的力度,完善城镇功能,提升了城镇的吸纳力和承载力。

四是实施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工程。改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林吃林为靠山养山、靠水养水、靠林养林,加强山、林、水的保护,有效保护了自然资源。开山采石、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整治。

五是实施生态产业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和功能布局,降低消耗,减少污染,集约利用,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胶南隐珠镇积极推进技术创新,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传统产业,培育起手推车和橡胶轮胎两大产业集群,其中手推车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0%以上,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在过去的三年里,我市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经验,涌现出一批典型,但相对全市84个乡镇来说,环境优美乡镇的数量还很少。距离《生态市建设规划》提出的2010年80%的镇达到环境优美乡镇标准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市有相当数量的镇由于区位优势差、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生态环境薄弱、在客观上达到环境优美乡镇的标准难度很大,在主观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创建任务还很艰巨。

今后将在以下工作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要继续扩大宣传、不断深化认识。针对薄弱区域和薄弱环节加大宣传鼓动的力度,深化有关领导对农村环境问题严重性和创建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创建的积极性。

二是深化创建工作力度。抓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生态市、迎办奥运会和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有利时机,把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工作渗透到各个方面,使创建工作进入到快速、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乡镇意识形态上年工作总结篇3

abstract:thisarticleunifiesthefoundationstate-levelShengtaiCounty'sgoalrequest,elaboratedthecurrentChunanCountyecologyresourcessuperiorityinwiththestrategicchoice,hasanalyzedtheprominentquestionwhichandthedifficultymeetsintheecologicalbuilding,tosoonachieveShengtaiCounty'sfoundationgoalandtheChun'aneconomicsocietyisalsogoodquicklydevelops,ecologicalbuilding'spracticemechanismmustconsummate,dynamicsmustenlarge.

关键词:生态资源生态问题实践机制

Keywords:ecologyresourcesecologyquestionpracticemechanism

作者简介:徐长生男汉族浙江省淳安县人讲师现在淳安县委党校研究方向为基层政府行政管理

注:此文系2008年度杭州市委党校批准结题课题并获得优秀课题奖。

一、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淳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建设新安江水电站,使淳安和遂安两座千年古城、五大集镇、30万亩良田及绝大部分基础设施被水库淹没,29万人移居他乡,淳安由建库前的甲等县、富裕县变成建库后的贫困县。经历了十年倒退、十年徘徊、十年恢复、十年发展的曲折历程,经历了因湖而贫、因湖而名、因湖而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努力,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和有了快速的发展,但目前淳安县仍是浙江省25个经济欠发达县之一。自千岛湖形成以来,淳安县就拥有一级的环境空气质量和Ⅰ~Ⅱ类的千岛湖水质,生态环境优良。如今千岛湖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秀水”,是部级风景名胜区和全国旅游强县。县域内有森林、溪流与水库等多种生态系统,物种资源非常丰富,显示出优良的生物多样性,为生态县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特别是享誉世界的千岛湖,如今已成为淳安的响亮品牌和发展依托,资源优势与后发优势日益显现。未来的千岛湖,是以湖兴县的基础,是生态立县的基础,是旅游强县的基础,是淳安发展的核心竟争力。近年来,在全县人民的艰苦努力下,生态立县带来了硕果,生态经济日益壮大,以千岛湖优良生态环境为依托的生态经济逐渐成为淳安经济的主导。200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67.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9210元增加到17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3215元增加到4816元。全县旅游经济总收入由2002年的7.2亿元增加到19.3亿元。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千岛湖水质保护成效显著,总体保持在国家i~ii类水质标准,全县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全年空气环境质量为优良的天数达到98%,生态人居更加舒适。以生态公益林建设为重点的生态林业建设工作持续开展,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3.9%。2008年初浙江省委书记超洪祝在淳安视察工作时指出:“千岛湖是淳安的宝贝,是浙江的宝贝,也是中国的宝贝”。未来千岛湖必将成为淳安最具时代的战略资源,最为突出的比较优势,最为宝贵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保护千岛湖的良好生态,保护全县的良好生态,是淳安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淳安发展的希望所在。

二、当前生态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发展与保护难度加大。淳安的经济发展尚处于工业化初期,经济总量偏小,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二产业基础薄弱、规模小,与杭州地区周边县市的差距日益扩大,经济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尽管淳安在生态县建设上有不少独特优势,国家和省市对我们加快生态县建设也寄予了厚望,但淳安经济欠发达的特殊县情,在客观上也给生态县建设带来很大难度。淳安地处山区,土地资源十分缺乏,人均耕地仅为0.035公顷,人多地少的矛盾,加剧了水土流失,对千岛湖水生生态系统造成威胁。不仅如此,淳安的工业基础设施、城乡建设等用地也十分紧缺,缺少发展空间。全县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洪旱灾害、地质灾害频繁,县域范围内林业植被质量不高,针叶林比重大,阔叶林、混交林比重轻,中幼未成熟林比重大,成熟林比重小,水土保持及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相对较弱。目前千岛湖周边以及岛屿上的森林植被以先锋植物群落马尾松林为主导,树种单一,林相单调,难以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仅景观异值性差,而且影响生物多样性,不利于松毛虫天敌的繁殖,导致森林病虫害频发。全县矿产资源点多面广规模小,资源的开采工艺简单、设备落后,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上游安徽入湖水量占总入湖水量的一半以上,千岛湖水质受安徽来水水质的影响较大,水体保护任务艰巨。

二是生态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集镇和村庄的环境基础设施如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难以实施,环境优美乡镇建设任务很难如期完成,已成为影响生态县建设的重要因素。按照部级生态县考核要求,全县80%的乡镇要达到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按此计算,我县在2012年应有18个乡镇通过环境优美乡镇考核验收,而到目前我县环境优美乡镇达标的只有5个,按此进展,要按时达到部级生态县标准,则每年至少要创建环境优美乡镇4个。经调查分析,我县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的关键环节是要解决乡镇所在地的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目前除千岛湖镇、枫树岭镇、威坪镇、姜家镇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和千岛湖镇、临岐镇、威坪镇、姜家镇、石林镇、文昌镇、梓桐镇、中洲镇的垃圾中转站建成投入运行外,还有19个集镇需要新建或扩建污水处理设施,15个乡镇需要新建垃圾中转站,经测算,需要投入资金在1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中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7000万元,垃圾中转站3000万元,而这些资金虽然上级将有部分补助投入,但以我县现有财力,在短时间内筹集如此巨额资金进行投入是十分困难的。

三是创建体制机制不完善。生态县建设内容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县各部门各乡镇的共同参与,更需要政策机制的保障。目前县级成立了创建生态县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设有专人负责的工作办公室,但许多职能部门和重点乡镇,对生态创建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普遍存在着无机构、无人员、无经费现象。同时部门联动机制、生态县建设联系制度、以绿色GDp为基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都尚未建立。另外生态乡镇建设奖励政策以及重点工程资金补助政策尚未完善,千岛湖环境保护的投入机制不够健全,仅靠淳安一县投入,难以保护承担长远保护千岛湖的艰苦任务。自水库形成以来,我县严格贯彻环境保护政策和产业导向,在为下游提供i~ii类优良水质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自身发展,而区域间的生态补偿制度的政策力度不够,影响了千岛湖保护的持续投入。

四是乡镇政府和企业创建氛围不浓。乡镇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和扎实有效的工作是生态县创建工作如期实现的关键。但在具体工作中,有少数乡镇和企业对生态县建设工作认识有片面化的趋向,还没有将其当作根本性任务来抓,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正确对待和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强调客观理由。在领导中,仍有不少同志对生态建设存在“说说重要,做做次要”的现象;在社会群众中,对自身参与环保工作与生态建设工作的义务和责任认识程度低;在企业领导中,受“利益最大化”动机的驱使,有的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因缺乏有效的维护保养,污染物不能确保达标排放等。

三、创建生态县实践机制的几点思考

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关系到淳安未来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深入推进生态县建设,确保2012年力争2010年实现生态县目标,就如何推进生态县建设在实践机制上有重点地作几点思考和分析。

(一)扎实推进“以湖兴县”战略,着力完善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发展是硬道理,对于欠发达的淳安来说,经济总量小,人均收入低,基础设施落后是必须面对的实现问题,解决一切问题要靠发展。目前在生态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地方公共财力,只有不断的加快发展,才能快续地增加地方公共财力。而在特殊的千岛湖与经济欠发达的基本县情下,如何加快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面对淳安的实际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又好又快地发展,换言之,就是要在保护中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强化保护,实现发展和保护的双赢,坚持走“生态立县,生态经济强县,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特色发展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淳安的发展战略不断深化,从“一种养二加工三服务”到“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无商不活”,从“强农重工兴旅活商”到“一体两翼三支撑”,从生态立县、开放兴县、基础强县到全面实施千岛湖“品牌发展战略”。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全面确立了“以湖兴县”的发展定位,“以湖兴县”的具体内涵是:大力实施环境立县、旅游强县、工业富县、文化名县、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战略,全力把淳安打造成休闲度假胜地、中国水业基地、生态宜居福地、都市农业园地、文明和谐境地。这些战略和目标中,包涵着科学发展观,统筹着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淳安近几年在“以湖兴县”定位的指导下,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住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等等方面取得的快速发展,实践证明这个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是正确的,是一条符合淳安特点的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加快发展之路,也是生态建设之路,更是一条双赢之路。

(二)强化基层目标责任,着力完善部门乡镇干部考核机制。从几年来创建工作的实际情况,难点和困难在基层政府和各职能部门。根据《淳安生态县建设实施意见》,要确定今后五年生态县建设重点工作任务,明确各乡镇部门在生态县建设过程中的职责。一是落实生态县建设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各乡镇部门对本辖区本部门的生态建设负责,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在2008年前“一主两副”等重点乡镇逐步建立环保机构,配备专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2010年前所有乡镇配备专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做到责任、措施和投入“三到位”,建立部门权责明确、分工协作的机制,将建设生态县目标完成情况列入乡镇部门和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二是全面进行生态乡镇建设。生态乡镇建设是生态县建设工作的基础和细胞工程。要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逐年推进的原则,制定生态乡镇创建推进计划,到2012年力争80%的乡镇达到环境优美乡镇标准。围绕这一目标。一要把生态乡镇建设与落实年度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相结合,推动生态县建设顺利实施。二要把生态乡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推动我县早日实现“以湖兴县、融入都市”的战略目标。三要把实施生态乡镇建设与做好考核迎检准备工作相结合,推动生态乡镇建设早出成效,多出成果。在此基础上,按照创建市级、省级生态乡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所提出的20%、30%、40%的生态村比例要求建设一批生态村。四要深化清洁乡村工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五整治、一提高”工程,控制工农业污染,全面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和沼气工程,努力提高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卫生厕所普及率和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率。五要尽快出台激励政策和扶持政策。尽快建立切合实际的激励政策,重点扶持和鼓励生态乡镇建设。对乡镇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工程予以政策扶持,并给予项目投资的补助。对年度完成各级生态乡镇创建任务并通过命名的除上级部门奖励外,再给予配套奖励,并在生态建设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乡镇和个人给予宣传表彰和重点奖励。

(三)加大各方筹资力度,着力完善财力投入机制。资金筹集难度大,重点项目难以实施,一直困扰着生态县建设的推进。由于资金不到位,集镇和村庄的环保基础设施如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不能配套,生态乡镇建设推进缓慢;由于缺乏资金,下山脱贫、安置脱贫致富工作很难实施,贫困人口比例很难达到生态县建设要求。生态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艰巨,投资额大,单纯依靠财政投入,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必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和产业化的筹资新路子。根据“政府宏观调控与社会共同参与的方针”,开展动员全社会力量,实行政府、集体、个人三方面结合政策,鼓励多方投资,提高资金利用率,尽可能将生态建设各项工程项目按照市场进行运作,吸引社会力量与资金来参与实施,以确保生态县建设中重点项目按计划实施。一是将生态县建设的重点工程有侧重地纳入到国家及生态省、生态市建设的重点工程中去,充分利用省市政策,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争取生态补偿利益最大化,争取国家、生态省、生态市建设进程中重点工程的部分专项资金。二是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确实保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所需经费,不断增加投入,建立生态县建设专项资金,增加千岛湖保护基金的筹集额,争取全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入占GDp的比重逐步达到3.5%以上,用于千岛湖水环境保护和生态县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广开市场门路对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等工程项目,主要依靠项目资金的投入,辅以国家政策性贷款资金扶持;在环境污染物防治上,依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并辅以环保专项贷款;在城镇乡村环境综合整治上,坚持“谁污染谁负担,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单位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的方法,并辅以城镇维护建设费和基础建设配套费补助;在生态旅游和生态资源开发保护上,一律按照“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全面征收排污费和资源补偿金并通过地方财政上级部门补助解决;四是拓展市场合作资金,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民间、个人、组织的资金参与到生态县建设中来,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五是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按照“谁收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原则,建立生态破坏限期恢复制度,加大上下游的生态补偿力度和上级政府生态补偿力度

(四)广泛宣传教育,着力完善生态文化普及机制。生态建设涉及到千家万户,要使生态建设长期坚持下去,生态文化必须在广大群众中得到普及,把生态建设转化为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动,形成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良好氛围。政府要继续加强生态县建设的宣传教育,坚持以正确的舆论为导向,切实抓好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的公益宣传和正面专题报道;坚持以“多绿”创建为载体,夯实创绿系列基础;坚持以推动生态建设志愿者队伍活动规范化、正常化为抓手,提高生态县建设的社会化进程;充分利用中小学义务教育和各级党校的各类干部培训,提高各阶层群众的生态建设知识素养。当前工作的重点要放在乡镇农村,要通过多种手段,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乡风文明教育,真正把生态文化、生态价值和生态文明观念根植于广大村民。通过宣传教育,切实增强社会各界的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真正把县委县政府建设生态县的决策,转化为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为生态县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和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1]2005年――2008年淳安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资料

[2]2005年――2008年淳安县环境保护局有关文件和总结资料

乡镇意识形态上年工作总结篇4

一年来,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并把此项工作纳入镇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年初,镇党委政府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环保工作领导组、明确了一名同志抓环境保护的具体日常工作,并将环保工作列入了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明确要求各村各单位“一把手”对环保工作要亲自抓、负总责。做到了环保工作目标明确,层层落实了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形成了全镇上下对环保工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一)加强了对__水运码头货场煤炭等矿物质粉尘的监督管理,制定了管理措施,落实了管理人员和管理责任。

(二)完成了污染源调查工作任务。

(三)落实了__镇城乡居民用水备用水源取水点。

(四)协助县环保局调查处理环保2件。

(五)认真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积极主动会同有关部门对镇内企业、塘库、养猪场、养牛场等进行检查并向他们宣传环保知识和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

(一)积极完善省级生态乡镇创建资料,巩固创建成果。

(二)扎实开展创建活动。

(三)启动了创建部级生态乡镇的规划编制工作。

(四)创建并申报了7个市级生态村。

(一)镇政府通过召开会议、书写标语、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了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增强了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

(二)利用“4·22”“6·5”等节日在街头、学校等广泛开展环保知识的宣传和学习,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尤其是通过创建生态乡镇的宣传,使全镇干部群众更加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一步认识到了创建生态乡镇的重要意义。一年来,共发放宣传资料2500余份,写标语30余幅,办专栏4期。

(三)积极开展环保知识竞赛活动。今年我镇组织50余人参加了省环保厅的知识竞赛活动。

(一)工业污染重、农村污染面宽。

(二)环保工作经费严重不足。

(一)加强对企业、塘库、养殖场的检查、确保企业达标排放、塘库不搞肥水养鱼、养猪、养牛场粪便全面无害化处理。

(二)继续做好生态乡镇的创建工作,巩固创建成果。

乡镇意识形态上年工作总结篇5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candylove”为你整理了这篇乡镇2020年度意识形态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今年以来,长集镇党委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县委宣传部的帮助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现将一年来的意识形态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深入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

一是成立组织。长集镇党委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杨军章同志为组长的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2020年6月,因人事变动适时进行了人员的调整充实。

二是认真抓好“四个落实”。长集镇党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出现问题严格问责追责。1.落实“五个纳入”,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我镇本年度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纳入年度干部考核,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及党的建设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2.落实“一把手”责任制,下好“一盘棋”。党委书记杨军章同志亲自抓意识形态工作,着力打造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办组织协调、各支部负责的工作格局。3.落实中心组学习计划,定期分析研判。精心制定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健全中心组学习档案,完善中心组学习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机制。4.落实专项督查制度,强化问责机制。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考核机制,推动考核工作规范化、常态化;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民主生活会、述职报告、履行党建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纳入干部考察考核、执行党的纪律监督检查范围,强化结果运用;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追责问责机制,对由于失职、渎职等行为导致意识形态工作出现不良后果的,既要严肃查处当事人,又要对直接分管的领导进行责任倒查。

二、创新方式,把握导向,切实加强党委理论中心组和机关支部学习

镇党委坚持从党委会议做起,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把导向、强队伍,带头组织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重要会议精神。特别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和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领会讲话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深刻把握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理论学习同当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扫黑除恶等各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同提高全体党员干部思想理论素养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一是抓好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今年以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已组织集中学习14次,专题讲座2次,集中研讨2次。学习、讲座、研讨内容涵盖党的精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扶贫论述摘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五中全会》等,学习形式采取集中学习、专题讲座、研讨会和自学相结合,中心组成员和镇直单位部门负责人交流发言等方式。以政治理论学习为主线,以落实各项工作为抓手,以创新学习模式为载体,结合“两学一做”、“新时代文明实践讲堂”、“三个以案”专题警示教育等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做到有计划、有考勤、有记录。

二是抓好机关支部学习。每周一下午作为机关支部固定学习时间,截止目前,机关支部共集中学习42次,专题讲座1次。

三、贴近实际,开展活动,做到意识形态工作与重点工作相互融合

一是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讲堂活动。驻村点长或村支部书记结合各村创先争优点评日每月开展一次活动,学习内容以《霍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讲堂”宣讲通稿汇编》为主。通过开展每月“创先争优点评日”活动,积极推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强化为民服务宗旨,提升党员干部形象。

二是张贴宣传标语,播放宣传内容,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利用墙体、道旗、宣传牌(栏)在镇村主干道制作宣传标语广泛宣传党的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环境整治、扫黑除恶等。让党的方针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是以活动为载体,有力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落地生根。镇党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壮大积极向上上善的主流思想,为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镇利用宣传车、广播,开展道路交通、防震减灾、大气污染、秸秆禁烧、殡葬改革移风易俗、精准扶贫、扫黑除恶、“四进四有”进教堂、农村环境治理等宣传活动。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乡镇意识形态上年工作总结篇6

(20__年5月16日)

从星期二开始,我们集中三天时间,对乡镇去年以来的重点工作进行了观摩。大家一路走、一路看,很辛苦,但收获很大,启示很多。通过观摩,我们看到了乡镇去年以来工作的特色、亮点和不足,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创业气息和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今天的会议,既是观摩总结会,又是年度表彰会,还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次再动员会。刚才,同志宣读了观摩评分结果,

同志宣读了县委、政府的 个表彰决定,大会对去年的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等进行了颁奖。耀生同志对乡镇去年以来的工作进行了系统的点评。根据县四大班子研究的意见,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对乡镇去年以来工作的基本估价

去年以来,各乡镇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以县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克服各种困难,因地制宜谋发展,发挥优势创特色,四大板块发展全面提速,中部乡镇发展有了较大突破,整体工作有新的提升,社会大局基本稳定,实现了贯彻落实十届四次全会精神的良好开局。通过观摩,县四大家领导普遍感到基层精神状态较好,干事创业的氛围比较浓厚,形成了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比较明显的特点有三个:

1、各乡镇的工作都有较大突破,四大板块发展态势良好。各乡镇虽然工作基础和条件不一样,但大家都在求发展、谋发展,绝大部分乡镇的工作都有新突破、新发展,可以说是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特别是四大板块所属乡镇,工作力度大、标准高、势头好,支撑县域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香九厚板块,一体化开发工作起步较好,“一带三区”建设如火如荼,区域内落户企业相对较多,基础设施建设正加紧推进,到处呈现一派热火朝天、蒸蒸日上的发展景象,看后令人振奋。仓房板块,把生态建设与柑桔等特色产业相结合,建成了一些精品观光工程;景区景点建设步伐加快,香严寺、坐禅谷又有新的发展。县城板块,园区项目进驻较多,基础设施进一步配套完善,园区的服务机制、经营理念进一步确立。荆关板块,古街修复取得了初步成效,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新成绩。同时,中部乡镇立足自身实际,理清发展思路,在搞好生态建设、抓好民心工程的同时,还积极招商引资、发展项目经济,某些单项工作还处于全县领先地位。应该说,与前几年的情况比、与自身比,发展速度比较快、突破比较大。从单项工作看,不少乡镇都创出了自己的特色和亮点。仓房、香花、寺湾、马蹬、九重、老城的产业发展有较大进步,仓房、马蹬、香花、荆关、金河的旅游开发有新进展,厚坡、九重、上集、龙城、商圣的项目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盛湾、老城、九重、大石桥的农建及造林绿化工作力度大、标准高,且注重与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相结合,成效显著。金河、西簧的集镇建设有较大动作。龙城、商圣在背街小巷硬化、加强城市管理、服务县城建设上做了不少工作。上集、滔河、厚坡、毛堂等乡镇的新农村建设步伐较快,产业支撑能力较强。总之,各乡镇都能立足自身实际,合理确定工作重点,强力组织突破,可以说是各有千秋,成效较好。

2、工作的方式方法有了较大改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立县战略、开放带动战略、扶优扶强战略进一步确立,发展生态经济、环保经济、循环经济正成为乡镇共同的努力方向。去年今春的造林绿化力度和成效为历年之最,应该说,加强生态建设、保护水源地水质已成为各乡镇的共识。不少乡镇坚持走开放之路,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有力地推动了乡镇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发展被摆上重要位置,立足于改善群众的行路、饮水、住房、养老等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改善民生,群众得到了较多实惠。特别是在敬老院建设上,基本上各乡镇都有发展,盛湾、老城、金河、寺湾等乡镇的力度还很大。在工作组织上,更加注重制度创新、机制创新,逐步由行政命令向给政策、造环境、示范引导转变。不少乡镇在组织工作时都采用了“4+2”等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3、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正成为各级干部的自觉行动。各乡镇虽然在工作基础、工作量上有差异,但都能立足自身实际,实实在在干事。总体上看,基本上没有做样子、搞形式、应付观摩的现象。成绩来之不易,得[!]益于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得益于县直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也得益于县四大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工作上,交通、林业、农业、移民等部门做了大量扎实、具体的工作,给乡镇提供了大力支持。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明显感到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乡镇发展不平衡性较大。这次观摩原则上不受时间限制,要求大家各展所长,有多少亮点就看多少,一些乡镇的工作确实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整体上看,四大板块亮点多、变化大,发展态势强劲,亮点随路可看、随处可见。但也有部分乡镇精品少、亮点少,工作变化痕迹不明显,甚至是四大板块之内的个

别乡镇,过去一直不错,但今年的评价较低,说明工作在下滑。二是一些深层次问题比较突出。在招商引资工作上,投资小、耗能高、效益低的企业较多,生产终端产品的项目较少,高附加值的项目较少。旅游开发与资源潜力差距较大,有的乡镇旅游资源条件很好,但发展不快。新农村建设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农民增收仍然缓慢。个别地方在造林绿化上重栽轻管,在农建工作上前建后毁,在矿产资源管理上仍然存在乱采乱挖等现象。三是作风不实问题仍然存在。少数乡镇精神状态较差,缺少扎根一地、兢兢业业干事创业的责任感,没有把主要心思用在发展上,工作标准不高、措施不硬、力度不大,支乎应付,浮躁浮漂,极个别也存在有应付观摩的现象。同时,在观摩中大家也反映,个别县直单位检查评比多、培训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乡镇的工作,影响了乡镇的精力。观摩和目标考评不是最终目的,目的是通过这种形式检验工作、促进发展。观摩虽然不能体现工作的全部,目标考评体系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但它们毕竟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一个地方、一个单位过去的工作实绩和发展水平。我感觉,这次观摩的名次和目标考评结果,与各级各部门去年以来所付出的心血是基本相符的。有些乡镇虽然还是一等奖,但下降了几个位次,说明去年以来工作懈怠,相对于其它乡镇有差异。有些乡镇虽然得的是二等奖,但在往前发展。我们不否认,基础条件会影响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发展。条件好的地方,组织工作的难度会相对小一些。但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和事业心、责任感。工作基础差的地方和单位,县委、政府不要求你样样都好、都先进,但必须要有工作特色和亮点,起码有几个单项奖牌。各乡镇一定要认真审视自我,审视自己去年以来的工作,先进的不能骄傲自满,落后的也不能气馁。要多进行横向比较,多看别人的长处,多找自身的不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加快推动乡镇和县域经济发展,真正达到观摩和目标考评的目的。

二、认清形势,认准目标,坚定不移抓落实

县委十届四次全会理出了今后几年淅川发展的思路,年初工作会对今年全县的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可以说,思路很清晰,重点十分明确,关键是要扑下身子抓落实。县委全会召开以来,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精神振奋,对淅川发展的期望值很高。全会召开已经半年了,整体上看开局不错,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但实事求是讲,我们的工作与县委、政府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距离,需要全县上下尤其是各级领导进一步振奋精神,再鼓干劲,认准目标,干在实处,创造一流业绩。

首先,要正确判断形势,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近年来淅川发展较快,变化有目共睹。但把淅川的发展放到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大环境中来衡量,面临着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

宏观上,十七大召开后,新一轮的发展竞争拉开了序幕,各地明争暗赛,先进地区发展的气魄大、势头猛,形势逼人。上个月,我参加市党政代表团赴环渤海经济圈考察学习。考察中,环渤海经济圈蓬勃发展的强大势头,令人震憾,催人奋进。同时,也深感差距之大、发展任务艰巨。我们在经济指标上与这些地方可比性不强,但他们的机遇意识、创新意识之强,起点之高、质量之好确实值得学习借鉴。

从省内看,各地发展态势非常迅猛。前不久,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县域经济工作会。会上表彰奖励了20个强县和10个快县。西峡县作为经济发展强县受到表彰。与这些受表彰的县比,淅川既不是强县,也不是快县。按照新的县域经济考核体系,我们去年在全省排第56位,虽然与05、06年比上升1个位次,但按照原考核体系,我们实际上在下滑。去年全省县均财政收入突破3亿元,我们是2.31亿元,没有达到平均值。省委、省政府提出,5年后县域生产总值要达到1.8万亿元、财政收入67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而我们的目标分别是170亿元、5亿元和4000元,除生产总值外,仍然达不到平均水平。在全省扩权县中,我们位次仍然靠后,处于倒数第三,原来在后边的鹿邑县已超过我们,这次受到省表彰。从全市看,周边县市竞相发展,标兵越跑越快、追兵越来越近,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从我们自身来看,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外向度低等问题依然存在,社会稳定形势十分严峻。第一季度生产总值增速13.5%,是四年来季度生产总值增速首次低于15%。财政收入增速、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在全市均为倒数第4。工业增速回落,居全市中游,与去年比在下滑。元至4月,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26%、29%和11.5%,完成目标任务的压力很大。

在分析面临严峻形势的同时,更要看到我县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机遇。南水北调千载难逢,发展机遇使我们能够大有作为,渠首区位给我们在结构调整、项目争取上拥有其它县市不可比的独特优势。作为全省扩权县和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县市之一,我县享有更多的优惠政策。东部沿海地区资本和产业梯度转移,为我县发挥电力、资源优势,招商引资提供了广阔空间。县委全会为我县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深入人心,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生动实践。可以说,只要我们善于把握机遇,善于发挥优势,努力干在实处,淅川的跨越发展就一定能够实现。

形势逼人奋进,机遇稍纵即逝,错过一次机遇就会落后一个时代。在激烈的竞争中,快者抢占先机,慢者必然掉队。大家一定要认清形势,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务必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奏响“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主旋律,认准工作目标,想在长远,自我加压,干在实处,团结拼搏,推动淅川快速发展。

其次,要突出重点,强力突破,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通过观摩可以看出,我们的整体发展蓬勃向上,但还不容乐观。今年时间就要过半,如果再不抓紧,就会很难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各级各部门都要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加快发展上来,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不折不扣地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关于今年的工作,工作会已作了全面部署,下面,我强调一下几项重点工作。

1、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快四大板块发展。四大板块是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发展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四大板块通过招商引资新上了一批项目,但从发展的需要看,还远远不够。要坚持开放带动战略,借助会、豫商大会等,充分发挥5个招商联络处的作用,变全民招商为以商招商,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年年都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入驻,尽快将四大板块打造成县域经济的四个增长极。香九厚板块,重点是循环经济园建设。立项和环评已经申报,近期要抓紧组织开工;6月底以前,要完成土地等有关手续报批办理,开工建设标准化厂房。九信、永煤、艾特合金等在建项目要加快建设步伐,力争早日建成。县城板块,创业大厦和标准化厂房建设要加快进度,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和各项手续要抓紧完善。同时,树立经营园区理念,尽快研究园区的运行机制。荆紫关板块,加快亚欣、路逾等企业发展,推动产业上档升级,古街修复要只争朝夕。仓房板块,香严寺修复要加快进度,民兵训练基地、动物标本馆上半年要开工,福森生态苑要进一步丰富内涵,提升品位。要研究香严寺、坐禅谷整体招商问题,力争今年有进展。四大板块领导小组和管委会要切实履行职责,一件一件抓落实。其它乡镇要立足实际,有所作为。

2、坚定不移扶优扶强,变大上项目为上大项目,培育工业“航母”。工业是财政的命脉。淅川工业有基础,但结构不合理、大个企业少、产品名气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必须扶优扶强工业企业,带动经济增长和效益提升。一要以大项目为支撑,集中培育大个企业。从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淅铝、电业、福森等6家骨干企业上一

批大项目,突出抓好33万安培电解铝、镁粉、干法水泥、400万支减振器等大项目建设,加快运作减振器厂和福森药业上市,尽快培育一批产值超30亿元、远期达到50亿元、100亿元的工业“航母”,打造淅川工业第一梯队。同时,一企一策,研究氯碱、金泰源、丹江摩减等企业的成长问题,促其快速扩张,形成淅川工业的第二梯队。二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工业集聚发展。要因企制宜,定位企业发展方向,强力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痛下决心淘汰污染型、高耗能企业,积极为发展腾空间。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实现产业集聚。县城园区重点发展以汽车配件和铝制品加工为主的机械加工业。香九厚园区重点发展以电石、氯碱、化肥等项目为主的循环经济园。荆紫关园区重点发展丰源化工,打造中原鞋都。三要实施名牌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名牌是现代企业的名片。要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加强质量管理,争创省级、部级名牌,打响“淅川制造”。要以优势企业、拳头产品为重点,集中争创名牌,努力形成名牌群体,推动传统经济向品牌经济跨越。3、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一要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组织群众抓好辣椒、烟叶等特色产业的大田管理,提高种植水平,实现产业复兴。环库乡镇要把柑桔作为重点来抓,通过几年努力,把淅川打造成全省重要的柑桔基地。丹江沿岸乡镇要持之以恒抓好湖桑产业发展,打造中原桑蚕之乡。二要切实搞好新农村建设。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基础,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稳定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主干道两侧的试点村,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农村,以点带面,把全县新农村建设推向深入。三要抓好防汛和“三夏”生产工作。当前,主汛期即将到来,要立足抢大险、抗大洪,以临战的姿态关注雨情、汛期。对河道、山洪、地质灾害以及在建工程等重点部位、要责任到人,严格监控,作好预案,确保万无一失。要组织好“三夏”生产工作。利用三夏时间,搞好产业结构调整。要切实抓好三夏安全生产工作,严禁焚烧秸杆。涉农单位要切实搞好服务和农资供应,确保“三夏”生产健康有序。

4、要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要突出抓好香严寺、坐禅谷等景区景点建设,丰富文化内涵。要下功夫解决过河难问题,尽快把仓房打造成旅游热点地区,带动全县旅游业发展。渠首、荆紫关古街等也要加快进度,全力提升品位。抓好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九重水都宾馆等四星级宾馆建设。

5、下功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城市建设和公路建设。今年确定的13项市政重点工程,建设部门要倒排工期,争取超前完工。蠡街改造要在 月份完工。厚坡至香严寺路改造、“一桥四码头”等工程建设,必须往前赶。小三峡大桥要抓紧组织招投标,尽快开工。要加大上跑力度,力争把荆关至仓房、渠首至丹江口等列入上级笼子。

6、坚持以民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一要办好十件实事,确保让群众得实惠。二要积极稳妥地做好移民前期准备工作,确保首批移民迁得出、稳得住。三要高度重视稳定问题。今年我国大事多,北京奥运会日益临近,还将举办改革开放30周年大庆。做好稳定工作,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要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强力推进事要解决,坚决杜绝越级集体上访。同时,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政法和安全生产工作。

三、转变作风,创新方法,狠抓落实

1、以提高执行力为核心,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今年乃至今后几年的工作,应该说思路很清,方向很明,有些工作出现棚架,有的单位迟迟打不开工作局面,关键是作风不实、落实不力、执行不到位。淅川的发展,每一个领导班子、每一名共产党员都有责任、有义务。要以提高执行力为核心,认真解决好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扑下身子,干好工作。只要我们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抓落实,就一定能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一要强化责任、淡化官念。在其位必须负其责、谋其事。干部不干事,上对不起组织,下对不起群众,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不论你在哪个位置上干,也不论你干了多长时间,都要守好岗,切实肩负其发展一方、稳定一方的政治责任。我说过,不管你资历再老、职位再高,现在不干,一切等于零。要淡泊名利,把主要心思和精力用到事业发展上,把进步交给组织。干部调整是组织的事,调整你、不调整你都是组织需要。只要作风务实、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组织上不会亏待你。我们的用人原则就是能者上、庸者下,让不干事的为干事的腾位子、让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有舞台、有地位,不怕得罪任何人。二要增强大局意识,服从服务大局。我反复强调,作为一个单位主要领导,一定要议大事、懂全局、管本行,要站在高处、看在远处、守住要害处。全县工作一盘棋,你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谋划自己的工作,坚决反对部门利益至上、小团体主义。重点工作面前,需要谁上谁就上,捆绑起来抓工作。谁不服从发展大局、谁阻碍淅川发展,从严处理谁。三要真抓实干,雷厉风行。要迈开双腿,深入一线,扑下身子抓工作。重点工作,要具体抓、反复抓,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抓落实,凡是县委、政府定了的事,立说立办,高效率、快节奏落实到位,坚决反对推推动动、拖泥带水。四要率先垂范,从严执政。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响亮地提出“从我做起”、“有事找我”,以身作则,当好表率,带动大家干工作。要严于律己、诚于做人、勤于干事、淡于做官。对于工作推不上去的,要敢于批评、敢于碰硬,反对你好我好大家好工作不好。

2、要创新工作方法。一要抓大事、抓重点。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要学会弹钢琴,分清主次轻重,集中精力抓几个大事,重点突破带全局。一个乡镇的发展,重点是书记、乡镇长,如果两人的思路清、工作实,两三年内乡镇就会有较大变化。乡镇主要领导一定要理清思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瞄住几个大事。干出特色,留下痕迹。二要研究工作机制。要用开放的办法,市场的理念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激发活力。要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管事。要研究班子成员分工问题,围绕重点工作,整合力量,分成几套工作班子抓落实。三要善于创造环境。这几年,我们发展的软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还存在个别职能部门、个别人将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个人化的不良现象。个别执法人员把手中的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不惜牺牲商家、企业和全县人民的利益,换取[文秘站:]个人私利,严重严重干扰发展。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和中心意识,一切以淅川的事业为重,一切以发展为重,多开绿灯、少亮红灯,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为企业提供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把淅川打造成投资创业的热土。

乡镇意识形态上年工作总结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按照会议安排,我现在汇报我乡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相关工作,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近年来,xx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同时,树立“环境就是资源,健康就是财富”的理念,把创建xxxxxxxxx省生态乡镇作为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大措施和重要载体,努力在“生态、绿色、健康”上作文章,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全乡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一、基本情况

xx位于xx城东北部,东与xx县老厂镇接壤,西南与xx县九龙镇相连,乡政府驻地距县城52千米。境内“三条梁子、三条河”构成全乡基本地貌,全乡海拔1290-2180米,气候为立体型气候。全乡国土面积20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36032亩,辖马米、吉白、发新、法乃、虎山、老厂、马米妥、水塘、土冲、摩龙、舍迫、田边、丫落13个村(居)民委员会,94个自然村,104个村(居)民小组。居住着汉、彝、布依、白、回、景颇等民族。2015年年末总户数10801户,总人口39864人,其中非农人口2293人,占总人口的5.7%,少数民族人口2758人,占总人口的6.91%。人口自然增长率6.4‰,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95人。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为了把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我们通过大手笔抓环境规划,大投入抓环保设施建设,大动作抓环保管理,大声势抓环保宣传,干群环保意识大为提高,镇村环境面貌进一步优化,环境设施不断完善。

(一)领导重视,创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近年来xx在发展的历程中,党委、政府一班人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搞好生态建设,才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增创新优势,保持发展后劲,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创建xx省生态乡镇,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更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创建生态乡镇,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促进乡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是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就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好事。因此,乡党委、政府确立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发展模式,把生态环保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导。

一是强化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创建xx省生态乡镇是一项群众性、社会性和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标准要求高,必须依赖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为此,我乡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政府乡长为组长,分管乡长为副组长,各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建了创建工作办公室(主要工作职责是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协调各工作小组和有关责任部门,收集汇总各项考核指标数据和有关资料,编写总结材料和技术报告,组织安排迎检验收),成立了宣传组(制定宣传计划,对创建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定期报道有关公益广告,制作创建工作图片和其他宣传材料),成立了环境整治监督组(对沿省道线、沿乡道线、沿河道、集镇区等“三沿一区”的卫生保洁情况加强督促检查,对各村“三化”(美化、净化、绿化)、“三拆”(拆违、拆废、拆临)、“三整治”(环境、道路、河塘坝库整治)工作加强监督、检查、指导,及时通报监督检查情况,对不符合环境整治要求的各保洁责任区、各村及各责任人及时予以曝光,表扬先进,批评落后)。并配备专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建立环保工作制度,多次召开专题会听取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定期督查督办各项创建任务落实情况,有效地推动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强化考核、落实责任。及时召开了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在统一思想、广泛发动的基础上,乡政府同各村签订了创建工作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了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同时,班子成员每人负责一个项目,领办一个工程,工作好坏实行一票否决,先后制定了领导小组成员守则,领导小组职责,乡长环保职责,分管领导职责,环保员职责和考核细则,层层落实了工作责任,从而确保工作有人抓,责任有人担。

三是科学论证,编制规划。结合xx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了《罗平县xx环境保护规划(2015-2020)》,组织省市相关的生态专业专家对规划进行了审查,并报请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二)加大投入,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xx结合生态文明创建及具体指标,加大了基础设施项目争取力度,紧跟项目落地及建设情况,村镇面貌不断改观。

一是认真落实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近年来来,xx紧扣脱贫攻坚工作目标任务,严格按照脱贫出列标准中“农村安全饮水有保障”指标要求,认真落实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乡共计投入资金675.85万元,建设项目包含自流引水工程12件,提水工程3件,管网改造和延伸工程2件。项目建成后将解决全乡10个行政村23个自然村2607户11542人的人饮安全问题。

二是加强乡村道路硬化建设。近年来,xx以整乡推进和脱贫攻坚为契机,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有力推动了道路交通各项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目前,通过全乡上下的努力,村寨交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全乡13个行政村均已100%通水泥硬化道路,全乡94个自然村已有92个已通硬化道路年底将实现所有自然村主干线100%通路和实现硬化,彻底改变群众出行难问题。

三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建设。近年来,xx按照“生态立乡、农业稳乡、产业兴乡、资源开发带乡”的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创建了13个核桃种植协会及核桃种植协会党支部。强势推进核桃产业发展,围绕“核桃路”、“核桃沟”、“核桃村”、“核桃带”连片定植,以老厂—摩龙—法乃公路沿线核桃样板为重点,建设县级10000亩核桃样板一个,乡级5000亩核桃样板两个,共产党员发展产业示范基地6个,核桃示范村(小组)2个,建成了长21公里的核桃产业示范带。目前,全乡共种植泡核桃已达70000余亩,80余万株核桃树创下了成活率、保存率均达到百分之90以上的最好水平。五年内将达到10万亩,使全乡人均拥有2亩以上泡核桃。同时,种植户们在种植核桃的同时,还套种烤烟、玉米、小黄姜,油菜籽等农作物,实现了核桃和林下经济的共同发展。

四是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自美丽宜居乡村省级重点村建设实施以来,xx坚持统筹发展、整体推进、综合示范的建设思路,与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和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提升公共服务”等重点,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省级重点村建设。今年,xx美丽宜居乡村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在发新村委会大补母朵自然村、虎山村委会老屋基自然村、丫落村委会魏家田自然村3个自然村实施,主要建设项目有:硬化进村道路一条长400m;硬化进村入户道路6条长共计1800m;新建260㎡活动场1块;新建文化活动场地2块共504㎡;新建文化活动室3层共290㎡;新建卫生公厕4间;新装太阳能路灯85盏;新购垃圾斗30个;支砌三面排水沟长1100m,已种植树苗1400多株。

通过项目的实施,一是使当地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二是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变,项目村脏、乱、差面貌得到有效整治,村组面貌焕然一新;三是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使项目建设地区更加安定团结。

五是切实保护森林资源,逐步提升森林覆盖率。xx制定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办法》,编制村规民约,层层签订责任书。全面开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实施天然林保护、坡改地、生态治理等项目,截止目前xx整体森林覆盖率达到62.8%,生态环境良好。

(三)强化管理,加强环境保护

xx经常性地大规模地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大力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

一是建立了长效机制。xx成立乡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各村(居)委会分别成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小组,结合xx实际,已建立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一套环卫管理制度,推动我乡环境卫生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管理。

二是加强镇村环境整治。xx采取有力措施,落实工作责任,以“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核心,以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为重点,全面实施乡村清洁建设任务。

建立保洁队伍。建立乡村清洁工程乡村领导干部挂钩包保责任机制,乡党政主要领导包乡,其他党政领导包村(居)委会,乡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村)居委会书记、主任包自然村。已在13个行政村94个自然村104个村民小组配备保洁员队伍104人,并配齐清扫保洁所需工具,对各村环境卫生进行“日清周运”。每个行政村配备了一名卫生监督协管员,对全村卫生进行巡回检查。

建立垃圾收集清运处置体系。为了搞好老厂集镇街道、村内乡道、市场的环境卫生,改变“脏、乱、差”现象,减少垃圾清运人员的劳动强度,规范居民的垃圾处理行为,通过创造干净、清洁、舒适的人居环境,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xx今年六月通过公开招投标,投入3295500.00元购买了车厢可卸式垃圾车8辆,车厢可卸式垃圾箱268只,垃圾箱将按该乡所辖自然村的大小分配投放,目前已陆续投入使用。

另外xx整合了县级扶贫专项资金4890000.00元用于建设2t、4t、6t垃圾热解设备及附属设施各1套:其中2t垃圾热解设备及附属配套设施建设选址在吉白村,4t垃圾热解设备及附属配套设施建设选址在摩龙村,6t垃圾热解设备及附属配套设施建设选址在马米村,并将聘专职驾驶员负责将垃圾箱运至垃圾热解设备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目前该工程正处在工程招投标阶段。

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成后,xx居民基本能积极将生活垃圾投放在垃圾箱或垃圾车上,有效杜绝乱扔垃圾包现象,将进一步提升居民整体文明素质、提高xx村镇的整体形象。

建设村镇污水处理设施。目前,xx结合罗平县万峰湖流域沿河农村环境整治项目,预计整合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750万元对大丫落村、四社村、苦干歹、德克村和舍迫村五个示范村进行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建设,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村庄污水收集沟渠、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此项工作正在施工中,建成后将能解决村落60%以上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下一步,将结合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程的申报在全乡铺开。

集中开展环保宣传。利用赶集日人口流量大的优势,在醒目位置悬挂环保宣传标语2条,发放宣传图册150份,宣传袋50个,与群众畅谈环保理念,耐心讲解环保知识;利用“6.5”世界环保日宣传活动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仪式,组织人员对老厂集镇环境卫生进行一次大清扫。以新修订的《环保法》为重点,在中小学课堂开展教育宣讲活动,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

组织开展清洁乡村培训。加对保洁人员和妇女代表进行了集中培训,要求保洁人员对村社公路实行一周一普扫,定期巡回保洁,做到路面无积存垃圾和人畜粪便,无污水横流;村庄道路两侧、沟河、水塘无成堆垃圾,沟渠通畅;村民柴堆、草堆、粪堆、农机具等物品无乱堆乱放现象。要求妇女协助宣传乡村清洁工程,对垃圾进行分类集中投放。

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近年来xx结合美丽宜居省级重点村建设,在环境综合整治方面:投入资金近400余万元,新修道路3.7公里,安装饮水管道5408米,修建防洪沟渠1782米,新建和修缮雨污收集管沟2.2公里,新建和修缮活动场所4个1120平方米,建设活动广场4个3000平方米,公共卫生厕3个,栽植绿化树2914株,绿化公共场所3000余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50盏。

建立资金保障体系。从2016年起,xx人民政府每年安排10万元奖补资金,对乡村清洁工程实行以奖代补。各村(居)委会把乡村清洁工程纳入村民“一事一议”范围,动员村民自愿捐资支持乡村清洁工程建设。乡制定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按人口、集镇商铺、公职人员及上级补助共筹集资金483900元,初步估算除去驾驶员工资、车辆保险及维修、汽油消耗、保洁经费等基本持平。

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近年来,xx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从地膜回收、化肥使用、农药控制、粪污处理四方面着手“四管齐下”,以控制污染源为主,减少农业废弃物生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稳步推进秀美乡村建设。

     地膜循环利用。销售、推广使用厚度0.01mm以上的地膜,推广适时揭膜技术,确保烤烟在大团棵开始进入旺长期或烤完中部烟后揭膜,玉米在大喇叭口期揭膜,小春马铃薯在块茎膨大期揭膜,其他作物根据气候、生长特性适时揭膜,力争到2017年推广农作物适时揭膜3万亩以上。建立健全残膜回收网络,在全乡共设8个残膜回收点,全乡2015年计划回收155吨残旧地膜。

     化肥科学施用。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覆盖面,鼓励肥料生产、经营企业建立乡(村)直销网点,开展配方肥连锁配送服务,农技、烟草、供销等部门要发挥主渠道作用,有针对性地组织调供专用肥,指导农户科学施用测土配方专用肥。每年整合烟草部门资金,补助烤烟、粮食主产区发展秋冬绿肥种植翻压还田,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快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推进绿肥种植和秸秆综合利用,每年绿肥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

     农药减量增效。结合物理、化学、生物防治措施,保护利用害虫天敌,加快黄板诱蚜、灯光诱控和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机动喷雾器等高效施药机械,减少田间农药使用量,提高化学农药利用率。

     粪污无害化处理。规范新建和已建养殖小区(场)的粪污无害化处理,推进农村畜禽清洁养殖,整合项目资金建设沼气池、堆粪发酵池等设施,全乡已建成沼气池、发酵池502口,引导养殖户农牧结合,发展“畜—沼—粮(经)”循环生产,就地消纳利用人畜粪污。

(四)加强宣传,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创建工作要搞好,宣传教育很重要。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抓好环保宣传,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

一是利用阵地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电影宣传主渠道作用,组织环保专题影片、电视专题讲座、领导专题讲话,并利用板报、标语、发放环保科普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环保法律法规。

二是举行环保培训。对干部抓环保国策、政策法规培训,增强他们搞好环保工作的责任心、事业心。对餐饮饭店、农家乐业主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和卫生防疫知识培训,提高饭菜卫生质量。

三是组织专题活动,在中小学校举行环保知识讲座、征文比赛、知识竞赛,让学生学习掌握环保理论,参与环保宣传教育。

四是抓好“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以一年一度的“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精心组织全镇上下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动员人们珍惜环境,关爱生命,维护生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几点体会

(一)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营造一个文明、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不能局限在“装点门面”这一层次上,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文明、生态是人们外在精神面貌和内部素质的统一,是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经济建设是中心工作,我们的创建活动就是要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为经济的发展“铺路搭桥”。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明确提出:发展生态经济,建设旅游强镇的工作思路,大搞环境美化绿化,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千方百计地营造好这个“发展旅游、吸引资金的硬环境”,使创建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创建生态乡镇,是农村城市化的客观要求。农村城市化不仅要求在外部形态上有林立的高楼、发达完善的市政设施、现代化的城市格局,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文明程度与环境条件同步提高。在农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现象还较普遍地存在着,环境治理的滞后与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极不适应。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首先就要巩固和进一步扩大环境保护的成果,这是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我们所必须研究和解答的基础性课题,是农村城市化的客观要求。

(三)创建生态乡镇,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创建生态乡镇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抓好这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领导班子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同时也体现领导班子讲政治的高度。因为它不仅是一项环境工程,更是一项形象工程、民生工程,抓好创建工作就是为民办实事。

(四)创建生态乡镇,必须领导带头、责任到人。要完成创建的各项工作,必须成立创建活动的领导小组,建立创建活动负责制。作为第一负责人的责任,各职能站所、各村委会和各必须明确了主要领导单位负责人的直接责任。必须制定了领导责任制奖惩办法,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编制切实可行的城镇环境总体规划。

(五)创建生态乡镇,必须动员群众、群策群力。创建生态乡镇工作必须广泛动员,全民参与。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加强宣传工作,使广大群众都意识到生态创建活动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自觉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要通过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切实改变镇容村貌,促进群众增收,让群众感觉到创建活动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而营造浓厚的生态乡镇创建活动气氛。

四、今后工作思路

开展创建xxxxxxxxx省生态乡镇以来,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上级要求和先进镇的经验,仍有不小差距。下一步,我们决心牢固树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的战略理念,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今后将认真对照创建标准,继续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继续强化领导,进一步提升村镇环境生态水平。认真实施环境规划,并不断修正完善;积极探索循环经济模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继续加大环境基础投入,不断优化村镇面貌。

(二)继续强化环境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环境意识。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对干部和业主环保责任宣传教育,加强对“三废”治理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环境渗透教育;加强对全社会的环保国策宣传,真正形成领导重视、业主负责、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继续加强污染控制,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从源头控制,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抓污染治理,不断削减污染负荷;促清洁生产,大力推广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四)继续加强环境管理,进一步增强环保执法力度。勤于检查监督,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勇于碰硬,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总之,我们决心以本次创建工作为契机,更加扎实努力工作,不断提高xx的环保工作水平,为把我乡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文明和谐、绿色生态的乡镇而继续努力!

创建省生态乡镇的汇报材料

市环保局:   近年来,固军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环保局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干群积极投入到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中,使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现将我乡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情况汇报于后:    一、基本情况

   固军乡位于四川省万源市东南部,东邻万源市井溪乡,西挨宣汉县石铁乡,南靠宣汉县渡口乡和樊哙镇,北接万源市的白羊乡。距万源城区66公里,达州市城区117公里。全乡幅员66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25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0143人。城镇常住人口3000人,城镇化水平为30.32%。2010年全乡人均纯收入3436元。固军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人民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强力推进“加快发展、富民强乡”的进程,在加快经济发展和场镇建设的同时,加强场镇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完善场镇环境基础设施,建立了有效的环保工作机制和创建机制,在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活动中取得了积极成效,有力的促进了固军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组织动员

   固军乡在创建生态乡建设工作中,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乡政府工作的重点。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挂帅、乡主要领导、各职能部门组成的创建环境优美乡镇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政府一把手做到了创建初期定目标,创建过程定思路,关键问题定决策,疑难问题亲自抓。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结合本乡的城镇建设规划、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制定了工作制度,从组织上和制度上保障全乡生态乡镇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创建以来,根据《固军乡生态乡镇建设规划》和《固军乡城镇总体规划》以及年度生态环境工作计划要求,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    三、强化宣传

   近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抓环境优美乡镇的宣传,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群众卫生意识的提高。发展教育宣传栏、板报、宣传册的宣传主要渠道作用进行宣传,在主街道和重点村还设立宣传标语。在全乡实行全民动员,提倡人人珍惜良好卫生环境,收到了较好的成果。    四、落实措施

   为把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我乡认真按照省环保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省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的通知精神,制定了合理的发展规划,大手笔抓环境规划,大投入抓环保设施建设,大动作抓环境管理,大声势抓环保宣传,城镇环境面貌进一步优化,环境设施不断完善。   (一)利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加强集镇和农村的环境建设和管理。集镇范围落实乡机关干部、乡属各单位负责人、卫生保洁人员的分片包街责任制,加大集镇管理力度,聘请3名保洁员、一辆保洁车对集镇实行全天候保洁;设置交通标识;在各村新建垃圾池,实现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聘请多名志愿协管员配合路政、公安、交警等部门对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进行集中整治,改变脏、乱、差现象,提升集镇形象;农村范围落实村干部的包片责任制。   (二)加强对于各个集中饮水取水点的监测,严厉打击偷伐森林,往河里乱到垃圾等现象。   (三)突出公路沿线的环境整治这个重点,清理公路沿线厕所20多个,柴草100多垛。    五、取得的成绩

   我乡在生态乡镇创建活动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抓生态创建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完善有效,生态理念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生态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地表水声环境质量达到规划要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7平方米,森林覆盖率65%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场镇以外45%以上农户均使用沼气,全乡清洁能源使用率达62%。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无水土流失现象,农业化肥强度、农产品农药残留均控制在标准之内。    六、存在问题

乡镇意识形态上年工作总结篇8

一、充分认识加强城乡统筹规划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新形势下,加强城乡统筹规划工作是贯彻落实“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总体思路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保障。加强城乡统筹规划工作,整体规划城镇和农村发展,切实改变城乡规划分割和重城轻乡局面,有利于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加快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引导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有利于转变城乡建设和发展模式,增强城乡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集约利用土地、空间及其它稀缺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协调各方利益,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城乡统筹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坚持将统筹城乡规划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坚持依法行政的基础,明确规划的统领地位,突出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确保在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指导下,推进我市城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二、明确城乡统筹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的总体思路,按照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城镇化、建设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要求,以科学规划引领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中心村(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推进城乡产业发展、市场体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管理体制一体化,建立健全城乡统筹规划体系和规划管理制度,加快形成城乡共建共享共荣、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规划先行。树立“全域规划”思想,科学编制城乡规划,做到行政区域内城乡规划全域覆盖、有机衔接、严格落实,实行先规划后建设,确保城乡建设合理有序推进。

——以人为本。把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和改善民生作为城乡规划的重要目标,合理配置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协调并进。坚持加快新型工业化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相结合,转变生产方式与倡导绿色文明、绿色消费相结合,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推进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依法管治。依法开展城乡规划编制,严格执行城乡规划各项法律法规,坚持下位规划必须服从上位规划,城乡建设必须服从城乡规划,切实加强城乡规划监管,确保城乡规划有效实施。

三、全面把握城乡统筹规划编制工作要求

(一)总体要求

1.注重“全域规划”。树立全域规划、全面规划理念,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三规”融合,深化市域、县域、镇域总体规划,重点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形成相互配套、全面对接的规划体系,逐步实现全市城乡统筹规划“一张图”。

2.注重集约发展。充分考虑资源、环境容量的承载力,加强城乡空间管制,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县城、镇、中心村(社区)为支撑,发挥集聚和规模效应,又好又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有序开展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工作,引导村庄合理集中发展。

3.注重凸显特色。探索主动互补协作的新型城乡关系,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严格保护城乡开敞空间和生态环境,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充分体现城乡产业需求、文化脉络、空间景观、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色,促进城乡走协调、特色、健康发展之路。

4.注重科学引导。深入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各地城乡统筹发展面临的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尊重城乡居民意愿,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趋势,科学制定符合当地发展阶段特征和自身需求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城乡统筹规划的引导作用,多形式、多层次、多途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规划编制的技术要求

1.协调推进城镇和乡村建设,促进城乡科学发展

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结合当地资源环境状况,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满足基本需求和提升发展质量的关系。尊重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发展意愿,充分考虑基本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科学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城乡统筹发展目标、策略和各类建设标准。

构建一体化的城、镇、村体系。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合理规划城、镇、中心村结构布局,抓紧制定城乡一体的新型镇村结构布局规划和建设规划,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

大力推进城镇化。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步伐;重视开辟县城新区,拓展其发展空间;根据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和人文特色,建设一批品质高雅、功能多样、特色鲜明的精品小城镇。加大以城带乡力度,全面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并在城镇就业安家,充分发挥城镇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集聚和纽带作用。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研究城镇和乡村在产业结构、功能形态、空间景观、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客观差异,全面加强乡村规划布局,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形成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探索城乡和谐发展的创新模式,构建城乡特色互补、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2.统筹城乡居民住房建设,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

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坚持政府统筹、政策引导、群众自愿、市场运作,落实资金、土地、信贷支持政策,把农村住房建设、危房改造与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相结合、与建设中心村(社区)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加大城乡居民住房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城乡居住条件。

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下农村宅基地流转与村镇建设的有机结合。农村居民点的建设要以镇村布局规划为依据,坚持“适度集聚、节约用地,有利农业生产、方便农民生活”的原则,与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保持和形成乡村特色,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积极探索中心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化配建模式。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开展试点,加快中心村建设步伐。通过规划引导农民向城镇和中心村(社区)适度集中居住,建设一批新型农村社区。

3.调优产业空间结构,提升城乡产业水平

按照城乡产业互补的原则,合理安排城乡产业空间布局,引导集聚发展、集约经营。通过规划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的优化,因地制宜地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鼓励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充分利用特色村庄和乡村资源条件,建设特色显著、经营灵活、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体系。全面推进农村土地信托流转,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4.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凸现地方特点和乡村特色

促进城乡空间集约利用和集聚发展。以中心城区、县城、镇和中心村为重点,继续加强各类要素的合理集聚。强化城乡空间资源整合研究,统筹规划中心城区、镇区和村庄建设用地,引导城镇村合理布局。

推动特色发展。按照现代社区型、集中居住型、整治改造型、生态自然型、古村保护型等类型,积极推进村庄建设,优化村庄空间,彰显村庄特色。完善村庄布点,合理安排村庄规模、布局和建设时序。充分重视乡村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在改善村庄人居环境的同时,尊重村庄地形地貌、自然肌理,保护乡土文化、乡村文明和特色乡村环境,倡导健康生活。

5.构建城乡综合交通网络,充分发挥交通引导作用

树立“大交通大发展”理念,构建城乡协调的综合交通网络,发挥交通对城乡空间布局、产业空间集聚的引导作用。依据市域、县域功能布局特点,制定相应的交通发展策略。生态保护和农业开敞空间应减少交通对生态敏感地区的影响。构建层级清晰、城乡一体的公交网络,提高规划中心村和乡村旅游点的公交通达度和服务水平,方便城乡居民出行,增进城乡交流。围绕加强风景名胜区、旅游城镇、特色村庄等的交通联系,结合客运枢纽布局,构筑多元化的旅游交通网络。

镇(乡)域城乡统筹规划应在优化镇区交通网络的同时,重视完善镇村联系道路,确定乡村公交线路走向和站点设置,形成便捷的镇村交通路线网。结合村庄规模、地形地貌、村庄形态、河流走向、周边交通条件及现有道路基础,对村庄内部道路建设提出指导性要求,道路组织形式与断面形式要适应当地生产和生活需要。

6.健全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综合考虑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定位、适宜规模和服务范围,统筹配置与城乡空间布局结构相适应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体系,积极引导城镇公共服务功能向农村延伸,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农村公共服务以综合服务中心为主要载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水平和发展需求,因地制宜,规模适度,合理配套公共管理、日常便民、医疗保健、义务教育、文化体育、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设施。其他公共服务功能应主要依托镇区、县城和中心城区。结合旅游景区、景点分布和旅游交通组织,加强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7.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生态环保和综合防灾

按照统筹、安全、节约、适度超前的原则规划城乡基础设施,明确配置要求。加强水源地保护,按照区域供水规划,有条件的地区应优先考虑城乡供水管网对接,提出保障城乡供水安全的措施。以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相对集中处理、分散处理等形式因地制宜推进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规划应明确镇村供水和污水处理模式,合理确定镇村生活污水处理率,重点落实区域性主干管线。推进“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明确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站点数量、位置和规模,根据地区情况合理确定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引导农村有机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置利用。因地制宜多样化选择能源供应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分散式太阳能热水系统、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利用。

制定城乡一体的环境保护要求,防止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固废、危险废物及其他污染物向乡村地区转移。合理划定禁建区和限建区,落实保护和控制措施。合理确定城乡综合防灾的目标、标准、原则,建构城乡综合防灾体系,科学规划区域防灾设施。

(三)规划编制的成果要求

与城市(县)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的城乡统筹规划,作为城镇总体规划章节,纳入城镇总体规划成果。

根据城镇总体规划单独编制的城乡统筹专项规划,应当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及附件(规划说明书、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

规划文本是对规划各项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的文件,主要内容包括:城乡统筹的目标和基本原则,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等各类空间的范围及空间管制要求,城乡空间组织和建设引导,中心村的规划原则和规划布局,城乡产业的发展策略和空间布局,城乡综合交通、城乡基础设施的规模和规划布局,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级配置标准和规划布局,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旅游规划,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以保障性住房为重点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构建,规划实施的措施与政策建议等。

规划主要图纸包括:城乡土地利用现状图、镇村居民点布局现状图、空间管制规划图、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图、镇村居民点布局规划图、城乡产业布局规划图、城乡综合交通规划图、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图、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图、城乡旅游规划图、城乡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图等。

四、强化城乡统筹规划管理

(一)切实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领导。各级各部门要把城乡规划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城乡规划工作的领导,建立起“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部门分工抓落实”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落实机制。

(二)明确年度工作目标。按照“十二五”规划安排的工作步骤,市规划局提出全市统筹城乡规划工作年度工作目标;各区县(市)提出本行政区域范围内推进统筹城乡规划的年度工作目标。其中,2012年市规划局完成市域统筹城乡专项规划,各区县(市)完成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统筹城乡专项规划。市里将继续抓好大通湖区、高新区东部新区城乡统筹试点工作,抓好沅江草尾统筹城乡发展试验镇工作;各区县(市)分别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选择一个条件相对较好的乡镇作为统筹城乡工作的试点单位,开展试点示范,形成典型带动效应。

(三)健全城乡统筹规划管理制度。加强规划制定和实施的依法监督,认真贯彻实施“一书三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规划许可管理办法,严格规划审批和管理,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四)加强基层规划管理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区县(市)规划主管部门牵头,乡镇规划、国土管理机构合并运行、联合审批的机制,加强基层规划管理机构建设。强化内培和外引,加强规划工作的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乡镇党政干部的培训,强化其规划意识,解决乡镇规划人才缺乏的难题,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规划工作人才队伍。

乡镇意识形态上年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优美乡村;生态理念;本土风貌;传承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1现状与问题

1.1背景现状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的“六大原则、九大要点”,“以人为本,生态低碳、节能环保,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等重要内容已经成为未来乡村文明建设的核心。而“科技兴民、科技强国”()的战略变革将对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的同步发展,尤其对加强乡村风貌保护,注重文化传承,提升城镇建设质量,具有积极引导、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现阶段,我国的东、南部地区已步入大都市圈的区域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时期,过去的快速城镇化所造成的千城一面、乡村风貌破坏、文化传承断裂等文化与文明冲突问题,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社会转型、产业升级、资源统筹、城乡一体、特色发展”中必须面对和综合解决的大问题[1]。

1.2概念观点

乡村概念在优美乡村建设与文化传承中,需要从以往的建设思路中规避各类“城市问题”,总结、萃取并创新本土乡村建设与文化传承模式,推进“民生为本”、“化城入乡”、“坐地入城”、“多核聚居”、“绿野分隔”[2]等新型城镇化风貌建设与文化传承的理念与模式。同时,把“天人合一居,聚落耕读画”与“霍华德田园城市”生态意象的合理内核相融合,探索“城市文明下乡、乡土文化入城”的交互城镇化路径。

1.3范畴途径

根据各地“十二五”乡村总体规划建设纲要[3],从城镇化视角切入空间形态,研究“乡村肌理、建筑风貌、民俗文化”的要素与特色,探讨风貌保护与文化传承的新途径:(1)注重对欧美、日韩等城镇化发达国家的城乡考察、调研资料作“历史演进、现状问题、模式途径、文化传承”的系统分类解析,形成对乡村风貌保护与文化传承的正确认识与全局观念。(2)基于本土乡村环境条件,把生态低碳、人性化发展的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成果消化、凝练成为乡村风貌建设与文化传承的规划理念、设计模式和建设途径。(3)围绕乡村现状问题,梳理乡村系统结构关系,在对本土乡村进行不同形式的实地调研,分析汇总问题后,推进模式创新并以点带面地解决乡村辖区中人与建筑空间、自然生态环境的本质问题。

1.4问题研究

通过国内外调查的对比研究,汇集的主要问题为:现代快速发展的城镇化与传统乡村空间依然存在文化错层(传统国学尚未现代化)、文明错位(西学东渐并成为我国城市文明的主导)、审美异化(城乡审美价值取向的巨大反差――技术与消费美学取代传统自然美学),从而导致现代许多村镇“历史肌理无文,建筑风貌无脉,民俗尚美“崇洋”、城镇形象雷同”等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整体规划、系统控制、重点突破”的建设模式,对“乡村空间、建筑风貌、环境氛围、民生意象”做综合考量,用前文提到的“概念、观点”去统领“乡村建设与文化传承”。

2乡村建设与文化传承研究

2.1国内外乡村风貌建设动态

2.1.1发达国家城乡村风貌演化

2012年8月,通过对“英、法、瑞、德、意、美”等欧美国家的城镇化演化历史、现状、问题进行的实地考察、对比研究看到:世界现代城镇快速发展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约1775年)、经历工艺美术运动,形成德国“包豪斯”现代设计思潮、模式、方法,迅速演变成为国际化城镇体系并不断拓展。可以说,现代城镇化是以现代工业化为动力,以现代设计为推手,从早期英国的“圈地运动”,到后期美国的“芝加哥学派”,世界性的工业化浪潮推动快速城镇化,以多维的特性助产业激聚并伴随着大规模农村人口流动,促使城镇化以相近的模式“撤村并镇、小城变大市,大市变都市并向都市圈的巨型城市”蔓延。

这其中,需要关注的一个现实是,在推进城镇化中,各个国家均把城镇化率作为富民强国的目标放在国家之间社会快速发展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竞争、博弈中去。而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借鉴,大多采取的是“先破后立、先污染再治理”――速度至上的策略,其建设过程对地球自然资源的掠夺浪费、对本国历史遗迹损毁以及对乡村风貌、地方民俗文化的破坏程度几乎是灭绝性的。

2.1.2国内快速城镇化发展状态

由于借鉴了英美国家城镇化的经验,又有毗邻日韩等国家的成功案例可以借鉴,这使得中国现代城镇化起点高、速度快并呈跳跃性发展。有学者称其为“用30多年的快速城镇化建设,走完了西方国家近两百年的城镇化进程”。可以说,中国的城镇化模式走的是“拿来、照搬、借鉴、改革”的创新建设路径,实现了史无前例的快速跨越,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9.4%,提高至2013年的52.57%(2012统计年鉴);目前已形成以“京津塘、沪杭宁、广深珠”三大都市圈为辐射的区域城镇经济发展模式。

但是,这个“速度至上”的发展过程也同时为我国在世界的城市建筑业界创下若干个城镇问题的世界第一:城镇建设规模世界第一;建筑用钢,装饰耗材,建筑垃圾,建筑耗能,碳排总量等均创下世界第一(2011统计数字);同时城市风貌趋同、民族文化式微、传统文明消隐等问题已经成为伤及本根,到了乡村聚落――本土风貌与文化“细胞”存亡抉择的危急时刻。

2.1.3新型城镇化中的乡村建设

从2013年随机抽取的国内“四省、一市”的城乡建设动态来看:(1)黑龙江省提出“近郊城市化、远郊城镇化、中心村社区化”的发展思路。努力建设一批生态宜居、聚商宜业、魅力宜游、统筹发展和具有龙江生态人文特色的美丽乡村和城镇[4]。(2)浙江省在总结十年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与不足的基础上,围绕“布局美、环境美、生活美、身心美”的目标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质量,着力推进“四大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5]。(3)广州市站在“城乡一体、共同富裕”的高度,采取规划先行、全面普查的模式与途径,拉开广州全市1142个行政村“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序幕。围绕建设环境优美、生活富美、社会和美的现代化新乡村目标,开展“改造、复垦、置换”等盘活存量土地试点工作,达到集约节约、城乡统筹、促进城乡互动互补,保持农村风貌元素和乡村文化特色,全力打造特色美丽乡村的目的[6]。(4)江苏省出台《关于扎实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意见》,提出七个方面20条举措。强调形成聚焦“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便于转移人口入城、入籍的市民化、“同步协调”的城镇化、“生态优先的城镇化”、“空间文化特色突出的城镇化”。实现江苏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化[7]。(5)苏州市在乡村风貌“保留、保护”原则和城镇总体规划引导下,充分考虑丘陵、平原、水网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的特点,因地制宜选址进行村庄布点优化,以适应农业产业化、现代化需求。提出村庄原则上不得新布置工业,现有工业逐步向镇以上工业区集中,重点从产业发展方面考虑分为农业村庄和工业村庄[8]。体现“保护、利用、改造、发展”,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职能明确、特色鲜明的乡村体系和城乡空间格局[9]。

各省、市优美乡村建设、风貌保护与文化传承的策略规划,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内涵、提升质量”的原则、目标和方法,根据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的“原则与要点”,为今后新型城镇化在传承国学传统文化、保护乡村风貌,特色美丽乡村建设的均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提高乡村现代城镇生活质量、注重本土民俗文化传承做好“提升、修复、再造”的准备。

通过调查、对比、分析后得出,苏州下辖的某些中小城镇和乡村除了出现现代城镇建设中的通病之外,尚存发展的共性误区:(1)“土地城镇化”、“规模城镇化”观念依然残存;(2)追求时尚的“民宅西洋化”依然盛行;(3)乡村空心化、老龄化逐渐加剧;(4)在治安、教育、户籍、医疗、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上没有及时跟进城镇化的步伐;(5)进城入职的农民未市民化,外来务工人员无身份、无归属感;(6)城乡土地与人际关系复杂化等等。

这些看似与风貌、文化无直接关系的因素,却是风貌和文化的载体,它们以各种有形、无形的态势呈现在乡村与民俗生活中,同样会深刻影响乡村风貌,阻碍甚至割裂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

2.2城乡一体的文化传承思路

优美乡村建设的思路是:用更新的观念来创建属于本土地方的“田园、生态”城乡风貌,达成“天人合一居、聚落耕读画”幸福生活的人居意象[10]。要求站在城乡总体规划的高度,通过保护三风:“保持自然风采、延续乡村风情、维育人文风尚”,重视传承三态:“创新建筑形态、丰富建筑情态、健全建筑生态”,强调营造三新:“竖立新民风、打造新民俗、创建新民生”,对传统文化做系统化的传承。

本土文化传承的理念是:(1)拓宽基础。“关注农民生存的权益保障、关心农民生计的优化便利、关怀农民生活的文化娱乐”,完善乡村社区文化生活与公共设施条件、治理村镇环境的“脏乱差”,并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创建自然和谐的优美环境。(2)更新模式。把现代城镇文明建设的条件、机制引入乡野农村,坚持“保护、传承、包容、和谐”四项原则;综合“空间规模、空间层次、空间形式、空间内涵、空间组织”的内容,做好城乡一体统筹建设,使苏州市下辖的城乡村落能够在各自的中心辐射下,形成“布局均衡化、层级合理化,空间人性化、风貌差别化”的内涵建设特色。(3)创新路径。梳理乡村的自然、人工与人文历史资源,在保护和利用现有自然资源的前提下,明晰城、镇、村历史街区、地段的肌理保护。控制大、中等城市,拓展小城镇、中心村、大聚落等城镇体系的级差。控制乡村规模、延续乡村文化。

2.3乡村风貌系统化传承模式与途径

2.3.1人田合一的有机增长

(1)“民生为本”的人性城镇化

围绕“以人为本”、城乡一体发展的目标,重点关注民众生活质量和健康发展问题,降低具有历史风貌传承的原始聚落建筑细胞被替代分离,消除家族、宗族以及邻里关系被拆分、重组的同质化倾向。

(2)“坐地入城”的有机城镇化

“坐地入城”是构筑“资源统筹、农非互助、就近择业、居无迁徙、以业入籍、社保健全”的村镇聚落空间结构体系,与产业互补互促的就地城镇化,形成生态为先、表里如一的城镇化发展状态。由于采取“化城入乡”的新型城镇建设,激发了村镇经济活力,促使社会转型,在产业集聚、从业分流、社会保障、户籍管理、乡村社区运作机制建立健全之下,形成的生态有机城镇。农民可以在产业集聚与分工中因需入企,随机转型,“坐地入城,就地城镇化”。

2.3.2城乡一体的文明落地

(1)“化城入乡”的交互城镇化

“化城入乡”是自上而下地围绕乡村聚落与小城镇展开的交互城镇化。是经济转型后,“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11],“化城市功能为乡村职能,化科技手段为农业技艺、化城市达人为乡镇能手,化城市文明为乡村传统”。城乡成为能量、功能的双向交流体。乡村建设形成具有包容农田、农村社区和农产聚落的新型城镇、村落。而新建城镇的机体也被绿地农田系统限定和联接,成为田园、产业、聚落协同的生态城镇。

(2)“多核集聚”的生态城镇化

村镇聚落的有机增长与现代文明交互促进,构成新型城镇空间的“多核集聚”模式,是“一城多核,核中有核、核外有核、核核分离、绿环联接”的生态城镇化形态。人城关系中透射出“大聚落、小庭园、微住宅”的原住聚落与保持相对完整的邻里乡情社区概念。以往的城市化“多核集聚”以经济增长为核心,以大城市模式套用城镇化,必然会导致城镇多核在争夺自然资源的扩展中“绿带消亡”而“核核粘连”。“乡邻社区”的民俗风貌建设取决于“多核聚居”的生态化。围绕乡村聚落的“民生、民俗、民风”而展开的产业集聚空间规划,是一种坚持走中国地域、本土特色的生态规划。这种多核集聚因城镇聚落“核的属性”不同而特色发展。

2.3.3绿色优先的生态圈层

“绿野分隔”的自然城镇化

而以绿色边界限定的乡镇“绿带联接”,构成了“多核聚居”的有机疏散城镇发展形态,变身为“无边之城、无城之镇”,农民足不出乡,邻里不散、乡情不减。将因产业和重构的空间关系,化“农民为农工、化农民为工人、化农民为市民”,形成自下而上、自然转型入籍的城镇化。“绿野限定”的城镇建筑空间、形态生态化是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维持自然、拓展绿色,引导城镇自上而下的“文明”开发,呵护自下而上的“文化”传承。

3苏州美丽乡村风貌保护与文化传承策略

3.1注重内涵建设的风貌保护

做好苏州城乡一体的文化建设与传承规划,把握乡村的历史演化脉络,通过区域整合、系统分类,对空间形态、村落文脉、建筑风貌进行整体调查研究,建立分类资源库,梳理乡村坊区、街巷肌理特色,有序保护、谨慎推进,突出重点、持续创新。

建立以政令、法规、民间团体的风貌保护与文脉延续的管理机制,保护建筑遗址和遗产,以便在乡村发展中保持建筑文脉的上接下引,使古旧、新型建筑在形态与风貌的对立统一中做到交互对比、形神统一的无缝衔接。

城镇化中的人口聚集、城镇扩容,使得人、建筑与环境构成很强的“瞬时”流动性变动,时事文明尚未沉积、融会成历史传统而化育民众,新的文明成果犹如“碎玉落花”般袭来,令当今的缤纷文化如“雾里看花”。文化传承需要时事跟进,提高对文化价值的识辨能力。这其中的关键是对乡村民众的义务教育、职业培训,提高民众对继承传统、社会责任的信念责任和价值观念认同,促使综合素质提升。

3.2突出地域特色的文化传承

风貌保护需要从乡野环境、乡村建筑环境、坊区邻里环境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系统控制、重点保护和特色保持的方法,以彰显真实的本土自然、灵动的人工形态以及人文环境风貌与文化传承的关系。运行“补偿、转换、再造、创新”的管理机制,还原乡土特色风貌的本来面目。

削弱甚至结束“啃资源、收门票、卖手艺”的传统旅游时代,“务实、创新”旅游产业,集“赏游、玩乐”和“体验、收获”于一体的“声闻、情景”旅游互动交流。把乡村农户聚居、乡村地方农产、特色种植养殖、民族手工技艺进行“遗产保护、遗迹追踪、遗物收藏”;推出“时点包租、入住落户、文创投资”等乡村旅游产品新途径,变“走马观花为坐享农乐”,变城市公寓“DiY”为偷得农宅“半日闲”。在蓝天白云下沐浴日光,在野花芬芳中放下思绪,享用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体、清纯的乡情、清洁的农产、清正的手工旅游副业等别具一格的乡土风貌与特色民俗文化大餐。

3.3苏州美丽乡村的特色建设

转变观念,总结以往城镇化的经验教训,做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五位一体”的社会资源统筹规划,避免快速城镇化过程带来小城仿照大城市的尺度规模,村镇兴建大广场、景观大道等不切实际的城镇化,以及“追风、攀比、炫富”等各类弊端。处理好城镇建设中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关系,在生态维育中预测乡村空间、形态变化对地方民俗风貌带来的潜在影响,做好保护与传承[12]。

首先,杜绝城镇化发展中对土地、水体等资源利用造成“无序开发”,避免功能设置的重复建设[13]。在总体规划与综合管理上,确立形态统筹的理念,做到分类保护和创新建设并行发展。其次,村镇聚落必须根据自身的自然环境条件、区位经济特点,与区域乡村形成市辖之下的“城、镇、村”层级-位差,并做好包含乡村风貌保护与民俗文化传承的上位总体规划。依据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沿原有的村落肌理轴向做拓展延伸,空间扩容在规划的绿带限定中止步,形成一定规模的“核心”、特色各具的“核核”。其三,多核聚集的新型城镇空间形态由绿野、绿带、绿廊、绿点或绿色界面限定、分隔、联接、沟通和点缀,与水网密布的苏州水乡城镇空间形成层次丰富、功能多样、形态各异的乡村物质形态与空间,对连接大自然、沟通城乡空间关系起到良好的生态调节与装饰作用[14]。其四,采取自上而下、化城入乡的苏州乡村建设模式,更需要自下而上、“坐地入城”的绿野田园层级城镇化途径,变“摊大饼”为“多中心、核集聚”,变人为拓展城镇规模为绿野分隔、因势利导,以期造就具有苏州本土特色的乡村形象。

要做到民俗文化的传承,还必须健全“认同、保护聚落宗族关系,开发邻里乡情,创新建设社区文化风貌”机制,在保护、传承中发展[15]。新型城镇化的生态形象与风貌特征是因地制宜、因借随机、因势利导的精心规划与设计。这种设计因为具有传承中国历史文化、同化现代城市文明的特性,根源具足、传承有度且与时俱进,因此是一种“吐纳有序、兼容并蓄”的城镇化开放发展体系。

4结语

“文明向前看,文化向后看”。“文明重创新,文化重积淀”。风貌承载的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却是各种风貌综合动态的人文积累,并以传承的方式反哺、化育民众,让民众通过传统文化,再创新文明、展现新辉煌。因此,文化、文明必须通过物质的、非物质的载体和方式来彰显、弘扬,这样文明才可持续,文化才可传承并发扬光大。

苏州优美乡村建设与文化传承策略正是基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聚落耕读”文化精髓,与西方“田园城市”意象的适用部分相向交汇、融合,使之在中国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理念主导下,促使传统乡村在建设中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充实内涵,保护、保持水乡风貌,并不断传承创新姑苏文化。

参考文献

[1],,.走低碳新型城镇化道路[R].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华社,北京.2012(12)

[2]文剑钢,文瀚梓.新型城镇化的基本问题探讨――以苏南城镇化与乡村风貌保护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南京2013(06):9-20

[3]顾杰,宁春生,季瑞昌等.苏州“十二五”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a].2010-2012苏州市委农优秀调查报告文集.2013-05

[4]黑龙江启动实施“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农民日报.2013-07-04-

[5]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为农村现代化探路.第一旅游网:.2013-01-18

[6]毕征.广州1142个行政村村庄规划一年完成.广州日报.2013-04-10

[7]江苏省下发文件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3-02-03.来源:新华日报

[8]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苏州市政府网站/.2012-06

[9]苏州启动新一轮乡村布局规划和村庄规划修编.新华日报.2013-6-24

[10]孙施文.田园城市思想及其传承.[J].时代建筑.上海,同济大学.2011(5):62-67

[1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R].中国广播网.北京2013-11-12

[12]邓东.当前我国城市设计发展的形势与存在的主要问题.[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北京.2004,09

[13]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苏州市政府网站/.2012-06

[14]苏州启动新一轮乡村布局规划和村庄规划修编.新华日报.2013-6-24

[15]文剑钢,吕席金等.苏南新农村社区形象特色缺失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南京2012,11:37-43.

ResearchonRurallandscapeprotectionandCulturalinheritanceinthe

ContextofnewUrbanization

Keywords

newUrbanization;Beautifulcountryside;eco-concept;LocalLandscape;inheritanceStrategy

abstract

intheprocessofnewtypeUrbanization,howtoresolvetheemergingurbanissues(resourcereduction,environmentcontamination,landscapedevastation,imageloss,cultureincoherencyandaestheticdissimilation)andmaintainthetraditionalcharacteristicsofthetownsandvillagesinSuzhouwouldbethefocusstudyofSuzhoucountrysideconstructionandculturalinheritance.Byprovidingthe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urbanandruralspaceinandabroadastheevidence,thisresearchstartswith“welfareastheprerequisite”andsummarizestheconnotationofurban-ruralintegration:introducingurbancivilizationtoruralarea,greendivision,multicoreinhabitation.BasedonthecurrentconditionsandissuesofruralareainSuzhou,thesystematicconservationandinheritancestrategyofrurallandscapeisproposed.

[作者简介]:

文瀚梓(1984--),女,助教,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研究方向:城市设计,乡村规划

乡镇意识形态上年工作总结篇10

____镇位于谢家集区西部,辖12行政村和1个社居委,102省道与310省道在此贯穿交汇,合淮阜高速公路淮南西出口设在我镇境内,交通优势使我镇成为淮南市“一主两翼”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淮南市西部门户规划的主战场,近年来,先后有10余项重点工程项目在我镇开工建设。这与我镇多山、多水的辖区地貌共同形成了我镇大建设项目多、违规抢建多、建筑垃圾多、影响环境卫生的不利因素多等诸多特点。面对不利形势,镇党委、政府迎难而上、勇于创新,取得了环境整治工作的良好成绩。

1、立足大建设,做好总体规划。对于全镇的环境治理工作,镇党委、政府立足我镇地处城乡结合部、大建设项目多的实际,从全局做好总体规划,将环境治理工作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将城镇建设规划,乡村环境治理放在我镇十二五发展的重中之重,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新城、强基础、扩产业、重招商、兴旅游、快发展、惠民生、促和谐”的工作思路,围绕这一思路,镇党委从争取成为控违试点乡镇入手,加大城镇面貌整治力度,制定城镇规划,遏制无序抢建。从治理环境污染、强化环境督察、加强绿化工作等总体和全局上,做好环境脏乱差的整治工作。

2、立足路网,做好城市基础建设。我镇立足便捷的路网,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夏郢孜西路打通至102省道现已经竣工;卧龙山西路拓宽、绿化、亮化改造工程目前也已经完成。加上合淮阜高速公路、第二通道等公路。“3纵2横”的公路交通网络让我镇成为淮南市的交通枢纽。近年来,我镇共投入资金1300余万元修建“三通”水泥路,总长度达到近百公里,让农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辖区内新建新家园、棚户区等小区近10个,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后全镇人口将增至8万人,吸引了宾馆、酒店、农贸市场、生态园等行业的大批商家前来洽谈投资,新城区轮廓逐渐显现。

3、立足争创模,做好绿化工作。结合市、区政府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活动,大力开展镇、村绿化,砂里岗村被市绿化委命名为绿色小康村,全镇现有绿色小康村2个。2010年共完成了车路山采石迹地植被恢复830亩、高速公路淮南西出口150亩景观林植树绿化及打石山新造林510亩任务,配合区农林局高质量通过国家林业总局对2002年度退耕还林项目中生态林验收。

4、立足惠民生,加大资金投入。“____”期间,我镇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五年来共完成百余项水利工程,共投入资金千余万元,其中泵站更新5座,开挖、修建当家塘20余口,圩堤加固10万立方米,沟塘清淤5万米。12个行政村的道路“三通”工程全面完成,90%以上的村实施了安全饮用水工程,“清洁乡村、美化家园”工程让农民和城里人一样拥有了公厕、垃圾池和下水道。

5、立足镇情,实施联合治理。鉴于我镇镇域面积大、大建设项目多、境内交通道路网密集的实际,我镇与多部门加强协同,实施联合治理,镇文明办与交警部门长期联合,治理抛洒滴漏等影响道路环境卫生的行为。招聘执法协管员,组建执法队,联合城管部门,加强巡逻,做好控违工作。镇、村联合,组建环境卫生检查组,对各村“清洁乡村、美化家园”工作进行督查。这些联合治理形式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6、立足长效机制,纳入绩效考核。强化考核奖惩制度。我镇与各村签订了卫生环境保洁责任书,对各村环卫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且整改不达标的,将进行通报,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考核目标与村绩效挂钩,将平时工作与“清洁乡村、美化家园”相结合,严格落实奖惩。目前,我镇12个行政村有9个开展清洁工程,共聘用保洁人员37人。环境保洁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1、

环保意识问题。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一些企业、甚至少数基层干部,对保护环境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致使环保工作有时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很多群众缺乏环保意识,不能用环保理念维护自己的家园,也不能规范自身的行为,为了获取自身利益,不惜污染环境。比如,虽然各村均建有垃圾池,但有少数群众为了自身方便,将垃圾随意乱扔。这些都给环境治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重发展轻环保、重利益轻环保的思想,缺乏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意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环境治理工作,导致了环境治理工作推进困难。2、人口规模增加问题。目前,我镇年产生生活垃圾约1万多吨。而随着西城嘉园、新家园、谢家集新村、李郢新村、卧龙山庄5个小区建设的基本完工,新增住户1.5余户约5万余人的逐渐入住,产生的各类生产、生活垃圾数量将更多,必然会给环境整治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3、非法开采山石问题。我镇境内与八公山区接壤地区的几个石料场多次非法开采,更涉嫌非法买卖炸药,造成环境污染,周边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多次到镇政府反映,但由于企业改制合并、行政区域界定及受执法权限限制等原因,一直无法对这些采石场予以关停,致使污染企业无法关停,给环境治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1、加强环境治理宣传。大力宣传近几年来的绿化工作成果和绿化、美化环境的重大意义。充分利用广播、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使环保治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支持”的社会舆论氛围

2、从全镇长远发展的角度,设计我镇的环境治理规划,加大投入,抓紧建立垃圾中转站和一座生态污水处理厂,购置垃圾运输车,以处理日益增长的生活垃圾,保持环境清洁卫生,2011年7月14日下午,谢家集区环保局在____镇主持召开了《____镇生态式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审查会议,标志着我镇的污水处理工作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3、创新管理机制,探索上下联动、人人参于的长效机制,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新。建立环境治理台帐和周志,对环境治理工作进行逐项、逐地段、逐村督导检查,对各村出动的车辆、人数、投资力度做详细登统,强力推进治理活动。每周公开各村环境治理进度,增强紧迫感。

4、建立长效保洁制度。可以采取“镇投入、村管理”办法,加强各村保洁队伍建设,使保洁队伍能按照指定的保洁标准做好保洁工作。做到发现一处,清理一处,边巡逻,边清理,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又能持久地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