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旅游企业投资管理十篇旅游企业投资管理十篇

旅游企业投资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07:42

旅游企业投资管理篇1

关键词:云南旅游企业;等级评分法;跨国经营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6)11-0010-04

[作者简介]孙磊(1978-),男,汉族,河南漯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国际投资。

跨国经营并取得规模经济效应、获得协同效果是国际著名旅游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因此,云南旅游企业若能成功进行跨国经营将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实现云南旅游业转型升级;有利于相关企业提高服务能力、分散国内经营风险、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有利于开辟新的旅游人才成长环境,特别是高端旅游产业领域,这也将为后继综合性人才培养创造新的发展目标和模式。

一、云南旅游业发展概况

(一)云南旅游市场整体特征

云南旅游业在国内起步较早,经过三十多年的培育,已成为云南的支柱产业,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目前,云南旅游市场主要呈现出如下特征:

1.国内外旅游客流持续稳定增长。从1996年至今,除个别年份外,云南省旅游接待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1996―2005年云南接待海外游客年均增长108%,接待国内游客年均增长154%;2005―2014年,云南接待海外游客年均增长124%,接待国内游客年均增长169%。

2.旅游产业体系已经形成并相对完善。云南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在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品牌创立、旅游服务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旅游项目建设方面,a级旅游景区、国家公园等走在国内旅游发展的前沿,相应的创新延伸业态旅游小镇、旅游综合体等地产项目蓬勃发展;云南创立的国际知名旅游品牌类别不仅涵盖旅游目的地、纪念品、土特产,还推出了包括“云南印象”、“阿诗玛”、“五朵金花”在内的一系列展现云南民族特色的品牌项目。在旅游服务创新方面,云南利用沿边、高原等特色,在GmS区域旅游线路开拓、国际中转游客72小时免签等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集传统旅游服务、休闲度假旅游服务、新兴特种旅游服务等为一体的全方位旅游支撑体系。此外,旅游网络管理平台、分时旅游度假模式创新、航空+旅游模式创新在实践中成效显著。总之,经过多年的发展,云南旅游业产业要素健全,产业结构日趋合理,设施、服务和环境等综合配套优化程度在国内均居前列。

3.大型旅游企业集团主导旅游业运营。借助云南旅游发展的良好环境,致力于旅游开发和旅游服务的各类型企业逐渐成立。其中,云南本土成长起来的主要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包括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世博集团)、云南城投集团、云南省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云旅投资公司)、诺仕达集团。诺仕达为民营企业,其他三家为省属国有控股企业。这四家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旗下公司掌控云南众多知名景区、旅行社、酒店、客运服务、餐饮、购物店等旅游业核心要素。如世博集团主要从事旅游景区、旅游地产、会展等产业,拥有上市公司云南旅游,管理着“昆明世博园”等五大优质旅游资源;云南城投集团在连锁分时度假资源共享平台搭建、文化旅游项目设计建设、旅游休闲综合体规划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旗下控股云南城投、云南水务、莱蒙国际三家上市公司,与洲际酒店集团、新加坡悦榕集团、希尔顿、华侨城等国内外知名旅游管理运营商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云旅投资公司作为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主要代表政府对省内的核心旅游资源进行掌控和开发,肩负旅游投融资的使命,先后在曲靖麒麟生态温泉旅游小镇、版纳勐仑旅游小镇等项目的运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诺仕达集团涉足餐饮、旅游综合体、豪华酒店等领域、在旅游纪念品的生产与销售独树一帜,拥有“七彩云南”、“庆沣祥”、“南亚风情园”等知名品牌,还是麦当劳的特许发展商及豪生酒店品牌的云南区合作伙伴。

4.旅游专业人力资源培养机制健全。云南省内业已建立起从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到本科、硕士、博士学位专业教育的全方位旅游人才教育体系,涉及旅行社、酒店和景区管理、项目管理、规划设计等旅游服务的各个层面。各级各类人才培养机构与旅游企业通力合作,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此外,云南旅游人才培养机制长期保持对外开放性,与周边国家的交换培养已经成为旅游人才教育中的常见模式,并且相关院校和科研机构多次承担周边国家的旅游管理人员的培训,通过文化教育类交流和沟通建立了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云南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旅游业赖以发展的资源价值衰减,旅游环境质量下降。长期以来,云南以其富有民族特色的原生态人文资源和高原自然资源吸引海内外游客。淳朴的民风、完美的自然景观、多样的民族文化构成云南旅游资源的主要脉络,但是在旅游业的发展进程中,包括自然景观的美学价值、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民俗风情的原真性等在内的旅游资源,其内在价值出现衰减乃至丧失的现象。如果按照观光旅游发展模式,到访云南的客流越多,地方生态负荷就越重。尽管研究者普遍强调旅游业是无烟产业,持续旅游收入增长的背后隐藏着资源和环境的巨大消耗。目前,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依托的生态文化和自然区位条件为基础的生态表征在旅游开发进程中已然发生改观,这对云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是新的挑战。

2.旅游客流由流入向流出过渡。在出境旅游环境渐趋宽松、本地居民收入水平稳定提高的大背景下,从云南出境到东南亚各国乃至世界各地旅游的消费选择正在形成潮流。此前,旅游管理机构和企业仅仅关注国内旅游客流、入境旅游客流及其带来的收益,但随着出境旅游客流的增长,旅游业不得不面临原有市场的萎缩和海外中国旅游者市场的兴盛。如果仅仅停留在本国国内旅游服务而忽视新兴市场中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特征和需求模式,则将失去潜在的商机。显然,云南旅游业尚未完全从既有旅游市场的丰厚收益中清醒意识到这一点,跟随旅游者迈出国门的步履起步缓慢。

3.旅游企业同类型项目投资过剩。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由于存在形象遮蔽和叠加现象,同类型、同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难度较之以往增大。加之传统景区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使得旅游投资热点逐渐转向回报率较高的旅游地产项目,其衍生品包含度假村(酒店)、旅游小镇、旅游综合体、景观住宅等。在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大背景下,如何从观光旅游向深度度假旅游转型,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普遍选择了旅游地产作为切入口。截至2016年初,云南旅游地产计划投资总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而且企业普遍存在先做起来再销出去的想法。仅仅是西双版纳一地,就云集了保利、万达、雅居乐、云南城投等国内多家一线开发商,投资建设滨江果园避寒度假山庄、告庄西双景、万达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梦云南・雨林澜山等众多品牌项目。旅游度假热潮是同类投资项目聚集的原因之一,但是开发商也将同时面临空置率过高、销售迟缓的困境。

4.旅游人才的发展空间受限。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和旅游高科技人才、紧缺型人才匮乏是目前云南旅游发展的突出问题。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每年大中专院校旅游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却面临工作难找或者旅游工作岗位待遇偏低的现状。已就职旅游人才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有调查显示,云南旅游人才中,硕士以上学历对工作收入的满意度为75%,大专及以下学历人士对收入和待遇的满意度不到42%①。这一调查结果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与云南旅游强省的地位不相匹配。由于收入和待遇情况不够乐观,客观上导致了旅游人才向其他省份或者其他行业的大量流失。在岗旅游人才受媒体宣传和行业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职业倦怠现象突出。

二、云南省旅游企业跨国经营概况

云南在旅游业经营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旅游业跨国公司。目前仅有的零星旅游业跨国经营项目成效有限,也不足以提升云南旅游企业的整体经营水平和效益。

(一)云南企业对外投资蓬勃发展

在“桥头堡”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云南企业“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国际化经营能力显著增强。

对外直接投资方面,云南省对外投资额迅速增长。2006年实际对外投资额为4364万美元,到2014年增长到103亿美元,年均增长484%。2015年1―10月,全省对外实际投资115亿美元,同比增长3696%。在投资区域方面,“次区域五国”是云南省企业“走出去”的主体市场,以2012年为例,在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五国实际投资共计61亿美元,占同期实际投资的854%。

对外工程承包方面,2006―2014年工程金额年均增长216%;2015年1―10月,完成营业额193亿美元,同比增长279%。在行业分布方面,交通运输、房屋建筑以及电力工程建设占比重较大,以2014年为例,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全年完成营业额776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3748%,同比增长3561%;房屋建筑项目全年完成营业额373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1802%,同比增长1261%;电力工程建设领域完成营业额608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2937%。

对外劳务合作方面,合作派出劳务人员也呈上升趋势,但整体上呈现出基础劳务人员占比较高、中高端劳务人员占比偏低的特征,如2014年外派中高端劳务人员仅为7%。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云南对外投资的基本格局,即投资项目集中在回报周期较长、低附加值的传统工业、能源领域,对新兴服务产业的投资力度有限,投资视野较为局限。

作为新兴服务产业的旅游业,是东南亚地区诸多国家的重要产业之一。但是至今云南对外投资中鲜有企业将旅游项目开发、旅游景区运营、旅游酒店建设等项目列入发展意向。

(二)云南省旅游企业跨国经营滞后的原因

第一,省内旅游资源丰富,依靠现有景区等资源,短期内依然可以获得丰厚利润,因此旅游企业“走出去”的迫切性不强。

第二,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经验欠缺。云南企业跨国经营涉足的主要领域集中在工程承包、传统贸易和加工等,旅游相关项目鲜有涉足。跨国经营的主体以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其海外投资或者经营的项目也以大型基础设施和能源开发为主,如中电投云南国际的缅甸密松水电站项目、云天化集团的老挝万象钾盐项目等。这些大型投资或合作项目通常是在双边政府合作框架下洽接,经营初期政治风险较小。还有一些企业参与的中小型跨国经营项目,涉及范围更广,包含贸易、农副产品加工、采矿、烟草、制药、建筑、交通运输等。如蒙自丰泽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在老挝设立老挝出租汽车有限公司。

第三,海外市场经营环境风险巨大。与本土经营不同,境外投资一方面要面临经营、财务、汇率等市场风险,另一方面还可能会遭遇文化差异、政策法律、劳工环境、政局动荡、自然灾害等非市场风险。

虽然困难重重,但面对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云南企业走出国门,寻找新的投资和增长空间势在必行。跨国经营可以提升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丰富国际投资经验,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在新的形势下实现真正的“双向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云南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的区域选择

本文认为云南旅游企业应将跨国经营的区域首先选定为东南亚,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东南亚是中国出境游的主要地区之一,云南旅游企业对中国游客的偏好、习惯相对熟悉,所以可以通过跟随出境旅游者的脚步减少风险;二是云南企业之前的对外投资区域主要是东南亚,从而对当地的投资环境相对熟悉;三是大部分东南亚国家投资环境相对较好,根据等级评分法对七个东南亚国家的投资环境进行评分,泰国得78分②,新加坡得86分③,老挝得86分④,印度尼西亚得76分⑤,马来西亚得88分⑥,文莱得80分⑦,越南得54分⑧。

四、云南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的进入渠道选择

(一)基于企业绩效的云南旅游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企业绩效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经营者业绩。鉴于代表云南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四家大型旅游企业的财务数据未全部公开,本文仅从定性角度对云南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

1.规模优势。云南旅游企业以四家大型企业为龙头,无论是固定资产、员工人数还是企业效益都在云南旅游经济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财务优势。这四家企业在资本市场浸染多年,逐步壮大,融资渠道灵活多样,企业负债问题得以控制。以云南城投为例,公司通过上市、发行非公开债券等多种渠道募集资金,合理控制公司整体融资成本。

3.综合效益优势。四家企业运营云南省内知名景区景点和酒店、出租车、度假区,充分证明其产品研发能力及市场掌控能力。在云南旅游二次创业大背景下,四大企业在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的创新重大项目推进顺利。

(二)跨国经营的进入渠道选择

1.绿地投资。绿地投资又称创建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道国的法律设置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云南旅游企业大多是综合性企业,在地产投资和酒店建设方面具备一定技术、人才及经验优势。因此,可将绿地投资作为一种进入模式。云南城投在国内旅游地产上就多采用自行投资并管理的模式运营,具备一定优势。企业也可将酒店中一部分用来规划设计云南风格,这一方面能够给中国游客一种亲切感,另一方面可以宣传中华文化,吸引外国游客到云南旅游。在进行酒店建设时,云南旅游企业也可对其周边设施、旅游景区、航空线路等进行资本输出,以达到多领域互补协调发展的目的。

2.股权投资。股权投资是以注入资金或投入实物资产等形式获得企业一定股份,从而进行跨国经营。2011年4月中工国际现金入股了老挝一家公司,合资成立了中工国际旅游发展(老挝)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价值3700万美元的老挝琅勃拉邦酒店项目。2014年6月29日,由中工国际在老挝琅勃拉邦投资建设的首家中老合资五星级度假酒店――“安纳塔拉度假酒店”项目正式动工。

云南旅游企业之所以多为旅游产业综合经营模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企业大都持有省内多家旅游行业相关企业股份。对于刚刚开始从事跨国经营的云南旅游企业来说,持股海外旅游企业或部分酒店也是不错的进入方式,这种方式可以降低前期进入的投资成本,并且有助于借鉴当地经营的经验,对于企业后期投资以及培养相关管理人才有较大帮助。

3.跨国公司战略联盟。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共同战略利益和对等经营实力的跨国公司,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生产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松散的合作模式。合作企业参加了联盟之后一般仍保持各自的独立性,但它们为了谋取共同利益而汇集、交换成统一某种或某些特定的商业资源以谋取共同利益。

从国内外竞争环境和企业实力角度看,目前云南的旅游企业在跨国经营方面尚处于管理技术、经验、渠道等都相对匮乏的发展初期,在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力有限,市场竞争力、国际经营经验和政策优势都相对薄弱;因此其一旦在与国内竞争环境完全相异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投资和从事跨国经营时,将不得不面对来自发达国家实力强大的旅游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压制以及东道国的保护壁垒,其国外的发展空间会受到巨大限制,因此最好采用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形式进入。面对不同形式的贸易保护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借助联盟方的优势,或者是对该国、地区、社会团体甚至消费者的偏好和差异性的了解,或者是拥有全球客源、先进的管理经验、渠道,或者是充沛的资金等,有利于降低进入难度、减少进入风险。

合作伙伴的选择是战略联盟成功与否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一些跨国公司都制定了详细的选择标准,兼容性、能力和投入成了衡量合作伙伴的核心原则⑨。

基于云南旅游企业产品的特点、目标和自身优势,旅游企业战略联盟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1)本土企业之间基于产业链的视角构建战略联盟

世博集团主要从事旅游景区、旅游地产、会展等产业,其产业链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业务,是云南省目前产业链最完整的综合性旅游集团;相较于其他企业世博旅游集团在景区管理以及旅行社的运营方面能力尤为突出,另外由于拥有上市公司故融资能力也较强。云南城投集团在酒店、景区、度假村等的建设与运营方面实力强大,与洲际酒店集团、新加坡悦榕集团、希尔顿等公司合作经验丰富,在“一地置业、多地度假”旅游模式创新方面独树一帜,同样由于拥有上市公司故融资能力也较强。云南省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是云南省委、省政府为加快云南旅游产业发展而成立的旅游专业投资公司,背靠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云投集团),各类资源丰富。诺仕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旅游资源运营方面的资源和实力在云南省民营企业中首屈一指,其不仅管理景区、酒店的能力较强,建设旅游地产的经验丰富,与外国酒店集团的合作历史较久,而且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基于民营企业的属性其经营方式灵活。

前三家都有明显的国资背景,在境外合作的兼容性较强;四家企业在不同的领域各有明显优势,可投入资源的互补性较强;因此这些企业(包括航空公司)在共同的目标下可以通过分工(融资―景区、酒店等设施的建设―运营管理―旅行社招揽游客―航空公司运输)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合作进入东南亚市场。

(2)与著名旅游集团构建联盟进入东南亚市场

鉴于国外经营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当地对手的强大实力,在存在共同利益的前提下,云南旅游企业也可以借助自身优势与国外旅游企业构建战略联盟。此前云南城投、诺仕达均有成功的案例,譬如2008年,云南城投集团投资、洲际酒店集团管理的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作为奥运会的配套项目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正式营业;诺仕达与温德姆集团“豪廷”、“豪生”等知名国际品牌合作,委托其管理自己集团旗下的国际五星级豪生大酒店、五星级七彩云南豪廷大酒店。

(3)与东道国企业构建联盟

考虑到大多云南旅游企业对东道国旅游投资环境不太熟悉、自身品牌实力不强等因素,在存在共同利益的前提下,亦可以与东道国互补性强的旅游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云南旅游企业拥有出境游客源、多渠道融资能力、国内各级政府的支持以及丰富的景区、酒店、度假村方面的建设与运营经验,甚至云南城投集团还拥有城市开发的经验,因此可与东道国有共同经营兴趣的旅游企业合作,规避风险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厉新建.中国旅游业跨国经营新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旅游企业投资管理篇2

关键词: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综述

1.国外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法国的亨瑞・法约尔在《一般管理和工业管理》一书中把风险管理思想正式引入企业经营领域。但长期以来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制度,直到20世纪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莫布雷等首次提出并使用“风险管理”一词,人们才开始系统地展开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一门学科。在企业财务风险研究方面,马柯威茨、威廉、米勒先后对财务风险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三位学者的理论一脉相承。他们提出了证券组合的效率边界风险理论、计算股票系统风险的方法和通过系统风险计算股票预期收益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公司价值与资本结构关系的mm理论等,为以后开展企业财务风险研究奠定了基础。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从狭义的角度,把风险管理的对象局限于纯粹风险,重点放在风险处理上。

2.国内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我国财务风险的相关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1987年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编写的《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风险分析与决策的方法。王继华在《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及内部控制》一文中,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探讨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杜芳修在《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监测与危机预警研究》中,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对上市公司的危机发挥预警作用。文章以财务风险监测与危机预警为切入点,采用规范和实证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紧紧依托财务危机的诱发源,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进行探讨。郭敏在《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研究》中,从企业资本运动过程来划分和界定企业财务风险,即从资金的筹集、使用与耗费、回收与分配三个环节分别对企业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股利分配风险以及企业资本运动过程中的“人本风险”的防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二、旅游企业的系统风险分析

1.社会宏观因素给旅游企业带来的融资风险

任何资金都是需要成本的,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来筹资也都是有风险的,再由于国家的宏观政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因此或多或少给旅游企业带来一定的筹资风险。同时,政治是否稳定会影响利润的变化,进一步给旅游企业资金成本的高低带来严重影响,进而为旅游企业带来筹资风险。可以说,旅游企业本身的资金回收期较长,对旅游企业的筹资来说这期间内的任何变动都是不利的。

2.社会宏观因素给旅游企业带来的投资风险

人们的需求结构、供给数量,市场供求的变化等都是不能准确预测甚至无法预料的。因此,投资就会给旅游企业带来不可预测的系统风险。与此同时,旅游企业也受到社会各种经济环境的影响,而这方面是不受人为控制的,各种因素都在不断变化。

三、旅游企业的非系统风险分析

1.筹资风险

旅游企业筹资风险主要指旅游企业采用负债筹资而使其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可能性。目前,我国旅游企业存在现金性风险和收支性风险。其中,现金性风险是由于旅游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和理财不当而引起的;而收支性风险主要表现为市场竞争力低下、管理水平低等。如果不有效加强财务管理,必定会给旅游企业在筹资和经营上带来一定困难。

2.投资风险

旅游企业投资风险主要是指旅游企业进行投资后不能达到预期效益进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旅游企业进行投资就是为了获取利润。旅游企业波动性和季节性的特征,可以说直接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波动性和季节性,从而导致资金回收期长,此时投资风险也很大。由于旅游企业自身的因素,在投资过程中还是面临投资风险的。

3.资金回收风险

旅游企业的资金回收风险主要指应收账款风险,说的是旅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流动资金的投放,其风险主要是回收时间及金额的不确定而造成的现金流量风险,从而使企业的收益质量和收益能力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制约企业的正常经营,使其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

4.收益分配风险

旅游企业的收益分配风险主要指由于收益分配而可能给旅游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概括来说,收益分配风险包括收益确认的风险和对投资者分配收益的时间、形式和金额的把握不当而造成的风险。其中,收益确认的风险,是由于会计方法的不合理,从而导致提前纳税,大量资金提前流出企业而造成的财务风险。企业的资产情况进行风险分析。

四、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1.加强行政方面的管理

政府的有关部门应该为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创造出良好的环境。旅游协会应该对旅游业加强监督,并管理其经营的行为规范,杜绝不符合规则的竞争,从而给旅游企业的理财与经营制造更好的运行环境,使其尽可能的避免外部风险的发生。政府部门还应该从财政上支持并引导旅游行业风险基金的建立。

2.正确识别与估量风险

旅游企业不单要学会认识风险,还要会正确识别与处理风险。这就要旅游企业的领导与财务人员进行周密的分析企业的经济环境以及企业的财务活动中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与对于企业未来的收益的响。科学正确的估量风险大小,从而掌控风险的程度,其包括有各类潜在的风险可能会产生的损失、损失程度、发生的频数以及对与旅游企业的生态环境、生产经营与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通过对风险的估量,为以后的财务风险做出预防、决策、控制以及处理等提供有效的依据。

3.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旅游企业应该开设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对财务风险的监测做出进一步加强。风险的预警系统是对风险做出监测、识别、预测和评价的信息系统,其内容主要包含外部环境与企业内部相关的信息,可以分做市场信息子系统、内部报告子系统、风险预警子系统和风险分析子系统。旅游企业应该将财务制度规范并完善,以及加强财务的基础工作,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推行全方位的预算管理,严格的控制事前与事中的资金支出,确保资金有序的流动。并设立科学的决策程序,对风险财务活动明确其风险责任者,对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风险的防范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徐佳.浅谈连锁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J].中国商贸.2011(28)

旅游企业投资管理篇3

【关键词】旅游景点;项目融资;融资模式;Bot

旅游业是高投人、高产出、就业容量大,对区域经济拉动较大的产业。景点则是旅游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旅游产品的核心,同涉外饭店业、旅行社业共同构成旅游业的三大核心产业。

根据英斯基普分类方法,景点主要分为三大类,即以人类活动为基础的文化景点、人造的景点和以自然环境特色为基础的自然景点。景点建造和经营的代价十分昂贵,能否开发成功的关键是资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效实施项目融资也便成为景点成功开发的先决条件。

一、景点建设项目融资的内涵及其现存问题

所谓项目融资即“实施工程项目的企业(或称投资者)通过各种途径和相应的手段取得这些资金的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企业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获取资金: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旅游企业不断将自己内部融通的资金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它对旅游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的特点,是旅游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源融资是旅游企业吸引其他经济主体的资金,使之转化为对企业的投资过程。它对旅游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高效性、灵活性、大量性和集中性的特点,因此也成为旅游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

外源融资通常是通过金融媒介机制的作用实现的。旅游企业既可以在金融市场出售直接证券融资,也可以向金融中介机构出售直接证券融资,从而相应形成了旅游企业的两种基本融资方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九五”时期以前,我国旅游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较为松散,国内筹资渠道主要集中在银行等资金渠道,即传统体制下单一的财政主导型融资和转轨体制下集中的银行主导型融资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后,旅游企业在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方面,采取了多种形式,如股票上市、发行债券、进行项目融资等,即依靠资本市场的证券融资方式。

我国旅游业在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不断完善融资体制的同时,依然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旅游专业融资机构;2.不能有效利用政府间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援助;3.未建立产业发展基金(产业投资基金);4.促进投资的金融政策很少实施;5.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倚重优惠政策,忽略投资环境的综合改善;6.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7.产权不清,管理混乱,不能有效调动各方的积极性;8.在融资渠道上倚重财政性资金和信贷资金市场,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则不通畅。

二、景点项目融资的方式与渠道

因不同类型景点的经营目的不同,景点项目经营者应根据不同类型的景点,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与渠道,从而有效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景点融资方式

以人类活动为基础的文化景点,如各种历史文物、古建筑等。这类景点大都为国家或政府所拥有,通常由国家发挥主导作用,较少利用私有资源。

1.依靠政府财力,直接投资于旅游开发。借鉴国外经验,不少国家的旅游基础设施、城市改造、景区开发等投资大、周期长、收益少的一些公共工程,其资金大多来源于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目的在于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国家应在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基础设施以及通信、能源、大景区建设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筹集方面加大投资力度。

2.利用税收形式为旅游开发广辟资金来源。为了保证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可争取开征旅游资源税或旅游税,这也是地方政府投资旅游业的一项资金来源。开征旅游税在国外早就有先例。如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国早已开征了旅游税,由旅游企业,主要是饭店和餐馆代向旅游消费者征收称之为“政府税”的旅游税,税率通常为营业收入额的10%。在美国洛杉矶,市政府规定游客住饭店需交房价的11%作为旅游税,这笔税收收入的91%上缴市财政,作为政府投资业的资金来源;9%返还旅游局,作为旅游局经费。而香港政府则征收房价的3%作为酒店税,主要用于旅游业的发展。靠专项税收来筹集旅游开发资金,可以说是许多国家政府筹集旅游开发的重要方式。当然对贫困地区的旅游企业可免征旅游资源税,或征收之后再按一定比例向企业退税。以旅游资源税而获得的政府收入可用于旅游开发和宣传促销,这样可为政府投资旅游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渠道。

3.通过地方政府的旅游管理部门掌握——部分旅游企业的股权(或所有权),以“旅游养旅游”,为旅游开发筹集资金。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目的旅游局都有一些拥有所有权的企业。如新加坡旅游局对圣淘沙岛拥有一定的股权,菲律赛旅游局有直属的马尼拉公园和高尔夫球场等,而泰国旅游局则管理着城市免税店。旅游管理部门从这些企业获得的收入全部用于旅游开发。我们可以借鉴新、泰、菲等国的经验,由各地方政府的旅游局投资创办了一部分旅游企业,或是掌握一些旅游企业的股份,通过这种方式把股权收入集中用于政府的旅游开发,做到用旅游养旅游。当然采取这种形式筹集开发资金一定要慎重,要充分利用我国目前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有利时机,使政府旅游管理部门适当掌握一部分企业股权,同时又要避免管理部门对企业插手过多,造成新的政企不分,影响企业活力。

4.政府应强化旅游营销宣传,争取外界的各种投资。由政府统一出面,集中资金面向国内国际两大市场,采取——系列强大攻势,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国际组织和国内外客商投资。这种政府的统一运作是分散的企业促销活动所不能比的。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发展中国家,不少旅游项目的开发都得到了国际组织尤其是国际金融组织的资助。如印尼巴厘岛、墨西哥坎昆旅游度假区的开发都得到了国际金融组织的资助,前者部分开发资金由世界银行提供,后者部分资金来源于国际美洲开发银行;而多米尼加的斯拉塔港度假区则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助了一些旅游研究项目,并得到世行的贷款。

(二)人造景点融资方式

人造景点是专门为吸引旅游者而建造的景点,如主题公园等。其融资目的与前两类景点大为不同,它更注重投资带来的效益,以盈利为首要目的。

1.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为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直接融资

第一,发行股票。这是一种效率高、额度大、稳定性强的融资途径,可使旅游开发企业在短期内筹集到大量资金,股票筹资没有固定的利息负担和固定的到期日,股本是企业的永久性资本,利用股票筹资财务风险相对较小(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风险),而且利用股票筹资,可以改变西部旅游企业缺乏规模效益、经营过于分散、狭小的弱点。一方面国家应看到旅游开发的经济增长点和社会消费的拉动作用,优先鼓励有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在核定股票发行计划中,优先考虑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中西部旅游业开发的需要;另一方面曾从旅游企业的角度,应把旅游企业改制上市同旅游业集团化、网络化、集约化发展结合起来,依托旅游业自身的经营优势和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在旅游开发中,有效发挥上市公司的作用。

第二,发行债券。目前,在发行旅游企业债券方面,国家已做出尝试,1999年国家已确立发行5亿元人民币的旅游企业债券额度,但主要集中于部级旅游度假区,随着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加以及西部旅游开发力度加大,国家将会增加旅游企业债券额度。

第三,股权置换。这主要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之间进行,由于旅游业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一些传统产业上市公司有可能调整经营方向

和投资方向,寻找在旅游业发展的机会,而拥有优质旅游项目的旅游公司可能又不具有上市权,这时可与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或资产置换。这方面国内巳有成功案例,如沈阳银基集团以优质旅游资产同St辽物资进行丁成功的资产置换。

2.采用Bot模式融资

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私人资本的特殊结合方式,是近几年来在项目融资过程中悄然兴起的一种模式,也是政府职能与私人机构功能互补的历史产物,已适应了现代社会工业化的城市化进程中对基础设施规模化、系统化发展的需要并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Bot模式是对一个项目投融资建设、经营汇报、无偿转让的经济活动全过程典型特性的简要概括。具体而言,即建设——运营——转让,是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一类方式,通常是指承建者或发起人(非国有部门,可以是本国的,外国的或联合的企业财团),通过契约从委托人(通常是政府)手中获得某些基础设施的建设特许权,成为项目特许专营者,由私人专营者或某国际财团自己融资、建设某项基础设施,并在一段时期内经营该设施,在特许期满时,将该设施无偿转让给政府部门或其它公共机构。在Bot投融资模式的实际运用中,由于基础设施种类、投融资回报方式、项目财产权利形态的不同等因素,已经出现了以下三大变异模式:

(1)Boot(Build-own-operate-transfer)形式:这一模式在内容和形式上与Bot没有不同,仅在项目财产权属关系上强调:项目设施建成后归项目公司所有。

(2)Bto(Build-transfer-own)形式:这一模式与一般Bot模式的不同在于“经营(operate)”和“转让(transfer)”发生了次序上的变化,即在项目设施建成后由政府先行偿还所投入的全部建设费用、取得项目设施所有权,然后按照事先约定由项目公司租赁经营一定年限。

(3)Boo(Build-own-operate)形式:其意思为某一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拥有(所有)、经营。在这一模式中项目公司实际上成为建设、经营某个特定基础设施而不转让项目设施财产权的纯粹的私人公司。其在项目财产所有权上与一般私人公司相同,但在经营权取得、经营方式上与Bot模式有相似之处,即项目主办人是在获得政府特许授权、在事先约定经营方式的基础上,从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和经营的。我国在景区开发实施项目融资过程中可有效利用此几种模式,既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又能有效实现优势互补。

3.充分利用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广泛筹资

通过股份合作制形式筹资,实际上是把资本联合与劳动联合结合起来。如城乡股份合作制的形式,把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和国内大中城市、大中型国有企业以及其它有实力的企业或个人挂钩,在这种形式中,贫困农民可以用劳动入股代替资本入股,通过劳动积累转化为资本积累,收益后按股分红,既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又减缓了资金短缺压力。

(三)自然景点融资方式

对于以自然环境特色为基础的自然景点,如森林、海滨等,其筹资主要用于对环境方面的改善,并使游客对景点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小化。由于这类景点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点,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复原,从而造成旅游资源的损毁。

对于此类景点的融资,可融合上述两种景点的融资方式,一方面依赖国家、政府直接拨款或银行贷款,政府管理机构对这类景点可以采取以环境保护措施为主、兼顾投资经营效益目标的管理政策。另一方面,在环保的前提下,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如通过上市公司发行股票。此外,还可吸引外商来投资。

三、旅游企业融资行为的规范保障

旅游企业的融资活动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因而旅游企业融资行为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相关规范保障体系的建设。

(一)优化资本结构

在所有的环境因素中,对融资活动影响最大的便是资本市场。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融资机制的健全、融资结构的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市场的健全与否。资本结构又称融资结构,主要指企业资本总额中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比例,特别是负债资金和股权资金的比例关系。我国旅游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普遍偏好股权融资,而债券市场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出现了与发达国家资本结构相反的情况,即股权融资方式相对债券融资方式而言对企业更为有利。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落后和其他一些现实原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和引导旅游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开拓直接融资渠道,赋予大型旅游企业集团与其资本和收益比例相适应的海外直接融资权。通过企业上市、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联合投资、信托投资、发行债券等多种形式增加旅游投资。

(二)开设旅游产业投资基金

随着旅游项目大型化和区域化,旅游业的单体投资规模相应增大。单一的投资商往往难以完成投资活动,通过资本市场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可以将分散资金集中起来,并提高规模投资能力和投资效益。当前,城乡居民存款与日俱增,而存款利率的偏低,刺激了居民的金融投资意识,如果经国家许可,向社会发行基金受益凭证,设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将是利用资本市场扩大旅游产业融资渠道的有效途经。通过旅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专业化、规范性运作,投资于旅游项目,不仅为居民个人开辟了新的投资渠道,降低投资风险,而且有利于提高国民旅游意识和旅游消费水平,又可有效的解决旅游开发项目的资金来源。

(三)完善和发展资本市场

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阻碍了旅游企业融资功能的健康发展,因此要优化旅游企业的融资结构,必须首先完善资本市场,并通过资本市场的发展促进旅游企业融资行为的规范化,改善其资本结构。

(四)逐步建立健全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在整个融资体系中,我国目前尚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个别环节特别是产权、股权、各利益团体关系不明、责任不清,无法可依,个别企业为眼前利益盲目开发,给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而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快相应法律法规的出台,有效规范景区开发行为。

(五)培育旅游专业投融资机构

旅游企业投融资过程中,“多头管理”现象严重,管理体系较为混乱,不能有效合理的协调多方利益团体的矛盾,也无法有效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开设旅游开发银行或旅游信托投资机构,解决这方面现存的问题并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索杨,孙中伟,王晓东.我国景点建设项目融资的方式与模式[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7).

[2]王立国.工程项目融资[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3]彭德成.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4]姜苹,王莉,马丽.关于秦皇岛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10).

[5]胡浩.中国旅游投融资机制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5,(1).

旅游企业投资管理篇4

1998年,旅游业被中央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激发了旅游投资的热潮。根据2003年统计数据,中国旅游业吸引海内外投资的总规模已达到8600亿元,其中,宾馆饭店等住宿设施投资规模为6400亿元;景区景点开发为1000亿元;旅游车船、文化娱乐、旅行社等1200亿元。全国已有26个省、市、自治区将旅游业确立为支柱产业、重点产业,调动了各方面投资旅游的积极性。国家旅游局副局长顾朝曦在2005年中国旅游投资洽谈会上表示,2010年中国旅游业投资总量将累计达到19000亿元,2020年将超过60000亿元,在未来5—15年,中国旅游业投资总量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伴随着旅游业投资的热潮,投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旅游投资中出现了投资热情与投资回报背离,宏观发展趋势与投资企业微观收益背离的怪圈。旅游投资失败案例的增多说明作为大投入大产出的旅游投资项目具有较大的风险。

二、旅游投资项目的特点

旅游投资项目是为旅游活动或以促进旅游目标实现而投资建设的项目,从建设内容可划分为景区景点项目、饭店建设项目、游乐设施项目、旅游餐饮项目、旅游商品开发项目、旅游交通建设项目、旅游培训教育基地项目及其他辅助项目等。旅游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旅游项目不同于其他投资项目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是其风险产生的内在原因。www.133229.Com具体表现在:

1.关联性。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和综合性极强的产业,旅游业的各行业、各领域都有很强的相关性。某一种旅游产品的有效供给,需要其他配套服务的支持。因此,旅游业某一领域的投资必然需要其他相关领域的投资,受其他领域投资的影响,否则,不可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对其他配套服务的依赖,成为旅游投资项目无法自主控制的重要风险。

2.敏感性。旅游业的敏感性是指旅游业的发展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制约。影响旅游业的因素很多,既有行业内部的又有外部的。其中,许多是企业不能预料和控制的,如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主要指旅游文化消费)的变迁、战争等。这也使得旅游投资具有了很大的风险。

3.专用性。旅游投资不像工业投资那样可以随意转产,它的投资一旦形成,若无人使用,其产品价值就不能转移而被消费,容易成为无法回收的沉淀成本,退出门槛高。越是有特色的项目,越是不易改变其内容与功能,或者改变内容与功能的成本代价过高,给风险转嫁带来困难。

4.季节性。旅游产品的消费需求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淡季资产闲置浪费,财务上入不敷出,旺季资产又常常超负荷运转;旅游资源的功能也受到季节性的限制。

5.依托性。旅游投资项目依托性强,紧紧依托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1)经济环境。一是受旅游市场依托,也就是受旅游资源市场和旅游客源市场的双重影响;二是受旅游产业依托。(2)社会环境。旅游项目受到旅游政策、旅游法规、文化氛围和和平稳定的环境影响。(3)自然环境。目前,我国的旅游投资具有很强的资源导向性,要充分考虑到所在地区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考虑地理位置、选址是否合理等。

6.投资额大、回收期长。旅游的属性和旅游业的脆弱性决定了旅游项目具有投资额大的特点。旅游景区景点项目属于资源依托性强的旅游产品,如果把旅游资源的价值考虑在内,旅游业就是高投入的产业。特别是随着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旅游活动带来的外部性需要企业来承担,势必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额。旅游产品消费又具有不可储存性、非完全排他性、临时使用性、节律性等特点,消费额度有限,回收缓慢,导致投资风险增加。

7.市场导向性。旅游项目投产后的运作和企业一样,具有明显的市场导向性。一方面,市场需求具有多样性,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具有非常多样化的细分,希望一个旅游产品满足多样化市场的需求,这对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旅游者市场需求趋向是动态的,特别是处于快速致富的过程中的中国,游客需求在快速转换之中。特殊性需求要靠敏感的市场洞察力才能发现和把握,才能适时地推出适应需求的产品。对市场把握不准,就会失去产品消费的主体,从而产生投资风险。

三、旅游投资项目的风险

旅游项目投资风险来自于各个方面,我们要具体分析各种风险,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就要从项目投资进行分类分析。根据投资者能否直接控制可将旅游项目投资风险划分为项目环境风险和项目核心风险。项目环境风险是指那些对所有的旅游投资项目都产生影响的因素引起的风险,与市场的整体运动相关联。企业无法直接控制此类风险,但可以通过各种措施降低其损害程度。项目核心风险是发生于个别项目的特有事件造成的风险,来自于投资项目内部的微观因素。企业可以控制该类风险因素减少风险的发生,或采取预防措施规避风险。

1.项目环境风险。

(1)政治风险。主要表现为国家政策法律的稳定性风险,特别是项目所在地的稳定性。旅游业是典型的敏感性产业,旅游活动又是通过旅游者从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的移动才得以实现的,投资项目所在地政治环境不稳定将给旅游者等市场主体带来顾虑和阻力。

(2)经济风险。国家和地区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人均生活质量和水平决定着旅游者的消费能力和档次。旅游是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人们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消费能力之后,才有可能选择旅游消费,这决定了旅游投资项目未来的市场需求状况。经济环境应是旅游项目投资者最为关注的因素。

(3)金融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利率风险。市场利率决定投资项目的融资成本,进而影响其生产经营成本,最终决定项目的赢利水平,并对投资者是否愿意将资金投入到旅游项目中、投入到什么类型的旅游项目中以及投入的程度等起着根本性作用。

(4)自然风险。这是指自然因素带来的风险,如环境污染和自然景观的退化,旅游投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出现超标准等。许多旅游项目对自然环境有很高的依赖性?熏特别是休闲、疗养、观光类项目,当地的自然环境状况和质量对旅游投资项目有直接的影响。

2.项目核心风险

(1)主要内容

①完工风险。存在于旅游项目建设阶段。主要表现在为:项目工期延长;项目建设成本超支;由于种种原因使项目可能迟迟不到设计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在极端情况下,由于技术和其他方面的问题,项目完全停工放弃等。

②设计风险。指旅游项目在概念、设计阶段,由于技术问题使项目的主题、策划或布局存在某些缺憾。旅游资源越独特,价值越大,吸引力越大,但是资源不等于产品,真正构成游客吸引力的,是产品的吸引力。在这个结构里,资源如何转化为产品,是旅游产品设计的关键。设计风险将直接关系到旅游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经营的持续性,这种风险一旦发生对旅游投资项目影响深远。

③管理风险。旅游投资项目承包之后,一般由项目管理师全权负责。项目管理师的管理能力和经验将直接影响项目的施工质量和进度,尤其是管理师个人的风险偏好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项目建设的风险。因此,项目投资者和管理师都应具有优化配置(即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并协调和充分利用各种客观条件和资源的能力。④市场风险。指旅游投资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对市场的适应情况。由于旅游投资项目自开始时的市场分析到建成后进入市场,有一段较长的时间差,当初的市场分析是否符合现在的情况、目前市场竞争状况、旅游者需求的变化等都会对旅游投资项目的市场前景造成影响。许多旅游项目开工建设时轰动,建成后经营惨淡?熏就是市场风险的一种体现。

(2)影响因素

旅游项目核心风险受到来源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性。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企业思想准备不足。旅游项目投资比其他产业的项目投资具有更大的风险性,作为投资企业,认识与了解这些特征是其进行投资以及风险规避的基础和前提。而目前一些企业在进入旅游投资领域时,看中的只是旅游投资中有利的一面,如易产生轰动效益、品牌效益,科技含量不高,进入行业的门槛低等,没有充分认识到旅游投资是一个关联性强、投资大且回报周期长的行业,在资金准备与人才准备上严重不足;②项目投资决策失误。旅游项目投资一般数额较大,如果未对项目的可行性作充分地研究分析,一旦失误后果严重。可行性研究是旅游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它以项目建议书为基础,针对拟建项目,从项目建设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考察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其内容包括旅游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开发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优化等。这是一个由粗到细的分析研究过程。可行性研究的欠科学性是造成决策上的失误的重要原因;③创新观念不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有的企业都面临类同的其他企业的竞争,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旅游企业也需要注意推向市场的产品是需要升级、换代和更新的,是需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这就要求在观念上必须有创新意识,通过创新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品位,通过创新来适应市场的需求,因循守旧是导致风险加大的重要原因。

外部因素主要表现为:①关联企业的影响。旅游投资项目的开发需要投资、规划、建设、管理等各方的参与和配合,其他参与方的资信状况、技术和资金能力、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等及其变化都会对项目的成败产生影响。②竞争对手的变化。与食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消费不同,旅游消费的可替代性很强,同类产品的竞争和不同产品的竞争同时存在,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出现新的竞争对手,或者竞争对手的条件发生变化都会导致自己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使产品缺乏竞争力而缩小市场,造成盈利下降。

四、加强旅游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建议对策

鉴于旅游投资项目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企业的不当行为会导致风险加大的问题,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认识、观念和方法等对策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从全局上产生对策效应,从而进一步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良策。

1.要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与其报酬是成正比例的。如果对风险一概加以排除或逃避,就无法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目标。因此,投资者应树立投资风险意识,不仅要从理论高度认识到项目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而且还要从旅游投资项目本身特点角度进行探索;对项目投资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外部环境对投资活动的影响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摸清产生风险的各种要素,寻找风险产生的特点和规律;克服投资决策的盲目性,提高企业综合决策水平。

2.正确识别与估量风险。旅游企业不仅要认识风险,还要学会正确识别风险。这就需要投资者周密地分析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剖析企业投资活动中存在的种种不利因素及对企业未来收益的影响。同时,应科学地估量风险的大小,掌握风险的程度,包括各种潜在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发生频率、损失程度以及对旅游企业生产经营、生态环境、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等。通过风险估量,为今后投资风险决策、预防和控制以及处理等提供准确依据。

3.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风险的预测和监测。首先,旅游企业应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加强风险监测。风险预警系统是对风险进行识别、监测、评价和预测的信息系统,其内容包括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的相关信息,可分为内部报告子系统、市场信息子系统、风险分析子系统和风险预警子系统。前三个系统主要负责有关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分析;预警子系统则通过建立预警模型,监测反映投资状况的各项投资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类型及其危害程度做出评价、预测,并在必要时发出警报。其次,旅游企业应完善风险防范机制。旅游企业内部应建立规范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和投后管理程序。规范科学的内部运行程序是及时识别风险、化解风险的重要保证,用程序化、规范化防止盲目投资和偏颇。

4.运用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强化对风险的控制和处理。风险控制的实质,就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旅游企业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采取控制技术减少或消除风险损失。旅游企业控制和处理投资风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可供选择。一是回避法。指设法避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从根本上远离风险源,从而消除风险损失。二是分散法。即通过旅游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投资风险。三是转移法。风险转移就是旅游企业以某种方式将所面临的某些风险转移给他方。具体包括购买保险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通过契约的形式将风险损失转移给他人、通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将风险横向转移。四是自留法。这种方法是指旅游企业自己承担风险,风险损害后果自负。旅游企业可预留一笔风险金或随着生产经营的进行有计划计提风险准备基金等。

旅游企业投资管理篇5

旅游业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利用外资的行业。通过利用外资,中国旅游业克服了产业发展初期外汇不足、管理水平低等困难,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外资投向结构不合理、外资企业效益不佳以及其他诸多负面效应也日益凸显。因此,如何进一步发挥外资的正面效应,使中国旅游业既能实现利用外资的目的,又能有效解决利用外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目前中国旅游业发展中亟待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一、旅游业利用外资现状

从外资的总体规模来看。截至2002年,我国旅游业实际利用外资达500多亿美元,其中旅游住宿及度假区建设400亿美元;旅游景区景点建设80亿美元;旅游车船及文化娱乐20亿美元。2004年共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为2931个,合同外资金额为102.1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到65.54亿美元。其中,旅行社服务领域利用外资项目共计681个,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到13.35亿美元;饭店服务领域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共计872个,实际利用外资额达39.68亿美元,其他领域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12.51亿美元。

从外资的行业投向来看。饭店业是利用外资力度最大的行业,截至2004年底,利用外资的饭店数目达到351个。旅行社业的外资介入在入世前很少,入世后,国际旅行服务集团看好中国广阔的旅行及旅游市场前景,纷纷涉足。截至2004年底中国境内外资旅行社的数量为22家,其中外商独资5家,合资17家(其中外方控股4家,中方控股13家),具体见右表。

从外资来源地结构看。1989年到1996年的外资来源地区中,排名前8位的分别是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中国台湾、中国澳门、日本、泰国和韩国。而2004年旅游业外资来源国(地区)前8位分别是香港特区、台湾省、韩国、美国、英属维尔京群岛、新加坡、萨摩亚、澳大利亚、加拿大,见下图。

从外资旅游企业的市场行为和绩效来看。外资在中国境内投资和经营的饭店大多数为四、五星级的高档饭店。截至2004年,港澳台和外商投资的酒店共有351家,其中五星级有83家,四星级占146家,两者占外资饭店总数43%强。近年来,法国雅高、假日集团等陆续进入经济性酒店的投资和运营,争夺中低端饭店市场。外资饭店凭借资金、技术、管理经验、营销网络、品牌效应等方面的优势,在目前中国饭店业整体效益不佳的情况下,反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攫取了中国饭店业绝大部分的利润。由于外商在中国境内开办的独资或控股旅行社只能经营中国入境游和内地游,不能经营中国公民的出境游,因而其在中国的业务一直开展得并不顺利。所以,大部分外资旅行社目前大多开展其具有业务优势的商务旅行业务,个别旅行社只把成立的旅行社作为等待时机、大举进入中国旅游市场的前哨。

二、中国旅游业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目前,中国旅游业外资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外资的行业投向较为单一。饭店特别是高星级饭店是外资最为青睐的投资对象。而旅行社、旅游景区(点)、旅游交通等行业利用外资项目和金额比重甚小。这一方面是受我国外资政策所限,即我国旅游外资政策倾向于鼓励饭店业利用外资,而对旅行社、景区、旅游交通等行业的开放持谨慎态度;另一方面也是外资的趋利性所致。

其次,外资地区投向的东重西轻问题突出。我国外资地区差别政策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历史原因。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的硬环境(主要指基础设施等)、软环境(主要指相关法规政策、投资服务等)欠完善、旅游市场规模较小也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

再次,外商投资的来源结构集中问题严重。从图中可以看出,从1989年到1996年,旅游业外资中,香港和台湾合计份额达到了76.93%,新加坡占11%,美国占5%,呈现出以地缘和血缘为中心的局面。2004年在利用外资的国别(地区)来源分布中,香港、台湾占到总额的49%,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份额比重不到30%。这种外资来源结构过度集中于周边国家,而欧美等发达国家投资份额偏低的现状,削弱了我国旅游业通过利用外资学习发达国家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成效,也不利于开拓欧美主要国际旅游市场。当然,选择外资的来源国不是东道国单方面所能决定的,这要受到外资母国投资政策、企业投资战略等综合因素的制约。

最后,存在外资企业损害国家利益和产业利益现象。有些外商投资企业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的漏洞和集团内部的“转移支付”手段,套取了本应属于我国政府和国内合资企业的税收和利润分成,给财政税收和国内企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同时,外资企业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所享受的优厚的优惠政策,通过战略布点、分割市场、营销网络向全国延伸,不断扩大在中国旅游市场的占有率,造成一定程度的行业垄断。

这种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外资的趋利本性所致,另一方面,也与国内对外资的片面认识有关。我国旅游业利用外资过程中,过多地注意外资带来的正面效应,而对外资的负面效应和可能产生的问题重视不够,给予外资过多的优惠政策和待遇。另外,受本位主义的利益驱动,一些地方和企业的负责人为了本地利益或个人私利,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负效应或不重视,或有意回避,助长了外资负面效应的产生。

三、我国旅游业利用外资的对策

改革开放初期,旅游业利用外资主要是为了解决旅游基础设施和专业设施建设中缺乏外汇、资金的问题。当前,外汇、资金已不再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利用外资是为了学习和利用国际旅游企业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品牌和营销网络,使我国旅游业在规模和质量上获得进一步提升。因此,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企业的成长依旧需要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利用外资仍将是我国旅游产业政策中的重要内容。根据我国目前旅游业利用外资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一方面需要通过构建积极、灵活的外资利用机制,使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获得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需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消除或降低利用外资过程中产生的或潜在的负面效应。

(一)编制旅游业利用外资规划

编制规划的目的在于对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协调并选择为达到既定目标采用的手段。通过科学、合理、及时地编制和全国和地方各级旅游业利用外资的规划,确定全国和各地方旅游业利用外资的规模、结构(币种结构和来源结构)、方式(股权方式、管理合同、特许经营、债券融资等)、行业配置、地区配置等各项指标。当然,规划的编制可以以专项规划的形式进行,也可以作为我国各级旅游发展规划中的一部分。

(二)转变对旅游业利用外资的认识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弥补我国旅游发展中的资金和外汇缺口,把利用外资的重点放在了规模和数量上,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利用外资的绩效考核也大多偏重数量指标。但目前,国内可利用的资金数量和外汇储备额已经较为充裕,资金和外汇已不再是阻碍我国旅游业发展,提升旅游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技术、管理经验、销售网络、旅游专业人才的不足和落后才是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因此,今后应当将引资的重点放在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品牌、营销网络和人才上。同时,转变目前个别政府部门只关注旅游业流入外汇资金的多少,而不重视外国品牌酒店的委托管理、特许经营等外资形式的认识偏差。

(三)改善我国的旅游业投资环境

目前,我国旅游业投资环境并不理想,改善投资环境是提高旅游业利用外资规模和效率的重要措施。首先,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外商投资硬环境。其次,健全外商投资管理体系,改善外商投资软环境,主要包括加强各种涉外经济法制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再次,进行投资体制改革,完善我国的投资体制,特别是解决中小旅游企业融资难问题。第四,建立信息公布制度,增强法律和政策的透明度。第五,提高我国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水平,提供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建立灵活高效的旅游劳动力市场。第六,完善对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引资企业的服务工作,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特别是外商投资服务机构的办事效率。

(四)加强对外资行业投向和地区投向的引导

通过国家统一的《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明确各旅游行业的外商投资鼓励或限制政策,增加政策透明度和一致性,以此引导外商投资方向,优化旅游业的外商投资结构。

转变对外资地区投向的引导。总体来讲,我国旅游业对外资的需求是存在差异的,东部地区需求的是跨国旅游企业先进的管理、技术,中西部地区则对资金、技术、管理都存在需求。因此,对外资地区投向的导向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外资需求分别对待。对于东部地区而言,重要的是为外资企业创造一个宽松的投资环境;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市场、基础设施等不甚理想,外商投资的风险较大,因此除了尽可能的完善的软硬环境外,还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弥补投资的高风险。

(五)构建中性旅游业外资政策

逐步取消对外资的优惠、歧视和限制政策,贯彻国民待遇原则。大型跨国公司决策者十分重视东道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与投资环境的稳定与完善,对投资的税收等优惠并不十分看重,而对所谓的“歧视性与限制性问题”则十分敏感。因此,应当在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各部门规定中的歧视待遇进行全面调整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取消和废止旅游业领域对外资所实行的优惠政策。

(六)有效防止和降低利用外资中的负面效应

首先,克服本位主义利益驱动,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一些地方和企业领导为了本地区、本部门和本企业的利益,甚至受个人私利所驱动,无视或人为掩盖利用外资中出现的负效应。中央政府应该调整政策、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宏观调控,有效控制和降低利用外资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必须建立有效的针对利用外资方面的监控体系,把利用外资的负面效应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之内,以确保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防范由此引发的经济社会危机。

其次,对外商在华投资经营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为应对利用外资中出现的不合理转移价格、避税等问题,有必要在现行法律法规中,强化对转移价格和账务的监管。

旅游企业投资管理篇6

关键词:旅游集团;旅游投资;投资风险

1我国旅游集团投资的现状

随着我国旅游业集团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已经有不少的旅游集团为了不断壮大其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从而实现资产的不断增值,相继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和多元化经营战略,不断的扩展自己的经营领域,选择新的投资方向和新的投资机会。投资方式的多样化、投资领域的多元化,也构成了中国旅游业新一轮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因。

从旅游集团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来分析我国旅游集团的投资行为,可以看出,我国旅游集团所进行的投资方向仍集中在旅游行业,是在原主业的基础上,通过进行产品价值链的管理实行相关旅游产品所涉及的旅游投资,如对会展,景观房产,旅游景区投资。一些旅游集团还开始了对航空业的投资,如武汉的东星国际旅行社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航空公司。随着投资活动的日趋复杂,投资所存在的潜在风险也日益增多。为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分析投资风险,并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化解。本文就将通过研究投资风险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旅游集团的实际,对加强旅游集团投资的风险价值管理进行初步探讨。

2旅游投资的特点

由于旅游资源的公有性、垄断性和非流通性;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性;旅游项目投资的区域依赖性;旅游项目投资的综合复杂性;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使得旅游集团的旅游投资相区别于其他集团的投资项目具有很多独特的地方:

(1)投入高,回报期长。旅游投资的门槛逐步抬高,不再是低投入的产业,进入性投资的加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及竞争环境的国际化,也使得旅游投资回收期延长。

(2)旅游产业链整合与多产业整合特征:旅游产业链的延伸,与城市景观、房地产、小城镇、休闲娱乐等等深度结合,产生了一个整体的、互动的结构——“泛旅游产业”。旅游投资,已脱离单一项目时代,投资商进行区域整体投资,力求整合旅游产业链,与相关产业相结合,寻求综合收益的最大化。

3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1)重项目规划和投资评价:对于投资方来说,旅游的投入是一个长线的过程,风险性主要在选项和规划上。因此,旅游项目投资必须重视项目规划,以明确的投资评价为前提,以有效的资本运营为保证,极其清晰的把握投资运作的思路。

(2)争取区域政府的支持:提高产业的绿色GDp已经成为新时代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旅游项目能够提高地区的绿色GDp,调整城乡产业结构,形成绿色产业链,旅游集团可以通过政绩策划,尽量争取政府的有效支持,争取的旅游项目开发的最大优惠条件(低价资产收购、税费减免、申请扶持资金等)。

(3)开展有效的营销活动:进行有效的营销活动,提高项目在国际、全国、区域的定位和影响,为融资、招商、资本升值提供巨大的支持。

(4)多方位融资:从沪深股市统计,我国国内上市公司有近千家,但是以旅游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只30多家,涉足旅游业的上市公司也只有40家。这说明我国的旅游企业的大多还是以资本自筹为主,没能很好的利用资本市场。更好的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可以有效降低旅游企业融资的风险。旅游集团可以依托收购兼并、政府优惠等方法低价获取大量资产产生资产大幅升值的市场评价,从而增长现金流量,实现大规模融资。

(5)多产业整合和跨行业投资:泛旅游业具有极大的区域聚集和经济带动作用,往往会带动一个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形成游憩区、度假区、会展区、娱乐区、步行街区、购物游憩区、及旅游小城镇等等,推动区域型旅游房地产和商业房地产发展。另外,为了分散投资风险,还可以适当的进行跨行业投资。以青旅控股为例,目前该公司的主营业务,除了组织、接待国内外人员的出、入境旅游以外,还出资3,000万元控股了北京尚洋电子技术公司,整体收购青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并且参与证券业,使公司旅游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同时拓展,有效的防范了经营和金融风险,提高了资产收益率。

4从财务管理角度做好投资的风险管理

投资风险是指在投资活动中未来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出现差异的可能性,是在特定条件下和特定时期内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由于对未来的经济活动的投资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客观存在。但是,人们总是能够通过对风险的管理从而降低投资的风险,实现投资利益的最大化,这就是投资所具备的价值所在。在进行一项投资时,风险越大,其预期的收益或亏损也越大,投资如果产生亏损,将会使资本受侵蚀,最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企业的倒闭。承担这些风险是为了给集团盈利,问题的关键在于,进行投资的主体应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财务管理在投资的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4.1在旅游集团内建立投资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1)建立风险度量模型和风险管理模型,研究旅游集团内各种投资及各种风险,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各种其他风险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资产或资产组合,对各类风险再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并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利用资产风险度量模型,定量地分析资产组合的风险价值。

(2)确定公司各种旅游投资的风险容忍度,限制由于各种影响因素而导致的市场风险,对某些风险高度集中的投资进行特别处理,将风险限制在公司可接受承受的范围内。

(3)建立旅游集团投资的约束-激励机制,在各项投资中,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如果激励机制仅仅与经理人管理资产的收益挂钩,经理人则可能会为了追求高收益而承担高风险。所以在追求收益的同时,考察经理人管理资产的风险度,限制和防止经理人的过度投机行为。

4.2进行投资风险的制度管理

对于旅游集团的投资风险的财务管理应该是一个系统,对于投资项目来说,它起始于项目的考察论证阶段,结束于项目资本变现退出以后,贯穿于风险投资公司从资金——资本化——资金的长循环之中。

(1)投资前期财务评价。

旅游项目投资前的财务评价很重要,它关系到旅游投资项目的价值认定问题,没有较大价值的项目是不值得投资的,但投资的价值点在何处,它是否真实可靠,这不能仅仅根据项目有没有产品优势,有没有市场来定性判断,还要做细致的经济可行性及投资价值的评价。财务评价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缺乏财务评价的经济可行性是令人怀疑的。在投资决策程序中,其中一个环节就是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由财务部门参与并出具财务审核意见。对投资项目的投资前调查与了解是否充分,对其价值的判断是否准确,定价是否合理,谈判条件是否有利,直接决定了投资后管理的难度,也决定了将来获利空间的大小,因此,投资前的尽职调查和各种评审就显得非常重要。财务部门对可行性报告出具财务审核意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项目的投资价值,规避投资风险,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2)投资企业动态财务管理。

对已投资项目的管理是投资实现增值的必然阶段。可以从财务审核与监督的角度出发,专门设计财务管理方面的约定,包括由旅游集团委派财务经理的约定,指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约定,上市的旅游集团还可以有对股东定期公布财务信息的约定等等。这些必要的法律文件从制度上保证了旅游集团对投资项目的管理权和监控权,从而更好地保证了投资的收益权。

4.3投资风险价值管理的过程

投资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有:(1)采用统一的风险识别语言,对投资风险进行界定与识别,建立集团层面的投资风险管理目标及建立完善的风险监督体系;(2)设计风险识别、度量、评估的统一方法;(3)评估投资风险;(4)制定投资风险管理战略;(5)设计、实施风险管理能力。整合风险管理能力的要素,包括集团战略政策、集团管理与投资风险管理过程、管理人员、管理报告、管理方法、风险数据等;不断改进风险战略、过程与度量方法;(6)汇总多种风险评估方式,与集团经营情况挂钩,制定、调整集团层面投资风险管理战略。

5把投资的风险管理从财务管理层面提升到整个集团管理层面

集团层面则意味着全局化、一体化的思想。只有扩大时空范围对企业投资进行思考时,才能识别它对集团整体运作的影响。所以,从集团层面进行投资风险管理可以将企业的战略、业务程序、企业资源同集团投资、集团整体目标紧密地结合到一起,从而使风险管理更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投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是使整个集团的风险、收益、价值达到最优化,而不是某个职能部门或风险管理部门。集团层面的风险管理使投资风险管理与集团战略、业务计划得到有机结合,将投资风险管理提高到战略层次,这种集团层面的投资风险管理具有以下作用:(1)集团项目投资过程得到控制的同时,风险也得到了有效的管理。同时提高了对风险的注意程度与敏感程度,使集团更为集中地监控风险;(2)在确切了解集团所处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判断最佳的投资机会;(3)对投资风险有全盘的、集团层面的了解,有利于优化集团的风险结构,优化集团的资源配置;(4)设计集团范围内的信息沟通,收集、综合分析内外部数据的方式,为集团提供可靠、及时的投资风险管理信息;(5)事先建立一套有效的控制制度,帮助集团业务部门实现业绩目标,控制风险。(6)公集团不应该只是片面的强调短期的投资效益对公司的盈利能力的正面影响,发而应该从长远出发,全面的提高公司的治理结构以及长远发展规划的盈利性。

参考文献

[1]顾华详.建立中国旅游业风险投资机制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0,(3).

[2]李平.浅谈企业投资风险及防范对策[J].前沿,2002,(11).

[3]李平.我国旅游投资存在的误区及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03,(10).

[4]李富红.中国旅游开发投融资实践及走向[J].渝州大学学报,2002,(12).

[5]贝洪俊.企业层面的投资风险管理初探[J].现代企业管理,2002,(11).

旅游企业投资管理篇7

(一)经济发展因素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对全球经济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现在,虽然美国经济趋势变好,欧洲债务危机缓和,但是我国进入了经济调整期,自2013年以来,中国开始下调经济发展目标,经济发展变缓,对于旅游行业也带来了消极影响,旅游企业必须重视对经济发展的适应,顺势而为,控制财务风险。

(二)通胀因素

通货膨胀历来是困扰我国经济的难题,虽然2014年通胀压力总体来说较小,预计通胀将控制在3%左右,但是从我国长期趋势来看,通胀问题一直长期存在。对于旅游企业来说,通胀造成了成本上涨、价格升高、游客满意度下降、需求下降等问题,还带来了财务现值变化的风险,要加强对通胀适应能力的管理。

(三)汇率因素

最近几年,我国的境外游飞速发展,汇率问题对于涉外旅游企业也越来越成为一个难题。人民币的升值,美元汇率的变化,日本货币政策变化,欧洲债务危机影响等,都让汇率问题变得非常复杂。如何有效的应对汇率变化,控制汇率变化带来的财务风险,加强外汇管理能力,提升财务管理能力,这是对旅游企业新的挑战。

(四)社会因素

人口变化、收入变化、人口结构变化、政治变化等带来了对旅游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巨大影响,特别是发生自然灾害、意外事件等时候,可能对旅游造成巨大冲击,比如今年马来西亚航空事件,对马来西亚的旅游市场造成了巨头影响至今没有恢复。对于旅游企业来讲,要注意社会因素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的防范,可以加强保险管理、旅游产品设计管理等,来更好的适应社会因素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问题。

二、旅游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

(一)筹资风险

旅游企业的筹资风险主要集中在负债筹资的问题上,由于旅游企业运营需要垫付大量资金,部分旅游企业在筹资过程中采用了负债筹资的方式,带来了到期可能不能还债的问题,有着现金性风险和收支性的风险问题。现金性风险来源于资本结构的不合理,而收支性风险来源于财务管理水平不足。

(二)投资风险

现在,旅游行业正飞速发展,也带来了旅游业投资的热潮,但是由于不少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行业形成了投资过热的问题,加上旅游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周期性和波动性,投资回收期比较长,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带来了投资风险的问题。

(三)应收账款风险

由于旅游行业的特点,在旅游企业中,垫付问题非常突出,三角债问题经常在旅游企业中出现,带来了应收账款的风险。如何管理应收账款问题?如何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业务的增长,这一直是旅游企业的难题,也是旅游财务风险管理中要加强的核心问题之一。

(四)收益分配风险

旅游企业的收益分配风险主要指由于收益分配而可能给旅游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概括来说,收益分配风险包括收益确认的风险和对投资者分配收益的时间、形式和金额的把握不当而造成的风险。其中,收益确认的风险,是由于会计方法的不合理,从而导致提前纳税,大量资金提前流出企业而造成的财务风险问题。

三、加强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财务风险意识,设立相关机构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要改善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问题,首先要加强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要让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并在全体员工中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可以设立专门的相关机构,来专业化的管理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建立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完善管理体制

风险预警系统是对风险进行识别、监测、评价和预测的信息系统,其内容包括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的相关信息,可分为内部报告子系统、市场信息子系统、风险分析子系统和风险预警子系统。前三个系统主要负责有关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分析;预警子系统则通过建立预警模型,监测反映财务状况的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类型及其危害程度作出评价、预测,并在必要时发出警报。

(三)加强旅游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在当今时代,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完善,能有效的提升旅游企业的效率,促进信息沟通,从而有效的加强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能力。通过信息化建设,数据库管理,能够有效的对旅游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形成控制和管理,减少可能的财务风险。

(四)运用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

旅游企业投资管理篇8

一、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概述

所谓旅游企业,是指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有形的空间设备、资源和无形的服务效用为手段,在旅游消费服务领域中进行独立经营核算的经济单位。按照从事旅游产品经营的产业链条,可以把旅游企业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直接旅游企业,包括旅行社、饭店、餐厅、旅游商店、交通公司、旅游景点等一系列同旅游产业具有直接相关性的企业;第二类是间接旅游企业,也成为辅助旅游企业,包括有管理公司、服务公司、影视公司、出版单位以及食品、卫生等生活服务部门和行业;第三类是开发性组织,包括相关的政府机构、旅游院校、旅游科研机构等。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是基于旅游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它是利用价值形式对旅游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管理,是旅游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对于旅游企业的运作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环境复杂多变,旅游业在日渐壮大的同时,财务管理方面也面临着或多或少的风险,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水平。由此,对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其管理对策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和全面把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筹资、投资、资金回收、资金分配。下文将从这四个部分入手,逐一分析在这些阶段,企业财务管理及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筹资阶段筹资风险又叫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负债筹资而引起的到期不能偿债的可能性及由此而形成的净资产收益率的波动。影响旅游企业筹资的因素很多,如经济周期的变化,在经济增长期,筹资比较容易,相反,在经济衰退期,筹资相对较难;同时,还受世界经济的影响和资本市场变化的影响。此外,还受企业自身财务状况、经营项目的发展前景以及企业的信誉和领导层的品德的约束。企业需要对这些影响因素加以把握,加强财务管理,避免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和理财不当,提高管理水平,减小在筹资中的风险。

(二)投资阶段企业的投资目的就是获得利润,在投资阶段,可能面对的风险就是进行投资后不能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就旅游企业而言,虽然整体上属于第三产业,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并不需要大规模的投资建设,但实际上也仍然存在着投资风险。首先,旅游企业自身的波动性和季节性特征,直接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波动性和季节性,从而导致资金的回收期变长,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困难,对于投资项目也难以估计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益,此时投资风险也很大;其次,旅游开发企业、景区游乐企业、酒店接待企业等初始投资都非常大,投资标准高,建设期长,回收期也长,而且在这一期间市场供求的变化很多是无法预料的,从而导致了企业经济效益的不确定性;再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也会对旅游业产生很大影响,投资的风险性不言而喻;最后,旅游业的发展还受到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灾害等各因素的影响,致使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难以预料。

(三)资金回收信用工具作为开展业务的助推器,已经被企业广泛接受和应用,它在促进企业业务开展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企业足额回收资金的风险。旅游企业在资金回收阶段可能遇到的最大的风险,就是应收款项(特别是应收账款)回收的时间及其金额的不确定性造成的经营现金流量风险,或者有的甚至难以收回,成为坏账,从而降低旅游企业的收益质量和能力,使得企业资金周转率变慢,出现资金缺口,收难抵支,周转不灵,制约旅游企业的正常的经营和发展。从现在的市场状况来说,竞争激烈或业绩平淡的时候,企业往往采用促销手段,放宽了收账的政策,这样在客观上就加大了资金回收的风险。

(四)资金分配旅游企业可能面临在资金分配阶段的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对股东进行收益分配,而给今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收益分配风险包括收益确认的风险和对股东进行分配收益的时间、形式和金额的把握不当而造成的风险。其中,收益确认的风险,是由于会计方法的不合理,导致收益确认失误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三、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为了旅游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在全面分析了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所面对的众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点应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对策和措施:

(一)严格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正确地认识风险,是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应对财务风险的必要前提。对于旅游企业来说,财务风险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企业期望获得更高的营业利润,就必然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因此,如果企业一味规避财务风险,将会影响正常的经营,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最终无法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战略目标。所以,旅游企业的领导者应当充分发挥本身的领导作用,正确树立财务风险意识。不仅从理论上高度认识产生财务风险的根本原因,还要将认识到的理论贯穿于资金运作的各个环节,从而保证领导层财务决策的及时性、科学性、有效性,最终提升旅游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机制,尤其是预警机制财务风险机制是指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功能机制,主要包括预警机制、控制机制、防范机制等。首先,旅游企业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即主要包括四个子系统:市场信息、内部报告、风险分析和风险预警子系统。该系统能够对将来可能发生的风险类别和危害程度等作出预测和评价,并且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机制,就是把风险预警机制引入企业内部,让企业、管理者、员工共同承担风险责任,使责、权、利三者真正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那么,怎样建立健全预警机制,成为了摆在面前的一个重点,既然企业面对的风险是多方面的,那么预警制度的构建也应该是多元化,多层次的。第一,构建预警机制的首要元素应该是本着科学、有效、合理、全面、系统的原则,通过对资产报酬率、销售毛利率、股东权益报酬率、每股现金流量、股利、市盈率等主要财务预警指标的计算、分析,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来综合反映企业的长、短期偿债能力、创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外,为了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还应该结合资产周转率、资产净利率等辅助指标,考察企业的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健全企业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第二,要灵活运用财务预警的分析方法,预警分析方法只要包括: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多变量分析法,在分析企业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应从不同角度着手,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使得预警体系更加精确完整;第三,旅游企业管理层可严格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内部分工和责任,做到权责统一,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减少由于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第四,旅游企业要对财务风险进行合理科学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在财务计划实施之前,既要考虑收益,又不能忽视风险,通过对可能带来风险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运用风险决策法、概率分析法等制定有效及时应对风险的措施。在财务计划实施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计量财务活动的动态,遇到突发意外事件,能够及时调整财务计划,保证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在财务计划实施后,要对实施结果作分析,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完善企业的财务计划。

(三)培养自身核心竞争力从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方向和目标来看,旅游企业要立足于复杂多变的市场,就应该积极地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顺利发展和长远战略,而不是分散企业的资本,投入到一些在短期来看有利可图但与企业的主营业务无关的项目上,这样做只会削弱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企业在保证主营业务能够健康发展的同时,如果有闲散的资金,则可以交由投资公司去运作,获取额外的利润,这样也保证了资金的安全和不贬值。

(四)建立全面预算制度,正确预测现金流量财务预算涵盖了企业现金收付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对财务风险能够起到系统性控制的作用,建立全面预算制度,正确预测先进流量,便于企业加强财务管理,能够有效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五)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旅游企业的资产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具有长期和短期两方面的影响,资产的变现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企业资产在运营过程中的盈利能力又影响着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因此,加强企业的资产管理,对旅游企业的偿债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旅游企业的长期发展。

(六)提高企业内部管理者整体素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整个旅游企业的运用是通过管理者和职工一起来实现的,可以说,人为因素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中有着重大意义。从旅游业的角度来看,各类旅游项目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往往是带着一些主观因素来对该项目进行计划、部署、估量、计算等,如果旅游企业管理层自身的能力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必然会导致其所做出的决策有误,甚至使企业的运营陷入困境;而如果财务人员的素质偏低,也必然会给企业的投资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必须提高旅游企业内部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七)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要有效加强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强化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必要的。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针对旅游企业的具体信用状况,在政策和税收给予恰当的支持,并不断深化转移支付、投资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旅游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完善的政策支持和公平的竞争环境;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当不断加强旅游企业的财务监督,规范旅游业的经营行为,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良好的外部坏境,使其最大限度地规避财务风险;最后,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其职能,建立健全旅游资源保护措施等,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八)合理运用多种财务对策来减小风险损失旅游企业在科学防范财务风险的同时,应该合理运用多种财务对策来减小风险损失,比如,通过事先向保险公司投保,在发生风险损失的时候,可以获得一部分保险赔款;又比如,旅游企业在筹集资金的时候,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让股东、债权人跟企业共同承担经营风险。

综上所述,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无论企业处于生存、发展与盈利的哪一个环节,财务风险的防范和规避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控制、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是保证旅游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竞争能力,占有市场竞争优势,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前提,必须积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转变思想观念,调整战略政策,采取恰当的经营方式,才能使旅游业持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欧阳能:《论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及其防范》,《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年第2期。

[2]陈文俊:《企业财务风险:识别、评估与处理》,《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3期。

[3]王淑琴:《浅议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北方经贸》2006年第6期。

[本文系2012年度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旅游研究)项

旅游企业投资管理篇9

关键词:旅游业;招商引资,Bot

一 欠发达地区旅游业投融资方式的问题

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在招商引资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是使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在招商引资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旅游业与信贷市场的结合较为松散,没有形成依赖自身的资本运作和外部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和自主发展。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在较长的时期内,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另一方面,旅游行政部门的投资管理和融资职能弱化,未能建立市场性的替代机制。招商引资改革的方向是增大地方政府和企业在旅游招商引资方面的自,但是旅游部门普遍未能建立与旅游市场相适应的招商引资管理机制和市场引导机制,从而影响旅游业资金流向、结构的优化和向社会融资的度。诸多招商引资方面的问题成为了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耍构建一个高效的旅游融资体制,在这个体制内既突出政府在旅游开发中的地位,又发挥市场对旅游资源和资金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并且有效地利用国内外闲散资金为旅游业开发融资。

二、各种旅游业投融资方式的比较

我国旅游业可以运用的投融资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旅游企业凭借自身力量获得商业信贷和政策性贷款。前者需要必要的资产抵押和企业一定的信誉积累,后者的获得主要通过少数几家政策性银行获得少量贷款。第二,通过成立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旅游企业可以采取股份合作制、股份公司、股票上市的形式,逐步走上股份制企业经营的道路。第三,通过产业投资基金获得融资,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特殊的投资基金,它以个别产业为投资对象,追求长期收益为投资目标,不仅有为产业融通资金的目的,还有扶助该产业发展的目的。在实际应用中,多见于基础设施建设。第四,通过Bo丁(Buildoperate了ransfer)融资,这是指政府让私营机构或外商,对传统上由政府公共部门专营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融资、设计。建造、经营、维修和管理,在指定年限(特许期)后将项目无偿移交给项目所在地政府。

就第一种方式而言,商业信贷渠道的缺乏以及诸多障碍造成企业的融资规模受到很大限制,国内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旅游企业的信贷担保不足,而一般金融机构对旅游企业的金融服务完全建立在商业性金融之上,相对于第一种间接融资方式,旅游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二种方式则更为艰难。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成熟以及进入资本市场的条件限制,大量的旅游企业被拒绝于资本市场之外。就目前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第三种方式可行性较低。产业投资基金的来源一部分是政府财政投入,另一部份从旅游企业的营业收入中按比例提取。由于欠发达地区财政很难划拔足够资金,再加上很多景点旅游营业收入少,必然使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储备不足。相对于其他融资方式,第四种的Bo丁融资方式有其独特的优点:既有利于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又有利于提高旅游项目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通过这种方式政府既可以完成项目设施的建设目标,满足经济发展和公众的需要,又可以解决缺乏资金投入的矛盾,从而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避免了政府的债务风险。政府无需向外借款来实施所需项目的建设,所有筹资工作和项目的风险均可由市场资本承担。市场资本的参与可以提高项目的经营管理效率,带动国内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因此,采用Bot方式可以使那些亟需建设而政府又无力投资的项目,提前建成并发挥作用,因此,Bot融资是欠发达地区旅游业较为切实可行的招商引资模式。

三 创新Bo厂融资方式促进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

1 Bot融资内容的扩展。在旅游项目开发中,Bo丁融资方式既可以运用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如道路、交通、能源和电力等,也可以扩展到诸如旅游景区Bo丁、旅游线路Bot、旅游专项产品Bo丁等多种方式。这样既可以获得短缺的资金,又可以得到旅游项目从策划到经营的一系列先进的管理方法。在特许期满后,转给欠发达地区有关部门继续经营管理,这样欠发达地区既疾得了耍旅游项目的资金,又学到了世界最先进的旅游项目运营管理方法,同菏晋乎投资方广泛的国际营销渠道,吸引大量国际旅游者到欠发达地区旅游,可谓一举多得。

旅游企业投资管理篇10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不断深入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如今,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加快,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适时调整,使得更多的劳动力从繁重的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这也使得人们的需求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人们愿意选择高质量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所以旅游事业在我国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谈论。这样的变化促使着旅游行业逐渐发展为一个新型的绿色产业,在提高国民生活品质的同时带动国民经济的活力。因此,国家需要在旅游投资问题上做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充分利用好这部分新资源,使之改善社会发展的经济结构与人文结构。基于此,本文介绍了我国旅游投资的相关背景,分析了该选题研究的意义以及旅游投资的具体实质,进而从当前我国旅游投资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我国旅游投资管理的改进措施。

二、我国旅游投资问题研究的背景

(一)我国旅游投资问题研究的客观意义

旅游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绿色产业在很大的程度上对推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国家联合体具有重要的现实客观意义。因为大家都知道,旅游行业不会像其他重工业、农业以及轻工业,这些产业在生产方式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或者在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不需要的、没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副产品以及污染环境的废物。这些生产活动在创造一定的实际价值时会耗费大量的资源还会损害环境,所以说我们在生产中是以牺牲一部分资源与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效益。

但是旅游行业却不是这样的,旅游行业的本身具有创造经济价值的功能,可以吸收社会上相当大的一部分流动资金,这样的生产方式在很大发面促进了旅游地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同时旅游行业不仅仅在自身的发展上取得了优势,还会带动其他方面的繁荣,比如房地产、餐饮、商场以及当地的特色产品与文化理念的传播。不仅仅在经济实力上影响了旅游地,也提升了旅游地的文化软实力,影响较为深远。

(二)我国旅游投资问题研究的主观意义

可持续发展方式成为了现阶段我国生产方式中比较注重的因素之一。旅游行业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这一现代的生产理念,整个生产过程不会产生过多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的现象。因此吸引了国家以及各级政府在生产方式调节过程中的重视,适当的对这部分新型产也做出投入,提高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与此同时,旅游业的发展本身可以促进当地的就业与其他产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国家和当地政府减轻了负担,政府需要也愿意去投入这部分资金,在加强引导与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与繁荣,使之真正的为国家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作出调节与改革。

三、旅游投资的具体实质

(一)旅游投资的理解

旅游投资的实质就是在旅游企业特定的发展规模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为了使旅游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收益,政府部门或者旅游企业在企业的发展项目上适时的投入一部分资金以扩大发展需要。这样的资金投入是一个旅游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刺激旅游行业的一种常用手段。所以我们在研究旅游行业的发展与现实状况时很有必要去研究我国的旅游投资问题。

此外,通常对旅游投资的主体由很多部分组成,不仅仅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相关政府部门以及旅游企业的参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会有一些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以及一些股份制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参与到旅游行业的具体投资活动中去。而且各个地区、各个政府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功能也不尽相同,这就添加了在研究旅游投资过程的难度与分析多样性,需要我们去仔细的梳理整个投资流程与投资方式。

(二)旅游投资的具体现状

由于我国旅游这一新兴产业的特殊性,所以在实际投资方式与传统的其他产业投资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产生这一特殊的原因主要是由管理旅游企业的构成或者说管理旅游企业的多样性所决定的。但是,尽管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增大了我们的研究难度,但是笔者结合实际工作,以及当前的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了我国现阶段的旅游投资问题的几个显著地特征:

1、政府职能对于我国的旅游行业起到了很大的引导作用。这一特征也符合我国当代的基本国情,因为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仍然是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制,直到上世纪70年代我国才提出经济体制的转型,逐步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样的大经济管理体制下,政府一直发挥着引导与干预的职能。旅游产业在我国来说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所以必要的政府干预有利于旅游行业的发展,但是实践证明过多的政府干预也会暴露出一些问题,我们在后面也会具体提到。

2、我国的旅游投资相对较大,运营管理不够细致,导致投资成本的回收时间长。由于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缓慢,起步也比较晚,所以在很多方面上都缺少比较先进的管理与运行经验,所以在实际的经济效益回收上一般不会按照理论计算那样符合人意,在旅游项目的建设上和管理维护上可能超出预算很多,在建成项目的资金收益回收上也可能超出预定的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的旅游业发展与活力。另一方面就是比较长的成本回收周期会增加旅游投资的风险,从而打击投资管理方的积极性,不利于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3、旅游业的发展通常是一个群体性产业的共同发展,旅游业在自己本身发展的同时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比如说,在旅游地的一定的范围内,游客在玩的同时需要休息与住宿,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宾馆、旅店行业的生意繁荣;游客需要在旅游地正常吃饭、购物,这就带动了旅游地的餐饮与商场行业的繁荣。如此种种,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发展,具有联动效应。因此,我们在对旅游投资问题的研究上不能单单考虑到旅行业本身,还要考虑与之相配套的一些辅助设施是否满足了一个旅游产业发展,只有当这些辅助的设施足够形成旅游业发展的产业链时,才会将旅游产业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提高旅游业的实际投资价值,降低投资风险和资金回收周期。

4、在进行旅游投资时通常还会考虑旅游地的资源量、资源种类和市场前景。所以我们在研究投资一个旅游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到旅游地这些附属设施是否齐全,游客来到这里能不能住得好、吃得好、玩得好,并且在这样的实际管理模式中会不会将自己的文化理念随着游客被带到世界各地,会不会具有市场发展的连续性。因为我们都知道,旅游行业的时效性比较强,相同的旅游地也为因为人的个体差异而采取不同的对待态度,这就是旅游投资管理时要针对大众化的模式,同时还要考虑做好自己的特色以吸引人们的眼球,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5、在实际旅游投资上,要做好旅游开发管理,做好旅游地的环境保护工作,从长远的利益出发,降低旅游业开发的生产成本。由于旅游业的特殊性,许多的旅游项目都是建立在有一定的历史积淀的的古迹或名城,这些旅游地本应该受到很好的保护,但是为了文化的传承与教育,或者其它方面经济效益的需求,又不得不将这些地方加以开发成旅游项目。所以,我们在开发旅游项目,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这些旅游地的保护,让知识和文明一起传承下去。当然,也有的旅游项目是建立在一些名山大川之中,让忙碌于快节奏都市生活的人们在那种静谧的环境中放松自己,这就需要投资者在管理维护好那种自然环境的同时也要符合游客的实际需求,尽可能的避免一些污染项目在附近开展,包括噪音污染。最后,旅游行业的实际投资回收质量不仅仅受到管理维护等因素的制约,还要受到旅游地本身在旅游行业上作出的努力与进步。局部的旅游行业进步可能会发展一段时间,但是根据大多数游客的从众心理,人们更愿意去一些旅游产业相对比较完善、开发程度比较高、有着良好的口碑和人流量较大的这些旅游地,当然他们不会去管这些地方是否真的那么如此吸引。所以,在进行旅游投资时要充分考虑当地或者这一地区的旅游产业开发程度以及经济现状是否符合那种大人流、高消费的环境,值得投资者进一步的去考察与研究。

四、我国旅游投资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旅游投资管理制度化,做好服务管理

制定完善的制度是管理最为有效的手段,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规则去约束,这样才能使行业在正确的方向和轨道上运行下去。同样,旅游投资也需要一个完善的制度去引导投资工作的实施与反馈。旅游行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涉及到经济变化规律与产品服务的变更,这些需要我们在良好的制度下做好各个方面的信息共享,让投资方对投资旅游项目有着更多的了解,避免了旅游投资的盲目性与实际风险性。同时需要建立旅游投资的质量监管制度,在确保旅游质量的基础上,从另一方面对旅游投资方的权益做好保护,提高旅游投资方的积极性。

(二)做好旅游投资市场的监管,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任何一个行业要实现健康的发展,都不开外部的监管和法律的约束,因此,要改善旅游投资现状,必须要加强旅游市场的监管工作。具体来讲,做好旅游投资市场的监管,就是在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下做好旅游投资市场的规范管理,对一些不符合要求的旅游投资管理行为进行约束与控制。让符合要求的旅游投资管理行为受到相应的保护与积极的引导。除此之外,对于那些符合相关规定的旅游投资项目在一些程序审批与转让上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从而刺激投资环境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做好政府的适当引导机制,避免过多干预

政府作为旅游行业最为重要的管理者,其在旅游投资问题中也应当承担起引导的重要角色和责任。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的旅游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后发现,所要进行的重要工作之一即是需要政府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政策上的干预与投资上的引导。但是笔者在实际的调查工作中发现,有些地区政府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阻碍的作用,特别是一些政府管理者在思想意识和管理理念等方面存在着不重视和相对落后的问题。由此,政府应当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及时转变观念,提高旅游投资管理的重视,完善引导机制。为此,国家在对旅游业的宏观调控方面要做好实际调查,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出适合不同旅游企业发展的投资引导措施和管理办法,真正地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做好指导工作,使旅游业做出更大的经济贡献和社会贡献。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