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环境质量管理十篇环境质量管理十篇

环境质量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9:52

环境质量管理篇1

关键词: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具体实践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实践

1.1方案的设计

不同要求或类型的环境监测活动即为环境监测方案设计质量管理的对象,在合同中应对评审内容和方面进行全面的规定,并重点关注环境监测的批准程序。

1.2样品处理

环境监测样品处理环节的质量管理在实际情况中,根据样品采集员和管理者的工作要求和职能,将其对应的责任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并加强样品在运送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样品不会在运送的过程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同时,还需在样品交接时仔细规定交接的顺序要求,要对监测指标不合格的样品进行及时的处理,并根据监测要求重新采集样品。质量管理还要求管理者重新编制监测样品的交接流转单以及对应的记录,从而掌握样品的实际情况,提高环境监测的准确性。

1.3样品分析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样品分析环节是监测的核心,对于该环节的质量管理手段也趋于成熟,而且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了很多的经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很少。但从目前来看,样品分析的质量管理仍存在记录不够完善的现象,而且分析所需的大型设备也不具备规范的原始记录。

1.4审核监测结果

环境监测结果的审核工作对精度和准确度的要求较高,如果监测报告不够完善,就会为后续的分析和审核工作造成麻烦,因此质量管理要求审核环节应在拥有完备信息量的前提下完成,而且,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资料和文件必须足够完整和严谨。

2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不仅可以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其也是环境管理的主要方式。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一方面可以促进政府科学决策以及环境管理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的提高环境监测站的监测水平和监测能力。因此,我国的环境监测地方部门若想提高环境监测站的监测水平,首先就要提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其次,环境监测地方部门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还需要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付诸实践,由此才能促进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3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

为了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与可比性,就需要加强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环境保护部门也逐渐提高了对环境监测的重视程度,同时加快了建设环境监测站的速度,由此改善了我国环境监测站点的硬件基础及软件基础的建设工作,同时也提高了我国环境监测的水平及能力,不过,因为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发展时间较短,缺乏管理经验,由此使得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还存在不足。

4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

4.1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环境监测站不仅要提高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引进先进设备、建设环境监测实验室,同时还需要树立先进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意识,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提高监测站全体工作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除此之外,环境监测站还要不断深入、渐进的学习并实践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意识,保证环境监测人员在实际监测工作中加强对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进而保障监测数据的精密性、可靠性与准确性。另外,监测人员在监测工作结束后要主动的发现监测的问题,并及时的解决问题。环境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也是提高环境检测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在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建立科学分工的内部制度,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同时要不断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及相关机构。

4.2积极开展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保证

环境质量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还回受到内部质量保证以及外部质量控制活动的影响。因此,我国的环境监测部门不仅要不断的提高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有序的开展外部质量控制活动,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内部质量保证活动,由此才能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水平。

4.3加强监督模式和管理方法

建立长效质量监督机制,针对当前环境监测系统以单领域、单项目、零散型监督为主的现状,开展质量检查、比对监测、同步监测、质控考核以及能力验证等多种形式的质量监督活动建立长效质量监督的机制。

5结语

若想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就需要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在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下,我国各级环境监测站必须要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由此才能为政府决策及环境有效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环境监测相关人员还需从日常监测入手,将完备的质量管理措施融入到环境监测当中,形成一个整体,从而确保环境监测结果具有一定说服力。

参考文献

[1]葛伟.室内空气监测质量保证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12:98-99.

环境质量管理篇2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技术支撑和重要基础,也是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环境监测承担着为经济建设提供技术服务、为环境执法提供技术监督、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技术支持的重要任务。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指在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中为保证信息和监测数据的精密性代表性、可比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所实施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包括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监督等内容,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各类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准确可靠,规范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为政府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准确、科学的技术依据,已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

随着环境监测工作的不断发展和时展的需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级监测站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总体来说,监测人员都要经过技术培训并通过考核;监测分析仪器都按要求进行计量检定或校准并且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类监测工作均按国家规定的方法标准和技术规范操作;监测数据都要经过三级审核后才能对外报出等等,规范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尽管如此,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总结有以下几点:

(1)保障机制还不完善。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需要财力和人员的保障,新的监测领域不断拓展需要方法标准和技术规范的保障,监测数据的客观公正需要制度的保障。

(2)质量意识仍然薄弱。实际上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国际的质量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还有一些监测人员甚至怀疑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因此加强质量意识刻不容缓。

(3)质量监控过于形式化。质量监控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监控的内容执行力度要加强,需要细化,而现在做的更多的是面子工程。

2、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1)近年来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监测行业以及食品检验、商检等从事检测分析的实验室频频暴露出质量问题,给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技术支撑,其结果直接影响执法监督、依法行政和政府科学决策的水平,既关系到政府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影响环境监测的社会公信力,也关系到能否为科学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目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更加注重和强调全面性、系统性,通过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等外部评审活动对质量工作进行控制。2009年起国家环保部用三年时间对全国所有环境监测机构进行了一次全面考核与质量检查的专项行动,更是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推向了高潮。因此,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提高环境监测社会公信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环境监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随着监测能力建设和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与要求。目前,监测领域从原来的水、气、声、逐步拓展到生物、生态、土壤等新的领域;监测项目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将逐步开展pm2.5、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项指标例行监测,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扩充;水质污染事故应急和空气自动系统监测、污染源连续在线监测等纳入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范畴。新型便携式应急监测仪器以及实验室精密分析仪器的投入运行和快速发展,监测技术的不断更新必然要求尽快制定相应的控制技术和质量管理办法。

3、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策略

(1)质量管理方式的精细

质量管理方式的精细是有效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关键。常用的质量管理措施不少,包括质控样、平行样、质控图、仪器比对、加标回收、人员比对、样品内在特性及相关性指标、期间核查,实验室间比对、现场检查、能力验证、监督等等。理论上能反映质量控制状况的这些措施反馈的结果是否真实有效,在实际工作中是否真正发挥作用,需要质量管理部门认真推敲、仔细琢磨。每一项措施的各个重要环节是否掌控,各项监测的薄弱环节在哪里,使用每一项措施的目的、实施及其效果是否评估,查什么和怎么查等等。质量管理需要更多的创新、更多的精细,发现不符合的现象,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纠正。

(2)质量管理内容的全面

质量管理除了常规概念的实验室部分外,应覆盖监测的领域和全过程。监测质量全过程,即从方案、计划、合同、样品运输、现场采样(或监测)、交接、保存、数据汇总、实验室分析与报告到审核与签发各个环节。环境质量全领域即除常规监测外,一些特殊监测项目、新兴项目等都需纳入质量管理范围,作为质量管理的部分内容。

(3)质量管理意识的加强

质量管理工作的提高不仅仅靠管理层就能实现,只有不断加强意识教育,对漠视质量管理的事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让全体员工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质量工作。要强化全员的参与,并真正理解“质量是生命”的含义,质量管理工作才能上下一致,才能形成合力,真实有效。提高质量管理的意识,才能从行动上自觉遵守质量管理制度和要求。

(4)质量管理人员的精良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与环境决策的依据,因此,需要精良的质量管理团队予以保障,监测的质量关乎决策的后果,“错误的数据比没有数据更可怕”因而团队的每一位人员必须认真负责、具备质量管理专业素质,敢做敢为的精神,不怕吃苦不怕得罪;团队人员不在乎多,而在于是否精良;同时需要沉得下心思,耐得住寂寞,而不是面上作业、粗燥浮夸。只有精良、肯动脑、实干的团队,环境质量监测管理才能出成效。

(5)利用通用管理模式,促进各领域共同发展是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任务。质量体系是通用性的管理手段和模式,能将各个各项监测任务、监测领域整合到同一个管理操作系统中,成为协调各领域共同发展的重要媒介。

(6)推行网络化管理,实行全国协调机制,使全国环境监测系统成为一个整体,共同承担着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环境质量监测、重大环境调查监测以及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等任务,保证监测技术一致性和数据质量可比性,为体现全国一盘棋的整体思路,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协调,非常有必要建立面向整个监测系统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

(7)配合开展技术研究,树立以提升技术水平为目标的工作意识,提升质量监督实效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在实施质量监督的同时,切实解决管理与技术活动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开展操作条件、监测方法以及质量控制措施等多方面的深入研究,提升质量监督活动的实效。

(8)开展监管方法研究,应加强监督模式和管理方法等方面的探索,建立长效质量监督机制,针对当前环境监测系统以单领域、单项目、零散型监督为主的现状,开展质量检查、比对监测、同步监测、质控考核以及能力验证等多种形式的质量监督活动建立长效质量监督的机制。

环境质量管理篇3

1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措施

1.1加强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安全防护管理环境监测实验室中有各种化学试剂,往往容易发生安全隐患,在实际的管理中,应该要加强安全防护工作的开展,包括防腐蚀、防爆、防火等。首先要做好实验室的防腐蚀工作。由于环境监测实验室中会出现大量的酸碱溶液、强氧化剂等,与人体接触时会产生化学反应,对人体带来危害。因此在实际的检测工作中要做好防腐蚀工作。例如某实验室会定期对各种用于检测的化学试剂进行合理的布置,将用于环境监测的酸碱溶液等试剂进行分开摆放,以免发生反应。其次,要加强实验室的防爆管理工作。环境监测实验室中会用到很多易燃易爆的物品,比如乙烯、乙醇等,这些易燃易爆的物品如果防护举措不当,则很容易带来安全问题。做好防爆工作包括很多方面,如将实际进行分开摆放,对实验室进行通风处理,定期对实验室的情况进行观察等,都是实验室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第三,加强实验室的防火管理工作。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火灾几率比较大,防火也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防火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时刻培养防火的意识,将防火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实验室中有很多容易引发火灾的试剂,比如白磷、钾、硫、金属氢化物等,加强防火工作管理,一方面要对各种试剂以及仪器进行管理,防治各种仪器出现漏气现象,同时要加强通风,加强防火意识的培养,从根本上杜绝由于人为原因引发的火灾。1.2严格按照环境监测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定进行相应工作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加强安全防护工作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实际的检测工作中,对实验人员的行为要进行严格的规范,比如不允许实验人员自行变换实验流程进行违规操作,实验人员在选取药品时要对药品进行确认以保证是实验所需药品,药品使用之后要按规定放回,保证实验室通风等,都是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定的内容,在实际的检测工作中要按照相应的规定内容进行操作,防止出现各种安全问题。1.3加强用电安全管理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用电安全也是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实验室的管理中也要加强对用电安全的管理。在用电管理中,要保证实验室的用电容量在一个合理安全的范围内,防止日常工作中出现用电超载的现象。在实验室的内部用电中,要防止在同一个插座上接入过多的电器,坚决杜绝实验室工作人员私自安装电器设备,乱接电线,防止出现用电安全问题。此外,为了保证用电安全,中还要配备漏电开关,对漏电隐患进行预防,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对于实验室的各种用电问题进行维修时,要确保电源处于断开状态,以防对工作人员的人身财产带来威胁。例如,某市环境监测实验室成立了专门的用电维修小组,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用电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保证实验检测过程中的用电需求。1.4加强对实验室各种废弃物的处理废弃物是环境监测实验室检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加强对废弃物的管理也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废弃物进行处理,要根据废弃物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其一,对于有毒有害的药品、试剂等,要进行严格的单独处理,防止与各种生活垃圾之间进行混合,要送交给专门的机构进行处理。其二,对于毒性比较低的废液,可以用清水进行稀释,含有剧毒的废液,则需要加入其它试剂进行中和,对废液进行处理达标之后才能进行排放。其三,对于无毒无害的废弃物,如试剂瓶、玻璃瓶等,可以用自来水进行冲洗之后与各种生活垃圾一起合并处理,可以通过掩埋或者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由于实验室的废液具有很多种类,而且大多含有剧毒以及致癌物质,对废液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本着回收和处理的原则进行分类管理。比如,对于四氯化碳、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可以进行回收,回收的试剂再使用时要确定其满足可以进行实验的要求之后才能投入使用。对于废液的处理,应该要选择抗腐蚀性的、没有破损的容器进行废液收集,将废液放置在安全的地点。尤其是对于一些易燃易爆的废液,要防止其泄露。对于检测过程中产生各种废气,也要加强管理。可以利用石灰溶液进行吸收,工作人员可以戴口罩防止废气对身体的影响。另外,在实验室可以摆放一些吸收废气的植物,加强实验室的通风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危害。1.5尽量减少“三废”排放环境监测实验室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会产生污染。“三废”是实验检测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废弃物,在进行操作时要尽量减少各种废弃物的排放。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有很多种措施,如选择清洁安全的实验方法,选择清洁的试剂进行实验、在保证实验结果准确的基础上尽量减少采样的数量等,都是实验室管理中减少废弃物排放的重要措施。在实验室管理中,要在保证实验结果准确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2结束语

环境监测实验室是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对于监测结果有很大影响。为了不断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如加强用电安全管理,加强对废弃物的处理和排放管理等。

作者:李广文单位:云南佳测环境检测科技公司

环境质量管理篇4

关键词:环境检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

0引言

当前,我国水污染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社会生活,而水质采样工作作为水质环境监测的最基础工作,其规范性严重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于整体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是极其重要的。

1基本概念

在实际的环境监测过程中,水质采样作为一项最基础的工作,能够为现阶段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1]。因此,需要通过水质采样,质量管理来提高环境监测的数据准确性、真实性及规范性。在整体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环境监测数据信息能够为环境保护及水资源的优化利用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数据信息,为我国改善环境的基本行为做导向,为我国水资源的快速有效发展提供一些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整体水质污染治理效果的有效发展。在实际工作中,人们还需要认识到水质采样管理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专业的资质证明,在经过专业培训审核过后持证上岗,要保持优良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能力,进一步为现场采集工作提供精准数据信息,提高水质采样精度的准确性,为我国环境质量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2存在的问题

2.1设备维护保养问题

在实际的环境监测过程之中,需要对基本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如果维护保养不到位,很容易影响水质采样工作,甚至还可能造成一些不可预估的损失。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及时地维护好基本设备,提升工作人员的基本素养,使其认识到维护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在实际的设备维护检测中,还要以相关的数据作为基本参数的目标设定,保证在水质检测中,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2.2水质样本保存问题

水质采样是整个环境检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采样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环境检测结果。目前样本在运输过程中破坏的概率较大,工作中样本随意存放,也会导致样本破坏,使一些基本参数发生改变,降低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2]。

2.3水质采样点设置管理规范性问题

在开展采样工作的过程之中,需要科学地设定采样点,并确保这些采样点符合现阶段的环境准则。由于水质点设置中没有进行严格的规范管理,采样过程设置随意,调研和监控过程不全面。因此,在实际检测中,水质采样参数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另外,在检测过程中,很多采样地点没有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现有的水质进行勘测,导致水质采样准确性较差,因此,需提升水质采样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3解决措施

3.1加强设备维护保养

在采样过程中,必须要提高水质采样标准,确认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落实前期准备工作,为环境监测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人员要严格依照环境监管规范,明确水质采样各环节的工作要点,保证水质采样工作的顺利开展。水质采样工作要认真规范项目重点,做好准备工作,详细核对清单,通过各方面的检查,确保设备都是处于较好的使用状态。

3.2规范水质标本的保存和运输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水质的样本保存和运输要严格规范,提高水质样品的质量,确保实际环境检测的精准度。通常水质采样点与环境监测之间的距离较远,如果样本保存不合理会使参数发生变化,因此,必须要结合具体情况,依照技术标准对样本进行保存和运输。要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及先进定位设备的应用价值,通过水质采样点的准确定位和科学管理,为后期的采样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推动我国现阶段技术的更新升级。

环境质量管理篇5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促进环境监测水平的提升,已经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和谐相处,需要根据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其提出规范的实施对策,保证全方位的提升环境监测水平,达到环境保护目的。

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意义

h境监测工作主要实施监管与预测工作,对存在的污染源进行治理,为环境保护过程中的主要手段。实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需要专业团队或者组织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进行监测,并基于相关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能够达到环境保护作用,也能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保障。将质量管理工作渗透到环境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也会受一些要素的影响,无法得到准确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也会影响到报告的合理性与行为的可行性[1]。

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

质量管理应用到环境监测工作中早期就已经被提出,该工作中,需要监测人员对样品进行综合分析,对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基于我国《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的提出,引进了先进的发展理念。虽然该工作在执行期间已经借鉴相关经验,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规章制度不规范、管理比较混乱,监测人员的素质不高,无法明确出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等各个方面,无法对其有效控制。

针对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中的管理队伍进行分析,其一,他们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理论的研究比较缺乏,根据相关调查的分析,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更注重质量控制技术,没有站在全局上进行思考。同时,在质量管理工作中,没有为其提供执行标准和相关意见。其二,在对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人员的自身专业性不够,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导致在工作中无法提高监管力度。在环境监测工作中,质量管理工作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监测信息、监测数据更准确,保证该工作具备一定的代表意义。基于该情况下,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测质量体系。但是,我国构建的该体系不够完善,尤其是环境保护法,无法促进其完善性。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要素很多,都会导致质量控制工作以及社会舆论工作无法执行。同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环境监测与质量管理工作中也会产生一些不确定因素,无法对其有效控制,从而影响了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2]。

三、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升环境监测水平

其一,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队伍建设。在现有技术与规范基础上,监测人员需要树立责任意识,促进监测人员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保证他们在工作中能够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有效执行。还需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将责任进行落实。因为监测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可以为其建立从业培训机制,保证整体素质与专业水平的稳定提升。

其二,促进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完善性。该体系的建立能够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支持。在环境监测期间,需要执行采样、分析、评价等工作,所以,加大监测人员的实施力度,使其对业务更熟练,这样不仅能促进监测质量的提高,还能提升监测水平[3]。

其三,加强对各个部门的监督。监督工作能够为监测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利条件。因为环境监测工作为环保部门的主要部分,为了促进监测水平的稳定提升,一定要加强各个部门的相互监督。比如:法律部门出台了相关法律,促进监测手段的规范执行,也促进监督机制的引进。对于执法部门,在对环境中的污染源进行监测期间,不仅能对自身进行监督,还能对他人进行评价,这样才能促进监测环境目标的实现。

其四,提高监测人员的科研能力,促进监测手段使用的创新性。我国在对科研创新研究期间,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比较晚,在各个领域中都需要实现创新。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利用传统的方式是无法满足当前发展需要的,该方式不够科学,因此,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为了使其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抑制去污染源的产生,需要加大力度研究科研,促进监测手段的创新利用[4]。

其五,对舆论进行控制。随着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新通讯手段不断利用,也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从而产生更多舆论。所以,为了实现管理、治理工作,促进环境监测水平的提升,需要加大力度对社会舆论进行控制,将现代网络应用到环境监测工作中,促进工作的有效执行。

总结: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环境监测工作需要实施采样、试验、分析以及总结等工作,为了促进环境监测水平的稳定提升,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对人才进行积极培养,消除期间存在的不稳定要素,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正确引导人们,使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

参考文献:

[1]夏新.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2,24(1):1-4.

[2]段淑珍.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水平[J].山西化工,2016,36(2):102-103,106.

环境质量管理篇6

1、环境管理和经济增长没有得到同步发展

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了,社会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增长,但由于社会进步过程中人们过于注重经济增长,忽视了环境的管理与保护,所以造成了现在环境保护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的局面。在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工业、建筑业等行业在生产、建设中制造了很多废弃物,并且相关部门并没有采取措施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处理,所以造成环境被废弃物污染,影响人类生存并危及人类身体健康。现阶段,尽管我国相关的环境保护部门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抑制和治理环境污染,但总的来说,多年时间积累下的环境污染并没法在短期内得到彻底根除,即使引入了环境监测管理机制,但因为这一体制的运行时间不长,尤其在质量管理方面,人们的管理意识并不高,所以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制在实际运行时并不能充分发挥其管理作用。

2、质量管理人员能力低,缺少质量管理积极性

除了制度还尚处试行阶段以外,相关机构或部门人员的质量管理能力低,实际工作时易忽视质量管理,缺少质量管理积极性也是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相关部门在配备质量监测或质量管理人员时,并没有严格化人才的录用与选拔,所配备的部分管理人员并不具备较好的专业技能水平,有的甚至不具备相关的专业证书……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国内现有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并不能很好的胜任质量管理工作,从而导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滞后。

二、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新构想

针对上述所讨论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滞后问题,在分析其滞后原因之后,现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以下几点创新对策:

1、完善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法律保障体系

从大方向考虑,想要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除去细节问题以外,最直接的方法是借用法律手段,利用法律法规来约束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行为。具体措施有,组织建立专门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部门,并制定出台相关的环境监测条例以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条例,利用法律条令来对环境监测进行定位,并借助法律法规来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规范管理行为,从法律、制度以及人员三个方面来保障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质量。

2、改进并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法律保障机制仅仅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功能作用是威慑,是约束和规范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的行为,让其能够重视质量管理。而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起主要指导作用的,仍然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完善并创新原有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一套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当务之急,同时也是创新环境监测管理体系构想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认为,我国当前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可建立为以下这一模式:国家环境监测管理机构-国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技术中心-区域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技术中心。

3、构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体系

目前,虽然有一些环境监测站是以计量认证或国家实验室认可的要求在实施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活动,但是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既要保证监测仪器的准确、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更要确保监测方案的科学性、监测点位的代表性、现场采样的完整性等等。因此必须根据环境监测的白身特点、客观规律和管理执法需要,建立适应环境监测工作实际、贯穿环境监测全过程的完整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体系,并使之成为各级、各类环境监测机构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必须遵循贯彻和具体落实执行的管理程序和行为准则。

4、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中提到,国内相当一部分质量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并不高,综合素质也相对比较差,再加上环境监测工作以及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极为复杂,所以导致其在实际工作时并不能完全胜任,最终也就造成了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滞后。面对这一情况,在创新质量管理体系时,除了要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之外,还要注重对质量管理人才的培养。具体措施有:多多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培训活动,并注意在培训中引入实际问题,利用实际问题来对其进行指导;积极做好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工作,让他们明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要加强管理人员的技能训练,提高其管理能力,使其能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促进我国环境的有效治理。

三、结束语

环境质量管理篇7

当前,我国环境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逐渐走向了制度标准化、科学化以及合理化,其完善度相对较高,适用性也相对较强。但随着人类文明与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环境监测自引入了更为先进的监测技术与监测设备之后,人们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便有所忽视,而将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环境监测上。这一情况直接导致质量管理与质量监测脱节,进而使得总体的环境监测与保护工作发生滞停,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遭遇瓶颈。下面结合我国国情,对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状况进行分析。

1、环境管理和经济增长没有得到同步发展

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了,社会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增长,但由于社会进步过程中人们过于注重经济增长,忽视了环境的管理与保护,所以造成了现在环境保护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的局面。在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工业、建筑业等行业在生产、建设中制造了很多废弃物,并且相关部门并没有采取措施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处理,所以造成环境被废弃物污染,影响人类生存并危及人类身体健康。现阶段,尽管我国相关的环境保护部门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抑制和治理环境污染,但总的来说,多年时间积累下的环境污染并没法在短期内得到彻底根除,即使引入了环境监测管理机制,但因为这一体制的运行时间不长,尤其在质量管理方面,人们的管理意识并不高,所以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制在实际运行时并不能充分发挥其管理作用。

2、质量管理人员能力低,缺少质量管理积极性

除了制度还尚处试行阶段以外,相关机构或部门人员的质量管理能力低,实际工作时易忽视质量管理,缺少质量管理积极性也是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相关部门在配备质量监测或质量管理人员时,并没有严格化人才的录用与选拔,所配备的部分管理人员并不具备较好的专业技能水平,有的甚至不具备相关的专业证书……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国内现有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并不能很好的胜任质量管理工作,从而导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滞后。

二、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新构想

针对上述所讨论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滞后问题,在分析其滞后原因之后,现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以下几点创新对策:

1、完善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法律保障体系

从大方向考虑,想要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除去细节问题以外,最直接的方法是借用法律手段,利用法律法规来约束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行为。具体措施有,组织建立专门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部门,并制定出台相关的环境监测条例以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条例,利用法律条令来对环境监测进行定位,并借助法律法规来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规范管理行为,从法律、制度以及人员三个方面来保障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质量。

2、改进并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法律保障机制仅仅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功能作用是威慑,是约束和规范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的行为,让其能够重视质量管理。而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起主要指导作用的,仍然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完善并创新原有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一套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当务之急,同时也是创新环境监测管理体系构想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认为,我国当前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可建立为以下这一模式:国家环境监测管理机构-国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技术中心-区域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技术中心。

3、构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体系

目前,虽然有一些环境监测站是以计量认证或国家实验室认可的要求在实施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活动,但是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既要保证监测仪器的准确、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更要确保监测方案的科学性、监测点位的代表性、现场采样的完整性等等。因此必须根据环境监测的白身特点、客观规律和管理执法需要,建立适应环境监测工作实际、贯穿环境监测全过程的完整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体系,并使之成为各级、各类环境监测机构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必须遵循贯彻和具体落实执行的管理程序和行为准则。

4、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中提到,国内相当一部分质量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并不高,综合素质也相对比较差,再加上环境监测工作以及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极为复杂,所以导致其在实际工作时并不能完全胜任,最终也就造成了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滞后。面对这一情况,在创新质量管理体系时,除了要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之外,还要注重对质量管理人才的培养。具体措施有:多多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培训活动,并注意在培训中引入实际问题,利用实际问题来对其进行指导;积极做好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工作,让他们明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要加强管理人员的技能训练,提高其管理能力,使其能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促进我国环境的有效治理。

三、结束语

环境质量管理篇8

摘要: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是环境监管部门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阐述建立高素质管理队伍的重要性,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完善培训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随着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能够体现出监测工作的有效性,关系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针对我国当前环境监测的需求,需要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对促进我国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1.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建设理论不强

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比较晚,理论与技术方面都相对落后,迄今为止,我国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面的资料比较少,在环境监测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上只是进行了简单的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质量管理过于松懈,缺乏全面管理及系统研究,在程序和规范上没有对监测目标进行准确的设定,严重影响了监测信息的准确性与实用性,在实践中遇到管理上的问题,没有可靠的理论依据去解决问题,经常出现模糊不清、随意性强、监测报告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无法对环境管理工作展开系统性、综合性的研究,工作方法的改进与工作经验的积累失去了有效的理论依据,使环境监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1]。

1.2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我国目前的环境监测设施已经相对比较完善,这就要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同时具备专业的监测技术,由于管理人员不具备综合管理素质,缺乏专业基础知识,使管理人员的环境监测工作不能完全胜任。另外,从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人员不多,在聘用管理人员时选择性比较少,很难选出管理技能与环境质量监测专业技能同时具备的复合型人才。有的监测站质量管理岗位人员经常频繁调动,常出现新手来做管理工作,影响了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水平,可以看出,管理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1.3缺少专业培训机制

我国现在对环境质量监测的管理人员在专业培训机制上还不够完善,对环境监测质量没有专业能力进行更高层次的分析与研究,很难形成或完善环境监测方面的专业理论,比如现有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大多是从现场环境监测人员或实验室分析员中选出,不具备管理经验,管理技术水平达不到岗位职责要求,在进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时经常会遇到经验不足,工作效率不高。各级监测站没有系统的对管理人员开展有效的专业培训,或即使有培训,由于培训的次数较少且培训内容不够系统、全面,使培训成为一种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使质量管理工作不能全面的进行与有效的落实[2]。

1.4管理形式不到位

随着环境管理对环境监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故而无法顺利开展监督管理工作。随着监测管理任务的增多,为了快速完成一些监测任务,把原来复杂的监测工作简单处理,使质量管理变得形式化,所监测的数据不够真实,无法保障监测质量,监督过程不能完全发挥自身的作用,也失去了监督管理的意义,环境监测质量的结果失去真实性与有效性,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2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措施

2.1建立质量管理理论体系

我国已有质量保证的方法和控制技术,可以作为质量管理理论体系的主要依据进行环境监测,在这个基础上,还可借鉴国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根据国际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制定符合我国实情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理论和管理标准,加以完善与改进,使理论体系更加全面、系统,这样才能使管理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理论体系,在以后的环境监测工作中才能更好的指导和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3]。

2.2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

监测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够反映出监测站的监测水平,环境监测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管理,加大培养管理人才力度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监测站要根据监测内容的特点与性质,按照人员的特长分配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身优势。在人才储备上,高校要设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专业科目,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我国环境监测管理人员队伍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储备资源。在技术人才上,我国在技术人才方面还比较匮乏,要积极主动地吸纳具备国外先进监测管理技术的人才,改善缺少技术人才的局面。另外,还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在岗培训,使管理人员都有持证上岗资质,定期培训管理人员,使他们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环境监测业务知识与能力,只有对监测标准、技术与方法进行有效的规范,才能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同时不能忽视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与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的培训,增加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与敬业精神。不断地完善与改进培训机制,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以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与有效性。

2.3明确职责,完善质量管理人员队伍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与复杂,环境监测机构应建立与完善质量管理人员队伍,能够有效的控制监测工作的实施,并且能够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完善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应主要考虑以下人员:

1)质量负责人

质量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是把工作实践中所涉及到的监测内容文件化,形成一套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的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这就要求质量负责人不但要熟悉计量认证与实验室认可准则,还要精通环境监测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通常情况下环境监测质量负责人由监测部门的领导担任,掌握环境监测方面的政策信息,与最高管理层和技术负责人随时沟通,及时解决质量管理体系出现的各种问题。

2)质量管理员

质量负责人直接领导质量管理员,质量管理员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检查、监督、协调环境监测方面的文件、投诉、内审和监测结果质量等。同时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熟悉监测工作的流程,了解管理体系的相关文件要求,组织人员培训考核,还需要有组织能力与沟通能力,以保证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相互配合完成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

3)部门负责人

部门负责人是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者,起着上指下派、调节管理的作用,对上面传达的工作指示能够充分理解,对下面能够监督执行质量管理体系与各项方针的要求,保障部门人员能够各尽其职,不断提高质量管理能力与技术,同时还要与管理部门协调沟通,进一步落实质量管理要求。

4)质量监督员

质量监督员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及时解决或处理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于涉及到环境监测技术环节的内容比较多,要求精通各项监测程序与方法,并且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所以需要由技术骨干或者某方面的专家来担任。另外,质量监督员要对监测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监测,有日常工作中某个环节发生变化或改动时,要及时到现场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保障监测数据的真实性,避免不必要的监测质量管理风险[4]。

2.4建立有效培训机制环境监测机构

应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对高层管理人员通过综合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培训,结合现代管理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使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能得到员工的认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在工作中能够有效的开展与运行,质量负责人与部门负责人需要参加这一层次的管理系统培训;对质量管理员培训,应该着重资质考核,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使质量管理员能够比较全面的了解与掌握管理专业知识与技巧,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充分发挥监督指导的工作职能。

3结语

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目前还比较严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很多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只有不断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创新,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完善质量管理人员队伍,才能从整体上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对环境监测进行有效的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邰菁菁,范荣.论上海市郊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构建———以嘉定区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7):114—117.

[2]黄鹏飞.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人力资源建设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2,(11):77.

[3]邵亮.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2):275—276.

环境质量管理篇9

关键词:环境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随着人类对环境保护这一概念不断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国内外也逐步开始实施对环境的整治以及环境的监测。环境监测可以称之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哨兵”或“耳目”,而其中的环境监测质量又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而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

1.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

1.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迟迟未得到有效建设

早在1991年国家环保局就下达过关于环境监测管理的文件,明确了我国进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重心,并且对管理内容和程序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综合的考量,完善了这方面的管理制度。在国家的规定中体现了环境监测的内容,同时也推出建立了一系列的质量标准,比如说空气、水资源、食品等。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指标和规定并没有与社会相结合就已经脱离了实际,跟不上实际的需求。所以现在的质量管理形式和之前的形式相比较又出现了新的发展情况。所以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必须扩大质量检测工作的开展,及时更新质量检测考核的内容,从而为环境监测提供有效的保障。

1.2环境监测数据缺乏真实性

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精密性和完整性会直接影响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质量、环境执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以及政府环境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关系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确实施。但是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方面由于技术比较滞后、指标又不够明确等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失真,对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有很大的影响。

1.3地方环境监测部门对质量管理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环境监测机构,特别是偏远落后地区的监测站条件一般都很差,监测用房比较紧张,仪器设备比较落后且不配套,甚至有些比较常规的仪器都没有配全,在这样的条件下得到的监测信息其准确率偏差很大。

1.4环境监测机构对质量管理的意识不强、认识又不高

在我国目前很多环境监测机构在通过计量认证或者实验室认可的评审获证以后,便开始松懈了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不像评审以前那么认真对待了,并且对待工作大为懒散,缺乏主动管理的自觉性、不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和解决环境质量问题。有很多工作人员(包括管理层的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更加没有将“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生命线”的理念深入脑海,从而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过于忽视,致使阻碍了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

2.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

2.1强化环境监测的质量意识

首先要提高监测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监测人员是监测工作的具体操作者,提高其质量管理的意识可以直接影响到其工作的结果,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实施。

其次是要提高人员的参与意识。对于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来说,不仅仅要提高从事环境监测的工作领导人员的意识,而且还要提高与环境监测相关的其他工作人员的意识。在监测机构内部树立体系化和制度化的管理理念。因为环境监测的过程比较繁杂,所以全体的工作人员都需要提高这方面的思想意识,并且对于监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

2.2完善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体制

要想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就要使得管理的体系有效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所以这就必须有完善的管理体制。目前我国这种体制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并且在改进的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一样的情况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也一定要充分的弄清楚问题的原因,把握事情的主脉,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根源。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管理体系健康有序的运行下去。

2.3对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实施监测

2.3.1要加强现在监测的质量管理

往往在监测的全过程当中容易引起最大误差的环境就是现场监测,这也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难点。在现场监测的工作中,由于人为影响的因素比较多,比如说一些监测人员业务水平比较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造成质量管理工作难以实现高质量的全程控制,并且存在漏洞和缺陷,这些都制约着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的提高。所以我们在监测现场首先应该强化监测点位、采样时间和采样频次的管理,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其次应检查仪器设备确保其完好,还要加强现场监测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从而保证最大限度的减少现场监测对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2.3.2要不断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室的分析能力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的工作任务也越来越重:总量减排监测、农村环境的质量监测、饮用水源地监测等等工作成本的增长,使得原本不多的分析测试人员更是严重紧缺,而很多环境监测的仪器和设备的更新速度远远满足不了突如其来复杂多变的环境问题的需求。这些问题都在硬件上严重制约了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面对这种巨大工作量的情况,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室应该首先考虑提高自动化的程度来减轻大幅的工作量,其次要选择更快更好的分析方法。在目前很多工作室还在使用常规的化学分析的方法,这些方法虽然比较经典,但是分析速度比较慢,而且操作流程比较复杂,对于当今的形式已经不适用了,所以要选择适合当前形式的分析方法。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快速密闭催化消解法”,能一次消解数十种的样品,使用时间短,这样可以提高分析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减轻其工作压力。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环境,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可以有效的配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然而若想加强和完善质量管理的工作,仍然需要社会和政府等多方面的配合和支持,共同的为环境监测工作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政.浅析如何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J].环境,2011(S1)

[2]文先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J].绿色科技,2012(4)

环境质量管理篇10

水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就是指:确定水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工作准则、工作开展目的以及在具体实行水环境监测行为的过程当中所应该遵守的质量控制原则,在该基础之上还需要利用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来保证检测过程当中所获得的相关指标数据的客观与合理性。本文重点探讨了我国在现如今的水环境检测实验质量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并且在该基础上给出了一些基础的改进性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

水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1引言

水环境监测实验室的产品是“数据”,这些数据结合实验室的职责定位不同,起到了向全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给上级的管理单位提供决策服务,或者二者都具备的相关作用。所以,要想创建实验室质量体系并使其很好的运行,就需要对影响“数据”质量的众多数据开展全面的控制与管理,以此来适应社会或者是管理部门对数据的有关要求。

2强化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从环保角度来说,经济产业的比例不容乐观,我国传统的经济行业仍占据较大的份额,高耗能、高产出的经济形式依然普遍被使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经济效益。面对我国资源紧缺、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保护环境已经成为现阶段经济发展所重视的头等问题。因此,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支撑,水环境监测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监测工作的核心工作是数据质量,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数据质量与检测效率成为新时期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要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获取准确的环境监测信息,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3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

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时必须要满足完整性、可操作性、开放性、文件化原则。

3.1全面、系统性原则

实验室建立的管理体系是针对实验室质量活动的一个综合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兼顾需要与可能,考虑预防及改进,管理体系要对影响质量的各项活动进行控制,既能满足委托方又能满足上级管理部门的需要。

3.2可操作性原则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为了有效防范,未雨绸缪,必须结合本单位实际,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照本宣科,质量体系文件应简单易懂,清楚明了,能够被员工理解、实施、保持并行之有效。

3.3开放性原则

质量管理体系必须是开放的、不封闭的体系,跟外界有物质及能量交换,应该能够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进行修订补充与完善,体系是在不断改进中完善的,且永无止境。

3.4文件化原则

文件化是将管理体系运行的各要素,各个程序及过程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统称为质量体系文件。体系文件是开展各项质量活动的指南和依据,是检测机构的质量立法。通过文件化的形式做到处处留下痕迹,事事都有记录。

4水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一直在不断的改进与完善之中,各种环境管理条例应用而生,对环境监测相关的内容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规范了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与上岗资格。但是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重视程度不够,相关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对监测工作的认识不够到位,重视程度不够高,相关环境保护部门在水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数据的独立性与准确性不够高,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公正性,严重阻碍了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我国水环境监测工作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比较晚,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相对比较落后,在我国现有的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缺少专业的环境管理人员,许多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是从其他岗位调动来的。从业人员缺少系统、专业的培训,缺少管理经验,科研能力与专业综合素质水平不高;另外,很多环节部门岗位调动频繁,导致质量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在水环境监测仪器方面,相关的仪器水平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缺乏自动化、科技化的环境污染监测仪器,质量控制模式较为落后,原有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模式己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环境监测需求。

4.2缺乏水环境监测标准与体系,监测报告质量不高

我国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比较滞后,缺乏环境监测标准,水环境质量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较低。在环境监测机构中,由于缺乏完善的体制机制指导,管理空壳与职能交叉现象严重,导致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难以开展。我国的水环境监测质量保障体系仍不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的改进,导致监测质量缺乏保障。另外,我国不同的地区之间的环境监测水平参差不齐;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相对较高,而偏远地区受到资金与技术的限制,水环境监测水平不高,阻碍了我国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整体水平的发展。我国水环境监测报告结果不具有综合性与完整性,水环境监测报告的质量不够高。分析原因不够系统,监测报告结果综合分析能力亟待提高。

5水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良策略

5.1增加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资金投入

在当前背景之下,我国的水环境监测实验室在实际工作当中存在很多的现实问题,我们要想保证水环境监测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效率的提升,就一定要同时从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三个方面来加强相关资源的投入力度。在人力资源的投入方面,我们需要尽量加强对相关职位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以及在岗位培训工作当中的执行力度,使得全部从事水环境监测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具备充足的环境监测理论以及实践操作技能,对一切的水环境检测测量与质量控制工作的实际流程都可以具备很好的实践认知与把控。在物力资源与财力资源投入方面,我们应该引进与装备最新研制的技术配置与实验仪器,替换落后的检测设备,以确保水环境监测工作可以顺利的发挥其效能。

5.2规范技术标准,建立水环境质量实验室技术标准体系

任何一项环境工作都需要建立相应的规范技术管理保障体系保证其正常运营,要提升环境监测的水平,必须建立并不断完善环境质量技术体系,保证监测环节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提高监测部门的工作效率,规范相关监测人员的工作与行为。水环境质量体系是管理理念与模式的具体表现,我们应在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不断完善与发展保障体系,增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促进管理与技术有机融合,使环境管理工作程序化、法制化,实现环境工作责任到人的规范管理;还要根据技术团队的交流与评审不断改进环境技术管理体系,优化水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员,提高环境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发挥管理主体的优越性。建立有效的水环境监测技术标准体系是提高水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的重要保障。首先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力度,加大对新技术与新设备的研发和投入,引进先进的监测仪器与设备,大胆创新监测方法,紧跟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另外,要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技术审核制度,建设不正规的监测设备的使用;适当借鉴国外的监测仪器的管理技术与经验,有效地校正与管理仪器与设备,保证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

5.3加强监测设备的管控

水环境监测实验室要尽力及早的创建与改进一切的环境监测应用性技术设备的管理工作,尤其是要加强对监测数据标准参考物的管理与控制,对于那些类型非常繁多,数量比较稀少的标准参考物,在特殊必要的情形下,可以派出专门的技术控制人员开展单独对待的管理操作行为,与此同时,要在标准参考物的实际管理工作当中积极借鉴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做好相关标准参考物数据库的收集与创建工作,以此保证相关的水环境监测测量指标的标准参考物可以发挥其最大的应用效能,确保任何正在被使用的标准参考物都时时刻刻处在高度有效的客观状态之下。对于一切在水环境监测工作当中需要利用的科学仪器设备,要结合其出厂提供的说明书开展专门详尽的日常维修与保养工作,以保障所有的水环境监测活动所需要的科学仪器设备始终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

6结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我国水环境质量管理的水平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改善,我们应该把培养有关技术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技术水平为重点,创建并且改进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保障体系,进而强化对水环境监测工作的监督强度,保证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高效性与科学性,从整体上提升环境监测报告的整体分析能力,给创建科学化、信息化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夏新.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5(01):57~58.

[2]石勉.水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