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经济学的发展前景十篇经济学的发展前景十篇

经济学的发展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57:14

经济学的发展前景篇1

关键词:可持续;经济学;发展;前景

尽管经济学领域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探讨已经进行了几个世纪,但是一直持续到“可持续经济学”出现,才广泛应用在环境、资源和生态经济学当中。随着气候变化、资源紧缺等全球化的环境问题恶化,当代我国经济学和世界经济学的发展与前景研究中,可持续经济学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一、可持续经济学的相关内容概述

(一)可持续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一般而言,可持续经济学是以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构建的一个基础理论,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自然与人的关系公证,同时旨在解决未来不确定因素。具体来说,可持续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包含了三种关系,既同代人之间的关系、代际间的关系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其中,代际间的关系和同代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一种现代人人发展而又不损害后展的能力,是一种关系的公正。与此同时,上述二者的关系公正充分反映了人类中心学说中有关公正的观点。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关系公正。因此,可持续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就是一种自然与自身的保护理论体系。

因此,根据可持续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笔者认为可持续经济学的定义应当为构建在道德上的,不浪费使用稀缺资源、自然环境而发展经济的一种学说。是一个具有可操作性、清晰的、有特点的学科。但是关于可持续经济学中是否“浪费”对于各种关系的公正是否有影响还有待考证和阐述。

(二)可持续经济学的研究目标和主题

可持续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构建是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基础,因此,可持续经济学研究的目标和主题也应当是有关自然与人的。简而言之,可持续经济学研究主题应该是公平和效率的结合,是区别于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的,是结合了二者的研究目标和主体的。因此,关于可持续经济学研究目标和主题可以概述为如下两个方面:

1.认为可持续经济学是一种认知上的兴趣理解。

2.认为可持续经济学是一种行为上的兴趣管理。

兴趣理解方面的目标保持了可持续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学科学的特征,而兴趣管理方面的目标则强调了可持续经济学中人与自然管理的方面。因此,可持续经济学是一门“相关科学”,其研究目标和研究主题是综合了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而形成的。

(三)可持续经济学的特征

根据笔者上文所述的内容来看,可持续经济学的特征是区别于普通经济学领域学科,又是经济学领域中各学科综合形成的。因此,可持续经济学与经济学领域中的一般科学是具有区别的。

首先,关于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可持续经济学的研究主题,也是其首当其冲的一个特征。这一特征也强调了可持续经济学的视角是自然与人之间的系统。因此,可持续经济学在具备科学性的同时也就具有了广阔的开放性。

其次,可持续经济学中“持续”是重点,也就是说它的第二个特征便是其必须要对未来的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进行研究。

再次,可持续经济学是将道德和效率两种观念结合在一起的,实质上代表的是一种正确、合理、科学使用自然资源,并不构成浪费的方法。

最后,认知和管理的双重性是可持续经济学的最后一个特征。管理和认知二者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可持续经济学是一门跨科学的学科,也是一门提供知识指导的学科。

二、可持续经济学的发展意义

近年来,经济的增长对于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已经广泛引起了经济学业界的关注。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经济的经济增长对于环境和生态的影响是中性的,亦或者是有益的。这主要是因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带动了相关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解决了当下发展中的一些环境问题。但是,笔者认为,一些贫穷国家的经济发展必定会造成环境的恶化,一些发达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对于环境保护的成本也将不断加大。尤其是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程度相当大,对于自然资源的索取相当厉害。因此,在经济增长之后,环境和生态环境恶化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经济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可持续经济学的出现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经济学领域以及广大人民对于自然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消费不可超出生态承载力的认知,也阐明了自然生态圈中资源和能源的有限性。另一方面,可持续经济学中有关人口增长和能源消耗、温室效应等的阐述也让很多国家将经济发展的原则构建在“可持续”原则上。因此,可持续经济学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我国“循环经济”的经济发展模式奠定基础,实现我国来自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可持续的一种平衡。

三、可持续经济学发展的前景和展望

(一)可持续经济学发展前景中的挑战和机遇

可持续经济学从出现到发展经历的历程是相当坎坷的,但是其的发展前景也是良好的,是有助于我国和世界经济良好、科学发展的。但是,可持续经济学发展前景中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

首先,任意性的客户便是其中一项重要挑战。在经济学往后的发展过程中,一旦人们在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出现任意性将不会采取理性手段,进而使得可持续经济学的前景不明朗起来。

其次,关于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以及资源经济学三者与可持续经济学的关系划分必须要清楚。

最后,可持续经济学是的总体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系统。因此,个人参与到可持续经济学的研究当中去将为可持续经济学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让可持续经济学的前景更好。

(二)可持续经济学的展望

总的来说,可持续经济学囊括了经济学领域以及非经济学领域各种学科的内容,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可持续经济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带动各个行业和领域的经济发展,并未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的平衡提供保护。未来几十年内,可持续经济学将会出现一种迅猛的发展态势。(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陈艳莹.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实现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2]张世秋.使发展更可持续[J].中国投资,2009(02).

[3]代明,覃剑,丁宁.恒态经济学理论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9(09).

经济学的发展前景篇2

[关键词]实验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实验室实验;田野实验;方法论



theRisingandChallengeofexperimentaleconomics

DanielHouser1Luoweidong2

(1.Departmentofeconomics,GeorgemasonUniversity,Fairfax22030,USa;

2.Collegeofeconomics,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27,China)

abstract:experimentationhasbeenextendedtoalmosteverysubfieldofeconomics,includingmicroeconomicsandmacroeconomics.Sincethe1980s,economistshavecometoincreasinglyrelyonexperimentstoexplainandpredicteconomicphenomenon.However,ittakesmainstreameconomistsdozensofyearstoturntheirattitudefromquestioningandrejectingtoacceptingandsupporting.thiswaspartlyduetothegreateffortsexertedbyexperimentalpioneers,butmoreimportantwasaresultoftheparadigmshiftthatoccurredineconomicsin1980swhenthedominantpositionofGeneralequilibriumtheorywaschallengedbyalternativetheoriessuchasGametheory,industrialorganization,andpublicChoices,etc.

经济学的发展前景篇3

植树造林是我国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在绿色发展意识逐步提升的今天,各区域市政工程中园林绿化工作的重视度及支持率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作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植树造林活动的开展也需要得到了落实和科学的分析。在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的背景下,保障景区健康、有序的发展需要相关的管理者做好管理及规划,提高各项工作的有效性。以下简单分析景区植树造林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重点针对景区植树造林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景区;植树造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改进策略

1景区植树造林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1.1植树造林现状分析目前,景区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它不仅可以很好地改善地方生活环境;同时,可以满足人们的旅行需求,其具备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都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1]。随着社会审美需求的变化及竞争压力的不断变化,景区的植树造林活动也陆续得到落实和重视,但是植树造林中的科学性和整体协调性依然有待提升,针对地方种植规律及特点的分析不足,对于植树造林活动的经济效益过度重视,在不同阶段的景区管理及结构调整需要在后期的实践中亟待改进。

1.2植树造林中存在的不足在绿色意识有了较大提升w的社会现状下,各景区虽然对植树造林的重视度有所提升,但在其实践中仍然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反映在各项工作的执行力不强,同时也可以通过造林的成活率进行评价。比较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首先,植树造林的种类少。按照种植种类的不同,植树造林活动对于环境的要求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这种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景区植树种类的多元化发展,无法拓展景区植树造林的结构[2]。其次,客流量过大,降低了植树造林活动的质量。在节假日期间,较为著名w的旅游景点都会迎来客流量的高峰期,此时,人为活动无意间的破坏也极易降低植树造林的成活率。第三,管理不足,造成景区树木被偷盗、砍伐现象时有发生,无法保障景区环境的完整性。

2景区植树造林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分析

2.1经济效益分析

2.1.1制定较为科学的评价标准,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对于景区而言,进行植树造林的主要目的依然在于提升景区的经济效益,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赏。因此,在景区造林活动的经济效益分析中,需客观的进行评价,将人工造林带来的经济效益与景区自身的资金投入进行比对,从而得到相应的数据,值得注意的是,景区的前期投入计算中需将人力成本、采购成本、管理成本等纳入计量范围。

2.1.2重视风险因素分析在市场竞争中,风险与效益是并存的,要想提高景区植树造林的经济效益需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客观的分析。如植树造林中加强对群众需求的分析,有意识的调整植树造林的结构,从美观度及环保角度满足游客的需求。同时,按照景区现有的地质条件来进行树木的种植,降低树木种植中病虫害的出现概率,提高景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合理安排植树活动,避免因季节气候原因造成的树木死亡。强化管理,以技术为引导降低其管理中的经费开支,提高植树造林的科学性、技术性。

2.1.3拓宽景区的发展思路景区经济效益的提升需要从多角度入手,片面的依赖政府补贴、旅游收费是非常不可取的,此时,拓展发展思维,提高景区资源开发意识及资源利用率十分关键。景区可以拓宽服务内容,增设污染性小的旅游项目,在保障种植密度的前提下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率,提升景区的经济效益。

2.2生态效益分析植树造林能够带来的生态效益对于社会的发展极其重要,特别是在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今天,除了能够有效地改善地方气候环境外,植树造林对于缓解水土流失、净化空气也十分有利。加强景区植树造林,需要长期坚持下去,管理者需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3提高景区植树造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效措施

3.1科学计划,确保植树造林工作的有效开展景区植树造林工作的开展需要做好科学的规划,管理者可以按照景区长远的发展规划来进行引导,为该项工作的开展营造较好的环境。如科学选址、种植品种选择及种植团队的构建等,按照景区现有的条件安排好上述工作,制定阶段性种植目标,确保植树造林活动有序开展。同时,制定较为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通过群众参与监督等形式来降低人为因素的破坏,适当的奖惩与激励,确保景区植树造林工作的质量及效率。

3.2加强树木种植管理在景区植树造林过程中,加强对树木的种植管理能有效地增加景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树木在生长过程中,第一个生长周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可以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快速生长期、生长后期,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树种,并根据树种各生长周期的特点,制定合理的生长期管理措施,才能确保树木健康的生长,才能提高营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树木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病虫害,这些病虫害会极大地降低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要加强病虫害防治,根据病虫害的特点,针对性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病虫害。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有化学防治法、生物防治法、物理防治法,其中生物防治法是最理想的防治方法,是利用病虫的天敌或者益虫、益鸟进行病虫害治理。

3.3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营林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在营林过程中,因此,在进行种植时,可以积极的应用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效地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例如,在造林过程中采用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遗传技术等高新技术,将经济性、生态性良好的树种遗传到后代,提高所有树木的综合性能。

4结语

植树造林既是我国长远发展大计中的重要支撑,也是延缓当前环境污染问题恶化的有效途径,景区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份子,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也是其实现经济效益提升的有利方法,因此,在景区的管理中,管理者需做好环境效益分析与经济效益分析,提升景区植树造林活动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同时,加强景区植树造林团队的技术培训及能力培养,降低植树造林活动中的风险,在现有营林技术的支持下拓展和提升景区自身的整体实力。

参考文献

[1]张艳君.基于生态和经济效益因素构建营林工作新模式[J].现代园艺,2013(14).

经济学的发展前景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背景;茶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尽管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但具体到我国的旅游企业身上,情况依旧不是很明朗,尤其是企业自身对于低碳旅游的认知能力不足,没有足够的重视。低碳经济在我国的研究较少,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人们只是一味地发展经济而忽略了环保问题,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低碳环保的发展迫在眉睫,低碳旅游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

1低碳经济背景下的茶文化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

1.1旅游企业在开发过程中忽视环境影响

目前,大部分的茶文化旅游企业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忽视对环境的影响。在茶文化旅游的开发过程当中,环境的开发与设计是不可缺少的项目,但是,大部分的旅游企业却因为自身的利益,而减少了对于环境的维护,没有尽到自身应尽的责任。在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之下,茶文化旅游景区中对于生态环境的维护与利用尤为重要,如果茶文化旅游企业没有尽到环境保护的职责,对旅游资源被破坏的现象熟视无睹,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大力发展娱乐、餐饮企业,那就会严重的危害到旅游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无论是对我国的旅游业还是对消费者来讲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尤其是在我国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更是一种倒行逆施的行为。

1.2旅游观念未得到改变

旅游产业是第三产业最重要的GDp增长元素,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腾飞,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我国的国际号召力越来越强,这些都不断的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业系统巨大,仅仅是提出一个低碳茶文化旅游口号,或者只是在某个单独的区域实施这样的旅游开发政策其影响甚微,要建立切实可靠的低碳茶文化旅游景区,必须让企业、政府部门以及消费者的齐心协力来达成。目前,我国的旅游企业与消费者对于旅游的观念还停留在欣赏美景、购买特产之上,忽视了低碳经济的原则,因此,我们往往看到每当节假日旅游景区游玩高峰期之后,剩下的都是遍地狼藉,各种垃圾随地乱扔,旅游监管部门也熟视无睹。旅游产业各企业、各部门以及消费者对于低碳茶文化旅游的观念没有得到确认是其主要原因。

1.3没有明确的定位

茶文化旅游定位往往是以茶树、茶叶、饮茶、茶表演为主要旅游服务内容来进行。在茶文化旅游发展中加入低碳环保元素,许多的旅游企业并未了解其中真正的含义,其实,低碳经济并不仅仅是回归自然减少废气排放,更重要的是环保,在茶文化旅游景点中我们时常能看见,一些剩茶被随便乱洒,部分商家和消费者认为茶水倒在地上并没有污染到环境,实则不然,茶水虽然倒在地上对环境没有污染,但是如果倒在河流之中会破坏生态环境,并且随地乱倒茶水还影响了茶文化景区的整体美感,给消费者造成一种环境品质低的错觉。

2低碳经济背景下的茶文化旅游发展问题解决方案

2.1明确低碳茶文化旅游经营手段

茶文化旅游模式是一种针对不同地区实际茶文化情况而开展的综合性旅游模式,将产茶区域进行改造,使其既能够吸引游客又能进行生产,再结合茶叶相关服务的水平提升,例如茶楼建设、茶道与茶艺表演、茶具展示等等。在不同的茶文化旅游景区中需要从基础做起,对旅游景区进行全方位的盘查,检查出那些非低碳、不环保的项目,对这些服务项目进行查封并且更换为低碳服务,通过现代化的低碳科技手段推进景区内部建设健康发展。在低碳的基础上来凸显出茶文化的优秀品质,在茶文化的内涵中围绕低碳经济进行延展,这样既可以将茶文化旅游景区发扬光大,又可以很好地提升茶叶农业效果。

2.2积极进行低碳环保推广

茶文化旅游景区要想长久稳定地发展离不开低碳经济的融入,将茶文化、旅游文化、低碳文化三者融合在一起,积极进行推广、宣传。如今互联网发达,茶文化旅游景区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对自身进行推广,其中必然要加入低碳环保的元素,让人们了解到低碳环保的重要性,以一种正确、健康的心态来欣赏与维护茶文化旅游景区环境。政府也可以建立专门的示范区,以茶文化旅游与低碳经济为核心,表现出茶文化古朴、独特的魅力以及低碳经济环保、生态的原则,让茶文化旅游景区受到更多消费者的喜爱,提升消费者素质,为我国的旅游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2.3科学的低碳环保措施

我国的低碳经济政策在茶文化旅游景区中推行受到阻碍的原因有一部分是旅游企业、消费者没有给予低碳环保应有的重视,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旅游企业与消费者对低碳环保措施的不理解,就如同上文所说的一样,在茶文化旅游景区内没有一个科学的低碳体系来引导商户与消费者共同创造低碳环境,政府应当给予重视,并给出切实的、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借鉴国外先进的低碳旅游模式与经验,在低碳茶文化旅游中,对资源的循环使用、合理分配,进行科学的讲解,鼓励茶文化旅游景区中的消费者减少污染物的随处乱扔以及多余的能源消耗,一步一个脚印地对景区中的各个项目进行低碳化完善,最终形成一个科学的低碳网络。

3结论

低碳经济是企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也是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旅游产业的低碳经济发展不仅仅是为了保护景区环境,更是为了保护我们人类自身生存环境。在茶文化旅游景区中加入低碳环保理念对于我国的旅游产业以及其他各类型产业的低碳发展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还可以非常好的传播中国的茶文化,让人们的旅游的同时,了解到更多的传统茶文化的内涵,提升文化的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欢欢.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茶文化旅游线路游客满意度研究———以信阳市为例[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5):114-118.

[2]郑春霞.基于游客感知的文化旅游产品体验质量提升———以闽南功夫茶文化旅游为例[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6):683-692.

[3]魏遐,周倩雯,林枫.茶文化旅游体验质量评价研究———以长兴县顾渚村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5):387-390.

[4]冯卫英,朱世桂,黎星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茶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以江苏宜兴阳羡茶文化博览园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127-134.

经济学的发展前景篇5

关键词:发展竹产业;对策初探

中图分类号:F326.3文献标识码:a

1景谷县发展竹产业的意义

目前,景谷县对天然林进行全面禁止采伐,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措施。由此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来了资源短缺现象,严重制约了阳谷县经济发展。竹子具有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而且竹产量大,经济价值高,易于满足人们对于林业资源的需要,为景谷县经济发展带来动力。同时,竹子具有强大的保水功能,能够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而且竹子用途特别广,适用于建筑造纸、生态旅游等,为人们提供美学价值。因此,景谷县大力发展竹产业,不仅能够带来经济效益,而且能够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有利于保护环境和美化环境,为实现我县经济发展、群众脱贫做出贡献。由此可见,景谷县大力发展竹产业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现实意义。

2景谷县发展竹产业的得天独厚条件

目前,景谷县不仅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而且土地资源也比较丰富,同时政府部门能够给予充分的重视,群众对于大力发展竹产业也比较认可,上下一心,具有良好的发展时机。对于景谷县发展竹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具体表现在以下2方面:

2.1优越的自然条件

景谷县位于云南西南,主要分布有傣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是多民族聚居的一个自治县,其地理坐标为n22°49′~23°52′之间,e100°02′~101°07′之间,下辖8乡4镇,多为农业户口,共有60023户农户,口密度为38.64人/m2。目前,景谷县森林覆盖率已达74.4%,远超国家平均水平,林木生长量在全国也遥遥领先。同时,景谷县以山地高原为主,境内山高谷深,海拔差异大,谷坝内镶其中,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2.2上下一心,有良好机遇

目前,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生态安全策略,云南省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设想,而景谷县也开始走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生态旅游,构建民族特色文化路线。目前在县政府正确领导下,通过各族人民的齐心协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路线不断完善,促进竹产业跨越式发展。

3景谷县竹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尽管景谷县竹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但是在具有优势条件的同时,也具有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竹幼苗价高,群众经济能力有限

目前,景谷县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一定的实效,但是大部分农民群众还只是解决温饱问题,而对于竹苗购进,靠栽种竹业发家致富只能停留在想象,成为目前景谷县制约竹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同时,对于竹幼苗种植养护所需成本较高,苗圃基础设置差,技术薄弱,造成竹幼苗价钱比较高。而且对于竹产业补助体系尚未健全,没有专项资金对于农户进行补贴,制约了竹产业种植。

3.2科技普及率低,种植成本增加

虽然景谷县对于技术科研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科技推广与科技培训力度不够,造成农户不能及时掌握竹种植技术,导致种植成本增加。同时,有些农户不能对竹种植进行有效管理,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对一些还没长成的竹子就进行砍伐。对于发笋少,成竹率低的竹子不能进行有效管理,造成种植成本增加。

3.3竹产业开发研究资金匮乏,加工产品单一

由于对竹产业投入资金有限,造成竹产业开发过程中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致使产品加工单一,制约景谷县竹产业的发展。目前,景谷县竹产业加工主要靠传统的手工工艺,规模小、档次低,形不成市场规模,不具有市场竞争力。

4景谷县竹产业发展对策

景谷县竹产业发展是一项长期性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考虑统筹兼顾。因此,要想使景谷县的竹产业发展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就要树立产业化、规模化理念,以市场为导向,明确目标,建立现代化竹产业经营体系,打造景谷县品牌竹产业。具体对策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4.1采取灵活育苗方式,加强幼苗技术管理

要实现景谷县竹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就要选对竹幼苗品种,并采用多用育苗方式,保证幼苗的成活率。同时,明确育苗目的,减少运输过程中运输费用以及苗木损失,加强育苗技术推广,提高幼苗成活率,促进竹产业的长远发展。

4.2加强技术推广,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景谷县在发展竹产业规模化、产业化过程中要积极推进技术推广和培训,促进科技与生产相结合,实现科技兴竹的产业模式。政府部门应该积极统筹技术推广经费,加强竹产业管理水平培训。实现科技兴竹,科学管竹的高水平竹产业模式。

4.3树立品牌模式,加大产品开发

景谷县在发展竹产业过程中对于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树立品牌发展模式,改变传统的开发模式,打破小农思想。加大竹产品开发资金投入,以传统产品为基础,积极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对于景谷竹品牌的发展力度。对于资金来源可以进行招商引资、建立开发风险投资基金等方式进行。

5结语

总之,景谷县竹产业发展既有机遇,又有调整。对于其中的问题要充分认识,同时要根据现有条件予以解决,实施战略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只有立意高,才能取得较好的发展水平,实现环境保护与竹产业发展的共赢。相信随着不断的摸索发展,景谷县竹产业将会成为景谷县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1]刘光胜.用阳光心态扫描竹产业[J].中国绿色时报,2012(10).

经济学的发展前景篇6

关键词:矿产资源;承载力;实证分析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学术界将承载力与经济发展纳入一个体系来研究矿产资源的经济承载力。就此本文将对青海省矿产资源经济承载力水平进行评价。

一、矿产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构建

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构建基本模型:

式中,Stcemr,t为第t年的静态经济承载年限;SCCmr为静态经济承载力;gdpk为第k年预测经济总量。

二、矿产资源承载力实证

(一)能源消费的预测分析

1、能源消费的回归

对青海省1990-2008年的能源消费与经济总量进行回归,其存在长期关系如下:

Ycoal=0.63*gdp+3.37(5)

(t=20.56,R=0.96,F=422.83,Dw=0.53)

由于结果中Dw值相对较低,可能存在数据序列相关性,运用eviews6.0继续对数据进行一阶差分,结果比(5)式更优。

Ycoal=0.71*gdp+2.87(6)

(t=11.77,R=0.99,F=522.73,Dw=1.87)

因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成正向关系,GDp每增加1个单位能源消费则增加0.71个单位,即青海省经济增长仍依靠能源的高消耗,且这一趋势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2、经济增长的情景分析

为了更充分地判断青海省经济增长情况,文章采取情景分析方法,按高、中、低三种情景设定。情景1是在2020年前增长率为10%,2021-2030年增长率在9%;情景2为2020年前增长率为8%,2021-2030年增长率为7%;情景3是2020年前6%,2021-2030年增长率为5%。结果见表1。

3、能源资源消费的预测

根据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用表1经济增长情景分析的预测值,代入式子(6),得出不同情景下的年度能源消费量,见表2。

(二)能源资源供给情况

根据《青海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公布的数据,到2010年底,青海省累计探明的煤炭储量为56亿吨,其中动力煤资源储量为18亿吨,全省核定动力煤生产能力540万吨;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3454万吨;天然气地质储量3068亿立方米。能源储量基本能够满足青海省人们日常生活需求。

三、能源资源承载力评价

(一)能源资源承载力分析

根据青海省能源资源的消费预测及供给情况,带入承载力评价模型(3)和(4),得到的承载力指标如表3。

(二)基本评价

就评价指标来看,在不考虑新增探明储量且矿产资源消费强度维持在2008年的静态情况下,能源矿产资源能维持1448171亿元的经济总量,静态经济承载年限可维持在28年左右,说明能源承载经济发展的能力较强。

四、结论

青海省为经济弱的矿产资源大省,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源因素必须考虑,虽然目前青海省能源承载力相对较强,但能源资源储量仅能维持到2030年之前,如果没有新的勘探发现,必然会影响青海省经济发展。因此,从长远看在没有新能源替代的情况下青海省加强能源勘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将十分重要。(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项目:科研创新项目.青海省矿产资源承载力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ycx14059)。

经济学的发展前景篇7

关键词:经济周期;波动;景气指数

中图分类号:F1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经济系统可以保持一个稳定的经济增长率,国民经济运行中总会反复出现上下波动的现象。当经济衰退时,投资、产出和消费等下降,人们必须要面对失业的危机;而经济增长过快,又可能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降低人民的实际收入。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到一个国家稳定健康的发展。所以,在很早以前,西方许多经济学家就开始关注宏观经济上下波动的经济周期现象。对经济周期波动研究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统计数据与资料的大量积累以及各种数学统计方法的逐渐完善,再加上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频频爆发经济危机,使得对经济周期波动的研究就显得更为迫切。

二、国外学者对经济周期和景气指数的研究

w.C.mitchell(1927)详细总结了历史上对经济景气指数以及经济周期波动测定等方面的一些结果,从理论上讨论了利用经济景气指标对宏观经济进行监测的可能性,提出了经济变量之间可能存在时间变动关系,并由此来超前反映经济景气波动的可能性。这些理论的提出为w.C.mitchell和a.F.Burns(1938)初步尝试构建先行景气指数提供了基础,他们从500个经济指标中选择了21个构成超前指示器的经济指标,最终正确地预测出经济周期转折点出现的时间。在对经济周期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后,mitchell和Burns(1946)在《measuringBusinessCycles》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一个周期包括同时发生在许多经济活动中的扩张、衰退、紧缩和复苏,复苏又溶入下一个周期的扩张之中,这一系列的变化是周期性的,但并不是定期的。在持续时间上各周期不同。”这一定义成为西方经济学家普遍接受的经典定义,并一直作为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nBeR)判断经济周期的标准。他们还提出了很多新的关于经济周期的数学统计方法,其中“扩散”思想的提出为后来的“扩散指数”方法的开发埋下了伏笔。

G.H.moore于1950年开始主持nBeR关于宏观经济监测系统的开发工作,他在mitchell和Burns的研究基础上,从近千个经济指标中最终选出了21个具有代表性的先行、一致和滞后三类指标,开发了扩散指数(Di),其中先行扩散指数在当时能够提前6个月对经济周期的衰退进行预警。虽然扩散指数能够很好地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转折点出现的时间进行预测,却不能表示经济周期波动的幅度,这使得扩散指数的推广和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了弥补这一缺陷,J.Shiskin和G.H.moore(1968)合作编制了合成指数(Ci),并且在1968年开始正式使用,合成指数有效地克服了扩散指数的不足,它不仅能够很好地预测经济周期的转折点,而且能够指出经济周期波动的强度。其中,经济周期波动振幅的标准化是构建合成指数的最核心问题,不同的标准化后获得的合成指数也不相同。合成指数为经济周期波动的度量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为经济稳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虽然景气指数方法的应用非常广泛,但在使用这些方法时必须要选择很多经济指标,这些经济指标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最终构建的景气指数,而且有些学者指出这些指标选择的方法缺乏统计理论基础的支持,所以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尝试利用严谨的数学模型作为其分析的工具,在构建景气指数时,尝试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来合成景气指数,主成分分析就是用少数几个综合指标来代表多个变量的值,并尽量减少信息损失的一种方法。J.H.Stock和m.w.watson(1988,1989,1993)认为多个宏观经济总量指标共同变动的背后存在着刻画经济中主要经济指标间的协同变动趋势的一个共同成分,最后他们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建立了S-w型景气指数,由于S-w型景气指数是建立在严谨的数学模型上,所以许多国家都开始尝试使用这种方法来监测本国的宏观经济状况。

三、国内学者对经济周期以及景气指数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经济周期波动的研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才得到较快的发展。1990年后我国国民经济开始走出上个周期的谷底,并在1991~1992年后全面高速回升。陈磊等(1993)通过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先行、一致两组指标组的主成分分析来判断我国1993年出现景气循环的可能性,并指出我国国民经济在1993年上半年将达到景气的峰。随后,高铁梅等(1994、1995)通过对当年的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得出S-w型景气指数与合成指数相比也能很好地反映我国经济运行状况的结论,这些结果都很好地被历史所证实。董文泉等(1998)在他们多年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编制了《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与预测方法》,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国际上研究经济周期波动的各种实用的经济计量方法,如季节调整法、阶段平均法、时差相关分析方法、K-L信息量方法等,并利用这些方法筛选的指标合成适合中国的景气指数和宏观经济预警机制,以此来对将要发生的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和预测。李晓芳、高铁梅(2001)利用Hp滤波方法和阶段平均法对我国的经济指标进行了趋势分解,利用剔除趋势因素的一致经济指标构造了我国增长循环的合成指数,并与增长率循环进行了比较,认为增长率在一个基数较小的年份后回升的比较快,因此增长率循环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大。陈磊、孔宪丽(2005)构建了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合成景气指数和预警信号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对投资、居民消费、对外贸易、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等反映经济发展趋势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进行了预测。东北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2006)利用物价、房地产、出口、汽车行业等领域的景气指数和宏观总量景气指数构建了一个多维的框架景气指数系统,进而从结构上把握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总体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保证了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高铁梅、王金明等(2009)编制了《中国转轨时期的经济周期波动》,从投资、消费和外贸等宏观经济的主要领域以及能源、房地产、钢铁、汽车、装备制造业等主要行业的多个角度,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问题进行细致的研究。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mitchell,w.C.BusinessCycles:theproblemanditsSetting,nBeR[m],1927.

[2]mitchell,w.C.andBurns,a.F.StatisticalindicatorsofCyclicalRevivals,nBeR[R],1938.

[3]mitchell,w.C.andBurns,a.F.measuringBusinessCycles,nBeR[m],1947.

[4]moore,G.H.StatisticalindicatorsofCyclicalRevivalsandRecessions,nBeR[R],1950.

[5]Shiskin,J.andmoore,positeindexesofLeading,Coinciding,andindicators,nBeR[R],1968.

[6]Stock,J.H.andwatson,m.w.aprobabilitymodeloftheCoincidenteconomicindicators[R].nBeRworkingpaper,1988.10.

经济学的发展前景篇8

关键词新经济背景企业财会管理创新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当前的时代中,网络经济、电子商务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增速不断提高,国家也在进行更加深入的经济改革。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当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需要顺应时展潮流,积极地进行改革与创新。在企业中,企业财会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来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前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也应当进行相应的创新,从而更好地应对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二、当前企业财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素质低

在新经济背景下,对于财会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很多企业的财会人员对于新知识,并没有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对于财会方面的知识技能,也缺乏系统的学习。因此,在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难免会按照以往的经验,局限于过去的思维模式之下,创新能力也无法得到体现。[1]在工作当中,很多财会人员跳槽行为频繁,缺乏良好的稳定性,导致企业对财会人员的信任度逐渐降低。另外,由于企业的财会管理方式单一、管理水平有限,因此,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都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二)工作水平低

从我国当前的企业发展形势来看,很多企业的财会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没有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而提升网络化的水平,在创新、管理、技术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在当前的企业财会管理中,对于企业内部资源,往往难以完全合理地进行配置,因而无法提前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在财会管理工作中,传统的财会管理理念已经难以发挥出良好的作用,对企业管理中财会管理的地位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一些企业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只对能够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有形资产给予重视,而对能够体现企业综合实力的盈利能力、信誉、商标等无形资产,则不够重视。无形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社会效益,但是由于企业对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不足,使得无形资产难以实现增值。因此,在合资过程中,通常都会带来估计损失,从而使企业财会管理出现问题。

三、新经济环境对企业财会管理创新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将商业贸易活动放置于网络平台之上,利用电子技术手段来进行商务往来。从最开始的电报和电话,发展到后来的eDi技术,都是电子商务当中的一种体现。eDi技术称为“电子交换技术”,指的是企业之间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当当网、亚马逊、淘宝网等网上交易平台,都是基于电子商务产生的。利用电子商务的形式进行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当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人们通过网络平台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并且向卖家提出自己的要求,然后通过网络支付向卖家付款,卖家直接向买家发货,从而能够更加快捷、便利的完成整个交易过程。[3]在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必然是资金安全。对此,电子商务平台有着十分严格的资产安全管理条例,以此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保护。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企业要想更为良好的生存和发展,就需要紧跟电子商务的发展脚步,对财会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才能够取得更为良好的效果。

(二)科技创新

在新经济背景之下,企业需要通过资本金的投入和贷款等方式,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通过这两种方式来创新企业的科技水平,实现科技成果的良好转化,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来说,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生产领域当中,应用科技创新的成果,生产出更多的新产品。这些新产品投入市场进行流通,最终为企业带来利益和资金的回报。在企业财会管理中,这些都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和作用。

(三)经济全球化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在这样的经济发展环境之下,企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风险。但是与此同时,企业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对此,企业应当积极的规避风险,抓紧机遇,寻求更高更好的发展。在企业财会管理当中,经济全球化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主要在金融全球化方面得以体现。[4]因此,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之下,企业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对于国外投资的资金有所放松,在对外贸易活动当中,逐渐投入了更多的资金,同时,也采取了很多鼓励对外投资的措施。而企业在对风险进行规避的过程中,是否具有完善的财会管理,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四)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是当前市场经济的主体,其目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面临的风险很小,市场环境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是大多数企业都没有经营自,市场也缺乏活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企业必须积极地参与到市场供需体系当中,从而接受市场的考验。企业需要自行筹集经营活动所需资金,因此在经营发展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市场的波动又会对企业产品的价格产生影响。[5]基于新经济背景,企业要想取得更为良好的经营和发展态势,就应当随着经济体制的发展,对企业财会管理进行不断地优化和完善。对新经济环境应当进行细致的研究,从而针对市场中出现的新问题,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方针进行解决。

四、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的创新

(一)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在新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当中,人才是最为重要的基础,如果缺乏充足的人才,企业将难以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在财会管理的创新当中,应当注重以人为本的创新理念,提高对员工利益的重视程度,在财会管理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方式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行激励,使员工能够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从而为自己和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6]在企业财会管理内容方面,融合了很多不同层次的内容。因此,企业应当积极转变管理观念,实行高效化、智能化的发展策略。企业应当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使财务人员对市场动态,能够利用智能化的技术进行分析,从而对财务预测精确度进行提升。此外,对客户的利益也要加以重视,与客户之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长期效益。要想达到这一要求,企业应当加强对财会管理人员的培养,让财会管理人员学习扎实的专业知识,有效地收集各类市场信息,从而为企业的决策制定提供更加详实的依据,从根本上推动企业的良好发展。

(二)确立财会管理目标

在企业管理系统当中,财会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子系统。因此,在企业管理目标和财会管理目标当中,应当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财会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对于企业最高目标的实现,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企业财会管理的创新当中,主要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目标。社会效益目标,指的是以社会效益的实现为主要目的,要求企业在发展当中,要勇于承担良好的社会责任,从而取得最大化的社会效益。[7]经济效益目标,则是指企业将获取最高的经济利益为目标,开展一系列经营活动。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的创新,应当基于对财会管理目标的良好确立,要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短期目标与长期发展,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提高财会管理水平

在企业当中,管理能力、技术能力等,共同构成了企业的核心能力。对于企业生产和管理来说,企业核心能力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而在企业的核心能力当中,财会管理的能力又具有很大的意义。对于企业管理来说,财会管理能力可以综合地体现出企业所积累的财务知识与技能,属于企业无形资产中的重要部分。[8]在企业财会管理中,具有全面性、基础性等特点,其中主要包括了信息处理能力、金融关系处理能力、学习能力、财务控制能力等基本的构成要素。因此,在企业财会管理中,必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企业的财务控制,从而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提供充足的动力。

(四)应用网络财会技术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企业进行财会管理,积极应用网络财会技术,能够突破时间、地点的束缚,通过网络实现远程财会管理,从而推动企业财会管理的创新,提升企业财会管理的效率。同时,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货币结算,对电子收据进行在线处理,在电子商务当中,该技术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企业财会管理中,大多是事后反馈,缺乏实时性和有效性。而在网络财会管理中,能够实时的监控企业财务状态,对于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地发现和解决,从而让企业能够更好地制定决策。对于企业管理水平来说,网络财会技术的创新应用,能够起到极大地推动和提升作用,对于企业整体化管理的建立十分有效。通过网络财会技术,能够集中和在线管理企业财务事务,对数据进行迅速、高效的分析和收集。面临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应当积极推动财会管理创新,有效地规避风险,把握机遇,充分发挥网络财会管理的实时性和高效性,更加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作出贡献。

五、结论

企业作为当前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和发展状态,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新经济背景下,传统的企业财会管理已经不合时宜。因此,应当认识到传统企业财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地进行创新发展,从而使企业财会管理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发展而服务。

(作者单位为嘉兴学院商学院)

[作者简介:徐雅琼(1994―),女,浙江台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财会。]

参考文献

[1]张雨霏.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的创新[J].财经界(学术版),2015(05):170.

[2]曲歌.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的创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5):102-103.

[3]王桂梅.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创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6):166-167.

[4]杨再红.论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与发展[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01):44-45.

[5]米玮.论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与发展[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04):51.

[6]纪玉珊.关于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创新问题的探讨[J].中国外资,2011(19):103-104.

经济学的发展前景篇9

关键词:新经济;企业;财会管理;创新问题

一、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财会管理体系不完善

针对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现状而言,大部分的企业财会管理体系不完善。企业财会管理主要是对企业财会内容进行分析和管理,从而为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良好的保障。但是目前很多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目标比较短浅,过于看重企业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市场方面的作用,因此,企业要对财会管理体系进行改进与完善。

(二)企业财会管理方式较为落后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企业财会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管理工作中充分的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才能全面提高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质量。然而在新经济背景下,我国的大部分企业财会管理方式都比较落后,不能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使得企业的发展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此外,随着经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企业财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这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三)企业财会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

在企业财会管理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财会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大部分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不高,管理理念较为落后,且工作积极性也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不能满足新经济背景下管理工作的要求,从而导致企业财会管理工作出现一系列的问题,给企业的经济带来了较大的损失。

(四)企业财会管理的风险越来越大

在新经济背景下,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带来的经济风险也在随之增加。在传统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市场比较稳定,竞争较少,企业的经济环境也稳定一些,所以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风险也不大。然而在新经济背景下,传统的企业财会管理工作方式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如果不对企业财会管理进行改进与创新,会严重的阻碍企业经济的发展。

二、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创新的路径

(一)对企业财会管理理念进行创新

在企业财会管理工作中,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非常的有必要。首先,企业财会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对目前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学习其他优秀企业财会管理理念,和本企业的发展实际情况相联系,实现企业财会管理理念的有效创新,其次,在新经济背景下,知识产权在企业财会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企业应该创新财会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二)明确企业财会管理的目标

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工作应该明确自身的管理目标,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树立科学合理的财会管理目标,保证企业的利益最大化。首先,企业财会管理工作要降低自身的管理成本,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除此之外,根据企业发展的现状,对企业财会管理工作制定合理的近期目标和科学的长远目标,避免目标过大而不能实现,阻碍企业经济的发展。通过明确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目标,还能保证管理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

(三)加强企业财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财会管理工作也慢慢向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向转变,因此,在新经济时代下,要加强企业财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让企业的发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在企业财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按照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准则开展企业财会管理工作,从而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此外,企业财会管理工作人员也要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学习水平,在工作过程中,使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建立财务管理机制,促进企业经济的平稳发展。

经济学的发展前景篇10

>>部级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背景下天津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努力开创浙江科学发展新局面山东蓝色经济区海洋渔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天津实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规划论山东日照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全面推进达拉特旗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国外典型案例对横琴新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启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渔业布局优化研究转方式重生态促进海洋渔业健康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打造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背景下永州发展循环经济现状及模式研究商业银行支持海南海洋渔业发展的策略分析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洋渔业发展研究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乡镇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我国海洋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大力发展海洋渔业全面提升海洋渔船装备促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山东省“蓝色经济区”背景下,胶东半岛海洋经济发展比较分析“海洋经济”建设背景下浙江省海洋型休闲渔业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6]郑斯思,谭春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11

[7]何捷.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水产科学情报.2006

[8]贾明明.我国渔业发展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J/oL].海洋信息.2008