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经济责任审计措施十篇经济责任审计措施十篇

经济责任审计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36:38

经济责任审计措施篇1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措施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已脱离了单一国家财政拨款的办学模式,其经济活动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从而暴露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诸多问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中所暴露出的不足。笔者就目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院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由于起步较晚,还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1、单一审计效果不佳

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一般采用分别审计不同领导,并单独实施某一位领导的任前审计、任期审计或离任审计,这样不仅不容易找到问题,还无形中大大增加了审计人员自身的工作量。

2、审计资源稀缺与任务繁重的矛盾。

由于审计部门的编制有限,高校院一级审计部门人员很少,完成预算、决算、基建、专项效益、法纪等审计任务已经是超负荷运转,再来实施时间紧、工作量大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人力资源显得更加紧张。

3、缺乏行之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评价内容过于全面化。表现为:一是充分肯定责任人的成绩,如实指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这种对成绩、问题、分析的全面评价实质上是避重就轻的评价,不利于审计目标的实现;二是把被审计单位的社会效益、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审计评价内容;三是把被审计单位可持续发展也纳入评价内容,增加了审计评价的难度,加大了审计风险。

4、部分审计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加大了审计风险。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特殊,这就决定了审计工作涉及的知识面广、质量要求高、政策性强,必须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目前大多数审计人员所具备的水平,难以适应需要。

以上问题和困难的存在,需要采取切实措施,逐步予以解决,以促进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健康开展。

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改革措施

笔者认为,针对目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实施多元化审计与动态审计

离任审计不单只是对离任者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客观公正地评价,还可以成为对后续领导人员实施任前监督的标准,利用离任审计的双重效果可以避免重复审计,提高工作的效率性与准确性。还可以将任期审计、离任审计和期后追踪审计三者动态的结合,真正查清离任者离任后过一段时间才暴露出来的问题,分清是非,划清后续领导与离任领导之间的责任归属。

2、注重结合,提高效率。

可以把经济责任审计同常规的财务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结合起来,做到一次进行两项任务,高校审计处在安排年度计划时,做到常规审计、专项资金及预算执行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在出具常规审计报告的同时,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记录台账和审计档案。这样做,可以发挥审计人员的整体合力,还能够减轻经济责任审计的压力。

3、重视审计评价,保证报告质量。

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上坚持六项原则,即客观性、准确性、全面性、统一性、量化性、谨慎性原则。在具体操作上可以把握“五条标准”,划清“六个界限”。“五条标准”一是对审计查实的情况进行评价,未经审计的情况不评价。二是未经核实的指标和证据不充分的经济事项不评价。三是围绕审计事项的内容评价。四是对个人廉政情况,未发现问题的一般只作客观说明。一经发现有个人违纪违规问题线索,及时按规定向有关机关移送。五是评价用语采用直接陈述,不用主观修饰性语言,紧扣经济责任,采取写实、量化的评价方法。“六个界限”即:前任责任与现任责任的界限;直接责任与主管责任的界限;国家政策、法规不配套、不健全与钻改革空子、谋取小团体和个人私利的界限;改革措施失误与的界限;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的界限;一般违纪与重大违纪的界限。

四、加强学习,强化素质,努力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提高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到对领导个人的评价,审计人员在恪守审计职业道德的同时,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一要多学习一些宏观经济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二要多学习一些现代审计方式和方法,学习运用好计算机辅助审计;三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勇于揭露矛盾和问题,做到审计结论既能使被审者服气,又能使领导和群众满意。

综上所述,重视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不但是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高校审计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经济责任审计措施篇2

论文摘要:针对经济责任审计特有的风险属性,以及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文章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规避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规、制度;有效利用审计、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注重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严格履行相关审计程序;建立相关性强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提高人员素质、强化风险意识。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就是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在对国有企业领导审计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对离任者应当负有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判断失误,发表了与事实真相或经济责任不相符的审计评价或结论,造成被审计者和与之有关方面的损失,产生了审计机关和审计者承担这种损失责任的可能性。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较大,这是因为:审计的对象是经济责任人,而责任人是较高层次的国有企业领导,其评价或结论又直接影响其任用和升迁问题,非常敏感,一旦出现差错或失误,一般都会引起复议或诉讼,同时,国有企业领导控制有一定权力,对少数人而言,可能存在以权谋私,违纪违规或严重经济犯罪行为,如果审计结论没有反映出来,将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将承担很大风险和责任。因此,对国有企业领导审计时,防范审计风险意义重大。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可以通过审计机关对审计程序的调整加以控制,审计人员可以对风险、与效率的关系进行适当权衡,也就是说,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具有可控性特征。针对经济责任审计特有的风险属性,以及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规避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一、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规、制度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新的审计监督形式,相关的法规尚不健全、完善,评价标准不规范,必须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规、制度,制定操作性强的审计具体实施办法,使其在审计内容、操作程序、方法体系、评价结果应用以及部门协调等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的规范性。另外,还要强化约束监督机制,建立并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执法责任的相关法规和制度,使经济责任审计成为一项权责对等、机制制衡的经济监督形式。

二、有效利用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

在对企业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报表一般已经过社会审计。因此,经济责任审计中对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的评审应当充分利用社会审计的工作及结果,以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国家审计对社会审计工作及结果的利用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对于财务报告信息等具有两种审计共性特征的内容,国家审计机关可以将责任审计的部分工作委托给社会审计执行,以弥补国家审计资源不足的缺陷;二是利用社会审计的结果资料,国家审计机关应当与相关的师事务所进行联系与沟通,在了解会计师事务所及独立性及专业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针对性的审计程序,以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机制,实质上是对企业所属分支机构、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相关责任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的结果可以有选择的利用。此外,国家审计机关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可以要求内部审计部门承担一定的审计任务,同时应当加强对内部审计的业务,协助企业建立健全相关的内部审计机构和制度,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

三、注重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组织各层次管理者,为了提高经营效率、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和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实现管理目标,通过各项制度化的程序和方法,协调组织内业务执行活动和经营管理环节的整体作用机制。内部控制系统评价是现代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防范和控制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关键点之一。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包括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个组成部分,会计控制主要包括交易授权、职责划分、凭证与记录控制、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独立稽核等控制程序,对会计控制实施符合性测试,可以明确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提高审计效率,降低检查风险;管理控制,是指根据一定的经营方针,为合理而有效的进行经营活动而建立的各种控制,是会计控制建立的基础,企业管理控制主要包括战略计划、预算准备、财务绩效报告分析、绩效计量、管理者补偿等控制程序,对管理控制的评审可以发现企业经营的潜在风险领域,为量化经营风险和控制审计风险奠定基础。

四、严格履行相关程序

审计程序是为保证而制定的必须经过的法定工作顺序,程序的违背和遗漏将严重影响审计的效果,增加。责任审计既要严格执行《审计法》规定的审计程序,又要执行“两个暂行规定”的有关内容,做到依法审计、依法处理处罚。作为一项特殊的审计事项,经济责任审计必须严格履行以下法定程序:

第一,审计准备阶段。这一阶段包括审计立项、编制审计方案、下达审计通知书等审计程序,审计立项必须有受托依据,由干部主管部门或纪检监察机关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委托建议;审计方案的编制必须详细、认真,做好事前,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下达审计通知书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和“两个暂行规定”的日期要求。

第二,审计实施阶段。应切实贯彻“双向承诺制度”,即审计双方要对相应的事项作出书面承诺,被审计单位对所提供各种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做出承诺,审计机关则作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承诺,在审计取证过程中,应注意审计方法的科学性以及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第三,审计终结阶段。在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前,需要征求被审计单位及其领导干部的意见,允许提出异议,并把好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结论的复合关。

五、建立相关性强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目的在于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期业绩、明确经济责任,把较为抽象的责任目标和考核标准进一步具体化,通过数量特征和质量关系对领导干部任期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评价。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当体现相关性原则:

首先,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当体现经济责任为主的原则,因为审计机关对企业领导人员监督而实行的经济责任审计,所检查和评价的是经济行为和经济责任,重点是直接经济责任,还包括与经济责任有关的主管责任,这是由审计机关的职责和权限决定的,盲目扩大审计评价范围、滥用审计职权,势必人为加大经济责任的审计风险。

其次,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当系统化、规范化,指标选取应尽量与部颁布的相关经济指标相吻合,并且能够全面反映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

六、提高人员素质、强化风险意识

经济责任审计措施篇3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风险;应对措施

一、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常见风险

自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开始推行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近年来,随着该项工作的深入进行,经济审计逐渐进入各大企业,起到了明确企事业单位领导者的经营管理经济责任并对其实施监管的重要作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单位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企业的资产、负债以及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型,以及对其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进行相关审计。

受到企业经营业务、管理控制水平以及审计制度、审计成本和审计能力的制约,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往往存在着一些风险,总的来说,是指审计方面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对被审计对象造成的判断失误,产生的结果与企业真实情况不符,从而造成某种损失的现象,而出现审计风险的环节范围较广,如企业财务报表、相关会计资料、人员活动记录等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存在会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直接造成审计工作的失败,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产生十分不良的影响。因此,做好企业经济审计风险防范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企业正确决策,并推动我国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审计水平。

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

(一)审计体制存在缺陷

由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在我国发展时间尚短,基础较为薄弱,因而我国的审计体制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机构与被审计企业应相对独立,没有经济利益方面的联系或冲突,方能保证审计结构的客观公正,而我国进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体制主要是强制性委托,审计机关缺乏相对独立性,造成了审计结果不准确的风险。审计体制缺陷还体现在监督体系的匮乏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方面:不少企业缺乏对于领导层的监管制度,企业内部领导独断专行现象较为严重;国内缺乏明确的审计法规作为制约,也导致了腐败现象的出现,对审计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二)审计手段较为落后

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手段方面,我国仍然采取传统的审计方法,不能突出审计的重点,仅仅单纯的采取抽样审计复合审计等基础方法,通过统计企业账目、证书、会计表格等内容汇总成为审计报告,并在过程中允许一定的风险出现,以均衡审计风险与审计成本,必然会造成一定的结果误差。传统的审计方法在企业内部控制测评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陷,手段上的落后也造成了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潜在风险。

(三)审计人员水平不达标

作为造成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重要主观因素,我国审计机构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尚达不到经济责任审计的客观要求,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均有待提高。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仅需要审计人员具有审计、经济评估和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审计人员具有法律、工程、机械等方面的知识,对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综合结构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而我国相关从业人员往往知识结构单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审计结构不准确,导致审计上的风险。

三、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评审

内部控制制度评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关键之一。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行力匮乏的审计对象的的审计力度。企业的内部控制一般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部分,这两个组成部分系统的对企业内部经济责任进行控制。对会计控制实行符合性测试,能够使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以及范围更加明确,有效的提高审计的效率,降低相应的审计检查风险。对管理控制的评审能够有效识别企业经营发展所面临的潜在风险领域,从而为量化经营风险以及控制审计风险打下坚实的环境基础。而将分线基础审计模式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联系账目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将极大的降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出现的几率,达到控制审计风险的目的。

经济责任审计措施篇4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风险;应对措施

一、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常见风险

自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开始推行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近年来,随着该项工作的深入进行,经济审计逐渐进入各大企业,起到了明确企事业单位领导者的经营管理经济责任并对其实施监管的重要作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单位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企业的资产、负债以及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型,以及对其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进行相关审计。

受到企业经营业务、管理控制水平以及审计制度、审计成本和审计能力的制约,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往往存在着一些风险,总的来说,是指审计方面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对被审计对象造成的判断失误,产生的结果与企业真实情况不符,从而造成某种损失的现象,而出现审计风险的环节范围较广,如企业财务报表、相关会计资料、人员活动记录等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存在会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直接造成审计工作的失败,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产生十分不良的影响。因此,做好企业经济审计风险防范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企业正确决策,并推动我国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审计水平。

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

(一)审计体制存在缺陷

由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在我国发展时间尚短,基础较为薄弱,因而我国的审计体制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机构与被审计企业应相对独立,没有经济利益方面的联系或冲突,方能保证审计结构的客观公正,而我国进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体制主要是强制性委托,审计机关缺乏相对独立性,造成了审计结果不准确的风险。审计体制缺陷还体现在监督体系的匮乏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方面:不少企业缺乏对于领导层的监管制度,企业内部领导独断专行现象较为严重;国内缺乏明确的审计法规作为制约,也导致了腐败现象的出现,对审计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二)审计手段较为落后

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手段方面,我国仍然采取传统的审计方法,不能突出审计的重点,仅仅单纯的采取抽样审计复合审计等基础方法,通过统计企业账目、证书、会计表格等内容汇总成为审计报告,并在过程中允许一定的风险出现,以均衡审计风险与审计成本,必然会造成一定的结果误差。传统的审计方法在企业内部控制测评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陷,手段上的落后也造成了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潜在风险。

(三)审计人员水平不达标

作为造成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重要主观因素,我国审计机构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尚达不到经济责任审计的客观要求,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均有待提高。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仅需要审计人员具有审计、经济评估和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审计人员具有法律、工程、机械等方面的知识,对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综合结构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而我国相关从业人员往往知识结构单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审计结构不准确,导致审计上的风险。

三、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评审

内部控制制度评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关键之一。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行力匮乏的审计对象的的审计力度。企业的内部控制一般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部分,这两个组成部分系统的对企业内部经济责任进行控制。对会计控制实行符合性测试,能够使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以及范围更加明确,有效的提高审计的效率,降低相应的审计检查风险。对管理控制的评审能够有效识别企业经营发展所面临的潜在风险领域,从而为量化经营风险以及控制审计风险打下坚实的环境基础。而将分线基础审计模式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联系账目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将极大的降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出现的几率,达到控制审计风险的目的。

(二)改进审计手段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时间长,具体工作事项多,同时相关部门对于审计结果的要求急,因此改进审计手段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迫在眉睫。首先应将账面审计与实际调查结果相结合,通过相关领导责任人员的实际考察

,增加审计线索的来源渠道。制定审计公开制度,加强审计工作与群众的联系,从基层了解情况杜绝相关人员违纪瞒报的情况。其次是有效利用审计结果,进步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以前的错误并加以改进,因此应充分利用以前年度审计的结果,了解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参考其对现行审计程度的价值,找寻审计的切入点和重点。最后是加强审计的结合性,做到查一级联系两级,查内部联系外调,查账目联系实际,通过丰富的审计资料对审计对象进行彻底的审查,给予其公证全面的评审结果。

(三)强化审计队伍建设

经济责任审计措施篇5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风险;应对措施

一、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常见风险

自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开始推行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近年来,随着该项工作的深入进行,经济审计逐渐进入各大企业,起到了明确企事业单位领导者的经营管理经济责任并对其实施监管的重要作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单位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企业的资产、负债以及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型,以及对其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进行相关审计。

受到企业经营业务、管理控制水平以及审计制度、审计成本和审计能力的制约,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往往存在着一些风险,总的来说,是指审计方面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对被审计对象造成的判断失误,产生的结果与企业真实情况不符,从而造成某种损失的现象,而出现审计风险的环节范围较广,如企业财务报表、相关会计资料、人员活动记录等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存在会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直接造成审计工作的失败,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产生十分不良的影响。因此,做好企业经济审计风险防范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企业正确决策,并推动我国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审计水平。

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

(一)审计体制存在缺陷

由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在我国发展时间尚短,基础较为薄弱,因而我国的审计体制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机构与被审计企业应相对独立,没有经济利益方面的联系或冲突,方能保证审计结构的客观公正,而我国进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体制主要是强制性委托,审计机关缺乏相对独立性,造成了审计结果不准确的风险。审计体制缺陷还体现在监督体系的匮乏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方面:不少企业缺乏对于领导层的监管制度,企业内部领导独断专行现象较为严重;国内缺乏明确的审计法规作为制约,也导致了腐败现象的出现,对审计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二)审计手段较为落后

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手段方面,我国仍然采取传统的审计方法,不能突出审计的重点,仅仅单纯的采取抽样审计复合审计等基础方法,通过统计企业账目、证书、会计表格等内容汇总成为审计报告,并在过程中允许一定的风险出现,以均衡审计风险与审计成本,必然会造成一定的结果误差。传统的审计方法在企业内部控制测评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陷,手段上的落后也造成了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潜在风险。

(三)审计人员水平不达标

作为造成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重要主观因素,我国审计机构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尚达不到经济责任审计的客观要求,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均有待提高。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仅需要审计人员具有审计、经济评估和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审计人员具有法律、工程、机械等方面的知识,对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综合结构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而我国相关从业人员往往知识结构单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审计结构不准确,导致审计上的风险。

三、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评审

内部控制制度评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关键之一。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行力匮乏的审计对象的的审计力度。企业的内部控制一般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部分,这两个组成部分系统的对企业内部经济责任进行控制。对会计控制实行符合性测试,能够使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以及范围更加明确,有效的提高审计的效率,降低相应的审计检查风险。对管理控制的评审能够有效识别企业经营发展所面临的潜在风险领域,从而为量化经营风险以及控制审计风险打下坚实的环境基础。而将分线基础审计模式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联系账目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将极大的降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出现的几率,达到控制审计风险的目的。

(二)改进审计手段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时间长,具体工作事项多,同时相关部门对于审计结果的要求急,因此改进审计手段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迫在眉睫。首先应将账面审计与实际调查结果相结合,通过相关领导责任人员的实际考察,增加审计线索的来源渠道。制定审计公开制度,加强审计工作与群众的联系,从基层了解情况杜绝相关人员违纪瞒报的情况。其次是有效利用审计结果,进步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以前的错误并加以改进,因此应充分利用以前年度审计的结果,了解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参考其对现行审计程度的价值,找寻审计的切入点和重点。最后是加强审计的结合性,做到查一级联系两级,查内部联系外调,查账目联系实际,通过丰富的审计资料对审计对象进行彻底的审查,给予其公证全面的评审结果。

经济责任审计措施篇6

关键词:审计风险;成因;防范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指由于审计人员本身的失误或其他客观原因,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结论不公允、不真实,而对被审单位相关责任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做出不恰当评价的风险。

一、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审计环境日趋复杂化,审计风险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尤其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决定其审计的风险尤为突出。了解、认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才能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进行有效的防范,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

(一)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内在因素

1.审计程序实施不合理。审计机关出于各种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导致审计机关要在各个阶段、各个单位合理分配审计技术力量。如果简化了审计程序,减少了必要的审计力量,就会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2.审计材料不规范。审计材料不规范,条理混乱,语言不清,词不达意,不能如实反映客观存在的问题,或语言绝对化、含义模糊等,都会使经济责任审计产生风险。

3.审计证据不充分、复核不严谨。审计复核,也就是后续审计,是审计结果进行的复核和再次检查,是一种亡羊补牢的补漏措施。而审计复核只是走走过场,相关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作风不严谨,导致加大审计风险产生的可能。

4.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低。经济责任审计涉及面广,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查账能力,还要熟悉宏观经济管理知识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具备综合判断分析能力等,但是目前大部分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够全面,严重制约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

(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外在因素

1.审计对象的复杂性。随着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经济活动日益复杂,而经济责任审计的难度加大,风险也就随之增大。被审计单位或领导复杂的社会关系可能会阻碍正常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社会关系复杂,审计风险就越复杂。

2.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不完善。各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执行程序是否严格、清晰、有条理,影响到该单位所提供的会计等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经济责任审计产生一定的影响。

3.审计技术方法的局限性。审计工作本身在不断发展,审计技术为了适应审计工作也随之不断发展,然而目前的审计技术方法弊端突出,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审计的要求。

4.审计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审计法律法规不断建立健全,但仍然不能形成一套完全适应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活动的完善的法律法规体制,这就给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带来困难,产生了一定审计风险。

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防范和控制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关键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避免和预防引发事件,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原则,采取各种措施对审计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提高审计检查质量和评价质量。因此,为了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就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和对策。处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应从预防阶段开始。

第一,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制度,避免审计风险。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监督领导干部经济管理行为的有效手段。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确立,经济责任审计将从由政策推动转化为法制推动。但是,仍需制定和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和指标体系,使得经济责任审计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尤其重要的是完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这样才能提高并逐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规范性,从而使经济责任审计成为一项对于领导干部的强有力经济监督形式。

第二,履行相关审计程序,减少审计风险。严格的审计程序是确保审计行为合法和审计质量可靠的前提。在审计准备阶段,审计立项必须有受托依据,审计方案的编制必须详细、认真,做好事前调查,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下达审计通知书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经济责任审计法规的日期要求;在审计实施阶段,应贯彻“双向承诺制度”;在审计终结阶段,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前,要征求被审计单位及其领导干部的意见,允许提出异议,并把好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结论的复核关。

第三,有效利用社会审计的工作成果。国家审计机关应当与相关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联系与沟通,在了解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及专业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针对性的审计程序,以证实并获得客观可靠的审计证据。

第四,加强教育和培训,增强审计人员风险意识。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政治修养和道德品质。各级审计机关要提供必要的职业培训,开展后续教育,组织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理论研讨,审计部门还应培养审计人员良好的审计风险意识,提高其在复杂的审计中灵活、有效的控制各种审计风险,正确地对待自各方面的干扰和压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服务。

第五,加强审计风险的理论研究,完善审计手段。各级审计机关应该充分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审计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认识和理解,从理论上为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提供指导;同时,鉴于当前审计手段的落后状况,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进行审计方法的不断创新,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真正做到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李凤鸣.审计学原理[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2.朱锦余,赵新杰.经济责任审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蒙贞.浅谈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J].科协论坛,2007(4).

经济责任审计措施篇7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西部强省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大幅提升综合实力、迈向中等发达省份的重要时期。要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省和“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团结一致、努力奋斗,把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在实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肩负着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监督职责,深化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有利于促进省委、省政府各项重大决策及贯彻措施的落实。各级政府和纪检监察、组织、人社、审计、国资监管等有关部门,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齐心协力,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一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及中央六部委《实施意见》,加强和深化全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及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单位的领导,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及中央六部委《实施意见》,要有高度的责任感,重视、支持和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加强和深化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对领导干部制约和监督,预防和惩治腐败。

二要进一步提高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意义的认识。领导同志要高度重视这件事情。加强和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加强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推进我们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预防和惩治腐败的一个重要措施。所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有关部门,都要密切配合、做好工作,特别是要按照中办、国办《规定》的具体精神来统一思想认识。

经济责任审计措施篇8

关键词:卫生系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质量控制

卫生系统经济责任审计是通过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在卫生系统相关单位所从事的经济活动是否具有合法性以及真实性的审计工作,因涉及的业务程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以及系统内部控制的制度有所有同,特别是受制定的审计方案以及审计成本或是相关的经验等等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卫生系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问题具有着多重性相应着也严重影响着相关质量的控制,所以下文着重的从几方面进行分析以及进一步的探讨,希望为卫生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有利的论据。

1卫生系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源头以及具体表现

审计风险中的环境风险此风险指的是审计人员不能控制审计工作中依附的政治和经济以及法律等的外部环境相关的因素而有所产生的审计方面的风险。其主要原因有缺少带有经济责任审计特点的审计内控制度测试以及评价方案的目的性。再就是缺少审计风险评估方面进行的控制措施。

审计风险中的取证工作审计从会计资料中以及相关资料中所发现或是所查证的审计问题,经济责任在审计过程中相关事项有违法违纪问题有时没有显示在相关资料中,就需要通过有关执法执纪部门运用特殊手段进行深入查证的审计工作这样才可以查清事情的真相。但有时也因审计内容的特殊方面问题以及审计手段及程序的局限性影响到审计证据的合法性及客观性存在着相应的风险。

审计风险中的评价风险审计评价不仅要对被审计者任期内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以及合法性等做出的评价,也是对被审计者所履行经济以及管理等责任对其廉洁自律进行的全面评价。因评价结果是联系着被审计者切身利益的所以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风险就很大,亦或是会这讼的风险进而增加了审计风险。

2卫生系统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所采取相关措施

2.1整体过程需要对质量进行控制

对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需要加大力度,在实行审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时,需要针对不同环节及细节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审计,而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需要从准备和实施以及终结和后续阶段进行。在审前调查阶段需要采用走访或座谈以及实地查看等形式分析审计前所调查的相关资料进而保障报告的真实性。审计时需要整理相关审计文档进而保障审计底稿全面性以及证据的完整性。需要对审计报告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

2.2需要建立审计质量控制的相关制度并按实际情况进行完善

近来来中国的审计制度还是存在着不完整性,所以需要结合审计质量的具体要求,制定审计质量控制的相关制度并通过审计工作实际进行时不断的规范制度。并定期安排评估以及考核审计项目是否落到实处。

2.3审计质量控制所采取的有效方法

卫生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需要经过审前准备及实施还有审计报告以及信息与总结经验等环节进行审计工作,再结合审计质量的区域性控制法全面监督以及检查审计工作,这样就可以保证卫生系统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了。

2.4更全面的运用审计的结果

审计结果其实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最终达到的目的,客观的审计工作可以保证任职人员更好的发挥个人能力,提高所在单位的科学合理性的决策。充分运用审计工作结果可以对优秀人员委以重任进而更好的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充分利用及再开发。

3卫生系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质量控制的相关防范工作

审计风险防范及质量控制从根本上降低了审计工作存在的风险,提高审计工作预防性以及标准性和。所以审计人员需要对审计工作方方面面细节的了解,熟悉把控审计工作内容以及审计结构进行合理安排,采取科学及专业知道进行合理安排工作内容进而有效的发挥其专业技能。在选择审计项目时需要先调查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而确定审计项目和内容以及审计目标为审计工作做好前期的铺垫。在设定审计计划时需要明确项目中被审计的重点内容,进行制定详细的审计步骤以及合理分配有限资源。在开展审计工作过程中需要相关审计部门建立沟通的相关机制,做到随时分享审计工作者的工作经验,共同分析审计风险以及相关的质量控制工作。审计工作人员需要用积极态度运用到审计工作中,当发现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时可以准确的找到根源进而采取有效的对策及时的解决,为审计风险防范以及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卫生系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以及相关的质量控制进行全面的分析,从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卫生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且相关的审计质量控制细节不明确化以及卫生系统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质量控制管理中所建立的制度并不全面,而存在的比较大的风险以及质量控制的技术手段还是比较落后的。因此在了解问题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对卫生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整体过程进行科学性的对质量进行严格把控,进而更好的建立审计质量的控制制度并通过实际审计过程中进一步的去完善制定的制度,更好的去p少卫生系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以及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加强中国卫生系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有效利用,从而全面提高卫生系统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沈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要索分析[J].时代经贸,2009.

[2]李海东.分析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的系统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

[3]夏萍.关于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控制措施[J].现代商业,2008.

经济责任审计措施篇9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对策

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是对我国审计工作一项重大的突破,也是我国的审计工作发展的新趋势。作为干部监督管理的制度之一,经济责任审计显示出了其他审计无法代替的作用,在保证国家资产的完整、安全、保值、增值以及健全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成为我国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及特点

经济责任审计,就是独立的审计机构接受国家干部管理部门的委托,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在其职责范围内所履行的经济责任情况进行相关审计,以监督和评价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经济责任审计除了具有审计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独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托性

审计部门接受国家干部管理部门的委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被动的审计行为,受托性是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不同的最明显特点。

2、政策性较强

经济责任审计要对领导干部的经济管理、经济决策、政策执行和监督等能力进行相关的审计评价,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才能从机制、体制和制度等方面给出审计建议和审计意见。

3、风险水平较高

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到领导干部的廉政情况和个人业绩,如果不能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以完善的审计底稿为支撑,仅仅以被审计对象的报告为依据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话,审计人员将会承担一定的风险。

4、审计时间跨期

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时间是领导干部的任职期间,审计期间一般不止一个会计期间,往往是三到五年,甚至更长的年限,审计时间的跨期性给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加大了审计风险。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经济责任审计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政治发展和改革的要求发展起来的,经济责任审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对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措施

经济责任审计以相关领导干部所在的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评价领导干部任期内做出的重大决策情况、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个人遵守纪律情况以及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判断领导干部是否正确地履行了其经济职责,是否具有从事相关经济工作的决策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国家干部管理部门正确地任用干部提供了参考依据,因此,监督和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也成为了监督管理干部的重要环节。

2、经济责任审计能够从源头上对腐败进行预防和治理,是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重要措施

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在于查明领导干部公共经济责任履行的情况,审计期间覆盖了领导干部的整个任职期间,所以,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及时地发现并处理传统审计发现不了的问题。另一方面,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结果报告一般直接送报相关的主管部门,对于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还可以直接移交国家的司法部门,经济责任审计具有较大的威慑力,对于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促使领导干部提高管理水平,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性具有重要意义。

3、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客观地评价领导干部受托公共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一方面,能够方便继任者摸清家底,了解单位的真实情况,明确其经济责任,另一方面,能够解除前任领导干部的受托公共经济责任,划清前后的相关责任。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将领导干部任期的政绩水平与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相结合,可以促使那些只懂政治不懂经济管理的领导干部加强对经济管理知识的学习,也可以促使“财盲法盲”的领导干部转变为懂法理财型的领导干部。所以,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增强领导干部的守法自觉性,使其理性决策,用好财权,从而更好地履行相关的经济责任。

三、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当前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已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出现了种种偏差,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缺乏规范性

至今,我国还没有出台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操作规范,由于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审计评价指标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不能很好地体现出领导干部的差异性,使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受到了质疑。尤其是涉及领导干部个人的直接经济责任时,被审计单位和审计人员往往会出现分歧。

2、审计目标不够明确,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一方面,审计理念的陈旧和审计视野的狭窄,使得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差别不大,审计的重点内容停留在对传统财务收支的纠错上,不能完整地反映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的全部经济活动,很难对经济责任实施全面的评价;另一方面,国家的干部管理部门,对相关领导干部的经济考核目标过粗,使得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不明确,审计机关无法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政绩和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

3、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首先,我国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现在的审计人员一般都不具有复合专业背景,专业知识基础单薄,不能适应出现的新情况。如果审计业务有涉外的部分,还需要另外聘请懂国际法律知识的相关人员。其次,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一般是干部个人,一旦追究责任,多方的说情者,软磨、硬泡等方式方法往往让原本就很薄弱的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经受更严峻的考验。

四、改进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建议

针对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加快审计法制建设,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

首先,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办法,在制度上保证各个部门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的协调和配合,尽量避免不规范的行为出现。其次,制定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责任追究机制,明确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运用审计结果的职责,明确对审计问题的责任追究措施,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应有效果,让广大人民群众监督审计成果的运行情况。再次,完善相关部门的内部运行机制,审计部门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任务和协调程序,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格式进行全面的规范;组织人事部门要对委托书等进行规范,制定内部运行办法;纪检监察部门应对如何支持经济责任审计、如何受理相关案件等做出规定。

2、强化对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

经济责任审计如果审而不用,就达不到审计工作的目的,应该与单位的内部管理机制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按需审计,用好审计结果,建立健全单位的管理机制。首先,审计结果与干部任免机制结合起来,作为组织部门对干部进行人事任免和调整的重要依据。其次,经济责任审计要与纪律处分制度结合起来,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应该作为处分或者澄清问题干部的重要依据,审计部门要与纪检监察部门信息互通,共享成果。另外,要保证审计结果利用的规范性,严格控制审计结果的传送范围和抄送对象,防止审计结果的泄露。

3、采取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

一方面,拓宽审计线索的来源,密切联系群众是拓宽审计线索,降低审计压力和审计风险、确定审计方法与重点内容的有效措施,所以,经济责任审计应该采取设立公开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走访调查等多种形式拓宽审计线索的来源。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应该调阅以前年度的审计档案来了解以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发现新问题,找准经济责任审计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提高审计质量。

4、提高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当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大部分是通过国家公务员的考试进行录用,在人员执业经验和专业素质上没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在很多审计体制先进的国家里,审计人员的录用比公务员录用更为严格,所以,审计人员认证上岗是审计职业化发展的方向。另外,要强化对审计人员的后续培训,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进行专业培训,更新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建立学习型审计机关,使审计人员逐步适应审计职业化的发展要求。经济责任审计人员自身也要不断地学习法律知识、经济知识等,通晓审计、经济、会计、计算机、英语等各个方面的知识,给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的有效方法,是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必要程序,是反腐倡廉的重要措施,已经受到国家越来越多的重视,也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经济责任审计应该重视总结经验教训,做好调研工作,研究制定审计内容、评价等方面的操作规程,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孙立安、黄志圣: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巢湖学院学报,2008(10).

[2]谢志华:审计职业判断、审计风险与审计责任[J].审计研究,2006(6).

[3]武阳: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经济责任审计措施篇10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必要性;问题

实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我国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任用、管理和监督,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完善和改进领导干部考核、管理、任免和监督机制,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协调、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当前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部门接受相关部门的委托,通过对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审计来评价企业领导人应当负有的经济责任的行为。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与其他形式的审计活动不同的审计活动,它的审计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党政领导干部受托履行职责情况或企业领导人受托经营管理状况。

目前我国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的内容归纳起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完成情况能说明被审查人在任期内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业绩。在实际审计中经济技术指标的选择应根据单位的不同性质通过对比分析从而酌情而定,主要有:产量、质量和销售指标;职工平均工资额;生产经营指标;主要生产设备利用率;长期投资收益率;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劳动生产率等。

2.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要对其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进行审查。这表示在审查中不仅仅要对其会计报表上的数据进行审查,还要着重了解企业法定代表人在任期内是否有做假账或授意会计人员做假账的情况。

3.经营管理活动的合规合法性。指对企业法定代表人任期内经营管理的合法性分析。主要是审查了解该企业是否有偷税、漏税问题,是否有转移资金、挪用公款和私设“小金库”的现象,企业内是否有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产品和商品,另外经济合同是否合法、规范也在审查范围之内。

4.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主要是通过健全性测试,检查控制点是否齐全、控制目标是否完整、相应的规章制度是否完善;通过符合性测试,检查控制点是否有效、控制目标是否实现、规章制度是否贯彻落实。

5.重大投资决策的管理效益情况。重点审查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效益性,投资决策程序的规范性。

(二)当前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干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经济领域受托经济责任意识的不断增强,经济责任审计作为现代审计的一种重要类型将会越来越被各级管理部门所重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讲,目前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是市场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由于经济管理体制不配套,监督管理手段弱化和经营者认识上的偏差,在企业经营期间往往会暴露出一些问题,所以一些地方开始运用审计手段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实行经济责任审计。

2.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是严肃财经法纪,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的需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要评价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同时还揭露、查处被审计单位违反财经法纪的问题,从而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3.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是完善干部管理制度,为管理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的需要。经济责任审计是运用审计手段,以有关的数据和经济指标评价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组织、人事部门将审计结果作为考核、使用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4.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通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查清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领导干部在财政、财务收支和其他违法违纪方面的问题。这对领导干部的清正廉洁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5.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是增强企业领导人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意识的需要。通过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可以使经营业绩突出的企业领导人员得到充分肯定,而违反财经法纪的企业领导人员受到查处,从而促进了企业领导人员认真履行职责,自觉遵守财经法纪。

6.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需要。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会使处于决策地位、掌握着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感到一种较强的约束力,增强当家理财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而便于企业的管理,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二、当前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实践来看,这些年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在实施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开展,主要表现在:

(一)领导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认识不到位

首先,一些领导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个别地方党政领导因平日工作繁忙而疏于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协调与督促,致使经济责任审计开展不起来或工作无起色。其次,不少领导干部甚至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自己要接受审查,从而不会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也对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抱有抵触情绪和阻挠现象。再次,对于审计机关来说,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都是地位高、权力大的领导干部,这样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则会存在难度大、风险大和压力大的问题。

(二)经济责任审计法规不够健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审计的需要,我国加快了相关审计法律法规的制定。现行的经济责任审计法律、法规与当前经济形势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很多已不相适应,经济责任审计法律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界定不够明确

正确区分各种责任是审计评价的前提和核心。当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对被审计者责任界定不明确,在界定前任与继任、集体与个人、故意与过失、主观与客观责任上涉及到审计人员主观判断情况的问题,目前尚未有一个具体的、客观的、可操作性的标准来区分这些责任。

(四)审计活动实施存在滞后性

“先审后离”难以实行,审计成果利用严重滞后。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大多是在领导干部换届换岗的时候进行的,往往都是“先离任后审计”。组织部门在考核任用干部时,没有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作为干部任用的依据,用人与审计脱节,即使查出了问题,也往往因为人已经离任而不了了之。审计评价结果使用的这种滞后现象,大大削弱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职能,使审计评价结果失去时效性而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则流于形式。

(五)经济责任评价标准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企业经济责任评价指标存在不少缺陷,最主要的是指标体系的涵盖力不强,不能对企业经济责作做出全面评价。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依靠一系列的财务指标和经济指标进行定量评价,包括现存资产经营状况指标体系、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偿债能力指标体系和资产管理水平指标体系等4大类,其内容不够完整,评价过于死板,不能完全满足现实工作。

(六)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素质有限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时间跨度长、工作量大、时限紧、要求高、责任重、风险大、群众期望值高的综合性审计工作。这就决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求高、政策性强、责任大,必须要求具备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目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专职人员专业单一,大都属于审计、会计系列,而具有工程、法律、宏观经济、计算机系列职称的人员少,缺乏复合型审计人才;部分审计人员政治思想性不强,对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认识不到位,因而工作责任心不强,应付了事的现象时有发生;专业培训未形成制度,知识更新缓慢,审计人员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掌握不够,影响了审计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七)审计风险较大

审计人员主要是通过会计凭证、会计报表、会计账簿及相关资料、文件进行查证,而近几年虚假会计信息层出不穷,会计资料的可信度降低,经济活动中违法违纪行为更为隐蔽。对有些违规违纪行为,审计人员执行通常的审计程序很难发现,而审计又不具有纪检、政法部门的职能和侦查手段,可能导致对领导人员应承担的责任和取得的成绩评价不恰当,与客观事实有较大出入,形成审计风险。

(八)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运用不尽如人意

对经济责任的界定认识不一导致了运用审计成果的指导思想不统一。用人部门不注重审计结果的分析、利用,考核、任用干部仍用老办法,使审计成果运用不充分。联席会议制度不健全甚至形同虚设,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工作欠妥。

三、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法律法规、规范审计行为、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与效果。

(一)提高领导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

要提高对领导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就要使各级领导、被审计单位和广大群众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经济责任审计环境。同时,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政策、法制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其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经济责任审计的能力。

(二)建立健全相关法规,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化和规范化

经济责任审计政策性强、要求高、风险大,应尽快制定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业务规范及相关的操作指南,使其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一种法律上的强制行为,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的严肃性。西山煤电集团审计处十分重视制度建设,根据国家审计署、山西省内部审计协会、山西焦煤审计部有关审计法规的规定,结合西山实际,先后组织制定了《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经济责任内部审计处理处罚暂行办法》《西山煤电集团公司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审计办法》《内部审计项目责任管理制度》《审计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内部审计工作考核办法》等业务管理制度,规范了各级管理部门的管理行为,为广大审计人员执行业务操作提供方法和依据,也为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三)坚持离任必审,先审后离的原则

针对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监督滞后、审计结果难以有效运用以及审计任务相对集中等问题,应认真贯彻“先审后离”制度,积极推行任中审计。开展任中审计后,可以科学确定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审计哪些行业、部门(单位),审计哪些内容,审计哪些重点事先都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改变了离任审计被动、盲目的弊端。

(四)创新工作方式与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将审计关口前移,强化审计前调查。采取询问、观察、填写调查表等方法,分析判断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并抽查部分业务进行测试,检查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和遵循性,从而发现控制的薄弱环节,即存在问题可能性较大的地方,作为实施审计的重点所在。二是将计算机辅助审计实施系统运用到经济责任审计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凡有电子数据的单位,对每个会计科目按照“摘要”或“金额”进行分类汇总、分析,找出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延伸检查原始凭证,从而减少工作量,避免大量的重复劳动。

(五)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及合理的审计机构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应当遵循与评价对象、评价责任、任职目标、评价范围挂钩的原则,并按照审计评价内容范围分类设计评价模式。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中,可根据被评价领导干部的职责范围、任期目标等具体情况,分别设计党政机关、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组织等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西山煤电集团组建了责任审计组织机构,形成了以集团审计处为核心,延伸到基层单位的三级垂直审计机构网络。一是集团领导层面,由总会计师负责对集团责任审计业务进行全面监督并对审计质量进行监督复核。二是集团业务层面,由集团审计处负责制定企业责任审计工作制度和业务规范,编制企业年度责任审计工作计划,组织和实施对本企业及本企业所投资的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的财务收支、资产质量、经济责任以及其他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三是子分公司层面,西山煤电股份公司建立了独立的审计职能机构,负责股份公司的审计。这些举措都为企业改善经济效益和经济运行质量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六)正确区分经济责任

1.划清前任与继任责任。经济责任的时间界定,应该与被审计者所在的特定职位的任期相一致。因为政策具有延续性,有些经济活动的投入需延伸到任期后才能见效果,前任的决策或过失延伸到本期造成损失或遗留问题的应由前任负责任;对于前任的隐瞒收入以及隐瞒的支出应做适当的调整后才能界定为现任者的经营成果或经营业绩。

2.划清集体与个人责任。决策既可以是一个人决策也可以是一个团体决策。决策的成功与失败不能完全归结为单位某个领导个人,由集体决策造成的失误应由集体负责,由领导者个人决策造成的失误应由个人负责。

3.划清故意与过失责任。明确界定经济责任的性质。经济责任既可能是责任人由于失误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由于责任人故意舞弊造成的。按照不同的性质其所负担的责任后果是不同的。

4.划清主观与客观责任。在评价企业领导人的经营业绩时,要对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进行全方位分析,透析企业兴衰的深层原因,排除由于国家政策等客观因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由于企业领导人不注意调查研究、造成的损失,与由于客观环境变化造成的失误有本质的区别,要区别情况,分别对待。

(七)提升审计人员素质,树立职业审计意识

不断提高审计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是确保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根本要求。对此,西山煤电集团采取了相应举措。第一,进一步发挥各类考试的导向作用,鼓励审计人员参加职称晋升、学历教育,以考促学,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二,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第三,广泛发动、积极组织了集团职工技能工种大赛。第四,积极整合审计资源,吸收基层审计人员联合审计,采取上下联动式审计模式开展审计项目,在工作实践中锤炼审计人员。第五,定期组织审计人员进行审计论文研讨活动。第六,坚持开展审计项目质量评优活动。这些举措都保证了保质、保量、高效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八)防范审计风险

第一,要建立承诺制度,明确责任。要求被审计单位相关负责人做出书面承诺,保证所提供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可靠,尤其要明确有无账外资产。第二,要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意识。审计风险随时随地都可能存在,要在思想上做出高度重视,才能在实际中采取措施发现风险、预防风险、降低风险。第三,要严格审计程序,加强质量控制,强化审计复核制度。经济责任审计要严格按《审计法》和两个《暂行规定》规定的审计程序执行,做到依法审计、依法处理。同时,对每个审计项目,必须经过专门复核机构审核,对可能发生的审计风险进行全面监控、及时处理和防范。第四,对审计失误要追究到底,还要总结经验,加强审计风险的理论研究。

(九)运用审计成果,扩大审计影响

审计结果能否正确运用和处理,是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干部管理部门必须重视审计结果,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采取问题原因不清楚不放过,问题责任不明确不放过,问题的整改不落实不放过。认真执行重大问题审计报告制度。切实做到“审而要究、审而要改、审而要用”,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干部考核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扩大审计影响。

四、总结

实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我国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任用、管理和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实施中,法规建设、评价体系的建立、方式方法的应用以及责任划分、风险防范和审计结果的应用等,均存在着尚需加强和改进的地方。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应从提高领导认识、健全相关法规制度、正确区分经济责任、坚持先审后离的原则、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充分防范审计风险、运用审计成果并扩大审计影响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实现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并能良好发挥其作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红莹.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分析[J].现代商业,2010(18).

[2]王学龙,郝斯佳.论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内部审计,2010(2):44-46.

[3]吴锡东.强化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J].中国经贸,2010(22).

[4]陈红燕.传统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在实际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5).

[5]张学惠,韩德静.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财会月刊,2010(29).

[6]李中年,周协成.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关注的五个重点[J].审计月刊,2010(2).

[7]蔡丽萍.浅谈企业集团内部经济责任审计[J].会计之友,2007(12):51-52.

[8]王冬莲.关于企业内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101-102.

[9]樊金生.浅谈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3):82-83.

[10]寇艳萍.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措施[J].魅力中国,2009(4):81.

[11]贾钊.对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现代商业,2008(23).

[12]刘宇.浅谈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北方经贸,2007(4):62-63.

[13]周艳平.直面经济责任审计的困难[J].商场现代化,2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