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十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十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2:46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篇1

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在全市树立一批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典型,推动广大中小学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各项要求,明确学校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义务和责任,规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引领学校特色发展。争取到2020年,在全市创建2—3所国家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10所左右的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50所左右的__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一)创建阶段。各中小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对照教育部制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标准(试行)》(见附件)认真开展创建工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做好所属中小学创建工作的组织和指导,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认定阶段。__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认定从2015年开始,隔年进行。各县区每批推荐3-5所工作突出的学校,参加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评选。市教育局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后,公布市级特色学校名单,并从中择优推荐3—5所学校参加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评审。

(三)推广阶段。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现场会和建立工作交流平台等形式,及时宣传推广各县区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进经验,引领和带动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和全面普及。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要按照“以评促建,评建结合”原则,将争创工作作为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确保争创工作顺利开展。

(二)完善工作制度。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实施、检查督导、评估评价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完善心理辅导伦理规范、档案管理、值班值勤、学生转介、危机干预等方面的工作制度。建立针对学生个性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制度,推动学校积极开展校本研究,开发贴近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考核制度,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和心理辅导计入教学工作量。

(三)注重专业指导。市教育局将组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对各地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工作给予指导,帮助学校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主管教育部门要充分协调区域内外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结合实际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机构,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定期组织开展专题性培训、观摩研讨和经验交流等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交流活动。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篇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的一点体会。

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功能

1.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理解为团体心理辅导与学校教育特殊情景相结合的产物,应兼具科普、团体辅导和活动课的特点。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命名,包括了以上三个方面的特点,同时也明确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方法和技能与学校教育这一特殊情景相结合的性质,平衡了辅导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1.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功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人格发展起到导向和辅助的作用。其功能可以总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针对轻度的心理障碍进行团体干预的功能,目标是心理障碍的缓解或消除;二是预防心理问题产生、维护心理健康的功能,目标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三是提升心理健康的水平、充分发挥潜能的功能,目标是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心理咨询时间难以保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把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和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咨询结合起来,两项任务缺一不可。不少学校的兼职心理咨询教师每天忙于本职的日常工作,能用来搞心理咨询工作的时间日平均仅有1至2小时。有一名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学生找几次都找不到心理咨询老师,以后就不再找了。

2.2心理健康课被其他课挤占。目前,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课时没有统一规定,各学校根据本校的情况自主安排,一般安排在校本课程时间或团队活动课时间。各学校安排心理健康课的起始学年和课时数也各有不同。全校各学年每周都上一次课的学校为数不多,大部分学校都是部分学年两周上一次课。在访谈中,心理健康课教师反映,即使这点时间也难以保证,常被其他主课排挤。

2.3心理健康课教师队伍不稳定。很多小学校心理健康课教师主要由校医、身体欠佳或年龄偏大的教师担任,也有的是班主任、共青团书记、少先队辅导员、主管教导主任等兼任。即使是已经从事若干年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工作的教师,只要文化课教学需要就马上调整过去。加之提职、离岗、或调动等原因,心理健康课教师队伍流动性非常大。

3.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条件

3.1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活动为主,对场地、设备等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如有些学校设置了专门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使用的小班化教室,以保证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教室内的桌椅、环境等都进行特殊布置,以保证活动的有效性。

3.2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任课教师要提高自身业务素养,需要经常外出学习、交流,需要购买相关的图书、订阅相关的报刊,经常要制作一些订件,要开展科研活动等,这些都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必要措施,学校应当在经费上给予支持。

3.3给心理健康心理活动课的任课教师比较大的自。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一门新课程,目前还在探索之中,需要任课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应当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任课教师比较大的自,允许他们大胆实验、开拓创新,这样,教师就可以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4.1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有效途径。

4.1.1利用童话、寓言故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童话、寓言故事通俗易懂,其中的人物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深受儿童喜爱。另外,童话、寓言故事能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和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用肯有代表意义的形象(如灰姑娘、天线宝宝等)传递给儿童,可以使儿童开阔视野,丰富情感。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价段学生的特点,选编培养学生同情心、毅力、乐观向上、诚实、独立等心理品质的国内外优秀童话、寓言故事,推荐给学生阅读,并鼓励学生每学期利用班队活动课和校园艺术节的机会,选取喜欢的童话故事自由组合进行编排和表演。

4.1.2利用录音、录像、碟片等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由于小学生天真活泼,乐于接受鼓励,乐于参加活动,能大胆地与教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还把心中的秘密告诉大家。

4.1.3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教师要善于观察,在生活中汲取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课程中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计论、思考,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4.2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其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活动"二字。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应当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手脚和大脑都动起来。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源泉于学生的主体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应当采取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等多种方法,把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促进小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内容等融入到各种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心理素质、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和技能。

4.2.1角色扮演训练法。角色扮演训练法,就是由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来调节、变换自己的角色,适应不同社会环境,学会社交技巧。在角色扮演中,学生通过扮演某一特定的角色,模仿现实生活情景,可以宣泄和释放压抑的情感,达到排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目的。

4.2.2游戏法。将游戏寓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娱乐中领悟心理体验,克服自卑、自私、嫉妒等不良心理,养成真诚、宽容、谦让、合作、自律等良好心理品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4.2.3情境创设法。通过问题的创设,使学生置身其中,如身临其境,形成情感互动、感悟体验的氛围,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是要提供创设和模拟学生的生活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去锻炼,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篇3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小学生

在众多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有目的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形成心理技能,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课程,其总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它要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需要。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更要紧紧地以活动为中心,开展一些适合小学生,又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的活动。结合理论及实践的一些经验,笔者下面就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途径、方法和外部条件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1.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途径

1.1利用童话、寓言故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童话、寓言故事通俗易懂,其中的人物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深受儿童喜爱。另外,童话、寓言故事能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和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用肯有代表意义的形象(如灰姑娘、天线宝宝等)传递给儿童,可以使儿童开阔视野,丰富情感。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价段学生的特点,选编培养学生同情心、毅力、乐观向上、诚实、独立等心理品质的国内外优秀童话、寓言故事,推荐给学生阅读,并鼓励学生每学期利用班队活动课和校园艺术节的机会,选取喜欢的童话故事自由组合进行编排和表演。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剧中的表演,来判断学生的心理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

1.2利用录音、录像、碟片等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

由于小学生天真活泼,乐于接受鼓励,乐于参加活动,能大胆地与教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还把心中的秘密告诉大家。

1.3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

教师要善于观察,在生活中汲取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课程中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计论、思考,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2.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其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活动"二字。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应当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手脚和大脑都动起来。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源泉于学生的主体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应当采取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等多种方法,把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促进小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内容等融入到各种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心理素质、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和技能。

2.1角色扮演训练法

角色扮演训练法,就是由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来调节、变换自己的角色,适应不同社会环境,学会社交技巧。在角色扮演中,学生通过扮演某一特定的角色,模仿现实生活情景,可以宣泄和释放压抑的情感,达到排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目的。

2.2游戏法

将游戏寓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娱乐中领悟心理体验,克服自卑、自私、嫉妒等不良心理,养成真诚、宽容、谦让、合作、自律等良好心理品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2.3情境创设法

通过问题的创设,使学生置身其中,如身临其境,形成情感互动、感悟体验的氛围,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是要提供创设和模拟学生的生活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去锻炼,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2.4求知法

认知法即依靠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来达到活动目标,因为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在活动中,尽量融入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不会感到厌倦、枯燥。

3.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外部条件

3.1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提供必要的时间

既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要保证开课时间。一般每周安排1课时,或者每两周安排1课时。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排进课程表,无特殊情况不得侵占,学校要根据本地、本校教育教学实际,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间,课时在地方课程时间中安排。

3.2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活动为主,对场地、设备等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如有些学校设置了专门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使用的小班化教室,以保证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教室内的桌椅、环境等都进行特殊布置,以保证活动的有效性。

4.开展各种活动训练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篇4

一、运筹帷幄,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向

针对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门了指导意见,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计划是人的发展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社会和教育进步的体现。因此,加强领导,落实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文件的精神,制定具有区域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规划,明确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对全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为了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思明区教育局组成了由分管副局长牵头的区教育局心理健康领导小组,教育局相关业务部门的德育专干和区教师进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负责具体管理和业务指导,各校心理专兼职教师具体负责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架构,从统筹规划,具体管理和业务指导,监督推进,具体实施等诸多环节,确保各校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规划先行,制度保证。结合思明区教育的实际情况,思明区教育局于2007年出台了《思明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规划(2007年~2012年)》(以下简称五年规划)。2006年年底思明区教育局分管领导在“思明区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班现场会”了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五年的培训规划(初稿)》。

“五年规划”的许多提法和做法走在了全国前列。思明区明确规定:凡中小学班主任、学科课程任科教师以及学生管理工作者都必须参加总学时为100学时的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文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原理、中小学学生学习策略、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等;在培训形式和时间上也作了十分具体的安排。

“五年规划”中还就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和指导,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咨询室,开辟专栏,举行讲座、咨询、辅导,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教研活动进行了具体的规划,特别是对心理健康指导教师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使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有了制度保证。

3.人员到位,工作落实。我们克服困难,积极落实厦门市编办《关于核定厦门市教育局所属各中小学2005~2006年度人员编制的通知》(厦委编[2005]53号)中“完全中学和中等职校各增加2个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项编制,初级中学和小学各增加1个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项编制”的要求,积极为各校配齐配足心理健康教师,每年都固定招聘一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分配到各校,现在我区的各中学和千人以上的小学都已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其他学校也逐步配置,确保2012年本期规划到期时我区各中小学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置盲点,确保各校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师资力量。

4.加大投入,硬件到位。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大中城市具备条件的中学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我区在经费预算中对学校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投入的经费给予优先保证,并对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设施的建设给予专业指导,确保各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各校都按要求设置了心理咨询室,各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了布置和添置。

二、厉兵秣马,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团队

“五年规划”出台后,思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了多层次的师资培训,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使区心理健康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有了保障。

1.专业引领。承担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比较年轻,我们对教师培训进行了新的探索:我们通过考察评估,选择有实力的社会专业心理机构来支持我们的培训,以提升我们对教师培训的专业水平。比如在2006年举办的思明区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班,就是与今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借助专业机构的运作能力使这次培训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借助专业公司的操作,请到了目前心理学界知名教授,如: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张日n教授和华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主任赵冰洁教授对我区中小学部分心理辅导教师进行专门培训。我们还聘请福建师大心理学专家连榕和叶一舵教授以及厦门教科院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的专家来区授课。

随着学校教育和教师成长的需要,思明区在“厦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对教师的团体心理拓训。举办中学骨干教师心理拓训;中学班主任和教研组长心理拓训等。

2.同伴互学。来自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是最直接和最有借鉴意义的。我区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们在各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面对不同的问题,他们也在思考着、探索着、实践着,他们当中来自第一线的经验也是最宝贵的。我们在培训中为老师们提供平台,让他们进行交流、研讨和观摩,达到互相探讨,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在最快的时间里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这样老师们在互相学习中达到较好的培训效果。

国家心理咨询师、湖滨中学的刘平超老师在思明区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暨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会上做了开展沙盘治疗的专题讲座,使参训的老师受益匪浅;金鸡亭中学的彭波老师和槟榔中学的胡岚等老师面对全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公开课,开拓了听课教师的思路。

3.普及培训。根据《规划》要求,我们举办了思明区首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班,拉开了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序幕。截至目前,思明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C证师资培训已完成两期,受训教师920人,通过考核取得合格证892人;预计至2012年,思明区参训教师将达2000余人,占在职教师50%以上,为我区各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达到专业化和普及化提供了师资的保障;与此同时,区教育局还组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参加心理咨询高级培训班,组织中学班主任和教研组长参加团体心理拓训,组织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参加厦门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夏令营活动等。多层次的师资培训,夯实了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三、润物无声,彰显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多年来,思明区心理健康教育依托课题研究,服务教育实践,在强化教育实效上下功夫,在激发教育对象主体性上下功夫,润物无声,彰显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已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良好态势。

1.课题引领,各有品位。课题研究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层次和品位的重要途径,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实践操作模式和理论作为依托,随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和不断深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也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的提高,形成骨干教师队伍,对各校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和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金鸡亭中学的“十五”教育科研课题《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历经三年多实践与探索,从理论上构建了富有特色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模式。槟榔中学的课题《我手写我心――练字与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不仅内容新颖,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2004年思明区共有18所学校被确立为“厦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4所幼儿园被确立为“厦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幼儿园”。与此同时,厦门九中、莲花中学、前埔小学、前埔南区小学还被确立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应用与推广研究”实验学校。这些实验学校(幼儿园)以课题为抓手,有效地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2.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厦门九中于2005年5月举办了校园心理剧的专场演出和首届校园心理漫画的创作展评;该校的心理漫画创作展评活动得到省内多家媒体的报道,被称之为“继校园心理剧之后,又一个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心理漫画在我省揭开了面纱”。

松柏中学把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放在积极地做好心理预防工作,尽可能地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上。该校心理健康教育做到了“七个一”,即一课(心理健康活动课)、一室(心语室)、一会(心灵卫士协会)、一刊(《心灵之约》校园心理教育专刊)、一讲座、一团体辅导、一支持系统。

处于城乡结合部、以接收外来员工子女为主的逸夫中学,基于外来员工子女心理问题较多,心理咨询中心的五名兼职辅导老师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年级差异,如为初一学生做团体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为初三学生做考前考后的心理调适等;心理教师还走出校门,深入学生家庭辅导家长。

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突破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模式的制约,利用校园网开辟网上心理讨论,探索心育新途径。网上心理讨论不但深受学生青睐,老师、家长也积极参与。

前埔南区小学以创编校园心理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在生活、学习、交往中的冲突、烦恼、困惑等,以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方式编成“小剧本”进行表演。校园心理剧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心理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达到了自助的目的。

四、师生共赢,爱心守护孩子的明天

思明区各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不仅促进了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和潜能的挖掘,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全体教师的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促进了全区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

在第三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优秀成果评选中,“思明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校”金鸡亭中学被评为“先进学校”,该校课题《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模式的实验研究》顺利通过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立项评审。厦门九中“校园心理漫画”在中央文明委2006年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在厦门市第二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中,思明区中小学共35项成果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在全市2002~2005三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表彰中,金鸡亭中学、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前埔小学分别荣获“先进集体”称号,黄园等9名老师荣获先进个人称号;在厦门市首届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大赛中,思明区有10个校园心理剧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在“路桥杯”厦门市首届中小学心理漫画大赛中,思明区有64幅心理漫画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

来自黑龙江、浙江、江苏、吉林、广东等省市的教育考察团,纷纷赞誉思明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的精神,让心理健康教育这块沃土开出更鲜艳的花朵,让爱的阳光呵护每一位孩子的心灵!

(注:本文由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教育局副局长张越修改审定。)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篇5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功能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理解为团体心理辅导与学校教育特殊情景相结合的产物,应兼具科普、团体辅导和活动课的特点。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命名,包括了以上三个方面的特点,同时也明确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方法和技能与学校教育这一特殊情景相结合的性质,平衡了辅导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人格发展起到导向和辅助的作用。其功能可以总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针对轻度的心理障碍进行团体干预的功能,目标是心理障碍的缓解或消除;二是预防心理问题产生、维护心理健康的功能,目标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三是提升心理健康的水平、充分发挥潜能的功能,目标是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心理咨询时间难以保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把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和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咨询结合起来,两项任务缺一不可。不少学校的兼职心理咨询教师每天忙于本职的日常工作,能用来搞心理咨询工作的时间日平均仅有1至2小时。有一名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学生找几次都找不到心理咨询老师,以后就不再找了。即便是专职教师,每天忙于上心理健康课,也很少有时间进行个别咨询。

2.心理健康课被其他课挤占

目前,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课时没有统一规定,各学校根据本校的情况自主安排,一般安排在校本课程时间或团队活动课时间。各学校安排心理健康课的起始学年和课时数也各有不同。全校各学年每周都上一次课的学校为数不多,大部分学校都是部分学年两周上一次课。在访谈中,心理健康课教师反映,即使这点时间也难以保证,常被其他主课排挤。

3.心理健康课教师队伍不稳定

很多小学校心理健康课教师主要由校医、身体欠佳或年龄偏大的教师担任,也有的是班主任、共青团书记、少先队辅导员、主管教导主任等兼任。即使是已经从事若干年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工作的教师,只要文化课教学需要就马上调整过去。加之提职、离岗、出国或调动等原因,心理健康课教师队伍流动性非常大。

三、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条件

1.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活动为主,对场地、设备等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如有些学校设置了专门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使用的小班化教室,以保证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教室内的桌椅、环境等都进行特殊布置,以保证活动的有效性。

2.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任课教师要提高自身业务素养,需要经常外出学习、交流,需要购买相关的图书、订阅相关的报刊,经常要制作一些订件,要开展科研活动等,这些都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必要措施,学校应当在经费上给予支持。

3.给心理健康心理活动课的任课教师比较大的自主权。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一门新课程,目前还在探索之中,需要任课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应当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任课教师比较大的自主权,允许他们大胆实验、开拓创新,这样,教师就可以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有效途径

1.利用童话、寓言故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童话、寓言故事通俗易懂,其中的人物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深受儿童喜爱。另外,童话、寓言故事能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和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用肯有代表意义的形象(如灰姑娘、天线宝宝等)传递给儿童,可以使儿童开阔视野,丰富情感。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价段学生的特点,选编培养学生同情心、毅力、乐观向上、诚实、独立等心理品质的国内外优秀童话、寓言故事,推荐给学生阅读,并鼓励学生每学期利用班队活动课和校园艺术节的机会,选取喜欢的童话故事自由组合进行编排和表演。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剧中的表演,来判断学生的心理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

2.利用录音、录像、碟片等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由于小学生天真活泼,乐于接受鼓励,乐于参加活动,能大胆地与教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还把心中的秘密告诉大家。

3.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教师要善于观察,在生活中汲取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课程中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计论、思考,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二)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其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活动”二字。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应当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手脚和大脑都动起来。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源泉于学生的主体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应当采取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等多种方法,把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促进小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内容等融入到各种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心理素质、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和技能。

1.角色扮演训练法。角色扮演训练法,就是由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来调节、变换自己的角色,适应不同社会环境,学会社交技巧。在角色扮演中,学生通过扮演某一特定的角色,模仿现实生活情景,可以宣泄和释放压抑的情感,达到排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目的。

2.游戏法。将游戏寓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娱乐中领悟心理体验,克服自卑、自私、嫉妒等不良心理,养成真诚、宽容、谦让、合作、自律等良好心理品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3.情境创设法。通过问题的创设,使学生置身其中,如身临其境,形成情感互动、感悟体验的氛围,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是要提供创设和模拟学生的生活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去锻炼,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4.求知法。认知法即依靠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来达到活动目标,因为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在活动中,尽量融入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不会感到厌倦、枯燥。

总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帮助学生进行准确的自我认识、客观的自我评价,有效的自我管理,做到自知、自尊、自信、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1,(7).

[2]俞国良,等。小学生生活压力、学业成就与其适应行为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1,(4).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篇6

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广州教育学会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九届全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术年会,于2014年11月19~21日在广州召开。本次年会直面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挑战,以“快乐体育,健康身心”为主题,采用专家专题报告、分专题交流、现场教学观摩以及专家和与会代表现场互动等形式充分展开学术研讨。

一、凸显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基本理念和研究趋势

(一)《指南》已经成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与实施的指导性文件

本次年会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颁布以来学前儿童健康教育领域的首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本次年会不仅进一步帮助与会人员深入理解了《指南》精神,也展示了在《指南》指导下健康领域所开展的一些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会上,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顾荣芳教授作了《贯彻<指南>精神,实践健康教育》的主题报告。报告在整体把握《指南》精神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地逐条分析了健康领域的目标和内容,并分享了有关健康领域关键经验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刘馨副教授在《提高幼儿园体育活动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主题报告中指出,应“落实《指南》精神,正确把握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目标”,从而促使各幼儿园充分理解《指南》的相关内容,以引领其提高体育活动质量。深圳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陆克俭教授在《幼儿园体育教学的价值、特点与策略》的报告中也以《指南》为指引,探讨了幼儿园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另外,《幼儿园特色体育活动探索》《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安全策略》等获奖论文都以《指南》中的相关内容作指导,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园健康教育进行了探讨。

(二)从多学科、国际化的视角来研究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状况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绝不是孤立的研究领域,应尽可能拓宽视野,吸收其他学科或国外的理论营养。本次年会中的部分研究成果采用了社会学、心理学、营养学等学科视角,部分成果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体现了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走得出去,回得进来”的基本研究趋势。例如,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主任朱惠莲教授在其主题报告《学龄前儿童的营养与健康》中通过详实的数据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幼儿和家长在饮食营养方面的误区,提出了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对策与建议。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特级教师姚蓓喜从“科学营养、食品卫生、美味烹饪、饮食健康、营养研究”五个方面谈了如何通过提高幼儿膳食质量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来自新疆的李元玲老师借鉴积极心理学中“幸福感是个人积极的心理体验”的观点,以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第四幼儿园教师为例,分析了幼儿园教师职业发展的五种心理健康危机,并提出了相应的化解策略。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周燕教授在《“重要他人”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报告中引用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的“重要他人”的概念分析了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另外,美国免费营养早午餐政策、美国《3~5岁儿童运动课程的适宜性实践》等都对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充分分享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实践经验

本次年会的分会场设立在广州市第一幼儿园、广州市第二幼儿园、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一院、广州军区政治部幼儿园和广州军区司令部幼儿园。从各幼儿园的园所经验介绍、健康特色活动观摩以及专家点评中,我们可以在特色体育活动开展、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环境创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得到一些借鉴。

(一)传承传统文化,设计别具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

秉持本次年会“快乐体育”的主旨,各个分会场所在幼儿园展示了幼儿武术操、幼儿篮球活动等特色体育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生动活泼的表现,一方面体现了幼儿园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结果。各幼儿园都选用了优美的广东音乐、广东传统武术操和民间游戏,加上独到的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设计出了别具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这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幼教工作者实施具有特色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具有启示作用。

(二)高效利用物质资源,创新幼儿园体育运动环境

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学习知识、发展自身的。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具有挑战性的物质材料,可以有效地将幼儿的运动、游戏、交往和探究融为一体。各幼儿园除了在户外设置丰富多样的大、小型运动器械外,还高效利用废旧材料和低结构材料自制运动器械,或者采用一物多玩的方式,既符合环境创设的经济性和创新性原则,又能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一条简单的“溜溜布”可以锻炼幼儿走、跳、蹦等基本动作;三张普通桌子的不同摆设也可以让幼儿尝试做侧身钻爬、直体翻滚、平面跳跃等动作。

(三)凸显融合意识,重视幼儿园健康教育与其他领域的相互渗透

“快乐体育”是为了“健康身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每位幼儿园教师在设计健康教育活动时都能有意识地将其他领域的教育元素融合进来,而体育活动最能体现幼儿园教师的融合意识。例如,中班体育活动“好玩的溜溜布”在每一个环节中都伴以有节奏的音乐,有效地将体育文化意识与音乐之美融合在一起。再如,大班体育活动“好玩的小布格”将体育、音乐、科学、社会领域有机结合起来。

(四)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健康教育素养,发挥男教师特长

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幼儿园教师的健康教育素养,而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幼儿园教师具有扎实的保教知识和健康教育技能,更有赖于其对幼儿运动发展理论的掌握。在本次年会上的幼儿体操表演和体育活动展示,都反映了各个幼儿园对于提高教师健康教育素养的重视。有了专业的教师,才会有简单多变的材料和设计到位的活动。本次年会上,我们有幸看到了诸多男教师矫健的身影,各幼儿园充分发挥了男教师在设计和组织幼儿体育活动方面的特长。

三、进一步厘清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中的相关内容

(一)区分了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中的相关概念

1.体育课与体育活动

“体育课”仅仅是一次以体育活动内容为主的集体教学活动,而“体育活动”则包括晨间锻炼、户外体育活动、区域体育活动、室内外体育游戏、幼儿体操,以及渗透在其他领域或生活环节中的身体活动。仅仅重视“体育课”,则有可能陷入“小学化”的误区。

2.特色体育活动与体育特色

有教师认为在幼儿园展示了特色体育活动,该幼儿园就是体育特色幼儿园了。这是把特色体育活动的开展看成了体育特色幼儿园的全部或主体。仅凭特色体育活动并不能形成一个幼儿园特有的风格,但是初期可以作为体育特色幼儿园创建的突破口。只有当整个幼儿园的园风园貌、核心价值观以及园本课程建设过程中都体现出体育特色,幼儿园中形成了体育文化氛围的时候,或许才可将其称为“体育特色幼儿园”。

(二)明晰了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不同性质目标之间的关系

1.在确定普适性活动目标的基础上考虑目标的具体化和多样性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幼儿发展,为幼儿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而不是单一的“体育训练”。因此,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难度和强度首先应具有普适性,动作技能水平和运动强度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在此基础上,要找准体育活动的落脚点,将具体目标落实到位。因此,“一物多玩”也并不是说玩的花样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幼儿的活动强度和活动的具体目标合理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篇7

关键词: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专生

一、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据调查显示,我国很多中专生存在着厌学情绪、学习焦虑、遇到挫折退缩等心理问题。这些不同的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也给学校正常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中专学生是迅速成长的青少年群体,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外界因素和自身心理特点,他们形成了这个时段所特有的逆反心理。如何正确教育这些学生,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使得他们健康成长,是摆在所有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在中专生班级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活动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一项渗透于学校各科的活动,如果只靠传统的心理教育课的传授以及心理教师的辅导是远远不够的。心理健康活动应放在课堂教学上以及全过程中,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该学科特点,自然贴切地对中专学生进行兴趣的激发、情感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班级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迎合中专学生的心理,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增强其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在班级里开展生动活泼、内容充实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提高中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加强互动和交流,激发中专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的体验,关注心灵的成长,寓教于乐。

三、在中专教学中探索实施班级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现已成为中专教学活动中一种普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说,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是中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和深化,也是中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突破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困境的突破口。作为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地点可选班级、操场、团辅活动室等,可以灵活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1.开展活动

充分利用班级教室,开展以知识宣传和自我展示为主题的活动,如心理健康知识手抄报、个性宣言、心理漫画赏析等,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确定不同的准备内容主题,并鼓励不同小组选用不同风格的设计。在自我展示方面,每次可以选择不同的心理品质,通过中专学生的自我探索,用文字、图画等不同方式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并展示在教室的墙壁上,这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有较为持久的激励作用。尤其需要提一下心理漫画这种形式,漫画的本质是投射,幽默包含着对现实的接受与肯定,尤其是对个体弱点的包容,往往能触动人性深层次的东西,反映一些我们熟悉而又容易忽视的感受和体验。另外,漫画的表现手法夸张、生动,容易引起共鸣,因此是心灵探索的很好方式。

2.赏析一些心理影片

赏析心理影片也是适合在教室里开展的一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影片赏析不同于一般的观看电影。首先,在选材上,我们需要挑选那些能够表现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和心理成长的影片,确定一定的赏析方向,这种目的性是很典型的,如有体现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肖申克的救赎》《美丽人生》等,有以心怀梦想为主题的《小鞋子》《我的左脚》等,有以感恩、怀念为主题的《天下父母心》《站稳了、别趴下》等,也有像《爱德华医生》《自闭历程》更贴近心理学专业领域的影片。其次,观赏过程中的体验分享,这是关键阶段,通过赏析,学生的感受体会是怎样的,有哪些心理层面的启发,这些都是需要在影片赏析过程中重点实现的。

3.扮演角色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篇8

   如果说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全面渗透”中最受关注的途径,那么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则是目前被忽视的一个环节。事实上,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渗透”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实施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何谓校园文化呢?虽然目前学界对此概念的理解有多种多样,但大致可归纳为狭义的校园文化和广义的校园文化。广义的校园文化最主要的就是两种表现形体:一是校园的物质文化,即由学校所处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自然景观等所构成的自然环境和由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宣传物、色彩与布局等所构成的人文环境融合而成的物质情景。二是校园的精神文化,其较为典型的形态要素是校园的心理环境、校园的制度文化和校园的各种文化活动等。

   首先,校园的物质情境具有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学生总是要学习、生活在一定的校园物质环境中,其所处的物质环境的优劣必然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那么学校首先应净化、绿化、美化校园,如学校建筑在造型设计上应具有校园特色且富有个性;在布局上应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在色彩匹配上应摆脱灰暗、单一的色调而趋于明快、亮丽、复合的色调;在室内设计上应考虑简洁明快、光线充足、优雅美观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校园的景观设计与布局上应突出韵律、流动、对比、融合等审美特征并体现不同类型学校的特点等等。其次,学校应不断改善教育教学的物质设施。学校在具体的育人环境中:1、要做到“五有”:即有宣传窗、阅报栏、黑板报、广播、学生会办公室的同时,学校应将教风、学风、校风、校训上墙,写于学校醒目的位置。名人画像、名人雕塑、学校标志性雕塑和激励性名言警句挂于校园适当的位置,这样就做到了“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能说话。”2、学校根据校园建筑规划设计绿化布局,如:教学区绿化、生活区绿化、休闲区绿化、运动区绿化等,根据功能设计各具特色的绿化,使学生进入各功能区能溶入其中,构建人文化的花园式学校。葱绿的树木,艳丽的花草,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使人精神焕发,校容校貌体现出美的韵味,满足师生的教学、生活、活动和审美需求。当然学校同时也要注意净化、美化和规范化等物质文化情境的营造和建设。那么这样的校园环境无疑能够陶冶学生的身心,激发他们的美感和求知欲。由此可见,校园物质情境的心理健康是以暗默的方式传递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信息,对学生的认知起到一种导向作用;以情境的氛围使学生置身其中,在感染、熏陶之中形成学生良好的心境,使其热爱生活、感悟人生;以良好的外观激发学生的美感,丰富审美表象,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其次,校园的精神文化也具有心理健康教育价值。与物质文化相比,校园的精神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无疑更为直接,也更为重要,因为它还是校园物质情境功能得以全面发挥的心理前提。为此,学校应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出发,大力创设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首先,学校应端正办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坚持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进理念,追求教育性和人性的结合,树立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为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提供正确的观念指导。其次,要着力于形成健康向上的校风、班风。校风、班风是集体中长期形成的在价值上、言论上的共同倾向,它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学生置身其中自然受其影响。第三,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并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第四,完善学校的制度管理,发挥制度层的育人功能。第五、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学校可以开展:1、雏鹰行动是少先队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心理健康教育雏鹰行动是在此基础上,侧重在小学生中开展如品德践行,社会实践、献爱心送温暖等活动,让学生在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关爱、相互学习中,心心相印,共同进步。2、心理健康教育小报可以是小学生自办的“手抄报”,班级中可以有一份或多份,也可以在班级墙报、黑板报中开辟出专栏。心理健康教育小报由学生自编自办,旨在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内心世界,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学生心理问题的探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小报可以“走出”班级,与其他班级交流,与学校的广播、小电视台相结合,充实校园媒体、校园文化内容。校园精神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是以暗默的方式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涵盖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观念形态层和制度层,同时校园精神文化比物质文化更为动态,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濡染作用也更为直接,许多时候并不需要通过感悟、解读或转化就能直接产生心理意义。因此,校园的精神文化是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最重要的构成部分。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篇9

目前,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己成为小学班主任的新职责和新要求。为适应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小学班主任应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把维护小学生心理健康作为自己的职责,注意将教师角色、班级管理者角色和心理健康医生角色溶为一体。以心理学的有关理念、方法为指导,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建立“小学班主任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来协调各方教育力量,培育良好班集体,塑造学生完整人格。一、渗透式教育基本概况渗透式教育是一种以自然的、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小学班主任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小学班主任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融入到班主任的一切工作中。在进行常规教育教学活动,班级管理、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自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活动。它不以直接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内容为目的,而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作用于受教育者,塑造其心理品质,影响其心灵的成长。培养出一批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操作技巧的小学班主任后,对于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对于更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对于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都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二、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丰富了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和内容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原有的德育结构己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要求。小学班主任应自觉地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现己成为小学班主任重要的工作职责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丰富了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和内容,为小学班主任有效地实施德育准备了基础,同时还为提高小学班主任工作成效提供了新途径。2、更新了小学班主任的观念和方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更新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转变或改善教育方法的特殊作用。小学班主任传统的教育方式多用说服教育、提供榜样、确立规范等方法,一般倾向于“我说你听,心理健康教育丰富了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和内容,为小学班主任有效地实施德育准备了基础,同时还为提高小学班主任工作成效提供了新途径。2、更新了小学班主任的观念和方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更新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转变或改善教育方法的特殊作用。小学班主任传统的教育方式多用说服教育、提供榜样、确立规范等方法,一般倾向于“我说你听,我决定你执行”,习惯于以自己的要求去规范小学生的思想言行。而心理健康教育使广大小学班主任转变观念,接受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使班主任从一种新的角度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3、促进了小学班主任工作重点的转变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内容是比较多的,从班主任的教育功能来说,班主任不应该仅仅成为小学生行为规范的约束者,或者是小学生学业成长的管理者而己,他还有更为重要的任务,既面对一群涉世经验几乎为零的儿童,他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使其视角转向为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成为小学生个性成长的促进者。4、提高了小学班主任的个人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小学班主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塑造学生的任务。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深造,使自己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得到拓展和深化,在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同时,自己的心理素质也得到提高,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也会得到巩固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班主任的要求

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修养,还要能巧妙地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班主任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1、展现良好的心理素质,体现示范性的渗透原则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榜样的作用非常重要,而班主任是他们的天然榜样。一个优秀的小学班主任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品质、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自我意识等。班主任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力量。每一个小学班主任都应充分认识自身人格修养的重要性,足够地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努力地实现人格的提升,用自身的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2、营造和谐的班集体心理氛围,体现潜隐性的渗透原则心理环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的环境,但它对学生的心理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的潜在影响力。心理学研究证明,心境对学生的学习和成才都是有很大影响的,良好的心境能促进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不良的心境则会降低人的工作和学习效率,阻碍人才的成长。在班级管理中要形成宽松的环境,创设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以此熏陶和感染学生,以求“润物细无声”。班级人文环境的创建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而人性化的教育则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发展、完善着学生的人格。3、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基础性的渗透原则小学班主任一般都至少担任着一门主要学科的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心理辅导的艺术、策略、技术,调动和激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智力品质问题和非智力品质问题进行辅导,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4、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体现主导性的渗透原则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专门的过程。上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是一项前瞻性的活动,是构建良好心理场的的基础作。小学班主任上好心理辅导活动课,要积极学习团体心理辅导的操作要领,使课的内容、形式、方法更加趋近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学生的发展渴望。5、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体现活动性的渗透原则研究与实践证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小学班主任应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在实处。6、建立三维教育网络,体现整体性的渗透原则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资源、教育力量主动协调、积极合作、形成合力。学校、家庭和社区在对小学生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保持教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评价等方面的同步性、一致性。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篇10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

北京市东城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优良教育传统的城区。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东城区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建立东城区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

人的心理过程是一个集合认知、情感、意志的特殊过程。未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表现日渐复杂。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然要求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保证各类教育力量的投入,并能形成合力,全方位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形成学生终身发展的自助动力。

我区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了由教工委书记、教委主任为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协调各职能科室,全盘考虑、横向贯通,统一部署。同时,由教委副主任担任我区教育心理学学会会长,由德育心理研修室全面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及课题研究。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逐渐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协调,德育心理研修室业务管理,教育心理学学会课题引领,学校心理中心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确保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稳步有序推进。

二、建立东城区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特点,实施全员、全科、全过程参与的整合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多层次的教育服务体系。目前我区各校逐渐形成了三级服务体系,即第一级是班级教师,从心理健康角度管理和引导学生发展;第二级是学校教职员工,为学生营造健康、和谐、人文的人际空间;第三级是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诊断、咨询干预等。在这多方位的服务体系中,我们努力做到帮助学生发现自我价值,协调人际关系,构建合理的认知观念,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一)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提供课程服务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几年来,我区各中小学、职业学校、幼儿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学校实际,开设了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幼儿园和小学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东城区充分开发校本课程。目前,东城区80%以上的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必修课,90%以上的学校开设了不同内容的选修课。多数学校有心理专刊和期刊性读物,多数学校自编心理教材,创新和整合校本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这些颇具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起到了发展性心理辅导的作用。

(二)学科渗透提供人文服务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是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主要途径之一。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对知识的认知规律的尊重。

学科渗透为教师和学生间架设了“心灵”的桥梁,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从原来的被动识记转化为主动探索,使得原本枯燥单一的课堂格外鲜活。比如:语文课中引导学生感悟人与人交往中的“美的语言”所产生的心理共鸣;地理课加入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国家行政区域”快速记忆方法的教学;班会课配合学生近期心理动向安排“合作共赢”内容的活动体验……这种多学科、多课程、多角度、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得到培养。

(三)课外心理活动提供特色服务

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拓展视野、提高心理素养的有效阵地。它开放的活动空间,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多年来我区一直倡导学校依托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学校资源优势,开展有特色的课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品牌。如:北京宏志中学、166中学开展“成长心连心”心理辅导活动,通过家长、教师、学生三方的互动,借助诸如“随风倒”、“传递五环”等团体心理拓展训练活动,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宣泄负面情绪,形成尊重、珍视今天生活和身边的人的思想意识。

171中学、曙光小学、北宫厅小学主打“亲子沟通”,开展“亲子心理辅导”。在会后的反馈中,家长提到“是活动拉近了自己与孩子的距离”,“我发觉我的孩子更可爱了”,“我对教育更有信心了”……孩子也在这种打破常规的家长会上,增进了对父母的了解,开始懂得感恩父母。

在东城区,这样的特色课外心理活动还有很多。这些独具特色的课外心理活动,受到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欢迎和认可,很多参与者都体验到了心灵上的震撼。

(四)心理辅导提供个别服务

心理辅导主要是对少数来访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除心理问题。心理辅导是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心理服务手段,它不仅为学生提供服务,还为家长和教师提供疏导、沟通、交流的平台。东城区在开展个体心理辅导工作中,高度重视心理教师的配备,选择热爱心理教育工作且拥有相应资格的教师担任。目前,越来越多的拥有心理咨询资质的专业心理教师通过当面疏导、电话咨询、网上交流、信件沟通等形式为来访者提供帮助和辅导,深受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信赖。

(五)心理数据库提供监控服务

自2005年9月,东城区在全区建立中学心理数据库,对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和干预,为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监测,为中学教育改革提供科学数据和决策依据。这使东城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形成了有的放矢的科学化格局。数据库建成后,东城区教委制订了“专职心理教师培训方案”,对心理档案中反映出的学生共性心理问题聘请专家开展相应的主题系列讲座。对于个别存在心理问题和适应不良的学生,心理教师在保密原则下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促其健康成长。

通过实践证明,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库的建立为我区“中小学系统心理健康教育三层防护网”的完善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和方向引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我们的“三层防护网”分别是:第一层:学校专、兼职心理教师;第二层:区心理干预机构――东城区教育心理学研究会、研修中心科研处德育心理室;第三层:中科院心理所、北师大教育学院、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等专家、学者参与的服务队伍。

三、搭建东城区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体系

(一)建立多级课题研究,突破重点课题

在十五期间,东城区承担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部级课题9项,市级课题8项,区级课题11项;十一五期间承担部级课题13项,市级课题10项,区级课题11项。其中,我们对一些重点课题着力研究,实现了突破。

“儿童自我认知指导训练教育项目”是一个国际合作课题,研究对象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儿童。此项目得到加拿大政府资金的支持,并成为东城区心理课教学改革第一期试验的主要内容。另外,我区还参加了由北京市教委、北京师范大学、各区教育研修学院以及河北省教委、山西省教委等单位联合承担的“中小学身心健康发展追踪研究”。在专家的指导下,对相关学生实施跟踪调查和分析,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步入了一个新台阶,朝着更为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二)召开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搭建交流研讨平台

东城区心理健康教育经过几年的改革和发展,逐渐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而学校也借助各种平台,积累经验,形成本校特色。东城区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的召开已经趋于成熟。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同行间的智力和情感支持。因此,自2005年,我们每年召开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

2005年,在171中学召开了“东城区教育心理学研究会年会”。通过对心理健康课和心理渗透课的观摩,我区初步确定了较为完备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

2006年,在育芳小学召开了“为了共同的明天”现场会,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的东城区实验教师组织了“自信心训练营”。会上展示了团体心理辅导的魅力,探讨了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课的有效性问题,并提出“心理教师要关注学生们,更要关注弱势群体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观点。

2007年5月和12月,分别在和平里二小和166中学组织召开了东城区小学和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通过心理活动课的观摩、参观心理咨询室、专家讲座和现场研讨会,探讨了当前我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科学性,为将来制定相关指导性文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促进了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发展。

2008年5月,我区教委在中学、小学和职教学校举行了主题为“呵护心灵、快乐成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研讨周活动。展示了我区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物化成果,加强了校际、区域间的交流。

总体来看,现场研讨会的召开为东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示范和引领的作用,营造了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向深度和广度推进。

四、创建坚实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

(一)搭建两支队伍的建设平台,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护航”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是师资培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良好的师资队伍,才能促进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首先是德育干部的心理培训。我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隶属学校的德育处管理,德育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每学期中小学业务科室都要对德育干部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培训,提高德育干部的认识、理论素养和操作水平。

其次是专兼职心理教师的培训。我们积极开展了市区两级“专项培训”。目前,我区多数学校实现了每校一名心理教师,部分学校两名、甚至是三名。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引进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到校任教。为提高心理教师的业务能力,我们在教研层面搭建研讨交流平台,还通过团委“阳光心语”培训活动,逐渐扩大从业人员,促进这支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全区现有中小学心理专兼职教师151人。随着工作的推进,我区心理教师的层次日趋提高,素质日渐优秀。

(二)大力建设心理咨询室,为心理健康教育开辟“港湾”

2006年3月,北京市教委下发了《北京市中小学、职业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基本要求》文件,对心理咨询室的基础性建设提出了要求。我们根据文件精神,结合东城区实际,制订了《东城区心理咨询室硬件标准》,除硬件要求外,我们还在内涵上提出了要求。在区教委的倡导下,心理咨询室的名称实现了人性化、生活化和特色化,如“心理聊吧”、“心灵氧吧”、“心灵驿站”、“心海扬帆”等温馨名称。同时我们在心理咨询室的内部装修上也要求温馨、可亲、私密。很多环境优美、地面整洁、墙面温馨、卡通有趣的咨询室,成了学生心灵的港湾。

我区教委拨款重点建设了“以教育心理应用研究为主,兼顾应用基础”的东城区心理实验室;加大支持力度,对二中分校、东直门中学、65中、和平里二小、西中街小学等的心理咨询室进行改造升级,全面引导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目前,我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覆盖率达到了100%,80%的学校设立了心理服务网站、信箱或邮件;60%的学校设立了咨询热线。我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