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语文教资要求十篇小学语文教资要求十篇

小学语文教资要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53:34

小学语文教资要求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如果没有课程资源支持的话,小学语文课堂单靠课本是很难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正处在最强烈的时候,同时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都少之又少,想求知又不知如何去做,这个时候我们的教师就应该发挥学生指路人的作用,切实保证课程的丰富性和实用性。积极地把从生活各个方面找到课程资源运用到语文课堂当中。把语文课本知识扎实、有效地向课堂外面进行拓展,同时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打开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课程资源不仅来自于生活当中,网络资源也可以被有效运用。现在是网络化的时代,很多资源都被整合到了网上,甚至和纸质资源相比,有更方便的检索功能。进行小学语文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我们构建幸福课堂的重要手段。

一、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分类

1.课内语文课程资源

小学语文最直接、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就是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资源。在课本中,涵盖了我们考查范围的所有内容,是为了今后学习打基础的资源。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课文、生字词、词语、生动的图片以及成语积累,还有实践活动以及写作指导。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同时课本资源也是小学语文老师寻找课外资源的依据。

2.课外语文课程资源

除了小学课本资源之外,还有来自书刊、杂志、广播和生活经历等的课外语文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对小学课本资源进行最好的补充。大量的课外资源可以丰富小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阅读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但是,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注意课外语文资源的选择,内容一定要积极向上,难度要适中,不要给小学生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小学教师要把搜集到的资源进行整合,争取达到最高的利用效率和最佳的使用效果。

3.静态语文课程资源

静态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材和各种文字形式的材料以及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的设备。这些资源都是静态的语文课程资源。这些资源是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基础,是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条件。静态的语文课程资源为小学生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提供了保证。比如,大量的文字材料辅助可以使学生养成安安静静阅读与思考的好习惯。而一些教学设备的辅助更使教师的教学如虎添翼。再则就是多媒体,它的使用也大大地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提升了学习的趣味性。

4.动态语文课程资源

动态语文课程资源包括在课堂进行时学生产生的灵感、学生和老师生成的讨论等,还有就是教师搜集的相关声音视频等资料,以及教师组织的各种课堂活动。相对静态的语文课程资源,动态的语文课程资源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动口动手动思维,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一切感官来学习,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孩子们全方位地发展。

因此,要想真正地开发和利用好语文课程资源,就一定要把握好这几种课堂资源,根据需要把这几种资源进行整合,这样才能使它们发挥综合的最大效用。

二、如何开发和利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1.对教材资源进行深入挖掘

我们小学语文课堂主要运用的资源就是小学语文课本。课本是专家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接受能力等量身定制的。它是我们语文教育的主要辅助资源。只有把课本这个资源利用好,语文课堂才能完成学生的学习目标,达到国家的教学目标。当然,我们不应该只是看到语文课本表面上的知识点,而是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地分析教材结构,仔细地考量教材每一个环节的设计意义,了解教材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的,这样才能对教材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利用。比如说,教材中有的地方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有的地方要求学生进行背诵,有的地方只是要求朗读,还有的地方要求学生社会实践。三年级以上开始要求学生进行写作。这些设计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功底,更是要锻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理解了这些之后,相信我们小学教师一定会运用好语文课本这个教学资源。

2.对课堂生成资源进行利用

在课堂上,语文老师起着主导作用,拥有对整个课堂的把控权。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在课堂上生成有效的资源,并加以利用。所以说教师本身就是语文课堂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资源,由小学语文教师的指导而在课堂上生成的资源更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所以说课堂生成资源也是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一种。

3.对新拓展的资源进行利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一般的老师可以做到对已有资源进行合理运用,而优秀的教师可以做到对新拓展的资源进行巧妙的利用。有些课程资源是已有的,有些则是需要进行拓展和创造设计的。比如说可以把自己的经历或者名人的经历作为新的拓展资源融入语文课堂当中。这样由学生和老师自己拓展出来的资源可以真正地起到引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使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课堂。

综上所述,要想构建幸福的小学语文课堂,就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好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我们要知道语文课堂不只有静态的资源可以利用,同时还有动态的资源可以利用。不只有课本资源可以利用,不只有文字资源可以利用,还有网络资源可以利用。我们要对这几种常见的资源进行充分了解,做到在课堂上运用自如。同时,我们也要掌握开发和利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几种方法。首先,我们要对教材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其次,我们要对课堂生成资源进行利用,再次,就是我们要对新拓展的资源进行利用。做到了这几点,相信我们一定能构建出幸福的课堂。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资要求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3-0072-02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将数字图书馆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广泛的素材和资源。它通过科学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处理和存储,并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更好地满足了现代语文教学的内在需求,对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1数字图书馆为小学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空间

数字图书馆呈现出开放式的、资源共享式的状态,它利用存储空间小、信息集中而安全的特点,可以最大限度地对资源进行存储和利用,它可以提供多样化的、丰富的知识资源和信息,使学生在数字图书馆的阅读领域中,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不局限于时间、空间的阅读和学习,利用数字图书馆强大的搜索功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阅读需求,实现知识的资源共享和利用。

数字图书馆同时也是一个庞大的教学资源中心,它可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创设优良的语文学习氛围和环境,在这个数字化平台之上,学生可以无须担心资源缺乏问题,只需要进行自主的、开放式的、个性化的学习。在数字图书馆之中,它包括各种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学生和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流和对话,从而拓展学习思维,提升学习效率。

2数字图书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合运用实践

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性参与,创建了小学语文师生互动平台数字图书馆整合应用于小学语文,有利于转变原有的单向教学传输状态,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辅助者。借助数字图书馆功能可以有效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多种对话与交互。在这个平等的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电子浏览室,实现对小学语文知识的采集和利用,并通过网络表达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和看法,从而实现更为有效的互动式学习。

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促进课程改革新课改和标准之下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突破教材和文本的限制和禁锢,要拓展学生的视野,转变照本宣科式的固定教学思维和方式,借助于数字图书馆平台,有利于对小学语文课程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利用,可不受场地、环境的限制,增加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信息量,学生可通过数字图书馆查阅学习资源,成为学习资源的主动搜集者和开发利用者,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教师通过这一平台,方便地通过自主学习和管理的方式,实现与学生团队的合作,并且可以通过网络数字化平台,实现自主学习成果的展示,从而真正展示出丰富的大语文学习观和教学观。

注重与生活的关联,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化解读在小学语文的教育改革进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学习方式,要以学生为语文阅读学习的主体,突显出学生的自主阅读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语文探究性阅读行为,唤醒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的经验,产生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吻合的情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出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兴趣和体悟,从而实现对语文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在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文本内容之中,不能简单地、表象地对语言进行阅读,而要深入到文本的核心和内涵,探索作者深入生活、体悟生活的心境,并在学生将文本阅读与自主生活体验相链接的过程中,实现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思考和积极思维。

数字图书馆可以突破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方式,利用其强大的数字化检索功能,实现对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呈现出开放式的、综合性的教学内容,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既有的生活情感体验,运用既有的生活化知识,实现对小学语文课程的独特解读。

整合数字图书馆资源,实现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阶段。运用探究式的、自主创新式的语文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利用和整合数字图书馆的语文教学资源,将其融入学生课前预习,有利于丰富课程内容,拓宽学生视野,锻炼思维,更好达成课程目标。教师在课前预习阶段,引导学生自主查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源素材,结合课程,对课程中所蕴含的情感和知识要点形成良好的认知,有利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情感内容和知识难点内容进行深入讲解,突破难点、加深理解,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

如在教学《趵突泉》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体悟,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数字图书馆查找和搜索相关的文章、图片、诗词等资料,这些资料要与济南的趵突泉密切相连,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济南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认识和了解趵突泉中“大泉”和“小泉”的特点,感受和体验趵突泉的美,激发学生的爱美之情。

开阔学生视野,增强课外阅读能力数字图书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开阔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丰富学习资源,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思维能力,学生可以交流和分享电子图书、网络期刊、社会新闻等网络资源。学生的语文阅读通过数字图书馆得以延展和丰富,不局限于任何时间、地点,有助于提升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数字图书馆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注意要点

要把握好数字图书馆与教师的关系数字图书馆具有突出优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小学语文教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对数字图书馆能否有效应用有很大影响。

要把握好数字图书馆与语文教材的关系数字图书馆应当是语文教材的辅助资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以教材为中心的基础上,注意发挥数字图书馆的辅助作用,围绕教材内容进行数字图书馆的整合应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引领学生进行语文探究。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数字图书馆整合应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数字图书馆可以利用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整合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挖掘和开发利用,从而丰富小学语文教学资源、构建师生互动的良好平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田素琴.数字图书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2):201.

[2]尚学林.数字图书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学周刊,2014(4):64.

小学语文教资要求篇3

关键词:人性化;持续化;整体化;多样化

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表明,沿着正确的方向深入进行后,改革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实施的情况,而对实施过程的监控与评价是考察课程实施状况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生态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评价同样也关乎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得失。以往的课程评价多采取目标评价手段,学生只能充当被评价的对象而无法参与到评价中来。因此,新的评价体系应注意规避这些短板,实行更加科学、有效的评价原则。

一、人性化

人性化原则首先是指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原则。“传统语文课程评价,以语文教科书为本,以语文教科书为标准,所以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少数,轻多数;重理性,轻情感。根据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和语文课程评价标准要求,必须以学生为本,这也是生态理念所倡导的。所以,语文课程评价应该关注学生的“语文知识是怎样获得的,语文能力是怎样形成的,语文素质是怎样养成的”。其次,人性化原则还指人从本质上具有生态性。在对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评价中,需要注重将人的发展与周围环境结合起来考量,将学生的发展与教师、学校、社区发展联系起来思考。

二、持续化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是一个动态化过程,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套用、复制。持续化原则就是要针对小学语文课程开发的这一特性来进行评价,既要关注现状,又要着眼长远。更重要的是,可持续性也是生态学家所孜孜追求的,即追求人类在地球的可持续、永久性发展。生态教育的宗旨在于创造一个可持续性未来的动态过程,其标准是:(1)社区和人自身的运行机制和特定地区的生态体系相和谐。(2)以长远的眼光来维护土地和资源。(3)理解周围的人并被其所理解。(4)节俭,没有浪费,没有贪婪。(5)提升民主和参与意识。因而,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也应当注重可持续发展,即将人的因素纳入到生态圈中去考量,不仅要强调意识,关注当下的世界及周遭的人与事,培养节俭、适度的生活原则,而且要用生态的思维来考虑语文学习与学生周围事物的关系,

提高学生对事情的参与热情和表达诉求。

三、整体化

所谓整体化,就是在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强调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性培养。从内容要求看,要认识到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对语文课程内容的整体关联,包括对学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包括写话、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能力培养的全面重视,避免仅限于只重视阅读与写作能力考查的平面化思维。从评价要求看,它的范围不能仅限于认知领域知识和能力的显性内容考查,还要从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隐性内容考查。所以,在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评价中都要重视整体化原则的贯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生态教育所倡导的使师生在“乐学、求真、笃行”中共同走向高远博大、臻于至善的人生境界。

四、多样化

生态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其评价是多样化的,评价主体除了教育行政人员之外,还有学生和社会,并且它们之间共同构成一种彼此对话的状态。该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学生评价。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终极目标,课程开发本身亦是为学生的学习而存在的。因此,课程开发是否适应学生的能力、性向、经验以及现实生活的需要,来自学生的评价是最有价值的。第二,学校评价。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场所,是基于学校、立足于学校,因此,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评价,学校有权利从学校的师资水准、办学条件、办学模式、办学宗旨等实际出发来评价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第三,社会评价。家长通过参与校本课题,或与孩子有效的交流来认识学校教育,进而做出相应的评价。

总之,生态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评价原则既要符合自身的人性化、持续化、整体化、多样化要求,又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以科学的评价积极推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促进学校教育改革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胡金木,王云.试论校本课程实施中的学生评价[J].校本教研之窗,2006(2).

小学语文教资要求篇4

关键词:查阅;拓展阅读;搭建写作平台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也是网络社会。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网络应用的不断普及,依托网络开展教学也在教育领域逐步实施,网络资源在教学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网络技术和资源也是新时代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如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大有益处。

一、发挥网络资源“工具书”的作用,轻松查阅,解决学习困难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语文学习中,有很多网络资源是十分有益的,查阅起来也很方便。在语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词,不理解的词句,这些都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轻松解决。尤其是一些学习工具软件更是方便快捷。比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有道词典”等软件真是不用不知道,一用离不了。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完全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要求学生去查阅作者介绍材料,文章写作背景,与文章相关的人物、历史、地理等资料。这些资料比较全面,灵活性大,可读性强,学生容易接受。在百度网站就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语文学习资源,学生和老师都可以查阅使用。

在网络资源中,图片、声音、视频资料是很宝贵的资源,只要正确运用就会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帮助。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直接利用的就有语文教学课件、案例、试题等。课件融入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如果正确运用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声音文件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朗读技巧,激发朗读激情,提高朗读效果。我觉得有些视频资料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利用。比如鲁迅先生的很多作品很难理解,我们就可以搜索下载与鲁迅的作品相关的视频资料进行对照学习。鲁迅的很多小说改编成了电影,我们看后很受感染和启发,对把握作品主题、分析人物形象有很大帮助。《啊Q正传》、《祝福》、《药》等电影看后对我们理解鲁迅作品的主题有很大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帮助学生寻找可以利用的资源,对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不利于教学的资源要拒绝使用。

二、利用网络资源,拓展阅读空间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学生对教材中的一些文章不感兴趣,除了要求背诵和熟读的之外,其余的能看一两遍已经不错了。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供学生阅读,也可以作为范文学习写作。有些学生爱好小说,我们也可以选择比较著名的小说网站,推荐名家名篇供学生阅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安排阅读任务,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和督促,必要时可以进行网络阅读知识竞赛,把网络资料作为阅读材料进行阅读教学训练。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学生作文网站供学生阅读学习,一些好的文章还可以作为范文运用到作文教学中。

三、利用网络资源,搭建写作平台

小学语文教资要求篇5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开放性

1前言

当前,在新课改背景下,转变小学语文整体教学观念是当前教育首要决绝的问题,作为以开发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课程参与程度为主的开放性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实现教学目标方便有着良好的效果。

2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途径

2.1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2.1.1教学资源的开放性。语文课程不能仅通过教材的讲解和学习,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入丰富多彩的生活化场景。因为,毕竟语文教学的资源是有限的,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要对教学教材充分掌握以外,而且对于教材相应的课外资料也要有所了解,并将课外资料有效的融入相应的课文讲解中去,这样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在提升学生知识方面也有着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准备学习“狼狈为奸”成语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对于成语来源的典故通过上网或者是翻阅资料的方法进行自行查找,在查找过程中对成语背后的故事有更深的了解,这对学生们成语的记忆和理解有着积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不但对学生们的语文水平和素质有着良好的提升效果,而且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

2.1.2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而不同学生的个性以及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造就了再进行同一知识学习时,不同的学生对不同学习方法的适应的不同,当前,我国的课堂教学仍然以集体教学为主,一名老师、几十名学生。这就意味着全班的学生只能接受教师指定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不利于学生们的个性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提倡开放化的学生方法,给学生们营造出良好的开放性学习空间,以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2小学语文教育理念的开发化

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应试为主要目标的传统极爱学理念主要就是,根据考试的标准,对小学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重点内容划分,这种模式主要是以考试为主,不利于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以及语文素质的提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放性教学应是未来小学语文教学的主流理念,确保语文教学的使用价值,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融合相应的教学知识,字、词以及句的应用和认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死记硬背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育的需求。新时代,小学语文有着新的教学理念,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就是要通过课程让小学生对我国的寓言精髓以及传统美德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小学语文课程的本质学习要求就是通过小学语文教材和生活相结合,进行思想和寓言的学习与传播。

2.3小学语文教学环境的开放化

2.3.1课堂教学的新鲜度的保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环境的要求往往比较高。由于小学生们年龄小,而且比较喜欢灵活多变、生动形象以及趣味性强的东西。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环境的开放性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变更安排学生的座位,在进行课堂组织活动时,可排成圆桌式的座位模式。这种新鲜的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着良好的效果。此外,可进行野外授课等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开放式的教学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3.2形成教导和学习之间的开放化。学生和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二大主体,他们直接的关系对于教学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所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较少,学生只是教师的受体,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感受不够重视。这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感受应加强关注,多多给与学生鼓励和关系,尽量平衡师生关系。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更愿意学习语文知识,使教导和学习形成开放式的互动,提高教学的质量。

3结语

当前,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不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实现个人发展的重要方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主要从教学内容、教育理念、教学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因此,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相应的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实行有效的教学开放性设计,以便能够更好的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资要求篇6

关键词:语文课程资源整合教学

新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整合提出了要求,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认识到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付诸行动。以下是本文对语文课程资源优化整合的几点认识。

一、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实现课程优化整合

在现行的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大多具有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的特点,富有较强的文化意蕴和时代气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课本只是一个范例。”所以,我们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运用好这个范例,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从中挖掘出语文特有的人文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形成一定的特色。素质教育倡导教师应用好教材,因为教材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利用语文教材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加强学生对文本进行研读的训练。同时,教师要注重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融入文本内容提供条件,并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内涵,学习对文本信息的加工整理能力,以此来获取知识、拓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进步与发展。

二、合理调整教材布局,高效利用教材资源

通过对教材资源的优化整合,可以极大地节省教学时间,提高对教材的利用率,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探索应用中我们发现,现行教材的布局安排以及知识的系统性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以增强文本的科学性与适用性。例如,在教学《学会合作》时,教师可以将文章结构进行详细解剖,甚至连课文中的过渡性语言都要进行详解,然后将文章一分为二,要求学生在其中添加与合作有关的正反事例,并添加开头与结尾,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既有效利用了教学资源,同时也增强了作文写作的科学性。

三、整合其他课程资源,呈现开放课堂文化

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跨学科学习,这就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文本内容,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这也是各个学科课程的共同需求。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意识,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可以将不同的学科知识整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用优质的学习资源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比如,语文与美术、音乐学科之间就存在相通的领域,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的共同点,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实现各个学科之间的交融和渗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实现语文和音乐之间的相互渗透,如,借助音乐来进行氛围烘托,渲染学生情感;通过音乐赏析,来释放学生情感;利用流行音乐,实施课堂导入等。尤其是在进行诗歌鉴赏时,音乐往往扮演了“引路人”的角色,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诗人所描写的美妙意境,有效地烘托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学充满浓烈思想情感的诗歌时,采取音乐导入可以将学生快速引入诗歌意境;在教学戏曲时,可以与音乐教师达成共识,实现音乐课程和语文课程的资源共享,不但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高效完成了课堂教学目标。此外,美术课程中也包含很多可供挖掘的人文因素,加强美术与语文的课程资源整合,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形式的图文并茂,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鼓励学生经常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通过网络欣赏优秀文章,也可以在网络上发表文章等,这些方式都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消灭错别字,掌握标准发音;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加强语文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供条件。

五、合理运用生活资源,搭建良好的课程平台

语文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知识。例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黑板报、学习专栏等资源优势,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出来;组织学生成立报刊社、文学社,并鼓励学生积极踊跃投稿;经常开展优秀文章的评选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历描写出来,以激发学生对家庭和社会的全新体悟等,通过以上方式,我们可以为语文教学搭建自主、开放、良好的课程资源平台。

总之,课程资源的合理整合,不但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而且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民主性,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加强研究,不断优化整合语文课程资源,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面对新课标,面对新教材,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我们就有必要重新学习,甘当一名小学生。要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吃透新教材的特点,重构新的教学体系。而不能自以为是,要不然在教学实践中只会“新瓶装旧酒”,或是“换汤不换药”而已。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载体,还有必要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充当教研的先锋。边教学,边研究,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同时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当不同的角色。既要当学生的教练员,又要当学生的陪练员,有时还是学生学习中的伙伴。应当说,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若是把握不好课改中的位置,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只会失去方向,无所适从。

参考文献:

[1]吕品.通向成功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指南:读韩雪屏等主编的《语文课程教学资源》[J].中学语文教学,2008(07).

[2]王少元.语文教学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研究[J].宁夏教育科研,2007(03).

小学语文教资要求篇7

【关键词】合理利用开发课程资源优化效益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课程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师不再单纯地依靠课本、黑板和嘴巴进行教学,而要充分运用丰富的课程资源,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精彩纷呈。如何合理的利用课程资源和开发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语文观察能力,在感悟和积累中丰富语文素养,培养出时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当前,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成了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摆在我们面前。

一、以本为本,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1.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教材本身资源丰富,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资源,为教学的正常进行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平台。然而我们也应与时俱进,改变以往的“教教材”的现象,而应是“用教材教”。在发挥语文的陶冶作用的同时,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充分挖掘现有的教材资源,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所以,我们首先要科学把握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把教材看做是教师传授知识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资源,全面理解教材,从整体上把握好教材,这是利用教材资源的基本要求。其次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注重的仅是教材中的知识点,而忽视教材的编者在教材中贯彻的教学宗旨,这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断章取义。教学者思想在转变,学生的思想也在进步,教材编写者的思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语文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教学中,要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以此来充实教材资源。对语文教材中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我们不能仅局限于语文学科,还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积极的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让小学生动手、动嘴、动脑,丰富他们的创新思维,让有个性化的独特想法、出人意料的探索结果,完全超出教师事先的设计范围。对于学生的“标新立异”和“异想天开”,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充满个性化的课程资源相融合,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努力把学生的个性化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现实资源。

二、联系实际,注重利用生活资源

1.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总是与生活外延相等,所以我们要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在传统的课堂环境中,洁白的墙壁、长方形黑板、整齐的桌椅、温和的老师、可爱的同学……这些都过于强调对学习的功能作用,而缺少温馨和谐的氛围,没有良好的心理环境不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挖掘生活的语文教学资源,我们在营造学习氛围的同时,使环境变得更加温馨、和谐、富有人文气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合作探究。教学中,可以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生活规律,寻找小学生生活的热点问题,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营造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氛围。同时我们还追求生活化的语文教学,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为课程资源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新的教科书内容更加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我们在进行教学中必须注意挖掘课文中生活化的资源课程。社会生活中的资源更丰富、更多彩、更生动,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素材。

2.把课堂融入到社会中去课堂小社会,社会大课堂。一个班级也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融入社会。首先是想象式,由老师或同学提供一个情景设计或者通过一个故事的开端,经过大家讨论预计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假设事情的发生经过和最终结果。其次是辩论式模式,由教师提出一个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让大家展开辩论。比如:“小学生上网的利与弊”,大家展开辩论,肯定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见解,这些见解基本上能反映了社会生活中不同人群的不同认识。最后是实用式方法,丰富的社会生活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把训练习作融入到社会的一个途径。其实,在课堂教学中用艺术来再现生活,也是语文课堂资源的利用。我们可以唱一支歌、看一幅画、演文艺节目、看电视短片等,来启发引导学生,激起学习语文的兴趣。创设丰富多彩校园环境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合理地利用校园以及教室等场地,营造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也成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同样能陶冶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三、开展实践,发挥地域优势资源

小学语文教资要求篇8

关键词:英汉双语教学;英汉双语师资;师资建设;目标;途径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003-03

一、引言

自从我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我国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先后开展了英汉双语教学实践,这是未来教学发展的方向,是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战略,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近年来,虽然我国英汉双语教学在部分地区和高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还面临不少问题,其中最普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师资问题。以我国高校为例,普遍存在双语师资不足的问题,双语师资培训机制尚未建立,这些都阻碍了英汉双语教学发挥其为国家建设培养更多国际化人才的作用。

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英汉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双语师资问题得到了广泛重视。他们既要熟悉某基础知识课程,又要精通外语,而我国缺乏合乎此条件的教员。为解决师资问题,有学者探讨了双语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专业素养(素质)和如何培养、培训双语教师两方面,但都缺少明确的建设目标及有效的途径指导。

为此,要解决我国英汉双语教育的师资问题,首先要树立明确的目标。总体而言,我国英汉双语师资建设的目标是建设一支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能胜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英汉双语教学的优秀教师队伍。鉴于我国大、中、小学英汉双语教学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在树立我国英汉双语师资建设目标的时候,也应该按照大、中、小学三类英汉双语教师所承担的不同任务,有针对性地分别提出相应的师资建设目标,即各类英汉双语教师能根据各自学生的特点,结合课程特色,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凭借娴熟的英语能力,有效地开展英汉双语课程的教学工作。根据我国大、中、小学英汉双语教学的要求,笔者分别对这三类师资的建设提出具体的目标及途径。

二、小学英汉双语师资建设的目标与途径

小学英汉双语教学是我国英汉双语教学的基础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用英语完成学科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兴趣,因而对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难度要求都不高,因此小学双语师资建设的目标是适度培养具有一定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确保部分教师能进行英汉双语教学。

我国小学英汉双语师资建设的主要途径是培训在职教师。可以从各所希望开展英汉双语教学的小学中选拔一批英语水平较高、对双语教学有兴趣、愿意开展小学英汉双语教学的教师,对他们进行专门培训。在培训时实行“二要、二不要”,具体内容包括:“一要”,是要培养小学英汉双语教师能够用简单的英语开展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课堂教学,这个涉及到提高教师自身的英语水平和对所授课程(学科)知识的熟悉程度;“二要”,是要培养他们掌握科学、有效的小学英汉双语课程的教学方法,能够通过合理使用这些教学方法来激发小学生参与英汉双语学习的兴趣。“一不要”,是指在师资建设的数量上,不要追求规模效应,奢望能把所有小学教师都培养成为英汉双语教师,而应该对有条件的教师开展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在英语水平和教学水平两方面均满足要求;“二不要”,是指在师资培训时,不要追求把所有教师都培养成单一类型的双语教师,应该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培养各种类型的小学双语教师,例如通过培训,有的教师能开展涉及多门小学英汉双语课程的不同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双语教学,有的教师能开展某一门小学英汉双语课程的部分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双语教学,还有的教师能专门开展某一门小学英汉双语课程的全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双语教学。

由于各地区的不同小学开展英汉双语教学的时间不同、具体做法也不同,在安排具体的培训内容时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知识水平和层次进行指导性教学;特别是在确保知识传授的前提下,要适当增加培训教师参与讨论和实战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培训,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有收获,从而能够很快地开展相关英汉双语教学工作。

三、中学英汉双语师资建设的目标与途径

和小学英汉双语师资建设目标相比,中学英汉双语师资建设的目标要求更高。因为在中学实施的英汉双语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求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开设的双语课程往往要求贯穿整个学期。我国中学英汉双语师资必须有良好的学科背景,同时具备使用熟练、准确的英语开展该学科教学的能力。中学英汉双语师资建设可以采取“长短结合、双管齐下”的方式,所谓“短”就是培训在职教师,而“长”则是在高校培养双语师资生,以此培养更多的中学英汉双语教师,满足教学需要。

(一)培训在职教师

对在职教师开展短期培训,通过各种强化手段,利用较短的时间培养一批能够在中学教授某门英汉双语课程的教师。培训对象是经过选拔的在职中学教师,他们来自有条件开展英汉双语教学的中学,其已经掌握了某门课程系统的学科知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英语水平,此外,他们有兴趣开展英汉双语教学,并且愿意提升自己的英汉双语教学水平。一般而言,由于接受短期培训的中学教师都能用汉语开展某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与学科知识与技能相关的培训内容就可以排除在培训内容之外了。不过,虽然这些教师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英语水平,但是为了确保中学英汉双语教学的质量,在培训中包括一定的英语培训内容还是有必要的,只是需要注意,此类培训不能仅仅停留在提升他们英语水平的这个层面,否则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针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应该包括英汉双语教学的相关理论与实际教学手段与方法的讲授,以此为他们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为今后持续提升英汉双语教学水平提供发展空间。培训可以围绕专家讲授国内外双语教学基本理论、介绍相关实践成果、与接受培训的教师开展讨论,以及接受培训的教师开展反思、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参与双语教学实习等展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他们观摩国内外双语教学的具体做法,学习已有的宝贵经验。

(二)高校培养双语师范生

要从根本上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我国高校应该开设专门的中学英汉双语教学专业或方向。通过大学的系统培养,可以产生一批有扎实英汉双语教学能力和发展潜力与后劲的双语师资后备力量,源源不断地补充我国中学英汉双语教师队伍,保障我国中学英汉双语教学的长期健康发展。

由于培养双语师范生对教学硬件和软件的要求都很高,高校开设这类专业或方向的准入条件比较高,目前以下两类高校具备条件:一类是师范院校,主要是部属师范院校、“211”师范院校和各地重点师范院校,可以在各专业中开设双语师范方向,从完成二年级专业学习的学生中选拔专业优、英语强的优秀学生,从三年级起进入该方向或该专业学习,也可以专门开设英汉双语教学师范专业;另一类是外国语大学或综合性大学的外语学院,特别是已经开设了英语教育专业的这类院校,其开设英汉双语教学专业优势明显。

当然,考虑到我国中学英汉双语教学对英汉双语师资的要求,由高校来培养中学双语师范生不可能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政府和高校达成共识、通力合作。要开设这类专业或方向,相关高校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行合理规划与建设,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培养出优质的英汉双语师资后备人才。

四、大学英汉双语师资建设的目标与途径

大学英汉双语教学的目标以专业性为重要要求,在大学开展双语教学的着眼点已经从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转向了专业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要求被有机地融入到让学生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要求之中。大学英汉双语师资建设的目标就是为我国高校培养一大批能够胜任用英语进行专业课程授课的教师,他们不仅应该对所授课程的内容了如指掌,而且应该能够驾轻就熟地用英语来讲授这些课程内容,这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与我国中、小学英汉双语师资建设途径不同,想要通过对在职教师开展短期培训、或者依靠高校双语师范专业或方向来培养大学英汉双语教师的做法,都无法满足大学英汉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的高要求。因此,必须转变观念,改变思路,可以通过以下四条途径建设大学英汉双语师资。

途径之一,聘请来自英语国家和非英语国家(但能熟练使用英语)的外国教授或学者来我国各级各类高校任教。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高校已经聘请了不少外教,但是对于他们是否适合进行英汉双语教学,我们需要进行甄别。他们中的有些人在来我国高校任教之前,从未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做过大学教师,因此没有任何教学经验,有些虽然在自己国家做过教师,但是除了在英语方面有优势以外,不具备系统的专业素养,因此需要慎重。

途径之二,吸引在海外(特别是英语国家)著名高校获得博士学位的年轻学者回国工作,并鼓励他们中具备良好英语和专业水平的佼佼者开展大学英汉双语课程的教学。由于他们经过了多年海外求学,在英语和专业方面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完全具备了用英语开设与他们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课程的能力,因此他们的教学无论从课程的专业性还是从英语的熟练、准确程度上,都可以满足我国大学英汉双语教学对师资的基本要求。

途径之三,通过科学、严格的考核,从各高校在职教师中选拔一批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的教师,采取多种扶持措施,帮助他们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开设这类双语类专业课程。这里提到的多种扶持措施,包括学校出台的给双语教师在工作量、课酬、进修、职称评定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也可以指派双语教学专家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与咨询,搭建方便他们彼此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的交流学习平台,提供一切有利于他们改进双语教学水平的机会等。

途径之四,还可以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外相关大学开展针对提升我国高校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工作坊,让那些对开设英汉双语专业课程感兴趣的教师进入工作坊,学习双语教学理论与理念,熟悉双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为他们今后开设英汉双语专业课程做好充分的准备。

当然在进行大学英汉双语师资建设的时候,不同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取以上途径来开展。此外,各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办学特色与优势,积极探索有各自特色的双语师资建设途径。

五、结语

2010年,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2010―2020年我国的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在我国开展英汉双语教学完全符合这一战略目标。发展我国大、中、小学英汉双语教学是符合国家利益的长远发展战略,是利国利民的战略,能够满足国家全面发展对于高端外语人才和具备较高外语水平的各类专业人才的需要。我国英汉双语师资的建设问题,是关系到我国英汉双语教学能够顺利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要从根本上解决师资问题,须由政府、社会和学校及教师个人三方共同努力,共同提高英汉双语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事实上,通过在我国大、中、小学内开展适合各自学生需要和特点的英汉双语教学,能有效提升我国大、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与水平,因此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开展英汉双语教学,同时,师资问题的解决,将有效推动我国英汉双语教学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泽通,杜留锋.高校开设双语教学的关键环节[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03).

[2]蒲向明.交错的彼岸:游移于英汉双语之间――兼论“英汉双语教学”与“国家汉语战略”的不对称性[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3]朱晔.我国英汉双语教育研究现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6).

[4]朱晔.论当前我国英汉双语教育的内涵与定位[J].外国语文,2014,(5).

[5]姚孝军,陈静,杨亚敏.英语学习者学习方法研究:基于教育心理学视角[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02).

[6]王燕华.关于英汉双语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对策[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05).

[7]杨传鸣,李佳新.比较的视野:新加坡双语教育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07).

[8]顾月华,吴振明,董启梅,曹伦华,倪振民,柳袁照,周宇丰,徐天中,薄俊生.“双语教育”的定位及其实施――来自苏州重点学校校长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3,(Z1).

[9]沙丽华,韩德复.“渗透、整合、思维”梯进式双语教学模式的结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12).

[10]王莉颖,熊建辉.探索中国特色的双语教学模式――全国双语教学研讨会综述[J].全球教育展望,2004,(06).

[11]蔡基刚.中国台湾地区大学eSp教学对大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06).

[12]李同艳.浅论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三大瓶颈及其解决对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

[13]何云辉,肖爱.我国高校专业双语教学师资的素质要求、构成现状及优化[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01).

小学语文教资要求篇9

【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6)14―0075―01

小学教学是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开始阶段和基础阶段,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开发作用和奠基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工作对小学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怎样才能顺利开发和实施小学校本课程,是所有参与校本课程的小学语文老师亟待解决的中心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开发小学校本课程的问题和困难

1.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间有限。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一个长期性的行动研究项目。作为项目中主要的参与者,小学语文教师有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和杂乱的工作事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会被教师们认为是额外的工作负担而心生抵触,往往都是态度冷漠地拒绝或是敷衍的应付了事。

2.惯性思维和现实需求不符。所谓惯性思维和现实需求不相符,指的是在单一性的计划体制下形成课程制订课程思想的思维惯性、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的巨大偏差和深刻矛盾。校本课程管理部门习惯性地采取上传下达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课程体制,而学校、教师和学生又过于倚重传统的教材课本,无法迅速地从原来的角色定位中脱离出来。特别是一直扮演着决策实施者的教师,很难马上完成从实施者向开发者和评价者转型的角色转换。

3.经济限制开发和实施小学校本课程需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投入大量的资本。这就给经济实力雄厚的学校提供了较好的开发条件,却严重限制了经济实力较弱的学校发展。

4.校本课程教材的版权问题。小学校本课程的教学材料是小学教师们辛苦劳动的智慧结晶。学校应该尊重教师们的版权问题,给拥有版权的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薪资报酬,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起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积极性。

二、开发小学校本课程的具体措施

1.以校为本来开发语文教师教本资源。教师是教学资源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单位元素。其教学的理念、态度和诚意以及平日里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学习习惯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也正是教师自我价值的充分体现和作用发挥。小学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开发实施小学校本课程的进展、效率和质量。所以,各个小学一定要注意对教师资源的发现挖掘、发展培训和有效利用,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水平,使各有所长的教师们在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扬长避短、相互增益,从而推动小学校本课程的改革和创新。

2.以课题为依托来开发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对教学大纲中的课题进行分析研究是校本课程教研项目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以课题为依托,有方案、有计划地进行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既可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又能在校园内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学习风气。依据学校自身所具有的地域特点和文化传统,由教师组织和带领学生开展一些以课题为中心的研究活动或研究项目,以此弥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通过拓展语文学科的活动内容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眼界,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研究语文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还可以有效深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教育意义,使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和实施工作更具深度和广度。

小学语文教资要求篇10

在这个信息的时代,教与学的时空被无限地放大延伸。小学语文教师不再是依靠教材、教学参考等有限的资料进行教学设计,展开课堂教学活动了。同时,教师们对网络资源的依赖程度也日益加深,网络上各种形式的资源库为小学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这无疑推动了广大教师的课堂创新能力。然而,仅依赖于这些共享式的资源库很难满足教学的全部需求,教材体系不同,评价机制不同,以及每个教师的教学特色不同,决定了构建教师个人资源库的必要性。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也必将走向信息化。因此,语文教师要从多渠道获取各类数字化资源,创建个人教学资源库,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个性化发展。

二、构建小学语文个人教学资源库的思路

1.以教材为基础,建立资源库目录分类

科学的分类是有效地管理和使用教学资源库的前提,也是教师建立资源库的基础。《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依据资源素材类型将教育资源分为以下九种类别:媒体素材、试题库、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然而,就个人教学资源库的构建而言,可将这些分类作为子目录归于两大文件夹之中:年级教学资源库和通用资源库(具体子目录如下图所示),努力做到层次分明、格式统一、内容详尽。这样的文件夹便于以后的使用和查找。

2.以网络为平台,收集各种教学资源

目前,网上教学资源无限丰富,创建个人教学资源库自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网络教学资源的途径很多,如搜狐、网易、新浪等大型门户网站;中国基础教育网、中国K12网等教育网站;百度、Google等通用搜索引擎;hao123、5566、2345等通用网址导航;电子杂志、博客等搜索功能。教师通过网络搜索获得所需资源后,经过处理保存到相应的目录中。在收集各种网络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如何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加工,增值原有资源,对语文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挑战。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数字化环境下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方向。

3.以苏教版为基础,涵盖多种教材版本

全国各地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版本很多,网络教案试题等版本自然也很多。因此,在构建个人教学资源库的时候,应按照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本地所用的苏教版教材基础上,博采众长,及时吸纳其他主流教材版本的同步资源。资源库的生命力在于更新,所以,要加强对教学资源库的更新管理。

三、构建小学语文个人教学资源库的意义

1.有利于改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首先,信息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多样性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课堂上传统的讲解说教。教师个人教学资源库的构建能够在教师进行课程设计时提供典型而又有操作性的各种资源,大量的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无疑能够激发教师教学设计的创新能力。其次,构建教师个人资源库还要求构建者要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这需要教师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电脑知识和有关的操作技能,了解和学习必用的软件,培养自己设计和制作课件的能力。再次,个人教学资源库的构建要求教师注意平时积累。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的信息越多越好,无论是上网搜寻信息,还是阅读有关纸质材料,都需要教师及时发现那些隐含的信息,这是对教师分析和判断能力的锻炼。此外,教师还要不断提高对已有资源的整合能力,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创造性地策划、再加工。

2.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教师个人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为教师教学设计提供了大量素材。那些贴合教材内容的图片,甚至是视频资料的使用,具有很强的直观冲击力,可以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不断吸引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中来,调动起学生的认知心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获得相应的知识。利用视觉、听觉的直观性,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听课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领悟教材的思想,这是新课标的特点和要求之一。实践证明,这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