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消费税的理解十篇消费税的理解十篇

消费税的理解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0:29

消费税的理解篇1

【关键词】消费税;财政收入;改革建议

一、我国消费税制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商品税内部实行增值税普遍征收,消费税特殊调节,部分征税项目交叉的双层次征税结构。消费税主要突出了两个重点:一是突出了促进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重点;二是突出了合理引导消费和间接调节收入分配的重点。虽然近年来消费税大大小小的改革一直存在着,但从消费税影响宏观经济的程度来分析,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消费税占国家财政收入和GDp比重过低

衡量消费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的直接指标是消费税在政府财政收入以及GDp中所占的比重。在发达国家,消费税占政府财政收入的比重一般在10%以上,占GDp比重一般也都在3%以上。在2011年,我国GDp实现471564亿元,财政收入实现103740亿元,国内消费税完成6926.19亿元,占政府财政收入为6.67%,占GDp仅为1.47%。虽然消费税改革初见成效。但消费税在执行宏观调控的作用上仍然比较薄弱,无法达到国家维护环境的政策初衷。

(二)消费税制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从消费税促进环保的绿色税的角度分析。从课税范围来看,2006年之后,涉及到的绿色税目不过8种。作为调节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的一类税种,其征税范围太过狭窄,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从税率来看,某些消费品例如卷烟、烟丝、鞭炮等存在着环境污染的特征,国家应当对这样的消费加以控制,但是税率显得偏低。

(三)征税范围的不合理

一是对部分生产资料征税。消费税共设置了11个税目当中包括了某些属于生产资料的商品,而生产资料是不应被课征消费税的。

二是对已成为生活必需品的商品征税。当前对奢侈品、高档消费品的定义已与我国现今的社会不相适应,当时确立的某些应税奢侈品(如护肤护发品)如今已变成了生活必需品,对它们继续征收消费税也是不合理的。

三是对部分奢侈品没征税。现在社会上一些高档娱乐消费,如歌舞厅、卡拉oK厅等未纳入征税范围。

(四)征税形成和征收环节不合理。

一是征税形式的不合理。价内税的形式容易造成误解,相比之下价外税更加合理。

二是征收环节的不合理。很难准确划分征收范围,如生产与流通的划分、制造与简单加工的划分、批发与零售的划分,都是十分难以解决的问题。另外,因为只对某一环节征税,如果发生偷逃税很难再从下一环节补征回来。

二、我国消费税调整的原则

根据消费税的基本特点和性质,我国消费税进行调整所遵循的原则应如下:

一是符合国家财政需要。税制的最基本和最直接的功能是提供财政收入。当前,保证消费税收入的稳定,可以缓解财政压力,推动其他财税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一些重要资源的价格尚未市场化。不合理的资源要素价格,在市场的引导之下,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对于这样已扭曲了的商品市场,有必要通过税收工具,配合价格杠杆,推动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三是促进社会公平。迄今为止,我国实行的消费税制都是选择性消费税,它比一般消费税制能够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的原则。对部分商品征收消费税,可起到“寓禁于征”,通过减少征税商品的消费能力来调节消费。

三、对消费税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一)调整消费税的收税形式

价内征收调整为价外税形式,可以切实发挥出消费税的调节作用,提高我国消费税的透明度,同时与国际接轨。价外税下,在销售应税消费品的价格标签上就会注明该种商品的价格和消费税各是多少,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一目了然。这样,消费者就很清楚自己所购买的该种商品是国家限制消费的商品或是特殊消费商品,这就会影响到其消费决策和行为。而且,通过价外税的形式,消费者在依法纳税的同时,也享有对自己赋税义务的知情权。

(二)调整消费的税收税环节

纳税环节应调整到流通环节。对于现行消费税在生产制造环节征税而给纳税人提供了转嫁或逃避税负的机会,税务部门是有所关注的,并对个别行业的消费税征收环节进行了调整。但想要真正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堵住大量进入我国内地国外高档商品消费税流失漏洞,就必须对现行消费税进行改革,调整各应税消费品的纳税环节,将消费税的纳税环节延后至批发、零售等流通环节。

(三)扩大消费税的课税范围

我国消费税在确定征税范围时,首先要考虑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逐渐扩大有关生态环保方面的征税范围:可以对二氧化碳排放量及排氟、氯、氰等开征消费税,使企业的环保税负大体等于政府为消除企业污染而支付的全部费用。将一些对环境有害的消费品(如含汞和镉的电池),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不可回收、不可再利用物品(如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而且燃油税的开征可以纳入消费税改革的一个新的进程之中。其次课税重点是对环境有害的行为征税。

(四)提高消费税的税率

从消费税之绿色税的角度来看,对环境有害、资源浪费严重的消费商品或行为实行较高税率,其中适当提高卷烟、汽油、柴油的税负水平,因为卷烟属于限制性消费品,汽油、柴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从理论上可以遏制无视环境破坏的商业和消费行为。

(五)完善消费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尽管消费税的目前改革重点在于调整税负,以制止对环境有破坏作用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但是税收政策同样具有引导作用,税收优惠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我国绿色税收体系中的消费税应该完善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返还或是财政补贴等各式税式支出;同时提供良好的配套产业发展环境,以鼓励市场主体尽快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建堂.2010年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统计分析,2011120

[2]财政部税政司.2010年税收收入增长的结构性分析

[3]马长海,刘梦岩.完善消费税的制度分析[J].北方经济,2009(20)

消费税的理解篇2

(江南大学商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摘要]2014年7月以来,我国连续三次上调成品油消费税,“突击”和“频繁”调整,值得商榷。借鉴日本税改的一些做法,讨论了我国消费税增税技巧的创新,提出:在增税时要多征求公众意见,并进行充分解释;加快消费税立法;提高财税运营的透明度;税制改革应该跟国民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压缩政府开支为消费税调整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应当重视推进相关的配套改革。

关键词]成品油;消费税;人口老龄化;财政赤字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2.112

2014年7月以来,由于国际油价的下跌,国内成品油价格出现了“十三连跌”。在油价下跌的同时,成品油消费税在2014年11月28日、12月12日、2015年1月12日,三次连续上调。政策一出,舆论一片哗然。有的专家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它能够起到调节成品油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作用。也有的专家对政策出台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

出现不同观点并不是坏事。因为这说明我国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在不断提高,对自身的权益、征税的合法性更加关注。而这正是践行以法治国的重要标志。早在18世纪,法国财政大臣就将征税比喻为“拔鹅毛的艺术”,一个好税制的标准就是“拔鹅毛的同时,鹅叫得最少”。所以说,增税必然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国汽柴油消费税调整依据的是2009年颁布并施行的《消费税暂行条例》,条例规定“消费税税目、税率的调整,由国务院决定”。因此,只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上报国务院,经国务院批准,就可以对消费税税率进行调整。

虽然合法,但无论如何,在一个半月内连续三次上调成品油消费税,而且调增的幅度达到了52%,这涉及大众的切身利益,“突击”和“频繁”的调整,确实值得商榷。对于消费税的下一步改革,特别是成品油消费税调整是否与国际油价实行联动,国家应当从战略的角度多加考虑,进行增税技巧的创新。

1加快消费税立法

要实现消费税的改革首先要成消费税的正式立法。我国消费税是从1994年开始实施的,一直执行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已经执行了二十年,无论从推动法律建设进程、完善税收理论体系的理论方面,还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加强税收征管的实践方面,都已经具备将其上升为法律的条件。

推动立法主要是因为税法由行政机关制定条例不符合税收法定主义原则。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对财政、税收等基本制度只能制定法律,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这样处理在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是合理的,但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法规的范围和力度已逐渐无法满足国民经济管理的需要。因此,加快消费税立法势在必行。

2提高财税运营的透明度

2014年日本消费税(即消费型增值税,下文统称消费税)改革之所以推行得很顺利,和日本政府提高财政预算透明度不无关系。日本政府支出上了一千日元都要做部级预算,日本的财政决算则精确到了一日元。在日本财政决算报告中,就连某个项目节省了几日元加班费,节省了几日元差旅费,都可以在账上查到。所以,日本此次定下两步提税,税率倍增(2014年4月1日消费税率从5%上调到8%,2015年10月再将税率提高到10%),国民能够波澜不惊,其中,财政运营的透明度是一种无声的力量。我国在推进税制改革中,要赢得民众的理解,也需要提高财政运营的透明度。

燃油消费税连续三次上调后,汽油消费税每升上调了0.52元,柴油消费税每升上调了0.4元。根据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提供的数据,2014年我国消费汽油10355万吨,折合成升约为1400亿升,柴油17044万吨,约相当于2000亿升。以2014年的数据测算,连续三次上调消费税后,仅汽油和柴油消费税一年将增加1500多亿元。这笔钱究竟要怎么花,也应该有个明白账。官方的解释是:增加的消费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新增收入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安排,主要用于治理环境污染,改善人民生活环境,还有一部分用于促进节约能源,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既然是“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安排”,而不是“专款专用”,那么,这些纳税人的钱能否用得好,是不是达到了预期效果和目标,恐怕谁也难以说清楚。

3税制改革应该跟国民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

税改后,消费税成为日本最大的一项税收,约占日本2014财年国税收入总额的30.7%。日本把这个税收划为社保专项目的税,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地将消费税改为完全特定目的税,全部用于社会保障支出。面对少子高龄化越来越严重的现实,每个人都将面临谁来养老的问题。这就将税改与国民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了,不单是增税的技巧问题,这种制度创新恰恰是为了应对少子老龄化的问题,迎合了国民的诉求,赢得了媒体和多数民众的支持。我国的税制改革也需要和国民利益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人口老龄化也是我国面临的大问题,怎么建立一个跟将来的人口结构、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税制体系,现在就应该考虑了。

4压缩政府开支为消费税调整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在增税之前,日本政府还大力削减支出。2012年2月,日本国会已经审议通过了国家公务员薪金修改临时特别法案和国会议员报酬和补贴临时特别法案,在此后2年期间,国家公务员薪金平均削减7.8%,国会议员报酬和补贴削减12.88%,由此削减的国家财政行政经费每年至少达5000亿日元以上,这为消费税出台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目前中国政府正以“壮士断腕”的精神,反腐倡廉,创建节约型社会,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是在消费税率三连增的同时,传来了公务员加工资的消息,难免引起民众的调侃。

5应当重视推进相关的配套改革

增值税具有累退性,日本主要是以财政补贴来缓解这个问题,又以法律手段来保障消费税适度转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日本出台了积极的货币政策,以缓解增税对消费抑制的影响。在确认2014财年如期启动消费税增税的同时,日本实施了应对消费税增税的5万亿日元一揽子经济刺激对策,包括法人税减免,对无法从企业减税中受惠的企业给予补贴,向低收入者、住房和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者给予现金补贴,等等。

消费税也具有累退性,我国的消费税改革也应该充分考虑改革带来的暂时性的负面影响。此次消费税调整是一套“组合拳”,除适度提高汽、柴油以及石脑油、溶剂油、润滑油、燃料油、航空煤油等成品油消费税,还包括取消汽缸容量在250毫升(不含)以下的小排量摩托车、汽车轮胎、酒精消费税;取消车用含铅汽油消费税,统一按无铅汽油税率征收消费税;停止征收成品油价格调节基金等。在对成品油消费税税率进行调整时,应该尽早探讨和研究中国的燃油消费税到底达到什么水平才对经济社会发展最有利,从而更好地发挥消费税的优势。在消费税改革的过程中也需要有配套改革措施,特别是需要加快完善信息化管理。

6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征求公众意见,博得民众支持

1988年竹下登首相时期,日本消费税法正式通过,于1989年正式实施。当时,竹下内阁曾通过税制调查会与在野党、经团联等团体讨论个人和法人所得减税及引入消费税等税制改革问题,以谋求各利益集团的支持。野田内阁调税的时候,曾用民众能够懂的语言把“家底”告诉大家,以至于野田内阁调税时舆论一边倒,包括一直标榜自己站在国民立场上的《朝日新闻》对这次改革也表示理解,认为提高消费税是“不得已,没办法”。

我国成品油消费税税率上调,而且调增的幅度较高,这涉及广大车主的切身利益,也应该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征求公众意见,博得民众支持。

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发挥消费税在治理大气污染、转变发展方式等方面的作用。提高成品油消费税新增的收入,将继续统筹用于治理环境污染、促进节约能源、鼓励开发新能源等方面。

从税收的本质来看,它的重要职能之一是要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税收收入的增速也在不断回落。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税收总收入同比增长7.4%,比上年同期增速回落1.6个百分点。分季度看,税收收入呈逐季回落的态势。三季度增速比一、二季度增速分别回落5.11和1.9个百分点。以前那种税收收入高速增长的趋势已经成为历史,税收收入的增长也已进入了新常态。这是客观经济规律的必然结果。此外,人口老龄化增速越来越快,中国将面临越来越沉重的社会保障支出压力。目前我国的财政赤字不小,一些基层地方财政面临着沉重的债务负担。消费税具有中性、不易受经济波动左右、筹集资金能力强等优点。如果消费税改革顺利,将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为中国财政健全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可以把这些情况坦率地告知民众,相信能取得民众的支持和理解,毕竟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民众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每升汽油增加0.52元的税负还是可以承受的。

参考文献:

[1]赵晓.成品油消费税连续上调的真实意图[J].宁波经济,2015(1).

[2]黄静.推进消费税改革的政策取向分析[J].会计之友,2014(23).

消费税的理解篇3

第一,1994年出台摩托车消费税的政策背景和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消费群体发生了变化。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摩托车逐渐成为普通交通工具。据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农村市场占据了摩托车市场的2/3,而在城镇,摩托车的消费者主要是中低收入的工薪阶层。现阶段,小汽车成为城市富裕居民的消费热点,富裕阶层购买低排量私家车征收3%或5%的消费税。在这种情况下,摩托车10%的高额消费税已经成为逆向收入调节的政策,这与税收公平的基本原则是根本背离的。二是摩托车的单车价格大幅度降低,摩托车企业的利润率明显下降,已经由高利润行业转变为亏损行业。

第二,对摩托车征收10%的高额消费税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2002年,国家产业政策中鼓励类产业第六类明确将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及整车列为鼓励发展的产业。汽车、摩托车同作为机动车,摩托车的消费税定为10%,而汽车定为3%―8%,造成了行业之间的税负不公,这会严重影响市场的投资取向,扭曲市场主体的行为,造成整个市场效率的损失。

第三,10%的高额消费税对摩托车行业的发展起到明显的阻碍作用。正规纳税企业无利可图,丧失了自我积累和持续发展能力,而高税负成为企业偷漏税的巨大动力,非法拼装企业屡禁不止。正是凭借着偷漏税形成的成本优势,中小企业和非法拼装企业得以不断蚕食正规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摩托车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不断下降。

第四,消费税实际税率不足3%,而且随着大量消费税的流失,增值税和许多附加税也无法征收,实际造成的税收损失约在50亿元以上。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10%消费税政策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不仅从根本上制约了摩托车行业的发展,加重了农民和城镇中低消费者的负担,而且已经严重冲击了国家正常的税收秩序,影响了税收收入,并可能波及到一些地方的经济社会稳定,应当及时做出调整。

重新定位摩托车行业

调整摩托车行业消费税制度首先应重新认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长期以来国家对摩托车行业采取“不支持、不鼓励、不禁止”的产业政策。但是由于100多个大城市或中心城市对摩托车采取禁止上牌照或限制上牌照的政策,事实上摩托车行业的生产和销售受到较大限制。即便如此,中国摩托车行业经过50余年的发展,至今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生产国,产量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位,年产量已占世界总量的一半。目前,该行业从业人员约100多万人,每年对国家GDp的贡献率在0.6%―1%,是中国工业的重要行业之一,是重庆等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一行业发展的结果表明,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摩托车的需求市场是很大的;中国摩托车行业已经成为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扩大外贸和促进就业的不可缺少的产业之一。

首先,摩托车作为机动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城镇中低收入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商品,与小汽车共同构成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中国的国情是人口密集度相对较高,流动和活动空间半径相对较窄,这决定了中小城镇和农村居民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可能首选由摩托车替代自行车或牲畜拉车。另外,中国人均可耕地面积少,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有限,其收入水平决定了中小城镇和农村居民在较长时期中,不可能用小汽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摩托车在未来我国中小城镇和农村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其次,摩托车同时也是农用生产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居民消费有差别的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居民在把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时,除了具有生活消费的一面外,更重要的是把摩托车作为重要的农用生产资料。摩托车具有沟通城乡贸易、用摩托车发动机抽水浇灌等多种用途。全面认识摩托车具有的消费品和农用生产资料的双重特性,对制定合理的摩托车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十分重要。

最后,中国摩托车行业已经完成创业,正处于创造自己优势品牌的关键时期,并应该继续作为世界性的制造加工基地之一。中国摩托车业与我国小轿车制造业不同,在引进和消化日本技术(日本铃木、本田、雅马哈等品牌)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中国自己的一些品牌。该行业的技术和装备已经达到国际水平,而且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了一部分市场份额。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我们能够调整好政策,中国摩托车行业将全力进行技术和产业升级,创建和树立中国自己的优势品牌,在世界摩托车市场上保持并扩大产品销售优势。

但是,由于我国消费税政策不合理,目前中国摩托车行业已经出现了由发展颠峰转向衰落的明显迹象。大型摩托车企业(重庆嘉陵、重庆建设等)已经出现连年亏损,其他企业的利润率逐年下降,技术研究和开发、售后服务的资金严重不足的状况。如此下去,不用几年,将断送我国摩托车行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开拓出来的好局面、好基础。目前,正值中国摩托车行业竞争力开始明显下降,国内企业之间无序竞争严重时期,日本的本田等公司已经开始进入中国摩托车行业,德国宝马公司也准备进入中国摩托车行业。如此下去,中国摩托车行业的独立发展能力必将逐步丧失。在未来,日本等国家将在中国的土地上成为摩托车行业的大赢家,分享中国摩托车行业所创造的利润。

调整摩托车行业消费税制度

建议在产业政策上,由长期以来对摩托车行业实行的“不支持、不鼓励、不禁止”的方针转变为“适度保护、平等支持、积极引导、加强调控”的方针。在调整产业政策的同时,相应对税收政策进行调整。我们建议对摩托车行业在税收政策上采取公平税负、不特殊对待原则,并采取一步到位或几步逐渐到位的办法实现这一原则。

据调研,我们提出以下三个调整摩托车行业消费税制的方案:

方案一:下调消费税税率,同时改变摩托车消费税的征收环节(此方案已有国家税务总局2003年6月的批文)。

方案的具体内容是,按照摩托车排气量的大小适当下调消费税税率,同时将摩托车的纳税环节由现行生产环节后移至登记注册环节,借助现行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制度,按照消费者购车价格与车辆购置税一并征收。

这一方案可以解决的问题以及积极作用:首先,这一方案能够明显地解决摩托车行业生产企业消费税税负过重的问题。因为改变了消费税的征税环节后,在生产环节企业只缴纳增值税以及附加,使摩托车行业与其他行业税负基本公平,有利于摩托车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在公平税负的条件下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其次,由于在生产环节不征收消费税,可以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以前存在的有些企业缴纳消费税,有些企业不缴纳消费税或者少缴消费税而带来的税负不公,从而消除由消费税制度和征管问题引起的行业内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为摩托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最后,将摩托车消费税继续保留,但是征收环节改为登记注册环节,偷漏税的机会大大减少,即使下调了消费税税率,与目前在生产环节征收消费税实际收到的消费税相比,可能会实现更多的税收收入。

这一方案实施的难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在实际操作上需要其他政府部门的配合。从制度设计上也不是十分规范和顺畅。二是可能涉及到中央预算收入与地方预算收入之间的调整,尽管数量不大,但牵涉的预算分配关系复杂。另外,由于摩托车消费税取消,消费税附加也随之消失了税基,由此会影响地方政府的消费税附加收入。

方案二:与小汽车采取一致的消费税制度,并下调摩托车消费税税率。

此方案建议摩托车也与小汽车实行基本相同的消费税政策,对不同排量的摩托车设计不同的消费税率。由于我国摩托车的主要市场在中小城镇和农村,摩托车的最高税率应确定在4%左右,对于适宜农村使用或者主要销往农村的摩托车(250毫升排气量以下),可以考虑采取零税率。同时对低污染和高污染尾气排放的摩托车实行不同的税率,鼓励生产和销售无污染的摩托车,限制和惩罚有污染摩托车的生产和销售。

这一方案可以解决的问题和积极作用:一是通过适当降低摩托车的消费税税率,在较大程度上缓解摩托车行业税负不公和无序竞争带来的矛盾,支持国有和民营大型摩托车企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优胜劣汰的正常市场调节机制,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中国摩托车企业做优、做大、做强。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不规范的小企业偷漏摩托车消费税的动力,增大它们偷漏税的经济风险,进一步强化税收征管,有可能在降低税率后,反而增加摩托车消费税的实际征收总量。三是从操作层面上看,与方案一比较,方案二更便于调整,因为它不涉及征税环节改变所带来的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

可能存在的问题:在税收征收管理上,需要更加精细和到位的管理,如果管理不到位,可能出现摩托车消费税收入在短期内的减收、以及削弱税制调整本身应该产生的积极效应。

方案三:取消摩托车行业消费税,在登记和使用环节开征注册税或环境保护税。

提出这一方案的出发点和根据,一是摩托车行业已经由一个高利润行业转变为一个低利润行业,原来开征消费税的理由基本消失。二是摩托车行业主要作为我国中小城镇和农村消费结构升级的商品,同时由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有限,在一定阶段需要政府对农用生产资料和消费进行政策性支持,通过取消摩托车消费税,可以起到降低摩托车价格的作用,达到间接支持农业发展的目的。三是从国际经验看,一些国家对机动车不征收特别消费税,其原因是不把机动车作为限制性商品,而是把小汽车和摩托车等作为一般商品对待,在生产环节不实行税收的特殊调节,而是在机动车取得环节征收“机动车注册税”。

但是这一方案可能产生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政府来自摩托车行业的税收在短期内是减少的,但是从中长期看,随着摩托车行业的健康发展,这一行业对财政的贡献总体数量会增加。二是如果取消摩托车行业的消费税,小汽车等其他机动车有可能会与摩托车行业攀比,提出取消消费税的要求。由此可能带来消费税制度以至车辆购置税等制度的一系列调整。

消费税的理解篇4

关键词:消费税环境保护关系处理

消费税是以消费品或者消费行为的流转额作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税收,其英语表达为excisetax。我国消费税是对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是典型的间接税。政府利用征收消费税可以筹集财政收入,同时还可以达到引导消费和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消费税在我国起步较晚,我国直到1994年税改时才设立消费税,但消费税作为美国最早的税种之一,早在18世纪末就已经开征了。如今世界各国已经对消费税愈来重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把消费税设为常设税种。税收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变化和发展,与经济发展状况的税收设置必须与之相适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向前推进,我国现在实行的消费税制度在税目范围、税率设置等多个方面与目前的消费偏好、水平以及不相容的财富差距等实际情况不相适应。所以针对这些,我们就要在借鉴先进国家消费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并解决问题。本文先回顾我国消费税制度史上的重大改革,并简单介绍了先进国家消费税的发展,对比并提出了一些我国现行消费税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正确处理各个方面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对应的实施策略。

我国消费税制度改革简要回顾

我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征收特别消费税,虽然后来也间断性的对一些特殊货物征收过带有消费税特征的货物税,但却始终没有将消费税设置成为一个正式的常设税种。直到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的颁布与实施,消费税才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成为我国税收体系中的常设税种,当时设定的消费税税目中共包括11大类的消费品。

由于我国近些年采用粗放型发展模式,导致我国环境严重污染,资源过度开采。为减缓这些情况,我国于2006年4月1日,对消费税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其中主要涉及消费税税目范围、税率及其相关规定。较1994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此次消费税改革将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等纳入税目之中。新增成品油税目,该税目共包含七个子目,除了新增的航空煤油、溶剂油、石脑油、油、燃料油五个子目外,还将原来的汽油和柴油税目包含进来作为两个子目;取消“护肤护发品”税目;对白酒、摩托车、小汽车、轮胎等几个税目的税率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2008年,为了减少能源的消耗、规范交通税制的同时加大保护环境的力度,我国开始对一些排量较大的汽车征收较高的消费税,同时大幅度提高成品油的费率。

我国消费税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税税目范围应不断扩大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迅速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许多新的商品进入到我们的视野内,同时商品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世界各国消费税的征税对象数量和范围都在不断扩大。例如韩国对30多种商品和7类经营场合征收选择性消费税,而美国的消费税征收对象接近40个。其中被征收消费税的对象包含很多内容,烟酒类等损害人类健康的商品以及汽油柴油等污染环境的燃料用品自然不必多说,但他们对于奢侈品消费和奢侈的征收范围和档次比我们更全面和细化,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消费税税目的不断增加不仅为各国的财政收入筹集更多的资金,同时也能更大程度的发挥消费税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对奢侈品以及相应的奢侈征收高税额,让高收入人群承担更多的税,让大众了解国家的导向意图,达到调节人们消费行为的目的。但是我国现在还并未将很多新出现的奢侈品和奢侈行为纳入征税范围,所以消费税的很多调节和引导作用并未真正发挥。

(二)应更多的采取“价外税”形式

我国消费税目前主要采取“价内税”的计税方式,也就是在商品的售价中就已经包含了税金。除了增值税以外,我国的其他税种都是实行的“价内税”。但是西方先进国家在征收消费税时实行的多数都是“价外税”的计税方式,即商品的售价不包括消费税,这样消费者在购买特定商品时就能够从发票上清楚地知道商品的价格和自己缴纳的消费税税额。如此更具透明性。

(三)应设置多档税率

像韩国和美国这类消费税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其对于应税商品的税率设置是多档次的,计税方式和收税环节也是多种多样,且每个税率档次间差别显著。相比之下,我国的计税方式和征收办法就比较单一。例如啤酒在我国只采用从量税的计税方式,但是由于一些高档啤酒的价格过高,如果仍按量征税的话,显然无法到达应有的目的。

(四)应该更加注重环境和资源的保护

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各国也开始注重环境的保护力度。例如美国和英国就已经开始了对二氧化碳分等级的征收消费税。oeCD的成员国也都开始对塑料制品及其它污染产品征收选择性消费税。还有的国家对于化肥征收消费税,例如爱尔兰和芬兰。而我国显然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很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现在对于木质一次性筷子的消费税税率仅为5%,对于游艇这类奢侈品的税率仅为10%,本文认为偏低。

我国消费税改革中需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一)正确对待筹集财政税收和引导消费的关系

国家利用税收获得财政收入,然后利用财政收入去进行各方面的调节。所以征税对象的范围和税率直接决定了税收的多少,从而决定了政府有多大的能力去对各方面进行调节。消费税是一种功能很强的税种,所以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和税率直接决定其作用的大小。我们目前所消费的商品,一般可以分为正常商品和高档商品。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许多以前的高档品如今已经成为了很平常的商品,甚至生活必需品,我们不能为了筹集更多的财政收入而忽略这一点。在进行改革中我们要在尽量减少浪费的基础上提高财政收入、扩大内需,并引导健康合理的消费,这些都是不矛盾的。

(二)正确对待奢侈品消费和扩大需求的关系

在2007年的时候,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就已经达到了80亿美元,是全球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市场。然而到了2013年,中国人以1020亿美元的庞大数字买走了全世界一半的奢侈品成为世界之最,可以看出我国的富裕阶层对奢侈品的喜爱正在极度膨胀。这几年我国很多高收入人群常常去国外购买奢侈品,甚至国外的奢侈品商场还经常专设“中国人专场”。为什么那么多的富裕阶级去国外买奢侈品?答案是因为我国没有自己的奢侈品品牌。所以本文认为在进行消费税改革的时候,应该鼓励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生产具有本国特色的奢侈品,政府可以给予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和政策支持,鼓励我国自主的奢侈品品牌走向世界并参与竞争。当然,支持的同时我们也一定要从研发、生产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把好关,规范国内奢侈品市场健康的发展。同样,提到奢侈品就一定会想到奢侈行为,这方面也是我们在进行消费税改革时需要密切注意的。本文认为对于类似于高档酒店、桑拿以及其他奢侈性消费行为应征收较高的税费,引导健康消费,并使市场健康发展。

(三)正确对待扩大需求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近些年来的高速发展,导致我国环境急剧恶化。但又由于我国处在重要的转型阶段,国家鼓励提高内需。这两点是矛盾的,同时对于消费税改革也是一大难题。对于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应该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因为我国这些年发展的速度有些过快,为了迅速提高人均收入,以前我们对很多资源的开发利用并没有过多的限制才导致如今面临的问题。要知道很多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或者再生周期很长,这些都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幸福。其实我们可以稍微放慢一点,不要再同很多发达国家一样经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因为很多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经验可循,但我们有。所以说消费税在改革过程中一定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再去积极健康的扩大我国内需。对那些高能耗、高污染等有害于环境和资源的产品和行为定一个高的消费税税率,抑制其生产销售。相反对于低能耗、低污染的产品和行为还是可以给予税率优惠的。

我国消费税改革的实施策略

(一)调整消费税科目

由于科技的进步,很多创新型产品不断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其中就包括很多新型奢侈品以及奢侈行为。而且我们现在的消费税科目中并没有对奢侈性消费行为征收消费税,本文认为我们应该将这些新型产品和行为包含进来,当然在这之前要对它们进行深入的调查和了解,从而合理征税。并且现在很多税目内的产品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必需品,可以适度的减免消费税,增加社会福利。举例说明,小汽车现在已经成为了很多家庭的代步工具,但本文认为我国对小汽车征收的税过高,这不单单只是消费税的问题,而是整个税收体系综合起来过高。我们购置小汽车要交车辆购置税、车船使用税等,轮胎要交3%的税,成品油也要交税,这样一来就导致小汽车的税负过高并且占家庭消费比例过大,不利于刺激其他行业的需求。相同的例子还有化妆品等产品。

(二)将消费税改为中央与地方共享

目前我国所实行的消费税属于中央税,地方政府无法分成,这样就会导致地方政府在征收消费税的过程有很大的惰性,从而影响了消费税的调节效果。那么将消费税归为地方税如何呢?本文认为也不可行。因为消费税一旦归为地方税后,就会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紧密相连,如此一来,地方政府很可能采取措施刺激奢侈品市场的发展来得到更多的财政收入,这与设置消费税的本意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本文建议采用中央和地方共享消费税方式,这样可以更大的调动地方政府征收消费税的积极性。例如类似于成品油、汽车轮胎和一次性用品等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产品,由于地方政府与中央分享税收,这样可以加强地方政府对这些产品的监管,从而有利于达到消费税改善环境的调节目的。

(三)“价内税”转“价外税”

除了金银首饰外,一般来说消费税的税款是包含在我们最终支付的价格里面的。这样虽然避免了很多细分税基的繁琐过程,但也确实让我们对消费税缴纳环节和税费金额没有清楚的了解。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所买商品的实际价格和缴纳的消费税到底是多少,完全没有透明性。当将消费税由“价内税”转为“价外税”后,消费者在购物中能够清楚知道自己缴纳了多少消费税,并根据消费税的税率大小了解国家的消费导向。同时“价内税”转为“价外税”也有于抑制生产厂家偷税漏税,明晰各方责任。

(四)加大税率差距和区别对待不同阶层

很多高收入人群在购买奢侈品时对于价格高低的敏感程度不是很强。但是普通消费者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为了进一步发挥消费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应该加大对奢侈商品和奢侈行为的征税力度。

总之,消费税作为我国五大税种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增值税的功能。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消费税制度也要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西方先进国家比我国早施行消费税,所以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另外要注意正确处理好消费税改革过程中财政税收、环境保护与扩大需求等几个方面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张紫东,姜敏,张彤.消费税业务培训[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杨志银.新的经济背景下消费税征税范围的选择问题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20)

3.韩乐江,李维刚.消费税的调节作用与改革思路[J].管理研究,2011(1)

消费税的理解篇5

关键词:刺激;消费与投资;税收政策

经济萧条时期实行减税政策,以刺激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促进经济的复苏,是西方经济理论的政策主张之一,也是某些西方国家在经济萧条时期经常采用的政策手段。从理论上讲这一政策主张是正确的,从西方国家实践看这一做法也往往是有效的。但我国一部分人认为,现在我国税收税率税负并不高,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没有减税空间,经济相对过剩,居民有钱不花,因此不主张实行这一政策。对此笔者认为,减税不一定减总量,虽然总量上没有多少减税空间,但按这一原理进行结构性调整是非常必要的。税收在刺激消费和投资方面还是有所作为的。

一、税收刺激居民消费的政策选择

老百姓为什么不愿多消费呢?一是一部分人没钱多消费;二是一部分人不敢多消费,强忍着把钱往银行里送。当然也有少数大款们,该买的该置办的都差不多了。总之,要不特没钱或仅有小钱,要不就特有钱,但大家都不愿多花钱。

近两年多,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居民收入增幅下降,下岗职工增多,就业压力加大,企业效益不好,使一部分人确没钱多消费。还有一部分人虽有一定的积蓄,但与预期消费需要相比,还有很大的担心。曾记得10多年前“万元户”就已是很富有了,而现在存有几万元,仍是心中没底。改革开放20年来,老百姓的生活日渐好了起来,但与此同时,过去习惯了的那些理所当然应该由国家包下来的待遇和福利,慢慢地都就变得无法确定了。人们疑虑着,但又无可奈何地面对现实:有关部门不断甩财政包袱,社会不断地接包袱。哪些包袱是应该政府背的?哪些是可以不背或少背的?说不清楚。但老百姓的钱渐渐地往四个方面攒:住房、医疗、孩子上学和养老,也就是咬紧牙关存起钱来对付四大负担。

针对这种情况,刺激消费,扩大居民内需的税收政策调整,应对症下药,将主要措施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针对地扩大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

在目前扣除标准之外,应考虑增加如下因素的费用扣除:一是住房购建费用扣除。国家为了加快住房制度改革,鼓励人们购买住房,但购房费用对一般家庭来说,是相当大的一笔开支,一些居民储蓄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购房,攒钱才能买房。对房屋的购建费用给予一定的扣除,如对基本房款按一定比例分期扣除或定额扣除,再配合住房信贷的推行,对刺激居民住房消费肯定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二是医疗费用扣除。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肯定要逐步上升,手里攥点钱应付个病灾的,是老百姓普遍心理。因此,进行医疗费用扣除,不但符合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而且对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和后顾之忧,有一定的作用。三是教育费用扣除。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现在不但是子女教育费用大增,就是为了增加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人们也开始自费参加各种教育培训,为了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鼓励人们主动掌握科技知识,包括缓解子女教育费用压力,应对纳税人及子女实际发生的教育培训费用进行必要的扣除。

上述三项费用扣除,主要是应当前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之急,如从全面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角度时,还应包括伤残者扣除、老年人扣除、遣孀扣除、学生勤工俭学扣除、抚养扣除等,这些扣除对减轻纳税人负担,鼓励消费也有一定的意义。

2将医疗(包括制药和药械)、房地产和私立教育行业定为微利行业,对其超额利润加重征收所得税

医疗、住房和教育在低收入国家是人们消费的重心,维持低价才有利于人们消费,特别是缓解人们在这方面的消费压力,来促进其他方面的消费。笔者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医疗、住房和教育方面,不能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搞成高附加值的产业。我们是穷国要办大医疗、大教育和要解决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住房问题,如果这些方面占用了人们大部分消费支出,那么怎能还顾及其他方面的消费呢。如果一个工薪阶层的居民,积攒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钱,才能购买一套住房,再加上供孩子读书花费和人人都不能避免的生、老、病、死的消费,那么他们还能再消费什么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从长远看这几个行业应国家和社会共同经营,以解决大众和少数高收入阶层各自的需求。就我国现实情况看,国家应将这几个行业规定为微利行业,实行低价政策,由国家统一规定其最高利润率,如民间因利低不愿经营,则由国家接过来经营。在税收上应积极配合国家这一政策,对其超额利润加重征收所得税。

3开征社会保障税和遗产与赠予税

此二税在我国从理论上已探讨多年,其开征的经济条件已经成熟,应抓紧研究开征。开征社会保障税对完善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有重要意义。它对免除在职劳动者后顾之忧,促进内需消费,稳定社会经济运行;卸去企业的社会包袱,使企业在平等的条件下开展竞争;促进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改善;配合我国经济体制和劳动就业制度改革;贯彻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以及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开征遗产与赠予税不仅可以增加财政收入,更重要的是能够限制私人财产的积聚,缓解因社会财富分配不均造成的矛盾,刺激消费增长,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防止继承人因继承大量的财产而养成奢移浪费的不良生活习惯,鼓励公民勤奋自立。它有着其他税种难以替代的作用。

4加重高收入者的税收负担

我国目前税收占gdp比重过低,从税收总量上看,刺激消费和投资的减税空间几乎没有。当然总量上没有减税空间,并不排除刺激消费和投资的结构性调整。对上述因扩大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和限制医疗、房地产及私立教育等行业盈利等而减少的税收,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增加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税负的办法来弥补。我国个人所得税担负着缓解社会分配不公,调节个人收入水平相差悬殊的矛盾,促进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富裕的任务,但从日益扩大的个人收入差距来看,这一任务远没有完成。以基尼系数为例,1980年我国城乡居民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6和024,到1995年却上升为031和033。①

这说明现行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收入的调节力度不足,作用有限,因此建议要加重个人高收入者的税负。其做法可有两种选择:一是提高高收入者的适用税率;二是对高收入者实行加成征收。因现行个人所得税模式是分类课征制,实行多种税率,所以单纯对高收入者提高适用税率不好安排,只能是待以后对个人所得税模式进行调整时再通盘考虑。而实行对高收入者加成征收则较好安排,因此建议除稿酬所得外,对各项应税所得凡一次或每月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一定数额的一律实行加成征收,其中对劳务报酬所得加成征收的规定应降低现行的加成起点,如从现行的一次取得劳务报酬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开始加成,降为超过10000元的就开始加成。这样通过对高收入者实行加重税负的措施,不但可以解决保证财政收入问题,而且对加强个人所得税对高收入者的调节作用,刺激消费等均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税收刺激企业投资的政策选择

税收刺激企业投资,一种是建立全方位的刺激投资机制,如实行消费型的增值税和普遍的投资性减免税;另一种是建立刺激投资向一定方向的投资引导,如实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和有方向的投资性减免税。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双管齐下同时进行。

1增值税向消费型转型

我国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已初步暴露出一些弊端,其中主要是对固定资产投资价值的重复征税,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固定资产投资,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如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由于资本有机构成较高,投资资本支付的增值税得不到抵扣,相当于多支付一笔“投资税”,不利于产业政策的实现;在出口方面,由于产品出口成本中固定资产价值部分所含税款得不到退税,出口退税不彻底,削弱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利于扩大我国产品出口。因此,将我国增值税转型为消费型,允许抵扣购入固定资产中的所含税金,对刺激企业投资,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以及鼓励出口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人担心增值税转型会有一定的风险,如国家财政收入的保证问题,企业的承受问题,以及会不会刺激企业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等。对此笔者认为:第一,选择消费型增值税由于税基中没有了固定资产价值,相对税率则要调高一些,如将现行的基本税率从17%提高到20%左右,其增加的税收可以弥补新增固定资产抵扣税额的大部分,剩下部分可以通过转型后刺激企业生产投资新培植的税源中弥补。第二,关于企业承受增值税转型能力问题,由于转型要提高税率,各行各业纳税人之间的税负将因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不同而发生增减变化。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因资本有机构成高,税负将下降;加工工业、一般传统技术的企业因资本有机构成低,税负将上升。一般来说税制调整涉及一部分纳税人经济利益的再分配是正常的,但为了避免对财政和经济带来过大的振动,转型后税率提高不能一步到位,宜采取稳步渐进的方法,据1994年税制改革时测算,新税制中的增值税基本税率选择生产型为17%,选择消费型为23%多,两者相差6个多百分点。转型后若将税率提高到20%左右,使新增固定资产抵扣税额由国家财政和企业共同承担,国家承担的部分就是上述所说的用新培植的税源中弥补的部分。从原理上讲,增值税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是同步提高的,因此企业若能以原不含税价格实现销售,就不会增加负担。至于提高税率后随着“税负转嫁”带来商品价格的上涨,这在目前商品价格连续下滑的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并对遏制价格下滑的势头起一定的作用。第三,对于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会不会刺激企业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问题,这是经济过热时的一种担心,现在看是不存在的。且不说国家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来控制企业投资方向和规模,就是在国家大力鼓励企业投资的情况下,企业会不会投资还要考虑对市场前景的预期。尽管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存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但企业怎能对库存积压,销售困难的老产品进行投资呢,因此仅是增值税的转型就会对企业投资形成“矫枉过正”是不可能的。相反一些产品销售不畅是由于面孔老,在人们生活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不适用或不先进。老百姓不愿花钱的原因之一,就是没啥稀罕玩艺儿可买,而要造稀罕玩艺儿企业就得技术改造,因此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可以刺激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造出多一些稀罕玩艺儿,来适应扩大消费的需求。

2调整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有人认为:这是我国近年来税制建设中最坏的一个税种,它本身设置了极为繁杂的税目税率,完全是计划经济中计划的内容,是计划经济思潮在现在的集中反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格格不入。对此笔者认为,从理论上讲此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运用税收杠杆调控经济运行,控制和引导投资主体的投资方向、规模和结构,是必要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基本建设活动领域里,政府直接投资的范围将进一步缩减,基本建设大部分以民间为投资主体,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与结构主要靠市场来调节。但由于基本建设活动投资额较大、建设周期和投资回收期较长,市场调节的滞后性、盲目性给它造成的不良后果会比其它经济活动严重得多。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加强对基本建设投资活动的宏观调控。不过在通货膨胀时期,征收投资方向调节税,可以起到抑制投资膨胀和通货膨胀的作用。在通货紧缩时期,为了促进经济增长,要适当加大投资力度,刺激需求,可以适当地降低投资方向调节税税率。特别是对于国家确定的投资重点,对经济结构调整有很大影响的投资项目,社会各方面资金只要用于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投资方向的项目,都应该有明显的倾斜政策,甚至应该减免投资方向调节税,以促进投资和市场的启动,减少商品库存积压,促进经济增长。

3实行投资性减免税

投资性减免税具有国家投资的性质,它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协调地区间经济发展政策的需求,对向一些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和地区投资的企业给予的特别优惠,但是作为减免税要依靠企业自己去实现。投资性减免税不是国家在项目投资前的拨款,而是对项目投产后实现的税金进行减免,以保证投资者能得到较快的资本回收,达到鼓励投资的目的,故也有人称其为国家追溯性投资。如对新办企业减免税、减税还投资贷款、及投资抵免等,均属于这类性质的税收优惠。

以上大体谈了刺激企业投资的一些税收政策调整,除此之外,诸如为了进一步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其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为了促进产品出口,再适当提高一些出口退税率等,笔者也是赞成的。

最后,通过税收政策调整来刺激消费和投资,特别是减免税部分,其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受税收环境的制约。因为,长期以来通过各种越权和乱减免税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做法尚未根除,这种做法客观上助长了各种偷、骗税现象的发生,大大降低了实施减免税政策的预期效果。因此在税收政策调整的同时,加强税收征管,建立起规范性的税收分配秩序,就显得格外重要。要强化税收刚性,对纳税人的违章行为要处罚到位;要严格按政策法规界限去衡量,消除一切人情或随意性的因素;要严厉打击各种偷税、骗税和逃税等违法行为;要下决心将超越税收管理权限,越权减免税等作为腐败来进行惩治,定为“干扰税务执法罪”。建议国家税务总局向各地派驻“税务执法督查组”,并逐步扩充成直属“税务稽查局”,以取代现行国税、地税系统的税务稽查组织。象西方主要国家的税务审计机构与税款征收部门分离,独立行使职能一样,建立我国的除国税、地税部门之外的第三大税务系统,即国家税务总局垂直管理的、打破行政区划分级设备的专职“税务稽查局”。

参考文献:

消费税的理解篇6

关键词:复杂系统 复杂性 消费税 公平效应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3―141-02

消费税是对特定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在特定环节征收的一种问接税,是在对货物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收一定税赋的税种。对消费税征收的重要的目的是为体现国家产业政策,引导消费方向,实现节约使用资源、抑制不良消费行为、纠正外部经济,最终营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实现收入、财富的公平分配,这就是消费税改革的公平效应。

1994年和2006年,为了实现消费税独特的调节功能,我国分别对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了两次调整。但从实施情况来看,现实的经济效应与税制改革目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偏差,改革效果并不明显。到2008年,我国消费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为8%,占GDp的比重为113%,与发达国家10%的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总结其原因:一方面,消费税改革是一个涉及知识、经济和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复杂动力过程,属于社会科学的一个方面,本身包含很多元素,它们之间构成了“非线性的相互关系”。消费税改革内部存在着大量的正负反馈,是一个关系错综复杂的复杂自组织、自适应系统。另一方面,由于人们本身具有的目的性,主动性,适应性,这使得他们在面对消费税改革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诠释,采取不同的行动,从而加大了消费税改革的复杂性。综上所述,研究复杂系统理论对重塑我国公平的消费税税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复杂系统的相关理论

复杂系统是系统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它涉及的理论十分广泛、包括系统论、耗散论、协同学、分形学、混沌论、元细胞自动机理论等。事实证明,复杂系统理论对技术革新、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方法论上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从其对消费税改革具有借鉴意义的几方面的理论进行论述。

1.1 耗散结构理论

耗散结构理论是由比利时科学家伊里亚・普里戈金(Ⅱyaprigogine)教授提山的。耗散结构(dissipativestructure)是指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新的稳定的宏观有序结构,它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或能量才能维持。该理论可概括为:在远离平衡态、非线性及开放的条件下.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由此得知,涨落是诱使系统向有序方向演化的直接动力。

1.2 协同学理论

20世纪70年代初西德理论物理学家哈肯(H.Haken)教授创立了协同学。其研究对象是由完全不同性质的大量子系统所构成的各种系统通过怎样的结合产生宏观上的空间、时间和功能结构。哈肯用序参量描述予系统的宏观行为。他认为,当众多子系统构成的系统处于无序的初始状态时,各子系统独立运动.不存在合作关系,不能形成序参量:而当系统在外界能量的作用下或物质的聚集状态接近临界点时,子系统间形成协同关系,促使序参量形成。这一过程体现了系统内的动力机制:竞争与协同。因此.消费税政策必须与其他政策相互协调,促进公平的同时要兼顾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目标,实现促进公平和效率的共赢局面。

1.3 自组织理论

哈肯将自组织的定义为:“如果系统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预,便说该系统是自组织的。”一般情况下,自组织是指系统中许多独立元素在没有刻意策划、组织、控制下而进行的互作用、相互影响、自然演化的结果,也指系统不需要外部指令,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使表面上看起来杂乱无章的状态走向有序和稳定。

2、实现消费税改革公平效应的复杂性分析

我国消费税制的真正实施是从1994年开始的,在2006年国家再次对其进行了适当调整。但这次调整引导消费的作用不明显,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不大,并未完全体实现产业政策和调节市场合理竞争等目标。出现的种种问题,可以利用复杂系统理论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2.1 消费税改革主体的复杂性

消费税改革从决策到实施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它不仅包括政府部门(包括中央部门和地方各部门)、企业及企业内部各部门、商户、单个消费者等多种作用元素,他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网络里的每个元素有着自身的特点,他们的起点、能力发挥状况以及对市场机会的把握不同,即使在机会平等的情况下,经济活动的结果也会不同。并且在这个复杂的网络里,每个元素与元素之间,元素与外部之间不断地进行信息等的交流和互动,彼此相互影响。

2.2 消费者自身行为的复杂性

消费税改革的主体――消费者是自适应主体,他具有感知的能力,自身具有目的性、主动性和积极的“活性”。这种主体元素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遵循一般的“刺激――反应”模型,主体可以在持续不断地与环境以及其他主体的交互作用中“学习”和“积累经验”,并且根据学习到的经验改变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正是这种主动性及主体与其他主体的、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消费税改革的复杂性。

2.3 消费税改革环境的复杂性

消费税改革依存于一个由政治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市场环境等构成的不确定的、复杂的系统而进行。首先,政治制度环境是消费税改革赖以生存的背景。一项合理的制度是消费税改革得以实施的保障。其次,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消费税改革也有一定影响。不同文化和教育背景的人对政策和公平的理解不一样,导致他们的反应差异较大,这为政策的可行性增加了难度。最后,市场环境也会给消费税改革带来很大的影响。

2.4 消费税改革过程的复杂性

消费税在改革过程中会受到诸多不确定地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对所处的初始条件极为敏感。这种初始条件包括:个人的天赋、家庭环境、居住环境和社会提供的机会等。初始条件极小的偏差,加上政策实施过程中一定的时滞,经济结果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此外,“追求公平”始终被看作消费税改革一个重要的社会目标,每个人都同意税制应该是公平的,但人们对公平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国内外学术界在公平概念的理解上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这些因素的不确定性也在

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消费税改革的难度。

3、运用复杂系统科学理论优化消费税改革的公平效应

当前,我国消费税制依然存在着很多漏洞,出现了很多有悖于公平原则的问题。消费税征税范围的“越位”与“缺位”现象并存,消费税税率结构不合理,税收征管不力等等。所以,必须从消费税改革的主体、环境和过程方面入手,探索实现我国消费税税收负担公平目标的路径。

3.1 构建合理的消费税收体系

(1)对消费税征收进行必要的调整。适当增加消费税税目,根据目前经济发展和人们消费状况,将伴随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兴的各种符合消费税征税要求的产品和行为增加到消费税的应税项目中。

(2)还应为构建合理消费税收体系做好辅助工作。第一,转变政府经济职能,即要由“经济干预性”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第二,加大税收征管力度。第三,我国现行的消费税对产业税收的优惠政策必须有效体现国家产业政策意图。

3.2 积极宣传,关注消费者本身对政策的适应性

为了使税法深入人心,税收宣传必须要有计划进行的,而且是长期的,具有延续性的。首先,税务部门应该合理有效地利用媒体手段,譬如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开辟消费税收专栏,全方位宣传出台的新政策、新办法,增强纳税意识和互相监督的意识。其次,相关税务部门应力求创新,印发宣传手册、税收指南,有针对、有重点地通过送政策上门、纳税辅导上门等方式宣传税收知识。此外,政府部门应注重关注消费者本身对政策的适应性,采取走访、座谈等新形式,征求社会各界对消费税征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3 改革政策呈现多样性

(1)在有效治理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现象的基础之上,改进政府的管理方式。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行电子政务,提高政府效率,形成规范、协调、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2)由于社会文化环境的精髓主要是历史和传统的产物,会带有明显地民族性和地域特征。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都会对消费税的改革产生不同的作用。在制定消费税政策时一定要考虑这些因素做出适当的调整。(3)由于一国经济的发展程度常常会带来产出与收入结构、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的变化,进一步使人们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偏好发生改变。因此,我们在制定消费税改革政策时应注意经济发展水平和税收的关系。

3.4 适当拉大税率差距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

(1)从税收理论上看,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由于初始条件不同,税收对低收入者的收入效应较大,而对高收入者的收入效应相对较小。因此,对高档消费品或高档消费行为、耗用稀缺资源的产品、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等进一步提高税率,才能使消费税的公平效应在高收入群体中有所体现。(2)制定政策时应适当给予西部地区一些倾斜性优惠,减轻其宏观税负,进一步促进我国地区间收入公平分配。此外,还应出台政策不断改善社会成员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初始状态”,如:提供良好的教育、技能培训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消赞税改革的过程中受益。

注释:

①胡怡建中国税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②王周焰,王浣尘.复杂性[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4)

③成思危.复杂性科学探索[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8.

④刘永振.自然辩证法概论[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279.

⑤哈肯H,戴呜钟,译.协同学――自然成功的奥秘[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社,1998:7-9.

⑥哈肯H.信息与自组织――复杂系统中的宏观方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28-29.

消费税的理解篇7

【关键词】环境保护消费税优化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随着环保问题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将环境保护纳入消费税中已是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消费税是以消费品的流转额作为征税对象的各种税收的统称,是政府向消费品征收的税项。征收消费税的商品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不鼓励消费的,如烟酒、爆竹烟花;二是奢侈品,如金银首饰、高档手表;三是资源型产品,如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本文主要研究消费税在环境保护、支持节能减排方面的调节作用,即通过税收政策来调节居民消费行为,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一、我国环境问题现状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快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过程中,沿用的是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率的发展模式,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水污染、土壤沙漠化问题让我们意识到,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相当严重,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我国当前环境问题,而消费税作为保护环境的一种政策调节手段,应发挥其重要作用。

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消费税自从在我国设立以来,已经历过多次改革,当前我国消费税政策改革方向及政策意义也在进一步商讨中。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扩大征税范围,将高污染、高能耗、高档消费品、奢侈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虽然消费税改革一直处于不断探索当中,但消费税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的作用却更加明确,将新增消费税收入专款专用,着力改善环境质量、治理大气污染,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消费税政策在环保方面的作用

1、oeCD国家环境税政策的国际经验

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环境委员会征收环境税以来,环境税制度在发达国家已形成一套复杂的环境税体系。相对来说,我国消费税政策在环境保护、调节污染方面存在较大不足,需要借鉴国外环境税的创设经验来建立并完善我国的消费税收政策。本文主要借鉴oeCD成员国环境税改革的经验,以完善我国消费税政策改革。

(1)税收征收范围广。国外征收环境税范围非常广,不仅包括与环境有关的各个领域,还包括资源环境的各个方面。oeCD国家不仅对排入环境中的各种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征税,即对Co2、So2、碳氢化合物等排放征收环境污染税,也对导致环境污染的产品征税。产品税是指对在生产加工、消费或处理过程中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产品征收的费用,通过提高这些产品的相对价格,刺激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无污染、少污染的产品生产和消费。

(2)对环保产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oeCD国家对于环保产业的发展给予大幅度的税收优惠,对于环保产业项目研发给予大幅度的税收优惠政策,激发环保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与创新能力。如德国对环保产业项目研发投资远高于其他产业的研发投资,同时对于环保产业的生产、消费给予直接的税收优惠。通过实施适当的税收优惠措施,鼓励环保产业的进一步开发,加快环保产业兴起速度。

(3)建立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的税种。oeCD国家设立各种税收政策,引导环境保护消费行为,通过设立相关资源保护税,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实现对自然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出于保护资源的目的实施能源税,美国对矿藏、石油和天然气征收资源枯竭税。为鼓励资源产品高效重复利用,oeCD国家普遍利用税收政策鼓励工商企业及消费者重复利用资源。

(4)环境税收收入专款专用。oeCD各国把所得环境税投入到环境保护和环保产业的发展中,实行专款专用,使税收在环保及环保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发达国家还采用税收减免和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节约资源,治理污染,将税收所得运用于环境保护中,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同时,又提高了综合效益。

2、我国消费税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源环境代价却日益严重,环境污染与能源利用效率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保护倍受关注。“十二五”规划提出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因此,消费税将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1)鼓励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通过将环境保护运用于消费税中,能够体现国家政策导向,对环境友好型产业实施降低税率、税收抵免等方法,从而鼓励该产业的发展,使企业形成节能减排的动力,体现税收政策在资源环境方面的保护作用,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消费税将环境污染性商品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鼓励绿色可持续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发展环保商品,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体现。

(2)引导科学环保消费。税收政策作为宏观经济政策,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消费税自设立以来,经历过几次改革,目前仍在不断完善中,但消费税对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我国将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鞭炮烟火、成品油等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包括2015年新出台的将电池、涂料等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政策,以引导纳税人作出科学环保的消费决策,调节消费结构,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增加政府专项治理财政收入。消费税自征收以来,制度不断优化,收入规模已位列第四位,成为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后的又一大税种,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税收收入。征收消费税有利于实现税收专款专用,确保环境问题有专项资金解决。如我国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将新增收入主要运用于增加治理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节约能源,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等方面。

(4)引导居民树立正确消费观。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收入人群逐渐增多,而高档消费主要集中在高收入人群,并成为社会地位和阶层身份的象征。而适当对高档消费品征收消费税,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高档消费品成本,使消费者付出更昂贵的代价,因而应引导居民树立正确消费观,降低对高档消费品的购买。同时,对高档商品征收消费税,将税收收入转移给必要的消费者,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收入分配不平衡问题,实现收入二次分配。

三、我国消费税改革在资源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1、消费税征收范围较小

我国现行的消费税税目较于国外而言,税种覆盖的范围较为狭窄,仅包含14个税目,属于有限性消费税,税收范围自身的限制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税收收入的规模及经济发展和消费行为的调控力度。对高档消费品的征收范围较小,如对高档家具、皮裘制品等商品不征收消费税,未能真正发挥其调节消费者行为的作用,且消费税征税范围对环保和资源类商品的覆盖也不够,也未能充分发挥其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方面的作用。

2、税率的设计不完善

税率是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税率设计是否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税收宏观调控功能的发挥作用。从应税项目税率看,我国消费税税率不合理,与资源环境相关的消费税目税率较低,不能充分发挥其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对于已经纳入消费税的税目大多依旧采用二级税率的行式,最高的税率亦较低,特别是原电池一类的产品税率仅为4%,而将乘用车消费税税率改为7档,征税税率仍过低,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3、立法层次不高

消费税征收主要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为法律依据,法律地位低于全国人大常委颁布的其他税收法律。目前,我国没有通过消费税法体系的基本法,立法基本为财政部和国家税务局制定的税收规章,层次相对较低,法律效力较弱。消费税征管能力较低,削弱了消费税调节收入分配和引导消费功能的作用,致使消费税作为国家宏观政策,并不能得到有效实施。

4、财政的时滞性

消费税自设立以来,经历过数次改革,而消费税改革仍处于不断完善中,对消费税改革的争议一直都存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作为税收政策的制定者与实施者,在提出消费税改革时,必须兼顾国家整体宏观经济形势,确保税收政策能够在稳健有效的形势下进行改革。因此,税收政策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时滞性,政府经过对环境的考核之后设立的税收政策,会延缓税收政策的效应,给消费税政策的实施带来影响。同时,我国政府税收收入的应用不透明,财政收入是否能够专款专用也并不明确,不能让作为纳税主体的消费者及时了解政府财政支出用度。

四、基于环境保护的消费税改革政策建议

1、扩大消费税的覆盖范围

对于经济发展及税收宏观政策的影响,适度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越发显得重要。将课税后不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奢侈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如高档家电、高级服装等。而将高档品纳入消费税有助于调节收入分配,影响消费者行为。同时,增加资源税这一税种,将资源税作为一个崭新的税种放在环境保护之中,辅助消费税对于资源加以保护。而宏观税赋中有这一新税种的辅助,可以保障消费税的实施结果,保障消费税改革顺利进行,从而促进环境向一个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

2、进一步优化消费税的税率

消费税税率对于累进税率的不同分层结构而言,应该更加的细化,合理调整消费税税率,强化对消费行为的调控。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费,应适度提高税率,如一次性筷子,单位税额较低,对消费者行为不会产生较大影响,应适度提高一次性筷子的税率,抑制消费,已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对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较大的行为加大税率征收,加大与低污染低能耗消费的距离,体现国家引导绿色消费的决心。

3、巩固消费税法律地位

为保证消费税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我国应加快立法进程,实现消费税立法程序。首先,全国人大应出整的消费税法,明确消费税立法原则,并保证消费税法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再由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在已确立的法律框架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高效的消费税法律体系。在巩固消费税法律地位的同时,确保消费税作为一项立法,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并发挥其应有的调节和环保作用,实现立法有效运行。

4、政府体制的改革

消费税改革的过程中,由于消费税的改革依赖于政府政策的制定,因此政府内部体制改革也刻不容缓。政府对税收收入的用途应更加透明化,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化资源环境保护,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实现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进一步明确各种税收的征税界限,避免重复征税或漏税,实现对消费者行为的引导和监控,实现税收作为宏观经济手段发挥的作用。

综上而言,当前我国税收政策下,消费税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在消费税中融入环保观念是消费税改革的重点方向。在消费税改革的道路中,要不断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现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消费税改革措施,逐渐完善对消费税政策的改革,确保消费税在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方面发挥应有的功效,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注:基金项目:安徽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410357288)。)

【参考文献】

[1]王健:oeCD国家的环境税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4(6).

[2]付伯颖:论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税模式选择[J].现代财经,2008(11).

[3]梅运彬、刘斌:环境税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1(2).

[4]孙开、金哲:环境保护下的消费税改革路径[J].税务研究,2012(6).

[5]郭宪、谢剑波:消费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税务论坛,2012(23).

[6]李东卫:关于我国将“环境保护”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的思考[J].吉林金融研究,2013(8).

[7]李东卫:“环境保护”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的现实需要[J].山西财税,2013(9).

[8]孙开、金哲:论环境保护视角下消费税改革的再次深化[J].财经问题研究,2013(1).

[9]赵丽萍:强化环境保护的消费税路径选择[J].税务研究,2013(7).

[10]李玉虎:消费政策变迁与消费税征收范围调整[J].兰州学刊,2013(9).

[11]臧传琴:我国消费税的环境保护效应及其改进[J].税务研究,2013(7).

消费税的理解篇8

(南阳市财政干部教育中心,河南南阳473000)

[摘要]消费税作为国家的一个税收政策工具,其开征意图,就是期望通过调节人们的消费需求,引导社会资源分配或调节社会财富分配,实现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目标。

关键词]消费税;税收;经济政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4.043

1引言

自1994年正式开征以来,我国的消费税制度在筹集财政收入、引导生产和消费、促进节能环保、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调整,我国现行消费税制度已不可避免的显出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征收范围偏窄、税基偏小、税率结构不尽合理、调节力度不够充分等问题逐渐显现。如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增强消费税引导生产和消费、促进节能减排、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将成为下一步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2现行的消费税制度与其本身特殊调节功能不匹配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收入结构的改变以及消费心理模式的变化,奢侈品消费市场快速增长,资源浪费和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严峻,现行的消费税制度与其本身特殊调节功能还不够匹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征税范围上,存在乱位和缺位现象。现行消费税税目大多为1994年分税制实行之初确定的,仅在2006年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将原来的11个消费税税目改为14个并且进行了细化,增加了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和木制一次性筷子等5个税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结构均发生了很大变化,消费税征税范围调整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逐渐凸显,不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发挥消费税的调节作用,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2)税率结构上,存在着设置上的不合理。整体结构线条较粗,没有区别归类。由于消费税在生产环节征收,导致消费税主要是对生产者进行征收,调节机制无法延长到不同类型的消费者中,比如成品油税率对家庭个人和对企业负担一样,这无形中增加了其他产业的成本,又如对白酒不区分档次一律按20%比例税率和每500克0.5元的定额税率征税,使低档酒生产厂家的税收负担大幅上升,失去其竞争的价格优势,但从当前实际情况看,由于低档白酒仍有消费需求的空间,小酒厂或者停产倒闭,或者转入地下生产,脱离税务机关管理,造成税源流失,更加难以管理。

(3)征税环节上,形式过于单一。现行消费税的征收环节除卷烟增加了批发环节5%的消费税,金银首饰和钻石及其饰品在零售环节征收外,其他应税消费品仅限于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环节。给纳税人提供了转嫁或逃避税负的机会,在实际工作中,纳税人大多采取压低出厂价格、改变产品名称等方式逃避消费税,税务部门控管和追征难度较大。同时应税消费税品的生产地与消费地不一致,造成主要消费地未实际获得税收利益(如地方税随征部分),对消费税征管工作积极性不高。

(4)税收表现形式上,实行价内税。对消费者而言,在生产环节征税虽然便于税务部门征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由于透明度较低,隐蔽性强,消费者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动负税,无法准确了解自己是否负担了税款以及负担了多少税款,当然也无从领会政府的政策意图,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消费税引导消费、调节消费结构的作用,不利于消费税调节功能的提升和消费者纳税意识的提高。

(5)收入归属上,中央税属性不利于调动地方征管积极性。长期以来,消费税属于中央税,征税多少与地方级税收没有直接联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政府对消费税的重视程度,不利于更好地培植地方税源。

3消费税改革的具体建议

消费税作为调节产品结构、引导消费导向和保证财政收入的重要税种,在当前“营改增”的大环境下,自身改革十分必要。消费税改革既要实现组织财政收入的目标,也要实现促进节能减排和理性消费,促进“营改增”之后各个税种之间的有效衔接,优化货物劳务税制度等多个目标。消费税改革应该根据条件成熟情况循序推进。笔者认为,可按照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提高消费税税率、改单一征收环节为多环节征收、价内税改价外税等分步推进。具体建议有以下几点:

(1)齐抓共管,将消费税改为地方税或共享税。一方面,消费税作为中央税,在征管过程中得不到地方政府的重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对各地情况有时也鞭长莫及,造成了消费税征管的真空和漏洞,将其改为地方税或共享税实现中央和地方齐抓共管,更有利于消费税的征收管理。另一方面,营改增的深入开展会导致地方税收收入的大幅萎缩,地方财政亟待获取新的支援。消费税具有税源丰富、征收简便等特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税的增长潜力和引导空间也越来越大。

(2)正本清源,把消费税放在消费环节征收。从消费税的立法精神来讲,消费税更应该放在零售消费环节来征收,可是从目前消费税的实施情况看,放在生产环节征收的征管问题较少、征管成本较低,放在零售环节征收的漏征漏管等现象较为突出、管理比较困难,当前征管水平的限制使得很多消费品并不适合在零售环节征收,因此改变征收环节不可操之过急。一些大宗消费品比如说小汽车和游艇等倒是可以考虑转到零售环节来征收消费税,因为这些消费品体积大价格高、销售渠道比较正规透明。

(3)与时俱进,适当调整消费税的征收范围。自消费税开征以来,每一次消费税改革必然要涉及消费税范围的调整,这是由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多引起的消费结构发生改变决定的。一是应当把符合消费税课税标准的奢侈品,如娱乐性帆船、私人飞机、高档皮具家具、高档新兴奢侈品,和“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如煤炭制品、铅蓄电池、汞镉电池、化肥、农药、塑料袋、电力产品(尤其是火电)、一次性餐具等产品,放入消费税征税范围。二是将一些失去价格弹性,消费税引导能力不强的产品从消费税征税范围中拿出去,如一些普通的化妆品、中低端白酒。近日,小排量摩托车、汽车轮胎、含铅汽油和酒精四类商品的消费税正式被取消,就是这个原因。人们生活中常用的消费品被调出消费税征税范围可能是一个改革方向。三是一些近年来新兴的劳务或者信息产品,也可以基本符合消费税的课税标准,如酒吧、桑拿、KtV、高尔夫球场里的高档消费行为、高额家庭劳务(保姆、管家、帮佣)、大额教育费用(某些私立贵族学校)、网络游戏消费行为。所以调整消费税征税范围的重点还在于“少拿多放”。

(4)高低分类,细化消费税税率结构。根据《决定》精神,消费税税率设计应当突出理性消费、节能减排的导向作用。一是要根据应税商品和劳务对环境影响程度的不同设置不同的税率,将税率结构精细化。比如可以考虑根据环境污染的重要指标物(如含硫量和能源效能差异)设置不同的指标对应不同的消费税率。特别对部分重点污染产品、资源类产品要提高税率。二是对于化妆品类已经普及的消费品,如果不将其拿出消费税征税范围,就要降低其课税税率,比如按照一般性消费税对此类产品进行征税。三是要具体细化税率结构,考虑超额累进税率。对使用量较大、终端产品达到消费税课税标准的商品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如大量使用成品油的企业。

(5)立足实践,改变消费税征税依据。这里主要是指消费税的计税方式由价内税改为价外税。价内税致使价格传导机制不明确,使消费者购买含消费税的消费品时易出现信息传递失误,从而忽略消费税的存在,有违消费税征收的初衷。对此,一是应当要求销售给消费者的含消费税商品必须在标签或者发票上标明含税价格,将价格与税金,提高消费税征收的透明度,使消费者充分了解自己所承担的税金和国家消费政策的导向,有利于消费税引导消费功能的实现。二是应当使征收环节下移到零售环节,不仅有利于计税依据的扩大,更有利于让消费者明白消费的价外税的实施,纳税双方责任明晰,强化消费者节约和依法纳税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张骋.消费金融在城镇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市场,2014(46).

消费税的理解篇9

一、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等于当期销项税额减去当期进项税额。

一是当期销项税额的确定。增值税销项税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额。计算公式为: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或销项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1)销售额的范围:增值税销售额为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从购买方或承受应税劳务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销项税额。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中不包括:a受托加工应征消费税的消费品所代收代缴的消费税;b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代垫运输费用:承运部门的运输费用发票开具给购买方的;纳税人将该项发票转交给购买方的;c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代为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业性收费:由国务院或者财政部批准设立的政府性基金,由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取时开具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印制的财政票据;所收款项全额上缴财政;d销售货物的同时代办保险等而向购买方收取的保险费,以及向购买方收取的代购买方缴纳的车辆购置税、车辆牌照费。

(2)含销项税额的“销售收入”换算应税销售额的方法。

(3)混合销售行为销售额的范围。混合销售行为应当缴纳增值税的,其销售额范围为货物的销售额与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营业额的合计。

(4)纳税人有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或者有视同销售货物行为而无销售额者,按下列顺序确定销售额:a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b按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c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组成计税价格的公式为: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5)销售货物包装物押金的处理。纳税人为销售货物而出租、出借包装物收取的押金,单独记账核算的,且在1年以内,又未过期,不并入销售额征税,另有规定的除外。

(6)折扣方式销售货物时的销售额。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

(7)以旧换新方式销售货物时的销售额。纳税人采取以旧换新方式销售货物,应按新货物的同期销售价格确定销售额,并且不得扣减旧货物的收购价格。

(8)以物易物方式销售货物时的销售额。以物易物双方都应作购销处理,以各自发出的货物核算销售额并计算销项税额,以各自收到的货物核算购货额并计算进项税额。

[例1]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业务的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有()。

a 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采用价税合并定价并合并收取的,以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为计税销售额

B 纳税人以价格折扣方式销售货物,不论折扣额是否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均以扣除折扣额以后的销售额为计税销售额

C 纳税人采取以旧换新方式销售货物,以扣除旧货物折价款以后的销售额为计税销售额

D 纳税人采取以物易物方式销售货物,购销双方均应作购销处理,以各自发出的货物核算计税销售额并计算销项税额,以各自收到的货物核算购货额并计算进项税额

答案:BC

解析:纳税人以价格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如果未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不得扣除折扣额,B错误;纳税人采取以旧换新方式销售货物,应按新货物的同期销售价格确定销售额,不得扣减旧货物的收购价格,c的说法错误。

二是当期进项税额的确定。增值税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所支付或负担的增值税税额。

(1)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进项税额的项目。a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b进口货物,从海关取得的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c购进农产品,除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外,按照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计算公式:进项税额=买价×扣除率;d购进或者销售货物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支付运输费用的,按照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上注明的运输费用金额和7%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计算公式:进项税额:运输费用金额×扣除率。

(2)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进项税额的项目。a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b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c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d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纳税人自用消费品;e前4项规定的货物的运输费用和销售免税货物的运输费用;g纳税人自用的应征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游艇,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h小规模纳税人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纳税人进口货物,不得抵扣任何进项税额;j纳税人因进货退出或折让而收回的增值税税额,应从发生进货退出或折让当期的进项税额中扣减;k按照简易方法征收增值税的优惠政策,不得抵扣任何进项税额。

三是按照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的计算办法。一般纳税人采用简易办法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按照销售额和规定的征收率计算。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一般纳税人按照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1)若销售货物则适用4%征收率;(2)若销售自产货物则适用6%征收率;(3)若销售自己用过的物品和旧货则适用4%减半即2%的征收率。

(二)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的计算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规定的征收率,实行简易办法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税销售额×征收率。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自己用过的固定资产和旧货,适用4%减半即2%的征收率。其中:应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3%),应纳税额=应税销售额×2%。

[例2]某小型工业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09年3月取得销售收入8.48万元(含增值税);购进原材料一批,支付货款2.12万元(含增值税)。已知该企业适用的增值税征收率为3%。该企业当月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为()万元。

a 0.48B 0.36C 0.31 D 0.25

答案:D

解析:小规模纳税人按简易办法计算征收增值税,不实行抵扣的办法,所以其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为8.48/(1+3%)×3%=0.25(万元)。

(三)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的计算进口的应税货物。按照组成计税价格和规定的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任何进项税额。应纳税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例3]某服装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9年10月份从国外进口一批服装面料,海关审定的完税价格为50万元,该批服装布料分别按5%和17%的税率向海关缴纳了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并取得了相关完税凭证。该批服装布料当月加工成服装后全部在国内销售,取得销售收入100万元(不含增值税),同时支付运输费3万元(取得运费发票)。

已知:该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要求:

(1)计算该公司当月进口服装布料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

(2)计算该公司当月允许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3)计算该公司当月销售服装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

答案:

(1)该批进口面料的组成计税价格=(50+50×5%)=52.5(万元),在进口环节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52.5×17%=8.93(万元)。

(2)该公司当月允许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8.93+3×7%=9,14(万元)。

(3)销项税额=100×17%=17(万元),该公司当月销售服装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17-9.14=7.86(万元)。

二、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消费税实行从价定率、从量定额计算应纳税额,或者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复合计税。

(一)从价定率办法一是计算公式:应纳税额=销售额×比例税率;二是销售额的范围:销售额为纳税人销售应税消费品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价外费用不包括:(1)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款。采用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合并定价方法的,按以下公式计算应税销售额: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或征收率)。

(2)符合规定条件的代垫运费:①承运部门的运费发票开具给购货方;②纳税人将该项发票转交给购货方。

(3)同时符合规定条件代为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业性收费。三是包装物及其押金的处理:应税消费品连同包装物销售的,无论包装物是否单独计价,也不论在会计上如何核算,均应并人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中征收消费税;如果是收取的押金,则押金不并入销售额中征税。但对逾期未收回的包装物不再退还和已收取的12个月以上的押金,应并入销售额中征税;对既作价随同应税消费品销售的,又另外收取押金的包装物押金,凡纳税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予退还的,均应并入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按照应税消费品的适用税率征收消费税。

(二)从量定额办法一是计算公式: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定额税率;二是销售数量:销售数量是指应税消费品的数量。

(三)复合计税一是计算公式:应纳税额=销售额×比例税率+销售数量×定额税率;二是适用范围:卷烟、白酒。

[例4]某酒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9年4月销售粮食白酒4000斤,取得销售收入14040元(含增值税)。已知粮食白酒消费税定额税率为0.5元,斤,比例税率为25%。该酒厂4月应缴纳的消费税税额为( )元。

a 6229.92 B.5510 C.5000 D.4000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复合计税,14040/(1+17%)×25%+4000×0.5=5000(元)。

(四)计税依据确定的特殊规定一是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按照纳税人生产的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计算纳税;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纳税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一比例税率),实行复合计税办法计算纳税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自产自用数量×定额税率)÷(1一比例税率)。

二是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按照受托方的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计算纳税;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纳税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比例税率)。实行复合计税办法计算纳税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委托加工数量×定额税率)÷(1-比例税率)。

三是进口的应税消费品,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纳税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比例税率)。

[例5]某外贸进出口公司2009年3月进口100辆小轿车,每辆车关税完税价格为人民币14.3万元,缴纳关税4.1万元。已知小轿车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8%。该批进口小轿车应缴纳的消费税税额为( )万元。

a 76 B 87 C 123 D 160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14.3+4.1),(1-8%)×8%×100=160(万元)。

实行复合计税办法计算纳税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进口数量×消费税定额税率)÷(1一消费税比例税率)。

四是纳税人通过自设非独立核算门市部销售的自产应税消费品,应当按照门市部对外销售额或者销售数量计算征收消费税。纳税人用于换取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投资入股和抵偿债务等方面,应当按纳税人同类应税消费品的最高销售价格作为计税依据。

[例6]纳税人自产的应税消费品用于换取生产资料的,计算征收消费税的计税依据为()。

a 纳税人同类应税消费品的最高销售价格

B 纳税人同类应税消费品的最低销售价格

C 纳税人同类应税消费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D 纳税人同类应税消费品的加权平均销售价格

答案:a

答案解析:纳税人自产的应税消费品用于换取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投资入股。抵偿债务等方面,应当按纳税人同类应税消费品的最高销售价格作为计税依据。

(五)外购、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外购、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已缴纳的消费税税款准予从应纳的消费税税额中抵扣。

[例7]甲化妆品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从事化妆品的生产、进口和销售业务,2009年11月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1)从国外进口一批化妆品,海关核定的关税完税价格为112万元,公司按规定向海关缴纳了关税、消费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并取得了相关完税凭证。

(2)向公司员工发放一批新研发的化妆品作为职工福利,该批化妆品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为75万元。(3)委托乙公司加工一批化妆品,提供的材料成本为86万元,支付乙公司加工费5万元,当月收回该批委托加工的化妆品,乙公司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已知:化妆品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30%,关税税率为25%。

要求:

(1)计算该公司当月进口环节应缴纳的消费税税额。

(2)计算该公司当月作为职工福利发放的化妆品应缴纳的消费税税额。

(3)计算乙公司受托加工的化妆品在交货时应代收代缴的消费税税额。

答案:

(1)关税=完税价格×税率=112×25%=28(万元),组成计税价格=(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112+28)÷(1-30%)=200(万元),进口环节应缴纳的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税率=200×30%=60(万元)。

消费税的理解篇10

[关键词]和谐社会;绿色税收;体系建构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6-0073-03

一、构建绿色税收体系的理论依据、必要性及效应分析

构建绿色税收体系是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国际上成功的绿色税收制度给我国税制的绿化提供了经验;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的税制已经具备了构建绿色税收制度的条件。绿色税收制度的构建有其深刻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该制度的构建将对自然环境保护、组织财政收入、促进企业公平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对整个人类资源环境的保护与改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构建绿色税收体系的理论依据。所谓绿色税收是指基于人类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而课征的涉及环境资源的税收。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开征绿色税收主要理论依据是外部性理论。外部性理论是福利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经济学的理论支柱。一方面,外部性理论揭示了市场经济中的一些低效率资源配置的根源;另一方面它又为如何解决外部不经济问题提供了可选择的思路和框架。自从马歇尔首先提出外部性问题以后,对外部性问题的研究一直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公共财政理论的发展和其他学科如环境经济学、自然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的发展,外部性理论也被用于解释各种经济现象。所谓外部性是指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给其他行为主体带来好的或坏的影响,并没有因此而获得收益或付出成本。外部性可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而负的外部性是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在负的外部性存在的条件下,就出现了如何使社会资源配置最优的问题,即外部成本内部化。

从理论上讲,造成负的外部性最终原因是缺乏明确的产权界定。耐特曾经指出,如果财产由私人所有,并索要竞争性价格,就不会产生外部性问题,资源就会得到高效率地使用。污染问题之所以会产生,就是因为资源在利用时难以确定产权。如空气的使用就存在着非排它性问题,无法确定其产权。由于缺乏产权界定,政府就可以介入市场机制,使损害者将其活动产生的社会成本考虑进来,纳入其私人成本中去,即外部成本内部化。政府课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私人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成本,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如英国的经济学家庇古提出著名的修正性税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后人称之为庇古税。

综上所述。外部性是解释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理论,而环境税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解决外部性问题而产生,因此,现代西方税收理论将外部性的存在作为课征环境税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

(二)我国建立绿色税收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国现在正处于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阶段,经济个体在其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外部性更加明显,人与自然的矛盾更加突出,建立绿色税收体系势在必行。西方发达国家绿色税收制度的发展历程给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实践经验,我国现行税制也具备了“绿化”的条件。

第一,构建绿色税收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政府、企业和公民对生态问题日益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此为依托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发展的九大目标,其中就包含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利用。加上我国加入wto后,受经济发展的一体化的影响更加明显,而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必然导致环境保护的国际一体化,从这几年不断召开的国际环境保护的会议就可以看出对环境的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又在不断优化税制,如新企业所得税的施行、燃油税的推出、增值税的转型等税制改革推进了绿色税收制度的构建,并为绿色税收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公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环保的程度普遍提高,环境立法趋于完善,这为绿色税收体系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发达国家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实践经验。西方发达国家为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全面“绿化税制”(GreeningtaxSystem)。税制“绿化”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征各种环境税;二是调整原有税制。

开征各种环境税主要是对废气、废水、垃圾的排放以及噪音和农业污染物课征的污染税。如美国上世纪70年代开征的二氧化硫税,芬兰1990年开征的二氧化碳税,法国、瑞典、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按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征收的氮氧化物税。前西德从1981年开征的水污染税,挪威1974年开征的饮料容器税,规定对不能回收的饮料容器征收30%的从价税。美国、法国、挪威、澳大利亚等国在轮胎的生产或销售环节征收的旧轮胎税,比利时、芬兰、挪威、瑞典等国都对农药和化肥征收污染税。

调整原有税制主要是通过对消费税、所得税和机动车税的调整,具体体现在:消费税方面鼓励使用无铅汽油,提高污染型能源的消费税率。在原有消费税基础上,对能源另征能源税或能源消费附加税,取消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税收优惠,对清洁能源减税。所得税方面对环保投资支出允许税前扣除或给予一定比例的税收抵免,鼓励环保技术的研究、开发,环保设备加速折旧。机动车税方面主要是公车私用的税收措施调整,对节能车予以优惠以及在节能车销售上的税收优惠。

国外的实践证明,绿色税收是政府调节资源使用,有效治理环境污染,筹集环保资金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做法,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少走弯路。

第三,我国现行税制具备了税制“绿化”的条件。我国从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开征了资源税,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次,为了避免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在开征增值税的基础上,又开征了一道消费税,保护不可再生资源(如汽油、柴油等),同时将小汽车和摩托车纳入消费税的税目。2006年4月又调整了消费税,在税目中增加了实木地板、一次性木制筷子等消费品,并提高了大排放量小汽车的税率,2008年再一次调整了小汽车的消费税,并于2009年1月1日以燃油税替代以往征收的养路费等6项费用。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中同样有一些鼓励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条款,如在新企业所得税法中对资源合理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给予了较多的税收优惠。现行税制中这些具有生态保护效果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税种和税收条款为建立绿色税收体系创造了现实条件。

(三)构建绿色税收体系有其独特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税收在克服这种以危害自然为表现形式的负的外部性所导致的个体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之间的差异时有其独特优势:

第一,具有财政效应。建立绿色税收体系一方面将收费或行为改为收税之后,税收以其固有的特征可以为生态环境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来源和财力保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第二,具有环保效应。西方环境经济理论认为,环境资源的公共性和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导致了生态问题的“市场失灵”。政府在治理这种市场失灵过程中使用的手段主要有税收、收费和津贴。税收以其固定性、强制性和无偿性的特征把污染者污染环境或浪费资源成本扩大化,使其得不偿失,从而达到节约资源、优化生态环境的同的。

第三,具有公平效应。在绿色税收缺失的情况下,企业间的竞争是不公平的。政府通过征税,把环境污染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利润水平合理化,同时会减轻那些合乎环保要求的企业的税负,有利于体现公平原则,促进各类企业之间的平等竞争。

第四,具有贸易效应。加入wto后,我国将面临更多的绿色贸易壁垒。建立绿色税收体系,一方面促使企业节约资源、控制污染、开发和采用环保产品和环保技术,进行绿色生产,同时用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治理和控制污染,从而突破绿色壁垒,增加出口创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有害环境的产品和技术的输入成本,使其无利可图。

二、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的分析

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时,我国尚没有专门的环境税收体制。2001年加入wto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对我国的税收制度的“绿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十四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概念,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九大目标,其中第八个目标是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分税制改革15年以来,我国的税收制度尽管进行了几次调整,其中影响较大的是:2006年消费税税目的调整;2008年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2009年的增值税转型,燃油费改税利小排量小汽车的车辆购置税的减免。这几次改革尽管也涉及到环境保护的问题,但仍有以下方面不尽如人意,需要进一步改革。

(一)尚未形成绿色税制体系。缺乏全面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我国现行税制中环保税收主要分散在流转税、所得税及一些小税种中,难以形成整体效应,弱化了税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二)现有税制中存在对环境具有负效应的税收规定。如我国现行的资源税由于收入大部分归地方,在执行过程中有因为是对使用煤、天然气、石油、盐等自然资源所获得的收益征税,往往起到了鼓励地方对资源过度开发的作用,反而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三)税、费调节面过窄。现行税制只是在鼓励利用“三废”、限制生产污染、鼓励节能治污、鼓励利用资源和发展环保科技等方面有些单项规定;现行《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也只是对排放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征收一定标准的排污费,现行税、费制度基本没有涉及制约散滥开发资源、无偿占有、随意浪费资源以及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方面的制度规定。

(四)调节力度弱化。国外经验已证明,污染治理投资达到GDp的1%-1.5%,环境恶化才有可能得到控制,环保状况才能大体保持在人们可以接受的水平上;如果达到2%-3%,环境质量可以得到改善。而我国目前只达到0.93%。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环保的投入,1998-2002年的5年间,国家累计投资5800亿元用于环保建设,是1950-1997年投资总和的1.7倍,占同期GDp的1.29%,2003年这个比重达到1.39%。近年来这个比重虽然有所提高,但是缺口仍然很大,据有关媒体报道,近2年要实现全国36个大城市污水的全部收集和处理就有670亿元的资金缺口。而且,这么大的投资量大多依赖国债资金、世行贷款等完成,若靠现行税费制度是不可能完成的。

三、构建绿色税收体系的途径

(一)改革和完善现有的税种。第一,增强资源税的环境保护功能。一是扩大征收范围,将那些必须加以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也列入征收范围,如土地、海洋、森林、草原、滩涂、淡水和地热等自然资源。二是调整计税依据,由现行的以销售量和自用数量为计税依据调整为以产量为计税依据,并适当提高单位计税税额,特别是对非再生性、非替代性、稀缺性资源征以重税,以此限制掠夺性开采与开发。三是将现行其他资源性的税种如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等并入资源税,并将各类资源性收费如矿产资源管理费、林业补偿费、育林基金、林政保护费、电力基金、水资源费、渔业资源费等也并入资源税。

第二,加大消费税的环境保护功能。对污染环境的消费行为,可以通过对企业生产有害环境的产品征收环境保护税和消费税的方式加以限制,鼓励健康性的消费和保护资源环境的绿色消费。2006年对消费税的改革已经将部分资源消耗量大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如一次性木筷、木地板等列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但是对于饮料容器、一次性纸尿布、高档建筑装饰材料这些能耗大的消费品没有列入,应该在下一步的改革中进一步扩大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对煤炭、电池、一次性塑料包装物及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的氟利昂产品也应列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

第三,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税种也应体现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税收理念。取消企业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免税或低税征收的规定;取消有毒农药、农膜低税率的规定;对经营环境公共设施的企业,在征收营业税、增值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方面给予优惠;允许清洁能源企业、污染治理企业、环境公共设施以及环保示范工程项目加速投资折旧。

第四,“绿化”关税。为了有效保护我国可能用竭的资源。改善我国的出国结构,鼓励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国,减少污染产品的进国,增加环境保护资金,应建立绿色关税。绿色关税一般包括出口税和进口税。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产品课以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禁止其进口,甚至对其进行贸易制裁。

(二)尽早开征环境保护税和社会保障税。借鉴国际经验,要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税法》,分期分批开征环保税。首先将对排污的收费改为对污染征税,解决水污染、大气污染;其次是对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废弃物的征税;最后在时机成熟时对噪音等行为征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保持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而社会保障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因此,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也是绿化税收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