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应急物流预案十篇应急物流预案十篇

应急物流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8:45

应急物流预案篇1

未雨绸缪勤演练,消防安全重于山--**物流园举行消防应急演练

一、演习的目的:为进一步强化提升**物流园区应变突发事故的能力,规范和加强消防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火灾带来的危害,2012年6月2日,**市**停车场服务有限公司牵头在园区举行消防灭火和应急演练。

二、消防演习程序

1;报警程序

(1)发生火警,任何员工都必须立即报告。首先把火警情况报当班队长,当班队长立即通知公司领导及有关人员到现场确认、支援。

(2)经确认火警属实,立即通知公司领导,按计划迅速召集保安部义务消防队员尽快到达火灾现场。

(3)公司值班领导到场指挥人员进行灭火和救人工作。

2、疏散抢救(保安部及相关人员)

(1)引导人员向安全区疏散,护送行为不便者撤离险境,在自身安全完全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检查是否有人留在火区内;安置好从着火区疏散下来的人员,并安抚稳定其情绪。

(2)疏散次序:先从着火区开始,再从着火区以外开始,使公司业主不到处乱跑。

(3)疏散过程中如遇有浓烟要用打湿的毛巾、手帕或其它衣物、物品堵住口鼻。

3、组织灭火(保安部和义务消防队员)

(1)保安部和义务消防队员负责接好消防栓,铺设水带做好灭火准备。

(2)携带灭火工具到着火区域查明是否有火势蔓延的可能,并及时扑灭蔓延过来的火焰。

(3)针对不同的燃烧采用不同的灭火方法。

(4)组织人员仔细复查明火、暗火、余火情况,防止死灰复燃。

4、安全警戒(保安负责)

(1)火灾区域警戒任务时清除路障,指导车辆离开现场,劝导过路行人及无关人员离开现场,维护好园区秩序。

(2)火灾现场警戒任务是设立安全警戒区,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着火区域。

(3)指导疏散人员离开,保护好消防器材,指导疏散人员向安全区域有序地撤离

三、实战操作(园区堆放固体物料火灾)

主要使用消防器材--干粉灭火器

使用方法1)使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时,应手提灭火器提把,迅速赶往着火处。

2)在距离起火点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在室外使用时,应占据上风方向。

3)使用前,应先把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使筒内干粉松动。

4)如使用的是内装式干粉灭火器,应先拔下保险销,

一只手握住喷嘴,另一只手用力压下压把,干粉便会从喷嘴喷射出来。

5)用干粉灭火器扑救火灾时,应从火焰侧面,对准火焰根部喷射,并由远而近,左右扫射,快速推进,直至把火焰全部扑灭。

实战演练

(1)由保安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现场操作。

(2)参加人员四人分成一组,轮换上场进行实际操作,体验正确动作要领。

应急物流预案篇2

确定工作目标

加强烟草物流应急管理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以构建优质、高效、低成本的行业现代物流体系为总体目标。

行业各单位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按照国家局的有关部署,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物流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和组织体系,初步形成统筹协调、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快捷联动的物流应急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以增强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物流安全意识,提升物流应急管理水平。

明确主要任务

做好烟草物流应急管理工作要明确以下主要任务:

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各单位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物流应急知识普及教育,提高员工物流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要依法开展员工物流应急培训,使员工能够严格执行与物流相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有关防范和应对措施。

建立应急联动机制。由于烟草物流涉及地域范围广,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应急机制宜采取所有权单位负责、事故所在地相关单位协助联动的工作机制。各单位在充分整合本行政区域内的各种物流应急资源的同时,应积极建立面向全行业的物流应急联动机制,实现应急预案联动、信息联动、人员联动的目标。

做好隐患排查整改。各单位是物流隐患排查监控工作的责任主体,要结合实际,对各类物流危险源、危险区域和危险因素等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要认真进行整改。对短期内可以完成整改的,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对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完成整改的,要制订切实可行的物流应急预案并限期整改。

加强信息报告和预警。各单位是物流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要建立物流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网络,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建立24小时报告制度,并设立职责明确的安全报告员。此外,还要制定物流预警信息通报与制度,充分利用多种宣传手段,及时预警信息,努力构建覆盖全行业的烟草物流预警信息网络。

加强先期处置和协助处置工作。突发物流事件发生后,各单位应立即组织应急管理队伍,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开展先期处置工作;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要及时组织自救、互救,做好疏散、转移、安置工作。突发物流事件极有可能发生在所属单位行政区域之外的地区,因此各单位要建立信息互通、统一指挥、各方配合、协助处置突发事件的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烟草物流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提高领导者的思想认识。要把加强物流应急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总结典型经验,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有利于物流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其次,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各单位要建立主要领导负责的物流应急管理责任制,逐级落实责任,并通过制定客观、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估体系,不断完善突发物流事件预防和处置奖惩制度,将物流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各单位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内容。

再次,加强监督考核。各单位要切实提高烟草物流应急的管理水平,加强对物流应急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考核,充分发挥督查考核在物流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从而全面提升行业现代物流建设水平。

制定具体措施

一要建立健全物流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笔者认为,行业应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物流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分别负责建立行业物流应急管理组织、设立相应的物流应急中心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各级组织必须明确领导机构,确定相关责任人,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新型物流应急管理模式,以应对日益变化的物流环境。

二要制订完善的物流应急预案。各单位应制订完善的物流应急预案,逐步将物流应急管理纳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内。物流应急预案要符合烟草行业的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各省级单位可以通过加强对基层物流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指导,制订编制指南,明确编制的组织要求、内容要求和申报程序;各地(市)级单位在完成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上,可以积极组织开展职工参与面广、应急联动性强、形式多样的物流应急预案演练。

应急物流预案篇3

关键词:医院;应急管理;认识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B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医院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要职责,在应急事件中担负着重要作用,因此,应急管理水平是检验医院综合实力的首要。

1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处置预案

在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即制定修订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和法制)体系中,应急预案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迅速、有效、有序的行动方案,成为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重要抓手。医院涉及的应急预案很多,在医院国家等级评审中,各种预案占相当一部分内容。从符合大型现代化医院管理处理紧急事件的视角出发,应充分考虑新形势下医院紧急事件应对的各个环节,制订一系列紧急事件预案。例如,重大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包括重大伤亡抢救预案、重大治安事件应对预案、紧急情况人力资源调配预案、病人高峰合理分流患者预案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包括食物中毒抢救预案、甲型H1n1流感防治预案、H7n9流感防治预案等;突发医疗救护事件应急预案:包括职业暴露、生物安全、输血反应、废物意外事件预案、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等;突发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处理和人员疏散预案、电梯意外事件预案、停电预案、停水预案、停气预案及设备供应应急预案;网络信息系统故障预案、信息泄密事件处置预案;节假日期间物资领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重大医疗纠纷应急处置及引发群众性事件预案;病人意外伤亡、逃亡处置预案等。医院涉及的预案方方面面,需要重视的是预案的编制,无论是重大事件预案,还是专业性预案,均不可随意照搬照抄,必须符合医院的环境条件、技术条件、人员条件和资源条件,注重系统性、实际性。在建立各种预案过程中,要解决突发事件的事前、事发、事中、事后谁来做、怎样做、做什么、何时做、在哪里做等问题,包含突发事件的情景、参与应对的机构和人员、应对所使用的资源、应采取的行动四要素。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既要严格遵循技术规范,又要遵守法律法规,内容既要非常具体,又要简单明了、容易操作。除此之外,预案在使用过程中要不断修订完善,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进行修订,对人员进行调整,对处理流程进行优化,将修订预案当作总结经验的过程、查找薄弱环节的过程和改进工作的过程,以求达到准确无误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2无缝隙开展应急管理教育培训

每当人们在回顾总结突发事件的时候,总存在人群应急处理知识欠缺的问题。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场所,应急知识和能力须人人掌握,全面开展培训非常重要。首先要学习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如《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让全体员工对提高参与应对应急事件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其次要对各种预案进行演练,通过自学自背、讲堂讲授、案例分析、事件评估学习,人人总结经验,人人参加考试,人人熟知流程,使应急知识入脑入心。实施分层演练培训,以各科室为主体,行政后勤科室要开展科学决策、组织协调、后勤保障、物资供应等相关紧急事件预案演练,提高组织管理及科学研判、后勤支撑能力;临床医技科室开展本专业预案的演练,如伤亡抢救、意外抢救,重点训练应对流程的合理性,反应的迅速性,处理事件的冷静性,提高救治能力。要将应急知识培训演练纳入全面质控管理,纳入个人年度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纳入新职工岗前培训,确实让每个员工重视。对于人人必须要掌握的火灾事件、电梯事件、地震事件、治安事件等基本逃生本领,每年须开展规模演练,让员工不仅学会保护自身安全,还要具备协助病友及群众逃生的能力。要适应新形势开展紧急事件新闻发言、信息报告制度的培训,通过培训,让员工掌握和理解应急管理专业术语,了解媒体的运作规律,谨慎发言、规范传播信息,按规定向上级报告。创新思路,建立应急志愿者奖励机制,在常青藤志愿服务队中开拓组建一支医院应急志愿者队伍,根据各自专业特点,对应急志愿者开展规范化培训,提高志愿者救援素质。加强群众宣传,制定医院应急处理知识手册,把手册放在候诊厅、病房、医护办公室各个服务窗口,方便医护人员及病友了解医院各个部位的注意事项,以及突发事件应对知识。在电梯间、各应急通道口、有危险危害地方张贴紧急处理事件的方法、标示、示意图。利用微信、短信、网站、电子显示屏、电视等广泛宣传医院应急管理常识,使医院应急管理培训全覆盖,人人训练有素。

3无盲区管控突发事件危险源

应急物流预案篇4

关键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辽宁省;动物疫病应急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4-0085-02

近年来,辽宁省规模养殖取得了较快发展,畜牧业已经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但动物疫病依然是限制畜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一旦发生疫情,特别是重大动物疫情,能否采取及时、果断、科学的处置措施是防止疫情蔓延并最终控制、扑灭疫情的关键。因此,如何推进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当前动物疫情形势

近年来,动物疫病流行的总趋势是:疫病种类繁多,病原变异快,新病不断出现,部分旧病复发,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必须科学面对。

在病原变异方面,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最为活跃,不断发生变异重组,不断出现新毒株,并且多种不同的变异毒株同时流行。2013年我国多地暴发的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就是由多种流感病毒变异重组而成。2014年,在日本检出H5n8,在我国四川省检出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外来病传入方面,自2014年4月起,湖南、广西、浙江、云南、贵州、广西、新疆、辽宁等多地陆续确诊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在旧病复发方面,我省炭疽和布鲁氏菌病呈抬头趋势,炭疽疫情先后在海城、辽中连续发生,由于处置及时,疫情均被迅速扑灭。牲畜布鲁氏菌病疫情自2003年起开始反弹回升,隐性感染加重。

2做好辽宁省动物疫病应急工作的思考

2.1健全强化应急工作组织体系和畜牧兽医队伍

各级政府应根据需要成立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并强化其职能,统一领导、指挥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各成员单位按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各自职责,配合做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此外,还应进一步强化专家组的建设,完善相关咨询机制,为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历史经验有力证明,畜牧兽医组织体系的完整健全程度,直接决定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水平。要想稳定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减少动物疫情对畜牧业发展的影响,必须建立完整而稳定的畜牧兽医工作体系。2005年以来,辽宁省在兽医体制改革中,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稳定队伍,巩固地位。在全面加强各级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应着重加强乡村两级动物卫生基层体系建设。因为动物卫生基层体系是全省动物防控工作系统的触角,只有不断加强触角的灵敏度,才能全面提高整个动物卫生工作系统的灵敏性,所以应继续深入推进学历教育,逐步提高工作能力,稳定乡镇所办公经费,适时提高村防疫员补贴,使村防疫员的补贴标准与护林员等逐步拉齐。

2.2加强培训演练,强化技术储备

提高疫病辨识能力,尤其是加强小反刍兽疫、非洲猪瘟、蓝舌病等外来病的辨识能力和检测能力,应急演练要全过程模拟实战,加强应急响应的程序化和标准化,强化对突发动物疫病事件应急响应各个环节的理解,重点加强各类应急设备尤其是大型应急设备的操作使用,达到熟练掌握应急处置程序,落实应急预案的目的,从而提高应急行动的整体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2.3建立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物资储备保障机制

疫苗是储备应急物资的重中之重。一是要根据疫病流行趋势,科学供应强制免疫疫苗。二是要严把疫苗质量关,每年都应对各厂家和批次的疫苗进行质量评估,如有问题,及时处理。三是加强冷链体系建设,充分认识到疫苗的储藏和运输的重要性。疫苗冷链最后一环就是由村防疫员到农户,要加强村防疫员疫苗保存设备的配备,做到人手一台冰箱、一个保温箱,做到冷链体系无短板。

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水平事关疫情处置成败。一是足额落实防控资金,将应急物资更新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各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应按照全省重大动物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进行建设。二是建立动物防疫物资储备制度,做到专人、专款、专用。重点储备疫苗、消毒药品、消毒设施、防护用品、诊断试剂、封锁设施、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等防疫物资。三是全额落实防控物资。全省各级所有物资储备都应达到或超过省建立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物资储备标准。

2.4建立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预警预报和风险分析机制

不断完善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和疫情报告机制。进一步联动省、市、县、乡、村五级监测网络,不断强化动物疫情测报站和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的职能作用,科学制定全省动物疫病监测计划,严格实施疫病监测,同步加强流行病学调查,重点强化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监管,确保疫病监测预警和疫情报告制度化。

2.5建立完善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和实施工作方案

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是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工作的行动指导。只有建立了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才能保证突发重大动物疫病时,各部门各系统间行动有序,达到快速高效地处置,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应加强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和工作实施方案,基本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衔接配套、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应急预案体系。

目前,虽然各级均制订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工作实施方案,但少数地区还存在照搬照抄现象,未完全结合本区域实际制定,致使预案缺乏操作性。因此要重视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工作,切实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并根据各地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和形势发展,及时修订、补充预案并上报备案。

应急物流预案篇5

近年来,各种应急物流保障任务繁重,军民协同物流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物流信息化水平低、通信指挥不畅、救灾前线物资调度紊乱等。对应急物流中的军民协同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协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发展对策,对于充分利用军地物流资源,统筹协调军地保障行动,快速应对各种应急灾害事件,加快应急物流的建设与发展,无疑具有深远的历史与现实意义。1.应急物流中军民协同保障的含义及特征1.1应急物流的含义和特点应急物流是指以为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等提供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殊物流活动[1]。与普通物流相比,应急物流具有突发性、紧急性、追求时间空间效益最大化、以及不确定性、弱经济性、政府参与性强等特点。军队是抢险救灾和应对突发事件的中坚力量,在国家重大灾害和突发事件救援过程中,军事应急物流和地方应急物流往往相互关联、交织运行。两者目标相同,在相同区域和时间范围内展开,客观上需要军地双方协同配合,以提高整体运作效率和保障能力[2]。1.2应急物流中军民协同保障的含义及特征1.2.1应急物流中军民协同保障的含义应急物流中军民协同保障主要是指在各种突发性事件的应急物资供应过程中,在军地联合后勤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指挥下,军地双方统一筹划、组织和实施各项应急物资的供应活动。实现应急物流中军民协同保障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军地双方应急物流系统的采购、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及相关信息处理等多种功能环节。与普通应急物流相比,其保障的时效性更强,保障的运筹组织更加科学,保障的能力得到更大程度发挥。因此,实现应急物流中军民高度协同,是应急物流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对提高突发事件应急物资供应能力,保证应急物资的快速、精确、高效流动,满足受灾地区人群和任务部队的紧急物资需求等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1.2.2应急物流中军民协同保障的特征实现应急物流中军民协同保障是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积极探索,是应急物流保障方式的又一创新,其基本特征是:(1)一体化组织保障应急物流中军民协同保障组织成员包括三军保障力量、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民政部、地方采购与物流机构等。按照军民协同、横向联结、纵向贯通的要求,成立战略、战役、战术三级军民协同应急物流组织机构,制定军民协同应急物流保障政策法规,区分应急物流保障任务,调控应急物流保障力量,组织应急物流保障训练。(2)资源高度整合在应急物流军民协同保障中,需要对军民协同应急物流保障组织内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信息等保障要素进行系统整合,形成应急物流资源的统一筹划和共享共用。在应急物流军民协同保障系统建设中,应统一组织应急物流人员,统一调配应急物流设施,统一规范应急物流技术体制,统一整合应急物流信息资源,统一协调应急物流保障行动。(3)网络无缝连接在确保安全保密的情况下,依托军队和地方信息基础平台,遵循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对军地各层次、各部门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建立起互联、互通、互控、互操作、安全可靠的应急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应急物流军民协同保障活动全资可知、全程可视、全员可控,为提高应急物流整体保障效能创造条件。(4)一体化运作模式围绕满足应急物流需求这一中心,及时准确掌握军民物资资源信息,以信息流牵引和调控物流,集成军民应急物流保障要素,建立应急物流军民协同保障预警、协调、激励和约束机制。依照相关政策法规,协调应急物流中军民协同保障工作,建立互利共赢的长期合作关系,实施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实现应急物流保障的一体化运作。2.应急物流中军民协同保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在每次有规模的应急抢险、抗震救灾中,都是军民共同参与,协同完成应急物流保障任务。应急物流中军民协同保障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各地区各部门长期以来条块分割,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军民间协同应急救援意识淡薄,总体来看,我国应急物流中军民协同保障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统一的军民协同应急物流组织当前,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的顶层架构由应急委员会和下设的应急办公室构成。在各专业行政部门下设防汛抗旱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减灾中心等常设机构,军内在各战区、军兵种也分别建立了应急物流系统。由于体制机制问题,军内外的应急物流系统、机构的联动机制不健全,衔接、协调困难,使得军内外的各类应急资源在应急物流保障中的介入规模、介入范围、介入深度以及介入时机随意性较大,各类应急预案普遍存在“重职能、轻功能”、“重规模、轻效率”的问题。(2)应急物流中军民协同保障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健全虽然我国关于应急管理颁布了很多法律法规,如《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防洪法》、《防震防灾法》、《公共卫生应急条例》,以及近年来颁布实施的《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军队处置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应急法律法规,明确了应急物流中军队的职能和作用,对军民协同应急物流管理制度体系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意义,但还不能满足当前应急物流军民协同保障的需要。一旦出现重大突发事件或抢险救灾,还缺乏较为完善的对于应急物流中军队启动的程序、方法、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装备器材、物资供应等的法规制度。#p#分页标题#e#(3)应急物流中军民协同指挥体系尚需完善应急物流中军民协同指挥涉及部门多,保障对象复杂多变,协调控制范围大,组织实施困难。而目前军队内部应急物流系统没有建立绝对权威的组织指挥机构,且联勤体制不够完善,外部也没有建立军民联合指挥体系,这就造成了应急物流的联系渠道不畅通、多头指挥、多重管理、各自为政、权责不明,影响了应急物流中军民协同管理的效果和效率。(4)军民统一的应急物流信息平台有待建立实现军民间的资源共享,可视化的信息平台是基础。虽然军民都建立了应急指挥平台,但是各个平台间不能实现信息的共享,在应急环境下不能进行协同操作。军民协同应急物流体系要求各军民应急物流系统中的信息互相公开,需要形成区域性的整体应急反应和协调联动的决策系统,以随时进行交流,正确、快速进行决策。3.应急物流中军民协同保障发展对策3.1制定行之有效的应急物流军民协同保障预案应急物流突发性强,不确定因素多,必须根据其特点,按照超前、灵活、多方案的要求制定和完善应急物流军民协同保障预案。建立预案时,要与国家的应急预案体系相衔接,与军队应急行动相适应,与后勤保障的预案体系相一致,融国家、军队和地方于一体,与战略、战役和部队后勤相配套。预案制定后,要本着贴近实战、从严要求的原则,定期组织军民进行应急预案联合演习,明确分工,以便在真正应对险情时能够有条不紊。通过演习,不断查漏补缺,完善和丰富预案的内容,提升应急物流军民协同保障能力。3.2制定完善的应急物流军民协同相关法规加强应急物流军民协同的立法工作,明确紧急情况下应急物流军民协同指挥机构、责权划分、动员依据、实施办法和经费来源,是实现应急物流军民协同保障的基础工作。在制定相关法规时一定要依据我国国情、军情,明确应急物流中军民双方的主要任务,使应急物流保障制度化。应急物流保障法规应包括三部分:①应急物流保障力量的动员法规,包括陆、海、空运输力量的应急动员;②所在地区应急物流资源的应急动员,包括应急动员的时机确定、权责划分、实施程度、补偿标准等;③应急物流军民协同保障的有关条令和规章制度。3.3构建顺畅高效的应急物流军民协同保障联指机构及时、有效地应对应急物流事件,需要建立一个常设的、系统的应急物流军民协同指挥机构,负责应急物资的筹措与采购、储备与调度、运输与配送等工作。应以现有的联勤体制为基础,按照政府组织职能的划分和物流运作流程,进一步完善各级应急指挥机构,理顺军队与地方、诸军兵种之间的指挥协同关系,细化指挥协同的程序和方法,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的应急指挥体系。依托国家军民融合式发展领导管理体制,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应急物流军民协同发展的领导管理体制,建立权威的军民高层领导协调机构。从全国到各省、市、县、镇有序地建立起应急物流军民协同保障体系运作所需的组织架构、部门职责、人员组成、工作流程等。3.4建立高效的应急物流军民协同运行机制为使应急物流军民协同保障效果最佳,提高军民协同管理的能力与水平,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物流军民协同保障的运行机制,制定军民双方、三军应急物流协作制度和规范。按照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快速转换的要求,制定国家、社会、军队应急物流平转战的转换方案,包括转换的时机、原则、模式、方法和要求等。建立完善的应急物流军民协同保障机制,如有关管理机构的组成、分工及职责、领导方式方法、组织方式、手段等等。3.5构建高效的应急物流军民协同信息平台应急物流军民协同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有效节约成本,实现军民应急物流信息的共通、互享。该平台应能及时、准确、透明地获取军民应急物流资源、应急物流需求、应急物流状态等信息。可以地方和军队现有的信息平台为依托,运用系统集成的手段,整合分散的应急物流系统,建立起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军民协同的应急物流管理信息平台。4.结束语实现应急物流保障中军民高度协同运作是有效提高我国应急物流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体现。应急物流军民协同保障系统的实现能优化配置军内外的应急物流资源,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进一步提升我国应急物流的管理水平。

应急物流预案篇6

一、疫情报告

任何单位或个人发现禽类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在接到报告或了解上述情况后,要立即派员到现场调查核实,在排除新城疫、急性中毒的可能性而怀疑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应在2小时以内将情况逐级上报至自治区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办公室,指挥部办公室应立即派出专家,赴现场做出初步诊断。一经认定为疑似,立即按程序报自治区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自治区人民政府、农业部。

二、疫情确认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按以下程序认定:

(一)县(市)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派出2名以上具备相关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临床诊断,提出初步诊断意见;

(二)对怀疑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按《自治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处置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采集病料送自治区动物防疫监督总站诊断中心进行血清学检测,诊断结果为阳性的,可以确认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三)对疑似病例必须派专人将病料送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参考实验室做病毒分离与鉴定,进行最终确诊;

(四)农业部根据最终确诊结果,确认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并予以公布。

三、疫情分级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分为三级。

(一)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一级疫情:

1.在我区行政区域内有2个以上地(州、市)发生疫情;

2.在我区行政区域内有10个和10个以上疫点;

3.特殊情况需要划为一级疫情的。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二级疫情:

1.在我区行政区域内1个地(州、市)有2个或2个以上县(市)发生疫情;

2.在1个地(州、市)行政区域内有5个以上,10个以下疫点;

3.特殊情况需要划为二级疫情的。

(三)在1个县(市)行政区域内有5个和5个以下疫点为三级疫情。

四、应急指挥系统的组成及部门分工

(一)应急指挥系统成立自治区、地(州、市)、县(市)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本行政区域内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应急控制、扑灭工作及应急储备物资的调度。指挥部由各级人民政府主管领导担任指挥长,成员由畜牧、发展改革、财政、卫生、公安、出入境检验检疫、工商行政管理、科技、外事、宣传、交通运输、民航、铁路、军队、武警部队等部门的负责同志组成。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同级畜牧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二)部门分工

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工作由各级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协同行动。

1.各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处理方案,其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源追踪,对规定范围禽类的扑杀、疫区隔离封锁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实施检疫、消毒、无害化处理和紧急免疫接种。

2.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编制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监测、疫情应急控制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资储备资金的计划。

3.财政部门负责安排落实免疫、监测、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宣传教育、人员培训等疫情应急控制工作及物资储备所需的资金。4.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优先运送应急控制工作人员及物资,保障与应急处理活动有关的车辆通行畅通,配合畜牧部门做好公路临时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的设立和管理。

5.卫生部门负责对高风险接触人群的禽流感监测、预防,对疑似患者及时进行隔离、留观和治疗。

6.公安部门负责封锁疫区,协助同级人民政府及畜牧部门实施强制扑杀工作,做好疫区社会治安保卫工作,并配合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通过公路临时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的运输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车辆进行拦截、检查。

7.工商部门负责关闭疫区周围半径10公里范围内的禽类及其产品的屠宰、加工、交易市场,依法查处违法经营禽类及其产品的行为。

8.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负责对出入境禽类及其产品的检验、出入境人员的健康申报及体温检测,严禁疫区禽类及其产品出入境,对发现染病的人员和疑似病例,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9.军队和武警应当支持、配合驻地人民政府做好疫情防治的应急工作。

五、应急反应

凡诊断为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或确诊为高致病性禽流感时,即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预案。

(一)一级疫情的应急措施

1.启动自治区应急指挥系统和应急预案。

2.地、州、市人民政府(行署)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启动的应急预案的要求,立即启动该地(州、市)的应急指挥系统和应急预案。

3.疫情发生地的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启动应急指挥系统和应急预案,组织疫区封锁、疫情控制和扑灭工作,并按照地(州、市)人民政府指挥部的要求,落实各项疫情应急控制措施。

(二)二级疫情的应急措施

1.地、州、市人民政府(行署)根据本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建议,立即启动该地(州、市)的应急指挥系统和应急预案。

2.地(州、市)人民政府指挥部立即召集指挥部成员会议,通报情况,决策和部署疫情控制工作,同时启动应急储备资金和物资;组织人员和专家赶赴疫区,指挥疫情的应急控制工作,督促疫情发生地的县(市)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落实各项措施,扑灭疫情。

3.当自治区诊断为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时,当地、县(市)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疫区封锁令,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疫情应急控制工作,并按照地(州、市)人民政府指挥部的要求和第六条的规定,落实各项疫情控制措施。

4.地(州、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随时掌握疫情动态,及时向自治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上报有关疫情控制、扑灭的进展情况。(三)三级疫情的应急措施

1.疫情被初步核实后,当地县(市)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立即对疫点采取临时隔离措施。

2.凡做出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后,疫区所在地县(市)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立即派出技术人员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建议启动本级应急指挥系统和应急预案,并由所在地县(市)人民政府立即召开指挥部会议并封锁令。

3.县(市)人民政府指挥部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调动疫情应急处理预备队,对疫点、疫区进行封锁和消毒,对疫区内所有禽类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对受威胁区内的所有禽类采取紧急免疫接种等应急处理措施。

4.地(州、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向全地(州、市)发出疫情通报,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现场,协助进行疫情调查和监督指导疫情的处理工作。

5.县(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责成各级兽医人员分片包干,进行每周一次的巡回检查,并报告检查情况,如发现疫情,应随时掌握疫情动态,并及时将疫情控制、扑灭进展情况按程序逐级上报。

六、控制措施

一旦发现疫情,要按照“早、快、严”的原则坚决扑杀,彻底消毒,严格隔离,强制免疫,坚决防止疫情扩散。

(一)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1.将病禽所在禽场(户)或其他有关屠宰、经营单位划为疫点。散养的,将病禽所在的自然村划为疫点;

2.以疫点为中心,将半径三公里内的区域划为疫区;3.将疫区外沿向外延伸五公里的区域划为受威胁区。(二)疫点内应采取的措施1.扑杀所有的禽只,并对所有死禽、被扑杀禽及其禽类产品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

2.对禽类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3.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场地进行严格消毒,并消灭病原;

4.对与死禽及其产品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人间禽流感监测,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三)疫区内应采取的措施

1.根据需要,由地(州、市)、县(市)人民政府(行署)决定对疫区实行封锁;

2.在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动物检疫消毒站,对出入的车辆、人员和有关物品进行消毒。必要时,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可设立临时监督检查站,执行对禽类的监督检查任务;

3.扑杀疫区内所有禽类;

4.关闭禽类产品交易市场,禁止易感活禽进出和易感禽类产品运出;

5.对禽类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

6.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场地进行严格彻底消毒,并消灭病原;

7.对疫区内的人群进行人间禽流感的疫情监测。

(四)受威胁区应采取的措施

1.对所有易感禽类采用国家批准使用的疫苗进行紧急强制免疫,并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

2.对禽类实行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

(五)疫源分析及追踪调查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疫源及其可能扩散、流行的情况。对仍可能存在的传染源,以及在疫情潜伏期和发病期间售出的禽类及其产品、可疑污染物(包括粪便、垫料和饲料)等立即开展追踪调查,一经查明立即采取就地销毁等无害化处理措施。

(六)解除封锁

疫区内所有禽类及其产品按规定处理后,经过21天以上的监测,未出现新的传染源,由动物防疫人员审验合格后,认为可以解除封锁时,由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向封锁令的人民政府申请解除封锁。(七)处理纪录

各级畜牧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对疫情应急处理的全过程做好记录。(八)非疫区应采取的措施

要做好防疫的各项工作,完善疫情应急预案,加强疫情监测,防止疫情发生。上述(二)、(三)、(四)所列措施必须在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实施。

七、保障措施

(一)物资保障

建立自治区、地(州、市)、县(市)紧急防疫物资储备制度,储备相应足量的应急物资。储备物资应存放在交通方便、具备贮运条件、安全的区域。建立地(州、市)紧急防疫物资储备库,储备疫苗、消毒药品、机动消毒设施设备、交通通讯设备、防护用品用具等;各县(市)建立一个小型紧急防疫物资储备库,储备消毒药品、小型消毒设备、防护用品用具等。

(二)资金保障

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扑杀病禽及同群禽按国家规定给予补贴,强制免疫疫苗费用由国家负担,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按规定的比例分担。自治区、地(州、市)、县(市)财政应设立疫情处置准备金和防疫物资储备金。

(三)技术保障

1.建立自治区高致病性禽流感动物疫情检测实验室,负责全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监测和初步诊断。未经自治区畜牧厅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保存和使用;

2.加强禽流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疫情的发生。(四)人员保障1.自治区、地(州、市)设立高致病性禽流感现场诊断专家组,负责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现场诊断,提出控制技术方案和建议;

2.自治区、地(州、市)、县人民政府组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防疫应急预备队,应急预备队按照本级指挥部的要求,具体实施疫情应急处理工作。应急预备队由当地畜牧兽医管理人员、动物防疫监督人员、有关专家、卫生防疫人员等组成。公安机关、武警部队应依法予以协助执行任务;

3.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禽流感科普知识宣传,依靠广大群众,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实行群防群控,把各项防疫措施落到实处。

附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

《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的通知

〔2004〕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已经国务院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二oo四年二月三日

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高致病性禽流感,确保养殖业持续发展和人民健康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制定本预案。

一、疫情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禽类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在接到报告或了解上述情况后,立即派员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怀疑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应在2个小时以内将情况逐级报到省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经确认后,应立即上报同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二、疫情确认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按程序认定。

(一)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派出2名以上具备相关资格的防疫人员到现场进行临床诊断,提出初步诊断意见;

(二)对怀疑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及时采集病料送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验室进行血清学检测(水禽不能采用琼脂扩散试验),诊断结果为阳性的,可确认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三)对疑似病例必须派专人将病料送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实验室做病毒分离与鉴定,进行最终确诊;

(四)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最终确诊结果,确认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并予公布。

三、疫情分级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分为三级。

(一)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一级疫情:

1.在相邻省份的相邻区域有10个以上县发生疫情;

2.在1个省有20个以上县发生或者10个以上县连片发生疫情;

3.在数省内呈多发态势的疫情;

4.特殊情况需要划为一级疫情的。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二级疫情:

1.在1个省级行政区域内有2个以上地(市)发生疫情;

2.在1个省级行政区域内有20个疫点或者5个以上10个以下县连片发生疫情;

3.在相邻省份的相邻区域有10个以下县发生疫情;

4.特殊情况需要划为二级疫情的。

(三)在1个地(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疫情的,为三级疫情。

四、应急指挥系统和部门分工

(一)启动应急指挥系统

发生一级疫情时,国务院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全国应急预案;发生二级疫情时,省级人民政府应急指挥机构启动省级应急预案;发生三级疫情时,疫情发生地(市)、县人民政府应急指挥机构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指挥机构由本级人民政府主管领导任总指挥,成员由政府有关部门、军队、武警部队及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组成。指挥机构办公室设在同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二)部门分工

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工作由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处理方案,负责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源追踪,对发病动物及同群动物的扑杀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实施检疫、消毒、无害化处理和紧急免疫接种。

2.发展改革、财政、科技、交通运输、卫生、公安、工商行政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以及应急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做好应急所需的物资储备、应急处理经费落实、防治技术攻关研究、应急物资运输、防止对人的感染、社会治安维护、动物及其产品市场监管、口岸检疫、防疫知识宣传等工作。人民、武警部队应当支持和配合驻地人民政府做好疫情防治的应急工作。

五、控制措施

一旦发现疫情,要按照“早、快、严”的原则坚决扑杀,彻底消毒,严格隔离,强制免疫,坚决防止疫情扩散。

(一)分析疫源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疫源及其可能扩散、流行的情况。对仍可能存在的传染源,以及在疫情潜伏期和发病期间售出的禽类及其产品、可疑污染物(包括粪便、垫料、饲料)等应立即开展追踪调查。

(二)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1.将病禽所在禽场(户)或其他有关屠宰、经营单位划为疫点;散养的,将病禽所在自然村划为疫点;

2.以疫点为中心,将半径3公里内的区域划为疫区;

3.将距疫区周边5公里内的区域划为受威胁区。

(三)疫点内应采取的措施

1.扑杀所有的禽只,并对所有病死禽、被扑杀禽及其禽类产品按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

2.对禽类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3.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场地进行严格彻底消毒,并消灭病原。

(四)疫区内应采取的措施

1.在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动物检疫消毒站,对出入的车辆和有关物品进行消毒。必要时,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设立临时监督检查站,执行对禽类的监督检查任务;2.扑杀疫区内所有禽类;3.关闭禽类产品交易市场,禁止易感染活禽进出和易感染禽类产品运出;

4.对禽类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按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

5.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场地进行严格彻底消毒,并消灭病原;

6.根据需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对疫区实行封锁。

(五)受威胁区应采取的措施

1.对所有易感染禽类采用国家批准使用的疫苗进行紧急强制免疫接种,并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

2.对禽类实行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

(六)解除封锁

疫区内所有禽类及其产品按规定处理后,经过21天以上的监测,未出现新的传染源,由动物防疫监督人员审验合格后,由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向封锁令的人民政府申请解除封锁。

(七)处理记录

各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完整详细地记录疫情应急处理过程。

(八)非疫区应采取的措施

要做好防疫的各项工作,完善疫情应急预案,加强疫情监测,防止疫情发生。上述(三)(四)(五)所列措施必须在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实施。

六、保障措施

(一)物资保障

建立部级和省级动物防疫物资储备制度,储备相应足量的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物资。储备物资应存放在交通方便,具备贮运条件,安全的区域。

1.国家重点储备疫情处理用防护用品、消毒药品、消毒设备、疫苗、诊断试剂、封锁设施和设备等;

2.省级重点储备疫苗、诊断试剂、消毒药品、消毒设备、防护用品、封锁设施和设备等;

3.养殖规模较大的地(市)、县也要根据需要做好有关防疫物品的储备。

(二)资金保障

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所需经费要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扑杀病禽及同群禽由国家给予合理补贴,强制免疫费用由国家负担,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按规定的比例分担。

(三)技术保障

1.国家设立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和区域性(省级)禽流感专业实验室,分级负责全国或本区域的禽流感病毒分离与鉴定、诊断技术指导工作及禽流感的检测、诊断工作;

2.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条件必须满足三级生物安全水平(BSL—3),并经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认定批准。(四)人员保障

1.国家和省级分别设立禽流感现场诊断专家组,专家组负责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现场诊断、提出应急控制技术方案建议;

应急物流预案篇7

(一)编制目的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流感大流行是指当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或旧亚型重现,人群普遍缺乏相应免疫力,造成病毒在人群中快速传播,从而引起流感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的广泛流行。流感大流行具有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传播迅速和波及范围广等特点。

为认真做好应对流感大流行监测、疫苗、药物和公共卫生干预等准备工作,有序高效地落实流感大流行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流感大流行对公众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大力宣传流感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和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立足于早期发现,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

2、高度警惕、有效防范。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一旦出现预警信息,快速反应,及时应对。

3、依法管理、依靠科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流感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依靠科学技术,及时做好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各项工作,实现流感防治的科学化、规范化。

4、条块结合、分级控制。区流感大流行准备与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区防治流感大流行工作统一指挥调度,区卫生局对本辖区的流感大流行的防治工作负总责,各镇乡(街道)负责做好各自辖区内的疫情报告和相关防治工作。根据流感疫情的态势,实施条块结合、分级控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三)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以及《贵州省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和《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定。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区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准备工作及流感大流行发生后的应急处理工作。其他流感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应急预案和防治方案执行。

(五)应对工作阶段划分及应急反应分级

参照《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相应规定,将本区应对工作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应急阶段和结束阶段。

新亚型流感病毒疫情划分为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进行预警,分别实行Ⅳ级、Ⅲ级、Ⅱ级和Ⅰ级应急反应。

流感大流行各应对阶段的划分由有关专家判定,区卫生行政部门根据辖区内实际情况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指令,研究辖区内疫区的划定和宣布事宜,向区人民政府和市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建议。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指其他国家分离出新亚型流感病毒并发生病例,或卫生部已宣布启动应对准备行动的无应急反应阶段。

2、应急阶段

(1)蓝色预警,Ⅳ级应急反应阶段:其他省份发生人类感染新亚型流感病毒并发病,但未发生人传人。

(2)黄色预警,Ⅲ级应急反应阶段:本省发生人类感染新亚型流感病毒并发病,但未发生人传人;或外省发生新亚型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传播范围相对局限。

(3)橙色预警,Ⅱ级应急反应阶段:本省发生新亚型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传播范围相对局限;或外省发生新亚型流感病毒出现较大范围传播。

(4)红色预警,Ⅰ级应急反应阶段:我区发生人类感染新亚型流感并发病;本省发生新亚型流感病毒在省内人群中持续快速地传播,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向较大范围扩散或影响多个省份;卫生部或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发生流感大流行。

3、结束阶段

卫生部判定流感大流行得到有效控制,则应急响应工作结束。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流感大流行应对工作领导小组

区人民政府成立流感大流行准备与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分管领导担任组长,负责准备与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有卫生、公安、工商、经贸、物价、财政、农业、民政、交通、教育、环保、食品药品监管、铁道、武警、驻区部队等部门和系统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区卫生局。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是承担组织协调及日常工作,向领导小组提出启动预案的建议,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具体事务。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区卫生局:为应对工作牵头部门,一是负责领导、协调本区域内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妇幼保健机构做好流感大流行预防控制、医疗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包括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应对流感大流行年度准备工作计划;加强流感监测工作和监测系统建设;做好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干预准备工作;定期组织流感防治专家组分析、评估流感疫情,并及时报告;定期对准备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等。二是配合市级有关部门,建立流感监测信息交流机制和渠道;共同做好物资、药品储备;积极开展流感预防控制技术培训及交流活动。三是及时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报告有关流感监测信息,提出相关措施建议。

区财政局:将流感大流行应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同时做好经费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工作。

区经贸局:整顿和规范药品贸易市场,加强应对期间药品、医疗器械和人民生活必需品贸易的监测,负责组织应急药品、医疗设备和器械、防护用品以及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储备和调度,保证供应,维护市场秩序。

区物价局:加强应对期间市场价格的预警预报监测,加大对市场价格行为的监督检查,整顿和规范药品价格、医疗收费,依法查处违法收费行为,维护市场物价稳定。

区教育局:加强学校、托幼机构可疑疫情监测,在专业部门的指导和协助下组织实施学校中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在校内发生和流行,做好在校学生、教职工的宣传教育和自我防护工作。

*公安分局:依法、及时、妥善地处置与疫情有关的突发事件,查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落实强制隔离措施,配合和支持交通部门开展交通检疫。

*工商分局:负责加强市场监管,维护紧急状态下的正常市场秩序,督促和协调有关企业做好应急药品、试剂、防护用品、生活必需品等物资的生产供应。

区交通局:负责职责范围内的交通检疫,防止疾病通过交通工具传播。优先安排事件处置工作人员以及防治药品、器械和紧急救助物资的运送。

区农业局:组织好动物疫情的防治工作,开展与人类接触密切的畜禽相关传染病的监测和管理工作,在发生疫情的农村,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开展农民健康教育,动员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应急处置药品的监督和管理,在职责范围内组织开展突发事故的查处,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配合。

区民政局:疫情发生时,负责对特困病人进行生活和医疗救助。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开展社会捐助工作,接受、分配捐助的资金和物资,做好款物管理和发放工作。

区委宣传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舆论监督,正面报道有关信息,加强应急处置的宣传报道、危机心理干预和防病知识普及。

区人劳局:协助卫生部门按照规定及时支付参加医保人员、新农合人员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积极解决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医疗救助费用。

*地电公司:负责现场电力输送,保证应急处置机构重要部门的电力供应。

其它有关部门根据本部门职责和突发传染病疫情处理的需要,在应急处置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各镇乡(街道)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在区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各项应急处置工作。

(二)专家组织

区卫生局建立流感专家组,主要负责为疾病诊断、疫情级别确定以及采取的重要措施等提出建议;对流感应对准备提出咨询建议;参与应对流感大流行有关预案、技术方案的编制修订;提供流感大流行应对工作技术指导及培训;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三)领导小组及专家组工作机制

区流感大流行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了解准备和应急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大流行应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更新预案;通过简报等形式反映准备与应急工作进展情况;通过组织监督检查,督促有关部门落实措施;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指定要指定负责股室和人员,确保信息和政令的畅通。专家组根据应对情况,合理安排专家积极开展流感大流行应对有关技术科学研究,分析流感应对形势,采取适当形式,及时为应对工作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及时提出应对工作建议。

三、应对措施

(一)准备工作

当本预案规定的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阶段工作启动后,在流感常规防治工作基础上,加强以下工作。

1、监测

(1)监测系统建设。区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要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流感监测工作要求,配备专门人员负责流感监测工作,做好流感样病例(体温≥38℃,伴有咽痛或咳嗽症状之一的病例)的采样、标本的登记和送检工作。

(2)监测工作内容。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要立即熟悉,并按照《全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实施方案》的规定和要求,在认真做好流感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监测等常规监测基础上,加强甲型H1n1流感、人禽流感等疫情的应急监测工作。

(3)报告。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以及卫生部的最新要求和规定进行报告。

(4)新亚型流感病毒的确认。本区首次报告发现人类病例中分离出新亚型流感病毒,需经卫生部确认。

2、流感疫苗准备

(1)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流感疫苗接收、分配、接种管理等工作,为流感大流行应对提供及时有力的疫苗保障。

(2)疫苗使用优先人群

大流行期间的疫苗使用,优先考虑保护为社会提供基本服务的人群和老人、儿童等高危人群,降低流感新亚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3、抗流感病毒药物准备

(1)药物储备。区卫生局负责拟定药物储备的品种和数量,报送区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储备。药物储备和调用按照省发展改革委《贵州省医药储备应急预案》规定执行。

(2)药物使用策略。抗流感病毒药物优先用于临床患者的治疗,预防用药优先使用人群包括老人、儿童、职业高危人群及患有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等。

药品使用和预防性用药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治疗性用药由乡镇及以上医疗机构负责。药物使用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

4、医疗救治机构准备

区卫生局指定定点医疗救治机构,收治新亚型流感病毒感染病例和流感大流行发生后的危重病人,并制定启动临时医疗救治点的工作预案。各定点医疗机构立即对收治条件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迅速解决,确保达到定点救治条件。

5、人员准备

区卫生局负责组建由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实验室检测等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组和以临床医学专家为主的医疗救治专家组,负责本辖区流感防治工作业务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指导做好病人诊断、救治和疫情的调查处理工作。

定点医疗救治机构要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负责危重病人的救治。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组建由素质高、业务精的流行病学、消毒、实验室检测等专业人员组成的疫情应急调查处理小分队。

6、技术准备

区卫生局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技术培训,培训对象包括流行病人员和实验室人员,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卫生管理人员和乡村医生,专业人员应当熟悉并掌握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消毒、隔离、防护措施和技术要求。启动应对准备阶段工作后,立即组织一轮次加强培训。

区卫生局要制定应急演练方案,定期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应急演练,总结提高应急意识和实战能力。

7、经费和物资准备

在上级部门和区各机关的支持下,区卫生局安排落实防治专业人员培训、宣传教育、疫情监测、病人救治、应急疫情调查处理等工作所需经费,保障各项防治措施得以落实和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有关部门应及时安排审议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及时落实相应经费,保障应对工作顺利开展。

8、部门沟通

区卫生行政部门保持与农业等有关部门沟通,及时掌握有关工作动态信息。

(二)应急反应

各有关部门在区政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组织落实相应的应急反应措施。

1、Ⅳ级应急反应

在强化各项日常准备工作的同时,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组织流感专家组开展我区流感大流行危险性评估工作。

(2)强化联动机制,建立高危人群监测点,开展相应的监测工作。

(3)强化流感样病例、人禽流感医学观察病例、人禽流感疑似病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本市有关文件要求和规定进行报告。

(4)公路等交通部门优先安排卫生部门有关标本和预防治疗药品运送工作,确保有关检测、诊断和预防救治工作及时顺利进行。其他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应应对工作。

外地发生新亚型流感病毒病例后,区卫生局迅速向区流感大流行应对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有关情况,启动与农业等多部门协作机制,及时沟通有关信息。

2、Ⅲ级应急反应

在Ⅳ级应急反应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工作。

(1)增加监测频率,扩大监测覆盖面,及时发现和排查疑似病例,特别是不明原因肺炎及人禽流感医学观察病例的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交通部门对来自疫情发生地的人员实施交通检疫措施,测量体温,对体温≥38℃、具有流感样病例症状者进行医学观察。

(3)建立通畅的信息沟通机制,每日信息通报,及时掌握我区及周边地区相关疫情的动态,有针对性地调整防控措施。

(4)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提高市民自我保健意识。

(5)疫苗和药物。区卫生局组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上级流感中心保持紧密联系,及时掌握有关疫苗和药物研制、生产、分配信息,确保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开展,最大程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

(6)消毒。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协助和指导做好对可能污染的物品、用具的消毒工作。不需要进行空气和外环境消毒。

(7)健康教育与咨询。本区疫情发生地卫生院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及时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教育群众出现流感样症状要及时就医,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外公布咨询电话,接受群众有关流感防治知识的咨询。

3、Ⅱ级应急反应

在Ⅲ级应急反应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措施:

(1)监测。本区卫生机构设立并公布疫情报告专用电话,鼓励群众报病,及时进行排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加强发热呼吸道病例预检分诊工作,配备专业人员,对发热病人进行甄别和鉴别诊断,对可疑病人要及时进行隔离,并采样分离病毒。

(2)疫苗和药物。在省卫生厅、市卫生局组织下,区卫生主管部门及时实施疫苗应急接种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单位医务室可作为应急接种点,但医务人员应先经规范培训,接种点要符合预防接种的基本要求。根据治疗和预防工作需要,区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拟定抗流感病毒药物使用计划,逐级报告到省卫生厅。

(3)区卫生局每日向领导小组、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本区疫情监测和防治工作情况。本区未发生疫情时,区卫生局每日向领导小组报告省内外疫情及本区应对工作概况。

(5)其它公共卫生措施

检疫:本地对来自疫情发生地的人员实行交通检疫措施,进行详细登记,测量体温,询问有关症状,对体温≥38℃者进行医学观察。对可疑病人,立即送当地医疗机构作进一步医学检查,并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本地对来自疫情发生地人员实行健康随访制度,要求每日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健康状况,出现症状者,立即送当地医疗机构进一步医学检查。

健康教育:区卫生部门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咨询,教育群众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病人就诊时或与他人接触时要戴口罩。

4、Ⅰ级应急反应

大流行期间,全区各种应急处置资源由上级政府实行统一管理和调度。

(1)医疗救治。区卫生局根据流感流行情况和上级指令,调动一切医疗资源,加强本区或参加外地危重病人的救治,在必要时,建立和启用临时医疗救治点。医疗机构就诊的所有呼吸道疾病患者均须佩戴口罩,口罩由患者就诊的医疗机构负责提供。

(2)监测策略调整。流感监测的重点调整为收集和报告流感样病例就诊数、住院病例数和严重病例、死亡病例情况,病人药品使用和耐药情况、疫苗和其他物品的使用情况,为掌握疫情进展、疾病严重程度以及医疗救治、疫苗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决策信息和依据。

(3)疫苗和药物。区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组织评估、预测本区疫苗和药物需求量,联系协调上级有关部门最大程度地满足药物、疫苗的需求。

(4)区卫生局每日向应对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本区疫情、监测和防治工作情况,以及本区应急工作情况。

(5)其它公共卫生措施。区人民政府组织制定宣传方案,运用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媒体及宣传画、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向群众普及防治知识,劝阻群众取消或推迟赴疫区非必要的旅行,劝阻疫区群众取消或推迟赴非疫区的旅行。

区卫生局根据疫情流行情况,就实施疫区封锁、交通检疫、停产、停业、停课等措施向区政府提出建议,并报告市卫生局备案。

区卫生局设立统一的咨询热线电话,24小时解答群众有关流感防治的咨询、举报和投诉。

(三)流感大流行结束

1、评估

流感大流行结束后,区卫生局组织对流感大流行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流感大流行的危害、现场调查处理情况、疫苗和药物使用情况、病人救治情况、措施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评估报告上报区人民部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2、善后处理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对流感大流行应急处理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人员的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对应急处理期间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企业的物资和劳务进行合理补偿。

四、督导

(一)准备工作的督导

区流感大流行应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工作情况的督查。各级领导小组要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督查。各级督查工作原则上每年不少于一次。督查内容包括实施方案的制定,组织的建立和行动机制,监测系统建立和运行,疫苗、药物准备,医疗救治准备,培训及演练,健康教育等。督查组成员由区应对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抽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业务处室负责人组成,并由1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带队,明确责任分工,建立责任追究制,采用有效形式开展督导检查工作。督查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和通报,对需要整改的,进行动态跟踪督办。

应急物流预案篇8

关键词:应急物流;物流管理;提升;建议

中图分类号:F250文献标识码:a

我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与环太平洋灾害带交汇的位置,地质、气候条件差异性较大,属自然灾害稍多发地。近几年我国连续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还有非典、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事件,给我国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其间这些时间点和段上发生的这一切,必然带来对应急物流的大量需求,以便能及时解决救灾物资转运,伤者救助、卫生防疫、灾后重建等问题,否则灾害损失将会不断扩大,灾害极有可能变成灾难。这些都在不断地考验着我国政府对于应急物流的应对管理能力。回首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通讯以及道路中断,致使救灾一度陷入困境,在后期救灾过程中,由于时间紧迫、安排不周,救灾现场又出现了物资运送不合理、物资无法准确到达目的地等现象。因此,从应急物流在供应方面所表现出的被动局面看,我国应急物流在管理能力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提升应急物流管理能力,并非仅通过提升交通运输速度、加快物资周转等就能简单的实现,众多因素都会约束着它的发展和提升,提升应急物流管理能力需要应急各部门的协调,多领域的合作,通力协作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而我们要想提升应急物流的管理能力,就必须首先研究应急物流管理现状,再进一步找出影响应急物流管理能力的各种相关因素,最后对症下药。

1我国应急物流管理的含义及特点

1.1应急物流

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向、流程、流量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应急物流多数情况下通过物流效率实现其物流效益,而普通物流既强调效率又强调效益。它包括应急物流组织机制的构建、应急技术的研发、应急物流专业人员的管理、应急所需资金与物资的筹措、应急物资的储存与管理、应急物流中心的构建、应急物资的运输与配送等内容。

1.2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是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对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事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及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应急管理具备以下特点:

1.2.1快速反应

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破坏性大,如果行动不及时,势必造成灾害的扩散。因此,政府必须在第一时间作出及时而准确的反应。反应越是及时,就越能尽早掌握救灾的主动权,否则灾害损失将扩大。应急管理的这一特征,极大地考验了政府的主导性,政府掌管着行政资源和大量的社会资源,拥有严密的行政组织体系,具有庞大的社会动员能力,这是任何非政府组织和个人无法比拟的优势,只有由政府主导,才能动员各种资源和各方面力量开展应急管理,实现救助的快速反应。

1.2.2目标广泛

应急管理追求的是社会安全、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关注的是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公共利益和社会大众利益,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社会全体公众提供全面优质的公共产品,为全社会提供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务。这也正是应急物流弱经济性的体现。

1.2.3社会动员

政府虽然在应急管理中扮演主导性的角色,但必须充分意识到,在危机发生时,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借助社会公众的力量来进行应急管理,充分调动大量的社会资源和力量共同参与应急管理。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突发事件管理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3应急管理过程

重大灾害事件通常由潜伏期、形成期、爆发相持期和消退期组成。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政府应急管理应该从灾害发生的完整过程进行分解,并针对各个不同阶段应当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1.3.1预防

是指危机还尚未发生之前,为了降低突发事件出现的几率、减轻危机可能带来的损失所采取的各种预防性措施。我国强调以风险管理为应急管理的核心,要用科学的方法发现风险、测量风险、登记风险、预控风险,把应急管理建立在科学的方法基础上。在预防阶段政府要十分注重风险评估工作,尽可能地预测和考虑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并积极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风险。

1.3.2准备

是指政府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所采取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预警监测、科学研究、信息处理、日常管理等。例如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信息收集渠道,加强对信息的分析和整理,依靠各方面专家技术提升分析风险信息的能力,争取做到早期预警,并力争进行正确决策,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根据实时状况的变化随时对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组织演练,加强经验总结学习,对应急人员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储备相关应急物资等。

1.3.3反应

是指在危机发生和不断发展过程中,政府采取各种紧急处理和救援性的活动来应对突发事件。主要有:预警提示,启动应急预案,实施紧急救援,进行紧急控制和隔离,快速疏散人群,评估受灾范围和程度,及时向公众报告危机发生情况,预告政府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救援进展如何,向公众提供基本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等。反应的速度及成效是对应急管理效果最直接的体现。

1.3.4恢复

在突发事件得到一定控制之后,为了恢复灾区正常的状态和稳定社会秩序,政府必须采取各种恢复性工作,包括:启动恢复计划,实施灾后的救援和救助,对毁坏设施进行重建或修复,以最快的进度恢复社会秩序,对灾害进行管理评估等。

2我国应急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保障体系不健全,缺乏法律法规的规范引导及补偿机制

目前我国的应急物流保障体系,缺乏统一性,呈现出各部门各自为政,行动无法可依的现象,普遍存在以行政命令为主要手段,不计成本,代价高、收效低的特点。另一方面,在救灾过程中造成的伤亡补偿机制尚不健全,不能有效全面发动受灾群众参与救灾。

2.2危机意识淡薄,对预案认识不够,事后缺乏总结评估

由于针对各种灾害的预案本身就存在不规范性,加之各部门的重视力度不够,使得对危机可能发生的认识把握不准,实战演练缺乏,即使演练也仅浮于形式。况且各部门间缺乏系统、统一的演练。一旦灾害发生,各部门便显得措不及手,行动很难协调统一。我们必须从每次危机处理中吸取教训,认真分析危机产生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防止危机的发生,这是应急管理有效措施。

2.3应急协同联动机制不健全

灾害一旦发生,需要应急物资在第一时间到达,但我国目前的物流各环节还未达到统一化、系统化标准,使得物流在整个供应链上缺乏一贯性,进而削弱了应急的效果。应急管理的急迫性强调共同工作、协调应对,特别要求各部门、上下各层级的工作程序具有一致性,在行为上注重合作与协调。

2.4缺乏统一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

美国所有防灾事务的统筹由联邦紧急事务处负责,国外日、欧等发达国家,在应急物流管理方面也都有自己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形成了良好的应急管理机制。而我国在此部分尚为空白。

2.5高科技在应急物流的应用率较低

当前,网络技术在我国的发展飞速,但现行的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未将现行的智能物流应用于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缺乏统一的应急物流信息共享和平台,导致应急指挥中心无法准确掌握紧急情况下详细资料以及所需物资的具体情况,无法制定出正确的应急物流决策,因而难以满足应对突发紧急状况的要求。

3提升我国应急物流管理能力的建议

3.1建立应急物流管理体系

通过国内立法途径,从上到下设立专职机构,将我国军队职能加入进来,建立专门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专门从事应急救灾指挥工作,保障物资的筹措、运输、调度、配送,从政策法规层面将各部门的权利、义务、职责加以明确,做到灾害发生时何事都有法可依,进而保障应急物流高效顺利的流通。

3.2建立各种灾害应急物流管理预案

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运用先进的高新技术,加强灾害的事先预防和演练,针对不同的灾害种类和各地区突发的规律,制定各种不同的应急预案和救灾措施,做好应急管理所需的各项准备,包括:资金、物资、人员配备、设施设备等,并要有忧患意识,在平时加强预案的演练与实操。另外要充分发挥当地民间组织、群众的作用,齐心协力保证救灾效果。

3.3加强应急物流管理各环节信息化建设

在智能物流发展的今天,应将应急物流的供应、采购、运输、配送各环节与信息化相连。使应急物资实现可视化、透明化运行。这不仅有助于灾害的及时救助,对于救灾经费的使用、捐赠救灾物资的流向都将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构建统一的应急物流信息共享和平台,使应急指挥机构及时准确掌握突发事件的详细资料及应急物流的运作情况。信息化的另一方面是灾害预报的信息化,政府应充分利用高科技在对灾害防范的同时具备一定的预见性,这对于减少灾害的损失程度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3.4加强灾后重建管理

在突发性危机事件得到一定控制之后,为了恢复灾区正常的状态和稳定社会秩序,政府必须采取各种恢复性工作。在此过程中,政府必须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充分认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确保灾后重建工作及时有效实施,确保各项资金款项的及时到位,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加强政府督查力度、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履行好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做好各项工作。

4总结

应急物流管理的核心是管理,我国应努力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保障制度的有效落实,使应急物流的管理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尧.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

[2]徐端端.中国应急物流优化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12):214.

应急物流预案篇9

[摘要]随着突发伤害事件却不断增多,突发伤害事件已成为每个国家和地区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对突发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显得格外重要。本文阐述了应急物流管理的内涵;应急物流保障的机制;陆上运输机动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水上运输通道的快速建立方法等内容。

[关键词]物流保障效能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和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如洪水、旱灾、森林火险、地震等常有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也屡见不鲜,因此,对应急物流管理过程中水陆运输保障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实用价值。

一、应急物流管理的含义

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重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及公共安全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管理活动。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质量效用。普通物流既强调物流的效率,又强调物流的效益,而应急物流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的实现来完成其效益的实现。

系统高效也是物流效率最大化的关键。我国物流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但长期形成的物流定式和以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物流驱动力的物流模式不利于应急物流的实现,这一点可以从2003年3月我国发生SaRS疫情时期,曾一度表现出应急物资保障紧张混乱得到说明。当然应急物流的主题还是应急物资的筹措、采购、运输、储备、配送和分发等,但要实现应急物流时间效益的最大化,还必须有相应的应急机制作基础。只有建立良好的应急物流保障机制才可能真正实现应急物流的流体充裕、载体畅通、流向正确、流程简洁、流速快捷,使应急物资能及时、快速、准确地到达目的地。

二、管理机制以为政府主导

紧急状态下处理突发性事件的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主要包括:对各种国际资源、国内资源的有效协调、组织和调用;及时地提出解决应急事件的处理意见、措施或预案;组织筹措、调拨应急物资、应急救灾款项;根据需要紧急动员相关单位生产应急抢险救灾物资;采取一切措施和办法协调、疏导或消除不利于应急物资保障的人为因素和非人为障碍。

政府主导管理机制可通过“突发性事件领导处理机构”来实施,国家可以通过法律、法规形式给这些机构特定的权利和资源,并建立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相应的专门机构、人员和运作系统。在国外,很多国家都制定了国家或地方政府协调机制,美国早在1979年就成立了联邦危机管理局(Fema),它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组织,其职责就是运用各种减缓、预防、回应和恢复等手段管理各种人为的和自然的突发性灾难:在紧急状态下联邦危机管理局的权力甚至比总统和国会还大,可以终止法律、没收财产、中断交通系统、迁移居民,可以在未得到任何批准的情况下拘捕公民。

三、应急预案机制以监测预警为根据

监测与预警是一切应急事件救援、处置、处理的基础,各级职能部门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认真收集、归纳、整理、分析相关信息,并将有关信息上请下达,形成联动。对早期发现的、影响可能较大的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灾害性突发事件,应通过主管领导或管理部门会同卫生、防疫、地质、气象、消防、防洪、环保等有关专家进行风险预测评估,提供预警意见,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应急物流的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但由于应急物流的诸多特点,决定了应急物流管理必须着眼于平时的准备与演练,提高对应急事件的预警情况处置的快速反应,做到“有备无患,有患不乱”,“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可能发生重大灾情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救灾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根据本地区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和规律,在平时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物流保障预案,并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反应队伍和预备队伍的建设,按照预案实施应急演练和信息化建设。对可能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公务人员、工勤人员及各类专业人员要定期进行相关知识、技能和防护培训,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应急反应队伍和预备队伍知识掌握、技能熟练程度、实战应对能力、防护意识、敬业及责任心等方面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管理策略,优化人员结构。

四、陆上运输机动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1.制定详细的机动方案

机动方案是组织指挥运输部队机动的根本依据,只有平时就要把交通道路情况搞清楚,把机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想充分,找出切实有效的应对之策,才能制定详实具体的机动方案。确保一旦有事,拿出方案稍加修改就能组织实施,才能有效提高组织指挥效益。

具体做法包括,一是要搞好机动线路勘察,要通过全程勘察或重点勘察,了解掌握机动沿途的地形、交通、气候、水文、经济、通信、文化、宗教等情况,尤其要搞清泥石流、洪水、雪崩、冰冻等自然灾害情况和道路桥梁的承重情况。为科学制定机动方案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二是要搞好重点、难点问题的实验论证。应急保障部队各种超高、超长车辆多;自身质量和载质量大,如何通过各种急弯陡坡、险路和桥梁、涵洞,以及如何处置各种特殊意外情况,是机动组织指挥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要通过小分队实地或在相似的道路、桥梁上进行机动实验,充分地暴露和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对策,把机动方案制定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三是要制定多个机动方案,根据机动沿途自然地理条件,交通基础设施和敌空中、电磁精确打击的威胁,以及敌特分子可能采取的破坏干扰等情况,充分考虑道路抢修、安全防卫、后装保障等各种需求,立足最复杂、最困难的情况,制定好多套机动方案,并有针对性地搞好演练,“熟悉方案”提高组织指挥能力。转贴于

2.合理安排机动序列

应急保障运输部队车辆装备数量多,行军车队长,往往是走起来一条线,停下来一大片,各种车辆装备型号杂,加之驾驶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合理安排行军序列和行军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的做法为:一是要合理编组机动梯队,机动编组过大,易造成道路堵塞,遭敌空中威胁,增大保障难度;机动编组过小,部队过分分散,又增大指挥难度。因此,机动编组应采取大梯队,小编组的方式,适当拉大行军间隔。根据道路容量,兵站保障能力和机动保障部队车辆装备情况,可编组若干梯队,同时,每个梯队分别组建一个保障小分队配属行动,以增强各个梯队的自身保障能力。在各梯队内,应按照保持建制,快慢交叉,轻重结合的原则。科学安排指挥,运动保障,战斗保障,先遣队,设营队,收容队等行军序列。二是要合理安排“三车”位置,指挥车负责控制运行速度,选择休息地域,指挥通过危险路段等事宜,保障车负责梯队运行中的技术保障,收容故障车辆,处理事故和其它事宜。交通调整车负责监控车队运行情况和调整交通秩序。通常情况下,车队行进在开阔平坦路段和上坡路段时,指挥车应处于队首位置,以便控制车速,保持行车队形。交通调整车在车队中穿叉行进,实施跟踪指挥,车队行进至下坡路段时,交通调整车应调至队首位置,指挥车处于队尾位置。以便指挥员准确掌握车队行进速度,实施运行控制。当机动途中出现塌方,水毁,冰雪等特殊路段和不明情况时,要及时派出交通调整车,在重点路段设置调整人员。实施交通疏导,确保车队顺利通过。三是要合理进行人员编配。在整个车队的驾驶力量配备上,要力求前轻后重,以便于开展技术互助。在干部力量配备上,应注重前重后轻,以便于管理和指挥。在警勤人员的配备上,应突出前后两端,以便于及时处理各种意外情况。

五、水上运输通道的快速建立方法

1.设立临时中转站

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海啸使南亚和东南亚部分国家惨遭重创,许多国家和非政府组织都迅速加人了救灾行列。海啸发生后,印尼的班达亚齐港和米拉务港基础设施毁坏严重,运送救援物资的船舶难以靠泊。

由于当地沿海受灾严重,一时很难找到小船,不能采用锚地过驳的方式卸货。附近虽然有几家港口仍能继续营运,但这些港口多为接卸化肥的散货码头,即使对救援物资开放,也不适于接卸食品、药品等货物以及用于灾后建设的重型设备。因此在现场参与救援的航运专家建议,与其等待数日才能靠泊码头,然后再用十几天来卸货,不如先将货物转至邦加岛的槟港,再由驳船运往印尼各地。

2.设立浮动靠泊设施

早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英国国防部就发现,尽管他们拥有大量的滚装船、重型坦克以及其他可滚动的机械,但当时作为科威特最安全的港口舒艾拜港,其码头结构并不适于滚装作业,因此首要问题是如何使大型滚装物资尽快登陆。

英军首先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购买了一艘趸船,并在27昼夜内制造了引桥、上部栖装设施和由浮箱组成的系泊装置,在迪拜港安装后向北拖运至舒艾拜港,选择了一处两侧岸壁呈一定夹角的位置,将趸船系泊在一边码头上,趸船上的引桥搭设到另一边的码头上。当一切安装就绪,滚装船便靠上来,船舶放下跳板搭在夏船上,坦克就顺着坡道滚动上岸。

趸船长28m,宽14m,附带2个4m×7m的辅助浮箱,与趸船永久连接。钢制上部结构和路面重达110t,安装在趸船上面。17m的岸边引桥以铰接方式与趸船相连,整个浮动靠泊设施使用缆绳系统固定在码头上。

这一靠泊设施不仅可以接卸战斗装甲车和抢修装甲车等最重型军用车辆,也可以接卸重型设备运输车(Het)等长型军用车辆,以及支努干CH4运输直升机等对道路的坡度要求非常严格、运输难度较大的军用货物。

结语:随着人类科技进步和对自然界认识与改造力度的加深,一些自然灾害已能被预测和预防;然而,人类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突发伤害事件却不断增多,只有深入研究应急物流管理问题,才有可能把损失降到最小。

参考文献

[1]欧忠文,李科等.甘文旭应急物流保障机制研究[J].物流技术.2005(9).

应急物流预案篇10

一、畜禽疫病的分类:

(一)“一疫”(口蹄疫)英语代码“w”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烈疫传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长十条规定,属一类动物疫病。

(二)(1)“二瘟”即一猪瘟,也叫猪的烂肠瘟,是猪的一种烈、急、热、败血性传染病,其病理变化的特点是细小血管的变性,从而引起内脏出血、坏死和哽塞。本病的传染性很强,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流行很广,包括野猪,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为一类型疫病。

(2)二即“鸡瘟”,也叫新城疫。是由鸡瘟病毒引起的急、热败血性传染病,其特点是呼吸困难,严重下痢,精神紊乱及浆膜和粘膜出血。对养鸡业危害很大,包括野鸡。流行于世界各地。

(三)、“五病”(禽流感、布病、结核病、狂犬病、羊梭菌病)。

首先主要介绍禽流感,也就是禽的流行感冒(简称禽流感,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业烈性传染病。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gpai)是由禽流感高致病病毒株亚型引起的,对养禽业危害最大为严重的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被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疫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以上介绍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为一类疫动物疫病。为确保在发生以上疫情时,能够做到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理。确保我乡畜牧、养殖业的正常发展,保护人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陕西省实施动物防疫法办法》和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省、市、县业务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各村委会、村支部和乡属各单位,必须按照本预案之规定,履行服从应急义务,在以上疫病发生后,各村委会和乡属各单位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遵循“早、快、严、小”的原则。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做到统一指挥,协调配合,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尽快扑灭,控制疫情。

二、疫情的确认和分级

(一)一类疫病由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确认。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确认为一类疫病。

(1)在禽群中分离到h5、h7型禽流感病毒株式其它亚型致病毒株。

(2)未经免疫的畜、血清学和病理学均为阳性的;

(3)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发病急、死亡率高,且其它疑似病例和中毒疾病,血清学检测为阳性的;

(4)发生可疑疫情时,经由国家指定的来自不同单位的两名或两名以上一类疫病诊断专家组亲临现场,进行确认的。

(二)疫情的分级

依据一类疫病发生的数量,传播速度,流行范围和趋势。结合我乡实际,山大人稀,养殖量薄弱等因素。

1、1级疫情:同时有3个村发生疫情,或者在15日以内有2个或5个以上相邻村域发生疫点。或在某一地15日以内发生禽在500只、大家畜发生30—50头以上的,特殊情况可需划为一类疫情的;

2、二级疫性:在本乡区域内,2个以上村发生,或在本村区域内2个以上组同时发生,或在15日以内有3—5个疫点;或在15以内发病在500以下、大家畜在30—50以下,可划为二级疫情的。

3、三级疫情在乡区域内发生有以上病例的。

三、紧急疫情应急指挥系统和部门职责。

(一)指挥系统

在乡上设立一类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政府乡长xxx任组长,副乡长xxx任副组长,成员有xxxx。领导全乡有关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决策有关重大事项。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政府,由副乡长xxx负责统一指挥疫情的控制工作,收集分析及发展动态,及时提出启动、停止本预案的建议,组织协调各村及有关单位落实预案,并监督实施。

(二)部门职责

1、乡畜牧站

⑴做好疫情的监测、预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时采集送检病科,迅速对疫情作出全面评估。

⑵诊断疫病,划定疫点,受威胁区提出封锁建议,并参与组织实施。

⑶监督指导对疫点的扑杀、畜类以及其产品和半成品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台,监督、指导对疫点,疫区内污染物和场所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⑷组织对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内的畜禽进行紧急接种。

⑸对疫区、受威胁区的易感动物及其产品、生产、贮藏、运输、销售活动进行检疫和监督管理,或停止经营。

⑹建立紧急物资储备,疫苗、药品、诊断试剂、器械、防护用品、交通信通讯工具等。

⑺评估疫情处理时用于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包括污染物)的消毒、紧急免疫接种所需费用及补助资金。安排资金使用计划。

⑻培训防疫人员,组织成立疫情处理预备队。

⑼组织对疫点、区、及周围群众,发动群众对疫病的认识,开展宣传教育。

2、乡派出所协助做好对疫区疫点的扑杀,加强社会治安和安保工作,并协助动物检疫员地对运输的疑似病例的留观、执勤保驾护行。

3、卫生系统:负责做好对疫区人员疫情的监测和预防工作。

四、应急措施

(一)三级应急措施。乡政府必须加强对从事畜禽饲养、经营、及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和经营个人的监管,发现疫情后,必须立即派人到现场,调查指导,同时限制同场户及其产品的流动,并监督、消毒措施。并迅速报告县级动防机构。

领导小组立即召开会议,针对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分别封锁、扑杀、销毁、消毒、免疫接种,限制畜类及其产品流动等,对控制和扑灭疫情做出有关决策。根据决策,并配合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封锁令,组织有关人员,对疫点、疫区受威胁区采取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及应急处理措施。迅速扑灭疫情。同时组织好群众对疫区内生产、生活安排,保证疫情控制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乡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县级组织有需要,启动应急措施。

(二)二级和一级应急措施

疫情发生后,乡领导小组办公室应迅速了解疫病发生情况,确定疫情严重程度,分析疫情发展趋势,提出启动控制疫情措施方案和建议,并按规定上报疫情。

乡领导小组应立即召集成员会议,启动应急预案。决策和部署疫情控制工作。领导小组应当机立断,果断科学部署,尽可能有效的将疫情所带来的危害控制在最小程度。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部署,要服从大局,统一指挥,听众调遣,组织实施,紧急调拔资金、物资、药品、疫苗、人员等并督促各村、组和各有关单位按要求落实各项措施,控制扑灭疫情。

五、保障

(一)物资:建立紧急物资储备,储备点应放在交通方便,具备贮运条件,安全保险的地方,疫苗、药品、器械等物。

(二)资金:乡级财政每年应按一定量的紧急防疫物资,扑灭疫情的补贴、处理、监控等所需资金和善后费用。

(三)技术:设立乡疫情控制诊断中心,负责对疫情监测和诊断、研究和技术指导工作。技术人员必须有一定专业水准和一定实践经验的兽医工作者组成。

(四)人员:领导小组应立即组建防疫预备队,并配合县级以上部门处理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