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实体经济的出路十篇实体经济的出路十篇

实体经济的出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21:44

实体经济的出路篇1

【关键词】次贷危机实体经济金融监管金融创新

一、引言

自2008年9月以来,美国金融市场突然之间风起云涌。很多大的投资机构陷入危机甚至破产,给美国的金融市场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并迅速波及到世界各地,从而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危机迅速转化成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很长时间里,美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美国人大多存在超前消费的行为,这种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的储蓄模式决定的。因为近年来,美国储蓄业一直在零储蓄率上徘徊,民众如果想进一步的消费,只能通过向金融机构贷款,而这种贷款引起的还款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随着这种不确定性的逐渐深入,终于导致了今天的危机的爆发。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货币汇率不稳定变动,企业资金流通困难,通货膨胀压力不减,对全球经济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也未能逃脱金融危机的侵袭,遭受了很严重的打击。为应对金融危机,2008年10月24日,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就当前的经济形势发表了题为《亚欧携手合作共赢》的讲话,他呼吁世界各国“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此次金融危机。世界各国的共同联合有助于更深入的了解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防止

全球经济的进一步衰退,提高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的信心和对发展问题的关注,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此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主要是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次贷危机(Sub-prime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它是指由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人违约增加,进而影响与次贷有关的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导致的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流动性危机。其中,次级抵押贷款通俗的讲就是指金融机构向那些收入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或组织提供的贷款。

引起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监管的失误,直接原因则是利率的上涨和住房市场的持续升温。由于之前的房价很高,很多用户都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购买新房,此时政府却出台了“零首付”的住房政策,购房热随之在美国兴起。于是贷款的人多了,利率也上升了。很多金融机构考虑到用户虽然可能没有足够的能力还贷,但由于房价一直高涨,即使贷款人将来还不起贷款还可以用房屋作抵押,拍卖或出售后仍然可以收回贷款。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房价突然走低,贷款者发现即使只归还高涨的利率也是很困难的,所以决定放弃住房。而金融机构也发现把房屋出售后,得到的资金不仅无法弥补当时的贷款和利息,甚至连本金也难以收回,这样银行在贷款上就会出现亏损。如果出现大量的无法还贷的贷款者,银行就会出现大面积的亏损。于是出现像雷曼兄弟这样的金融机构破产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由于世界金融体系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家金融机构往往与其他金融组织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因此如果没有及时采取可行的措施,一家或几家金融机构出现危机会迅速波及到其他金融机构,最后导致整个金融业的危机。美国金融危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迅速在全世界蔓延的。

三、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无论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还是如今的美国次贷危机,都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表1总结了自大萧条以来历次主要的金融危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据有关专家称,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时间及范围到目前为止还不能精确的估计,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次金融危机将是历次金融危机中最严重的一次,造成的损失也将是最大的一次。随着中国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了,因此中国的经济不可避免的遭受到了这次金融危机的侵袭。此次金融危机引起的中国GDp的损失主要是通过影响实体经济发生的。实体经济是指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实体经济不但包括为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建筑业、服务业等提供物质产品的生产活动,也包括教育、文艺、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中国实体经济的衰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就业人数减少,剩余劳动力增多

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加剧,国内外大量投资者投资信心受挫。已经存在的大批中小企业也因为原来的资金供应链被打破,而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于是企业倒闭、裁员、减薪等现象随处可见。由于大批企业的停工、倒闭,很多未就业者就业困难,已就业者收入减少甚至失业,因此出现了大批的剩余劳动力。同时,由于之前商品的价格较高,现在突然回落,使得企业出现了大量的产品积压,利润幅度下滑严重甚至亏损,这又造成了更深一轮的企业裁员和倒闭。

2、居民的消费支出减少

经济危机以来,由于居民收入的减少,居民购买力严重下降。人们即使拥有货币,因为对风险的厌恶,也大多处在观望的状态,除生活必需品外,应用在其他物品上的消费支出已经明显减少了。图1用消费者价格指数反映了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居民的支出情况,从而更为直观地表现出了居民消费热情的下降,国内消费需求的萎缩。

3、中国出口企业的出口量下降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很多企业的偿债能力严重下降,银行的风险意识也随之高涨,因此不再愿意将资金贷给那些将产品主要用于出口的中小企业。资金的流通困难导致中国出口企业的出口量迅速减少。例如,烟台雷彩工具制造有限公司是中国扳手的最大生产家之一,其产品主要是外销到德国、美国等欧美市场,但是金融危机以来,由于一直接不到订单,该厂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进行生产了。为了刺激出口,政府曾一度加大对出口的财政补贴,这种做法短期内可能挽回了一部分企业的热情。但是在国际经济一片萧条的大环境下,这无异于将国家财政投入到了一个无底的深渊中,是得不偿失的。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子先表示,中国进出口贸易将进入一个低速增长期,如果明年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很可能对一些产业产生毁灭性的打击,而且明年的出口压力可能更大。

四、中国政府为促进实体经济正常运行采取的措施

为挽救这一局面,中国政府曾出台了很多措施来促进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但由于最初干预手段的不成熟,使得一些基础薄弱的企业仍然无法走出困境。于是,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在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主持部署了进一步促使实体经济正常运行的措施。

第一,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大中城市的重大设施的建设,同时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第二,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第三,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第四,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第五,截至2010年约投资4万亿元,以保证各项措施的贯彻实施。

在这种危机时刻,政府这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将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政府通过自身的外汇储备和财政盈余,利用“杠杆原理”带动整个民间资本的发展,促进整个民间经济的增长,以“抵销”的方式来挽救金融危机下的经济下滑问题,从而实现我国经济平稳地渡过这次危机。现在正值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时刻,也是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再次转型的关键时刻,赢取对抗金融危机这场战役的胜利也很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因此,如何切实落实这一系列措施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五、挽救金融危机下实体经济的对策

为切实落实国务院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遏制整个实体经济下滑的颓废局势,一定要注意剔除现有做法中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的部分,继续发挥原有的优势,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基础做起。

1、采取各种手段加大国内需求

在对政府调拨的4万亿资金的运用过程中,优先发展那些百姓热切希望得以解决的项目,优先发展那些关系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项目。以积极的策略营造适合自己发展的大环境,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尽力拓展整个国内市场。本着为民众服务的精神,在重树投资者投资信心的基础上,提高投资回报率,为经济的长足发展做好准备,使“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同时发挥作用。为此,应当做好以下工作以扩大国内需求。

第一,要加快农村的基础建设,促进农村医疗保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居民生活问题的解决,不仅会影响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在现阶段,对国家经济的复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见图2),只有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居民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和财力进行更高层次的消费。因此,加大对农村住房的改造力度,帮助农民拥有自己的住房;加大对农业的财政补贴,保证低收入人群的基本需要;改造农村的街道建设,变“水泥路”为柏油路;对农村的供电线路进行改造,保证农村的用电需求;加大财政对农村医保的投入,使农民能更广泛、更大程度地享受这项服务性政策;另外,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消费观念。中国有将近8亿的农民,扩大农民的消费量,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个国内的消费量。这种扩大内需的方法对解决当前的危机至关重要。

第二,要加快铁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持生态环境的安全。加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交通设施的建设,尽可能多地开发如京津城际铁路这样的大项目,在促进城际之间民众频繁流动的同时进一步带动消费。但是在整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走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对保持经济的稳定性也是有利的。

第三,注意促进经济的长期发展,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为挽救整个市场经济,国家可以考虑减少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范围、贷款对象、最低贷款额的限制,放宽对中小企业贷款条件的限制,拓宽其融资渠道,以给这些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给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收入增长点,提高其整体收入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四,在整个行业内进行税制改革,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在目前这种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税负的降低可以给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同时企业自身也要注意进行自我创新和结构调整,找好行业发展的方向,对市场细分化,加大转型的步伐。对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升级,尽管美国的金融危机阻碍了中国产业向上升级的可能性,但我们仍要坚定信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实体经济的迅速发展。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的优势,趋利避害,做自己最擅长的行业,打造自己的品牌,拓宽自己产品的销售范围。降低对外贸的过分依赖性,提高自主性。企业的存续也为民众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反过来也有利于扩大消费。

2、协调好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

金融监管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如中央银行)对金融交易行为主体进行的某种限制或规定。

通过研究美国此次的金融危机,我们发现,美国政府在金融监管上是完全放开的。也就是说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并不到位,而是完全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调节。它盲目地相信市场,等到问题真正出现时,才采取措施对其加以干预。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必然的。

而中国政府在金融市场上则一定程度的存在监管过严的问题,“看得见的手”发挥的作用过大。因此,为保证金融监管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中国政府一定要从美国那里吸取教训,注意优势互补,让“看不见的手”也发挥作用。为此,政府可以考虑适当程度的降低一些商业金融机构的税负,或者是加大对金融机构的财政补贴,还可以考虑让一些经营效益比较好的小的金融机构联合发行债券等,提高各金融机构的自主性。使各金融机构拥有足够广泛的融资渠道,在监管的同时帮助它们充分利用各方面的闲置资本,创造更多的财富,增强其稳定性。

在加强金融监管的同时,还要注意进行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指会引起金融领域结构性变化的新工具,新服务方式,新市场以及新体制。创新具有不确定性,创新往往伴随着大量风险,但是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发展。金融创新可以提高金融机构自身的竞争能力,在市场上形成一种竞争氛围,同时也有利于增强整个金融业的稳定性。金融创新还可以促使金融机构采用各种金融衍生工具,例如期货等,从而吸引更多的金融资产。只有各金融主体和金融工具共同发展,才能促进整个金融市场的成熟。

但是,我们还应认识到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是相互影响的。金融创新打破了原来旧的体制和格局,原来存在的诸多风险随机组合形成更为复杂的风险,这无形中又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因此金融监管往往滞后于金融创新。但是金融创新却给金融机构带来了巨额的利润,这与其产生的负面影响相比也是主要的。为了完善金融监管,金融机构一定要严格控制创新产品的风险性,使金融创新的益处发挥到最大,弊端减少到最小。

3、采取稳健的经济政策

美国政府在经济政策上存在对市场过度依赖的问题,它在货币政策上采取浮动汇率,坚持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的原则,企图用货币来刺激经济的增长。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做法可能也会带动经济的增长,但这并不是保持经济长远增长最有效的手段。对于目前的中国金融市场,最好的方法是要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要着眼于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要解决“看不见的手”解决不了的问题,重新解决市场中的资源配置失效,经济异常波动等问题,发挥“看得见的手”的特殊功效,以促进人与市场、社会、资源、环境等之间的协调发展。同时,我们还要适度宽松的调整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总的变化趋势,在现阶段,适时地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加强人民币在银行体系之间的流动性的管理,进一步健全整个国内金融体系。为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一定要将各种经济政策综合起来考虑,以使其发挥最优效果。

六、总结

为尽快摆脱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政府一定要加强对财政和金融的监管力度,利用金融创新来为经济服务。加强各利益相关者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协作,促进各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流通。政府要从本国内部的改革入手,积极调动国内市场资源,促进投资和消费,扩大内部需求,实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把保持经济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在挽救本国经济的同时促进世界经济的尽快复苏。

【参考文献】

[1]林启光: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S1).

[2]黄利明:五次金融危机比较与对策[n].经济观察报,2008-10-27.

[3]胡郑利: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研究[J].当代经济,2008(5).

[4]王延春:出口企业的寒冬来了[n].经济观察报,2008-11-3.

[5]冯科: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应对策略[n].南方都市报,2008-11-2(a02).

[6]戚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eB/oL].,2003-6-22.

实体经济的出路篇2

【关键词】市场经济;公路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一、市场经济环境对于公路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是商品经济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化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促进公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不管生产资料实行公有制或者私有制,市场经济体制都是必经之路,公路经济发展也不能脱离这个大环境。现阶段我国公路经济的发展主要包含有公路运输、收费公路经济、高速公路经济等几大方面,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要考虑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保持长效的发展势头,并且保证发展方向具有前瞻性、预见性,才能实现长久发展。

二、可持续性公路经济体制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我国目前在公路经济发展上与商品经济接轨,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施具体规划。我国现阶段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速度飞快,我们只有实现可持续性的公路经济发展,才能领导公路经济体制健康长远的发展。各地方政府都知道要发展经济首先要让“公路先行”,所以对公路运输、收费公路经济、高速公路经济的管理运营提出了较高需求。我们迫切需要完善当地的运输市场,健全收费公路经济体系,实施高速公路的网络化。而要达到这些目标,优化科学可行的管理模式是优化公路经济的重要步骤。

科学可行的管理模式意味着在管理层面上促使和实现公路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只考虑到眼前利益的管理模式早已被市场经济所淘汰。因此实现公路经济新体制的建立是极其必要的,这要求大家齐心合力从管理模式和管理观念上出发,优化公路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优化公路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1.改善我国收费公路经济的管制思路和措施

现阶段,我国在收费公路经济管制上存在着不少漏洞,这些漏洞的大多是因为管制思路的落后所造成的。收费公路经济作为公路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具体内容包括有:进入或退出管制、服务质量管制、价格管制三大方面。一旦管制主体或管制客体、管制依据方面存在工作疏漏,会给当地公路经济系统带来不小的损失和麻烦。我们的目的是改变这一现状,改进领导层的管制思路,例如可以从市场准入、服务质量管制价格管制、监管体制方面入手,提高管理成效,优化我国收费公路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1)破除部分地区对收费公路的垄断。政府理应禁止或限制一些企业和部门垄断当地的公路服务市场,避免这些单位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谋取私利,并杜绝过渡剥夺和使用者剩余的现象。

(2)针对过分集中的公路市场实施积极管制。第一步要限制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占据过大的市场份额并进一步扩张。第二步政府各级交通部门可以实行“统贷统还”的新管制模式。“统贷统还”指的是以政事分开为管理原则,引入省级收费公路发展集团(国有性质),对同等级的收费公路实现统筹管理,在管理上能够实现“平衡还贷”。具体来说,针对省级、市级的收费还贷公路,通过高一级交通主管部门实现统一的规划与建设,统一的维修和养护,在筹集资金和经营管理上也实现统一的运营机制,最后达到统一支付的目的。

2.改进公路经济服务的监管体制

以往,政府管制机构的工作人员有可能为了中饱私囊而擅自更改收费标准,谋取私人利益。这或许不是他们的初衷,但很容易被管制者影响,只有不断地完善公众监督机制,引入公共监督机制,并及时让司法机构介入监督程序,建立其他政府机构在公路服务上的监督机制,才能够真正提高公路经济服务的品质。在健全了监管机制后,还应当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惩罚措施,形成有效制衡,把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纳入收费标准管制机制,促使工作人员降低违规的可能性。另外,在监管体制中,收费公路经营企业如果能做到对通行车辆提供无差别的服务,保质保量,确保公路安全,势必会对公路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产生更有利作用。

3.强化物流业的发展力度

强化物流业的发展力度,是公路服务产业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我国目前在相关政策上非常注重对于物流运输业的引导与扶持。例如,加大对于区域货物资料分拨中心、集散中心的建设,加大物流企业的发展,对于区域化物流要素资源的配置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帮扶。其次,在推广物流发展新模式,健全公路市场主体上也应当付出巨大努力。各地政府都在积极探索物流发展新模式,力求在强化物流业的发展上部落于人后。物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可以带动区域物流企业的长远发展,促进物流企业实现科学化、信息化、高标准化的发展。

当然,公路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除了以上所论述的内容,还包括有其它更为广泛的内容,例如公路环境检测的改善和发展。此外,推动公路经济评价体系的建立的逐渐成熟,也能促进政府机构进一步从管理机制和观念上实现公路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实体经济的出路篇3

【关键词】市场经济公路运输经济管理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一)是有效推进社会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

从根本上来讲,市场经济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社会化程度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和必然趋势,只要是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不管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私有制,都要切实有效的坚持走市场经济之路,而公路运输市场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建立健全公路运输市场经济体制,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充分体现出现代生产力高度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

(二)是公路运输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客观要求

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运输管理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进一步谋求机制的完善和健全,在经营机制方面持续探究怎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有效满足市场经济发展能力的要求,并建立健全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公路运输市场,这是相关领域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公路运输管理部门要想真正意义上顺应经济的发展需求,并进一步实现系统化,规范化,法律化的发展,市场化改革是最重要的出路,也是必然的选择。运输企业是运输要素市场领域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要进一步有效落实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使企业的经营机制得到有效的转换,必须要有坚强的运输市场作为后盾,这样才能使运输市场机制更健康有序,才可以進一步有效激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使经济制度不断转换和完善,进而使整个公路运输行业取得更稳定的发展。

(三)是现代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很多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在经营机制方面不断转换和完善,这样能够使国有企业的活力得到显著增强,进一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价格杠杆和公平竞争的原理,进一步推进公路运输行业提升经济管理整体水平,是现代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样也能更有利于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特别是通过税率、费率、价格等经济参数的调节来调控运输市场,有效促进公路运输事业实现均衡稳定的良性发展从而推动公路运输事业的均衡发展。在现代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由运输经济管理支撑力量,这样才能取得更良好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基本保障,公路运输市场管理必须要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实现有针对性的改革,才能更好的进步,进而更大程度上有效巩固我国经济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

在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下,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有效性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在某种程度上某些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制所采取的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体制,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效率仍然比较低下,对于公路运输经济发展造成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注重改革和完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制。首先,要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当前市场经济的具体发展情况,着重把握公路运输整体行业的发展趋势,同时有针对性的探究运行体制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对其不断完善和优化。其次,应不断的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公路运输的管理体制,并结合地区的发展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确保公路运输行业的长期发展。

(二)针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法制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当前,从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制的运行情况来看,相关方面的管理法治和规定并不够健全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制实施过程中缺乏法律制度的保护,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没有落实到位,在很大程度上严重阻碍公路运输行业的良性发展。针对这样的情况,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法制体系,为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长期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进一步探索全新的法律规划,确保法律法规能够更有针对性,体现出实效性和高效性。

(三)加强公路运输的预算管理

公路运输行业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运输成本,所以对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也成为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下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而与成本控制有着直接联系的则是公路运输的预算管理,对各项环境进行预算,从而实现对成本控制的目的,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进一步科学合理的管理好公路运输的预算。首先,针对预算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和健全,从整体层面进行公路运输运算,特别是公路运输的施工成本,要以确保质量为基础,尽可能降低公路运输施工成本。其次,公路运输的预算管理还应注意对权力、责任以及义务的划分,对每个环节都要制定合理的分配计划,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监控,及时有效的发现预算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在最大程度上科学合理的做好公路运输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

实体经济的出路篇4

关键词:市场经济;公路工程;经济管理

0前言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改革,我国现代企业的管理体系也在不断创新。为了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企业也应该更加重视管理所带来的“润物细无声”的经济效益。企业应该完善经济管理体系,从人员配置等方面着手,不断深入[1]。而公路工程项目是市场经济运作的核心。随着近几年公路建设的增多,其修建的成本费用也消耗过大。因此,加强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系统的建设,控制修建成本,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在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时,还应该考虑其基本影响因素,以此提升经济管理效率。

1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现状

顺应市场经济要求所建立的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系统存在许多问题。管理人员市场意识欠缺,对于项目施工中所用的材料价格、设备技术含量等并没有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另外,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体系太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拉低管理效率,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2]。公路工程管理在实施过程中所受限制过多,具体问题如下。

1.1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能力欠缺

公路工程管理大部分是非技术管理人员和科班学生。前者文化程度并不高,可能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即使认真工作,但吸取新思想较为缓慢,管理体系过于陈旧,缺乏创新的思维,大多数凭借经验行事,并不能有效合理地利用现代化技术;后者专业知识丰富,对工程现代化管理技术熟知,具有创新性,但因缺乏工作经验所以没办法结合经验创新管理机制,即使其管理体系有创新意识,但缺乏规范与可行性。

1.2工程设施管理体系不完善

工程建设成本受到机械性能、机械设备以及操作人员规范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机械设施性能差或者机械设备使用不当都会降低工程成本,也会一定程度的带来安全隐患。另外,工程设备的老化会延长施工进度,降低工作效率等。

1.3施工时间控制不当

由于公路工程施工的路线过长且地形较为复杂,地形情况陡峭险峻,还有考虑占用土地、树林等因素。施工方若是没有与业主提前沟通,做好赔偿,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工程延期。而公路工程施工又受自然环境、天气、地质等因素的限制,其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1.4施工工程设计与工艺的疏漏

进行施工前会制定一套公路设计方案,而公路的初期设计方案与施工环境、条件等或多或少有些差距。公路设计会在施工中不断地进行调改。而方案的整体调动又会延缓施工的进程,导致人员与机械费用增加。此外,部分公路设计过于传统化,缺乏新原料以及新技术,众多科研项目并不能进行实施,从而加大了施工的难度,并不能保证工艺。

1.5公路工程施工的经济管理重视度不够

相关人员对于工程经济管理意识不强,只是重视施工的质量问题,并未考虑工程施工中的资金限制,施工经费没有得到严格地控制,只是单方面的注重质量、进度,往往忽视管理,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实际公路工程施工时会造成更大的隐患。

1.6施工造价管理力度不够

公路工程筹集资金的渠道众多,往往会出现工程项目计划已经确定,但资金并未到位的情况,导致工程施工延期。部分公路工程是施工、设计、预算三部分同时进行,从实际施工开始至结束对于工程造价问题都没有系统化的方案,容易出现经费结算有误,同时也不利于工程经济的管理,进而无法对工程费用进行分配和控制;有些施工部门并没有按照工程预算要求进行成本核算,导致工程实际成本和工程预算有偏差,从而使核算的资料并不能有效地反映预算问题[3]。此外工程成本没有科学地进行记录,出现支扩大等问题,都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

2市场经济下公路工程经济的必要性

公路工程的管理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相当有必要的。实施经济管理,建立规范科学的经济管理机制,以此推进公路工程的发展。这是对于公路工程持续发展、具有可塑性的要求。公路运输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交通运输的方式。对于公路的建设不止是满足人们出行,还对国家经济物资运输等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公路工程的实施中,经济管理体系是尤为重要的,而对于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革新也影响了企业的融资体系。随着社会经济化的不断改革,社会更加重视公路运输,而道路运输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有不可或缺的意义。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公路工程经济管理,能满足公路运输事业的发展,是最有利的途径。目前,我国传统的公路工程经济管理机制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且存在太多的疏漏[4]。因此,对其进行完善和更新是有必要的。另外,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尤为激烈,对于公路工程不只在技术等方面有高要求,还对物资有更好的需求量。公路的建设不仅要选择符合规范的材料、专业性强的人才,还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经济管理是工程发展的核心动力,其公路经济管理更应该与时俱进,以此提升公路工程的效率与质量,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3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措施

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主要注重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这是施工造价成本的监控其核心[5]。从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体系入手,对其进行创新和完善,经过革新,再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以此顺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对于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改革,应该以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为基础,结合实际管理的特点,建立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为了完善财务申报混乱的问题,建立规范化的经济监督管理体系,及时对有误的财务申报进行处理,控制成本耗费,加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向导;目前应用较广的工程造价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针对其管理的复杂程度,应该及时引进多元化的管理体系,实现动态造价管理模式,而非受工程最后核算的限制[6]。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公路工程的建设也在持续增加,而多项目的管理体系能有效地提高经济管理效率。公路运输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在公路施工中应该考虑的问题也有很多。比如公路建设的成本、控制及管理、内部人员的管理能力、技术管理等。

3.1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革新

首先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保证其法律意义。确保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有法可依,促进公路工程的持续发展。以法律为前提实施公路工程建设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此外,对于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体系的革新,同样是为了顺应市场经济,满足其与时俱进的要求。要想实现公路工程的长久发展,就应该对其经济管理体系进行完善,推陈出新,摒弃陈旧的管理机制,以发展需求及实际公路工程施工为前提,对经济管理体系创新。不但要深化内部经济管理系统,还应该对外部体系进行更新。

3.2加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人员应该以公路工程建设为核心,增强其责任意识,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对于道路施工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针对专业知识展开教学,以此适应公路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保证相关人员能各司其职,将自己的能力最大化;可以增加施工人员的工作待遇,以此调动相关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保证公路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提高人员的利用率。

3.3成本控制

对于公路工程施工中成本耗费的控制以及财务管理系统的完善是最应该重视的。要想实现公路工程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就应该严格控制施工中的成本耗费,保证较低的成本做好最好的施工建设质量。例如对于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应该建立好合作关系,合理地对相关人员进行筛选,制定科学性的施工方案,增强部门的合作意识,以此提高公路工程施工效率[7]。

3.4适当的奖罚制度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对于内部的经济管理同样不容忽视。通过对员工进行合理的奖罚,以此调动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在对公路工程建设时,确保权力、利益等方面的合理分配,落实每个部门,保证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水平。在确保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对实施过程中的成本耗费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加强对于成本的预算控制,是公路工程运输中的重要手段。

3.5实行技术管理

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以技术先行,而技术是其基础。而技术管理通常是对于工程进度的规划、施工中所需原材料的量、设备的监督等。在施工前应该对整个公路工程建设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有效科学的方案规划,在此过程时应该注意对于成本的控制,实现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施工过程中应该依法进行,保证工程的持续发展,及时进行沟通。

3.6合同管理

完善公路工程施工的项目,必要时建立合同管理机制。投资与施工两方应该对施工的预算、设备采购等根据相关法律制定相应的合同,合同管理人员要注意两方的沟通和接洽,以免公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资金供应不足的现象,导致工程的延期,反而会耗费更多的财力物力,降低工程的经济效益。

4结语

为了顺应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传统的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陈旧的经济管理模式必须得到革新和完善,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发展以及规范性,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变化。公路工程施工是推动国家经济效益的核心要素,重视其管理制度,增强相关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水平,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速度,展望更加完善的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制度,促进公路运输事业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冠男.市场经济下公路工程经济管理要点[J].工程技术,2016,8(12):104.

[2]刘培海.市场经济下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策略探讨[J].经济视野,2016,5(7):137.

[3]刘馨蔓.市场经济的公路工程经济管理解析[J].大陆桥视野,2016,15(14):47-52.

实体经济的出路篇5

【关键词】公路经济;评价体系;研究

当前国内经济正处在存续发展的阶段,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发展策略,在公路经济方面也有一定的体现。只有坚持一每一条公路都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评价体系下实施设计与施工,才可以持续获得经济利益[1]。

一、公路经济的评价原则

(一)重要性、相关性原则。

这就要求公路经济所选择的指标必须具备代表性,各种各样的指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与公路经济相关的各种属性,同时指标所反映出的属性能够覆盖到公路经济发展的各个重要层面。相应的指标可以全面且真实的反映公路经济的具体情况。

(二)有选择性、易获得性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选择合理的指标,但是不需要面面俱到,针对部分对公路经济影响较小的指标可以放弃,而部分类似的指标要实施整合,要尽量选择精确且全面的指标。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的指标应具备较强的操作性,并且可以通过财务报表、实地调研以及统计公报等获得精确的数据信息。

(三)动态性、未来性。

可持续发展的公路经济评价体系属于一个面向将来并且是动态的评价体系。社会在不断发展,相应的各种事物也会不断发展,部分因素也许会出现,而之前的因素也许会变得不再重要,评价体系也应该根据这些变化做出对应的改变。此外,选择指标的时候应当考虑到以后的走向,才可以较好的展现评价体系的全面性。

二、公路经济评价体系

(一)经济效益指标分析。

经济效益方面包含两个指标,其一是项目本身的情况,其二是项目对于物流的促进情况指标。当中项目自身包含FiRR,即财务内部收益率以及n即投资的回收期等,这些指标数在整体上反映出公路项目的实际指标,针对这些指标进行研究能够有效促进公路经济的持续发展;而项目对于物流情况的影响指标则反应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对其巨大的推动效果,对今后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有着较大的促进效果。

(二)项目技术指标分析。

项目技术指标主要指的是交通效率以及交通功能这两个方面,公路之间连接的方便与否是交通功能指标中关键因素,其对于公路网的连接程度产生非常关键的影响,公路网的连接程度越差,就表示公路越差。

(1)交通功能指标。交通功能指标包含公路的连接程度指标,这项指标映衬出建设项目对于公路网连通程度的影响情况。道路节点可达性指标指的是指定区域中从其中一个节点出发通过公路交通到达任何一个目的地的平均费用、时间以及距离的实际情形;而道路网密度指标则指的是项目对于公路网面积密度的影响情形[2]。

(2)交通效率指标。交通的车速变化指标指的是所有交通系统实际运行效率的指标;交通拥挤指标指的是整个公路网适应负荷的水平,其是对公路网具体运行情况的综合性评价。

(三)社会效益指标分析。

(1)文化教育指标。其包含对于就业的带动效果指标,反映出项目实施之后该地区就业率的改变情况;对该地区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的影响;对文化交流的效果主要指的是项目在实施之后该地区文化交流的改变情况[3]。

(2)服务类指标。交通事故率反映出项目的实施以后交通事故率的变化情形,交通事故的处理反映出在出现交通事故以后相关机构的处理水平;交通管理服务类指标则反映出交通服务机构在管理方面的综合服务能力。

(四)环境影响指标分析。

(1)大气污染指标。公路在施工的进程中所带来的尘土,沥青路面养护与施工、重型施工设施施工进程中所带来的对人类身体有害的污染气体也会对污染环境。除此之外,公路上汽车所排放的尾气,货车运输途中所载的矿粉、煤粉等形成的粉尘、都会持续污染大气环境。

(2)水污染指标。公路上所残留的各类有害物质通常都是通过公路设计的排水系统流入地表或者河流中,会污染附近的居民用水,从而严重影响公路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以及各种野生植物的生存。

(3)生态破坏指标。公路上行驶汽车所排放的尾气、货车运输泄漏在路面上的矿粉、煤粉等粉尘都会流进土壤里,致使公路沿线的植物受到污染,进而通过植物渗入到食物链中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除此之外,公路在建设和养护的途中就会破坏野生的植被,并且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4)垃圾污染情况。公路中会出现各种垃圾,针对垃圾的回收利用以及无害化处理都必须引起重视。需要注意的是,各种垃圾只要遗留到公路两边则会对公路的周边带来巨大的污染,导致回收处理工作更为困难。

三、公路经济的评价方法研究

(一)定性分析方法。

公路经济关系到的指标非常多,并且要直接定量计算非常困难,因此对其采取定性分析的方式就显得势在必行了。而采用定性分析也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比如,可以应用比较的方法来作为分析措施,当前公路经济采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就是前后对比办法。

(二)定量分析方法。

采用定量分析法可以更为直观且清晰的直面结论,尽管要计算具体的指标比较困难,但是也不可以单纯依靠定性分析,应当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进行有机的结合,才可以让最后的评价结构具备对应的说服力。

四、小结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国内持续的深化,针对公路经济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方法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应当不断健全公路经济的评价体系与方法,用最低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效益,从而实现整个公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刁文利.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0(07)

实体经济的出路篇6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的初步发展阶段,市场经济的体制存在很多的缺陷。我国经济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因此不管从事何种行业,都需要向市场经济体制靠拢,对于国家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不例外。高速公路也属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进步的基础设施之一,因此,只有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促进国家各行各业联系起来,才能真正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才能实现更宏伟的国家目标。就目前而言,交通运输的经济管理体制也是促进社会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有利条件,同时,也能为我国人民带来便利,提高生活的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也慢慢进入了普通的家庭,因此,给我国的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高速公路变得异常拥挤。

二、高速公路实施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意义

经济的发展不仅给国家带来了生产值的增长,也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因此,国家更加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普及,在这之中,对高速公路的建设更是注重。高速公路的优先发展不仅能够反作用于经济的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具有更加深刻的社会意义,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多的便利。同时,经济的再次发展,能够更好地促进国家对高速公路的投资,更好的建设更加优质的高速公路。因此,在高速公路的筹建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对高速公路进行管理以及对高速公路的体制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经济和基础设施共同的发展。

三、高速公路实施经济管理体制的必要性分析

对高速公路使用经理管理体制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需求,也是市场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形成的产物之一。要想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长久地发展下去,就要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提速。伴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经济水平、社会体制以及经济技术的共同的发展,不同行业以及向同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演越烈,全球经济化已成为发展的趋势,每一种行业都在进行技术的革新以及技术设施的改进,因此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成为了主流的组成部分,成为社会发展必然的结果。经济体制也需要在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形成,这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生产体制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保障人们平安出行,保障人身安全的必然要求。现在,我国的高速公路应用的基本是全封闭的管理模式,高速公路中有专门的进出口,而且途中是禁止逆行和掉头的,同时我国的高速公路也具有共享的特点,每个公众都可以使用,除非没有驾驶证的人和非机动车辆,而且,高速公路的管理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都是由政府进行统一管理的,没有商业性质的参与,也没有别的商业组织可以参与。这些特性都是由高速公路自身具备的特点决定的,是在管理模式之外的。高速公路属于国有的资产,因此需要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办法,都高速公路的管理按照经济管理体制的方式,这是对国有资产保护的一种方式,也是政府必须采用的方式之一。

四、实施高速公路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

1.有效加强立法工作的管理

在高速公路的管理过程中,要制定相应的法律体系进行管理,借鉴西方的管理经验,制定相关的立法。

2.有效加强行政手段的管理

高速公路也和其他交通设施一样都是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基础设施,我国的高速公路一般都属于国家的基础建设,属于公共建设,没有盈利目的的,但是高速公路的投资时间比较长,建设所需要的时间较长,投资回报周期也比较长。因此,很多私企都觉得高速公路项目没有利润空间,因此都不愿意主动参与高速公路相关的建设工作,只有当政府强制干预的前提下才会参与高速公路的建设工作,并将公路的经营活动的特定经营权限赋予这些企业。因此,在只有让政府强制干预的,让小企业主动承担高速公路的建设,尽量为公众提供更加便利和舒适的服务。

3.有效加强执法力度的管理

尽管高速公路建设属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但是如何对高速公路进行执法则是体制改革的重点问题之一。现在高速公路的执法主体特别多,但是执法的效率比较低,因此,只有采用综合执法的方式,对高速公路的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协调,对执法的力度进行加强,提高执法的反应能力,保证高速公路出行的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出现。在现实的操作中,要对各个部门的职权进行统一的划分,各个部门负责自己部门的任务,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保证管理体系正常的运行。同时向其他国家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提高我国高速公路综合管理的效率。

五、结束语

总之,我国的高速公路从改革开放到目前的发展有很大进程,也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但是在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要针对管理方面的不足进行改进,保证我国高速公路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萍.高速公路经济管理的体制与措施初探[J].中国外资,2012,(7):187-188.

实体经济的出路篇7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经济发展;协调性

一、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

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提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通常指的是,根据对历史与现状的道路交通供需状况以及城市之中人口、经济、土地利用之间关系的分析和研究,对该地区未来在不同人口、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的状况下交通运输发展需求做出分析与预测,确定其未来道路交通设施等发展建设的规模、结构、布局等方案的过程。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是建立和完善综合道路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保障,也是目前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更是获得最佳交通运输效益的有效途径。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所形成的快速、便捷的道路交通体系能够更好地完成交通功能、城市构造功能、城市空间功能、景观环境美化功能等重要功能,从而能够很好地改善城市交流,加快城市内部的经济循环,带动城市经济圈的开发。

2、经济发展推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日益完善

另一方面,城市经济的发展为道路交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保障。同时,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高度的增加,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多和密度的提高,经济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和复杂化,所有这些都对城市道路交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使得城市道路交通必须根据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所处的地位来进行规划,从而促进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体系的不断改善和升级。

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

由上,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一方面,每个城市都需要有与之匹配和适应的完善道路交通体系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一个能够与城市发展相适应和协调的综合性道路交通格局将会十分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而道路交通规划的不合理导致运输效率的下降等,则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城市经济发展与道路交通这两者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或从属的关系,经济的发展反过来也会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提出更多的新要求,从而有利于推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体系的不断改善和升级。

这两者之间是相互的,任何一方有脱节将影响到另一方。因此,在完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来推动城市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城市道路交通本身的发展状况。只有这样在相对协调的条件下,使两者形成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良好关系,双方才可能共同发展互利,共同高水平进化。

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因子

1、不合理的道路交通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然而,当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挤、秩序混乱等问题不断发生,城市道路规划中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成为阻碍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造成这种局面的历史及现实的因素固然很多,但也和不注重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指导作用、道路规划不合理、忽视交通需求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其中,以下问题较为突出:城市发展初期的道路未经过总体规划和设计,呈现自由性,无法满足城市的发展变化;道路交通规划以当届的领导的意志为转移,失去权威性和严肃性,对资源造成巨大的浪费;道路交通规划中没有体现出“以民为本”的原则,忽略民众参与,使得人们失去对城市规划的热情,设计出的道路交通系统也很难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2、城市经济落后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影响

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经济的支持。从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实践来看,经济的落后以及经济发展的失衡,使很多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基础。例如很多地方政府由于受到财力限制,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缺乏重视,以至于形成恶性循环: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不完善,而城市道路交通的不发达和不完善又会进一步加剧当地经济发展的难度。

三、合理城市道路规划,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国民经济发展平稳且在持续增长,这就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面对当前城市道路交通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应更加明确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的发展思路,积极做好城市道路交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完善和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道路交通运输体系,为城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不断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主要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应该采用先进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要根据本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其所起的作用,给城市做一个正确的定位,制定一个切实有效的发展目标。坚持从人的需求出发,关注人本身的发展,注重社会公平,提高群众的参与水平,从而建立起高效舒心、环境友好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2、加强道路交通规划实施的监督体制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要保证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顺利实施,各级城市行政主管部门应该要将规划实施的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结语:综上,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是城市经济发展中始终伴随着的、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如果能够得到好的解决,则可以极大地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反之,则将很大程度地制约城市的经济发展。而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又必须通过规划保证城市道路交通有与之相适应的发展,这样方能达到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平衡,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循环,不断促进城市经济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朝阳,周溪召.试论我国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J].城市规划汇刊.1999(01).

[2]陈久强,向良.论城市交通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02).

[3]常惠丹.我国城市交通与经济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6).

实体经济的出路篇8

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内容复杂多样,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管理难度较大。信息化管理体系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内容进行分析,通过智能化装置和设备实现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的改革,已经成为新时期公路运输体系构建的关键。但当前我国并未对基于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进行重视,结合该内容形成相应的管理结构,在今后工作中需要结合上述状况进行调整和改善,从而达到管理效益的全面提升。

1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的作用

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公路运输资源配置效益,降低公路运输经济风险,对我国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该管理体系还能够借助智能化装置提升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服务效益,借助互联网实现实时交互,已经成为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

(1)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借助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实施把握公路运输企业的经济运营状况,对企业运输效益进行评估。这种基于信息数据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不仅能够对公路运输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全面把握,还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工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结合数据反映企业发展是否规范、环保、高效,在当前公路运输企业工作中不刻不容缓。与此同时,上述数据还能够为公路运输企业提供良好的参考信息,尤其是在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可以结合上述大数据形成科学的战略规划,对企业战略发展内容进行完善,从而保证公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于数据信息的公路运输管理经济体系不仅能够确保企业准确地对自身现状进行总结,把握发展中的各项问题,还能够为企业战略提供一定的参考,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过程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消除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过程中的运营风险,保证公路运输经济效益。常规公路运输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运输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严重时甚至造成运输事故,对运输企业人员安全及货物安全具有非常严重的威胁。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借助信息技术获取实时数据,如天气数据、道路数据、行车数据等,最大限度降低由天气、道路、行车等对公路运输的影响,从而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效益。与此同时,基于信息化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还能够借助上述数据形成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对公路运输过程中的各项注意事项进行细化,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降低上述因素可能造成的公路运输事故,保证了公路运输企业的安全、高效运营。

(3)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全面提升公路运输企业服务效益,通过信息数据完善各项服务内容,形成针对化服务体系,真正达到了服务至上、服务至优的要求。传统公路运输过程中,公路运输企业之间的运输服务内容竞争非常激烈,但由于形成面向客户的实时服务体系,很容易出现服务与客户的“断层”,造成服务效益受到严重影响,在服务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及时了解客户的各项需求,在上述数据基础上提供与客户服务相协调的服务内容,从而获取客户的信任,使自身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此外,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还能够在客户出现紧急安全问题后及时提供帮助,最短时间内找出导致该问题的诱因并进行相应处理,大大提升了客户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为我国公路运输经济工作的智能化及信息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2基于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的构建

基于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人员要结合公路运输经济管理需求对其进行合理设置,依照系统性、经济性和环保性原则严格控制该体系的各个环节,不断完善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各个内容,从而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任务。

1构建原则

(1)系统性原则。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求把握好系统性内容,做好整体设计,严格依照各项工作内容进行排序和整理,从而形成完善的系统。常规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好客户需求分析、基本信息管理、客户订单信息、客户服务信息等设置,在明确了上述信息且确定交易无误后方可开始运输货物过程中的各项操作,依照运输货物要求对货物进行信息分析、路线选择、装车运输等,从而形成系统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与此同时,上述运输的过程中还要把握好实时信息化跟踪,将货物状况及时报告给客户,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2)经济性原则。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是需要将经济性原则作为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在上述基础上形成相应的经济性管理体系,对各项工作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效益。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分析各项管理内容,利用信息数据完善各项运输经济管理内容,做好资源的配置,达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上述原则还要求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管理过程中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管理工作,借助其先进经验对自身内容进行完善,紧跟时代步伐,从而实现管理体系的全面完善,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质量。

(3)可持续发展原则。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围绕绿色环保原则合理开展各项社会工作内容。为了与国家发展相协调,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严格把握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细节进行全面把握,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合理调配各项资源,做好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要尽量选取绿色环保型技术对管理环节进行优化,如选取太阳能智能化监督装置完成车辆的实时监控,借助生态环保型汽车进行货物运输等。

2构建措施

21构建信息化管理网络

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握好信息化管理网络,将各项管理环节纳入到管理网络中,形成较为全面的管理结构,这样才能够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顺利完成,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第一,运用大数据平台做好战略设计,通过大数据内容对公路运输企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确定企业运输状况,对其进行针对性调整。与此同时,通过互联网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经营状况对上述内容进行调整和融入,从而形成合理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规划。

第二,通过信息技术落实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内容,形成扁平化管理机制,对各环节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做好信息交互,从而保证各机构能够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任务,全面提升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效益。此外,还要通过信息技术对各项资源进行调配,做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的智能化调整,如借助自动化报警调整装置、物联网智能调整设备等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紧急事故进行处理,最大限度降低公路运输经济管理风险。

第三,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过程中的追踪环节、控制环节进行把握,通过物联网实时把握运输环节中车辆状况、货物状况等。与此同时,运输追踪的过程中还要做好信息交流,通过互联网、智能交流平台等对运输过程中的各个信息及时反馈和交流,从而保证公路运输企业能够全面把握运输状况,掌握运输过程中的各项信息,依照上述内容及时调整,从而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经济性。

22形成信息化服务平台

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的过程中要先把握好信息化服务内容,如客户需求信息采集、客户信息记录、客户信息分析、客户信息反馈、客户问题服务等,在该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完善服务体系,达到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要在服务平台上建立上述服务板块,通过专业服务人员与客户沟通,为客户提供相应的服务,从而满足客户需求。除此之外,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还要构建相应的评价板块,由客户提出对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借助反馈数据不断完善自身工作。

3完善信息化评估机制

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对信息化管理评估机制进行完善,依照市场需求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相应的信息化评估体系,对信息化管理环节、管理效益等进行针对性分析,不断调整和优化,从而保证信息化管理的经济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该过程中企业可以建立人员评价体系和效益评价体系,通过人员评价和实际管理效果来分析实际公路运输经济指标,在该基础上对其进行完善,全面提升公路运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还要做好人员技能的提升,依照我国最新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内容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素质培训,确保人员能够高质量完成各项信息化管理任务,这样才能够保证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顺利落实。

实体经济的出路篇9

关键词:会路运输;市场经济理念;经济管理;发展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U448文献标识码:a

1公路运输与经济管理之间的关系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公路运输行业的不断进步,并逐渐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非常密切的联系。从实践来看,公路运输与经济管理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公路运输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这一重要关系,尤其在内陆地区以及一些不发达或欠发达的地区表现的更为明显,公路运输几乎占据了该地区的整个交通运输,成为支柱性的运输方式。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速公路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公路网络也在不断的动态完善过程之中,而且在整个运输系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来看,公路运输在当强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支柱性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第二,公路运输对其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正所谓“要致富,先修路”。这是被实践检验过的谚语,同时也说明了公路建设的重要意义,这一点已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有所证实。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的公路网状况,直接关系着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公路运输事业发展和实体工程的建设适度超前,将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非常大的带动作用;相反,如果公路运输事业发展缓慢或者具体工程项目建设先对滞后,则将会对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

第三,公路运输建设能力的高低,对于吸引外资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实践中我国可以看到,公路运输能力的提高,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会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加速该地区的经济业务往来,从而带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基于此,笔者认为为了能够有效地促进和支持当地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加强公路运输建设,尤其要注意适度超前性,这也是公路运输与经济管理密切关系的重要表现形式。

第四,公路运输和经济管理之间的有效协调,对于保证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实践来看,和谐是动力的源泉,同时也是创造、创新的客观条件,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公路运输建设应当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一份力量。立足于实际,有效地解决和改善当前广大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问题,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诉求。公路运输体系的建立健全,根本目的在于满足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对公路运输业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是促进和谐公路交通体系建设的基础保障。

2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公路运输事业的不断进步,虽然当前我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财务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经济财务预算问题对于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而言,财务预算使其进行全面经济预算和管理的核心,同时也是加强财务管理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作为部门和单位的主要奋斗目标和协调手段,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长期以来,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实施经济财务预算管理,以财务预算为重要突破口,不断地编制了一些预算及其管理方式,编制的这些方法主要是以上年的报表为基础,根据目标任务的要求,对报表中的数据进行调整。从实践来看,预算管理对增强预算管理意识和目标管理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因经济管理基础薄弱和公路运输施工企业的不断扩展,导致其管理工作压力不断的增加,价值缺乏有效的经验,因此最终导致预算编制及其执行活动中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细究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预算和执行活动不相容,实践中表现为两张皮,以致于预算形式化,没有实质内容。预算成本费用不能得到有效的细化,控制效果不佳;第二,经济预算管理意识不强,难以从基层做起,因而导致经济预算和执行活动之间偏差过大;

第三,经济预算方式和方法相对比较落后,采用以基数法进行预算编制,导致零基预算不科学,同时也大大弱化了经济预算实际管理效果。

(2)资金管理中的问题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目标在于最大限度地实现该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切实有效地推行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刻不容缓。但从实践来看,当前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资产负债率相对比较高,而且财务风险也非常的大;经济管理中的资产流动性普遍偏低,而且其营运资金相对比较紧张。据调查显示,当前我国资金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站在发展全局的高度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考量,对筹资渠道及资金的构成缺乏正确的认识,即没有将筹资成本纳人到管理视野之中;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的流动资金运转非常的缓慢,而且资金的实际利用效率也普遍偏低。在这样的条件下,虽然增大了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的流动资金需求量,但是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公路运输管理的经济效益实现。此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相对比较滞后,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制度建设,至今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虽然实践中存在着一些规章制度,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并不理想,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各级单位的管理制度执行力参差不齐,资金紧张或资金闲置现象时有发生。

(3)公路客运投资问题当前我国公路客运正在实施并购战略,投资倾向于客运方向,其中主要有站场的建设、车辆的更新换代以及线路的承包回收等,但实际投资效果并不理想。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投资建成的站场并未完全投人使用,甚至有些公路运输工程只是为了地方政府的形象而建造的,根本没有实现客运市场上的整合承诺,因此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严重浪费;一些公路运输管理部门,由挂靠改为公营,首先应当给原车主线路以合理的补偿和车辆补偿金,但因承包合同不规范,为有效的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支付超过市场价格很多的补偿费用。同时,对于收回公营公路运输线路并没有进实施前期的客流量调查,只是仓促收回;此外,至今还没有一套相对比较完善和行之有效的投资战略方法,导致投资决策程序严重失范,而且分析深度也明显不够,管理人员仅凭直觉和所谓的经验进行盲目的投资,实践中表现出圈套的随意性。

(4)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据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公路运输经济财务管理中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普遍偏低,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及市场对公路运输业的客观需求。此外,一些下属机构和相关部门的设置也不够完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配备不合理,导致职务分配不协调现象层出不穷。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很多财务会计人员甚至没有受过专门的系统化训练,专业知识严重匾乏,无证上岗现象非常的普遍。一些会计人员虽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但是其理财观念及其采取的方式方法相对比较落后,难以充分调动经济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基于市场经济条件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强化必要性分析

首先,强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从本质上来讲,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社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必然产物,而且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商品经济一定要实行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作为社会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次,强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是当前我国运输企业改革生产经营管理机制的要求。从实践来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市场实际上就是道路运输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一定要有一个科学健全的运输市场作为坚强的后盾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运输市场管理机制,才能不断地促进生产经营机制的有益改善。

再次,强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不仅难以脱离公路运输行业,而且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本保障,因此应当对其进行强化和改善。

4强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我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应当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强化。

(1)实现经济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公路运输行业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经济管理,实现财务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经济财务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经济财务预算管理是以实现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而且它将销售预测作为起点,对生产经营、成本以及现金收支进行全面的预测,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一套科学完善的预计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以此来反映未来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成果。财务全面的预算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有效的实现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有效监管与考核,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解决内部管理中的问题。实践中,应当以现金流管理为核心,与目标成本深化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强目标成本管理,立足于实际,探寻经济效益发展主要的关键点。

(2)加强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的引进,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全面整合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逐渐走向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道路,实践中出现了很多新型的经济管理方式和方法。笔者建议应当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实际情况,将这些先进的技术有效地引人到经济信息管理工作中去,从而对经济市场的发展动态进行全面的掌握,对相关的经济信息快速的模拟和分析,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经济管理的数字化模拟水平,进而提高经济管理效率及其准确性。目前常用的是有线和无线网络传递图像、视频以及语音数字信息,为公路运输过程中的驾驶人员提高实时道路交通信息。

(3)强化路车管理,扩宽外延合作营销渠道省级公路运输市场管理部门要加强辖区范围内的一、二级道路运输市场的规划建设,做好基础设施管理服务工作;地市级公路运输市场管理部门,应当加强辖区范围内的二、三级道路运输市场规划建设,做好基础设施管理与相关服务工作;县级以下乡镇可设地级市道路运输管理派出机构,同时担负着地市级公路运输管理部门所赋予的相关职责。同时,还要不断地扩宽外延合作扩宽营销渠道,为旅客、货主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以及不同路段的无缝对接。当前我国交通运输企业销售与营销渠道相对比较单一,只靠其自身产品的销售和服务提供是非常有限的,实践中难以真正满足市场之需求。为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对:加强公路运输业企业之间的有效协作,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将各路段的信息资源实施共享,并由旅客、货主对其进行自由选择。同时,还应对不断地加强和外部其他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通过销售网络进一步扩大运输产品的实际销售规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4)加强公路运输企业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建设为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公路运输企业应当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其应当包括三个方面的事项:第一,建立公路运输企业市场发展状况反映机制。在公路运输企业内部设立市场发展部门,其职责在于市场调研、预测以及市场开发等。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客流量和货源调查随机抽样调查,全面掌握当前公路运输市场的实际情况;第二,建立公路运输企业管理中的人才培养机制。

(5)加强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稽查公路运输企业应当采取内部审计、会计核算以及实地稽查方式,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的进款与资金运作实行全方位的监督与检查,这是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及其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强经济收人稽查管理,重点在于防范、纠正公路运输收人核算中的相关差错,对运输收人中的违法乱纪现象进行查处,维护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秩序。经济收人稽查管理人员,不仅要提高公路运输进款核收业务水平,以免出现漏收款或减少收费现象,而且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技能,加大稽查管理力度,准确分辨出违纪行为的多样化和隐蔽化,从而减少国家公路运输收人中的各项经济损失。

5结语

市场经济理念下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但同时也关系着整个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管理机制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公路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振芹.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1(12).

【2】杨洪平.关于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几点思考[J].管理观察,2011(26).

实体经济的出路篇10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一、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实行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生产社会化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必然产物,只要是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无论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私有制,都必然要求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而交通运输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部分。因此,交通运输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现代生产力高度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二)能够促使我国的交通运输单位进一步转变经营的经济体制

在进行商品交换的同事还要进行卖家与买家之间的经济交易,这是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市场的主要职能。在此交易的过程中,交通运输企业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要对其进行经营自的实现,还要对其经营的经济体制进行进一步的改变,保障整个企业能够有很好的体制作为发展的基础,拥有了健全的市场体制,才能够进一步与国有企业进行进一步的交易,进而促使整个企业的机制转型,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市场体系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发挥的作用也在不断的扩大,这就会促使很多的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进行相应的转型,提升其企业的经济发展,而且还平衡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竞争,而且还进一步的提升了交通运输业的整体控制方法,先关的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利用行政手段来对市场的经济进行进一步的调控,保证交通运输经济市场的平稳运行。

二、完善道路运输经济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在道路运输生产活动中道路运输基础设施是其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不断完善道路运输网络的重要保障。在实现道路运输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的同时,必须对道路运输网络进行完善。为扩大运输单位规模,必须扩展运输服务范围,实现运输组织经济管理合理化。为此,必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这也是道路运输经济发展的基础。

目前,我国道路运输基础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现阶段道路运输经济管理来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建设。

首先,骨架路网建设。在道路运输网建设中应重视国道主干线系统建设,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应形成若干条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公路运输大通道,进行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公路主骨架的构建。

其次,干线路网改造,在不断提升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及改造速度的同时,必须对干线公路网布局进行完善,并对整体服务水平进行有效提升。

再次,加大西部地区公路建设力度,确保西部地区公路大通道的逐步形成,将国道建设和改造作为建设的关键,对普通干线公路网技术等级与服务水平进行有效提升。

(二)加大高新技术的应用

在深入分析道路运输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现代化运输技术对实现道路运输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高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对道路运输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进行充分反映,并能为道路运输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与推广中,通信技术是实现道路运输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也是一个产业技术升级与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标志。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业为提升其管理水平及运输组织化程度,应选用计算机、电子数据交换及GpS等技术强化道路运输经济管理。进行自动售票系统、异域联网售票及票务结算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以此提升道路运输经济管理水平。

(三)加强宏观调控

在对旅客出行便捷、舒适及安全等因素充分考虑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公路主枢纽干线客运班线车辆投放及班次,在对干线客运经营者积极性进行提升的同时,应实现其收益最大化。为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对市场进行详细分析及调查。在对现行高速客运车辆管理制度借鉴的同时,应确保干线客运线路实载率在70%以下,在不能增加车辆时,应适当调整车型,为实现道路运输经济管理合理化提供可靠的保障。

现阶段我国公路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等。这种情况下要求决策部署中,相关部门必须对东西部地区及农村偏远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实行路车统一管理,才能提升道路运输经济的管理水平。同时进行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的设置,并进行分级管理。如省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对其管辖范围内的一级、二级市场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管理及服务等进行负责。

最后,加强交通运输企业的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的软实力,打造出企业的独特竞争优势。将企业的发展置于更加宏观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准确定位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及价值体系,从而引导企业的长远发展;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将企业的文化价值理念深化为企业全体员工的理念和思想,真正地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充分调动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体员工的支持和共同参与积极推进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健康发展会充分带动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会促进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会逐渐研究出一套具有科学性以及合理性的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体系,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媛.市场经济体制下公路运输经营管理的研究[J].中国商贸,2013,09: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