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智慧物流的看法十篇智慧物流的看法十篇

智慧物流的看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8:47

智慧物流的看法篇1

关键词:智慧物流;区域;发展

一、智慧物流的含义、发展背景、现状及趋势

智慧物流就是传统物流与信息物理系统(CpS)相结合,是信息物理系统应用于物流领域所产生的一种新型物流业态。信息物理系统(CpS)是融合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形成的技术体系,是物质世界互联互通、虚实融合的智慧系统,这个系统的产生与发展,给社会及国民经济各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推动着包括物流业在内的各行业的发展创新。智慧物流的提出最早源于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公司2008年提出的“智慧的地球”概念,最初理解是在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都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纳入信息系统的控制之下,实现系统全面的感知、处理、调整,使物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随着物联网(iot)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我国于2009年提出了“智慧物流”概念,开始了智慧物流的探索与发展。随着“智慧物流”三大核心系统的发展,2017年以来,智慧物流已经成为业界高度关注的话题,无论是电商企业还是物流企业,都开始大力发展智慧物流。特别是各级政府也认识到智慧物流的重要性,开始推动智慧物流的发展。2009年国务院提出了“感知中国”建设战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五大新兴战略产业这一。2010年,“智慧物流”入选物流业十大关键词。201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物流深度融合,推动物流业乃至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这是中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这标志着智慧物流的发展上升到国家层面。物流业是应用物联网技术最主要的行业,随着二者的深度融合,智慧物流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时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感知、采集的技术与产品全面应用。仓储盘点、物流分拣、快递收件与配送等领域手持终端已经全面普及。特别是在快递领域,手持终端设备正在向与手机融合、小型化化方向发展。2018年物流领域手持终端产品产销量同比增长30%以上。二是人工智能技术得到深度探索与初步应用。物流机器人全面发展。仅2018年销量增长至少在2万台以上,同比增长50%以上。无人机、无人仓、无人港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无人机配送网已经在江苏、陕西、云南、广东等地尝试常态化配送,预计目前物流领域参与货运、配送的无人机有1万架左右。从企业看,京东于2018年2月获得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的授牌,成为陕西省无人机航空物流多式联运创新试点企业,也是国内第一家以省域为范围进行无人机物流配送的部级试点企业。2018年3月,京东无人配送站开始运营,可以实现无人配送中转。2018年3月,顺丰速递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无人机航空运营(试点)许可,可以在指点的授权空域内商业化运营。同年5月,中国邮政emS水陆两栖无人机试飞成功,“饿了么”获准开辟中国第一批无人机即时配送航线,目前已有17条无人机航线,覆盖面积达到58平方公里。等等。无人驾驶货车开始上路进行测试,“无人配送车”开始在特定区域常态化运营,并在繁忙的市区继续进行配送测试。在青岛、厦门、上海,无人港码头空无1人,巨大的集装箱被稳稳抓起、平移、放下,无人驾驶车辆来回穿梭运输。三是仓储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全自动化仓储系统已经日趋成熟完善,仓储系统是到目前为止物流智慧化水平最高领域。特别是在制造业物流领域,无人的全自动化物流系统发展最早,由于产品品类简单,产品包装标准,智慧无人化仓储已经越来越普及。四是大量物流装备已经接入互联网。据有关媒体报道:到2018年底,全国已有600多万辆道路运营车辆、近4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000多座内河导航设施,近3000座海上导航设施使用北斗定位导航。使用GpS定位导航的货运车辆估计更多。这些接入互联网的货运车辆,以信息互联、设施互联带动物流互联,推动了智慧物流的发展。五是货运互联网吸引了大量资金投入。利用物联网打造的车联网,实现了货物运输的透明化管理,实现了货运资源优化整合与最佳配置,降低了车辆空驶率,提升了货物跟踪与追溯的信息化水平,是近几年来物流领域资本投资的热点,吸引了大量资金投入,资本聚集已呈饱和状态。目前,5G应用已经开始试点。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传统物流领域各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将迎来快速发展。

在制造业物流领域,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输送分拣系统、装卸、搬运机器人等将高速增长。物流系统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的一部分。在电商物流领域,手持智能终端系统、智能终端自提货柜快速增长。在物流配送中心,智能拣选系统、机器人等也快速增长,智能化、网络化水平不断提高。在信息系统领域,大数据、云计算等与物联网不断融合,成为引导电商物流配送、整合物流资源、建立物流网络的神经系统。云仓储系统将得到较大发展。在商贸物流领域,仓储业转型不断升级,智能物流系统快速发展。带托运输、按托盘进行货物的定位与追踪、按托盘订货交货将快速增长。智能周转箱循环共用系统增速较快。在智能追溯领域,各项感知技术和自动识别技术如RFiD、视频技术、传感技术、条码技术等应用更为广泛。物流技术装备的可视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空间巨大。在“物流业+物联网”创新方面:智慧物流操作系统将开始应用,并推动全面的创新与升级。人工智能在物流系统各个环节得到应用并不断创新。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不断融合,推动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应用与创新。物流领域大数据计算模式将不断创新,边缘计算、雾计算出现,会朝着实时/离线计算融合方向发展。机器视觉技术应用更为广泛,在仓储自动化、管理智能化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仓储柔性自动化系统和作业模式不断成熟,相关技术标准将得到全面推广。

二、智慧物流得到高度重视的客观必然性

智慧物流的产生源于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目前尚处于研发推广期,还没有发展到大规模的应用阶段,之所以受到高度关注,在于:

(一)这是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决定的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被定位为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融合了运输、仓储、信息、金融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地位。对于其重要性,有专家学者曾这样论述:在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地区,可以没有工业、农业,但绝对不能没有物流业。国家也十分重视物流业的发展,从出台《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到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再到《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既彰显了物流业的重要性,也为物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二)这是解决我国物流业目前存在问题的必然途径我国虽是世界第一物流大国,但也存在着物流成本高物流效率低的突出问题。据统计,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在14%左右,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则在8%~10%之间。存在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物流各个环节存在信息不对称、资源利用率运营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等诸多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推进互联网与物流业的深度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集约物流各环节资源,不断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加大物流设施装备升级改造力度,提高物流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水平。

(三)这是信息化时展的客观要求信息时代信息和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数字化、网络化、电子化是信息社会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来,各行业各领域与信息化的融合不断深化,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信息化助推经济发展的作用凸显。在社会信息化水平日趋提高的环境下,物流业智慧化水平水涨船高是客观必然。

三、区域推动智慧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智慧物流的发展显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很不充分。尽管如此,智慧物流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已经显现。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东部、南部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物流企业的智慧化水平明显优于中西部、北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既使在同一行政区域内部,经济条件优越的地方物流企业的智慧化水平也高于经济条件弱的地方。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各地政府不同程度地把推动智慧物流发展提上了议事日程。根据多年来的学习、考察及思考,同时借鉴了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各级政府如何引导推动本区域内智慧物流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从业务角度看,智慧物流涉及工信、交通、商务、科技等部门。从现行的管理体制看,对物流的管理却比较分散,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并不统一。有的发改部门管理,有的交通部门管理,有的商务部门管理等等。这种多头管理的方式,造成了管理职责不清晰、投入分散、办事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不利于智慧物流的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将管理物流的职责进行集中。为此,有的地方政府成立了物流局(办),作为政府管理物流的职能部门,有的地方成立了物流工作专班,将过去的分散决策、分散投资统筹起来,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最优的资源、最短的流程,全力引导推动智慧物流有序快速发展。上述创新做法,取得了较好效果,值得各地学习借鉴。另外,最好将既懂信息化又熟悉物流运作的专业人才充实到行政管理队伍中,用专业的人管专业的事。

智慧物流的看法篇2

一、预设“意外”问题创设情境,点燃教学智慧的生成

好的教学情境一般是由问题催生的。从教学心理学的角度讲,问题可以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从而能够刺激学生的求知天性,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教学理论的角度来审视,我们也可以寻找到类似的答案,譬如被称为新课程理论支柱之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就认为,学习有三个条件,其中之一就是学习情境,因为“学习是学习在情境当中的自主建构活动”,认为学习情境应当是因学生的实际情况变化而呈现出动态特征的。因此,教师的教学智慧不仅体现在对教学的预设上,还体现在对教学中的生成处理上。

二、紧扣教学目标创设情境,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

从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视角来看,笔者以为我们生物教师的教学智慧还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上。有经验且经常反思自己教学的同行们都知道,不注重教学目标的老师在上课常常带有一定的随意性,目标实现与否也不太受到关注,甚至存在“货郎挑糖担——走到哪响到哪”的现象。而重视教学目标是否有效实现的老师则非常注重课堂节奏的把握,这种把握正是教学智慧的一种体现,教学智慧会以缄默知识的形式指挥老师在课堂上实施恰当的教学行为。

例如,在前年的一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中,上课内容为“听觉的形成”,在听课的过程当中,笔者记录了这一教学内容的两个教学现场,至今想来犹有意味。

教学现场一:师播放当时某流行歌曲的一段,学生非常感兴趣。然后笔者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位歌手演唱的吗?”学生非常兴奋地喊出该歌星的名字,然后笔者继续问:“同学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呢?”很多同学带有稍许不屑地口气回答道:“听出来的呗。”还有学生在下面嘀咕:“怎么问这么幼稚的问题?”

笔者课后在揣摩教师的教学意图与学生的反应时,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想通过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来引入课题,但却忽视了这种简单的刺激往往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导向非生物教学需要的方向,而这正是因为教学智慧的缺失导致的预设失当的现象。

教学现场二:教师分三个批次视、听一段视频。第一次,全体学生闭上眼睛只听声音;第二次将视频静音只看画面;第三次既看画面也听声音。然后让学生交流不同情形下的感觉。在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感受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当人通过视觉和听觉同时接受信息时,会更为完整,更为准确。

人们常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在有了前一个教学设计之后再看这个教学设计,笔者深感第二个老师设计得巧妙。他巧妙地对变量进行控制,以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感觉,在对感觉不同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得出人们要想获得准确的信息离不开听觉的参与,进而将课堂引向听觉的形成。笔者以为,这种将学生的主观体验引入课堂的策略选择,正是教学智慧的充分体现。

三、选择合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利于教学智慧的生成

在现代课堂上,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带来了教学手段的不断变化,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在追求课堂多元化的背景下,我们看到课堂上大量教学手段的使用,尤其是在我们的生物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用多媒体解析教学过程的现象。对于这一事实,如果从教学智慧的角度审视,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有时甚至是质的不同。例如,对于生物教学中需要展示一段较长时间内的生物变化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甚至用动画来模拟,这种设计我们认为是教学智慧的表现之一。

四、巧用生物学史创设情境,催生教学智慧的生成

不能不提的,我们的生物教学智慧常常可以来源于生物学的发展史——哲学家培根说的“读史可以明智”大抵就有这样的意思。例如,对于细菌的教学,我们可以给学生介绍细菌的探究史:摘要向学生介绍当时科学家对细菌的认识——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食物中的细菌是自然形成的;向学生介绍一个理论被大多数人认同时,要想挑战这个结论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与艰辛;再向学生介绍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的实验——置于鹅颈瓶中的食物能很长时间内不变质,因为其没有受到细菌的感染。从而得出肉汤中细菌是由细菌产生的结论;最后向学生介绍“巴氏消毒法”,赞扬其贡献。

智慧物流的看法篇3

中国物流行业正在经历着快速变革和创新。无人机、云仓储、机器人等出现在物流行业,让整个行业充满“智慧转型”的期待。

然而,目前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还处于初级阶段,运输及仓储信息化低、各物流公司数据分割等仍需突破。业内人士认为,智慧物流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不简单等于无人机、机器人,还应包括数据打通、服务标准统一等,真正实现智慧物流还需时日。物流转型迫在眉睫

仅仅10年间,中国跃升为全球第一的网购大国和快递大国。今年3月,阿里巴巴集团对外宣布,2016财年电商交易额达到3万亿元人民币。背靠高额的网络零售额,有人说,物流行业已是中国诞生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快递年业务量累计完成206.7亿件。从100亿件到200亿件,仅仅用了432天。

与之相对应的是,物流企业日均处理量已达到近6000万单。由北京交通大学、阿里研究院和菜鸟网络联合的《全国社会化电商物流从业人员研究报告》显示,承担了其中主要递送业务的电商物流从业人员达到203.3万人。

有机构预测,未来中国每天的快递包裹将会达到3亿单。在这样的量级下已不能仅依靠人的力量,而需要技术、数据等智慧力量。

中国快递业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但整体质量却难言国际领先,高运营成本也制约行业发展。据菜鸟网络提供的数据显示,以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例,这项直接影响经济体综合实力的指标,发达国家只占8%,而中国目前是16%,有巨大的下降空间。

不得忽视的是,目前中国快递已进入年业务量“200亿件”时代,应思考和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让海量包裹更快更好地送达到每一个消费者的手中。物流行业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无人机是噱头还是方向?

今年“618大促”前,京东通过无人机在农村地区配送,引发了业界对于无人机的关注和热议。不过这个快递行业的“创新”,大家对此看法不一。

菜鸟网络Ceo童文红认为,无人机更多是“噱头”,不会是未来城市的主流配送方式。“假如10年后中国的年快递量有1000亿件,都靠无人机配送,那天上会出现什么景象?”童文红说,将来的末端配送,一定是快递员服务加上社区便利的服务网络,这两个都是需要人力;与无人机相比,未来无人驾驶车辆配送可能更现实一些,无人机只能作“锦上添花”的补充。

宅急送Ceo陈平表示,不能仅仅说开发一个机器人或无人机快递,物流业就升级了,真正的升级是改变现在的物流模式和网络模式。

不过,在圆通董事长喻渭蛟看来,快递物流企业不考虑机器人和无人机也是不行的,“机器人可以减轻劳动生产力,快递物流行业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作为这个行业的领军企业必须要考虑无人机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魏际刚认为,未来智能化的物流系统,是由强大的实体物理基础设施加上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再加上未来商业化的模式构成。智慧物流不等于自动化

有业内人士指出,智能物流的自动化进程,是从仓储、分拣向运输配送逐步转移的。在仓储领域,亚马逊的KiVa机器人已经投入了实际运营,菜鸟合作伙伴的“曹操”机器人也在试点。不过,从国内看,建立仓储都在“你追我赶”中。

例如,陈平在时隔7年回归宅急送后,大力推动宅急送的仓配业务,在全国布局“云微仓”。在他看来,未来快递一定会是“物流先行、订单随后”,在没有下订单的时候,货物已经布到客户家门口了。

据网易考拉公布的信息,网易考拉海购宁波仓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拟建总建筑面积达25.6万平方米,建成后的宁波仓将采用自动化、模块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日处理单量将达到20万单。

自动化方面,国内物流企业已经开始有所动作,包括顺丰、圆通、申通等企业也正在不断上线投入使用“自动分拣设备”,末端配送除自提箱、自提柜之外,其他还基本处在研发与实验阶段。

不过,无论是自动化还是仓储,智慧物流依然离不开最基础的数据。UpS亚太区副总裁陈美丽对于“智慧”这两个字的定义,则是高效、安全和可持续性。她表示,提高物流的效率意味着是在大量的数据当中进行数据分析,以此做出聪明的决定来提高效率安全和可持续性。

陈美丽解释说,如今中国的制造商生产出来的产品越来越复杂、价值越来越高,智慧物流意味着我们可以使用科技使物流更加安全,其中包括贸易合规、货物完整性。同时,未来的智慧物流一定也是“绿色物流”,物流行业也都在投资新能源车,UpS也于今年投资了新能源汽车。亟待标准、观念、成本破题

物流行业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低技术行业”。到目前为止,也鲜有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物流技术发展、物流工具的各应用方面都具备突出的表现。并且,从行业角度看,智慧物流的建设过程中仍面临行业标准未统一、观念难形成、成本高的问题。

“我觉得我们刚刚进入智能物流的原始社会。”汇通天下Ceo翟学魂说,就好比人类从树上下来之后,第一件事是先搞工具,把自己武装起来我才能打狮子。而在物流行业里,过去我们所做的运输、仓库,我觉得都是没有数据的工具,所以相当于人类还没有进入用工具的阶段。

而对韵达快递Cio杨周龙来说,推行自动化设备,成本也是问题之一。几年前他们就一直想做智能化流水线,可是怎么算都不如直接用人工,因此物流行业在推行智能化流水线的动力也不足。

“各物流企业之间数据分割,仍需要打通。”童文红认为,智慧物流首先要做最基础建设的工作,需要数据标准的建立、电子面单标准的建立、智能硬件的标准建立。

智慧物流的看法篇4

关键词:智慧城市;内容;建设方案

abstract:intelligencecityisthenecessaryphaseofcityconstructionmanagementinformatization.thisresearchanalyzethecontentofintelligencecityundernewgenerationinformationtechnologysuchasepCsystemnetwork,andtrytodiscussthedevelopmentplansuitforChinacity.thisresearchmayprovidereferenceforcitymanager.

Keywords:wisdomcity;Content;Constructionplan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1.引言

智慧城市旨在充分运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各个领域为城市管理、公众生产生活提供智能化的感知,不断提升城市信息系统的开放共享能力、协同能力以及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创新社会管理,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促进城市持续科学发展。智慧城市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以城市现实情况为基础,以城市需求为导向,以信息通信技术为依托,以城市科学发展为目标的不断演进过程,是城市信息化的更高级阶段[1-3]。

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城市最为基础的技术支撑。国际上,以韩国的泛在生态城市以及美国iBm公司推动的智慧城市方案为代表,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政务、通信、医疗、能源、交通、教育、水管理、安全等方面。由此可知,推动城市各行业应用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整合,以及一体化管理与服务成为一个重要发展趋势。韩国正在本国智慧城市建设中推广城市集成运营中心,美国iBm公司也推出城市智能运营中心并在全球试点推广[4-7]。

我国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尤其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核心城市实际上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的城市管理者更应置身全球智慧城市发展的大背景下,充分考量自身优势和劣势,厘清建设思路,做到不落后。因此,探讨物联网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尤其建设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智慧城市内容组成

智慧城市是包罗万象的,与城市管理、公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联系,可以说只有每个方面都实现了智慧,才称得上真正意义的智慧城市。从国外经验来看,智慧城市内容组成应该符合四大特征,总结为: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如图1所示。

图1智慧城市内容组成的四大特征

因此,笔者认为智慧城市的内容组成应从四个方面探讨:

⑴全面透彻的感知方面:通过传感技术实现对城市管理和公众生产生活各方面监测,从而达到全面感知。传感技术在内容上应该包括各类随时随地的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能够智能识别、立体感知城市环境、状态、位置等信息的全方位变化,还能够对感知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和处理,并能与业务流程智能化集成,继而主动做出响应,促进城市各部件和谐高效的运行。可以说是智慧城市的“感官系统”。

⑵宽带泛在的互联方面:即各类宽带有线、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城市中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全面互联、互通、互动,为城市各类随时、随地、随需、随意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宽带泛在网络极大的增强了智慧城市作为自适应系统的信息获取、实时反馈、随时随地智能服务的能力。可以说是智慧城市的“神经网络”。

⑶智能融合的应用方面:现代城市管理及公众生产生活实际上是一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系统各部件之间有复杂的数据流和业务流。智慧城市必须集大成,为各应用提供智慧的大脑,再辅以人的智慧,则可以大大提升决策支持的能力。智慧城市的智能应用应该实现智能融合、随时、随地、随需、随意的应用,进一步彰显城市组成部门乃至个人的参与和各用户的力量。可以说是智慧城市的“手臂”。

⑷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方面:现代科技讲求以人为本。智慧城市的建设尤其注重以人为本、市民参与、社会协同的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以及公共价值与独特价值的创造。注重从市民需求出发,并通过维基、微博、FabLab、LivingLab等工具和方法强化用户的参与,汇聚公众智慧,不断推动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是智慧城市的“内在动力”。

笔者认为,就中国现阶段城市发展现状来看,虽然短时间内做不到上述四个大方面内容的整合,但可以从简化提出适宜中国城市发展现状的建设方案,如下所述。

3.智慧城市建设方案探讨

上述四大部分内容组成虽然包罗全面,但是中国城市在短期内很难实现。笔者认为中国大部分城市可以采用简化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即从六大目标出发进行建设。这六大目标包括智慧的经济、智慧的运输业、智慧的环境、智慧的居民、智慧的生活和智慧的管理。如图2所示。

图2智慧城市简化版目标

笔者认为该简化版建设模式呈现对角线规则:智慧的管理和智慧的运输业对于城市的智慧建设至关重要,两者可以说是智慧城市的一条中轴线。智慧的运输业是城市交通流的重要承载,而城市交通和城市人的流动和物质流动有密切的相关关系,这些又落实到城市管理上;智慧的经济和智慧的环境两者相辅相成,在发展智慧经济的同时,更要注重智慧环境的建设,两者同时是智慧的居民和智慧的生活这条对角线的重要生存载体。

在上述对角线规则指导下,笔者认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完全可以选择典型着手建设,比如先从运输业和管理角度实现智慧,再逐步实现经济和环境的智慧,最后到智慧的居民和生活,有序推进。在每一步建设时,争取该步严格参照国际标准,做到充分引进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最后就可以实现一个完整的智慧城市。这种方式,比起大规模投入、找不到重点的建设方案或许更加有效。

4.结语

本文分析了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智慧城市的内容组成,着力探讨了当前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方案,即:选择典型着手建设,比如先从运输业和管理角度实现智慧,再逐步实现经济和环境的智慧,最后到智慧的居民和生活,有序推进。在每一步建设时,争取该步严格参照国际标准,做到充分引进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最后就可以实现一个完整的智慧城市。希望对智慧城市建设管理者起到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徐晓林,数字城市政府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04,p54-55.

[2]Doolin,B.,powerandresistanceintheimplementationofamedical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J],informationsystemsjournal,2004vol.14no.4,p343-362.

[3]张永民、杜忠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信息界,2011年第2期,p28-32.

[4]沈苏彬、毛燕琴、范曲立等,物联网概念模型与体系结构[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4期.

[5]朱洪波、杨龙祥、于全,物联网的技术思想与应用策略研究[J],通信学报,2010年第11期.

智慧物流的看法篇5

从10年前的“电子商务”,到7年前的“随需应变”,再到去年的“智慧地球”,在iBm的策略演进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种“大棋局”思维。与其说这是iBm深远的构想,不如说是“战略野心”更恰当。2004年iBm将电脑业务出售给联想,则正式完成了这种转型。今天,iBm的“野心”正在慢慢变成现实,“智慧地球”这样一个大到不能再大的概念成为iBm领先一步的筹码。

第三次产业转型

去年,iBm的Ceo彭明盛(SamuelpLmisano)向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智慧地球”战略,大致的设想是:将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建筑等各种物体中,形成物物相联,然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实现整合。将“智慧地球”纳入“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是iBm成功说服美国政府的佐证。这和国内信息化进程中流行的“物联网”概念类似,此后“智慧地球”的概念被iBm引入中国。

“智慧地球”实际上是iBm为开始第三次产业转型提出的战略,这次悄然向非it领域渗透的战略转型不仅使iBm获得了强大的业务模式,也为其提供了一流的收益能力、现金流和用户价值。

从2008年年底开始,iBm在全球释放这样一个重要的信息:2009年iBm将在全球推出全新战略理念“智慧的地球”。为此,iBm提前两年进行全方位战略部署的调整。

iBm全新战略理念的提出,其意义远远超越了前几次的“电子商务”、“随需应变”、“停止空谈开始创新”等。新理念预示着将推动一次具有颠覆性的产业转型,iBm将从沿袭了近100年来只专注于“企业级的商业机器”的公司,演变成为一个关注“企业、环境、地球、人”的公司。如果把iBm从专注硬件变身为“软件+硬件”视为大象的第一次转身;而从“软件+硬件”变成“软件+硬件+服务”看做是第二次转身的话,那么这一次将是iBm的具有颠覆性的第三次产业转型。

iBm将与非it产业进行更多整合。iBm要给地球上每一个看似无序的“物件”全部嵌上智能的“大脑”和“心脏”,这并非好莱坞的科幻电影,而是iBm这个企业在即将开启的下一个百年的重要使命。

在“智慧的地球”的概念中,iBm称世界不仅在变得更小、扁平,而且会变得更加“智慧”。“智慧的地球”是由智能化的各个行业、各个社会层面、各个组织机构甚至个人组成的。基速发展的信息、网络和计算技术,世界的基础结构正在向“智慧”的方向发展。

“智慧地球”战略中的6大行业――智慧的电力、智慧的医疗、智慧的城市、智慧的交通、智慧的供应链(物流)、智慧的银行均是4万亿重点投资的领域或者资金最富裕的领域。

遭遇“阴谋论”

iBm在中国“鼓吹”智慧地球战略是要在中国开辟更大市场,并为分享中国“4万亿”投资计划做好充分准备,在该项刺激计划中iBm已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6月2日,是iBm“智慧城市”在上海举办高峰论坛的日子,iBm现任董事会主席兼Ceo彭明盛以及iBm大中华区的大部分高管悉数到场。

“智慧城市”是iBm“智慧地球”的六大推广领域之一。而坊间关于iBm“智慧地球”一系列解决方案将可能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阴谋论”却在流传。

这样的担心不是空穴来风。4月9日,2010年经贸形势报告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谈到要大力发展3G、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时,有如下的说法,“对于外国新的理念和新的战略,要有所启迪,也要有所警惕”。李毅中的讲话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去年9月份的一个报告《iBm“智慧地球”的认识和思考》基本相符。而这份报告在分析iBm公司的“智慧地球”时指出,“当全世界互联成一个超级系统时,系统安全性将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

李毅中的讲话无疑是给正在考虑上马“智慧城市”相关项目的政府敲了一下警钟。这可能会让iBm的推进更加艰难,与iBm的尴尬不期而遇的是,刚刚结束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仍然没有改变美国仍然在高技术产品出口方面坚持的保守态度。

由此让人担心,中国的工业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牢靠,企业发展和劳动就业等问题还需要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而iBm所关注的这些领域均是资源丰厚、资金充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如果iBm凭借智慧地球大规模获得了这方面的项目资源,中国将会被iBm高附加值产品消耗掉大量资金资源,严重削弱中国对本国企业的扶持力度,影响中国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效果。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这个领域里“iBm确信没有竞争对手可以在智慧地球的技术实现领域超越它”。尽管“智慧地球”可以带动下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有带来新的技术壁垒形成的可能。因为目前中国信息产业的核心如软件(特别是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集成电路(CpU、DSp等高端芯片)和互联网络――都一直被美国所主导,尽管中国正在奋力追赶,但差距还是很大。尽管“智慧地球”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但美国试图用其信息网络技术,控制各国的经济,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必须提高警惕,不能受制于人”。

落地智慧城市

去年,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曾在“智慧地球”战略时强调,“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推进的重中之重。一年来,从“数字广东”到“武汉两型社会”,从“健康重庆”到“生态沈阳”,iBm的城市推进路线可谓用心良苦,每一步都与“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环环相扣。与省市政府携手,获得地方一把手对“智慧地球”的认同,iBm已经借由“智慧城市”完成了从行业拓展向区域突破的转型,这一次转型,无疑让iBm拥有更宏观的视野。更实惠的是,与政府部门的亲密接触再次巩固了iBm的政企关系。

iBm新兴市场总经理李博诺透露,iBm超过25%的研发项目与“智慧的地球”相关,并正在加大这一比重使其达到50%以上。

“智慧的城市”可以看作“智慧地球”的一个缩影,将成为2010年iBm中国的策略重点。2009年,仅在中国iBm就在12个城市开展了主题活动,召开了22场智慧城市的讨论会,与200多名市长以及1700多名城市政府官员进行了交流。而上海世博会正成为iBm精心打造的范本:“智慧城市”不仅是个愿望,它正在变为现实。作为世博会的高级赞助商,iBm承担了全部信息化系统总集成平台的设计实施,并提供了用户体验设计、信息化的咨询服务,以及先进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将“智慧城市”的理念落实到世博会运行的每一个环节。

面临巨大挑战

毫无疑问“智慧地球”是一个美好的蓝图,它让人们从人本、环境及最根本上重新审视it产业:人类需要建造一个智慧的、环保的、以人为本的和谐的地球,在这样的目标下,it可以做什么,it产业应该怎么做?

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实恭认为,推动“智慧地球”从蓝图变成现实,首先要解决“认知”的问题。对“智慧地球”的推动并非iBm一家企业可为,需要大量来自it和非it界的产业合作伙伴,需要大家的共同推动。其次,需要“开放”的态度。正因为并非一家企业可以完成,它需要更多的非it产业者的参与,构建一个更庞大的“智慧地球”产业生态链。再次,需要更多的“铺垫与探索”。

智慧物流的看法篇6

随着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

算、人工智能、知识管理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城市管理、政府和企业办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还有教育和农业等各个行业,都在悄悄地向智能化、信息化迈进。

在智慧浙江科学会客厅暨“城市的明天”主题展览会上,中国电信以智慧城市沙盘为核心,分别设置了智慧政府、智慧产业及智慧民生三大展区,采用虚拟场景、互动演示等新颖活泼的形式,将移动与固定、转型业务与传统项目完美结合,充分展示中国电信在打造智慧城市方面的实力和能力,以及融合创新带来的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和聚焦客户运营模式所创造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参观者通过亲身体验,能够感受到智能互联生活已经触手可及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高效服务的智慧政府

智慧政府主要包括平安城市、智慧城管、智慧环保、智慧工商、智慧税务等服务,为老百姓提供最大便利,打造高效的服务型政府。近年来,中国电信不断完善智慧政府各项应用与基础建设,有效促使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推动城市格局更加合理,城市管理更加科学、及时、有序。

在平安城市里,通过市、县、派出所三级联网和信息共享,对城市主要道路、重点场所和部分小区进行不间断监控,实现指挥中心的110、119、122三台合一,民警可以在监控中心把握现场情况,为创建“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科技基础。

在智慧城管中,通过数字技术的综合应用而建立的智慧城市管理大平台,集城市管理、协同处置、执法监督、应急调度、决策指挥、公众互动为一体,核心业务涵盖环卫、园林、路灯、公共交通等城市管理业务。

有了智慧环保,就可以实现集空气质量、环境噪声、烟气排放、水污染、放射源、城市积水、城市雨量、河道湖泊水位、气象参数、污染事故应急响应和环境综合管理、网络办公为一体的综合监测与监管协同。

智慧工商,将利用中国电信的电话网、移动网、互联网融合优势,整合商品监管软件,为政府监管部门搭建商品安全监管平台,同时提供专业的移动执法终端、定制电话终端、互动媒体终端等多种终端设备,实现重要商品信息的备案和监管查询以及一线执法人员移动执法和综合办公等功能。

电子报税,为纳税人提供及时、高效、安全的远程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纳税情况查询等服务。网络发票,为个人、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提供发票的网络开具、网络查验及相应的涉税业务,加强税务管理机构对普通发票的监管。

转型升级的智慧产业

中国电信借助智慧产业建设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极大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聚集效应,为投资者和经营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对旅游者提供向全世界传播城市形象的便捷通道。同时,催生出一大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直接拉动作用、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

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情景随处可见:农民兄弟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即可查看农场现场情况,了解温湿度等信息,实现翻地、播种、除虫、灌溉和收获,就如同“开心农场”一般简单。因为基于先进技术构建的农业专家智能、农业生产物联控制和有机农产品安全溯源等三大应用为一体的智慧农业,实现了农业信息数字化、农业生产自动化、农业管理智能化的综合智能信息化解决方案。

智慧物流,将运用自动识别技术、移动通讯技术、GpSone定位技术等,并基于CDma手机进行嵌入式开发实现的一套物流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为物流公司一线业务人员提供移动中的任务管理、数据采集、数据通讯等工作,为物流行业提供集语音、数据通讯、定位、拍照、扫描等5项重要功能于一身的全能终端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金融,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大幅度提高办公效率,实现数据网络充分满足银行大数据量处理的需要等。

此外,智慧旅游则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智慧园区是通过融合应用各种技术手段形成软实力,对于包括政务、产业和民生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创造更美好的园区生活。

幸福感知的智慧民生

为了承载全方位便捷化的智能化社区生活服务,中国电信将光纤网络铺设进入千家万户,将其与城市功能平台相连接,形成以社区为载体的高品质城市生活。智慧民生主要包括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家居等业务。

通过社区信息化建设,从健康、居家、饮食、紧急情况等全方位给予老年人更多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安慰,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

利用无线通信、互联网等技术,通过智能化的集中、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平台、电子处方、电子病历,智慧医疗能对医务人员、患者和医疗物品进行加强管理,实现诊疗信息的无纸化、语义信息的统一化,医药术语的标准化等。

针对目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实际需求,利用移动网、电话网、互联网融合优势,借助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开发出集协同办公、教育管理、家校互动、应急保障、教育资源共享于一体的智慧教育。

智慧物流的看法篇7

1.物与物交流的物联网时代

物联网(web3)的物与物之间交流不同于web1的人与物交流与web2的人与人交流,其主要区别在于:web1的物主要指计算机,人与计算机打交道,互联网通过计算机终端提供服务,交流之主体是人与计算机;web2的人与人交流更凸现了实时性和多媒体特征,人们之间的通过文字、图片、动画、语音和视频的形式即时信息互动,超越了人机交互界面,交流之主体是人与人(图1);而物联网之物与物交流是通过传感技术、无线传输技术和互联网络将具有感知的物品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更加智慧的生产和生活体系”2,交流之主体则是更为广泛的包括人类在内之智慧物。

2.物联网使具有“智慧”之物成为可能

物(things)指客观世界中万物之总称,“物也者,大共名也”(荀子•正名)。而物联网中的“物”是指能够通过网络联系起来的“物”,换句话说,能否实现此物与彼物的相联,关键在于“物”是否具有相连的条件,即物联网中的“物”是否具有环境感知、身份识别、信息接收和行为决策等智慧特征。只有具有这些特征的“物”构成的“智慧地球”,才可能实现物联网中物与物的“对话”。因此,物联网中的“物”并非是物质世界中所有的物,而是具有一定智慧之物3。智慧是指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4。按照这一定义,以产品类“物”为例,要使其具有“智慧”似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是,传感器的应用使产品有了“感觉器官”,RFiD的应用使产品有了可识别的身份,再通过无处不在移动网络使产品有了判断和处理问题的大脑,原本无意识的物体变成了有智慧的物品。也可以说物联网中“物”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智慧,至少要让物联网络知晓你是谁(能识别)、在何处(能定位)和做什么(能感知和沟通)。

设计对象的更新:从常规智能产品到智慧型物品

从产品设计视角,为了区分常规的智能产品设计与面向物联网的产品设计,我们将后者的设计对象称之为“智慧型物品”。从本质上说“智慧型产品”的也属于“智能产品”一类,但其与一般意义的上智能产品有所不同。

1.“智能”有限的智能产品

常规的智能产品也可以具有感知、决策和执行等功能,如智能导航仪、智能洗衣机和智能冰箱等。这类产品是机械、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晶,美国西北大学教授norman认为“由于机器的智能并不存于机器中,而是存在于设计者的大脑中;因此,当意外事件发生时,由于设计者不在场,所以机器往往就不灵了”5。机器的“失灵”并不等于机器完全没有“智能”,而是设计者使机器所具有的“智能”不能应对“意外事件”。理由有二:第一,设计者设定的或设想的智能处理程序与实际情况不符,因为设计者的智慧总是有限的,不可能穷尽所的可能性;第二,特殊情况下超出了智能产品的应对能力,从而出现错误。譬如,GpS导航仪由于无法反映道路拥堵、交通管制或维护等实时情况,从而导致错误的导航。

2.“智能”无限的智慧物品

与常规的智能产品相比,物联网中的“物”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人工智能产品,而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或终端,其智能与网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离开了网络,其智能成了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以3G手机为例,如果没有了网络不仅不能上网,甚至电话都不能用了。另一方面,来自物联网的智能使产品更具有智慧,如物联网导航仪可以随时接收实时道路情况,选择最佳的行驶线路;物联网冰箱会及时提示用户购买将要用完食物,进入商家购买界面享受商家自动配送服务。从“戴物联网‘表’保老人平安”到“‘智慧旅游’开启智能时代”无不具有“智慧”的烙印。对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联网终端产品来说,与其称为智能产品,莫如定位于“智慧型物品”更为合适。正如前述,这种“智慧型物品”是物联网环境下的产物,完全依赖于物联网而存在。因而,“智慧型物品”的“智能”存在于物联网中之中。名为nabaztag(后更名Karotz,图2)的无线智能兔子,法国Violet公司将其称为首款Facebook硬件。

Karotz是为社群网络整合打造的,具有“智能”的“智慧型物品”。当连接至互联网时,内置网络摄像头可在语音识别软件的指挥下拍摄照片,并将照片上传至Facebook,且还能阅读twitter信息流和天气播报等内容。在此基础上Violet公司还推出了android版和ioS版的一款应用程序,能在android或ioS移动设备上向Karotz智能兔发送文字信息,从而让Karotz“讲话”。

从设计“智能产品”到设计“智慧型物品”,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将发生变化:智能产品具有智能不再是固化的和有限的,而是动态的和可扩展的。设计者虽然不能让产品本身的智能应对所有情况,但可以让产品接收来自网络的“智能”变得更加“智慧”。设计师不只是设计产品对象本身,而是要设计好产品与物联网对接的形式和获得智能的路径。

设计策略的变革:从一体化解决方案到智慧解决方案

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革命性变化,许多过去认为是天方夜谈的事情,如今已变成了现实。千里之外,人们可以看到家中的情景,智能家居让小偷们“失业”;凭借一部手机,就能远程轻松指挥智能家居,显示了智慧生活的神奇魅力1。显然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得益于革命性的“智慧解决方案”。

1.一体化解决方案产生的非“聪明”产品

“产品设计的核心是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提供的产品创新方案”2。这种创新方案并非是一蹴而就,而是对多个产品解决方案的评价、筛选、组合和决策,其根本目标总是为了满足产品服务的对象——产品消费者(间接用户或直接用户)的需要,实现这一目标必然会涉及到产品解决方案的选择问题。对于常规的产品设计来说,满足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主要立足产品对象本身,即利用产品本体所具有的特性和功能来实现设计目标。设计者基于独立的、有界的或者封闭的产品空间,提出一体化解决方案。立足于产品本身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由于受自身条件的约束,在由用户、产品和场景构成的产品系统中,用户始终是起主导作用的主体,产品总是为用户服务的客体,二者的主从属关系也总是恒定的。如家用智能洗衣机,可以自动选择最佳的洗衣程序,但确不能保证一定能将衣物洗净;家用智能电冰箱,可以提供最佳的食品保存温度,但确不可能提醒用户食品是否超过了保质期。这是因为局限于一体化的产品解决方案,由于缺乏“智慧”是不“聪明”的产品。

2.智慧解决方案催生的“聪明”产品

智慧解决方案超越了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局限,将立足于产品本身的解决思路扩展到开放的物联网空间,利用以“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为特征”1的智慧方法来实现常规产品无法企及的目标。实现智慧解决方案的基础是物-物之间的透彻识别和全面互联构成的有机网络,依托的是物联网海量、高速、实时的数据超常处理能力和系统、全面和深入的智能决策和行动技术。纵观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如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农业、智能安防、智能建筑、智能生活和智能家居等均是采用智慧解决方案的结果。

采用智慧解决方案不仅可以构建具有“更深入的智能化”的各类智慧的应用系统,还可以设计出“聪明”的各类物联网终端产品。正如国际电信联盟于2005年的报告中所描绘的那样:“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海尔的世界上首台物联网冰箱,不仅可以储存食物,而且可以通过与网络连接,实现了冰箱与冰箱里的食品、与超市的食品、与人类之间自由沟通2。例如wifi体重计(图3)就像我们的便携私人健身教练一样,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咨询健身相关资料。可帮助用户坚持完成节食和健身计划,还可以将数据共享到其他健身app中。凭借内置的wi-Fi连接,可以自动记录用户所有的体重数据和阻抗测量值,并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用户的iphone、ipad和ipodtouch上。用户通过下载免费的itunesapp,便可随时安全登录查看完整的体重、体重指数(Bmi)、脂肪和肌肉量等信息。与智慧型物品需要依赖于物联网技术一样,设计师要实现设计能够理解人意图的“聪明”产品也必将以基于物联网的智慧解决方案为设计策略,这种设计策略采用开放的创新设计思维,体现了直接方式与间接支持、产品终端与网络系统的交集与整合。

设计思维的转变:从服务设计到智慧服务设计

服务设计命题的提出,为产品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是物质条件不断提升的前提下,从为生存到为生活方式而设计的设计理念变革之使然。从本质上说,立足于非物质的服务设计是为了“将设计的理念融入到服务的规划与流程本身,从而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消费者的使用体验”3,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则为单纯的服务设计转换为智慧服务设计提供了可能性。

1.从为“一次”到“服务”之设计思维转变

传统意义上的产品设计主要针对用户购买产品的“一次”,由于从“购买——使用——废弃”全过程完全由用户自主进行,产品提供的服务功能是在有限的设计过程中完成的,用户的按受的服务也是在一个有界空间进行的。在服务设计之中,所谓的产品只不过是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一个节点或产品终端,设计不再囿于相对独立的产品和不可拓展的服务。可以认为,为“一次”的设计是有限的,而为“服务”的设计是无限的。从“有限的服务”到“无限的服务”促使了设计思维的转变与创新:首先,由于产品与服务融为一体的服务设计是“包括服务模式、商业化模式、产品平台和交互界面的的一体化设计”1,因而这种设计必定是多学科的团队行为,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不同背景开发人员同力完成。其二,实现“无限的服务”,需要一个合适的运作平台,该平台允许众多的第三方设计公司可以在平台上、断更新和扩充服务功能和内容,以满足用户的无限需求。苹果公司的appStore和itunes、Googleplay以及诺基亚的oviStore等正是这种平台的具体体现。

2.从为“接受服务”到为“智慧服务”之设计思维转变

物联网的引入使服务系统的感知服务成为可能。接受服务的对象进入服务提供环境之后,由无处不在的计算技术和网络构成智慧系统就能够自动识别接受服务的对象,从而提供相应的服务。如应用于北京故宫、成都都江堰、南京中山陵和杭州虎跑寺等景点的自动导游系统借助集智能多媒体导游和GpS全球定位系统,随时感知游客所处的景点位置,自动进行详细的讲解。这种服务模式虽然只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服务雏形,但其“智慧”特色已见端倪。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服务系统的设计不只是对用户需求、产品终端、计算技术和互联网络的整合,其服务对象和形式也将发生变化。服务对象将由消费者扩展为物联网中的“物节点”,如汽车自动驾驶、不停车自动缴费、宠物位置定位、远程信息采集和安全防护监控等。服务的形式将由接受服务扩展为基于感知识别的更智能的个性化“智慧服务”,如根据感知到的病人状况,提供医疗咨询和诊治建议、根据感知到的家庭养花的物理信息(品种、湿度、温度和养分等)提供自动养护等。物联网的引入对服务设计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设计创新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将使真正智能化的智慧服务成为现实。

武汉侨亚百老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利用物联网、互联网、无线通信等信息化技术,提出“信息化养老”服务模式,希望将智能养老服务模式延伸至老人家中。e-脉手表的服务内容涵盖老年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该方案以网络和电话为主要实现形式,整合社会上已成熟的专业化老年服务机构力量,结合信息化终端e-脉手表和智能健康养老服务站为老人搭建了一个居家养老的信息化服务平台2。

结语

智慧物流的看法篇8

家里的每一件物品似乎都很“懂你”。而这一切已不是科幻电影里的故事。

“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家电企业的传统打法已经失效。”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认为,在当下,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三网融合的时代,智慧家已经成为现实。而在日前举办的tCL2015年度战略大会上,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同样对外宣告:“2015,tCL智慧家战略已经全面开启。”

当下,围绕智慧家展开争夺的企业众多。简单划分,至少有三类:以家电企业为代表的“以硬带软”类,如海尔、美的、tCL、格力等;以电商为代表的“以软带硬”类,如苏宁、京东、阿里、国美等;还有一类是家庭中的“外来物种”,如房企万科、车企通用、互联网企业谷歌、苹果等。

智慧家(smarthome)又可称为智慧家庭服务平台,是综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结合自动控制技术,将家庭设备智能控制、家庭环境感知、家人健康感知、家居安全感知以及信息交流、消费服务等家居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创造出健康、安全、舒适、低碳、便捷的个性化家居生活的平台,而它也被外界认为是下一个蓝海。

当下,在中国发展智慧家也恰逢其时。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明确将无线智能家居产业与新能源、文化创意产业等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智慧家庭服务平台系统在未来将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有市场预测指出,中国智慧家规模2015年或将达到1240亿元人民币,2020年这一数字将有望突破10000亿元。不过,与诱人的市场前景相比,消费者却对智能家居的接受度不高,数据显示,高达87.5%的用户对智能家现状表示不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智能软件学习成本高、用户体验差、价格高昂等。

家庭都智慧了,为何消费者却“不买账”呢?其实,问题的根本点在于,大家并没有理解智慧背后的要义――以人为本。事实上,物物互联、人人连通的道理是一样的,即打造生态圈,嫁接更多的应用服务,来满足消费者需求,解决人们生活中的“痛点”,而不是让它看起来更麻烦。而这恰恰是,当下智慧家发展不令人满意的“痛点”所在。

对于智慧家,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你是否通过交互的手段获取需求;是否以简便的方式告之用户并征询意见;是否在他关切的问题上有所回应并不断改进;是否在他许可的范围内获得信息并确保安全?

智慧家这颗技术石子使得已略显疏离的人与人在信息时代重新紧密,而其后所引发的将是,从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的“层层涟漪”的智慧图谱。

智慧物流的看法篇9

关键词:物联网;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施炯(1982-),男,浙江余姚人,浙江万里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讲师;杨亚萍(1967-),女,浙江宁波人,浙江万里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浙江宁波315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宁波市服务型教育重点专业子项目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文件号:甬教计[2009]359号文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106-02

“十二五”期间,从全国到浙江省宁波市,以物联网为特征的产业导向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对于提高总体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浙江万里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于2011年7月申报了物联网工程专业,并于2012年2月在《教育部关于公布2011年度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2012]2号)中得到了批复,浙江省首批物联网工程专业高校达到四所,浙江万里学院成为目前浙江除杭州外唯一拥有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物联网工程这个新专业与实际紧密结合,应用范围涉及到了社会的各行各业。[1,2]正是由于其处于初始阶段,且与现有专业相关的技术知识体系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使得该专业的教学模式不能照搬现有专业的教学模式,[3]而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适应社会对于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4]

一、“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目标

“物联网工程导论”是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对物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典型应用有所认识,[5]在此基础上了解物联网系统的整体框架,明确物联网工程各个专业课程的意义和课程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设计“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时,不应该把重点放在核心原理上,而应该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物联网系统的认识。[6]

二、“物联网工程导论”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一个新的本科专业,包含的技术和概念较多,如何精心设计课程内容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激发其学习后续课程的兴趣,是教学工作的关键。因此,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学习兴趣,提出了“内外结合、联系实际、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即教师授课与专家讲座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际产品体验相结合,以项目为驱动,推动整个课程的教学。

1.课程总体教学规划

在内容上,“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侧重于物联网的应用、技术、服务、知识体系以及作为物联网工程师的合格人才标准,涉及到的技术包括RFiD技术、wSn技术、常见组网技术和应用开发技术等。在授课方式上,采用课堂讲解与企业参观相结合、学校老师和业内知名专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这种课程安排,自下而上对物联网的应用案例、技术支撑、知识体系进行讲解和讨论,一方面让学生对企业实际的物联网项目和人才需求有所认识;另一方面,使得学校在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以本地物联网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以地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为依托,树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强调应用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结合,从而创建以培养应用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2.课程内容分析

以课程总体教学规划为基础,设计了“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的内容,详细安排如表1所示。

第一讲主要介绍物联网在国内外发展的近况,了解物联网发展需要经历的几个阶段和我国目前物联网发展所处的阶段,了解物联网在各行业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第二讲安排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域专家为学生讲课,让学生了解智慧城市的发展历史,了解智慧城市的整体架构,理解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的关系,熟悉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第三讲安排学生参观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应用成果展示厅,亲身体验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各项成果和应用。在研讨课环节,引入物联网产品创意设计比赛,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前两次课对智慧城市应用领域的学习和参观,设计一款理想中的物联网产品,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环节,在初赛中表现出色的团队进入决赛。在“物联网应用体验——手机控制家电”环节,利用学院已有的实验条件,向学生介绍手机控制家电的原理,熟悉控制信号的流程,了解应用程序和硬件之间的接口和开发流程,同时提供手机客户端的应用程序,使得学生可以现场安装,现场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物联网设计作品与分析环节,以高年级同学进行电子设计大赛的成果为基础,展示与物联网相关的作品,通过视频和现场演示等多种手段,向同学们展示触手可及的物联网产品,解开物联网技术的面纱,排除技术等因素给学生带来的困惑。

三、“物联网工程导论”教学实践

以“内外结合、联系实际、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参考,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结合“项目驱动”的物联网产品创意比赛,进行了“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的实际教学。

1.走出去——智慧城市建设应用成果展厅参观

宁波市是我国首批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试点之一,物联网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反过来说,智慧城市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从已经举办两届的“中国宁波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展会来看,很多基于物联网的产业和应用都已经服务于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物联网为智慧城市提供了城市的感知能力,并使得这种感知更加深入和智能,从而实现市政、民生、产业等方面的智慧管理。

利用宁波的地域优势,在“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中引入智慧城市建设应用成果展厅参观的环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多种物联网关键技术的应用场景。在参观过程中,学生对智慧城市应用成果展厅中展示的云计算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和RFiD技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通过实物展示、应用系统演示、现场体验、动态更新等多种形式,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了智慧城市建设十大应用体系的建设成果,其中包括智慧社会管理、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健康保障、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贸易、智慧制造、智慧能源、智慧文化服务、智慧安居服务首批共36个应用成果,为后续的物联网产品创意比赛提供了灵感和素材。

2.请进来——智慧城市建设专家讲座

由于物联网工程是新建专业,因此,在人才培养方向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宁波本地经济对物联网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时了解本地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适时地调整专业方向,合理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物联网产业链。在“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中引入专家讲座的环节,既有利于学生熟悉物联网相关的专业背景知识,又能够使学生了解企业实际的项目和用人需求,尽早树立自身的职业规划。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邀请了浙江思创理德物联网(宁波)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生颜女士来我校授课。思创理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是中瑞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专注于物联网应用集成和市场开发的子公司,已成功开发并逐步推广服装供应链管理、数字化仓储管理、工厂精益管理、行业服务平台管理、防伪防窜货管理等系列RFiD解决方案和关键产品。黄经理在向同学们介绍基于RFiD技术的服装供应链管理的同时,引入了企业实际项目的运转和人才需求的现状,描述了物联网产业蓬勃发展的前景,鼓励同学们认真学好相关的专业课程,从而在毕业时能够成为一名满足企业需求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为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和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3.项目驱动——物联网产品创意比赛

通过之前物联网产生的背景和发展前景的学习,结合专家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介绍和对智慧城市建设应用成果的体验,在研讨课环节,引入物联网产品创意设计比赛,让同学们以物联网相关技术为基础,设计一款产品,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协调,各成员进行项目的创意、调研和设计,最终形成产品文档和展示材料。在产品展示环节,组员以ppt、视频和实物演示等多种手段,对小组设计的产品进行详细的讲解,内容主要包括创意来源、用户场景、产品功能、技术规范和产品前景。在项目的评分规则上,主要包含创意、影响力和执行力这三个部分,占的比重分别为50%、30%和20%。其中,“创意”是指产品或者服务是否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是否具有全新的功能或者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已有的功能;“影响力”是指产品或者服务的影响力有多大,是否会被大量的用户和机构所采用;“执行力”是指设计的产品或服务是否具有较好的商业可行性。在评分环节,每个小组对除自己以外的每个项目进行打分,各个小组的最后得分为总分取平均。

研讨课环节一方面增强了学生们对于课程的参与度,另一方面通过小组头脑风暴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极大地提升了其对于本专业后续课程学习的兴趣。

4.课程评价

在合作式学习模式的基础上,参考学生在课程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以及课堂表现,课程的评价包含自我评价、小组评价、项目评价和教师评价。其中,小组评价在小组内部产生,主要参考组员在物联网产品创意比赛过程中的投入和参与程度。项目评价主要参考小组项目的评分,即其他各小组对本组项目的综合评价。教师评价主要参考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这种评价方式已经在我校其他“项目化”课程及合作式课程中实施,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综合、全面的评价方法比传统、单一的评价方法更加合理,它有效地减少了学生的逃课现象,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度,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效果

在浙江万里学院物联网工程新专业建设过程中,探索了“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付诸了实践。从目前来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了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专业的学习热情,为后续课程的开展打好了基础。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看,物联网技术在飞速发展,对于物联网课程教学的探索也没有终点,必须总结现有的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吴功宜.对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2l):26-29.

[2]桂小林.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16):1-3.

[3]王志良,石志国.物联网工程导论[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4]秦磊华,张海珍,石柯,等.物联网导论课程实验教学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6):150-151,167.

智慧物流的看法篇10

【关键词】智慧会展杭州发展现状对策

一、引言

智慧会展是会展业发展过程的高级形态:会展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伴随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会展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即增长方式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转变,“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成为会展业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战略。而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为这一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会展业的智能应用和智慧管理,打破会展活动时空的限制,将会展服务质量和运作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从而有了智慧会展这一概念。

二、智慧会展的概述

(一)智慧会展的概念

智慧会展这一理念,属于新兴概念,在我国关于智慧会展的研究实践,以及智慧会展的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的研究较少,至今学界没有确切的统一定义。结合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和智慧会展本身的特点,我们对智慧会展进行了探索性的界定:智慧会展是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企业提供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产品品牌推广方式,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的会展。究其实质,智慧会展就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互联网思维服务会展行业,进而为智慧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平台,促进智慧城市的和谐、更好、更快的可持续发展。

(二)智慧会展的架构

智慧会展通过互联网的驱动,对包括策展、组展、场馆管理和运营、设计和工程、服务和运营,以及公共安全、环保、配套服务、相关活动等在内的全产业链上的各种资源作出智慧配置,对公众、组委会以及参展商作出智慧响应,进而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会展服务的对象是从互联网的高度,重新激发会展价值,为业主方、主办方、参展商、参观者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从会展行业的构成和信息服务方面来看,智慧会展可分为展馆智能运营、信息化组展服务以及展会增值信息服务。

展馆智能运营(公众):通过全方位wifi覆盖场馆,为参展商增加观众人流量以及宣传推广,为参观者提供快速上网了解展会以及定位导航,为广告商提供线上广告服务,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服务。

信息化组展服务(组委会):为各类专业展会提供信息化服务,提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实现会展数据的收集、管理、分析、筛选和运用采集器等设备提升参展体验、门禁、报道等物联网技术服务。

展会增值信息服务(参展商):除了提供展示产品的平台,还提供展会统计分析、展后追踪、多渠道线上营销、企业微信公众号代运营以及线上沟通、线上推广等增值服务。

三、杭州发展智慧会展的意义

(一)推动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杭州经济发展

会展业属于现代服务业的范畴。智慧会展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需要。从“智慧会展”视角探讨杭州会展的服务创新,对推动杭州“智慧城市”,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理论的角度看,智慧经济为杭州会展业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而智慧会展也为智慧产业发展提供了平台。会展促进智慧的产业化,智慧提升会展的品牌化。智慧会展是智慧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杭州朔造会展城市的优势所在。从技术层面上说,根据智能化信息网络掌握展位布置、人群分布、配套需求,对信息具有安全、高效的处理和整合能力,并能科学地进行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决策以及处理会展区域的观众数量、交通状况、安保状况等情况,为会展活动主体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推动智慧会展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对接,从而推动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杭州智慧经济发展。

(二)推进杭州会展创新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在全球信息协同化大背景下,展会供应链上的各方参与者对资源管理协同和信息化管理需求日渐强烈。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会展业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会展产业转型升级的进度,推进了杭州会展的创新发展。一方面,移动应用的开发使用,改变了人们参展时对传统会展的观念以及创建、使用和共享信息的方式,为智慧型展会提供了更多的推广机会;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络信息呈现碎片化、即时化、场景化等特点,使主办方、参展商和观众等会展主体通过手中的智能设备,随时随地参与会展活动,提高会展信息化水平以及会展服务水平。

(三)提升杭州会展服务质量,增加客人满意度

一方面通过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会展组织管理、参展参观以及营销推广中,推进杭州会展服务创新发展,使展览会的服务功能获得显著提高;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现代科技成果创新服务方式,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更优质、更完善、更便捷的配套服务,以满足会展客人对杭州各展会越来越高的需要和期望,从而提高杭州展会的服务质量,增加客人满意度。

四、杭州智慧型展会的发展现状及不足

(一)杭州智慧型展会的发展现状

杭州的智慧会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智慧会展的模式大多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参与建设。市政府结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在产业定位、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不断完善与创新,为杭州智慧型展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展会数量增多。如中国国际动漫节、杭州电商博览会、阿里巴巴杭州网货交易会等,都拥有了自己的网上展会,增添了展品展示和展品销售的渠道,促进了杭州智慧型展会的发展。一年一度在杭州举办的文化创意博览会,2014年推出文易网(网上文博会),展会通过智慧票证、智慧交易、智慧服务、智慧数据等四大智慧应用系统来实现智慧展会,让参展商和参观者能在手机上也可以玩转文博会。

政府对智慧型展会发展意识逐渐加强。杭州市政府高度重视会展业创新发展,2006年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杭州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创新会展对发展会展经济的重要性;在《杭州市“十二五”会展业发展规划》期间重点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电子信息博览会、休闲产业博览会、物联网产业高峰论坛、生物医药高峰论坛、环保产业博览会等一批产业类会展活动项目,通过不断引入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杭州会展业智慧化水平。

展会中展示手段智慧化。杭州在全力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杭州会展业充分利用互联网、文档与图片资料数字化处理等各种信息技术,提高展会组织效率,增强展会可看性。如将展览的官方网站建设成为专业的服务平台,利用网络预登记功能,简化参展参观的流程,便于参展商和参展观众。2014年第十六届杭州人居展,有一半的参展商策划了微信活动来提升展位人气。在办展办会过程中,增加体验式、互动式设备和项目。

(二)杭州智慧型展会发展的不足

目前,杭州发展智慧会展还处于前期发展阶段,无论是在智慧运营还是智慧管理或者是智慧服务上,都处于不断的探索之中,因此在建设智慧型展会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杭州市智慧型展会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会展行业组织管理体制尚未完善。杭州虽成立了专门的会展办,但协调权限不足,会展业多头管理、资源分散的问题仍较突出,导致资源浪费、效率不高,无法适应当下由物联网时代带领的会展产业。原本领先的杭州会展业逐渐落后于已建立统筹管理机构的厦门、成都、西安等城市,以至于有可能被省内兄弟城市宁波所超越。就杭州而言,智慧会展产业市场化的相关条件还不成熟,市场主体尚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由于会展业统筹管理机构没有完善,各会展项目、会展资源分散在不同职能部门,形成不了合力,使用信息化管理就无法完成,这就影响了杭州发展智慧会展的建设。

2.会展场馆设施建设滞后,跟不上信息时代。会展场馆是实现智慧会展的基础,智慧型展馆不仅包含智能化展馆的数字化、自动化、节能化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展示内容”与“人”建立更紧密的关系,无论是对展馆本身的掌控上,还是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分享上,都能呈现出一个“完整个体”的特性。目前,杭州有7个展馆,但没有一个展馆是符合智慧型场馆的全部要求的。杭州虽是全国第一个实现免费开放公共区域wifi网络的城市,但是在参展过程中各展馆还是会出现覆盖面不够大、网络差等问题。除此之外,各场馆的数据库也并没有完善统一,还处于建设当中。会展场馆周边的国际性银行、商业、娱乐、酒店等服务配套设施也远远跟不上智慧会展场馆的信息化建设。

3.线上会展与线下会展未实现真正的有机融合。2014年中国超过90%的展览会都拥有了线上平台,杭州也不例外。从线上方面来看,大部分展会中都运用了互联网技术、官方网站、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技术,在信息服务方面以信息为主,缺少参展商、嘉宾和普通参观者之间的即时互动功能,未真正的对参展商和专业观众进行数据统计以及分析。从线下方面来看,在实体展会中,大部分参展商以及主办方并没有鼓励观众拿出手机将资源引流到线上,则线上展会与线下展会不能实现同步服务,观众不能体验更多的智慧化应用技术。所以将线下资源转化为线上展会的流量则是杭州展会实现线上展会与线下展会融合的一大难题。

五、推进杭州智慧会展业发展的对策

智慧型展会建设是一个系统化工程,需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和思路,发挥系统化能力和智慧技术应用,从而达到各个部分整合后的几何增长价值。因此,我们针对杭州市发展智慧型展会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建设智慧型场馆

通过物联网技术以及现有科技改善杭州现有场馆,实现场馆智慧化。杭州目前比较大的场馆是白马湖生态创意城会展中心和马上投入使用的奥体国际博览中心。可以适当参照国内外政府投资建设智慧会展中心的管理模式以及建设智慧型场馆的经验:覆盖场馆的wiFi等基础硬件,定位导航和数据收集系统,以及信息嵌入的“智慧场馆”平台,如开发会展场馆app,观展者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一个应用,就可以实现随时随地预订餐饮、酒店、旅游、飞机票、等服务;客户除了可享受在线预订、路径导航等一系列便捷服务。通过智慧化管理与服务,把杭州会展场馆建设成为国内外都瞩目的智慧型展馆,为杭州发展智慧型展会提供良好的智慧会展环境。

(二)打造综合性的智慧会展服务平台

结合杭州智慧城市建设,致力于打造全国领先的智慧会展服务体系。一是积极搭建会展项目信息化平台,如开发杭州会展app,使展会参与者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随时随地不断获取信息和服务;不断提升杭州会展网、西博会官方网站的建设水平,通过网上西博会平台延伸展会内涵,努力实现网上会展与实体会展的整合化运作。通过丰富服务功能、提供更多的展示交流平台等方式,融入在线展览的理念,开发更多的宣传功能,扩展展会影响力。二是通过政府与企业合作,将政府资讯网站升级成为交易平台,鼓励杭州会展企业开发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政府与企业宣传推广功能以及政府会展政务协同功能。三是将智慧场馆与智慧会展服务平台有机结合,不断加强专业场馆信息化建设,整合场馆数据化,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

(三)建设会展大数据中心

建设会展大数据是杭州提升会展竞争力的基础条件。为促进会展上、下游产业间的合作,致力建设杭州会展大数据中心,该中心可以杭州会展业的“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为需求,以大数据库为基础,确立切实可行的数据采集机制,综合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可视化等先进技术,完成会展数据的筛选、运用与展示。通过大数据中心的建设,能够便利地对杭州会展行业整体数据进行收集、管理和分析,完成对杭州市会展业整体发展水平的科学化评估与决策,有效推进对公众的宣传、推广及成果展示,进一步增强未来在智慧化应用方面的扩展,做到全市会展信息的共享与互联互通,从而提高杭州市会展办智慧化办公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培养智慧信息化会展人才

人才的培养是任何产业竞争中的核心因素,只有优秀的会展人才才能打造优秀的品牌会展项目。针对智慧信息化人才缺乏的现状,一方面加强政府、协会、高校三方合作,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鼓励高校培养懂宏观管理、懂经济、懂策划的高级会展人才,运用信息、网络和物联网等技术建设智慧型会展组织,逐步形成“资源建设有特色、关键应用有创新、优化服务有突破”的信息化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可以以薪金、福利、教育等为手段,引进外地会展专业复合创新型人才,吸收各地会展业的成功经验,将其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创新机制带入杭州,促进杭州发展智慧会展业的长久发展。

六、总结

总之,杭州发展智慧会展为杭州的智慧产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它成为杭州智慧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分析好现状,发现不足,弘扬杭州品牌展会的优势所在,并制定相应的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将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代信息技术引入展会,相信杭州的智慧会展经济的步伐会迈得更快、更好、更健康。智慧会展业的联动性亦会日益显现,并与杭州智慧城市发展互为促进、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樊蓉.物联网催生智慧会展新模式[J].2013年17期.

[2]黎菲.智慧会展移动应用服务[J].2013年4期.

[3]蓝星.中国会展业前沿问题研究上海[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4]王永刚,郭砺.中国会展业集群化演进趋势及发展路径研究Ⅱ[J].2011年8期

[5]史璐.智慧城市的原理及其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和意义[J].2011年5期.

[6]施永胜,沈杨根.杭州市发展智慧会展的实践与思考[J].2015年1期.

[7]叶敏.明确新方向加快新转型推进新发展[J].2015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