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十篇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十篇

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3:09

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篇1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每个相关教育工作中的核心教学任务,而学校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场所,更应该把德育教学放在首位。因此,在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不断改革与发展教学方法,准确把握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积极构建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环境,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但是,目前我国的思想道德教学效果一直不明显,从而导致该学科失去了本身的作用。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由于我国大部分的教师都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盲目地认为只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就算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师对于主课与辅助性课程持有不一样态度,一直都认为只要提高语文、数学以及英语教学质量即可,从而使思想品德教学得不到教师的重视与支持,进而导致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在新课标中明确地指出: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给学生传授相应的文化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质。因此,教师一定要把主科与辅助性课程放在同一位置上,同时教师一定要根据思想道德教育的大纲要求实现思想道德教学目的,以此来增强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促使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可以更好地发展下去。

 

(二)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当前思想教育发展的要求

 

由于在传统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会让学生对所讲内容以及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死记硬背,毫无章法可言,同时还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从而导致学生对学习思想道德这门学科的兴趣越来越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逐渐降低,进而让我国思想道德道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为了提高小学思想道德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不断改革与发展教学方法,采用合适有效的教学模式等等。

 

(三)重理论轻实践

 

众所周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应该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通过一个合适有效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教师经常忽略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理论知识,进而影响了我国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没有把该课程的真正作用发挥出来,追根究底都是因为教师认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只会耽误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效果。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不仅仅会削弱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性,也会阻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向前发展的脚步。

 

(四)缺少一套科学合理的品德教学评价机制

 

一套科学合理的品德教学评价机不仅仅可以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不足的地方,予以改善,以此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但由于我国大部分的教师都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主课上,忽略了辅助性课程的功能,从而导致我国小学思想道德教育至今都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思想品德教学评价机制,致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法,只单单依靠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表现或者是个人主观印象进行评价,从而使评价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

 

措施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相关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不断地改革与发展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要认识到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而在相关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摸索之下,终于发现以下几点可以提高我国小学思想道德课堂教学效果,进而保证教学质量。

 

(一)积极开展思想品德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为了更好地保证品德教学质量,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发展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思想品德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探究意识。因此,在讲完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过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个科学合理的情境,让学生自由讨论,激励学生大胆质疑,以此来强化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来的积极性。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知道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必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自身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

 

(二)要将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与道德教育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学校设置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其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一教学目的跟道德教育不谋而合。因此,教师可以把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与道德教育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让其更好地为我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譬如,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一个辩论赛,就用时下最为火热的话题,老人跌倒应不应该扶?分别设一个正方与反方进行辩论,让学生根据自身想法来选择正方还是反方,通过开展一个辩论赛,可以让教师更加清楚学生的自身想法,以便于全面性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与人生观。由此可看,把思想品德与道德教育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也可以让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我国科学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科技化,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便于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譬如说:在当今社会中出现了很多让人们反思的事例,最多的莫过于老人碰瓷的现象,现在遇到需要帮助的老人,人们也在想到底要不要帮,经过一番纠结之后最后选择用手机录下视频作为证据再帮,这些现象把我国的道德素质拉低了。因此,在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关于老人碰瓷或者其他关于道德素质的视频,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在看完视频过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老人时是不是应该伸出援手?看完视频有什么感受?等等。通过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原本枯燥无味且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将静态的事物动态化,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教师只有将思想品德教学课程和德育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让学生明白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在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改革与发展教学方法,要理论联系实际,千万不能再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同时教师还应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播放关于道德方面的视频,以此来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探讨这些不文明的现象,进而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篇2

一、整合学习内容,学材活用

在现行小学数学课本上,有很多题例和练习,包括教师自己设计的题目,都是思想教育的良好素材,而不少教师只重视这些数学学材的知识性和应用性,而忽视了它们的思想性。教师如能充分抓住这些鲜活的学习材料,加以利用、活用,就是很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就能使数学课焕发出生命活力,思想道德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有这样一条题目: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再生纸800千克,相当于少砍17棵大树。(1)如果每人每月回收1千克废纸,一年每人可以回收多少千克?照这样计算,全班同学一年可以回收的废纸大约有多少吨?(2)如果照一个班级的同学一年回收1吨废纸计算,全校同学一年回收的废纸大约相当于少砍了多少大树?大家不难发现,这条题目就是一条关于环保的典型题,教师因势引导,激起学生解题时对环保问题的思考。像这类题目教材中不胜枚举,教师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就不会错过这些思想教育的有效学材。

笔者听过一节《认识分数》的课,这位教师独具匠心地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小朋友为在场的四个小朋友等分蛋糕,学生回答出每个小朋友各分得四分之一。这时多媒体继续演示:当蛋糕分完时,这时从远处又走来一个小朋友,这时分蛋糕的小朋友刚把蛋糕送到嘴边,见此情景,从自己的那一份中掰出一半送给那个小朋友,让学生讨论,从这个画面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的发言令人振奋,除了能发现八分之一之外,不少学生对这位小朋友的举动由衷敬佩,教师因势利导: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课堂结束时画面定格在每个小朋友都争着给后来的那个小朋友送蛋糕。真可谓“润物细无声”。

二、巧用课堂生成,因势利导

一堂好的数学课,与教师独具匠心的设计分不开,更与教师处理好课堂生成密不可分。同样,在数学课中,教师如果能巧妙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因势利导,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笔者认为,其成效会高于教师预设后的成效。所以,数学课的生成,有些就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资源。

如笔者曾执教过“圆的周长”这部分内容,圆的周长肯定会涉及一个重要的数学常数――圆周率π,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索,各学习小组能得出于圆周率π的近似值。这时,笔者追问学生:圆周率π是谁发现的?根据同学们的课前预习及现场的交流,大家畅所欲言,当有学生提到祖冲之的时候,笔者因势利导,告诉学生: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祖冲之是和他儿子一起从事这项研究工作的,当时条件很差,运算的数字很复杂,能得出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精确到了小数点后7位,其近似分数是355/113,难能可贵。时过千年,德国数学家奥托才重新得出这个近似分数。教师巧妙利用生成,介绍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和我国伟大的数学家,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可以培育学生奋发向上的科学精神。

三、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育人

小学数学社会实践活动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积极强调的学习方式,可以积累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尤其在建构学生数学的应用性理念上其他学习方式难以达到这种高度和作用。同样,我们可以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育人。

儿童节期间,笔者组织学生参加学校跳蚤市场,学生将以前玩过的玩具、看过的书等东西带到学校,可以叫卖自己的东西,也可以买卖其他同学的物品。学生兴趣盎然,踊跃参与,俨然成了生意人,跳蚤市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回到教室,组织学生交流成果,统计学生买卖情况,填写几个统计图表。同时请学生说出参加活动的感想,这时有同学说她买到了同班同学过期的食品,教师立即就这个问题和学生展开探讨,一个关于诚信与饮食安全的话题由此展开,那个学生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场提出退还购物款,他的举动博得同学的阵阵掌声。

四、注重探究方式,循循善诱

探究式学习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它贯穿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数学课上积极实施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同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探索过程的艰辛、成功的快乐。探索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所以数学课特别重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下面举一例。

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篇3

   首先,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当前,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我们也要看到,新形势下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广大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但与此同时,国际敌对势力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们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中小学生的影响不能低估。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一些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欺骗欺诈滋生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加之正在飞速发展的网络也给未年人的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使一些中小学生的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从几年前金华一中学生杀母到前不久发生的“马加爵事件”,屡屡发生青少年犯罪案中,无不令人怵目惊心,这些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可是,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还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方法不当、制度不全等问题;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任务艰巨;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等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迫切要求我们下大力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应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其次,要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深入地开展中小学生道德实践活动。

   (一)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采取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中小学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和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要发挥和利用各方面资源,以学校为主导,密切联系学校、家庭、社会,在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和利用好各类社会资源,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是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切实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要抓住学校教育这一主渠道,以尊重为前提,以体验为途径,以“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为主要内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中小学生”的原则,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教育,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规律,要适应中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坚持以人为本,改进方式方法。中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特殊阶段,要坚持分层次有步骤地正面引导,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言行,培养其良好习惯;对中学生重点是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以及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力求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知,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不断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广大教师应树立起“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教育观。“德高为范”,教师只有先以德修身,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要认真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使学校德育教育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二)要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深入地开展中小学生道德实践活动。

   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要从行为习惯的养成入手,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深入地开展中小学生道德实践活动,转化他们的道德行为,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磨砺他们的道德意志,引导中小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自觉实践道德要求。

   1、有条件可以利用好烈士陵园、名人故居等各类德育基地,充分发挥德育基地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作用,积极主动地为中小学生开展活动创造条件。

   2、抓好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如劳动节、国庆节等),和重大事件纪念日(如建党、红军长征、辛亥革命、“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以及中小学生的入学、入队、入团等重要时机,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益的实践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今年,要充分利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建国5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等重要节日,组织中小学生开展有关活动。今年的第二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也要以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确定鲜明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要广泛开展“远离毒品、关爱生命”的活动,开展好国旗、国徽、国歌的系列教育活动,爱国主义影片教育活动以及科学普及,普法教育等活动。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报摘,有不少当代青少年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我们应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创新心理教育手段,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周围的同学,建立自信,学会合作,珍惜友谊,调节情绪,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目的。

   4、通过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少先队员、文明生、优秀小公民、先进班集体等活动,为中小学生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让他们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德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之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5、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和资源,为学生的劳动实践创造条件。努力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团队精神、进取精神等,形成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使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再次,完善领导机构,营造良好环境。

   良好的成长环境,对于中小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和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为中小学生营造一个使之能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完善领导机构。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形成学校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支部、政教处、教导处、团委、少先队、校外辅导员、班主任、全体教职工齐抓共管。

   其次,要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现有宣传资源,如广播、电视、校刊、集会等,加大宣传力度、广度、深度,深入挖掘和报道先进典型、先进事迹。学校要为学生敞开图书馆、阅览室,多订阅、购置一些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强的图书、报刊,鼓励学生多读书,以丰富中小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三,我们应充分关注学生上网现象,对学生的上网加以正确引导。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的象征,正在成为青少年教育的双刃剑。不可否认,互联网的发展使学生开阔了视野,但同时,也给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中小学生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处于发育高峰期,此时的孩子敏感而脆弱,好幻想,渴望独立却又独立不了,往往用幻想代替现实。网络正好满足了他们这种矛盾状态。而一旦进入这一虚幻的网络世界,往往又难以自拔,越陷越深。长时间的沉溺其中,必然导致孩子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出现情绪低落、孤独、焦虑等问题,更有甚者,导致犯罪和自杀。此外网络中传播的大量暴力、色情等不健康信息,更是对有强烈猎奇心理的青少年造成了莫大的毒害。为此,我们必须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既不是粗暴地对凡上网者进行棒杀,更不是对其不闻不问,而是应帮其分析利弊得失,使之清醒地意识到上网的积极意义和可能造成的危害。

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篇4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教育;国学;新思路

历史对道德的定义是这样的:道德顾名思义,是一个人具有的道行和德行,这个道德具有一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从心理学上讲,还要有相对稳定的心理态度和心理倾向。学校以教书育人为目的,教师要以身作则,学生要对领导的行为进行模仿,这是个必然发展趋势,因此,不管是领导阶层还是下属人员,都要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让这种美好的行为习惯在国学的经典涵盖下越来越实用,越来越充实。

一、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

自古我国就是倡导国学的重要国家之一,国学中隐藏的道德理念和道德风韵一直被我国沿袭。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意义深远,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养育了多少仁人志士,孕育了多少英雄豪杰,培养了多少栋梁之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精神被广泛传颂,国学包含的不仅仅是这些,它集合的更是民族精神的“魂”。如今纳入小学教育课程的国学主要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三字经》是我国著名的一部非常出色的国学经典之作,它涵盖了很多教育学,养身学,为人处世学,政治学等相关知识,对小学生的道德修养,积累更多的中国古典文化创造了条件。“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提醒的是,每个人出生的条件都是一样的,最初的德行大都是从善的,先天的品行不足以战胜后天环境的影响,所以说,环境因素对人内心灵魂的冲击很大,强调人要自省。“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是教学方面的一些说法,意在教育学生时刻让自己保持严谨的学习风气,“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家长和教师的看管是次要的,最主要的决定因素还是自己。另外一部经典之作就是人们常常记起的《弟子规》,大家都知道,这部国学最抢眼的地方就是,它仅仅有三百六十句话,一千零八十个字,几乎就把所有的“孝”和“行”集合进来,教育人们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修身养性等,字字千金,弥足珍贵。这里边最广为流传的就是这句话:“财物轻,怨何生”告诫人们,钱乃身外之物,人生不是仅仅靠钱财就能换来想要的东西,短暂的生命中需要我们争取的还有很多,比如亲情、友谊、爱情、事业等。“泛爱众,而亲仁”这句也是很重要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经典话语,告诉人们要心存善念,懂得感恩,不关于什么样的人相处,都要视其为亲兄姐妹一样,这些具有深远意义的语句一直激励我们要积极学习我国的经典国学,继承并发扬我国的中华传统的精华文化,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二、国学经典在小学进行的现实道德教育的目的和方法

(一)开展国学的目的:对小学生进行国学教育,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对我国国学常识的了解,并能够活学活用这些经典之作,提升自己的气质,提高道德修养,提升素质教育的内涵,让我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经久不衰。

(二)开展国学的方法:

1.为学生安排合理的国学教育时间,坚持不懈进行国学教育。

小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有厌倦感,但是如果掌握好了时间,相信学习国学是不成问题的。《论语》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合理的时间安排完事之后,最好让学生懂的复习、预习,这样对不懂的问题就有很好的解决措施。人贵有恒心,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学生在坚持不懈的学习,坚持每天学习国学半个小时,最好的时间是在清晨,记忆力较强,记得牢固不遗忘。另外,在利用十分钟的时间把不懂的问题勾画出来,求得上课时解决。

2.用矛盾的观点看“国学”。

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国学虽被看成是经典之作,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所以,老师在进行国学选材时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学生灌输最好的国学知识,让小学生从小就爱国学,从小就爱我国的文化,让国学在教育的初级阶段就被看好,让我国的国学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总结:

纵观历史,有多少具有真知灼见的人们,心存国学行走与外国之间,并将我国的精髓与外国友人相互传授,这是何等的幸事。如今的国学依旧如此被看好,国学热的想象屡见不鲜,不论是公开的国学活动还是电视媒体对我国的国学的传承都做了很好的榜样。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开放的、严谨的、系统的理念看待国学热的现象,用实际的学习,真实的国学文化韵味,挖掘国学背后的实际意义,将我国的国学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林助雄.儿童读经与潜能开发[J].石油政工研究.1999(04)

[2]济群.心灵环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篇5

关键词:道家人生观思想;小学德育教育。

先秦道家人生观丰富而深邃,其中很多思想都具有永恒的价值,但是,如何将这种传统思想资源转化成当代人生智慧,如何将道家的人生观思想较好的运用到我们的小学德育中,则还需要我们对先秦道家人生观思想和如今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和把握。道家人生观思想,从两个方面对我们当今的小学德育教育发挥着作用。

一、道家思想中育人观的运用

道家思想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出了育人观,在教育方面,道家推崇的是“不言之教”。“老子曾多次说到“不言”和“不言之教”,“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二章)“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老子》四十三章)“不言而善应”(《老子》七十三章)。老子所说的“不言”,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从内容上来说,“教”的指向应是“道”,而“道”是非常深奥的,它往往隐藏在事物表象的背后,并不是随便可以认识和掌握的。只有充分发挥人的理性思维,用自身的智慧并且通过长期的努力才能体悟的到。”从教育方法手段的层面看,“不言”指的是不以语言为载体的教育,不能仅凭语言进行讲授,还应该强调个体的感悟和内省。这就要求个体在现有的思维体系的基础之上,用自己的理性思维,独立的对事物做出判断和选择,自主地调节自己的道德行为,在生活和学习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修养和思维品质。这两个角度,后者更加注重对教育对象的尊重,提倡在教育过程中要顺其自然,尊其本性。只有把教育对象放在自然状态,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传统的德育教育突出了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这种教育观念隐蔽地存在于许多人的头脑中,抑制甚至窒息了教育中的平等性、民主性、沟通性,挫伤了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的积极性,非常不利于受教育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这种教育观念,在教育者和教育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中,实行“不言之教”,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主观能动性,教育者通过对教育对象的点拨、引导、启发等,从教育对象身心发展实际情况出发,遵循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教育对象的独立思考、选择与应用,将德育内容,内化为他们的智慧和能力。

二、道家人生观思想对小学德育教育内容的充实

道家丰富,内涵,博大精深的人生观思想,对于我们小学德育教育内容起到了丰富和充实的作用。庄子在《逍遥游》里,讲到了这样一个“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尧被中国古人认定为圣人之首,是天下明君贤主的代称。许由呢?是一个传说中的高人隐士。庄子写道,尧很认真的对许由说:“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与泽也,不亦劳乎!”当光明永恒的太阳月亮都出现的时候,我们还打着火把和日月比光明,不是太难了吗?及时的大雨落下来,万物都已经受到甘霖的滋润,我们还挑水yulu.cc浇灌,对于禾苗来说不是徒劳吗?尧很诚恳地对许由说:先生,我看到你就知道,我来治理天下就好像是火炬遇到了阳光,好像是一桶水遇到了天降甘霖一样,我是不称职的,所以我请求将天下让给你。许由淡淡地回答:你治理天下已经治理得这么好了,那么我还要天下干什么?我代替你,难道就图个名吗?许由接着说了一个很经典的比喻:“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何,不过满腹。”他说,一个小小的鸟在森林里面,即使有广袤的森林让它栖息,它能筑巢的也只有一根树枝。一只小小的偃鼠在河里饮水,即使有一条汤汤大河让它畅饮,它顶多喝满了它的小肚子而已。庄子这个简单易懂的故事,运用到我们的小学德育教育课程中,可以让学生们从简单有趣的故事中,获取德育思想的大道理,加之通过老师的引导,可以讲其中的哲理升华。这个故事告诉现在处于终日忙碌中的我们,当我们忙碌到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时,我们要看清自己的方向,看清自己的目的,看清眼前的选择。这只是道家丰富的人生观思想中很小的一个部分,还有很多的思想都可以通过转化为德育小故事的方式,添加到我们的德育教育课程中。这样会使我们的德育教育内容得到丰富和充实。

三、道家的人生哲理渗透在世间简单的事物之中

道家的人生哲理,都是通过对世间简单事物的感悟所得出,这样使得学生们理解和感悟起来更加容易。道家人生观思想,大多都依托于实际的事例之中,很多思想的根源,都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自然事物,例如老子在讲述“善”的境界时,提到的“上善若水”,流水包容一切,滋润万物,却不和任何事物争长短。达到至善的人,能屈能伸,无往而不自得,与他人交往能感觉他水一样亲切、润泽。他重视承诺,说出的花一定会兑现,处理政事像水一样平儿不偏,对待事情能随机应变,懂得韬光养晦,等待最好的实际才采取行动。因为从不与人争长短,抢功绩,所以没有忧患能独善其身。老子将人的品质与水结合,将无形的品质和有形的事物“水”结合,让學生们懂得更好的在生活的点滴之中,领悟道的真谛。让学生们更好的去观察,去感受,去领悟,将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简单的事物中蕴含的德育思想转换为自己道德思想的一个部分,帮助自己更好建立起完整的人生观体系,更好的去感悟生活。老子在讲述对待天下大事要用整体的态度,不能将各个方面和个人的利益分割对立起来这一思想时,他首先提到的是“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其次又提到:“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再者:“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老子在讲述一个道理的时候,通常都是先列举我们身边习以为常的,有所了解的事物,用雌雄,黑白等具体的事物,再到荣辱等虚无的概念,通过简单的举例,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就是由无数个对立的关系构成的。那么,面对这一组关系,应该要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呢?这时,老子才开始将其所要表达的人生哲理一一道来。道家人生观思想的内容,丰富了小学德育教育理论基础,使我们的人生信仰不再毫无依托,变得有迹可循,变得实实在在。同时也教会我们善于感悟生活中每一个细微的事物,告诉我们,生命的真谛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点滴之中。经典的力量便在于,它有一种魔力,让人们愿意去相信,让人们愿意去崇尚,同时将思想转化为行动。道家人生观思想中还有很多的观点都是值得我们从中吸取精髓的,能让我们的祖国的下一代,拥有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形成良好的人格,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建立豁达,自由的人生心境,使我们赢得一个美好的人生。

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篇6

【关键词】红色文化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作者简介】方应全,湖北省红安县檀树中学校长。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14)06-0035-02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及国家富强的斗争中所积淀的一种特殊文化类型,包括物质的红色文化和非物质的红色文化。物质的红色文化指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事迹、纪念物、纪念碑、标志物等;非物质的红色文化指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精神、价值、信念等。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如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作风、乐观积极的态度、为了国家牺牲小我的精神等在当今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领价值。本文提出,利用好红安当地有利的红色文化资源,让红色教育成为红安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而加强和提升思想道德教育的品味。

一、红安县开展红色教育的现实意义

积极继承和发扬红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传统美德,彰显时代特色的同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广大青少年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利用红安红色文化资源加强红安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1.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

红安是一片为共和国的缔造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红色土地。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23位将军,红安因此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国第一将军县”。长征三大主力红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就诞生在全国红色名镇七里坪,在长征时是兵力最多、猛将如云的一支劲旅。

另一方面,红安民众为中国革命、为新中国的建立作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据史料记载,红安一地为革命牺牲的英烈达14万人之多,在红安烈士纪念馆内有名有姓的烈士达22552人。从遗物、遗言、遗嘱、遗书中可以看到他们对信仰的坚贞和对革命的忠诚。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红安精神逐渐积淀为“万众一心,为党为民,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精神特质。红安精神是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家培育的一种精神,它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一样,从本质上讲,都是中国共产党培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一代红安人将老一代的红安精神继承并发扬光大,具有历久弥新的品质。

2.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

红色教育的方式有很多,如参观革命纪念馆、纪念地,阅读红色文学书籍,听讲革命故事,观看红色影片,欣赏革命歌曲,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为健在的老红军表演节目等。这些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不是一味地说教,而是用体验、娱乐的形式,用符合儿童模仿、直观、具体和无意识等心理特征的方式增强他们受教育的效果。这种区别于说教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更加贴近中小学生的心灵,能够加强他们接受红色教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红安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

青少年时期是孩子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重要阶段,尤其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基础阶段,因此广泛运用多种资源、多种方式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红安红色文化资源是新时期进行德育的独特载体,为青少年德育提供了鲜活材料。

1.编写红色教育校本教材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因此要结合红安本地红色资源情况开发红色教育校本教材,把它作为德育课程资源,使红色教育真正进入课堂。编写红色教育校本教材首先需要明确教育目标,中小学生的红色教育目标要具体、实际可行,初步培养中小学生对祖国、对党、对人民的情感,培养勤劳、勇敢、认真等优秀品质,树立初步的理想信念和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等。校本教材通过整合红安地区的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文学、红色胜地,编辑图文并茂、内容丰富、适合中小学生年龄特征的教育内容,使他们在了解自己家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了解应该继承先辈们哪些精神以及这些精神在今天的意义。

2.开展寓教于乐的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主要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纪念地和标志物为载体,它承载着革命历史、革命精神,具有深刻的感染力,使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更加生动,更加符合其身心特点。但旅游并不是毫无准备、盲目地使学生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教师在组织红色旅游计划之前要开展主题班会,使学生对要游览的革命纪念地的革命历史和革命事迹有基本的认识;向学生提出一些明确、简单的要求使其有目的地参观,通过身临其境的观察和体味,通过珍贵的照片和实物资料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历史,激发其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感,深刻体会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热情和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革命精神。如红安黄麻起义纪念碑由李先念、题写碑名刻于27米高的纪念碑上,碑座的浮雕反映了红安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历史史实,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红色旅游精品景区”,14万烈士纪念墙、组雕、丰碑、碑林、红安革命历史博物馆、两位国家主席纪念馆、烈士纪念馆、将军名录馆等,以及声光电组合成的战斗场面等一个个革命纪念物无不述说着一幕幕革命历史,彰显着革命精神的光辉。教师可通过这样的红色旅游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直观刺激,运用情感的迁移和形象化的语言使广大红安学子加深对革命纪念地和革命精神的理解,提高其思想道德教育的自觉性。

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篇7

   关键词:红色文化;红色教育;思想道德教育

   一、长治小学生红色教育的可行性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及国家富强的斗争中所积淀的一种特殊文化类型,包括物质的红色文化和非物质的红色文化。物质的红色文化指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事迹、纪念物、纪念碑、标志物等;非物质的红色文化指共产党在革命中所形成的精神、价值、信念等。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如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作风、乐观积极的态度、为了国家牺牲小我的精神等这些内容在当今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领价值。尤其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形成基础阶段的小学生而言,红色文化对加强其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长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可行性:

   1.长治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长治是一块拥有悠久历史又孕育着红色文化的热土,中国共产党领导长治人民进行的革命斗争,不仅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为这里留下了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八年抗战,长治抗日军民在这里对日军开展了关家垴之战、黄崖洞保卫战、百团大战、沁源围困战等诸多着名的战斗和战役,创造出了地雷战、窑洞战、急袭战、伏击战、围困战、破袭战。这些战役、战斗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威风,打掉了侵略者的锐气,撑起了上党的一片蓝天。如今闪着红色光辉的旧址和纪念地遍布全市,有武乡县的八路军总部纪念馆、砖壁、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朱德总司令亲手种下的五星杨、太行太岳烈士陵园,还有武乡关家垴、潞城神头岭等抗日战场遗址、沁源围困战遗址和黎城黄崖洞八路军兵工厂旧址等。除此之外,凝结革命历史、反映革命精神的各种文物、歌曲、戏曲等也是极富价值的红色资源。这些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长治小学生的红色教育奠定了基础。

   2.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

   红色教育的方式有很多,参观革命纪念馆、纪念地;阅读红色文学书籍;听讲革命故事;观看红色影片,欣赏革命歌曲;开展红色游戏等。这些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真实生动,不再是一味地说教,而是用体验、娱乐的形式,用符合儿童模仿、直观、具体和无意识等心理特征的方式大大增强他们受教育的效果。这种区别于说教的关于思想道德教育的教育方法更加贴近小学生的心灵,更能够加强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长治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

   儿童时期的孩子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基础阶段,因此广泛运用多种资源、多种方式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长治拥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新时期进行德育的独特载体,为青少年德育提供了鲜活材料。

   1.编写红色教育校本教材

   课堂文化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因此要结合长治本地红色资源情况制订红色教育校本教材,把它作为德育课程资源,使红色教育真正进入课堂。编写红色教育校本教材首先需要明确小学阶段的红色教育目标,小学生的红色教育目标要具体、实际可行,初步培养儿童对祖国、对党、对人民的情感,培养勤劳、勇敢、认真等优秀品质,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具有集体主义意识,树立初步的理想信念和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等。校本教材通过整合长治地区的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文学、红色胜地,编辑图文并茂、内容丰富、适应小学生年龄特征的教育内容,使儿童在了解自己家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并且结合当今社会或儿童周围的一些人物和事物使他们知道红色精神是一种可贵的有助于社会和谐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学习内容,了解应该继承先辈们哪些精神以及这些精神在今天的意义。

   2.寓教于乐的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主要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纪念地和标志物为载体,它承载着革命历史、革命精神,具有深刻的感染力,使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更加生动,更加符合其身心特点。学校可以开展“红色春游”之旅,让儿童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接受一次红色教育。但旅游并不是毫无准备、盲目地使学生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教师在红色组织旅游计划之前要开展主题班会,使学生对将要游览的革命纪念地的革命历史和所发生的革命事迹有基本的认识;向学生提出一些明确、简单的要求使其有目的地参观,通过身临其境的观察和体味,通过珍贵的照片和实物资料使儿童真实地感受历史,激发其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感,深刻体会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热情和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革命精神。如长治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馆名的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八年抗战史实的革命纪念馆,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八路军将领组雕、八路丰碑、八路碑林、窑洞、半景画馆等一个个革命纪念物无不述说着一幕幕革命的历史,彰显着革命精神的光辉,八路军文化主题公园里游客还可以亲自参与“打一场游击战”的角色扮演活动。教师可通过这样的红色旅游给儿童提供更多的直观刺激,运用情感的迁移和形象化的语言使儿童加深对革命纪念地和革命精神的理解,提高其思想道德教育的自觉性。

   3.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长治是革命老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因此要利用这一资源优势,把革命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教育有机渗透,努力营造红色教育氛围,构建红色校园文化。一方面可以把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校园网建设、墙面文化、宣传橱窗等方面,用生动形象的绘画或简短有趣的故事引人入胜,使儿童在生活中感受到红色精神的引导和存在;另一方面可以开展红色故事讲诵、革命题材电影观赏和革命歌曲演唱等活动。张兰玲的《浅谈大中小学红色教育的差异性与有效衔接》对河南省大中小学红色教育调查中显示小学生喜欢的红色教育途径有“参观革命旧址或纪念馆、组织红色旅游、观看革命题材电影、举办革命歌曲演唱比赛”等。影视作品具有视听享受的功能,较之阅读静态的红色书籍而言,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因为影视艺术作品中往往触及生动鲜活的历史场面和英雄事迹,这些更易于让儿童了解红色精神的内涵,感染力更强。而红色歌曲往往节奏明快、旋律简单、朗朗上口、歌词生动形象、感情爱憎分明,这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直入人的心底,使人在情感体验过程中产生共鸣。如产生于长治黎城县的歌曲《空室清野》,反映了1940年日军对黎城县西井镇人民的烧杀掠抢,表达了作者对日军烧杀掠抢的憎恨以及希望大家团结起来与日军抗争的心情。歌词简单易懂,儿童从中能够了解历史,深刻感受到人民团结一心迎难而上的革命斗志,增强民族情感,受到红色教育的熏陶。

   红色教育作为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在长治地区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因此,长治应该利用好当地有利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发挥红色教育的比较优势,让红色教育成为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而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薄存旭。我们需要怎样的红色文化教育[J]。教学与管理,20109(10)。

   [3]万生更,万生新,谭照彦。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J]。党史文苑,2010(09)。

   [4]刘虹,陈世润。红色资源: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资源[J]。教育评论,2008(03)。

   [5]王妓艳,李振东。浅论革命老区高校的红色教育[J]。中国共产党郑州党委党校学报,2007(05)。

   [6]徐艳萍。利用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8(05)。

   [7]毛冰漪,赖浩明。论红色资源与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03)。

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篇8

1.传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局限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信息十分发达,人们的思想信息来源多样化,传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且实效性低迷,局限性凸显。第一,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与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发展脱节。传统思想道德教育比较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而不太重视法律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的培养。对于处在不断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群体来说,能够关注思想政治与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从宏观整体角度透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毕竟占少数,这就使得思想道德教育不太贴合实际、贴合青少年,脱离了青少年群体最迫切的思想道德需求。第二,传统思想道德教育忽视间接的、非正式因素的影响。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一般只重视政府主管部门、学校教育机构、共青团等这些正式组织直接开展的思想道德教育,而一些间接的非正式的因素被忽略了,比如同龄群体的影响。虽然他们不直接从事思想道德教育,但他们的活动间接地促进了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发展。事实上,青少年并不仅仅生活在一个正式的、有组织的和条理化非常充分的世界,在他们的生活中也存在着十分丰富灵活的朋辈教育方式,对这些因素的忽视将严重影响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第三,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缺少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从总体来说是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等机构实施的,其主要内容是围绕社会价值观念而展开,要求青少年接受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缺乏对青少年必要的人文关怀,使青少年始终处于被塑造的地位,主体性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2.现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对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

十以来,党中央一直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中共中央国务院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一项中心任务长抓不懈,从现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两个方面对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一方面,中国要发展、要前进,除了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支撑,同时还有赖于整体文明程度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近年来,从“最美”现象喷涌、道德模范受推崇,到十报告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作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我们能够感受到从公民个体到国家、社会层面,对道德提升的需求和呼唤。另一方面,与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相伴而来的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对人们的冲击和影响不断加大,有部分人开始对思想道德教育产生冷漠和抵触情绪“,德育无用论”、“德育次要论”也有了一定的市场,使得现阶段思想道德教育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十八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这不仅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从思想道德教育的角度出发,就是要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建设一个心灵层面的“美丽中国”,建设一个崇德向善、文明和谐的“美丽中国”。其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当前青少年思想观念、道德意识和价值取向的层次性越来越明显,为了给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不能不顾及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的客观差异,简单地用一个标准来要求所有的青少年。面对青少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迫切要求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知行合一。但是我们的社会道德领域却存在着一些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一方面抱怨“人心冷漠”,一方面又告诫自己“少管闲事”;一方面抱怨别人不守公德,一方面又时常纵容自己。这种相互矛盾的“双重标准”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因此,从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来看,推进思想道德教育改革十分必要。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改革的内容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改革内容涉及众多方面,笔者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1.教育理念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改革中,就必须“以青少年为本”。传统思想道德教育并不是从人本身、人的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出发,而是把思想道德作为一种外部力量,强调它对人的约束和驯化,这种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的“无德的教育”,把人当成物的“物性化教育”“、无人的教育”,它偏离了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而我们要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物性化的、无人的教育,把激发青少年的主体性、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放在核心的位置。思想道德教育改革要激发青少年的主体性,就是要提升青少年的主体意识、自主能力。每个青少年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看待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自己如果没有对人、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看法,就无法体现其主体性。我们所进行的教育是以人为目的的教育,而不是以人为手段的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不能把具有主体性的人当作灌输的容器。如果只是以一种思想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限制人们独立思考的权利、自主判断的自由,那就使人物化、工具化,其结果就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异化。思想道德教育改革要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前提是要求教育者要把青少年看成是有能力实现自我的人,其目的不在于看青少年是否掌握了最高的道德标准,而是看作为教育对象的青少年的思想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2.教育内容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不仅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而且包括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传统思想道德教育十分重视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对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却有所忽视,以致部分青少年入团、入党很积极,但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心理问题时有发生。近些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思想道德教育日益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精神需要,但离青少年的现实需求还相距甚远。中小学的思想道德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上很少涉及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内容。高校虽然开设了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相关课程,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往往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很少关注学生道德、法制和心理困惑的排解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最近发生的复旦大学学生投毒导致室友死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因口角捅死室友等悲剧可以看出,改革和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刻不容缓。

3.教育方法

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方法,从效用关系角度看,主要包括灌输引导法和实践体验法。由于长期受“无人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育方法上,有些教育者缺乏对学生人格尊严的尊重和对学生的兴趣、需要及身心发展规律、特点的遵循,过分强调思想道德的灌输。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有些学者指出灌输法虽然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实施方法,但是其适应性是有限的。在现代社会,它在价值观方面是一元的,容易造成教条化和空洞化。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完全抛弃灌输也是不正确的,应该使理论灌输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一方面,教育者应该在理论上泾渭分明,让青少年懂得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另一方面,也要加强青少年的养成教育,让青少年身临其境地面对各种道德难题,使青少年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反复经受锻炼,从而养成一定的思想道德行为和习惯。只有经由青少年自己认真思考并认可的道德,才可能内化为青少年自身的行为准则,从而自愿地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更好地实践道德生活。

三、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改革的途径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必须从全方位、多角度来考虑,进行整体综合建设。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三方面探寻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改革路径,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1.建构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学校、社会和家庭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目前仍存在一些不适应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因此,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改革,就必须整合这三者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1)搭建学校与家长有效沟通的平台。

建设学校网站,使家长通过学校网站,既可以了解到学校的规章制度、发展情况,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建设短信平台,学校和班主任可以通过短信向家长学校的德育信息和反映学生的最新表现,争取家长的配合;建设班级QQ群,便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与家长互动,及时反馈学生的思想道德信息。

(2)建立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协调机制。

建立德育活动机制,学校与社会机构共同开展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德育活动,如义工活动等;建立环境净化机制,尤其是网络环境的净化,使活跃于网络的青少年从网络中呼吸到更多的清新空气、见到更多的蓝天白云,如过滤和屏蔽网络不良信息等;建立榜样导向机制,如社会道德榜样进校园与学生互动等。

(3)建设家庭与社会合作互动的阵地。

比如,从社区建设入手,举办社区论坛,充分挖掘社区自身教育资源,请法律人士介绍法律知识、教育人士介绍教育方法、成功人士介绍奋斗经历等;编辑社区简报,社区成员互助的供求信息,报道社区邻里互助的好人好事等;组织家长和小孩开展爱我社区活动,使青少年从身边做起,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当前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缺乏良好的联系与互动,无法形成合力。只有建构学校、社会和家庭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其优势,实现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种资源和力量的优化配置,才能切实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2.建构大学、中学、小学一体化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当前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二是大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缺乏系统性和有效衔接,表现为:目标混乱,内容重叠,顺序颠倒,形式单一。要切实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就必须实现大中小学德育的一体化。

(1)目标清晰、层次分明。

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理论思维能力较差,其教育目标应该是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具备一定的规范意识(法律意识)、心理健康;中学生心智快速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其教育目标应该是在小学阶段的基础上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心智比较成熟,具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其教育目标应该是在中学阶段的基础上培养正确的国家观、政治观、公民观。

(2)内容适度、安排合理。

大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要适度,即符合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小学阶段根据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需要,教育内容应以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为主;中学阶段根据学生思想观念培育的需要,教育内容应以思想教育为主;大学阶段根据学生作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需要,教育内容应以政治教育为主。

(3)形式多样、方法得当。

大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要多样化,即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小学生操作思维发达,在学校适合开展活动德育,在家庭和社会适合开展生活德育;中学生形象思维发达,在学校适合开展故事德育,在家庭和社会适合开展社区德育;大学生抽象思维发达,在学校适合开展理论德育,在家庭和社会适合开展体验德育。只有实现目标、内容、形式相互衔接的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立一体化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才能真正改善和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3.构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

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篇9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75-01

1.引言

人而无德,生而何益。思想品德是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客观评价标准,同时思想品德对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能力起定向作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好坏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进入小学的儿童,随着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道德问题。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关键是要认真做到言行一致、校内外一致。言行不一致的存在,是因为小学生缺乏坚强的意志,以及习惯或道德行为的形成需要一定数量与强度的实践训练。

2.我国目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

2.1对小学思想品德重视程度不够

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足的最主要体现者为相关教育政府、学校和父母。在有些地方教育部门和小学过分注重学校的升学率和成绩比拼,中国的父母很多时候就是虚荣心太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儿女要求非常的苛刻。同时,他们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的要求非常高。现最终结果就是小学生在学校的时间不停的在学语数外,刚学后又被父母逼着去上辅导班,学校和父母以及社会根本没有时间对小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为有些学校和父母存在重语数英、轻德育的现象,思想品德课有时被“主科”课程挤掉,甚至有些学校或者老师直接要求取消思想品德课的安排。学生上思想品德课也不专心或者写其他主科的作业。或者有些学校和老师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行的是围绕考试指挥棒转课堂上“满堂灌”的方针。根本就没有顾及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吸收程度。在期末时,为了应付期末考试。教师出一大堆题目,并提供标准答案,让学生死记硬背。品德课程地位不突出,导致思想品德教学目标难以实施,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2.2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很多问题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为小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承担着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任务。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是小学对孩子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所以思想品德课的任课老师的教学水平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有很大的影响。再加上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教学课程,很多学生都会觉得枯燥无味。

2.3忽略了学生内化思想品德教育

不少学校对学生采取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方法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对道德规范的认识和操作仅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上,难以培养其自律的品质。在他律不存在的环境中,出现了不道德的言行,例如许多学生在家与在校,教师在与教师不在表现得不一致。

在教学中,过度重视目标评价,“人本主义”理论在教育实践中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过度重视学生的目标评价,忽略学生的形成性教育评价。思想品德教学评价过程中忽略学生“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高级需求,手段过于简单、僵化,不能主动进行启发和引导。

2.4忽视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德育工作中仍然存在着教师包办代替,从头管到脚的现象,致使学生失去主体地位,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缺乏道德修养的自主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3.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应对措施

3.1理论联系实际,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要贴近生活。

小学生还处于对世界的探知阶段,其世界观的形成是首先从其面对的现实生活的世界开始的。真正的思想品德教育其实是在生活中进行的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小学生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等各方面。这样,能激发他们对于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对于他们形成一个正确的思想道德和世界观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学习《团结合作才会赢》一课时,老师就起组织作用,组织班上的同学进行一些团结类游戏。如两人三足等游戏。

3.2建立完整的德育体系,高度重视小学思品教育

现阶段,中国的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发,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致使父母和老师很大程度上过分注重学习成绩往往忽略了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所有政府部门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体系,监督学校和老师,禁止出现思想品德课被占、被取消的现象。学校也应该多和孩子父母进行交流,指导他们对孩子进行正确的道德品德教育。

3.3注重情感熏陶,优化行为习惯的养成

现阶段的小学生正是形成好习惯的黄金阶段,一个人在小学阶段所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受益终生。老师和父母不要过分的钟情于孩子考试的分数,而应该把教育孩子的重心放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上。应该长期地对小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反复训练,让他们的头脑中建立起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形成道德行为上的高层次的动力定型,做到习惯成自然,为小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我的责任》一课时,可以以比赛形式进行。让学生用DV、照相机等记录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给父母和老师看,老师和家长要在旁边适当的进行指导,好的鼓励他们坚持,不好的进行批评指正。这样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明白自己的责任。

3.4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体,学校和父母可以对小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开启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老师,应该帮助他们进行选择,引导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形成自己的思想道德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树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几种基本方法的应用[J].大观周刊.2010(37)

[2]陈智慧.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3)

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篇10

一、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1.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举措。学校德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是要通过循序渐进的德育活动使青少年学生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爱国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明确的法纪观念。学校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目前,我省大中小学各阶段的德育目标划分还不够准确,德育内容安排还不尽合理,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简单重复交叉和脱节的问题。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就是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准确规范德育目标和内容,科学设置德育课程,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努力拓展德育途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学校德育更具科学性,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校德育工作规律和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基本素质教育贯穿始终,使大中小学德育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不断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3.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基本原则是:(1)坚持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根本指针,始终坚持学校德育的正确方向。(2)坚持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作为根本目标,努力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3)坚持把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不断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4)坚持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作为根本途径,不断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5)坚持把有效衔接、分层实施、循序渐进、整体推进作为根本要求,始终保持学校德育的生机与活力。(6)坚持把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作为根本举措,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合力。

二、德育目标和内容

4.小学教育阶段德育目标是:教育帮助小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

中学教育阶段德育目标是:教育帮助中学生初步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学习的理想,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逐步形成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科学意识以及诚实正直、积极进取、自立自强、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中等职业学校还要帮助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和正确的职业理想。

大学教育阶段德育目标是:教育引导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5.小学教育阶段德育的主要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教育,开展爱集体、爱家乡、爱*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

中学教育阶段德育主要内容是: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开展法制教育和民主、科学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时事教育,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国防教育和廉洁教育,开展青春期卫生常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社会公德和劳动技能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还要加强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和职业规范教育。

大学教育阶段德育主要内容是: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加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加强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加强法制和诚信教育,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心理健康和就业创业教育。

三、德育课程

6.小学开设以公民基本道德素质教育为基本内容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类课程。小学1—2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着重引领小学生健康安全、愉快积极、负责任有爱心、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小学3—6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着重讲解个人成长,讲解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讲解世界,引领小学生逐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为形成良好的品德奠定基础。

7.中学开设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为基本内容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类课程。初中开设的思想品德课着重讲解个人成长应具备的基本要求、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引领初中学生感悟人生意义,提高道德素质,了解基本法律知识,培养健康心理品质,确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普通高中开设思想政治课,着重讲解哲学基本常识和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法律常识,引导学生运用矛盾和实践的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高中学生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道德基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哲学基础知识、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和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类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基本的就业创业意识,为步入职业生涯和终身发展奠定思想道德基础。

8.大学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等德育课程。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全面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基本理论,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德育活动

9.小学教育阶段德育活动要体现生动性、趣味性,动手动脑,丰富情感体验的特点。积极组织开展感受家乡变化、欣赏自然风光等活动,增强小学生爱国、爱家情感。开展介绍名人名言和英雄人物事迹等活动,激励小学生树立远大人生志向。开展学习身边的榜样、遵守课堂纪律等活动,规范小学生行为习惯。通过传唱新儿歌新童谣、做游戏等文体活动,提高小学生基本素质。

10.中学教育阶段德育活动要体现知识性强、吸引力大、参与度高,开阔视野、促进思考的特点。积极组织开展感受我省近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中学生逐渐树立为实现中原崛起而努力奋斗的志向。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的历史和省情教育。通过讲述*的悠久历史,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开展践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活动,帮助中学生养成遵守法律和社会生活基本规范的良好习惯。开展富有趣味、怡情益智的课外文体和科技活动,促进中学生身心发展。

11.大学教育阶段德育活动要体现政治性、思想性,与学生成才紧密联系的特点。积极组织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原崛起和建设和谐*而奋斗的理想,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深入工农群众、深入社会的教育实践活动,尤其要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积极开展向任长霞、李学生等先进人物学习活动,坚定大学生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道德自律的意识和能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打造诚信校园,努力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继续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帮助大学生德才并进、全面发展。

五、德育途径

12.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纪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中小学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头脑,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德育资源,把德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和其它各类专业课程,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艺术和其它各类课程都要蕴含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增强能力的过程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要实施德育优秀课程建设计划,做好优秀教师和精品课程的奖励工作,坚持每两年评选一次,不断推进和完善德育课程的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

13.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各类课程教师要始终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坚持学术研究无、课堂讲授有纪律,在讲台上和教材中不得散布违背宪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和言论,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要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学校管理和服务人员要在严格管理和优质服务中体现育人导向,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14.深入开展德育活动。大中小学校要坚持每周一和重大节庆日的升国旗活动,激发学生爱国情感。要在每年学生开学和毕业之际举行隆重的开学和毕业典礼,培养学生荣誉感和责任意识。要大力开展日常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之中,通过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建设,建造起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积极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努力建设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主网站,使校园网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新渠道,加强德育的新阵地,全面服务学生的新平台。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15.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推进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在关心人帮助人中教育人引导人。要依照法律和规章制度,严格校规校纪,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要做好服务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指导学生处理好在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大学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服务。

16.努力构建德育网络。要构建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紧密配合的德育网络,使德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学校要主动和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加强沟通与合作,建立起通畅的教育协调机制,使三方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要通过召开家长会、定期不定期家访等多种形式,向家长介绍当前的教育形势和就业状况,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择业观,掌握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校外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区教育的作用,依托社会的各种活动阵地,组织开展富有吸引力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德育活动。充分发挥我省历史文化遗产、革命纪念地、名胜景区等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大中小学德育基地。

六、切实加强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工作的领导

17.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强对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领导。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成立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全省大中小学德育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成立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对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工作进行咨询论证和业务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