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语文线上教学十篇小学语文线上教学十篇

小学语文线上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44:23

小学语文线上教学篇1

一、指导思想

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在继续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务实有效地抓好学工作。为取得疫情防控的全面胜利、取得学期教学任务的保质完成,攻坚克难、群策群力,做出一名教育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要点

在疫情期间,同学们在网上学习之后,二年级的同学利用微信群,冀教软件、钉钉等学习方式。由于孩子年龄偏小,部分孩子的自觉性较差,网络学习中的互动性降低,学习效率远远低于在教室里学习的效率。为此,我提出如下教学衔接工作思路。

1.学情初断

(1).寒假作业的检查和反馈。

(2).每天坚持练字至少30分钟,并评价反馈。

(3).每天坚持阅读至少30分钟。

(4).每两天背诵一首必背古诗。

(5).基于教材,注重认读和背诵。

(6).识记本生字新词。

2、问题发现

基于前几周的线上学习,经过反思和总结,发现还存在下问题:

a.部分同学学习自觉性较差,字词的朗读和书写都比较马虎。

b.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坚持每天阅读,并能高质量的完成相关的阅读题,少部分学生态度较散,缺乏阅读兴趣。

c.部分学生的练字态度较差,书写无较明显地进步。

d.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距。3、实施措施

为了顺利有效地接线上教学和即将来临的复课,针对以上问题,思考落实以下指施:

a.利用剩余的线上助学时间,有序列、有针对、有效果地引导学生就前几周已学内容,做一次初步的线上复习巩固工作,以便做好线下复课开始即实施的前几周学习内容检测工作。

b.复课后将已学内容的重点部分进行再次现固练习,并通过多次的测试,找出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

小学语文线上教学篇2

关键词:阅读朗读主线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178-01

学生语文阅读习惯、方法的培养形成主要在小学阶段,小学阶段既是学生阅读习惯的起始阶段,也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塑造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方法的培养、矫正,才能为学生今后的语文阅读习惯、方法的形成,语文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激发小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感性强而理性弱,记忆力强而理解性弱。语文学科则知识丰富,内容多样。把这两者联系起来的焊接点就是学生阅读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文本中学生感兴趣的资源,充分占有资料,并加以整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上课前教师应钻研、把握教材文本,挖掘出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有的也需要学生课前去搜集资料,去亲身感受。课堂教学时使用多媒体课件、故事讲述、表演等手段呈现,让课堂教学不再单调、充满活力。这也切合这一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爱好、习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如一年级上册《北风和小鱼》阅读教学时,一年级学生喜爱看动画片,这篇文章又非常形象、生动,教师可以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北风和小鱼的形象、对话。这样北风的凛冽、得意的样子,小鱼的淘气就通过画面、声音等突显出来,能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它们的形象,也能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和积极性。

2阅读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谈出感受

2.1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不论是诗歌、散文、故事等都是富有节奏感、富有韵味的,非常符合小学生听唱儿歌,跟着节奏跳舞好动的习惯。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多去朗读课文,以朗读代替讲授,朗读出文章的节奏、感受文章的韵律,进而才能朗读出文章的韵味。如阅读一年级上册诗歌《江南》时,教师首先安排学生去大声朗读课文,让学生文中读出“莲、田、间”的押韵,读出“东、西、南、北”的对称感,读出“鱼戏”一词的反复感,才能读出鱼戏莲花的江南水乡的美景、读出泛舟水上欣赏美景的。又如二年级下册《蚕姑娘》阅读时,教师要让学生朗读出文中“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的蚕姑娘颜色、形体变化的节奏感,叠词词语的韵律感;朗读出“蚕姑娘”、“黄姑娘”、“白姑娘”、“蛾姑娘”的称呼替换感;朗读出“醒了、醒了”、“成了、成了”、“变了、变了”期盼蚕姑娘的急切感。这样才能让学生读出蚕姑娘的蜕变过程,读出蚕姑娘的魅力所在,读出对蚕姑娘吐丝期盼的韵味感。

2.2读出情感,谈出感受

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形象鲜明,情感丰富的。阅读时教师应让学生读出文章的情感,谈出自己的感受。当然小学生因年龄、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的感受非常有限,但只要是从文章触发的心理波动,都是可贵的,都应受到教师的肯定、重视,它们是学生情感、思想、文本碰撞所产生的火花,是创造的火花,能照亮学生语文阅读之路。如阅读一年级上册《草原的早晨》时,教师应让学生读出大草原早晨的宁静,读出牧民追赶羊群的快乐,读出大草原的蓝天、白云、辽阔无边的美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谈谈对大草原和牧民生活的感受,学生就会流露出向往、羡慕的神情。再如阅读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时,教师要通过文中母亲的叮嘱、白发、湿润的眼睛让学生读出母亲对即将远行儿子的牵挂、慈爱,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孟郊《游子吟》中母亲的真情,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母亲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生活的经历,学生想去谈,也能谈出感受来,才能在学生的心灵上烙上印记。

3阅读应抓住文章主线,“数清线上的珠子数目”

3.1抓住文章主线

小学语文课文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自然、社会、人情等方面的知识。虽然短小,但都有主线串联,可能是事物,也可能是人物,还可能是情感。教师让学生阅读时,应让学生抓住文章串联的主线,才能抓住文章的纲、文章的灵魂。抓主线的方法可以采用找中心句,找中心事物、人物、情感,要简明而有效。如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阅读时,可以让学生抓主线:、井,抓住两者的关系,也就抓住本文的内容及要表达的情感。再如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阅读时,教师要让学生抓住本文的主线:麦子。因为本文写了土地爷爷发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吃――小牛把麦子掺杂粮吃――小猴把麦子种进地里――小猪吃完麦子――小牛剩半袋麦子――小猴麦子堆得满满的,每件事都与麦子相关,抓住了麦子这一事物就抓住了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

3.2“数清线上的珠子”――理清文中内容

学生阅读文章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抓住文章主线,还要让学生数清线上有几颗珠子,珠子的大小,了解珠子的颜色、质地等,才能算真正了解这串珍珠、读懂文章的内容。因为这里所说的珠子就是文章的各部分内容,否则只能是走马观花,看不清文章的细节,抓不住文章全部内容。如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阅读时,本文的主线是北大荒秋天的景色。但这篇文章的珠子就是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小河、原野。写了天空的一碧如洗、傍晚流云色彩的变化多端,写了小河的清澈见底,也写了原野的热闹非凡、一派丰收的景象,文中运用了许多拟人句,生动、形象。让学生理清这些内容,才能从事物、颜色、空间等真正感受北大荒秋天的美丽。

4拓展延伸,让阅读充满动力

小学语文线上教学篇3

关键词:在线学习;英语教育;vipabc平台;问题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tp311.5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9-0094-03

引言

自2014年高考改革以来,传统背单词、学语法的英语学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高考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更不能满足各领域英语学习者提高口语表达的学习需求。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廖美珍认为,传统的死记硬背单词语法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只有在语境中学会带着生命力的英语知识才能帮助学生赢得高考[1]。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使得在线教育行业发展如火如荼,在这种背景下,在线英语教育已经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英语爱好者的青睐。在线英语教育是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与英语教育融合的产物,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它包括教学者教学设计、学习者课前预习、教学过程、课后练习和强化、作业评价等多个教学要素。与传统英语教育相比,在线英语教育不受时间、空间、地域上的限制,同时,理想的在线英语教育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全球化资源,个性化的课程定制以及真人外教视频互动等优势功能来支持不同领域学习者的在线学习,不管从语言学的角度还是教育学的角度,是传统应试型英语教育无法实现的。

在线英语教育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英语在线教育平台的诞生,不管是商业型还是开放式,都吸引了无数的在线学习者,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习者的个别化学习需求,但多数平台的课程种类繁杂,无个性化课程定制引导,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特点不突出,并且课程仍以录制的教师授课视频为主,缺乏学习者与教师的实时互动,教师无法通过真实互动来评价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这些不足直接影响了英语在线学习的效果,因此,指出这些问题并加以改进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英语在线学习平台的形式

国内英语在线教育平台数量众多,规模庞大,本文将从英语在线教育平台开放性的角度出发,将平台划分为开放型和盈利型两种形式。

1.开放型

开放型平台主要以英语app为主,各类英语教育机构以及网站为了满足学生碎片化的学习和推广品牌课程而开发的免费英语学习平台。主要包括字典类:有道、iKnow英语、英汉字典等;口语类:Speakingmax口语达人;新闻类:BBC新闻;游戏类:英语单词达人;考试类:新托福高分词汇等等。这些app为学习者的碎片化学习提供了平台,尤其像有道词典,安装离线包后可以线下查词,但这并不能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支持和系统的课程。

2.盈利型

目前,国内英语在线教育平台大都属于盈利型平台,如新东方Koolearn、沪江网校、51talk、vipabc等等。盈利型英语在线平台在资源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互动评价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特点,这些优势和特点是非盈利型平台所不具备的。

二、vipabc英语在线学习平台分析

vipabc是国内一家盈利型的英语在线教育平台,由美国硅谷技术团队研发创立,凭借独家研发的DCGS动态课程系统,将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80多座城市的外籍顾问与学习者精准匹配,并为学习者打造定制课程和教材。它是全球首个24/7/365全年无休的真人在线教育机构,拥有4,500多位外籍顾问。近年已提供超过1,000万堂在线教育课程,学习者遍及全球135个国家和地区。[3]vipabc平台主要的特点有24小时真人在线、视频互动、小班制课堂以及优质的外教资源和丰富的课程资源等,这是平台的主要盈利点,学习者付出比别的平台更高的课程费用,同样也会享受到最好的在线学习服务。笔者基于在vipabc平台5个月的学习经历,英语水平从初始等级level6上升到level10,以在线学习者的身份对vipabc平台做简单的分析。

1.平台优势分析

vipabc在线教育平台是商业性质的英语学习平台,但本研究暂不涉及课程费用问题,只基于引言中提出的英语在线学习平台存在的问题,分析vipabc平台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

(1)对学习者进行分析,定制个性化课程

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帮助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的一系列活动,不管是传统课堂教学还是在线教学,教学的本质是不变的,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就是学习者分析,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习者的一般心理特征、学习风格以及初始水平。vipabc平台的学习者在开始学习之前,外籍顾问会对其目前的语言程度进行测试,以分析、确定出学习者的初始水平和学习需要;然后,学习者根据测试结果和顾问意见进行学习偏好设定,定制自己独一无二的课程,并且随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水平的逐渐提高,系统会自动为学习者变更课程等级。

(2)24小时自由的学习时间和实时真人在线互动

vipabc是24小时真人在线英语教学平台,只要有网络可以随时预约课程,进入虚拟教室学习。上课前学习者可以对教材和单词进行预习,上课模式是真人互动,双向语音、单向视频。双向语音即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是实时的,学习者处于全英文环境,这大大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单向视频即学习者可以看到教师,但教师看不到学习者,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了大部分中国英语学习者担心由于口语太差被同伴嘲笑而不敢开口的问题,单向的视频交互使学习者可以大胆开口讲英文,避免尴尬情绪的产生。语言是用来沟通交流的,沟通和交流是学习语言最有效的途径。

(3)教学者和学习者双向评价并及时调节反馈

评价是教学设计中最后一个环节,任何一个完整的教学都要有评价反馈,这是检验有效教学的最重要的途径,也是完善和调整教学的重要依据。vipabc平台采用的评价方式包括教师与学习者的双向评价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评价。课程结束,教师对学习者的课堂表现给出评价和建议,评价内容包括听、说、读、写四方面及对学习者理解能力、反应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评价,并针对各个方面的不足给出学习建议;同时,学习者通过平台对教师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品质(讲话速度、时间分配、教学技巧及教学态度)、教材品质(难易度、需求符合度)、通讯品质等。评价的目的是平台依据学习者的评价进行课程和教师的调整,如:学习者对这位教师不满意,那么系统将不会再为学习者安排这位教师的课程,同样,如果学习者对于教师非常满意,可以收藏教师,以后学习者参与这位教师课程的几率将大大增加。

3.存在的问题

(1)缺少同伴互动形式

vipabc的课程组织形式是小班制,1~6人课程,课堂交互更多是教师和学习者交互及学习者与内容交互,缺乏学习者与同伴交互。学习者与学习者交互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是有很大影响的,学习者可以从与同伴的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思想的碰撞能产生新的思维,这种互动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是一种有效的促进。

(2)缺乏学习过程记录

笔者认为,学习过程记录就是系统能够自动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表现,并将记录数据作为向学习者推送课程和升级的参考,这也是评价方式的一种。vipabc的课程形式是真人视频互动,学习者的课堂表现是学习者评价的重要依据,但是,目前的评价主要是教师主观对于学习者的评价,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

三、对英语在线学习平台发展的建议

针对英语在线学习平台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规范课程分类,及时更新课程

随着在线学习者越来越多,英语在线学习平台将会成为一大批爱好英语的学习者提高英语水平的重要途径,所以,在线学习平台在课程设置方面还是要为了长远考虑,规范课程分类,使学习者能快速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课程。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者选择不同领域的课程,都应该及时地更新,而不是作为一种形式存在。

2.设计学习者分析,提供个性化学习

在线学习者虽然具备一定的网络运用能力,但是面对平台提供的五花八门的学科类型和不同层次的英语课程资源还是会感到迷茫,不能很快找到满足自己学习需要的课程。所以,一个好的英语在线学习平台应该对学习者进行分析,帮助学习者认识自我,明确学习需要和学习目标,以便更好地选择和定制自己的课程。

3.支持实时、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和及时的反馈

目前,大部分英语在线学习平台做到了互动方式的多样化,学习者在课程学习时可以与学习内容进行交互,学习完课程可以在线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遇到问题或需要帮助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论坛、留言等方式与教师进行交互。但是,这种交互方式不能及时实现,相比于传统课程中的面对面交互,无法得到及时反馈。所以,在多种互动方式的基础上,实现实时交互和及时反馈是英语在线学习平台发展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4.设置多维度的评价标准

目前国内大多数在线教育平台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设计,评价结果不能全面、有效的反映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美国高校通过学生的整体评价、课程安排灵活性、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模式、师生之间的交流这五个方面来评价学生在线学习的效果。[4]国内英语在线教育平台应该借鉴这种评价体系,以多种方式、从多个维度去设计评价体系,不仅要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还要针对教师教学品质、教学方式展开评价。

四、结束语

“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在线学习的方式将成为越来越多学校学习者、企业人士等各个领域学习者的选择,而英语教育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所以,在线教育尤其会是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本文笔者从在线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从课程形式、互动过程、评价方式等几个方面思考了当前英语在线平台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vipabc英语在线教育平台,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对我国英语在线教育平台的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董锦超.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英语在线教育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3).

[2]熊华军,刘兴华.穿越距离:美国在线高等教育的评价与启示――基于2011年斯隆报告的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3(1).

[3]vipabc官网.http:///about/about-VipaBC.

[4]熊华军,刘兴华.穿越距离:美国在线高等教育的评价与启示――基于2011年斯隆报告的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3(1).

[5]Yu-ChunKuo,BrianR.Belland.anexploratorystudyoflearners’perceptionsofonlinelearning:minoritystudentsincontinuingeducation[J].educationaltechnologyResearchDevelopment,2016(2).

小学语文线上教学篇4

关键词:英语;混合式教学;SpoC;课堂教学

一、引言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各国间的交流也日渐增多,使得资源共享成为一大趋势。尤其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跨国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英语作为一种通用语言,发挥出重要作用。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必须要学会英语。毋庸置疑,要学好英语,一方面是学,还有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教。而SpoC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为高校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新思路,基于SpoC的英语混合式教学就有着重要的研究和实践意义。

二、SpoC概述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结合成为了一种大的趋势。信息化介入其中使基础教育呈现出全民化、优质化、个性化的特点。SpoC是“SmallprivateonlineCourse”的英文缩写,可将其翻译为“小规模私密在线课程”是哈佛大学继mooC后又提出的一个在线学习的新概念。SpoC兴起也是有原因的,SpoC中的S对应的是Small,而mooC的m恰恰是代表massive的意思,而第二个英文字符private对应的是open。说明SpoC严格的限制学习课程的规模,并且SpoC也对课程学员的要求方面设定了准入条件,其做法的最终目的就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根据mooC自身特点来改进,使得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教师在SpoC中是整合和学习课程资源者,而不必是视频的主角。教师在课前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基础对各种实体资源及线上资源进行整合。在课堂上,教师应发挥出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而不再是主讲者,应积极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研讨,并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个别指导,解决好学生的实际问题,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

三、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要求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1大学英语课堂亟须新的教学模式

目前,高校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仍在采用传统的教育理念,缺少对语言学习特点及现代教育思想的理解,这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致命威胁。此外,大多数高校英语教学的效果都不太理想,也没有被多数学生认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教学方式单一,很难满足当代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采用“一本书”“一只笔”“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违背了语言的交际本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手段及方法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使英语课程教学必须要摆脱传统的单一模式,因此网络化、信息化就成为必然趋势,使课堂授课与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光盘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中心,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从大学英语课的现状来看,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以及英语成绩,就必须要利用时间效率,基于SpoC,将大学英语融入基础的教学方式已迫在眉睫[2]。

2高校对英语教学的投入较少,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高校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导致英语师资严重不足。尤其是一些地方性的普通高校,严重缺乏外教资源,这种现状就使大学英语教师的门槛越来越低,大多数新教师一毕业就开始授课,导致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此外,这几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在明显扩大,长期下去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学英语师资不足的状况,教师每周的授课任务比较繁重,有几十个学时,所以就很难有时间在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提高上下功夫。但是,作为合格的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有较深厚的语言功底,更要知识渊博。此外,英语教师还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有较高的素质。由此可见,对教师采取“快餐”式的培养很难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还必须在提高大学英语教师数量的同时提高质量,要理性改变以往大学英语依赖自学的观点。

3高校英语教学目的受限于四六级,有较强的功利性

目前,四、六级考试对大学英语学习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但是,四六级也限制了高校英语教学目的,使得英语学习有了很强的功利性,不利于高校英语教学的长远发展。

(二)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

根据大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市场需求,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高职英语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

四、SpoC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价值

(一)充实丰富教学内容

SpoC教学模式的出现解决了传统英语教学中书本无特色、教材陈旧、语言文化环境弱等问题。由于SpoC有很强的开放性,所以英语教师在大数据背景下,根据课程的需要收集网络资源,并对资源进行整合,使课程更丰富,这样就能使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强化学习效果

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有着明显区别,因其限制了特定的准入条件,所以使学生对课程本身就充满了学习热情,兴趣爱好也与普通学生有所区别。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对线下任务进行布置,从而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因教师面授时间过长而缩短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问题。SpoC的教学模式能赋予学生完整、深刻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更主动,并在学习中享受到快乐。基于SpoC的英语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在线下认真地阅读、准备材料,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缺点。SpoC的出现,使在线学习要远远超出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及课堂效率,使得学习效果也更为有效[3]。

(三)对教师的作用重新定义,教学模式得以创新

一般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更依赖于课本所固有的内容,教学模式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在课本内容基础上进行扩展,上课时学生是课堂的聆听者却不是参与者。教师在SpoC的教学模式下能真正成为课堂的掌控者,可以完全不拘泥于课本,以线上优势来整合资源。此外,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来收集资源,同时充分利用线下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资料。在课堂教学上,将传统的授课方式转变为个性化辅导方式,与学生一起共同解决遇到的难题。基于SpoC的新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英语知识,利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综合利用线上线下两种方式,由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五、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内容及课程设计

(一)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内容

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容核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SpoC线上学习、线上加线下辅导、即时课程评价等。其中,SpoC在线学习包括四大部分,主要有:课件资源、微课视频、知识拓展、练习测验。教师将枯燥的传统教学内容设计录制成内容明确、突出重点、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不仅讲解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同时也介绍英语文化,并培养文学素养。学生可以独立完成SpoC学习内容,同时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为学生及时有效地提供多种形式的辅导,主要的辅导形式是线上讨论群和线下辅导课。线上讨论群是由授课教师利用手机app平台建立由教师、助教、学生组成的班课群,为学生随时解答他们在线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线下辅导课主要是定期为授课班级辅导答疑,教师可以面对面地为学生SpoC学习以及课堂任务项目中遇到的困难、疑问进行辅导。监督与评价SpoC线上学习主要是从主观和客观两部分着手,充分利用学习平台软件可以记录和统计学生准确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并由助教和教师对学生所提交的练习进行评价,最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质量效果真实地反映出来。SpoC的线上学习是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得以实现的根本前提,为微课堂线下展示以及线下合作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总之,课堂活动设计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是基于SpoC的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引领、辅助作用,并且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或合作完成语言的输入和输出。

(二)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设计

1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就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而不是由教师传授所得到的。适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学习环境的新教学模式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中心,教师发挥了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的作用,并充分利用协作、情境、会话等几个要素,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首创精神发挥出来,从而使学生能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模式中,其核心是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以此来构建知识、技能,以此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对学习进程做自主安排。在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中,要解决问题就必须要相互协作。只有进行有效的交流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需要学习者进行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通过SpoC课程资源的利用,能使学习者通过个人或小组协作的方式共同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从而帮助其从被动的知识灌输者向学习活动主体转变[4]。

2目标及需求

目前,大学英语将其教学目标设定为:加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尤其是培养听说能力,能在今后的相关业务中用英语交流,包括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同时,还要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全面提高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基础。英语教师应该在新生入学时,先对他们的英语需求做全面了解。通过座谈的方式,使英语教师了解到当前大学生对学习英语所设定的目标,并归纳如下:提高英语口语能力,能用英文进行一般交流;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自主学习时间多一些;由教师或同学及时对所遇到问题进行辅导和答疑。

3设计思路

第一,项目驱动原则。可为大学英语课程设计八个项目:公司简介、商务宴请、行程安排、产品介绍、产品销售、货物运输、顾客满意度调查、面试求职。确保在线课程上传项目作品视频,进而创建出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课后由小组协作共同来完成项目作业。之后在课堂面授时安排小组将这些项目作品展示出来,并由教师和同学一起对其做点评。第二,团队合作原则。教师间应进行合作分工,无论是资源建设、平台设计、制作微视频,还是项目案例和考核评价,都需要大家一起创建、共同探讨。当学生把每个项目作业都完成时,就该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从编写脚本、台词合练、分配角色到拍摄视频和后期制作,整个过程都要由小组成员共同承担、合作完成。第三,输入输出相结合原则。网络课程能为学生提供混合式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语言输入,学生就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自主学习。每个项目报告中的脚本都将学生写作能力培养作为其目标,课堂项目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每个单元以项目为载体,从语言的输入到输出,使学生在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中能顺利地完成知识和技能的构建。

小学语文线上教学篇5

关键词:三点一线英语写作教学改革

1.引言

一般而言,英语专业学生eSL写作能力不高。纵观学生习作,错误频出,且各种错误处于较低水平。当然,这可能是当代大学生的通病,但具体分析可以发现:表面上,学生英文表达的薄弱点在语法的正确性、措辞与选词、句子连接乃至布局谋篇方面。绝大多数同学没有形成良好的从属、并列意识,以及相应的写作修辞手法。深究原因,不少同学并没有形成英语思维,写出来的句子英文感觉几乎没有。尽管一再强调英语表达能力,我们发现不少同学(甚至包括毕业生)语言能力薄弱,写出的东西更是充斥了负迁移的思维,口语和书面英语混为一体、思想混杂难明。写作课实践性强,但是课时少,应该如何上才能够更有效始终是摆在写作老师面前的大问题。课外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如何让学生能够对英语的思考贯穿专业学习的始终?作文之道,自古众说纷纭,但是孔子讲“文质彬彬”,强调从内心修养和语文表达两方面评价一个人的综合水平;刘勰谈到“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可见,培养学生正确的批判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是英语写作课的不二法门。我们提出“三点一线”模式教学改革,“三点”聚焦学生,而“一线”主要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的“一线”作用主要在于引导,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和总结。通过“一线”有机地将“三点”串联,综合利用多模态教学方式等,最终实现英语写作课教学目标。教师的“一线”是体现在教学、学生实践、点评和互评各个环节之上的。通过“一线”的作用,可收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奇效。

2.“点”“线”策略

2.1“加强两点”方法

采用西方现代教育理念与中国eSL写作相结合。如开展《时文辣评及表达》等子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肌肉”,清晰论证和批判各种观点,形成自己的想法。需要采用各种写作教学理念;当下外语界流行的“写长法”等可以很好地跟“brainstorming”相结合,服务课堂。这可以很好地把学生的“思辨”和“内容”两点很好地培养,这些都是英语写作课的题中之意。

2.2“以线带点”方法

使用现代教育手段,如多媒体和投影仪等进行教学,达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道器并举”(写作理论与学生实践贴合),真正做到“道器合一”。内容涵盖:(1)“深度访谈法”,实际上是个案分析,当众访问某位作文的作者,并用问题“轰炸”,这样做的目的是以某位学生为典型,作为理想观测点。通过深度访谈,充分再现其创作过程,将“负迁移”显露无遗。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其他同学能够以此为鉴,纠正错误思路和写作方式。学生也可以反问教师,通过思想交锋,达到交流目的,这是从教师的“一线”的引导作用而言的。(2)要求学生“on-linewriting”,通过在线写作,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反馈,解决问题。可要求学生携带笔记本电脑,当场写作,当场点评,点评之后再改正。通过“点线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有求必应,有惑能解。(3)“线线相连”:学生ppt英文文字作品展示,布置时事评论,新闻焦点点评等内容,要求学生以幻灯片展示方式向全班展现,让学生的兴趣点提升。(4)“以线串点”:自批+互批+教师点评:学生需要学会充分利用写作课上所学知识纠正他人错误,以team形式进行自批和互批,并佐以教师肯綮的点评等。

2.3提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水平

以西方语言学及文论知识为指导,仅以英文地道和达意为评价手段,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题目要义,左支右绌,难以左右逢源。这反映的同样是英文作文工厂流水线大生产模式下学生英文素养的欠缺。我们有大量的语料库和eSL理论,以及修辞学方面的成就可资借鉴。初步设想:学生必须跳出思维的窠臼,进行正确而积极的思维训练,培养思考能力,立论能力,同时狠抓英文基本功培养,这才是正确的必由之路。此外,仍要大量阅读杂文、散文、小说等,须知这些乃是学生的stock-in-trade,否则难以写出高质量的一流英文文章;还要培养剖析问题的能力,不能流于肤浅,这些都是新时期对英专学生的具体要求。

2.4精选教材与阅读资料

根据语言输入理论,学生语言表达地道与否取决于所摄入的语言量的大小。基于以上理论,特指定以下资料。教材(包括并不局限于):DavidRosenwasser&JillStephen:writingCritically;JohnLangan:CollegewritingSkillswithReadings;Joanpinkham:thetranslators’GuidetoChinglish;蔡基刚:《英汉写作修辞对比》、《回译作文法》;曲卫国:《批判与论辩:论辩文写作入门》;马红军和毛卓亮:《英语写作手册》、《高级英语写作教程》等。

3.进度安排

一般院校英语写作需要一个学年的学时。在第一学期主要培养学生初步的写作能力,包括遴择语词、句子搭建、批判思想培养及常用应用文写作,使学生能用英语较自由地表达思想,使他们能以英语为工具交流信息、进行初步观点争锋。教学遵循实用性原则,着重模仿实践,为第二学期夯实语言基本功。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句子和段落写作训练,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英语运用水平与能力。初步要求表达清晰完整的思想,不仅要帮助学生熟悉某些语法项目或词汇,更要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第二学期重点在思维方面。在语言方面,不断提高表达思想的准确性与鲜明性,使学生认识到英语具有极强的表达力;在内容方面,要求学生要言之有物,观点正确,条理清晰,逻辑顺畅;在书写格式上,要求学生做到规范、准确。英语写作课程的训练是全方位的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逻辑思考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学习态度。无论是哪个学期,均做到“因材施教”,不具体局限在哪本教材(但指定某本教材为教科书,如可指定外教社的《写作教程》1,2和外研社的《英语写作手册》为教学用书。)。根据学校教学计划,教学共计15周。第一学期开设词汇、句法、标点和批判初步板块,内容包括:thecorrectword;theappropriateword;thebetterword;sentencebase;collocation;expandedsentencebase;joiningsentencetogether;sentencevariety;BasicsofCriticalthinking等项目;第二学期以超句单位为主,将论说文和思维写作基本技法作为教学目标。内容涵盖:paragraph;exemplification;definition;causeandeffect;classification;comparisonandcontrast;generalization;claims;claimsofvalue,claimsofpolicy,claimsoffact等内容。

小学语文线上教学篇6

关键词:电子书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信息化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29-011.电子书包概述

1.1电子书包界定。电子书包,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类信息化产品。该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基于移动信息化、网络智能化、电子数据化等技术,包含硬件和软件两个组成部分,从硬件角度上看,电子书包是一种便携式的个人学习终端,从软件角度上看,电子书包集成了网络、程序、互联等多种软开发技术,具有移动互联、远程学习等多种功能。此外,电子书包亦可看成是一个移动智慧学习平台,内含电子课本、学习资源、云题库等内容,能够为教学双方提供完美的移动互联体验。

1.2电子书包功能。电子书包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功能:

(1)收发信息:主要包含课程信息、请假信息、学校通知等信息的收发和管理。(2)学业管理:主要包含班级管理、账号管理、考勤管理等。(3)家教秘书:为教学双方提供资源共享、下载、上传的平台,此外,利用家教秘书,家长、学生、教师三方可进行在线互联。(4)作业系统:包含作业系统、作业上传系统和在线评阅系统三个部分。

2.电子书包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案

2.1课前分享式预习。课前预习环节,是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利用电子书包的移动在线分享功能,教师完全可以构建一个分享式预习的在线教学场景。以著名的优学派电子书包为例,该产品采用安卓4.1操作系统,并内置wiFi,在课前环节中,教师可指导家中有条件购买的学生进行预习。具体的组织流程为:首先,教师通过wiFi网络将备课内容上传至优学派电子书包的共享网站,提前将预习的任务发放给学生,学生则利用电子书包在线下载教师发送的预习资料,进行在线预习。在上述过程中,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建立起"家校联合引导培养"的学习模式,即:让家长为孩子演示电子书包的预习应用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们掌握应用电子书包进行课前预习的策略。借助于电子书包的强大在线分享功能,教师可上传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档、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让孩子们足不出户,便能初步掌握所学内容。

2.2课中层层式推进。课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亦可借助电子书包的强大功能,创设一种信息化的阅读教学场景,展开层层推进式教学。首先,阅读资料分发赏析。教师利用移动网络为每个学生的电子书包终端发送阅读教学的课堂学习资料,资料的内容主要以"标准化阅读视频"为主,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掌握阅读课文的正确读法、语音语调、断句节奏等知识。其次,引导学生进行网络探究。学生利用电子书包的移动网络,自主查找阅读课文的背景信息,全面了解课文,掌握文章的内涵信息,培养他们的阅读情感。再次,在线阅读学习。学生通过电子书包端,进行在线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可在屏幕上对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批注勾画,并利用移动信号传至教师端,教师可直接进行指导,该种方式杜绝了传统阅读教学中,一旦学生遇到问题需要提问,教师则要不停游走于各个学生间的弊端,大大提升了阅读的教学效率。最后,总结升华。教师利用多媒体大屏,对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带领学生进行一次精读,并为大家讲解文中的重难点,在课程的最后阶段,教师则利用电子书包,课后作业。

2.3课后联合式反馈。利用电子书包,教师与学生还能够建立起课后阅读反馈教学的桥梁。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通过电子书包中的信息功能,将课后作业信息给家长客户端,学生放学回家后,家长根据接受到的作业信息,利用电子书包指导学生完成阅读作业,由于电子书包内置摄像头,因此,学生的阅读作业可以自拍视频的方式录制下来,录制完成后,可上传至电子书包的资源网站,教师则可登录网站下载学生的阅读视频,对学生的阅读质量进行评价。相较于传统模式下阅读作业难以实现课后评价,利用电子书包的这一信息分享功能,学生的阅读作业实现了可视化,功能异常强大。而借助电子书包建立起的家校联合式反馈的学习情境,亦能够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们的阅读学习情况,并与教师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教学效果必然不同凡响。

3.电子书包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建议

3.1教师层面:不断提升自我的信息化素养。电子书包是一种高科技信息化教学产品,借助于其拥有的强大信息分享功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能够实现质的变革。然而,正是由于电子书包的科技性较强,且功能多元,因此,在开展教学前,教师必须数量掌握应用电子书包进行阅读教学设计、组织、评价、总结等方面的技能,相较于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仅仅需要"一支粉笔,一本课本"就能组织课堂的形式而言,应用电子书包开展阅读教学,无疑大大提升了教师阅读教学的技术性难度,但却实实在在地增进了教学的先进性、新颖性。为此,在今后的自我素质培养中,教师应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对自我信息化素养,特别是应用电子书包的技能素养的自学培训,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师本身的信息化教学技能,还能够大大提升阅读教学的信息化、先进性。

3.2学校层面:加强对学生电子书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应用电子书包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各级学校还应注意:小学生毕竟年龄较小,尤其是低年级阶段小学生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倘若教师先入为主地引入电子书包开展阅读教学,由于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掌握电子书包的功能,势必难以适应教学的模式,如此一来,阅读教学反而事倍功半。因此,为保障教学的实效性,在应用电子书包进行阅读教学前,各级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为学生以及学生的家长提供必要的电子书包应用培训,让他们通过培训,掌握电子书包的应用方法,产品功能等技能,如此一来,才能够为基于电子书包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构建奠定基础。

4.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教学理念不断深入的今天,借助电子书包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有着很强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本文仅探究了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并对教学优化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对电子书包的关注,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创设出更多、更好的信息化阅读教学模式,以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先进性。参考文献:

[1]李淑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4):33-34.

[2]袁茵.小学语文跨越式试验中的扩展阅读资源[J].中国电化教育,2005(12):59-62.

[3]张迪梅."电子书包"的发展现状及推进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1(9):87-89.

小学语文线上教学篇7

(一)衔接使用机械化

很多教师所谓的衔接语就是:“那么”,“接下来”,“下面让我们一起......”“昨天我们学习了……今天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种过渡过于机械,缺少了自然的衔接,例如:有的教师在教鲁迅的《风筝》时,衔接很少,只是一个问题又一个问题地抛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这篇课文是七年级上的开篇之作,鲁迅的文章一向以晦涩难懂著称,尤其对于刚刚升上初中的孩子来讲,所以教师的衔接过渡很必要,但机械的衔接语使学生失去了主动思考的过程,一味地顺应教师的思路,使教学进行十分生硬。

(二)衔接使用不自然

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应变性很强,很多情况是教师预想不到的,例如:课文《犟龟》,想要表达小龟持之以恒的精神,但是随着社会各种现象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会对小龟提出质疑,认为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这其实是学生思考的一种表现,若教师不能巧妙衔接,而是直接生硬转换,会使课形成断层,影响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以至于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

(三)衔接没有逻辑性

有的教师课堂教学结构不紧凑,松而散,没有一条清晰的主线,使学生感觉一无所知,有的教师教学环节不连贯,导致教学过程支离破碎,学生一会随着教师的思路跳到这,一会又跳到那,容易造成理解困难,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上述诸种情况,可以归结为对语文课堂衔接语的不知用,不会用,不善用,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一节好课就像是一件华美的衣裳,而其中的的每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就是那精美的布料,而各个环节间的衔接语就是那缝制衣裳的针线,若缺少了它或缝制不当,再华丽的布料都无法展现它的美丽,所以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衔接语的设计,那么什么样的衔接语才算得上是成功的呢,怎样才能写出精彩的语句呢?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巧抓行文线索

这里所说的线索,不仅仅是文章线索,更要抓住教学线索,设置课堂教学的主线,犹如穿连珍珠的一条丝线,将各个环节穿连起来,围绕教学目的,再拎起教学线索,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例如:莫泊桑的《项链》,整篇课文都围绕着“项链”这个线索展开,优秀教师通过一个个巧妙的问题,指导同学从复述入手,从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到最后发现项链是假的,进而理解出情节安排的巧妙,分析出人物性格的内涵,小说以“项链”的情节发展为线索,这个线索也成为本堂课的一串精巧的项链,整个教学环环相扣,由浅入深,使学生有如坐春风之感。

(二)巧引名言诗词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在衔接语中巧引名言诗词,瞬时为语文课增添光彩,并展现出教师的深厚功底,例如:在《背影》的教学中,有一位教师引道:父爱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巨著,读懂了他,你就读懂了整个人生——高尔基,非常巧妙地带学生进入情境。在《爱莲说》的教学中,有一位教师,在课中串联很多古代诗词,使得同学们深深体会到莲的古韵,古色,古味古香,以及那余韵悠悠的味道,了解到莲虽然少了菊的热情浓烈却多了它独有的淡雅悠长,使得整节课大家都沉浸在莲的世界中。但是在引用中有一点需要注意,衔接语是为教学服务的,不只是教师展现自己语言的设计,所以要适时地巧引。

小学语文线上教学篇8

进入信息时代,我们生活的“空间”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我们不仅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具体的“现实空间”,而且,又将进入并“漫游”在一个神秘浩瀚而又虚无缥缈的“虚拟空间”,这个空间被叫做“赛伯空间”(cyberspace),在我国又称之为“在线空间”。这个空间是一个由数字化数据构成的思维和信息的虚拟世界,它利用信息高速公路作为基本的平台,通过计算机实现了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人群、跨领域的“语言交互、思想交互、情感交互、信息交互、文化交互”,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必然逐步打破传统语文课堂的封闭围墙,把语文教育带入这个无限广阔而又全新的领域——“在线空间”,促使语文学习不但在时间上、空间上,甚至连课堂的主体都被拓展得无限的宽泛。语文课堂将成为一个被无限拓展的无比宽泛的概念。

(一)课堂时空的宽泛——时时是课堂,处处是课堂

传统语文课堂非常封闭,其地点是固定的,仅仅局限于某一班级;时间也是固定的,只有区区每周几节。而“在线空间”却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通过区域网或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实践,运用语文去交流和沟通。可以说只要有一台计算机、一只“猫”和一条电话线,哪里都可以成为语文课堂;只要一开机,就可以“上课”——进行“在线阅读、在线作文、在线讨论、在线交流”等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实践活动,达到“时时是课堂,处处是课堂”。

(二)课堂主体的宽泛——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

传统语文课堂,其主体仅仅是一位教师加几十位学生,不但数量是固定的,师生关系也是绝对的,师是师,生是生,泾渭分明。而在“在线空间”里,学生通过网络,通过“远程登录”,就可以很便捷地进入世界各地的各式各样的“语文课堂”,去接受世界各地语文老师甚至其他非语文老师的远程语文教育。同时,通过网络,通过“电子邮件”“网络新闻组”和“电子公告板”,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语文知识传递给他人(周边人与远程人、熟悉人与陌生人),可以指导他人进行语文学习,自己摇身一变,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语文教师”,具有了“学生”与“教师”双重身份。

我们还可以开辟几个类似于“聊天室”或“论坛”的“在线语文课堂”,由多名教师(可以不同校或不同地区)组成教师群作为“版主”,学生自由选择参加,每次“在线上课”拟出一个主题,师生共同讨论学习,使学生与教师、同学能够便捷而又自由地进行实时交互性“直接对话”,实现多元多向互动以及即时评价与反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随时进入某一“在线课堂”,也可以随时退出。当学生认为已经学会了某一课(或某一单元、某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可以自己直接切入下一课(或下一单元、下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当学生觉得尚未理解,难以掌握,就可以通过提问求助于教师或其他同学;教师或其他同学对某一同学的学习实时地进行解答、评价、指正、鼓励、表扬、启示、帮助、辅导和肯定,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在这样的语文课堂里,一个学生所面对的是多数量、多元化的教师,他所获得的语文教育也必将是多数量、多元化的;而且,学生本身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教师,他也可以去教他人,辅导他人。在这种打破班级、年级的“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的语文课堂里,教与学不断转换和整合,个性化学习和合作学习互相配合,带来的必将是持续的教学相长和课堂中每个主体的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二、“在线信息”:语文学习新教材

互联网拥有世界上最重要最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全球信息集散地。它采用“超文本链接”(即信息组织形式不是简单地按顺序排列,而是用复杂的网状交叉索引方式将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链接,所链接的内容不仅包括文字符号,也包括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等多媒体信息),将全球的网上图书馆、网上报刊杂志、网上书店、网上藏书屋、网上数据库、信息资料中心、实验中心、计算中心及远程教学机构、专家系统等链接成巨大的多媒体信息库,构成一本没有页码的按照多线索多层次交叉编辑的巨大“天书”,供读者按照个人最感兴趣的路径或线索来组织浏览阅读。这本“超文本天书”是信息时代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内容。

可以预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必然引发语文教材的变革,不但在语文教材的编排上将增加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相沟通的内容与形式,使语文教材更容易吸纳现代信息技术的精华,更富于时代性和现代化;而且,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中的广泛运用,可以通过网络,使世界各地的各种“超文本”语文资源与现行语文教材或紧密结合,或遥相呼应,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突破教材的极限,弥补教材的缺陷,改变当前教材单一、内容狭窄的状况,使语文教材更富于针对性、实效性和多元化、立体化。

(一)离心发散拓展式。即以课内语文教材为中心,抓住某一结合点(知识点、情感点、内容交叉点等),设计一些课前、课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搜集、网上阅读与交流等发散性、拓展性实践活动,以求把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使语文教材丰满起来,完善起来,把容量很小的语文教材拓展得无限广大,把薄薄的语文教材充实得厚厚的,使教材更富于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二)向心聚敛呼应式。即引导学生以网上“超文本”语文资源为教材,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广泛的在线阅读、在线作文、在线讨论、在线交流等网上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求通过这种百川汇海的形式,把网上的语文资源向学生的语文素养聚敛汇集,并与课内语文教材相呼应,相补充,相促进,共同对学生进行大语文教育。

三“在线学习”:语文学习新方式

网络世界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和语文教材的无限宽泛,以及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工具逐步被学生所掌握,最终必然呼唤并促使语文学习方式的革新,产生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线学习”(也包括下载后的“离线学习”,它是“在线学习”的延伸)。这是一种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时代特有的语文学习方式。只有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和驾驭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一体化的语文学习情境。

(一)“在线语文学习”的主要方法

1.在线浏览。即按照“上网阅读寻找资料(用找标题、中心句、关键段等方法)摘录”的程序进行快速浏览,查阅文献,选取所需信息。在线浏览是互联网中应用最广泛的方式,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是最直接最可行的。除了可以浏览“在线空间”中的各种“超文本信息”(如人教网\小学语文\学生频道中的语文学习资源)以外,教师还可以创建自己的主页,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内容,通过有效的信息技术进行网上传送,让学生在“在线浏览”中进行语文学习。

2.在线检索。即采用“任务驱动式搜寻法”,按照“提出搜索任务——确定检查标志(所需文献的类目、关键词、作者姓名、发表日期等)选定检索工具(“搜狐”等搜索器)输入检索途径查找原始文献资料(浏览、筛选、摘录、整理)”的程序进行搜寻查阅信息,让学生在“在线检索”中进行语文学习。

3.在线下载。即指导学生利用“文件服务器”,采用“复制粘贴法”“目标另存法”或利用“网络蚂蚁”“网际快车”等下载软件,对信息进行下载,并对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分类、整序、编码、建立索引等存贮处理,使下载的信息系统化、简明化,便于进一步查阅。教师也可以将各种学习资源,以软件资料库的形式存放在互联网上,供学习者自由下载。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将所需学习的材料下载到本地硬盘上,然后运行或打开该文件进行学习,根据要求完成作业,再将作业传到教师的主机上,教师批改以后将信息发送给学生。

4.在线讨论。即用互联网电子布告牌系统(BBC)的用户管理、讨论管理、即时交流、文章讨论、电子信件、用户留言等诸多功能,引导学生登录到某一主机,然后进入BBC系统进行讨论式学习,教师可以开辟出几个近乎“聊天室”或“论坛”的“在线语文课堂”,在站点上建立相应的主题讨论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自由选择主题区参与讨论发言,并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或辩论。教师进行必要的监控和导向,保证学生的讨论和发言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力求达到教学目标。

5.在线传递。即通过文件服务器的上传功能或电子邮件,发送传递自己的意见或邮件等,参与讨论,完成作业,交流信息,进行网上讨论、网上交际、网上投稿等在线语文学习活动。

6.在线登录。即指导学生通过局域网的“网上邻居”或互联网的“远程登录”,将自己的计算机登录到教师或其他远程主机上,并运用该主机上的各种功能进行在线语文学习。教师可以专门开辟一个可以供学生进行登录的区域,安排好各种学习课件,由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由于同在一台主机上,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情况、学习进度等基本信息都是即时传送,教师可以在与学生的直接交流中进行“虚拟现场指导”,提出学习建议,监控学习过程。

(二)“在线语文学习”主要形式

1.以计算机为学习平台,构建“个性化”学习方式。“在线语文”通过先进的技术,在同一空间营造出一个相对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与教师与同学充分交流的机会,它可以针对每一学习者,按最有效的个性化原则来组织学习,更注重培养自学能力,这将扬弃“教师讲,学生听”的班级教学方式,代之以个人学习、小组协作的研习方式。它更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自主参与讨论、操作与实践,自主作出思考、判断与选择,甚至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教师、选择课堂。在这个“在线语文课堂”中,学习首先是个人的事情、自主的活动,计算机只是提供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平台。“个性化”学习方式将是“在线语文学习”最基本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2.以计算机为信息搜集处理工具,构建“探究性”学习方式。面对无边无际的网络世界和无穷无尽的知识海洋,教会孩子怎样思考问题,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知识,并学会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去回答他所要回答的问题,这种“探究性学习”是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中,计算机因具有快捷而又强大的信息搜索能力、存贮能力和处理能力,必将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最佳的资料搜集和存贮处理工具。因此,必须引导学生以计算机为工具,采用搜集、处理、存贮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这种“探究性学习”可以采用“专题任务驱动式”,即“提出探究任务网上搜寻查阅信息下载整理信息处理利用信息(如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的剪切、移动、复制、引用等处理)撰写并交流探究报告”。

3.以计算机为衔接中介工具,构建“综合性”学习方式。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为“中介工具”,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语言文字与听觉、视觉、动觉等形象语言的相互转换,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中,把语文与音乐、美术、动画、社会、自然、数学等结合起来,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交互以及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软化学科界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4.以计算机为沟通交际工具,构建“交互性”学习方式。网络世界的出现(并与现实世界不断交互)使语文学习环境不断地开放化、多元化、复杂化、动态化。如何增强语文资源的开放性、语文课堂的开放性、语文学习的开放性、语文实践的开放性,突破学科独立性、时空封闭性、内容狭隘性,引导学生学会交际与沟通,由单向的“接受性学习”向多向多元互动的“交互性学习”转变,从而能够自如地在这种网络环境中进行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人群、跨领域的语言交互、情感交互、信息交互、思想交互、文化交互,并在交互中学会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不断地调整自我的身心以适应网络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这是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1)以信息为载体,进行教师、学生、网民的多向多元交流;(2)以学习、生活为中介,进行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双向多元交互;(3)以现代通信设备为工具,进行跨地区、跨人群、跨领域的多向多元交互。

5.以需要和期待为标准,构建“选择性”学习方式。网络世界中信息剧增、知识膨胀的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一方面,信息数量多、传播速度快,信息资源不断更新,不断扩容;另一方面,冗杂信息也随之增多,日益泛滥。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性学习”,提高学生信息检索力、判断力和处理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更好地驾驭信息、利用信息显得尤其重要。这是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要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依据“消费需要”作出选择。用“消费的观念”按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从信息的重重包围中突围出来。具体可以采用:①教材拓展式,即围绕语文教材中某一点(如作者、体裁、时代背景等)按需要进行拓展性信息选择;②专题搜索式,即围绕某一研究课题,按课题的目的与要求进行信息搜索与选择;③问题解答式,即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信息选择;④生活需要式,即按日常生活的需要(如养花)而进行信息选择;⑤兴趣爱好式,即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喜欢打球,喜欢科幻)进行信息选择。

小学语文线上教学篇9

质疑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要把“思维过程”分解为一个个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有效的个性发展。质疑能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小学生关注语文课堂的疑问、破解疑问。诱导小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由知到用,使课堂妙趣横生,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如:教学《燕子》一课时,“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燕子成了音符”,写燕子静止时候的模样,像“五线谱”中的“音符”,似有似无的一种静态之美展现在郑振铎的笔下。学生质疑: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来打比方呢?还有学生质疑:电线又细又长,离地面很高,在阳光的照射下,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我们看到的电线是很模糊的,不是很清楚,可以说成是淡淡的印痕,文中用“几痕细线”来表达特别准确,但是文中插图却把四根电线画得特别清楚,我感觉不太真实。教师听了学生的质疑,及时表扬了这名同学对文中插图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给学生创设质疑的空间,让疑问点燃小学生思维的火花,让疑问成为语文课堂的主线,让学生们怦然心动,养成无疑处质疑和深入探究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媒体渲染,寓乐于学

多媒体融形、声、光、色、动、静于一体,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营造多媒体氛围,能够唤起小学生的注意力,突出了教师的角色作用,改善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寓教于乐。如:教学《九寨沟》时,教师直接用多媒体播放课件“人间仙境———九寨沟”。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以有9个藏族村寨而得名。伴随着古筝悠远绵长的乐曲,画面中出现了九寨沟风景图:雪峰插云、平湖飞瀑、古木参天、异兽珍禽、五花海、五彩池……学生们被九寨沟的美景所陶醉,沉浸在仙境般的童话世界里,巍峨的山峦,茂盛的植被,水融,美不胜收。九寨沟的确是人间仙境啊!学生兴趣浓厚,教师及时提问:“你觉得九寨沟美在哪?你喜欢什么景物?”引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感悟九寨沟的景色美,小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把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返璞归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运用媒体辅助探究,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想象:当你作为一名游客,饱览这么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如此妙趣横生的珍禽异兽,你会怎样赞美九寨沟呢?学生纷纷畅谈自己的体会。九寨沟这神奇的灵物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更折服于灵动的异兽珍禽。学生获得了语言美感,感受作者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之情。多媒体使课堂教学中的真与实得到和谐的、完美的统一。

三、结语

小学语文线上教学篇10

【摘要】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造的自然语言组合而成的科学语言。数学语言的发展与数学思维的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多元表征和多重编码中认识和理解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实现数学语言的发展。

【关键词】描述性表征;叙述性表征;数学概念;数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9-0004-03

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造的自然语言组合而成的科学语言。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是学生借以表达数学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借助数学语言实现的,数学语言的发展与数学思维的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即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多元联系表征,是利用数学对象表征形式的多样性,对同一个数学对象(数学概念、法则、表达式、定理、定义等)给出多种不同的表征方式(图、表、文字或符号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理解,以此促进学生数学语言发展。数学概念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认知科学从多元表征角度出发,将数学概念的表征形式分为两类:一类是描绘性表征,也叫视觉化表征,本质上是图象,主要是运用图元素对数学对象进行的描绘,几何图形、动态图象、教学模型、操作活动等都属于此类;另一类是叙述性表征,也叫言语化表征,本质上是抽象符号,主要是运用言语对数学对象进行的描述。

小学教材里的数学概念,既有视觉化的描绘性表征,也有言语化的叙述性表征。

下面,笔者以第一学段“倍的认识”和第二学段“认识平行”两个教学片断为例,阐述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怎样对同一数学对象既给出描绘性表征,又给出叙述性表征,并利用数学概念的多种表征形式,将不同表征方法中所蕴涵的信息组合在一起,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

一、多元表征中掌握“倍”的概念,发展数学语言

二年级“倍”的概念是一个起始概念,此概念的建立对于学生后续学习至关重要,但“倍”的概念也较为抽象,因为“倍”不是一个具体的量,实质上是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让二年级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倍”的概念,有利于他们今后准确运用“倍”这个数学语言进行有效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倍的认识”教学案例】

1.实物操作,初识“倍”的概念――动态图象表征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物操作,第一行摆出3朵一组的红花,再在第二行并排摆出两个3朵一组的蓝花。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根据第一行和第二行不同颜色花的数量特征,进行操作和交流,可清晰地认识到:蓝花朵数和红花朵数相比,如以红花朵数为标准,把3朵花看作1份,蓝花朵数有这样的2份,蓝花朵数是红花朵数的2倍。

2.文字表达,掌握“倍”的概念――图文结合表征

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根据给出的不同颜色的花的朵数,动手圈一圈,填一填,说一说,用文字表达的形式,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如红花有4朵,蓝花有2份4朵,蓝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倍;又如黄花有2朵,蓝花有()个2朵,蓝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倍。

3.解决问题,运用“倍”的概念――图符结合表征

在解决“黄花朵数是红花的几倍”问题时,学生基于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尝试写出相应的算式(符号语言)表达思考的过程。教师适时追问算式表达的实际意义,引导学生对算式作出解释:12表示黄花的朵数,2表示红花的朵数,12朵里面有6份2朵,所以黄花朵数是红花的6倍。

【思考】二年级学生理解掌握“倍”的概念,起于视觉化的描绘性表征,而且这种视觉化的描绘性表征贯穿了学生整个概念建立和运用的过程。指导学生借助操作实物,对数量的认知从“个数”上升为“份数”,利用动态图象表征“倍”的概念,触及概念的本质,初步理解“倍”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每组不同颜色花的朵数,完成相应填空,这样以“直观图形+文字表达”图文结合的方式表征“倍”的概念,是依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引导学生对“倍”的概念既作出描绘性表征,又作出叙述性表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此教学环节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发展起着“脚手架”的作用,也为接下来学生摆脱具体图象,直接运用“倍”的概念进行数学交流奠定了基础。最后,在解决“黄花朵数是红花的几倍”的问题时,学生有了之前图文结合表征的基础,就能准确地运用算式(符号语言)表征“倍”的概念。虽然此时图象作为叙述性表征的辅助功能依然存在,但视觉化描绘性表征的成分明显减弱,学生更倾向于运用符号语言表示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理解掌握“倍”的概念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到抽象,对“倍”的概念既有视觉化的描绘性表征,又有言语化的叙述性表征。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来看学生的认知过程,既有直观图象支撑理解,又有文字语言同步表达,还有抽象数学符号予以对应。学生主动对“倍”的概念进行多重编码,多元联系表征大大增强了数学概念不同方面的联系,使学生对此概念的理解深刻,掌握牢固,进而能够正确运用“倍”的概念进行数学交流,发展自身的数学语言能力。

二、多重编码中认识“平行”概念,发展数学语言

平行和相交是学生在认识直线、射线、线段以及角的知识基础上学习的,也是学生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础。平行和相交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但由于生活的局限性和学生年龄尚小等原因,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不足以正确理解“同一平面”的本质,而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的相互关系,学生还没有建立表象,这就需要教师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平行的原理,并用数学语言表达概念。

【“认识平行线”教学案例】

1.提供表象代码,埋下平行概念

猜一猜:“无始无终”这个词(配合动画演示金箍棒伸缩)描述了我们学过的哪种图形的特征?出示4幅图,引导学生从四幅图中分别找出两组直线。

师:同学们,你能用手势模仿每幅图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吗?(学生动手模仿)

师:你能根据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给他们分分类吗?为了表述方便,我们给每组直线标上序号。(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分类的理由)

预设有两种:(一)①,②③④;(二)①④,②③。

师:第4组存在不同意见,这两条是什么?

生:直线。

师:直线有什么特征?

生:无限延长。

师:既然可以无限延长,那如果我把这2条直线画长一些,会出现什么情况?(生认真思考)(课件演示延长并相交)所以,观察直线不能仅靠眼睛,有时还要想象。看上去不相交的这两条直线说不定延长后就是相交的。

【思考】金箍棒是学生喜欢和熟悉的,其能无限伸长的形象正好与直线无限延长的数学特点相类似。4幅图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画面,从中抽象出数学意义上的4组直线,并研究它们的位置关系,揭示相交的概念。教师有意识地从直观形象入手,恰当运用表象代码,帮助学生建立描绘性表征,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抽象,运用语义代码作叙述性表征。

2.观察想象比较,初识平行概念(描绘性表征)

现在我们来看图4里②③的2条直线。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把它们移到点子图上(课件展示在点子图上)

师:第四幅图里的2条直线看上去不相交,可是画长一些后,它们又相交了,那这两幅图里的直线画长了,会不会也出现相交的现象呢?

让学生大胆猜测。

师:(课件演示向一端延长)延长一些,相交了吗?

生:没有。

师:再延长一些,相交了吗?(课件演示向另一端延长)

生:没有。

师:再继续延长呢?闭上眼睛想象,这两条直线延长出黑板,延长出我们的教室,会相交吗?为什么?

生:不会,因为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总是保持着两格的距离,一直延长下去也不会相交。

师:在数学上,像这样两条直线的位置叫做相互平行。

3.规范不同表述,建立平行概念(叙述性表征)

师:谁能说说什么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生: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教师给予充分肯定)

师:是不是所有不相交的两条直线都互相平行呢?咱们来做个游戏(出示课前准备的两条可伸缩的小棒,一根固定在硬纸板上,一根戳过硬纸板),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师:分别延长这两条直线,它们相交了吗?再延长,它们相交了吗?那它们互相平行吗?(师边问边延长)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既不相交也不平行。

课件出示平行线的概念,再次强调:我们今天研究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指在同一平面内。

教师再次引导学生结合图形,采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述: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直线a是直线b的平行线;直线b是直线a的平行线。

【思考】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常见的实物图上抽象出四组直线,在对直线位置关系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想象和比较,层层递进,对平行概念进行描绘性表征。描绘性表征运用的是表象代码,是记忆中关于事物的形象,有着与实际知觉相类似的性质,这里从实物画面上抽象出来的多组平行线是学生进行描绘性表征丰富的表象代码。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述方式,正确表述平行概念,是对平行概念的叙述性表征。叙述性表征是一种抽象的意义表征,运用的是语义代码,具有命题的形式,所以它又称为命题表征。

描绘性表征直观、形象、具体,能描述对象整体信息;叙述性表征概括性和抽象性较强,能够传达数学对象的本质内涵。叙述性表征适合逻辑推理,便于传递抽象信息;描绘性表征适合直观展示,便于传递具体信息。

显然,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运用表象代码对概念进行描绘性表征,又要引导学生运用语义代码对概念进行叙述性表征,这样才能发挥学习材料的直观作用,为学生提供视觉映像。通过双重编码的作用,既形成言语记忆痕迹又形成视觉记忆痕迹,帮助理解数学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数学认知发展水平,灵活运用多元联系表征策略,促进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多渠道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