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镇意识形态总结十篇乡镇意识形态总结十篇

乡镇意识形态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3:16

乡镇意识形态总结篇1

意识形态工作对于我们党来说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系着党的荣辱兴衰、生死存亡。今年以来,鸿茅镇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按照县委意识形态责任制网格化管理要求和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组织领导、队伍建设和宣传教育深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为全镇的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现将全年意识形态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 

镇党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工作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纳入领导班子、机关干部目标管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意识建设紧密结合,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建设、一同考核,出现问题严格问责追责。同时,进一步明确了镇党委书记为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镇党委书记带头承担好党委领导班子的主体责任,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管阵地管导向强队伍,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切实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置。同时也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其他领导班子领导对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分工,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切实将意识形态工作落到实处。同时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努力打造一支思想理论好、综合素质高、具有丰富意识形态工作经验的干部队伍。 

二、创新学习方式,提高思想认识

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镇党委学习的重要内容,及时传达学习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今年以来,镇党委把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镇党委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讨论学、专题辅导学等多种形式学习了党的十九精神和《治国理政》第二卷。深入开展“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担当作为谋发展,尽责实干促跨越”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这项工作在3月底结束,接受了市委组织部王部长一行的检查。通过学习使党的精神和《治国理政》入脑入心、落地生根;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提高思想认识,在全镇凝聚团结向上的思想力量,筑牢思想“大阵地”,种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时代最强音。

三是宣传文化旅游,丰富群众生活。

镇党委、政府以强烈的文化自信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以文化的繁荣兴盛凝聚砥砺前行的强大力量。通过精心准备,2018年元旦来临之际,镇党委、政府举办《振兴乡村、文化先行——宣传、歌唱新时代》文艺汇演,各社区、村委会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演的积极性,大力挖掘本村、社区、本单位的优秀演艺人才和创作人才,把在宣传精神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进行创作、编排后搬上舞台,为全镇广大群众送上一份丰盛的文艺大餐。大力宣传文化旅游,今年四月初,制作了精美的《四季如歌—话白艮》宣传画册,展现了白艮村春、夏、秋、冬色彩斑澜、四季如歌的美丽画卷,为开发白艮村发展旅游业提供良好的宣传素材。同时对镇文化站进行了加强充实合并,成立了文化旅游办公室,选配懂艺术、懂文化的干部进入文化旅游办公室。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在全镇13个村委会和敬老院组织乌兰牧骑下乡演出20多场,进一步丰富了广大群众文化生活。

四、规范网格化管理,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落实。

乡镇意识形态总结篇2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格局。

一是专题研究,狠抓落实。今年2月份和8月份,我乡召开两次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的全体班子会,分析全乡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动态动向,党委书记对做好全乡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重要意见。同时,遇到重要工作随时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对全乡意识形态工作进行研究部署。

二是全面部署,领导带头。按照县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相关要求,港边乡结合工作实际,以乡党政班子为龙头,以加强乡村两级级党组织班子建设为主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全面开展。到目前,乡党政班子组织集体学习6次,出席率95%以上。严格制度,每次学习都提前下发通知,把学习内容、方法、个人自学准备的内容通知班子成员,使参加学习的同志有充足的时间安排好其他工作,避免工学矛盾。乡党委书记和班子成员带头领学、带头发言、带头运用,以自己的示范行为发挥带学促学作用。

三是丰富载体,强化学习。为确保理论学习扎实有效,充分利用民主生活会、“党员活动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扶贫工作日和业余时间,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多层次补充知识结构。全乡乡、村两级干部全部下载“学习强国”、“幸福新横峰”学习平台,充分利用移动网络app加强自身学习。同时,班子成员对分管办公室及挂点联系村党员干部就自己最熟悉的知识、最拿手的内容及工作中的一些思考和经验进行授课。各党支部落实党支部书记带头上党课制度,全年共开展党课36次。通过开展主题教育、专题研讨、“乡村夜话”“书记讲党课”“村村响”广播等形式,组织党员群众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惠民政策等,以简洁通俗的话语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宣传教育效果,推进理论工作走进民众。

四、完善制度,强化督导。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监督检查,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和综合考核。将意识形态工作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工作紧密结合,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

二、提升港边对外知名度,对外宣传呈现新气象

港边乡将对外新闻宣传工作作为提升乡村整体形象、扩大对外影响力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主动与县媒体沟通,采录选送新闻稿件,对外宣传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加强宣传组织策划,强化通讯员队伍建设。年初我乡成立了宣传报道组,由分管宣传工作领导任组长,确定8名整治理论素养较高的年轻同志担任通讯员,及时上报工作信息简报、开展新闻宣传、进行舆情监管。为加大新闻宣传力度,落实责任,乡主要领导多次召开通讯员座谈会,实行目标管理,细化量化责任,层层分解,给通讯员压担子、定任务,从而在全乡上下形成领导重视、宣传口主动抓、各办各村参与的齐抓共管的宣传格局。

二是搭建对外宣传平台,拓展对外宣传阵地。善用媒体,全力推进我乡宣传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今年,我乡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宣传速度快,信息量大的优势,加强在基层农村推广使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力度,加强“百万微信朋友圈”建设管理力度,利用“两微一端”充分宣传党的精神,积极转发国家主流媒体、省委省政府、市委县委领导对精神的解读,让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乡微信平台策划了脱贫攻坚、文明新风等主题宣传,形成了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相呼应的宣传良好态势。今年以来,“幸福新横峰”微信公众号刊发港边稿件24篇,横峰广播电视台宣传我乡新闻12则。江西5套农业频道《稻花香里》栏目整集宣传港边红薯;新闻联播播发的《方志敏:为了“可爱的中国”,奋斗!》新闻重点宣传了我乡扶贫典型徐承海。

三是尊重事实,及时有效作好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我乡积极维护本辖区范围内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确保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积极做好突发事件舆情处置,做好媒体沟通协调处置,给媒体留下主动合作、热情服务的良好印象,为避免炒作、有效化解舆情危机打好基础。如今年3月善塘村西兰花滞销事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广泛宣传,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今年6月初,一则造谣称“灵西村民泼粪乡村干部”的小视频被大量转发,我乡及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辟谣,得到广大网友的理解与支持。我乡加强了对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工作的引导、协调、应对处置,确保了宣传部门在重大舆情面前不缺位,关键时刻不失语。

三、加强队伍建设,激发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动力

今年以来,我乡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开展好“文明新风进万家”活动,加大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力度,注重活动载体创新,不断拓展活动开展范围,充分利用各村宗祠、村委会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采用广场舞、文艺汇演等贴近人民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扎实开展好推动移风易俗“个十百千”活动,在全乡营造了浓厚的脱贫攻坚和移风易俗氛围。

“个”即突出一个主题: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这一主题,切实做到以多种形式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传,有效提升人民群众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满意度,营造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

“十”即开展十佳评选:以在树立社会正气、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发展中起到英模表率作用的全乡村民为主要评选对象,各村推出“最美系列”十个方面若干名公道正派、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通过典型引路,充分发挥先进模范的带头作用,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工作,为构建“勤德之乡、善美港边”做出新的贡献。

“百”即举办百场宣讲:组织召集党员、乡贤、贫困户等人员,以座谈会或谈心形式,听他们谈变化、谈获得、谈付出、谈感恩,让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村、到户、到人,推动政策入脑入心、落细落实,让贫困群众享受更多政策红利。

“千”即开展千户访谈:开展“时时不忘党恩情、党员干部户户行”入户连心“千户访谈”活动,组织了全乡200余名帮扶干部挨家挨户走访群众,用脚步量民情、用真情问民需、用行动解民忧,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一是配齐配强宣传文化队伍。我乡明确配有一名宣传委员、乡镇综合文化站有专职人员负责。我乡共5个行政村,每村配备了一名村宣传文化员,负责本村宣传文化工作。今年对宣传文化员进行了意识形态培训,努力打造一支思想理论好、综合素质高、具有丰富意识形态工作经验的队伍。

二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今年以来,乡村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一是组织开展港边乡第二届广场舞比赛;二是5个行政村均举办了文艺汇演,并评选表彰“好”“最美”系列先进人物;三是各村开展了“六·一”文艺汇演;四是开展了产业基地现场认领活动;五是开展“树新风、爱卫生”“小手拉大手”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并在集镇开展“卫生清洁户”评比活动;六是开展了义诊、义剪活动。

三是推进移风易俗行动,坚持开展“九个一工程”。今年以来,我乡大力做好团结引导信教群众工作,贯彻落实“九个一工程”开展,我乡现有2个备案基督教固定处所,有140余人信教人员,未发生负面意识形态事件。我乡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传,组织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教育,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推进移风易俗行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营造良好的乡风民俗。

四是各村文化活动多样化,形成自身特色。各村自发组织文艺队伍,自发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群众自发在晚饭后到广场跳舞,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今年4月,余塘村凭借县老干局挂点的优势,成立了老年体协分会、村级老年学校,来自县老年大学的专业舞蹈老师多次到村组织群众利用空闲时间学习舞蹈。善塘村联合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义诊团开展“义诊”活动,取得良好效果。把扎实开展支部生活日作为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途径,积极创新活动形式、拓展活动日内涵、丰富活动内容,使每位党员成为本村的政策“宣传员”,不断激发全乡广大干群干事创业的激情。

五是文化活动室成为群众文化生活新阵地。今年来,港边乡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底蕴,充分整合文化资源,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推动文化繁荣与发展,促进全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再上新台阶。港边乡各村均已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齐多功能文化活动室、文体广场、健身器材、音响设备及应急广播系统,港边村和余塘村建有戏台。现有民间文艺表演队7支,业余表演者近百人。文化活动室的建成使用,实现了政策宣传入眼入脑入心,传递了价值的正能量,提升了发展的精气神。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乡意识形态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法、形式、途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意识形态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战斗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内对外宣传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

2019年我们要努力做好:

一、在理论武装上更“接地气”。持续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和宣传阐释。继续开展“千户访谈”“乡村夜话”、文艺下基层活动,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加强以乡党政班子为龙头的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推进学习体系制度化、规范化,发挥“头雁效应”。利用港边微讯微信公众号推送各类理论微视频,实现宣讲活动全网推送、全网跟进。

乡镇意识形态总结篇3

一、立足理论根本,增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今年我们专题研究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三次,研究社会舆情5次,同时我们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系列讲话精神的这条主线,创新学习方式,切实加强理论学习和理论宣传,全面推进了理论武装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1.分工明确,成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小组。为充分发挥理论中心组的龙头作用,明确责任,确定理论中心组作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小组,镇党委书记为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宣传委员为意识形态工作直接负责人,协助抓好统筹协调指导工作,其他中心组班子领导成员根据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落实好分管科室的意识形态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

2.抓好理论中心组学习,加强意识形态理论建设。我们根据上级要求,今年上半年确定了市委十三届七次会议精神、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三严三实”专题党课、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体会议报告、节假日期间反腐倡廉防止不正之风的条例、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及研究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等学习专题,通过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理论学习和专题发言相结合的学习形式,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为广大党员干部掀起理论学习起到带头示范作用。要求理论中心组成员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学习落实,将意识形态纳入到党建述职报告和班子成员民生生活会及述职报告当中。

3.开设“干部讲坛”,加强意识形态交流。今年年初,我镇以“干部讲坛”为新载体,为全体机关干部搭建起业务资源共享平台,利用每月的机关干部学习会,组织机关、社区干部轮流上台讲课,推动干部“以讲促学、以学促干”,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工作氛围,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7月份,组织进行了全镇干部应知应会知识闭卷测试,不定期在社区抽查问答,以考促学,坚持抓干部学习不松懈。

4.常抓党员教育工作,推进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工作。搭建多种党员学习交流平台,加强新闻媒体、学校、演艺场所、讲座论坛、专题学习会等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管理,进一步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全面覆盖。6月11日组织镇中层正职以上干部到市法纪警示教育基地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结合每月党日活动,邀请市委讲师团、市民讲师团等成员进社区进村居进行专题授课,利用基层党校、远程教育网络等多种形式,丰富党员教育的学习内容,更新了广大党员的知识结构,增进农村党员教育工作。

二、围绕中心工作,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舆论宣传。

意识形态工作的舆论宣传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始终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点,为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工作重点,联系当前实际工作,包括助力“五市六城”建设、治水治污、“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两美”建设等开展各项宣传思想工作,主要措施有:

1.着力营造良好氛围,加强意识形态社会宣传。利用龙门架、橱窗、宣传车、文化礼堂等宣传阵地积极开展自我教育和宣传造势;公益广告宣传,充分利用现有户外广告资源,在重要道路、广场、公共场所、主要河流两旁等设置一批公益广告牌,将五水共治、消防整治、平安建设等持久战的宣传深入人心;利用电子显示屏、窗口单位、楼宇电视、报刊亭等阵地进行宣传,突出宣传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春节期间,在城镇主干道设置了绿化带亮化工程,提升了集镇整体形象,营造了温馨节日气氛。实施部门联动宣传,利用宣传阵地,组建志愿队伍,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6月9日,质检、环保、住建、国土、公安等多个部门与我镇联合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

2.加强主流媒体联络,加大意识形态外宣力度。今年4月,正式设立了乐清电视台北白象记者站,打造了首档由电视台和镇街联袂制作的电视栏目,在每周二晚上在乐清电视台新闻频道首播;同时提供新闻稿件和图片资料刊发在乐清日报时政版面上,同比稿件增多,大稿、重头稿突出,有力地宣传推介。

3.拓宽网络宣传渠道,推进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在原有的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农民信箱等载体的基础上,2014年底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将网络媒体纳入到意识形态阵地中来。在网络平台上及时新闻动态,提供民生服务,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的阵地建设管理。

4.加强网络管理,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加强对思想理论动态、社会舆情、网上舆情和宣传工作动态的收集和分析研判,密切关注网络意识形态导向,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出对策,截止11月初,共收到网络问效及舆情件53件,及时呈报镇主要领导,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妥善处理。

5.加强新闻舆论管理,做好意识形态舆论引导。注重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和沟通,设立媒体接待室,为新闻记者采访提供便利和条件,对于批评报道,采取约请记者、召开新闻通气会等方式及时处置,防止不良影响扩大蔓延,做好意识形态的舆论引导,有力维护北白象的对外形象。

6、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推进意识形态工作。根据xx镇宣传工作的实际工作要求,大胆探索,创新方法,官方微博、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都设立了专人专职管理,网络舆情监测、问效处理也有专职工作人员,做到及时发现、及早处理。在各社区、科室设立宣传员,做到信息动态上报有效率,全面推进意识形态和宣传舆论工作推进。

三、注重工作实效,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意识形态教育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开展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3.打造红色文化阵地。

乡镇意识形态总结篇4

1.1旧的思想和习惯制约了乡镇林业生态产业的发展

由于宁蒗社会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大部分林农仍保留旧的心态和悠闲松散的习惯,传统林业的生产规模小。受旧观念的束缚,宁蒗乡镇林业生态产业建设起步晚、发展慢、规模小。

1.2建设者整体素质低,科技水平落后

(1)林业生态产业建设者大都属“种田型”,艰苦守业,文化水平低,缺乏现代科技、管理、市场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虽然他们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对林业生态产业建设比较熟悉,但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2)大部分乡镇林产企业的设备老化,工艺落后,人才技术缺乏,管理粗放,劳动生产力水平低,据调查,全县1056名乡镇林产企业职工中,大专占2.05%,高中占11.34%,初中以下的占86.61%,具有初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15.8%。全县绝大部分林产企业是微型企业;全县林产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133万元,每个企业仅有61.7万元,从比例看,企业数量不少,但都是规模小、竞争力弱、后劲不足的,缺乏抗风险的能力。全县乡镇林产企业大多粗加工,大路货多,高科技产品少,而且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管理不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更弱。

1.3资金短缺,投入不足

宁蒗乡镇林业生态产业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自筹和银行贷款。由于“贷款难”和“怕贷款”的矛盾,使林产业建设资金短缺。另一方面由于林产业效益不佳,更使企业投入不足,资金短缺。宁蒗虽然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但因缺资金而无力兴办林产业,只好靠卖森林资源过日子。3.4资源利用率低,环保形势不容忽视长期以来,由于人们习惯于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重开发,轻保护;重使用,轻补偿,没有环保意识,只注重开发,不注意环境保护,不少林产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局部利益,造成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结果生态失衡,山体滑坡,洪水泛滥,人财物损失严重。

2对策与措施

根据对以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要实现宁蒗乡镇林业生态产业大发展,总的思路是: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依托林业资源优势,采取措施,大力建设乡镇林业生态产业,实现林区脱贫致富奔小康。具体思路如下。

2.1解放思想要有针对性,因地制宜重发展

宁蒗乡镇林业生态产业建设最大的实际就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地面对差距,面对机遇和挑战,用新的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加快乡镇林业生态产业的发展。(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2)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教育不能“走过场”,也不能搞“花架子”装饰门面,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和科学发展理念。能做到辩证地认识和解决林业生态产业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实事求是地正视差距,用差距激发创业意识、发展意识。(3)进行市场经济教育。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法制经济。竞争作为林产业内在的动力,不前进必然被淘汰,在发展宁蒗乡镇林业生态产业中,要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宁蒗乡镇林业生态产业建设,首先,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宁蒗乡镇林业生态产业建设,要坚持把发展放在首位不动摇。宁蒗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县份,贫困面较大,至今还有14万人未解决温饱问题,经济发展滞后,因此,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原则,以发展为主题;抓住发展不放松,不断扩大全县乡镇林产业的经济总量。尤其是要对贫困乡、少数民族乡实行政策倾斜,加大扶持力度,推动这些乡的林产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宁蒗的乡镇林业生态产业实现发展。

2.2走发展具有宁蒗特色的乡镇林业生态产业之路

宁蒗乡镇林业生态产业建设近几年发展虽然很快,但总量不足,发展滞后;科技落后,产品附加值低,效益差;商品的市场占有率低,竞争能力弱;资金短缺,高科技、高投入、高效益发展的条件尚未形成。但宁蒗有丰富的林业自然资源,这是乡镇林业生态产业发展极为重要的条件。只有立足本县资源优势,确定自己的发展道路,才能使乡镇林业生态产业实现发展。因此,走发展具有宁蒗特点的乡镇林业生态产业之路,是宁蒗林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要走好这条路,关键要在发展特色经济上下功夫,即在特色资源、特色产业、特色产品这“三特”上作文章,出成效。(1)树立只有依托宁蒗的特色森林资源,发展乡镇林产业,才能使乡镇林业生态产业有长足发展的思路。(2)结合全县15个乡镇的实际,以市场为导向,选准发展的突破口,不能脱离实际、脱离市场需求地“一哄而起”,盲目办厂,搞内耗,自起自落。(3)在培植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后劲足、经济效益高、生态和社会效益好的群体优势产业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在发展特色林产品上下功夫,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叫得响、打得出”的优势产品结构。(4)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乡镇林业生态产业建设应走公司加基地加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路子,扎扎实实地培植天然药物开发、林产品开发、无公害蔬菜开发、食用菌开发、林果产品开发、林下资源开发等特色优势产业,实行规模生产、集约化经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5)大力发展以森林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森林旅游经济是乡镇林业生态产业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要根据宁蒗县委、政府关于把旅游业建成全县支柱产业的要求,大力加强乡镇企业旅游景点、旅游设施和旅游队伍的建设,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提高服务质量,使森林旅游业成为乡镇林业生态产业的一大支柱产业。(6)大力发展林业外向型经济。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资金、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同时,根据市场的需求,致力于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乡镇意识形态总结篇5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中央和山东省的正确领导下,在加快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构筑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大城市框架,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进程中,十分注重环境保护,强化资源节约,珍惜大自然赋予的秀美风貌和独特环境资源,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城市,努力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63亿元的同时,生态环境得到了应有的保护和改善,全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31天,优良率达90.7%;人均占有公共绿地11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9.76%。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城市面貌、生态环境、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初步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正在成为最具投资吸引力、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城市之一。在城市发展的带动下,农村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80元,同比增长12.1%。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为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

自年国家环保总局启动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以来,我市政府和群众热烈响应,积极参与。在省环保局的认真指导和市、县级市两级环保部门的精心组织下,通过三年多艰苦努力,我市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胶南市隐珠镇、铁山镇、胶州市李哥庄镇、平度市南村镇4个镇获得“全国环境优美镇”称号,8个镇获得省级环境优美镇称号。17个镇完成了环境规划的编制和批复工作。创建活动推动了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镇经济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美化了村容镇貌,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增强了生态环境意识,提升了乡镇生态文明水平,推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在全市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总结三年来的创建工作,我们主要有以下体会:

一、争先创优,努力营造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诚信、博大、和谐、卓越”是的城市精神,也是做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的精神动力。多年来,我市在城市环境建设和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但是广大农村还面临着饮用水源保护、村镇环境脏乱差、污水集中处理率低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全市有400多万人生活在农村,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400万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到城市300多万人的生活质量。认真解决好农村环境问题就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为此,我市各级领导对创建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结合生态省、生态市建设的战略部署,把创建活动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农村环保工作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重大战略来抓。在工作中,不仅做到“六有”,即有组织、有计划、有制度、有方案、有检查、有总结,而且努力做到组织领导、宣传发动、责任落实三到位,为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是把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提升到建设生态市基础的高度。按照生态市建设标准,把环境优美乡镇创建任务纳入了《生态市建设规划》之中,提出到2010年实现80%的乡镇达到环境优美乡镇的目标。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逐步推进。

二是把创建工作纳入了各级政府重点工作目标和重要领导的工作日程。每年度各市政府分管领导召开专题会议,对本年度的创建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监督和检查。

三是把创建工作纳入了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和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完善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标准。

四是普遍建立了创建工作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了责任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专门班子全力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五是基础工作常抓不懈、抓牢抓实。抓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强化宣传,把创建意义和任务渗透到社会各领域,提高创建热情,增强创建工作的主动性。抓培训,除组织有关乡镇参加总局举办的培训班外,还分级组织培训班,培训环境规划、创建标准、程序等有关内容。对乡镇分管领导和有关人员坚持年年培训,批批过关。抓指导,各级环保部门为推动创建工作的正常开展,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协调、耐心指导、认真把关;形成了政府、群众齐心合力、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二、典型示范,推动创建工作全面开展

全市84个镇分布在五个县级市。每个镇的自然环境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差别很大,生态环境意识和创建积极性也不同。创建工作具有自愿性,要根据乡镇的条件和认知程度由乡镇自主决定,不能强迫。为全面开展创建工作,我们确定了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创建思路。除强化宣传发动外,要抓出典型,依靠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打开工作局面。我们把前期创建的重点放在全市13个重点镇上。13个重点镇均匀地分布在五个市,重点镇的共同特点是: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强,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领导班子对创建活动认识到位,创建积极性高。到年底,全市13个重点镇全部完成了环境规划的编制和批复工作,其中3个镇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5个镇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环境优美乡镇占重点镇的61%。目前这些环境优美乡镇已经成为其他镇学习的榜样,一些乡镇主动组织镇、村领导干部到环境优美乡镇参观学习。在第一批重点镇的示范带动下,全市创建工作蓬勃开展,2005年我市计划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个以上,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0个以上,重点镇将100%达到环境优美乡镇标准。

三、科学规划,精心构筑美好家园

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是提高农村环保工作水平,促进农村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前进的有效载体。为达到创建目的,我们始终坚持环境规划高起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标,以解决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原则,立足于本地实际,确保所制定的环境规划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达性。在编制环境规划工作中,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做好规划间的结合和协调工作。目前我市城市化发展速度很快,新一轮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正在进行,重点镇在2002年就已经全部结束,其他镇正在进行。为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把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贯穿到社会发展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编制环境规划时,主动与城镇总体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相结合,优化调整城市区域和经济布局,合理确定生态功能,突出生态特色。

二是做好环境规划论证工作。邀请专家对编制的环境规划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进行审查,重点论证环境问题是否找全找准、重点是否突出、解决方案是否切实可行、与城镇总体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是否衔接,提出修改意见,完善规划内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环境规划论证程序,使环境规划的论证工作不断程序化。镇主要领导干部通过参加规划的编制和论证,对全镇的环境资源状况、存在的环境问题、需要特别注意防范的环境事项有了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用生态保护意识综合决策各项工作的能力不断增强。

四、突出重点,高质量完成创建任务

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的过程不仅是获取荣誉称号的过程,而且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加快发展、提高镇域综合竞争力的过程。各创建镇坚持以人为本、务求实效的原则,依据环境规划,对照各项创建标准,在创建工作中把严重影响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影响未来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作为重点来抓。结合实际,统筹安排、综合实施了“五大”工程。

一是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拥有优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小城镇的最大魅力所在。在环境优美创建工作中各镇首先抓环境综合整治,切实解决了垃圾问题、污水和大气污染问题,坚决打击违法行为,杜绝了脏乱差现象。并把经营城市的理念运用到小城镇建设当中,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成立专门的环卫保洁队伍和城区管理队伍,使镇容镇貌保持优美宜人。

二是实施环境绿化美化工程。因地制宜地狠抓村镇绿化、封山育林、通道造林和荒山绿化。建设了珠山、镜台山等森林公园,城区基本实现了沿河绿化成带、公园小区绿化成片、街道绿化成网、庭院绿化点缀的绿化格局。城区绿化覆盖率、镇居民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均超过创建指标的要求。

三是实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按照突出重点、解决热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的思路,在道路建设、河道整治、电网改造、集中供热、集中供水、污水处理、垃圾清运、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等方面,加大投融资的力度,完善城镇功能,提升了城镇的吸纳力和承载力。

四是实施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工程。改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林吃林为靠山养山、靠水养水、靠林养林,加强山、林、水的保护,有效保护了自然资源。开山采石、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整治。

五是实施生态产业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和功能布局,降低消耗,减少污染,集约利用,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胶南隐珠镇积极推进技术创新,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传统产业,培育起手推车和橡胶轮胎两大产业集群,其中手推车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0%以上,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在过去的三年里,我市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经验,涌现出一批典型,但相对全市84个乡镇来说,环境优美乡镇的数量还很少。距离《生态市建设规划》提出的2010年80%的镇达到环境优美乡镇标准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市有相当数量的镇由于区位优势差、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生态环境薄弱、在客观上达到环境优美乡镇的标准难度很大,在主观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创建任务还很艰巨。

今后将在以下工作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要继续扩大宣传、不断深化认识。针对薄弱区域和薄弱环节加大宣传鼓动的力度,深化有关领导对农村环境问题严重性和创建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创建的积极性。

二是深化创建工作力度。抓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生态市、迎办奥运会和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有利时机,把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工作渗透到各个方面,使创建工作进入到快速、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乡镇意识形态总结篇6

(一)促进子系统内部的联系,维护子系统内部的稳定

1.封建皇权通过履行经济职能促进经济子系统内部的联系,通过消除不稳定因素维护这一系统的和谐。(1)封建皇权通过履行其经济职能把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古代中国国土辽阔,小农经济又使人们处于十分分散的状态,无力应对天灾人祸和兴修大的水利工程,因而需要中央集权的政府进行干预,需要它来执行一种经济职能,“即举办公共工程的职能。”我国古代各个封建王朝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它们通过兴修水利工程、道路和运河来满足农业生产的灌溉和交通运输等需求,保证经济子系统的顺利运行和发展。封建皇权还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农业生产,通过委派地方官吏来“劝民农桑”、宣教“农本”政策、促进农业技术传播,督察农业生产。这样,封建皇权通过履行其经济职能,把经济子系统内部分散的诸要素一定程度上联系起来了。(2)封建皇权通过消除子系统内的不稳定因素,维护经济子系统的稳定。为了有利于自己的统治,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极力消除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各种因素,维护农业生产系统的稳定。一方面,他们经常扮演调和阶级矛盾的角色。如实行“均田制”,让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获得一份土地,这是传统社会的政府利用其强制力进行土地资源配置的正式制度。这使很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成为自耕农。地方豪强对土地的兼并容易激化与百姓的矛盾,于是皇权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豪强和官僚对土地的兼并,维持这个系统的基本平衡。另一方面,他们也赈灾,救助受灾农民。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灾难频繁发生的国家,灾害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威胁到王朝的存亡,因此封建统治者也不敢掉以轻心,通过赈灾使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并以此来显示皇权统治的仁德及其合法性所在。在封建皇权的强力干涉下,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威胁乡村社会系统的不稳定因素。

2.通过“乡绅自治”维持乡镇政治子系统内部的联系与稳定(1)“乡绅自治”有利于收集民间的意见,联系广大农民。社会系统的维持并不能完全靠压制,尤其在“天高皇帝远”的乡镇地区,权力的运行不能完全单向度的由上而下,因为“政治不能只在自上而下的单轨上运行。人民的意见是不论任何性质的政治所不能不加以考虑的,这是自下而上的轨道。一个健全的、能持久的政治必须是上通下达,来往自如的双轨形式。”[11]皇权止于县,把乡镇管理的权利交给了乡绅,这样就有利于收集和反馈民间意见,实现一定程度的上通下达。乡绅与异地为官的官员不同,他们没有离开故土,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乡里百姓往来密切并且有着休戚与共的厉害关系。他们能够把自己了解到的或收集到的有关乡村与村民的信息反映给当地的官员,避免了官方直接面对数目庞大的村民,也避免了因官方不了解民情,做出错误决策而导致官民的直接冲突。因此乡绅起着重要的上通下达的作用,保持了系统信息的畅通。(2)“乡绅自治”有利于平衡官方与农民的利益,维护政治子系统的稳定。乡绅一般都是官方举办的科举考试中获取功名的儒生,他们具有“官方和半官方的身份”,[12]是封建皇权在广大乡村的人。“绅权”依靠的并不是暴力,而是基于其经济能力、身份地位、家族势力和个人德行所获得的一种敬服。[13]所以,乡绅是一种农村社会的内生型权威,它不具有国家这一外生型权威的暴力性质,因而,有功名而无官职的“乡绅”成为把封建皇权与乡镇居民联系起来的桥梁。乡绅因其来自民间的身份,决定了乡绅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地方利益。通过乡绅自治,可以形成中央与地方利益尽可能地协调。乡绅的角色是双重的,即起到保护乡民和乡里社会的作用,也起到替统治者管理乡民的作用。所以官方利用乡绅管理广阔的农村地区,不仅得到乡绅的支持,也得到百姓的信赖,也维护了整个子系统的稳定。

3.通过“科举考试”维持乡村文化子系统内部的联系与稳定(1)通过科举考试有效整合乡村的文化精英。科举考试的成熟与完善对意识形态下沉到乡村,形成广大乡镇地区的文化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举考试是一种选官制度,对广大乡村开放,它不论出身、不论门第,使广大农村的居民也可以通过这一管道,做到“永久性的行政干部全凭能力获选,不靠亲戚关系或家族人脉。”[14]这给许多农家子弟带来了希望,他们希望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这一举措产生了极大的向心力,有效地把广大乡镇的文化精英凝聚起来,成为对中央皇权的积极支持者。而且这一选官制度也注意到选拔人数在地区之间的平衡分布,极力消除地域差异,保持各地之间的文化联系。各地儒生由于对儒学的共同兴趣而相互往来和交流,促进了儒家的思想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同时也在广大乡村地区形成了文化上的统一。(2)通过科举考试维护了儒家意识形态在普通村民心目中的独尊地位,保证了意识形态系统的稳定。封建皇权紧握科举考试这一“指挥棒”,以儒家学说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这样促使了儒家学说在广阔的乡村的传播,一些农家子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而获得较高的身份和地位。科举考试也造就了一批乡村的儒生,考取功名的乡绅往往成为当地弘扬儒家文化的中间力量,即使是没有获取功名的儒生,在传播儒家文化中也是功不可没,他们把儒家文化融入到小说、戏曲等多种多样的民间文艺中,深刻影响了居住在乡村的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使乡村居民对封建皇权的统治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同时乡村有条件的村民通过培养自己的孩子读书,让他们考取功名,为儒家的意识形态系统输送人才,形成一个内部的良性循环。儒家意识形态产生于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社会,又通过封建皇权的大力弘扬,并且与植根于乡村的选官制度相结合,扩大了它的影响力和对社会的整合力,抵制了其它意识形态的竞争,保持了“独尊”的地位,最终形成了一个稳固的意识形态系统,并且一直持续了两千多年。

(二)强化社会子系统相互之间的制约,维护社会大系统的稳定

1.通过巩固小农经济,防止其他两个子系统的失控(1)落后的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有利于封建集权统治。小农经济环境下,广大农村居民保持一种分散的状态。他们这种分散的状态就像马克思所说的“马铃薯”,没有团结起来的力量,无法对抗封建皇权。在这样的经济基础上,人们所能够建立起来的组织,只能通过血缘关系的纽带形成的宗族组织。这种以血缘关系形成的宗族组织是中国封建统治长期存在的社会基础。这种家族组织通过儒家意识形态而与国家组织协调起来,形成了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封建君主就是这个放大了的家庭的总家长。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子系统就是矗立在这样的经济基础之上,以及这样的经济基础形成的社会结构之上。封建皇权保护小农经济就能够维护乡村社会的宗法结构,宗法结构的稳固保证了家国同构的中央皇权的行使。而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人口的流动,从而导致宗法关系的松散,威胁到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这也是封建统治者维护小农经济而遏制商品经济的原因之一。(2)巩固小农经济有利于巩固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封建意识形态。儒家意识形态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也为这一基础服务。在很多方面,儒家可被视作以家庭为榜样、为国家建立道德原则的意识形态。[15]没有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的封建家庭结构,儒家意识形态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封建皇权通过保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可以维护儒家意识形态的正统地位。因为,如果放任商品经济和工商业的发展,则必然改变封建家庭结构,产生多元的思想,最后冲击到儒家意识形态。

2.通过政治权力强化对其他两个子系统的制约(1)通过政治权力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萌芽的商品经济一直得不到发展。因为封建统治者认识到经商可以迅速致富,所以他们“也决不愿私人财富扩充至不易控制的地步,为王朝的安全之累。”[16]他们“保护落后的经济,以均衡的姿态维持王朝的安全。”[17]这样商人的人身和财产自然就得不到保护,甚至常常受到侵害,商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手工业为官方所垄断,民营手工业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梁漱溟先生说的,“后一两千年的中国文化在经济上已盘旋而不进”[18]就是这样导致的。这种状况有利于皇权的统治,小农经济的落后和封闭,使广大的乡村农户就像一个个的“马铃薯”,分散而无力,需要统治者“从上面赐予他们雨水和阳光。”[19](2)通过政治权力进行思想文化控制。封建皇权对农村的管理单靠武力或严密的官僚组织是不够的,需要广为群众所接受的意识形态。因此,通过政治权力,加强了对意识形态的控制。一方面,统治者大力弘扬儒家文化。自汉朝以来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获得明显的效果,儒家意识形态开始深入人心。封建皇权通过完善科举制度,达到对乡村的意识形态控制。科举考试使乡民可以通过学习儒家学说而获得很高的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这使广大的乡镇儒生专注于研究儒家学说而放弃对其他学说的思考。另一方面,他们广设“文字狱”进行思想控制。对任何不利于封建统治的思想和文化进行彻底的清洗,这样达到对意识形态的有效控制,使儒家作为意识形态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3.通过弘扬儒家文化,巩固小农这一经济基础,维护封建皇权对乡镇的政治统治(1)巩固儒家学说的独尊地位有利于巩固小农这一经济基础。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中包含着“重农”思想,儒家思想家主张“民以食为天”、“不夺农时”、“不违农时”等,把农业生产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荀子甚至认为财富只能从农业中产生,并且提出了著名的“强本论”,把农业生产与富国富民联系起来,并且明确提出“工商众则国贫”的观点,成为后来很多朝代重农抑商的理论根据。儒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社会的意识形态,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极力维护小农这一经济基础。它有一套与农村家庭伦理紧密相关的完整价值观,对乡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规范,有利于维持一个农业社会的正常运转。(2)大力弘扬儒家学说维护了封建皇权的统治。任何封建朝代都不是单靠武力就能够统治的,所以通过意识形态的灌输而导致对统治者的认同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封建皇权通过对儒家学说的弘扬,达到了降低其统治成本的效果。一方面,儒学能够顺应专制皇权发展的需要,通过文化制度对皇权的充分肯定,把皇权的统治法理与宇宙的秩序“融为一体”,达到“对权力的无限性、任意性和全能性政治模式的全力构建。”[20]另一方面,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乡绅充分利用儒家的教化功能,使人心服而达到管理的目的。这种教化可以“防止因思想的混乱而导致社会的动乱,也是为了管理的低成本和高效益。”乡绅都是由取得功名的候任官员或者退休官员组成,精通儒家学说,因此他们的思想与整个国家的统治思想一致,可以向百姓灌输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达到教化民众进而控制思想、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在乡绅的帮助下,使广大乡村“形成了国家官僚机构枝干下的广泛而稳固的根基,从而把一个巨大的农业社会不可思议地组织起来了。”

二、我国传统社会乡镇社会治理的教训

(一)封建皇权的高压统治使一切新生事物无法在封建社会的母体中成长起来封建皇权为了维持系统的平衡,扼杀了一切新生事物。在经济方面,除了抑制工商业的发展外,还极力阻止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产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具有对于天下一切财产的最高所有权,只有在这个最高权力的有效统摄之下,其它一切“下位性”的占用权才可能是“合法的”。这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在政治统治方面,封建统治者除了维持高度中央集权外,在农村则极力维护乡村的宗法制。宗法制有利于通过家族的力量实现对个人的人身控制。个人只是家庭和家族的附属品,受到父权、夫权和族权的严格控制,限制了民主制度的发展。德治与法治是对现代社会进行良好管理的两大法宝,我国的传统社会的管理者在倡导德治的同时却阻碍了法治社会的形成。法治的本意是包括对最高皇权的制约,但是我国传统社会皇帝的特权凌驾于一切法律之上。中国传统法律的基本功能在于:惩罚臣民对神圣君权制度和宗法社会秩序的触犯。[24]这样就使得法治始终没有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由于中国皇权制度的法律只能越来越多地屈从和服于权力的专制性,所以与这个进程相同步的,就是人们对于法律的正面制度意义,给予越来越多的怀疑、限制乃至否定。最后,封建皇权对思想意识形态的强力控制导致了中国思想文化界长期处于“万马齐喑”的状态。思想文化领域由领先世界到跟不上世界发展的潮流,人民处于蒙昧之中,这又反过来影响了经济与政治的发展。

(二)传统社会的社会治理无法改变一治一乱的循环我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管理模式因权力高度集中而具有很强的脆弱性。费孝通先生注意到,“在传统结构中自下而上的轨道是脆弱的;利用无形的组织,绅士之间的社会关系,去防止权力的滥用,不但并不能限制皇权本身,而且并不是常常有效的。”在这种体制中,人民发挥的作用甚微。单靠皇权制约的官僚机器,难以避免的盛行和蔓延,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进行了最严厉的惩罚,但是仍然无济于事。历史上开明的皇帝总是少的,昏庸的皇帝总是占很大的比率,同时一个开明的皇帝,短期内开明是可能的,而长期的开明却是少见的。当皇帝昏庸时就无法有效监控整个官僚体系,也容易导致宦官和外戚专权。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庞大的官僚集团就会侵占田地、欺男霸女,形成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破坏了经济子系统的平衡。最后也使意识形态失去效用,形成的局面,改朝换代也随之发生。这也是我国传统社会摆脱不了一治一乱的循环的原因。每次改朝换代都导致大量平民死亡,国家陷入动荡中,若干年才能恢复。而且每次改朝换代之后,一切都得重新开始,这样就验证了马克思所说的,“亚洲各国不断瓦解、不断重建和经常改朝换代,与此截然相反,亚洲的社会却没有变化。”

三、我国传统社会治理对当前创新乡镇社会管理的启示

我国传统社会的乡村治理模式在历史上起过进步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不管怎样,它都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财富,为我们今天创新乡镇的社会管理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有益的启示。

(一)新时期的乡镇社会管理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传统社会,我国的经济长期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阶段,成熟的市场经济始终发展不起来,这也是近代以来我国落后的根源之一。今天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性,认识到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市场是当今能够把广阔的农村联系起来的重要手段。正是市场的存在,促进了农村的社会分工,使人们相互依存、相互需要。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主要手段。因此政府对乡镇的有效管理就应该符合市场发展的要求,在乡村建立起完善的市场机制,建立起符合市场发展的健全的法制环境,形成有利于公平分配的利益均衡机制,有利于市场良性发展的产权机制。乡镇政府机关,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转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创新社会管理模式。要在市场意识淡薄的广大乡村,担负起市场培育的职责。乡镇政府本身也要充分认识市场的规律,自觉遵守市场规则,并根据市场规则来检讨自己的行为,减少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减少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干预,而是通过法律法规等间接手段,引导乡镇居民发展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以及创立合作社等,为他们提供市场信息、资金、技术等服务,引导他们积极有序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通过市场的发展,把乡村与城市连接起来,与全国乃至世界联系起来,把农村这个经济系统变成一个充满活力而又全面开放的系统,改变农村封闭落后的状况。

(二)新时期的乡镇社会管理要与公民日益增长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相适应我国传统社会社会管理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下级只层层对上级负责,而不对人民负责”,但是传统社会的国家权力体系毕竟只下沉到县一级,为广大农村的自治留有一定的空间,这也恰恰是封建统治能够长期维持的原因之一。改革开放以前,“全能型”的政府不但抑制了人民的参与热情,而且也没法解决日益增多的社会经济问题。费孝通先生认为,要提高乡村管理的效率,“不是加强远离老百姓的中央权力,而是,相反的,应该在基层自治事务中去加强启发和领导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主体逐渐多元,社会事务繁杂多样,以前的管理模式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在创新乡镇社会管理的实践中,要转变管理理念,抛弃传统的为民做主的思维,让人民自己当家作主,实现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乡镇等政府部门不是把政府权力下沉到乡村的每个角落,而是积极推行村民自治,落实“群众事务,群众管理”的原则,让群众成为管理的主体。只有给乡村社会留下一定的自治空间,才能有利于民意的上传和下达,有利于保持整个系统内信息的畅通,有利于新生事物的发展,也可以避免公权力的过度干预而形成好心办坏事,管了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造成官民对抗。政府甚至要主动培育乡村民间组织,让它们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分担乡镇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责,形成一个政府与民间良性互动的管理模式。同时也要通过群众的积极参与,来促使政府依法办事,改变传统社会权大于法,使权力无法真正得到制约而造成基层政权无法无天的现象。

(三)新时期的乡镇社会管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我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管理模式是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为指导,这一价值体系为维护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统一人民的认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它毕竟是与小农经济、与封建专制统治相适应的价值体系。在今天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利益主体的多元、社会管理主体的多元,“舆论不一”也成为常态。因此在思想文化方面,我们除了要继续执行主席提出来的“双百方针”外,还需要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行为、统一认识和整合社会的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的产物,它与新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相协调,是征求了各方面意见,综合所有认识后形成的,并且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普遍认同的“最大公约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因为具有“最大公约数”的特点,才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新时期的乡镇社会管理理念必然要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相统一、相协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绳来检讨政府的管理行为,做到行有依归。同时乡镇管理部门也要通过自己有效的管理行为引领乡村的社会舆情,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成为新时期凝聚广大乡镇居民,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的精神武器。

四、结语

乡镇意识形态总结篇7

2021年以来,乡镇党委以党的精神为指导,以系列重要讲话为统领,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工作目标,落实上级党委有关党委(党组)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文件精神和决策部署,从本镇实际出发,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发扬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的重要作用,统筹推进全镇宣传工作。

一、抓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牢牢掌握领导权、主动权。我镇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党委班子成员、各村党总支部、镇直党支部分别与镇党委签订责任状。不断强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明确了镇党委书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本镇新闻发言人,班子成员各负其责,并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接受监督和评议。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责领责,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始终绷紧意识形态这根弦,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做到路线方向上不过失,政策理论上不糊涂,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不缺位,对意识形态形势有掌控。

二、抓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把学习引向深入。一是按照上级党委关于理论学习的工作部署,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做好党委中心组专题集中学习。二是抓好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借助每月“固定党日+”、“三会一课”、电视夜校为载体,组织开展基层党员干部理论宣讲活动120多场次,围绕脱贫攻坚战略加强惠民政策宣传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群众满意度,增强政策获得感。三是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微信群、微信公众号、QQ群等新媒体“管、用、防”,强化网上正面思想舆论宣传,教育党员干部在上网跟帖、微信群交流中要注意言行,不听信、不、不传播政治谣言,不发表同中央精神相违背的言论。结合疫情防控,积极使用新媒体传播,微信群发,微信公众号官方信息,开展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不传谣、不信谣,不随意散布有关疫情信息,镇定自若,有效应对。

三、抓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不断完善软件、硬件。一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导向。在公路沿线广告牌、集镇、各村公共服务中心、镇直各单位、辖区内学校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宣传标语、宣传栏、公益广告共计100多块,路灯刀旗文明宣传牌400多块;设立善行义举榜、精神文明建设专栏、身边好人榜等。二是抓好乡风文明建设。提升村民自治能力,全覆盖实施“一约四会”,成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三是开展丰富的惠民文化活动,组织各村屯开展弘扬传统民俗、宣传社会正能量文化活动,辖区内行政村(居委)实现村村通广播、移动音响全覆盖,并配备有两台村级数字电影放映机,组织群众开展广场舞、唱山歌、观看优秀影视作品等文化活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四是全力投入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工作,将“创城”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全镇成立创城工作个志愿服务队,围绕“创城”重点开展宣传发动、营造氛围、整治集市、村屯环境卫生等工作;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思想意识存在偏差,基层工作事务繁重,对宣传思想工作没有真正下苦力下心力钻研;群众的思想教育氛围不浓厚,宣传方法单一,工作缺乏创新,党员群众在应对当前社会思想意识的多元化、多样化等辨别能力有待加强。

二是对网上舆论的监管力度不足,对微信上的一些段子、文章、视频未经辨别就转发传播,辨别真伪能力有待加强,未能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正面宣传及辟谣。

三是现有的广播媒介、宣传文化阵地影响力不足,图书馆、农家书屋读者减少,宣传橱窗、黑板报、展板等宣传效果不显著;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不够丰富多彩,传统文化传承人才挖掘和培养不足。

四是对外宣传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宣传干部队伍力量薄弱,人员流动快,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理论功底及专业水准有待提高。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要加强理论学习,始终坚持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来武装头脑,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做到思想认识上强起来。

乡镇意识形态总结篇8

近年来,温泉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乡镇,打造特色旅游名镇”的指导思想,把创建省级生态乡镇作为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大措施和重要载体,努力在“生态、绿色、健康、平安”上做文章。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全镇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高度重视形成创建合力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乡镇创建工作,遵循“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蓝天”的发展理念,明确提出了“全镇动员、全民参与、全力支持”的创建口号,举全镇之力创建省级生态乡镇。为使创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镇党委、政府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分解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行政村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温泉镇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工作实施方案》,并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专题党政联席会,听取汇报、督促进度,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聘请人大代表、离退休老干部和知名人士担任创建顾问和质量监督员,建立健全了镇村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从而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社会共同参与配合的强大合力,有力的促进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广泛宣传

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温泉镇始终把强化宣传、增强全民创建热情作为搞好创建生态文明乡镇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召开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动员大会,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作动员报告。随后,又相继召开了城镇绿化、河道治理、整治镇区环境、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等各项创建专项工作动员会、促进会,深入基层广泛动员。二是采取宣传车、板报、宣传单等形式进行宣传引导,把创建工作宣传到千家万户。三是在镇区主要街道和各行政村醒目位置悬挂横幅,设置宣传版面。四是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以喜闻乐见的载体赋予创建工作新的内涵。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了全民的环保意识、文明意识和创建意识,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与支持,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为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突出重点,努力提升创建质量

(一)坚持科学规划

镇党委、政府按照“抓框架、夯基础、抓配套、强管理、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坚持“规划起点高、建设品质高”的原则,经过反复论证,找准温泉定位,确定了建设“旅游名镇,经济强镇”的战略目标。围绕这一目标,高起点编制城镇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2011年,温泉镇聘请中国旅游研究院的专家,对温泉度假区旅游发展进行了高标准规划。2012年,根据汝州市“西村”建设的新形势,又编制了《温泉镇环境规划》、《温泉镇镇区排水工程专项规划》,委托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编制了《温泉镇总体规划(2012-2030)》。规划将温泉镇定位为汝州市的市域副中心,以观光旅游、休闲疗养业为主导的特色景观旅游名镇,镇区规划面积达近10平方公里,为温泉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美好的蓝图。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的必要条件,也是改善人居环境的根本所在。近年来,我镇不断完善道路、电力、供水、排水、绿化等配套工程,先后对温泉镇区实施了集中供水管网配套设施建设和供电设施改造升级,对镇区垃圾中转站进行了迁建,安装太阳能路灯20盏;总投资400万元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正在实施,总投资1000余万元的温泉镇区排水工程项目将于今年实施。为进一步改善温泉交通条件,汝州市2012年规划实施了温泉迎宾大道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全线贯通,二期工程年内开工建设。今年,又确定了规划实施西村核心路干防汛路扩宽改造工程,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征地工作,温泉国际旅游休闲度假村的承载力、吸引力得到明显提升,为西村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抓好生态环境保护

一是抓治理。抓好北汝河及牛涧河治理工作,逐年实施河岸绿化美化工程,逐步形成生态型、休闲型的沿河景观。加大农业污染治理力度,积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有机肥,严格控制化肥、农药污染。二是抓保护。全面开展生态绿化,共完善农田林网15000亩,新建农田林网20000亩,绿化沟、河、渠100公里,累计植树12万株。被授予河南省平原绿化模范乡镇和汝州市林业生态创建先进乡镇。亿林生态园、硕果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等生态休闲农业项目的实施,实现了观光农业和温泉文化旅游的有机结合。三是抓建设。在镇区新建了垃圾池,设置了垃圾箱,铺设排水管道(暗渠)2000多米,全镇农村累计建垃圾池60余个,建沼气池400多个,铺设排水管道8000多米,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温泉、骆庄、赵庄等3个行政村被授予“省级生态文明村”,程庄村等5个行政村被授予“平顶山市级生态文明村”。

强化镇村环境管理

一是加强农村环境管理。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大力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坚持路到哪里就管到哪里,做到有路有树有人管,确保了村庄主要道路平整,两侧无暴露垃圾,无乱搭乱建,无露天粪坑,无污水横流现象。二是加强镇区环境管理。专门成立了城管队伍和环卫队,加强对镇区环境的经常性管理,对沿街各单位、商户严格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主街道垃圾日出日清。同时,加大镇区环境集中整治力度,今年先后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5次,实现了镇区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三是加强污染源管理。坚决做到不上“十五小”和“新五小”工业项目,所上项目环保审批率达到100%。同时抓好夏秋两季秸秆禁烧工作,我镇秸秆禁烧工作连年受到市政府的表彰。四是培育文明乡风。结合温泉实际,组织开展了首届五好文明村、文明家庭创建评选活动,目前,评选活动进展顺利,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反响良好。通过活动开展,群众文明素质明显提高,为进一步提升生态乡镇创建水平,深化创建效果发挥了积极促进和推动作用。

以创建促工作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乡镇意识形态总结篇9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全党建设和社会稳定。加大意识形态工作的宣传力度,将之落实到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十分必要。下面,我就我镇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情况做一个简要的总结: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镇党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建工作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百神庙镇2018年党建工作要点》,列入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的目标管理,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意识建设紧密结合,同时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考评,坚持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认真落实党委书记意识形态工作述职制度,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各负其责,党委会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辨析思想文化领域突出问题,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重要局情民意中的苗头倾向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全年我主持镇党委会议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多次,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管阵地管导向强队伍,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切实将意识形态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狠抓学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我镇党委一直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今年来我镇精心制定了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并及时下发了《百神庙镇党委中心组2018年理论学习计划》,保证每月不少于一次的专题理论学习。坚持中心组学习考勤签到制、中心发言制、学习通报制。建立学习经费保障制度。将意识形态教育渗透到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和“两学一做”常态化中,以多种形势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严格执行培训报备制度,提高了党员干部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强化了责任担当,凝聚起“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强大合力。

三是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工作中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做到一把手亲自抓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一直注重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把具有较高政治觉悟,校好业务能力的同志选进宣传队伍,专门设置1名网络评论员,关注相关舆情动向,目前我镇未发生一起网络安全事故。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其综合素质,适应发展的新形势,为意识形态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注重政府先锋网的动态更新,管好用好各社交工作QQ群、微信群,掌握话语主导权,确保有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舆论氛围。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知晓率。制作了乡镇专题片、脱贫之星典型事例宣传片引导群众积极创业,奔小康;利用各电子屏、公开栏、路桥护栏、墙体、路灯杆、村村通广播等一切可以借助的平台,广泛宣传脱贫攻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党的方针政策及其它重点工作。

加大对中央媒体、安徽日报、皖西日报、舒城宣传及各大网站的信息报送,共投稿30多篇,并得到了刊登发表;安徽电视台、六安电视台、舒城电视台多次来我镇采访,对我镇的环境工作、交通建设、扶贫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典型脱贫事例进行了推介报道。

四是突出文明创建,打造和谐人居。我镇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做到活动有开展,资金有保障。继续按照就近、就亲原则,开展党员联帮活动;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反对封建迷信,革除请客送礼的陈规陋习,坚决取缔非法宗教、邪教,坚决执行“扫黑除恶”行动;开展“文明示范户”评选活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提高村民卫生意识,力争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继续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丰富村民娱乐生活;成立宣讲小分队,深入到村组面对面宣讲党的政策,以最朴实的话语和事例与群众谈发展谈变化,以身边真实存在的“脱贫之星”事例感动人、影响人。

二、存在的问题

我镇意识形态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理论学习制度落实未能贯彻到位;二是对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理解还存在偏差。

乡镇意识形态总结篇10

一、城乡规划建设局的发展历史及现况

城建局成立于1984年4月,当时命名为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2003年2月县委、县政府决定,撤消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分别成立“县建设局”和“县环境保护局”,2010年5月“县建设局”更名为“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局机关实有内设股室12个(办公室、规划股、建管股、城建股、村规站、监察室、干部教育股、室、督导室、档案室、招标办、规划监察大队),5个下属单位(自来水公司、规划设计室、建筑设计室、质监站、检测站),全系统共有200多人。

二、对新同志提出的几点希望和要求

对在座的同志来说,从今天起就走上了一个新的岗位,既是一个新的机遇,又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在这里我向在座的同志们提出几点希望和要求。

1.要尽快熟悉业务,尽早进入角色。乡镇规划管理工作关系城镇化有序推进和城乡的公共利益,责任重大。你们要尽快融入新环境,主动进入新角色,积极投入新工作。一是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让自己尽快适应岗位。对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城乡规划建设强制性标准,要读懂读透。要注意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展示自己的学识和才能。要坚持学用结合,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二是要给自己一个奋斗目标。只有确立目标,才会为目标的实现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不断地进步。要结合个人实际,制定长期目标和现实目标,在阶段性工作后进行总结,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三是要熟悉地方规划,把所在乡镇的规划铭记在心,对自己管辖的范围要了如指掌,监管中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2、要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身为一名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人员,一定要勇于担负起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重大责任,希望大家怀着爱岗敬业之心,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一是要有责任感,尽心尽力。乡镇规划所的责任是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时刻保持尽职尽责的状态,既注重把握大局,又要注意细微之处,要用做大事的态度和心态去认真负责地落实好每项工作,要仔细认真地落实好每一项规划,要高质量、严要求地管理好每一栋建筑;二是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要专心、用心,特别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敢于坚持、迎难而上,努力打开局面;三是要增强创造性、主动性。每个乡镇的规划管理和实施都有特殊性,我县乡镇规划管理还是个新起点,作为规划管理人员要熟悉当地的特点和优势,在工作中要勤于思考总结,打破陈规,争取工作中出亮点、出特色,出创新成果。

3、要团结协作,共谋发展。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你们来到这个集体,从事业上讲是工作的需要,从个人讲是一种缘份,同志们一定要和睦相处、团结协作。对整个城建系统来说,团结就是形象,要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人际关系。一是要树立大局意识,在工作中敢吃苦,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增强团队意识和整体意识;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关心、互相爱护。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使城建系统成为一个团结、温馨的战斗集体。三是要严格自律,锐意进取。认真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做人做事,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