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民营企业改革实施方案十篇民营企业改革实施方案十篇

民营企业改革实施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4:19

民营企业改革实施方案篇1

这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改革,也是中国金融改革过程中的一次重要尝试。温州综合改革成功后,全国可以推广温州经验。而目前亟需进一步做好相关的配套和实施细则。

《方案》中的所有措施,最大的突破点是温州计划在3到5年内,由民间资本主发起设立50家村镇银行,这有利于打破银行垄断。

“推进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今年全国“两会”报告中的精神。尽管在这次的《方案》中没有提及,但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仍然可以根据中央的相关精神去做。

而温州民间金融的资金价格市场化程度非常高,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进行试点,资金的价格肯定会市场化。比如小额贷款公司,法律规定在基准利率的4倍以内是合法的,而4倍以内完全可以给利率市场化提供一个很大的空间。

至于在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中,鼓励个人境外直接投资,会不会引发资本外逃问题,我认为不必过于担心。中国都加入wto十多年了,中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中国现在不缺钱,温州的钱太多了。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让中国从商品输出大国转向资本输出大国,这本身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监管。

当然,民间资本、民间金融应该更多地支持国内的民营企业,让民间资本、民营企业、民间金融互动,形成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内外结合,我觉得这很重要。

之所以选在温州试验,是因为温州的问题具有普遍性。2011年,我到温州做过三次调研,发现除了融资困难影响企业经营外,企业的税费负担也过重。一些小企业反映,如果把各种隐性、显性的税加在一起,企业的平均税负在40%以上,利润空间被极大地挤压;大量小微企业处于亏损运营状态,甚至脱离实体经济,带来了产业“空心化”的潜在经济风险。

这就使得中央必须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而纵观温州三十多年的发展改革,它的市场环境比较好,有大量的民间资本和大量的民营企业。这些民间资本为金融改革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而民间金融改革,没有民营经济作为基础是很难成功的。

而此次温州金融改革在支持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小型金融机构的同时,还鼓励民间资本的多渠道发展,比如股权投资、债券投资、境外直接投资以及构建地方场外交易市场等,以满足多元化的投资需求和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可以说,温州金融改革是一次全方位的改革,意在营造一种高效竞争的金融生态环境。而总理在一次与企业家的座谈会上也指出,“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就是要打破垄断”,他表示,中央已统一思想要打破银行垄断。

除此之外,建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还具有四大改革效应。一是让民间金融合法化,构建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二是推行民间融资备案制度,避免审批制度的缺陷,简化民间投资环节,降低民间投资的“隐性”成本;三是构建以地方为主,地方和中央相互联动的监管体系,以防止出现监管真空,为民间金融规范化运作奠定基础;四是内外并举,使金融对内向民间资本的开放与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并行,促进民营企业海外拓展,提高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民营企业改革实施方案篇2

关于县属国有企业改革推进情况的报告

县政府:

根据县委、县政府推进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要求,县国资委积极稳妥地推进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各项工作,现将国企改革相关工作推进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理塘县现有国有独资、参股、全民所有制企业15家。其中:国有独资公司7家,全民所有制企业5家,国有参股企业3家。本次参加改革的企业共12家,主要是7家国有独资公司和5家全民所有制企业。

二、国企改革工作推进情况

(一)组织健全,机构落实,国企改革工作有序推进

为大力推进全县12家县属国企改革工作落实,有效突破国企发展“瓶颈”,结合县情实际,县国资委制定了《理塘县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方案》、《理塘县投资集团公司组建方案》,县委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国企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从组织建设、组织机构、国企改革内容、改革步骤等多方面予以明确,确保了理塘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二)明权定责,精心部署,国企改革工作责任落实

根据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部署,县属国企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国资委狠抓工作落实,自上而下地做好县属国企改革工作动员和宣传,周密制定了《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实施计划》、《理塘县康南投资集团设立方案》、《关于推进

县属国有企业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实施方案》,并聘请专业评估机构启动县属国企资产评估。各县属国企结合自身实际,层层落实责任,认真做好改革宣传动员、资产登记和财务清理,使国企改革促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了“国企改革共改共享,国企职工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国企改革成效逐步显现

一是县属国企改革稳步推进。2017年11月22日至2018年1月18日,县属国企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国资委召开6次国企改革推进会,召开2次工作部署和企业资产评估会,全面落实县属国企改革各项工作部署,企业改革稳步推进;

二是企业资产评估圆满完成。2017年12月11日企业资产评估工作会议召开后,县属国企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国资委工作人员带领评估公司多次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实地勘察评估,并以事实为依据,充分尊重企业的合理述求,圆满完成12家县属国有企业资产评估,企业总资产达5.42亿元;

三是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有效落实。在县纪委第二纪检监察组的监督指导下,基本完成11家县属国企财务账本封存工作(县园林公司未开展业务,暂未进行封账),共封存各类账本、凭证等3464册。

四是企业经营范围全面清理。截止目前,已完成12家县属国有企业业务范围、经营范围清理工作。

五是企业资金计划有效制定。为进一步做好各县属国企2018年业务发展指导工作,根据企业改革和发展实际,县国资委要求各县属国企上报了2018年资金计划,各企业对2018年的经济收入、支出和项目建设资金作了详细安排,为有效推进企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是企业集团组建进展顺利。按照县属国企改革部署,目前已完成“理塘县康南投资发展集团”核名登记,企业登记证书正在办理,集团控股公司、各子公司企业名称变更正在有序推进。

七是企业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有序推进。根据县国企改

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县属国有企业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县发改局、县住建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认真清理行政权力清单,加快实施政企分开政资分开。

八是企业改制稳步实施。针对县属5家全民所有制企业

需改制的实际,县国企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加强指导,目前5家全民所有制企业已全面启动企业改制工作,预计5月底完成企业改制。

三、取得的成效

(一)通过一系列配套文件的制定与实施,全县部门协同、单位协同、政企协同抓好县属国企改革和发展的责任意识有明显提升。

(二)通过集中财务管理,为建立规范的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对建立企业“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机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通过积极有效的宣传动员,全县上下全方位推进县属国企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有明显提升。

(四)通过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各项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国企改革目标逐步落地见效。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少数企业还没有真正实现政企分离。企业经营管理职能和部门行业管理职能混为一体(县林产品经销公司、县农投公司等),企业管理和资产管理较为混乱,给国企改革带来难度;

二是少数企业对县委、县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不重视,主动抓好国企改革的积极性不高,推动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进展缓慢;

三是通过对县属国有企业走访调研,绝大多数企业对改变企业经营现状较为迫切,但资金短缺、职工待遇偏低、人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长期困扰企业发展;

四是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董事会职权尚未完全落实到位(农投公司、民贸公司、粮油公司等老牌企业未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国资监管机构、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之间关系需进一步理顺;

五是国资监管制度需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重大事项决策机制,以及国企内部三项制度还不健全,企业还没有真正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现代管理制度。

六是企业发展方式仍需进一步转变。目前县属国企资产总量偏小,企业经营方式单一,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活力不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知名品牌。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大力推进政企分离,积极稳妥地推进县农投公司、县林产品经销等公司从相关职能部门分离,转变行业管理为行业监管,真正实现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规范发展。

二是理顺国资国企监管体制,严格落实县国资委依法对县属国企履行出资人的职责和权利,有序推进财务集中管理,推动县属国企良性发展;

三是进一步优化企业经营管理结构,多方筹措资金解决企业资金短缺、职工待遇偏低、人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四是认真做好理塘县康南投资集团组建、人员招聘、办公用品及设备采购等工作;

五是加快国企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组织,建立规范高效的县属国有企业运行方式;

六是全面深化企业内部制度改革,建立规范的企业考核、监督和领导评价机制,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民营企业改革实施方案篇3

(一)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加优化。

一是基本建立了现代服务业体系。严格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加快服务业发展扶持措施》文件精神,2019年新建电商站点6个,新建农贸市场2个,成功引进中农联现代农贸城并开始建设,快件集散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组织和参加各种展会7次。二是建立了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制定了《关于推动经济片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同时瞄准经济带、、、等地区,开展招商对接工作,成效显著。2019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2个,总投资43.2亿元。注重引进和培育相结合,壮大外贸主体队伍,截止目前,全县有进出口资质得企业30余家,有进出口业绩得企业4家,外资企业3家,发放企业参展补助12万余元。三是对外开放合作进一步扩大,成功打造引进投资30亿元的产业园项目和投资3.6亿元的产业园产业园项目。目前,产业园已入驻11家企业,总投资9.8亿元。产业园已入驻企业4家,总投资3.3亿元。四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制定了县《信息枢纽提升行动方案》,不断拓展和深化信息化在生产经营中的应用,不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进“两化融合,万企上云”行动计划。2019年已有24户企业与信息通信公司签订云服务合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60%。丰富4G网络覆盖范围,快速推广5G网络布局建设。下步将上报市级争取2020年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力争2020年实现企业上云、政务上云,实现云网一体化。

(二)优化营商环境逐见成效。

一是全面实施市场准入清单制度,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牢牢把握“非禁即入”总体原则,实施“一照通办、一码通用、证照分离、照后减证”改革,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改革,让更多市场主体依法有序进入,有效刺激市场消费。二是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有关文件精神,着力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印发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实施意见》。三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提升各类型企业的设立、变更、注销、备案等各环节的便利度。2019年1月至今共办理企业设立776件,变更515件,迁出6件,迁入4件,注销登记212件,增补执照49件,股权出质设立40件,股权出质注销32件,“政银合作”18件。制定了《县工程建设项目“多验合一”改革试点方案》,为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做好准备。对施工许可证核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备案”等13个单项审批事项合并为5项,有效提高审批效率。四是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已全面完成市场监督管理局机构改革相关工作,明确了机构规格,编制和职能职责,完成了全体公务员的划转工作。五是加大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县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和分类培育扶持办法》《规模工业企业风险担保基金质押贷款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定了各项政策补助措施。同时保护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知识产权,激发创新创业精神。六是加强了社会诚信建设,出台了《县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实施方案》《县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推动诚信社会制度化建设和信用信息共享。加大了户口“错、重、假”清理,完成清理省公安厅人像比对下发重户户籍比对任务3197对,完全100%。进一步清理了重错假户籍,力争完成人像比对任务100%,确保每一位公民只有一个户籍,且身份证号码终身唯一。

(三)供给侧结构改革稳步进行。

一是按照《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制定了《县2019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分步落实任务。二是制发了《县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施意见》、《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的通知》。规范建立土地流转备案登记、业主资质审查、风险保障、价格指导、土地复垦“五项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通过农业共营改革试点实现了产业健康发展、企业和专合社(村集体)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土地经营权登记颁证已全面完成。三是加强产业出清,着力“去产能”。制定了《县砖瓦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实施意见》,目前我县已完成7户砖瓦企业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宏达环保节能建材有限公司的18门窑体已全面淘汰关停,城市建成区内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全部淘汰。

四是推动金融改革创新,防范和化解去杠杆中的金融风险。加强了金融市场监管,依法打击非法集融资,维护金融市场健康发展。2019年组织了10家优质企业在天府股权交易中心开展集中挂牌和融资路演工作,扩宽了企业融资渠道。五是深化行政和税务改革,大刀阔斧推进降本增效。坚持实行商事登记制度,取消税务登记证办理,实现“三十三证合一”,进一步降低创业准入的制度成本。制定了《贯彻落实个人所得税改革过渡期政策工作方案》保障新税法过渡期政策顺利实施,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四)创新改革试验全面落实。

一是积极鼓励企业研发创新,2019年组织申报中、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余项,立项10项,争取项目经费近400万元,同比增长14.9%。2019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30余亿元,同比增长9.0%。组织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交易额3000余万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完成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41家,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二是提升科级成果转化实效,积极开展“双创”活动,营造浓厚氛围,举办县“创客”大赛,进行评比和资金奖励,扩大了全县科技创新影响力,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攻坚”氛围。三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积极推进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建设,拟定了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建设工作方案。有力提升我县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严厉打击知识产权恶性违法行为,2019年查办涉及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案件4件,结案4件。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事项进度较为缓慢。主要原因是需要等待上级政策出台。如:《关于规范企业海外经营行为的若干意见》由于省市正式文件未印发或具体工作举措未明确,导致相关工作延后。

(二)改革事项自主探索力度不够。一部分改革事项推进按部就班、平铺直叙,胆子不大、步子不快;一些改革事项前期调查研究不足,与县情结合不够;一些改革事项总结亮点经验不深入。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民营企业改革实施方案篇4

驻厂工作总结

根据市驻厂工作办的安排,驻XX市中药厂工作队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同志在全市驻厂暨国企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市驻厂工作办的有关文件,针对我市国有企业改革的新形势结合XX市中药厂的实际情况组织调查研究和讨论,认清了形势、振奋了精神、队员们表示一定要按照市政府、市驻厂工作办的要求、强化责任、加强学习、明确重点、严守纪律、摆正位子、改进作风、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出满勤、不扰民、朴下身子、察实情、下实劲、求实效、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作事实、做好事、尽自己所能为XX“以工兴市”作贡献。

我们驻厂工作队在市驻厂工作办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深入实施“以工兴市”战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帮助所驻企业在改革发展、改制、租赁、筹资、开关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一、调查研究、摸清情况、稳定职工、

工作队入厂后首先稳定企业职工队伍,深入车间科室调查研究,为企业找出路想办法,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分别召集厂领导、中层干部、职工代表开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对照国家、省、市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结合该厂的实际情况,聘请权威人士对企业会诊,提出可行性方案,并广泛征询各方意见,认为租赁经营确较适用于该厂的实际情况。

二、协调有关人员立场,确定改制方案;

为了改制方案能顺利实施,分别召集厂领导、干部、职工代表耐心的做宣传和说服工作,协调相关单位,统一大家认识,最终有关人员、单位一致认为租赁经营方案确是该厂实施改制、开工生产的最佳方案,并积极行动起来支持该项工作。

三、以发展的眼光,长期营运为目标,招商引资,实施租赁经营;

民营企业改革实施方案篇5

1998年以来,在国内粮食市场出现阶段性总量供大于求,粮价持续下跌的情况下,中央从保护农民利益、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大局出发,制定了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这对于防止粮价过度下跌,解决农民“卖粮难”和“打白条”问题,稳定农民收入,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从我市粮食生产和流通环节看,一是粮食结构性过剩,库存不断增加。由于粮食流通持续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市场粮价不断下滑,收购价(保护价)与市场价长期倒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保护价收购的粮食不能实现顺价销售,库存不断增加。据5月31日统计数据,全市周转粮库存约23万吨,加上国家专储粮6000万斤,总库存达5.2亿斤,超过全市最大库容量。目前全市还有390多个露天粮堆。现有库存中约有1—2亿斤属陈化粮,如按现行市场价销售,差价亏损约1亿元。二是财政用于粮食补贴的支出有增无减,亏损挂帐不断扩大,地方财政不堪重负。中央核定我市1998年5月末粮食亏损挂帐2.43亿元,每年应由我市财政支付的挂帐贴息和筹集风险基金近1千万元。到今年5月底,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累计亏损挂帐约5.8亿元,不断增加的粮食亏损挂帐贴息已经成为各级财政的沉重负担。三是长期实行保护价收购,致使粮食市场价格信息失真,导致农民种粮只重产量不重质量,因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这也是我市近年来农民纯收入增长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趋缓的原因之一。四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承担保护价收购任务,长期吃国家补贴,形成了一定的依赖性,阻碍着国有粮食企业在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等方式改革,粮食企业始终走不出计划经济模式,不能成为真正市场经济主体。同时,企业的老职工、老库存、老挂帐即“三老”问题越积越重。为有效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经国务院同意,省委、省政府决定从今年6月1日起,放开粮食市场,放开粮食价格,调整粮食补贴方式,逐步消除体制障碍,保护和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

实行粮食补贴方式改革,对于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和种粮积极性。“种田还能补钱”,可以让广大农民从中直接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关心,从而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广大农民群众的联系,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稳定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行直接补贴,粮食市场放开,农业生产直接面对市场需求,可以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要来组织生产,从而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解决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不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偏低、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的问题。三是有利于推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粮食市场一旦放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也将成为粮食购销市场平等竞争的主体,将极大地促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加快自身改革,转换经营机制,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有利于粮食市场的活跃的顺畅。四是有利于适应世贸组织规则,更有效地保护农民利益。根据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形势,我国生产的粮食价格已没有增长的空间,实行高粮价的政策已不可行,同时各级财政也将无法承受。适应世贸组织规则,对粮食生产环节给予补贴,可以有效地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和农民的切身利益,这也是发达国家通行做法。

各级各部门都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学习省委《关于扩大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试点的通知》和省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扩大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精神,充分认识做好粮食补贴方式改革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上来,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扎扎实实地抓好粮食补贴方式改革工作。

二、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补贴方式改革工作

粮补方式改革涉及国家、企业、农民三者利益,涉及面广,牵动性强,工作量大。各地各有关部门都要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各项政策,从实际出发,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确保粮补改革工作取得实效。

(一)要准确把握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这次粮补改革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和种粮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取向,放开搞活粮食流通,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继续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搞好粮食储备,加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农民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必须准确把握四个基本原则,即: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证粮食安全;有利于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便于公开公正规范操作,保持农村稳定。

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两放开一调整”。“两放开”,就是放开粮食收购价格,放开粮食购销市场。“一调整”,就是调整粮食补贴方式。放开粮食收购价格,就是从20__年6月1日起,不再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实行随行就市收购。在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下,可以充分利用市场价格杠杆,促进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改进粮食品种,提高粮食或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效益。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就是支持和鼓励各种市场主体参与粮食收购和经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也随行就市,按市场价收购农民余粮,与其他粮食经营者公平竞争,自负盈亏。调整补贴方式,就是将原来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使农民得到的间接补贴,调整为直接补给农民,由“暗补”转向“明补”。这是粮食补贴方式改革的核心内容。

(二)要科学安排,分步实施,按计划有序推进。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并结合我市实际,改革工作分四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是宣传发动阶段。今天的会议结束后,各县区要借鉴农村税费改革的经验和做法,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宣传计划和宣传提纲,把握宣传导向,突出宣传重点,注重宣传实效。重点搞清为什么要直补,怎么补,如何适应市场需要调整结构,粮食企业怎样参与竞争。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采取出专栏、贴标语、编简报、发信件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努力使改革政策和实施方案进村入户、家喻户晓,让广大农民群众和国有粮食企业职工都能理解和支持改革,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二是制定方案阶段。各县区要以农业税计税土地面积,或者农业税计税常产,或农业税计税土地面积和计税常产各占一定比例等方式,确定每户农民享受补贴的商品粮常量,并根据各自的情况和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各地要在农村税费改革的基础上,科学测算基数,全面核实农业税计税面积和计税常产,入村到户,登记造册,为确定每户农民享受补贴的商品粮常产及补贴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为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打好基础。要注意并妥善处理好相邻地区农民补贴收入差距问题。作为一个县区,总的补贴数额比较容易核定,但合理、公开地落实到每一个农民则比较困难,可能出现相邻乡、相邻村、相邻组之间利益不均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加大宣传力度,求得农民的理解,同时,要特别注重做好毗邻地区农民补贴收入的衔接工作,防止引发新的不稳定因素。6月28日前各县区的实施方案要上报到市粮改协调小组审查。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各地要抓紧制定,确保方案及时上报。

三是组织实施阶段。省将于7月底之前将各县区方案批复下来,各县区要立即按照省批复的方案,严格操作程序,规范操作办法,认真组织实施。对补贴依据、计算方法、补贴标准和补贴数额要编制清册,张榜公布,并将粮食补贴通知书及时发放到每户农民手中,确保补贴资金如数兑付到位。对农民补贴的兑付和农业税的征收,原则上实行“征补两条线”的办法。对亩均补贴额较少的地方,在充分征求农民意见的基础上,也可采取将农民补贴资金直接抵交农业税及附加的办法。除当年农业税及附加外,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名义从补贴资金中抵扣以前年度的税费尾欠和其他任何款项。

四是总结完善阶段。粮食补贴方式改革工作中,难免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各级各部门要及时研究解决。市粮改协调小组加强对各县区的指导力度,并认真组织检查验收,确保各项改革政策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执行。

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进一步抓好各项配套改革

粮食补贴方式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为确保改革的顺利成功,省政府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改革政策,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

(一)调整粮食风险基金补贴政策。粮食补贴方式改革后,省将停止实行对市的粮食风险基金包干办法,粮食风险基金由省财政统一调配,但仍用于各县区老库存的处理和新增挂帐的利息支出。这次改革对农民的补贴资金,是由省政府从中央财政借入资金,将直接拨付到各市、县区。

(二)放开搞活粮食购销市场。各地要在继续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积极支持鼓励个体、私营、集体企业参与粮食收购和经营。在粮食主产区建立粮食购销批发市场,使之成为粮食流通、粮食信息的聚散地。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并不等于放任自流,粮食、物价、工商部门要加强粮食购销市场的管理和监督,鼓励守法经营,惩处违法经营,逐步建立一个多元、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购销市场体系。

(三)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步伐。粮食补贴方式改革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将直接参与市场竞争。而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增强活力。为缓解粮食补贴方式改革对粮食企业的冲击,省将对各县区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老库存、老挂帐予以划断并妥善处理。我在此强调,各县区上报的5月末的粮食库存数量、亏损额,要实事求是,不要虚报、瞒报,不能任意扩大亏损额,要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严禁逃避银行债务。同时要尽快完成国有粮食企业减员分流任务。目前,按照省里要求减员分流70的目标,贵池区尚有136人,东至69人,青阳37人,任务还很艰巨。各地必须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完成分流安置任务,省仍将执行每解除一名职工劳动关系补助5000元的政策。同时要加大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各县区要以资产为纽带,加快组建1—2个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购销公司,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四)继续做好粮食收购资金的供应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购销政策,市农发行要按照“以销定贷、以效定贷”的原则,积极向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提供收购贷款,支持其随行就市收购农民余粮,坚决杜绝区域性农民卖粮难和“打白条”现象的发生,这是关系到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同时,各地要支持和鼓励其他商业银行向各类粮食企业提供收购资金贷款。要加强现有库存粮食的安全管理。目前全市仍有39座露天粮食仓库,在梅雨季节到来之际,要防止水毁和霉变。

(五)鼓励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要大力开展订单粮食生产,实现生产和市场的对接。农业部门要搞好信息、技术服务,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农产品。重点实施龙头带动和品牌战略,加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与加工企业联合,大力发展粮油加工业,培育粮油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延伸产业链条,实行产业优化升级和产品的上档升级。每个县区都应该培育1—2个粮油龙头企业,全市应培育1—2个省级龙头企业。

四、明确责任,通力协作,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粮食补贴方式改革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领导,关键在落实。我们要充分认识这场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多一点,把方法和措施准备得更充分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切实加强对全市粮食补贴方式改革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了粮补改革协调小组,谢德新同志担任组长,我任副组长,宣传、计划、财政、粮食、农发行、监察、审计、物价、工商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与税改办合署,并从相关单位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各县区和乡镇都要相应成立协调领导和办事机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为粮补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各县区领导同志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可以采取向乡镇派指导组,乡镇干部包村到户等方式,开展各项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对参与粮补改革的乡镇干部和财会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相关业务知识;要安排适当的工作经费,保陪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民营企业改革实施方案篇6

1、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什么?今年的《意见》有哪些突出特点?

答: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第一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平稳开局,但国际国内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深层次矛盾不断显现,形势相当复杂。当前形势下,稳定增长、防控通胀、化解风险,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迫切需要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出实招。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二中全会关于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把已经看准、具备条件、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项目抓紧推出,干一件成一件,不断释放改革的制度红利,激发社会活力,增强发展动力。

《意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第二部分是大力推进的年度重点改革,第三部分是继续深化已出台的改革,第四部分对完善改革协调推进机制提出了要求。

今年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重点突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重点围绕促进经济转型、民生改善和社会公正推进各项改革。

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强调了五个关系: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处理好加强顶层设计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关系,处理好增量改革与存量优化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创新与依法行政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改革顺利有效推进。

《意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突出了改革重点,部署了四个方面的改革。一是加快促进经济转型的改革,主要是推进财税、金融、投融资、价格、统筹城乡、科技等改革,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体制保障;二是加快促进民生改善的改革,主要是推进医药卫生、收入分配、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环保监管和生态补偿等方面的改革,织就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安全网”,补上短板,兜住底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三是加快促进社会公正的改革,构建保障各类企业平等竞争和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制度环境,守护社会公正,努力使人人能够享有平等机会;四是加快释放市场主体活力的改革,主要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第二,体现了年度特点,《意见》提出的改革任务,都是当年能够实施或者能够启动的改革事项。第三,具有可操作性,《意见》对改革任务的选择,充分考虑了改革的推进条件、方案的成熟程度和出台时机。总体看,《意见》方向明、立意新、措施实,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2、《意见》部署了哪些重点改革任务?如何确保这些任务得到具体、真正落实?

答:一方面,《意见》确定今年要在行政体制、财税、金融、投融资、价格、民生、统筹城乡、农业农村、科技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改革力度。包括:(一)抓紧清理、分批取消和下放投资项目审批、生产经营活动和资质资格许可等事项。制定实施严控新设行政许可和规范非许可审批项目的措施,加快出台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二)下力气推动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体制,形成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措施。削减、合并一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形成资源税费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方案。(三)稳步推出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措施,提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操作方案。建立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制定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相关政策,出台扩大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范围方案。规范发展债券、股权、信托等投融资方式。(四)形成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支线铁路、城际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所有权、经营权率先向社会资本开放,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既有干线铁路。(五)在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居民生活用电、用水、用气等阶梯价格制度。出善水电上网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六)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整合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管理职能。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健全保障房分配制度,推进公租房、廉租房并轨。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食品药品质量标准和安全准入制度。健全环保监管和生态补偿制度。(七)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人的城镇化,研究新型城镇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居住证管理办法,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相关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制度。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八)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健全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出台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提出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九)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整合资源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扩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试点范围,发挥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另一方面,《意见》要求,对已部署并正在推进的国有企业、深化开放、收入分配、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及其他领域的改革,各部门要继续按照职能分工抓好落实。

改革重在行动,要扎扎实实、不停顿地向前推进。为确保各项任务能够切实落实,《意见》要求,要认真做好改革方案研究制定工作,扎实抓好改革方案实施和社会引导工作,积极推进各项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对各项改革重点任务都要按照明确的时间节点抓紧抓好。

3、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意见》部署了哪些重点改革任务?

答:行政体制改革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一招。《意见》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及其任务分工,部署了以下改革任务: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完成新组建部门“三定”规定制定和相关部门“三定”规定修订工作。组织推进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研究制定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意见。

———简政放权,下决心减少审批事项。抓紧清理、分批取消和下放投资项目审批、生产经营活动和资质资格许可等事项,对确需审批、核准、备案的项目,要简化程序、限时办结相关手续。严格控制新增审批项目。

———创新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加快出台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推动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出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方案。改革工商登记和社会组织登记制度。

新一届政府成立一个多月内,两次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取消和下放133项行政审批事项。5月13日,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工作作了动员部署。

4、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意见》部署了哪些重点改革任务?

答:按照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和简化税制、正税清费的原则,《意见》部署了以下财税体制改革任务:

———完善财政预算制度,推动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体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减少、合并一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

———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择机将铁路运输和邮电通信等行业纳入试点范围。合理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和税率,将部分严重污染环境、过度消耗资源的产品等纳入征税范围。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

———将资源税从价计征范围扩大到煤炭等应税品目,清理煤炭开采和销售中的相关收费基金。开展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

———建立健全覆盖全部国有企业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落实和完善对成长型、科技型、外向型小微企业的财税支持政策。

“营改增”是推进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有利于促进社会分工和协作,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项改革自2012年试点以来成效显著,今年扩大试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扩大地区试点,自今年8月1日起,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适当扩大部分现代服务业范围,将广播影视作品的制作、播映、发行等纳入试点。据测算,2013年全部试点地区企业将减轻负担约1200亿元。二是扩大行业试点,择机将铁路运输和邮电通信等行业纳入“营改增”试点,力争“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营改增”改革。

5、十指出,要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意见》对金融体制改革作了哪些安排?

答:今年金融体制改革的任务主要有:

———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建立健全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建立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研究推动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

关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有序推进,可兑换程度稳步提高。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内需要,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注重提高当前不可兑换或可兑换程度相对较低的项目的可兑换性,进一步便利部分可兑换项目和基本可兑换项目资金跨境流动。

———完善场外股权交易市场业务规则体系,扩大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范围。健全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政策体系。推进煤炭、铁矿石、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和国债期货市场建设。

———推进制定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经营失败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形成有效的风险处置和市场退出机制。加快和规范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和面向小微企业、“三农”的中小金融机构。

存款保险制度作为一项基础性金融制度,无论是对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还是对建立完备的市场化风险补偿和退出机制、发展多层次金融机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意见》对投融资体制改革做了哪些安排?

答:投融资体制改革对于巩固企业投资主体地位、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意见》就此部署了以下任务:

———抓紧清理有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法规,推动民间资本有效进入金融、能源、铁路、电信等领域。

———按照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的原则,制定政府投资条例、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

———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建立公益性运输补偿制度、经营性铁路合理定价机制,为社会资本进入铁路领域创造条件。支线铁路、城际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所有权、经营权率先向社会资本开放,通过股权置换等形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既有干线铁路。

7、近年来,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不断推进,今年有哪些新的部署?

答: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以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价格改革的重点任务。

2013年,要推进电价改革,简化销售电价分类,扩大工商业用电同价实施范围,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和水电、核电上网价格形成机制。推进全国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逐步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推进大用户直购电和售电侧电力体制改革试点。

《意见》明确,要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因素,建立健全居民生活用电、用水、用气等阶梯价格制度。

8、在基本民生保障制度改革方面,《意见》部署了哪些重点改革任务?

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红利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今年改革工作的一个鲜明导向和突出特点。《意见》部署了以下基本民生保障制度改革任务:

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意见》提出,要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公立医院改革的同时,整体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整合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管理职能,逐步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研究制定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健全保障性住房分配制度,有序推进公租房、廉租房并轨。

公平分配是保障性住房管理的“生命线”。按照《意见》要求,要进一步完善保障房分配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机制,健全纠错退出机制,确保分配公平,让真正住房困难的家庭住进保障房。而逐步实现公租房与廉租房并轨运行,将进一步促进保障性住房资源的合理配置,更好地体现社会的公平公正。

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方面,《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等制度,健全并落实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涨幅挂钩的机制。整合社会救助资源,逐步形成保障特困群体基本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的长效保底机制。

为回应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关切,《意见》提出,要建立最严格的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建立健全部门间、区域间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联动机制。完善食品药品质量标准和安全准入制度。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机制。建立实施黑名单制度,形成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为此,《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最严格的环境保护监管制度和规范科学的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区域间环境治理联动和合作机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制定加强大气、水、农村(土壤)污染防治的综合性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研究建立全国排污权、碳排放交易市场,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制定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研究制定生态补偿条例。

9、城镇化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意见》对城镇化相关改革作了哪些部署?

答: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关键靠改革。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人的城镇化,《意见》提出,要研究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以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为重点,开展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实施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创新城乡社会管理体制。

《意见》明确,要根据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转移人口情况,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统筹推进相关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基本公共服务逐步覆盖到符合条件的常住人口。

建立居住证制度,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措施。全国已有16个省区市先后出台文件,探索实施了居住证制度。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制定居住证管理办法。

《意见》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投融资体制等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改革,调研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完善地方债务风险控制措施,规范发展债券、股权、信托等投融资方式,健全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的政策和相关机制。

10、在农业农村改革方面,《意见》部署了哪些重点改革任务?

答:今年农业农村改革的任务主要是:建立健全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开展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研究提出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探索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是对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的进一步完善,把承包地块、面积、合同、权属证书全面落实到户,依法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按照不动产统一登记的要求,在巩固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的基础上,要加快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在坚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不变的基础上,进一步还权赋能,推动建立“产权明晰、权能明确、权益保障、流转顺畅、分配合理”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意见》提出了哪些改革措施?

答:2012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今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有:

一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二是扩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试点范围。

三是整合资源实施科技重大专项。

四是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激励政策。

五是加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发挥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12、对已经部署并正在推进的各项改革,《意见》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意见》要求,对已经部署并正在推进的各项改革,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切实抓好落实,力求年内取得新的进展。

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要推动大型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加快解决国有企业办社会负担和历史遗留问题。

在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完善口岸管理体制,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完善政策和功能,开展保税工厂改革试点。加快制定并出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方案,推进港澳和内地服务贸易自由化,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积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建立健全双边、多边和区域投资贸易合作新机制。健全境外投资规划、协调、服务和管理机制,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民营企业改革实施方案篇7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柴利能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

全国人大代表、绍兴文理学院院长叶飞帆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伟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港集团原总裁李令红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华联集团董事长徐爱华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维科家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杨晓霞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长盛滑动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许忠明

承办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

全国人大代表柴利能等8位代表建议

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体系中重要的基础支柱产业,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密切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保障民生等各个方面,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2014年,我国拥有规模以上石化企业3万多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4万亿元,利税总额1.8万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6755亿美元。从全球来看,我国石化产业的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化学工业产值已位居世界第一,炼油能力位居全球第二位,建成了上海化工园区、宁波石化开发区等一批具有际影响力的大型石化园区。

根据相关机构预测,未来世界石化产业发展将呈现――产业基地大型化、园区化,产品结构功能化、差异化、高端化,产业链绿色化、循环化,原料结构多元化等特点,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将是各国竞争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要求,依托石化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将有利于提升石化产业整体竞争力、促进化工新材料等行业快速发展、推动石化产业的循环发展和绿色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而目前,国内原油及化工原材料的生产供应基本由大型国有企业所垄断,存在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产业链相对较短、投资精细化工产业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不利于下游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民营企业市场敏感度高,决策相对灵活,且拥有丰富的石化中下游产品生产的技术和经验,但由于原料来源依赖进口或者国内大型石油炼化企业提供,市场竞争力受到一定限制。为加快我国在石化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精细化工产业,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炼化项目建设。宁波、上海等部级石化基地民营经济发达、民营资本浓厚,形成了一批具备独立或合作建设大型炼化项目实力的民营企业。如荣盛旗下的中金石化,已经在宁波开展建设16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前期研究。在合理规划产能的前提下,建议国家进一步放开市场,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炼化项目建设,提高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适度开放石油进口等上游产业,鼓励和扩大民营企业进入原油进口行业,参与国际竞争。

二是推进国有大型石化企业延伸产业链。建议鼓励和引导国有大型石化企业的中间产品加大向民营经济的贸易开放力度,以合作、合资等混合所有制模式为载体,改变企业内部小循环、短流程的发展模式,促进全产业链的循环发展,带动下游精深加工的化工产业发展壮大,进一步提升资源能源的产出效率。

三是加强对国家石化基地发展精细化工产业的资金、政策支持力度。建议对国家石化产业基地中符合国家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等重点支持领域的精细化工项目,在科技研发、人才培养、资源要素等方面予以资金和政策的倾斜支持。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办理并复文

一、关于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炼化项目建设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报经国务院同意后印发的《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中提出,要加大产业开放力度,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下游产业的民营企业,按照行业准入要求参与石化产业重组改造和基地建设,自主建设炼化一体化项目,拓展产业链。

按照《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关于福建古雷和大连长兴岛(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的批复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基地建设,通过充分论证、深入比选,择优确定项目业主。此外,为拓展宁波石化基地发展空间,根据中央领导批示精神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部省际联席会议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浙江省在浙江鱼山岛及其周边区域开展舟山绿色民营石化基地的规划布局工作。舟山绿色民营石化基地作为宁波石化产业基地的拓展区,目前已完成基地规划评估、规划环评批复等工作,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一期工程项目进展顺利。

按照国务院关于结合淘汰落后产能,赋予符合条件的原油加工企业原油进口和使用资质,扩大原油进口渠道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了《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办法》(发改运行[2015]253号),允许符合条件的原油加工企业使用进口原油。商务部了《关于原油加工企业申请非国营贸易进口资格有关工作的通知》(商贸函[2015]407号),明确了原油加工企业非国营贸易进口资格的申请条件。目前,已有十几家地方炼厂取得原油进口和使用资质,随着上述工作的逐步推进,将有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原油进口和使用中来。

二、关于推进国有大型石化企业延伸产业链问题

《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提出,要坚持提高产业效益,按照产业园区化、炼化一体化、装置规模化、产品高端化、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实施挖潜改造,严格控制炼油能力和成品油生产规模,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精深加工石化产品,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强化炼油、乙烯、芳烃项目联合布局,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主体责任意识,进一步提升石化产业绿色、安全、高效发展水平和整体竞争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认真落实《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持续推进国有大型石化企业延伸产业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民营企业改革实施方案篇8

2020年9月27日,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及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以“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为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定准了基调。

2020年9月29日,国资委召开视频会议,对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强调中央企业要准确理解把握其重要意义和核心要义,在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作表率,切实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抓到位见实效,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2020年10月12日,***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全面介绍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主要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0年10月15日,《***关于2019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谈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报告提出,着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

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要意义

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必须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是未来三年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是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做好这项工作,对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效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目标要求

通过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一)国有企业要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国有企业首先必须发挥经济功能,创造市场价值,更好为党和人民服务。要加强党的领导,落实董事会职权,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二)国有企业要在创新引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创新决定命运,硬实力畅通大循环。要以创新为突破口,进行大胆充分的激励,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引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有更大作为。

(三)国有企业要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上发挥引领作用。

国有企业要对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发挥带动作用和重要影响力。根据不同行业集中度要求,推动形成比较好的市场结构。国企民企要相互配合,推进兼并重组和战略性组合。中央企业要坚决压缩管理层级,防控好各类风险。

(四)国有企业要在保障社会民生和应对重大挑战等方面发挥特殊保障作用。

要推动国有资本在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做好制度安排。对国有企业承担公益类业务,要进行分类核算和分类考核。建立健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补贴体现。

(五)国有企业要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

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让国有企业真正起到抵御宏观风险的托底作用。

三、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聚焦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是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形成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二是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四是要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也由此提高效率。

五是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着力从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管导向等多方位实现转变,进一步提高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六是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七是推动一系列国企改革专项行动落实落地。

八是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四、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结合“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第一,推动国有企业围绕主责主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做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促使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应急能力建设、公益性的行业领域集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对于需要进的领域,我们以做强做优做精为明确的目标,支持相关的企业进行并购和专业化整合,充分发挥龙头作用,配置相应的资源,提高他们的效率,也提高他们整体竞争力。在退的方面,对那些不具备竞争力的非主营业务和不良资产坚决退出。

第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主要是推动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进行布局。同时也要鼓励国有企业加强与民营企业、科研院所、地方国有企业进行合作,形成龙头企业发挥重要作用,其他企业有效互动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同时,我们也要构建新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机制,在产业链、供应链整个领域探索新的有效的金融运行模式,提升产融结合的效果。

第三,结合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围绕京津冀协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推动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建立央地合作的良好机制,也充分运用好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推动区域发展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第四,加大新动能的培育,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我们要指导推动中央企业更多地投资像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运用一系列方式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五、积极稳妥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结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按照我们经常说的几个原则,就是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原则,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为工作底线,以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为具体路径,按照“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第一,分层分类推动改革。我们的混改更多是要聚焦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所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

第二,合理设计和优化股权结构。我们鼓励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引进持股占5%甚至5%以上的战略投资者进来,作为积极股东参与治理,至于非上市公司,相应的股比还可以再大一些,也就是刚才说的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

第三,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我们支持和鼓励国有企业集团对相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希望混改的企业在劳动人事分配机制方面率先突破,真正形成富有活力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第四,我们要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抓手。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不断深化合作,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

第五,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一定要做到混改进行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要覆盖到哪里。

六、中央企业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进展、重要成果

近年来,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

***决策部署,扎实推动国企改革“1+n”政策落实落地,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一批改革成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全面加强,首次实现对中央企业的功能界定分类,全面完成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混合所有制企业数量和质量大幅提高。

一批改革举措取得重大进展,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逐步完善,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转换,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蹚出新路,“处僵治困”取得实质性进展,重组整合与结构调整取得关键进展。

一批改革重点难点问题已经破题,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重大突破,落实董事会职权、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等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改革不平衡、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我们面临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完全攻克,改革的任务依然繁重,同时国有企业改革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国企改革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指示,党的四中全会对国企改革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

七、突出重点任务,确保中央企业改革抓落地见实效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未来三年进一步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也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国企改革重大举措的再深化。中央企业要准确理解把握其重要意义和核心要义,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突出抓好改革重点任务,以更坚强的决心、更坚定的意志、更大的力度推动落地见效,在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作表率。

一要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结合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企业实际制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董事会要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全面依法落实董事会各项法定权利;经理层要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全面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经理层经营管理作用。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推进管理流程再造,优化资源配置。

二要突出抓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围绕服务国家战略,聚焦主业主责发展实体经济,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在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支持中央企业带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有更大作为。巩固“压减”工作成果,加快剥离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深入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工作。2020年,基本完成厂办大集体改革,完成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主体工作,确保2022年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收官。

三要突出抓好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牢牢把握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坚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则,积极稳妥,务求改革实效。重点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根据不同企业功能定位,合理设计和调整优化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集团公司要对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推动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要加强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全过程的监督,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要突出抓好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强化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切实维护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大力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具备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商业类子企业,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加快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推动薪酬分配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和一线岗位倾斜。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充分用好已有明确政策,并支持探索超额利润分享机制、骨干员工跟投机制,实施更加多样、更加符合市场规律和企业实际的激励方式。

五要加快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国资委将进一步深化职能转变,更加注重基于出资关系,更加注重国有资本整体功能,更加注重事中事后、分层分类,更加注重提高质量效益,把监管重点聚焦到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上来。优化管资本的方式手段,对不同功能定位、行业领域、发展阶段的企业,实行差异化的分类考核、分类监管、分类授权放权。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授权经营、结构调整、资本运营、激发所出资企业活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功能作用。

六要突出抓好“双百行动”“区域性综改试验”“科改示范行动”、世界一流企业创建等专项工程。充分发挥专项工程的示范引领和突破带动作用,扎实推进改革措施的综合运用和系统集成,凡是要求面上企业做到的,纳入有关试点和专项工程的企业要成为样板、率先实现。

七要突出抓好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强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家高度信任、充分授权,对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企业领导人员,给予更大力度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切实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八、加大工作力度,以钉钉子精神抓紧抓实央企改革工作

一是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

各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把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健全工作机制,企业主要负责同志要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带头干,做到重点任务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

二是逐级压实领导责任。

集团公司和子公司要层层立下“军令状”,逐级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上下贯通、“一竿子扎到底”。

三是抓紧制定实施方案。

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完善本企业的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

四是切实加强督查考核。

要切实加强督查考核,将重点改革任务完成情况作为硬指标,倒排工期,动态跟踪,对明确要求今年或2021年、2022年年内必须完成的重点任务,要全力攻关,确保如期。

民营企业改革实施方案篇9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sun-ny”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及2021年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以来,灵武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自治区、银川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精神,在“放”字上抓突破,在“管”字上加力度,在“服”字上提效能,千方百计解痛点、疏堵点、攻难点,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作出了积极努力,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优化营商环境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学习宣传情况。

为深入学习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安排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和政府常务会上对《条例》《宁夏自治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银川市优化营商环境实施细则(试行)》《银川市对标先进深化改革打造一流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进行了深入学习,并提出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条例》意见建议。各乡镇(街道办)、各部门及优化营商环境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将《条例》及相关政策文件纳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干部日常学习内容,深入学习宣传《条例》及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政策措施,迅速掀起了学习《条例》、宣传《条例》、贯彻《条例》的热潮。并在政府门户网站、“美丽灵武”微信公众号开设营商环境宣传专栏,及时相关政策文件及解读、惠企政策、动态信息等;制作宣传海报200份、宣传折页3000份,在各类办事大厅、服务大厅进行广泛宣传;在市级政务大厅设置营商环境(“六稳六保”)政策宣传咨询窗口,电子屏滚动播放营商环境宣传标语口号,切实营造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良好氛围。

(二)任务贯彻落实情况。

1.强化组织保障,工作合力不断增强。

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明晰责任,对指挥部进行了优化调整,将9个专项行动组调整为7个;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听取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汇报,印发《灵武市贯彻落实自治区、银川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实施方案》(灵党办〔2020〕59号),确定了15个方面工作、46项具体措施;举办灵武市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业务培训会,印制发放400本《优化营商环境材料汇编》;市政协开展关于“提高审批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视察暨“政府开放日”活动;召开专题安排部署会议,组织相关单位顺利完成了自治区2020年宁夏营商环境模拟评价和银川市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

2.聚焦释放活力,各个领域改革成效显著。

一是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电子证照入库率达98%,企业设立全程电子化率达30.5%,企业开办银行代办点投入试运行,一日办结率达到95%以上,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2086户,实现“一窗受理、集成审批、一日办结”,企业开办效率大幅提升。二是加速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工程建设项目“一窗综合受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下放乡镇就近受理,工艺简单、环境影响小项目环评专家函审制,征占地面较小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实行承诺制管理;施工许可办理材料精简至8项,政府投资项目最优审批时限压缩至115个工作日、社会投资项目最优审批时限压缩至75个工作日;环评、水保等“多评合一”事项调整至施工许可取得前办理,水、电、气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提前到开工前办理;制定《灵武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搭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灵武+园区”区域评部分评价事项已取得行业主管部门批复或已通过专家评审会,并全面推广运用评审结果。三是优化市政设施接入服务。企业用水报装由原来的6个环节压缩至3个环节,精简环节50%,申请材料由7项压缩至2项,精简材料30%以上;燃气报装实现供气企业全程代办,无外线工程企业接入时间20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压缩时限60%以上。四是不断简化财产登记流程。全面推行不动产登记、交易、纳税窗口“一窗受理、并行服务”,新开办企业一般登记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复杂登记时限压缩至4个工作日,抵押登记时限压缩至2个工作日,异议登记、注销登记、查封登记实现即时办结。五是推进纳税服务便利化。深入拓展“非接触式”办税新模式,推行“发票免费邮寄服务”,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投入运营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厅;着力打造“蓝精灵”纳税服务品牌,开展线上“纳税人学堂”和“税务局长走进直播间”活动;率先在全区使用微信扫码支付方式,省去纳税人携带现金、银行卡等繁琐流程;设置简事快办、繁事专办窗口,平均缩减纳税人等待时间近20%;推行“税务UKeY”,缩减开票成本;充分利用“银税互动”平台,形成“银税抬轿”的工作合力,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截止目前,共计减免税费2.27亿元,自助办税服务厅“非接触式”办税近8960笔,微信扫码支付近5000笔,74户(次)企业通过“银税互动”获得纳税信用贷款4582.6万元。六是持续降低获得信贷难度和成本。优化金融服务环境,扶持实体经济发展,成立灵武市中小微企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与浙江网商银行签订普惠金融县域合作协议,开展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工作宣传月活动,简化担保流程,担保费率降低到1%以内,羊绒、养殖企业担保费由1.0%降低为0.8%,免除企业10%存单质押。1-9月,新增担保贷款余额1819笔4.7亿元,为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争取贷款1.24亿元,累计为辖区中小微企业投放贷款23.9亿元。七是持续方便企业退出,依法强化合同执行。将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纳入简易注销适用范围,累计办理企业简易注销501户;对3家企业进行了破产审查,推动无清偿能力但仍有营业价值的“僵尸企业”实现破产重组;截止9月底,共受理合同类案件3639件,结案3046件,结案率83.7%。八是加强就业服务与劳动力市场监察。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各项任务,印发《灵武市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具体措施》,通过科技创新后补助、融资担保及创业贷款、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方式,持续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累计发放各类补贴补助2366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2742个,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654人;为企业减免各项社会保险费4263万元,受益企业680家,受益涉及人次56775人;简化创业贷款办理流程,精简手续,为申请人提供一站式办理服务,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79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利息28.58万元。加强劳动执法检查力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对31个在建项目进行专项检查,下发《劳动监察建议书》12份,办理劳动合同招收备案10388人,解除备案2395人,对19家劳务派遣、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年审,督促企业与劳动者依法履行劳动合同;印发《灵武市政府投资类新开工建设项目实施部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差异化缴存管理暂行办法》,共追偿农民工工资1100万元,排查政府类投资项目及国有企业欠薪案件3件,社会类投资项目欠薪案件7件,提前完成“两清零”目标。九是进一步增强政府采购公平性。实施“互联网+政府采购”,运用统一政府采购公共服务平台,推行政府采购事项线上办理,降低采购交易成本,政务采购信息全面公开。十是依法保障企业公平参与招标投标。深化招投标领域改革,全面实现电子化招投标,严格落实建筑工程领域招投标黑名单制度,公开透明开展招投标活动,公开招标率达100%。截止目前,招标投标公告238个(工程项目161个,采购项目77个),政府投资项目招标共开标505个(工程项目303个,政府采购项目202个),开具无挂靠、无串标、无围标承诺书1437件。精简招投标行政办事环节,按照“不见面、网上办”原则,清理工程招投标备案事前事项,精简规范流程,取消招标文件事前备案、招标投标情况书面报告、合同备案、投标报名审核等环节,推行“文件电子化、标书在线传、保证金线上缴、开标不见面、专家在线评、交易结果网上查”的“不见面”交易模式,降低交易成本。截至目前,房建、市政实行电子标“不见面”开标共8个项目,2020年7月1日起,交通工程项目全部实行电子标。十一是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制定《灵武市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事项划转工作实施方案》,完成第二批8个部门36大项行政职权(事项)划转,“一枚印章管审批”扩大到16个部门253个事项,累计办件30337件;全市梳理规范政务服务事项1467项,统一按照国务院“四级四同”标准部署上线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宁夏政务服务网),进厅事项1195项,基本实现“应进必进”;1133项事项实现“一网通办”,100个高频事项实现“马上办”,385项事项实现就近办,524项事项实现“即来即办”,1115项事项可不见面办理,435项事项可“掌上办”;认真开展“三减一提升”活动,完成24个部门340项事项精减,累计减少环节274个、申报材料482份、办理时限1623个工作日,清理各类无谓证明112项;推行“出生一件事”等20个事项一件事一次办,一窗综合受理率提高到72.6%;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设立无人警局、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厅,网上办理率达到91.1%;推行“好差评”二维码评价,企业群众满意度达99.5%;12345等便企热线接转受工单7247件,已办结7085件,正在办理162件,办结率97.8%。十二是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制定《知识产权领域突出问题治理长效机制的工作方案》《2020年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实施方案》,办理商标侵权案件3起,罚没款2.53万元;截止8月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154件,万人拥有量5.2件/万人。十三是建立公正规范的市场监管体系。有效推进网上监管体系建设,同步建立完善审管协同机制,将审批事项办理结果及时推送到监管部门,加强审批与监管信息互通共享;在餐饮、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产品质量等领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持续强化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公示行政许可信息7420条,行政处罚信息562条;加强重点领域企业信用监管,对3802户纳税人、12家粮食储备企业、41家环保重点企业、28家交通运输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动态管理,通过执行信息公开网失信自然人1287人次,法人139人次,限制高消费1387人次,采取司法拘留10人,联合惩戒失信企业22家,帮助18个失信主体完成信用修复。制定《灵武市清偿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存在问题整改方案》,多方举措、全力推进清偿工作。2020年我市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金额1654.65万元,清偿率为100%。十四是加快建设包容普惠创新环境。出台《灵武市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修订)》《灵武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20修订)》《灵武市柔性引进科技人才实施细则(试行)》《灵武市备案科技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等配套政策,设立50万元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建成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家,目前已培育和引进科技服务机构17家,指导企业科学归集研发费用入库2.8亿左右,推荐申报各类科技项目90余项,柔性引进各类人才100余人;推进基层文化阵地提档升级,完成1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个乡村大舞台改扩建工程,扎实推进“三馆七站”免费开放,上半年共接待群众13.2万人次,其中24小时智慧书屋流通6千余人次。推进“互联网+教育”,全市100%的班级使用触控一体机或智慧黑板,建设在线互动课堂、教室70间,建成与教育厅互联互动的县区级平台,5所学校被确定为“互联网+教育”标杆校;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推进医疗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制定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27条措施,加大市场开放力度,强化项目落地服务,共请进来蒙牛集团、伊赛集团、正威国际集团等区外企业70批348人次,签约招商引资框架协议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36.2亿元。向300多家企业(个体工商户)兑现产业政策奖补及重点工作考核奖励资金10511.5688万元。

3.加强督查检查,提升服务满意度。

由市营商办、市委督查室和政府督查室组成联合督查组,通过电话调查、随机暗访、听取汇报等方式,对营商环境指挥部7个专项行动组、各成员单位《条例》及自治区、银川市及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进行通报批评、公开曝光。尤其是将窗口单位、行业服务部门作为督查检查重点,促进规范服务、文明服务、优质服务,扎实推行“好差评”制度,切实提高营商环境服务满意度。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们积极做了一些工作,也付出了一些努力,但与自治区、银川市和市委、政府打造更优营商环境的要求,与企业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不少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重视程度不平衡,协同推进合力不够;二是简政放权力度还不大,主动服务的主动性还不强;三是“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跨部门监管、联合监管力度还不够大,新型监管方式未常态化展开,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尚未形成,执法交叉、重复检查问题依然存在;四是法治环境优化工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民营企业改革实施方案篇10

一、总体要求

加快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推进体制创新,消化历史包袱,分流富余人员,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更好地发挥粮食购销主渠道作用。

二、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目标任务。

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意见》要求,用1-2年时间,对现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整合、压减,基本完成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布局和产权制度改革,分流并妥善安置富余人员,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完成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任务。

(二)基本原则。

1.按照有利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发挥主渠道作用、有利于宏观调控、有利于粮食安全的原则,确定改革形式。

2.坚持以人为本,兼顾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妥善分流安置职工。

3.坚持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则,严格程序,规范操作。

4.维护金融债权安全,不得借企业重组、破产之机恶意逃废金融债务。

三、方法步骤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坚持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各市、县(市、区)要于20*年*月底前制定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要于20*年2月底前完成。对经审计、财政、粮食、农发行等部门清理审计确认的市、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从19*年*月*日至20*年*月*日期间发生的财务挂账,按照“分清责任、分类处理”的原则处置。政策性挂账全部从企业剥离,由县以上(含县级)粮食行政部门集中管理。政策性之外的各类亏损挂账按照“债随资产走”的原则,结合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妥善落实银行债务及还本付息来源。

(一)确定改革形式。各地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确定改革形式。

1.国有独资。承担储备粮和军粮供应任务的粮食企业,继续实行国有独资。

2.撤并重组。按照区域化、规模化、市场化的要求,对购销企业进行调整重组。要严格控制国有独资公司数量,每个县(市、区)可组建1?D2个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粮食公司。粮食公司对其独资和控股的粮食企业,可以资产为纽带,实行运营管理。

3.组建集团。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结合产权制度改革,与粮食加工企业、科研单位和农民合作组织组成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企业集团,开展粮食产业化经营。支持和鼓励骨干粮食企业利用品牌和资信优势,在一定区域内兼并、收购、重组相关粮食购销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壮大经济实力。

4.承包租赁。对整体优势不明显、局部优势尚存、部分有效资产尚能发挥效益的粮食购销企业,实行承包或租赁经营。

5.股份合作。以粮食购销企业的国有资产投入进行控股或参股,竞争上岗人员以现金入股,鼓励经营者和骨干管理人员多持股,有条件的可吸收社会法人及自然人入股,组建一批实力较强、资产质量较好的国有控股或参股经营公司。

6.出售转让。对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没有经营价值和发展前景的所(站),通过评估,整体出让,向社会公开拍卖。

7.关闭破产。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严重资不抵债的粮食购销企业依法实施破产。

无论采取哪种改制形式,都必须制定改制方案,改制方案须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并严格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改制方案未经批准不得实施。

(二)清产核资。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各类资产、仓储设施、土地占用、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清查,登记造册,做到账、卡、物、现金等齐全、准确、一致。涉及资产损失认定与处理的,必须按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三)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根据清理审计财务挂账的结果进行补充审计,凡改为非国有企业的,要进行离任审计。委托有资质的评估中介机构对未办理抵押担保手续的企业资产和土地使用权进行评估;对已经剥离政策性财务挂账占用的农发行贷款,已办理抵押的资产可参与评估。资产评估报告须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当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核准;土地评估报告须经土地主管部门初审备案。

(四)资产处置。根据评估结果,由主管部门指导企业拟定资产处置方案,报当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其中,涉及土地资产处置的方案,报土地主管部门审批。资产变现可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形式进行。严禁利用企业改制逃废金融债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五)筹措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筹措采取企业自筹、财政适当补助的办法筹集。主要筹措渠道有:1.资产变现收入;2.企业原有积累;3.社会筹集;4.各级财政适当补助。

(六)职工安置。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制,应当根据不同的改制方式,与职工重新订立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符合退休、退养条件的职工可按有关规定办理退休、退养手续。改制后的企业原则上应当接收安置原企业职工,并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省劳动合同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与职工协商签订劳动合同,但不得少于原劳动合同未履行的期限;原劳动合同未履行期限少于3年的,应签订不少于3年的劳动合同。企业改制时,要制定职工安置方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经同级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后实施。对军队转业干部、伤残军人,改制后的企业在聘任人员时应当给予照顾。

省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制,其职工安置和劳动保障费用的处置,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鲁政发〔20*〕62号)及有关配套政策执行。市属及以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制,可参照鲁政发〔20*〕62号文件的规定执行。

(七)新公司注册登记。重组后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重新办理工商登记手续和社会保险变更手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要求,建立新的企业经营机制,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新型运行机制,全面提升粮食购销企业管理水平。

20*年3?D5月,各市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情况进行总结验收并专题报告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由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汇总后报省政府。

四、有关政策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考虑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特殊性,研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推动粮食企业改革。

(一)国土资源部门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涉及到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在办理评估备案、土地资产处置审批手续后,土地主管部门为其办理土地有关手续。处置企业使用的划拨土地的收入,按有关规定缴纳和使用,可优先留给企业用于缴纳社会保险费和安置职工。对破产关闭企业原使用的划拨土地,其土地资产变现资金首先用于安置破产企业职工。

(二)对粮食企业依法出售自有产权公房、建筑物收入,优先留给企业用于缴纳社会保险费和安置职工。

(三)粮食企业在正常经营期间,自筹资金安排的经济补偿金及社会保险费,可纳入企业当期损益。

(四)劳动保障部门要把粮食购销企业分流职工统一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企业职工欠缴社会保险费的,改制时要清偿补缴。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办理失业登记和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手续。

(五)商业银行要积极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工作。农业发展银行对重组后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按信贷管理原则,积极予以贷款。对企业已经剥离政策性挂账相应占用的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已办理资产抵押的,应当及时解除抵押关系。(六)在20*年底以前,对确有困难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生产经营性用房和土地,按规定程序审核批准后,减征或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七)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经费要列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

(八)企业改革中需支付的审核、评估、验资、咨询、登记、签证等费用,除国家规费外,属政府部门收取的,按最低标准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