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休闲农业发展前景十篇休闲农业发展前景十篇

休闲农业发展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36:28

休闲农业发展前景篇1

关键词:平山县;休闲农业;

1平山县地理位置

平山县地处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中段东麓,地理坐标为北纬38°09′—38°45′,东经113°31′—114°15′,东临获鹿县,南连井陉县,北靠灵寿县,西与西北靠山西省盂县。县城位于县境东南部的平山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离省会石家庄40公里,距离首都北京325公里。

2平山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

休闲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产业类型,因为它是利用农业景观和生产条件来发展旅游、观光、休闲等一系列的活动。在这里,人们可以在旅游中体会到“农家乐”。每一种产业的诞生都要有其必然的要素,而这种产业则是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之前的温饱型变成了现在的娱乐享受型。目前这个阶段,我国的休闲农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当然了,休闲农业的开发也可以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是缩小城乡的差距的重要保障措施。[1]平山原本就是一个吸引游客的旅游胜地。该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加快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出符合河北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新的增长点。使其成为产业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中心城市,可以充分地发挥对全省文化产业的强劲辐射和带动作用。把休闲农业发展起来了,有利于城乡人民对信息、科技、观念的相互交流,正是有了休闲农业这个中介,让城市人可以了解和体验农村的好处,也可以让农民改变对城里人的看法和提高自身的素质,有了这些前提,城乡才能更好的沟通,协调发展;休闲农业也可以保护和传承关于农业的文化,并且能够挖掘更深层次的农业文化,把这些事做好了还可以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不仅如此,休闲农业还为游客提供了旅游休闲、娱乐、度假和身心放松的场所。

3平山休闲农业的发展情况

当前阶段,平山县在120多个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中有15个规模较大且有一定的知名度,在这15家中,一家在河北省的名叫名东方巨龟苑的休闲观光农业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有刘家被评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它们分别是滚龙沟观光采摘园、拦道石农业观光园、北马冢农业生态观光园、紫云山休闲度假村、沕沕水生态观光园、佛光山生态园,最近还有很多生态农业园区都发展起来了,且被人们所熟知,代表性的有葫芦峪、生态谷、泓润庄园等,这些休闲农业的发展,为平山县的观光旅游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由于这些旅游业的崛起,带动了我国购物店、土特产零售摊点、农家乐、旅游饭店这些服务性的企业的发展,且数量也越来越多,有旅游项目的村庄高达128个,比较有代表的是黄安村、东冶村、北马冢、柏树庄等,而从事农业旅游的人员也有6万多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就业率。从这方面来讲,休闲农业在平山县在其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色。[3]

4平山发展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4.1存在的问题

最近这些年来,我国休闲农业的高速发展,得到了一个很好的结果,可是我国毕竟是新手上路,难免会有不正确的指导方针,该地区发展休闲农业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工作人员的素质低下而且服务态度不好。因为现在的休闲农业的经营者大部分是原来从事农业的农民,缺乏管理经验怎么可能管理的好这个产业呢?因为没有培训加上大多是农民,整体的素质肯定不会高到哪里去,可能是跟他们之前的工作有关所以缺乏服务的意识[4]。休闲农业是以乡村企业,农民自主创办,缺少专业的培训和整体的规划,而且大多数都是与其他市面上的设计差不多,农民大部分知识文化都不高,就想不到什么好点子,都是一些简单的,模仿性的成分居多,在开发建设上比较随意,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正确性。休闲农业得以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它的生态环境,而有一些经营者不在乎这点,只顾大规模、豪华的建设,严重的破坏了大自然的环境。还有的人,砍伐树木,破坏农田,随意的改变土地的形态,把原来的生态平衡全都破坏了,这样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是土地沙化,可是扪心自问我们当时发展农业就是为了这个吗?有的游客在参观旅游景点的时候不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乱丢垃圾,还有的故意破坏农业的环境,再加上清洁人员不及时清理这些垃圾,会导致这些地方被垃圾侵蚀,不利于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2发展前景

休闲农业发展前景篇2

   休闲农业是指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在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产业,兴起于20世纪30~40年代的意大利、奥地利等地,随后迅速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而我国的体闲农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虽然发展前景较好,但是,经过20多年的建设,其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产品、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竞争力,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不相适应。

   2休闲农业的主要特点

   2.1立足农村,面向市民休闲农业其所在地都在农村或城乡结合部,利用的资源主要是田园景观、生态环境,以此为基础提供服务与休闲,表现为围绕城市发展的特征。而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城市居民,向其提供休闲体验活动,可以满足城市居民对农业、农村生活的认知、体验需求。

   2.2围绕农业,提供休闲休闲农业策划设计的活动主要是基于农、林、牧、渔的生产活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是紧紧围绕农业生产、生活展开的,涉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领域,经营方式灵活、多样。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休闲农业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2.3文化教育,拓展功能随着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仅提供了休闲娱乐活动,其文化传承、生态环保、科普教育等功能也逐渐得到发挥。特别是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休闲农业,在民俗文化传承与创新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有的农业休闲山庄还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建立了科普教育基地,积极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3休闲农业的功能定位

   3.1经济功能休闲农业利用资源、提供产品、开展活动创造价值,带来财富,这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根本。休闲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功能拓展与产品结构的调整,实现农业的多功能性。休闲农业充分开发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使农民以旅游为主业、种植为副业;农民的身份可以从务农转变成农商并举,农户可以独立经营,也可以形成私营企业;吸引农民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

   3.2休闲功能休闲农业提供观光、休息、娱乐等休闲活动,这是其创造财富具有经济性的重要前提。城市居民休闲,形成了乡村旅游的核心结构,包括观光采摘农业、大棚生态餐厅、农家乐、农家大院、民俗村、垂钓鲜食等,带动了观赏经济作物种植、蔬菜瓜果消费、家禽家畜消费、餐饮住宿接待、民俗文化消费的全面发展,同时把第三产业引入农村。休闲农业的发展使乡村风貌成为旅游本底,用景观的概念建设农村,用旅游的理念经营农业,用人才的观念培育农民,将乡村装点成旅游度假腹地;乡村民居成为观光体验产品,乡村民居与本地资源及文化特色相结合,形成产业型、环保型、生态型、文化型、现代型发展思路。把农村的生产、生活资料转换成具有观光、体验、休闲价值的旅游产品,并且在一定区域内要差异化发展。具体有田园农业旅游、民俗风情旅游、农家乐旅游、村落乡镇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科普教育旅游等模式。

   3.3教育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使人认知动植物、农事耕种、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甚至可以引入亲子教育等活动,尤其可以有效地面向青少年开展科普教育与实践活动。

   3.4环保功能休闲农业的存在本身就具有生态和环保功能,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休闲农业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美好新家园的重要举措。

   3.5文化功能特色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以拯救地方乡土民俗文化,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较好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休闲农业可以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并且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农村文化。我国农村蕴含70%的旅游资源,休闲农业的发展还有利于丰富旅游产品,也是培养新型消费业态,提高幸福指数的有效途径。

   3.6社会功能休闲农业开展活动增进人与人的了解与沟通,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和谐发展。休闲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农村面貌耳目一新,促进水、电、路、网等硬、软件条件的改善。休闲农业的发展还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成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途径与载体。

   3.7健康功能休闲农业之地不仅可以让人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气和开展体育锻炼,更能提供绿色、有机蔬菜、瓜果等农产品;有些特色药膳等食疗项目的开发,也能增进其健康功能的发挥。

   3.8城乡交流功能休闲农业的发展为城乡互动交流提供了平台和纽带,有利益城乡一体化与社会和谐发展。休闲农业可以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城乡之间互动,城里游客把现代化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使农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现代化意识观念和生活习俗,提高农民素质。

   4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明确发展思路休闲农业是横跨一、二、三产业的新型农业经营形态,是顺应社会需求,促进农民增收,着力改善民生的民生产业,也是拓展农业功能,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休闲农业的发展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各地在发展休闲农业时,应本着以农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目标市场的细分、选择与定位,按照差异化竞争的策略,提质增效,实现资源产品化、产品乡土化、营运规划化、服务组织化、社会化。尽可能利用和开发当地更加有效的休闲农业资源,策划体验活动、创新产品设计,办出特色和水平,使休闲农业的乡味更香、农味更浓。

   4.2把握发展原则休闲农业的发展要本着以农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立足农业、扎根农村,利用开发农业、农村土地与文化资源,惠及农民,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要讲究科学发展、合理规划、规范有序的原则。要在结合当地物资、文化的资源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导向,按能力、讲科学、上项目。要遵循生态环保的原则,不能破坏资源环境,要始终相信环境越好越值钱、越能做强做大。要将一、二、三产业进行融合发展,实现休闲与乡村旅游融合,休闲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

   4.3做好发展重点休闲农业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要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升、提炼、整理,合理布局分区,完善发展规划,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的休闲农业产业。要进一步发挥休闲农业的示范创建,培养优秀品牌,实现样本带动。要强化休闲农业产业人才培训,重点培训休闲农业发展建设的规划设计专门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如:企业家、管理者、职业经理人等)。

   参考文献

   [1]何伟.休闲农业的特点及淮安市休闲农业发展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8.

休闲农业发展前景篇3

关键词:休闲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融合发展

1加强引导,完善体制

为促进休闲农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实地考察调研,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和指导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强化引导发展。构建了政府主导、职能部门协作、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多元融合发展的机制。相关职能部门实行资源共享,功能互补、有序推进、各负其责,为加快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1]。

2合理规划,梯次发展

为了确保休闲农业的合理有效开发,将“农家乐”“休闲度假农庄”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协调发展。结合农村沼气、乡村道路、人畜饮水、乡村清洁工程等支农项目,把休闲农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与休闲农业相衔接,先后规划建设了《大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田园综合体凤园花海项目》《黄河石林大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景泰县戈壁农业精准扶贫寺滩甘草产业园项目》《景泰县草窝滩镇休闲乡村旅游示范区》《平川区宝积镇响泉美丽“泉村”建设项目》等重点景区景点,为我市休闲农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

3多措并举,加大投入

为加快休闲农业项目开发建设,我市通过多元投入、多渠道筹措,有效破解资金瓶颈制约,全力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据统计,近年来累计投放资金10亿多元。1)政府资金引导。白银区对“农家乐”示范户,按照“帮扶单位+农户”模式,每户由3个单位对口帮扶,每个单位帮扶2万元,提升农民的信心,确保农民从农家乐发展中切实得到效益。2)整合项目资金。对特色优势旅游资源实行政策倾斜,把农业、水利、土地、开发、旅游等各部门专项资金集中使用,定向投放,共整合近6亿元投入项目区[3]。3)市场化运作。加强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市场化运作平台,科学包装策划项目,对上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对外大力招商引资。目前全市有6个大型休闲农业项目建成投入使用。

4突出重点,打造亮点

围绕“做全功能、做好景区、做响品牌、做优服务、做旺人气”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休闲农业体系,对重点项目进行重点建设。打造了以“六朵金花”为代表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以黄河石林特色小镇等为代表的新业态休闲农业示范片区,逐步形成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山水田园风光。龙湾村、顾家善村、西和村、大水闸村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顾家善村入选首届中国100个农民丰收特色村庄。1)大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田园综合体凤园花海项目。大坪田园综合体占地333.33hm2,已建成新型半地下式自动化日光温室115座、智能化农艺园3200m2、休闲温室1500m2、果园66.67hm2、快乐骑乘环道3km。建成田园式农家乐5家。将生态农业与休闲农业相结合,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融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不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黄河石林大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着力打造“七彩石林”摄影风情区、四季采摘体验区、龙湾民俗度假区、地质遗址观光区、坝滩休闲生态区五大旅游板块,景区建设项目共计35个,其中完成花映盛世景观带、二十二道湾改造、红岘台至景区彩色道路、黄河水车改造等21个项目,其他项目目前正在建设。3)景泰县草窝滩镇休闲乡村旅游示范区。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草窝滩镇以西和村为中心,辐射周边8个村,全力打造“丝路杞园特色小镇”。积极打造“一线两环三区多节点”的全域乡村旅游新景区。目前建成党建红色主题广场1处、党群服务中心和村史馆1处、七彩廊道园林墙600m,3D画面1000m2、七彩路面2.6km等,通过“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的“三变”发展模式,不仅培育休闲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4)平川区宝积镇响泉美丽“泉村”建设项目。正在分期实施响泉“泉村”建设项目,全力打造舒适宜居、休闲农业和创意农业为一体的“陇上宝积,灵秀响泉”。从特色上做文章、下功夫,逐步形成“田园生活体验游”“生态农业观光游”“宗教探寻访古游”等特色项目,以创建全国和休闲农业示范县、示范点为抓手,目前白银区四龙民乐村、景泰县条山农庄、景泰县红砂岘生态农业园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靖远县香源农庄等7家经营主体被评为全省休闲农业示范点[4]。

休闲农业发展前景篇4

1.1苏州发展休闲农业的有利条件和发展现状

苏州毗邻上海,处于沪、宁、杭的中心地带,全市乡村区域约占市域面积的75%,其中水域面积占到42.5%,广袤的乡村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乡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人文活动、民俗文化、景观意境等融为一体,构成江南水乡独有的“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景观意境。自古以来就有“人间天堂”、“鱼米之乡”的美誉,具备发展休闲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更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生产资源和观光休闲场所。

苏州休闲农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十多年来,先后建成了4个部级、4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自然保护区、2个部级农业综合示范园区、20多个休闲渔业垂钓区,以及一批湿地公园和生态农业园。初步形成了六大品牌模式:一是借助山水自然资源的生态休闲乡村游,如三山村、树山村;二是以地方特色美食、茶果、花木为卖点的参与体验式乡村游,如神园农庄、虞山宝岩生态园;三是以耕作或加工方式独特、科技含量较高的修学游,如波力牧场、未来农林大世界;四是以乡间节庆、宗教、工艺、戏曲等为依托的民俗体验式乡村游,如太湖渔港村、镇湖刺绣之乡;五是以古村落建筑和民居生活形态为吸引物的文化休闲式乡村游,如陆巷、明月湾;六是以临近传统旅游区(点)和城乡结合部特点的农家乐式乡村游,如旺山村、蒋巷村。

1.2苏州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苏州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丰富了城乡居民生活,拓展了农村劳动力就业途径,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是,必须看到,苏州休闲农业发展中许多问题的存在,阻碍了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1规划滞后,发展无序

休闲农业缺乏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造成农业旅游总体目标不明,基本处于随意开发的状态,区域间协调性不够,建设时没有准确的定位,景区(点)布局自由、随意,缺乏特色,主题不突出。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无法发挥,有序发展的环境尚未营造成功。

1.2.2缺乏文化,内容单调

目前,大部分农业旅游景区(点)的地域特色不明,文化内涵肤浅,设施简陋、内容单调,多以钓鱼、吃饭为主,内容与形式雷同。各地都热衷于园艺场、生态园区建设,景区(点)农业旅游的主题不突出,没有充分利用农村自然景观,农业生产的自然状态,没有发掘农村文化的深刻内涵,缺乏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农业旅游活动,缺少农业休闲度假产品,旅游环境不尽如人意。景区(点)回头客少。

1.2.3季节影响,忙闲不均

受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影响,休闲农业存在着随季节忙闲不均的现象,忙时人山人海,闲时无人问津。农业旅游产品多集中在春季和秋季,匮乏于夏季和冬季。如西山梅花节的旅游消费活动,主要集中在春天梅花开花的一段时间内,采摘在秋天的橘子收获时节内,其他时节类似的景点因缺乏旅游主题,很少有人光顾,造成资源利用率不高,投资收益率较低。

1.2.4设施不配套,服务不到位

一些景区(点)的游览、观光、休闲、度假、购物等必需设施不配套,人员素质不高,服务不到位。某些景区(点)的周边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旅游交通和相关旅行服务的内容和质量不达标,既不方便游客,又使相关的娱乐、餐饮、购物等营业收入降低,使农业旅游的品位下降,相关产品的质量不能实现预期,经营难度加大,收入水平低。

1.2.5定位不明,宣传不够

休闲农业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充分发掘农村风情、民俗、传统农事等农耕文明,利用江南水乡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做深做透山水秀色、田园风光的文章。而目前的一些农业旅游景区(点)却忽略了根本。同时,苏州农业旅游市场营销企划的水平不高,宣传力度不够,缺乏促销的手段,农业旅游景区(点)的知名度较低,市民的认可程度也较低,客源明显不足。

2休闲农业的属性和发展休闲农业必须坚持的原则

2.1休闲农业作为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体,具有三重属性[3]

2.1.1农业属性

休闲农业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开发其休闲观光功能,是与旅游相结合的一种娱乐性、消遣性农事活动,为旅游提品和服务。因此,农业旅游可能改变原有的生产程序,改变原来的生产结构,但农业生产活动不能因旅游休闲受影响。所以,要防止农业区域旅游业的过度开发,保护好基本农田和基础设施。

2.1.2生态属性

休闲农业主要是利用优美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美景吸引市民,让市民在旅游中体验田园风光和自然美景交织的生态环境的静心健体效能,感受纯朴的乡村生活和民俗风情的知识性、趣味性,充分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协调的重要性。休闲农业的开发建设不能破坏生态环境,要保持原有自然风貌,促进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2.1.3服务属性

休闲农业的服务属性包括提供活动场所和生活设施,通过让市民游览风景、林间狩猎、水面垂钓、采摘果实等,满足市民的旅游需求,同时,也增加了从业农民的收入。田园风光、农事体验、民俗活动和自然探险等是休闲农业特有的吸引物,因此,不能走让人工游乐设施从城市搬到农村的复制。

2.2发展休闲农业必须遵循的原则

2.2.1拓展农业功能

休闲农业是在农业资源基础上衍生的一种农业休闲活动形式,若离开了农业这个基础,休闲农业将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所以,发展休闲农业应立足于农业生产基础,结合农业发展战略,根据不同区域的农村环境、农业资源,农业生产特点、农业生产形态进行农业旅游重点区域布局,产业定位和产品系列设计。

2.2.2服务市民

农业旅游的服务主体是市民。这就决定了它的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性质和服务产品。一般讲,市民缺乏农业知识,不熟悉农业生产过程,不了解农村文化。一些生长在农村的市民,长期的城市生活使他们厌倦,希望换一下环境,找回过去的感觉。根据不同人群的要求,结合苏州实际,可以选择不同的农业旅游类型。

2.2.3保持自然风貌、田园风光

坚持农村自然生态景观和农业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坚持利用农业生产中的生态资源、景观资源、产品资源和农村自然资源开展农业旅游,坚持观光休闲、文化娱乐、愉悦身心的景观景点的保护和旅游活动结合开展,坚持特色优先、组合成片的互惠共赢的发展。可以适度发展人造农业景观,突出主题,增加农业旅游的效益。

3苏州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3.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政府制定科学的苏州市休闲农业总体发展规划,项目总体规划要充分反映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发展旅游的主导思想,明确全市休闲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与方向;建设完善的苏州市休闲农业从业规章,规范休闲农业产业发展;采取积极支持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营造有利于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环境;加大公共财政对苏州市休闲农业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休闲农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2明确行业管理部门,制定行业统一的管理标准,完善休闲农业的服务标准,明确各类农业旅游景区(点)的基本条件及配套设施的标准,统一各类旅游产品的质量标准,定期考核结合不定期抽查,对各类农业旅游景区(点)的服务进行评定,并予公布。特别是要加强对餐饮、卫生、环境等条件的监管,防止对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造成的负面影响。

3.3农村自然景观、农业生态是发展休闲农业的基础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一定要强调对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的保护。欧盟各国农村维持自然生态过程的完整性和持续性,它们的建设方式正在从工业化向生态化转变。在那里农村的房屋不求整齐划一,道路不求宽大笔直,对原始地貌不做没有必要的改变,一切顺其自然。这些措施有利于防洪、阻滞滑坡,也有利于维持植被的生长和地下水源的储备。

3.4苏州休闲农业依赖于苏州都市农业,需要农业科技的支撑才能发展良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都市农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休闲农业的发展状态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应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依靠科技力量,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靠科技拓展农业的社会服务功能;依靠科技力量,对农民进行旅游专业技能培训,建立起适应休闲农业发展的专业化的导游、接待和服务队伍。

3.5休闲农业不同于传统农业和传统旅游业,它的基础是农业,是给人们提供一个普及农业知识、参与农事活动、学习农村文化、体验农村生活的场所。因此,休闲农业项目的设计不应按风景名胜区那种模式和要求去进行。休闲农业设施的设计标准,要体现农村和现代农业的气息,建筑风格要与当地农家的建筑风格相吻合,内部设备既要根据农村实际,又要满足游客的基本生活需求。开发休闲农业,需要熟悉农业和旅游知识的专业人员进行规划、论证和设计。

3.6农业休闲项目的建设应有别于高档度假村,要注意农业发展与休闲旅游的配套,注意农业资源的利用,切莫走入传统旅游的大投入、低产出、重形式、轻内容的歧路。切莫走进为观光而观光,为产品而产品的误区。在开发农业旅游产品时,要把农业科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使产品内容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参与性。要确保基本农田、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完好无损。要通过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带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3.7应加强休闲农业观光区域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农业观光旅游如果不重视环境保护,同样会影响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无论从生态方面考虑,还是从经济方面考虑,都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为促进环境和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3.8在政府加大建设资金的同时,拓展多元化资金筹措渠道,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采取多种形式招商。通过招商引资,充分发挥民资、外资在建设中的作用,互惠互利,促进苏州休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4结语

客观分析苏州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苏州休闲农业经历了一轮快速发展的阶段以后,逐渐暴露出苏州休闲农业管理与经营体制尚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标准、政策和法规,旅游部门与农林、交通、水利、文化、卫生、环保等相关部门协调不够,对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宏观调控、管理和服务能力有待加强,休闲观光产品数量少、水平低、服务同质化、季节性受限明显,农业观光景点饮食卫生、环境污染不容乐观等影响苏州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诸多问题。因此,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有利于苏州休闲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参考资料:

[1]詹玲.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08,(10):15-16.

[2]郭宾雁.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J].理论界,2006,(1):236-237.

[3]周玲强,黄祖辉.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04,4(7):572-575.

休闲农业发展前景篇5

关键词:休闲农业;广东省;供给侧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6)12-0126-04

aStudyon“4+”CountermeasuresofGuangdongLeisureagricultureundertheBackgroundofSupplySideReform

HuangYiqiang1etal.

(1ZhaoqinginstituteofagriculturalScience,Zhaoqing526070,China)

abstract:Howtomeetthemarketdemand,promotethesupplysidereformand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leisureagriculture,hasbecomeanimportanttopic.For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leisureagricultureinthefuture,thepaperanalyzedthecurrentsituationandtheproblemsofthedevelopmentofleisureagricultureinGuangdongprovince,andputforwardthe“4+”leisureagriculture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suchas“leisureagriculture+standardization”countermeasure,“leisureagriculture+culture”countermeasure,“leisureagriculture+internet”countermeasureand“leisureagriculture+talent”countermeasures,providingleisureagriculturedevelopmentideasandreferencesforgovernmentdepartmentsandmanagers.

Keywords:Leisureagriculture;Guangdongprovince;Supplysidereform;Countermeasure

休闲农业是一种将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农业生产经营新业态,利用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开发成观光、休闲、旅游产品。休闲农业,作为现代农业中融合一二三产业的重要业态,前景广阔。

由于广东省农业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休闲农业发展形势较好,但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其存在的一些不足已影响着休闲农业的高效发展。本文通过对广东省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不足进行分析,对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部门及经营管理者提供休闲农业发展参考意见。

1休闲农业发展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快速,旅游市场释放出巨大的需求,对自然的回归和乡愁的寄托,给休闲农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近年来,广东省政府出台了系列扶持休闲农业发展有利政策,为全省休闲农业的发展带来良好机遇。自2004年起,中央连续多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热切关注“三农”问题。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强调用发展新理念解决“三农”新难题,并明确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1]。

为了促进休闲农业发展,指明休闲农业发展方向,规范休闲农业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关于继续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创建工作的通知》、《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进一步推动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等政策。为了保障休闲农业的稳定发展,省政府也出台了系列休闲农业相关的扶持资金与融资政策,如《关于推荐2014年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农民创业项目的通知》、《关于申报2015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贷款贴息项目的通知》等政策。由此可见,今后休闲农业方面有关政策将越来越多,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强,这都为广东省休闲农业发展带来良机。

同时,休闲农业市场中存在大量质量不高、同质化严重、盲目开发的休闲农业产品,而高质量、有特色且能满足细分市场需求的高品质产品供给不足。形成了休闲农业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如何满足市场需求、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广东休闲农业的有序稳定发展,成为当前重要课题。

2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市场迅速增长,广东休闲农业发展前景广阔。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已从原来传统单一、小规模的农家乐或观光农业的乡村游逐步发展到今天多元化、规模化的休闲度假型的休闲农业。

广东休闲农业的发展,有赖于其独具特色的优势农业资源及独特的岭南农耕文化,主要有农业自然资源、农业科技资源、乡村生活资源3大类型[2]。依托这3大类优势资源,开发出了多元化的休闲农业产品(表1)。根据经营角度和功能定位来分,广东休闲农业的主要模式包括回归自然的农务参与模式、体验自然的民俗体验模式、科普自然的科普教育模式以及享受自然的休闲度假模式[3]。

根据广东省农业厅经管处的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省现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3000多个,其中有农家乐2300多家;有300多个农业旅游区(点),其中被命名为广东省首批国民旅游休闲示范景区共45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1个,“广东省农业旅游示范基地”23个;各具特色的山庄、农庄、农家乐休闲点众多,如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34个中具有休闲农业功能的有11个,省级现代化农业园区193个中具有休闲农业功能的有46个,大部分园区是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主业;休闲农业就业人数达10万人,其中80%以上为农民就业人数8万多人[3]。休闲农业已成为广东省农村发展新经济增长点。例如,广东省首批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之一的顺德陈村花卉世界休闲农业园,2010年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该园创造了高达40亿元的农产品年总产值和1600多万美元的出口创汇额,接待游客1000多万人次。由此可见,广东休闲农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3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广东省休闲农业发展形势较好,但与国内外休闲农业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其存在的一些不足已影响着休闲农业的高效发展。通过分析存在的不足之处,缩小发展差距,有利于加快广东省休闲农业的转型升级。

3.1供给质量参差不齐,区域发展不平衡在休闲旅游大潮推动下,以及人们对对自然的回归和乡愁的寄托,休闲农业旅游受热捧,广东省各地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各地休闲农业经营项目质量参差不齐,地区发展不平衡。珠三角地区的休闲农业发展较好,起步早、产品质量较好,涌现了大量优质休闲农业项目,如顺德陈村花卉世界休闲农业园、顺德长鹿农庄、佛山市高明区盈香生态园、新会陈皮村等。而粤西、粤北山区的休闲农业因起步晚、发展缓慢,部分项目质量高但整体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3.2产品同质化、缺乏个性,经营项目单一由于不少休闲农业存在盲目跟风现象,导致休闲农业产品存在明显的“同质化”、缺乏个性与特色,项目内容单一,容易使游客出现审美疲劳、降低游客的消费体验质量,使其休闲农业发展受阻。以韶关市休闲农业发展为例,周边休闲农业以种植柚子树和桃树为主,休闲农业业主就地取材推出观光型、采摘型项目,产品同质化严重。又因近2a赏樱花项目受热捧,该市不少休闲农业引种樱花,开发赏樱项目;又因没有发掘自身资源特点、形成个性化文化特色,大部分休闲农业园区经营项目规模小且形式单一,仅提供简单服务如观光、赏花、休闲、餐饮等,游客深度体验活动不多,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未能得到满足。

4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广东省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4+”对策

为了休闲农业今后可持续发展,广东省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并结合供给侧改革背景,采取“4+”对策:即在政府统一管理、统一规划方面应实施“休闲农业+标准化”对策,在创意开发经营与打造品牌方面应强调“休闲农业+文化”对策,在营销方面应执行“休闲农业+互联网”对策,以及在休闲农业人力资源保障方面应实施“休闲农业+人才”对策。

4.1休闲农业+标准化为了改变休闲农业供给质量参差不齐、粗放型经营的现状,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行为,广东休闲农业应实施标准化管理,实施统一管理、统一规划,使其发展更有序化、规范化。一是由政府牵头,联合行业协会,制定规范标准,引导行业自律,构建由休闲体系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构成的休闲农业标准化体系,使休闲农业标准化管理有据可循[4]。二是政府应加大教育培训、与宣传力度,实现管理规范化和服务标准化,发挥政府在宏观指导、规范管理等方面的作用,调动行业协会、业主和农户等各方积极性。三是各级政府应科学规划,指导休闲农业建设有序化、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杜绝休闲农业项目盲目开发,引导质量低下的休闲农业经营项目逐步转型升级。

4.2休闲农业+文化休闲农业的最初级模式是单纯的种植观光。若要获得更大的发展,休闲农业在创意开发经营与打造品牌方面应强调文化元素。台湾休闲农业是文化创意和休闲农业产品融合的典型代表。台湾休闲农业以文化为内涵,创意为手段,将农业生产、农业生活和农业生态相结合,打造出大量优质的创意农村和特色农产品品牌,并完美展现在游客面前[5]。

广东休闲农业文化创意的打造,应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并借鉴台湾成功经验,具体建议如下:一是在创意开发设计时,应注意挖掘当地资源及地方文化、地域特色,凸显广东休闲农业独有多元化的岭南文化元素及农耕文明。岭南文化是由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及潮汕文化组成。广东省不同区域的休闲农业应结合所在地域对应的岭南文化分支来开发。例如,广州从化快乐田心农家乐、新会陈皮村是展现广府文化与农耕文化,梅州雁南飞茶田度假区融合了客家文化的元素,而潮州绿岛旅游山庄是以灿烂悠久的潮俗文化为背景进行开发。这些结合独特文化元素而开发的休闲农业项目,别具一格。既避免了区域间同质化问题,又能对游客产生较大的旅游吸引力,值得借鉴。二是选择适宜的模式进行文化创意开发,在设计园区内景观小品、各设施和细部时保持地方历史记忆与地域特点、展示当地民俗风情,通过有文化特色的装置艺术来凸显休闲农业项目的魅力。应开发最富有地方特色和吸引魅力的农业景观。因为能原汁原味、真实反映当地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的农业景观才能让游客流连忘返,从而实现休闲农业项目的经济效益。三是通过突出主题来设计深度旅游体验项目,并提供农业文化和农业科技导赏服务,科学引导游客参与体验活动,深化文化体验,从而在游客心中形成独特的休闲农业品牌。四是为休闲农业经营项目设计配套的农业文化创意产品,扩大休闲农业产品价值,并有利于延长农业产业链。新会陈皮村在农业与文化创意结合方面较成功。它集陈皮制作、储存、交易、特色餐饮、休闲养生、文化旅游于一体,每年举办陈皮文化节,打响新会陈皮文化品牌,并壮大当地陈皮产业规模。据统计,当地全产业研发、加工、生产经营户500多家,年加工陈皮超1200t,全行业年产值近8亿元。新会陈皮村,已形成集柑桔种植、果品生产、陈皮深加工与开发利用、休闲观光等全环节产业链,不仅为新会陈皮村带来良好的经营效益,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特色新会陈皮产业文化,并有效保留和传承了地方农业文化传统工艺,形成了良好的陈皮休闲农业品牌。

4.3休闲农业+互联网在营销方面,广东休闲农业应实施“休闲农业+互联网”对策,改变部分休闲农业产品“养在深山无人知”的困局。即利用互联网思维挖掘市场需要,用互联网渠道开展宣传、拓宽销路。一是利用互联网将消费者与休闲农业产品链接起来,即利用互联网平台上展示休闲农业产品信息向消费者传播,尤其是特色小型休闲农业经营者更需要以互联网作为宣传推介平台来宣传产品。二是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产品销售,在线上平台上销售休闲农业产品,如门票、餐饮、住宿、体验活动、特色农产品等。三是利用互联网提供消费者与消费者互动平台,休闲农业现实消费者可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和社交平台(如去哪儿、美团、大众点评、驴妈妈网、微信平台)等进行消费体验评价,将产品评价信息传播给潜在消费者,使潜在消费者获得更全面的休闲农业产品信息,促使购买决策行为的形成。总而言之,休闲农业项目除了在互联网进行产品信息宣传、产品销售,更需要提供平台提供售后服务,促进现实消费者与潜在消费者的沟通,丰富休闲农业项目的消费者决策前的信息获取渠道,有效促进产品销售,提高休闲农业项目经济效益。

4.4休闲农业+人才专业服务人才、管理人才、农业技术人才等人才的匮乏,也是广东休闲农业发展的短板。据统计,广东省休闲农业从业人员中80%为当地农民,与受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有一定的差距,导致休闲农业整体服务质量不高。此外,休闲农业的长远发展,需要一批既懂管理又懂现代农业方面的科技人才,因为科技农业是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人才是建设现代化休闲农业的关键所在。因此,为了有利于保障休闲农业发展质量,应实施“休闲农业+人才”策略,加强人才培训体系建设:一是加大对休闲农业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二是对休闲农业项目经营与服务人员加强旅游专业知识和农业技术专业知识的培训,提升休闲农业的经营与服务水平;三是对从业人员进行讲解技能和导赏服务的培训,将其培养成休闲农业讲解员、导赏员,提高人员讲解、导赏技能,提高游客在园区中的旅游文化体验;四是对休闲农业园区业主进行生态农业、旅游管理与规划、财务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业主的经营水平,加深对生态发展、科学规划的认识,进而提升其经营项目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6(06):7-16.

[2]广东省农业厅经管处.广东省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J].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2015(11):

22-25.

[3]洪建军,万忠,肖广江等.广东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主要模式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4(16):198-205.

[4]王季云,王红艳.休闲农业标准体系的构建[a].标准化改革与发展之机遇――第十二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5.

休闲农业发展前景篇6

一、发展现状与潜在优势

新昌县目前共有休闲农业开发项目20多个,计划投入资金10多亿元,多数项目已经启动建设。据统计,2005年休闲农业项目共接待游客26万人次,收入近2000万元。休闲农业开发的主要类型有四种:一是体验农园型。开发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园摘果、采茶、赏花,享受田园乐趣,达到休闲的效果。如名优水果引繁中心、来益生态农业示范园等。二是休闲农庄型。提供的休闲项目一般包括山水田园景色观赏、特色农产品品尝、自助烧烤等等,除了观光休闲,享受乡土风情外,还可以住宿、度假、游乐,如七盘仙谷林业观光园、天姥桂花园(木樨山庄)等。三是农业公园型。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的公园。园内设有农业观光区、户外活动区和服务区等。如正在规划建设的东高生态植物园、西班牙农业风情园等。四是森林游乐型。以自然森林资源为依托,进行必要的设施投资,让游客回归自然,感受清新的空气和大自然的美妙。如正在开发的天姥山森林公园等。

我县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和有利条件是较为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综合资源优势。新昌县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地质地貌资源、水文气候资源等具有多样性,富有“奇山、秀水、怪石、古树”等特色,森林覆盖率达到63.2%,保持了真山真水的生态环境;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烟、茶、丝、术”四大传统特产闻名于世,有名优水果、高山蔬菜、花卉苗木、特种养殖等特色农业优势产业;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共有300多处,其中拥有国家4a级大佛寺风景旅游区、第四纪冰川冰石河遗迹万马渡等名胜古迹;地方民俗特色鲜明,保留着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新昌调腔和越剧。加之良好的旅游市场基础和便捷的交通条件,发展休闲农业的资源优势十分明显。

产业基础优势。我县2004年综合实力列全国百强县69位,国内生产总值达l22亿元,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工业企业形成机械、医药、纺织三大支柱产业,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24家。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生态高效农业快速发展,部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32个,已注册农产品商标95只,有茶叶、长毛兔、小京生花生、苦丁茶等省级地方标准4只,其中大佛龙井被评为“浙江十大名茶”,这些都为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扎实的产业基础。

区域定位优势。早在数年前,我县就提出了建设“山水旅游新城”的构想,后来又提出了打造“休闲旅游基地”的目标,这就需要加快休闲农业的发展步伐。休闲农业注重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生态保护相结合,注重农业景观欣赏和文化传承相结合,是发展旅游业的应有内涵。同时,它将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者的叠加优势,既可成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增长点,也可成为拓展大旅游产业的新起点。

二、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取向

目前,新昌县的休闲农业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区域特色不浓。区域特色是休闲农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尽管资源优势明显,地理条件独特,可开发的休闲农业项目潜力较大,但地方区域特色不浓,缺少一个独立鲜明的可以整体推介的品牌形象。比如到杭州梅家坞可以品尝龙井,到安吉可以观赏竹海,到仙居可以采摘杨梅,而新昌的休闲农业项目关联度不高,缺少具有一定冲击力的整体形象,无法形成独树一帜的“门派”。二是功能设施不全。有此休闲农业项目设施简陋,档次偏低,难以吸引外地游客大量涌入。三是发展后劲不足。有些项目受土地、资金等要素“瓶颈”制约,无法进一步扩大规模,难以提高档次和品位,有的甚至半途搁浅。

针对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新昌县必须围绕建设“休闲旅游基地”的目标,抓住休闲农业蓬勃发展的难得机遇,加强引导与扶持,突出把握好三大基本取向:

特色化取向。特色化即差异化,既可以整个休闲农业景观的与众不同,也可以某些休闲项目的别具一格。总之,要强调与省内其他休闲农业项目的差异性,充分挖掘、开发独特的农业景观和休闲项目,以避免项目低水平重复和无序竞争。应该说新昌农业门类齐全、丰富多彩。它的特色可以定位为“五彩农业,缤纷体验”。即根据农、林、牧、渔等资源的多样性,精心设施多具特色的农业体验休闲项目,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体验消费”,或“情景消费”,以“体验”、“感受”满足人们的乐趣。例如天姥桂花园(木樨山庄),要规划设计好以“桂花”为主题的“情景消费”,让游人体会到闻香识桂的情趣,望月赏桂的雅兴。七盘仙谷林业观光园,要紧扣自然山水景观和影视拍摄景观做活“仙谷”文化,让游人感受到“此地号仙谷,吾辈乃仙人”的忘我境界。

整合的取向。一是科学布局。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应符合休闲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合理布局,分工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互为映衬,相辅相成,避免“小而全”且雷同的服务内容。二是融合发展。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应与我县其他重要的旅游景点相融合,充分发挥原有旅游客源市场的辐射作用,在短期内迅速提高社会知名度,同时为原有的旅游景区延伸休闲服务功能,通过互利合作,互补互助,产生叠加效应。三是整体推介。休闲农业的宣传促销策划和市场开发工作,要以生态林业和绿色农业资源为特色,突出“五彩农业,缤纷体验”为主题的品牌包装,整体推介新昌休闲农业“感受自然、品味天然、体验悠然”的“三然”形象,从而发挥规模效应。

可持续发展取向。在休闲农业项目的开发中,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强调景观的和谐之美,与自然生态资源协调融合,使农业资源、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得到科学开发和有效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休闲农业项目在经营中要克服“利润近视症”,保证服务质量,树立品牌意识,并不断创新发展,把品牌知名度提升到品牌美誉度。

三、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我县休闲农业的发展,必须按照新昌县政府《关于加快休闲农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的精神,加强引导扶持,完善落实规划,增加资金投入,提升品牌形象,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发挥重要作用。

抓好区域布局,着重构建一条休闲农业示范带。要根据县域农业资源分布和区域经济特点,通过完善规划,科学布局,建设形成“三区六中心一走廊”的休闲农业发展格局,即构筑中部的休闲农业区域、东部的主题农业区域、西部的体验农业区域,建成名茶物流、农耕文化展示、名果名花繁殖、观赏鱼繁殖、休闲垂钓、高山保健等六大特色中心,形成东西走向弧形放射状的休闲农业观光度假长廊。通过五年的努力,初步建成一批以独特的农业景观、绿色生态体验项目为依托的休闲农业基地和农庄,形成一条以县城为中心,东起大市聚镇西至镜屏乡,长50公里,覆盖面积500平方公里,年创收5亿元的休闲农业示范带,显示“五彩农业”的特殊魅力,发挥“一线串珠”的集聚效应,使新昌休闲农业逐步走向“华东著名,国内闻名”的目标。

开发精品项目,着手培育十大休闲农业景观。要根据市场需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重点开发一批有竞争力的“体验消费”龙头项目,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近期要着重抓好现代渔业示范园、七盘仙谷林业观光园、西班牙农业风情园、生态植物园、天姥山森林公园、天姥桂花园、茶业博览园、西山名优水果观光园、来益生态农业示范园、芦笋栽培观光园等十大优势休闲农业景观,逐步形成具有新昌特色的精品休闲农业项目。要按照做强做精的发展思路,围绕新昌休闲农业“感受自然、品味天然、体验悠然”的品牌形象,对各个景观的主题形象进行定位,突出生态功能,渗透文化因素,拓展回归自然、感受绿色、体验农耕、亲近田园等“体验消费”无形产品的卖点,利用各种媒体和机会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推介,提升新昌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让人们真正认知新昌的休闲农业“美在自然、贵在天然、妙在悠然”。

休闲农业发展前景篇7

关键词:矿冶城市;黄石市;休闲农业;对策

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促使人们更加崇尚自然和注重提高生活的品质。乡村休闲旅游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旅游方式,已经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大众化的社会现象,使其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已成为可能,并且已经成为矿冶城市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支点。湖北省黄石市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资源枯竭城市。近年来,为适应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市、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发展战略,并及时出台了《黄石市休闲农业规划》,规划通过充分发挥黄石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发达的种植业、养殖业与加工业优势,通过发展蔬菜、瓜果、花卉等种植业来带动城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继而带动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与销售,实现产业生产与休闲观光的协调发展。本文就近年来黄石市发展休闲农业的现状作一简要分析,并就该市发展可持续休闲农业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国内外同类矿冶城市发展休闲农业提供借鉴。

1休闲农业的定义、特点及功能

1.1休闲农业的概念

休闲农业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范水生等(2011)认为,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与农村为载体,通过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与农村景观资源的基础上,将传统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与相关的旅游经营服务结合,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是农业与旅游业交叉形成的新型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mikewoods(2000)认为,休闲农业是游客在乡村所参加的所有活动,通过对乡村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的感知以及农业生产活动的体验,从而实现精神的升华。刘良华等(2011)则讲认为,休闲农业是指利用农村的自然生态资源、景观资源以及农村的环境,结合农村文化以及生活,在农村地区进行农业生产与经营活动,提供市民休闲的场所,以增强市民体验农业、农村和农民生活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形态,它与传统农业的主要区别特点是自然性、休闲性、体验性、产业性等。

1.2休闲农业的特点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休闲农业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本质是相同的。概括起来讲,休闲农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休闲产业,它是农业、农村与农民等其它外部资源的延伸与发展。农业的延伸主要是指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通过创建一个美丽的自然环境,为游客提供旅游、休闲、生产体验、娱乐和教育的休闲服务活动。农村自身的延伸主要是指利用农村传统文化、生态资源、为人们提供一种独特的休闲服务。农民自身的延伸主要是指通过对农民进行培训,将农民从农业生产领域延伸到服务行业。第二、休闲农业的经营内容融合了三大产业。休闲农业不仅涉及农业中的农、林、牧、副、渔,而且还融合了第二产业中的加工业和第三产业中的交通业、餐饮业、金融业等服务行业。第三、休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村自然生态资源,离不开农业的坚实基础,更离不开农民的参与,因此,需要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支持。

1.3休闲农业的功能

休闲农业至少包括以下6大功能:(1)经济功能。休闲农业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创业机会和工作岗位,并能促进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对于拓宽农民就业与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2)社会功能。休闲农业为城市和农村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在改善农村风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有利于加快城市化的步伐,改善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环境。(3)教育功能。通过建立农业文化博物馆、农业科技展览馆,向游客展示农业知识与农业生产的技能,让游客在观光的同时,了解自然、了解农业生产活动、熟知各种农业生产的技能,并激发人们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意识。(4)环保功能。通过合理规划的休闲景点,在向游客提供各种各样的休闲活动时,也向游客传达了热爱自然环境、保护生态资源的意识,有利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5)休闲功能。乡村独特、美丽的生态景观及绿色的生态环境,为游客缓解工作生活压力,放松心情,起到了一定作用。(6)文化传承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传达、发扬、保留当地的民族文化,让游客在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同时,对传统的乡村文化和民俗风情有更深刻的理解。

2黄石市发展休闲农业的比较优势

2.1区位优势

黄石市,位于长江的中游南岸,湖北省的东南部,是湖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港口城市。1950年建市,是湖北省最早批准的省辖市之一。黄石东见临长江,与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西靠武汉市江夏区,西南与咸宁市、通山县为邻,东南与江西省武宁县、瑞昌县接壤。黄石总面积4583平方公里,总人口260万人,其中城区面积233平方公里,人口77万。黄石现辖一市(大冶市)一县(阳新县)四个城区(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山区)和一个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黄石被誉为“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服装新市”。黄石具有悠久的矿冶文化、坚实的工业基础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是长江经济开发带的重要支点和武汉城市圈的副中心城市。

2.2交通条件

黄石位于武汉城市圈核心区内,拥有便利的公路、铁路和水路。黄石拥有直通武汉、鄂州、黄冈等周边城市的公路、铁路、城市轻轨,以及通往上海、宁波等地的沪蓉高速。水路依托长江可出海,对外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2.3农业资源

黄石市农业资源丰富,特别是城市周边山川秀美、湖泊众多、依山傍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拥有各种高效蔬菜、水果、苗木、花卉、林业、药材、茶叶、香莲等种植基地以及水产、畜禽养殖基地,这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和条件。黄石市现拥有耕地161万亩,水域88万亩,山场340万亩。丰富的山地资源,良好的气候条件,以及肥沃的土地,为黄石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目前,黄石已经建成了一批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基地,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旅游资源

黄石城区襟江怀湖,依山傍水,拥有被誉为“三楚第一山”的东方山为代表的“三山三湖”(东方山、西塞山、小雷山、磁湖、仙岛湖、大冶湖)等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另外,黄石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和近代工业的摇篮,给世界留下了堪称人类历史奇迹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东方地质奇观———亚洲第一“矿冶大峡谷”、中国最早的钢铁企业之一的新冶钢及栈桥、高炉等遗址。

3黄石市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政府引导不够,休闲产业发展缓慢

由于黄石市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起步较晚,经营商家和项目较少,加之重视不够,没有有效地利用农业农村资源,以致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水平不高,未能形成政府引导、行业主管、部门联动、企业运作、农民参与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农业农村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农旅产业结合不紧密,政府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促销,难以形成大众化的旅游产业。

3.2缺乏地方特色,产品结构单一

目前,黄石市的休闲农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缺乏统一的规划。在休闲项目建设上,缺乏地方特色,项目开发上雷同现象也非常严重。一些经营户在开发休闲项目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他们大多是利用现有的农舍、果园、养殖场开发垂钓、娱乐和餐饮等几个项目,能让人们直接参与和体验的农耕活动项目非常少。由于休闲项目差异性较小、同质化严重,导致消费者停留时间短。以黄石休闲农业景点为例,经营模式都是观光娱乐型的,知识型、疗养型的很少,经营内容基本都是上午摘草莓、钓鱼,中午吃农家菜,下午打麻将、打扑克。和普通农庄类似,市场定位不明确,经营内容简单仿效,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对游客缺乏吸引力。所以,景点要想获得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可以吸引游客来的原因,那就是独特的风格,与资源相搭配的定位。

3.3项目投资小,产业链短缺

据统计,休闲农业能够拉动相关产业的比例为1∶4。一方面,休闲产业能够带够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农副产品加工业、运输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休闲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上述相关产业的支持。目前,由于黄石休闲产业的投资者主要是农户,因此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着分布零散,规模较小,产业链条短等问题。由于缺乏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导致休闲农业的发展无法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要。另外,这种处于分散状态下经营的休闲农业,无法将相关产业的产品与服务进行优化和整合,这将严重制约整个区域的产业发展。

3.4受季节影响较大,淡旺季明显

休闲农业受季节影响较大,在旅游淡季,会造成各种资源处于闲置状态。而在旅游旺季,又会出现人满为患的场面,导致游客游览心情大打折扣,游览行程缩短。由于休闲农业的投资回报率下降,导致后续发展的资金支持减少,从而会导致体闲农业品位低,休闲项目花样少。而在旅游的淡季,由于游客过少,会造成旅游资源的严重浪费。通过对休闲农业经营者的调查发现,一方面,旅游旺季时期,如小长假,节假日时期休闲农业景点超负荷接待,超过10%的旅游点接待量超过甚至是大大超过了自己的接待能力;另一方面,旅游淡季时期资源利用普遍不足,资源大量闲置。休闲农业旅游接待能力闲置和旅游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3.5专业管理人才匮乏

乡村旅游发展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旅游行业管理者素质的提高,还需要一个逐步到位的过程,短期内将会成为旅游发展的“瓶颈”。同时,没有认识到乡村休闲旅游的广阔市场,没有把乡村休闲旅游与黄石的农村乡土文化、名胜古迹、田园风光、特色产业基地等景点有机结合起来,缺乏商机意识,也没有注重旅游七大要素“行、游、学、娱、吃、住、购”的基本建设。缺乏精通旅游业务、懂得市场营销、熟悉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的旅游管理和经营人才队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没能实现现有农业农村资源的最佳开发利用。

4黄石市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1结合黄石实际,探索创新黄石休闲农业发展新模式

创新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建立休闲农业品牌,是吸引潜在的消费者,避免休闲农业同质化的关键。结合黄石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景观、区域资源特色,不断探索黄石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在自然景观优美的区域,可以利用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山水资源,开发具有探险性、娱乐性的项目。在地形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通过种植果蔬、花卉,发展采摘、野营等体验型项目。在农业科技示范园、蔬菜种植基地建立青少年教育基地、实践基地等科普型休闲农业园。例如,我市的江北地区,是黄石重要的蔬菜种植基地。它可以借鉴成都“江家菜地”的经验,通过实行菜地认种,变传统的种植业为体验式的休闲农业,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实现城乡良好的互动。

4.2加强宣传,打造黄石特色休闲农业品牌

品牌代表了一个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形象,它是休闲农业参与竞争,拓展市场的重要战略选择。成都“五朵金花”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目前,黄石市的很多休闲农业景点知名度不高,甚至有很多市民不了解什么是休闲农业,导致休闲农业的客源市场网络尚未形成。同时,由于缺乏技术支持和品牌塑造,导致很多休闲农产品只能在当地销售。因此,应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推广宣传旅游景点品牌。政府部门应经常性地组织乡村休闲旅游经营商家开展活动,整合资源,推介旅游产品和线路,帮助建立乡村休闲旅游网,及时旅游信息,树立品牌形象。另外,随着通信设备的普及,休闲农业经营者或企业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服务,为游客提供最新休闲农业旅游信息。

4.3加强财政投资引导力度,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建设资金的投入。黄石作为矿冶城市,长期长期以来重视发展城市工业,导致对农村的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从而影响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使得休闲农业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其次,政府应加强休闲农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海内外企业集团来黄投资休闲观光农业,政府在税收、信贷、土地流转和征用上给予政策倾斜。第三,本着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投资休闲观光农业,鼓励农民以土地房屋入股,参与休闲农业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同时,在经营管理方式上,实行统一定价、品牌经营、挂牌服务。

4.4完善休闲农业景区相关服务配套设施

休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一些地方,部分景区由于交通不便、接待设施落后,导致游客较少,这严重制约了景区的发展。为此,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景区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到休闲农业项目的开发和经营中。一是完善农村的交通、电力、通讯与卫生设施。通过开通休闲农业旅游景点专线,为城市居民的出游提供便利。二是改造休闲农业景区附近的农房。通过采取农户出资、政府补贴的方式,根据江南民居的仿古建筑,合理规划布局,建设与休闲农业发展相匹配的农家小院。三是根据总体规划,按照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天然气等生活设施为标准,改善农村基础建设。四是加强休闲景区的治安管理机构、金融网点和其他服务设施的建设。

4.5合理规划布局,改善休闲旅游环境

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合理的规划与科学的布局。因此,在开发休闲农业的过程中,应注重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划与相关的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环境环保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相协调。坚持以人为本,适度开发,合理保护的原则,确保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市的休闲农业项目布局分散,缺乏特色。因此,需要对城市和休闲农业区进行整体规划,从而促进休闲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部门结合我市的旅游资源,农业资源以及产业发展状况,合理规划我市休闲农业开发的领域,突出开发的功能与特征。例如,通过细分客源,推出不同旅游主题,吸引游客下乡。针对学生,可以推出科普农场;针对年轻人,则需更侧重文化创意;针对老年人,推出养生项目。与此同时,在休闲农业发展较好的区域,注意生态景观的建设。通过建立湿地、绿地、保护原始植被、建立生态农业园区,使游客感受到一种亲近大自然的美,同时也有利于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

休闲农业发展前景篇8

关键词:创意;休闲农业;旅游

一、创意休闲农业的内涵

创意休闲农业是集创意,休闲,旅游,农业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创意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资源产业,它在农业产业本身的基础上融合了创意、休闲、科技、文化、信息等方面的要素。创意休闲农业是以创意农产品为基础,并创意农耕文化活动、创意农业产业形态。农产品创意主要是对其用途和形色进行改造,形成新的吸引力。

二、沈阳创意休闲农业现存问题

(一)观念滞后,开发意识薄弱

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起步较晚,农业户口比重大,13亿人口中仍有9亿农民,传统发展观念意识明显,人们认为农业主要是满足人们的温饱,并未充分考虑农业的替他用途。因此,大多数人都认为农业与旅游一点关系都没有,自然很少有人去着重开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农业旅游便成了“农业+旅游”,而不是以创意、新奇与美感来吸引游客,难以变成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二)政府角色不到位,农户经营理念陈旧

在营销过程中,营销人员没有真正的把旅游者作为促销对象,与旅游相关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合作。就农户而言,由于缺乏政府有力支持,加之自身抗风险能力弱,虽意识到面临机遇却患得患失。

由于政府缺乏主导性,农户缺乏开拓性,发展农村旅游很难成规模,上档次。产品单,规划粗,人才缺导致旅游开发缺乏创新,无法做到长期发展、与时俱进。

(三)资金不足,发展进度缓慢,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

农业旅游拥有投资少、见效快的优势,但如果要开发具有一定规模、上档次的农业休闲旅游区,前提是需要有一定的资金作为保障。不过到现在为止,我国都还处在兴办旅游景点的热潮中,人们所热衷的投资热点还仍然是传统的景区、景点建设和对于品牌的争创,无心投资于农业旅游区和农业旅游开发。我国管理方面薄弱,缺乏专门的组织管理单位保障创意休闲农业工作的开展。制度设立方面不够完善。

(四)沈阳现有的农业旅游表现形式为农业采摘体验和休闲度假山庄,但仅仅还处于休闲农业的阶段,没有融合创意元素上升到更高层次。在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后,休闲农业大多呈现出规划模式化、功能简单化、特色模糊化、景观(面貌)单一化的趋势。现如今的休闲农业缺乏差异,缺乏意境,缺乏文化,也就是缺乏品味。这也表现出缺乏旅游,农业等专业高级人才,缺乏理论指导。人才缺乏导致旅游开发缺乏创新,无法做到长期发展、与时俱进。

(五)--!>公共设施配套不完善,缺乏整体规划景区内部服务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

很多创意休闲农业景区缺乏整体规划设计,有些休闲农园农场先开发后规划,造成园内杂乱无章。没有充分利用良好的资源条件,开展人文生态景观和农耕文化的休闲农业体验活动。

三、沈阳创意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一)用创意打造休闲农业

我们都知道,休闲农业的主要消费群体还都是城里的都市人,有少许外国游客,他们的目的也很简单,例如看看田园风光,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体验农事等比较当地特色的活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逐渐提高,这些会在整个创意休闲农业中的比重会降低。凭借郊野乡村优异的生态环境资源,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建立一系列新奇、刺激、带有时尚等现代休闲娱乐元素的景点项目,同时把创意手法运用到这些休闲农业中,形成创意休闲农业,从而刺激消费、满足观光者的需求。

(二)充分利用良好的资源条件,围绕特色开展体验活动

沈阳市拥有多种地貌类型,自然资源条件优越,很多地方依然保留着原始优美的自然环境,生态条件也非常良好。同时它作为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辐射范围广阔,并拥有很多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包括传统的农耕文化和淳厚的民族习俗,很适合长时间的欣赏和体味,有利于开展人文生态景观和农耕文化的休闲农业体验活动。因此,要认真调查分析当地的资源条件,突出自身的体验特色,围绕特色开展多项体验活动,完善相应景观改造,服务设施等。

(三)挖掘体验活动中的美学和文化元素,提升体验活动的内涵和创意

凭借沈阳市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体验活动中要注重对内涵的把握和创意的设计,努力提升体验活动的品位。因此,通过将现有的创意农业和休闲农业进行有机结合,这不仅可以提高创意农业的成果转化率,而且还能增加休闲农业体验活动的文化底蕴。

(四)进行市场目标群体的细分,提高休闲农业体验活动参与程度

由于消费者具有不同的特点,沈阳市创意休闲农业可根据自身资源和社会条件,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设计出满足不同的市场目标群体的消费需求。同时通过前期对市场群体的需求调研和市场回馈,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并体验活动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都做到位,让前来消费的客户玩得开心,住得舒心,吃的放心。

(五)建立健全的行业协会及非正式组织协助休闲农业经营者从人力资源、产业辅导以及整合营销三大方面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加休闲农业产值。开展人员培训,协会主要通过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休闲农业经营讲习、开设课程对休闲农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协会对休闲农业的发展进行积极的产业辅导。

(六)政府进行资金扶持,制定标准和规范管理

政府在这个产业中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政策这块,可通过相关补贴,放松银行贷款,设立专项费用等措施对创意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优惠的政策,同时也要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创意休闲农业的建设,从而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指导老师:王伟伟

参考文献:

休闲农业发展前景篇9

关键词:浮梁;资源优势;特色休闲农业

中图分类号:F59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009-2

1浮梁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与条件

1.1优越的地理位置

浮梁县位于赣东北,居于“六山二湖”(即黄山、九华山、庐山、武夷山、龙虎山、三清山;鄱阳湖、千岛湖)之中心,位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金三角”。

1.2特有的自然环境

浮梁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山区县,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境内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是江西省重点林业县,森林覆盖率达82%。有部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3个、县级14个。

县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总体上显示出高温多雨,且光热、水配合良好的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丰富的自然资源构成了浮梁山清、水绿、林盛的风光长轴画卷,为浮梁的休闲农业和绿色消费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1.3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

浮梁地处赣东北交通咽喉之地,交通便利。经浮梁的景九、景黄、景常、景安、景鹰高速公路及206国道四通八达,为休闲农业客源市场的扩大及休闲区的可进入性提供了充分保障。

1.4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美的乡村景观

浮梁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遍布全县各地。古村落星罗棋布,宗族围墙、宗祠、庙宇、街巷、古桥、古塔、古井、古树、古墓随处可见。或源于汉唐,或兴于两宋,有的规模较大,有的装饰艺术精湛,令人称奇。目前已有1个部级历史文化名镇,3个部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浮梁红色旅游资源也很突出,有著名的新四军瑶里改编所在地、程家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无疑,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乡村景观是浮梁发展休闲农业的绝佳条件。

1.5悠久的历史文化

浮梁历史上人才辈出,理学兴盛,“一王二侯三尚书,六位宰执七侍郎,三百进士名金榜,四千学子遍五州”为其文化繁荣的真实反映。颇具特色的浮梁茶文化、瓷文化、易文化、傩文化、道教文化、医药文化、酒文化等延续传承至今,经久不衰。深邃、厚重的浮梁历史文化是浮梁发展休闲农业的灵魂。

1.6良好的农业传统和经济基础

浮梁农业历史悠久。浮梁历史上是瓷之源,茶之乡。从唐宋开始,就是经济强县。白居易的“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清楚表明浮梁茶的盛名。

浮梁制瓷历史悠久。历唐至宋,陶瓷生产大发展,成为全国产瓷中心。

今天,浮梁仍然是国家“浮红茶”、绿茶、商品粮、速生丰产林生产基地、赣菇之乡。

2浮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浮梁大力发展林业经济,设施农业、山地蔬菜、设施蔬菜,畜牧业生产,大力推进农业生态化建设,制定并实施主导产业发展规划,致力打造“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农业发展战略,使主导产业的特色、规模、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浮梁休闲农业在此基础上应需而生,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在近县城及景德镇市近郊兴起,2006年,浮梁县旅游局成立。据统计,全县有休闲农业企业23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500万)园区或企业24家,2009年“五一”黄金周,浮梁休闲农庄接待总人数超过200万人次,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浮梁休闲农业的发展有了一个新的飞跃,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浮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与条件,基本形成富有特色的各功能类型休闲农业格局。

3浮梁发展休闲农业的未来构想

根据浮梁休闲农业资源分布情况、农业产业布局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依据浮梁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将浮梁休闲农业区划为三区:即瑶里・金竹山寨“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区、湘湖“农家乐”休闲观光区、浮北“古村文化”生态集聚区。打造二条休闲观光专线,即东线的“玉田湖―金竹山寨―高岭、瑶里风景区”休闲农业旅游观光专线,北线的“三龙现代农业观光园―古村落(江村、严台、沧溪、勒功、桃墅、溪)”休闲农业旅游观光专线;规划2个后续待建项目。

3.1瑶里・金竹山寨“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区

瑶里风景区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通过“一个休闲农业圈、一个休闲农业产业带、二大休闲农业板块”的休闲空间结构的打造,开发出具有自然、文化、观光、体验、特色饮食,休闲度假等多样化休闲产品,使瑶里・金竹山寨“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区成为浮梁以及赣东北最具活力的休闲农业观光线路。

3.2湘湖“农家乐”休闲观光区

以云林山庄、玉田湖景区等为代表的休闲区。

观光区将以基地农业景观、规模农业生产、农业新技术、水文化为基本发展方向,一是围绕玉田湖水库,发展观光、生态休闲、水上垂钓、水上娱乐、水上避暑和度假休闲农业;二是围绕前程竹、木等产业基地,发展体验、观光型休闲农业;三是围绕谷城陶瓷文化生态园,发展自然景观、水上垂钓、生态度假、会议旅游等休闲农业。由此构建成为了休闲观光区的“三个板块”。

3.3浮北“古村文化”生态集聚区

浮北将依托本地食用菌、茶等规模商品农业基地,江村、严台、沧溪、勒功、西湖、桃墅等几个千年古村落的“古村文化”,丰富山林野珍及秀美山川,并结合现有交通条件,打造北线“古村文化”生态观光区。

该区以自然景观、生态农业、民俗风情、古村落文化为基本发展方向,一是围绕生态自然景观,发展生态休闲、度假休闲农业;二是围绕茶叶、猕猴桃、深山野珍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体验、科技型休闲农业;三是根据不同的古村落文化、历史人文、民俗风情的特色,发展和挖掘古村落文化、民俗风情休闲农业。由此构建“一走廊,二板块”,即森林生态休闲农业走廊,特色农业基地休闲农业板块,古村落文化、民俗风情休闲农业板块。

3.4两条休闲农业旅游观光主线

依据浮梁县总体规划,结合《浮梁县“十一五”时期农村发展规划》中农业观光休闲产业发展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在现有资源基础之上,经过着力打造,将形成两条休闲农业旅游观光主线格局,即东线的“玉田湖水库―金竹山寨―高岭、瑶里风景区”休闲农业旅游观光主线,北线的“三龙现代农业观光园―浮北古村落(江村、严台、沧溪、勒功、桃墅、溪)”休闲农业旅游观光主线。

3.5七个后续待建项目

以项目为载体,实行战略性项目与近期项目建设相统一。中远期规划2个后续待建战略性项目,推动浮梁休闲农业的发展。

3.5.1后续待建战略性项目一――严台、沧溪古村落文化、民俗风情休闲旅游中心项目位于浮梁县江村乡、勒功乡。利用严台、沧溪古村落丰富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打造历史文化古村落产区,充分展示历史文化内涵、明清古建筑特色。发展文化生态、民俗风情的休闲农业。

3.5.2后续待建战略性项目二――浯溪口“库区”休闲旅游中心项目位于浮梁县蛟潭镇,距景德镇市区37公里。利用浯溪口“库区”丰富的生态自然资源、水资源,发展水上体验休闲旅游项目、垂钓、养殖、农庄休闲、农家乐。

4结论

未来五年,浮梁将因地制宜,将休闲农业发展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紧密结合,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不断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水平,引导业主开发休闲农业产品,拓宽农民的经济来源,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以农业资源节约型和农村环境友好型为主要特征的新农村建设平稳较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景德镇统计年鉴,2009.

[3]浮梁县统计年鉴,2009.

休闲农业发展前景篇10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问题;建议

一、我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我县是一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县,境内生态环境良好,田园风光十分优美,灿烂的人文景观与秀丽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拥有丰富的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和开发乡村旅游最早的地区之一。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提出了“围绕旅游抓休闲农业发展,抓好休闲农业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黟县独特厚重的文化和良好的生态优势,加大农、旅结合的力度,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观光游已成为乡村旅游的龙头;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五里、深冲为代表的旅游专业村不断发展;以木坑竹海、打鼓岭等为代表的乡村生态休闲游正在发展壮大;以龙池湾农耕文化园、竹海人家、秀里农庄等为代表的农家乐旅游效益日益明显;以“猪栏酒吧”“南山堂”等为代表的度假体验旅游新业态正引领古村落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以山地车、公路自行车、徒步、露营等为代表的乡村体育休闲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以摄影、写生、影视拍摄等为代表的文化、艺术创作专项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目前,黟县境内现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景点22处(其中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2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旅游专业村6个、省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4个、星级农家乐示范户17家,遍及全县8个乡镇;部级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2家,省级1家;以木、竹等农副产品为原料的旅游商品个体私营作坊150多个,已形成四大类、1200多个品种的旅游商品系列,同时,发展了5个旅游商品购物市场和700多个购物摊点、门面。2010年黟县被评为首批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之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县县域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新的增长点,成为扩大开放的先导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产业、生态文明的绿色产业和改善民生的富民产业.全县休闲农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

二、目前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缺乏规模效应

目前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还处在一个摸索阶段,难以发挥积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我县拥有宏村、西递世界文化遗产的品牌,但大部分还停留在观光游的阶段,景区经济较为活跃,但对全县辐射带动能力不足,我县大多数农民收入的主要构成还是以传统农业和劳务收入为主,从旅游中收益比重很小。

2、特色不明显,开发深度不够.

黟县农业旅游资源知名度低,特色不明显,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大多数游客还停留在乡村旅游观光、住农家乐、吃农家饭,游客的参与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很难满足游客多样的旅游需求。许多乡村旅游开发还存在一定盲目性,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不少农村新建了现代楼房,与徽派建筑、田园风光为主的环境不相协调。

3、投入明显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产品档次较低。

由于财力有限,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投入明显存在不足,农业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特别是休闲农业配套设施薄弱;资源开发层次和整体管理服务水平较低,旅游商品缺乏地方特色,产品单一,档次低,造成旅游客流和收入的季节性和淡旺季存在明显差异,难以满足游客需求。

4、市场竞争加剧

由于黟县与周边地区有着甚为相近的社会经济背景和产业发展基础,产业结构的雷同性相当强,甚至产业的成长演变过程也有着很强的相似性,客观上造成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使得黟县旅游业特别是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5、经营人才缺乏,服务水平低下

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大多在自然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大多数经营者是农民,缺乏经营管理意识,很难适应旅游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加上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指导,缺少对服务的管理和监督,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较差,影响了乡村旅游经营和管理的水平,导致在接待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因素。

三、促进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力举措。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加强领导,真正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突破口来抓。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应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调与合作,联动有力、服务到位、工作高效;并加强宏观指导,通过抓示范、树样板等形式,进一步扩大示范辐射效应,推动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

2、坚持规划科学,布局合理

按照“科学规划、高点定标、一步到位”的思路,高起点打造集生态高效、休闲观光、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农业。按一村一品的要求,依据各村资源优势、民俗文化、乡村特色和产业发展基础,将全县66个村分成不同的类型,找准市场定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合理布局,规范开发,制定短期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按规划组织实施。在规划设计中要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小城镇发展规划、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农家乐”建设、休闲农业观光园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四大整治、城市发展规划做好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