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现代工业的特点十篇现代工业的特点十篇

现代工业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0:24

现代工业的特点篇1

关键词:会计工作;特点;现状

一、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的特点

企业会计工作能直观地显示出企业经济静态和动态的变化。管理者应该明确企业与会计的关系,企业的经济越发展,作为起到“观念的控制”和“过程的总结”的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就越突出。

现代企业会计的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1)对于利息收支的核算。所谓利息收支,在金融企业业务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会计核算工作也有着较大的影响作用。要想保质保量的完成此项工作,金融企业应该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分别进行存款、货款,并且要定期按时进行利息收支的核算。2)对于手续费收支的核算。金融企业在办理金融业务过程中会产生手续费,金融企业应该按照收支两条线分别核算的原则来对手续费进行核算,切记不要以手续费的收入来抵消支出费用。若有特殊情况,也要有备注标明,并且要遵循相关制度来提取利用。3)对于备抵性准备的核算。所谓备抵性准备的核算,指的是对于坏账准备、贷款呆账准备和投资风险准备的核算。也就是对于按就上利息、应收保费和应收分保账款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准备进行核算,而金融企业也应按照相关政策进行贷款余额的核算,此外,企业还应该依仗法律法规对长期投资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风险进行核算。

二、我国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的现状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局势的定格,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参与国际融资。会计工作的国际化已经实在必行。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现代企业必须立足于当下会计工作的现状,明确问题所在,找到解决对策,才得以使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1.管理缺陷

大多数现代企业的会计部门如今还只是直接归属于企业领导直接管辖,大多数的企业还未设置相关的金融部门来负责监督和管理会计部门的工作,这种工作环境不利于会计工作价值的最大化。

2.对价格估算有误

现如今,有很多的企业工作者对于经济活动的成本和利润把握的部署很准确,缺少与其他部门的互动,对于企业的经营没有全面清晰地认知,以至于最后提交的方案往往不是最佳的选择,之专注于对于成本的把握会让会计工作停滞不浅,应该综合成本和利润,与各部门协调工作来使企业得到利益的最大化。

3.会计工作人员专业度不达标

目前一些无证、无学历的会计工作人员仍然在现代企业里占有一席之地,通常情况下,这些工作人员对财经政策和财会知识没有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这使得会计工作的知识性、严肃性失去了保障,大大地降低了会计工作质量,使得企业从财务的根本上出现了纰漏,不利于企业有序的发展。

三、改进企业会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企业管理者对会计工作的重视

咱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管理者不再像从前只是在文件上签字盖章即可,企业的管理者应具备引导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航行的能力,是企业的领航者,要想使得企业长足发展,管理者不仅要掌握经济、会计的相关知识,对于会计工作也应该予以相当程度的重视,财务总监应该参与企业重大经济活动的决策,这有利于企业的经济活动与企业财务得以有效的配合发展。

企业管理者在进行一项经济活动的过程中,要保持和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交流,以保证对企业的管理和财务有着清晰地认识,及早发现问题,保障信息的正确性,依据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信息不断地修正经济运营方案,从而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效益。

2.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及后期培训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众所周知,美国的“安然”,中国的“琼民源”、“银广夏”等财务造假事件都与会计人员缺少起码的职业道德有关,因此,倡导会计职业道德,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结合各项会计职业活动引导会计人员不断加强道德的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和职业道德品质,可以促进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同时,加强后续教育培训和考核。目的是让会计人员提高文化业务素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由计算机随机出题,在电脑上答题,前后左右的人所答的题目秩序是不一样的,尽量减少作弊情况发生。各地方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立考试次数,给文化水平较低的会计人员多次的考试机会。

3.加强企业其他员工对会计工作的认知

企业应该让公司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会计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有清晰地认识,这有利于企业会计文化体系的构建,有助于话会计工作由原先的被动低温化为主动地位,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也会积极主动的配合会计部门的工作,这将有利于企业的经济管理与发展。

4.加强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的改革

现代企业要想利于不败之地,要坚持贯彻执行好各项财务制度和“会计法”,要切实保障制度和会计法的有效实施。对于企业当下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突况,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指导和帮助企业执行新政策。同时,企业财务人员要学习和使用新的核算方法,这将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也可以推动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会计电算化等方面也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所以,企业应该积极地营造良好的分为和环境,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会计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黄新生赵晓文:《商业时代》2006年第25期.

现代工业的特点篇2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扁平化;人力资源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0)09-0009-03

我国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身处后危机时代的企业更好把握好当前特殊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只有把握当今时机。才能更好应对后危机时代对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所谓后危机时代主要是指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世界经济影响不断深化的时代。这里影响的主要是宏观经济和微观企业。现在处于后危机时代的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呈现出自身的一些特点。其中主要表现在合理准确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的预测体系、企业组织结构呈现扁平化的趋势、企业员工的培训和激励措施力度要加大、人力资源结构急切优化、薪酬预算机制需要完善。

一、后危机时代企业人力资源预测体系呈现新的特点

后危机时代很多企业都要面临战略转型。比如说从事制造业的很多企业主要是通过控制产品产量来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同时从事商业经营的企业的营业额也是一路下滑。伴随政府救市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我国企业也是在心惊肉跳的观望中缓慢前行。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身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要时刻观察外部环境的特殊变化,外部环境的很多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大都采取一些紧缩性措施和战略。这种策略主要原因还是企业对市的市场缺乏必要的信心的表现。但随着整个社会对金融危机的认识更加深刻化、更加清晰化之后,很多企业擦亮眼睛发现金融危机给他们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会,并且这种机会是空前的,还有的一些企业看到机会之后采取一些扩张措施。不管企业在这个时期是采取扩张性战略还是紧缩性稳定性战略,都是企业决策层面的一种果断选择。人力资源部门又是企业决策执行的关键部门,必须要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一个支撑平台,为企业的战略决策目标的最终实现提供一个支撑环境。人力资源在这种特殊环境下就要在人力资源预测体系中呈现新的特点,随时应对企业战略转型。这种情况下要站在企业传略转型的高度,做好人力资源的预测。金融危机时期也是企业人力资源危机时期,这时必须要科学规划,充分避免一些不切实际的高标准。要根据企业的经营成效和承受力合理有效分配资源,坚决避免企业人力资源短缺和过剩现象。关键时期更要把握好人力资源的方向性和计划性,充分体现预测未本的理念。重视预测的方法性,做到定性和定量预测相互结合。

二、后危机时代企业组织结构呈现扁平化的特点

在后危机这个特殊时期,市场环境瞬时万变。企业有必要调整组织结构,让其呈现扁平化,这样有助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环境,可以产生企业生产成本效益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特点最初是针对企业的管理层和决策层而言的,从而加快企业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运转,最终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企业的很多员工都有相似感受,那就是在企业职位在不断增加,工作过程中的重复性和重叠性增加。在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即使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分已经认识到问题的存在,但是企业的决策层是不会重视的。因此在金融危机这个特殊时期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人力资源管理就会呈现新的特点。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部门要把以前的工作分析、工作评价、工作总结在重新拿出来认真研究。看看哪些职位是必不可少的、哪些是体现锦上添花作用的、哪些是可以一起合并的、哪些是可以取消的。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做一些调查和评判。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高速发展和积极推进,现代管理者应该适应环境的变化,比传统管理者具有更加丰富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决策制定实施水平,因此管理的幅度可以适当扩大。所以这就导致业务流程的优化整合,业务流程的整合就会推定后危机时代企业组织扁平化的特点。

最终要优化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组织结构,才能让后危机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源呈现好的态势。后危机时代要充分体现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让企业的组织结构能够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提供助力,所以必须要首先从结构上进行调整,才能真正适应后危机时代人力资源新特点的要求,这个结构调整的模型从企业经营过程可以看出必须要呈现扁平化的模式才是最好的,才是最能实现企业转型走出危机。只有优化结构才能有效整合资源,才能控制企业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从真正意义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在后危机时代让企业的决策层和企业管理执行层协调一致。制定更好更适应企业发展的战略制度。充分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趋势,整合有效资源,才能提高企业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才能让企业顺利度过后危机时代。

三、后危机时代企业员工培训和激励措施呈现新的特点

后危机时代企业面临的更大的挑战就是金融危机究竟持续多长时间和后时期企业的整体环境面临怎样的变化。因此企业必须要考虑今后的经营方向的转变和调整,企业经营重点和方向的转变就必然引起企业人力资源的变化。企业的战略转型必然要对企业的员工技能和知识储备提出一个新的要求。

因此,未雨绸缪,在这特殊时期对企业员工进行新领域的技能培训和知识能量补充就显的特别有意义。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进行的新业务领域制定员工的培训课程。然后让企业员工在职培训和学习。后危机时代的特殊时期让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要实施一个新的特点,那就是要更加注重对员工的鼓励,鼓励包括两个方面那就是长期鼓励和短期鼓励。短期鼓励主要是要建立和设计已绩效为导向的资金奖励模式。通过变动资金的调整来规范固定资金的分配,这样即稳定企业的人力资源运营成本,又完善了后危机时期的员工绩效激励机制。最终把企业的经营业绩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降到一个最低点。长期鼓励由于受金融市场的长期波动影响和冲击,以股票和期权为典型代表的长效激励出现缩水,这样就导致长期激励方式失效。中小企业为了留住人才可以采取一些新的激励措施。比如提供干股、岗位股贡献股和知识股等方式把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绑定在一起。这样就构成了企业利益的共同体,就会让后危机时代的企业人才更加有责任心,同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后危机时代人力资源结构优化

后危机时代人力资源结构呈现新的特点,因此企业要根据经营战略作出一

定的置换和调整。通过合法的手段调整企业部分企非核心和企业冗余部分人员。节省这部分资金资源用于引进一些对企业发展起核心作用的人才。因为金融危机阶段导致整个人才环境的变化和人员的流动,所以企业这个时候获取核心人才的机会要比经济景气的时候容易一些。这个时候企业就要把握时机,分析企业人员结构特点,合理作出人员置换,把优秀的人才吸收进来,从而增强核心人才的储备。同时在后危机时期也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环境的变化,防止企业人才的流失,这个重心主要体现在要留住核心人才上,核心人才的流失对企业本来就很困难的后危机时代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所以要充分把握好人才这个平衡点,金融危机一旦过去,企业有了人才储备就会马上上阵。所以这个时候要科学决策合理规划才能让企业不出现人力资源过剩和短缺危机。同时后危机时代的人力资源还可以采取外包的方式,来给企业减压。对于一些非核心的人力资源可以采取人力资源外包政策。这样一方面节省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弹性机制和多样化水平。

五、后危机时代人力资源薪酬预算薪酬体系呈现新的特点

后危机时代企业要根据本行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和企业的经营绩效。对企业的薪酬预算作出改革作出新的调整。经济的缓慢运行对很多以出口为主的企业经营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汽车、制造、电子、半导体等行业。而以内销为主的企业受金融风暴的影响不是特别严重。企业这个时候率先考虑的就是压缩运营成本,在经济持续放缓的情况下,企业的业绩持续走低,合理控制企业经营成本对企业安全度过危机是非常重要的。在危机时期采取降低薪酬,要比简单的裁员要好很多。企业在困难时期采取降低工资福利,而没有裁员,有助于提高整个企业的团队凝聚力。企业在金融危机这个特殊时期要关注那些关键员工的薪酬预算,千方百计不让这部分人才流失。传统的薪酬体系主要是强调可以量化的外在薪酬比如说基本工资、奖金、养老金等。而在金融危机时期就更应该强调内在薪酬,比如说员工的满意度、企业文化、个人的成长、升迁的空间等。所以这个时候还是要强调对特殊人才核心人才的保护。核心人才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所以建立完善的薪酬体系对维持和留住核心员工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个二八原理,那就是说20%的员工创造了企业80%的利润,所以企业要维持好这20%的员工就显的特别重要。要发挥这部分员工的核心价值作用就必须需要制度的保证。合理的薪酬制度能够提高核心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他们和企业的利益共同体意识。防止自己的竞争对手挖走这部分员工,所以企业可以合理的减少其他的一些运营成本来补充到这些核心员工的工资体系中去,将会产生积极有效的效果。企业在薪酬体系改进的过程中要考虑薪酬结构调整和薪酬发放过程中的多元化,二者的相互结合、共同使用,更能达到长期稳定核心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瑞编著,人力资源开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9,120

[2],马文建等编著,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54-55

[3],戴良刚,伍爱铃,人力资源管理学[m],山东:济南大学出版社,2007,28-29

[4],张德文,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89-90

[5],李融明,人力资源系统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87-88

现代工业的特点篇3

一、总体考虑

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攻方向,以构建现代农业“三个体系”为重点,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加速推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农业集约化、科技化、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和产业化水平,努力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具有长春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农业基础更牢、结构更优、活力更强、后劲更足,加快建成国家粮食核心产区、中国绿色食品城、世界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

二、规划布局

“十三五”期间,长春市现代农业建设将围绕一个目标、组织实施“3355”工程,即以“在粮食主产区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构建“三大体系”、打造“三大板块”、提升“五大产业”、建设“五大实验区”。构建“三大体系”,即: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打造“三大板块”,即榆树、农安、德惠平原区粮畜主体型现代化大农业板块,九台、双阳半山区结构优化型特色农业板块,城区周边三产融合型现代都市农业板块;提升“五大产业”,即粮食生产、精品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园艺特产业、现代都市农业;建设“五大实验区”。实验区内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深加工、深化农村改革、新农村建设等重点任务,加紧形成“三大体系”引领、“三大板块”隆起、“五大产业”提升、“五大实验区”带动的现代化大农业格局。

三、项目支撑

在抓好现有国家、省、市各级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基础上,重点谋划建设5个现代农业实验区。

榆树、农安两个现代化大农业(玉米)综合实验区。重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保护性耕作、旱田节水灌溉、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开展农机农艺结合、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玉米化肥减量增效试点,配套推进畜牧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等工作。

松花江流域水田现代化实验区。连片实施水田标准化建设、水稻标准化生产,重点推广大棚育秧、钵苗稀育机插、病虫害统防统治、节水灌溉等技术,配套推进稻米加工、农产品品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九台现代特色农业实验区。实施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发展壮大鲜食玉米、设施蔬菜、花卉苗木、食用菌、水果、山野菜等特色产业,配套推进农产品品牌培育、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试点以及美丽乡村建设。

环城现代都市农业实验区。建设100个都市农业重点项目,打造具有长春特色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东北农业生态旅游度假基地。

现代工业的特点篇4

【关键词】现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发展特点

心理素质结构是研究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发展特点的重要前提,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与未来发展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前我国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研究相对较为匮乏,高校中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停留于表面,而没有真正结合现代大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进行针对性分析,使得很多大学生存在着对自身能力认识不足,缺乏未来规划等问题。文章将结合现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与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现代大学生的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现代大学生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理想信念,却存在着行动力较差的问题。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比较突出,但是心理素质却普遍较差,面对突发问题时的应急能力相对不足。由于当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也存在着自我意识较为强烈的问题,情感较为丰富,但是对人际关系较为淡漠。

另外,由于当前的社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也会使大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需要在明确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基础上加以针对性指导。

二、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结构

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结构主要划分为认知维度、个性维度以及适应维度三个层面。

1、认知维度

认知维度是在现代大学生的认知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能够直接影响着现代大学生的主体认知能力以及行为特点,是心理素质结构中的基础性组成元素。传统的理论研究过程中,将认知维度与智力测试相联系,实际上是存在一定的思想误区与局限性特点的。

现代大学生的认知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的反应和知觉,对信息的加工和创造,对信息的输出与反应以及对信息的认知过程四个环节。

2、个性维度

个性维度是人们行为的内部倾向,能够有效展现出人们的实际思想特点、情感特点以及行为特点等等,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特点。心理素质个性维度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家所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现代大学生多为“90后”的学生,自身个性特点较为突出,加强对个性维度的研究十分必要。

3、适应维度

适应维度主要展现出个人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所产生的学习、应对以及防御能力,是个人心理素质不同理解和调试的过程。适应维度中主要可以划分为学习适应、生活适应、生理适应以及职业适应等层次。[1]现代大学生的适应维度能够直接影响大学生学校中的学习能力以及未来工作的适应情况。

三、现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特点

现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个人性格差异特点、家庭来源差异特点、专业类型差异特点以及不同年龄差异特点四个方面。

1、个人性格差异特点

纵观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差异特点,可以看出现代大学生中,男生的心理素质普遍优于女生,在认知维度方面,主要包含反应性、创造性以及实践性等维度。[2]男生的行动力稍强于女学生,但是在适应维度方面,女学生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较小。

现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个人性格特点,一些学生的性格较为活泼,相应的其适应能力也会较强,而一些沉默寡言的学生则表现出交流的匮乏性特点,这种问题也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未来发展。[3]

针对这一问题,高校需要加强对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指导,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使每一位现代大学生都能够勇于交流、勇于表达,为现代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家庭来源差异特点

不同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城市来源等等因素也是直接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特点的重要内容。当前大学校园中,一些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或者来自于农村的学生比较容易形成一定的自卑心理,心理素质发展结构也会朝着扭曲的方向发展,不利于高校大学生良好思想素质的形成以及适应能力的提升。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会受到学校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学校需要加强对现代大学生的教育指导,使每一位现代大学生均能够正确认识自身能力,积极学习、积极进取,形成良好的思想素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3、专业类型差异特点

专业类型是直接影响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差异的重要因素,结合图书馆、相关报道的文献查找结果可以看出,文科类与理工科类、经贸类专业之间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特点呈现出较大差异,这种问题也直接与当前社会的就业环境密切相关。

现代大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前景具有较高的期望,直接映射出当前大学生的自身心理状态以及日常行为习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工科类当前的就业环境稍显较好,所以工科类专业的大学生相较于文科类专业的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相对较好。但是由于工科类大学生比较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自身的语言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又稍差于文科类专业大学生。学校需要针对这一特点,加强对工科类专业学生和文科类专业学生的心理指导,提升每一位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适应能力。

4、不同年龄差异特点

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生变化,比如大四的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发展特点会与大二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特点呈现出较大差异,大四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较差。

学校需要在明确大学生心理素质整体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稳定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生活节奏,使大学生能够处于良好的状态下。

四、结语

现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相关研究与发展特点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学校需要在明确现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工作,为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创建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雷鸣.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构建:内涵、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22)31-42.

[2]赵F,黄展.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心理学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综述[J].思想教育研究,2014.09(13)106-109.

现代工业的特点篇5

一、全县农业发展现状

在“xxx”之初,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后,针对农业生产信息闭塞、区位无优势、农业经营主体综合素质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强等因素和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低、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低的“三低”局面,组织全县广大干部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并组织各级干部外出农业发达的省、市进行了多次考察,结合**典型农业县实际,提出了“种蔬菜、兴畜牧、扩林果、输劳务、建沼气、强加工、抓中介、树品牌”的农业发展24字方针,随后在北京、四川等地考察学习后,针对**独特的自然气候、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提出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也逐步得到提高,农业主导产业以笨鸡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以核桃、酥梨为主的林果产业,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以小米为主的小杂粮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的特色农产品不断丰富,农民人均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从XX年的1840元提高到了XX年的2296元,年均递增5.69%。但从总体上看,我县的农业生产正处在由传统农业艰难的向都市型现代特色产业发展的转型、崛起、跨越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县农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几方面突出的问题。

(一)全县农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1、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逐步确立

从指导农业生产情况看,指导农业生产的各级领导的思路不断更新,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正在逐步确立,并在指导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念传输给了农民,同时也取得了可喜的实践和丰富的理论经验。从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和发展产业化农业的经营主体看,广大农民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产业化经营和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也正在确立,发展意识明显增强,特别是在建设现代市场农业的大潮中形成了一种敢闯、敢干、敢拼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正在逐步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的方向转变。

2、产业发展的规模不断壮大

全县农民依托传统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围绕蔬菜、畜牧、林果、小杂粮四大产业,扩大基地生产规模,推动了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在蔬菜基地的生产上,按照“中增绿”产业发展的规划,稳定发展箕城、西马、社城、北寨、郝北、云竹6个中部乡镇的早春、延秋蔬菜和以芦笋、朝天椒为特色的露地蔬菜1万亩,以发展温室大棚,移动拱棚为主的食用菌和西红柿、西葫芦等品种的设施蔬菜620亩,在南王村还建起了库容量200吨的蔬菜保鲜储藏库。在林果业基地建设上,全面落实封山禁牧办法,巩固了18万亩的退耕还林成果,以改善生态、人居环境的造林绿化,每年增加2-3万亩左右。在改造红枣、核桃、酥梨、苹果的基础上,近两年来,每年又新发展核桃5000余亩,近年来干鲜果累计发展了3.5万亩。在畜牧基地建设上,在稳定猪、牛、羊生产的同时,重点推动笨鸡产业的发展,以创新养殖模式、规范生产规程、加强品牌认证,地理保护等为着力点,推动了笨鸡产业迅速壮大,笨鸡饲养量达到了120万只。在小杂粮基地建设上,在巩固以前老品种的基础上,以引进绿油谷、药用大黑豆、红扁豆、水果玉米、五彩玉米等各种特色杂粮品种来推进小杂粮种植规模的扩张。截至现在,全县杂粮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万亩。

3、农产品不断丰富

围绕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和从事加工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政府各部门的扶持引导下不断壮大,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相继开发出了箕城牌白酱油、北寨小麻油、河峪小米、杂粮面、赵国陈醋、西马酸菜、主力阿胶系列食品、然晶蜂蜜系列产品、野狼山庄肉羊加工等优质农产品。所有农产品的标准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同时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品都设计了较为精致的包装。优势产品的开发,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扩大了市场占有量。

4、市场销售能力不断增强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提高了产业化经营主体的组织化、市场化能力,推动了农业生产与市场销售的有效对接。同时,新发展的优势农产品“一品三证”建设力度加大,提高了品牌效应,增加了市场的占有份额,产品的市场销售半径也在逐渐向省内外延升,部分农产品在省内外市场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销售网络,销量也在逐年增长。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思路的指导下,农业生产取得了质的飞跃,但横向与周边兄弟县市比,**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产业发展受地域条件的制约,规模小、产品少,品牌效应不突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层次低。农业生产尚未摆脱靠天吃饭和小农生产方式,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商品化、品牌化程度低,农业生产和产品研发的技术含量低,产业规模不大,大部分农产品的加工以传统工艺为主,特别是产业链条短,大部分农产品仍是初级产品,没有打造出知名品牌,品牌效益差,市场占有量小。

规模小。四大主导产业虽然基本培育形成,但由于受立地条件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约,难以形成成千上万亩的特色产业园区,直接影响到标准化生产水平的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共122户,从业人员达438人,百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仅有5户,各种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率低,据初步统计仅为10%左右,低于全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26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

产量低。全县粮食产量在正常年份可稳定保持在5000万公斤左右,蔬菜、水果、畜禽肉蛋、小杂粮特色产业产量偏低,特别是像笨鸡蛋、河峪小米、社城黑小米、然晶蜂蜜等取得绿色、有机认证、地理标志认证或登记的省优产品、名牌产品产量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增收慢。对于农民增收来讲,虽然每年都保持增长趋势,但由于农民增收渠道狭窄,主要靠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且大部分农业生产只为农民提供基本生活资料,产品的市场化、商品化程度低,导致人均增收幅度小,增收缓慢,这仍将是“十二五”期间重点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三)主要成因

1、自然资源条件的劣势所致。县域内的立地条件、资源条件相对差、产业发展难以突破自然资源制约,只能以小规模、特色化的发展方向前进。

2、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资金制约。县财政极度紧张,用于支持农业发展的资金严重不足;农民缺乏原始积累,投入农业发展的资金有限;金融部门扶持农业发展,受金融风险、产业规模、政策导向等门槛的制约,落到实处的少之又少;上级政策优惠难以打破县级资金配套体制的束缚,特别优惠的政策和项目又难以落户**。

3、服务体制不健全。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不能很好地适应推进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转型发展,服务农业的质量和水平低,尤其是现行的体制下,条块分割、部门掣肘,导致人才、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浪费。

4、市场体制不完善。市场主体、农民主体培育不充分,企业和农民对政府的依赖性强,不能很好地根据市场需求寻找发展空间,市场销售还未真正形成固定的网络。

二、加快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及重点

在“十二五”期间,加快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大幅增收,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客观审视**的优势和劣势,努力将优势变为强势,将劣势变为优势,突出发展方式和方向的转变,实现赶超式发展。为此,“十二五”时期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是: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统筹全县自然资源、产业基础、产品优势、地理区位、生产技术等各种要素,推进融生产、生活、生态、示范、旅游、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大系统,促进农业与二产、三产之间的渗透融合,形成产业融合、功能多样、生产精细、开放广阔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

根据总体思路定位“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15年,减少大田作物种植面积,给特色杂粮和蔬菜发展留足空间,全县粮食总产量要保持在4000万公斤左右;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引导,努力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5%,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努力引导农民实现多元渠道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26元,年均递增15%。

实现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具体目标是:要保护优良生态环境,营造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围绕推进畜牧、林果、蔬菜、小杂粮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在规划区域范围内,按照高效、集约、精准、生态的要求,大力发展四大主导产业及产后加工业,使农业发展走从生产、加工到销售实现标准化作业、无害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特色化开发的路子,最终实现优良生态、优美景观、优势产业、优质产品的目标,以“四优”目标拓宽农民增收领域。

(一)优良生态目标

要通过整合土地、水、森林、草地等资源,构筑生态良性循环系统,维护生态平衡。在巩固好18万亩退耕还林成果的基础上,实施好交通沿线、环城、村庄绿化以及云竹湖周边绿化工程;结合封山禁牧工作,大力实施种养畜工程;加强水资源的涵养保护工作,做好小泉小水治理,建设天蓝、水清、山绿的生态**,满足都市人乡村生态游的需求。

(二)优美景观目标

要在维护好优良生态的基础上,结合交通沿线绿化、新农村建设,实施好新农村试点村、重点推进村的干水果经济林工程,建设一批人居环境优美整洁的新农村和生态经济景观林。同时,按照全县“中增绿”产业布局规划,在浊漳河、泉水河、武源河、云竹湖下游沿线发展绿色生态景观农业走廊,开发农业的生态、美学价值,满足都市人农村旅途景观游的需求。

(三)优势产业目标

围绕四大农业主导产业,抓好畜牧、林果、蔬菜、小杂粮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突出基地建设的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特色化特点,建设一批融现代农业、乡土风情、观光休闲、旅游度假、了解农业知识、体验农耕文化为一体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形成每村一特色的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格局,满足都市人乡村综合游的需求。围绕此目标,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重点为:建设好“三区、四带、四基地”。

三区:在以河峪、云竹、兰峪、讲堂、郝北、箕城、北寨部分地区为主的山地丘陵生态区,重点建设好以谷子为主的原生态小杂粮区8万亩;以箕城、西马、社城、郝北、北寨、河峪、云竹部分地区为主的川地建设高效果菜区10万亩;要以河峪、云竹的云竹湖周边村庄、北寨乡泉水河沿线村庄为主,结合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重点建设休闲、观光、采摘为主的旅游度假型综合农业园区。

四带:在浊漳河、云竹河、泉水河两岸建设专用玉米、蔬菜产业带;在云竹湖周边、武源河、泉水河两岸建设水果产业带;在以河峪、云竹、兰峪、讲堂为主的东西部山区建设谷子杂粮带;在西马乡新村——白北沟一箕城镇银郊片、东汇片、浊漳河沿岸和云竹、兰峪、讲堂、河峪、北寨等自然植被丰富的山庄窝铺分别建设以肉牛,肉羊繁育,蜂蜜产业发展,生猪生产和笨鸡养殖为主的生态畜牧养殖产业带。

四基地:主要围绕全县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合理引导,人力、科技、文化等人文资源向四大主导产业合理流动、集聚,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现代化、特色化的畜牧、林果、蔬菜、小杂粮规模生产基地,并做好地理标志性品牌的保护。

(四)优质产品目标

以农业生产基地为依托,围绕现代都市人生活需求和消费导向,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创意农业,突出品牌建设,做好优质农产品的文化注入,完成农产品的工艺化过程,提高农产品的观赏性和附加值,生产满足都市人生活需求的一系列绿色、营养、质量安全的优质农产品,满足都市人饮食需求。

为此,今后农产品建设的重点是:要引导农业主体、市场主体,以市场对无污染、无公害、绿色时尚、营养健康、质量安全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发挥我县无污染、无公害、独特自然资源禀赋的优势,将产业规模小、产量低、产品技术传统等劣势转变为打造兼具地方特色、地域保护、文化美学价值内涵丰富的精致产业、产品优势,迎合当前城市人需求心理。特别是要针对特色农产品的节日消费高潮和消费旺季,细划消费群体,实行分级包装、加工,打造农产品价格与价值背离的高附加值精品、名品,促进农民大幅度增收。具体从产品的开发上要引导农业主体包装开发青、草、莲、鲤、鲫、银独具云竹湖淡水生态品牌的云湖水产品系列;打造笨鸡蛋、蜂蜜、笨鸡肉、羊肉等具有地域保护的特色畜禽产品等;提升**白灵菇、芦笋、西红柿、黄瓜、酸菜等取得无公害认证的绿色生态蔬菜的知名度,扩大销售量;策划**核桃、酥梨的精美包装,发展核桃、酥梨系列深加工饮品;提升具有认证层次不同河峪小米、黑小米、荞麦、苦荞麦等系列杂粮产品的包装档次,发展具有**品牌的陈醋、酱油、食用油、白酒等小杂粮深加工产品系列。以此来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利润空间和农民的增收幅度。

在打造优质安全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同时,更要注重解决市场销售难题,才能实现农民大幅度增收目标。为此,要围绕全县特色农产品的开发与打造,采取多元化的现代营销手段,开拓市场,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量,形成稳定完善的市场网络。具体要引导农业主体,建设以蔬菜、水果、畜禽水产类产地批发市场和外地鲜活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绿色通道,建立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从事加工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目前的外地销售网络,优化整合资源,创立具有**纯天然、绿色品质和品牌特色的名优特农产品专营销售网络;借鉴岚峪笨鸡蛋、河峪小米直供省直相关的经验、引导农业主体探索发展与省内外、企事业单位直供的市场销售模式;吸收知名企业利用**农产品原料的生态品质、定制特色农产品,走从包装设计、产品研发、宣传推介到市场包销全过程由企业负责的定制模式(如社城黑小米);发展由科研单位、客商、企业提供优良品种、技术服务、市场包销的订单销售模式(如今年河北客商推行芦笋种植模式)。此外,还要继续引导农业主体发展节假日展销、会展销售、网络销售等模式,最终以多元化的现代营销体系,促进农产品的通畅销售。

三、构建完善推进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和措施

为快速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实施进程,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实现农民快速增收致富。要按照政策集成、部门联动、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发展思路和工作机制,重点开发农业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生活功能和科技示范功能,发展精致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模式。具体从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完善七大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和建设新农村四个方面保障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夯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努力争取上级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制订出台夯实农业基础建设的政策,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开发利用好云竹湖、双峰水库、小型水库等水利工程资源,抓好水土保持、土地整理等项目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激活水、土地、森林等生产要素潜力,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向服务都市人生活需求方面转变,为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实施打好物质基础。

(二)建设完善七大保障体系

1、建立现代都市型农业的规划保障体系。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要把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纳入本乡镇、本单位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全县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布局的框架内,结合本地资源、市场、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制定种植业、养殖业和休闲观光旅游业等具体规划,尽可能提高规划的合理性、实用性。

2、建立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组织保障体系。为促进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要成立由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各涉农部门、县直各有关部门和各乡镇乡镇长为成员的领导组,使各部门切实履行自身职责,支持、参与、服务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同时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形成县乡促进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组织保障体系。

3、建设好产业体系。在建设好农业产业和加强农产品开发的同时,更要开发农业生态服务功能、美学功能和文化内涵等。具体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历史文化、自然文化等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开发,形成农业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渗透融合体系。特别要聚合旅游业发展的“吃住行、游玩购”六大要素,打造功能完善而且独具特色的集农业产业开发、文化产业开发和休闲观光为主的旅游产业相统一的农业观光体验园区。

4、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各部门要结合各自的科技、示范、服务、引导等职能,联动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信息网络等农业信息技术,整合现有农业科技队伍,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交流合作等办法强化科技、信息的服务功能。同时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畜禽防疫、综合执法等方面建设,以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

5、完善创新农业发展模式。要完善公司+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牵动农户型(如核桃产业)等生产组织模式;创新利用外援、招商开发、包装农产品模式(如黑小米);创新定制、包销、直供等市场营销模式,以各种创新模式保障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

6、建设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资金投入体系。重点通过资金集聚的办法,壮大农业投入。政府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主要用于扶优、扶强、教育培训、包装策划、宣传推介等方面;县直有关部门要将各种投入农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项目整合实施,以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要强化与金融部门的交流沟通,建立担保中介服务公司,争取更多的资金直接投入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要逐步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财政对投保农户给予保费补贴;以招商引资的办法,集聚资金,发展农业项目,建设新农村。

7、建立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要根据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划制定完善考核办法,把推进现代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建设作为考核各乡镇、各部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同时加强督查,打分排队,确保全县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抓好农民综合素质的提升

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要在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培育现代新型农民上下功夫,培育新时期兼业化、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在开展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增加农民科技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民的法制、市场等知识的培训,同时加强对农民的诚实、守信、淳朴、善良等民德民风的教育,逐步培育一批既有文化、又懂经营管理,既敢闯敢干,又淳朴善良的新型农民。

(四)建设好都市郊区型新农村

现代工业的特点篇6

关键词: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人类在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上,发展模式是可以多样化的,这是一种“历史的多样性”。有中国特点的发展模式是人类文明多样性中的一种。这里仅就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几个特点和内在主要支撑,谈一些看法。

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五个特点

一个国家发展模式之优劣、成败,关键看是否适合于这个国家的国情,是否给这个国家的公民带来福祉。中国发展模式,是指从中国同时兼有发展中国家、转型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三重属性出发,立足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为目标,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有特点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第一点,以增进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公民福祉为核心。因为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而公民福祉又是发展的核心。目前中国人口存量已超过13亿,达到13.1448亿。近几年,年出生率12.1‰左右,年死亡率6.8‰左右,年自然增长率5.3‰左右。按此计算,年人口净增量近700万,十年净增人口近7000万。中国的发展以13亿人的价值和13亿人的潜力的发挥为中心,旨在满足13亿人的基本需要,并促进每位成员的全面发展。这实在是举世无双的事情,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首先应强调这一点。

第二点,充分挖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巨大制度潜力。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它有若干质的规定性,这个制度是有潜力的。在所有制问题上,在调节机制问题上,有自己的特色。其中最显著的就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结合。中国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这种新的体制模式,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中,大致只有三个,中国、越南和老挝。应该说,在探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结合上,中国是最早的国家。这种“内在结合”的巨大制度潜力,正在释放过程中,并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又一特点。

第三点,努力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和作为后发国家三大优势。一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目前,中国16岁以上,60岁以下且已就业的劳动者约有7.6亿多人,劳动力队伍庞大且成本较低,这是很大的优势。二是拥有广阔的市场。从商品市场来看,近几年中国每年的社会商品零售额七八万亿元人民币,2006年进口货物8000亿美元。从资本市场来看,29年来,中国引进外资7000亿美元,相当多的国外企业到中国大陆投资,就是因为看中了中国大陆的市场。三是后发优势。随着信息革命和生物技术革命的到来,无论是老的工业化国家,还是新的工业化国家,都处于同一个起点上,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我们正在发挥并利用这种后发优势。

第四点,着力实行有中国特色的“四轮推动”,即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四大支撑。这一点后面专门分析。

第五点,在更大范围内推进有中国特色的“五位一体”建设,即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建设重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建设重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建设重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建设重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重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五位一体”的建设,基本宗旨是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中国自己的贡献。研究发展模式,应该有此广阔的学术视野。

紧扣一个核心,整合两种制度,发挥三大优势,实行“四轮推动”,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

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中的“四轮推动”

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四大支撑力量。

(一)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

工业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最重要的支点。它不仅表现为工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结构中比重的上升过程,而且更重要的,是现代文明渗透到经济社会领域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主要依靠的动力是工业化。尤其是最近几年,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持续高于GDp增长速度。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02年的44.4%提高到2006年的53.8%。目前,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43.1%;制造业的总产值占全社会物质总产值的比重是67.4%。按照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中期工业产值应超过40%、制造业产值应超过60%的经验,中国现在处于工业化中期,并且加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生产国。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拒绝复制前工业化国家“危机转嫁”等传统模式,使中国的工业化必须探索新路。这里所说的“新路”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有别于“传统的”工业化模式,真正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是要有别于当今世界别国的工业化,真正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道路。这种“新型工业化”与“有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交叉结合,即是“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可概括为下列“五个结合”:第一,提高科技含量与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紧密结合。中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把工业化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重在提高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是区别于以要素(主要是资本)大规模投入为特征的旧式工业化的标志之一。同时,鉴于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和成本较低的特点,努力寻求提高科技含量与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的结合点,以此形成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的多层次工业发展格局,进而提高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现代工业的特点篇7

   一、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土地制度包括土地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诸方面的关系。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制度经历了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奴隶主阶级国家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也就是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土地制度是以西周实行的井田制为代表的土地国有制,经济上的井田制和政治上的分封制密不可分,从而共同促成了西周文明的繁荣。春秋时期,随着铁农具的出现、牛耕的推广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田被大量的开垦为私田,加之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在井田上耕种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遭到破坏。鲁国实行按亩收税,其他诸侯国也竞相效仿,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秦国以及其他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从而解放了生产力,促进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壮大,自耕农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强调发展农耕,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它是古代中国历代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主要指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可从实施阶段、目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

   1.实施阶段:前者实施于战国时期,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后者实施于封建社会衰落时期。

   2.实施目的:前者在于压制商人势力,维护封建统治经济基础;后者在于防御外来殖民势力,维护封建体制。

   3.根本目的:两者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前者是要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后者是要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4.影响:两者都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前者在封建社会初期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到中后期则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后者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三、古代三大经济部门的特征

   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把握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可从生产模式、生产方式、农业结构等角度着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以小农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精耕细作技术是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从农业结构上看,以粮食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为辅。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中国古代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日益成为阻碍社会生产发展的因素。

   2.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特征

   古代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手工业产生时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在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所以,手工业的第一个特点是其生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夏商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春秋战国时期,逐步形成了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享誉世界,直到明代前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后来居上,占据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而家庭手工业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它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的发育。这是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第二个特点,即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济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占据特殊地位。第三个特点则是手工业的生产技术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第四个特点就是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着名的有冶金、丝织和瓷器制造。此外,手工业发展与农业发展紧密结合,并长期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手工业的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而变化也是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一大特点。

现代工业的特点篇8

为明确我市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的城镇风貌与建筑风格定位,根据重点镇在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功能、性质,确定重点镇的建筑特色,形成独特的城镇风貌与建筑风格,彰显地域历史文化和时代风貌,打造“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特色城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优先发展重点镇的城镇风貌与建筑风格定位,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市政府“四点对接”的总体要求,把推进优先发展重点镇的城镇风貌与建筑风格定位作为提升重点镇形象的重要手段,以延续和体现地域特色为内涵,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为前提,以服务产业、强化功能、提升形象为目标,结合民风民俗和山水景观,依托自然禀赋和生态资源,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因地制宜地打造形象鲜明、充满活力的城镇风貌与建筑风格,使重点镇特色建设与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和自然资源相融合。

(二)基本原则

城镇风貌与建筑风格,是民风民俗、文化传统与地形地貌、地理特征的融合,是城镇发之于内、形之于外独特的韵味,是依托城镇有形的物质形态而反映出来的无形气质。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及风俗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是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统一性和独特性的结合。城镇风貌与建筑风格绝不仅仅是“描红画绿”和“穿衣戴帽”,因此,在重点镇城镇风貌与建筑风格打造中必须坚持以下六个原则:坚持科学审慎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尊重历史的原则;坚持尊重自然的原则;坚持突出特色的原则;坚持协调多样的原则。

二、优先发展重点镇城镇风貌与建筑风格定位

1、:中国人造板之都、休闲旅游胜地、生态环境友好型卫星城。城镇风貌定位为“西部新城、欧陆风情”。建筑风格:京沪高速公路以西以现代、简欧风格为主,局部可体现欧式小镇风格;高速公路以东以色彩淡雅、现代简约风格为主,与中心城区建筑风格协调一致。

2、:市南部生态化新型工业强镇、鲁南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城镇风貌定位为“工业强镇、现代风貌”。建筑风格:以简洁明快的现代建筑风格为主,与罗庄区主城区建筑风格相协调。

3、:温泉养生、休闲度假的生态旅游城镇。城镇风貌定位为“温泉名镇、古典风韵”。建筑风格:白墙、灰瓦、简洁典雅的现代中式建筑风格,重要街区应采用传统建筑元素。

4、:以家电制造业为主导,仓储物流业为支撑的现代化综合性工贸重镇。城镇风貌定位为“工贸重镇、现代风情”。建筑风格:以简洁明快、色彩淡雅的现代建筑风格为主,与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筑风格相协调,突出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家电产业园区的特色。

5、:以兰陵酒业为主导的历史文化名镇。城镇风貌定位为“酒都古镇、唐风汉韵”。建筑风格:打造以白墙、灰瓦“汉唐风格”为主的古镇保护区,以简约淡雅、现代风格为主的新城区。

6、:以新型工业为主导、旅游为特色的生态城镇。城镇风貌定位为“商兴旅胜、简约风情”。建筑风格:以活泼、明快的现代建筑为主,注重与沂水主城区建筑风格相协调。

7、:以机械、钢铁为主导的工业型生态城镇。城镇风貌定位为“工业强镇、现代风格”。建筑风格:以淡雅简洁的现代建筑为主。

8、:以罐头、食品为主导的现代化城镇。城镇风貌定位为“生态文明、山水特色”。建筑风格:充分利用当地石材打造古朴典雅的现代建筑。

9、:费县东部滨水工业重镇。城镇风貌定位为“工业重镇、滨水风情”。建筑风格:简洁、明快,色彩淡雅的现代建筑。

10、:以工贸物流为主导、红色文化为特色的山水型旅游生态重镇。城镇风貌定位为“红色孟良崮、山水工贸城”。建筑风格:以体现山水特色的现代中式建筑为主,彰显沂蒙精神的厚重和质朴。

11、: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古镇庄园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城镇风貌定位为“红色都会、庄园风情”。建筑风格:重要街区打造明清古建筑为主的特色古镇庄园区,以古朴典雅的现代中式建筑风格为主,建设成为红色文化党性教育基地。

12、:以柳编产业为特色,以轻工业为主导的重点镇。城镇风貌定位为“生态宜居、现代风情”。建筑风格:结合柳编工艺及沭河景观,打造简洁明快的现代建筑风格。

三、保障措施

1、高起点高标准,加强规划设计。一是由市规划局牵头,委托招标设计。邀请国内名家、名院编制高水平的总体规划、建筑风貌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科学的规划引领提升重点镇建设。二是立足各镇实际,挖掘自身特色。各镇须编制体现本镇特色的1-2平方公里的中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严格按规划建设,结合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引导城镇风貌与建筑风格向着协调、有序、特色鲜明的方向发展。三是强化资金落实,保障编制经费。进一步加大规划编制经费的投入,从市县两级对重点镇扶持专项资金中列支。

现代工业的特点篇9

现代大型体育场馆属于现代社会中公共建设项目类型之一,在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尤其是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服务中的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的相关问题更是层出不穷。针对具体问题,课题组根据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的物业特点、运营特点、客户特点提出做好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工作的积极策略。

关键词:

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服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大型体育场馆管理与服务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在场馆物业服务的方式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大多数大型体育场馆能够通过智能信息化和人员专业化两种途径,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大型体育场馆服务标准,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服务需求,促进场馆服务的科学化、专业化和国际化。但是不得不说,大多数大型体育场馆的物业的管理中还有严重的问题存在,为了让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发挥更大的功能,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物业管理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1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的物业特点

1.1现代大型体育场馆规模宏大、物业服务内容多

现代大型体育场馆规模宏大不仅体现在其占地面积大,同时也着重体现在体育场馆的综合性强。现代的大型体育场馆不仅为人们提供健身的场所,还积极举办各类大型赛事和商业演出。大型场馆内一般都有大型游泳池、球类运动场所及超市、餐馆等配套设施也一应俱全。大多数大型体育场馆在物业服务内容上能够根据客户需求,为其提供服务,同时也设有服务接待中心,并且对场馆内的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

1.2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服务方式多样

现代大型体育场馆集多功能为一身,那里既是人们强健体魄健身娱乐的好去处,同时也是各企事业单位承办大型赛事与各个商业演出的理想地点。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服务方式多样,电话咨询、现场解答客户疑难,对客户进行追踪服务、接受网上预订等等都是全新的物业服务方式。除此之外,定期增设服务项目,掌握服务技巧也能够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1.3大多数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特点鲜明

现代大型体育场馆中的物业管理服务也和其他物业管理服务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物业服务管理具有公共性和综合性的显著特点。作为到现代大型场馆中的客户来说,他们是物业管理服务的受益主体。大型体育场馆作为一个特殊的场所,物业管理服务即时性不可忽视,与此相对应的是有时物业管理还呈现出无形性的特点。

2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服务中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分析

2.1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服务具有广泛性但缺乏差异性

作为特殊场所的大型场馆在特种物业服务的过程中具有广泛性而缺乏差异性。在走访调查中,课题组发现:95%以上的大型体育场馆都存在于大中城市中,一般存在于市级以上城市。但是,大型体育场馆这种公共社会资源表现出数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强健体魄、休闲娱乐的愿望。而且通常到大型体育场馆中的人所接受的物业服务都是大致相同的,具有广泛性。对于不同层次的客户物业服务缺乏层次感和新颖性。

2.2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服务缺乏长期性和持续性

课题组走访了我国多家现代大型体育场馆,场馆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均表示:目前大型体育场馆的自身使用效率低下,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场馆闲置问题严重。我国有90%以上的现代大型场馆平常健身娱乐的人数极少,大型赛事的举办次数一般平均在每年3~4次,承办商业演出的次数在6~8次。除了大型场馆本身使用效率低下之外,大型场馆物业管理服务也是有客户的时候就进行,没有客户的时候就放松,缺乏长期性和持续性。

2.3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服务缺乏综合性

课题组对于我国多家现代大型体育场馆中的物业管理人员和专业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大多数现代体育场馆物业内部的相关专业人员涉及领域多,比如:有管理领域、体育领域、设备维护领域、新闻媒体领域等。但是由于这些领域中的大多数都属于新兴行业的范畴,有的工作人员根本就不是相关毕业对口人才,只是通过单位的简单培训才到所属领域就职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服务缺乏综合性人才,同时也很难使物业服务实现综合性。

3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及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的积极策略

3.1明确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服务的工作内容

现代大型体育场馆通常由体育场地和场馆场地共同组成,其具体物业服务应该有:做好体育场馆内部塑胶跑道、真草足球场等各类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且要长期并持续进行。另外在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的场地中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应该更到位、更具体。比如:要在场馆场地中的看台、安全出口的设置上仔细斟酌,同时在引导路线的设计、逃生路线的设计、灭火设备的安置等方面细致入微,并且做好一切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

3.2培养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服务专业人才

众所周知,目前遍布于我国众多城市之中的大型体育场馆建筑规模极其宏大,配套设施复杂。这些设施设备需要专业人员才能操作。大型体育场馆的独特特点必然要求有专业的物业管理人员任职。所以,大型体育场馆要想做好相关的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就必须要招募和培养优秀、专业的物业管理服务人才。现代的大型体育场馆不可避免地要承办大型赛事,赛事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也都需要全方位高素质的服务型人才。

3.3不断地完善和丰富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的物业管理及服务的方式

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的服务对象广泛,大型体育场馆的物业服务方式也要不断地完善、丰富和创新。要改变传统物业服务方式的单一特点,推出电话咨询、线上与线下服务、追踪服务等多种物业服务方式,当然要想实现多种物业服务方式,就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与培训,并且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体育场馆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也可以通过向其他写字楼、小区、商场等学习先进的物业服务方式,保证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服务内容丰富的同时服务方式也更多样,让更多的客户满意。

4结语

现代大型体育场馆应根据自身物业特点,加强物业管理服务,重点从物业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抓起,积极创新大型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采用积极的物业管理服务策略从而获得自身长足发展的同时也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作者:崔岩吕晶晶李洪梅单位:河北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志鹏.武汉体育中心发展环境和功能定位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现代工业的特点篇10

长期以来,在普通高校工科教学中比较注重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特别是在金工实习这一环节,从普通的铸、锻、焊到车、钳、刨、铣等机械加工工艺学生都要经过一系列的技能训练。随着数控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近些年来又增加了数字加工设备的操作训练,如: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和电加工设备的技能训练。

相比之下,设置在工科院校的管理和艺术类学生,却很少有接触现代加工设备的机会。其课程设置偏重于纯管理或纯艺术,虽然这些专业也有各具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但是相对于企业管理和艺术设计等专业与现代工业的密切联系,仅限于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还远远不够。

几年来,我校对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率先进行了金工实习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新的培养计划,把金工实习扩大至管理类、服装设计类等非传统工科类专业,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在校学生,以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

一、熟悉现代制造业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一所高等工科院校,其所有的专业设置都面向上海市的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具有鲜明的特色。随着上海市现代服务业的飞速发展,包括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在内的管理专业,以及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和广告装潢在内的艺术专业的学生需求旺盛。但其中还存在一些结构性的矛盾,主要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现代制造业基础上的,没有高度发达的现代制造业,就很难催生出生机勃勃的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服务的主要对象就是现代化的大工业,以及掌握现代化技术的人员。那么,服务者就必须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很难想像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如果对本企业的装备性能和本行业发展状况不甚了解情况会怎样。而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就管理而管理,就艺术而艺术,忽视了学科的交叉、融合,不利于“通才”的培养。

其二,设置在工科院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与美术专业有着明显的差异。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不是美术大师,而是各行各业的艺术设计师。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广告装潢、会展布置、服装设计和包装设计等。这些领域无不将现代工业与艺术融为一体,它们的设计手段或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使用现代化制造技术,甚至是传统的加工手段来进行设计、制作。而脱离现代制造业的实践,不熟悉现代数控加工手段,在进行艺术设计时就很难离开手中的笔,只能进行平面艺术设计。三维造型只能是头脑中的想像,很难展现在现实中。

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错位,人才素质与现代技术的差距,将直接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传统的“专才型”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暴露出它的种种弊端,如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较窄,普遍缺乏独立思维能力,适应性和创造能力差。为了改变这种人才培养的缺陷,必须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和创造性思维,以提高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要是实践能力)为基本取向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是突出“创新”,即全面深入地开发学生的潜在的创造力,其主要特点是:突出创造性思维,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核心;注重个性发展,让学生的才智、优势和特长得到充分发展,以开发其创造的潜能;注重启发诱导,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心理素质;强调实践训练,全面锻炼创造能力。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多样化的,应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及个性发展等。要改变统一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把统一要求与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因材施教,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有效的途径。

近年来,上海市成立了多个创意中心,汇集了众多的创意人才。根据市政府的规划,若干年后上海将成为世界级的创意中心之一。具有创新意识的创意人才将是市场的紧缺人才,因此当前正是艺术设计类创意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才培养模式调整的关键阶段。创意就是创新。创意设计的是艺术品,但它又是由现代加工手段制造的工业品;创意加工的产品是工业品,但它又是艺术与创新思维的结晶。

在数年前,我校就对艺术类和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开展了金工实习。内容主要有:传统制造业的基本加工工艺、数控加工的基本知识及电加工的基本原理等。实习的时间为两周。通过两周的金工实习,学生反应热烈,有的学生表示:原来机械加工的手段有这么多,并非原来想像中的机械加工都是苦、脏、累。经过金工实习,了解了机械零件的基本加工过程和生产链的基本运作环节。

实践证明:在管理类和艺术类专业开展金工实习并非只是让学生熟悉制造业的生产环境,而是这些专业自身的需要,是市场的需要,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二、合理制订实纲满足不同专业的需求

金工实习作为工科类学生必须的实践教学环节,自有一套严格的运行规律,包括:实纲的制定、实习内容的安排、实习时间的长短和实习成绩的考核等。根据工科专业学科侧重点的不同,在二五年的培养计划中,将金工实习的内容分解成若干个模块。如对于机械类专业强化了传统制造技术和现代数控加工技术的技能训练;近机械类专业则侧重于现代数控加工技术的技能训练,了解传统制造技术的基本工艺方法;管理类、艺术类专业的实习内容必须根据各自专业的要求,有选择地安排实习内容。

1.管理类专业的实习内容

管理类专业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向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等企业和事业的经营管理、项目策划等。要求从业人员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熟悉企业生产流程、生产成本的控制等现代工业的运行概况。针对管理类专业的这些特点,在安排金工实习时,注重培养“通才”。

所谓培养“通才”,就是在实习内容的编排上主要考虑的是让学生领略制造业生产的基本流程和各工序的主要特点。而不是要求学生成为在某一工种具有熟练的操作能力的“专才”。

实习内容的安排上,先从典型机械零件的毛坯成形开始,再到粗加工、精加工、数字化设备加工和电加工等。具体内容是毛坯成形工序:铸造、锻压和焊接等工种;粗加工工序:车工、钳工、刨工等工种;精加工部分包括数字化设备加工:磨工、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加工中心等工种;电加工部分:电火花成形和电火花线切割等工种。在时间上,根据各工种的难易程度一般每个工种安排一至二天,因车工工种属于机加工的基础工种及它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可安排三天左右的时间。

形似生产流水线式的实习安排,使学生熟悉了通用型机械零件的生产、加工过程,了解了这些典型机械加工设备的性能。这对于以后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甚至是从事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提前进入“角色”,也可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助推作用。

2.艺术类专业的实习内容

艺术设计是将创意与现代加工紧密结合起来的学科,包括了包装设计、广告装潢等领域。培养的学生除了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外,还应具有良好的技能。这种技能包括了本专业应具有的绘画、摄影能力等,也应有驾驭现代数字化设备进行设计、制作的能力,甚至传统钳工的操作能力。在安排金工实习时,注重培养本专业的“专才”,即在某一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工种练就较熟练的操作技能。

鉴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在实习内容的安排上侧重了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工种,如考虑到金属艺术作品的制作,加大了钳工技能的训练;考虑到三维艺术作品的设计、制作,加大了计算机三维造型和数控加工技能的训练;同时增加了数控雕刻机、广告制作机的操作技能训练。在强化相关技能训练的同时,适当弱化普通机床的操作技能训练,以保证时间完成重点工种技能的训练。

管理类、艺术类专业金工实习的内容安排如表1。

三、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在管理类、艺术类专业推广金工实习是深化实践教学的一种新的尝试,还有待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经过在管理类等专业的初步尝试,发现在现行的培养计划运行下还存在几点不足:

(1)金工实习所涉及到的工种较多,而且各项目之间都有比较密切的联系,仅靠两周的时间完成,使实习的深度显得不够;

(2)管理类、艺术类专业的实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目前实习所使用的实习设备及主要的实习内容主要是为了适应机械类专业开设的。对管理类、艺术类专业,特别是艺术类专业的实习缺乏一定的针对性;

(3)目前实习的带教师资基本上是为机械类专业实习配备的,缺乏管理类、艺术类专业的知识。在带教这类专业实习时很难把操作技能与专业知识密切结合起来,难以适应专业教学大纲的需要。

为了切实发挥金工实习在培养管理类、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应有作用,应该根据专业的实际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较强的实纲,避免一刀切。其一,在管理类、艺术类专业本身还存在专业方向的区别,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在时间上可以有所区分,在实习项目上有不同的着力点。

其二,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对应用型高校更是体现其特色的一个标志。搞好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的培养是关键。随着市场对现代服务业人才的需求旺盛,高校中管理类、艺术类学生的数量已经在整个学生人数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而实践教学师资却基本上属于工程类专业,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在进行实习指导时,往往从工程类专业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该在指导教师中开展专业培训或专业进修,提高指导人员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