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院感意识薄弱的整改措施十篇院感意识薄弱的整改措施十篇

院感意识薄弱的整改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3:11

院感意识薄弱的整改措施篇1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niCU;医院感染;质量控制

持续质量改进是指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注意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其观点主要是强调持续不断改进,其工作指标是动态的持续性提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承诺,“非常好”还不够,认为质量总能得到改进[1]。niCU是医院内治疗与抢救的重要场所,也是医院内感染发生与控制的重点部门。niCU的特殊环境、收治的特殊对象和经常使用的侵入性操作诊疗手段是导致niCU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性因素。我们将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应用于环境因素等易造成感染的环节中,niCU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niCU2012年10月~2015年9月入院的足月新生儿共7085例为观察组,2010年1月~2012年9月入院的足月新生儿6729例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无宫内感染,新生儿性别、分娩方式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成立科室医院感染质控小组小组成员由临床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护士担任组长,配备组员3~4人,科护士长负责工作指导。

1.2.2完善医院感染小组工作内容医院感染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工作制度及工作要求,每月召开工作会议,评估、分析医院感染质量检查结果并进行汇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完善环节管理。

1.2.3相关知识长期培训进入niCU工作的新员工(包含清洁人员)一律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上岗。医院感染小组每月进行1次院感知识培训并考核,内容包括:如何正确洗手、病室合理分区、人员出入室管理、环境消毒、物品消毒隔离等,要求人人过关。

1.2.4niCU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方法

1.2.4.1病区合理分区严格区分新生儿感染病区和非感染病区,合理布局治疗室、配奶间、沐浴间和处理室。非感染病区根据新生儿病情分为重症监护区、足月儿区、早产儿区。病床之间距离不小于90cm。

1.2.4.2环境消毒采用人机共存的循环风空气消毒机,对使用中动态环境空气进行持续净化消毒,定期清洗过滤网。在做好保暖的前提下,开窗通风2次/d,30min/次。隔离病区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程,患儿离开隔离病区,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1.2.4.3物品消毒新生儿用品包括衣服、奶具等做到一婴一用一消毒。病室内的婴儿床、使用中的暖箱、抢救辐射台、电子微量输液泵、心电监护仪及管线,每日清水搽拭清洁,发生污染随时消毒;连续使用的暖箱每周更换,患儿出箱后彻底终末消毒;抢救器械如呼吸机管道、复苏囊、氧气湿化瓶、输氧管道等使用后,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处理、消毒。隔离病区使用后的器械用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min后进行初步清洗、处理,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消毒灭菌。呼吸机使用后及时按规范做终末消毒,冷凝水及时回收、灭菌后再弃之。患儿接触的布类每日更换清洗、灭菌。体温计一人一用一消毒,听诊器各人专用,听件部分一用一消毒。注射器、输液器等一次性物品、无菌物品保证一人一用一更换。

1.2.4.4人员管理进入niCU的医务人员必须更换专用衣、帽、鞋,戴口罩,洗手;离开病区时,应脱去niCU专用衣,换外出衣及外出鞋。每个病室患儿采用责任制工作模式,固定医务人员,减少人员进出次数,可以进一步降低niCU空气污染的危险性。

1.2.4.5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保持手部卫生清洁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础,而洗手是控制院内感染的第一道屏障[2,3]。将正确洗手步骤指引图片张贴在洗手池旁。niCU门口安装感应式冷热水洗手设施,并备干手纸;各病室门口及每床均配备手消液。医务人员每接触一位患者前、操作前、接触患者床单位、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后均要求洗手。

1.2.4.6落实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严格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管理,生活垃圾用黑色垃圾袋包装,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用黄色垃圾袋包装,损伤性废物用锐器盒包装,同时设有警示标示及记录标签。转交医疗废物必须认真登记签名。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袋3/4时即进行有效封口,包装袋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须增加一层包装。

2实施

2.1明确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改进问题科室医院感染质控小组每月召开质控分析会,针对niCU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出现急需解决的确定为质量改进问题。

2.2根据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科室医院感染质控小组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明确改进问题并根据问题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并实施。

2.3抓薄弱环节加强节假日、周末、夜间等薄弱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医院感染质控小组成员轮流检查和监督工作人员各项制度落实情况。

2.4落实质量持续改进医院感染管理科有完善的新生儿科感染控制及环境监控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并有专职人员负责niCU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定期到现场督查和指导。护士长每月随时关注医院感染质量小组整改措施实施的效果,帮助分析每个环节,总结经验,将整改措施作为新的医院感染控制质量工作标准,使医院感染控制质量持续改进。

2.5统计学方法统计数据使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处理。

3结果

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发病率明显降低(见表1)。

4讨论

CQi强调持续、全程的质量控制,强调在原有质量基础上不断定位更高的标准[4]。通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加强实施医院感染质量控制过程中的监督、检查、指导和信息反馈,逐步建立了良性的工作机制。通过全员培训、加强薄弱环节管理,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强化了工作人员全员、全过程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了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持续改进。

完善的新生儿科感染控制及环境监控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保障了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通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从检查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以降低niCU医院感染率为目标,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逐一落实,将质量控制落实在每个细节管理中,使医院感染质量进入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niCU院感质量控制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人性化。

参考文献:

[1]林文娟,付彦丽,章莉.持续质量改进在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0,31(18):2934-2935.

[2]邢娟,桂思卿.iCU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与影响依从性因素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1,6(25):1533.

院感意识薄弱的整改措施篇2

一、充分认识加快经济薄弱村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转化帮扶工作的政治责任感

近年来,全区各级党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农村经济呈现出发展明显加快、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和农村社会团结稳定的良好局面。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区农村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村级收入总体水平不高,经济薄弱村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还相当突出。这已经成为制约全区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市委、市政府把百个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工程列为“富民兴枣”十大工程之一,这既是一个有效的工作方法,又是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搞好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工作,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加快经济薄弱村发展,是解决农村各种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提出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就我区来说,仅有城镇的繁荣和发展,没有农村特别是经济薄弱村的发展与稳定,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薄弱村由于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往往容易诱发治安、上访、、迷信等社会问题,计划生育等基础工作也面临很大阻力。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会对城乡协调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加快经济薄弱村发展,培植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是保持农村社会平安稳定、和谐发展的治本之策。

第二,加快经济薄弱村发展,是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开展“四强”竞赛活动的带动下,全区涌现出了一批强镇、强企和强村,极大地促进了全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仍有一些村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薄弱,村容村貌落后。造成这些村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一是基层组织薄弱。村级班子软弱,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办法不多、能力不强。二是集体积累空虚。在全区212个村(居)中,70%左右的村年收入在万元左右,约有10%左右的村集体收入为零,是事实的“空壳村”。三是自然条件差,地处偏远,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条件和设施落后。实施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工程,抓后进、促平衡,有利于尽快改变经济薄弱村的落后面貌;有利于调动各级各部门向农业倾斜,向经济薄弱村倾斜,形成支持农业、关心农村的强大合力;有利于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引导广大干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推动全区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第三,加快经济薄弱村发展,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客观要求。村级经济是农村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广大农民共同致富的物质基础,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从实践看,凡是集体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村,经济有实力,服务有手段,修路、架桥等群众关心的问题都能得到及时解决,干群关系十分融洽,党组织一呼百应,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相反,经济薄弱村由于村集体缺乏经济实力,有的村“两委”连最基本的办公经费也没有,更谈不上由村集体拿出钱来为群众办实事。当前,全区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先进性在农村最直观地表现就是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多为群众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组织抽调优秀党员干部深入农村,深入实际,同基层干部群众共谋发展大计,宣传和落实党的农村政策,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就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行动。各级一定要把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工作作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认真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加快经济薄弱村转化步伐

加快经济薄弱村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各项具体扶持政策,已经非常明确,现在的关键是抓好工作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周密部署,精心安排,扎实推进,务求实效,努力在促进经济薄弱村转化上实现新突破。

(一)要在推进集体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经济薄弱村快速发展的关键,是转化帮扶工作的重要任务。各帮扶单位要围绕集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进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与村干部共同研究发展规划,理清发展思路,共同确定帮扶方案,从每个薄弱村的实际出发,坚持“因村制宜、各展所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的原则,使本地的传统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推动薄弱村改变落后面貌。一是开发利用好经营性资产。要利用产权制度改革的办法,对村里废弃的土地、河滩、沿街店面、固定设备、水利设施等经营性资产,采取承包、租赁、拍卖、参股等多种形式,进行整合、利用,帮助经济薄弱村盘活沉淀性资产,提高利用效率和获利能力。二是大力开发农业资源。开发利用集体所有的“四荒”等资源,采取股份合作、招标承包的方式经营林场、鱼塘等,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第三,借鉴强村的成功经验,借助外力加快发展。近几年,全区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加快发展的好经验、好典型,比如,马兰屯镇闫浅村通过招商引资,去年以来新发展民营企业29家,实际到位资金4500万元,有效增加了集体经济实力。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经济薄弱村学习借鉴。要在积极争取帮扶单位的人、财、物、技术、信息等方面支持的同时,大胆走出去与外界加强联系,以资源作资本,广泛寻求合作,发展民营经济,培植税源,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二)要在引导农民增收致富上实现新突破。增加农民收入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各部门各单位要立足于为农民办实事、谋福利,立足村情民情,着眼长远,因地制宜,实行开发式扶贫,让群众尽快富裕起来。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要引导农民根据当地的比较优势,瞄准市场搞调整,围绕我区确定的林果、桑蚕、畜牧、“三水农业”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经济林、规模养殖、观光农业等现金收入更多的行业。

二是放手发展庭院经济。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庭院经济,扶持农户广泛开展庭院特种种植、养殖,兴办家庭手工作坊,使庭院经济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邳庄镇邳庄村、马兰屯镇坝子村等一些村在这方面已走出了成功的路子。邳庄村通过发展庭院立体藕渔种养,去年实现人均庭院经济收入1000元。坝子村利用庭院养蚕和发展加工业,去年人均庭院经济收入1300元。

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要发挥经济薄弱村的资源、人才、传统产品等优势,广泛发动群众,依靠外力,启动民力,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小集子村发展板材加工厂12家,每家年收入3万元以上,仅此一项全村总收入达30多万元。

四是抓好科技服务。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是最具潜力的农民增收渠道。要加大科技帮扶的力度,及时为经济薄弱村送技术、送信息,科技开发项目要重点向经济薄弱倾斜,培训农民、指导农民,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农民可支配收入。

五是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促进农民增收。事实证明,转移一个劳动力,就能富裕一个家庭,带动一方群众。去年,我区共向外地输出劳务人员1万人,年创劳务总收入近亿元,人均9000元。各帮扶单位,特别是劳动保障、农业等部门要把经济薄弱村劳动培训作为重要职责,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农村劳动力,努力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健全就业信息网络,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加快经济薄弱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

(三)要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上实现新突破。帮助经济薄弱村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是帮扶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群众感受最直接最得实惠的实事。各帮扶单位要积极发挥优势,为经济薄弱村办实事、办好事,帮助他们修路架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他们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造福一方百姓。要积极开展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基地建设,千方百计改善他们的医疗卫生和教育条件。要帮助经济薄弱村建立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对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口,给予一定的救助,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四)要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是这次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经济薄弱村加快发展的根本保证。各帮扶单位要把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作为加快经济薄弱村发展的重点。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经济薄弱村工作,注重选拔优秀复退军人、农村经济能人和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的优秀分子进村“两委”班子。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党员干部的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素质,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学一门技术、上一个项目、带一批群众、富一方经济,为加快经济薄弱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要认真落实好转化帮扶的各项政策措施,兑现薄弱村“两委”人员工资补助等政策,充分调动经济薄弱村干部搞好工作的积极性。

三、切实加强对经济薄弱村帮扶工作的领导

帮扶经济薄弱村工作,时间跨度长,任务重,要求高,必须投入大量的精力,做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必须落实各方责任,形成整体合力,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要建立组织机构,加强对帮扶工作的领导。区委、区政府决定成立区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实施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帮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各镇(街)要建立健全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积极配合开展帮扶工作。

要建立帮扶工作领导责任制。县级干部要根据包帮镇(街)分工,把帮扶经济薄弱村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担负领导责任。各镇也要明确分工,把责任落到实处。要建立帮扶工作情况调度通报制度。由区帮扶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对各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工作进展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调度,每半年进行一次工作通报。要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区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召开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工作调度会议,交流经验,推广典型,研究解决帮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定下一步工作措施。要建立督查巡视制度。区领导小组或办公室要组织成员单位,不定期到经济薄弱村督查帮扶工作进展情况,指导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关心支持帮扶工作的良好环境。电台、电视台要开辟专栏,营造声势,在全区上下形成关心支持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工作的浓厚氛围。要及时总结推广帮扶单位的成功经验,发现和推广典型经验,推动面上工作的开展。

各镇和各经济薄弱村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增强主观能动性,借助市、区两级帮扶转化的机遇,认真研究制定镇级经济薄弱村帮扶工作的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同时,也要抽调机关干部协助市、区驻村帮扶干部,共同搞好镇级经济薄弱村的转化帮扶工作,促进村级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镇和经济薄弱村要全力支持市、区驻村帮扶干部的工作,及时为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为驻村干部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在工作中要多征求帮扶干部的意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希望区、镇驻村帮扶的同志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摆正位置,履职尽责,真正把自己看作是薄弱村的一员,不能有临时观念,不能有得过且过的思想,工作上要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以实实在在的政绩加快村级经济的发展。要与基层干部群众搞好团结,树立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区、镇帮扶单位要关心下派帮扶同志的生活,支持他们的工作,为他们搞好帮扶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齐心协力打好帮扶工作的总体战。

院感意识薄弱的整改措施篇3

【关键词】环境卫生学监测;重点部门;医院感染

医院是患者高度集中的场所,病原微生物会在医院环境内通过各种途径侵入抵抗力低下的易感人群而造成医院感染[1]。通过定期的环境卫生学监测,能够及时发现消毒灭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早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现将该院2014年1~6月对各重点部门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选择该院2014年1~6月全院重点部门的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由该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和微生物室工作人员一起,对包括手术室、各重症监护室、中心内镜室、血液透析室等重点部门的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透析液、透析用水等进行采样监测。采样方法和监测结果判定按照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和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科对监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价,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反馈至临床科室,要求其在限期内整改,同时将整改结果上报至医院感染管理科。

2结果

2.12014年1~6月共采集标本175份,合格167份,总合格率为95.4%,较去年同期上升了2.9%。其中空气采集30份,29份合格,合格率96.7%;医务人员手采集40份,38份合格,合格率95.0%;物体表面采集40份,36份合格,合格率90.0%;消毒内镜采集28份,27份合格,合格率96.4%;使用中消毒液、透析液、透析用水和无菌用品分别采集20份、6份、6份、5份,合格率均为100.0%。

2.2监测结果不合格的标本分布空气(1份):急诊内科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手(2份):感染性疾病科医生1名、新生儿科护士1名;物体表面(4份):重症医学科呼吸机显示屏表面、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床头柜和病历夹表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暖箱表面;内镜(1份):中心内镜室消毒后胃镜。

3讨论

3.1该院2014年1~6月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为95.4%,较去年同期上升了2.9%,略高于国内一些同级别医院的水平[2,3],但仍有不可小觑的薄弱环节。

3.2本次监测不合格的标本分布及原因分析

3.2.1空气不合格的标本发生在急诊内科重症监护室,原因与其室内环境的污染程度有关,该部门为非洁净环境,加上医生进入前不注意更换隔离衣、更鞋等防护措施,导致环境不洁净,影响了空气消毒的效果[4]。指导该部门定期进行卫生清洁、通风,正确应用紫外线灯管进行消毒,并督促医生注意隔离措施,是改善该室环境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

3.2.2医务人员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未正确掌握七步洗手法和洗手的五个时机,工作量大导致洗手时间不足、依从性低、正确率低。今后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加强对工作人员手卫生的培训并增加手卫生抽查次数,通过监督考核来强化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使其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时机,避免因手部不洁造成医院内感染的传播。

3.2.3本次监测物体表面不合格的标本较多,主要分布在病区一些常被忽视的区域,不注意对这些区域进行清洁、消毒,容易使微生物寄居。医护人员手接触被病原菌污染的环境表面,在随后的诊疗过程中,就可能将病原菌传染给患者,从而造成医院内感染。今后应加强对病区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尤其是那些易被忽视的区域,从细微环节抓起,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3.2.4消毒后胃镜不合格主要是由各诊室的内镜由使用科室的人员清洗消毒操作及流程欠规范,消毒后内镜储存不当等因素造成的。应将内镜集中化管理,由经过培训的内镜室专职人员进行清洗消毒,并存放在专门的镜柜内,使用前合理运送,从而有效提高内镜的使用效率、降低内镜不清洁的风险。

经过一系列的整改后,对以上不合格的标本重新采样,结果均合格。加强医院重点部门环境卫生学消毒效果的监测是发现问题的主要渠道之一,搞好医院环境和物品消毒与灭菌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关键,今后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增加环境卫生学采样的频率和数量,确保医院各项消毒灭菌的效果,最终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慧,白丽霞.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分析.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1):78-79.

[2]王秀英,王福才,张秋芬.2007-2010年某市部分医院环境卫生学调查.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28(5):406-408.

[3]蒋月平.妇幼保健院环境监测结果.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28(6):766-767.

院感意识薄弱的整改措施篇4

1、人员保密意识薄弱

高校集中了一大批高层次的科技人才,每年都产生大量先进的科研成果,而教师的第一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校内许多专家、教授保密意识相对薄弱,认为自身承担的只是二三级配套产品,根本不存在内容。甚至有些人员心存侥幸,感觉现在和平时期,哪来那么多秘密可保,认为只要保管好机要室的文件就可以了,这与保密工作的严肃与严谨是相悖的。

2、保密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高校的保密管理工作起步较晚,且某些基层单位仅承担少量较低密级的科研项目,甚至在有些学院仅承担一项科研项目,人员包括科研岗和管理岗总共不过3、5人,因此此类基层单位往往不设专职保密员,没有完善的保密管理制度,人员包括单位领导在思想上也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严重的失泄密隐患。

3、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先进的通信、计算机广泛应用于高校日常办公、科研生产中,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效能。然而,一些西方国家利用此现象,加紧了对我国的窃密活动,利用植入新型网络木马、病毒、系统漏洞等先进的窃密手段进行网络攻击;另一方面,国内外不法分子不断采取威逼利诱等手段对我人员进行拉拢、策反,造成一些意识薄弱,存在侥幸心理的人员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4、其他问题

高校基层管理还存在许多困难,如人员流动较快、科研项目涉及面广、高校教师对外交流活动频繁等也加大了保密管理的难度。

二、结合学院保密管理,制定对策与措施

1、统一思想,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

新形势下,学院领导应统一思想、服务大局,能够认清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带头抓落实,严格按照国家关于“保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并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的要求,认证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重视和支持保密工作。学院各项工作都分别由相应领导负责,做到工作有领导管、有专人抓,从而提高了学院保密工作的水平,形成了全院上下高度重视、团结一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建立制度,细化保密管理程序

学院应在在上级保密相关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学院人员构成、承担项目情况、保密工作开展情况等方面,制定学院二级保密制度,明确学院领导责任,明确人员自查、保密宣传教育要求,明确人员考核办法,并将人员年度考核结果与其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并建立具体的奖惩制度,使学院保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3、加强教育,增强全员保密意识

开展保密宣传教育是增强保密意识的根本措施。学院应按照学校保密法制教育的工作计划,严格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严格依法行政,在学院范围内扎实推进保密宣传教育,在保密教育中,做到了三个结合,即:保密工作与业务实际工作相结合;日常性教育和重大活动前的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现实反面案例教育相结合。切实将保密知识纳入学院教职工的日常理论学习内容之中,时刻提醒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4、突出重点,紧抓关键环节管理

抓好学院科研项目管理科研项目是保密工作的源头,是保密工作的核心。学院应充分抓好科研项目管理的“入口”。同时,将项目的保密管理“责任到人”,充分保证了每个项目都始终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下。抓好人员管理做好人员的保密教育,督促其做事规范,不断提高保密意识,是做好保密工作的基础。人员作为学院保密工作的主体,通过对其岗位审定、人员审查等程序,严格进行管理,建立了人员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并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管理程序。抓好载体的管理某些学院教师和学生人数多,载体数量大,学院应认真进行台帐整理及设备管理等工作。从设备的台帐着手,将每一个设备载体落实到人。同时学院应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的长效机制,严格遵守程序,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从而将学院的载体管理落实到细微之处,保证学院的每一个载体在可控范围内。

三、做好学院自查工作,规范保密工作

学院应制定检查计划,按月、按季度组织自查,由学院主管领导带队,基层领导负责,分别到学院的各个部门、实验室进行检查。检查过程应按照保密认证的标准进行,从办公设备的标签张贴规范,到计算机内的信息检查,再到教师档案的建立以及桌面、文件柜中的材料内容,都应逐个检查。检查过后,学院领导应及时召开会议,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落实整改责任人,并要求基层领导针对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在限定时间节点内进行基层单位复查,并将结果上报到学院,切实将保密工作落到了实处。

四、结束语

院感意识薄弱的整改措施篇5

【关键词】吉林省;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首要保障措施。2012年3月5日,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9月7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师工作大会,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2011年末我国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战略目标,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教育规划纲要》确定了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从解决“有学上”的问题到解决“上好学”的问题,对义务教育战略目标做出了前瞻性的调整。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加强薄弱学校改造成为了抬高底部的重点工程,其中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又成为了主要制约瓶颈。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关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性任务的实现。

一、调研概况

调研组于2012年5月选取了吉林省两个市(州)共计20所中小学(其中城镇优质初中4所、优质小学5所,城镇薄弱初中3所、薄弱小学4所,农村薄弱初中2所、薄弱小学2所)进行了问卷和调查表法调查。共计实地调研20所学校,回收学校调查表20份;发放教师问卷412份,回收有效问卷403份,有效率97.8%;同时召开三场座谈会,访谈教师20名。并通过网络获取了2010年全国教育统计数据、2011年吉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吉林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提供了《吉林教育统计年鉴2010》及《吉林教育统计年鉴2011》。通过获得的这些数据,用excel和spss进行了吉林省与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方面的全口径分析。

二、问题分析

通过全口径的数据分析和实地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了吉林省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上存在的五个维度十个问题。

(一)数量结构:教师年龄结构失衡

表1小学专任教师年龄结构比例比率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全国2010年教育统计数据及《吉林教育统计年鉴2010》测得。

表2普通初中专任教师年龄结构比例比率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全国2010年教育统计数据及《吉林教育统计年鉴2010》测得。

从表1、表2在与全国教师年龄结构比较中可以看出,我省义务教育阶段30岁以下教师比例过低。

表3调研学校教师年龄结构比较

通过表3对调研学校教师年龄结构的比较可以看出,薄弱学校由于近年特岗教师的补充,30岁以下年龄段教师比例要高于优质学校,但50岁以上教师比例明显高于优质学校,年龄结构很不合理。

年龄结构不合理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年来学生生源锐减,教师只依靠自然退休减员,造成生师比变小,没有富裕编制使然,这与教师编制标准和不合格教师无退出机制有关。

(二)素质水平

1.教师学历差距较大

表4吉林省小学专任教师学历情况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吉林教育统计年鉴2010》计算得出。

表5吉林省普通初中专任教师学历情况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吉林教育统计年鉴2010》计算得出。

从表4、5可以看出,吉林省普通小学和普通初中专任教师本科级以上学历比率农村明显低于县镇低于城市,小学尤为严重。

表6调研学校教职工原始学历合格率情况

从表6可以看出,调研学校教职工原始学历合格率校际间、城乡间有很大差距。造成农村学校教师学历低的原因与农村教师职业缺乏吸引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期招聘的民办教师学历低(多为初中和高中毕业)有关。

2.高级教师比例偏低

表7吉林省小学专任教师职称情况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吉林教育统计年鉴2010》计算得出。

表8吉林省普通初中专任教师职称情况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吉林教育统计年鉴2010》计算得出。

从表7、8可以看出,吉林省普通小学和普通初中中学高级职称人数比率农村低于县镇低于城市,普通初中尤为严重。

表9调研学校教职工职称情况

从表9可以看出,调研学校教职工中学高级职称人数比率校际间、城乡间有很大差距。

3.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表10调研学校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情况比较

从表10可以看出,经常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比率,城市优质学校明显高于城市薄弱学校、高于农村学校,想用但没条件的比率,农村学校明显高于城市薄弱学校、高于城市优质学校。

在实际调研中,我们还注意到城市优质学校电脑多为人手一台,教师运用网络查阅资料备课已成为习惯,教室大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经常制作ppt授课,学校都有一个很好的网站。而农村学校全校仅有几台电脑,且只有校长室或教导处能上网,教室大都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大都没有对外宣传的网站,教师信息素养低。究其原因,主要与硬件投入不足、教育教学环境不佳、教学理念落后有关。

(三)专业发展

1.专业发展环境不佳

表11比较有效的教师培训方式之比较

从表11比较有效的培训方式的调研中,农村学校的教师把“集体备课、说课、评课”当成最有效的培训方式,可以看出农村学校规模大都较小,有的村小甚至只有几个教师,一个学科只有一名教师或几个学科才有一名教师,能够经常集体备课成了他们培训的第一需求。这样的环境对教师专业发展极为不利。

2.专业能力提升有限

从整体来看,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分为内部驱动和外部支持两部分。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环境不佳,缺少竞争意识,专业发展内部驱动上表现为发展意愿不强。专业发展外部支持上缺少好校长引领、教育科研开展能力不足、教师培训缺少实效性,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有限。究其原因与校长的选拔任用、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方法掌握、教师培训内容、形式等的整体设计有关。

表12调研学校课题研究级别比较

从表12可以看出,高级别的课题研究比率城市优质学校要高于城市薄弱学校,明显高于农村学校。

表13调研学校近三年频率比较

从表13调研学校近三年频率可以看出,城市优质学校要高于城市薄弱学校,明显高于农村学校。

(四)配置管理

1.教师超编、缺编并存

表14调研学校生师比情况

2008年3月1日施行的《吉林省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实施方案(试行)》规定:“普通小学城市: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为1:23.5-26.5,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8.2-20.5。农村: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为1:21.4-25,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9.4-22.6。普通初中城市: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为1:18-20,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2.2-13.5。农村: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为1:16-20,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1.4-14.3”。

从表14可以看出,多数学校按照省定标准均属超编制单位。但实际情况是,多数学校超编缺编并存,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英语等学科经常缺少教师。

2009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发展研究中心,根据统计数据分析,2007年度oeCD各国初等教育的生师比平均为18.19,其中孟加拉的生师比最高,为44.75;瑞典最低,为9.8;中国大陆初等教育的生师比为18.82,高于各国平均水平,在38个国家中列第29位。2007年度各国中等教育的生师比平均为14.61,其中巴基斯坦最高,为41.86;葡萄牙最低,为7.32。中国大陆中等教育的生师比高于平均水平,为19.17,在38个国家中列第33位。[1]

我国现行的是2001年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这一编制标准存在编制整体偏紧、城市偏向和城乡严重倒挂的突出缺陷。此标准实行以来造成我国农村地区、薄弱学校教师编制大幅减少,致使农村地区、薄弱学校教师中高级职称指标明显偏少。这种现象远不能满足当前农村地区、薄弱学校教师对于职称晋升、职业发展前景的基本需要。[2]

2.教师支教效果不好。目前,我省教师交流主要以教师支教为主。调研发现教师支教整体效果不好,主要表现为城镇学校派出教师质量不高、功利性较强、难于适应农村学校教育教环境,很难被支援学校认可。

城里学校派来的老师,年龄不是大就是小,很少有学校骨干老师。支教时间也不固定,短的就两三周、还有三个月的、一学期的,最长的两个学期。他们不太适应农村教学环境,和我们的老师也不太相处,总体感觉效果不好。(一所农村中心校校长)

3.优秀教师大量外流。由于农村学校环境较差、待遇较低、缺少发展机遇等多方因素,教师一旦成为省市级骨干教师,一旦成为省市教学优胜者,就很可能被城市优质学校发现、挖走。基本趋势是农村教师往县镇学校流动,县镇教师向市省学校流动。在调研的地区和学校近年来有大量优秀教师外流。

为了防止优秀教师被挖走,近几年来省里、市里举办的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师讲课比赛我们都不敢派出最优秀的教师参赛,这也是无奈之举。(S市教育局副局长)

我们市的优秀教师,近年来调往外市的比较多,为防止大量优秀教师外流,我们市调出的教师必须经过主管市长的审批才可以。(L市教育局副局长)

(五)福利待遇:教师福利待遇偏低

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教师福利待遇普遍偏低。班主任津贴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除个别地区有大幅度增长外,其余还都是二十几年前国家规定的12元标准。而大多数城市优质学校由于生源充足,公用经费较多,另外大都有校代可收费幼儿园,这些学校的班主任津贴都涨到了几百元不等,逢节假日都有较为丰富的福利待遇,每年都会有外出春游、秋游等活动。

三、策略建议

目前,随着国家和省一系列重大举措的施行,我省教师队伍建设城乡间与校际间存在差距在逐渐缩小,但由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教育体制和重点学校政策的影响,这种差距仍很明显。

(一)切实增强薄弱学校教师职业吸引力

1.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2010年4月23日,我省印发了《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通过标准化办学的推进,可以让城市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软件和硬件达到最低标准,可以大大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2.科学进行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小规模学校合并后,合理的规模可以为教师提供交流的空间与机会,促进学校的文化形成。良性的学校文化不但可以增加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成就感,同时也可以成为稳定教师的重要途径。[3]薄弱学校一定要给教师提供事业发展前景和机会,以使教师有更多的发展机会、给教师更多的自、创造一个有利于教学的文化氛围,这是吸引和稳定高质量教师最重要的一环。[4]

3.切实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和待遇。总理在《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一文中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关键在各级党委和政府。一个政府重视不重视教育,首先要看教师的社会地位高不高,是不是受到社会的尊重。各级政府务必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把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当作一件紧迫的大事来抓,千方百计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村教师留得住、有发展、受尊重。必须依法保障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要关心农村教师的身心健康,落实和完善农村教师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发专门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经济适用房。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要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必要的照顾。要大力宣传教育战线的先进事迹,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全社会受人尊敬、值得羡慕的职业。

2008年,河北省三河市首先对5所最边远地区的学校教师实行津贴补助制度,标准为每人每月200元,从2010年开始,补助范围进一步扩大,补助额度进一步提高,并实行“公里补助制”,根据学校与城区的距离差别,教师每人每月可享受200~800元不等的补助津贴。

相较其他行业,加拿大教师队伍的工资、福利等优于其他行业,保障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教师行业的吸引力。2011年,安省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为48,000~92,000加元,高于同期加拿大平均工资水平(46,550加元)。[5]

4.不断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同时,勿忘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活环境、医疗环境以及子女受教育环境等,这些方面与城市、城镇的差别足以影响整个社会优秀人才对农村教师职业的选择。因此,改变农村教师发展的困境不但需要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更应该加快农村整体社会环境的改善,这才是稳定和吸引农村教师的长久之策。[6]

浙江省义乌市城镇教师大都愿意到农村学校交流任教,除职称评定刚性要求和工资上浮柔性待遇外,最主要的就是那里的农村学校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都不逊色城里了。

(二)积极拓宽薄弱学校教师补充渠道

1.继续实施特岗教师计划。特岗教师计划的施行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队伍素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显现出了一些不足,比如特岗教师培训时间少、缺少实践环节。建议特岗教师招聘后,应在城镇优质学校进行一年时间实践。

如,上海市从2011年开始试点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上海组织专家大量提取、筛选、整合、优化了一大批优秀教师的成长经验,从规范化、可复制、创造性等视角加以反复研究论证,研制出“上海市中小学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包”。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职业感悟与师德修养、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班级工作与德育体验、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等四大领域的18个“经历要点”。培训要求以经历这18个要点的过程或完成18个要点的相关任务为主,把过程记录或结果评定均体现在见习培训手册上,作为培训考核和入职注册的依据。[7]

美国已形成政府支持、立法保障、学校主导、强调多方参与和配合,以新教师的成长和尽快适应为出发点的入职指导体系。[8]

2.扩大免费师范生招生范围、数量。从2007年开始的免费师范生政策,范围是在6所部属师范院校。而广大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来源又多为地方属师范院校。建议扩大免费师范生招收范围,让该政策真正惠及到县镇以下的广大农村学校。

3.紧缺学科教师实施定向委托培养。可以市(州)或县(市)为单位作好紧缺学科预测,与地方师范院校实施紧缺学科定向委托培养,打破特岗计划和新教师招聘无人应聘的尴尬,彻底缓解结构性缺编问题。

4.加强城镇教师支教、从教的人性化设计。2006年2月26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以来,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省域开展教师交流的只有重庆市、四川省、浙江省、湖南省和福建省。从长远看教师交流是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强制教师交流的不人性化作法。

强制教师流动,忽视交流教师和学校自身发展需要,不仅扭曲了教师上进的原始动力,而且破坏了学校培养师资的激励机制。“削峰填谷”式的教师交流实际上是以牺牲部分教师和名校的利益为代价。许多派出学校担心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流出,影响师生关系的稳定性和学校教育质量。为了避免利益受损,一些学校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交流教师选拔标准偏低,受援的农村学校很难得到自己渴望的教师。[9]

调动教师自身主动流动的积极性,将外在的指令内化为教师自身的态度和意识才是问题的关键。因此,地方政府和学校必须在尊重教师意愿和心理感受的基础上,配合柔性的人性化措施逐步引导,稳步推进教师“定期流动制”。[10]

5.加强教师教育,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除注重教师在职培训外最重要的还要把好教师的入口关,解决好教师的培养问题。为此,要大力加强教师教育改革,改革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脱节的教师教育内容,增加教育教学实践环节,警惕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弱化的现象。

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诚然,综合性大学加入教师教育行列对于改善教师的学科结构、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都有好处;但由于大多数综合性大学对教师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加之众多师范院校盲目升格,急切地想要一下子摘掉“师范”帽子,这更加淡化甚至削弱了原有的教师教育特色及其优势,最终使绝大部分师范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处于劣势。[11]

2011年10月8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出台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了要进行18周教育实践的要求。

(三)切实加强薄弱学校教师师德建设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内容。《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都指出“师德为先”。《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意见》指出:“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

(四)不断提高薄弱学校教师业务水平

1.努力提高教师培训实效。加强对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培训从机制到内容、形式、组织的全方位设计,加强对培训者的培训,加强薄弱学校信息化建设,尽快推进实施全省范围的“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

2.科研引领教师专业自主发展。2011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大会上指出“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兴科研”,近年来教育科研的重大意义被广泛认可,其在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各级政府要加强教育科研院所建设,各级教育科研院所要加强对薄弱学校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方法培训,提升薄弱学校教师的科研能力,让他们真正认识到教育科研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3.注重薄弱学校校长的遴选和培训。“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总理在《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一文中指出:“只有把中小学校长都培养成为真正的教育家,我们的教育事业才大有希望。”[12]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改造薄弱学校的最大启示就是给薄弱学校选一个好校长。针对不同的人群,加拿大教师的在职培训内容丰富而充实,尤其是校长领导力的培训对构建高水平教师队伍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13]

(五)强力保障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1.组织保障。建立以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领导为组长,协调教育、编办、发改、财政等部门的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

2.制度保障。破除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障碍,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使城乡教师编制一体化。教育编制管理是保证教育质量、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的基本管理制度。在当前一些地方农村生源下降比较快、成班率比较低的背景下,编制管理也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城乡、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编制管理办法。可以将“生师比”与“班师比”结合起来统筹安排。[14]

建立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

农村学校优秀教师的流失往往使其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处于极端困难的状态。因此,有必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原则,建立专门针对农村学校的教师流失补偿制度。[15]

3.财力保障。加大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项经费投入,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益,避免有限资金的不必要浪费。

4.评价保障。建立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教师队伍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让各地、各校教师队伍建设有章可依,通过评价引领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5.监督保障。《意见》指出: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作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政绩考核、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建立教师工作定期督导检查制度,把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并公告督导结果,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注释: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n].中国教育报,2009-11-30.

[2][10]蔡明兰.教师流动:问题与破解——基于安徽省城乡教师流动意愿的调查分析[J].教育研究,2011(2).

[3][6]张源源,邬志辉.美国HtS学校教师发展的措施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5).

[4]刘小强,王德清.美国吸引高质量教师到薄弱学校的新举措[J].外国教育研究,2011(3).

[5]柳絮燕.加拿大教师队伍的培养及启示——以安大略省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7).

[7]沈祖芸.上海试点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n].中国教育报,2012-4-10.

[8]刘小强,王德清.美国吸引高质量教师到薄弱学校的新举措[J].外国教育研究,2011(3).

[9]田汉族.刚性教师交流制的实践困境与法律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11(1).

[11]刘丹.从芬兰的基础教育看起教师教育大学化发展[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4).

[12][14].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eB/oL].http:///ldhd/2011-09/09/content_1943988.htm.

院感意识薄弱的整改措施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档案安全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021-02

档案的安全管理关系着档案工作的发展与建设,关系着各单位历史资源的传承与延续,因此,做好档案的安全管理应从库房选址、防水防火设计、设施配备、规范化管理及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着手。然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档案的安全管理方面较欠缺,表现在档案基础设施薄弱、库房选址不科学、防范设备简陋,抵御不了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因此,高职院校在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规范化管理方面都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档案安全管理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优化了内部建设,可持续性得到了发展,而档案建设也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不断完善,但在实际管理中还存在一定问题。据调查,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员配备等方面都较薄弱。一是大多数高职院校档案库房的使用还是上世纪的建筑,其承重、防火、防盗、防震抗灾方面缺乏整体防御能力,缺乏安全的管理环境;二是库容量的严重不足,据不完全统计,有的院校库房用房只有几十平方米,而各高职院校综合档案室的库存档案涵盖了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等历史资源,承载的是不间断的历史,库容量的不足,制约了档案建设的发展;三是防范自然灾害方面,防范风险能力不足,缺乏先进的防范技术和手段;四是人员的配备不足,有的院校没有配备专职的档案管理员。因此,缺乏良好的安全环境和规范管理制度,是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档案安全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高职院校档案安全管理存在的隐患

档案是各个历史时期的记忆,记录着历史的发展轨迹,在记录过去的同时,为未来提供参考凭证。正因为档案史料的弥足珍贵,我们应加以保护,但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档案安全管理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具体表现在:

(一)安全防范意识不足

档案安全管理的内涵既有人为因素也有物质条件因素,两者相互关联,相得益彰。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综合档案室在库房选址上没有规范的标准,缺乏对自然灾害安全防范体系的论证,在没有考虑是否有防范风险能力的情况下选择库址,无疑是增加了风险因素。例如一些高职院校的库房选址在承重、防火、防盗、抗拒自然灾害等方面缺乏先期的预见和防范意识,虽然采取了一些安全防范措施,但是防范手段和技术较落后。以广西为例,大部分高职院校在防火方面使用的还是传统的干粉灭火器,此类防火设施使用起来极不方便,效果也不是很理想;防盗方面,只是进行日常性的防护,安装铁门、铁窗,未配备必要的监控设施。这些措施对于一般性的防范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相对于不可预知的突发灾害是无法抗拒的。据估算,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近百起火灾中,烧毁的档案约300万卷,这对档案的保存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性,已成为部分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瓶颈,其表现为库房建设、技术防范、制度建设等方面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由于高职院校自身的条件,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成熟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手段,相应的制度不完善,没有建立规范的日常管理守则,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程度不高。按照《档案法》的规定,应配置与本单位档案数量相适应的、适宜保管档案的专门库房,使库房达到防尘、防火、防盗、防潮、防光、防蛀、防腐、防高温的要求,并及时掌握档案实体的保管现状以及加强人员出入库房的管理。而部分高职院校因主客观原因未能遵照档案保管制度的准则,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建立必要的风险预警机制,一旦发生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无法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防范和转移,从而使库房及实体档案受到巨大的破坏。实体档案一旦受到损害,就会造成档案信息不可读,影响档案的安全性。

(三)基本保障较薄弱

档案的管理和建设需要经费投入作支撑,库房建设、技术保护、人员配备都需要相应的经费作基础,才能开展档案的安全保障工作。据了解,广西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档案管理经费投入方面较少,相应的基础设施未能得到改善,客观上制约了档案安全管理质量的提升。由于基本保障较薄弱,有的高职院校档案库房因逐年累积的档案资料使库房的承载能力不堪重负,整理好的档案资料只能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通过仓储式密集排架解决。有的高职院校至今还未配备具有保护作用的防磁柜、室内防盗功能装置及较先进的防灾减灾设施,仅使用普通的防火设备,其防范功能不足以抵御人为因素或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相较于高职院校的全面内涵建设,档案的建设及安全管理处于不平衡的状况。

三、高职院校档案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

档案管理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第一手参考材料直接、原始地记录了过去的经验,为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查考依据。要使档案管理工作规范有序,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在完成必要工作的基础上做好档案的安全管理,使档案资源在安全的环境下发挥其职能作用。如何做好档案的安全管理,营造良好的安全管理环境,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突发事件应急预演

近年来,档案保护工作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由单一因素管理向多元化、综合性并举的模式转变。首先,做好高职院校的档案安全管理,应顺应发展趋势,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在档案管理和安全防护层面上强化意识、创新理念,对涉及安全措施的环节进行统筹安排、综合考虑,实现档案安全管理的良性循环。在现有的档案实体上加以保护,防止虫、光、水、霉的侵蚀,做到无“病”先防,从内部环境上做好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其次,提高外部环境的风险防范能力,档案部门应与保卫部门协调合作,对突发事件和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制定应急预案,采取防范措施,进行应急预演,建立安全管理联动机制,从思想认识和具体行动上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二)进行风险评估,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防护措施

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档案安全管理无论是库房设施还是规范管理都存在不足之处,原因是档案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手段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使档案的管理工作存在安全风险。为降低风险,档案管理部门应采取安全保障措施,制定防护方案,由相关职能部门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对现有库房的承重、屋顶防水、外墙及窗户隔热设计、防水防潮、损毁档案修复、库房的防火设计及防盗功能及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因素进行综合风险评估,提出整改建议,进而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由此,应对不符合要求的库房设施进行整修,加装火灾自动报警设备和感应灭火装置,增加防盗设备,并借鉴化学、物理、机械等多学科领域知识,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将风险降至最小。

(三)给予基本保障支撑,创造安全管理环境

做好档案的安全管理不仅需要人员和物质基础作支撑,更需要经费投入改善安全管理环境。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全面提高内涵建设的情况下,对档案建设的人员配备及经费投入方面却相对薄弱。而档案部门仅有的经费支出除增加必要的档案柜、档案盒等一般性开支外,几乎没有额外的经费投入。由于缺乏经费投入,导致档案基础设施落后,无法与不确定的风险相抗衡;又因人员配备不足,使档案的安全建设程度难以达到预期,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处于进退两难境地。要想改变目前的现状,对档案实行有效管理,提高档案保管质量,高职院校在全面发展的情况下,应考虑档案工作对教学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和价值所在,从而将档案工作的建设和发展纳入整体发展计划,摆上议事日程,在库房设施、技术防护、人员保障方面给予支持,创造良好的档案安全管理环境,使档案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倪易.关于加强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思考[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7)

[2]杨帆.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与思考[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

[3]常燕虹.提高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水平的几个问题[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4]马宗晋等.灾害学导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院感意识薄弱的整改措施篇7

[关键词]追踪方法学;新生儿肺部感染;无创呼吸机通气;护理质量;护理管理

肺部感染是新生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抵抗力低,呼吸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而且新生儿呼吸力量较弱,发生感染后容易导致呼吸窘迫,甚至发生窒息,引起严重后果[1]。因此对于肺部感染较重或呼吸微弱的新生儿,多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以改善患儿的肺部通气功能和肺部的换气功能,改善患儿的肺部功能,避免严重低氧血症的发生[2]。新生儿组织结构及呼吸道防御功能都较为薄弱,在呼吸机支持过程中的护理与成人存在很大的差异,而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儿的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的康复。该院2018年7—12月在肺部感染49例患儿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支持护理管理过程中采用追踪方法学提高护理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新生儿感染无创呼吸机通气护理管理中应用追踪方法学,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无变动,护理单元共有护理人员11名,其中主管护师4名,护师3名,护士4名;护理人员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31.2±4.6)岁;其中本科学历7名,专科学历4名,选择实施前(2018年1—6月)患儿为实施前组,选择实施后(2017年7—12月)患儿为实施后组,患儿入选标准:①足月新生儿;②肺部感染诊断明确且行无创呼吸机通气支持;③新生儿体重>2500g。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器官系统感染;②合并先天性肺部或心血管系统疾病。实施前组患儿54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6例,年龄2~26d,平均(11.4±3.6)d,实施后组患儿49例,患儿年龄4~25d,平均年龄(11.6±3.4)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成立追踪检查小组:科室成立追踪检查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两名主管护师担任组员,要求组员均接受过追踪方法学相关培训,了解相关流程,熟悉相关调查方法。(2)个案追踪:对护理个案进行追踪调查,自入院至出院,对整个护理过程进行追踪分析,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护理文书缺陷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并对患儿家属及责任护士进行访谈,内容包括护士对患儿家属的宣教情況,健康指导相关内容的知晓程度。对主管护士访谈相关的护理措施掌握程度、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手卫生依从情况等。追踪结果:①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②手卫生依从性偏低,手卫生指征掌握不准确。③护理文书记录不及时,部分护理操作缺乏可溯源性。④患儿家属宣教情况尚满意,患者对疾病认知、呼吸机支持的必要性以及患儿呼吸机支持阶段的风险等有充分了解。(3)系统追踪:对因肺部感染的病例进行系统追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是否有新生儿呼吸机支持的标准护理流程;②是否有相关的培训制度及落实措施;③是否有相关的考核措施。追踪结果:①科室有相关的标准护理流程。②有相关的培训制度,但落实情况不满意,培训时间间隔和培训内容缺乏计划性,随机性较大。③存在相关的考核措施,但是措施细节欠缺,不能全面评价护理过程。(4)持续改进针对患儿个案追踪及系统追踪结果,改进护理措施,修订流程及制度。①严格落实护理措施,修改护理记录表达,每次护理记录有签名,交接班对护理内容有核查。②每月进行定期手卫生培训及考核,加强手卫生管理,增强手卫生意识。③定期进行新生儿呼吸机支持的标准护理流程及护理措施培训,提高护理的实际操作和理论水平。④修订护理考核措施,增加条目,确保能够覆盖新生儿肺部感染呼吸机支持护理全过程等护理内容。通过对追踪结果中问题的改进,不断提高护理管理的措施及水平。(5)效果追踪评价:连续进行6个月的追踪方法学改进,对实施后6个月及实施前6个月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追踪护理质量的改进效果。

1.3评价指标

采用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对护士基础护理、整体护理进行评分。并比较患儿住院时间及呼吸机支持时间。

1.4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追踪方法学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变化

追踪方法学实施后基础护理评分,整体护理评分及护理文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追踪方法学实施前后治疗情况

追踪方法学实施后患儿呼吸机支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肺部感染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的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而且呼吸肌力量薄弱,发生肺部感染后,不仅肺泡容易塌陷,而且分泌物不容易排出,易堵塞呼吸道,发生呼吸窘迫及呼吸衰竭的风险极高。在新生儿肺部感染的治疗中,呼吸支持是重要技术手段,呼吸机支持不仅能够改善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而且能够维持肺泡的张力,减少肺泡塌陷的风险。新生儿呼吸机支持过程中,虽然能够改善患儿的乏氧状态,但是仍面临呼吸支持带来的风险,诸如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呼吸机相关感染等,不仅影响患儿的康复,而且也可能造成附加的损伤,甚至影响患儿的顺利康复,也可能成为患儿不良预后的原因。在呼吸支持过程中,对呼吸道进行合理的管理,能够减少呼吸支持对呼吸及循环系统的不利影响,对于提高患儿呼吸支持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呼吸支持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儿的预后。因此在患儿的治疗过程中,提高护理质量对于改善呼吸支持的效果,促进患儿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3-4]。

追踪方法学是针对工作中某一问题进行追踪,发现根源进而提出解决办法,是医院管理评价的重要工具,也是实现质量持续改进的常用方法,在医院管理、医疗流程管理及护理质量改进中被广泛应用。在对肺部感染无创呼吸机通气护理质量的提升过程中采用追踪方法学进行改进,通过个案追踪、系统追踪等方法[5-6],发现新生儿肺部感染呼吸机呼吸支持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如在护理过程中流程的不完善,采用针对性的措施改善护理流程,避免差错时间的发生[7-9]。再如护理过程中存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手卫生意识不够,通过强化手卫生意识训练提高手卫生依从性,能够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感染的发生,加快患儿呼吸功能恢复的进程,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再如在护理文书管理上由于流程不规范导致护理文书漏签字、漏记录等情况有所发生,通过改进护理文书书写流程和责任制提高护理文书的质量。并且针对培训不足等情况,完善培训制度,提高学习频率,提高护理人员在整个新生儿呼吸机支持的过程中的护理能力及对病情的观察能力。实现在制度、流程、技术培训及个人护理能力各个环节上的提高,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治疗效果和患儿的预后[10]。在对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的比较发现,实施追踪方法学后基础护理及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文书质量也较实施前明显改善。而且患儿的呼吸机支持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说明通过追踪方法学不仅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也能够改善患儿的治疗效果。

院感意识薄弱的整改措施篇8

一、主要成绩

一是领导重视,统一思想,加强学习,促进了机关上下积极投入。

院党组把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及“回头看”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充分认识到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既是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需要,更是促进全院各项工作和机关建设的需要,一定要把群众和基层提出的意见和队伍建设中的薄弱问题一一落实好、整改好。院机关办公会对此项工作专门进行了研究部署,成立了专项整改“回头看、回头查”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院长李红兵负总责,院党组成员为分管负责人牵头抓和指导督促,政治处、监察室、办公室、研究室的同志为小组下设的办公室成员具体承办,各庭室主要负责同志为整改落实第一责任人的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在专项整改活动“回头看、回头查”动员大会上,对开展“回头看、回头查”活动进行动员和部署,使全院法官及工作人员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活动的相关要求以及工作安排。强调对集中整改阶段查摆出来的问题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进一步疏理到位;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清理到位,对不完善、不健全、不符合工作实际的制度该修改的修改,该补充的补充,该健全的健全,并按专题进行整改和建章立制,逐步推进制度规范化建设各项工作,努力建立规范司法行为的长效机制。同时坚持把学习贯穿专项整改“回头看、回头查”活动的始终,在先进性教育和专项整改活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专项整改“回头看、回头查”活动的需要,组织全院干警进一步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学习党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重温《》,学习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辱”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理念,学习全国、全省、全市法院院长会议文件、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学习了省委书记张学忠、副书记李崇禧的重要批示和“两汇报”精神,学习了任长霞、宋鱼水、贾建平等同志的先进典型事迹,并组织开展了一次“学习先进典型,争当宋鱼水式的好法官”和“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为主题的大讨论。通过学习,进一步强化了全体干警的政治意识和宗旨观念,提高了广大干警规范司法行为的自觉性,进一步树立“立法为公、司法为民”的执法观,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实现法院“提速升位”的目标上来,上升到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规范司法行为,为顺庆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公正的司法保障上来。

二是制定方案,认真整改,强化自查,不断巩固和扩大整改活动成果。

院专项整改活动“回头看、回头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制定出台了实施整改方案,对本单位的突出问题认真进行梳理汇总,针对存在审判工作中庭审及裁判文书不规范、队伍建设不强、执行工作不力、涉诉工作不到位四个方面突出问题,提出了20项整改措施,针对省市司法系统近年发生的典型违法违纪案例,结合我院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和整改,扎实地开展了“五个一”工作。同时明确要求:一是各庭室要组织干警认真学习我院整改方案,并根据各自职责,按照方案的要求,在分析问题轻重缓急的基础上,一一对应制定各自的整改计划并抓好各项整改措施的贯彻落实。二是各分管院领导和庭室负责人要亲自过问本部门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的情况,对计划不周密的要加强指导,对措施不得力的要加强督促,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指导和纠正,从而确保整改工作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除个别意见院领导和机关有关庭室正在协调解决外,到目前为止已办结落实18项。如针对院党组在调研中发现中层干部队伍凝聚力不足、有些工作中带头作用不够、管理乏力等可能影响全年工作的问题,立即开展了为期三天的中层干部封闭式集中整训活动,要求全体中层干部全面系统地自学《法官法》和有关审判纪律、行为规范以及上级法院的规范文件和本院的规章制度,自查找问题,自学纠偏差。院党组成员还根据分工,利用节假日精心准备了关于如何提高案件质量、做好工作等授课教案运用于中干整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潆溪、芦溪、李家三个农村法庭长期存在的人力不足问题,重新调整了人事安排,根据各庭具体情况,为三个法庭分别充实了1至2名干警,注入了新生力量。其中,在xx法庭主持工作的王立明副庭长迅速将集中整训中的学习经验与法庭实际相结合,重新完善了法庭各项工作制度、纪律,制定、落实了“回头看”整改方案,并身体力行,严格法庭值班制度,解决了农村法庭多年来的“走读”现象。其他中层干部们也纷纷积极行动,听意见、找不足、写心得、见实效,极大地提高了中干队伍的管理水平、凝聚力和骨干带头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全院干警学习热情与工作积极性、责任感。同时,通过对领导班子和成员、中层干部进行专题测评,并针对反馈的意见和查摆的问题召开民主生活会,进行全面清理、明确责任、限期整改、后进诫勉,使院长xxx同志所强调的“抓中间、促两头”,整合中干优势,放大中干力量,突破发展瓶颈,促进部门进步的工作思路落到了实处。

三是深入基层,全面反思,完善制度,不断提高审判工作为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的水平。

先教活动结束后,我院及时建立了三项长效机制,即党员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党员联系基层、机关与贫困村定点扶贫机制。院党委把定点扶贫的凤山乡作为全院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号召全院党员干部把结交“穷朋友”变成了自己的自觉行动。同时,结合创建“和谐xx”中心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了“创和谐社区,为党旗增辉”的主题实践活动,院党员干部已先后三进xxx社区、xx再就业服务中心,开展了治安、法律、党建等工作的宣传、调研、慰问、帮扶等活动。同时,机关党支部还深入非公有企业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帮助其健全制度,开展活动,进一步发挥共产党员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作用。在“回头看”活动中,又以对上述工作全面清理检查落实为契机,针对部分干警“司法为民”理念、工作状态、工作纪律、团结作风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案件质量、效率、效果和规范司法行为、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组织全院干警深入传达、学习有关文件和中层干部整训情况,结合各部门实际,广泛开展了“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大讨论,促进全院干警陶冶情操、更新知识、改进作风,使人人都有所触动,人人都有变化。如刑庭在审理青少年犯罪案时,采取了“寓教于审”的方式,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庭前专访其家庭、学校、社区,了解其犯罪根源,拟定审理帮教预案,达到审判感化的效果,使其认罪服法。执行局专门召开了清理案工作会议,对所有的执行积案及时清理,登记造册,统筹兼顾,包案到人,定人、定时、定效果执结,使案件及时得到执行,有效化解“执行难”。纪检组在接待工作中,坚持做到给来访当事人、群众“一个微笑、一杯开水、一句问候、一片真心”,使接待换了新颜,在认真了解来访群众的案件情况的基础上,一方面对判决、执行等相关法律问题耐心细致进行解释,并详细告之保障其合法权益的诉讼程序和处理方式,有效化解了矛盾;另一方面对群众反映的干警纪律、作风问题及时清查处理,既不放纵任何违法违纪行为,又保护法院独立的审判工作不受不当纠缠、干扰。针对与案件质量、廉政建设、缠讼密切相关的再审案件的具体困难,探索建立了原判承办人与再审审查合议庭的交换意见会议制度,力求实现再审审查多元价值,现已有2件再审审查案件被排除了再审程序,4件通过原承办人与再审合议庭的协作促成了当事人息诉息访,并在审判信息栏上通报了3件违法案件的再审审查情况,增强了干警的工作责任心,促进了我院案件质量的好转。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加强领导,督促检查,在推动专项整改活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

在中级法院发出部署专项整改“回头看、回头查”活动的简报后,我院及时召开党组会、中干会,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并与先进性教育和专项整改的工作衔接,迅速制定方案,成立“回头看”活动领导机构,确定重点。作出“回头看”活动具体安排后,立即召开全院大会进行思想发动和具体部署。院党组高度重视专项整改的成果是否得到巩固和发展,院长和院党组成员把“回头看”工作放在心上,拿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亲自检查、亲自督办,亲自研究推动的措施,主动向当地党委汇报法院机关专项整改“回头看”工作情况。切实转变领导作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一抓到底,加强督促检查工作。强化成效意识,把是否落实整改、整改的程度和力度如何、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活动的主要标准,除全院制订了整改方案并予以认真落实外,要求各部门也针对各自存在的问题,认真制订方案,并着力抓好落实。在各庭室进行自查自纠的同时,院机关还组织专班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各部门执法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抓住了没有,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根源找准了没有,整改的措施制定了没有、落实了没有,限期整改的问题整改了没有,涉法案件反映的问题解决了没有。对问题没有找准、原因分析不透的、整改措施不具体未落实的,要求进行再补课,限期督办整改落实。

(二)突出重点,真查实摆,在找准问题上下功夫。

在专项整改活动的基础上,精心制定查摆方案,紧紧围绕工作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真查实摆,确保取得扎实成效。

一是从提高思想认识上入手,克服“五种不良情绪”。即:坚决克服“担心、厌烦、抵触、急躁、自满情绪”,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查摆工作,敢于揭露问题,敢于承认错误,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承担责任。

二是从专项整改活动的工作重点入手,集中开展“五查五看”。要继续突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和重点问题,进一步查摆和剖析队伍建设与业务工作相关联的突出问题,集中开展“五查五看”,即查执法观念,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强不强,重视人权、重视程序够不够;查执法行为,看执法是否严格、公正、规范、文明、安全;查执法责任与执法力度,看是否全面履行审判、执行职能、是否存在有案不办、执行不力等问题;查执法作风,看特权思想、霸道作风是否纠正,是否存在不文明执法、不文明办案的行为;查执法纪律,看有无受利益驱动办案、越权办案、有令不行、有错不纠,是否认真落实了“收支两条线”的各项规定。

三是从增强查摆效果上入手,在查摆方法上采取“五查短”。一要关门自查“思短”。每个单位、每个部门、每个领导、每个干警都要对照“五查五看”和省院规范化文本,敢于揭短亮丑,进一步查摆问题。法院每个部门、每个领导、每个干警都要写出心得体会和书面自查材料并报政治处。各庭室要写出专题自查报告并报政治部。二要相互检查“评短”。全院在自查的基础上,分党组成员、中层干部、一般干警三个层次,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支部生活会、干警大会等形式,进一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帮助其他部门、个人查摆问题。三要逐案评查“找短”。各部门,尤其专项整改的重点业务部门要对今年以来办理的各类案件进行逐案逐人评查,重点对当事人申诉及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进行检查。

(二)加强教育,做好宣传工作,在与其他工作紧密结合上下功夫。

在此次“回头看”活动中,我院一是强调充分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对干警进行教育,在深入开展向任长霞、宋鱼水等先进人物和执法规范化建设走在前列的先进法院学习的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的同时,注意选择一、两个办案质量不高的案件和身边发生的个别违纪违法的典型案例,从执法思想、执法观念、执法作风、执法行为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广泛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广大干警增强搞好专项整改“回头看”活动、规范执法行为的自觉性。二是注意做好宣传工作,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对法院的专项整改“回头看”活动进行必要的宣传,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院专项整改“回头看”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跟踪、掌握专项整改活动情况,定期编发活动简报,集中宣传我院经过专项整改后的新气象,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其他途径向社会宣传我院开展专项整改活动的成效。三是坚持把专项整改活动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长期性的重点来抓,用专项整改的成效来衡量和检验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强调要妥善处理好抓专项整改活动与抓业务工作的关系,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大胆探索,加快建设步伐,及时巩固和发展专项整改的成果,把规范司法行为作为队伍建设和基层法院院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促进法院队伍的执法形象有新的变化。

三、问题和改进

院感意识薄弱的整改措施篇9

始终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把深化院校改革与全面从严治党结合起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在全市院校党的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院校党的建设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关于抓好全市院校巡视整改、加强院校党的建设、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等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统一思想认识、研究具体措施,进一步推动解决巡视发现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全市院校党的建设。

刚才,X所院校作了发言。总的看,全市院校对巡视整改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也有一些好的做法,但深化整改任务还很重。今天这次会议,就是聚焦党的建设,对深化巡视整改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院校党的建设作出重大决策部署。

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出席全国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深刻阐述。总书记强调: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要努力提高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要全面加强党对院校的领导,使院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做好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院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院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XX省委始终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把深化院校改革与全面从严治党结合起来,XX市委深入研究院校党建工作特点和规律,加强院校领导班子建设,建强党的基层组织,确保高等教育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这些要求,在座的书记、校长要熟记在心。XX书记明确要求,对巡视发现的问题,要深入分析,深挖病根,精准发力,综合施策,集中整治,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下面,我就进一步深化巡视整改、加强全市院校党的建设,讲几点意见。

一、切实增强深化巡视整改、加强全市院校党的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

全市院校要自觉提高政治站位,把院校党的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这次XX省委巡视全市院校发现不少问题,集中表现在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管党治校不力、体制机制不健全等方面。这表明全市院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力度还不够,贯彻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还不到位,党的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巡视整改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党的建设突出问题是整改重点,要深化思想认识,增强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第一,抓好巡视整改、加强党的建设是全市院校职责使命。全市院校虽然数量不多,但分量很重,办学水平较高,学科实力较强,是XX省高教系统的“龙头”学校,在社会上影响很大。这些院校群众看重、社会关注。全市院校发展到今天,须臾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然而,从巡视情况看,全市院校党建工作与中央要求、事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全市院校作为XX省院校的标杆,党建也应该是标杆,整改必须走在前头,当好全省院校“领飞雁”。

第二,抓好巡视整改、加强党的建设是全市院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紧迫任务。巡视情况表明,全市院校全面从严治党不力问题突出。有的院校“两个责任”虚化,管党治党宽松软;有的办学方向有偏差,马克思主义在学科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弱化;有的阵地意识不强,意识形态工作落实不到位;有的作风不实,存在严重违纪违法现象。如果任由这些问题发展蔓延,党对院校的领导权就可能被削弱,在办学方向上就可能走错,在培养人的问题上就可能走偏。全面从严治党,全市院校不能成为盲区,要始终绷紧全面从严治党这根弦,以巡视整改促党建落实,确保成为坚持党的领导、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第三,抓好巡视整改、加强党的建设,是全市院校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保证。建设全国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的“国家行动”,抓好党的建设既是题中之义,也是有力支撑和独特优势。全市院校要坚持把党建工作与“双一流”建设有机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学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师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切实解决学习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够自觉的问题

这次巡视发现,院校普遍存在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力,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到位的问题。有的对中央部署要求不以为然,对中央重要会议精神传达学习不够及时,还有的贯彻中央精神浮在表面,满足口头上说说,较少见诸行动。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政治意识不够强、政治站位不够高、政治责任落实不够到位。这是巡视发现诸多问题的重要思想根源,必须作为整改重点加以解决。

(一)坚决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增强“四个意识”的具体体现。强调,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最终要落脚在看齐上,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必须一把尺子量到底,院校也不例外。

党章明确规定,基层党组织第一项基本任务,是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决议。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规定,院校党委的职责,第一条就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院校党委是基层党组织,贯彻中央要求是首要职责任务。院校书记、校长,一定要强化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善于从讲政治的高度来思考谋划学校各项工作,善于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来推动学校改革发展。

目前在院校,有的同志可能存在这样一些思想,认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精神,显得有点虚、有点空、有点大,所以贯彻落实自觉性不够高,市委的一些重要会议,院校书记、校长参加了,但有的听完会就完了。比如,宣传部召开的意识形态工作、教育工委召开的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等重要会议,有很多新精神、新任务、新要求,如何结合院校实际,针对院校当前工作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加以贯彻落实,怎么按照要求改进学校工作,都需要很好地进行研究。

(二)坚决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要落细落小、务求实效。

指出,“四个意识”不是空洞的口号,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表态上,要切实落实到行动上,最终要看抓工作的实效。巡视发现,工作抓而不实的问题在全市院校是普遍存在的,一些老大难问题长期原地打转转。有的面对问题习惯抱怨社会大环境,只讲客观,不把

自己摆进去,甚至把责任推给上级组织,做“点评家”。书记、校长不能光“动嘴”不“动手”,光“出声”不“出面”。抓好院校各项工作,关键是在座的书记、校长要亲力亲为、以上率下、真抓实干,这是一条基本经验。要结合学校改革发展实际,找准要改进提高完

善的方面,在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提出精准有效的办法措施,使上级精神能够在院校各项工作中得到具体体现和落实。

三、切实解决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一)充分发挥院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院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首先是政治领导,还包括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等方方面面。具体来讲,主要是落实好提出的“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12字要求。把方向,就是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院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持办学立校的正确政治方向。管大局,就是要坚持在大局下行动,谋全局、议大事、抓重点,统筹推进院校改革发展稳定、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努力建设高水平大学。作决策,就是要科学决策、

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由党委集体研究决定重要干部任免、人才使用、阵地建设,重大发展规划、项目安排、资金使用、评价评奖等。保落实,就是要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等各项任务,抓思路、抓调研、抓推进、抓落实,善于从基层和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注重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对重要事项、重要工作,主要负责同志一定要身体力行、亲力亲为,及时统一思想、化解矛盾,跟踪督办、负责到底。总之,党委要切实履行全面领导的责任,既要抓好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工作和党的建设,又要注重提升班子专业化水平,确保有效担负起全面领导学校工作的重任。

(二)健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院校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具体体现。要切实解决党政议事决策边界不清、相互扯皮的问题,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要健全完善党委常委会、全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等议事决策规则,哪些议题要上会、上哪个会,要研究细,要有明确界定,这样执行起来才会比较顺畅。同时,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经班子成员充分酝酿,无重大分歧后提交会议决定。要落实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情况报告制度,结合民主生活会、述职评议、年度考核等工作,检查和督促落实情况。

(三)正确处理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关系。党委领导是集体领导,不是书记个人领导;校长负责是对党委集体领导负责,不是校长个人说了算。处理好二者关系,关键在书记和校长,两人都要带头做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维护者和实践者。一要提高履职能力。

作为书记,要注重增强全面领导能力,首先要提高政治能力和水平,同时,要熟悉人才培养工作、知识分子工作、教学科研管理等业务,把握办学治校的工作规律和特点,提高作为党组织负责人驾驭和领导学校的能力水平。作为校长,既要不断提高抓好学校业务和管理工作的能力水平,也要注意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工作中。二要维护集体领导。当好书记的关键是要有民主作风,善于集中大家的意见,注重依靠班子每个成员开展工作,集体有威信,书记才有威信。

校长和其他班子成员也要自觉在党委集体领导下开展工作,自觉执行党委集体决定,谁也不能凌驾于党委集体领导之上。三要增进班子团结。书记、校长要有以事业为重、大局为重的格局,要有争创一流的使命感,相互尊重、荣辱与共。不要搞小圈子、拉山头,让人背后议论谁是书记的人、谁是校长的人。书记要注意支持校长,既敢于负责又不抢角色。校长要注意尊重书记,能够商量着办事情。书记、校长要经常沟通,在沟通中解决问题、增进感情、促进工作。

四、切实解决院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够严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建设要真正严起来。巡视反映出一些院校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思想要求不严,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总开关”拧得还不紧,迫切需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加油补钙、强魂固本。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全市院校领导干部要学得更深、理解得更透。在抓好思想理论学习的同时,要注重抓好作风建设。巡视发现,一些院校管理松松垮垮,作风是抓出来的,更是带出来的。院校领导干部要带头改进作风,带头廉洁自律,怀德自重,以上率下,推动形成党风正、校风清、学风好的校园生态。

(二)选人用人要真正严起来。巡视发现,一些全市院校选人用人上不守规矩,不按程序办事,随意性大的问题比较突出。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自觉贯彻党管干部原则,按照“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的要求,下大气力选好干部、配强班子。“更加科学”,就是要坚持选人用人标准条件、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更加严密”,就是要严格按政策、制度、原则和程序办事,不断规范选人用人工作。院校选人用人应当符合学校实际和人才成长规律,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遵守规矩和程序。巡视发现,有的院校未履行民主推荐程序就直接确定领导干部人选考察对象,有的以电话征求意见代替党委常委会集体研究,任完职才核查个人有关事项,这些都背离了选任程序要求,埋下了“带病提拔”的隐患。今后选任干部必须严格按程序进行,从动议提名、推荐考察、廉政审查到研究决定,每个环节都要执行到位,坚决防止走过场。

“更加有效”,就是要提高选人用人的把关质量。巡视发现,一些院校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把关不严,有的明知“带病”还坚持提拔;有的降格以求,导致个别师德师风败坏的人进入了教师干部队伍。这就是在用人导向上出了问题。要严把人选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认真会诊辨析,考准考实德才表现,对政治立场、廉洁自律、师德师风和学术诚信等有“硬伤”的人选坚决“一票否决”。

(三)日常管理监督要真正严起来。院校知识分子云集,是斯文之地,是培养人的阵地,理应居于道德高点,也就是说,社会上对院校的道德要求比其他社会组织要更高。一些在社会上司空见惯的不良现象,发生在院校就是不可容忍的。这是由院校这个组织的特殊性、所担负责任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这轮巡视中,不少全市院校的班子成员有问题反映,还有一些教职员工在科研管理、生活作风方面也有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从严管理、从严治校,堵塞各方面漏洞,坚决刹住不正之风。一要坚持依法依规治校。巡视发现,院校普遍存在有规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制度规定成了“稻草人”,甚至个别人完全无视法律法规,肆意突破底线红线。要加强教

育引导,使教职员工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和规矩意识,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习惯。二要抓在经常、严在日常。要加强对重点岗位的监督,结合巡视、审计、信访等方面反映,紧盯招生、用人、基建等易发问题领域,切实防范廉洁风险。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提醒教育,防止小病拖成大病。要严格执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院校党委研究决定重大事项、遇有突发性重大问题以及校领导班子成员有关重要情况,要及时向上级党组织请示报告。三要直面问题、动真碰硬。

巡视发现,一些院校对违纪问题遮遮掩掩,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有的甚至丧失原则、遮丑护短。巡视整改就要较真碰硬,对办学方向有偏差、意识形态工作出问题、选人用人失察问题的学校、部门和单位及其相关领导干部,都要严肃处理、及时通报,起到震慑警示作用。

五、切实解决院校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

(一)着力解决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不强的问题。巡视情况表明,院系一级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相当突出,一些院系党组织形同虚设,政治功能不够强,政治责任缺失,必须认真加以解决。一是增强院系党组织政治功能,在重大办学问题上把好政治关。

要把好教师交流引进、培养使用关口,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完善教师评聘考核体系,不能单从学术、专业上考量,敢于行使思想政治、师德师风“一票否决权”。要把好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关口,加强监督检查和违规处理,有条件的要积极设置党的建设二级学科。

院系党委要及时了解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把好重大学术活动关口,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发表有要求,对于发表错误言论等违反纪律的,要及时批评教育。落实“一会一报”“一事一报”制度,加强对院系学术组织的指导,管好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确保院系工作不出现方向偏离、重大偏差。二是选优配强院系党组织书记,增强院系领导班子整体功能。选配院系党组织书记,既要强调思想政治素质,又要注重学术造诣,突出政治强、业务好、个人品行优、在师生中有威望的要求。

同时,要注意培养培训,不断提高党组织书记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三是完善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健全院系集体领导、党政分工负责、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巡视发现,一些院校院系党政职责不清,工作都管都不管,党组织“参与决策”成了“陪衬决策”。院校党委要加强对院系党委的指导,不断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工作规则,进一步明确议事范围、规范决策程序。涉及办学方向、教职工切身利益、教师引进和职称评聘等重大事项,可探索党组织先研究再提交党政联席会议决定。

(二)以教师党支部为重点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从总体看,学生支部的工作情况可能好于教师支部。要加大指导力度,推进规范化建设,特别要注意集中精力研究解决好部分教师支部难以发挥作用的问题,使支部真正强起来。一是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注意从青年党员学术骨干中发现好苗子,力争3年内使教师党支部书记普遍成为“双带头人”。这些年一些院校探索了许多有效做法,全市院校要大力推广。二是严肃认真开展支部组织生活。要全面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以院系为单位,

结合师生实际,每月相对固定时间开展组织生活,推进“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真正达到教育人、引导人、感染人、塑造人的效果。三是对薄弱党支部加强整改。要建立经常性的整改制度,每年排查出一定数量的薄弱支部,有计划地进行整改。学校党委既要提要求,更要教方法,指导帮助院系党组织做好薄弱支部整改工作。年底前,全市院校要完成本轮摸底排查整改。

(三)着力解决院校青年教师入党积极性不高问题。从巡视情况看,院校青年教师入党积极性普遍不高,有的院校院系长期不发展教师党员。要把这个问题好好抓一抓。院校党组织要克服“坐等上门”思想,主动深入青年教师,有深度有温度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党委书记要亲自抓,分管副书记要靠上抓,校院两级领导班子成员、每人都要至少联系1名优秀青年教师,重点培养引导。

(四)着力解决基层党建工作力量不足、能力不强问题。院校基层党建效应递减,党务力量薄弱是一个重要原因。要抓住巡视整改这个契机,把党务力量配备作为基础性工作,从根本上加以解决。每个院系都要配备1名专职副书记,至少配备1至2名专职组织员。现在,院校基层党支部书记很多是由教师担任,没有受到过系统的党的工作训练,对如何做支部工作、怎样当好支部书记,还不太熟悉,要开展支部书记全员轮训。院校每年都要把党支部书记轮训一遍。要探索建立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办法和保障激励机制,让他们干事有动力、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

六、切实解决从严管党治校责任不落地的问题

巡视发现的问题,不能不了了之,要有交代,坚决把整改责任压下去。全市院校要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加力推进整改,把管党治校、加强党建的责任和措施落到底,院校党委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对整改工作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校长也不能当旁观者,要把抓整改强党建贯穿教学科研管理各方面,与书记一道,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手的山芋。班子其他成员要履行

“一岗双责”,抓好分管范围和联系院系的党建问题整改。打铁还需自身硬,正人必先正己。巡视发现,一些院校领导干部存在以权谋私、利益输送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书记、校长必须带头严起,班子成员自身也要有从严的要求。只有自身标准高、要求严,才能直面问题,否则就会底气不足、难以服众。

院感意识薄弱的整改措施篇10

独立学院双语教学因材施教教师激励机制办学特色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与发展,双语教学在各大本科院校逐渐得到推广。作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教育部曾先后在2001年和2007年两次正式文件,提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以“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随后,又出台一系列严格的双语教学评估措施,并拨发了相当数额的经费支持,来推动双语教学和课程建设的发展。由此可见,国家对双语教学十分重视和支持。在我国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各种社会用人单位都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并掌握外语和相关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双语教学是高校培养创新型国际化人才,满足社会需求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现实的意义。

在教育部2010年的《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评审指标体系》中,双语教学被定义为“将母语外的另一种外国语言直接应用于非语言类课程教学,并使外语与学科知识同步获取的一种教学模式。”双语教学是让学生用外语系统地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强调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思维,构建科学的专业知识体系。目前,各大本科院校在双语教学中,主要使用的外语语种是英语。

独立学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解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创新教育途径的独立学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性人才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许为民和张国昌曾指出:“作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己任的独立学院,只要紧紧抓住社会需求培养适用人才,其前景必定广阔”。独立学院开展双语教学,符合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也是参与教育国际化,体现办学特色,培养国际化、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然而,从独立学院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存在教学资源有限、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双语教师缺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双语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独立学院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学难度大

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属于第三批录取本科生,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英语水平等方面,与第一批和第二批录取本科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大多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或者是学习方法不恰当,对双语课产生恐惧心理,有的甚至想放弃双语课程的学习。其次,独立学院属于民办高校,出于办学成本的考虑,在班级人数设置上,趋向于大班教学。要上好双语课,实在不易。如果进度快了,基础弱的学生听不懂或跟不上,出现学习障碍。如果进度慢了,基础好的学生会觉得浪费时间,挫伤学习积极性。由此一来,大班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

(二)双语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缺乏高素质双语教师

独立学院的发展建设历时不长,教学经验积累不足,非常缺乏既能熟练运用外语,又有扎实专业知识,且有经验的双语教师。大多数独立学院的教师缺乏正规的双语教学培训,对双语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在实际教学中创新不足,影响了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的教师虽然能上双语课,但还是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只注重自己教的过程,而忽略学生学的过程。结果是学生忙于应付课堂讲授内容,对教师的课堂讲解产生依赖,发挥不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的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另外,由于缺乏相应的双语教学配套鼓励措施和有效管理,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对双语教学的实践和探索积极性不高,高素质的双语教师极度缺乏。

(三)现有教材存在不足,教材建设欠缺

独立学院使用的双语教材主要是英文原版引进教材。虽然原版教材有信息量大、图表数据丰富、语言生动、逻辑性强等优点,但是由于篇幅过长、阅读难度大,而且很多内容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学生感到与其外语接受能力和思维方式不匹配,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有困难。其次,由于原版教材的很多内容涉及西方文化背景,与中文相对应的专业书籍有很大差距。中文教材一般比较偏向理论基础学习,内容相对呆板,无法和原版教材配套指导学习。目前,双语教师非常需要知识体系完整、思维新颖、涵盖符合国情的内容且强调应用能力培养的优秀双语教材。可是,独立学院的专职教师大多经验不足,教学任务繁重,无暇顾及教材的开发。因此,双语教材建设工作存在盲区。这也是制约独立学院双语教学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改善和提高双语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一)注重教学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基础。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合理选择适合开展双语教学的学科和专业。并不是所有的学科和专业都适合双语教学。教育部曾在2001年的第4号文件中提出可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和法律等四大类的专业中开展双语教学。根据独立学院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国外先进文化和理念的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专业,如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工商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等适宜开展双语教学。

其次,要明确双语教学目标的多重性。通过双语教学,学生不但要掌握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方法,了解西方思维模式,注重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且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个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强调“教”与“学”相结合的重要性,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要合理安排课堂内容和结构,而且要积极尝试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创设情景问题,提高课堂吸引力,增强学生注意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提高英语表达的机会。良好的互动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分析和思辨的能力;另一方面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程度,并根据实际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二)了解学生能力和需求,强调因材施教

了解学生需求,把握学生能力和特点,因材施教是搞好双语教学的另一个关键。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因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适度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从双语教学中受益,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自我强化、继续努力的氛围。具体方法有分班分层次开展双语教学。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首先应该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让其逐渐接受双语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加大中文讲解的比例,特别是一些关键术语和基本原理,适当辅以英文解释。教师要注意英语语言表达技巧,尽量使用简单句或短句表达,便于学生听懂,增强学生自信心。同时,引导学生克服语言壁垒,帮助学生养成主动阅读英文教材和资料,主动用英语交流、学习的能力。对于英语基础好而且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学目标可以定得更高一些。授课时,加大用英语讲解的比例,增加与学生互动交流的频率,多鼓励学生用英语发言和讨论,并且让学生搜索、阅读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专业资料,养成用英语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值得注意的是,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管理应该是动态的。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程度,允许学生在不同层次和班级间进行适当比例的流动和调整。

(三)加强师资培训和人才引进,完善激励机制

第一,建立双语教学师资培养和人才引进机制。双语教学师资培养和人才引进机制的缺乏阻碍了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独立学院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做好双语教学师资的培养和引进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措施:

(1)通过建立双语教师进修培训专项基金,在现有教师队伍中挑选出能安心工作、外语基础好的专业教师进行培养。可实施的途径有:学校积极争取教委扶持项目中的各种机会选派部分优秀教师到国外或国内双语教学水平高的大学学习或培训,以丰富其用英语进行专业教学的经验;设法邀请国内外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对现有教师进行指导,带动双语教学师资水平的提高。(2)直接引进有海外学习和教学经验的教师。这一类教师既有良好的英语运用能力,又对中西方文化习俗和思维差异较了解,能在双语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二,建立和完善双语教学激励机制。双语教学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要求非常高,不但要有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因此,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需要付出比一般教师更多的努力和劳动。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如在教学工作量计算、课时补贴、教学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可以提高双语教师的积极性。此外,扶持和鼓励教师申报有关双语教学的科研项目,并对优秀的双语教师进行奖励,也可以激发教师对双语教学的热情和主动性,使其自发地对双语教学活动产生关注,对双语教学进行钻研,最终促进双语教学整体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四)重视教材建设工作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教师传递知识的载体。使用不当的教材,会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独立学院应该重视教材建设。教材建设应该包括两方面:第一,教材的选用以及教学内容和范围的确定。为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挑选优秀的原版教材很重要。优秀原版教材的优势在于强调理论和现实的结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让学生学到地道的语言表达方式。但是,原版教材也存在不足。除在结构、编写方式等方面与中文教材有很大差异外,很多内容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在选定优秀教材的基础上,双语教师还需要确定合理的教学范围和内容,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二,鼓励教师开发符合国情和国内教学的教材作为原版教材的补充材料,以弥补原版教材的不足。独立学院的教师编写教材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学校应尽力为教师创造条件,对教师开展教材建设予以支持和鼓励。

总之,独立学院要提高双语教学水平,应借助其办学机制灵活的优势,大胆创新,克服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师资配备不足、教学资源不充分等困难,注重合理、科学、符合独立学院自身定位的教学设计,建立促进双语教学的激励机制,以便取得良好的双语教学效果,彰显自己的办学特色,提高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1.

[2]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