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镇慈善工作总结十篇乡镇慈善工作总结十篇

乡镇慈善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4:20

乡镇慈善工作总结篇1

以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县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慈善理念和慈善典型宣传,营造浓厚慈善氛围,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广泛募集慈善资金,持久开展扶贫济困、安老助医、慈善助学等社会救助活动,为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活动主题

慈爱暖*

三、活动时间及范围

11月20日—12月20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

四、活动内容

(一)大力开展“万名群众一元捐”活动。各乡镇要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发挥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和义工的作用,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广泛组织群众开展募捐活动。

(二)继续开展“千家企业万元捐”活动。各乡镇要认真组织本辖区内的企业及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搞好募捐活动,充分发挥我县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优良品质,引导他们成为此次慈善募捐的主力军,再次掀起募捐活动的高潮。各部门、工会组织、行业协会等要积极配合各乡镇搞好企业的捐赠活动。

(三)积极开展“职工一日工资捐”活动。广泛发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岗的广大职工,自愿捐出自己一天的工资。县直机关党工委负责组织县直党政机关募捐工作;各党委系统负责组织本系统募捐工作;各直属单位负责组织本单位募捐工作;企业单位由县总工会负责牵头。所募集的善款,全部上缴到县慈善总会。各乡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广大群众募集的善款也要上缴到县慈善总会,不得私自留用。

(四)广泛开展各级领导和广大党员带头捐款活动。要倡导各级领导、公务人员和广大党员带头募捐,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为弱势群体和贫困群众献出一份爱心。

(五)开展定向和冠名认捐活动。结合各乡镇实际,动员民营企业家等对某一个公益项目进行定向和冠名认捐,借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六)开展义工爱心传承活动。结合各乡镇实际,认真组织义工开展“爱心社区行”活动,组织团体义工开展“爱心奉献社会”服务活动,组织学生义工开展“文明交通”和“绿色环保”活动,充分展示义工在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力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

五、宣传工作

新闻媒体要对慈爱月活动进行集中宣传报道,以更大的声势、更明显的效果,传播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理念,宣传慈善典型,提升社会大众的慈善意识;各乡镇政府及各有关单位要通过设立街头宣传站(点)、信息简报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各乡镇义工站要组织义务工作者走上街头开展面对面慈善宣传,激励更多的群众参与慈善活动。

乡镇慈善工作总结篇2

一、主题及活动内容

1、主题:慈善一日捐,济困送温暖。

2、活动内容:按照《捐赠法》的要求,动员企事业单位捐献平均一日的利润;动员机关干部职工和工资收入者捐献平均一日的工资;动员城市居民奉献一份爱心,捐款捐物均可。城市低保户和农民不动员参与捐赠。

二、时间安排

整个活动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10月1日—31日)。召开全区动员大会,各乡镇(办)、各系统层层动员,大力宣传“慈善一日捐”的目的、意义;宣传社会各界对“慈善一日捐”活动的反响;宣传“慈善一日捐”活动典型及受助家庭渡过难关、走出困境的生动事例。

第二阶段:组织捐赠阶段(11月1日—12月31日)。各乡镇(办)、各部门和各单位组织募捐,办理有关捐赠手续。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阶段(年1月1日—2月31日)。汇总“慈善一日捐”活动情况及捐赠款物,向社会公布捐款单位及个人,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三、捐赠和表彰办法

1、设立捐赠点。区捐赠点设在区民政局,接受区直机关、驻区部队、区属企事业单位、乡镇(办)以及社会各界的捐赠。城区居民可以就近到所辖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捐赠,所有款物汇总后,逐级上交到区民政局,由区民政局上交市慈善总会。区民政局联系电话。

2、表彰奖励先进。《年“慈善一日捐”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捐赠表彰奖励办法:凡参加“慈善一日捐”活动捐款捐物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将在闻媒体和《慈善工作简报》上给予宣传报导,颁发捐赠证书,并记入功德薄。凡捐款100万元以上的单位,可担任慈善总会永久名誉会长;捐款50万元以上的单位,可担任市慈善总会永久名誉副会长;捐款30万元以上的单位,可担任市慈善总会永久常务理事;单位捐款10万元以上,个人捐款5万元以上的,可授予市慈善总会创始人及永久理事;单位捐款5万元以上的,个人捐款1万元以上的,可以担任市慈善总会理事;凡在“慈善一日捐”活动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吸纳为市慈善总会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活动结束后,将进行评选,表彰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市领导颁发荣誉奖牌和证书。市慈善总会将在日报、广播电视报、电视台、电台等媒体作通栏广告,组织慈善义演。鸣谢参加“慈善一日捐”系列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四、活动要求

1、领导重视。把“慈善一日捐”活动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总书记“七一”讲话的具体行动认真抓。区政府各部门、区直各单位和各乡镇(办)主要领导及驻区中央、省、市属企事业单位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抓,同时建立相应机构,指定专人自始至终抓好整个活动。

乡镇慈善工作总结篇3

一、坚持以城带乡,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慈溪人多地少,人均耕地拥有量仅0.65亩,只有减少农民才能致富农民。实践中,慈溪把加快城市化进程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首要环节,突出观念先导、规划先行,强镇促村,不断强化城市承载力建设,积极推动农民向城镇转移。一是按照城市统农村的要求,推进镇村合理布局与建设。积极推进镇村行政区划调整,在上世纪90年代初乡镇“撤扩并”的基础上,2001年对部分乡镇行政区划又进行了调整,同时全面开展村庄撤并,全市行政村总数从原来的800多个减少到297个,形成了一体两翼(一个中心城市、两个副中心城市)、四级组团的城镇体系。目前,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59.5%。去年又进一步加大了这方面的工作力度,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全市域规划为“一中心、四片区”,明确提出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把片区发展成为中小城市,构建中心城区―――片区重点镇―――农民集中居住区新型三级空间结构体系,进一步加强空间资源的整合,强化城镇对农村的吸引、带动作用。二是以城镇为依托,优化工业与农业的空间布局,引导产业有序集聚。着眼于城市化与产业发展互动,针对产业发展混乱、布局分散,尤其是工业企业遍地开花的现象,调整优化工业与农业的空间布局,明确功能分区,重点是推进“两个集中”,即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全市确定了四大工业规划区,新办工业企业原则上进入工业规划区。目前四大工业规划区集聚了全市1/3以上的经济规模,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同时,对乡镇小工业区块进行整合,引导企业梯度转移,促进企业相对集中发展。建立健全了镇(街道)、村两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站,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推进一家一户的分散土地向规模经营大户集中。从2002年开始实行土地规模经营农民直补机制,最近两年用于规模经营补助和奖励的资金年均超过330万元。到2005年底,10亩以上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7.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2.3%。与此相适应,新型农业经济组织也快速发展,全市已有各类家庭农场、合作农场、联户农场等新型农业经济组织230个,土地经营面积5万余亩,平均每个农场的土地经营面积超过220亩,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迈出了传统农业走向法人农业的第一步,促进了农民身份由小农生产者向产业工人的转换。三是加快推进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建设,提升城市的承载力和辐射功能。总体看,慈溪建市时间不长,城市基础设施欠账较多,以城带乡功能还不强。根据这一实际,慈溪市按照“突出重点,适度超前,资源共享”的原则,以实施“百亿大桥经济应对工程”为载体,加大对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据统计,“十五”期间,全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累计达到186亿元,特别是交通,市域“四横十纵”骨干路网基本成形,形成了各镇街道半小时到中心城区的快速交通圈,大大强化了城市的辐射功能。

二、搭建培训、就业服务平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岗转业。一是整合劳动力培训资源。把分散于劳动、教育、工会、农业、科协等部门的培训资源进行统筹,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培训平台,建立实训基地和培训数据库,重点抓好以转移就业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后备劳动力培训和农业技术培训为主要载体的“四个10万”培训工程。同时,在教育培训中坚持“两个拓展”,一个是拓展培训对象,在抓好新增劳动力培训的同时,把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女性居多的劳动力纳入培训范围,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另一个是拓展培训内容,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农民想干什么,就培训什么;什么见效快,就培训什么。特别是以就业带动培训,建立起了就业与培训的联动机制。近年来,每年农民培训人数都在2万人次以上。二是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健全城乡就业管理服务平台及网络,全市已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开通了劳动力市场“村村通”信息网络,实现了劳动力市场市镇村三级联网,使城乡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求职能够得到就地就近的服务。面向全市推出了“不拣不挑,七天上岗”的承诺。据初步统计,目前慈溪农村从事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到了农村劳动力总数的86%,农民收入中非农产业的收入比重达到了92%,每年转移人数在1.5万人以上,农民依附于土地求保障的观念得到了极大改变。

三、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民应该享受国民待遇,城市居民享有的社会保障,农民也应该享有。近年来,慈溪朝着这个方向,坚持城乡统筹、循序渐进、提高水平、逐步接轨的原则,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上做到了“应保尽保”,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也基本上做到了“即征即保”,农村“五保”对象基本实现了集中供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已实现全覆盖。去年,还实施了农保、土保、社保互为衔接的政策措施,鼓励农保、土保对象向社保过渡,进一步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全市职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18.5万名,养老基金支付能力达到50.96个月。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群众77.1万人。土地被征用人员参保达到16.2万人,已有9.8万名失地农民按月领取养老金。目前全市参加各类养老保障的群众达33.8万余人,占慈溪籍就业总人数的67%。全面实施“农民健康工程”,由市财政按农村人口每人20元标准,用于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两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切实加强社会救助的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以生活困难补助、社会医疗补助、社会教育救助为重点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和社会救助资金筹措机制,成立全省首家弱势群体帮扶平台,构建爱心超市网络,形成了社会扶贫帮困解难的长效机制。从今年开始,慈溪还将实施三项制度:一是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程,对生活贫困、居住条件差的农村家庭,实行住房救助。二是启动慈溪籍职工参保三年全覆盖计划,设想通过三年努力,所有慈溪籍职工,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都纳入保障体系。三是研究出台对未参加各类养老保险的老年农民的补助政策。

乡镇慈善工作总结篇4

一、从建立规章制度入手

万事开头难,监察委员会成立之初,从建立规章制度入手,先后起草了《台前县慈善总会财务管理办法》、《台前县筹集资金实施办法》、《台前县慈善资金管理办法》、《台前县慈善救助管理办法》,这些规章制度都在《台前县慈善章程》大框架内体现。然后组织全会人员认真进行讨论、修改。初步形成讨论稿,又分别向有关部门,如:财政、审计、民政等单位,让他们提出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呈交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审阅,提出修改意见。又邀请部分民营企业家,捐资者等人座谈,再次听取修改意见,形成了今天的四个规章制度。大家人手一份,认真学习,共同遵守,不得有任何违规违章之举,我们在这些规章制度中使用了很多关键词,如“先做慈善人,再进慈善门,再做慈善事”、“不得与任何求助者讲情,不得与自己的亲朋推荐救助”、“励行节约,把每一分慈善资金用到刀刃上”、“零招待、零补贴”、“一定要救助那些遭遇最不幸,生活最困难,社会最同情贫困群体”等等,使人能警醒,我们的每一分财务开支都需全体人员签字,也就是全知道,然后林会长签字报销出账,否则财务不预支出。规章制度的建立,使慈善总会一班人约束自己行为在规章制度内,不得自行其事。林会长带头垂范,所以大家共处四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齐心协力向善,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和合团体。

二、有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

筹集资金,救助事项是慈善工作的两台重戏,能否搞好事关慈善工作的兴衰成败。调查才有发言权。一切必须从实际出发,务实求真,只有求真能公平、公正,才能服人。对全县各乡(镇),县直各单位的情况了解吃透,才能发动捐资捐款,有依有据。我们分头下基层搞调研,摸清了全县各乡(镇),各单位的基本情况,心中也就有了数,有了底,布置筹集资金任务才可行。有了这个数,这个底,谁发动的好、谁完成的好,大家一目了然,不用说,落后的自然去赶上。救助工作按程序需本人写出救助申请,完善相关资料,经各乡(镇)、各单位慈善组织把关推荐报送总会。为了把好事做好、善事做真,对那些申请户我们逐一下乡调查,挨户查看,这一查一看,果真有效,有一户申请大学救助,材料报的很全,说的也很苦,但当我们一深入调查,露了马脚,这个大学生并非他的孩子,而是他弟弟家的孩子,他弟弟条件不错,我们也就取消了救助资格。建会以来我们坚持下乡调查,坚持实事求是。四年来我们救助了近3000人,无人投诉,无一不实的,真正使捐者放心,被救者满意,达到了救助“三最”人员的目的。

三、拓宽言路求真理,民主决策求正确

乡镇慈善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清代江南地区民间慈善

一、清代江南民间慈善事业兴盛的背景

1.江南市镇经济的发展为民间慈善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经济繁荣,人口快速增加,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进入清代以后,江南地区尤其是苏松杭嘉湖地区的市镇继续呈现向上发展的趋势;湖州府南浔镇作为湖丝集散中心,吸引了各地客商;苏州府盛泽镇蓬勃发展,“户口日增,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地区经济的繁荣为民间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2.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传统农业,社会稳定危机潜伏。

商品经济发展、人口急剧增加的同时,丝业、蚕桑、棉纱等经济回报率高的产业对传统农业带来极大冲击,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不高,社会稳定已然存在巨大隐患。乾隆年间的苏州地区“人民户口百倍于前,地无不耕之土,水无不网之波,山无不采之石,而终不足以供人之用”(民国《吴县志》),这也成为整个江南地区较为普遍的现象。所以当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时,江南的繁荣景象瞬间崩塌,普通民众的基本生命保障受到严重威胁。宣统元年,江南地区暴雨成灾,有民谣云:“宣统年间,水没廊檐,苦如黄连,豆腐过年”;太平天国战争时期,江南地区战祸连绵,经济萧条,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在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放大,江南市镇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危机。

3.奢侈风气盛行,贫富分化加剧,也促成民间慈善业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清代江南地区的奢侈风气日渐滋生,王道隆《菰城文献》记:今则“拥资则富屋宅,买爵则胜舆服,钲鼓鸣笳用为常乐……”,贫富分化加剧,正德末、嘉靖初,江南地区经济状况渐起变化,巨富迭起的同时穷困潦倒的百姓也渐多,尤其是农村地区,土地兼并现象常见史料记载。嘉靖末、隆庆间,社会上“末富居多,本富尽少,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起者独雄,落者辟易,资爰有属,产自无恒。贸易纷纭,诛求刻核,奸豪变乱,巨滑侵牟”。商品经济对传统农业冲击带来的一个后果是时人逐利,社会风气渐变,资本的聚集效应使得“富者百人而一,贫者十人而九”,社会两极分化已十分严重,即使是鱼米之乡、富甲天下的江南地区,社会救济也始终存在巨大需求。

二、清代江南民间慈善事业的特点

1.市镇的民间慈善机构种类繁多,覆盖面大,分布面广。

清代江南市镇民间慈善机构种类繁多,涉及养老、育婴、济贫、收受流民、丧葬、教育等方面。如湖州府南浔镇曾先后开设善举公所、育婴堂等机构,相应承担育婴、济贫、赈灾等诸多功能。乌青、菱湖等几大市镇几乎都设有各种慈善机构。根据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民间慈善事业》一文中提供的数据,清代湖州府乌程县有慈善机构6个,归安县有17个,嘉兴府嘉善县11个,石门县14个,平湖县12个等等。

2.民间慈善以社会力量为主,由乡绅主导。

清代,江南地区的慈善事业出现了兴盛局面。尤其是清朝中期的乾、嘉、道三朝,善会、善堂的设立步入了清代的第一个高潮期。慈善机构以士绅为主体,具体组织筹款、运作,数量多、规模大、财力充足、施善活跃。以苏州为例,清代苏州府的长洲、元和、吴三县的善堂、善会至少有93个,其中有72个由地方社会创建,占总数的77%,地方士绅等有力者是民间慈善活动的中坚力量。即使在偏远山区,乡绅的善举也非常活跃,《安吉县志》记载: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湖州府安吉县大饥,庠生姜铨捐米百石,助赈饥民。清朝中叶,孝丰人陈日熊及其亲属日燧、嘉禾诸人,仗义疏财,建津梁、修道路、济困扶危。同治十年(1871)邑人金稚春会同地方热心公益人士捐助私产,成立安吉城区育婴堂。可见在清代中期,士绅已成为江南地区民间慈善事业的主导力量。

3.官民合作,乡绅主导并不意味着官方监管的缺失。

清代官方慈善机构由官府拨款并管理,并接受民间捐助,而清代前期民办慈善组织也能够时常得到官府的支持和资助。而在官民合作中,管理权仍然牢牢掌握在官府中。

首先,体现在慈善业的资金来源上,至乾隆始,官府经常大规模地动用财政力量资助参与建设。以苏州为例,乾隆二年,地方官府奉旨拨给育婴堂拨专款置地;乾隆四年“酌动存公帑项,庀材鸠工”。耗资巨大的慈善救济单凭地方士绅的财力维持是难以想象的,政府的财政支持是江南地区慈善业蓬勃的重要财力来源。

其次,是慈善机构的管理上,官方色彩渐浓。道光五年,对苏州部分育婴堂的管理方式如下描述:“董事月计其成,有司岁申其令”,育婴堂的具体主持人虽属地方绅士,但必须对“有司”负责,接受官方的监管。至道光十六年,官府对慈善机构的管理更加具体和直接,如苏州官署为苏州育婴堂改设章程,选派官员接管育婴堂帐目、产业、收入,负责操办各项具体事务,由官方管理和经营救助机构。总之,江南慈善业在清代前期多为民间自行筹办,由地方士绅主导;但清中后期,官方色彩渐浓,官督绅办或官督商办,甚至转由官府直接管理。

三、清代江南民间慈善事业的社会意义

清代江南民间慈善事业,是传统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传承和体现,而社会财富的分配失衡是其存在的根源。大量民间慈善机构的存在对维持社会稳定显然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也是官府重视慈善的重要原因。而作为民间精英群体的地方士绅积极参与民间慈善,一方面出于对传统社会责任意识的坚守和实践,另一方面民间慈善也是他们参与社会管理、施展抱负的重要途径,而维持安定的社会环境也是保证其群体利益的潜在需要,在这一点上的认识与官方高度一致。我们应该看到,江南民间慈善业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而兴盛的,是社会结构剧变的一个副产品,既是维护社会即有秩序,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整合的工具,同时也是今天我们剖析清代社会危机,研究清代社会变迁的独特观测手段。

参考文献:

[1]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探微[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2]孟彭兴.16、17世纪江南社会之丕变及文人反应[J].史林,1998.2.

乡镇慈善工作总结篇6

这几天,**街道慈善分会工作人员的手机总是回响着一种特别的声音:“叮咚!收款成功!”

这是街道慈善分会考虑到现在很多人不使用现金,为了方便各单位、各企业、广大居民捐款,街道慈善分会多次和银行咨询协调,特别办理了扫码支付业务,将二维码直接和街道账户绑定。这样让大家轻点手指,就可以发送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去帮助更多有困难的人,共同奔向小康生活。让“人人奉献爱心,共建大爱**”的活动主题深入人心,化作善行。

有人说这声音总是响,有点吵,不如把语音播报关掉,工作人员笑答:“不用关,这是幸福靠近的声音,响得越多,就有越多的人离幸福越近!”

通过创新捐款方式,发动了更多群众。更多居民参与到慈善捐款、互帮互助的行动中来,让更多人群众献出一份爱心,让更多认得到帮助,营造了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共同奔向小康。

创新捐款方式

近年来,县慈善总会以党的精神为指引,不断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思路,增强组织机体活力,扎实推进慈善精准救助,合法依规开展各类慈善活动。2018年共募集慈善资金547.53万元,救助支出349.21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3万人次。

创新募捐形式激发大众参与

筹集资金是发展慈善事业的关键,是做好慈善事业工作的前提,也是慈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2018年,县慈善总会积极募集慈善资金,抓住9月5日中华慈善日契机,在全县开展“崇德向善·大爱盱眙”慈善一日捐活动,共募集善款201.83万元。举办“善道盱眙”慈善演唱会。2018年12月24日,县慈善总会牵头在县体育馆举办了“善道盱眙”2019庆元旦大型慈善演唱会,活动现场接收捐款及义卖善款共20.66万元。设立冠名基金。县慈善总会先后与县新生代企业家商会、於氏龙虾餐饮服务连锁有限公司、苏盐连锁有限公司盱眙分公司等企业签订协议,新设“新生代助学圆梦工程基金”“新生代企业家道德模范慈善扶持基金”“虾神龙虾慈善基金”3个慈善助困冠名基金,冠名基金本金累计达23.3万元,将分别用于全县助学、助困、助医等慈善救助项目。其中“新生代助学圆梦工程基金”,认捐3年,每年不低于3万元,已到账12万元;“新生代企业家道德模范慈善扶持基金”认捐3年,每年不低于3万元,已到账1.3万元,首期1万元已对明祖陵镇的“中国好人”叶海涛进行扶持;盱眙於氏龙虾冠名“虾神龙虾慈善基金”,认捐5年,每年捐赠数额不低于10万元,已到账10万元,已对全县9名困难学生发放慈善救助基金6.68万元。

设立救助项目提升运作能力

为配合省、市慈善总会开展好“情暖江苏·春节慰问”、“困难家庭儿童重大疾病救助”项目及“瑞华助孤”项目。今年元月份,县慈善总会将“情暖江苏”春节慰问金7万元发放到70户困难群众家庭中;对40名孤儿发放8.2万元“瑞华助孤”助学款;对35名贫困家庭儿童重大疾病患者实施救助,慈善救助资金达40.29万元。做好县本级慈善项目。与盱眙爱心公益协会合作,2018年在穆店镇开展“精准扶贫·温馨家屋”慈善帮扶活动,投入慈善资金2万余元,为10户贫困家庭改善居住环境,并为一些贫困家庭配备了生活必需品,使困难家庭感受到家的温馨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先后在旧铺、黄花塘、管镇、兴隆中心小学开展“慈善书橱进校室”赠书阅读活动,投入8万元慈善项目资金,为4所中心小学、2所村小配备了8880册图书和91个书橱。元月份与盱眙癌友康复协会合作开展“向善盱眙·情系癌友”春节慰问活动,对全县患重特大疾病的46户低保边缘户家庭共发放2万元慰问金。盱眙龙虾节公益活动慰问全县城乡低保户、五保户,共发放慰问金237.92万元。对患有重大疾病的16名成人患者进行慈善医疗救助,救助资金3.3万元。与县公安局合作开展“慈善公安·关爱警民”项目,关注的对象为因公殉职的英烈家庭,交通事故的受害家庭、涉法涉诉的困难群众,该项目已对16户家庭进行救助。积极做好企业扶贫服务工作。江苏苏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对鲍集镇新迁村定向扶贫,投入6.5万元用于光伏发电项目,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慈善公信力不断提升。依法依规管好用好善款善物,做到专款专用、专物专用,对所有捐赠款物和救助情况及时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维护总会公信力和影响力。对捐赠单位及个人及时在盱眙政府网站公示;年度财务在民政局网站及公示栏公示;冠名基金及定向捐赠做好服务和监管工作;制定了《2018年镇(街)慈善一日捐资金使用办法》、《2018年“慈善一日捐”大病救助实施办法》,规范了资金的使用管理,并向社会公开资金使用去向。积极做好对接工作,争取省市扶贫资金。积极向上争取“精准济困”助建房屋项目扶贫资金100万元,该项目于2019年实施,每个市帮扶一个乡镇。通过县慈善总会的积极争取,淮安市安排在我县管仲镇。争取资金主要用于管仲镇住房困难群体,享受助建的困难农户同时享受助医、助学、助困项目。

乡镇慈善工作总结篇7

2005年,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地区广大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延安市老促会和市慈善协会与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国医学基金会等单位、社团共同发起、实施医疗扶贫“新长征”工程。慈善医院作为实施平台,组建了专家服务团,到2008年发展到76位,汇集了延安各大医院的学科带头人,其中高级职称的占95%以上。到2010年底,已有260位专家参加,成为延安一支技术力量雄厚的医疗专家慈善志愿者队伍,开展了卓有成就的医疗服务。

基层培训,按照“新长征”工程组委会安排,专家服务团先后分四个医疗专家组从2006年开始,把宝塔区姚店、李渠和安塞县招安、砖窑湾乡4个万人以上的乡镇的卫生院作为定点开展技术扶持。2009年,在总结取得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选择宝塔区的20个乡镇进行对口规模培训扶持,170多位志愿者专家队伍中,有90多人建立包点,专人负责,交叉互动进行讲座辅导,义务授课12800余小时,受益基层医护人员达2462人次,义务接诊患者11962人次,仅患者及家属交通费就节省30余万元。减免医疗费70余万元。

医疗救助,推行特困患者单病种、零费用或少费用扶贫手术慈善大行动。通过市慈善协会牵线,与子长县、安塞县、宝塔区、志丹县慈善协会大力协作与密切合作,已完成扶贫救治患者25060人次,其中由专家志愿者主刀的手术4986人次,门诊救治22276人次,为患者减免治疗费用1400万元,达到技术扶贫的目的。

乡村义诊,由市慈善协会和市慈善医院组织专家志愿者到基层开展大型义诊140余次,受益患者有8.6万人次。为患者节省费用200万元。“新长征”工程专家服务团的医疗奉献既体现“小关怀”,又渗透“大和谐”,来自碾沟村的胡桂芳老人感慨说:“现在的政府可真好,祖祖辈辈农民没有享受过治病由国家出钱这样的好事,如今不但有合疗给我们出钱,还有大城市的专家下乡到山沟为咱们农村人治病,我们真是享福了。”

绿色通道,逐步完善基层患者医疗转诊转治制度,通过实地或电话诊疗,给基层医院开通快速、有效的治疗和便捷的转诊渠道。几年来,组织健康知识讲座28场,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36万余份。为社区、乡镇万余名育龄妇女免费体查,为50岁以上中老年人和残疾人定期体查,建立医疗救治病案监控与健康档案3万余份,体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医疗扶贫“新长征”工程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老一辈革命家胡乔木的女儿胡木英(北京延安儿女联谊会会长)亲自担任主任。2005年,中国医学基金会捐赠110万元的彩色B超一台;2006年,中国妇女基金会和无锡恒泽堂保健品连锁公司总裁冯翊捐赠价值12.5万元的母亲健康快车;2007年,香港星火基金会捐赠救护车一辆;2009年,南京路美医疗器械科技公司捐赠价值75万元的臭氧治疗仪,还有企业药品捐助和专项健康冠名基金等,接受捐赠达650万元。

乡镇慈善工作总结篇8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我市经济欠发达,社会救助任务繁重,而且贫困人口的救助需求,已由解决基本生活困难向解决就医、子女入学、诉讼和住房等方面发展,对社会救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以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和自然灾害灾民救济为基础,以临时社会互助为补充,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相配套,以各项优惠政策相衔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全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能使社会救助工作形成覆盖面更广、功能更齐全、资源更丰富、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的格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集中力量,切实抓好这项工作。

年月底前,全市要基本实现以下工作目标:一是形成“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基层抓好落实”的社会救助工作运行机制,确保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制度、资金到位,扎实推进;二是建立目标明确、形式有别、层次分明的社会救助长效机制,完善和规范各项社会救助制度,使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农村特困户(以下统称城乡低保户)和重灾户、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等社会救助对象都能及时得到相应的社会救助;三是与困难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和行业,建立和实施覆盖城乡、内容有别的社会救助制度,形成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突出重点,健全制度

(一)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根据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因素和财力状况,逐步增加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标准和人均补差水平。全面规范完善工作程序和监督管理机制,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

(二)逐步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水平,逐步过渡到农村低保。抓好农村低保试点,逐步扩大范围,力争到年,将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居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资金发放标准,实行城乡有别,低标准起步,逐步提高,待条件完全具备再实施城乡一体化。

(三)建立和完善城乡特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各县区要按照《市城乡医疗救助暂行办法》的规定,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确保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全面实施和资金的正常发放;要根据救助对象的多少、患大病家庭基本生活困难程度、医药费开支数额和财政预算安排资金情况,制定具体的救助标准,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状况的好转,逐步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分项目拟定优质优价优惠服务制度,定点挂牌,向社会承诺,切实为救助对象做好服务工作。

(四)建立慈善救助制度。市设立慈善总会,各县区设立慈善分会,在市、县区民政部门分别设立慈善办,专门负责慈善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各级慈善机构要定期不定期动员社会各界以及海内外慈善家开展慈善捐赠活动,加强慈善机构的纵横向联系,募集慈善款物,开展慈善活动。要建立慈善救助制度,规范慈善救助行为,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五)进一步完善灾害救助制度。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市、县区两级要建立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备费和应急救助物资储备制度,提高应急救援能力。要建立和完善灾民救助制度,对因自然灾害或突发性事件造成灾民陷入困境的及时给予救助。

(六)进一步完善五保供养制度。全面落实五保供养政策,依法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五保对象实行应保尽保。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提高供养标准,切实保障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到年,全市完成改扩建所功能齐全、设施配套、规模适度、环境优美、服务优良的敬老院,并积极开展“五保村”建设试点,逐步提高集中供养能力和水平。随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五保供养制度逐步与城乡低保制度并轨。

(七)建立和完善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建设和管理好市、县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完善救助管理工作程序和制度,让流浪乞讨人员能够得到及时救助。

(八)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因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事件等特殊情况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暂时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临时救助制度,对暂不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对象,实施临时救助。

(九)建立城乡低保户住房保障制度。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兴建廉租房,为居住房屋困难的城市低保户提供廉价租房。要建立并实施以发放租赁住房补贴为主、实物配租和租金核减为辅的城镇特困家庭住房保障制度。同时,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解决农村低保户中无房及危房改造问题。

(十)建立城乡特困家庭子女教育救助制度。对城乡低保户的子女,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免杂费、免课本费和适当补助寄宿生生活费),高中阶段学杂费按上级政策规定减免,考入高等院校的给予一次性救助。

(十一)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全市法律服务机构要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对城乡低保户和其他符合条件的社会弱势人员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减免或缓收法律援助案件的相关费用,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十二)建立和完善城乡低保户家庭成员就业援助制度。劳动保障部门及街道社区要积极帮助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城乡低保家庭成员就业,推进特困人员就业岗位的开发利用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免费提供职业介绍和上岗前必要的技能培训。

(十三)建立和完善价费优惠政策制度。物价部门利用物价杠杆作用,建立和完善对城乡低保户在基本生活用水、用电、广播电视收视维护、就医等方面优惠减免制度,提高社会扶持优惠政策的社会化程度,提高对社会特困人员的社会救助水平。

三、强化措施,确保运行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社会救助体系是一项凝聚民心的社会工程,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建立全市社会救助体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加强协调,抓好落实。各级政府要成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和协调解决社会救助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各项救助制度和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调配合,确保社会救助体系正常运行。

市民政局:负责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制定社会救助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督促、检查、指导和协调各相关部门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和乡镇社会救助工作平台建设,加强社会救助体系组织服务网络和信息管理服务工作;建立并组织实施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和特困户救助、城乡医疗救助、五保供养、灾民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制度。

市财政局:负责制定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所需资金计划,合理统筹安排各类社会救助资金,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资金专户管理、监督使用制度,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保证社会救助工作机构正常运转。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为城镇低保户开发就业岗位,免费提供职业介绍和上岗前必要的技能培训,建立有就业意愿和劳动能力的城镇低保户就业扶助制度和服务体系,为民政部门确定城镇低保户提供劳动保障和就业情况证明。

市教育局:负责制定城乡低保户教育救助制度,对城乡低保户的子女和未成年享受五保待遇的孤儿,按政策规定实施救助。

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司法局:负责制定城乡低保户法律援助制度,为城乡低保户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减免或缓收法律援助案件相关费用,维护社会救助对象的合法权益。

市物价局:建立和完善对城乡低保户的价费优惠扶持制度。通过物价杠杆作用,落实城乡低保户在基本生活用水、用电、广播电视收视维护、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减免政策,努力提高优惠扶持政策的社会化程度。参与制定和调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市卫生局:负责制定医疗机构对城乡低保户的扶持优惠服务救助制度。组织所有医疗服务机构落实对城乡低保户的优惠扶持政策,加强城乡社会救助定点医疗机构建设,为城乡低保户开展优惠优质服务。

市公用事业局:负责建立城镇低保户优惠扶持制度,落实城镇低保户在基本生活用水、燃煤气等方面的优惠减免政策,拟定并出台在城市公用事业方面对社会救助对象的扶持优惠措施。

市电业局:负责建立城乡低保户在基本生活用电方面的优惠扶持制度,落实城乡低保户在基本生活用电方面的优惠减免政策,拟定并出台在电业方面对社会救助对象的扶持优惠措施。

市广电局:负责制定和完善对城乡低保户在有线电视初装及广播电视收视维护等方面优惠减免制度,拟定并出台在广播电视方面对社会救助对象的扶持优惠措施。负责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的宣传报道。

市农办:负责拟定并出台在“三农”方面对农村低保户的扶持优惠措施。

市科技局:负责制定科技援助制度,对城乡低保户在生产生活方面实施科技扶助。

市规划建设局、市房产局:负责建立对城镇低保户的廉价住房制度,落实城镇低保无房户的“廉租房”政策,抓好“廉租房”建设。有计划、有步骤的解决农村低保户中无房及危房改造问题。

市统计局:负责参与各项社会救助标准的测算、制定和调整工作。

市残联:负责建立残疾人救助制度,督促落实残疾人应享有的各项优惠政策。

市审计局、市监察局:负责各项社会救助资金的审计、监督检查,保障各项社会救助资金专款专用,不被挤占挪用,对违纪、违规的部门或人员进行严肃查处和追究。

市国税局、市地税局:负责制定落实适用于城乡低保户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的办法,引导、鼓励和扶持城乡低保户经商创业,脱贫致富。

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制定对城乡低保户在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社会扶持救助措施。

市公安局:负责制定对城乡低保户在公安方面社会扶持救助措施,落实对城镇低保户、农村特困户在办理户口、身份证、户口主项变更登记、补录登记等方面的优惠减免政策。

市城市管理执法局:负责建立对城乡低保户在城市管理执法方面的扶持优惠制度。

市林业局:负责建立对城乡低保户在林业方面的扶持救助制度。对林区的城乡低保户在采伐指标的审批,育林基金的收取等方面给予照顾扶持。

市民宗委:负责建立对城乡低保户少数民族家庭的扶持救助制度。

市商务局:负责建立对城乡低保户在商贸方面的扶持优惠制度。

市人口与计生委:负责建立对城乡低保户在人口与计生方面的扶持优惠制度。

市扶贫办:负责制定农村低保户在持贫方面的扶持救助措施,为农村救助对象自主创业、脱贫致富提供扶贫资金支持。

市移民局:负责拟定城乡低保户中的移民扶持救助措施。

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结合自身职能,负责拟定对城乡低保户的扶持帮助措施。

日报社:负责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的宣传报道。

(二)建立社会救助体系组织服务网络。市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服务中心更名为市社会救助处,归口市民政局管理。各县区要加强社会救助体系机构建设,在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机构中增加社会救助职能。在乡镇机构改革中要为基层建立统一的社会救助服务网络和工作平台。社区低保服务中心更名为社会救助服务中心,村委会设民政联络员,建立社会救助申报点,民政联络员由现任村委会成员兼任。

乡镇慈善工作总结篇9

摘要:低保资金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的物质基础,政府对农村低保的运行与发展负有直接的财政责任,因而政府财政投入是农村低保资金筹措的基本来源和可靠保证。本文从农村低保资金筹措角度入手,结合我国的财政制度和政策,分析现阶段农村低保来源上突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低保;资金筹措;财政

一、农村低保资金筹集方面的不足

1、乡镇筹集资金的困境

乡镇的财政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税收和国家财政拨款。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资金来源渠道变狭,财政更加困难。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都是以农业税作为资金保障的。但是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造成了乡镇财政收入的严重减少,本来就严重不足的农村低保资金更是变得难以为继,因而缺少足够的资金来履行社会公共职能,直接影响到农村公益事业如农村低保制度和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2、农村低保制度的配套措施落后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农村低保的筹资渠道不仅限于现金形式,各项相关配套措施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关政策没落实,配套措施没跟上。按照规定,农村低保对象在教育、医疗、经营、就业等许多方面都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然而,乡镇资金筹集困难,既不能给予更多的资金上的帮助,又无力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帮助贫困人口提升就业能力,更没有能力进行医疗等制度安排等等。

3、慈善捐助的成效低

目前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极不相称。一方面,慈善组织的捐赠的成效低,另一方面,个人及企业捐赠积极性不高。据调查,目前我国的慈善捐款主要是用于赈灾、助残、救孤、助学等困难救助,而用于农村低保的几乎是微乎其微,因此,可以看到农村低保从慈善事业中受益过少。

4、资金来源比较单一

目前我国农村低保资金的来源依旧是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中西部很多地区的农村受限于地理环境,经济依旧欠发达,虽然我国已对解决农村低保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但仍然是杯水车薪,平摊到每户的资难以满足需求。开拓新的筹资渠道,不仅可以增强低保金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也可以减轻各级政府的财政压力。

二、筹措农村低保资金的建议

1、确保政府财政投入力度,调整财政支出增量结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福利国家理论和社会观念广泛流行,逐渐形成了欧美福利国家式的社会保障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以国家为主体,以高税收为基础,对社会成员实行普遍高水平的社会保障。

目前我国虽然经济总量已达到世界第二,但相比欧美国家,社会保障支出仍然难以满足现实需要,中央财政必须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农村低保资金的筹措提供了保障,国家完全能够支付农村低保所需的资金。因此,各级政府应当将农村低保的发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适时调整财政支出增量结构

2、扶贫资金转作农村低保资金

20世纪80年代,中国设立扶贫资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当前我国的扶贫开发功效已呈边际递减趋势,依靠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很难使目前剩下的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因此,将以前的扶贫资金中财政投入的部分,转作农村低保基金,不仅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有利于建立农村社会救助的长效机制。从政策的延续性角度出发,应将农村低保制度看作是现有专项扶贫计划的延伸和完善。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将国家扶贫开发资金转做农村低保基金,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通过扶贫资金的转移使用来扩大低保基金的筹集范围,用于农村低保制度的建设是可行的。

3、发展慈善事业,完善捐赠激励机制

社会捐赠作为农村低保筹资的重要渠道,活动开展得不够广泛,筹措资金的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应大力普及慈善意识,积极传播慈善文化,通过立法规范慈善和募捐行为,鼓励社会各行各业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向农村低保提供捐赠和资助,并通过落实国家有关税收照顾政策、授予各种荣誉等方式,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其他高收入阶层和社会各界公众向农村最低保障捐款,并褒扬他们的高尚精神,使捐款者获得适当社会回报,也可以对积极参与慈善事业的企业进行税收激励。

4、不断壮大乡镇经济和集体经济,增强乡镇集体的筹资能力

发展乡镇经济,一是可以增强乡镇财政筹资能力,承担一部分责任,壮大农村低保资金财源;二是发展乡镇经济的同时,提高农民收入,可以减少贫困数量,降低贫困程度,从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农村低保支出的压力;三是发展乡镇经济使其承担一部分责任,有利于使其对低保对象的认真审批,防止低保范围的任意扩大,从而促进农村低保的健康发展。

5、努力开拓农村低保资金的其他来源渠道

在我国目前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不足,资金总量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增加资金的来源渠道就显得极为重要。例如:(1)部分福利销售收入可以纳入农村“低保”资金,我国业已成为被社会普遍自愿接受的、一项有意义的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活动,这在我国发展潜力巨大,可以作为补充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重要来源。(2)发行农村低保国债,将所筹集的资金作为财政支持的补充。现阶段在世界的大部分范围内,发行国债都作为国家重要的调节工具手段,对调控经济运行,筹集建设资金,弥补财政赤字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

参考文献

[1]孙睿,史建民农村低保基金的构建及运行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

乡镇慈善工作总结篇10

2006年初,根据长春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总体要求,从“为最困难的人提供最有效的帮助”的慈善救助基点出发,长春市慈善会通过深入村屯和农户调查走访,针对农村困难群众最急需的住房难问题,通过评估测算用市和区两级慈善组织共同建立慈善新居项目,并于当年帮107户农村特困家庭消除泥草房,建成砖瓦结构的慈善新居107套。由此,慈善新居建设项目正式列入长春市慈善工作年度计划。2007年,慈善新居工程被长春市纳入全省泥草房改造安居工程,当年完成新居建设106套。两年共建慈善新居213套。

慈善新居工程有关资金投入和社会参与

慈善新居受益对象的选定方式是普遍调查、村民公永,逐级审核。金石建元造价责任有限公司义务承担造价评估和工程设计。结合各地民居特点和项目要求,确定每栋新居建筑面积45―50平方米,每套造价为2万元。资金投入由市、区慈善组织加农户为5:3:2比例落实,同时倡导社会各界参加冠名捐建,每捐赠1万元善款为一套新居冠名。到目前已有长春供电公司、长春卷烟厂、长春泉州商会各捐款10万元,总冠名捐建30套慈善新居。丰华电器公司经理王晶为新居建设捐赠1万多元的电器开关。吉林省农电有限公司长春城郊分公司玉潭供电所青年党员王艳波倡导家人共捐资3.7万元,为净月开发区玉潭镇贫困农民张洪斌无偿捐建70平方米慈善新居一座。

慈善新居工程的解危扶贫作用

在213套慈善新居中,享有者均为在乡老复员军人、孤、老、残、病、单亲等贫困家庭,慈善新居工程及时解决了他们的居住困难,很好地发挥了为政府分忧、为民众解难、为社会和谐建设助力的作用。宽城区白景禄等3户重度残疾家庭,房屋接近倒塌,慈善新居的及时建成,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2006年夏,朝阳区乐山镇遭受水灾,腰辛屯10户受灾农户泥草房倒塌,新居工程的开展,及时弥补了镇政府财力的不足,解决了贫困农户住房危机。

净月开发区玉潭镇农民张洪斌的妻子因车祸造成高位截瘫,伤口疼痛的嘶喊声让邻居们不堪忍受,全家人只好搬到村外山坡的活动板房居住。玉潭镇供电所青年党员王艳波发现后,主动倡导家中父母和妻子共同出资3.7万元为张家建成一座70平方米砖瓦房,纳入我市慈善新居建设工程。这项高额的爱心捐助彻底解决了张洪斌一家人的居住问题,并为其伤残妻子的康复和一家人的牛活创造了良好条件。

慈善新居工程的社会影响

9月末的长春,秋日的阳光格外明媚,像农民收获成熟的庄稼一样,长春市的市区两级慈善会的同志们分别为全市106家贫困农户喜迁慈善新居忙碌着,并希望以此向建国58周年和党的十七大献礼,为我省五年内消除农村泥草房改造安居计划作出贡献。

9月29日午后,往日宁静的兰家乡台家村忽然热闹起来。家中有2名聋哑儿子、中年丧妻的白景禄家的60平方米慈善新居前支起了拱门,挂上了鞭炮,舞起了大秧歌,村民们也纷纷前来共同分享这个聋哑残困家庭的乔辽之喜。在白家门旁新竖起的宣传栏内,赫然挂着全区20个贫困农户过去的泥草房和今日慈善新居的对比照片以及基本情况介绍,同时,通过媒体请村民和和市民予以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